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句子大全

英语句子大全

时间:2023-05-30 10: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句子大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句子大全

第1篇

1、Love is like a butterfly. It goes where it pleases And it pleases where it goes.

爱情就像一只蝴蝶,它喜欢飞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

2、Where there is great love, there are always miracles.

哪里有真爱存在,哪里就有奇迹。

3、The only thing you can do when you no longer have something is not to forget.

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4、thousand of time i have thought of you .my heart is going high into the air and flying with my blessing towards you i don't care loneliness. i am satisfied when you are happy and i am happy when i think of you!

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 的祝福,寂寞 不在乎,你快乐 就满足,想你是 的幸福!

5、I need him like I need the air to breathe.

我需要他,正如我需要呼吸空气。

6、i miss you not because of my loneliness but i do feel lonely when i miss you. only when i miss you deeply i feel so lonely.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太想你。

7、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 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

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8、Distance makes the hearts grow fonder.

距离使两颗心靠得更近。

9、those days when we were together appear in my mind time after time, because they were so joyful, happy, blest, disappointing, sad and painful. i miss you ,and miss you so mach……

常常想起曾和你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开心、快乐、幸福、失落、伤心、痛苦的所有日子。很想你,很想你……

10、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

11、Within you I lose myself, without you I find myself wanting to be lost again.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12、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

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13、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be me.

如果没有相等的爱,那就让我爱多一些吧。

14、To keep someone around you is not love; love is to let the one you love go freely.

不是把对方留在自己身边才叫爱,能放手让所爱的人离开,也是爱的一种。

15、Look into my eyes - you will see what you mean to me.

看看我的眼睛,你会发现你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16、To forgive is not to forget, nor remit, but let it go; to be lonely is not because you have no friends, but no one is living in your heart.

宽恕、原谅并不代表忘记,也不代表赦免,而是放自己一条生路。孤单不是有没有朋友,而是有没有人住在你心里。

17、do you know there is someone thinking of you and caring you all the time your smiling eyes are just like the sparkling stars hanging on the curtain of my heart.

你知道么,有个人时时想念着你,惦记你,你含笑的眼睛,象星光闪闪,缀在 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18、Love makes man grow up or sink down.

爱情,要么让人成熟,要么让人堕落。

19、do you understand the feeling of missing someone it is just like that you will spend a long hard time to turn the ice-cold water you have drunk into tears.

你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吗,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20、During the whole life, you will regret for two things: one is that you don't get the one you love and the other is the one you love is not happy.

人的一生,有两种遗憾最折磨人:一是得不到你心爱的人;二是心爱的人得不到幸福。

21、i know you like this song most and i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about ,too, i miss you .

知道你最喜欢这首歌, 也知道你的心思,想你。

22、If love is a mountain, then if men go up, more women they will see while women will see fewer men.

如果爱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少。

23、i miss you so deeply that my love just like a kite has broken its line and won't stop flying until it reaches you at last.

长长的思念,就像风筝断了线,飘啊飘啊,飘到你的身边。

24、it is graceful grief and sweet sadness to think of you, but in my heart, there is a kind of soft warmth that can't be expressed with any choice of words.

想你,是一种美丽的忧伤的甜蜜的惆怅,心里面,却是一种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的温馨。

25、The worst way to miss someone is to be sitting right beside them knowing you can't have them.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第2篇

关键词:翻译;表达;习惯

翻译现在正经历一种转折: 从属于语言学层面的字面移译逐步转向文化层面的阐释和再现。英汉翻译如此, 汉英翻译也是一样。

它并非词与词、句与句的简单对等翻译,而是反映理解和接受意义的思维过程。一个种族的表达习惯是长期思维习惯的结果。汉英语族的思维习惯不同,因此表达习惯也不同,这是造成中国式英语的重要原因。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句子的语法形式而忽略表达习惯。因为有些句子翻译成英语后可能完全符合语法形式, 但若仔细体会,却可反映汉英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

一、汉语先叙述某件事情,再表达自己的感觉。而英语通常先说出感觉再叙事。

1、答不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堪。

汉语表达习惯(以下简称汉) :Because I couldn’t answer this question , I felt ashamed.

英语表达习惯(以下简称英) : I felt ashamed of not being abl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2、玛丽没有被邀请,所以很失望。

汉: Because she was not invited, Mary was disappointed.

英: Mary was disappointed that she was not invited.

3、他这样对待我, 我很生气。

汉: The way he treated me made me angry.

英: I was angry at the way he treated me.

二、和对于英语语族的人来说, 汉语语族人喜欢用动词表达自己,而英语族人注重抽象思维, 常化动为静

名词化是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1、因为有桩生意要做,所以我进城了。

汉:Because I had some business, I went to town.

英:Business took me to town.

2、我们经常在家和地铁站之间来往。

汉: We usually walk to or from subway.

英: Our usual walk was to or from the subway.

3、参观了位于茂物的国家博物馆和植物园后, 我们就结束了这次的旅程。

汉: After we visited the National Museum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s at Bogor, we completed our tour.

英:The National Museum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s at Bogor completed our visit.

三、汉语中经常会看到无主句, 而英语强调以主体为中心。 因此, 翻译时应添加必要的主体词

1、没有良好的习惯, 就不能在英语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Without good habit, you can’t make a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2、当时几乎不可能回到那家旅馆。

It was impossible to return to that hotel at that time

四、汉语中经常主客体交融, 而英语中事物所属关系清晰

1、这两幢楼的外表很相似。

汉: These two buildings appearances are similar.

英: These two buildings are similar in appearance to each other.

2、孩子们的岁数从5 岁到7 岁不等。

汉:The children’s age ranges from 5 to 7.

