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雪的文章

雪的文章

时间:2023-05-30 10:18:06

雪的文章

第1篇

昨天陪老妈去逛世博会,没上,今天补写。看文不回,魔法的惩罚等着你!

真是的,软糖的记性啊,还不是一般的差哩。

直到这周六下午,软糖才想起那本《奶糖传说》还没读。唉,瞧她这记性,那本书放到哪都忘了。

一阵翻箱倒柜的“地毯式”搜索后,她是完全失望了,瘫在床上,可她感觉背后有什么东西搁着她了。她坐起来一看,《奶糖传说》正静静地躺在她背后呢(唉,真丢脸……)。

“怎么在这儿?”软糖拿起那本书,走进自己的书房,细细地默读起来。突然,一个特殊的词语吸引了她,她不禁把那个词读了出来:“雪智仙……”软糖很惊讶,雪智仙不就是唯雪那族吗?难道……软糖怀着好奇心继续读了下去。

“很久以前,雪智仙一族曾和甜蜜糖果岛的人民展开过一场大战。战争持续了一个世纪。至于雪智仙们为什么要和甜蜜糖果岛的的人民展开大战,谁也不知道。当年雪智仙们的领头人,是一个叫做智☆雪的仙子,她的身高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背上有两对透明的翅膀,一对大,一对小……”这一切,和唯雪是多么的相似啊!唯雪该不会就是……不可能的!软糖双手抱头,进行着思想斗争。

《奶糖传说》中的内容,使软糖的魔法老师唯雪的身份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而软糖爱胡思乱想的天性,使她对唯雪产生了戒心。难道一切真的像软糖所想的一样吗?

软糖继续读了下去,读到第一章结尾的时候,文字都不见了,是大片大片的空白,应该说是根本没有字,可书中夹着一支羽毛笔,在第一章的结尾还写了一行字“接下来的内容你可以自己想象”(小樱看多了……)。

软糖拿起羽毛笔,开始想象,她想象智☆雪后来改名为智☆唯,然后到甜蜜糖果岛给大家教授魔法来弥补自己的过时,希望大家能原谅她……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周一的魔法课软糖能找唯雪问个究竟吗?这一切都是未来的事,都是不可预知的事。

这次写的好少,估计分也不会多吧。

第2篇

作者:草原是我第二故乡

文章连接:

编者语:今年冬天的雪似乎比去年的雪下的早了一些,听说是20年来最早的雪,今天是入冬以来第三场雪了。

飘雪

作者:雁儿

文章连接:

编者语:文章中作者把下雪写得比较详尽,虽未到雪地,却像置身于漫天雪飘飘的浪漫的风花雪地里!

南国无雪

作者:吟风少年

文章连接:

编者语:南国无雪,淅淅沥沥的小雨,灰灰暗暗的苍穹,郁郁葱葱的林木,纷纷扬扬的落叶,积

雪思

作者;杨德成

文章连接:

编者语:郑州下雪了,很大,很冷。雪,很白,很厚。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匆匆走过,仿佛只有回到家才能感到温暖

云过雪

作者:三清山婺源旅游网

文章连接:

编者语:烟枝染黄的纸页便簌簌落雪,覆在南方小城绿色的夜晚,手握题卡的姑娘,擦肩而过的时刻

漫天大雪今又来

作者:崔东汇

文章连接:

编者语:到底还是出乎意料,没想到苍天会这么慷慨,雪会下的这么大。

爱雪的女孩

作者:漂流

文章连接:

编者语:望着窗外飞扬的大雪,那年那时的雪又落入心海-

第一场雪残留的是不是温柔

作者:无凤凰

文章连接:

编者语:走在还未苏醒的小路上,感觉着雪花飘落在我的头发,我的脸庞,我的身上,又悄然落下

滚雪球

作者:坤坤

文章连接:

编者语:

冬晨的雪,凝想

作者:記憶深處的憂

文章连接:

编者语:

心如雪

作者:孤伴青灯

文章连接:

编者语:多么纯洁的从天而降,本想还给生活一片圣洁的大地,可是风的施虐,雨的无情,只能让她凄美的凋零,化成了水,却换不来春天。

你哪里雪了吗

作者:雪吧妖妖

文章连接:

编者语:你那里下雪了吗?面对寒冷你怕不怕,可有炉火温暖你的手。

爱情似雪

作者:雪吧妖妖

文章连接:

编者语:雪花一般冬天才有,和爱情一样是有时间的。“

初雪之恋__颐和园

作者:辩中灵

文章连接:

编者语:

赏雪沉思

作者:孤伴青灯

文章连接:

编者语:大好雪色须好好欣赏不该错过。然雪下大了,却勾出一种深深的沉思……

用心听雪花的声音

作者:鄢邪水谷

文章连接:

编者语:因为谁?而要我披一肩雪花在长道尽头不断的驻足,回首,徘徊和守望?

