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鼻炎手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4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排放废气和有毒气体也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空气污染和健康威胁,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过敏性抗原引起[1],因此有关变应性鼻炎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多。变应性鼻炎已经成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病例。这不仅影响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许多医院耳鼻喉特别是鼻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因此,针对变应鼻炎症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有关医院和医疗人员的关注[2]。本文回顾性分析统计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32例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32.1岁。32例病患经临床确诊都是变应性鼻炎患者。
1.2 检测方法
1.2.1 临床症状观察 患者出现持续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而确诊为不是感冒并发症。
1.2.2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利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为阳性确诊病患。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临床资料,设计病例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变应鼻炎患者诊断、临床症状(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手术治疗方式和给药方式、临床护理措施。
2 手术治疗
2.1 术前准备 术前2天为降低因黏膜炎反应引起鼻腔出血并发症产生,患者需口服强的松;术前20分钟,对病患实施术前麻醉,首先是采用丁卡因喷雾对鼻腔进行表面麻醉,然后选用1%利多卡因对鼻中隔黏膜下进行浸润麻醉[4],还可以根据病情需求采用全身麻醉。
2.2 手术器材 鼻内窥镜型号:BD-1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型号:M328933-JC40B。
2.3 手术治疗
2.3.1 前组筛房手术治疗 在病患中鼻道的前方入路,直接摘除前组筛窦粘膜和骨质,同时手术开放鼻丘气房。
2.3.2 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在病患下鼻甲前端入路,在此处手术剪开切口,插入鼻甲剪深达骨质,平行鼻底将下鼻甲剪开,按鼻甲瓣膜的肥厚程度,剪除外侧瓣。若有鼻甲骨增生症状,则需除去部分鼻甲骨质。最后缝合下鼻甲的内外瓣膜。
2.3.3 鼻中隔粘膜下手术治疗 手术麻醉后,手术入路选择在鼻中隔皮肤粘膜交界处,顺着手术切口抵达鼻中隔的软骨膜下鼻中隔的偏曲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剥离的手术方法,自上而下进行剥离骨膜和粘软骨膜。为确保剥离完全,手术最上缘到达鼻中隔的软骨,最下缘直达鼻底。对于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时需要矫正治疗,切除鼻中隔部分软骨,去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同时去除鼻中隔的骨质嵴突,尽可能使软骨片恢复原位。
2.4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止血和伤口的包扎并做好术后的鼻腔内护理,包括涂金霉素药膏防止手术伤口感染同时结合喷用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每日1次保证鼻腔的湿润。此外还要求,病患出院后保证每周入院复诊1次,以保证术后安全和疾病的快速康复。
2.5 结果(见表1) 住院期间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采用前组筛房手术治疗患者6例,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患者5例,采用鼻中隔粘膜下手术治疗患者21例。其中有30例基本上康复,康复率为93.75%;1例患者有好转,占总比例3.13%;1例患者暂时无好转迹象,占总比例的3.13%。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由于一些特应性人体在接触到致敏源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表现在致敏患者的鼻粘膜发生病变不适,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喷嚏、鼻塞、鼻痒、流清鼻涕等临床症状,采用现代科技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显现阳性。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一般药物治疗疗程较长,复发概率较高,免疫治疗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对于药物控制无效的变应性鼻炎一般会采用外科手术[5-6]。
外科手术治疗根据病患的具体病例位置目前常用的治疗有三种,分别是:前组筛房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和鼻中隔粘膜下手术治疗。术前的麻醉和药物处理以及术后的护理以及复查也十分重要。我院采用先进的鼻内窥镜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对确诊的变应鼻炎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处理,结果有效地治愈了数名变应性鼻炎患者[7]。
综上所述,总结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和经验,对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科学统计及分析有利于帮助其他医院吸取经验,认识病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本文总结的变应性鼻炎32例手术治疗体会值得临床学习推广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2]许庚,史剑波.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核心技术[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7):529-531.
[3]傅敏仪,黄桂球,马永忠,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鼻腔筛前,20(4):402-403.
[4]黄定强,石向阳.鼻内镜下鼻中隔成行术加下鼻甲重塑治疗持续变应性鼻炎[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59-61.
[5]张罗,韩德民.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230-232
关键词 常年性 变应性 鼻炎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手术 微波热凝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6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surgery and microwave coagulation for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 Method:98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and B),62 cases of A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asal septum correction and anterior ethmoidad never microwave 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y.36 cases of B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ethmoidad never microwave 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y.Result: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was 100% in A group,94.4% in B group,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ne year after operation,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8% in A group,80.6% in B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nasal septum deviation endoscopic surgery microwave coagulation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5月根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选择了9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52例,女46例,年龄18~60岁,平均34岁;病史6个月~10年,平均4年。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和局部治疗,疗效不佳或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位,1%麻黄碱收缩鼻腔后,用1%丁卡因行两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再用1%利多卡因加少许0.1%盐酸肾上腺素行两侧鼻中隔粘软骨膜下浸润麻醉。先行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将偏曲的鼻中隔矫正满意后,使用WB100-DB型微波治疗仪。调节输出功率30~40W,时间控制4秒。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微波探针分别插入双侧鼻丘、与鼻丘对应的鼻中隔黏膜、中鼻甲后上方及下鼻甲外下方黏膜下进行热凝,使黏膜局部变成白斑。术后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1天,并口服抗生素及地塞米松片3~5天,以减轻黏膜反应性肿胀及预防感染,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清理鼻腔分泌物及痂皮。B组仅做鼻腔多点微波热凝。观察其间不用抗组胺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以免干扰疗效观察。于术后1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1]: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组间疗效比较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疗效:患者术后1~2周均有鼻塞加重,但喷嚏、鼻痒、流清涕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患者鼻腔黏膜肿胀、伪膜及干痂多已消失,记录术后1个月后治疗效果作为近期疗效,术后1年的疗效为长期疗效,结果见表1。
术后1个月,A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B组2例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但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A组有2例复发,总有效率96.8%,B组有7例复发,总有效率80.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2周内鼻黏膜反应性肿胀、鼻塞明显,3周后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但鼻腔仍有较少许干痂,需要随时清理。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黏膜萎缩及嗅觉障碍等并发症。
讨 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和鼻甲黏膜肥厚,药物治疗长期效果不理想。
本病的变应原可能是尘螨、羽毛、动物皮屑或霉菌。临床表现中结膜炎不常见,常有鼻塞,引起耳咽管阻塞,导致听力异常,尤其是在儿童。应与鼻窦炎和鼻息肉鉴别。鼻窦炎和鼻息肉可能是变应性鼻炎的并发症。某些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变应原皮试呈阴性,鼻腔分泌物有大量嗜酸细胞,这些人在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时容易出现严重反应。这些人中不易治疗的严重哮喘发作也是这种不良反应的表现。有这种反应的人应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有慢性鼻塞、流涕但无鼻窦炎、鼻息肉或其他过敏原因的人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鼻炎,它不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但在临床上有许多合并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PAR患者,即使接受正规系统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也不明显。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虽以鼻黏膜局部的异常免疫反应为主,但其临床症状仍与鼻腔的植物神经支配和神经反射密切相关,选择性地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支配,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或降低鼻黏膜感觉敏感部位敏感性,即可阻断感觉-副交感神经反射,破坏喷嚏反射弧传入通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性下降,从而使患者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2]。
