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

时间:2023-05-30 10:1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言文两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2、背诵课文

3、课外阅读简短古文

板书设计: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态度决定成败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第2篇

今天,是暑假结束的第四天,今天早上我们跟随着老师把第二课《寓言两则》学完了。

我觉得《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这两则寓言刚读时很绕嘴,可是当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文言文很特殊,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在不同,这更说明了现代人的智慧有所提高。不过这两则寓言很搞笑,《自相矛盾》是自己和自己说的话不一致,导致后来很尴尬。《画蛇添足》是主人公明明画好了,却多此一举,最后失去了喝酒的机会。

通过这两则寓言我知道了:说话办事都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赵庄街小学六年级:张珂

第3篇

这两天教授《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时,忽然想起一次教研会上教研员提出的一个问题:文言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是啊,文言文到底要怎么教?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有这样的困惑:若一味字词句串讲,落实语言因素,文言教学往往就变成了文言词句和语法章法的分析;倘若一味关注文章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无法落实学生文言能力培养。正所谓“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游走于两难之间,颇费思量。

于是我有意识的通过这两篇文言文的教学,想初步探求一下答案。

《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则文言文篇幅都不长,又都是叙事性的,文字不深,文意容易理解。但是面对的毕竟是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文言字词学习不要放松,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否则教学会流于空疏浮泛。这样,我对这两堂课都作了以下的教学程序设计:首先安排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弄清文中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掌握文意。其次,安排课文诵读,复述故事,直至基本成诵。再次,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好,作者态度如何?《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以此进行文本探究,把握文本;最后,再感情朗读。

整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分步走下来,进行的相当顺利。在这两节课的第一步学习中,我都先划定一些必背文言字词,比如“拟、骤、因”(《咏雪》)“乃、不、期”(《陈太丘与友期》)等字词,区分君、家君、尊君词义,强调儿女古今含义的不同、强调通假字“不”等。第二步,在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复述故事,熟读课文数遍成诵。第三步进行时论,调动学生自身生活体验去感悟文章内容,比如讨论《咏雪》中的两个比喻“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哪句更好并说明理由时,同学们的发言积极热烈,依据自己的经历所见分别对“撒盐空中”“未若柳絮”来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自己也对印象中的雪进行创新比喻。而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中讨论到陈元方是否该“入门不顾”时,更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我就尝试着让意见不同的孩子们扮演文中的陈太丘、友人、陈元方三个角色,让他们进入情境,通过换位思考,体验当事人的心境,这样取得更多的体会,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调动孩子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学生就真正走进了文本,文章也就学透了。朗读时我能够听得出孩子们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是准确到位的。

这样安排教学,我的意图十分明确:第一步学习落实文言词句教学,“言”是“文”的载体,理解了文言,方可弄懂文章;第二步的学习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又回归于文,反复诵读复述故事。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第三步的学习通过讨论问题、揣摩咀嚼文章语言深入文本,以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方而。既落实了语言,又超越了语言,还原文本的原始状态,让文言文学习具有生命气息。由此我想文言文教学也脱离不掉教读一般文章的规律:由文字到内容、由内容到文字,多次反复阅读、理解逐步深化,有言有文方可。

我归纳成以下两点:

一、以文为主。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离开文言字词学习,文言语体就不再存在,也就谈不上文言教学。因而,教学应以文本为主,落实文言字词,融会贯通;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历代名篇佳作的荟萃,最能代表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辉煌历史,语言精炼工整,简洁高雅,内蕴丰厚,要求背诵篇章文段,培养语感,必不可少,以期学生做到有意识地积累、感悟、运用。文言文的内容反映的是历朝历代的价值观念与文化取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要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二、文道合一。中国古代文化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古代文学作品是时代思想精华的结晶,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借作品抒发对乡土的眷恋,对园家的执著深情,这种乡国情结,是民族自尊、自信、自爱和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表现了一种至可宝贵的民族情怀。古人借作品抒写友情,深味人生,这种人生的感悟抒发了向往生命永恒、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更是文学遗产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的剂。也正缘于此,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都要肩负起发扬光大的责任切不可忽视作品的深层底蕴,要担负起生命之重,承传民族精神。

第4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内容备注

2003.9.11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

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请在活页夹上“备注”栏上记下来。(见上)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词语的意思,想想他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包含这个词的成语有哪些,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项等。(学生自主研究)

3.请同学谈自己的发现。

4.师生评价。(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创新,把握不准的问题存疑,课后研究。)

三、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1.请同学说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完成)

2.思考:《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请同学思考:这几句什么意思?为什么省略呢?