英:The children’s range in age is from 5 to 7.

五、汉语句式描述在前总结在后,而翻译成英语后变成总结在前, 描述在后

1、居然还有学生在考试之前踢足球, 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

汉:There were some students still playing football before exam. This

seemed incredible.

英: It seemed incredible that some students still played football before exam.

2、拳击尚未开始, 对手就故意认输了, 这还是第一次。

汉:Before the bout began the fighter was to take a dive.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英: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fighter was taken a dive even before the bout began.

六、汉语的句式中,指代词通常指代前面所提到的名词, 而英语句式则不然

1、当约翰18 岁的时候, 他的第一本书就发表了。

汉:When John was 18, he had his first book published.

英:When he was 18, John had his first book published.

2、在约翰写的《健康》一书中, 他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将来成功的基础。

汉: On John’s book《On Health》, he points out that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one’s future success.

英:On his book《On Health》,John points out that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one’s future success.

种种迹象表面说明,只是追求表面形式的对应而忽略英文表达习惯,学生的思维是不可能跳出底层次的语言形式层面而进入高级的语义和逻辑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追求表面形式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英汉大辞典》主编 陆谷孙,第2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2]《多功能分类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句子结构定语从句运用

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有些定语从句方面的试题,由于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句意,可能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搞混,从而降低解题的准确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理清句子结构入手。联系必要的汉语知识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定语从句中常犯的错误

1.误:The book (that you need it) is in the library.

正:The book(that you need) is in the library.

译:你需要的书在图书馆里。

通过观察分析,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为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book,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如果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宾语,则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之后就不能再出现宾语。因为误句中的代词it即是指代从句中出现的that,故应删去it,这属于定语从句中重复使用代词。

2.误:The key (open the bike) is missing.

正:The key (that/which open the bike) is missing.

译:开这辆自行车的钥匙不见了。

通过观察分析,应加上关系代词that或which,因为从句少主语,且主语不能省略。

3.误: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we spent together).

正: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that/which we spent together).

通过观察分析,应改when为that或which,因为从句中谓语动词spent是及物动词,其后应跟宾语而不是时间状语。究其原因,因混淆定语从句中动词是否及物动词而误用了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从以上的几个例句看,学生在掌握定语从句过程中,常对关系词的作用理解不清,定语从句的主谓一致不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混淆。究其原因还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二、定语从句基本知识和英语基本句型

定语从句是指在复合句中修饰或限制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被修饰或限制的名词或代词通常被称为“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通常被称为“关系词”。“关系词”依其在定语从句中(不是主句)的功能,又分为“关系代词” 和“关系副词”两种。“关系词”具有三种功能:(1)引导一个定语从句(在从句开头);(2)指代或代替“先行词” (以免重复);(3)在定语从句中充当成分。指人作主语,用关系代词who ,that;作宾语用whom, who ,that;指物作主 语或宾语,用关系代词which ,that。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指物,用作主 语或宾语用that;作定语,一律可用whose。关系副词 when ,where ,why,作状语。

英语句子的主干结构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者 主语+系动词+表语”。定语从句中的基本结构为:1.关系代词作主语的结构为:关系代词+谓语动词/系动词+宾语/表语;2. 关系代词作宾语的结构为:关系代词+主语+谓语动词;3. 关系代词作定语的结构为:whose+名词+谓语动词+宾语;4.关系副词作状语的结构为:关系副词+主语+谓语动词/系动词+宾语/表语。由此可见,定语从句中缺主语或宾语就用关系代词,缺定语用whose,缺状语就用关系副词。缺什么主要看谓语动词的及物性,及物动词缺宾语,不及物动词缺状语,即缺什么补什么。

三、想一想,用一用

1.The day _____(I’ll remember for ever) is the one( _______my first child Eric was born.)

A. that; thatB. that ; when

C. which ; which D./;/

分析:这道题中两个引导词所引导的都是定语从句,且先行词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the day, the one),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弄清关系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本句的主句是一个“主+系+表”结构的句子,即The day is the one.其中,主语和表语又分别被一个定语从句所修饰和限制。第一个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动词remember的宾语,that ,which 都可以选。在第二个定语从句中,是个主系表结构,缺状语,第二个空只能填“when”或“on which”因此,正确答案为B。

2.( 2003北京) York, (___ last year) ,is a nice old city.

A. that I visited B. which I visited

C. where I visitedD. in which I visited

解析:本句的主句是一个“主+系+表”结构,York是表地方先行词,定语从句是一个“主+谓+宾”结构,主语是“I ”,“visit”是及物动词,缺宾语,故排除掉C 和D,定语从句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不能用that引导,正确答案为B

3.(2005浙江)Jim passed the driving test, (____ surprised everybody in the office.)

A.whichB.thatC.thisD.it

分析:句中括号里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主+谓+宾””结构,句中缺主语,因此使用关系代词,选项中的关系代词只有which和that,由于that不能用于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it和this在句中不能起连接作用,故用A,指代整个主句内容。

4.(2007全国卷1) Some pre-school children go to a day care center, (_______they learn simple games and songs.)

A. then B. there C. while D. where

分析:句中括号里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主+谓+宾”结构,句中缺状语,

where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a day care center,同时在定语从句中充当地点状语,答案D

5.(2008重庆)They will fly to Washington,( ________ they plan to stay for two or three days.)

A. where B. there

C. which D. when

分析:首先排除B项,there引导句子,应用句号与前句隔开。因为这里的先行词为“Washington”,所以其次应该排除掉D。stay为不及物动词,缺状语。将定语从句补充完整,应该是They plan to stay in Washington for two or three days. 所以应该用 in which 或where连接这两个句子。答案:A

6.(2009全国2)My friend showed me round the town, (______was very kind of him).

