时间:2023-05-30 10:1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申论格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遴选自古就有,如王安石在《辞男雱说书札子》:“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讲艺之臣,尤为遴选。”雷绍性的《名说》:“其遴选代表,为国民任事,较今统领之任期为尤短。”陆游《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以十分之一,遴选骁勇有纪律之将,使之更出迭入,以奇制胜。”等。可见遴选考试通俗一点说就是“针对公务员的公务员考试。”
第一种:公文写作类,这个无需多解释,公务员的基本技能甚至是主要技能。第二种:案例分析类,这种题型有点像公考的面试,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某一个社会问题的看法,还有就是考察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怎么办,还有一种无非就是活动组织和安排等。第三种:类申论型,类似于申论的客观题,主要有概括类和提出对策类,比如概括某一社会现象或者问题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等。第四种:文章写作,类似于申论的大作文写作,但是也不完全等同。
两者的不同则体现在申论的作答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实现答题内容、答题形式、答题次序和申论材料的有机统一,还有辩证使用“原词原文的抄”“归纳的抄”“创新的抄”。而遴选的作答则不一样,比如2014中央机关遴选考试中第一题公文写作类就和申论的公文写作区别很大,申论的公文写作类基本上就是一道概括题、而且对答题格式的要求也不强。一道20分的题格式分最多也就是2-3分。而我们遴选的公文写作呢,基本没有素材,只是简单的说一个事,让我们自由发挥、完成答题。材料基本没有太大用,这样是遴选考试和申论考试的不同,前者更关注于实际操作能力,因为遴选的对象毕竟都是工作2-3年以上的公务员,而申论面向的对象则大多是应届生或者是没有行政机关工作经验的。再就是遴选最低也是市级机关招录,对考生的文字处理能力要求更高、更多的是考察我们的归纳和提纯能力、考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公考的申论主要考察的则是发现问题和概况问题的能力,两者还是区别的。所以,遴选和申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作答时候不能将两者等同,但是也不能完全割裂,后续我们会详细讲解,更多详细的说明可以去看看QZZN悟空老师写的《悟空遴选大魔笈》,好几百页的资料说的非常非常清楚。去那里找呢,一是可以去搜索,而是可以马云哪个站搜一下。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充满自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公务员考试,树立必胜的信心与其他因素相比无疑是处于第一位的,所以,广大即将报考的考生,务必树立自己是最优秀的、务必树立自己就是公务员的信心和勇气,从容面对,直至胜利。
二、扎实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平台下十年功”,申论考试,成败的关键在平时。这就要求“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就申论来说,每天尽可能的关注新闻,仔细阅读,反复揣摩,关注社会热点,厚基础、宽口径的备考申论。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要准备一本权威的公考申论书籍。
三、针对性冲刺
在考试前的两个月时间内,一定要有针对性。申论考什么?考“热点”,并且是“社会热点”。这个“热点”一定事关国计民生,根本性的、并具有广泛性的社会大问题,不是涉及某一个或某一部分人,或是涉及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区域的问题。因此,公考的申论要求考生必须关注“热点”。同时要做到“精准打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一个身份、两个主义、两个方法”。
“一个身份”,就是准公务员的身份,以这个身份去关注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策。
“两个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就是要从哲学的高度来作出判断,要求考生的判断是有深厚的历史感,整体全面的看待问题,不“棋走偏锋、剑出怪招”。
“两个方法”就是辨证的思维方法和线性的思维方法,要求考生要用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线性的思维方法,就是要求考生作出判断要有客观因果律的思维路径,从客观因果律出发,分析“热点”问题的现象,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对策及方案。
妈妈唯恐我会在家里憋疯了,求爷爷告奶奶地帮我联系了一份工作。因为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所以工资还不到其他员工的一半。
如果真的是一份有出头之日的工作,那么我肯定是愿意等待和忍耐的。但可惜的是,我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希望。当时的情景,正如同于是之在《幼学纪事》里写的:“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
当然,我必须承认,茫然中还是有事情做的。除了本职工作外,单位领导发现了我写作的才能,几乎所有的稿件都交给了我。对此,我何尝不曾抱怨过,挣的钱比别人少,干的活比别人多,欺负老实人。但说归说,做归做,当时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做好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不管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现在想来,也许更多的是第一份工作的激情在作怪吧。
有人说,挣钱不是工作的全部。但对于我来说,家里为了供我们上学,早已家徒四壁、负债累累,看着年迈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赚取来的一点儿可怜血汗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终于熬到大学毕业的我,还有什么理由矫情地说赚钱不是工作的全部呢?
