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测量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传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0-03
一、引言
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有其经典的理论和方法。测绘新技术正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测量学为科技、经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大。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为代表的3S技术正在渗透到各种工程建设中。在测量学科中已经应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光电测距、电子计算、卫星定位、航天遥感等,这些成果促进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1]。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高校专业越分越细,测量学的学时数也不断压缩,一般为50~60学时,实习期限在1~2周,北京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测量学》课时目前仅为32学时,实习周为1周。尽管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学习《测量学》并不是要求其成为测量学科的专家学者,但是对测量学的知识还得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因此,《测量学》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充分了解测量学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为工程建设服务。这不仅是各工程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测绘学科的飞速发展迫使测量学要改革,还是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对于各专业来说,学习测量的实质就是应用测量学,强调的是致用[2]。针对课时量减少的现状,各高校的专业教师对于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各抒己见。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测量学》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验和实习三方面。《测量学》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放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产上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迫切要求重新认识和改革《测量学》的教学,以满足生产需要[3]。传统的《测量学》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局限。第一,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测绘工程使用仪器设备、观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亦有了巨大发展,对于测量学内容,不再是只介绍一般的测角、量距、测图、用图和放样。第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非测量专业的学生对测量学与本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晰;由于测绘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许多手工测量工作逐步被信息化测绘技术所取代,人的因素逐渐减弱,从而出现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的情况。第三,教学与实践脱节,《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是测量学的灵魂。虽然在课程中有6学时的课间实验与1周的集中实习,但由于时间短、仪器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知识完善、操作水平提高很有限。第五,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模式过于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考核模式大多“终考定全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抱佛脚”等现象[4-5]。
三、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问题,传统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瓶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研究性教学方法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使教学推陈出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接受性教学的缺陷[6-7]。为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测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亟需在教学中开展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四、课堂研究性教学探索
1.保持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尽管测量学的许多知识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叙述性内容较多。但作为一门课程,其无论是在整体内容的组织上,还是在各章节内容的组织上是有逻辑可循的。目前,测量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和“开展测量工作”来组织的,整体脉络清楚。在《测量学》课程内容中,第一章内容是提出课程的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第二至四章,围绕“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具体介绍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观测3个基本观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评定精度问题。第六章之后围绕“开展测量工作”展开内容。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从测定到测设。除此,各章节内容的取舍和组织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如对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介绍,从概念、原理到仪器的认识和操作,最后到内外业工作如何进行来展开,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将内容上的内在逻辑性在教学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内容繁杂无章的感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加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目前测量课时减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参与科研和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学生传递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信息。如,讲解水准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时,将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讲解,学生理解接受快。图表多、计算公式多时可结合多媒体,将步骤分解,引导学生步步思考。
3.抽象的理论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测量学理论是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相关知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若只讲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而不结合相应的规范、工程实例,就会造成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相反,若只是讲述规范与实例,那么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基础的情况下,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工程测量学相关理论,更不必说具有创造能力。因此,在《测量学》教学中,结合相应的规范及典型的工程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仅通过口述、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录像能够更直观、更具体、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如,仪器的造型除了现场演示也可用图片展现;用录像来表达仪器的具体操作和工程实例;用计算机演示测量相关软件的操作;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弥补了目前先进设备不足的问题。我单位为申请北京市土木工程示范中心测量分中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讲稿并到实验基地进行了录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并将《测量学》课件逐步在校园网上登载,供学生在网上复习和自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增加测绘新技术、新设备的内容。测绘新技术带来了测量仪器设备的革新,新仪器的代表为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和GPS,要向学生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全站仪用于施工放样和变形测量,电子水准仪用于沉降观测,GPS用于测定点位3维坐标等。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测量新技术”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种新技术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讲台向全体学生讲述,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测绘科学的新技术与应用及进展,也达到了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的目的。
6.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鼓励学生、发明专利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如,GIS处理数据、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于GPS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全站仪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等。土木工程方向的教师负责、参与各类土建工程项目,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横向企事业单位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程效军,等.测量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汪祖民.对土木工程专业普通测量学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2001,(03).
[3]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02).
[4]王庆国,等.提高《测量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测绘工程,2007,(2).
[5]徐金鸿,等.《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0,(S1).
[6]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
[7]许艳,等.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0,(02).