A. which B. that

C. whereD. it

分析:句中括号里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主+系+表”结构,句中缺主语,排除where ,that不能用于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it在句中不能起连接作用,故用A,指代整个主句内容。

7.(2010全国1). As a child, Jack studied in a village school,( _______ is named after his grandfather.)

A. which B. where

C. whatD. that

分析:句中括号里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school,定语从句中缺主语,排除where,因此使用关系代词,选项中的关系代词只有which和that,由于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不能使用that,因此选择A。

8. (2011陕西卷)I walked up to the top of the hill with my friend,______ we enjoyed a splendid view of the lake

A. which B. where

C. whoD. that

分析:句中括号里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主+谓+宾”结构,句中缺状语,

where引导定语从句,同时在句中充当地点状语。

四、结束语

高考英语定语从句中虽然考察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学生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划分句子成分,在做题的过程中便会思路清晰,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薄 冰 《英语语法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第4篇

关键词: 句法修辞格 综合英语 阅读

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又叫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

1.《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最新版)》对修辞的要求

《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最新版)》阅读理解部分(Part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的测试要求对修辞格的掌握有明确规定:“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分辨出其中的事实和细节;能理解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能分析所读材料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因此,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要对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进行强化,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2.修辞格的分类

修辞格的分类说法很多,本文采取范家材教授的三分法。范家材教授把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分为三类: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和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音韵修辞格和词义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较好,比如头韵、尾韵、明喻、暗喻、夸张、拟人等;而对句法修辞格了解不多。因此,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修辞格的分析和欣赏。同时,翻译和写作要求学生对修辞格有较好的掌握,否则修辞的翻译进行不好,文章写作也难以有文采。

3.句法修辞格

句法修辞格是指句子结构上的修辞格,主要是指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是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这类辞格主要包括排比(parallelism),反复(repetition),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对偶(antithesis)等。下文将以综合英语为例,具体分析其特点和收到的语言效果。

3.1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表达特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否定的意思。反问起到表达鲜明、加重语气、发人深省、增进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等方面的作用。如:

“What might that picture be,though? How do you show the opposite of the end of the world?Should it be Nagasaki,intact and alive,before the bomb was dropped or perhaps the spared city of Kokura? Should it be a child,or a mother and child,or perhaps the Earth itself? None Seems adequate,for how can we give a definite form to that which can assume infinite forms,namely,the lives of all human beings,now and in the future?”(Para.3,Unit 4)

恰当使用反问,会使文章富于变化,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语气不容置疑。在这段中,作者连续向读者提出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由抽象到具体,发人深省。然后自问自答,认为上述题材的照片都远不足以表现人类的生命力。回答问题时,作者又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让人对这篇主题严肃的文章进行了深思,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再看反问的另一个例子:“Ought not a doctor to observe his patients by any means and from any stance,that he might the more fully assemble evidence?”(Para.1,Unit 8)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A doctor ought to observe his patients by any means and from any stance,that he might the more fully assemble evidence.

3.2排比(parallelism)

排比的修辞手法又称平行结构,不仅可以加强句子的语势,而且可以形成一种整齐匀称的形式美。这种严整的形式美能更密集、更有力地表现思想感情,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

“Everything I have said about him you can find on record- in newspapers,in police reports,in the testimony of people who knew him,in his own letters,between the lines of his autobiography.”(Para.10,Unit 8)

作者在上文对主人公的性格进行深刻剖析之后,披露主人公的真名实姓。因为瓦格纳是蜚声世界的作曲大师,令人难以置信,大师外貌猥琐和品行低劣。为了使读者相信,作者使用排比列举证据,令人不得不信。接下来继续使用排比“ He wa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dramatists;he was a great thinker;he was one of the most stupendous musical geniuses that,up to now,the world has ever seen.”,使读者对瓦格纳的印象大为改观,形象从怪异变为杰出。

3.3反复(repetition)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如:

“...that the thing has to be done and the job put through and finished,then,even if it takes months-if it takes years-they do it.”

在本句话中,丘吉尔在同一句子中重复“if it takes...”,采取句子结构的反复,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表明了不畏艰难奋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使其演讲更有感染力。

3.4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

“Do not let us speak of darker days;let us speaks rather of sterner days.These are not dark days;these are great days.”(Para.8,Unit 1)

在本句中,丘吉尔连续使用对偶,把“darker”和“sterner”,“dark”和“great”两组简短有力的词进行对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把悲观沮丧一扫而空,振奋听众的精神,鼓舞斗志。再如:

Buddies seemed to “do”things together;friends simply“were”together.(Para 8.Unit 3)

为了有效表明哥儿们友谊和姐儿们友情的区别差异,作者使用了对偶。本句结构相同,语意相对,表达简练,将两种友谊对比说理,很具有说服性,使读者印象深刻。

句法修辞格在综合英语中的使用俯拾皆是,本文仅举数例简析其作用和效果,对其使用方法和起到的修辞效果,在教学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第5篇

【关键词】英藏 定语 比较 教学 Attribute 藏译

一、引论

英文和藏文不论动词时态的变化、还是从主系表结构中对无行为动词的分类归属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但双方各属于不同的语系,历史上语言大环境截也然不同,因此在很多地方存在的更多的差异性也必须予以认真探讨。我区农牧区藏族学生英文教学工作中,许多英语语法知识点如何能够用藏文给予清楚的讲解,这是笔者在英语基础班经常遭遇的问题,如本文中的“定语”问题亦是其中之一。