于是,半年以后,我毅然决然地辞职,走出家门,做起了“北漂”。人才市场成了我常来常往的地儿,每次都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兜里的钱已所剩无几。也许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吧,我找了一份不需要学历,只需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作,那就是推销。
其实,推销并不适合我。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的人。但我进入公司后,所有的同事和经理,都没有因此歧视我,反而鼓励我说,我最适合干推销,因为我不爱说话,恰恰具备了一个优秀推销员善于倾听的品质。
带着浓浓的感恩,同时也因为我必须解决自己的吃饭住宿问题,我开始了这份推销工作。半年后,虽然钱没有攒到,但我不得不说,自己的口才有了极大的飞跃。我开始喜欢说话,尤其是跟陌生人说话。我发现了交流的妙处,那就是能够帮你打开一扇窗,让你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收获到你原来无从知晓的信息。
尽管我已经前所未有地体验到了交流的,但我毕竟还要找到一份能够给我带来丰厚报酬,以便贴补家用的工作。这个时候,恰好研究生考试报名,征得家人同意后,我加入了考研大军,以图用高学历来换得一份好工作。努力过,拼搏过,但最后还是事与愿违。
带着异常沮丧的心情和异常沉重的苦闷,我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小镇。熟料,正赶上招考公务员,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报名后,我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因为我刚刚经历过考研,所以备考对我早已不陌生,更重要的是考研对我公考中《公共基础知识》那部分简直是如虎添翼。另外,那个让众考生都挠头的《申论》,我几乎驾轻就熟,因为我发现申论的格式、文风和辞藻都像极了以前领导让我写的稿件。笔试的成功,让我兴奋的同时也让我紧张,因为接下来就是更考验人的面试。奇怪的是面试的时候,一向腼腆的我几乎就是临危不惧、娓娓道来,我深知这完全是推销那份工作锻炼了我。
关键词:实用写作;教学;主要任务;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实用写作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写作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一个人可以不会写或不写文学作品,但却难以避免实用性写作,比如写借条,拟协议,完成工作中的通知,报告,计划,总结。因此很多高校根据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开设相应《实用写作》或《应用写作》等相关课程,但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教与学的心态及新旧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在实用写作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实用写作很“实用”,但学不到要点,即使课堂认真听讲,当真要写还是无从下笔,写起来很费劲;或者学生认为实用写作课堂上学的都是走过场,认为要用的时候从网络资源或参考书籍参照写就可以了;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吃力,不管怎么变化教学形式还是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怎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会“实用写作”,近些年有很多研究和探索,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学不仅要花心思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扫清学的障碍,提高教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有质的提高。
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教学的条件及实施,教与学的心态,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影响实用写作教学效果的因素,它们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扫清学的障碍,提高教的能力,使实用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一)教学条件及实施
学校是重视实用写作课程的,很多高校,高职院校乃至中职院校在各专业的基本通识课中都开设相关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普遍(非专业)的写作能力,但教学条件仍然受到限制。尽管学校教学硬件及软件都积极配合,包括建设模拟实验室等配合模拟实际操作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及教学效果,但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实施起来仍有难度。原因有二:一是有别于专业课程,其开课课时短,一般只有一学期36课时,而且都是大班教育,这样学生要通过各种实践或是模拟练习的机会就会相对减少,教师的把握难度更高;二是师资不足,教师将理论通过校外实际应用后再进行备课的精力不足,教师的写作水平没有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难免泛泛之谈。在这些客观上还不能很快解决的条件面前,教学课堂主要完成的任务是有效利用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资源上抛砖引玉进行教学。
(二)教与学心态
经过学校强调及就业形势的影响,学生学的动力有所提升,由于学生知识面窄,丰富的网络资源相比课堂讲过的笔记更能满足学生扩展知识的需求,学生上网查找材料显得更便捷,网上例文更多,种类应有尽有,这逐渐形成学生依赖于网络等学的心态。而课堂上,教师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对写作指导仍然偏重写作特点,写作方法等理论的空谈,甚至有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几个文种,应付看似非专业的通识课程。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学到怎样写好实用写作的愿望没有实现。教与学供需不平衡,学生对课堂教学也失去信心,不得不依赖其他参考资源。其实网络作为其中的资源,它丰富了学生的材料,同时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学与教必须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学生参考参照网上材料或课本例文,是仿写而不是自己写,而实用写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创作”。 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在驳杂的材料环境中汲取有用资源,运用和创作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心态应立足于讲明“死的材料”呈现不出的精华部分才能更胜一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现阶段,实用写作教学方法大致为如下几种:例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等。很多教学课堂,有些教师仍是理论加例子的陈旧教学方式,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操作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倾向于花时间创新教学形式,设计模拟比赛等给学生参与活动,但实践如没有理论指导,可能使得学生实际写作中仍无所适从。教学方法之多,各有所长。重在灵活运用,选择恰当。笔者认为,经典的例子一样能够启发学生对实用写作的理解,真实的情境一样能够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关键看怎么用。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的是实用写作的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实用写作课堂的主要任务
