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的策略

时间:2023-05-30 10:1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提问的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提问的策略

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我们知道兴趣和动机是教学过程的基础,是学好英语的保证。没有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差生轻视英语学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仍然运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就很难提高。因此,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 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尤其是职业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就会不好。其实,提问是有技巧的。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二. 英语课堂提问的目的

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知什么,形成何种能力等等。那么,提问应该达到那些目的是什么呢?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提问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还必须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英语课堂良好的问题设计

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普遍不高,因此被提问时就会产生恐惧,怕犯错,因此产生了一些自卑感。由此可见,怎样提问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找到良好的适合我们中职学校的提问方法就非常重要。所以英语教师要接近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在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中能够活跃起来,这对我们教师和学生本人都十分有益。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实现各种教学目的,还要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具体的分类有:认知记忆性问题。我们所提问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是认知记忆性问题。这类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只是,根据环境、清洁,去推理下面要说的内容;

拓展性问题。这类问题师生脱离课本展开想象,尽情发挥。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会开拓他们的思路。

四. 良好问题的特征

问题的范围要具体;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遵循启发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切实分局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的相适宜。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实时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提高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是最合适的。

五.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1. 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它要求教师不但要备课,关键要备学生。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希望学好英语。

2.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运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3.掌握提问技巧: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用较直观的提问法;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利用提问的诱导策略。

第2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脱轨”现象主要表现

1.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体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可事实是许多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精心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2.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不少教师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正如有的老师“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着到这样的情景:教师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说出正确答案。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打开的。

4.问题的评价,缺乏激励性

在实际教学中,口头评价呈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不仅忽视了口头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可怕的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脱轨”现象形成的原因

1.教师生本观念薄弱。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未能赶走传统观念。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已把问题想得很细,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提问的权利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是与文本对话,把教学的主体放置一边,不去深入了解学生,不知学生之疑难,不知学生之思维,提问抽象、空泛,缺乏启发性。因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比较肤浅和被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不能被调动。

2.教师文化底蕴不厚。

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面很窄,凡是教学中涉及了文学以外的或更深入的内容,教者都免不了“敬而远之”,毫无生发开去的胆量,生怕节外生枝,担心学生贸然提问打乱自己的教学步骤,耽误时间无法控制。究其原因,教师工作任务重,空闲时间缺,交流学习机会少,因而掌握的教学技艺难以达到很高水平。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像扔石头硬梆梆地丢给学生,不知如何铺设一条启发之路,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知如何巧妙地、有区别地评点,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3.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大多数学校仍然以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差,做为评定语文教师教学的优劣唯一依据。促使某些语文教师陷入了以赶进度、出成绩为目标的怪圈。落后的评价机制,让部分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单一的评价机制,也成了课堂提问出轨的第三个原因。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脱轨的应对策略

课堂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最好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让提问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更新传统观念,提高业务修养。

1.把握问题,以学习钻研为基础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不仅要求学生能问、会问,教学生的教师也要边学边问,是否深入并且问得好与否,则决定于教师本人功底是否深厚,决定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是否深入,体会得深,就能提出问题,具体的、重要的问题。反之体会得浅,就找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找到笼统浮泛,大而空洞的问题。可见教师在问前切实钻研功课,积极而又认真地“磨刀”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教师个体的业务修养和课文深入的钻研,是善于提问的坚实基础。

2.设计问题,以学生思维为中心

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层次,同时,提问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思维个体的差异,因材提问,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提问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找出学生思维特点,找到提问的思维切入点。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发展本身有渐进性,因此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把学生导向“冲刺”,它最贴近于最后的教学目标,因此,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逐渐推进,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

3.解答问题,以启发引导为途径

首先,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外乎会出现几种情况:或一声不吭;或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回答基本正确,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都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拔技能的掌握。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得之。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疏导即着意于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指导方法,开拓思路,也就是着意于启发性。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课堂,提问艺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66-0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为为人们指引一个方向,而不是到处乱转,许多人就是因为有荡腹才华而找不到方向而碌碌终生。但提问不是乱问,信口开河,它是一种技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针对此问题,发表点意见,供同仁参考。

