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春的诗句

写春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10:1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春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春的诗句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的定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2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春夜喜雨 导学设计

导学理念:本课导学是按照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教学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品味阅读时进行真情体验和阅读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怀。结合课本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这场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导学目标:1.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积累古诗文的语言并感悟诗情体会意境。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学具准备:A.学生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描写春雨的诗句或精彩文段,并把它制成小卡片。2.搜集杜甫的有关资料,给杜甫建立一个“诗人资料袋”。B.教师准备:1.图片(春雨、春雨后景色的图片)2.歌曲《小雨》3.课件(制作写雨诗句的课件)

导学过程:

一.春之激情。1.谈话激情。边播放《小雨》的曲子边说:同学们,当我们走进春天怀抱里的时候,沐浴着细细的春雨、和煦的春风,倾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时而传来了婉转的鸟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啊!春雨,预示着新事物的诞生。你看画家用优美的线条和美丽的色彩赞美它;歌唱家用美妙的歌声赞美它;诗人用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来赞美它。同学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赞美它吗?2.赞美春雨体验情感。(举行“春雨之赞”的比赛,)学生把把事自制的春雨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带着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朗诵,再说一说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释题。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让学生以《杜甫的自我介绍》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不妥当的地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3.真棒啊!大家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可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请大家利用以前学习古诗文的方法继续自学这首诗。4.自悟诗意。(学生参照注释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揣摩出诗意。)5.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要求统一,大概意思一样即可)6.小老师讲诗意。(教师用投影呈现这首诗的字幕,请一“小老师”上台讲解这首诗。讲的过程中有不恰当之处教师适时点拨。)7.看着图片齐声朗诵这首诗(出示投影仪春雨的图片)。

三.体会意境,感悟深化。1.想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场春雨之后怎样的春天景象呢?(出示古诗)让我们一起看看,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给你提供了春雨带来了喜悦。2.学生反复读古诗后回答。3.出示春雨春景图片让学生欣赏。4.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5.谈体会到的诗情(自由反复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喜悦之情来。6.配上音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四.细读古诗品味语言,描绘画春雨寄托春之情。1.你觉的这首诗中哪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老师想看看谁是小画家?(根据后两句意思,发挥想像力,把春雨之后的景物变成画。分组合作画画,表达喜雨之情。)3.(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谁来评价小画家的作品?(围绕春夜喜雨的诗句来自由评价。)4.利用“想画面背诵的方法)让学生试看着画面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欣赏蒲四兰写的小诗《春雨》

飨赣

淅淅沥沥

湿润了黄土的肌肤

细雨蒙蒙

轻轻柔柔

网住我散乱的思绪

2.想象雨中的景物练习说话。(把自己想象成春雨中的花草树木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

3.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春雨只是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吗?为什么喜悦呢?(联系上一环节,还有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个别小动物等。)

六.作业。

1.(教师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课件所出示的诗句)读写雨的诗句儿,再说说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雨。课外自己搜集写雨的诗句,注明写什么季节的雨,看谁搜集的最多做的最好。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第3篇

梅兰芳先生喜欢画兰花,而且常常以兰花的清雅高洁自况。梅先生也常以自己绘制的兰花馈赠朋友,用兰花的气节与人共勉。他画的兰花风姿绰约,别有一种文人气质。人们在欣赏梅先生画的兰花时,总觉得透过纸上那栩栩如生的兰草,能领略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情趣,所以从20世纪40年代,梅兰芳画的兰花就是收藏家追逐的对象。但是如果没有读过这组诗稿,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梅兰芳笔下的兰花是融汇了从古至今无数丹青妙手的艺术精华,才达到如此精湛的艺术境地的。从诗稿中我们了解到梅先生曾反复研读历代画兰名家的作品,并认真临摹过明代大画家文徵明、周天球、孙克弘、仇十洲的兰花稿本。他在《摹周天球兰草》诗中写道:

蒙君爱我墨兰花,几写幽香与倍加。

欲效所南无粉本,不如仔细摹公瑕。

诗中取南宋著名画家郑所南画兰花都把根部露出来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郑所南画兰露根,隐寓着“国家沦亡,没有国土”的含义。梅兰芳表示自己也想效仿郑所南,以画兰抒发爱国情怀,可惜找不到郑氏的原本,只好临摹周天球画的带有缺瑕的兰花。我们推想周天球的原稿可能也是露根的兰花,不然为什么被称为“瑕”?从这首诗看,梅兰芳是把画兰花当作告诫国人勿忘国耻的一种方式。他在另一首《春日写兰自娱》中也说过“千花万卉总关情”,足证他之所以喜欢画兰,完全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感。

梅兰芳还曾临摹过明代另一位大画家仇十洲的兰草,这在本组诗稿中也有明确记载,稿中有一首《题仇十洲画兰》写道:“不识十洲高手出,犹疑两宋写生花。”通过误把仇十洲所画兰花当作宋生作品的比喻,称赞仇十洲画兰水平已可与两宋作品相媲美了,应该说这种评价也有独到之处。明代的孙克弘也是一位写兰高手,梅兰芳在认真观摩研习孙克弘的兰花作品后,留下了《题孙克弘墨兰卷》一诗,有“今日披图容吾学…前贤墨妙更谁同”的诗句。说明他曾反复临习,以品味其中真谛。正是在这种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梅兰芳的画兰技法才有了超出常人的水平。

梅兰芳画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书画的互赠互跋联络与朋友的情感。后不久,梅兰芳谢绝登台演出,失去了一个与各界人士交流的平台,诗画互酬就成了维系与书画界、艺术界贤达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诗可言志,画能传情”,梅兰芳正是利用自己的这一特长与同道爱国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组诗稿中有十余首诗记载了梅兰芳赠诗赠画的轶事。上海画家沈迈士曾赠梅兰芳《岩边兰花》一幅,梅先生甚为珍惜,作《自题迈士所作岩边兰》诗以记之,诗云:

临风潇洒石边开,习习幽香誉点魁。

引得诗人歌一曲,浅酌低唱梦初回。此诗赞赏了沈画的优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作品的喜爱。

梅先生赠给别人的兰花作品往往题上引人深思的诗句,如《自画自题赠友人》一诗中写道:

闲居闹市身甘寂,瓦钵土盆认不奇。

淡泊无求香自送,夜来风雨惯听多。以诗句表达了自己为维护民族尊严脱身舞台,甘与瓦钵土盆为伴的不渝之志,与友人共勉,一幅画一首诗,沟通了双方的爱国情感。诗稿中还有一首《自题兰花赠平君》写道:“我爱兰花异众花,不将颜色媚春阳。”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追求的是那种不以自身的艳丽去取媚于人的情操。梅先生写这些诗句时,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风雨飘摇,笼罩着上海,在阴风凄凄中,能有这样清雅明丽又充满气节的诗句传来,不能不让人为之一振。

在长期与丹青为伴,以画兰自励的生涯中,梅兰芳不但追求情操上的高洁,而且也在追求绘画技艺的创新。他画兰花以古代名家为师,又不拘泥于传统,总是用心揣摩如何才能出新。这首先要不断观赏兰花,不断体味其神采。从诗稿中我们知道,冬日里在梅兰芳的室内南窗下经常摆着兰花,因此才留下了“幽兰清供小楼西,瘦石土盆绿满泥”的诗句。春阳中梅宅院中的台阶下也种有兰草,所以才能写出《自题阶前兰》中那样“阶前香草已花攒,绝似文家画里兰”的诗情。一面观察,一面临摹,一面体味,梅兰芳终于领悟了画兰的要领。在《醉后自题兰》这首诗中他写道:

写兰似易最难神,一样无言有夙因。

画里如留香色在,他年还忆作图人。他体会到,看似容易画的兰花,其实最难画出精神;他也知道了如果不光描绘其形,而能把兰花的香韵都写出来,后人就会永远思念这位画兰的人了。体会丹青技法到如此深的境界,梅兰芳的兰花怎能不为世人所推崇?

