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

时间:2023-05-30 10:1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

第1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在情境中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情境中进行对话,学习语言、语调、词汇、语言结构、语体,是培养学生口语最容易、最方便、最快速的途径。在教室前的走廊、教室墙壁布置名言警句、日常交际用语、学生作品展,黑板报上最五彩斑斓的那一块必然是“英语小天地”。在课堂上,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设备,把文字、声音、图片融为一体,尽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的情境。

(1)创建模仿情境

教学中通过“模仿秀”等形式创设模仿情境。比如,我常用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10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2)、创建动作情境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ouchyournose”或者mouth、eye等,做一个摸鼻子和其他相应的动作。学完单词后,一个同学做出动作,其他学生抢答说出这个单词或者作出相应的动作。

(3)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图文并茂,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次,学生学关于颜色的单词,学容易混淆。于是,我将带各种颜色的水果和其他物品带到课堂,同时让同学们画出来并涂上颜色,这样同学们就有了直观的印象。香蕉是“yellow”,葡萄是purple,纸是“white”。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4)创造课外教学情境通过碎片记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习英语的目的重在应用,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Howare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将家中和教室的摆设贴上相应的英语单词,久而久之的接触,学生就会增加相当数量的词汇。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如在教“TheGreatWall”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祖国秀美的山河,展示TheGreatWall,并配以动听的音乐,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及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起学生蕴藏在心中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实践证明,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进行最佳组合,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节约时间,加大知识容量,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它使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得到了美的熏陶。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三、创造竞争环境,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高效课堂取决于课堂上知识的高效落实,落实是否高效则取决于落实的动力是否充足。那么,怎样的动力才算充足呢?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笔者发现将竞争引人课堂便能产生不可估量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按优中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均衡分成8个小组,再根据实际情况搭配对手组,如一三组是对手组、二四组是对手组等。对手组的人数要相等,且每人在对手组内都有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接下来,展示教学目标,即确定好竞赛项目。然后把想要达到的效果制成竞赛规则。

总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好情境教学,老师必须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英语教学当中,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以读为本,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叶老的话强调了语文学习贵在读书。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主题鲜明、层次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带领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抽象的语言符号,感悟语言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中培养语感,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的课文《九寨沟》以生动的笔触,a重墨浓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景观。课文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那么怎样把课本中的词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呢?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画面向学生展示九寨沟的迷人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九寨沟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在读中欣赏画面,感悟语言,从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醉在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之中。朗读让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文本语言也在不断内化。

再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有许多表现色彩的词,细腻生动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银灰”“橘黄”“血红”“绛紫”,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跃然纸上。再如描写榛树叶子的语句:“……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一团火红,写尽了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教学中,对于景物的特点,我们无需作过多的分析,更多的应该让学生朗读。学生通过朗读这些词句来认识、理解、感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中国的语言文字很有意味,绝大多数汉字不仅具有生动的表象,而且还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推敲品味,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遣字用词巧妙的同时,也在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我们还要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掌握赏析文本语言的方法。这样既能够在字面上反复推敲字义词解,又能够从内涵上仔细揣摩意境情感。通过细读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捷径”。

例如,苏教版第五册课文《拉萨的天空》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一个“碰”和“摸”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离天空仿佛近在咫尺,天空湛蓝、透亮,蓝得“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掬”“捧”两字的巧妙组合,一下子把天的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征服了无数的小读者。更奇妙的是课文通篇都是为了表现拉萨天空的蓝,且全文语言句句细腻生动、意味深远,用词丰富准确,妙喻传神,令人遐想。

三、拓展训练,运用语言

语文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进行读和写的训练。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古人云:“记诵者,学问之舟也。”背诵是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通过指导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记忆能力。

第3篇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监区、相关科室:

根据司法部及我省监狱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我狱将在全体服刑人员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现结合我狱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对服刑人员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标准鲜明,导向明确,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服刑人员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有效地矫治她们的犯罪思想,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她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促使她们加速改造,早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

二、“荣辱观”教育的方法、步骤

(一)民警学习、提高、统一认识阶段

各监区、科室领导及民警要认真学习司法部、省监狱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纳入到对服刑人员的日常思想教育改造中。

