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强化税务管理

企业强化税务管理

时间:2023-05-30 10:1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强化税务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强化税务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对企业来说,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遭受法律制裁、财物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税务风险管理则是防止和避免企业偷税漏税行为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和措施。企业的各项活动均会发生相应的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直接影响企业税务核算,因此,税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于税务方面的专项管理。

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风险控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保证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二、化工企业面临哪些税务风险

目前化工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由以下三大环节产生:一是财务核算与缴税产生的税务风险;二是管理层纳税意识和经营决策产生的税务风险;三是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产生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导致税务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非常庞杂,而且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税收法律法规每年都会有新的规定出台,如果企业税务人员没有及时了解和正确理解税收知识,或对相关税收法规理解出现偏差便会导致企业遇到较大的税务风险。还有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导致潜在的税务风险。比如营改增以后化工企业销售一批涂料并负责运输,则此项销售行为属混业销售行为,企业应当分别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销售额。像这种情况企业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的这些混业销售,货物销售和劳务收入的增值税税率不同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难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导致税务风险。

2.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风险。由于每项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的税收照顾,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在一定的时效内,按照一定的程序申报和批准,才能享受。比如天津市政府2013年年初公布了《天津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以下简称优惠政策),政策期限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优惠政策规定,对在天津市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总部和地区总部,按注册资本金数额不同,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一次性资金补助,最多补助资金为2000万元。对新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租赁的自用办公用房,3年内每年按房屋租金的30%补助。对已在天津设立的总部和地区总部,在2013年1月1日后增资的,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最多补助资金为1000万元。对在天津新设立的总部和地区总部,自开业年度起,前2年按其缴纳营业税(“营改增”试点行业缴纳的增值税,下同)的100%补助,后3年按其缴纳营业税的50%补助;自获利年度起,前2年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100%补助,后3年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50%补助。对新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按其缴纳契税的100%补助,在3年内按其缴纳房产税的100%补助。同时,对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购买商品房、汽车和参加专业培训的,提出奖励办法。企业如果有一项不符合上述规定而享受了有关税收优惠就存在税务风险。

3.企业管理层对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收的态度导致税务风险。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国家税收法规的了解,没有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的意识,因此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意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把生产和市场经营抓好了企业就能发展壮大起来。所以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没有考虑到税务风险的存在。由于管理层不重视,很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和税务办税人员,“关系税”、“人情税”的存在也使得企业管理层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力度不够,对税务知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不清楚税务风险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等,这样薄弱的税务风险意识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程度。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够健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够健全,表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针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没有其他人来进行审核,如果企业税务人员少缴税或多缴税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就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极易造成企业非蓄意的税收违规行为,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涉税风险。

三、加强化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导致化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化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和税务岗位。化工企业应单独设立税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岗位负责企业的税务策划、税务申报工作,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企业应考虑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对于总分结构企业:同时在总部和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同时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没有条件专门设置税务岗位的企业也需要指派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专门负责单位的税务申报工作。

2.加强对企业税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涉税业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以便正确理解和执行。我国化工企业现阶段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普通不高,而税务业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同时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和税收法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掌握最新的法律及法规、政策,了解最新动向,从而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企业税务人员也需要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这样才能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企业和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企业税务人员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企业应与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单位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把税务征管人员请到企业来讲解相关税收法规,企业财务人员也走出去参加税收法规的培训,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发生的税务问题的处理上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最大程度化解企业税务风险。

4.企业管理层要转变企业的纳税观念和态度。让企业管理层了解税收法规,建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观念。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在企业管理层做决策时,提前咨询一下税务人员涉及到的税务问题,从而减少税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转变税务风险的观念,转变纳税态度。

5.制订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管理规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应对水平。税务管理组织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应建立风险的管理机制、预警机制,确保报税资料的完整性及真实性,实时控制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企业税务部门应协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下方面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参与制定或审核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涉税事项的政策和规范; 制定各项涉税会计事务的处理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纳税申报表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的程序,明确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按照税法规定,真实、完整地提供和保存有关涉税业务资料,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备。

总之,化工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性,税务风险更是需要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规避,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纳税行为得以规范,真正地做到依法纳税,诚信纳税,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2010(5):25-29.

[2]盖 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财务与会计,2009(16).

第2篇

关键词:企业 税务筹划 误区 风险 防范措施

一、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四大误区

(一)企业对税务筹划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税务筹划指的是企业在不违反相关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筹划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兼并整合等,以此来实现企业最低税负,或者迟延纳税的一系列措施方法。税务筹划本质上就是一种事前行为,所以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长期性、预见性、合法性等特征,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有效地减轻税收负担,进而实现企业税后利益的最大化。当前,由于大多数企业对税务筹划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以致于经常将其与偷税、节税、避税等混淆,其然,它们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更加合法,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仅从税种着手

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两种主要思路:一种是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所相关的税种,再根据当前税法的规定,通过对各个税种之间的税负差异的利用,对纳税身份、纳税地点、纳税税种等实行税务筹划;另一种则是围绕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方法、经营活动,再结合企业的投资方法实行整体上的税务筹划。其实,第二种税务筹划思路更符合相关的税收政策,而且和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加统一,但是当前很多企业都更偏好于前者,进而导致企业的税务筹划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不匹配,过分重视某一种税种税负,却忽视了企业的综合收益。

(三)企业过度夸大税务筹划的相关作用

毋容置疑,税务筹划对于企业而言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却过度地依赖税务筹划,认为其无所不能,但是不管怎样,它都只是企业理财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而且还受到一定程度的空间制约。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常常需要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相配合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还要详细了解企业应纳的相关税种、财务核算水平、年应纳税额等具体情况,也受到企业生产管理环境的约束。

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三大风险

(一)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之主观性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税务筹划的成功,如果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能够透彻地了解税收、会计、财务等相关政策和业务,而且掌握的程度也是高水平,那么其进行的税务筹划成功率就比较高。相反,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水准,那么则加大了税收筹划的失败率。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不尽如人意,所以,企业的税务筹划往往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风险。

(二)企业税务行政执法之偏差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的税务筹划的“合法性”是必须获得相关税务行政部门的认同,而在此过程中,税务行政执法很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进而导致企业有可能承担相关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由于当前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事项存有弹性空间,再加上税务部门拥有一定的自主裁量权;第二,税务行政部门的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法制观念较低,专业业务也较为生疏;第三,税务部门内部未设置专门的相关管理机构,进而导致税收执法缺乏监督,直接降低了税收执法的透明度。

(三)企业税务筹划之税收政策风险

万变不离其宗,税务筹划说来说去都必须通过国家政策进行合理、合法的节税,在此期间,如果企业不能积极地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或者对税法不能合理应用,那么必将导致企业的税务筹划将偏离国家政策,脱离企业的预期目标,产生相应的负作用。

三、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之三大具措施

(一)强化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事前控制

首先,企业应该强化对税务筹划相关的信息管理,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务必要将信息收集完整,比如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筹划,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其次,企业务必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力度,培养企业专门高水准的税务筹划人员,另外企业领导也必须重视对税务筹划的应用,这一点不仅要体现在对税务筹划的执行上,而且更要体现在意识上,只有这样,企业领导才能时刻保持警惕,保证税务筹划能够顺利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强化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事中管理

首先,企业务必要依法进行税务筹划,始终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与此同时,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匹配,灵活有效地将税务筹划方案融入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评估并审查税务筹划方案,及时更新修改相关内容。其次,企业务必要强化与相关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达到双方在意见上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和税务机关双赢的最大化。最后,企业务必要充分利用税务的专业优势。

(三)强化税务筹划的绩效评估

企业务必要认识到,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方案的设计、执行乃至评估都属于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程序,在这一系列的程序当中,绩效评估不仅能够总结此次方案,还能为下次方案提供有用依据,所以企业在进行方案绩效评估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成本收益的原则进行评价。

结语:

本文首先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当前大多数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经常陷入的误区,然后分析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所要承担的风险,最后进一步地探讨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防范误区以及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此希望企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税务筹划的积极作用,能够实现企业税后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高献洲.税收筹划的误区[J].注册税务师,2011,(3):36-38.