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同时也是造诣极深的诗人和书画家。21世纪初,作为国家形象标志的“中华世纪坛”在北京落成,在这座名噪宇内的华坛上,要树立40位中国古今文化名人的塑像,经过各界的反复讨论,由数十位文史泰斗共同推举,梅兰芳列入了中华四十名人榜。

第4篇

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现考证如下。

第一,在杜甫之前,没有哪位诗人也没在哪首诗中用“春风面”指代女子美貌

在杜甫之前,多种事物被用来比作女子美貌,如“花”、“玉”等,可没有哪位诗人也没在哪首诗中用“春风面”指代女子美貌。

有用“花”比女子美貌的。如《诗经・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句中“华”、“英”同义,都是花的意思,说女子的容貌像木槿花那样美丽。就连杜甫的好友李白写宫中美女也是用花来比喻,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更有意思的是李白也用过借代的手法同样是写美女王昭君,却没用过“春风面”。如《于阗采花》:“自古妒蛾眉,胡沙进皓齿”,句中的“蛾眉”、“皓齿”都代指美人(即王昭君)。意思是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也有用“玉”喻美貌。如汉古体诗《燕赵多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梁武帝萧衍《东飞伯劳歌》:“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还有的诗人把“颜如玉”又简称“玉颜”。这都是美女的代称。如南朝女诗人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初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此外还有用形象的描述来写女子容貌美的。如汉乐府《陇西行》:“好妇出迎容,颜色正敷愉”。“敷愉”即“和悦貌”。又如建安时期,如曹植的《美女篇》:“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译: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希令颜”即慕其美貌。

第二,在杜甫之前,“春风”其实早被作为意象写入诗句中了

“春风”被作为意象写入诗句中的现象,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只是表本义而已。如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意思是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寐:苏醒)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矜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

又如南朝诗人范云《送别》:“东风柳丝长,送郎上河梁”;(东风:春风)南朝梁文学家王筠《杂曲》:“可怜洛城东,苏树摇春风”。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和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诗句中的“春风”都是本意,都是客观事物的描写。

可是,西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春风风人”中的第二个“风”用为动词,比喻给人以教益或帮助。吴声歌曲《子夜四时歌・春歌之一》:“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这些诗句首先写了春风的引申义。春风拂面给人的感觉很舒服,这是人们共同的触觉感受。笔者认为,杜甫可能是受到刘向的启发,看到女子的美貌时,视觉感受和春风拂面的触觉感受一样让人舒服。于是在写王昭君的美貌时,作“春风面”代指。进行了意象的创新,其实这里不光用了借代的手法,同时还用了通感(移觉)的修辞手法。

在杜甫之后,南北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后人解释其中的“春风面”就引用了杜甫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来作答。

南宋诗人杨万里化用唐崔护的诗《题都护南庄》中的句子:“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下了《兰花》一诗。其中的句子“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这两句诗含义为:兰花生来就没有引人注目姣好面容,而也只在山林隐居的处士得以传扬名声。是把“桃花”和“春风面”重组来代指美女面容姣好。可见,同是唐代的杨万里也没用“春风面”一词。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意为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等,都是受杜甫的影响。

第5篇

月上枝头。

我看见你斜倚窗前,月光似水般淌过你疲惫、忧郁的脸庞。没有上灯,幽暗的空气里徘徊着含混的诗句。

檀香幽幽,风声悠悠。你指尖轻落,拨动丝弦,锦瑟清朗悠远的声音里暗含悲凉。你眉头一皱,此刻已泪落心头,她,却不知道。长身而起,点灯,研墨,写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猜不透,永远也猜不透。我永远不会知道躲在这娟丽字句背后的是怎样一个灵魂,永远不会知道被千年吟诵却不能写出姓名的女子究竟是谁。她竟拥有这样千年不灭,今日翻阅依旧满书飘香的幸福。