(二)宣传发动阶段

我狱将通过《女监新报》等舆论工具广造声势,女监新报将开辟专栏,刊登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文章;各监区及相关科室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努力营造积极、鲜明、和谐的监区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三)组织实施阶段

在“荣辱观”教育过程中,各监区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力争使活动开展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广大服刑人员易于接受,达到预期效果。

1、发挥监狱警官的示范作用,搞好大会宣讲、课堂教学和个别谈话教育。

2、邀请社会专家学者、英模先进、回头浪子、青年志愿者到监狱作报告,开展典型教育和感召教育。

3、要加强与服刑人员家属的联系,注意发掘典型事例,引导服刑人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处理家庭、财产、人际关系。

4、采取座谈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小品等多种形式,调动服刑人员自学互学积极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自己的改造行为。

进行“荣辱观”教育,还应该做好几个“结合”:即,与我狱正在开展的反脱逃警示教育相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相结合;与创建“规范化监区(分监区)”活动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整治监管秩序、落实服刑人员改造行为规范相结合。通过服刑人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年度总结阶段

各监区、分监区将“荣辱观”教育活动的详细记录及教育成果于12月份用书面形式报送教育科。

望各监区、相关科室接此意见后,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将对服刑人员的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各监区、分监区将教育计划务必于4月25日前报教育科。

附:“荣辱观”教育活动配档表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配档表

时间

教育重点

教育方式

参与书目

4月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读书、座谈会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爱国先辈的故事》、《共和国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史》、《国情国策》等

5月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上大课、读书会等

《好人徐虎》、《李素丽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等

6月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观看录像、编排情景剧等

《科学的力量》、《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是一种精神》、《罪恶的》等

7月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报告会、劳动竞赛等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就业指导》教材等

8月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专题讨论等

《人生与道德讲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名人名言》等

9月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专题讨论等

《人生与道德讲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名人名言》等

10月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征文等

《遵纪守法的故事》、《法律常识》教材等

11月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逸为耻

第4篇

一、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藏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去空洞地说教。如: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思想;而到了初三年级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这一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文学名著时,可指出文中的主体思想,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总体构想: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养(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进行思想教育要注重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有一次我走进教室,虽然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还开着,肯定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我就说:

“I am sure the classroom is 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 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 off?”

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我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几个词,并补充说:

We should try to save energy I don’t mind if you keep 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 dark 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 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 today.

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三、进行思想教育要注重艺术性

例如,在教《Mother’s Day》这篇短文时,我启发学生要热爱自己的母亲,进行感恩教育,回忆从小到大母亲为自己付出的辛苦,给母亲写一封信“Dear mother I want to say…”,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要爱自己的母亲,要学会热爱祖国,爱家乡,爱你周围的一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又比如一些英语中的常用语Thank you. / I’m sorry. / Excusy me / Will you. / please…? /May I ask yao some questions?/ 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等等句子。教师应该对此加倍注意并帮助学生用于交际中,让学生受到文明礼貌的感染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体验。同时也会使学生切实地感到英语语言的优美。在许多场合下,用语言表示礼貌,委婉更显得自然。但如果用汉语说则使人有点酸溜溜的味道。甚至会给人以疏远的感觉。

四、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见识广。从生理角度看,他们的身心正处在迅速成长阶段,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老师不再是“惟命是从”,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为此,我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流露出真实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思想教育。有些学生迷恋网吧,或晚上看电视,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昨夜未能及时完成,成绩也明显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爱迪生”一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名人名言并进行思考讨论。

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

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y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这些句子的含义,并以报刊上刊登的关于优秀生因贪玩放松学习转为后进生的事例,向他们说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要向爱迪生等科学家学习,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5篇

从哲学角度讲,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如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能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达到和谐统一?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语文理念,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以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泽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老师教出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为其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学生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可以从“0”开始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还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

如果说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多培养我们的学生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让学生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课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的功劳,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同时要教法与学法并重。教学方法是教学思维的反映。多年来,人们总是围绕教师如何教这个中心去展开研究,很少有人真正从学生的阅读实际中去研究学法。然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因此,我们在着力解决如何去教这个问题的同时,还应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语文的,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好语文。我们应拓宽学生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在实际的读写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兴趣培养的主渠道来源于课堂教学。而那种只热忠于表面热闹的一问一答的“分析”,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那种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种只顾实施教案设计,剥夺学生创造性学习机会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把自己扮成了演员,以自己的“主导”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而学生学得无味。