[2] 任小军.企业税务筹划之误区及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1):65-66,69.

[3] 赵国庆,赵薇.从一则商业促销筹划案例看税收筹划的误区[J].财务与会计,2013,(1):43-44.

第3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税务风险 防范

税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一样,是企业风险体系的重要构成,且随着经营模式和经济行为的复杂化而逐渐攀升,因其涉及企业诸多业务活动,故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若基于切实、完善的内部控制,即通过专设部门岗位、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审批监督等,可有效解决税务问题,减小税务风险损失,可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当下国际上就税务风险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普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在开展涉税活动时,因未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而出现少纳税或未纳税现象,由此面临着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刑罚、形象受损等风险,二则是企业涉税行为虽适用于税收政策法规,但因认知不足缴纳了不应承担的税款而引发的税负加重风险。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税务风险,均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故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途径,强化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十分必要、迫切。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关系

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而这均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存在一定关系。

一是在经营活动中,因企业对当下税法理解不深入、不全面,遵循惯例缴纳税款,造成漏税或多交,如在签订员工合同、办理业务、作出重大决策等活动中忽视纳税因素,房地产只缴纳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等。但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重视涉税管理,强化税务管理,则可避免税务盲区,减少风险隐患。

二是在财务管理中,其实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当的税法操作,如直接将差旅费作为补助分发给员工,而不作补充票据;假借报销补贴、津贴的名义用于逃避个税,找票冲抵;企业收入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增值税、所得税计算有误等,均易引发税务风险,而这与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审计不善有很大关系。

三是在纳税行为中常因违法税法有关规定而增加税务风险,如税款缴纳不及时、纳税代扣义务履行不到位、为进行零申报等,致使企业面临罚款、补缴、加收滞纳金等风险。若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且业务流程规范,奖惩措施到位,工作人员必然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办公规避上述风险。

如上文所述,企业税务风险概率的升高,除了受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变动影响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部控制的不到位、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故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给予及时补救和完善,进而减少税务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一)优化内控机构,明晰岗位职责

企业应基于对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全面而正确的认知,将税务风险防范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并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为重要依据,结合自身运营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需求,优化内控机构,明晰岗位职责,以此为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不仅要专设税务管理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如集团类等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可以在区域总部、事业部或子公司内部专门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也可以聘请专业、合法的税务事务所担任税务管理一职,并加强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的必要沟通和联系;还要明晰岗位职责权限,严格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以此实现岗位科学制衡,但在配备岗位人员时,应注重考查其胜任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务风险。

(二)构建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有效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企业基于配套指引、经营现状以及现有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制度,客观分析税务风险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构建切合实际、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明确税务管理流程、要点、控制方法等内容。同时还应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即借助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准确识别内外税务风险,并就潜在或固有的税务风险加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此估计其发生概率、损失范围,为企业积极应对风险、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如ATO税务风险管理实践表明,综合利用管理理论、会计准则、计算机和数理技术,可使税税收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可见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十分可行。

(三)强化授权审批,规范会计行为

企业涉税活动众多,若不加以规范化管理,则易增大税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故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注意强化授权审批,规范业务流程。这就要求企业逐步从高频率、涉面广的日常经济业务着手,如根据金额大小为其设定不同的审批权归属、责任、具体流程等,但在确定审批主体时应保障其权利和责任分配合理,以此有效防止因审批不到位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与此同时,会计行为不当也会造成税务风险,如入账不及时、篡改记账科目、随意调整纳税时间等,故应尽量使税务活动和会计行为保持步调一致,如基于真实存在的经济交易活动,遵循会计准则及时、如实、准确编制原始凭证,并按照时间先后予以编号,此外还应定期核对账实、账证、账账信息,以此及时发现、处理税务风险,将损失降低最低。

(四)畅通信息渠道,提高防范效果

信息流通不畅也是税务风险的因素之一,因为税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构成,只有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彰显信息价值,因此企业在构建税务风险防范体系时,也应将信息获取途径和流动性考虑其中,最好建立涉税信息沟通机制,如全面整合适用于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并予以及时更新;收集最新法律规定和政策变动信息,保证财会系统及时更新、升级以及处理税务问题;借助企业内网传输、共享相关信息,以此加强税务、财务、业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此外还应注重外部信息的交换,可定期与税务机关、行业协会、外汇管理、技术监督等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沟通,用于及时掌握涉税信息变动,以此迅速响应,积极应对,从而有效防止税收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或者最大程度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

此外,还应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动态把握税法变动情况,并加以及时调整和适应,以此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税务风险;同时更应严格落实内部监督,定期检查涉税业务,若发现问题应探明原因,及时纠正,加强防范,针对重大涉税业务或易被忽视、易出问题的涉税业务,应切实做到查漏补缺,妥善处理;为进一步保障企业依法纳税、安全纳税,还可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税务审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但其不是束手无策、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并立足自身实际,切实完善内控制度,以此做到早预防、早控制,将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松,许梦妍.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20).

[2]张振东.基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会计控制完善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10).

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税务方面的管理体系也日趋成熟,法律法规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工作中。企业只有依据相应的会计准则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发展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的管理形成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各方面影响,从而得到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进行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税务管理与筹划;影响及措施

1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受新会计准则的各方面影响

1.1有利影响。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执行现状和成果来分析,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受新会计准则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新会计准则的实行,逐步统一了企业损益的确定口径,比如债务重组的新规定就能在一定范围了降低企业成本核算的风险,同时,不断地调整和精简纳税的流程,从而减少了纳税过程的时间周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务风险。二是在新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加强了对我国的制造业和创新类企业的扶持。即将无形资产所包含的费用细分为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两部分,那么研究支出的费用直接算入到当期的损益,相反,对于开发支出费用如果能够达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推行摊销的原则,对于一些无法确定寿命的无形资产可以不实行摊销的原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税负压力。三是新会计准则重新规定了借款费用,和原先的准则相比,拓宽了可资本化的范围,包含固定资产如飞机、轮船、房地产等资产。而且将可予以资本化的款项从专项借款转变为一般借款,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使得企业降低赋税压力成为可能。四是新会计准则推行了“先进先出”的存货管理办法。这就降低了企业的赋税压力,如果物价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一最新的管理方法就能够通过延缓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赋税压力。1.2不利影响。随着一系列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压力和风险,主要体现如下:首先,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一些超前税务,但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税法和相关的制度还不够统一和一致,那么企业在完成纳税任务、纳税时间和纳税法则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观念的引入为部分采取成本计量法进行纳税的企业,带去了更加巨大的压力,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量,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税务筹划的成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引起了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损失,使得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

2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实行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工作的可行性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企业实行税务管理和筹划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如下:一是随着我国法治力度的逐渐加强和不断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确保了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我国税收法制环境逐渐改善的前提下,实行税收筹划是可行的。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也在逐年增多,我国通过组织的大型的考试选拔了一大批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人才,这就提高了企业完成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能力和效率。三是从市场经济活动来分析,大多数的行业都涉及一定的财务会计活动,同时在新会计准则的实行过程中,企业的涉税事项也逐渐趋于更多样化、严谨化和法制化。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效益,企业应强化税收管理和筹划工作的开展。