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得知,实用写作课堂不仅从教学形式上需要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更要消除学生进入实用写作的那扇阻碍之门。如何使学生取得这把钥匙,教师应提高教的能力,在课堂安排时需要完成如下几个教学任务。
(一)任务一:界清实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不同
学生上完实用写作课后,对什么是实用写作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状态,这是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实用写作的一大障碍。实用写作的第一堂课,应是界清实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不同。实用写作的特点体现在各种文种之中,教师如果仅是利用例子和理论来讲解个别文种,学生对实用写作的认识是零散的,文种之间彼此是孤立的。反之,教师一开始就系统地明确实用写作的本质或特点,查找典型的实用写作范文和文学作品,举例不同文体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述,通过与学生熟知的文学创作相关的文体形式作比较,让学生清楚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不同。同样选择例子教学法,但效果却大不一样了。典型的例子,与时俱进的例子,学生自己就能找到的例子,都可以当做比较对象,使实用写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网上的例子,教师也可选用,引导学生辨别例子的良莠,逐渐形成学生自觉甄别的意识和能力。简单的按照课本例子,讲解格式、写作方法等,学生自己都能看懂的陈词滥调已不适应学生求知的需求。
(二)任务二:直击实用写作的要领,转变思维习惯
“学生对应用写作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受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束缚”[1]所以,实用写作课堂另一个任务就是突破学生原有的文学思维,形成实用性思维。实用写作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写作前的思维,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是文体的选择。例如,一个学生在毕业之时与学校产生颁发学位证书纠纷,如果换作是你,你怎么解决?那么学生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文体,还需要知道什么途径,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式,向学校提出申请,诉诸法律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再现,把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如协议纠纷或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如民事状等引入教学,让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激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其以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写作中的思维,思考怎么安排材料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如写请示,理由如何表述,是文体的架构。例子一般随处可见,学生参照的可能是其中的格式,表达方式甚至只是简单的照搬,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或不理解其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创作思维。实用写作虽然有相应的格式条框,但总有写作的思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感到写作困难,无从下笔。教师应在选用的例子里点拨学生其中创作的思维。思维是实用写作成文的必经过程,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从无到有”的创作,从根本上体会实用写作的实用性。有些经典的例子,情境再现后更能体现写作的真正含义。
(三)任务三:训练字斟句酌的准确表达
如果说思维影响实用写作的内容架构,那么实用写作的表达方式就是其形式的体现。实用写作的语言模式是许多实用写作课堂无法绕开的一个教学难点,也是主要任务之一。毕竟写作中的语言表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教师几节课的教授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这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既不能避免又只能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的原因。通常教师要么绪论部分用专门的一二节课一并讲解,要么一笔带过让学生自己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只能从现有的例子模仿实用写作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怎么教呢?除了用经典的例子正面展示实用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新时代的和谐语境下,也应与时俱进的引入:“融入情感”,“尊重理解”“委婉含蓄”“规范用语”等语言表达。[2]另外还要根据文体的需要注意渗透一下的教学方法。
1、在比较教学中理解语句顺序不同,句式不同的不同表达效果,根据写作思维进一步用语言展现文体内容的内在联系。
2、以改错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范文的表达问题,经过点拨让学生明确表达准确规范的重要性。如写一个简单的通知,地点的表述不能简单的用左边或右边而是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能够改错,心中必有正确的标准。
3、贴近生活选择典型例子进行解析。如近段时间很热门的申论考试,申论的语体风格,语言表达是怎样的?也让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任务四:联系校外教学资源,与课堂内容的对接
学生的学习障碍多来自对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真正面对问题的机会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乃至知识面窄的原因,教师熟识的理论没有经过“实战”,仅仅靠校内模拟实践提高学习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模拟后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得而知。而长期在企事业单位担任文书工作的秘书,其工作经验和对公务文书的理解应用,弥补了校内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邀请经验丰富的工作者进校园讲学,拓展学生知识面,也是现实与课堂的最好链接,作为教学环节,是教师理论基本功传授后锦上添花的补充。
总而言之,实用写作从写作的定性,思维的形成,材料的安排,语言运用,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是完整的写作过程,实用写作教学课堂应紧紧围绕着其成文过程来设计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教学的重点任务。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实用写作的本质没有变,其形式却是与时俱进发展,客观的教学条件的改变我们暂不强求,但可以从转变教学心态和灵活运用新旧教学方法开始,从根本上扫清学生学的障碍,提高教师教的能力。这样,盲目照搬或替换“范文”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学生还能实际参与实用写作的“创作”。
参考文献:
[1]闫秀文.提高大学生实用写作能力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战线.