3.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第5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13-0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开发学生的智能又起到促进作用呢?笔者认为,可在教学时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面我就“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谈谈我的见解: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优化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倡导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从课文导入入手。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通过成语导入

学生熟悉的一些成语出自中学文言文里,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学习《论语》可用“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导入;《桃花源记》可用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导入;《陈涉世家》可用成语“鸿鹄之志”导入 ;《鱼我所欲也》可用成语“舍生取义”导入等。从学生较熟悉的成语入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成语的理解。

2.采用故事导入

中学文言文中有不少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在教学这类文言文之前,老师将文言文中相关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讲述熟悉的相关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学生借助听到的故事,理解文言字词和内容,可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如《伤仲永》、《故事两则》、《愚公移山》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通过视频片段导入

利用多媒体视频,把文字、影像、声音,同时投诸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在上课之前,结合课本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影视片断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隆中对》可播放电视剧中的相关视频来导入;《岳阳楼记》可播放岳阳楼的相关视频来导入。

(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思考,把知识嚼碎嚼烂再“喂给”学生,应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会传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自学课文:

1.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自主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背景介绍和注释说明,了解相关背景,为后面阅读作准备。

2.读。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尤其是一些通假字,还要读清句子停顿和节奏。通过朗读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许多文章还要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甚至在老师上课之前就要求能够背诵。

3.解。学生可对照书上的注释,利用工具书,(《新课标》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翻译重点文言词句,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4.析。分析内容和手法,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分析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提升阅读能力。

在自学的过程中将不理解的地方划上标记,或将问题写在纸上,便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

二、 创设“合作”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先把文章的学习内容划分几个模块,比如可把课文合作学习分为朗读、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等模块。再把每个模块分成若干小块,如疏通文意这个学习模块就可以分成理解重点实词、虚词,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翻译课文等。将这些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4-6人一组,开学后就分配好),一组一个内容。小组内就分配到的内容,还可在组内自行分配,就分配到的内容提出各自的疑问,组内通过讨论解决疑问,并达成共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在班上讨论,或向教师请教。各小组要非常细致地把这部分文言文学明白,要求尽量达到问不倒的程度。接着,让每组学生轮流讲解他们负责的这部分文言文。最后,由其他组提问,把自己没听明白的和自己还不太懂的地方说出来,还是组员轮流解答。如此下去,直到每个组都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发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漏洞,每个组讲完后老师不急于指出他们的得失,而是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评议,最后教师点评并突出重点。整个过程就是:分配研讨讲解提问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点评。

三、抓好探究的着眼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废止了滔滔不绝地讲,便能节省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讨论。教师也要筛选出具有一定难度、探讨价值、开放性的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探究。怎样设计问题呢?德彼诺曾指出“学校课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性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的已知信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优化问题的设计,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课堂上最好只给讨论的问题,不在于答案的标准与划一,鼓励得出的答案在合理的前提下能更丰富多彩些。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有学生提出:愚公究竟愚不愚?我就借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认为愚公“愚”的,说出“愚”的理由,认为愚公“不愚”的,说出“不愚”的理由。结果两方的学生经过激烈地辩论,得出了两种完全不同却又都合理的答案。这样做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第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的《新闻两则》(《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第7篇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世说新语》两则,都预习了吧?能读吗?我们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刘义庆。

师:哪个朝代的?

生(齐答):南北朝。

师:对,作者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有谁知道朝代歌吗?

生:(沉默)

师:朝代歌会不会背?

生:(窃窃私语,有的翻开历史书。但没人举手回答。)

师:会不会背,夏商与西周,西周(此处教师就不能流利地背下去,然后说),到时问问你们历史老师吧!这两则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则,读文言文时,读的时候要断句。还有,志人小说就是直叙其事,那同学们说说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齐读)

师:非常棒。

师:同学们试着去看注释,翻译。注意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师:男生读一遍(男生齐读)。

师:我们试着翻译这篇课文。然后教师读一句,择几个重点词讲一讲,进而再翻译。(教师在讲的过程中,抓住了这样一些词:太傅、燃、儿女、纷纷、兄子、差、拟。讲法如下)

太傅:是官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局长、县长等称号;

燃:家庭聚会。

儿女:儿子、女儿。

纷纷:飘落的样子。

兄子:兄长的儿子。

差:大致一样。

拟:相比。

师:“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句怎么翻译?