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实行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税务管理的措施。(1)提高纳税人的税务管理和筹划意识。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的绩效,就得提高税务管理和筹划的意识,加大对税务管理和筹划的投入力度。一是增加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二是税务筹划的每一细节都应该注意规避税务风险,筹划人在制定筹划方案时需全面地考虑和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税务筹划的收益。(2)着重对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加强对企业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主要步骤如下,一是着重对企业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的收益高于税收管理成本;二是选取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三是做到企业全员都参与到税务筹划的工作中,达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共同商议和共同决策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3)保持和税务机关的沟通。为了强化企业同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应先树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随时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联系,逐步取得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同;同时,企业还应随时主动咨询税务部门,及时了解和学习新会计准则的一系列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企业应增加监督和管控的力度,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随时保持联系和沟通,不断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积极性。3.2完善税收筹划的措施。(1)对增值税进行税务筹划。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主要采用:一是通过赠送促销品的销售方式来减少一定的产品税务压力;二是对产品的存储与运输方式进行改变,以此达到降低赋税的目的;三是通过不一样的结算方法来减少企业的税负;第四,对购货方式进行创新,从而通过增加进项税来降低企业的税负。(2)对所得税进行税务筹划。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可以通过改变销售结算方式、改变存货计价方式等方法来实行税务筹划。其目的就是在确保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减少自身的税务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林伟雄 单位:漳州国泰合伙税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潘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影响[J].实务探讨,2015(5).

第5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尽管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意识到申报纳税是企业的应尽义务,但现阶段很多企业往往缺乏主动纳税和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这就使得企业难以自发的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申报纳税不准确,费用归集不准确等,从而既未依法纳税,又未能享受合法节税的权利。由于税收意识的缺乏,因此企业往往未设立专门税收风险管理机构,也未将税务风险与企业业务决策结合考虑,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缺乏统筹的税收风险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缺乏税务配合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往往形成税务风险。部分企业不清楚自身权益,缺乏享受优惠和税收维权意识,一味迎合税收征管部门要求,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二)国家税收政策和征管因素影响

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期,税收政策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变化,因此时效性相对较短,容易发生变化。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税收政策也各不相同。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和地区、行业差异性,使企业把握税收政策带来了难度,导致税务风险。另外,我国税收法律和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层次较多,内容复杂,企业难以对不同层级税收政策充分理解和把握,导致税收政策利用不当形成税务风险。同时,我国税务征收机关又分为国税和地税,税种还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税种,每个税种都有不同的征收方式、征收率和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企业经办涉税事宜的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税务人员素质对企业税务风险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税务人员专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现有条件下,我国企业为降低税务成本,往往未设立专门的税务业务部门,甚至未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由财务部门人员兼任税务经办人员,这客观上导致企业税务相关人员专业性缺乏,对于税收政策和税法的理解和掌握不深刻,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外,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但是由于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层级较低,对于税务、财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情况不佳,由于业务不够精通导致税务风险。同样的,由于税务人员专业能力问题,更无从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制订有效的税务风险防范方案与措施,引起税务风险。

(四)外部环境和复杂交易均可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可能导致企业税务风险,例如与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不对称,部分企业可以适用或者参考的税收政策未对纳税人公开、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未及时传达,甚至由于政策本身的不明确,企业难以准确执行,导致税务风险。税收秩序混乱也可能导致税收风险,如在交易环节中其他企业的代开虚开发票等现象,可能为企业带来意外的税收风险。另外,当企业进行重组、并购等复杂交易时,由于对于交易事项未充分认识税收复杂性等情况,均可能导致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一)树立税务风险意识

根据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企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日常企业管理中主动规避税务风险。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和风险评估时积极配合和应对,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和评估后,针对企业税收疑点,将税务风险意识贯穿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全过程。除企业管理者外,应强化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和税务人员税务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税务风险和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预防和控制税收风险。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税收内部控制体系

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和通常意义上的内部控制不同,它主要是从税务的角度出发,强化税务机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权责,强化税务风险评估和企业业务流程税务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补充,也是防范税收风险的重要举措。较长时间以来,企业对于税收内部控制的建立相对不够重视,未建立专门的涉税管理机构,更未设立相应的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税收内部控制体系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税务风险作为税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查找企业业务过程中重要税收风险关键点,优化业务税务管理流程,合理设计税务风险控制方法,采取自动化或者人工监督的方式

(三)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强化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人员应加强自我学习,除对于基本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加以掌握外,还应积极主动了解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深刻了解和掌握与企业行业息息相关的税收政策,以便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申报纳税,防止由于专业素质不够而导致的企业利益损失。

(四)实施税务风险动态管理

企业应广泛收集各方面的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建立畅通的税收政策沟通渠道,及时汇编与本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并定期更新。应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法律法规要求相一致,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申报纳税。在风险识别方面,应强化风险的动态识别,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税务风险。特别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如重要战略规划、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重大投资、经营模式改变等重要事项,应充分识别其中的税务风险,对于重要事项进行过程中的税务风险预警,应实时监控,加强税务风险的跟踪监控。

(五)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力量

社会中介组织如税务师事务所不受企业和税务机关的影响,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专业性强,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从业准则和资格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重大交易事项时,可以聘请专业能力强、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和消除税务风险。另外,也可聘请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就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规避日常经营中各个环节的税务风险。

三、结论

第6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企业税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75-02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完善,推动了会计体制以及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财政体制以及税收体制的改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也逐渐鲜明。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同属会计科目,但二者的定义以及职能却各不相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税务会计是一种监督以及反映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管理活动,是对纳税人税款的产生、申报、缴纳状况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反映。税务会计要及时将纳税人的税款缴纳情况以及纳税义务进行记录、计算以及整理。另外,还需编制企业纳税报表,监督并管理纳税人的纳税状况,如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做出改正与裁决。

财务会计是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计算、核对以及整理,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1]。通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的核算以及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以为外部与企业利益相关人以及政府相关机构提供企业的财务情况、盈利水平等经济信息为关键目的而实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但税务会计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不能独立完成实际会计工作,需依靠财务会计的基础。并且,其数据的来源是财务会计,而财务会计的报表中需包含税务会计的整理以及计算情况。

税务会计工作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其受到税法的管制,工作重不能产生更改情况,在核算时必须严格依照公司的成本以及收入而实行,如此才能促使国家纳税征收的公平性得到应有的保障,进而实现调节经济的目标。而财务会计在核算以及处理时,可在依照会计法则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经营以及发展的方式进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具体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进行存货核算时,财务会计可选择多种方式的其中一项进行核算,但税务会计职能依照固定的和核算程序而进行。第二,在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是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而税务会计职能依照相关规定的核算方法据实核算[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促使其逐渐形成分离状态。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企业市场中竞争力日益加剧。企业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升则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利润空间的方式实现,而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成本中的占有率较高,只有将税务工作从企业财务工作中分离出来,才能促使企业成本管理达到精细化,进而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实现利润空间的最大提升,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税收筹划是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也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并且充分掌握税务相关法则以及业务知识,依法进行税务工作,促进企业税务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帮助企业合理避税从而降低企业损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专心于财务会计或者税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从而促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细致化以及专业化。

(三)全面提升企业形象

由于各方面原因的误解,我国税收体系较为模糊,出现了关系税以及人情税等现象,致使企业在税务工作方面难以操作,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规范,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强化[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促使企业中财税制度均得到完善化,企业管理中不同的税务问题均可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解决,使企业在税务管理时能够摆脱模糊的工作形势,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此一来,不仅促使企业涉税风险能够有效地降低,还使企业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积极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帮助企业在外部机构的印象有所提升,从而收获更多的好感,市场机会也随之不断增加,对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满足企业对外开放的需求