1.提问的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提问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从教学角度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原则要求在提问时应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特别是信口提问一些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1.2 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重要的是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各种问题。亦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引导学生到思维“王国”去探求,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需要他们跳一跳摘果子时,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摘下思维的甜果。

1.3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比如在中学语文教材《孔乙己》这课中,有多处出现了一个“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个“文眼”。抓住这个“笑”字设疑提问,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围绕着“笑”字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之处?”“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出来,心中还有隐隐作痛之感,这是为什么?”这些提问,处处问到点子上,每一个提问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热烈地讨论甚至争论。“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也就理解透了。又比如,教师在讲《过桥》一课时,深情地朗诵了文中的一段:“浪头卷了过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读到这儿,教师久久不语,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电影中放映这一镜头,需要一分钟旁白,你想怎么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发言十分踊跃。

3.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

人的思维总要受到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所以常规思维大多为顺向思维。而事物本身又往往具有多面性,这对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来说,有时是不容易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思维处于转折时,给予适当点拨,引领他们一步一步地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比如,语文教材《变色龙》中有一段是讲有人指出狗是“日加洛夫家的”时,警察官奥楚洛夫的变化文中写道:“.....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为什么他不立即改变语气,大声呵责,而是要脱大衣,说些奇怪的话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需要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指定的目标下进行思考,答案可能不是一步就可以获得的,教师可以采用追根究底的方法,注意变换角度,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领学生直至到达“理解”的彼岸。

4.问题难易安排适中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学任务的落实不应只是针对班级的中上等生,而是要面向班级的全体。由于学困生有参差不齐的各种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尽量适当设置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当然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没有内涵,而是在探讨的时候答案容易找到,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从而坚定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也要同样关注优秀生,不要让这部分人觉得所有问题对于他们过于简单,而掉以轻心、不注意听讲,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便会得不偿失。总之,提问要面向全体,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层次。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06-01

1 引言

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引出思维的导向,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陌生,物理作为一种新课程呈现在刚从小学蜕变到初中的学生面前,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来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性的提问时相对无效性和低效性来说的。首先来说无效性,无效性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是无根据的、无效的。这些无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2)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所要表达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3)提出的题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受到年龄见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所限,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4)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效性提问往往是一些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最原始的会议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问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性和无效性来说的,其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变化和头脑的思考,而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回忆和陈述就可以解答问题的。(2)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再问什么。(3)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有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创造性地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4)老师与学生应和睦相处,因此有效的提问也就是一种恳请式的态度,而不是强迫式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5)有效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感觉到成就感和轻松感。(6)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到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允许学生们运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尝试性的理解。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有效提问就是老师通过了仔细的选题并且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来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寓意深刻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想出来的。(1)老师的提问应该是以所传授的课程为基础。(2)老师提问时应考虑全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厚此薄彼。(3)老师的提问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3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策略的话那就是无效提问,要想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3.1 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然后仔细的琢磨需要提出问题的主题以及组织相关的语言,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性提问的语言严谨,学生的回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3.2 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几秒的时间去反应,让学生有时间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组织答案。候答的时间长度依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3-5秒为宜。在问题提出之后的候答阶段,老师尽量看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着自己,尽量避免出现有一个学生举手就让其来回答的局面,这样会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觉,以为问题已经被人解答因此他们就会停止思考。看到有好多学生举手后,根据实际情况叫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不一定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灵活运用候答的方式后,就会发现越来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 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课堂提问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动的回答,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整个提问过程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毫无新意,许多学生都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又或者学生害怕老师的点评,进而会害怕老师的提问,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利,也没有达到老师进行有效性提问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师的提问过程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提问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互动和提问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该如何改掉这些学习上的缺陷。

