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教学改革模式,是指在遵从市场对人才需求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前提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合理的融合会计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符合“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需求,特别是对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协调、有效的开展,为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打好基础,成为会计学课程教学亟待考虑的问题。对于应用技术型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技能。
(二)会计学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
会计学课程在整个经济管理类学科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理论性,学生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熟悉会计工作流程、掌握会计工作规则、填制会计账簿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会计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专业性较强,很多学生会感到比较枯燥和无味,而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形象地表达课程内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宗旨就是试图寻找一种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会计专业思维、感性认识、职业技能、未来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模式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法则是:会计理论知识+职业素质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主要侧重于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的掌握、应用程度和对实际业务处理与基本会计核算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即重在考察会计基本技能、方法的应用与操作,突出考核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结合仿真业务,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客观判断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1)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和细分讲解内容,区分详讲、略讲、省去的知识点,增加与会计实际工作有关的实训练习,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拓宽培养学生实践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2)在每个章节或若干个章节讲授完毕后采取案例、实训、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答疑情况等方式多方面设立考核环节,而不用等到期末再进行,保证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评和检验及时、全面。(3)采用“标准化试题库”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验证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先建立试题库,具有试题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答案明确合理、评分标准简便、准确、科学等优点。试题库的建立,能够促使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严肃学风考纪,减少考试作弊的现象,实现全面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既能检测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核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采用《会计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学。以PPT和录相视频作为辅助手段,把填制凭证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多栏式明细账、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等过程和步骤全部展示一遍,并布置学生随堂演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解应收票据时,通过PPT 播放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的图片和填制好的票据,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2.改进教学模式。采用“一个目标、两个原则、三个方法、四个单元”的教学改革模式。“一个目标”是指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目标。“两个原则”是指教学要坚持务实性、高效性。“三个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实行岗位模拟教学法、教材情景助学法、实训定教法。岗位模拟教学法是按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分工让学生演练;教材情景助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延伸为案例,设置在一个会计任务情景之内,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训定教法是指编制好实训题目,让学生据以学习真实会计工作的内容。以上三个方法不一定是孤立的,可以同时运用。“四个单元”是指根据《会计学》课程的知识构架,把教学内容按章节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第一部分是会计理论基础,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研讨为主要方式,考核可以采用试卷的形式。第二部分是资产类要素,可以将其与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编制实训和案例题,这样就能及时地讲解实训内容并评分,而不用等到课程结束。第三部分是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要素,可以单独编制实训题、案例题,也可以和前两部分章节结合编制,并进行评分。第四部分是编制会计报表,即利用前三部分内容综合形成会计报表,可采用案例形式让学生理解报表是如何编制的。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经济业务的发生、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填制、报表的编制等整个会计业务流程。
3.增强教师力量。主讲和参与教师应讲解会计学课程多次,会计教材和教学内容熟练在心,对课程安排、节奏把握、会计课程的考核形式、考试难易程度、学生素质和领悟能力有较好的了解,最好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教学中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大量的会计实务工作材料、案例融入课堂之中,使教学环节生动、内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果与创新
(一)“以岗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
前述的三个方法在具体执行时,可以采取“以岗助学”的形式,作为构建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其中,“岗”是指将完成会计工作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岗位,各会计岗位分工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素质;“助学”是指在课堂进行仿真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如业务经办人员、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制单人员、记账人员、报税等角色,通过相互间的业务往来,让学生能够了解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领悟会计职业的真正内涵和精髓,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理论和实训结合迅速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讲解完所有章节的理论之后,课程基本结束,或者是在期末有一个小型实验就结课,学生对于课程理解并不深刻,而且教学和实验等环节脱节;而本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实训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某个部分为实训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训内容进行较综合的整体实训,以强化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在全部课程中可分别采取某种单独的实训方式,也可以采取两种实训方式结合的形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快速结合,教学效果倍增。
(三)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备课方式和讲授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讲课方式不能仅限于讲台,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事先准备好各种教学资料(例如PPT课件、Flas、录相、照片、实训材料、案例等),灵活分配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讲好每一堂课,提高学生的兴趣,最终完成教学改革任务。
(四)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价值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将切实增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经济管理类系列课程教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可供其他专业借鉴,从而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实践,思考
电视大学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拓者与实施者,其突出特点是:教育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大众;既可提供学历教育,又可提供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学习方式更为方便灵活,所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能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远程网络教育的形式对边远贫困山区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电大成人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变革。教学模式由原来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转化为注重应用实践,转变过去学识考试测评向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评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因此电大教师的素质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具有了全新的内容。作为电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实践者,更是研究者,应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逐步形成一套为学员广为接受乃至喜欢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电大《基础会计学》课程性质与要求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从《基础会计学》知识结构体系来看,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及技能、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实践教学包括:会计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员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能力,熟悉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2)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个别化学习能力,掌握自主学习后续专业知识的方法与手段;(3)专业实操能力,掌握会计业务实操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基本胜任会计实际工作,为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做好准备。
自1997年春开始,笔者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在遵循远程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员实际情况,突出“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学员的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学员的学习效果为切入点,全面优化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提炼课程实践,归纳课程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辅导中予以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
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实际教学辅导经常与教学目的要求相背离,主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评体系不尽合理;不重视实操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培养实际会计人才的需要和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增强学员的专业技能能力、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员的群体差异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方方面面的差异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过程中,由学员的群体差异导致的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表现的更加突出。因为《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集教学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因此其重要地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而据新生入学调查:入学前接受过中等教育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学员约占10%,但一些中专技校或职业中学的学员所学的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并不系统、不扎实,没有经常接触实操,操作方法遗忘得差不多。从总体上看约占90%新生都没有接触过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更谈不上会计操作实践,可见学员学习起点这一群体差异非常明显和突出,而传统教学模式忽略这一差异,针对性不强,势必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突出。因此在现代开放教育中对《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围绕构建起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模式是课程改革探索的关键。
(二)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