在国际领域内,税务会计得到广泛重视,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财务分支,大部分国家均是单独成立税务会计体系。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额的增加度较为快速,外国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我国在境外的投资业务也逐渐增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不仅适应国际惯例,能够改善企业投资环境,还能强化涉外税收管理,防止税收流失以及逃税等情况,为我国经济权益的维护有着重大的意义[4]。

三、财税分离状态下的企业税收

第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不仅能够有效地监督及管理企业税务资金的变动,还能够合法分析企业税务要素,为企业合理避税、减少企业损失起到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即是在合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特点,进行经营方式以及纳税行为的筹划,确保企业的纳税工作能够合法化,并且充分利用税法规定中相应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以及税务损失。例如,《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中规定,如企业采取现销模式,企业收到货款的日期或还款凭证的日期为当天的营业收入;企业采取承付托收方式,那么托收手续全部完成的日期为营业收入的日期;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模式,那销售日期则是依照合同规定的日期来确定。由此可见,不同的经营模式下,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也不同,延迟确认营业收入,纳税义务的履行时间也能够得到延迟,进而延迟缴税时间,这无异于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无利息贷款,这对企业而言获益良多[5]。

第二,企业税务会计以及税收筹划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相关法律规范的指导下,以符合税务法则为基础,率先选择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企业税收方案,随后根据方案策划出详细的实行方式进行活动。

首先,税收筹划是以合理且合法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获得企业税收收益而主要目的的行为。这不同于采用偷税漏税等欺瞒诈骗的形式降低某一阶段中企业税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是将企业的长期利益为核心,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运用税务相关法则以及业务知识等,强化企业税务工作中核算以及管理的能力,合理地运行以及安排企业纳税方面的各项事宜,促使企业税收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这对提升企业税收利润以及减少企业税收损失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纳税方案面临多种选择时,对各种税收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选择出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优良方案。

其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状态下的税收筹划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纳税意识的提高,还有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6]。之前,税收筹划并不被社会群体所接受,尤其是税务机关,总认为税收筹划与避税逃税的性质一致,不应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逐渐被社会以及各种税务机构加以重视,且多方认同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认为其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纳税意识,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符合,并且符合各项税务法规,应予以大力提倡。从企业的全面以及长效发展看来,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提升税收利润,增加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帮助企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稳固地位。除此之外,企业税款随着利润空间的增大而增多,因此,财税分离下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税收收入的增加。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同属会计学科,尽管二者处于分离状态,但均不是单独存在或进行的。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需互相整合、互相联动。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将财务会计的数据作为参照物,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分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还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需完善税收工作,促使企业纳税意识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明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3):227.

[2] 赵连英.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商业,2012,(17):259.

[3] 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04,(8):68-69.

[4] 孙琳恩.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J].企业导报,2012,(16):122.

第7篇

摘要:税收作为攀枝花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手段,作为税收执行者攀枝花税务机关应加强我市税源监控,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实现税收目标。

马克思说过:“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攀枝花市政府提出攀枝花市走工业强市之路战略,要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要保证工业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税源作保障。结合攀枝花实际,我们税务机关如何加强税收管理,实现税收收入目标,为工业强市保驾护航,关键是要加强税源临控。本文就如何加强税源监控,实现税收收入目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1税源监控的界定

税源监控作为一个税收理论基本概念,就是对税收源泉的监督与控制,通过控制源头,保证税收收入的总体现模,通过对税收收入状况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源头的控制。其内涵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对纳税人应纳税额,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制约、督促和管理,是保证税收收人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通过对税源信息进行归集、处理、统计、分析,并结合经济、税收政策的变化调整,预测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税收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以便依法组织收入,防止税源流失。

2加强税源监控的必要性

税源即税收源泉,财政收入的90%左右来源干税收,所以税源监控就显得格外重要。

2.1强化税源监控是遏制税收流失的重要手段

经济决定税收,但我们在分析经济发展与税收的对应关系时,就会发现经济并不直接决定税收,而是决定税源,税源不等于税收,税源只有通过征收管理才能变成税收。税源和税收之间的差额就是税收流失。强化税源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等现象。只有有效地控制税源才是保证税收应收尽收的关键所在,从而保证税收收人随经济发展而稳步增长。

2.2强化税源管理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单晨光同志在攀枝花检查指导工作中指出,要加强税源管理,逐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卞要方面,工作重点要做到: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人户籍清楚、生产经营情况熟悉、申报纳税数据掌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以说,划断税收征管能力的高低,不能只看收入任务的完成情况,而要看对税源的整体掌握上。

2.3强化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

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较长时期都是束缚于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相互制约的思路上,忽视各环节内部工作的监督考核,以至于管理人员,稽查人员不廉行为频频发生。尤其是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仍然存在,“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涉税案件的发生大多与税源监控管理工作薄弱有关。而强化税源监控管理正是定位在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上,着力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

3加强攀枝花市税源监控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税源监控规章制度

(1)建立财税资料上报制度。

几税源监控范围内的企业组织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时,必须同时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由各单位税政管理部门负责于每月25日前将上述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原件或复印件各一份集中后留存,用于税源调查、分析,市局将根据收入进度、税源变化等情况适时抽调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

(2)建立税源分析制度。

税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税源变量与经济变量的函数分析:一要落实税源预测数学模型,做到税收与经济宏观分析的科学有效。二要拓展分析空间,实现单一分析模式向多维分析模式的转变。通过数据推论分析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重点,有针对性的利用数据资料,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纳税人的经营状态、支柱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市的经济结构特点,把经验分析、定量分析、宏观分析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为加强税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3)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对税源监控范围内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定期深入企业摸清税源、税负变化情况,调查分析对税源影响较大的因素,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应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市局税政处。

(4)建立税政检查制度。

对税源监控范围内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税政管理部门应深入企业每年进行一次税政检查。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正确执行各项税收政策,有无隐匿收入、虚增成本、转移利润等现象,各项减免税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统一收购发票、一般纳税人认定、税前扣除、弥补亏损、出口退税等审批手续、资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2健全税务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1)加强攀枝花市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

进行税务登记,主要以工商营业执照为准,然而目前,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制度,税务机关很难全面掌握工商登记信息。从工商部门取得登记资料,运用手工方式也不能与税务部门登记信息全面核对,核对出的未办理税务登记户,因各种原因,税务机关无力逐户查找,资料交换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而达不到监控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放在在内部网上,通过EDI方便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以达到监控的效果。因此建议:(1)建立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编制部门、民政部门的公共信息网。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掌握应履行纳税义务的税源户数及其基本情况,并加强对税源户的动态监控、分析。(2)实行统一的标识码。统一的标识码由技术监督部门颁发,颁发给批准成立的单位后,把此标识码一一录入微机,再以网络传输的形式传送给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收到此码后,再一一下达给税务部门之间的内部网,以此码来证明注册成立单位的身份。(3)取得工商管理部门的配合,要求工商企业在领取工商执照的同时,必须办理税务登记。(4)实行联合办公制度。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实行联合办公,为纳税人实行一条龙服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办理登记及年检手续,减少纳税人办理各种手续的程序和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加强同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料,也是税源资料,如房管、国土、公安等部门掌握的资料就是征收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的计税依据。由于这些税源面广并且流动性大,税务机关不能全面掌握其基础资料,因此,要建立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公共信息网,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由此,税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取得税源信息资料,掌握税源底数。