二、英藏定语比较

1.英文定语。定语,在英文中称作Attribute。《英语语法大全》指出:“定语,用来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定语主要由形容词、名词、名词所有格、副词、数词、代词、动词的-ing形式(短语)、过去分词、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从句等形式”。《中学英语语法》道,“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是定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但在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是,则放在这些不定代词之后,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也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分词和定语从句等都可作定语。”。因此,定语就是修饰和限定中心词的句子成分。Attribute的常见英汉释义有作为名词时的 “属性,特质”和作为动词的“归属,把……归于”;《21世纪英汉大词典》对Attribute解释如下:“attribute,n. (1) (人或物的) 属性、特性、特征、品性,品质(2)[语法学]定语,修饰语,限定词(在名词短语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 而Word Net中对该词的英英解释如下:noun. (1)a construct whereby objects or individuals can be distinguished (2)an abstraction belong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an entity.” 英文定语的用法分为形容词作定语、名词作定语以及名词所有格作定语等10余种,如:

Lhasa is a beautiful city.(形容词作定语)

There are five women teachers in Lhasa Riglam school.(名词作定语)

Tashi’s parents are very considerable. (名词所有格作定语)

Tundrop wants someone else to go with him. (副词作定语)

I have eight nephews in Shikatse. (数词作定语)

How old is your mother? (代词作定语)

The boring class made me sleepy. (动词的-ing形式作定语)

This is the great book written by Master Tsongkapa. (过去分词作定语)

I still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learn. (不定式作定语)

Who is the boy in white? (介词短语作定语)

There is nothing that worries him. (从句作定语)。

因此,英文定语在句中的主要作用为描写或限定名词等中心词,如该部分为单词时通常置前;但该部分由短语和从句充当时经常放后。

2.藏文“定语”。藏文定语的句法功能,仍是起到描写和限定中心词的作用。所谓描写性定语的作用,主要为描写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等;限定性定语,则是分类或划定范围,使中心词更准确严密,有时这两种功能可能也相互交错。藏文语法中,虽然没有刻意总结成“定语”这个专用的语法术语,但在句中对于描写和限定中心词的表达功能却又十分完整。主要分为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具体如下:

(1)前置定语。前置定语的表达以修饰词定语后紧随《三十颂文法》中“藏文八格”的第六格“属格助词”(vbrel-sbra)的五个虚词“gi, kyi, gyi, yi, vi”之一,再加中心词构成,即“修饰词+属格助词+中心词”结构。“属格助词”所属五个虚词属于藏文不自由虚词,因此必须根据规则与其前面一词的后缀保持一致。

属格助词在藏文语法中,根据定语和中心词的意义关系,常见用法有五种,即,领属关系、修饰关系、复指关系、总别关系以及依存关系等。

领属关系,在藏文中称为bdag po dang bdag tu gzung byavi vbrel ba或者bdag po dang rdzas kyi vbrel ba, 例如:zla bavi khang pa(达瓦的房子)、rgyal khab kyi rgyu nor (国家的财产)以及 don grub tshe ring gi smyu gu (顿珠次仁的钢笔)等句子定语和中心词的前后关系为“领属”。

修饰关系,在藏文中称为 khyad gzhi dang khyad chos gnyis kyi vbrel ba, 例如:dri zhim gyi me tog (芳香的花朵)、mdzes sdun ldan pavi bod ljongs(美丽的)和ro bmud ldan pavi kha lag (可口的食物)等句子为“修饰”。

复指关系,藏文称为gzhi cos ngo bo gcig pavi vbrel ba, 例如:yi ge bri byed kyi smyu gu (用来写字的笔)、mig dber gzung byavi mi bzang don bzang (堪称楷模的好人好事)及gnyid nyal savi khang pa(用于睡觉的房子) 等为“复指”。

总别关系,在藏文中称为yan lag dang yan lag can gyi vbrel ba,例如:shing ldong gi yal ga(树的枝干)、me tog gi vdab ma (花的瓣或花瓣)和lag pavi mdzub mo(手的指头或手

指)等为“总别关系”。

依存关系,gnas gzhi dang gnas cos kyi vbrel ba, 如:lcang steng gi byivu (树上的鸟儿)和gtsang povi nang gi nya (江河里的鱼)为“依存”。

此外,krung govi bod ljongs (中国的) 中的krung go为名词,khong gi bkav slob (他的教导) 中的khong为代词以及snyan vjebs ldan pavi glu dbyangs (悦耳动听的歌)中的snyan vjebs ldan pa为短语。

围绕定语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功能分类。表达“施动者”时用mkhan gyi(……的人);表示“工具、方式和方法”等时用 yas kyi (用来……的工具等);“所向或地点”时用

(……的人或地点)以及表达一般的修饰和限制关系的现在和过去的pavi和bavi以及用于未来时的rgyuvi等。

(2)后置定语。无需属格助词,中心词后紧随定语修饰词,即,“中心词+定语修饰词”结构。看似“属格助词”的倒装结构,在一些句中可以互换使用,如:“美丽的姑娘”可以写成 snying rje bavi bu mo 或者 bu mo snying rje po,但很多在固定表达中不可以随意进行互换。

三、英藏定语异同

通过以上详细分析,我们不仅看到双方的共同性,也发现到其中一些差异。共同点:1.语义功能上,英藏“定语”的主要功能都是对中心词的描述和限定;2.语序上,“定语”都有前置和后置之分。差异点:1.语法归类差异。英文有明确的“定语”术语,藏文虽有完整的表达功能,但无具体的、总的术语;2.前置和后置定语比例。英文中单词充当定语时,前置情况占多数,藏文中后置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还可互换使用。