鼻中隔偏曲对PA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鼻中隔偏曲不但造成鼻腔机械性阻塞,抗原积聚,而且鼻内结构异常易受到气流的不平衡刺激而引起异常的神经反射及鼻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释放更多的化学物质,加重临床症状[3]。鼻腔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来源于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筛前神经筛分支分布于鼻中隔及鼻腔外侧壁的黏膜血管壁上和腺体周围,是鼻腔最敏感部位和鼻黏膜浆液腺高密度区,兴奋时可引起腺体分泌、血管扩张和鼻血流量增加,喷嚏、流涕的发生往往源于该部位所受的异常刺激。阻断筛前神经鼻内支即可切断鼻腔前部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有效降低该部位的神经敏性,并抑制其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4]。
所以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结合微波热凝鼻腔副交感神经密集区域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去除结构异常带来的机械性阻塞,还可通过微波的热凝作用阻断筛前神经,破坏副交感神经密集分布区的鼻腔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和刺激物受体,从而降低了鼻黏膜的兴奋性,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鼻内窥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联合微波热凝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合并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的PAR患者,采取此种治疗手段,疗效安全满意。
参考文献
1 顾之燕,董震.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 韩德民.变应性鼻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8.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治疗
--------------------------------------------------------------------------------
作者单位:723500 陕西省西乡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为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既往多采用药物治疗,停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易反复出现。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05±55)岁;病程9个月至23年,平均病程(105±5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及鼻中隔偏曲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眼睛发红、流泪,鼻痒、鼻涕多,鼻腔不通气,喷嚏,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消失,头痛,表皮破裂等变应性鼻炎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有鼻塞、反射性头痛、鼻分泌物增多、鼻出血、鼻衄等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重的一种或几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病情较轻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给予地塞米松,8~16 mg/次,间隔2~3周1次。病情较重者加用扑尔敏、息斯敏等抗组胺药,扑尔敏口服,4 mg/次,3次/d,息斯敏口服,1次/d,每日不超过10 mg。
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行局麻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常规应用立止血1 kIU,杜冷丁50 mg,异丙嗪50 mg。取患者仰卧位,稍垫高头部,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于鼻中隔表面、中鼻道后部及嗅沟处,麻醉筛前神经、蝶腭神经及筛后神经,然后用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3滴于鼻中隔两侧黏膜软骨膜下行浸润麻醉,促进中隔黏膜分离及止血。麻醉充分后,于左侧鼻腔皮肤黏膜交界处从鼻中隔上方向纵行切开黏骨膜,鼻内镜直视下剥离黏骨膜,剥离前预计需切除的软骨和/或骨,防止去除软骨及骨时造成的黏膜撕裂。于切口后方1~2 mm处切开鼻中隔软骨或于软骨筛骨垂直板间将剥离子伸入对侧黏骨膜下,剥离对侧黏骨膜,咬去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然后用软骨刀去除偏曲的中隔软骨,凿除偏曲的犁骨后,小心复位黏骨膜,待鼻中隔位于正中,平直后结束手术。采用膨胀止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48 h后抽除填塞物。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规范使用鼻喷雾剂。
14 疗效标准 参考刘东环的相关标准进行[3],即: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级及体征分级得分情况,改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常年性AR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改善百分率>50%为显效,改善百分率20%~50%为有效,改善百分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4,P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为Ig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连续喷嚏,鼻痒,水样鼻涕及鼻塞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接触到的变应原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大气污染、有毒气体等各种环境因素难以控制,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鼻中隔偏曲为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或出现外周器官和全身症状。各种研究结果表明[4],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中,鼻中隔偏曲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既往药物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往往会导致鼻腔机械性阻塞,使抗原聚集在鼻腔内,达到疾病发作所需的浓度。鼻中隔矫正术可恢复患者鼻腔的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改善鼻腔通气情况,减少抗原在鼻腔黏膜的刺激,从而治疗变应性鼻炎。鼻中隔矫正术切除了部分偏曲的骨及软骨,破坏了分布于鼻中隔的副交感神经,减少鼻中隔肽含量,从而消除喷嚏、流涕等症状。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显著改善鼻腔通气状况,解除鼻塞症状,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慧卿,何文萍,鹿小刚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3):426427.
[2] 刘绍华,肖碧青,李小春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实用临床医学,2008,9(9):9798.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滕州 277514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中选取9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5例,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年。结果 实验组显效23例(51.11%),有效16例(35.56%),无效6例(13.33%),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12例(26.67%),有效15例(33.33%),无效18例(40.00%),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内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064-02
[作者简介] 邱宏(1976.8-),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喉专业研究工作。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产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常常给患者造成生活和工作上的极大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耳鼻喉科在临床工作中的重点[1-2]。该疾病在临床上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免疫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3]。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常规手段,不过针对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4]这类鼻腔结构发生变异的病患,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施以手术辅助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为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过敏性疗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现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过敏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兰州会议推荐诊断标准。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0例,均合并鼻中隔偏曲,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17~74岁,平均42.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差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局部麻醉下,在一侧鼻腔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从鼻中隔的上方向鼻腔深部纵行切开骨粘膜,直达鼻中隔的软骨组织,用软骨刀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偏曲的犁骨,明显偏向一侧的筛骨垂直板也予以切除,粘骨膜复位至鼻中隔居中后结束手术,并定期鼻内镜下鼻腔清理。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3 次/d, 2 喷/次,交替使用复方呋喃西林滴鼻液,3 次/d,2 滴/次。两组均治疗随访1年。
1.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2004年兰州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分值≥51%显效,50%~20%为有效,≤20%为无效。术后患者随访至少1年。
1.4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未发生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见表1。
3讨论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一种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5],以鼻痒、打喷嚏、鼻粘膜分泌亢进、肿胀等为主要特点。目前,随着人们接触变应原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机会更加频繁,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鼻中隔偏曲为鼻中隔软骨偏离中线位置偏向于鼻腔的一侧或两侧,甚至形成突起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处于一种应激状态[6],感觉过于敏感,耐受刺激能力下降,加上伴有鼻中隔偏曲,经常受到气流刺激,引起神经过敏及植物神经紊乱,导致鼻粘膜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加重鼻炎症状。
实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7]是该实验的主要治疗方式,因破坏了分布在该区域的筛前神经副交感纤维,使之形成瘢痕,阻断神经反射,使感觉神经功能降低,对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等不良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刺激传入信号减弱,血管扩张减轻,腺体分泌降低,使打喷嚏、流清涕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8]。该次试验中,实验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目前,龚永谦、艾文彬关于“鼻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研究结果与本实验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却没有取得理想疗效的患者,可以采取鼻中隔矫正术辅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 62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8):37.