3)核定税额,反向通知。

对可直接采集税源基础资料或能准确核定计税依据和税负的税种,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税务机关能从有关部门取得准确信息,因此,税务机关可以直接核定纳税户,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实行管理,核定其纳税额,实行反向通知纳税人按核定的税额到指定地点完税。

3.3面对纳税申报不实状况,可以采取强化纳税服务的措施

纳税服务是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其如实申报纳税的必要手段,完善的纳税服务是实行税源监控的有效手段。

(1)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全市的依法纳税意识,切实改善税务执法的社会环境。要建立税法公告制度,将税法规定等纳税实务让每一个纳税人都知道、了解,以方便纳税人掌握纳税程序,及时、准确填报纳税申报资料。宣传税法,除了传统的海报宣传外,现在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利用互联网络在整个IT上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最新的现行税收法规,按规定设定账目,按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

(2)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和照章纳税是纳税人正确申报纳税的前提条件,为了使纳税人正确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对纳税人的培训任务,使纳税人了解税务信息,照章纳税,使纳税人掌握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如何填写报表、按什么程序申报等,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能力。经过培训,使纳税人做到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掌握税收专业知识,了解税收法律。

(3)简化纳税申报程序,提供方便,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纳税效率。纳税人申报可以去税务局,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注册登记申报实等流程完成纳税。

(4)加速税务业的发展。税务业顾名思义就是税务机构为纳税人服务的行业,如税务师事务所。因为税收行业比一般的企业纳税人更具有税收专业知识,对税收法律更加了解,既可以使纳税人方便、快速地完税,也使国家税收得以监控。

3.4实行征收方式多样化

(1)采取以计算机管理为主、手工操作为辅的管理方式。以手工操作弥补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前尚不完善的地方,计算机管理和手工操作的结合是为了在征管改革的过渡阶段实行全面监控的必要手段。

(2)建立适度集中征收,保留其他有效的征管方式。虽然征管改革的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但在过渡阶段不能盲目的实行全部集中征收,集中征收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集中,因此,要适度,对于其他有效征收方式,目前还应保留要与集中征收相结合运用。

(3)积极推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方式,实现税收税源控管。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是自核自缴的方式,在税收征管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将税务机关难以控制的税收,如对车辆征收的车辆使用税,对房屋租赁业和交通运输业征收的营业税等,交给政府各部门,让其代扣代缴、委托征收,可增强各部门税收法律意识。

第8篇

关键词:PPP模式 财务税务 规划

PPP模式作为一种全新合作形式,指向对象为政府和社会资本,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领域和行业内部。该模式最早形成和实践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大力推行的是在2014年,同年间财政部了相关的重要性通知,为公私合作形式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一定的保证。该模式基于我国政府强化自身管理模式的立足点,为了全面负责社区事务,该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新型模式下企业财务税务又应该如何做出规划,仍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PPP模式下税收政策现状

PPP模式下为公司合作提供了机会,即政府、社会资本。双方良好关系的搭建主要基于一定的项目目标,该项目主要针对公共供给平台和领域。对于其中的“公”与“私”的职责是不同的,相关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利润和收益等往往形成一定的影响。纵观PPP模式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现状,该模式应用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具体包括有,其一,“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主要从事符合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性的基础性设施项目投资的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资金所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后,这些企业每年运作获得的利润增加20%;其二,增值税优惠。主要针对我国特定的行业实行的优惠政策,例如污水处理、电力和热力等;其三,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地方政府在该模式的引导下,相继了相关税收支持文件以及设立专项款给予经济支持。

二、PPP模式下税收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税制结构

审视国外税收管理的现状情况,国外的税收支持政策绝大多数为直接税。国外国家展现了所得税减免、投资抵免等直接税方面的税收政策,其涉及到的间接税很少。国外税制结构的模式较为科学合理,同时符合税制变革的基本规律,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税制结构。目前,纵观我国税制体系而言,主要以流转税为主,我国减免税政策在PPP项目交易节点执行过程中无形之中,由于该政策的执行人为性地造成抵扣链条终端,在一定程度影响税收支持作用的全面性发挥。

(二)税制安排

我国PPP项目由于过程的复杂性,导致该项目绝大部分属于周期较长的项目。目前,该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受到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税制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企业税负的情况,最终反作用于该模式的效果。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考虑较多的则是税收风险情况。目前我国就此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分歧,主要针对风险的分担主体展开了探讨。

(三)企业自主税收情况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政府为了支持PPP项目的顺利进行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帮助。审视国外西方国家的做法时,通常采用的是先征后返政策。对于该项目中出现的政府资金补助和支持等是否需要缴纳相应的费用等问题成为了当前面临的矛盾和挑战。若按照先征后返政策进行税收处理,将面对后期形成的退库处理等问题;另外,若对该部分自己援助进行课税时,可能导致企业重复性缴纳税款的情况,使得企业缴纳税款的负担加重。

三、PPP模式下企业财务税务初步规划

在新型的涉税模式之下,企业不仅需要按照规定缴税,而且需要依据于该模式中的不同形式。主要由于不同形式下税收类别和计算方式等均不相同。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规划财务税务方面的方案。

(一)改善组织结构

由于当前新型模式下项目组成部分包含着多种形式,需要协调内部的各个部分。企业财务税务规划应依据项目实际情况搭建组织结构,强化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尽量减少BOT模式下由于两者之间交流和沟通等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在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情况中出现不利情况等,无法在特许期内完成最终影响项目的整体进步。其一,在企业内部搭建新模式下的税务管理组织,组建专业化的队伍搜集相关税务信息,同时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展以及风险情况等,对出现问题以及存在风险及时给予解决和管理;其二,强化企业专业人才的税务信息制度学习,及时结合新模式强化税收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二)优化运作流程,强化项目管理

从PPP模式的理论层面而言,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此,对于项目的施行情况而言,需要对该项目的全过程加以控制,而不仅仅限定于局部。该模式下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按照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有效规划项目的开展,同时提高与政府的交流和沟通,优化项目运作的基本流程。另外,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强化自身税务控制管理和制定,对项目过程进行及时监督和管理,并及时提出相关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深化对涉税事项的审核,减少在缴纳税费时出现的计算错误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PPP模式在我国广泛应用中被赋予了时代意义,强化了政府和企业等主体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于企业而言需要针对当前现行模式和现状,制定出企业财务税务初步规划的方案和计划,为项目展开争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开展项目监督和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利益;企业内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等能够为我国新型模式下政府政策调整做出一定的贡献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彦民,岳凯.我国PPP项目税收支持政策:现状与完善[J].税务研究.2016(9):98―99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工程四期建设,不仅仅是税务方面,还将非税业务纳入管理范畴,实现多维化、全方位的全流程监控,我国正向“以数治税”时期迈进。面对日益严峻的监管环境以及逐步提升的税收违法成本,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降低经营风险,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存在于每个环节,这也意味着税务风险无处不在。企业根据战略经营目标和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产销活动,有效控制可控因素,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为导向,制定和执行风险应对策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企业税负最小化,这就是税务风险管理。公司的税收风险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由于部分公司因涉嫌违反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或者未能按时充分足额向地方政府合规缴纳企业税款,而受到地方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或直接遭受企业财务和商誉双重损失的情形;二是由于部分公司税收管理者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既不能准确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有关政策,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税务计划,从而造成多缴税收,增加了企业财务的负担。