不可否认,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曾经为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过去传统考试内容始终停留在较低的学识层次(理解、记忆),忽略对学员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已知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不理想,测评考试的效果差。但在目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考核模式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试主要考察学员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题类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试不注重考察学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现代信息时代的能力要求,也不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受传统考试方式这一“指挥棒”的影响,教学方式多以“应试”为核心,目前许多电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员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专业技能和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对于《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员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因此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而不应一味遵循这种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三)对模拟实习不重视,形成性考核过程不理想
由于《基础会计学》是电大会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很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却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刻苦的自学,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作业,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专业问题,逐渐成为开放教育学习中最适合自主学习的主体。但是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学员,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为文凭而“学习”,满足于60分。因此对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等过程学习采取消极应对办法,没有意识到模拟实习、形成性作业是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学习过程,抄袭形成性考核的作业现象严重,不参加会计模拟实习这样的实训机会,期末考试不严肃,甚至考试作弊。
(四)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足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课改的实践要求,现在电大许多专业教材都配备了相应的CAI课件。但现在许多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都比较简单,有的只会用PowerPoint作一些简单的幻灯片,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把书上的图片、文本简单地转化到计算机上演示,有的课件只是一些简单的题目,这样的课件与传统的小黑板无异。而真正起到解决难点又反映多媒体特点的课件很少,不能真正体现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主要问题有:
1.课件系统性差。没有体现《基础会计学》知识体系与章节关系;内容简单,材料不完善,没有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会计工作实操流程缺乏系统展现。众所周知,现有的《基础会计学》教学课件往往就是照搬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只不过搬上了计算机,配上了声音图像罢了,成了“电子书”。
2.针对性差,交互性不强。教学面对的是学员,由于不同群体、不同的学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各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各有特色。但是课件开发难于突破差异教学这一屏障,课件不一定能适合每位学员学习。而且许多课件的呈现的方式单一,交互性不强,这样使学员容易被课件牵者鼻子走,影响教学效果。
3.课件的开发与教学内容不协调。目前电大教师普遍缺乏课件设计开发能力,只能依靠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课件开发设计,而开发设计人员又缺乏专业教学能力,没有课堂实践经验,所以制作的教学配套课件往往不能和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配套起来,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很难配合使用,甚至有的课件上出现了错误的情况。
(五)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目标不明确
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开放教育“宽进”的学员的实际水平,如何设法为他们开辟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是电大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应当立足于现实,针对《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科学地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就目前《基础会计学》多媒体一体化教材十分便于学员自学的特点来看,如果教师将少而精、系统而又适用的知识融入《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可为大量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创设自主学习的起码条件,从而扩大《基础会计学》的适用群体,有效地避免生源流失。
三、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思考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模式
结合电大《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提高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电大教育应重视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电大老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员。
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确立能力考核评价导向。课程考核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员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而且这种方法仍被广泛地用来指导如何改进教学。学识层次分类法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理解;②应用;③知晓;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教学设计时涉及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学识层次。这个方格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包括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的分配等。通过教学实践操作,学员不仅在教学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2.教学辅导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大部分为业余学习,要想在有限的教学辅导课时里,使学员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又不增加学员的负担,就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繁就简,把最有价值、最精华的内容传授给学员,做到“厚积薄发”、“画龙点睛”。同时注意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训练,着重分析解题的思路以及探索专业实践操作,让学员思考、讨论,最后再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规律。使学员掌握“看现象,找规律,抓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一些章节内容则少讲或不讲,让学员自学和阅读。
(二)注重学员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础会计学》课程必须贯彻专业系统性、应用性原则,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深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辅导模式,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根据《基础会计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员将来就业岗位时的要求,把学员分成若干组,每一组负责对财务部门的某一个岗位的业务范围、岗位特点、流程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辅导,小组成员的工作由每一小组组长来分工协调,调查可以采取走访、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最后形成书面报告。这种辅导与小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员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和张扬,真正形成“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辅导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实验、参与实操、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员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员。侧重学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辅导中,突出学员收敛思维的同时,注重学员的发散思维培养,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
2.根据专业胜任能力,选择教学内容。基础会计学对于学员来讲,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员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在教学时,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原理后实务、先基础后专业、先核算后分析”的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员感受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会计如何为企业的分析、管理和决策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在教学中加入大量鲜活而贴切的事例,力求讲课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出区分,大量陈述性的知识少讲或是不讲,而侧重去展现思考的程序,讲授程序性知识。
3.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在教学中应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培养学员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员成为决策者,这种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企业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感觉到,学习会计并不枯燥,会计活动就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讲解和练习题中还引用了一些真实公司的数据资料,这些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公司名称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并且能更方便地说明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4. 注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统合。适当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保证教育成功的基础,不适当和不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能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甚至会导致教育的失败。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一要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三要结合教学对象,四要结合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想发挥其功效,关键在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统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统合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范围,还要熟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程序和所需的约束条件。基础会计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五讲教学法)、实验法、案例法和讨论法、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讲授法具有系统性、条理性、重点性、信息量大、启发性强等特点,适合集中讲述大量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法具有主体性、发散性、探究性的特点,适合学习争议性较大的知识点;自学指导法具有独立性、广泛性与经典性,适合应用于学员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总而言之,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在电大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把教师从简单、重复的教学环节当中解放出来。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及图表的处理上更加丰富,还避免了教师在授课时低效、重复的板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与学员展开更加灵活的讨论,对学员进行启发式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员录的被动局面。通过精心制作电子教案,选择适当的教案播放方式和节奏控制,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员思考提问,使整个授课方式交互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员并不满足于辅导时间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还希望在课外能与老师随时联系,以得到在学习上的帮助。为此在网上设立了课程教学论坛、E-mail答疑、电话答疑,供师生发表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随时答疑。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开拓了学员的视野,又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
(四)加强专业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电大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统设必修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意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安排学员完成相应作业,及时对作业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形成性考核与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用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会计之友,2008,1:68-70.