4 结语

本文依据如今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在提问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们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反应来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问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标准框架,进而引出:(1)对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2)采用候答的方式。(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这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2] 冯玮青.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与学生主体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3] 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 2014,(1).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阅读教学;策略;问题设计

在大众教育体系中,教学提问的研究已具有很长的历史。著名语言学家Nuttall和Long在教学提问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领域也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区域性,因而具有局限性,很难有普适性。寻找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具有普遍性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阅读教学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教学方式之一。阅读教学的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对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提高国民外语素质至关重要。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正如Geoff Thompson在培训教学提问中指出的:教师和学生产生互动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问。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无论对学习过程还是对教学过程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课堂教学为鲜活的教材和理论实践的平台。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制定如下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本文以6位老师(两男四女)以及他们所教6个班的学生(每班有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些教师都具备专业的知识,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加过当地组织的教学观摩课堂教学。他们所采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英语学生用书。

2.方案设计

为了获得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采用了社会调查方法,包括采访和课堂实地调查。

3.课堂提问的策略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制定课堂提问策略,从而使课堂提问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文给出的策略就是根据提问的目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设计问题,使题目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提问的目的设计问题

提问的目的有多种,包括:

(a) 帮助学生理解特殊的语言结构和词汇;(b)使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c)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d)模拟思考;(e)帮助落后的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

(a)和(b)两点可通过设计纯粹依赖于文章的检查性质大的问题,(c)、(d)和(e)这三点可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来实现。

(2)对课堂教学提问的建议

①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的“胆”

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害怕批评和嘲笑。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问题很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被教师指责和惹同学发笑的风险。要想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首先要学生敢问,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鼓励学生提问,给学生一份勇气和胆量。

②激励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心”

学生不敢提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不愿提。这部分学生大多对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

③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脑”

常言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会问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3)根据提问的形式设计问题

按提问的形式分,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四组:

① Yes/No型:学生无需用完整的句子做答,只需回答是或否即可。

②Or型:学生只需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一个字或短语。

③ Wh型:这个类型包括那些带有谁、什么、哪个、何时、哪里、如何、为何等等的问题。

④ Elicitation型:这类问题是给出句子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将另外的部分填充完整。

问题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只是适用的场合和目的不尽相同。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将使课堂教学效果倍增。为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①灵活运用Yes/No型和Wh型的问题

Yes/No型的问题和Wh型问题在语言教学中同样重要,两者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满足不同的目的要求并且起着不同的作用。

②使用不同形式的提问还要讲究多样性

当使用更多的提问类型时,使问题更具多样性,灵活性,避免枯燥乏味。因此,使用更多的提问类型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若教师想解释research这个单词,可以这样来提问:这个词在中文里和在英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问题很直接。不过教师还可以用带有启发性质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比如:科学家的工作是为了什么?这样问之后,学生就会接着话题说:探索问题。

③应用简单的词汇和清楚的问题

教师应尽量使用清楚的问题来提问并且用最简单的单词。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明教老师所提的问题。

(4)根据提问的内容设计问题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将提问分为三种类型:外部事实问题,私人事实问题,观点问题。以前,课堂提问主要集中在那些课本提供的信息和辅导资料提供的信息,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者信息了如指掌。不过人们不断意识到值得用更加丰富的提问方式去了解输入的资料内容,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知识或者观点去阅读文章或听课。因此,在课堂中要综合使用外部事实问题,私人信息问题和学生观点问题。他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一样重要。因此,本文给出的建议如下:

①使用外部事实问题

尽管外部事实问题很简单,它对学生去充分掌握回答问题所依赖的文章内容非常有价值,因为回答问题需要学生个人投入。另外,这类问题应超越文章和课堂范围,比如说那些外面世界的事情等等。

②增加私人事实问题和学生观点问题

这两类问题应在课堂中多使用。因为那些具备相关经历的学生会有机会同其他人分享,然后所有学生会参与。此外,当学生觉得他们的经历和知识受到重视后,他们会更积极地用新方式学习和听课,这样也使他们能将他们的经历和课堂所讲内容联系起来。

