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

时间:2023-05-30 10:1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上日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上日出

第1篇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语段,质疑入文

(大屏出示语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读一句话,谁来读?

(学生读得流利但很平淡。)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练读,而后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这句话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所以要读得有力量,有气势。

师:你们猜一猜作者用这句话来赞美什么。

生1:赞美大海。

生2:是来赞美高耸人云的山峰。

生3:作者是在赞美钱塘江大潮。

师:奇观是指奇特壮观,那到底是什么景色被作者如此赞美,并倾注于笔尖描写下来呢?看老师板书来揭示答案。(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知道答案了吗?

生:是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师:对呀!这就是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后写下的深刻感受,说海上日出是――(学生接读:伟大的奇观。)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生:海上日出奇在哪呀?

师:看来大家问题都是围绕“奇观”而问,好,那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解读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教师随手在课题后点上“?”)

评析:人云:求学问需学问,该教学环节中教师步步引疑,学生步步质疑,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开了好头。

二、初读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下面找6名同学读课文,检查一下大家读文情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6名学生都读得很流利。)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略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写了作者早晨在海上看日出。

师(追问):你从课文的哪个语段中概括出这一内容的?

生:看课题就知道了。

师:嗯,很好,文题4个字2个词就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日出一词是――(学生接:早晨,清晨。)海上是说看日出的――(学生接:地点。)对呀,这不就说了时间、地点、事件了吗,而人物是――(生接:巴金。)

师(补充):同学们我们能直呼作者巴金吗?

生(抢答):巴金爷爷。

师:是的,这是我们对已故著名老作家的尊重,其实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能让我们快速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课文主要写了早晨作者很早就起来,在船上看到日出的情景。

师:太好了,这两名同学一个是通过课题概括课文内容,一个是根据总起段来概括课文内容,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评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能使学生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亦是一个难点,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法的渗透,达到有法可循、教法无痕的效果。

师:要想知道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我们首先要弄清作者写了几种日出的景象。

生:是3种,一种是晴天时日出,一种是云薄时日出,一种是云很厚时的日出。

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中得出这个答案的?

生: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说的就是天气晴好时。

师:“浅”字叠用,再用“很”加以强调,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天气的晴朗,万里无云。

生1:第四自然段开头说:“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写的是天上有白云的时候,云层很薄。

生2:“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说明此时描写的是云很厚时的日出。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把云薄、云厚时的日出都说成是有云时的日出。

师:大家认为这样可行吗?

(学生点头,认为可以,教师随即板书:天晴,有云。)

师:好,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两种日出景象的呢?请你再次略读课文,在书上标记出来。

生:是2-5自然段。

师:由此,课文可以划分成几个意义段?

生:3个意义段,分别是第一段为第一部分,2-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师:划分得非常准确,由此判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结构。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意义段等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落实了学段目标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三、细读文,感受景奇

师:默读课文2、3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晴空日升的呢?

(学生在静静地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谁来说一说?

生: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师: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具体说明吗?

生:“转眼间”“出现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到了最后”。

师:他找得多准确呀!这正是作者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推移在观察日出,而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按照观察的顺序描写下来,所以我们读起来也觉得文章顺畅,合乎情理。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上相应句段处批注上“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3个小标题。

(师生共同验证3个标题的位置。)

师:我找一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日出前的景色奇在哪?

师:谁来说一说?

生1:奇在景色变得非常快,文中说: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就出现一道红霞,“转眼间”,速度非常快。

生2:我觉得从这句能体会到颜色的变化也快。

生3:我觉得由“天空浅蓝”到“出现红霞”到“红霞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感觉虽然没看到太阳,但能感觉到它正在升起,这也是“奇”的地方。

师:大家的意思是说,日出前景色奇在:一是天空颜色变化之快,二是景色变化之快,三是未见红日却从静态的红霞变色真切感受到动态的日升,这种动静的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日出前的景奇。

师:谁来读这两句话,让我们从你的声音中感受日出前的美景。

(两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前两个句子。)

师:对于看日出的人来说,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更是――(学生接:焦急、急切的)。所以文中说作者――(学生接: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唯恐一眨眼错过了太阳破云而出的场景。)

(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出声读这些描写日出时、日出后的语句,你认为景色奇在哪?