[2]程淮中.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罗其安.基础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王莉华,李士涛.基础会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机考;作弊;考试
一、前言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考试作弊呈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趋势。在手上、纸条上做小抄可以说是经典的作弊方式。随着社会进步,作弊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手机、Mp3之类的电子设备常常被带进考场。如果在考场上不方便,学生还会借口要方便而跑到厕所里看自己准备好的小抄。
靠作弊来取得学分、学位对那些守规矩的学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有可能使信守诚信的学生成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牺牲品。
防范大学生作弊是高等教育必须直面和重视的问题。目前所采取的诚信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等方法均能起到一定的防作弊作用,但由于诚信教育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诚信签名、宣誓有时只能起到形式上的作用,监考不能防范所有的作弊,处分是尽量少用的方法。因此,为了防止学生作弊,还需要在考试形式上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作弊的发生。在各类考试方法中,机考对于防范作弊有较好的效果。
二、机考的内涵
传统笔试是将考题印成试卷,考生在试卷或答题纸上写出答案,教师阅卷后给出成绩。
机考则是考生在计算机上答题。机考要求建立拥有较多试题的题库,考试时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算法随机地从题库中抽取题目组成试卷。通常所采用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不定向选题、判断题等。所谓不定向选题是指在备选的A、B、C、D四个答案中有一至四个是正确的。
机考适用于客观题型的考试。客观题答案具有确定性、唯一性,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这类考试形式一般要求回答准确,学生一般通过记忆、背诵来复习。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驾驶员资格考试、TOFEL考试等均采用机考。
大学课程考试中的客观题可以借鉴社会考试机考方式,由老师提供题库,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中心等部门研发软件。会计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等科目比较适宜采用机考方式。对于一部分是客观题、一部分是主观题的考试,可以将考试分成两部分——客观题采用机考,主观题采用笔试或口试。
三、机考防作弊效果分析
首先,可以防范“互抄答案型”作弊。由计算机软件随机组卷,可以做到一人一卷,卷卷不同。如果题库中题量足够大,就能够做到每份试卷的题目均不重复,即做到一个考场考试无重复试题。如果题库中题量不够大,做不到题题不同,也可以通过打乱考题顺序来做到一人一卷。因此机考可以防止邻座互抄、交头接耳等形式的作弊方法。
其次,机考可以防范“传递纸条型”作弊。机考可以做到小考场考试。以往有些考试因在同一教室同时考试的学生数量较多,即使增加监考教师,也不易维护考场秩序。由于机考不需笔答,只是勾选答案,答题速度较快。笔试考试时间一般定为两小时,机考可以定为一小时。由于机考是每人一卷,不会出现泄题的问题,因此学生可以分批进行考试,同时同地考试的学生数量减少,学生座位能够安排得更加分散,通过拉开座位距离防止传纸条型作弊,保证考场秩序。
第三,机考可以防范“帮助答题型”作弊。机考可以考完即交卷。机考系统可以实现“不允许标记和后退”的功能,即一旦点击“下一题”,则不可返回上一道试题修改。由于不能对前面的题目进行修改,再加由监考教师要求答完题的学生立即离开考场,可以避免先答完的学生“帮助”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时腹内空空的学生。
第四,机考可以防范“手机传答案型”作弊。由于手机功能日益增多,人手一机的学生也会将其用于作弊。有些学生将答完题的答案拍摄下来,通过手机上网传递给要抄袭的同学。对于“每人一卷,卷卷不同”的机考,学生必须用手机对准计算机屏幕拍照才能将需要问答案的题目拍摄下来,其作弊行为很容易被发现。
随着手机上网日益普及,有些学生把百度搜索当成了“考试答案库”,考试过程中会用手机上网在百度上查找答案。还有的学生把答案预先存入手机。由于笔试考生的眼睛是向下看的,学生可以偷偷使用手机,而机考时考生的眼睛是向前方的计算机屏幕看的,如果使用手机也会非常容易地被发现。
因此,机考增大了使用手机作弊的风险,可以比较有效地遏制利用手机的作弊。
第五,机考可以防范“计算机传答案型”作弊。机考软件可以做到在学生输入学号、姓名,点击“开始考试”之后,只能答题和交卷,不能切换到其他页面,不能上网,不能进行答题、交卷以外的其他操作,也就是说可以将计算机屏幕显示内容控制在考试题目上,不允许考试的学生使用计算机内的其他软件,不允许拷贝屏幕,这样“飞鸽传信”、QQ、EMAIL、飞信等信息传递软件就不能启动,学生就不能利用计算机传递试题题目和答案。
第六,机考可以防范“使用U盘型”作弊。机考软件可以使USB接口处于禁用状态,防止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读取U盘中预存的考题和答案。
四、结束语
俗话说,“盗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防作弊的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就如同“猫和老鼠”。在采取机考后,学生有可能想出对付机考的新作弊方法,但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TOFEL考试等社会考试的应用效果来看,目前机考是一种防范作弊的有效方法,对于客观型题目的考试建议尝试机考。
由于机考可以较好的防范作弊,为了防止大面积不及格现象的发生,可以在机考软件中加入平时练习的功能,学生平时可以进入机房实验室进行练习。
对于不适宜机考的科目,可以采用如下考试方式:
1、期末试卷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可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即减少记忆性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可以增加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阐述个人见解,进行案例分析等。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种考试方法也有利于转变“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方法。
2、增加作业、出勤、课堂表现、随堂测验等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3、口试。教师事先准备题目,做成题签,由学生抽签后即席口答问题。
4、实践操作。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采取此种方式,如Windows、Office、网页三剑客、SPSS软件应用等课程,可以由学生抽签确定题目,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即时上机操作完成相应题目,视其操作正确性、熟练性、快速性给出成绩。
5、课程设计。是一种间接的考试形式,对需要计算和作图的科目较为适用,如建筑学、道路勘察设计、广告设计、摄影、网页制作等课程可采用此方法。
1.组成学习小组:为了更好的学习,需要3—5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学习点或其它有条件的地方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和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老师可以定期到学习点指导学习小组活动,这样疑难问题基本可以在学习小组解答,要求学生小组活动要有记录,是否按时参加学习小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言,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2.网上学习:要求学员经常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本校电大教学平台,查询有关学习资源,收看直播课堂,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们,浏览网上辅导,通过流媒体和多媒体课件学习、自测,从网上搜集资料。不要放弃一切上网的机会。网上学习作为期末考核内容。
3.学习笔记:学生不论是通过哪种媒体自学还是参加面授课,都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
4.形成性考核:目前的考核,比较多的是学习结果的考核,没有涉及教学全过程,而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形成性考核册来完成。所谓形成性考核,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自我测试、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等,学员应该独立完成每章节后的综合练习题和形成性考核册内的题目,这些题目中的一些疑问是可以在学习小组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的。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教师导学过程
1.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自主学习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指导学生根据教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
2.答疑、讲解重难点:我们每学期组织3—4次的面授辅导,会计学专业学员基本都是到校辅导,比如《基础会计》,第一次辅导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次辅导会计凭证,第三次辅导会计账簿,第四次辅导会计报表。平时有问题可以发电子邮件或者电话答疑,这样疑难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要求每次答疑活动都有记录。
3.关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形成性成绩作业,给出成绩并签名,没有形成性成绩练习册的课程,教师至少要留三次作业并认真批改、签名。任课教师每学期要在网上发2次作业并批改,教师在教务论坛上发作业,学生将答案传到任课教师的E_mail信箱,任课教师将批改完的作业用邮件发到统一信箱。
三、考核环节
1.自检自测:学生在自学及接受面授辅导过程中,要完成形成性作业册、网上作业及网上测试题等,把握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找老师及时解决。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记录,60分为及格,具体分值分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在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20%,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3.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衡量学员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在电大在线平台上建有各门课程的复纲、复习指导、考前指导、考前练兵等资源,帮助学生进入复习状态,顺利完成终结性考核。
编者按:目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了2013年度“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崔红敏、徐洪梅主编的《成本会计实务(含项目训练)》(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荣列其中。立项教材审定通过后,将作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见教职成司函[2013]184号。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成本会计工作,需要拥有一本内容翔实丰富、应用性强的专业书籍无疑可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值得庆幸的是,由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崔红敏教授和徐洪梅教授主编的《成本会计实务(含项目训练)》就是这样一本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专业项目化教学教材,也是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工作的参考用书。
教科书的重要作用是传授知识和技术,《成本会计实务》作为财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使用的教材要求全面,要求对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有比较完全和最新的介绍,能跟上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而且要考虑专科层次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其他的因素,包括文字的表达和全书的结构等问题,按照这个标准,该套教材是高职高专一本出色的教材。2010年2月第一版,经过几年的使用,已得到部分高职学生的充分认可。为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编者结合多年成本会计实务的教学经验以及新的会计准则精髓,今年对《成本会计实务(含项目训练)》进行了再版。
本套教材专业性强,全书没有意识形态化的语言,全书语言非常平实、简洁,把会计作为一门艺术来介绍,以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为主线,以体现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来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提高学习者的操作能力。同时,针对各行业在成本核算上的差别,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就业适应能力,兼顾介绍了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教材分为熟悉成本会计基础知识、核算制造业成本和编制及分析成本报表、核算其他行业成本三大模块,6个项目,20个任务。每个教学项目都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均有案例导入,在项目中设计了“提示”、“知识拓展”、“问题与思考”特色段落,有的项目中还设有“阅读资料”、“知识归纳”等内容。教材的体例、结构新颖,表现了一种基于知识基础上的自信和从容。