二、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负担。税收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成本支出和管理事项,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税收。企业税收管理通过积极响应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能够有效降低税费,节约经营成本,降低财务负担,从而提高利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有利于规避企业涉税风险。随着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快速发展,众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规模的企业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内部的资金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活跃。为在这个新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公司都通过多样化的经营发展策略来壮大企业规模,这也扩大了公司的涉税风险种类,从而增加了公司涉税业务的复杂程度。重视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规避涉税风险,为公司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有利于节约企业财务费用。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合理进行纳税筹划,科学安排税款缴纳时点,在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延期缓缴税款,把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之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税收“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基本特征已经根深蒂固,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税收支付是一种必要的财务支出。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指导下,管理层通过更新换代机器降低制作成本,通过减少雇佣工人降低劳动力成本,通过批量采购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但却很少能够意识到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税费,进而减少经营成本。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管理层只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重视税务的风险防控,没有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只有在税务风险爆发时才进行处理,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税务风险管理相脱节的表现。同时,大部分企业没有积极主动地关注,了解所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按照出台的相关规定计算得到的应缴税额,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多缴税款,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受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高低的影响。一名合格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会主动请教专业人员,学习税务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合理地管理企业的税务事项,最优化企业纳税方式,力求降低税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现阶段,很多企业忽视了会计和税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模糊了这两个部门的职责,为减少管理成本,甚至让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专员。即使是在大企业,很多税务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必要的经验交流,无法实时了解税收政策和涉税事项的处理流程,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局限于管理发票、核对账目、定期进行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在财务部门,这也间接导致了多种问题和风险的产生。(三)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很少有企业将税务风险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企业税收内控机制是监控税收风险的“防火墙”,企业想要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建设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控机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税收内控制度不规范,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没有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与评估,税收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设定、监督和改进举措欠缺规范,缺乏高水平的绩效考评制度等,这些问题会使公司的税务事项不能得到专业有效的处理,进而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四)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税务风险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均无法避免,因此税务风险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责任,还需将企业内部的各业务部门和外部的税务机关联结起来,共享税务信息,让企业各相关人员都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各项税务风险。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过分注重“商业保密”,不允许员工随意讨论和泄露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致使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外部专家之间存在信息不能顺利沟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且,由于企业内部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职能不同,对同一事项的认知自然也就存在差异,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容易使事情处理最终结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税务风险。(五)企业外部环境不够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稳定性稍显不足,变化较大,这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约束性标准也会存在适应性变化问题。税务机关执法系统规范性不足,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面临复杂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国家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宏观调控,在相关税收政策上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发展着的社会。频繁变化的外部环境,给企业税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它不仅要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不能为获得更大利益而铤而走险做出偷税、漏税、虚假账目或拒不缴税的行为,还应该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去预测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并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政策做出综合分析,甚至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解读与应用也会有所区别,这些条件都可能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一)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政策也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而不断优化。对于企业来说,不稳定的环境意味着税务风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应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可以先把管理层和财税部门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向其灌输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让企业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税收风险理念的重视程度。之后再自上而下弘扬企业纳税文化,安排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必要的税务风险防控培训,争取让“税务思维”深入人心,把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降低税务风险,以风险管理理念的常态化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二)建立税务人员培训机制。企业一旦违反税法,不仅需要补足税款和缴纳滞纳金,还会影响纳税信用评级,甚至可能会面临刑罚,后果非常严重。这就对税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税务人员对我国税法不够了解,就可能因处理不恰当或不及时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因此,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公司要为税务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比如可以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到公司进行税务知识系统培训、对最新税务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等。同时,企业应建立合适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利用奖惩机制让税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管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三)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在过去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因考虑到管理成本而使会计人员兼任税务专员,职责不清晰,专业程度也不够高,难免会有疏漏之处。由于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繁多且不断变化,公司合作项目范围愈广,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培养出一支专业的团队,能够及时调整分析企业的涉税问题,开展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同时,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还应执行税务风险监督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排查税务风险的盲点及死角,把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四)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企业要想有效地实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就应该以行业特点和最新税收政策为准绳,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例如通过《企业发票管理办法》《企业税收管理制度》等条例对日常的基础性税务事项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流程,规范企业的涉税行为,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开始,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防控制度渗透到点点滴滴之中,科学构建高效运行预防机制,加强日常税务风险防控。此外,合理利用财务指标构建税务风险分析模型,识别企业风险隐患,适时提供涉税风险警示,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化解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五)健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机制。企业应该重视建设内部各机构之间、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高效的沟通质量是有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保证。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涉税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经办人员对税务知识了解有限时,就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存在差异,税务风险也就产生了。此时,只有具备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及时地将信息汇总到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会对该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同时,我国的税务征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区域之间具体的税务征收管理方式对政策的解读不太一致,所以应加强与外部税务机关的沟通,对于一些税法规定模糊和不确定的事项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提高涉税信息传递效率,尽可能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税务风险。(六)建立常态化的税务风险自查机制。税收管理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减少税收成本、降低税务风险,使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在夯实税收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建立常态化的税务风险自查机制,主动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税收检查工作。企业可以将风险评估时确认的风险进行登记分类,根据风险程度实施对应的风险自查,有月度检查、年度检查、不定期检查和部门抽检等,以自查、检查工作为契机,认真分析税收管理薄弱环节,深入查找改进突破点,有效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税收管理机制,提升税收风险管控意识,切实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管理专业人才,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改进,以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总地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管理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强化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支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规范各种税务行为,将税务风险防控思维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思想意识、内控体制、业务人员等多个维度出发,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避企业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小青.浅析企业税务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1(27).

[2]李佳.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纳税,2021.15(28).

[3]袁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收风险防范策略探究[J].纳税,2021.15(29).

第10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尹淑平(1979-),女,河南信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会计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税收理论和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66-03

安然事件曾经轰动了全世界,为了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美国政府颁布了非常严厉的SOX法案404条款。此后,多数跨国公司在财务部门内设置了首席税务主管,专门致力于控制风险,公司税务管理的职能正朝这一方向倾斜。可以说,税务风险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税务机关和企业的全面重视。而现代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使得其能与风险控制完美契合,成为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工具。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界定

税务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它首先是指一种损失的可能性。税务风险在企业风险构成体系中属于经营风险,即一个企业所做出的决定、进行的各项活动、实施过程等导致各种领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税务风险应该是一个企业所做出的税务相关决定、实施的税务活动等引致企业各种有形、无形损失的可能性。

税收会对企业的筹资、经营和融资活动产生影响,这直接导致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法律、声誉和经济3个方面:第一,法律上的影响,直接体现为违反了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声誉上的影响,体现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在税务方面就是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避税甚至在有些国家过多的税务筹划都被视为企业逃避自己的税收责任,这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现在,税务机关都会对企业进行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将纳税人的信用分为A、B、C、D4个级别,高税务风险容易使企业失去A级纳税信用的等级。第三,经济上的影响,这是对企业最终的影响。概括的说,税务风险在经济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如下的影响:补缴税款、支付税收滞纳金、税收罚款;多承担税收成本;影响企业股价;影响企业对现金流的预测与安排,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市公司由于税务违规而带来的声誉问题还会对企业股价产生影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2008年11月13日,波司登(03998.HK)公告承认,内地多个省市的税务部门已就涉嫌逃税问题对其展开调查,当日波司登在香港联交所的股价急挫17.39%①。仅仅只是展开税务调查,并不是最终的处罚定案就对公司股价造成了这么巨大的影响,可见,税务风险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上述3方面影响中,法律方面是税务风险的直接影响,声誉方面是因为法律方面的风险引发的,而税务风险最终会体现对企业经济方面的影响。在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众多原因中,内部审计的弱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特作用

现代公司治理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与内部审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COSO主席拉瑞・瑞丁伯格博士所说,美国和欧洲大多把内部审计部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传统的、关注内部控制和财务以及运营的内部审计部门;一个是牵头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这通常也是内部审计的第二个职能,主要协助协调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就税务管理来讲,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企业税收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违反税法的行为;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及时把下属单位或有关部门普遍存在的税务问题、税务风险,及时、客观地反馈给领导,发挥上下之间沟通信息的作用,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目的。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届时也会发生转移,不再是单纯的财务审计。税务内部审计重点应向税务内部控制、税务风险审计方面转移。