飞雪漫天,心为你冰封三千

作者:孤独的帆

文章连接:

编者语:假使可以选择,我倒更希望你选择在妩媚的春天或激情的夏天离开,在那样一个浑浑噩噩的季节里,也许悲伤来的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如此让我无法释怀。

雪魂

作者:梦飞

文章连接:

编者语: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管今天面对的是什么,我们都要有希望的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会的,一定会-------

雪花

作者:宁言

文章连接:

编者语:下雪了,沉寂的城市还在梦中酣睡。

下雪真好

作者:芜庶

文章连接:

编者语:

飘雪言

作者:浅痕依旧

文章连接:

编者语:飘雪落,情怀升,冬风里,难思量。雪夜小酌待天明,微醺长叹何人知。

永远的第一场雪

作者:哥啊

文章连接:

编者语:雪的伤心泪,晶莹剔透地滴落在内心最深处,泛起一段一段伤心的往事。秀儿,永远地停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作者文笔行云流水,辞藻优美,读文如读感慨万千

雪情

作者:恬静

文章连接:

编者语;

雪的爱恋

作者::随风wsf

文章连接:

编者语:

雪的印记

作者:六翼天使

文章连接:

编者语:窗外已是雪色一片,恍惚又见那夜的星光,听见你说,星星死了,光芒仍在,我已死了,依然爱你。

爱在断桥残雪

作者:爱似糖衣

文章连接:

编者语: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融解。

这个冬天没有雪

作者:闪灵鱼

文章连接:

编者语:

雪后远行

作者:崔东汇

文章连接:

编者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克己复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雪净荒原

作者:欣庸

文章连接:

编者语:雪是自然精灵,柔和凄美。飘逸在长空,潇洒在大地,弥漫在人们的视野,娇润在老人们的心田。

作者:一人一梦

文章连接:

雪花的快乐

第3篇

散文诗是指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形散神聚。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凝练,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文章的内容和容量,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散文诗时,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1)结合语境深入品析,挖掘语言隐含信息。散文诗的语言具有简洁、优美、浓缩、跳跃等特点,分析时不能停留在语言表面,要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相结合,仔细品味,深入领会隐含的信息。(2)结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散文诗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有象征等。分析时可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几方面入手。

二、结构。从结构上看,散文诗和散文一样,也具有“形散”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诗歌的跳跃性。首先要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其次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点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等。

三、主题。散文诗追求的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文中的意象都有其含蓄的意蕴。我们要准确把握表象与内涵的联系,进行合理联想,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趣。在概括文章主题时,可以从文章的标题、重点词句、中心句寻找线索,有时候还要考虑文章的写作背景。

模拟训练

倾听雪落的声音

蔡雅杰

云飞雪落的日子,云飞无痕,雪落有声。临窗而立,手中的杯子里散发着热茶淡淡的清香,放眼窗外,雪落如蝶。

倾听雪落的声音,我心随之起舞,片刻忘情……

每年冬天,都会有一种希望萦怀――雪花漫天飞舞,轻盈,柔美,圣洁。然后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让心情如花般绽放!

今冬不知下过几场雪了,可我总是贪婪地在一场雪后期待另一场雪的到来。不知道自己曾和雪有着怎样的渊源,何以这般喜欢雪?难道前世的我就是那六角菱花,曾在天地间飞扬……若真如此,前世对红尘的眷恋便是我忧伤的源头,今生我还能祈盼拥有快乐吗?