(学生都在出声地认真读语句。)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觉得写太阳露出小半边脸时“没有亮光”,到完全升起来时一下子就“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一景色让人感到奇特。

师:是光亮的奇特对吗?(生点头。)

生:我觉得日出时景色奇就奇在太阳一点一点升起的过程。

(该生绘声绘色地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生:老师,其实这一句我还有没明白的地方。

师:说来听一听。

生: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呢?

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作者是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太阳升得慢。

生:这里“负”是背的意思,“纵”是跳的意思,就是说太阳升得慢,虽然日升就几分钟,可是因为作者当时心情焦急,也觉得升得慢。

生:我倒觉得太阳升得不仅慢,还有种升得吃力、艰难的感觉。

师:是的,作者就是要表达这样的情感,接着说此时景色奇在哪。

生:景色奇在:太阳升起后一刹间,太阳、亮光、云的变化一切都那么亮。

生:好的孩子们,让我们共同去领略那令人振奋的日出时刻。

(大屏幕播放日出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动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静静地听、看。)

师:孩子们,看到这壮观的日出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海上日出真的太美了。

生1:颜色变化美。

生2:光亮变化美。

生3:太阳慢慢升起的过程美。

生4:太阳升起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被照亮了,也是种美。

生5:我感到最美的是太阳升起时,无论是云,是天空颜色,还是海面颜色等,它们都在慢慢地跟着变化,还有太阳自身光亮的变化,这整个过程都很美,而且看见太阳升起心情很兴奋。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朗读本段。)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找出最能体现有云(云薄、云厚)时日出景色奇特的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汇报?

生:“太阳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灿烂的亮光”这句体现了云薄时的景色奇。

师:能具体说说理由吗?

生:此时人们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还不奇吗?

师:用一个词语,奇就奇在此时是――(有学生接)水天一色。

(教师板书:水天一色。)

生:“太阳升起来,人们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这一句能看出云厚时日出景色的奇。

师:一个“镶”字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云很厚,阳光穿不透,但可以从它的周围射出来,这样阳光就把黑云包在里面。

师:对呀!黑云可以遮住太阳,但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这是何等的气魄呀!所以作者说――(出示: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光亮的了。”)师生齐读。

(教师板书:冲出重围。)

师:课文学到此,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赞叹的是什么?

生:是说海上日出的景色太壮观了,赞叹的是这个。

生:因为海上日出这个自然景观非常罕见,非常宏伟壮观,所以他说是奇观,发出这样的赞叹。

评析:根据课标精神,教师引领学生在字、词、句、段、篇中畅游,读的是文字,感受的是情感,体会的是文章笔法的清新,震撼的是海上日出的壮阔气势,内化的是阅读学习的能力,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引背景,情感升华

(出示巴金创作《海上日出》时社会背景资料,学生自由读。)

师:看完资料,结合课文,你能说说你此时的理解吗?

生:老师我懂了,“太阳”应该是作者心中的光明和希望。

第2篇

窗外一片漆黑,我来到海边,观赏美丽的日出。

一开始,天灰蒙蒙的,只是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泛起了一点金黄色。渐渐地,金黄色蔓延开来了。过了一会儿,天空泛起了鱼肚白,太阳出来了,露出了小半边脸,海面映上了太阳的金光,显得格外美丽。渐渐地,半个太阳出来了,天上的朝霞也慢慢变色了,从淡红色到橘红色,从橘红色到大红色……

太阳的光越来越高,海面上顿时变得波光粼粼,流光溢彩,大海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海岸上观日出的人越来越多,日光把他们照的都红光满面:老爷爷的胡子变成了金色,大哥哥的脸红彤彤的,还有几个小孩子,脸本来就很红,被日光这么一照,脸红得像只柿子……

这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跳出了海面,那红黄相间的光十分刺眼,使人不能直视它。这时的太阳光,似火炬一般,红艳艳的……

五年级:洛依岚

第3篇

日照两日游

上个周末我们一家去日照万玩了两天。

星期五晚上,我们坐车赶往日照,凌晨四点就抵达了日照。一到达日照,我们就急忙下车来了大海边进行第一个游玩项目——看海上日出。我静静的观察着海上日出与我在家看的日出有什么区别,可是看完后我一点都没发现这与我在家看的日出有什么不同,等上车时听导游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原来日照这个地方经常下雨,所以在这个地方看一次日出不太容易。不过,海上日出也挺美的。