生1:就像把盐撒在空中,跟雪一样。

生2:把盐撒在空中跟雪可以相比。

师:写比喻句的时候,怎么来写本体、喻体?

生1:白雪飘落就像把盐洒在空中。

师:纷纷飘落的白雪就像把盐撒在空中一样。这样就把形写出来了。

师: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柳絮:指柳叶细长。

师:即公大兄无奕女,谢道韫之女。(然后就翻译这个句子。)

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和晚辈的家庭聚会。

师:谢安组织家庭聚会,让晚辈们说说下雪的场景。

师:练习写一写下雪的比喻句。

(大概一分钟后,师又发话了,)写好了吗?请同学起来说说。

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从下雪的形态和动态来写。

学生开始沉默。

这时,下课铃响了。教师匆匆说了这样几句话,没有写好的下去继续写,下去读这两则故事。下课休息。

这堂课,从今天评课标准来看,特别是从课改以来的评价标准来看,是一堂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没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合作探究在当堂课几乎没有体现。从课堂教学效能来看,要用有效、高效和卓越的评价指标去衡量,这是不成功的课堂。至于当中存在的一些知识讲解的错误,笔者不再赘述。只是就这个常态课堂,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可见一斑。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困窘

一是生源质量急速下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欠缺。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出这些问题,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农村中学生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区范围内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出,造成更多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自然跟不上。同时,经济是决定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家长选择优质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条件好的家庭子女更多涌入城镇。故此,小学毕业留下读农村中学的学生自然在成绩上就有一定差距。

二是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现状堪忧。顾明远老先生曾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许多教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业务能力,都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存在年龄结构比例不当,学历层次不均衡,教学方法陈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据笔者对县域内乡镇中学语文教师统计调研来看,部分学校语文教师平均年龄达到45岁,少部分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却只有二十几岁;学历达标率虽然100%,但第一学历未达专科以上的占中学专任教师比例达40%,参加工作10年还没有外出系统进修学习的教师占学科专任教师的2/3。因此,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和教法陈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教育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刺激教师持续学习发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一定程度上,教师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决定教师工作水平的高低。农村地区,由于学校发展困难,学校经费来源不足,在众多经济环境的制约下,教师生活水平低下,付出没能和收入形成正比,绩效工资没能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情绪低落,“撞钟式”教学时有发生,更多是把课堂教学“任务化”,绝大部分教师不能主动研究和践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能自然不高。

四是学校硬件建设跟不上,现代教学设备不能走进农村中学课堂。现代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现在农村中学来说,班班通全覆盖的学校为数不多,绝大部分学校还不能与网络课堂教学接轨,教师接收课外教学资源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学参考书。即使有学校开通了班班通,由于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低下,也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普及通用技术知识也是当务之急。

二、有效解决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困窘的措施

鉴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能低下的困境,如何有效解决呢?笔者主要从专业的角度谈三个观点:

一是围绕学情,适当降低课堂教学目标,以求有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工具性,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但也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泛化的概念。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具体体现,就笔者的理解,工具性指语文是我们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它起到了人际交流、精神传达、文化传承等重要作用,也是所有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人文性,语文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门学科,任何文字,离开了人的开发利用和学习鉴赏,这是不现实的,人文性从始至终体现在学科建设中,在学科建设中要把人文性目标化、细化,目的是提高可操作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怎样才能落实好呢?必须根据学情适当降低教学目标,而不能好高骛远和面面俱到。以《世说新语》两则为例。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参书上有这样的教学建议,主要围绕“诵读――讨论――诵读”,并提出四点具体的建议:首先提出预习要求,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准备复述,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其次是诵读,课上复述故事要跟诵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然后完成练习第一、二、四题;第三,提出了导入环节指导;第四指导了课时安排。这些教学建议是较为合理的,但也只是针对人教版教材提出的一个广泛的规划建议,编者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提出了大方向。具体操作,还必须依据学情。翻阅众多教案设计,多半提法是这样的学习目标:

a.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b.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c.学习古人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这目标虽然具体,但还不够。就农村中学学生来说,预习环节一定要提前考虑到现实情况,根据学生基础分层布置预习任务;诵读环节是重要的环节,读在文言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至于导入,就是技巧的问题;课时安排是时间规划的问题。鉴于此,这堂课教师应确立这样几个最为基础的目标:

a.诵读目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成诵;

b.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教材和辅助工具书,了解作者,理解文言词汇,能大概复述这两则故事;

c.走进文本,体会文章中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美”。

对于这三个教学目标,前两个是基础的,第三个更多的体现了人文目标特性,难度稍大,但学生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是能完成对人物的简单评价的,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能明白的。可见,教学目标的明晰化是一堂好课的基础。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心准备,以求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应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雕琢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如何准备?首先,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保证源头活水不断。余映潮老师说:“教师必须有耐心训练自己研读教材的基本功,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的基础。”“研读教材一定要依靠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要立足于自己的勤苦钻研。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在研读教材时,可以通过教学参考书,课外辅导资料,网络资源等媒介,因地制宜,以此厚积薄发;其次,合理准备教具,变抽象为形象。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文字体现形式过于单调和枯燥,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来,需要方法和技巧。就以教师教授《世说新语》两则翻译为例,单纯地逐字逐句译文,学生思想是僵硬的,可以用幻灯片以及教师自编对话短剧,用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粗略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文本,达到理解的目的。第三,合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人说,“教什么”远远比“怎样教”重要。这种说法是偏执的。“教什么”与“怎样教”同等重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朗读、讨论、赏析、讲析等手法开展课堂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完善对教育的认识,忠于职守,以求高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育这一行业注定生活艰辛,付出无限。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陶行知给我们从教与学上指明了方向。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践行的过程是艰辛的,所遇到的困难和承担的责任是非职业人所能理解和承受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要苦守这一职业,教师对教育的再认识非常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木村久一也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教师把职业倦怠带入课堂,缺乏积极进取、探索拼搏的精神,不去付出,不去想办法,教学效果肯定很差,学生自然学不到知识。只要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断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指日可待。

余秋雨曾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我想,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很多未知,因此,才能时时迸发我们奋斗探索的乐趣,路虽艰辛,但作为行者,跋涉后所领略到的风景也是人生的一大慰藉。

参考文献:

[1]《陈洪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序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百度文库.

[5]《致语文老师》 余映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

一、易读错的字

善哉(zāi)琴弦(xián)玉轴(zhóu)曝晒(pù)拊掌(fǔ)

抽搐(chù)戛然而止(jiá)胳膊(gē

bo)凸显(tū)绱鞋底(shànɡ)

荒谬(miù)奴婢(nú

bì)乐曲(yuè

qǔ)幽静(yōu)恬静(tián)

一缕(lǚ)入场券(quàn)盲人(máng)纯熟(chún)霎时(shà)

陶醉(zuì)驰骋(chěnɡ)尴尬(ɡānɡà)虚拟(nǐ)

二、易写错的字

善哉

巍峨

曝晒

荒谬

奴婢

莱茵河

微弱

琴键

汹涌

粼粼

陶醉

尴尬

驰骋

入场券

戛然

气概

三、多音字

pù(曝晒)

zhóu

(画轴)

shǔ(数落)

省shěng(省略)

bào(曝光)

zhòu

(压轴)

shù(数学)

xǐng(反省)

四、形近字

哉—栽

弦—舷

轴—柚

曝—瀑

谱—普

莱—菜

纯—吨

键—健

缕—屡

陶—淘

五、近义词

巍峨—高峻

荒谬—荒唐

著名—有名

幽静—宁静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显现—展现

虚拟—虚构

尴尬—窘态

六、反义词

幽静—喧闹

纯熟—生疏

微弱—强烈

汹涌—平静

虚拟—真实

七、重点词语

断断续续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

风雨不透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英雄气概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

(著名)的乐曲

(幽静)的小路

(微弱)的烛光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

(波涛汹涌)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小小)的马鞭

(优美)的姿态

(虚拟)的马鞭

(虚拟)的道具

(约定俗成)的方法

(紧张)的铜锣鼓声

(必胜)的信心

【副词】

(激动)地说

(静静)地听着

九、常考句型

【比喻句】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比喻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比喻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排比句】同事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俗语】一动不如一静。

【反问句】这,哪里还是戏剧?