(5)根据提问的方法设计问题

根据问题的提出方法不同,可将问题分为四类:由代表做答、集体做答、自愿做答、教师自己做答。

在对资料的分析比较中,笔者发现自愿回答所占的比例最大。似乎是课堂上学生们很活跃,他们愿意回答问题。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自愿者都是那些学习能力很快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被动的且没有机会表达他们自己,更不用说那些落后和害羞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给出的建议如下:

①注意不同情景下不同提问方法的差异

提问的问题必须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此,不同情景下要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②有益于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

在课堂上提问题是学生的义务和权利。正如Long所说的那样,学生需不断地澄清事实,通过提问题来理解所输入的内容信息。

③教师的反馈意见是关键

研究表明,教师做出积极的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成果并且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也就是说,积极的反馈比消极的反馈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和活动,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在问题设计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策略。本文给出了根据提问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践表明,这些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因此,这个论题仍需要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洪岗.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外语,1994(2).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在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科学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内涵

所谓课堂教学提问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要求作出回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可以知道,教学过程中其实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提问:(1)教师向学生提问;(2)学生向教师提问;(3)学生向学生提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指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层次性

层次性原则是指提问难易安排适当。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做出回答,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过于简单,久而久之,学生懒得思考,从而失去参与课堂提问的兴趣;问题过于复杂,又会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而放弃思考。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要步步为营,难度由浅入深,层层渐进,让所有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思路和提示逐步找到答案。

2.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发问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的,而需要合理地预设问题。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学生先得认真思考,再仔细听他人回答更正、补充,启发学生思考,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问答。要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小结,从而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的知识。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1.创设巧妙问题情境,引人入胜

问题情境就是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是感到害怕,而是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形成疑难和困惑,就需要有相应的问题情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结果,是教师创设的,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情境。例如,高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穷青年和贪婪的富翁进行l分钱换10万元的交易的故事,让学生做出判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想前n项和公式,但所列的代数式中出现了无法求和的情况,即不是已经学过的等差数列和的类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冲突,目前还不能求这个代数式的值,那么原问题要得到解决,就需要研究这个代数式的特征,就必须去研究如何利用规律把这个代数式化简,因而需要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q,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既产生了内心学习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

2.趣味提问导入新课,激发探究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教材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章时,如果教师先提出问题:“将一张报纸对折,然后再对折,依此对折100次,有人说这时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你信不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若接着提出问题:“你想验证此话的真假吗?我们要学的等比数列知识将会告诉你。”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凭感觉总是不会相信一张薄薄的报纸会被折成那么高,想弄明白教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种提问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兴味盎然。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来设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优化提问策略,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提问策略 课堂

提问是一门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常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有效提问对语言习得及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高初中英语“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1注重“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重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强化学生的认知。1.提问要力求表述清晰。教师提问的表述应该严密、清晰,以期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避免学生理解时产生模棱两可的异义。清晰的表述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如进行《Go for it》九年级Unit 9导入时,提问“What are the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China ?”学生会感到茫然,因为中国的重要发明有很多,因此,若把上述问题改为“What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the ancient China?”学生思考的方向就会明确,进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也就自然提高了。

1.2提问要实现机会均等

在课堂提问中,要尽量做到面向多数学生,可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即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来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进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答题能力。如在讲解Go for it九年级Unit 4What would you do 单元时,讨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lotof money?”让学生按顺序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问“Why?”使学生能在均等的机会下获得共同的提高。

1.3提问要做到反馈及时

提问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之处,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强化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特别是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心理胆怯,信心不足,教师的一点表扬,能够像灯塔一样照亮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以目标、信心和动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1.4突出“提问”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革新观念,明确提问是学生的权利,使学生敢于大胆设问,并通过师生互换角色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真正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的一个工具。

1.4.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如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section A 第一课时,通过展示各地迷人的风光图片,创设去各地旅游的情景,直观地呈现新词,让事先预习好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给他们真正的“说话权”和“提问权”。