看过日出后我们又玩了许多景点,比如:海战馆、太工岛拾贝、到海里游泳。我最喜欢的是太公岛拾贝,再那里我们拾了好多贝壳,捉了好多小鱼和小螃蟹。

游过海战馆后,我们就来到海边乘坐快艇,向太公岛前进,到了那儿,我和表姐就急忙寻找小鱼、螃蟹、海星等海生物。刚找没一会,表姐就发现了几只小螃蟹,表弟连忙把小桶递了过去,表姐把捉到的小螃蟹放了进去,而我呢,我发现了一个小水潭,小水潭里有一二十条小鱼。我连忙招呼表姐和表弟过来抓小鱼。这些小鱼非常狡猾,还没有碰到它们,它们就逃跑了,后来我想了个好主意:当小鱼浮上来时,两只手从两边向中间迅速靠拢,然后往上一提,小鱼和水都在手里了。我们按这个办法捉了好几条小鱼呢,快十一点半时妈妈让我们赶紧走,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快十一点半时,大海就会涨潮,涨潮后这个到就会被淹没,所以我们要在涨潮之前回去”。噢,原来是这样啊,我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星期日上午我们去桃花岛坐过轮船后下午就回亳州了。

第4篇

网络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上网查阅资料,既可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帮助理解课文。有些文章的内容背景性很强,通过上网查阅有关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海上日出》中,巴金在描写了日出的壮观景象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和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本来是一种自然景观,作者为什么赋予它强烈的感彩,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呢?这就得了解巴金写这篇文章的思想和时代背景。学生通过上网,查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如《热情如火的巴金》、《巴金简介》、《巴金自传》之《文学生活五十年》……他们明白了,那太阳的光亮不仅照亮了天,照亮了海,也照亮了巴金的心,使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使他热血沸腾,使他胸中燃烧起熊熊的革命烈火。此刻,巴金已把自己与海上日出的景观、祖国的命运三者融为一体了。于是,海上日出在巴金的眼中就成了“伟大的奇观”了。这样,学生既进行了课外阅读,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增加知识储备。语文学习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语感积累获得的。我不仅立足于教材,更是千方百计利用教材提供的契机,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前,我布置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学生了解到,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破坏了地球的植被,出现了地陷。他们了解到,石油的储量是有限度的,按目前的生产速度,100年后我们将无石油可采。他们了解到,人们破坏了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人们把工业废水流入河中,造成了鱼虾死亡,酸雨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一切,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学完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写了对全校少先队员的建议书:建议大家分类丢垃圾;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摘花,不踩草;不吃口香糖……有的学生编了有关环保的手抄报。有的学生写了保护地球的宣传语:“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废水”……有的学生写下了读后感:美丽的湖泊正在不断萎缩,道道水波,好像在诉说它深深地悲哀;水草丰美的草场正在不断恶化,这里已没有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令人心醉的美景……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生态警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保护好眼前的一山一水,多留下一片森林和绿地,为人类的发展留下一点空间吧。如果没有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没有增加学生知识的储量,学生能有如此深的触动吗?又如学完《赤壁之战》后,我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有的学生在网上读《三国演义》,有的学生读对赤壁之战的分析,有的学生读关于周瑜、曹操的评价,兴趣盎然。

三、帮助形成知识链。学生一方面学习课本知识,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知识量不断增加,不知不觉形成了知识的联系。有如串串珍珠,提起一根线,一连串的知识就被串起来了。由一些课文的背景知识能够连接出中国革命的历史。如学习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倔强的小》、《舍身炸暗堡》、《飞夺泸定桥》、《丰碑》、《金色的鱼钩》,并上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