雪花飞舞的日子里,怀揣着一份淡然与雪花邂逅。用心倾听雪落的声音,那软软的、温馨的语言,简简单单,却会让人感觉亲切而舒服。雪花飞舞的日子里,胸怀着一缕柔情,与雪花相拥,倾听雪落的声音,那绵绵的、缱绻的叮咛,朦朦胧胧,也会让人感到甜蜜而幸福。

此刻,我偏偏眼含着一泓晶莹泪水向雪花问候。漫天飞舞的雪花,依旧轻盈,可我的心情却如此的凝重。

再次倾听雪落的声音,那凄美的、忧伤的低吟,真真切切,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与孤独。

雪落,那天籁般的声音,曾无数次带我走进美丽迷人的梦境。醒来,却是更深刻的疼,可我依然执着着,让心随着梦流浪――

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雪花一般,卸下所有的悲欢,在这自由的天空起舞,飘飘洒洒,绵绵不绝……

(选自《散文诗・校园文学选刊》2013年第3期,有改动)

1.倾听雪落的声音,作者却听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篇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出自宋朝卢梅坡所作《雪梅》。

2、宋朝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输给。全句意思: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出处:《雪梅·其一》(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颜色上梅花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味道上雪花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答:

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序”指的是文本的结构安排问题,结构安排要做到“言之有序”,是由写作及接受活动中思维表达所使用的基本工具,语言所具有的线性特征决定的。因此,结构安排必须遵循写作的交流性质所要求的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层次与段落、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答:

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的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即结构安排与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2.结构安排应做到周严紧密。3.结构安排应做到错综变化。

3.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答:

这篇小故事写的是“我”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作者的行文很朴素

很克制,但恰恰是这样的笔触很好写出了人世间那种无法避免的伤痛与悲苦命运,使文章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很动人。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单交代背景“我”大年三十晚上坐火车回家,冷清中遇见一对父女,但无多的交谈,因为“我”认为“他们”“土头土脑”,不是共度寂寞的玩伴,而这个冷漠“认为”在文章结构上是一个重要伏笔,为文章最后“我”的转变、“我”对“父女”的牵挂行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非常好的突出了主题,在文章的感情发展的路线上掀起了波澜。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故事展开。“我”由于寂寞想请那对“父女”吃饭,故事进行到这里并无太多发展,转机发生在小女孩的提问:“你看过雪吗?”这个时候题目中的“雪”出现。但是“我”只是随机应付几句,这个细节的安排在后面是极有用处的。然后故事进一步发展,“我”发现那个男人在偷偷的哭泣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苦难的家庭,知道了这个从来没见过雪的小女孩因为白血病生命就快走到了尽头。那个男人就是带女儿专程去杭州看雪。于是“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与前面的“应付”起到了相互呼应。

第7篇

(丹阳市第六中学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考生感到很头疼的题目之一,笔者结合学生训练过的阅读文章,将学生出现失误的类型归纳为:审题不准确、思考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文本意识不强,并作了具体分析。

http://

关键词 文本阅读;分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考生感到很头疼的题目之一,也是在高考总得分很低的题目,笔者结合学生训练过的阅读文章,将学生出现失误的类型归纳为:审题不准确、思考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文本意识不强。下面就具体文章分析如下。

1.审题不准确

例一:《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二)】

【问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

【学生答案】①母亲在故乡劳作供我上学给予我关爱。②母亲因故乡而憔悴。③母亲过世后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失误分析】这个题目重在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而这个答案重在分析母亲的经历,没有准确审清题目。

【参考答案】①热爱母亲。②敬佩母亲。③对母亲的养育充满感激之情。④有一颗报答母亲的心。⑤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之情。⑥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⑦母亲去世,充满悲伤。⑧怀念母亲。(5分,每点1分,答出五点就给满分。

2.思考不深入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问题】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学生答案】①通过大量篇幅写雪,表现出雪的美好和雪景的美丽。②借有雪时的欢乐记忆,反衬出江南无雪的遗憾。③表现出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热爱和怀念。

【失误分析】作者写“江南无雪”表达出的遗憾之情,仅为表层情感,深层次为对环境的担忧;写童年雪景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不仅表达出对雪景的热爱,更为主要的是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文章最后写想象中的夜饮赏雪,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原来的答案仅仅停留在对雪的本身的思考,未作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答案】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例二:《晶莹的泪滴》【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问题】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学生答案】①祈祷女老师能够幸福。②祈祷女老师能够永远保持这种美好的心灵。③祈祷所有的老师能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

【失误分析】作者写女教师不仅仅是为了对她的歌颂与赞美,更为主要是为了引发人们对人间真情挚爱的思考,希望我们所有人包括我们的民族能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文章在结尾处含蓄地传达出此意。而这个答案简单地停留在对女老师本身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②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③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本题6分,每点2分)