[2]鄢明定.和谐语境下的实用写作策略[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1).
[3]商桂平.模式思维在实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1).
[4]孙连杰.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0,(1).
一、 申报材料的一般格式和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课题申报材料多采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封面(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人承诺等);
②课题组基本信息(人员简历及研究专长);
③近期取得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由其他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⑤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
⑥预期研究成果;
⑦经费预算;
⑧推荐人意见(指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申报者);
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其中,核心部分是课题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一般而言,这一部分又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主要包括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分工等。
核心部分,其实也是申报材料最重要和最难写的部分,为了写好它,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申论和陈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所选课题能否推动理论创新,研究者的视野是否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只有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站在前人的肩上,以前人研究的终点为起点,才可能有所创新。这就要求通过研究回顾和理论反思,了解前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到了何种程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思考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因此,研究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必须重点陈述。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切入点、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勾画和描述出来。同时,还须将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陈述出来,让评审专家判断所持观点是否新颖,所作对策性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无可操作性,基本思路和观点,研究的结果怎样等等。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预期的成果和价值。本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所持思路和观点是否首次提出,达到了怎样的创新程度,有何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而言,必须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的科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4.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即已积累和取得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的积累,既可缩短研究周期,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要的权威性的必要参考文献必须列上,重要的论证、表格,前期研究成果也要列上。如果缺乏必要的坚实的研究基础,研究者申报的课题基本就不可能立项。
二、 申报材料写作的原则与特点
撰写课题申报材料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示申报者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因此申报书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课题立项的依据,以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软硬条件的陈述,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注意发掘和明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提高课题的创新程度,阐明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激起专家和社会的关注度。此外,必须完整全面地介绍和反映课题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课题申报材料的说服力度。
为此,课题申请材料的撰写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1.完整性和全面性。完整、全面地占有资料是申报材料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和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都要求申报者就申报课题对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阐述和评价,中小型、专门性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要求了解国内、省内外、行业内外的研究现状。
2.创新性。任何科研课题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申报材料最突出的特点。课题研究的创新,要求在前人尚未研究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
3.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具备足够的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过程、研究方法和论证环节。
4.针对性。为了避免重复研究,节省资源,申报材料所选课题不宜过泛、过大,应集中在解决某领域的某具体问题上,命题必须具体、确切,目标精准,研究切口小而精。
5.前瞻性。课题内容应充分预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增强专家和社会力量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6.选择性、可行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选题范围,申报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找准合适的研究项目和科研课题。因此,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寻找合适的科研课题。所谓可行性,亦即可操作性。从课题拟研究的内容到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应具备可行性,应考虑课题承担者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
三、 申报材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课题申报材料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和要求,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有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尽管科研课题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但申报材料的写作仍然存在一些通行的规律与方法。比如,写作前要进行科学的选题和课题研究定位,因为定位正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一半。比如,写作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适合本人特点的对口课题,提高申报的针对性、成功率,避免课题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比如,突出课题研究的新颖性,这是打动专家评委的关键所在。再比如,立项依据充分,研究设计周密,可以用最科学、最简便、最清晰的思路设计科研步骤,以最佳的人员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产出最理想的科研成果。
在此基础上,如果申报材料的撰写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课题申报书中,项目名称应确切、清晰、明了,课题名称应直观、明确、客观地反映出拟要研究的内容,题中不加不必要的修饰语;关键内容或技术不可含糊其词,以免造成误解;不能只讲优点,少谈或不谈缺点;同时,要根据申报课题的级别,选择适当的研究深度。
2.实力雄厚的课题组,可将某一重大科研课题全部申请下来开展研究,而只在某具体领域有条件和经验的课题组,申请某一课题的某一部分较为合适。
3.初次申报课题,可申请自选课题、专项任务项目和不在资助范围内的课题等,如果此项课题立项把握较大,还可为日后申报招标课题打下基础,但申报这些课题最好要有前期研究成果。
4.申报材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宜用粗黑字体显示,以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