第5篇

躺在床上,郁馨沉浸在月光带给她的欣喜中,无比陶醉地想,今天也许又可以梦见海了吧,在月光下闪烁着银光的海。

海的模样对于她来说已经成为有些模糊的记忆了。第一次看海是在八岁那年,尚且年幼的她牵着父母的手在海边看日出。当小郁馨看到海天之际渐渐泛红,灿烂的朝霞向四周漫延,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升起,海面映出一条火红的光柱时,她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惊喜。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的她向着大海喊,稚嫩的童声打破了海上日出的寂静。那一刻,她是多么开心啊!从那以后,她至今没再见到海。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优秀,同时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地加砝码。无奈,她只有重温回忆。可每次回忆,脑海中都只有红蓝交相辉映的画面,却没有那时的感动。

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再见到海。于是她每时每刻都向这个目标努力着。

中考过后,暑加来了。郁馨迫不及待地搭上列车去看海。到了海边,已是傍晚。天边的晚霞由金灿到火红,再到暗紫,深蓝,蓝黑。然后月亮从海浪中涌出,升入空中,照亮天际,洒下斑驳的银光在海面上若隐若现。带有淡淡的咸味儿的海风轻轻徐来,如片片半熔化的雪花拍在脸上,清清凉凉的。朦胧月色中,她似乎看见了海精灵曼妙的舞资,另她如痴如醉。

海上日出另她振奋,月中之海另她陶醉。海成了她心中完美的梦想,她决定要像海一样,把日出和日落都演绎得完美。

然而海是属于自然的,她是属于人生的。自然已成规律,人生却事事难料。

随着烦恼的衍生,她越来越频繁地回想起海,她相信只有海能帮她消除烦恼,用海浪淹没她的忧愁,带给她快乐。

于是她又一次来到海边。可是这一次她意外地发现海并没有记忆中那么美了,无论海披上多么华丽的外衣,在她的眼里也只是一望无际的深蓝罢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多次看到海的美丽,对海已经很熟悉了,进而对海的期望和依赖一升再升。她没有意识到美丽不是永恒的,看多了美丽的事物反而会使它失去美丽而变得平凡,就像糖吃多了也会觉得腻一样。

第6篇

    语文课兼具美学性、文学性、人文性和寓德性于一身,组织、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时空都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如何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课堂,将学生引入一个更加精彩的学习世界,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声、光、电的有机融合所营造的情境中以一种忘我的状态进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在上《海上日出》这一课时,过去总是局泥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的讲述对于从未见过大海更未见过海上日出的乡村孩子来说,要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在上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脑对有关大海及海上日出的情形进行剪辑,然后在课堂上择机为学生放送,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媒体的形式,了解大海,了解海上日出,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诸如此类的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激活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顾名思义,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因素,是一个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互动的效果决定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想了许多办法来促进教学的双边互动,如卡片式、游戏式、问答式等,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互动无疑会因为其单调性而被逐渐否定。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这种互动,则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出示有关穷人生活、生产场景的图片、录像、影视等,并随机提出有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抓住教学契机,适时地提出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讨论。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学生、媒体、教师之间的三边互动,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涵,延伸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开阔的眼界、更活跃的思维。

    三、激活教材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所以备受推崇,还在于它在活化、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堂语文课,离不开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依存于教学内容来开展。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使原来仅靠教材文字和图片来表达的教学内容变成能够引起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多媒体声像材料来展示给学生。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时,学生对于古诗精炼的词句可能很难达到理解透彻的程度,虽然教材给出的材料中有一张图片,但是区区一张静态的图片又怎么能够将长江冲破天门出奔流东去的气势描述得呼之欲出呢?这时,我们不妨试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演绎这首精彩的古诗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长江的大气、浩气和生气,在看长江汹涌东流的同时,配以古诗荡气回肠的吟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自喻了。

    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勿庸置疑,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对于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过去我们积累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经验,如在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语文教学中口语练习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激活就多了一条光明大道。如:在教学《心愿》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制作好课件,在声光电给学生造成强大冲击的同时,向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最终理解和平和友谊是世界的主旋律、人民的心声,并产生一种为世界合平、国家富强而学习的崇高的使命感。

    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流于形式,不见实效,只有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切不可画蛇添足,勉强为之。