【排比句】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十、课文重点梳理

1.《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书戴嵩画牛》写了杜处士曝晒自己珍爱的《斗牛图》,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爱,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京剧趣谈》一文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两种有趣的艺术形式,它们各具奇妙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领略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十二、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十三、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

第9篇

一、填写表格

例2.(2016・云南昆明)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与《郑板桥集・板桥善诵》第12题: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简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比阅读及提取概括信息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须仔细阅读两篇选文,然后根据已填好的文句及短语(词语),发现填写规律(文句与态度(方法)要对应),最后按提示在文中提炼出恰当的内容来填写。需要注意的是A、C处须用四字词语概括。

参考答案:

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

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

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

二、评价人物

例3.(2016・江苏连云港)阅读节选自《汉书》中“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廷尉当是也”第12题: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简析】做好人物评价题,考生一定抓住文章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子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围绕其突出的性格去回答。评价文帝应结合“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廷尉当是也”来分析;评价张释之应结合“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来分析。

参考答案: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三、赏析手法

例4.(2016・山东临沂)阅读《口技(林嗣环)》与与《观巴黎油画记(薛福成)》第15题:【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写作方法的辨析与赏析是中考阅读题的难点之一,也是常考考点。常用的写作方法有: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夸张、对比、悬念、照应、联想和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呼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承上启下、虚实相生等等。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甲乙两文,其次就是弄清甲乙两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最后就是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四、发表看法

例5.(2016・黑龙江绥化)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4题: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简析】此题设计注意了与考生的阅读实际、生活实际及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合,力图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对文章以及生活独特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与个性化的理解。解答本题既要结合原文,又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论述“顺境”中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到完整严密即可。

参考答案: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练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五、描述画面

例6.(2016・北京)阅读《三峡》第9题: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简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描写语句进行形象概括的能力。解答方法是:不是干干巴巴地直接翻译,而是根据句子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描述时须带有生动形象的修饰语,表现出一定的文采。

参考答案: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六、写出启示

例7.(2016・四川南充)阅读《河中石兽》与“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盖所感者深矣(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第25题: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

【乙】文的启示:

【简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结合文章写出人生启示的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对甲乙两文读懂读透。其次就是了解两文的主旨思想:甲文是说“遇事不要主观臆断”,乙文是说“做好事与尽孝道”。最后就是围绕主旨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写出启示即可。

参考答案: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七、比较阅读

例8.(2016・江苏南京)阅读苏轼的《养生》(甲文“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省费以养财”,乙文“吾闻战国中有一方……是以有此言也”)第9题: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简析】做好本题需要认真阅读两段文字,弄清文意,围绕“养生之道”来进行梳理:

①两文都强调了何种养生观,即相同点。

第10篇

  语文老师个人计划1

  新学期伊始,为更好的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高__级__班、__班语文成绩,根据学校教科室及高__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特制定高__级__班、__班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高__级__班现有学生____人,高__级__班现有学生____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教与学配合比较默契,学生作业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表现为作业不能完成,上课时有迟到、旷课、打瞌睡,不做笔记等。根据该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宜多开展一些讲新闻、即席演讲、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听说与社交能力等。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个班均存在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解题技巧较为欠缺等问题。

  二、教学目的

  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从而进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2、通过对古、现代诗歌的学习,教授学生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

  3、古代文言文单元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4、在讲授现当代文和古代散文过程中,穿插兼顾写作、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着重加强语文双基础的训练,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文老师个人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把握小学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关系,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抓好双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喜欢提问,喜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以及标点的正确运用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创造多种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高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3、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4、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再现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多听老教师的课,弥补不足之处。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把爱和关怀平均的分给每一个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4、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多和他们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正在家表现,双方一起把孩子的习惯以及成绩搞上去。

  (二)学困生意见:

  1、找准学困生的学困点,因人制宜。给他们配定“小老师”,多多帮助他们。

  2、给学困生多创设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4、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5、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诲人不倦,时刻让自己有耐心。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内容备注

  12.28--2.29开学工作

  23.3—3.71、燕子(2)2、古诗两首(2)3、荷花(2)机动(1)