四、英文Attribute一词的藏译

对“Attribute”一词的藏译,藏文虽表达功能完备,但无精确的对等术语,这使农牧区英语语法教学中,只能提出一些相似又不完全的解释。当下藏族农牧区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将英藏语法单独进行比较研究,原因是该地区英文教学的媒介语言主要为比较已经十分成熟的汉语,但是学生汉语基础不好又将如何? 相当部分涉及到英藏汉三种语言的词典,只要基本意义正确,也没有对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藏译过分严谨对待之。对于“定语”一词的藏译,常见藏译为khyad cos ston pavi tshig或rgyan tshig两种,前面表述虽不统一但基本准确,对tshig的译法之顾虑笔者已在其他文章讲明,不在此赘述。因此,笔者仍决定采用才项多杰教授将“定语”藏译为cos brjod kyi sgra,该译法既准确表达了中心大意,又使术语从宏观上逐步走向规范和统一等特点。

五、结论

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农牧区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并非朝夕之功。笔者出身汉语基础薄弱的农牧区,深知英语学习过程中,媒介语言水平对外语学习的制约性。因此,通过对基础性语法疑问的逐步探讨,必然对该地区学生的英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迅速理解与掌握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英藏语言比较研究,与汉语有效结合积极发挥藏文母语优势,最终实现对农牧区“三语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怡荪.藏汉大辞典(藏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2]张道真.英语语法大全(下)英语句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扎西次仁.英藏汉对照词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4]格桑居冕.实用藏文文法教程(藏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

[5]拉都.汉藏语法比较与翻译[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

[6]次多.藏文文法(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矛盾修辞法;语用功能;翻译

英语矛盾修辞法(oxymoron)通常译为“矛盾修辞法”,又译为“反义法”或“矛盾格”等。“oxymoron”一词源于希腊语,《朗文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term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n epigrammatic effect.”《牛津语言学词典》(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Linguistics)定义为:“term in rhetoric for the deliberate coupling of words that are strictly contradictory.”它是将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互相矛盾的词或词组结合在一起来构成一种思辨巧妙的修辞手法。它以简洁的语言,描述生动而微妙的内涵,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情感,揭示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收到一种出人意料、耐人回味的艺术表达效果,从而体现了客观事物相辅相成,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深层辩证关系。矛盾修辞法在英语中运用广泛,本文对矛盾修辞法的结构构成,语用功能及其翻译方法作简要分析。

一、矛盾修辞法的构成

矛盾修辞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常见搭配模式如下:

第一,adjective+ noun(形容词+名词):这是矛盾修辞法中最重要的结构,描述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统一的本质特征。例如:That old man who got drunk all day lived a life of busy idleness.

第二,adjective+adjective(形容词+形容词):这是一种呈平行关系的矛盾修饰结构。用两种无法调和或意义相反的特征来描述一件事情,以产生某种强烈的语言效果。例如:The mother is undergoing the joyful pain,and painful joy of childbirth.

第三,noun+noun(名词+名词):这种情况下两个名词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是十分明显,往往用来形容二者之间的难以取舍,或进退两难的境地,或者是复杂难辨的感情。例如:The couple had a love-hate experience,now it vanished.

第四,adverb+ adjective(副词+形容词):这类结构中的副词用以修饰与其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可表示事态发展的性质、状态、程度等,衬托出人物矛盾交织的思想感情。例如:It was abrilliantly boring lecture.

二、矛盾修辞法的语用功能

英语中的矛盾修饰法将反义词组织在同一词组内,构成词面上的自相矛盾,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来形容某一事物,如:poor rich guys(贫穷的富人)。从语义学的角度看,词汇的这种组合是违反语义规则的,因为根据语义学成份分析的公式,词项的意义是对一些符合真值条件的特征的组合。如果同一公式中出现了对比特征,那这一词项就是自相矛盾的,然而正是这种语义上的背离使我们透过词义表层的自相矛盾去看它的深层内涵,寻找其特殊的含义,如poor rich guys可以理解为物质方面非常富有,精神生活却一贫如洗的人。矛盾修辞法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非常具有内涵。从实际运用来看,矛盾修辞法在一定的语境中,主要具有以下几种语用功能:揭示事物本身的矛盾性;传达强烈的主观印象和情感意义;反映主观意愿与实际效果以及事物表面现象与其实际本质间的反差。下面从语用角度,对矛盾修辞法的这些主要功能试作分析。

(一)揭示事物本身的矛盾性

矛盾修辞法利用它词义层面上的矛盾意义来揭示某一特定语境中事物本身的矛盾性。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矛盾修辞法通常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人物极为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

例如:“Good night,good night!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that I shall say good night till it be morrow.”(W.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sweet sorrow透露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相会,私定终身,分手时朱丽叶依依不舍,得到爱情的甜蜜欢乐与离别时的惆怅融汇在一起悲喜交集的矛盾心理。

(二)在一定的语境里起着突出人物主观印象或某种直接感受的作用,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意义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累世宿怨的两家仇敌生下一双不幸的恋人,罗密欧痛苦无奈,备受爱情的煎熬。此时,他心中的爱情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Why,then,O brawling love!O loving hate!

O anything,of nothing first create!

O 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

Mis-shapen chaos of well-seeming forms!

Feather of lead,bright smoke,cold fire,sick health!