因此,更新课堂观念,已刻不容缓。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以“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改口号;李吉林老师创造的“情景教学”模式以及改革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愉快教学”、“成功教学”、“主题教学”、“创造教学”等成功经验,无一不体现了重视学生主题地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已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没有理由再墨守成规,而应坚定不移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起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观念。

三、注重课外知识拓宽,为学这道厚积薄发

“为学这道在厚积而薄发”,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可说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之精华。如何使学生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在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吸收信息,储存材料,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现代新媒体介入学生生活,在书店、图书馆去光顾的小学生太少了。试想,如果仅使学生满足于课堂中的识字、词汇及阅读量,又怎能解决学生去学好语言文字乃至运用语言文字呢?因此,从小学起,教师就应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列入语文素质教学的课题中。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追求完善教学境界

第6篇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由一根布带引发的明理尽孝的故事。xx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老师陈斌强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每天都能亲子照顾母亲,陈老师用一根布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每天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风雨无阻。他朴实而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因此荣获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在颁奖现场,他获得了这样的赞誉:“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肩膀上一代代传承。”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着他的母亲,也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展现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从“黄香温席”、“子路负米”这些传统的孝贤故事,到“背着母亲上班”的陈斌强、“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孟佩杰等当代孝子的事例,都告诉人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敬老孝亲、感恩图报都是值得传承的美德,它们都是需要发扬光大的慈行善举。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寻找身边的好榜样,发现身边的敬老孝亲之星,同时,在心中播种下感恩的种子,并使这颗种子在我们成长的百花园中结出美丽的花朵!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尊敬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敬老爱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谁也不能避免这两个时期,在年老时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时需要人的照管。当年岁大了,无人加以诚恳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闲。幼小时,无人加以慈爱的照管,必容易趋于坠落。若讲人道主义,须先对于老幼这两项人,施行亲切的爱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起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由此逐渐形成的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继承下来。从原始的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这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从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 1986年,根据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借助传统的重阳节,祝愿全国老人健康长寿。以后,于1949年12月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

  想必大家都知道黄香和子路的故事吧!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从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对待老幼的态度是关心,还是漠视,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

  我们亲爱的祖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是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它讲的是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梨,而自己却挑选最小的。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尊老爱幼,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鲁迅也有一段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意思是:冷酷无情未必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而疼爱小孩子的又如何不会是大丈夫呢?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是啊!连最凶恶狠毒的老虎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儿,那么,当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原谅他们,帮助他们呢?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当爸爸妈妈辛苦劳动的时候主动端茶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我认为这就是尊老爱幼的开始。

  还有,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我们虽然能力不大,但也应该有所作为。比如说: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跑上前扶起老人,如果摔伤了,还可以扶他到医院去;当马路上的车辆络绎不绝,小孩子吓得不敢过马路的时候,我们可以带他们安全地通过斑马线;当老人提不起重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帮他提。

  总之,每一次充满爱心的行动,每一次尊老爱幼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必将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无形中可以感动和潜移默化周围的人们。

第7篇

【摘 要】十以来,各领域改革成为热点问题,其中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高中音乐教学领域改革谈起,分析了音乐教育在高中综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音乐教育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现状和学生状态,讨论了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和方案,以供在实际操作中参考。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从小学减负到提倡素质教育都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对于高中教育而言,由于高考改革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导致高中的教学模式在高考的指挥之下,也没有发生变化。如今,高考制度改革日渐清晰,改革的力度空前。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改革高中音乐教学的希望和前景。一般认为,音乐鉴赏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一个人在高中阶段接受音乐的课程教学对其音乐鉴赏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构建适应需要、时代性强、基础性优的音乐课程,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好条件,打下好基础。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我们清楚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个人的修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际音乐教学和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音乐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因为教师很大程度受到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熏陶,不能真正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更不会去体会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深层次影响,往往应付了之。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增加,同时音乐学习不如想象中轻松,多少还有点枯燥,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音乐课程。另外,高中音乐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比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导致音乐课形同虚设。同时,高中阶段对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音乐教学片面追求客观知识测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进而影响了高中音乐教学,所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高中的音乐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高中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要准确把握高中音乐的学科特点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学会把握音乐的本质。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首先要加强听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其次要把握音乐学习的方法,通过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真正体现出音乐教学的特点,学生才能逐步学会感悟音乐魅力。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