1.4.2合作交流,让学生善问

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并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质疑,有疑就问。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起好问、善问的习惯。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11 Section A3b中有一段对话,我设计了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与同伴讨论并归纳出对话时常用的句型。为了使学生的归纳更有层次、更系统,我呈现了3个问题:(1)Whatcan ahostsaywhen hebeginshistalk?(2)Ifahostwantstoknowhisguests' opinions, whatcan hesay?(3)When the host finishes interviewing his guests, what must hesay?讨论后,我请学生把讨论结果与大家共享。3.模拟体验,让学生会问。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模拟体验相关的情境,进而进行动作或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展开对话,拓宽了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将文章内容融入学习中。如在学习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doing when the UFO arrired ? Section A 标题是本单元的重点,为了体验这一问答,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一个学生充当电台记者,采访飞碟到达和起飞时,他们都在干什么。这种模拟体验,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大胆地发问。

1.5明确“提问”的目标性

1.5.1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授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 3.section A 3a时,学习课文后,巧妙地通过两个开放式的提问:

1.Whatwillyoudoifsomebodydoesn'tunderstandyou? 2.Youhave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s. Bu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the best? Why?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经过分析、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1.5.2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Go for it 九年级Unit6 导入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听一段非常熟悉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问:Doyou like this piece ofmusic? 然后教师自述观点:I likemusic that is gentle. 然后问: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论,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转入正题。

2、总结

课堂提问及反馈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努力探索课堂提问及反馈技巧,恰到好处地给予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皓.做课堂中的“善问者[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第8篇

提问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还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惯用的授课方式之一,也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提问的时机、方法、反响等几点出发,探究了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

一、适时提问

提问虽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适合提问。如果提问过多会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从而进行有效提问。

二、完善提问方法

良好的提问方法是提高提问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优化提问方式。据调查可知,目前很多英语教师提问的方式都比较单一,普遍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虽然这种提问方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具有封闭性的特点,问题的答案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课前提问准备工作。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课,需要学生交流的环节比较多,所以教师还应注重提问用语,亲切的语言有利于和谐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感,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投入思考,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评价与反馈

由于初中生具有自尊心强、渴望被肯定的特点,所以教师除了重视提问的价值之外,评价与反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一个衡量,更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斯纳金曾指出,学习语言就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这里的强化就是指因受到别人的奖励或是赞许而更加肯定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作出回应,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评价与反馈的方式,例如使用激励式的语言、微笑的表情或者物质上的奖励等。

俗话说得好:“好钢使在刀刃上。”提问也是如此,它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反之则是扼杀教学进步的匕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提问艺术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付广英.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51.

第9篇

开展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成长的“问题导学”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活动已经快两年了,我在实践中对探索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效果,感触颇多,归纳出从不同角度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一般策略.

一、围绕课堂主题,使课堂提问富有层次性、逻辑性

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课堂提问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

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适度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这样的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三、设计能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

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要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点拨,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知结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四、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要选择提问的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一方面,必须在遵循知识形成规律时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方能显出其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比如,有些教师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起立回答,没有给学生合理的思考时间,这会使学生(甚至优秀生)在紧张中大失水准.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的停顿期间,环顾全班,认真观察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教师要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五、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

课堂提问不能太易或太难.一方面,从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来讲,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经验丰富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知识”与“最近发展知识”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物理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学习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知识”化归为新的“已知知识”.另外,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特点来讲,教师把握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时必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设问,把回答提问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提问一个人或几个人,受益大多数人乃至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六、课堂提问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第10篇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英语口语;课堂提问

一、互动式教学的含义

“互动”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G.Simmel的著作《社会学》,它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相互交流、信息传递,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也称交互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积极探讨,它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要求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动式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已经渐渐走进学校课堂,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二、互动式教学的提问策略