而传统上,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对税务方面不够重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中指出的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方面的评价:经营活动合法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组织财务状况与会计核算状况;组织的风险管理状况。在这些要求中主要侧重的是财务相关内容,审计内部控制主要针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忽略税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主要对财务状况、会计核算状况进行审计,忽略税务状况的审计;主要审计经营风险等风险的审核,而对税务风险很少考虑。而这与我国大企业走出国门、跨国经营的策略和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内部审计才能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税务相关内部审计的强化

(一)为内部审计注入新的内容

为了给企业增加价值和降低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除了进行现有的审计内容外,还应将下列税务相关事项作为税务审计内容:企业设计的税务流程的遵循、企业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循、税务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税务风险管理(主要对内外风险因素、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税务会计核算、外聘事务所的税务咨询、税务申报等方面的工作质量。

当然,并不是上述所有内容必须每年都进行,企业内部的税务审计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审计频率。对大企业来说,每一年度都需要抽查一定数量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详细税务审阅,审核其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是否正确、有没有税务风险;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由于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包括对税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因此每年还应对税务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每3-5年进行企业的全面税务审阅;在需要时,对报告上来的重大税务风险进行专项税务审阅;在与外聘事务所合约到期前,对其税务相关工作质量进行审计等。

(二)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这要求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时就应从架构上保持其独立性。当前世界各国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各有利弊,有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负责的,有内部审计机构向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的,还有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的,其中以向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最差,以董事会领导型、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设置层次高,地位超脱,相对来说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较为理想的机构模式。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委员会应该接受董事会和最高领导层的领导。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加内部税务控制的有效性,符合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主席不应该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人员配备上,审计委员会不得与财会机构混合,不能与财会机构合并办公。

(三)提升内审人员素质,具备税务内审知识

为确保内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企业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企业必须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确保税务内部审计的有效,还要求在审计委员会中必须有1名以上精通税务的税务专家。因为税务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学科,而且各国的税收制度也越来越复杂,如果不是税务专业人员很难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理解,更谈不上审计了。

(四)税务内部审计应以财务内部审计为基础

企业要确保税务的合规性,必须首先确保财务会计的准确性,因为很多税务处理都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例如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要确保财务会计的准确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授权或接受委托,应经常开展财务审计,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审查会计组织是否健全和会计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税务部门的合作,提升内部税务审计效率

只有有效率的内部审计才能在企业内部长期保持下来。内部税务审计也要考虑效益原则,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不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情况下,税务和内部审计在如下方面可以形成一个团队来工作,从传统的审阅和确认角色转变到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

――审阅和确认方面。传统上内部审计对税务流程和税务控制提供定期的审计和其他确认活动。在这个领域,内部审计可以和税务部门共同进行下面的工作:按照FIN 48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要求对流程和内部控制声明进行文件处理和审阅;审阅和强化税务技术的文档形成、控制和安全;理解并形成围绕支持关键管理的全球间接税流程文件,例如增值税、关税等;文件保存并确认税务申报和遵从要求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时间限制;审阅并使所有国内和非居民税款支付都形成预提税流程。

――持续监控方面。作为对审阅和确认流程的扩展,持续监控要求企业将税务包含在其年度企业风险评估当中。当新的税务风险出现时,无论是源于税务、会计或法规环境变化还是源于组织自身变化,可以很容易地评估和更新税务风险轮廓。为了确保税务风险的所有新领域都被发现,有正确的税务信息输入到监控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和税务部门一同进行如下工作:对企业法律实体的任何变化以及给税务带来的潜在影响做出决定并形成文档;监控所有新交易要求的税正确处理完毕;监控对所有正在进行的交易的后续执行的税务相关审阅;调查和监控商业活动和本国之外的全球活动判断是否有税务常设结构问题或其他新的外国税务问题发生;监控并购后的税务要求;保持对税务数据需要和税务数据来源的储存,定期监控和测试对税产生影响的制度变化。

――流程改进方面。即对现有税务流程和控制进行提高以达到最大效率。在这方面,内部审计可以与税务部职员一同进行如下工作:协助公司税务会计和遵从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提高月度和季度税务报告的准确性,避免年末高峰期需要太多资源;建立税收相关性高的一些账户和数据库,并在格式、分析等方面为税务使用提前做好处理;合作将风险和控制嵌入到税务方案中;为内部审计提供税务风险存在的部门、地区或生产线方面的信息来源;发展公司的税务风险政策和策略并将其形成正式文件保存;协助将税收考虑嵌入到企业的商业计划中以及一些关键经营决策中。

第11篇

关键词:纳税信用;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问题;对策

一、概述

进行纳税信用评级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纳税信用缺失的企业和个人寸步难行,而守信者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纳税信用级别主要是指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对纳税人在一定周期内的纳税信用情况所做的级别评定。目前我国纳税信用评级体系将纳税信用级别划分为A、B、M、C、D五级。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纳税信用的信息指标主要有涉税申报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以及反避税调查信息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所制定的详细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被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的企业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享受到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有:

(一)在税务部门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的同时,A级纳税信用企业还可以利用纳税信用数据办理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推出云税贷、“税e融”等产品,基于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并在信用额度有效期内可根据需求随时支用贷款金额,从而有效降低了纳税信用良好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对于发票领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的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享受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并且在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普通发票则可按需领用,对于3连A的企业还可以享受由税务机关提供的绿色通道或者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三)A级纳税信用能够给企业在一些业务拓展中提供一定的便捷。笔者结合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以一个工程企业加以举例说明。当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同等竞争条件下,A级纳税信用评价的工程企业能够获取招标单位的加分,有利于企业顺利中标,同时在进行材料采购以及其他经营业务洽谈时,A级纳税信用同样可以增加企业的诚信度,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如上文所述,A级纳税信用企业能够在融资贷款、发票领购等方面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对于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是应当保持积极态度的,但是从实践来看,多数企业目前仍然在纳税信用评级方面不够积极主动,或者虽然有主动性,但是满足不了评级要求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受税务改革影响而使得企业难以满足A级信用评级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的上线实施,税务部门的业务发生了较大变化,纳入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的内容增多:社会保险金征缴由税务部门实施,并且把征缴情况与企业的纳税信用评级关联;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把挂证兼职收入、专家领取的劳务费等项目也纳入汇算清缴范围,并且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也纳入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范围。这些变化将会增加企业因客观条件影响而难以满足评级要求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保险金由税务部门征缴,大幅缩小了企业之前延迟缴纳的时间弹性,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继的现象,缴纳不及时将会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另一方面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涉及的兼职收入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费容易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在汇算清缴环节出现疏漏,从而造成企业未按税收规定及时足额缴纳个税的问题。

(二)信用缺失的成本较低使得部分企业进行“逆向选择”行为,更愿意损失纳税信用而获取企业的额外利益。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能够做到诚信纳税的前提必然是诚信纳税获取的收益大于成本,也就是信用缺失的成本是大于其收益的,如果不给予企业诚信纳税足够的激励或者违法失信严厉的惩罚,那么采用一定的不易被发现的税收逃避行为可能带给企业的收益将会远远大于信用缺失所带来的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逆向选择”信用缺失所获取的收益。