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教师只能是一名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并没有差异,都是音乐的欣赏者。所以,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的,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在选择教学内容健康向上的基础上,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意见,挖掘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由于以往对于高中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往往教学方法比较的单一和死板,不能结合实际和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的安排和设计,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契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且教学方法不能结合最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得不够,因此,要把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创新方法优化课堂设计,实现教学相长。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新方案探索

(一)改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音乐教学的根本,应该和新课程标准统一,确定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感受音乐,学会领略艺术的魅力。另外要通过音乐作品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味,丰富学生气质内涵,提高音乐的鉴赏力。转变理念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爱好倾向,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紧张的学习调节氛围。

(二)改革教学过程

前面已经分析,音乐教学以听为主,通过理解旋律,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世界。所以,今后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音乐教学过程,尽量增多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营造出学习音乐的浓厚氛围。可以引入互动学习、表演式学习等模式,让学生把握作品情感,多媒体的引入能够更加的促进学生融入音乐世界中。

(三)注重民族音乐的强化

“音乐没有国界,但是音乐家有祖国”,把曾经的一句名言这么引用到音乐上同样适用,还有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高中音乐教学更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弘扬,提升高中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理解程度,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起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意识的树立,引导同学们树立文化自豪感和价值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改革的新举措,对于音乐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标,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作为音乐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狠下工夫,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最后本文还特别提到了弘扬传统音乐的学习与鉴赏,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复兴的强烈使命感,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振兴.试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1,18(14):132-133

[2]张文婷.新课程与高中音乐教学改革[J].才智,2012,13(24):324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丰富情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教师应从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增大容量等方面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语文情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妙用导语,提升情趣,感受语文教学情景美。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成长进步出发,为学生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积极参与”的乐学情境。教师要用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段妙趣横生的语言、一幅景色宜人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催生学生语文情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导语的设计和利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如,笔者在教学《读书莫放“拦路虎”》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些关于勤奋、刻苦的名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凿壁借光等名言警句,接着请学生说说平时读书时遇到不认识难理解的字、词、句时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有的学生说通过网络等方式方法。这种让学生连估带猜,教师进行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切合学生感知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揭示了课题,使学生产生急于探求解决问题、了解课文内容的念头。

二、把握诵读,放飞想象,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诵读课文、品味意境,用语文课本中作者精心设计的意境引发学生心理和情感共鸣,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身经验,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走进课文,走出课文,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如,笔者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时,针对作者用饱含激情的语调、笔触赞美祖国,以凝练优美的语言、惜墨如金的词语、富有节奏的韵律赞美了祖国。我要求学生把握大体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品情感,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走进作者心灵,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体会节奏的奔放美,激昂热烈的文字美。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诗词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体会了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了节奏美,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正确体味词语“银装素裹、清奇俊秀、天工巧夺”的内涵,并能仿照诗歌的意境,自己写一到两节,理解诗歌内容,增强感知体验,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提问,注重方法,构建课堂教学和谐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全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过程。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前提,是教学检测的方法。为提高问题质量,用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在提问的方式方法、难易程度等方面下工夫、求实效。一是要注重问题的计划性。在课堂上提什么问题、提几个问题、从什么角度切入、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要精心策划,胸有成竹,使提问逐层深入、引人深思、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考路径沿正确方向拓展和延伸。二是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提问要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欲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尽量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不断提高问题质量。三是要注重问题的难易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感知能力、实际水平,要注意问题不能过浅,学生个个都会,失去提问价值;不可过难,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分解,将大问题、难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逐层降低问题的难度,减缓学习的坡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体验过程,收获成功。

四、改进方法,灵活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意境美。

听、说、读、写能够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语文素养的核心作用,因此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帮助学生体验语文的意境美,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帮助学生体验意境美。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先读书、再思考、后问题,让学生从小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如,笔者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为学生营造了这样的意境,在这绚丽收获的秋天,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走一走,感受一下秋天的美。在学生品读古诗、感悟秋天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大片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的绚丽,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自己想象作文,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进行过渡,学会条理化、系统化、生动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整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品味语文的情趣美、意境美、愉悦美、和谐美,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锦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5).