Palincsar and Brown提出互动式教学需要采用提问、澄清、总结和预测四个基本策略。其中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常见的方法,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事先提出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由学生解答,教师点评,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影响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英国语言学家Penny Ur认为,好的课堂提问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明确性,即学生在被提问之后能够明白问题的意思,并且明白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答案;(2)关联性,即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相关,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3)有趣性,指教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4)普遍性,指教师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必须能使班里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并且教师的提问量和学生的回答量也要适中;(5)拓展性,即教师所提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书本外的知识;(6)反馈性,即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作出反馈。但教师要注意反馈的方式,不能给予直接的否定,更不能嘲讽学生。

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师首先要设置问题情景并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讨论,选择的讨论问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去讨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介绍课堂主题的一些相关背景。例如,以学生感兴趣的“理想的工作”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贯穿这一个问题: 什么是理想的工作?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一时很难表达,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看几张不同职业的图片, 接着通过看图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职业? 从哪些方面来判断?”等等。当学生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 就能够开始进入语言情境, 开始想到到一些关于工作的内容, 比如说工作职责和职业特征。他们会思考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有些工作职责和职业特征。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的结果, 进行恰当的总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的机会, 只有当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们才会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讨论,从而提高口语水平。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就图片做进一步的讨论。比如说,“图片中的几种不同的职业, 哪一种是你们认为的理想的工作?喜欢这些工作吗? 或者不喜欢?为什么?”等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口语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及表现加以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展示自己。当然,教师还应该指出一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反思。

三、结语

总之,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师提问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提问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英语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智敏.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姜凌,刘孟兰.互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英语教学,2006(12).

[3]李素芬.互动式教学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艺术提问;激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30-01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师生间良好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问是一门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本文从提问的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以及提问的时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促进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提高。

一、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提问方式,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太书面化的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点。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多使用一些趣味性的提问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电脑动画演示、图片展示、数学实验演示等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提问情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产生兴趣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拿出两张公园门票和一个公交卡,让学生比较两个物品哪个面积大些。有的学生说可以用1平方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割补法让物品重合进行比较。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比较方法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学校操场的面积,这种方法可以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要寻找新的方法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提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预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思考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那些没有启发性、随意提出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一个巧字,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一个有趣的世界。提问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学会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和提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启发思维。比如,在学习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爸爸带着儿子在路上行走时,他们的步伐同步吗?谁走的快一些?”教师用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提问,能够使学生由浅入深去理解知识,感受到小生活有大智慧,从而启发学生更深入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提问时抓住本节课的主题,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提问能够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了解课堂内容的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在提问中接受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问不仅能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使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为什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有效提问节点

在课堂提问中,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教师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时候加以提问,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经过努力还没有找到正确答案,思维被阻碍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音,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排忧解难。如果不掌握提问的时机,过早进行课堂提问,就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如果问得太晚,就会使提问显得多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关键点提问,在思维阻碍时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薄弱,使得他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比较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一些知识的关键处加以提问,这样才能够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甚至使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盲点。比如,在正负数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正数、负数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谁知道“0”是正数还是负数?有的学生说“0”是正数,也有的学生说“0”是负数。教师这时候可以继续引导提问:“同学们说说看什么是正数,什么又是负数?”通过对概念的再次理解,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问题设计能够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盲点找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拓展。当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巧妙的引问能够让学生茅塞顿开。

四、结束语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一个巧妙、恰当的提问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因此,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激发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12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88-02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他们巧于“提问”,善于激疑,诱导学生自问、互问,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质疑思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激发潜能、增强情感体验和升华价值观,形成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有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总设计师”的角色,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缺乏教师以提问质疑为手段的导引,使课堂沦为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化的“表演课”,课堂重点没有体现、难点未能突破,三维目标没有落实,陷入了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提问表浅化、随意化

有些教师甚至喜欢口头禅式的提问,学生只需回答“对”或“不对”,“好”与“不好”,“喜欢”抑或“不喜欢”。这种简单、随意的提问只是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缀,或是教师“满堂灌”的“遮羞布”,学生仅凭感觉回答即可,谈不上得到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