[2]张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211-212.
[3]高静,刘存山,郑东淑,等.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鼻内镜手术128 例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6):660-663.
[4]张映国,刘扬,詹水涌,等.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7):35-36.
[5]孙树岩,董震,卜国铉,等.筛前神经与常年性鼻炎关系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0,25(4):216-218.
[6]张映国,刘扬,詹水涌,等.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7):35-36.
[7]张强,徐佳,李玉茹,等.变应性鼻炎的细胞因子免疫机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23):1102-1104.
【关键词】 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手术; 下鼻甲骨外移术;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22-02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散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病症的临床表现一般为通气障碍、鼻塞等,如果运用药物来治疗这种病症的话,其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故本文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手术来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比分析这三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234例,其中男148例,女86例,平均年龄(40.5±26.2)岁,平均病程(9.1±6.2)年,所有患者均使用抗感染药物或减充血剂的用药史。据笔者所在医院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变应性鼻炎伴下鼻甲黏膜肥厚44例,鼻中隔偏曲、下鼻甲代偿性肥大82例,下鼻骨增生肥大41例,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6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标准[2]。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观察组、常规组和普通组,各78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三组均在鼻内镜下进行。观察组行下鼻甲黏膜成形术,在手术实施中沿下鼻甲的下缘位置切开黏膜,切开的方向为从前向后纵向切开,然后运用鼻中隔剥离器,剥离器要沿着下鼻甲骨膜进行工作,要把下鼻甲骨膜内侧和外侧进行分离,然后运用鼻自动切割器来进行手术,运用这种设备切除黏膜以下的部分组织,如果遇到有骨质肥厚的情况,那么应该运用鼻自动切割器把部分骨质做切除;如果患者的黏膜肥厚度很高,呈桑椹样改变,那么则要对这些肥厚度较高的黏膜进行小部分剪除;在修整的过程中,应该稍微多留置一些内侧黏膜,向外上恢复对位,从而使下鼻甲等够得到有效的包附;手术完成之后,则使用凡士林纱布来填塞鼻腔,也可以使用膨胀海绵来填塞鼻腔,填塞的时间不低于72 h[3]。
常规组的手术治疗则行下鼻甲多出骨折外移术,这种手术运用在下鼻甲形状有异、过度内伸或高拱、而黏膜的收缩却比较好的患者身上[4],手术则主要把下鼻甲多出处骨折压向外侧。
普通组的手术治疗则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这种手术首先利用双极的消融头,把消融头插入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下,通过消融头来消融黏膜下组织,如果在手术中发现患者有鼻中隔偏曲的情况存在,那么则在手术中采用鼻中隔矫正术,保证患者的鼻腔形状正常。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对患者的疗效评定标准设计上,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显效、改善、无效的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的下鼻甲大小和黏膜的色泽都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准,患者的鼻腔通气无障碍,通气顺畅良好。改善:患者鼻腔黏膜的表面光滑度有改善,但黏膜的色泽较为暗淡,而患者的鼻腔通气较以往有明显的好转。无效:患者的鼻腔通气较手术前没有任何的好转,或者鼻腔通气出现通气障碍的情况加重。总有效=显效+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三组试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手术后3个月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普通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和常规组(P
表1 三组术后3个月疗效对比
组别 显效(例) 改善(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观察组(n=78) 29 5 44 34(43.6)
常规组(n=78) 30 4 44 34(43.6)
普通组(n=78) 31 3 44 34(43.6)
表2 三组术后1年疗效对比
组别 显效(例) 改善(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观察组(n=78) 55 18 5 73(93.6)
常规组(n=78) 35 23 20 58(74.4)
普通组(n=78) 41 19 18 60(76.9)
3 讨论
引起患者出现鼻塞的原因有很多,而慢性肥厚性鼻炎引起鼻塞的原因是由于中鼻甲以下区域发生黏膜肿胀,而中鼻甲以下的这个区域,其接触到的气流达到人体呼吸气流的50%以上,因此在这个区域发生黏膜肿胀将引起患者鼻塞或是出现呼吸障碍[5]。作为鼻中偏曲的患者而言,患者的下鼻甲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肥大,所以实行手术修改下鼻甲的大小,可以能够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好转,而且采用这样方式的手术历史也比较悠久。虽然这种手术的历史悠久,但是鉴于下鼻甲的重要生理功能,手术的时机、远期疗效和方式等考虑,在目前还倍受争议,尤其是下鼻甲从单纯重大变化为纤维组织增生肥大,在变化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在目前医学界的治疗概念还尚不清晰。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可以利用血管收缩剂来进行改善,可以运用传统下鼻甲手术来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传统手术的治疗,可以使鼻腔进行调湿、调温和清洁等功能受到改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内镜微创手术的运用也逐渐广泛,经笔者所在医院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下鼻甲手术长期的观察、随访,笔者所在医院总结得知运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或则运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来进行治疗,手术中患者出血量小,对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的损伤也不大,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不高,在短期治疗的效果上看,其效果还是很合人意的,可以和下鼻甲黏膜成形手术的疗效相媲美。但是,这两种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不佳,一旦时间长久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增厚很容易再次发生,所以,这两种手术的运用,也逐渐被笔者所在医院淘汰,改用下鼻甲黏膜成形手术,或者改用比下鼻甲黏膜成形手术疗效更好的手术,但是考虑到手术经费和患者选择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则主要运用下鼻甲黏膜成形手术来治疗慢性增厚性鼻炎。过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多行传统额镜头灯手术,且行下鼻甲黏膜切除,这种手术对患者的下鼻甲有很大的损伤,尤其是患者的下鼻甲骨质和黏膜出现黏合很紧的情况,在手术实施中取出下鼻甲骨时,很可能造成整个下鼻甲黏膜出现撕裂的情况。而在当下内镜手术的这个时代,运用鼻内镜可以对患者的鼻腔情况很好观察,拥有很清晰的手术视野,在手术实施中能够把下鼻甲下缘切口向后延长,可以完全剥离出下鼻甲骨,内镜手术还能够只切除小部分的下鼻甲黏膜,也能够切除少部分的下鼻甲黏膜组织。因此,这样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鼻甲功能影响不大,而且据笔者所在医院行内镜手术的长期观察和随访,很少有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因此内镜下鼻甲切除手术是医学发展出来的人性化产物,是符合国家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改革中的要求,是迎合时展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卓平,孙安,樊孟耘,等.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同术式下鼻甲黏膜的组织结构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8(22):2095-2097.