关键词:园林技术 测量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84-02
测量学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招图标与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园林设计、施工等工作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方法。目前由于测量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测绘领域对测量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变化对传统的测量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园林技术专业教学的测量学教师,应结合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园林技术专业测量学教学面临的形势
1.1 测量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随着测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新式的测量手段,诸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新仪器,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强度和作业效率,而且改变了生产作业方法,提高了测绘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也有所降低。目前,传统地面测量逐渐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的测量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将大比例尺测绘变得更加数字化、信息化,解决了很多以往无法测量或不方便测量的技术难题,使得园林技术测量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2 园林技术专业就业市场用人的需要
测量工作穿插在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重要环节,诸如在园林规划和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求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在施工阶段,要将设计的地物的平面位置测设于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工程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绘制各种竣工图,供日后改建、扩建或维修之用。因此从事园林技术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最新的测绘技术,才能在园林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园林专业每年的用人单位招聘中,好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必须会园林施工测量。在讲求用工成本的今天,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熟练的仪器操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测量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此外,由于国家对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实行严格的资质制度,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要求学生具有国家承认的从业资格证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现代测量技术水平,掌握现代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我们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
2 目前测量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不适
目前,没有特别适合园林专业的教材,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测量学教材,教材在理论和仪器的介绍上,仍停留在基本被淘汰的仪器和技术手段上;同时,在园林工程施工测量中应用较多的园林施工放样、土地平整、绘制横断面等等内容,虽有提及,但阐述不够充分,教材中缺乏园林设计、施工的实际工作内容,理论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测量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因授课学时比较少,没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或者只是简单的介绍,这使得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测量技术的发展,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测量仪器设备不足
生产上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较快,而新仪器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由于经费原因,更新换代测量仪器设备较难,导致教学仪器落后陈旧,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目前生产单位开始应用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测量常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等,在我院教学实验室数量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常规实验室只有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及少量的全站仪,全站仪的操作只能演示一下,学生只有感性认识,根本不能用于生产性实习。加之测量仪器由于常年使用经常损坏,学生实验实习6~8人共用一台仪器,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实习效果不理想。
2.3 实验、实习场地缺少
目前,我院测量学教学没有固定的实验、实习场地,测量实验、实习只能在球场、路边等公共场合进行,容易受到行人、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专心进行实验、实习。由于没有固定的实验实习场地,每次实践教学都得重新布点,致使每次实训内容都非常多,在有限的时间难完成,而且每次的实训数据都不完全相同,不能充分达到测量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
2.4 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认为测量学不是专业课程,不太重要,对该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外业实验、实习由于分组人数多,部分学生不想动手操作或根本没有机会动手操作仪器,过分依赖同组其他同学;内业计算由于基础差,不想深入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3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园林测量学培养目标和测量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删除部分陈旧的内容,减少部分内容的授课课时,适当补充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加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重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生产现状的要求。(1)由于园林规划与园林工程中对距离、角度和高差的测量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误差理论这一章可作适当的删减,不详细介绍;由于电磁波测距和全站仪测距的应用,距离测量中原有的钢尺测距可作适当的删减;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中,由于数字化测图方法的普及应用,降低图纸测图方法的要求,因此应调整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到数字化测图,过去的核心教学内容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法等内容可作适当的删减。(2)园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园林规划和园林工程建设,因此应结合实践重点讲解,点位的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水平角度的测设)、方格网的测设、导线测量等实用性内容。(3)在讲与新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应拓展目前的研究动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从而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缓解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就应转变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测量仪器的操作、实际工作过程等制作成视频在教学中应用,形象直观并节省教学时间,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发挥课程特点,组织好现场教学,测量仪器的性能、构造和操作等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在现场边讲解边做演示,学生则模仿老师的做法,边学边练,这种现场教学法,直观性强,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好,并且还可以减少教学时间。