她一定是不经意将你遗忘了,或是在某一个融融春日中飘走了。要不然,这字字句句里为何总是充满这么多的思念和忧伤,全部如春水涨潮般漫到你的窗前,打湿你的素笺和绵绵不尽的,渴望飘去她身边的思绪。

你永远是风中优美凄然的一笔,所有精美秀蔚的景色都被你的才气轻轻拢到一处,添上你的悲伤,为自己,也为我们作了一幅幅清丽的画,一支支悠然的曲,让人揣摩你那颗真挚痴情的心。

坐在雨后读你,是飒飒东风带来的轻盈凉意,是湿漉漉的单纯的哀婉;站在风里读你,是“倚立自移时”的沧桑孤寂,是你对友人的一片深情;伫倚楼上读你,是“寒云路几层”的空灵静谧,是绵延于千里之外的深远禅意;更多的时候,我躲在黑暗中读你,在缀满星星的夜空下,“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么简单。我以为我可以读懂你,读懂每一句诗里的哀伤,和来自唐朝那风光绮丽细腻繁华却又轻携忧伤的风景。纵然时空相隔千年,依旧从你笔尖如缤纷落英般伸展而来。那带着轻盈的伤和泪的韵律,是你透过纸背渴望记下的一点伤痛记忆,一种异常哀婉的美丽人生。

有时我想进入你的诗句,做盛唐的一段雕栏,一句戏文,一缕清风,或哪怕只是风里一支摇曳的烛,看见你未干的墨迹,在宣纸上晕开,然后我平静地落下泪来。因为我看见你在写我,也在写自己;看见你写你四周的诗意,也在不经意间,为千年后的人们,写下感动的泪,“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时候,我觉得我离你很远,毕竟我们错开了1134年,其间,已有多少人在历史的烟云中来来去去;有时候,我又觉得离你很近,我仿佛就在你自然娟雅的诗句里律动,呼吸。于是,我透过诗,看见了你的人生一片凄美绚丽,同时也发现了我寻觅多时的自我。原来,都是这样文字纤丽,却从不放弃,依然执着地描绘心中多愁善感的诗意。

我晚上做梦,没有梦见庄子的蝴蝶(这是你的奇异梦境),而是梦见你,一身青衫,巾袂飘逸,孤独落寞地立在暮春的园子里。在你手心,有无数别人难以给予的美丽幻想,花瓣般纷飞飘舞,花影般炫丽散乱。“小园花乱飞”,遗落诗一句,却意外发现你的人生,飞花般美丽。■

发稿/邹抒阳

第6篇

春夏秋冬四季诗句春的诗句

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2、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3、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4、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王庭筠《谒金门》

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6、春到人间万物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我与林女士素昧平生,只是从文友王勇强先生处得知她是一位儒商,琴棋书画皆有所好,诗也写得不错,我也只能从她的诗中来感知她的诗意人生。

顺页拜读,掩卷方知,本书近五分之四的内容,皆为茶诗。不禁想问,作者为何不将诗集命名为《茶诗》抑或《茶颂》呢,为何偏偏要定为《前世的约定》?细一想,作者对茶之爱,对茶之情,绝非我辈平时一啜一饮可以相比的。茶,已被作者当作情人,一切之爱,一切之情,都认为是前世的约定。