[2]陈美均,李劲松.不同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24):2517-2519.
[3]徐洪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1):46-48.
[4]孙永君.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36-37.
鉴别与诊断
将过敏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统称为鼻过敏症,主要是因为皆以水性鼻漏、阵发性喷嚏及鼻塞等症状为主,但致病机转及临床检验却不尽相同。由致病机转来看,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受外来刺激而体内产生第一型抗原抗体反应,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则不易对外来过敏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临床检验血清全1gE浓度也证实血管运动鼻炎患者其数值并不高。
过敏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须与急性鼻炎(俗称感冒)鉴别,鼻过敏有过敏史,而急性鼻炎则往往无过敏史,鼻过敏发病快、消失也快,症状消失后则如常态,发作时间短,往往数小时即减轻或消失一般无全身症状,而鼻性鼻炎往往发病渐起,消失也慢、需数天而愈、伴有较重发热、发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局部检查方面,鼻过敏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涕清稀呈清水样,而急性鼻炎可见鼻黏膜充血红肿,鼻涕黏性较为脓性,后期鼻涕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转变为黄白色甚至黄色此时多为急性鼻炎的恢复期,若后期鼻塞越来越重,鼻涕色黄而量多,则多为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其原因就是大量水样鼻涕致使鼻黏膜趋向于碱性使溶菌活力降低,导致免疫防御机转抵抗力下降,使原来寄生于鼻腔内的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乘机侵入黏膜,并活跃繁殖,造成继发感染,不过流大量水样鼻涕,其实也是一种防御保护机制度以排出感冒病毒。
鼻过敏若反覆发作,易使下鼻甲肥厚变成慢性肥厚性鼻炎而鼻黏膜和鼻窦黏膜相连接的 因此鼻黏膜出现过敏炎症鼻窦黏膜也必然出现相同反应,若鼻黏膜充血水肿,阻塞了窦口通畅,使鼻窦内分泌物不能通畅流出,则继发鼻窦的细菌性感染,鼻过敏性鼻炎会并发支气管哮喘、出现胸闷、气憋、出现哮鸣音、所以鼻过敏鼻炎与急性鼻炎愈后是有所区别。
鼻过敏症临床常见外观症状
鼻梁横纹
常揉鼻子的病童,在其鼻梁根部可看到道道横纹,同时鼻子也会比较朝天。
黑眼圈
病童的下眼袋也会比较黑 是因为鼻腔内的慢性发炎,导致淋巴液回流不良而造成的。
丹尼氏线(Danial lines)
同时在下眼睑可看到数条由眼角内部向外散开的纹路,由于病童常喜欢揉眼睛所引起的。
鼻塞合并症
慢性鼻塞的结果会造成张口呼吸、打鼾、嗅觉失灵、中耳炎听力减退、头晕、头晕、头痛以及口臭等并发症。
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其鼻窦容易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慢性鼻窦炎。
无法集中注意力
过敏性鼻炎所带来这些不适的症状,常造成病童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无法专心。
过敏性鼻炎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般来说,有药物、减敏疗法、手术治疗以及环境控制等方法。
药物治疗
(1)抗组织胺药物
对于打喷嚏、流鼻水的缓解很有效,但部分抗组织胺药物有嗜睡的副作用,且长期服用后,部分患者会有效果变差甚至无效的情形,但已有新代的抗组织胺药物,不仅较不会引起嗜睡且为长效型,所以每天服药的次数可以减少。
(2)抗发炎药物
主要有过敏细胞稳定剂及类固醇两类。过敏细胞稳定剂只作用在鼻黏膜的过敏细胞上,使过敏细胞稳定,减少鼻子的症状,主要是用于预防,但常须连续使用三至四星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类固醇鼻喷剂
类固醇鼻喷剂直接喷在鼻黏膜,不经口服全身,副作用少,可直接减少鼻黏膜的过敏细胞数量降低过敏抗体减轻过敏症状。类固醇有口服及鼻喷剂等两种给药途径鼻喷剂由于是局部直接作用在鼻黏膜,全身吸收量只有2%左右长期使用不致于造成如月亮脸,水牛肩等副作用。
(4)抗生素
一般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但合并发鼻黏膜的细菌感染以及鼻窦炎时,就必须合并使用抗生素。
非药物疗法
一、手术治疗
针对长期发炎合并有慢性鼻甲肥大、造成持续性鼻塞、严重鼻过敏症状、手术方式有3种
1.鼻甲切除术
将肥厚的鼻甲切除,若病患并有鼻中膈弯曲者可同时矫正鼻中膈,以改善呼吸通道减少鼻内黏液积聚,进而使呼吸道畅通及改善过敏症状。而手术后鼻甲面积减少,也有助于减少过敏反应。此手术在局部麻醉下,约30分钟即可完成,病患术后症状改善最为显著缺点为通常需住院3天。
2.鼻黏膜烧灼术
可使用电极刀、雷射刀或化学药物烧灼鼻黏膜,使鼻黏膜缩小。手术简便,适合惧怕开刀的患者。缺点为术后症状改善程度因人而异,且较易复发。
3.鼻窦手术
适用过敏性鼻炎并发慢性鼻窦炎造成鼻内鼻息肉增生,或是因慢性鼻窦炎而有持续性鼻涕倒流与慢性头痛的患者,目前可以采用鼻窦内视镜手术予以治疗。
二、环境控制
属于非药物治疗的环境控制避免患者接触到周围的过敏原也是重要的辅助疗法。
【关键词】常年变应性鼻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鼻内镜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361-01
常年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需常年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其中许多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2008年—2011年我科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在鼻内镜下行筛前神经切断术、下鼻甲消融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中,男46例,女32例,平均年龄30岁,病程4—20年不等。其中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检查见下鼻甲粘膜苍白水肿,清水样分泌物,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997年海口)。全部患者均接受外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口服抗组胺药、免疫脱敏等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1%丁卡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仪,射频调节在2档。在0°鼻内镜下,将射频探头置于一侧鼻丘与其相带应的鼻中隔粘膜表面。鼻丘消融一个点,时间约5s;鼻中隔对应位置消融2、3个点。(点之间间隔约0.5cm),每点为3s,以局部粘膜发白为宜。一侧完成后再行对侧治疗,两侧鼻中隔消融点避免位于同一位置。将双极等离子射频刀头插入下鼻甲治疗点粘膜下,按下手控开关消融治疗2—3s,待下鼻甲粘膜迅速变白后退出刀头,可见下鼻甲在消融过程中逐渐缩小,治疗根据下鼻甲大小选择2—4点进行。,无需鼻腔填塞。术后口服抗生素,局部滴用薄荷油一周。对于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术后静滴抗生素一周,一周拆线。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10d内,出现鼻腔消融处粘膜明显水肿,鼻塞加重,流涕等症状。术后2周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一个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鼻腔局部粘膜(消融处)恢复红润,平滑,仅有极少数患者仍有少量流涕及喷嚏反射(但次数明显减少)。术后4周、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根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6个月后显效65例,好转8例,效果不明显5例,总有效率93.6%,治疗后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其中效果显著的65例患者中包括18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约占总人口的5%—50%。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为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糖皮质激[1],并得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有一部分患者表现出激素抵抗性,也有病人表现为抗组胺类药物的不敏感现象,还有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接受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糖皮质激治疗,病人用药依从性差,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故目前临床上缺乏效果持久,应用经济、简单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筛前神经含有来源于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及较多来源于眶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睫状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其主要控制鼻腔的感觉及血管、腺体等,故与过敏性鼻炎密切相关。经临床观察发现,鼻粘膜感觉最灵敏的部位为鼻丘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粘膜,喷嚏的发生多源于该部所受的异常刺激。