5.课题申报相关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恰当,应注意发表的时间、页码及期刊的权威性。
6.如实报告研究工作基础、装备条件、技术力量,以及工作进度安排,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
7.课题组成员应是梯队式的组合,既有高级职称者,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最好兼容多个相关专业的人员,因为优秀成果都是不同学科交叉研究所得,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需要团队合作。
关键词: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一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38-0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基本的职业技能。应用写作是一种技能,并且是工作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凡学一种技能,必须理论与实训并重,反映在教学中就是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反映在教材上,应该有贴合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体化教材。但目前国内职业学校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与普通教育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在教学上并无实质性区别,选用的教材也与普通教育使用的教材没有大的差异,这就不能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所以职业学校迫切需要一本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应用文写作一体化教材。
一、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几种代表性的教材比较
1、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的《应用文写作指导》(通用类)
该书由何语华主编,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2006年12月出版。该书择取了条据、个人文书、办公文书、专用书信、演讲与致辞以及信息文书等六类应用文,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表述的精要性。在介绍每一文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时,力求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既考虑到每一文种的基本写作知识,又避免了一般写作教材长篇大论式的理论阐述。二是例文的典范性。选择能体现该文种特点的文章为例文,佐以简略的旁注和精当的评析,以突出其实用性和示范性。三是职教特色的鲜明性。在重点讲解未来职业生活常用文体的同时,力求使例文内容反映职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强的思想启迪意义。四是训练的可操作性。与一般应用文写作教材相比,《应用文写作指导》减少了理论知识方面的练习,侧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训练,题型灵活,便于操作。
2、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写作》(第二版)
该书由裴显生、王殿松主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2006年12月出版。为“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在1999年教育部统编教材《应用写作》基础上修订完成的。该书原依据《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修订时,在保持原书框架基础上,注意吸收新的成果,对全书作了修改与补充,篇幅也略有增加,使之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全书共六章,前三章为基础理论,主要讲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特性与功用、作者与读者、文本与分类,以及写作过程;后三章为具体写作指导,介绍了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中几个主要文种的写作模式和规范,并附有一定数量的范例和思考练习题。该书主要特点:一是加强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的论述,供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二是在写作指导中不涉及日记、书信、条据等中小学已学过的应用文种,也不涉及过于专业化的应用文种。
3、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现代实用文体写作》
该书由谷颖主编,属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特色教材系列,2009年3月出版。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例文多而且新,正反例文兼选,并配有简析和评点。每一章后面设有综合练习,题型多样并附有参考答案。编者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赠送给写作教师。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事务文体、传播文体、日常应用文体、公文写作、财经文体、科技文体、规章制度、电子文书、申论等。
4、立信会计出版社的《大学实用文体阅读与写作》
该书由盛明华、施扬主编,2005年12月出版。通过对中国历代名家经典书、札、治、戒等实用文体的赏析,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好文章应该是怎样的,由欣赏的熏陶后,介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最后配以习题,让学习者由欣赏进入创作实验再进入总结。该书体例较有新意,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实用文体写作教材。
上述四本教材各有特色,基本体现了目前的应用文教材的特点,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一体化的写作技能训练体现不够。对应用文写作来说,其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重在应用,而如此繁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显然是枯燥无味的。所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适应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和生存的需求,必须有一本能够体现一体化教学特点、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应用写作》教材。
二、职业院校应用写作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体化教材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职业岗位情境”一体化教学方案。在编写时应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将基础理论与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工作岗位为依据
教材体系的构建应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相匹配,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教材,能较好地实现教材和工作岗位的有机对接,变学科式学习为岗位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以工作任务为线索
教材应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贴近企业的具体职业情境中学习,既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学习中认识、收获
对于行政管理,不光是初次进入该专业学习的学生,就连社会经验很丰富的人也存在一些误解。一种看法认为行政管理专业似乎就是培养领导的,培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因而其专业学习应该集中于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但事买上,行政管理这个专业并不是单一地倾向于公共部门这一组织。
另外一种看法是,在很多人眼里行政管理就是一个大而无用的专业,曾经一度,我也在周围的声音中迷失过,但学过《行政管理学》这门课后似乎有了点头绪。首先,行政管理主要是对公共部门的管理规律进行探索,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其次,行政管理的专业人才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训练,才能具有该专业需要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精神。
在专业学习上,我们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另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努力将知识转嫁成指导自己思考与实践的思维模式,形成专业性思维。在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思维能力之余,还需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见习,以及学校实习等渠道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思维的形成以及专业方法的运用。