我乃凡夫俗子,不懂茶艺,也不谙茶道,对有关烹茶、饮茶以及用茶款待人的艺术知之甚少,却从林女士的诗中多少领略了一点皮毛。

在《茉莉花茶》中,林女士这般写道:“啜一口/活色生香/闭上眼睛是纯洁的梦/睁开眼睛柔柔觥觥/喉韵里你风情万种。” 作者以口入茶,以茶入神,以神入诗,神韵相契,柔美轻盈,确为道尽茉莉花茶之神韵。她在《茶》中说:“生活从你开始/又从你终结。”可见,作者爱茶,于生活中,时时处处,形影不离。茶于作者,如遇知音。在《西湖龙井》中,她深情地写道:“你的眼睛湿润了/到现在你还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这是今生的情缘/亦是前世的约定/岸边柳树为媒/龙井两杯/成就绝世绝配。”这是多么纯洁的初衷,作者对茶爱而慕,慕而敬之情,让我们感动。诗句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之动静咸宜之美。她在《苦丁茶》中吟哦道:“苦丁茶啊/苦丁茶/我细细品味/慢慢思哉/终于明白了/人生如茶/要沉得住气/自然是苦尽甘来。”显然,她是从品茶中,品出了生活的真谛,品出了人生的哲理,从而升华了作者诗的灵魂――苦尽甘来。这些活色生香的诗句,这些浸透人生哲理的诗句,这些闪着灵动之光的诗句,在诗集里,如数家珍。

在我国,茶的历史已融入文化史,唐代文人陆羽所著的《茶经》,将茶提到了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的层面,诗人们对茶更是情有独钟,《全唐诗》中写茶的诗就有400多首。今天,有关茶文化的活动无处不在。林女士写茶文化活动的诗也别有韵致。且看她的《约会盖碗茶》:“茶船里/托付着国人的魂灵/不偏不倚/茶碗上/荡漾着生活本味/甘苦相济/茶盖/如春天之门扉/打开后温润芬飞。”作者与茶,相融相生,“茶船”、“茶碗”、“茶盖”,都渗透了作者即茶即爱的思想。喝茶,读茶,思茶,写茶,到如此程度,可见作者喝的,写的,哪里是茶,分明是对国之爱,对民之敬,对世之真,对春之寻。分明是一个真情实感的性情中人,把自己的真心呈现出来的上品好茶。可谓大美哉!

《太平猴魁》诗曰:“不了解你的/说你水至清则无鱼/了解你的/说你只往直中取/孰不知/猴魁一饮/天下太平。”作者不但知茶性,最可贵的是,作者还悉知人性。喝茶,不但喝出情趣,喝出滋味,更喝出了胸怀。“猴魁一饮,天下太平”,与其说喝太平猴魁茶使人平静安宁,倒不如说,我们应该学习太平猴魁茶的精神,胸怀天下,太平天下。

《神奇的沱茶》第一节,明亮而古老的诗句,真是诗集的一大亮点,每读一次,都觉得别有滋味,现列如下:

透明的洱海

荡漾着风花雪月

烂漫的风花雪月中

有个故事

在童叟之间流传

沧桑的茶马古道

音尘未了

马铃声声

敲响你的名字

响彻整个喜马拉雅山

你的身躯用芳茗凝聚

坚强无比

雪域高原的藏民

用你来熬煮艰难的岁月

打发闲散的日子

生活实在太苦了

就在你身上加点冰糖

虔诚的祈祷

幸福安康

你练就坚硬的身躯

容不得半点冒犯

十指如钳

未能撼动你分毫

拳头铆足劲的捶打

也无损你一丝发肤

一个秤砣砸在你身上

才有一点点伤迹

如获至宝的藏民

把你泡在陶罐里

面不改色

把熊熊的烈火踩在脚下

升腾出一潭圣洁的瑶水

你让困苦的藏民

赴了蟠桃宴

参见了西王母娘娘

从此不再艰辛

没有病痛远离灾难

藏民沧桑的脸

开满喜悦的花瓣

第8篇

写雨的诗句有《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恍若诗歌在飘摇;

海把沙滩轻轻拍打,

仿佛诗人在吟唱;

生灵存在的空间,

总有诗歌相萦绕;

我的渴望,

用诗歌唱!