该部位既是鼻浆液腺分布的高密度区,又是筛前神经分布区[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筛前神经治疗和控制常年变应性鼻炎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切断了部分感觉神经,降低了鼻腔前部的敏感性;减少了鼻粘膜的副交感神经支配,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3]等分泌减少,减少了腺体分泌并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了浆液腺体数量,对抑制分泌亢进有一定作用。这些机制皆可能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下鼻甲粘膜下含有丰富的副交感神经丛和胆碱能微神经节细胞,粘膜中含有丰富的受植物神经控制粘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体,而等离子手术破坏了粘膜下微神经节及副交感神经丛,阻断了副交感神经反射,减少有效神经数量,降低乙酰胆碱释放,抑制了细胞脱颗粒,使鼻粘膜肿胀减轻,鼻炎症状缓解或消失[4、5]近年研究还发现鼻腔神经末梢存在一些神经肽,(如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及降钙基因相关肽等)对鼻腔粘膜的血管舒张和腺体分泌起调节作用,等离子手术减少了肽物质的释放,也明显降低了鼻粘膜的敏感性,达到消除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的目的[6]。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安全简便、手术损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1顾瑞金.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J].中华耳鼻咽喉杂志,2004,39(9):574-576
[2] 张贤英.鼻内镜下鼻丘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 [J]中国内镜杂志,2001,10(5):92-94
[3] 章如新.P物质和变应性鼻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17:158.
[4] 许庚,李源.内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198-200.
[5] 宋学章,薛旺,房江滨,等.鼻腔神经部分切断术及下鼻甲粘膜剥离术治疗变应性鼻炎1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2003,11(1):17-19.
[6] 陈先锋,王桂芳,陈贵辽.布地奈德结合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4):103-104.
【摘 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对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行筛前神经切断、下鼻甲打孔消融、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随访6月以上,总有效率93.6%,显效83.3%。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安全简便、手术损伤小,副作用小、近期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常年变应性鼻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鼻内镜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361-01
常年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需常年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其中许多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2008年—2011年我科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在鼻内镜下行筛前神经切断术、下鼻甲消融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中,男46例,女32例,平均年龄30岁,病程4—20年不等。其中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检查见下鼻甲粘膜苍白水肿,清水样分泌物,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997年海口)。全部患者均接受外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口服抗组胺药、免疫脱敏等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1%丁卡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仪,射频调节在2档。在0°鼻内镜下,将射频探头置于一侧鼻丘与其相带应的鼻中隔粘膜表面。鼻丘消融一个点,时间约5s;鼻中隔对应位置消融2、3个点。(点之间间隔约0.5cm),每点为3s,以局部粘膜发白为宜。一侧完成后再行对侧治疗,两侧鼻中隔消融点避免位于同一位置。将双极等离子射频刀头插入下鼻甲治疗点粘膜下,按下手控开关消融治疗2—3s,待下鼻甲粘膜迅速变白后退出刀头,可见下鼻甲在消融过程中逐渐缩小,治疗根据下鼻甲大小选择2—4点进行。,无需鼻腔填塞。术后口服抗生素,局部滴用薄荷油一周。对于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术后静滴抗生素一周,一周拆线。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10d内,出现鼻腔消融处粘膜明显水肿,鼻塞加重,流涕等症状。术后2周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一个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鼻腔局部粘膜(消融处)恢复红润,平滑,仅有极少数患者仍有少量流涕及喷嚏反射(但次数明显减少)。术后4周、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根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6个月后显效65例,好转8例,效果不明显5例,总有效率93.6%,治疗后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其中效果显著的65例患者中包括18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约占总人口的5%—50%。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为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糖皮质激[1],并得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有一部分患者表现出激素抵抗性,也有病人表现为抗组胺类药物的不敏感现象,还有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接受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鼻内糖皮质激治疗,病人用药依从性差,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故目前临床上缺乏效果持久,应用经济、简单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筛前神经含有来源于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及较多来源于眶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睫状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其主要控制鼻腔的感觉及血管、腺体等,故与过敏性鼻炎密切相关。经临床观察发现,鼻粘膜感觉最灵敏的部位为鼻丘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粘膜,喷嚏的发生多源于该部所受的异常刺激。该部位既是鼻浆液腺分布的高密度区,又是筛前神经分布区[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筛前神经治疗和控制常年变应性鼻炎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切断了部分感觉神经,降低了鼻腔前部的敏感性;减少了鼻粘膜的副交感神经支配,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3]等分泌减少,减少了腺体分泌并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了浆液腺体数量,对抑制分泌亢进有一定作用。这些机制皆可能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下鼻甲粘膜下含有丰富的副交感神经丛和胆碱能微神经节细胞,粘膜中含有丰富的受植物神经控制粘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体,而等离子手术破坏了粘膜下微神经节及副交感神经丛,阻断了副交感神经反射,减少有效神经数量,降低乙酰胆碱释放,抑制了细胞脱颗粒,使鼻粘膜肿胀减轻,鼻炎症状缓解或消失[4、5]近年研究还发现鼻腔神经末梢存在一些神经肽,(如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及降钙基因相关肽等)对鼻腔粘膜的血管舒张和腺体分泌起调节作用,等离子手术减少了肽物质的释放,也明显降低了鼻粘膜的敏感性,达到消除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的目的[6]。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安全简便、手术损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1顾瑞金.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J].中华耳鼻咽喉杂志,2004,39(9):574-576
[2] 张贤英.鼻内镜下鼻丘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 [J]中国内镜杂志,2001,10(5):92-94
[3] 章如新.P物质和变应性鼻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17:158.