This love feel I,that feel no love in this.”(W.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吵闹”与“相爱”,“亲热”与“怨恨”,“沉重”与“轻浮”,“严肃”与“狂妄”,“整齐”与“混乱”,“铅铸”与“羽毛”,“光明”与“烟雾”,“寒冷”与“火焰”,“憔悴”与“健康”,“觉醒”与“睡眠”,“甜蜜”与“凄清”,这些本来都是处于两个极端的反义词,被巧妙组合,创造新意,表达了罗密欧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痛苦感情,透露出朱丽叶须臾不愿离开罗密欧的“甜蜜的凄清”,极大地强化了悲剧色彩。

(三)强调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之间以及现象与实质之间的强烈反差,表达讽刺幽默效果

例如:欧・亨利(O.Henry)的短篇小说中有一段描写纽约的话:“I despise its very vastness and power.It(New York)has the poorest millionaires,the littlest great men,the haughtiest beggars,the plainest beauties,the lowest skyscrapers,the dolefulest pleasures of any town I ever saw.”在这段话里接连出现六个使用矛盾修饰语:“最贫穷的百万富翁”、“最渺小的伟人”、“最高傲的乞丐”、“最丑陋的美人”、“最低矮的摩天大楼”、“最乏味的享乐”,表达出讽刺效果,将现代美国都市外表与实质之间的矛盾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矛盾修辞法的翻译

对于矛盾修辞的翻译,我们要透过词语表层的自相矛盾去体会它的深层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揣摸说话人的真正用意;并且要结合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翻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译文。

(一)直译

矛盾修辞法中出现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中,如果作为中心词的名词是具体名词,一般可以直译。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保持了原文的写作风格,又很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例如:Proud humlity 可以直译为“骄傲的谦虚”,open secret可译作“公开的秘密”,honest thief 可译作“诚实的贼”,witty fool可译作“聪明的愚人”,foolish wit可译作“愚蠢的智人”。

(二)意译

翻译矛盾修辞时,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易懂,不仅需要作适当的引申,而且还需照顾汉语的习惯。在全面正确理解矛盾修辞的含义的基础上,可将其对立统一的双重意思揉合在一起重新组合,用恰当的汉语句子译出表达其引申的含义。

例如:英国作家Ben Jonson写过一句话“You shall see sweet silent rhetoric and dumb silence speaking in her eyes”,全句的语言可以转述为“Although she doesn't say anything,you can see her sweet eyes conveying much more meaning than words”,它艺术地刻画了眼睛眉目传情、道是无声胜有声的生动姿态,钱钟书先生将它译为“双目含情,悄无言而工辞令,喑无声而具辩才”,准确地转达了原文的内在含义。

(三)拆译

根据原文意思,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拆开翻译。

例如:He sat there and watched them,so changelessly changing,so brighr and dark,so grave and gay.[译文]他坐在那儿注视着,觉得眼前的景象,既是始终如一,又是变化多端,既是光彩夺目,又是胧黑暗,既是庄严肃穆,又是轻松愉快。译文变通了原文的修辞结构,根据汉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上下文的联系,将两个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概念以“既……又……”的形式表达出来。

People know that they were courting,and.when he sang about the lass that loves a sailor,she always felt pleasantly confused.[译文]人们知道他俩在恋爱,当他唱到一个爱上水手的少女时,她总是感到一种又愉快又迷茫的心情。这句话引自詹姆斯・乔伊斯小说《伊芙琳》,将pleasantly confused拆开翻译,表达出伊芙琳有男友陪伴的甜蜜心情,但又不愿意离开家乡和男友远走他乡的复杂心情。

四、结束语

矛盾修辞以简洁语言,描述生动而微妙的内涵,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情感,揭示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收到一种出人意料、耐人回味的艺术表达效果,从而体现了客观事物相辅相成,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深层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顾明栋.Oxymoron的内在联系及理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修订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第7篇

2011年12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及云南省教育厅携手,在云南省腾冲市和景洪市实施了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METRU)项目,旨在依托“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教学支持,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改善学业表现,获得优质的教育。同时,也为改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一、什么是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

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密切关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和知识,关注民族地区的文化内涵,通过适切的语言和文字,采取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提供必需的、多样的、方便的教育教学条件和资源,将儿童的社区、家庭和学校经验融合起来,保证每一个少数民族儿童获得有质量的教育。

1.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回答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化运动的产物,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意识、现代科学知识和素质的现代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和教师构成的多元文化并存现象,是学校中的不争事实。现代的学校教育体系,往往正是发挥了“对不同文化进行整合的功能,并通过这样的整合,使接受现代学校教育的个人,能够发展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人”[2]。

需要考虑的是,现代化并非简单地去多元而成一体,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如何处理多民族语言、文化与汉语、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育项目遇到的理论困扰。

2.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儿童个体的认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文化及身份的认同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但文化和语言关照有助于精确辨析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经验、认知结构及自然习得多样态的“母语”。“关照儿童的语言和文化经验,发展教师普遍能掌握的,切实针对少数民族认知、情感和语言特点的教育学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适切的语言(文字)和与儿童经验相关的文化关照都是促进儿童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必要条件。”[3]

从教育学的角度,这回答了前述的问题,即:一方面,语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资源,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儿童更好地发展认知能力,需要适切的语言,而不是身份标定和权力视角的语言,无论儿童是母语、第二语言还是通用语言(汉语);另一方面,教育需要了解和尊重儿童从家庭、民族、社区中所获得的原初文化,熟悉其中包含的认知特点和价值取向,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

3.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爱生学校项目的深化

爱生学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高质量教育模式的一个样板,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广泛采取的措施。它倡导公平的理念,尊重儿童的权利,鼓励儿童参与和表达,强调建立健康、安全和有保护的学校环境,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高质量[4]。自2001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实施了中国爱生学校项目,历经2006―2010、2011―2015、2016―2020三个周期,从教师培训、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发展到制定和颁布《中国爱生学校标准(试行稿)》及标准引领下的全方位学校教育质量改进试点,旨在使学校成为一个安全的、快乐的、全纳的、参与的场所。