――题记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洒到书上,枝叶摇摆,层层叠叠的光斑不停晃动。午后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此:翻着雪莱的诗集,坐在窗口,一边品味激情洋溢的诗句,一边享受柔情似水的阳光,气温舒适得让人产生蒙胧的睡意。四周被静谧的气息包围着,闹钟的滴答声似有似无。

一阵西风吹来,绕着我转了个圈儿,随即又走了开去。冷风刺醒了我,我打了个寒战,继续徒步前行。云雀在鸣叫,悦耳的歌声叫人陶醉。我兴奋得一路小跑,小径的尽头,一个男子正在编织下一部作品……我步入了雪莱的诗境中。

我的名字里有雪莱的影子,父母希望我从小就有一颗勇敢、坚强的心。我感谢父母,感谢他们为我和雪莱结下这不解之缘。最初接触到的雪莱的作品,便是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措辞温柔的诗句背后,我看到一个强有力的灵魂在支撑着它。从此,我对写诗燃起了满腔的热情。我爱诗,就好像天空爱海洋、山林爱大地一般。读诗、品诗、写诗,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曾模仿着写:

我悄悄走入星空,

怕打破柔和的夜曲;

我默默端详浮云,

怕吹散梦的故乡。

轻音乐在空气里弥漫,

如同夜的精灵与我相伴;

凉风在树叶间盘旋,

沙沙声这般和谐。

我不敢与雪莱相媲美,但如今的欠缺又能算什么呢?雪莱在《无常》中提及:“我们的明日从不再像昨天,唉,除了‘无常’一切都不肯停留。”我渴望明日能成为一名诗人,我渴望读遍所有的诗歌,我渴望身边无处不充溢着最美的诗句、最美的心灵。

当和雪莱面对面时,这种感受何止是兴奋和激动?读诗本就是令人十分愉悦的事,而读与自己“同名”的诗人的作品,更是一种近乎于极致的幸福!他带我去感受西风,感受那个世纪冲击腐朽的势力的浩大,感受生命力的顽强;他反复在我的心中诵读“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他带我去听云雀啼叫,听那倾诉衷情的最甜的歌声,看它们从地面一跃而起时鄙弃尘土的样子;他带我去看那朵枯萎的紫罗兰,让我与他一同抽泣……噢,感谢你,雪莱,感谢你带我的思维一起舞蹈,感谢你为我的未来导航……

拾起脚边的叶子,

精心用诗歌缝制。

挂上希望的树枝,

展翅让梦想飞驰。

名师点评:

第10篇

一、串联经典古诗句。作文时,很多同学会借助小标题的形式行文,俗套的枯乏的小标题不但形同虚设还会适得其反,如写歌赞大自然的文章,习惯以“春”“夏”“秋”“冬”为小标题;写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文章,以“喜”“怒”“哀”“乐”作小标题。此类小标题泛滥,毫无美感与韵味,令人生厌。若能在古诗文上做点文章,定会流光溢彩,让人流连回味。如学生习作《四季圆舞曲》,就分别采撷了古诗文中写春夏秋冬的佳句穿插于文中作为小标题:“万紫千红总是春”“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经典诗句串联全篇,新鲜而亮丽,别有洞天。再如习作《我深深感受到环境的呼唤》,同样是写环保的文章,但此文能独辟蹊径,以马致远《秋思》中的句子作为小标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如此标新立异,充满智慧,令人叫绝。

二、镶嵌古诗词名句。如果我们能把久经岁月磨练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镶嵌在作文中,定能增加文章的内涵和文采。请看:

阅读自然,阅读春夏秋冬。

读春,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夏,读“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读秋,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读冬,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读一年四季,我们感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迅疾和生命的短促。

阅读自然,阅读雨露霜雪。

读雨,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读露,读“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读霜,读“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读雪,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万千气象,我们明晰了万物盛衰的规律和人生运行的轨迹。

单看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就足以为作者的才情所折服,行文如行云流水,用语似珠玉落盘,真是美不胜收。只有平时用心积累,作文时方能信手拈来厚积薄发,显示我们宽广的阅读面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三、打造诗化型语句。让笔下诗意流淌,除了直接引用经典诗句,我们还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任思绪飞扬,打造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诗化型语句进行点缀,也能酿造色香味俱全的佳品。请看:

①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②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

③雪花,翩翩联联,轻轻悠悠,像洁白的鹤羽,装点着水瘦山寒的世界,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缟素鳞鳞状的瓦楼,你映着我,我衬着你,真是个明光耀眼的玉雕的乾坤!