[4] 许庚,李源.内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198-200.
[5] 宋学章,薛旺,房江滨,等.鼻腔神经部分切断术及下鼻甲粘膜剥离术治疗变应性鼻炎1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2003,11(1):17-1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于2008年5月1日~2009年5月1日。在我科门诊应用微波治疗肥厚性鼻炎患者30例,年龄17~50岁,病程6个月~2年,根据下鼻甲肥厚程度,可分为较、中、重度三种。术前病人常规做X线检查,排除是否有鼻窦炎,术前是否长期用过滴鼻药。
1.2 治疗方法。仪器使用天津合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GW-92C-M型微波手术治疗仪。手术前常规下鼻腔粘膜表面麻醉,1%丁卡因棉片覆盖在鼻甲粘膜表面,反复四次,把专用肥厚性鼻炎治疗探头贴紧粘膜表面,轻加压,由内向外逐次烧灼,局部突出增生明显应烧灼长些,予烧平,使整个肥厚部分粘膜表面全部发白,已达到破坏组织的目的,治疗时应尽量避免碰及鼻中隔粘膜,微波功率一般在40W左右,手术时间为3~5分钟,术后创面用红霉素软膏涂抹鼻腔和抗生素药物一日三次以防感染。
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鼻腔里的下鼻甲粘膜光滑,收缩到正常,通气良好。有效:缩小1度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粘膜缩小不足1度。
1.4 临床疗效观察。所有病人均于术后两个月复查,观察以下几点:①粘膜修复请况;②缩小程度的改善情况;③有何不良反应。
2 结 果
30例病例均于术后绝大多数病人无不适,极个别病人有轻微堵塞感。治疗一周后鼻腔有痂皮堵塞来医院清理鼻腔,并口服消炎药和鼻炎药。术后两个月复查时末达痊愈再次微波治疗一个月复查均痊愈。
3 讨 论
3.1 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意义。据报道,在鼻炎中肥厚性鼻炎的发病率最高,随着患者的上呼吸道感冒的症状加重引起的鼻塞,随着天气的变化等原因鼻腔粘膜水肿。转变为慢性鼻炎的机会也有所增加。长期鼻塞会引起全组鼻窦炎,引起各种症状表现出来如头痛、流黄涕。用药效果不明显实,鼻腔表现为下鼻甲粘膜肥厚,呈桑椹样,表面不平时。可见治疗肥厚性鼻炎是预防鼻窦炎的一项措施,尤其对重度肥厚者治愈率几乎是100%,而中度治愈率为80%左右。
3.2 微波治疗肥厚性鼻炎具有快速加热的特点达到凝固组织目的。微波对人体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在两个月复查中,愈合后的组织基本不留任何瘢痕,组织弹性恢复好。微波还有消炎灭菌的作用,30例病人中无一例治疗后发生继发感染。微波治疗术中病人无不适、无痛感,未达痊愈的病人也可以再次微波治疗或均能痊愈,故微波治疗经济实惠安全,手术时间短、无痛苦,特别是基层医院首选的好办法。
我们常看到,有的人打起喷嚏来止不住,十几个、二十几个一连串地打,鼻涕眼泪的,象是得了多么重的感冒呢,其实不是。他们得的是一种叫做过敏性鼻炎的病,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里的黏膜对某种物质产生的过敏性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刺激神经引起“喷嚏连天”等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有:屋内粉尘土、植物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真菌、某些食物(如海鲜)等等。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过敏原增多密切相关。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阵发性急性发作,常常先是鼻痒,紧接着连续打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子不通气,闻气味能力差,吃饭不香,还可能出现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头痛头晕,咽痒咽干,耳鸣耳闷,甚至失眠,并发中耳炎、鼻窦炎、鼻出血、哮喘等疾病。部分病人由于病程时间长了,鼻腔内长了鼻息肉。
目前过敏性鼻炎还很难根治。治疗方法众多,效果也因人而异。常用的方法有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脱敏治疗、手术治疗等。一般来说能避免过敏原是最好的,但也最难做到。因为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因此,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需要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一般都能缓解症状,但发作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可能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此时可选择手术治疗,如激光、射频、微波、等离子刀等,还有鼻内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断绝了鼻过敏反应环节。上述手术操作简便,大多数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但对鼻腔有一定的创伤,还可能产生并发症。
聚焦超声技术的问世,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革命性突破,它将仪器产生的超声波聚焦在人体内特定靶区,焦点处具有很高能量,通过超声的生物效应,使靶区组织瞬间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而焦点以外的组织不会发生损伤,实现无创治疗的理念。聚焦超声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利用超声靶向性聚焦,作用于鼻黏膜下组织,减轻黏膜下神经、血管和腺体的致敏性,从而明显改善过敏性鼻炎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等症状。这种治疗的优势是无创,并发症低,操作时间短,治疗痛苦小,只在鼻腔里用一点麻药就可完成手术,有效率高达85%以上。可在门诊进行,无需住院,治疗后可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不要用力擤鼻涕,用滴鼻剂滴鼻三天,一周后来复查。过敏性鼻炎是一个比较难缠的慢性疾病,除了手术治疗外,保持乐观心境,遇事豁达一些,对疾病的康复或减少复发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散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以下鼻甲最为明显,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改善鼻腔通气[1]。慢性肥厚性鼻炎因其病程长,药物治疗通常效果不佳,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性鼻内窥镜在耳鼻咽喉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固然,也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治疗方法有微波、激光、冷冻、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以上治疗方法多不同程度损害了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相对并发症较多。2010 年11 月至2012 年11 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采用经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并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07 例,且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的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7 例(211 侧,3 例患者检查为单侧下鼻甲肥厚,要求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其中男78 例,女29 例,年龄18 ~ 52 岁,(352±76)岁,平均病程(34±27)年。临床表现为双侧鼻腔持续性鼻塞, 部分伴有头痛,经药物治疗效果差,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查体: 鼻腔黏膜慢性充血, 下鼻甲肥大, 与鼻中隔相接触或者仅留有狭小缝隙, 部分表面呈桑葚状,下鼻甲内侧面至鼻中隔最窄处
12 治疗方法 使用鼻内镜显像系统,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1 %丁卡因+ 0 1 % 肾上腺素适量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并收敛鼻腔黏膜, 5 min 1 次, 共 2 次。取出棉片后用 1 %的利多卡因行下鼻甲前、后端附着处分别注射 1 ml 阻滞筛前神经和蝶腭神经的下鼻甲分支。在下鼻甲前端靠下鼻甲前缘处沿下鼻甲近上缘至下缘纵行切开下鼻甲黏骨膜,用剥离子沿下鼻甲骨膜下行剥离下鼻甲内外侧及底部黏骨膜,充分游离下鼻甲骨,分离深度视下鼻甲骨骨质增生程度及鼻腔狭窄情况决定,一般以暴露下鼻甲骨1~2 cm 为宜,向上游离达下鼻甲骨附着处。切除1 /2 ~ 2 /3 增生肥大的下鼻甲骨,取出下鼻甲前端增生肥大骨质; 然后黏膜复位,对位缝合手术切口,以免黏膜异位愈合,形成活动瓣,造成新的狭窄。然后骨折外移后端剩余下鼻甲骨,确保下鼻甲内侧面至鼻中隔最窄处 > 3 mm。鼻腔用膨胀海绵及鼻腔通气管填塞,术毕。48 h 后取出鼻腔内填塞物。