第7篇

周六的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爸爸要带我去海边看日出。

到了海边,天还是深蓝色的,海面上很平静,能听见海风声,感觉非常寂寞。

这时,天上出现了紫红色的彩霞,微微照亮了天空的一小片。慢慢地,天越来越红,越来越亮,只见远处的流浮山顶上出现了一道红光。一看就知道朝阳要升起了。

我看见大海上出现了一道红影,我往香港元朗区的流浮山上看,太阳已经在山边露出了小半边脸,深红的,可爱极了。

慢慢地,太阳渐渐上升,出现了半个头,从小半圆变成了大半圆。

天越来越亮,海水越来越蓝,这时,乳日(初升的太阳)已经升到了山顶,出现在半空中,又红又圆,非常可爱。

太阳已经升到中空了,天色成了浅黄色,在流浮山上已经偏蓝了。太阳不再是深红色,而是浅红色。

渐渐地,太阳已经离开了流浮山顶,到了上空,成了黄的、发光的太阳,天色变蓝了,海水也变成蓝色的了,朝霞变成了白云。

海上日出太美了,真想天天看日出。

第8篇

一、目标简明,有效落实

在市直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黄老师执教语文版二年级下册30课《晏子劝齐王》第一课时。她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认读“会认”字和“会写”字,指导书写3个生字:劝、枯、饿。2.在读准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指导读好晏子劝说齐王时几次对话的内容,体会句子所表达的语气。3.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目标1体现了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目标2体现了朗读训练的层次,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读正确,同时培养初步的语感。黄老师根据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单元重点训练的项目、课文的特点,设计了简单、准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体现了低年级的教学特点。

二、教法简洁,多读少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李艳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很好地贯彻了课标这点精神。她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划、读、背。1.让学生划出描写日出美丽的句子,读一读。2.点名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3.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段多读,然后背下来。

(二)合作探究,领悟写法。1.小组合作:找出日出过程中描写太阳变化的词语,再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太阳哪几方面的变化来写。2.句子比较,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让句子变得更生动。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1.观察画面,说说月全食过程。2.学生说月全食过程。3.欣赏月全食美文。

(四)妙笔生花。课后作业:学习《海上日出》的写法写一写日落、刮风、下雨、叶落……

三、学法简省,合理把握

执教《理想的风筝》的梁老师在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习了第六自然段后,要求学生按照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七至十自然段。自学要求是:用心读读课文,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你体会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新课标写道: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一亮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教学环节简约,留给学生十分钟

第9篇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邵庄镇普通小学 山东 潍坊 262507)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67-01

所谓创新思维,也就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传统的观点不相同的见解。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态,是主体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通过多角度思维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必须要有权威,没有权威社会上就会是一盘散沙。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说纷纭的时候,权威性的意见可以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认识,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亲自深入研究。接受知识的时候,便往往听从权威的意见。可是,有的权威是完全错误的,如“”提出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有的权威有局限性,如牛顿的经典力学。这时,便需要有人勇敢地提出不同的见解来。不同的见解来自学习,来自实践,也来自创新思维。作为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其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成功地开创中国化事业,这与他的创新思维紧密相关。的创新思维丰富了,开创了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国家理论创新的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法和借鉴。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而存在缺乏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种种不利后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方法探讨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最为广阔,正是创新思维驰骋的广阔天地。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一直到段落划分、词语解释等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见解,我们正好借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鲁迅小说《故乡》里的闰土,有些学生认为闰土太迂腐,也有的学生认为闰土很忠恳,还有的学生认为闰土太封建。不管这意见对不对,这也是创新思维的结果。还有《海上日出》一文中“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我让学生谈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从“使劲儿向上升”体会到太阳在不断的努力;有的则说从“终于”看出太阳升起的艰难过程,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成功的;还有的学生说:“太阳升起好像在催我们进步”;另有一个学生补充说:“太阳慢慢透出重围那一刻,是在告诉我们乌云遮不住太阳……”我紧紧抓住这一时机,适时诱导:是的,海上日出这伟大的奇观,确实是催人奋进,它似乎在告诫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懈努力。你觉得日出时还有哪些奇特的景观?你在村子里看会是怎样的?你在野外看会是怎样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主动创新并及时交流,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才能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类似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语文课会给我们极好极多锻炼创新思维的机会。当然,作为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得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教育学生切不可因为创新而拒绝前人先贤的知识,对前人先贤的知识,要采取“拿来主义”,先拿过来,然后再考虑对不对。如对孔子的一些言论,站在历史的立场上看孔子,孔子的某些言论确实有历史的局限性;站在世界文明的立场上看孔子,我们更应该感觉到三千年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可以汲取精华,除去糟粕。哥白尼如果不接受错误的“地心说”,就不会有创新思维,更不能创造他的“日心说”。第二,要教育学生善于分析哪些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创新,哪些问题根本无需创新。人类积累的基本知识,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无需提出另外的见解,如哲学上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等。第三,在同他人争论时,要教育学生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兴许别人的创新思维是正确的呢。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相信前人先贤而不迷信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现实努力探索,使自己的思维符合客观的要求。这样才能让真正的英雄有他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材 哲学丛书 历史故事