3.3 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及新仪器的应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加大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设备,为教学实训提供设备保障。除购置常规教学仪器外,还应购入部分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测量设备等。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还应在校园内建立固定的测量课程实训场地,并在实训场地布设控制点,使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有序化、系统化,方便学生在场地内进行比较系统的测量学基本项目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思考理论和技能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园林工程测量案例、技能大赛和技术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考勤、认真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不准涂改、拼凑数据,对于成果不符合规范和误差超限的情况,应要求按技术规范重新测量,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方便学生学习,测量实验室可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借用测量仪器自主实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3.4 考核方式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1)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理论考核成绩的4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占理论考核成绩的60%,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考核。(2)实践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习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实习占实践考核成绩的70%,主要从小组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技能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实习报告及实习期间的表现来评定成绩;期末专项抽题实验考试实践考核成绩的30%,采用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以实验结果的精度评定成绩。
由于测量技术的发展,园林技术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及时应用在教学中,有效解决测量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从而使测量学更好地服务园林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 胡永进.园林绿化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2] 杨小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关键词:测量仪器 测量 技能证书 教学质量
《测量学》是我校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中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应用面广、实用性强的应用科学。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毕业就业,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测量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应的一些解决办法。
1 当前测量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中模式相对固定
当前测量学教学过程使用的仪器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从原来的皮尺、标杆到现在的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这些仪器需要较多时间去讲解、分析、实训、实习,让学生逐步深入的接触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对较多的教学时数,以及课程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些仪器,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上手。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还是安排一个学期,大概是60个学时,总体来说课非常紧张,同时每次上课是2个学时,相对一些仪器知识讲解和实训从时间上来说又不够,经常是后一次要花较多时间复习上一次课程的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过程中场地条件有限
针对测量学课程的性质特点,经常要进行实地测量实训或实习,如果总是在一些地形平坦、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实训实习,会造成很多仪器的功能不能发挥出来,学生也不能充分的掌握这些技能。因此测量实训场所应该能满足实训实习要求,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操作,提升实训实践技能。但由于学校的场地一般是水泥地,地势平坦,也相对较为固定,影响实训效果。
1.3 教学相关仪器条件数量缺乏
随着近几年园林绿化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就业状况较好,以及园林绿化从业人员需求较旺,导致这些年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个班级学生达40人以上;同时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售价较贵,校内现有相关测量仪器数量较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僧多粥少的现状。在教学实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10多个人公用一台仪器,大部分同学很少有机会操作这些仪器,最终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 相应对策
虽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有的还是可以解决。
2.1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把原有的教学计划中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增加了驻场的2周实习时间,这样教学时数从原来的60学时无形中增加了40学时,使教师可以把课程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可以讲授的十分透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对一些知识点一句带过。同时把原有的每次教学时数从2节增加到4节连堂,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个学时进行理论教学,2个学时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较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2.2 创造条件,提升实训效果
针对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测量学教学和实训的实际需要,采取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合理安排。首先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测量,通过多次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其次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如有一定坡度,一定高度的建筑进行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特殊条件下测量的技巧和仪器的使用技能;再次通过2周的驻场实习,让学生能够实地接触一些野外场地的测量项目,让学生进一步提升测量技术和仪器使用水平。
2.3 合理规划,改善教学效果
学校每年投入的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经费是一定的,因此专业教研组认真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讨,结合测量学课程教学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规划。利用有限资金先期购买4台全站仪,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训,综合教学效果,而后进一步商讨后续采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进行总体安排,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把班级学生分成4组,每组将近10名同学,任命组长和副组长各一人,负责全组学生实训过程中考勤、监督、考核等。当教师进行授课和演示时两人要及时认真领会掌握相关测量要求,由于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经常走动指导学生操作,组长和副组长就要认真负责的安排好全组成员。鉴于这样的安排,测量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学生理解并掌握测量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四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和操作,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成立了实训实习兴趣小组,课后或节假日期间到实验室进一步学习使用测量仪器,从而更好的方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消化已学的知识和技术。
采用以上的措施不仅克服了我校园林专业测量学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而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互配合,积极协调,使课程教学效果取得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园林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5(1):91-93.
[2]刘淑荣,侯淑涛.测量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东北测绘,2000,23(3):47-48.
[3]邵黎霞.当前“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测绘通报,1999(4):38-39.
[4]周新力,陈正阳.对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J].北京测绘,2005(3):59-61.
[5]李秀江.测量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邓琳,车娟.测量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8(8):32-34.