爱生学校项目地区遍布中国西部各个省区,包括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实施的过程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包括但不止于:(1)在当地工作时,需要重视和使用少数民族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可以用地方语言编写的灵活的地方性课程;(2)具有文化敏感性和相关性的教育材料,在项目中是有效果的;(3)参与式的方法是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方法,而且应该鼓励儿童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监督;(4)能力建设是项目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需要充分发挥懂得当地语言的工作人员的作用。汇总这些经验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是实施爱生学校项目的要求,也是项目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二、为什么需要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

腾冲市和景洪市均位于云南省边陲,生活和居住着多个民族,其中的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及与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儿童,特别是少数民族儿童,其母语不是汉语,又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语言和文化的不适应,为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都带来极大的挑战。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实施之初,当带着各种理论和假设走进两个项目县(市)的学校时,实际的情况却超出了预设,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当地各类利益群体(教育局领导、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对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注,期待着项目能够改变现状。

1.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什么低:三种不同的声音

在项目启动前,项目组初去景洪市时,提及当地少数民族(以傣族为例)的教育问题,听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声音来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以汉族为主)。他们认为少数民族学生不守纪律,学习成绩差,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指出是由于家长都忙着“种胶”“割胶”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第二种声音来自当地的傣语教研员(也是致力于弘扬傣族文化的本民族精英)和承担傣语教学的教师。他们认为傣族学生并不比汉族学生智商低,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傣族学生的汉语不好,应大力提倡以母语(傣语)为基础的双语教育(项目启动时,已有类似项目在当地实施),而且需要把傣族文化纳入学校课程(项目启动时,部分学校已有明确的傣族文化校本课程)。

第三种声音来自傣族的学生。当和他们交谈时,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些学生面对外来陌生人的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听老师的话”“笨”。

三种不同的声音,代表来自现代教育体系、本民族文化精英和学生个人的三种立场,对教育状况的描述与解释也有巨大差异,甚至存在冲突。如何设计项目以回应和平衡这三种立场之间的张力,是项目自始至终在不断思考和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差在哪里:两张成绩统计图

在项目的基线调研中,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汇总形成了某县、某乡镇的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统计图(见图1和图2)。可以看到,现有的考试成绩表明,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学科,少数民族的学生比汉族的学生成绩差;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成绩的差距逐渐增大[5]。

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过程,少数民族学生从出生就处于母语的环境中,逐渐学会使用母语说话、交流,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也养成了母语的思维习惯。他们入学后,接触的是完全不同于童年母语的复杂的文字、发音和语法规则,始终处在需要熟悉和适应学校语言的阶段。

在语文课上,学生通常需要先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思维,然后在脑子里将学习材料翻译成汉语,最后想办法用汉语表达出来。然而,由于不同的语言存在差异,这种用本民族语学习汉语的方式有时并不成功。例如,在景洪,尽管西双版纳傣语的语序和汉语一样属于“主―谓―宾”语序,但无论是定语和状语的语序,还是宾语和补语,语序都有和汉语不同的情况,这样的话,用傣语的思维习惯写出来的汉语句子的语法顺序是不对的。

在数学课上,语言上的障碍就更加明显。学生对语言的不熟悉和数学符号的陌生,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不会将问题转换为数学计算式,这都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导致随着年级的升高,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距逐渐增大。

3.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师做了什么:一份调查结果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中,相比于近十个民族的学生就读于同一个班级这样的事实,当地的学校教师仍是以汉族教师为主。以项目县的一个乡镇为例,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但少数民族教师的人数却不足20%。以傈僳族为例,30%的学生是傈僳族学生,但傈僳族教师却不足10%。多民族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每个学生带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教师对学生语言和文化的陌生,再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成绩落后,使教师经常容易给少数民族学生贴上特定的“标签”。

项目基线调研的结果还指出,相较于汉族学生,各个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有报告教师有偏见[6],如图3所示。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适应学校环境时,一定需要求助于自己的母语和传统文化,对儿童来说,文化的背后是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他们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场域和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了解,不能仅停留在民族的节日和仪式上所看到的文化,也不能将对学生的民族意识停留在民族身份上,更不能因为学生从属于少数民族就贴上各种“标签”。

教师的理解、引导、关注、期望与评价,可能会使一个学生成为好学生,也可能使一个学生成为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是先天智力上的差异导致学业失败,更多的是一种“标签效应”。他们在学校中长时间被忽视,经常得到的是教师的批评和公开的负面评价,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学校中的学业不良群体。

三、如何实施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

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自2011年12月启动,至2015年12月结束,历时四年,覆盖景洪市的全部农村小学及腾冲市全部少数民族乡镇的小学,共190所,受益学生5万余名,教师2 800余名。

1.以儿童为中心,从理念到课堂

针对基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项目将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理念具象为“目标―方法―支持三环互动”的项目目标和行动策略[7]。

首先,“第一环”将理念细化为学生发展的目标,说明:通过项目的实施,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语言与认知、文化与社会、身体与健康三个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语言与认知方面,理解母语,并借助母语开始学校教育,能够发展母语和学校教学语言之间的沟通技能,实现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学业表现得到改善。(2)社会和文化方面,学习和认同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播与表达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并能够将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建立联系。