编者对内容的介绍也是全面的,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导,以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为依据,围绕会计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按照“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编写。比如:针对各行业在成本核算上的差别,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就业适应能力,教材兼顾介绍了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这是一本编纂相当有特色的,把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的教科书。
教科书的特点是要浅显易懂,但也不能流于肤浅,要将学科的最前沿知识系统化的纳入。比如:教材中的案例,注重强化各账表之间的数据勾稽关系。该套教材系统化的阐述,能对阅读者起到一种思维训练的作用。
成本会计实践性强,同时对交叉学科的知识要求也很高。该教材强调实践环节,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结合,更贴近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每个项目后均附有项目练习,为该项目的教学和自学提供方便。并配有《成本会计实务项目训练》,包括成本会计实务分项目的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理论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等部分。《成本会计实务项目训练》内容贴近实际,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训练资料,训练资料准确、规范,训练项目设计科学、完善,训练内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应用性、职业性、开放性、综合性,将实际业务操作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利于培养新型成本会计人才。这体现了编者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教材实用性强。
《成本会计实务(含项目训练)》一书的两位主编,都是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崔红敏教授现任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教学主任、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带头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商业服务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收银员考评员。徐洪梅教授是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具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
作者:李建峰、男、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
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5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下列各项中,流动性的资产是A.货币资金 B.预付账款C.固定资产 D.应收账款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A.终值 B.净值C.现值 D.残值3.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那部分资本属于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4.未设“预付账款”科目的企业,预付账款可记入的科目是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C.“应付账款” D.“其他应收款”5.在使用年限内,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方法是A.工作量法 B.平均年限法C.年数总和法 D.双倍余额递减法6.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应计入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C.债券初始成本 D.短期应收项目7.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应视同A.自有固定资产 B.租入固定资产C.租出固定资产 D.借入固定资产8.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是A.制造费用 B.销售费用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9.《公司法》规定,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留存金额不得低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A.20% B.25%C.30% D.50%10.公司清查库存现金发现长款,在未查明原因前,应贷记的科目是A.“应付账款” B.“库存现金”C.“营业外收入” D.“待处理财产损溢”11.记账无误的情况下,银行对账单余额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不符是因为存在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C.预收账款 D.未达账项12.企业用于核算应收、暂付个人款项的科目是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C.“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付款”13.按照入库先后次序的相应实际单价,计算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是A.个别计价法 B.先进先出法C.加权平均法 D.移动平均法14.两个或多个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被投资企业所共有的控制属于A.控制 B.共同控制C.一般影响 D.重大影响15.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的房产税,应借记的科目是A.“营业税金及附加” B.“管理费用”C.“固定资产清理” D.“在建工程”16.企业长期待摊费用属于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C.无形资产 D.其他非流动资产17.公司按规定计算的营业税,应贷记的科目是A.“应交税费” B.“银行存款”C.“管理费用” D.“营业税金及附加”18.工业企业周转材料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项目是A.存货 B.固定资产C.在建工程 D.其他资产19.企业收到政府投入的专项或具有特定用途的款项,应贷记的科目是A.“实收资本” B.“预收账款”C.“应付账款” D.“专项应付款”20.在同一基期的基础上,分析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上相同项目增减趋势的方法是A.对比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C.趋势分析法 D.环比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外购需安装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包括买价及A.安装费 B.运杂费C.装卸费 D.进口关税E.采购人员差旅费22.按照投资性质不同,企业投资可分为A.长期投资 B.短期投资C.权益性投资 D.债权性投资E.混合性投资23.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有A.自用房地产 B.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C.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 D.房地产企业待售商品房E.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24.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需满足的条件有A.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B.借款费用已经发生C.预收账款已经取得 D.固定资产投入使用E.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活动已经开始25.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形资产的有A.专利权 B.商标权C.特许权 D.著作权E.土地使用权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27.简述现金折扣的含义及表达方式。28.简述留存收益的含义及其内容。29.简述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成本的构成内容。四、账务处理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0.甲公司2 012年末进行存货清查时发现盘亏A材料1 000元,盘盈B材料500元。经查盘亏的A材料属于定额内损耗,盘盈的B材料属于收发计量误差。当年购入的C材料成本为10 000元,年末可变现净值9 00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要求:(1)编制盘亏A材料的会计分录;(2)编制盘盈B材料的会计分录;(3)编制盘亏A材料批准后的会计分录;(4)编制盘盈B材料批准后的会计分录;(5)编制计提C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要求“原材料”科目写出明细科目)31.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2012年9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1)1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 000元,增值税额3 4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2)5日,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款项;(3)8日,购入一台全新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 000元,增值税额1 700元;发生保险费5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4)15日,向农民收购一批农产品20 000元,作为原材料验收入库,款项用现金付讫,增值税扣除率为13%。要求:(1)编制1日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2)编制5日支付款项的会计分录;(3)编制8日购入机器设备的会计分录;(4)计算农产品采购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5)编制15日收购农产品的会计分录。(要求“应交税费”科目写出明细科目)32.丙公司2 012年利润总额1 000 000元,假设无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据股东大会决议,按照2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普通股股东分配现金股利100 000元。要求:(1)计算2012年应缴所得税额;(2)编制计算及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3)编制结转全年净利润的会计分录;(4)编制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5)编制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要求“利润分配”科目写出明细科目)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3.A公司2012年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1)8月20日,以每股10.20元购入S公司股票10 000股。其中含有己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0.2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款项。(2)9月30日,S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到每股11元。(3)10月15日,以每股11.80元将持有的S公司股票全部售出。要求:(1)计算购入S公司股票的成本,并说明对8月份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影响金额;(2)计算说明S公司股票上涨对9月份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影响金额;(3)计算出售S公司股票的损益;(4)分析说明10月份出售S公司股票对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影响金额。34.B上市公司2012年度部分财务数据如下:2012年度B公司部分财务数据表 项 目
金额(万元)
期初净资产(股东权益)余额
l4 000
期末净资产(股东权益)余额
18 000
营业收入
10 000
税后净利润
2 000