通过三年多的专业学习,让我学习并掌握了很多西方行政学思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府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系统理论,也深刻体会到领导的艺术、管理的方法、沟通的技巧等。例如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使得我在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的同时,多向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得我在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团队实地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与沟通能力;领导科学的学习,使得我在对领导者能力素质、领导风格与魅力、上下级人际冲突与解决等思考中不断增强领导艺术、团体协作、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意识。
此外,行政管理专业还培养了我们了解社会管理的许多知识,使我们了解到党和国家在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政策;了解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措施与成就;了解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有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会准确判断形势,具有独立见解。丰富的专业学习,不仅使我们具备了较高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了公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还大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枯燥的专业,活泼的老师
简单来说,行政管理专业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杂,专业课程的设置非常广泛,几乎对政治、管理、经济、法律、财会都有涉猎,但学得都不是很深。尽管这个专业一听就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学院有着一群年轻而幽默的老师,他们的课堂有时候竟能让人到如痴如醉的境界。
例如我们这学期《西方行政学理论》,很多同学都回味无穷。号称“神七”的张方华老师,有着一头艺术家的发型,因连续7年猜中申论题目已是名声远扬,却总是表现出一如既往的低调。另类的发型,独特的思维造就了这位牛人与众不同的讲课风格。在他的课上,没有书本的束缚,没有规定的牵绊,总是能让同学们在哄堂大笑中情不自禁地点头称赞。另外他的一些经典幽默语录曾一度被同学们在人人网上疯传,诸如“这年头伤心总是难免的”“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等。再来看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这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全面灌输,还有非常实用的应聘方法与跳槽技巧。这门课上,老师着重培养的是我们适应心理跨度的能力和处理职场问题的能力。她给我们填补的是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课”,让大家在不断的课堂模拟招聘中逐渐睿智与成熟。面对表现紧张、表情不自然、语言生硬等问题,作为评委的老师总是耐心地指点,帮助大家克服恐惧,并介绍一些常见面试题目的完美答法。比如面试中提到“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这在面试官眼里不过是进行自我吹捧的手段罢了。
会学习,更会实践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工科专业才需要较多的实践来巩固理论学习获得的知识,偏文科专业只需要知识的累加再累加。但真正学习行政管理专业,并有着在相关行业发挥自己所学之长的
人却明白实践的重要性。那不仅是将书
本上的知识转化成经验的绝佳机会,更
是补充、扩展书本中无法获取的有用能
力的途径。
记得大一那年的暑假,我曾组织并参加了“江苏省用人单位对文科生需求的调查研究”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市场发放问卷之行中,遭到过一些拒绝,甚至是冷漠的回应。但我和参与的同学并未被冷漠击退,不时调整发放问卷的方式、时间、地点,一次次笑脸相迎,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数据,还有汗水、委屈、付出后得到的收获与肯定。在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之行中,我们在与单位负责人的接触中不仅锻炼了交际与应变能力,而且培养了谦虚与专注的良好品质。虽然实践的疲惫,很自然地带在脸上;有点沉重的腿,也常拖着饥肠辘辘的我们,但是彼此的笑容却让每个队员都感受着团队的力量和劳动的满足。实践后发现,对于我们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力往往不能被量化,但我们的经历却能将以后所需要的语言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强化。所以,如果你将进入该专业学习,一定要利用大学期间多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让胆量在一次次尝试中变大,能力在一次次锻炼中提高。
未来,何去何从
说到就业领域,很多人自然地认为行政管理人才要被公共部门吸收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不能进入公共部门就无用武之处?于是,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才应该是行政管理就业的正宗领域,甚至某种错误观念认为学行政管理的人出来都应该是领导。但事实上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职务对应聘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往往倾向于中文、财会、法律等专业的学生。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上海、苏州、益阳等考区连续出现议论文阅读考查,所选议论文以立论文为主,个别考区出现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选文。
议论文阅读的材料以人生修养、成长思考、传统文化、待人处事、时政热点等为主,所选文章多来自新近出版的报刊时文。选文切合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过程进行思考,对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初步分析,目的是要学生关注生活,留心时事,提高明辨是非、甄别真假、识别美丑的能力。议论文阅读的分值大多在6~12分之间。
【考点概说】
中考议论文阅读主要有以下考点:论点的辨析、提取和归纳;论据的类型、作用及补写;论证方法的辨识和理解;论证结构的分析和论证思路的理解;论证方式的运用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用,鉴赏议论文的语言风格;联系自身实际对选文观点进行评价、感悟或拓展。
议论文阅读常涉及的文体知识有:
1. 论点,指作者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在形式上是一个肯定性陈述句,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几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的大小。
3.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2)论证方法的类型: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某个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某个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道理论证,可分两种,一是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二是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某个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说服力。名言警句影响力大,格言谚语公理为大家公认,道理不言自明。对比论证,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对照,互为衬托,特别能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4.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5.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
【中考题例】(2012年娄底市中考题)
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
侯 磊
①记得小时候,老师说饭前要洗手,我们嫌麻烦,总是借口托词,甚至想出歪招来对付。后来,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不洗把手,就感到心里别扭。读书那会,总爱睡懒觉。毕业到了部队,作息变得规律了,每天早晨一到6点,生物钟就条件反射似的准时敲响,偶尔赖在床上也难睡着。看来,凡事成了习惯也就变得自然了。
②习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曾有人问“当代雷锋”郭明义:“你自己家里也不富裕,为什么还拿出那么多钱帮助周围的人,而且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他的回答很简单:“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习惯成自然。”从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习惯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高达90%的行为源自习惯的支配。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如果学雷锋也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习惯,“雷锋”岂不天天在身边?