(一) 实习目的
(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3)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4)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5)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二) 前言
在xx至xx学年第二学期末,自xx年12月1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常允燕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常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电校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三) 实习建议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重庆市永川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四)实结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职《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适合中职教育发展的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现代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使其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明确培养对象,满足企业需求
《工程测量学》是工程测量专业和地质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内容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培养对象,在教材的选取上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的放矢,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就“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等两个专业共性的问题应当结合现代企业需要共同进行详尽讲述;而地质工程测量部分只对地质专业学生做详尽讲述,对工程测量学生只做系统介绍即可。切实注重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真正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过的这些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工程建设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即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学即所用、学即能用,毕业后能顺利参加工作。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测量学是围绕着各项工程建设对测量的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测量理论、方法和仪器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与很多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需要解决各类工程建设中测量问题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测量仪器更新换代之迅速,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因此,改革当前《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势在必行。
2.1《工程测量学》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测绘仪器使用的讲解上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如陀螺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构造空间模型,测量后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从而更好的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校园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阅览学习,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工程测量学》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掌握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学实践环节,是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实验课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故此在实验课程进行前一定要选好实验课题,选的实验最好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并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好准备(包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
(2)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步骤有条不紊进行。如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实地测量等。
(3)实验实施环节分工明确,安排有序。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防止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杂乱无序,和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实验的安排应当分组比赛进行,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这样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4)实验过程中及时排疑解疑。这一阶段是测量实习的最重要阶段,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未掌握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务必要对其实验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发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分为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分析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得提高。
3改革考核机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测试双重机制考核,理论和实验两项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
(1)理论水平测试,包括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个部分。在教学中,平时的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期末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考核。
(2)实验测试,包括平时实验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 期末组织专项抽题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要求根据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给定成绩。
总之,我们要本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工程测量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宝波,黄德芳.工程测量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 党星海,郭宗河.工程测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测量学;实践教学;行业需求;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3;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50-02
测量学是规划设计类、土建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些非测绘类专业的学生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测绘技能将成为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有力辅助工具。测量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除讲授必要的理论外,教学上更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技能的熟练性。测量学的实践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在测绘技术、设备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效果,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总结和创新[1-3]。其中,教学与行业需求关系的研究是热点之一[4]。根据近年来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特点,本文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结合形式与存在问题,希望为测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1 教学内容应与行业需求结合
测量学作为部分非测绘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其知识技能的基础性,而忽视其专业的方向性[5]。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测量学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测绘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不一样。测量学课程如果按照相同课程标准来培养学生,显然不能满足各专业后期专业课程的要求,测量学也就起不到专业基础课程对核心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因此,测量学课程在教授通用性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增加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在测绘基础与专业应用之间搭建通道。搭建通道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测量学教学与这些专业所属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让行业需求来指导教学的方向和深度,而不是站在远离社会行业需求的角度上臆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测量学教学内容上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构建。在讲授传统测量学内容,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等基础模块后,根据行业不同,构建了不同的专业模块。比如,对规划设计类的专业,规划设计的对象是土地,学生掌握的测绘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为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服务的。因此,学生重在制图用图,需重点掌握小区域大比例的地形图测图,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景观分析。土建工程类专业的测绘对象主要是建筑、桥梁等工程实体,如果还是以测图作为其学习的重点的话,将会严重阻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6]。因此,土建工程类专业在测量技能训练上侧重于坐标放样、土方计算、变形监测与竣工测量等内容。
2 测量学实践教学中行业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1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教学方来制定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度不够,培养出的人才难以直接满足企业的需要。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改变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式,将人才培养规格的决定权归还给企业。对于非测绘类的专业的学生,今后在本行业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测绘技能,企业最具有发言权。组建由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起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一起制定课程标准,以明确通过教学过程后,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将具体的行业要求与教学过程相统一起来,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2.2 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通常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场所多限于校园。由于校园地形简单,建筑布局工整,与城市、乡村的实际地物地貌有较大差距。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学的实习实训并不能达到效果。但是,仅依靠学校在校外建立固定的测量学实习实训场所,对于一门课程而言,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而言是不合算的。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当地测绘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测绘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帮助企业解决了测绘人员不足的问题。对测绘企业而言,由于某项工程的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测绘技能的工作人员,难度较大。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学生实习实训的时段,让其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在帮助企业完成测绘项目的同时,学生得到了锻炼,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2.3 校企合作举办测绘技能竞赛 通过测绘技能竞赛,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测绘工作的兴趣,获得成就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的目的。在竞赛组织上,企业的参与不仅是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传递给高校。对于学校而言,技能竞赛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有益的补充。一方面是对学生测绘技能的检验,提升了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另外也为行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教学交流平台。
2.4 将教学与学生创业培训结合 测量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绘项目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他们不仅提高了运用测绘理论的能力,也提高了操作技术及解决测绘问题的能力。同时,测绘项目管理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己创业,开办测绘公司。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已经有学生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并申请测绘资质,开展测绘业务。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开始为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培训实习的机会。这种“传帮带”的形式要比形式单一的创业培训生动得多,有更好的说服力。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认识上的问题 “应用型”的本质就是职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7]。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必然刻上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烙印。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需求导向,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摆脱过去那种定势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3.2 实习计划安排上的问题 工程项目在时间安排上,通常具有急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项目少则几周,多则1~2个月,而且项目工期不确定。因此,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时段与教学时间相冲突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制定动态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周的办法予以解决。将多门课程的实习加以集中,形成具有1~2个月的综合实习期。根据学生在企业从事实际工程项目的时间长短,在校内实习任务的安排上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构建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的,具有动态特性的,内容上互补的实习实训方案。
3.3 实践教学考核问题 实习实训效果的考核是测量学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验课程的考核不同,实习实训更贴近实际工程项目。因此,实验课程注重的是过程性考核,实习实训则是要注重成果性考核。在企业中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可以将工程验收的情况与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教授,而只能通过自身参与体会的“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马俊海,李秀海,冯守良,等.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0,19(6):73-74,78.