2012年末B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2 000万股。要求:(1)计算该公司销售净利率;(2)计算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3)计算该公司普通股每股盈余;(4)分析说明净资产收益率的作用。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工作,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合法,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预测、决策。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会计造假违规事件,不难看出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承担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造假违规者中不乏会计界的高级人才,有的甚至是会计专业的精英人物,其精湛的专业技能却用来钻法律的空子,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做出虚假的财务报告,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其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令人震惊。提高会计人员诚信素质,教育是基础。作为一名会计教育工作者,担当此项重任责无旁贷。本人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起会计诚信教育的第一道防线的课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探讨。
一、在理论与实践课中融入会计诚信教育,并开设相关的诚信教育课程
从中职学校的会计课程设置来看,诸多的专业没有设置与职业道德有关的课程。从教师的授课来看,只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很少涉及会计的职业道德。大部分人都认为会计是一门专业,一门学科,是跟数字打交道的,所以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岂不知对于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而言,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同样需要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会计行业。对于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融入会计诚信的内容,正面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德行。对于中职的财会专业课程设置,除开设会计专业课外,还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通过系统规范学习,使学生树立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并真正领会诚信理念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在课堂中,应突出案例的研究和分析,用郑百文、琼民源、东方锅炉、银广厦等因失信造假的案例,以案说法,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诚信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培养学生自控和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自觉地养成诚信的品质。
二、在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将诚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在会计学科课程的设置上,我国是以专业课为改革的主要内容,陆续增设了大量的专业课程,而会计职业教育与诚信素质教育一直未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这样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诚信素质意识,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诚信素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如何将诚信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堂呢?首先,要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例如,存货计价方法,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例如,一公司存货成本一直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但是单位负责人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情况下,公司会计擅自改变存货计价方法而采用了后进先出法,则虚增了利润和资产,导致会计信息失实。又如,某公司于2003年12月份预付下年度保险费15000元,其账务处理时将15000元全额计入当月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当期费用,低估当期收益,从而引起偷税漏税。案例中公司会计的行为就违背了会计的诚信原则,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其次,教师还应及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职业判断力,更好地做到诚实守信。
三、开展有关会计诚信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诚信的理解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关会计诚信案例的讨论,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著名的美国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到1999年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1997年到2000年之间在纽约上市的安然公司股价翻了两番。但在2001年10月,安然震动了整个华尔街,它突然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达到了6亿美元。三个星期后,安然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表,结果显示累积利润比原来减少了5.91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6.38亿美元。其审计师安达信解释称:这是因为安然在股权交易过程中将公司发行的股权换取了应收票据,这些应收票据在公司的账簿中记录为资产,发行的股票则被记录为股东权益,并承认自己确实判断失误,以至纵容了安然在会计方面进行的一些违规操作。安达信真的是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职业道德作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要深刻得多。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五、改革会计考试模式,在试题中加大案例分析的比重
在会计专业课考试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综合计算等题型,根据不同专业课的内容,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让学生按照所学到的知识,分析案例,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正确的会计账务处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观念,使他们了解职业面临的诚信风险,不断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判断是非的能力,为今后成功进入,并在职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就业导向 市场营销学 课程改革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在高校中开始市场营销学课程主要经济管理类专业,由于每个专业的专业侧重点不同,授课重点也有所不同。一方面,非营销类专业,例如旅游管理、会计专业,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选的教材和授课重点,都较偏重营销技术方面但对营销理论则没有大块时间去给学生介绍,造学生对营销理论方面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和深入;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则正好相反,由于学生生源多属于文科类,对专业技术不了解,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则偏重于市场营销理论的讲授,以至于将讲成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脱离了具体的行业市场营销,成为泛泛而谈,纯粹成了“纸上谈兵”。
2.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目前在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单腿走路”的模式,“实操”和“实践”的地位被弱化甚至被忽略了。课堂上,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营销理论,进行案例教学。即便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也常常是书本上的案例,有一套既定的解决方案与答案,学生多半沿着既定模式去思考。而且,缺少实践环节的案例,无非是用举例的方式来阐述理论,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从理论到理论。
3.考核方式呆板。对于考核,高校的通常做法就是期末考试,加上平时成绩。而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仅占30%,平时成绩的考核又往往只看出勤率实30% ,实际上就是以一张试卷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要跟实践联系起来考核才具有科学性。如有些学生对市场营销很感兴趣,自己利用可于时间进行推销活动,甚至小有收获―赢得一部分客户,取得一些收入。这些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东西实实在在地应用于实践,他们从亲身实践中所得到的知识远非一张试卷能够概括的。所以,教师以最后的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言,所以实际生活中思想总是支配着行动,所以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新观念的引导,还要对课堂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在多年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进行以下的改革尝试:
1.以就业为导向,整合营销理论体系,分模块进行教学。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级营销人才,特别是贵州地区市场对房地产、旅游、农产品高级营销人才的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体系非常重要。此次课打破原有课程内容体系,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营销内容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营销重要性认识培养、市场营销调研技能培训、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能力、确定营销组合策略能力四大模块。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加强了该科学教学的针对性,更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大提升了在房地产、旅游、农产品等行业的就能力。
2.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用最新的、最典型的、最地方化、最经典的营销个案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留意身边的营销事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并最终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营销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倡导问题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问题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其自觉地思考、主动地探索为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4.强力推进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就是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展现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创设一个市场营实践的情景,使学生和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学会独立做出分析和判断,在多变的情景角色转换中提出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5.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真实反馈学生能力。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课程考核改革以全面评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真实反映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试成绩评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试题的设计兼顾理论基础知识和营销分析、应用能力两方面,增加了案例选择题,在各个题型中提高了营销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的分值比例。