(3)身体与健康方面,需要享有充分体育和游戏的机会,学习民族体育和当地的游戏活动,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第二环”针对目标提出教师教育及教学的方法,指明: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1)针对语言和认知发展,了解学生的母语及掌握情况,掌握有效地评估学生语言掌握真实水平的能力,在数学和语文课上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多种方式的沟通技能。(2)针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发展,指导学生参与开发乡土教材,在课堂中实施乡土教材,并鼓励建立社区参与学校乡土教材开发和实施机制。(3)针对身体和健康方面,组织体育活动,发掘民族体育活动和本地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促进洗手、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习惯养成。

最后,依托“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县成立县―乡两级导师团队。“第三环”指明为了帮助教师掌握这些方法,导师需要为教师提供哪些支持。“第二环”和“第三环”的内容共同构成项目实施的“术”的部分。三环之外,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专家的技术指导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环境,丰满这一通过教师支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第二环”和“第三环”中的内容和方法,由国家级专家队伍和导师及一线教师共同合作,在实践过程中丰富完善和生成,并通过项目培训教材和典型案例集的方式实现固化。县/乡级导师是项目干预的首要对象,也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导师既是教师,又是全能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人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教师。县级导师定期走访学校,组织校本培训,通过咨询、分析、观察、师范与指导、反思与总结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携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传播丰富、有效的教学和教师培训经验(见图4、图5)。

2.循环设计培训内容,实现从观念到实践创新的转变

如何使教师真正地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一直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内容设计,采取循环渗透、逐级深入的方式,一步步地实现从觉察到实践创新。经过4年的项目实施,我们总结出觉察―态度―知识―行动―实验创新的五步实施过程。

(1)觉察,意识到有必要

在第一年的项目培训活动,项目并不是简单地给当地的导师和教师开办讲座,教授理论,而是设计和组织大量的参与式活动。例如,通过“七巧板”活动理解师生沟通,通过模拟英语学习环境感受语言给认知带来的不便,让项目地区的导师和教师意识到语言和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影响,即这是个“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2)态度,相信能做到

变革真正能够实现,重要的不是要变,而是变革者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在第一年的项目培训中,就“第二环”中涉及的各种教学方法,项目采用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如示范全身动作反应法的一个教学片断,让教师集体备课、模仿上课。在这之后,受训教师带着集体备课的教案回到学校或自己的课堂上模仿运用。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看到了这一方法带来的效果,学生喜欢,课堂活跃,学生能听明白,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3)知识,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建立在教师重视和信任的基础上,项目从第二年开始,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和文化适切教育学的理念和知识,包括各种教学方法背后的双语习得理论、多元文化理论等。经过模仿实践后的教师,不再排斥枯燥的说教式讲座,而是感受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行动,在实践中坚持做

教师真正将这些内容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时,当地的导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在行动中的及时指导,为教师提供了贴心的支持;另一方面,项目推进的要求及在过程中通过征集最佳实践案例等活动,也激励了教师继续行动。

(5)实验,创新,基层教师变成项目的主人

三四年的项目实施,通过项目的评估和实地访问结果,我们看到了学校课堂中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项目县把这个项目看成是自己的,与县里的各项教育改革“嫁接”,拓展项目活动范围。

四、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项目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4年以来,围绕团队建设、资源开发、经验积累和重心下移等方面,探索和尝试在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实践“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这种以少数民族儿童的受教育权和质量为基础,以促进少数民族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导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多方联动为核心策略的项目实施方式,在课堂和各级教师/导师培训活动中,传递的不仅是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切的专业支持和充分参与的机会,更是对儿童发展的关注和尊重,并且验证了这样的假设: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问题,需要用也可以用教育教学的路径来解决,而不仅仅是经费和语言路径。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原则[7]。(1)本土经验。在项目理念的引领下,无论是培训教材还是课堂教学实践,项目实施中的所有内容都源于项目县和项目学校的本土经验,源于本土,用于本土。(2)文化敏感性和尊重多元。相同的行为或言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一文化敏感性的观念贯穿始终,且无论是项目工作人员还是当地的教师和导师,都需要对当地的多元文化给予足够的包容和尊重。(3)基于结果的项目管理。从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过程监测到项目效果评估,项目始终围绕着“三环”设计,在目标引导下实施基于结果的项目管理方法。(4)各方的积极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积极参与,有效的项目实施同样需要来自各方的参与和反思,项目为教师和导师创造了这样的安全的、充分浸入和参与的体验及实践机会。(5)可衡量的、可持续和可复制的结果。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还是教师培训机会的统计,项目所取得的每一个结果都努力实现可衡量的,并且通过精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固化项目培训教材,结集项目典型案例,保障项目的可复制和可持续。

2015年5月在韩国仁川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会上通过了《仁川宣言》,为世界教育未来15年的发展设定了“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这一愿景[8],并在2015年11月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了2030总体议程的具体目标和策略。受人文主义教育与发展观的启发,新议程以权利为基石,以人权和尊严、社会公正、全纳、保护的原则为构建基础,同时兼顾文化、语言和种族的多样性,共同承担责任与问责,并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公共利益,是基本的人权,也是保障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基础[9]。应对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议程,无论是在两个项目县,还是在类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都可以被借鉴和应用,真正实现让少数民族儿童享有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结果。

参考文献:

[1]UNESCO.The 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 Education for All: Meeting Our Collective Commitments[M].2000.http:///education/efa/fr/ed_for_all/dakfram_eng.shtml.

[2]钱民辉.民族教育三疑三议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4(3).

[3]郑新蓉.语言、文化与认知: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若干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4]UNICEF. Child Friendly School Manual, 2009.

http:///cfs/files/CFS_FinEd_E_web_final_15_4_13.pdf.

[5][6]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组.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云南“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基线调研报告[R].2012.

[7]UNICEF. Yunnan METRU project 2012 annual progress report, internal document, Dec.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