第9篇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沿海地区显得苍白柔弱。东莞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外来技术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经济上的空前繁荣,但西方不健康文化的侵扰也是十分严重的。“拯救汉文化,继承汉文化”是许多专家学者急切的呼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吟诵诗词曲赋,是传承汉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开展“漫步古诗苑,作才华少年”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借助古诗文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目的。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完善人格塑造的需要。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意存之高远,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因此,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诵读诗文活动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一、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为让学生在书香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特意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根据学校硬件设施的特点,精心打造文化阵地。“读书角”“诗香阁”,经典古诗词上墙、上橱窗、上楼梯、上草坪、上校车。抬头是唐诗,低头是宋词。诗仙、诗圣、诗杰、诗怪、诗鬼等名家逸事、名家作品在文化长廊里随处可见。走进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十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教室里,有各班精心开辟的“古诗角”,精美的设计,尚雅的插图,更显得诗意盎然。

学校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利用上下午放学及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古诗词歌曲,中午播放古诗词赏析讲座录音,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诗歌古国的风韵。他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脑子想的、空气里飘荡的,无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

二、注重诗文熏陶,丰富文化积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背诵优秀诗文选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80首古诗词推荐篇目。新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背诵的数量,特别是对古诗句背诵的规定。加强古诗词的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言素材。”并进一步指出“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我校的“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研究”课题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活动,感受前贤的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丰富知识结构,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材为基点,进一步向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中华文化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大受熏陶。

三、开展诵读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并且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期初各班对诵读要求制定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举行 班级“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列出书目,开展诵读活动:每天背一首古诗,每周抄一首古诗文,每月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通过“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期末进行总展示。聘请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学生家长担任考评教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诗词诵记进行验收评定,给优秀者以奖励,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诗文诵读活动中,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共同组织活动。例如:电脑教师和语文教师精诚协作,建立校园“古诗词学习校园网络”,让信息技术在此次活动中发挥科学优势;美术教师把握活动精神,适当增添古诗文意境画的指导,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诗配画、画配诗,以及以诗词为内容的书法大赛;音乐教师给古诗配上的曲调,让学生在歌唱中记诵古诗词,用艺术的形式解读古诗词,让学生的记诵变得轻松愉快。

第10篇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语文教师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有了孝心,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就将不让人担心了。学习《弟子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抓落实。我利用课前二到五分钟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适当讲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觉悟,可喜的是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

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都是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

3.关于作文教学

3.1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注意结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3.2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3.3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说,写记叙文也好,写议论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像真的一样,哪怕懵住阅卷老师一会儿也行。事实上,你心虚气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写作文那会儿,一定要表现得煞有介事、理直气壮、情真意切等。

4.关于阅读教学

4.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要想使语文课堂“育情”,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达到。

5.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化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自己的目标。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11篇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有如下阐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语文毕业复习,应该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复习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其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要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

(一)学习习惯(一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的编排,在每册书的前面都安排了“学习习惯”这一内容;而且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该养成的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有如下十二点。(参考《十二册教学参考书》第七页。

(二)汉语拼音(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认识隔音符号、声调符号;并掌握“ü”的拼写规则;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

5、复习“一”、“不”的变调,复习“啊”的变声;

6、认识儿化音;

三)识字、写字(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

识字时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其中蕴含着多种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要求有:

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

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特别时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等,可以参考《十二册语文参考书》后面的附录P310~316;

、能比较熟练第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4、能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词义;

5、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学过的汉字,行款整齐;

6、复习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繁简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是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四)词语(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或平时,复习指导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而词语的积累则是基础的基础。那么词语的复习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学过的词语,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

2、近义词,指导学生会做“用字组词,并填空”的题目;

3、补充成语、成语归类;

4、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

5、能区分词语的感彩;

6、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7、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预感,掌握规范的语言;

8、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作一指导。

(五)句子(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一句一句的话才连成了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习作,我们在句子复习时,应注意:

1、初步认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选择等简单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

2、能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病段;

3、根据表达的需要,会变换句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第一人称陈述和第三人称转述的互换,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4、认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5、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表达力求完整;