[2]雷勇,王泽成.非测绘专业测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95-97.
[3]董春来,焦明连,周立,等.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3(11):117-120.
[4]李莉,强跃.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4(1):104-104,105.
[5]简兴,张远兵.关于规划设计类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106-107.
一、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培养要求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1)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2)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2.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识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geodesy)”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图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2013版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充分发挥了武汉大学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满足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测绘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此方案为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许才军 秦咏梅 单位: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
虽然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早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依然记忆深刻,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不过,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已经步入夏天的时节,在我们测量的时间里,虽然偶尔也有一阵小雨,当然在下雨的日子里我们是不能测量的,并不是我们偷懒,而是充分的为仪器考虑,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天气好的话我们小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关于测量学这门课是在我们二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的,虽然知识有些不太明朗,但是我们知道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城市建设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这次实习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同时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由于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全站仪,所以当我们拿到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使用,而且我们班五个小组只有三个小组借到了全站仪,这给我们的测量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学会怎么使用全站仪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它,我们感到蛮高兴的。
实习的第一天,由贺跃光教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大会。在动员会上,贺教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工程管理专业,在专业要求上我们要通过工程测量实习的过程,认真对待怎样从选点,到实测再到碎部控制,最后到放样等等,做到能够看得懂工程图纸并会基本的测绘,以便更好的掌控施工过程。 贺教授还给大家分析了十三号教学楼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以及全站仪。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在这里得感谢和我同组的赵健,张瑶,邓强,熊子才。测量工作的成功完成和大家的密切合作分不开。还要感谢贺跃光教授,他在我们实习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以及研究生小吴老师。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重点掌握内业外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角度测量包括水平角,竖直角。高程测量,虽不测量等等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掌握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导线计算等。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掌握熟悉正经-反经折中法。
(5)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施工放样工作的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
(6)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实习内容:
然后在各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得到原始数据算出各被测点的高程,坐标并在图上画出。通过这些测点绘制图纸。特别要提到的是在k4点进行碎部是,由于控制范围较广,地形地物较为丰富,必须加上k7,k8两个控制点才能清楚地测得所需的数据。
实习心得:
现在,为期两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的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由于是在夏季,又加上这些天刚好赶上高温天气,烈日当头,但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协作精神。不畏酷暑,甚至废寝忘食。白天测数据,晚上加紧描点等。密切合作,互相互学。很认真地进行了测绘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通过测量实习,也有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测量学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习工程测量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在于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为了尽快尽质的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这样更好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在仪器精度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机械回转等方法消除误差。
(2)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校正数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对中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学到且做到的东西,但在实习过程中,我做到了,虽说并不完美,在曲折失败中还是取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以及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3)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十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二、令人难忘的三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关键词 非测绘专业 测量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设计思想
非测绘类专业学生与测绘本科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要用一个学期来掌握测绘专业学生花费两年时间掌握的知识。虽然深度不同,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是共同的。由此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学习的关键。同时需要在教学中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直接的空间表达、最形象的三维动画以及最难忘的亲自动手设计实验,达到信息最大化。
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旧观念、推崇新观念,引入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 “强化工程学科的学生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教学模式”,即“Learning by doing”,就是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通过自己对知识的获取、归纳与总结,达到“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工程项目整体观念,结合测量教学实习,将具体的测量学进行模拟设计。结合各专业的应用领域,讲解测量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根据具体工程实际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并设计测量工程施测方案,使学生获得一种工程项目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2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的方法如下:
2.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问题。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对前面知识回顾的提问,也可以是对后续讲解内容的目的与意义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提问。授课过程中,适时提问,启发学生,引领学生思路,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对比(类比)教学法
在讲授仪器结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等内容时,采用对比(类比)方法效果突出。这种方法主要突出比较对象的异同点(即特性),从而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内容能够迅速理解新内容。这种类比可以是不同类型仪器的结构和仪器的操作方法比较,也可以是不同观测方法之间的比较。如水准仪与经纬仪的结构特点比较、DS3水准仪与其他类型水准仪的结构比较及其操作方法的比较;水平角测量原理与竖直角测量原理类比、测回法与方向法的类比、水平角观测方法与竖直角的观测方法的类比……这种对比的授课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迅速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把课程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记忆。