(二)提问空泛化

有些教师喜欢发射“空空导弹”,缺乏必要的铺垫,缺乏具体的指向性,目标不细化,学生无法找到答题的角度,出现思维短路,只能沉默以对,或是胡乱回答。

(三)提问速成化,张弛失度

一些问题需要学生反复揣摩、思考和组织语言来加以阐释,教师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浅尝辄止,往往思路刚打开又封闭了,结果事倍功半。

(四)提问程式化,令人乏味

有些教师不管上哪篇文章,来来去去总是围绕那几个方面提问:给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提问内容一样,提问用语雷同,学生思维都凝固了,又怎能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提问对象固定化

有些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只定向提问几个学生,好像是演双簧戏,作答者是演员,其他学生是看客,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的提问方式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无法开启学生的心智,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师的“导”之下,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提升价值观。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者,而不应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在课堂提问设计与实施中,学生不应该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道具”,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来设计和运用课堂提问,以学生为本,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

(二)文本主体性原则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媒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对象也应是文本。脱离了文本,课堂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

有的教师违背了文本教学原则,轻视课文,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一味求新求奇,甚至抛开了课文,将提问质疑的重点放在文本之外,美其名曰兴趣延伸。例如在讲《触龙说赵太后》这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评价赵太后的民本思想的?这个问题的设计偏离了本课的语言艺术学习目标、脱离了文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着力点只能是文本,立足于阅读文本来导问、激疑,训练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能力,不应该离开文本去进行漫无边际的拓展延伸。

(三)提问层次性原则

1??提问对象的层次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仅专注于某一类学生,更不能为了达到表演的效果,只面向优等生,应承认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性,关照到全体学生。

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如果在一节语文课中,围绕着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仅设计一两个问题是比较大而空的。如果我们将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采用“剥笋式”设计法,将它分解成相关联、成系列、有梯度的几个小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小问题后加以综合,大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阿Q正传》中对阿Q的评价,这是全局性的问题,但我们如果从他的地位、从他对同阶层兄弟姐妹、对假洋鬼子的态度、从他对革命的理解等不同的方面去设问,这个难点就可以解决了。

(四)问题的生成性原则

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备课中预设问题的重要性。但是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当中,在完成预设提问,在思维碰撞之中肯定会产生新的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系统中进行的,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得以培养。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又要因势利导。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操作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自主探究的动力。创设情境则是营造发问、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氛围。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重要节点来创设情境。例如讲授《宝玉挨打》这篇课文时,笔者抓住宝玉挨打后宝钗光明正大地“托”着药盘去看望,而黛玉却只哭着悄悄地去安慰这一关键处,先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宝钗为何要光明正大地“托”着药盘去?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黛玉为何只悄悄地去?宝玉对这两人的态度为何不同?学生满怀兴趣地阅读、思考课文,理解了作者的意图。

(二)掌握提问的时间点

有效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精问、巧问,教师要掌握发问的时机。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本节课三维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思维状况等来发问:在学生阅读文本前发问,增强阅读的目标性;在学生自读文本后发问,增强问题的探究性;在学习小组发言后发问,增强问题的导向性;在学生质疑、自主回答后发问,注意问题的生成性;在突破重难点时逐层发问,增强问题的递进性;在学生思维停滞时发问,增强问题的启发性;在掌控课堂节奏时发问,调控课堂节奏的张弛度;在课堂总结时发问,增强问题的拓展性,等等。

(三)教师示范引领,教会学生发问的技巧

善于质疑思辨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教给学生质疑思辨的技巧,就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我们应教会学生:

1??围绕课文题目发问。文题往往是文眼,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拿来主义》,问设问: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

2??从中心句、概括句、含义丰富句发问。《荷塘月色》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作者心里为什么不宁静?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不宁静?

3??从体现精巧构思处发问。看似矛盾之处,往往体现作者精巧的构思。深入思考,能提高质疑思辨能力。如《死水》中为什么要把死水写得那么美,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