6.推行专业教师分段教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包含了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我在实践中是每个老师只教授自己最专长的一部,例如营销会计部分我们就有会计比较专长的老师授课。这样该门课程打破了以前有一名老师上到低的情况,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当然在实现分段教学时,应注意学生的考勤和作业考察,避免少数学生钻教师经常轮换的空子。
7.建立校企业联合。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提高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请企业营销专业人士、咨询和研究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资深专家到学校开讲座或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企业、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目标的基本因素 ,因此,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寓的。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一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简单的模式和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各教学环节的不断协调与配合,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文英.对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8,(02).
关键词:英国;会计终身教育;特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77-02
英国是第一个建立在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团体的国家,最早的职业会计师也出身于英国。同时,英国也是世界上会计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并已完全融入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英国会计教育不只是年轻人学习专业的开始,而是终身教育的典范,因此,英国的会计教育应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终身教育。
一、英国会计终身教育概况
在英国的会计教育中,教师不但承担了教学责任,而且充当了一个管理和引导的角色。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管理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有关的知识,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解和判断能力。并且,学生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阅读、查找资料以完成项目和论文,从而很好地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与国内大学多招收年轻的应届学生不同,英国会计教育将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在英国大学的课堂中,既有年轻的、没有接触过会计方面的应届毕业生,也会见到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年甚至老年学生。据此,在终身教育理念已经被全世界人们普遍接受的背景下,笔者在这里将英国的会计教育称之为会计终身教育似乎更显其本来面貌和时代特色。而终身教育的观点认为,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变化和日趋复杂的社会工作,会计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应在学习期间集中掌握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知识,如对各个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软件、程序,并掌握继续教育与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精髓。
二、英国会计终身教育的特色
英国会计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基本理念,注重以能力为本位,非常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英国终身会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其在课程设置、教学与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现代网络的应用等方面,都彰显了会计终身教育的特色。
(一)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挂钩
会计是一门很灵活的专业,其课程设置与时展息息相关。会计与市场和金融管理紧密相连,在英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英国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增加了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市场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课程,这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相关金融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离校后的生存与竞争能力。同时,很多英国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挂钩,并随考试科目和内容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学生成为注册会计师后,仍然需要接受继续教育,这样不仅使注册会计师能迅速地适应不同岗位,还能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与工作素质。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相较于国内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学制,英国的学制较短,本科为三年,研究生为一年,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掌握,学生并不会因能短时间毕业而感到轻松。与国内会计教学相对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英国的会计教学方式由讲座、辅导和研讨三部分组成。讲座由每一门’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科内容制定每一专题的进度与规划。在每一周有限的讲座时间内,教师要对每一专题进行大量的知识教授,而60%-70%的资料和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阅读和查找。因大多课程都没有固定课本和教材,教师在讲座的同时,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就需要自学大量的网络、报纸杂志和图书馆的资源。每一节辅导课一般由助教辅导学生,学生在辅导课上遇到的问题或论文指导需要就都可以去求教助教,而助教也会对已完成的学生作业进行评述。研讨课则以课堂讨论为主,其在市场、管理的课上比较常见,一般先由教师给出研讨主题,接着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与分析资料,然后学生在课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与教师、同学研究和讨论。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系统地运用知识、提高深入研究与分析问题以及沟通交往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综合性
英国大学会计课程考核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考核结果由平时、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决定,而不是单纯依靠一次考试。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的作业、测验或演讲等构成,占总成绩的比例约为30%-50%。作业和演讲由个人或小组完成,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而期末考试的比重约占总成绩的比例为50%-70%,大多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一般为五选三或六选三题型,有时第一道为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一般除了会计分录没有标准的答案,即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每道题都需要大量的论述支持,而考试时间一般为两小时,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逻辑性,思路清晰,同时要求必须在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专业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也需要在考前针对教师的复习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四)网络应用的广泛性
英国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学生通过注册成为学校的一员以后,便可通过学校网站获得很多帮助。Harvard systern是英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参考体系,用于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防抄袭的监管。学生在论文中引用的书籍和期刊内容都能在Harvard system里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参考文献。重要的是,任何对书籍、期刊或网页上内容的抄袭都会被检测并标注出来。学生必须通过Turnltln提交一份与纸质论文没有区别的电子版论文,学院会根据扫描结果,其论文与书籍、期刊、网页以及其他同学的论文的相似度,判定学生成绩是否真实有效。
三、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启示
(一)结合社会需求,调整更新相关课程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时常都会对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修订,课程安排和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会计专业教师即便对会计专业主干课进行改革,也主要关注课程学时、门数,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而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衔接等问题的解决却不甚理想。
因此,我国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积极借鉴英国的做法,突破以前的课程体系设置思维,并且根据社会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全面改革会计课程体系,让其他类别以及相近学科的教师也参与到会计课程的设置当中来,同时整合会计课程,加强各个课程的衔接与沟通,从而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另外,尤其要注意结合社会需求和变化及时地更新、调整相关课程。
(二)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与外国的交流日渐增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逐渐出现在会计教育教学中,但仍可见有部分教师不太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固定的会计课程教材,局限了学生的视野,结果造成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也很难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根据我国学生的特点和会计教育的发展状况,学习英国会计终身教育的特色,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并根据会计课程特点引入讨论、演讲等方式,同时应注重把我讲解知识的技巧和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其次,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相关参考资料的查阅、分析,培养其自学能力,并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改革现有的会计考核方式
我国的考试模式一般侧重一次性考试,而忽视平时考核。“一考定乾坤”的现象依然占据着主导。因此,可以借鉴英国会计教育考核的做法,进一步加大平时考试力度,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有机结合。