2.3案例式教学法
在讲授水准路线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变形监测等内容时,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的原理、施测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后,可以利用教师科研或工程中的实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带至现实工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变形监测时,可以利用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关于建(构)筑物重大事件,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之中。
2.4项目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教学任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与协作的方式共同实施教学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本质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以及会话等学习环境,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本项目的任务。
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时,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和品德教育,尤其是对科学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3教学手段
3.1多媒体教学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设计了风格统一的教学课件,规范了教学内容;并在教师之间互相检查、调整和补充,使课件保持了最优性和资料的实时性。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对于仪器结构、测量原理等抽象内容,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对于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成图、测绘新技术等信息量大的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
3.2视频教学
自制实践教学视频。在讲授水准仪、经纬仪等的仪器构造与操作方法、全站仪的功能模块介绍、电子水准仪的操作界面介绍、数字地形图的数据采集方法等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放映教学视频,或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动画和视频,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省却了以前仪器实物讲解时,老师因课前借仪器,课后还仪器的苦恼。
3.3示范教学
主要是针对仪器介绍和仪器使用方面,通过课间实验课前的操作示范等,使学生能够较快地了解仪器操作与使用方法,加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4网络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的学习空间,建立了布置作业、在线答疑、模拟测试等平台,同时还提供了测绘技术前沿等拓展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测量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材建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法的研究,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举措。因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将成为测绘教育今后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测量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随着园林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测绘科学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给我们的测量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为此,测量学课程作为园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是广大测绘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根据测量学课程的特点,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吸取同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持续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1.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提高素质。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强调理论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教学思路,以职业能力和技术运用为中心来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
2.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高职园林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是面向园林企业中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维护人员,在教学中既考虑到工程实践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充分考虑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产学结合”,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园林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
3.适应现代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处理好传统知识、技术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关系,跟上技术进步的节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实际工作中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做好基础工作。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编排与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的统一,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两大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应用。
二、 教材内容的优化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以知识应用为目的,面向职业岗位,以“技能应用必需”为核心,“够用为度”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删除“偏、难、繁、深”的理论知识,去掉实际应用价值不大的部分,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补充应用广泛的新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领域。
为此,紧紧围绕测量学教学目的,在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反映近代测量的新发展,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如:讲授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删除钢尺检定、钢尺精密量距、罗盘仪使用等对园林类专业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讲授水准测量时增加测设已知高程的内容,这个内容正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典型;讲授角度测量时,合并水平角测量方法和竖直角测量方法,增加测设水平角的内容,新增的内容同样是为了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讲授地形图的应用时,删除教材中确定汇水范围、场地平整的土方估算等较繁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在工程设计中要详细讲解;对于工程施工测量,删除建筑物的轴线投测、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等内容,并对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和施工控制测量中的知识进行整合且新增部分内容,新增的内容是本课程的又一重点,紧紧围绕测量放线的主题,理论阐述简明扼要,精选部分工程案例;按照技术成熟、可靠性强、应用面广、符合测绘技术发展方向的原则,有选择地增加测绘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激光测量仪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测量仪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从事本职业的自豪感,改变以前知识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的弊端。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计划的调整,出现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降低理论深度,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日后在工程实践中才能灵活运用,进行技术突破和知识创新。在教学中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计算方法的论述,做到合理组织授课内容,降低理论深度,加大知识应用的力度。如对坐标、高程、方位角、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控制网、导线、水准网、中桩、基平、中平、建筑基线、建筑物定位与放线等概念要加深;对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水准测量、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极坐标法放样点位、高程点的放样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要进一步强化;对交会法点位坐标计算、误差传播定律、坐标换带、缓和曲线测设等计算公式授课时不予推导,而把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上。
2.运用启发式、交互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启发、提问等形式进行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精讲,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而把一些比较容易或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自己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课堂上适当开展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将特色理论与企业实例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理论与实际运用、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不仅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地发挥。