13 随访及疗效判定 根据情况出院后1~2周和1个月时门诊复查,鼻内镜下换药。随访6个月对患者进行观察。通过患者主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6 个月鼻塞的主观感觉。用长约10 cm 的直尺,等分为10 格,自左向右依次标注刻度为0 ~10 分,0 分为无鼻塞,10 分为完全鼻塞,患者根据自己鼻塞的感受标注位置。医生根据患者标出的刻度位置评分。总体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 鼻腔通气良好,鼻塞症状完全消失,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超过 3 mm; 有效:鼻通气较术前明显好转,偶用减充血剂,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小于 3 mm; 无效: 鼻腔通气无明显改善,体征无变化[2,3]。
2 结果
术后随访 6 个月, 107 例患者,显效 98 例(9158%),有效9 例(842%), 总有效率 100 %,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或者黏膜下层及骨质的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一部分由于下鼻甲黏膜固有层动脉扩张,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下鼻甲黏膜肥厚; 另一部分由于炎性刺激引起下鼻甲骨增生。成为不可逆的病变。传统手术方法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烧灼法、冷冻法等,存在破坏下鼻甲的黏膜导致术后出血、结痂、粘连、鼻涕倒流以及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可能[4]。由于鼻阻力和鼻肺反射的明显改变,影响呼吸道和肺功能,出现肺换气不足、胸闷气短等症状,即空鼻综合征。而在鼻内镜下实施下鼻甲手术,具有视野好、解剖层次清楚、出血少的优点。对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的处理,必须考虑到既能缩小下鼻甲体积,增大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离,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下鼻甲结构与下鼻甲黏膜[5]。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完整保留了下鼻甲黏膜,切除了增生的下鼻甲骨质,使下鼻甲体积缩小以改善鼻腔通气。仅去除部分下鼻甲肥大的骨质部分,尽量保留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既要保持一定的鼻阻力,又要保留足够多的黏膜、纤毛、腺体[6]。术中黏膜尽量保持完整,骨质不应去除太多,以免造成医源性萎缩性鼻炎。术中对下鼻甲后端肥厚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下鼻甲后端肥大在传统直视下手术时常常忽略,造成后鼻孔狭窄,影响手术效果,将下鼻甲后端骨折外移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总鼻道后端狭窄的问题。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简单易行,将下鼻甲骨折外移使总鼻道进一步增宽,更好的缓解解决患者的通气问题,并发症少,即使以后效果不满意,仍可再行其他治疗。适合于骨质增生且下鼻甲与鼻腔外侧壁有足够距离的患者。
实践证实,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可更好的解决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问题,既达到了手术预期的理想效果,又比传统手术保护了下鼻甲黏膜,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出血少,愈合时间短,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167
[2] EL HENAWI DEL D,AHMED M R,MADIAN Y T. Comparison between powerassisted turbinoplasty and submucos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ior tur binate hypertrophy.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11,73 (3) : 151155
[3] CHEN Y L,TAN C T,HUANG H M. Longterm efficacy of microdebriderassisted inferior turbinoplasty with lateralization for hypertrophic inferior turbinates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Laryngoscope,2008,118 (7) : 12701274
[4] 姜泗长. 手术学全集.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326328
[5] 徐永昌,董晶.不同下鼻甲手术方式疗效的初步探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12:349
[关键词] 鼻内窥镜;慢性肥厚性鼻炎;改良下鼻甲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 R7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6-0131-02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n improved plasty of inferior turbinate by nasal endoscope
JIANG Jianqiao YANG 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Ya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 Ya'an 6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n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of improved plasty of inferior turbinate by nasal endoscope. Methods All of 98 cases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September 2011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mproved plasty of inferior turbinate by nasal endoscope, and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artial inferior turbinectom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recovery ventilation, mucosal recovery time and associated symptom losing time were compar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blood loss, recovery ventilation, mucosal recovery time and associated symptom losing time (P < 0.05), but the operative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Followed up over six months, the response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3.88% and 79.59%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mproved plasty of inferior turbinate by nasal endoscop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rtial inferior turbinectomy,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asal endoscope;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Improvee plasty of inferior turbinate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血管收缩剂,但疗效不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功能性鼻内窥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新思路。目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方法较多,临床疗效差异较大[1-5],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别进行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及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治疗无效,其中,双侧下鼻甲肥大者75例,单侧下鼻甲肥大者23例;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14~63岁,平均42岁;病程0.5~13年,既往无鼻腔及鼻窦手术史。术前检查无明确手术禁忌,常规行鼻部CT检查,明确下鼻甲肥厚情况及有无下鼻甲骨增生。