(四)提高现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翻转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 高等院校 “西方经济学”课程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更加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但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很多学习者缺少创造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一情况,许多学者将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国内并付诸实践,以便能够彻底扭转这一局势。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进行知识答疑、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究等活动。当前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已有的研究结果拓展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方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研究的内容还不够全面、案例还不够丰富。本文将在介绍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优化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介绍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教授Robert Talbert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等活动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课中,学生通过快速完成少量的测验、解决相关问题等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然后进行总结和反馈。该教学模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做主线,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在课中完成知识内化和提升,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课中完成知识学习、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和提升的顺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但是这一教学模型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学”,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容易使教学走入极端,影响教学效果。
在以上教学模型的基础上,钟晓流等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和Benjamin Bloom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用于翻转课堂中,构建一个太极环式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重的翻转课堂模型。在太极环式翻转课堂中,师生充分运用社会环境、云端资源、学校环境和学校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包括课下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知识的记忆理解、课上师生互动完成的知识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等环节。在该教学模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高等院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以便为后来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为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目标为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的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研究的方法为个量分析、基本假定为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目标为资源的充分利用,研究的中心理论为收入理论,研究方法为总量分析,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微观经济学部分比较贴近现实,稍微容易理解一些,宏观经济学部分距离生活较远,抽象性更强,比较难理解。西方经济学整个内容体系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扎实的数学基础并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观察能力。然而,学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与社会观察能力,且高校招收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文科出身,其数学基础略显薄弱。为此,学生普遍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感觉困难,甚至厌恶或者放弃其学习。
鉴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一些专家和任课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便能够解决现存的困境。本文将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包括课下知识传递和课上知识内化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又分别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构成。
1.课下。教师要首先要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初步完成资源的学习,以此达到知识传递的目的。例如,弹性理论,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作PPT课件、教学视频和测试题库等学习资源,其中PPT课件中包含弹性的概念、计算公式、经济意义、类型、影响弹性的因素、基本的应用等内容,教学视频是对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将商品分为弹性无穷大、富于弹性、单位弹性、缺乏弹性和完全无弹性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商品价格改变后总收益如何改变等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测试题库中是一些针对弹性概念、影响因素、基本计算和简单应用等设计的题目。学生利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或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交流工具获取教师制作的学习资源,并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自身情况观看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参与网络课程、检索网络资源、进行自测练习等活动。如果懂了,学生可以迅速跳过:如果没懂,学生则要将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反复观看,并仔细思考或做笔记,把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电话等交流工具向教师或同学求助,或者将其拿到课上进行解决。通过课下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对弹性的概念、原理、基本应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知识传递的过程。
2.课上。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接着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然后师生协作完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针对反馈后的问题,师生活动进入下一个互动循环,以此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还是以弹性理论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以“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这两个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经济现象创设情境,抛出“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低总收益也低,而有些商品价格虽然低但是总收益却高”的问题。学生根据课下学习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给出问题的答案,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不同,这些答案并不一致,有些答案不对,有些答案虽然对但是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示学生要从需求价格弹性的视角考虑,指出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即使价格降低但需求的数量也提高不了多少(因为维持人的生活所需要的粮食数量是一定的),而生活奢侈品(比如珠宝首饰)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价格稍微有些降低需求的数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因为珠宝首饰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装饰品,它的需求量可以是零也可以是无穷大),并给出实际的数据,让学生自己计算结果以便其能够深刻体会出需求价格弹性的奥妙。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抛出“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富于弹性”“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哪些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哪些商品又是富于弹性的”等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解答,逐渐构建了关于弹性理论的知识体系。教师用“如果你是化妆品厂中负责销售的主管,你会提出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厂里收益的企划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药厂(不生产滋补药品)的呢?” 这个实践应用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掌握弹性理论这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解决得不好,说明有些内容还有待于师生进一步互动、协作,直至完全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践。通过课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作,学生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内化及应用创新。
四、高等院校翻转课堂教学实现的对策
为了保证“翻转课堂”模式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效果,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四者需要重新定位,共同努力。
1.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督促者,不仅要提供课下的学习资源并监督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还要组织课上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进行综合测评。学习资源包括自制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灵活驾驭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还要会使用屏录软件制作课件,并掌握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的技术。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多活动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课下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和PPT课件,对于看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并在互联网中查找相关的资料或者用网络或电话等工具向同学、教师求助或者用笔记下到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讨论,自觉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课上要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仔细倾听教师、同学对该问题的看法,不断地反思并完善该问题的解答。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以完成其学习活动。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律性和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3.学校。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保障者,主要从时间、资源等方面进行保障。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完成学习资源的学习,这就需要学校重新安排作息时间表,例如,要把自习课的时间让给学生自主安排,要控制作业的数量让学生课余有可支配的时间等等。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不管是课下教师学习资源的制作和传递、学生学习资源的接收和学习,还是课上师生互动和协作研究,都需要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网络等资源,学校要这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以确保这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翻转课堂在教学软环境和硬件设施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社会。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社会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主要从政策、技术等方面进行支持。在政策方面,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更新等,以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在技术方面,提供更多的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快速课件和视频的制作工具,开发学习支持系统以便教师能够实时追踪每位学生课下的学习过程、锁定多数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研发配置性能高的服务器以提高网速等,以支持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翻转课堂要求社会在政策、技术方面给予更高、更好的支持。