  33.10--3.144、珍珠泉(1)语文园地一(4)单元检测一(1)试卷讲评(1)

  43.17--3.215、翠鸟(2)6、燕子专列(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机动(1)

  53.24--3.288、路旁的橡树(1)语文园地二(4)单元检测二(1)试卷讲评(1)

  63.31--4.49、寓言两则(2)10、惊弓之鸟(2)11、画杨桃(2)机动(1)

  74.7—4.118、想别人没想到的(1)语文园地三(4)单元检测三(1)试卷讲评(1)

  84.14—4.1813、和时间赛跑(2)14、检阅(2)15、争吵(2)机动(1)

  94.21—4.2516、绝招(1)语文园地四(4)单元检测四(1)试卷讲评(1)

  104.28-5.217、可贵的沉默(2)机动(1)

  115.5—5.918、她是我的朋友(2)19、七颗钻石(2)

  125.12—5.1620、妈妈的帐单(1)语文园地五(4)单元检测五(1)试卷讲评(1)机动(1)

  135.19—5.2321、太阳(2)22、月球之谜(2)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

  145.26—5.3024、果园机器人(1)语文园地六(4)单元检测六(1)试卷讲评(1)

  156.2—6.625、太阳是大家的(2)26、一面五星红旗(2)27、卖木雕的少年(2)机动(1)

  166.9-6.13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语文园地七(4)单元检测七(1)试卷讲评(1)

  176.16—6.20xx、古诗两首(2)30、西门豹(2)31、女娲补天(2)机动(1)

  186.23—6.2732、夸父追日(1)语文园地八(4)单元检测八(1)试卷讲评(1)

  196.30—7.4期末复习

  207.7—7.11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语文老师个人计划3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尤其是下半年是最关键的半年,为使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搞好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校的学生来源全是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是很浓,学习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过的内容,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等,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

  2、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需要老师再三强调,但学生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

  3、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联系的东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出来很多,而且差距很大。

  经过几次考试下来,问题也出来了,我任教的班:尖子生没有几个,中等生断层,差生面特大。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能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语文学科,因为他毕竟是母语。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

  第三,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三、建设高效课堂,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力求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另外,我每天都坚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真正参入到课堂中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决不越俎代庖,课堂上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

第11篇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当前的责任就是学习好知识,为以后做打算。。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

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

9、老王10、信客

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

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

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内容: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第12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兴趣;创新精神;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59-01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浪潮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在生活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能够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上教师趣味性的语言是开启学生

学习语文兴趣的钥匙

趣味性是指教师能把教学口语风趣、诙谐、幽默地表达出来。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小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一节课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几分钟,而且常常不是很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保持的更长久,所以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时候,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寓言两则》一课中,在精读课文之前教师首先提问: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学生们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在这时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你们谁愿意做做神探福尔摩斯二世,把丢羊的事情给彻查清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中去。

二、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上课时除了不要吝啬自己的趣味性语言,更不要忘记利用巧妙的肢体语言向学生发出肯定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的”。所以及时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肢体语言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神、举止、神态表现出来。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言积极、主动,观点有代表性时,老师可以带头为他鼓掌祝贺,并且竖起大拇哥点头称赞。对学生来说这是最高的嘉奖。班上有个头脑非常聪明,但是却很内向的孩子,每次回答问题时他都用怯生生的眼神望着老师,就是不敢举起小手。有次在学习文言文《学奕》时,让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孟子。很多同学能说出书上给出的内容,当教师说谁还能补充介绍一下呢?又看到了那个怯生生的眼神,这时教师抓住机会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好像在说:“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就这样他终于举起了小手,补充的很精彩,教师带头给他鼓掌,接着是班里的一片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不但在回答时争先恐后,其他各项活动也能积极参与。巧妙的肢体语言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三、课堂上趣味情景创设是促进语文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先导。小学生的兴趣大多表现为直观兴趣,具体的实物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触摸中增加感性认识,多彩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生动的语言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这些都是教师语文课上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前创设一些能够使学生愉悦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轻松氛围。例如,在教学语文小学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时候,在导入部分教师先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歌曲《笑比哭好》,接着教师以语言过渡:“同学们,在《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这时同学们都畅谈对笑的理解。教师见机总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

四、课堂上任务的驱动将是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