1.2 治疗方法
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组:患者取仰卧,常规消毒、包头、铺巾,在采用WOLF鼻内镜手术器械并在电视监控系统下进行操作,以1%丁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次,以1%利多卡因行下鼻甲黏膜局部浸润麻醉。以15号小圆手术刀片,经肥厚部下鼻甲游离缘沿下鼻甲长轴由前向后作一楔形切口,切开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将楔形切口间的下鼻甲组织作条索状切除。务必根据实际鼻甲肥厚情况及鼻腔大小,决定楔形切口的大小,因为楔形切口的大小,关系到切除下鼻甲组织量的大小。如有下鼻甲骨的增生,可同时酌情切除部分增生的下鼻甲骨,术中可同时辅以下鼻甲外移术。楔形切除掉部分下鼻甲组织后的下鼻甲创面,可不作缝合,在仔细复位对合下鼻甲创面后,仅予以凡士林油纱条或膨胀海棉填塞鼻腔即可达到压迫止血及闭合下鼻甲术腔的目的。术后48~72 h分次取出鼻腔填塞物。建议使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以便分次取出,这样操作可达到逐渐减压,减少术后出血目的。取出填塞物后,每日鼻腔清理4~7 d,清理鼻腔痂壳,以预防鼻腔粘连的发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以鼻用激素喷鼻以减轻鼻黏膜水肿,辅以复方薄荷油滴鼻,减少鼻腔干燥情况发生。常规预防感染治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采用下鼻甲剪切除部分下甲。余与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组相同。
1.3 疗效评定标准[6,7]
显效: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停用减充血剂,下鼻甲大小、黏膜色泽恢复正常,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在3 mm以上,中鼻甲可见;有效: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通气较术前明显好转,偶用减充血剂,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在3 mm以下,黏膜表面不甚光滑,色泽暗红色;无效: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腔通气无任何改善,患者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伴随症状(嗅觉下降、头痛、术后换药不适感)消失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门诊随访6月,观察组3人无效,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10人无效,总有效率79.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是在保证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下鼻甲减容,来达到改善通气,恢复鼻腔的正常生理阻力和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8,9]。过去主要采用下鼻甲部份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这种术式操作简单但过于粗暴,它将下鼻甲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一并切除,使得术后创面为瘢痕性愈合,破坏了下鼻甲黏膜表面正常纤毛结构,影响了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运用及推广,出现了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该术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鼻甲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保护下鼻甲正常形态,下鼻甲纤毛结构大部份完好,有利于下鼻甲生理功能恢复,减少鼻腔萎缩、干燥及结痂等的发生。在保证总鼻道的合理宽度的情况下,鼻黏膜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术后无影响[10]。
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粘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门诊随访6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鼻内窥镜下楔形切口改良下鼻甲成形术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并且安全易行的方法。改良的楔形切口下鼻甲成形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对手术器械的要求相对不高。同时,又在功能上对下鼻甲黏膜纤毛给予了足够的保护,既达到了下鼻甲减容、改善通气的目的,又没有破坏下鼻甲的基本正常形态及解剖结构。并且能够通过有效地缩小手术创面,以及由于术后创面为黏膜覆盖愈合,从而减少术后痂皮的产生,避免术后大出血的发生,并且很好地避免了术后鼻腔干燥症状的出现。改良楔形下鼻甲成形术的操作,要特别注意掌握好下鼻甲组织的切除量,切不可矫枉过正,切除过多而引起术后发生萎缩性鼻炎及空鼻综合征,从而产生医源性的损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曾帮兵.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76-177.
[2] 罗旭东.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传统鼻甲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40例疗效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528.
[3] 银太星.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04-305.
[4] 何清泉. 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与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40-41.
[5] 邹坚定,潘,龚梁,等.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减容术对鼻腔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4-25.
[6] 龙益兴,应根东,邱景山,等. 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切口的改良[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7):377-378.
[7] 李红霞. 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 华西医学,2010,25(9):1734-1735.
[8] 田勇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
[9] 韩德民. 下鼻甲的结构、功能与症状[J].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0(4):195.
问
凯瑞:女,40岁,过敏性鼻炎多年,吃了好多药都没有用。请问有什么好方法能治愈或者改善呢?
答
刘建华:建议先查一下过敏源,确定过敏源后再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对尘螨过敏的患者会出现常年性鼻炎症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过敏性鼻炎,都可用中药进行治疗。
问
三洞:我家人有过敏性鼻炎,动不动打好多个喷嚏,有时候还有点出血,要怎么预防呢?
答
刘建华:过敏性鼻炎分常年性、季节性两类。常年性鼻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往往因尘螨等过敏源引起。季节性过敏往往发生在春秋两个季节,建议患者少到郊外、公园等花粉浓度较高的地方。如果外出,要戴口罩减少过敏源的吸入,回家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过敏源残留。
问
布偶:我儿子今年15岁,经常会不自觉流鼻血,请问如何治愈?
答
刘建华:青少年鼻出血临床比较常见,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前部,建议你试试红霉素眼膏涂抹鼻腔,应该会减少鼻出血。最好别让孩子挖鼻孔,少吃巧克力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问
麦克: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感冒,长大后得了慢性鼻炎。孩子今年27岁了,能治好吗?
答
刘建华:这种慢性鼻炎也是可以治好的,从您的问题来看,孩子的抵抗力应该比较弱,建议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抵抗力。
问
二凯:孩子鼻中隔偏曲,必须手术吗?手术成功率高吗,对外貌有没有影响?
答
刘建华:鼻中隔偏曲如果没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可以不用管;如果鼻塞明显,可用手术治疗,一般成功率很高。但是建议成年后进行手术为好,一般情况下,对外貌不会有影响。
问
海芙蓉:孩子得了滤泡增生性咽喉炎有一年多了,平时也没什么症状,有时候嗓子干痒。中药西药吃了许多,也没什么好的疗效,请问怎么医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