五、结束语
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翻转课堂中,首先是课下知识传递,其次是课上知识内化,而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和督促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具体情况,以确保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
[3]王彩霞,刘光然. 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6).
[4]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
[5]周路. “翻转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12).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市场营销学是高等学院管理类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等问题,都是所有市场营销专业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案例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路,以及针对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它更使一大批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这种巨大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市场营销学科,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营销学已在中国大学普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普遍开设,对增强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市场营销课程在中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同时,教学方法改革却相对滞后,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营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验、实训、实习时间不多,即使在实验实训期间,实验实训的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因为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
以上问题,对于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市场营销课来说是很不适应的。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2、学生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市场营销教育的目标应向应用能力方向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更应注重学生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能力、高效处理问题能力、准确的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现阶段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以及新的营销理念的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大面积推进,营销环境的不断完善,对营销人员的能力和营销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都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不深,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因此,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3、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整合迫在眉睫。实验教学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心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实验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的要求是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及独特的动手能力。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体系还不完备,积极构建实验体系迫在眉睫。
二、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设想
1、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理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其理论与方法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从1905年W.E.克曼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首开《产品市场营销》课起,它侧重的一直是企业对产品的管理和销售,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也是企业如何开拓产品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使企业再生产得以顺利实施。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
2、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企业营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市场,离开了创新,企业营销活动就会萎缩,其产品销售甚至会被排挤出局。
根据市场营销课的这两个特点,市场营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下,突出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性,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营销能力作为最主要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市场营销原理的掌握应在营销能力的提高中表现出来,为此既要改革教学的方法,又要改革考试、考查方法;二是突出市场营销理念、策略与方法的创新性,既不能以学生能不能背诵原理作为教学要求,也不能以学生是否记住或分析经典案例作为考核要求,而要把学生能否做出有新意、可实施的营销方案作为要求;三是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实践机会,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方法
1、案例教学,课内外并用。所谓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实例到理论,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论到实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实例解释理论,以实例证明理论,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继续采用两条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一条线是在课堂以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营销工作基本思路。另一条线沿用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做法是: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提出了课外研究的主要课题,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并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展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全面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
首先,对不同的专业,在案例应用的选择上,要考虑本专业特定的研究方向和环境条件。例如对于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会做简单的市场调研与预测以及案例分析。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案例应用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从复杂的营销案例中找出原因,寻求答案。
其次,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等行为习惯,在案例、应用和模型的设计和分析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企业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有切身体验,了解市场的实际,增加实训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开阔了同学的视野,培养学生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加强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实际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调研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创造适当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2、优化手段,理念先行。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而且声、形、静、动并茂,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完成了电子教案、教学幻灯片、习题集、试题库,为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构筑了平台。
为了便于学生的校内模拟实习,可以购置软件公司开发的《营销模拟系统软件》,进行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课程模拟实践教学。一般的软件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营销环境,模拟不同的产业环境中,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学生可分成小组,扮演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为企业营销部门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及利润最大化。通过系统计算出的结果,每组学生将看到自己的决策给企业及整个市场带来的后果,并可在以后的决策中不断的进行营销策略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各方面专业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巩固了所学理论,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模拟实践教学虽然是在假设环境中进行,但参与者如同亲身实践,初步领略到竞争的气氛,尝试到竞争的艰辛和乐趣。通过这种模拟实践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弥补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课堂教学的不足。
3、考核方式灵活,手段多样。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际和转轨经济特征,采用案例分析、亲临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等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市场营销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计算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报告、策划设计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学业评价体制,增加了单元测试、课堂讨论、操作技能考核等多种评分方法。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4、因人而异,把握方向。根据不同专业特定的研究方向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案例、应用和模型。例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要加大力度,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管理类的其他专业教学,则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郭英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财专学报,2004,3:34-35.
[2]郭英红.重视启发试教学,培养创新意识[J].丹东师专学报,2004,1:21-22.
[3]强锦.关于《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