③习惯的养成要靠日常的点滴积累。纪念日要学雷锋,但纪念日仅是“加油站”。“善与美蕴藏在生活点滴中”,雷锋做好事就表现在每时每刻,落实在日常点滴。出差乘车,他帮乘务员扫地;战友归来,他帮助补补课;路遇困难,他帮忙搭把手。正是一件件小事,凝聚了雷锋精神的光辉。“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积善”。积少才能成多,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养成。
④本职岗位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平台。雷锋是一个实干家,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钉子精神”是雷锋爱岗敬业的生动写照。谁能说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不是学雷锋呢?如果你是一名学生, ,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农民,能种出让人民群众放心吃的粮食和蔬菜,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能经常到基层走访,履职尽责反映群众心声,这也是学雷锋。导演陈国星在拍摄电影《郭明义》中体会到,善待周围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做有益的事,就是学雷锋的体现。作为一名军人,当雷锋精神扎根于内心,爱岗敬业成为我们学习、训练、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那岂不是天天都在学雷锋?
⑤“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崇高的道德观念,能不能产生现实的力量,关键在于能否长时期的坚持。“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执著50年做好事,除了因为崇高的道德追求,还在于他的毅力和坚持,在于他把学雷锋化为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习惯带来的持续自觉,也许只是凡人小事、举手之劳,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成就伟大。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
中考原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段举郭明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结合上下文,将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充出来。(2分)
4.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这句话的意思?(3分)
最新拟题
5.请你根据第②段所论述的观点,为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讲求竞争与效率的时代,学雷锋早已过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一、如何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进行准确提取或概括?
这类题考查方式有三种: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首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对何事发表议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适合直接做中心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头,也可能在文章的末尾或中间。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上面娄底卷第1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题目“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统率全文,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自己来概括了。概括中心论点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要简洁,要顾及全文,表达要准确完整。
二、怎样辨别论据的类型并正确理解论据的作用?
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有:
1.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据,并指明其类型。
论据类型主要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2.概括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
解答这类题目时,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字数控制在50字左右。
3. 分析论据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论据的作用当然要和论点联系起来。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或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如娄底卷第2题,“选文第②段举郭明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其答案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习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
4. 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补充事实论据,必须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其表述形式为: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补充理论论据,则多引用名言警句。如娄底卷最新拟题5,要求为第②段论述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可举“板凳妈妈”许月华,靠两条小板凳代替双腿走路,照顾福利院的孩子,坚持30年不放弃。
三、怎样辨别论证方法并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这类题目考查方式有:
1.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或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然后对照概念进行分析。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一般不会出错。如娄底卷最新拟题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第④段列举学生、农民、人大代表做好本职工作即是学雷锋的事例,是举例论证,即事实论证。
2.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题时,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答题方式为: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应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如娄底卷最新拟题6,作用是雄辩地证明了本职岗位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平台这一观点。
四、怎样分析论证的层次,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而按照思维形式,又可以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①由一般到特殊的“总论——分论”式;②由特殊到一般的“分论——总论”式;③“总论——分论——总论”式。答题形式为:“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或“在该段中,作者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使用××论据,再次运用××论据,最后得出××结论”。
五、怎样感悟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把握字里行间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题目的形式有:(1)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析画线句的意义和作用;(3)简要分析某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
上述几种题型都围绕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来命题,解题时要联系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如娄底卷第4题,理解“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一句话的意思时,一要分析该句在段中的含义,二要联系现实生活,特别是考生的生活体验。答案可以这样表述:“如果我们每个人自觉地把学雷锋做好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生就更有价值,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六、怎样评价文章的观点,并能结合实际来认识和理解?