第10篇

1、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海上桃源”之称。岛上主要景点有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鲸馆、旗顶山炮台等景点,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更有中日博物馆;

2、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一个天然海水浴场,这里沙子柔软干净,海水清澈,且海边的坡度平缓,适合玩水游泳,是北方最好的海水浴场之一;

3、成山头,位于威海荣成龙须岛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段而得名。它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海岸的最东端,这里也是胶东半岛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这里的山体非常陡峭,可以看到群峰和满山的绿树,大崖下海涛翻腾,水流非常急,浪很大,很有气势,这里自古就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4、银滩旅游度假区,位于乳山市区东南约18公里处,是一片宽阔绵长的海岸沙滩,景色优美。乳山银滩沙滩坡缓滩平,沙质细腻松软而洁白,是中国北方最好的沙滩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很多小学生对于这种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会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在学生从准备到正式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仔细品读文章,深入体会角色在那种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剖析文章。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会通过详细的板书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教学内容,而学生只是低头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并没有动力去理解教师板书的内容,学习效率低下。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向学生们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需要讲授的知识,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课前提前备课,设计精美的教学课件,结合文章中描绘的每一个海上日出情境找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们能够亲眼目睹海上日出的动人景色,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尽快融入文章描述的氛围中,一边欣赏,一边回想课文的相关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雄壮和美丽。其实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学,因为学生会将课文知识逐渐渗透到情境中,并且在美丽景观的深刻感染下,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熏陶和升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应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反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吃透教材中的文章,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反应灵活安排、设计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大江保卫战》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互动,“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汹涌的江水是多么的无情,摧毁了很多乡亲们的家园,那么,同学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想到做什么呢?”很多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感触非常深,很多学生都积极地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提议为受灾人民募捐,有的学生则提倡帮助这些乡亲们重建自己的家园。这些提议都是学生们深刻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适当地评价学生们提出的建议,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彰显出自己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享受学习的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吕红娥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乡中心小学

第12篇

我同家人去海南游玩。我老早便对这次旅行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几乎是在欢呼雀跃与朝思暮想中度过那些日子的。

足足兴奋了2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海南凤凰机场。走出大门外,还真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之感。怀着满身的倦意,我们便在三亚亚龙湾仙人掌大酒店住下了,此时已是12点,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个个昏昏睡去,但心却早已无比轻快地摇曳在大海上空,那蔚蓝而深远的大海,怀揣着历史席卷与思想隽永的缥碧浪潮。

清晨的海风,清新凉爽。眺望远海,仿佛是心得以了净化,同水汽一起蒸发在微寒的轻风下,丝丝凉意濯洗着我的精神,连打盹儿的困倦也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不禁迟疑了,屏息凝视着这秀美的风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愉和喜悦。

听说,海上日出是诞生光华的奇迹,就像是舍予先生笔下那样素然而璀璨,怎能不让人想到那句“平淡乃绚烂极致”呢?

于是,我们来到了海滩上。

此时的海岸,是安静的,只能听见浪潮击打岩石的“哗哗”声响,好似这世上只有这种声音罢,能给人以如此的安慰和震撼。远方隐约闪烁着稀稀拉拉的人群,逐渐变浅的暗蓝天宇,把他们的影子越缩越短……

日出之前,我们在沙滩上互相戏弄着,跑着,跳着,走着。天边云峰峥嵘,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我们知道,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便都席地而坐。—— 倏而,一线朝霞划破一道云隙——那金色的长话般的光辉,映入了每个人的眼帘。那是温馨、感动的天伦色彩……

……

海南,多少本真的光景,被遗留你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