(三)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企业对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存疑,参与A级信用评价的意愿不强。健全有效的纳税信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评级机制中来,但是在实务中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存在两方面的不健全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一方面是纳税信用评定级别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够细化,即对于A级信用企业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被纳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但是对于被评定为B级的企业则只是笼统的规定为正常管理,对于评定为C级信用的企业则较为笼统的规定为从严管理,而对于正常和从严的具体规定却并未明确,赋予了税务部门较大的裁量权,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企业对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产生疑问;另一方面则是在纳税信用管理流程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受纳税信用管理办法适用对象的范围局限、纳税信用信息的采集上缺少具体的规定、纳税信用评价周期局限于一个纳税年度和对纳税信用结果运用不佳等影响,使得纳税信用评级的管理缺乏较为严格的标准和监督,整个管理流程仍然存在过于笼统,审核随意,违规更改信用级别等诸多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级的意愿。

三、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

如上文所述,受税务改革、信用缺失成本较低以及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多数企业争创A级纳税信用的主动性和意愿不强,更有企业甚至不惜采用违法的偷税漏税行为。纳税信用的缺失,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严重增加政府征税成本,弱化政府能力,同时还会降低整体社会福利,削弱税收公平,严重的话还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有效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十分必要。那么在实务中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呢?笔者结合影响纳税信用评级的具体因素,考虑纳税信用的评定需要征纳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分别从企业角度和税务部门的角度加以论述。

(一)企业角度提升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对于企业来说,要采取措施提升纳税信用评级,需从三方面做起。1.要提高对纳税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税务系统,并且还实施了联合惩戒措施,这大幅改变了企业的纳税环境,因此企业应当提高对纳税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防止涉税风险的出现,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纳税信用评级。2.在实务中企业要主动通过税务机关的公开渠道尽快查询当下的信用级别,然后根据自身目前所处的纳税信用级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A级、B级和M级的企业可以在未来继续保持现在涉税事项合规的前提下,对涉税事项的内部控制以及合规流程进一步优化,确保未来可以保持优良的评级,享受政策红利;对于被评为C级和D级的企业,则需要立即着手了解被评为此级别的原因,然后梳理某些扣分项并明确是否具有复评的可能,与税务部门积极进行沟通,同时对自身的税收遵从度和合规度进行全面自查,找出主要的内部控制薄弱点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计划,从而为后续纳税信用评级的提高奠定制度保障。3.针对税务改革对纳税信用的不利影响,建议企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社保金缴纳时间弹性缩小的问题,建议企业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入手,在编制每个月的资金预算时,优先考虑税金和社会保险金,这样在流动性不足时企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流动资金筹资,降低对纳税信用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要从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利用培训等手段促使其充分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变化,降低代扣代缴以及汇算清缴过程中出现疏漏的几率,从而降低涉税风险,为企业纳税信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税务部门角度提升企业纳税信用水平的对策对于税务部门来说,要提升企业的纳税信用,关键在于其采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有效提高企业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主动性和意愿。因此建议税务部门可以采取的提升企业纳税信用水平的对策有:1.针对企业“逆向选择”的现象,建议税务部门从完善纳税信用奖惩制度入手,即结合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不仅要实施上文已经实施的一些政策红利,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奖惩,将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的实际利益挂钩,例如对于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可以采取抵扣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纳税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可以在正常税率上执行一定比例的惩罚税率,并且要求其不得使用自由裁量的最低标准,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纳税信用缺失成本,缩小其实施税收逃避的收益与纳税信用提高享受的税收优惠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其税收遵从的意愿,降低“逆向选择”率,改善纳税信用评级。2.从完善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入手,提高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税务部门要针对不同的信用评级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防止相同事项因裁量权标准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造成企业对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则要从强化纳税信用评级的监督机制入手,结合纳税信用管理流程存在的一些缺陷强化审核,防止各种违规问题的出现而降低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

第12篇

关键词:税务管理;工作标准;评价系统;构建

税务管理是企业在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之下,充分运用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提高企业的税收利润,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在中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现代化企业机制也渐渐完善,涉税事项也对企业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产生了诸多漏洞,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对企业正常运营形成了巨大的阻碍。针对该方面问题,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税务管理工作,将税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直接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之中,因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有效消除企业税务方面的风险,压缩企业成本,切实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工作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此种状况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对传统评价系统进行改进,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案,并构建信息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1]

一、构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其一,通过税务管理工作能够使企业的税收成本得到加大的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价值,即投入最小、收益最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只有不断提高收税才可以切实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但是此种行为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税收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企业应当将税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充分应用税法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压缩企业在生产、投资、经营等多方面的税收成本,降低各方面损失,提高企业经济利润。[2]其二,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开展税法知识学习以及运用工作。把税务管理理念渗透至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升税务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日益恶化的时代环境之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压力逐步升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日益提升。税收支出是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压缩税收成本,降低资金方面的支出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均至关重要,是切实提高企业经济利润的关键与重点。税法知识的学习以及应用、纳税意识的提升、税收筹划等均非常重要,与企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应当通过科学化的方式提高税务管理工作,对各项税收政策、财务机制等进行改进,及时把握各种税收信息,切实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其三,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分升级。中国税收机制不断完善,为了确保产业政策、税收杠杆等可以更好地调节宏观调控职能,国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定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可以切实享受到税务政策方面的优惠。因此,企业在作出经营决策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对不同决策所产生的税负差异进行综合性考量,并结合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增长模式等进行调节。比如国家鼓励企业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对新技术进行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并结合具体情况,在所得税、水费等诸多方面为企业进行减免,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发展。[3]

二、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构建过程

(一)评价系统结构设计

以传统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为重要基础,对评价系统的逻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深入化剖析。充分应用XML语言,通过J2EE开发平台架构对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结构进行科学化设计与分析,同时引入SQLServer数据库开展数据管理工作,该数据库软件可以切实满足存储需求以及数据调用需求,可以切实满足动态化数据管理需求。通过MVC五层框架理念对系统进行分层处理,把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细化为五个不同层次,其一是系统环境层、其二是资源层、其三是应用支撑层、其四是业务应用层、其五是界面展现层。为了确保系统不同数据的传输畅通性,对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科学化设计以及分析。当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当对用户方位Web服务器的便捷性进行科学化处理,确保所有的用户均可以利用多种设备进行浏览以及访问。另外,为了确保总局对各地方税务局的统一化管理,还应当将不同地区的税务局与总局的网络系统进行对接,图1详细展示了评价系统的整体架构。

(二)评价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对系统结构进行设计的借此狐之上构建科学化的数据库,并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对基于“税+”平台的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之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化整合以及初步处理。当对工作标准评价数据库进行构建的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明确实体,对“税+”凭条的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目标进行科学化分析,下表1详细列出了数据库的实体概况,具体如下:

(三)工作标准评价体系设计

在构建系统数据库的过程之中,应当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处理,进而实现“基于“税+”平台的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进行科学化评价。参照各方面信息资料,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对工作标准进行科学化评价,进而实现“税+”平台的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的构建,本文对“税+”平台进行了深入化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探析了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的逻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等,并对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系统结构的基础之上,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优良的系统数据库,整合数据库之中的信息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化设定,进而完成评价系统构建方法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评价系统的构建工作。[4]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不断完善的时代环境之下,税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对于企业来讲,其一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纳税义务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享受以及应用税收优惠政策,如此一来,税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应当进一步强化税务管理意识,通过科学化的方式进一步强化税务管理以及监控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顺利实现减轻税负的最终目的,并由此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会计管理水平,推动广大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寅.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绩效前评价案例解析——以X地区税务数据质量管理绩效前评价项目为例[J].财政监督,2016(22).

[2]万小春,万军,李前进,封春海.税务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67).

[3]罗伟平.我国税务管理效率优化实证研究:2000~2009——一个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J].财政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