6、仿写句子。

(六)阅读(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五课时)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前面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此作准备的。具体要求是: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复习叙述的方法和写作的顺序,引导学生如何排列句序;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课内要求背诵的段落必须熟练掌握,重点段落要会默写;课内重点片断要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

6、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的好处;

7、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特别是说明方法的掌握;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西化、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0、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注意书名号的使用方法;特别强调“提示语”中标点的使用;

11、《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即便没有读,也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以备考试。

(七)口语交际((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两课时)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在复习中,要做到:

1、梳理十一、十二册的口语交际内容;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听;引导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以保证顺利完成试卷当中的语文听力题目;

3、复习时,参考《试题精粹》中“口语交际”的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八)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求: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九)综合性学习(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其具体要求是: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州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十)习作(复习结合练笔,共六课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注意:

1、以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作为复习的重点;

2、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各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第12篇

一、明确总的指导思想

我校以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建设“书香校园”的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建设幸福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以经典为友、以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以“读书、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及家长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扎根“养正”办学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奉行“为养正而求学、为养正而立身”的良训,用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寓“养正”文化于校园的景观建设和教育实践之中。古语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小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将“正身”和“正心”作为育人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修身养性,追求正气,学做正人。“养正”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核心,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特色活动、学校管理等,皆围绕这个“正”字展开,力求达到“正”这个目标。学校把“以武养正、以责养正、以书养正、以艺养正、以情养正、以礼养正”等落实到“育人为正”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完整的人生奠定一个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三、确定多维活动目标

在总体目标上,我们提出:通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养正”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为指导,我们确定了实际操作中的立体式目标。一是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展示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发展。二是教师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三是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家长的读书意识,激发家长的读书热情,树立好读书的形象,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和谐的读书氛围,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构建学习型学会。

四、抓实特色主题活动

我们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以家长为辅助,以考核为监督,深入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形成了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的好局面。这些主题活动包括:⑴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营造“书香班级”、宣传“书香家庭”;⑵实施“五个一工程”活动,即建设一个阅读阵地、建立一个图书角、举办一届读书节、上好一堂课、落实一月或一期读书计划;⑶开展“三个共”读书活动,促进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共享读书快乐;⑷每学期举办1~2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经验与心得;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提升学习效果;⑹评选表彰“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以期达到激励先进的示范效果。

五、凸显文化育人实际成效

我校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思路,围绕“读书、启智、明理、做人”的主题,提出“沐浴书海,塑造美好人生”活动口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构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校园,取得了几方面的成效。

1.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已然形成。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使其自然进入阅读的实践之中。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把“养正”精神渗透进课堂,寓“养正”文化于各项活动,着力推进了“五个建设”:一是让图书走出图书室;二是让每个班级充满书香;三是让每扇墙壁飘书香;四是让校园形成多元化读书网络;五是配备高标准的教师阅览室。学校每年购置图书充实图书馆,并利用学校阅览室开设图书阅览课,供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资料;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物,共享课外读物;倡议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建立“个人书橱”,买书、订报纸杂志,帮助和指导孩子藏书、读书。目前,我校已形成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三级读书网络,校园阅读环境和氛围浓郁,师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走进校园,享受阅读,充实自我”的内涵,并自觉践行“以自身之正体现学校之正”。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推进“快乐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绝不压制孩子的奇想与乐趣,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喜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因势利导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例如,结合国庆节,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再如,推荐知识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及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朱自清散文精选》等。另外,我校每年都掀起“学雷锋”热潮,把它作为“养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号召学生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的践行雷锋精神。这些措施的落实,使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学修养,阅读的习惯逐步养成,涵养正直的品德日益形成。

3.广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通过“快乐阅读、以书养正”活动的开展,我校师生受益匪浅。学生具备了相应年龄阶段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会了注重情感体验,在课外知识方面有了较丰富的积累,很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读写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富有正气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譬如,我校五年级58班的陈冠宇同学,两年前转入我校。在转入之前,自己能单独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如今,阅读已成了她课间和回家后的必修课。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据初步统计,两年多时间里,她所看的书籍超过了100万字,并写下了近10万字的读书笔记,积累好词1380多个、好句800多个,收集了大量的谚语、名言警句、对联、谜语等,写下了近100篇读后感,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还在《常德日报》上发表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