如在讲授“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时,利用拟建的建筑规则,向学生讲明原理,组织学生到建设现场调查,根据拟建的建筑物的位置和周围实际情况,自拟定位和放线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流程,并且到现场亲自施工,做好标记。然后在建筑施工人员实际施工时,带领学生到现场观摩,记下他们的施工步骤和工序,同时与自己的施工方案相对照,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通过这一实际施工现场――“案例”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基本掌握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方法。
采用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真实的职业情境,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师不再是拼命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一种开放的、合作的形式,即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真正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的不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操作的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4.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演示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测量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计算和实践性要求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仅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根据测量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挂图、投影片、录像片、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网络等手段,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以适应信息时展。
对于一般性的内容,宜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文字说明及教师的同步讲解,形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的全新的教学环境,打破了以往的黑板加粉笔和挂图的传统模式,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使课堂教学进入全新的环境,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事件过程的理解。对于测量学课程的全部内容,我们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平台,穿插现场演示教学、录像教学和传统教学,并编有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
对于一些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内容(如:水准仪的安置方法、经纬仪的安置方法、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四等水准操作程序、坐标格网的绘制、经纬仪法测大比例尺地形图、全站仪的坐标测量、全站仪的放样方法、正倒镜分中法测设水平角等),运用现场演示和观看录像的方法,使学生领会测量操作的基本要领,有利于学生模仿,规范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也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乏味的操作说明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深受学生欢迎。
对于一些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如:误差传播定律应用计算、导线平差计算、圆曲线元素的计算、中桩坐标计算、测量坐标与建筑施工坐标的换算等),我们在运用课件讲课的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如:黑板板书、公式推导等),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并能让学生有时间作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巩固。
总之,在继承发扬传统教学精粹的同时,不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使测量学课程建设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创新。
5.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根据测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生产实践的需要,通过课程建设,要求学生在使用常规仪器,掌握必需的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保证课程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大学生使用先进仪器的实习内容,一方面为学生就业后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兴趣,达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
(1)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的改革。我们传统的测量学教学实习一直围绕地形图测绘来组织的,当然,测图是测量工作基本功的一个综合训练,对学生全面了解测图过程,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测量数据的处理及绘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根据学生毕业后大多承担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任务,就该变以测图为中心的传统测量教学实习为以测图用图为主、加强施工测量的教学实习。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再也不认为测量学课程是枯燥无味、天天重复一个动作、天天与公式、数字打交道的一门课程。
(2)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安排有大量的实习课。通过将课堂讲授和实训实习穿行的方式,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融会贯通,及时消化。同时为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独自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安排有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教学实习。在教学实习前,我们对日程安排、工作任务和要求详细说明,在教学实习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采用1)互动式教学,根据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示范式”教学,对于操作性强的内容(如J6经纬仪的操作),运用现场示范演示和观看录像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模仿。实习过程中使学生领会测量操作要领,掌握规范的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实习结束后,各组上交“观测记录”、“成果整理”、“内业计算资料”、“实结与体会”等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
通过生产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掌握全套常规仪器、先进电子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外业测量的具体方法,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逐步推行考证制度
实行考证制度,即要求园林类专业的学生学完专业课程后,参加园林类技术等级证考试,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双证制”(毕业证和技术等级证),这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新的要求,要求只有取得双证,才能获得某种职业岗位的从业资格。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测量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编写《测量学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使学生在学习与技能训练时有更明确的要求和依据。
五、考试方法的改革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建立以实践能力达标训练为目的的标准化能力考核教学体系,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通过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试题是从试题库中随机根据题型按比例抽取,试题库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材料、全面深入地领会大纲、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的。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内容围绕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进行,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知识的拓展性,试题中有一定的开放式题目,这有利于拉开档次,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操作技能考核在测量课程考试中占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操作技能考核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构造与操作的掌握、对常规的观测方法、记录方法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情况,而且加强测量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考核,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成功的教学改革会为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新形式下,如何使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与测量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需要长期探索和改革的目标,我们要深入地研究,认真地实践,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0).
[2]李岚发.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测绘工程,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