这是近年来出现频率很高的创新性试题。常见形式有:①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现象的看法。②结合你的感悟,说说你对××观点的理解。③读了这篇文章后,请谈一谈你对××问题的思考或建议。解答时,应先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最好能运用相关的论据,以增强说服力),理由最好有二至三条,最后得出结论。陈述理由时建议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以理服人,增强说服力。如娄底卷的最新拟题7,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学雷锋是不会过时的。因为雷锋精神的内涵是无私奉献,是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付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也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从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从千千万万的志愿者身上,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雷锋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的时代变得更诗意。所以,学雷锋永远不会过时。
名师提醒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必备考题,其内容贴近时代脉搏,因而具有时效性。由于中考命题考查立足于简单的议论文,阅读材料时一般遵循“通读材料,提取论点——再读材料,筛选论据——明晰论证,理清结构——品读语句,体会语言”的流程,只要在答题时循序渐进,一般都能准确应对议论文阅读题。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1.分析论据的作用时,同学们最喜欢写的一句话是“证明中心论点”。这看似正确,其实大错。因为分析某一个论据的作用时,必须联系论据所在的段落,一般情况下,论据证明的观点常常在论据之前或之后,并不一定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分析论证的层次或论证思路。这类分析题考查对论证过程的理解,答题时一定要出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这样表述,才能将论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3.评价观点题,这类试题多为开放性试题。肯定、否定都可,关键在于观点必须明确,论据必须具体,阐述理由时一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次重申论点。
不对生活发脾气
蒋忠平
①林语堂云:“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人生亦如草木,须经历春夏秋冬,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节奏和韵律。而人到底是万物的灵长,足以令万物仰视的人,能更加清楚地解读自己。这“解读”就是“感觉”,就是“品”。
②不论是圣贤还是草民,不论是英雄还是小丑,都是一列疾行的列车,遵循着同一轨迹,即从始发至终点。然而,究其细微,人与人竟是千差万别。正如面对黄叶有人会想到考察气象,有人会想到人的暮年,有人会想到扫起来生火。我们不便评头品足,一切都顺理成章,这是人对自身命运的品尝方式。
③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和平时期再难把人严格地区分为“好”与“坏”,许多界线都变得模糊不清。尤为严重的是,时代更加看重效率和改进,这导致人人都把自己忙成一团,失去了彼此照看和监视的机会。人生变作一杯酒,摆在每个黎明或黄昏,等他自斟自酌。其中的况味除了自己还有天知地知。品味人生,是另一种意义的自觉查考,简单地说便是:看你自己的了。
④人们似乎都有一个怪癖:易于铭记坏的遗忘好的,所以很轻易就做出了“世风日下”的结论。的确有一些人被花花绿绿的物欲击沉了,的确有时正义跌入血泊而邪恶站在一边狞笑,可是绝大多数的人仍在洁身自好。一些人会迎着凶险前行,另一些人留在原地一脸苦色、心中不安,还有一些人当了逃兵,为余生留下数不清的羞愧。人们终究找到了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淡品人生,“淡”,不仅是超然风度,而且是人们留给自己的冷静。所有人品味人生的结果都是一致的:我们欠世界太多,谁也没有理由沾沾自喜。
⑤人们不可避免地演着自己的戏,悲哀的或是欢乐的。明末清初大批评家金圣叹曾说过“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历史潮涨潮落,一切都留在昨日。人们在一种迥然不同的环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约而同地寻觅着“不亦快哉”。有人找到了,有人没找到。这就是人生,这就是那段艰难的航程。
⑥人生还似一支针剂,在进入社会的脉管之后,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它,有的驱除了病变,有的带来毒副作用,有的什么也没带来。倘若我们的人生是后两者,那么,我们只有在那一张一次性消费的履历表上记上这样四个字:无效生命。还是那杯摆在晨昏的酒,我们以亢奋的抑或沉郁的眼光端详之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人生的滋味就在你的眼角眉梢了。
⑦最后让我们一道心平气和地淡品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并一道暗暗给自己一个决定:不再对生活和世界发脾气。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22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引述林语堂的话有何目的?
3.第②段画线句是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5.联系语境,说说你对第③段中加点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不对生活发脾气。
2. 引述林语堂的话是为了论述人类能更加清楚地解读自己、认识自己,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是事实论据,面对黄叶,不同的人产生迥异的联想,有力证明了“人与人竟是千差万别”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