④奶奶的童话,连同那遥远的歌,一块儿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一个星星与蝙蝠酿造的梦境中。

第11篇

清代画家、诗人张若驹写有一首《五月九日舟中偶成》:

水窗晴掩日光高,河上风寒正长潮。

忽忽梦回忆家事,女儿生日在今朝。

清代诗人袁枚评论这首诗说:“此诗真是天籁。然而把‘女’字换一‘男’字,便不成诗。此中消息,口不能言。”(《随园诗话》卷八)

这首诗从眼前景写起,抒发了对家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写得极平淡自然而意味深长。诗中表现了父女之间的一片真情,袁枚称之为“天籁”。这种父女之情,是通过身在他乡的父亲于江上舟中想起今日是女儿生日一事表现出来的。袁枚认为,如果将女儿换成儿子,便诗意索然了。并说“此中消息,口不能言”,为什么呢?

袁枚在这里“口不能言”的“此中消息”,其实只是一个“辞趣”与“题旨情境”的关系问题。

“男”字与“女”字在古诗词中分别带有绝然不同的情味。男子威武、刚强,有一种阳刚之气;女子温柔、委婉,具有阴柔之美。古人把缠绵悱恻、依恋不舍的情态称之为“女儿态”,把写得委婉柔弱的诗句称之为“女郎诗”。如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评宋代诗人秦观的诗: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前两句出自秦观的《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

“退之山石句”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山石》中的诗句,其前四句是: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此诗写诗人黄昏到寺院所见景色。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凸显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给人丰硕充实之感,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元氏以《春日》的前二句与《山石》相比,以显其纤弱,并称之为“女郎诗”。可见,“女”字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与缠绵柔情联系在一起的。

而“男”字则常与壮志豪情和远大志向密不可分,如唐代诗人岑参《送费子归武昌》:“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又如唐代诗人杜甫《后出塞(其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表现了一个男子应不恋小家,慷慨赴边,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第12篇

常见的如下十种:

一、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枫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鸭子可引用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二、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三、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些成语在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引用格言。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格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这些格言排列有序,通俗警策,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精辟生动。

又如说到勤奋可引用格言“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有涯苦作舟”,说到惜时可引用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到谦虚时可引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说到意志时可引用格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到团结时可引用格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礼貌时可引用格言“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

五、引用名人名句。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了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来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和高超的技艺;引用张在《朝野佥载》中的名句“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来说明赵州桥的形式优美;读着这些优美的赞语,能一下子勾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种幽美的境界。

六、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死海不死》一文中引用2000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处决的俘虏奴隶的传说,既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浮力大的表面特征,为下文科学的揭示死海的本质特征作映衬,又增添了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引用远古时候上帝为惩罚拒绝悔改恶习的男子们而将大陆变为大海的传说,既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用各种方式探究死海的成因,又增添了死海的神话色彩,引发读者去追究死海的真正成因。

又如《从三到万》一文中引用出现在明清笔记里的“从三到万”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引用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如《抢财神》一文引用俗语“吃得开”“窝囊废”“没能耐”“囫囵年”等,读来明白如话,十分亲切;还有“财神爷”“财神婆”“活财神”“小财神”“宝贝”等对农业技术员及其家属的种种传神的俗呼,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通讯的艺术魅力。

又如用到不识抬举时可用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用到见异思迁时可用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用到自作自受时可用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到临阵磨枪时可用俗语“现上桥现扎耳朵眼”,用到老马识途时可用俗语“老马脚下不迷路”,这些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八、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九、引用谚语。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引用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分别说明了云的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

十、引用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如一习作《掌声》:“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上面这篇作文的开头:““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