3.层次不清晰

例一:《草丛》【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问题】文章两次描写了割草的老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答案】①突出草丛不被忽略。②承接上文对草的践踏。③引起下文对冬天草丛的描写。

【失误分析】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两次描写的作用,而这个答案没有按层次答题,笼统回答,答题的思路不清晰。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以老人割草,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②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草丛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③前后照应,突出了草丛执着坚定的形象。(评分建议:三个要点,每点2分。)

4.答题不规范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问题】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学生答案1】①承接上文儿子的追问。②引起下文诗句,与之照应。③运用排比的修辞。

【错误分析】:分析作用题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而这个答案只考虑了形式忽略了对内容方面的回答。

【学生答案2】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雪的感叹。②与童年下雪的情景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雪的盼望。

【失误分析】这个答案考虑了形式和内容的角度,但在形式的角度方面忽略了结构的角度。

【参考答案】形式上:①照应题目“江南无雪”。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

5.文本意识不强

例一:《花事》【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问题】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试加以概述。

【学生答案】①要珍惜美丽的瞬间。②平静对待人事,凡事要看开一点。③不要为失去的东西而伤感。

【失误分析】作者在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在文中都有相关的文字,只需稍作概述即可,而这个答案完全是个人的理解,脱离了原文。

【参考答案】(1)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们不应错过。(2)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些东西是无可挽留的。(3)爱情和婚姻时常割离,应当将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无可挽留的事实,坦然待之。(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例二:《过滩谣》【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试作探究。

【学生答案】①形式上吸引读者。②因为那一段拉纤生活是我第一次体验人生苦难。③从拉纤的苦中体会到生命在于奋斗。

【失误分析】探究题的回答不能脱离原文的中心和主旨,这个答案没有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深入思考。

【参考答案】①纤道艰险使作者对那段艰难岁月刻骨铭心。②纤夫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顽强的品格令作者由衷赞叹。③征服激流、险滩的经历,让作者对生活、生命有了深刻的思考、认识和感悟。(每点2分)

【问题】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学生答案】①通过大量篇幅写雪,表现出雪的美好和雪景的美丽。②借有雪时的欢乐记忆,反衬出江南无雪的遗憾。③表现出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热爱和怀念。

【失误分析】作者写“江南无雪”表达出的遗憾之情,仅为表层情感,深层次为对环境的担忧;写童年雪景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不仅表达出对雪景的热爱,更为主要的是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文章最后写想象中的夜饮赏雪,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原来的答案仅仅停留在对雪的本身的思考,未作深层次的探究。

6.概括意识不强

例一:《亲爱的麦子》【苏州市2009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

【问题】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

【学生答案】:①有一种土壤般的质地和本色。②带有土地的精华。③平凡却又由人、天地创造的精品。④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叉一目了然。

【失误分析】题目明确提示要概括,而这个答案仅仅是对原文的摘抄而已,对麦子的美的概括有很大欠缺。

【参考答案】①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②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③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2分)(意思对就可)

例二:《过滩谣》【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问题】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

【学生答案】①大雪纷飞的天气,凭着过去对它的熟悉,一步一探地摸索着行走。②便渐渐地麻木了,双脚完全失去了知觉。③到得崩洪滩时,我被这条闻名整个资江的险滩吓得目瞪口呆。

第8篇

逝世于1944年的彭雪枫将军留下了一些日记和书信,1979年9月经由“《彭雪枫书信日记选》编辑组”成员“仅作了一些校勘,加了一些注释,有的作了一些小的删节”之后,于1980年6月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印了一万册《彭雪枫书信日记选》。我花一元钱从地摊买了一本,用一个下午通读了一遍,觉得:这个彭雪枫骨子里还一直存有读书人的可贵见识。下面只摘录彭雪枫评说几个中国现代名家的书信日记片段:

1941年12月7日,彭雪枫在给夫人林颖的信中说:“关于鲁迅的书,更应多多浏览。鲁迅的文章简洁尖刻,极有骨气,多读不仅在文字之技巧上有益处,更可加强自己之修养。1932年以前的鲁迅的文章小说几乎每篇我都读过。”四天后,彭雪枫又给林颖写信,一开始就说:“百忙之中(其实也不见得)读完了《两地书》,情趣颇浓,关于学问、时事、教书、访友、吃饭、睡觉、洗澡、穿衣、做文章、发牢骚之类,几乎无所不谈……一代文豪如鲁迅,殊多值得我辈效法者……听文学家们说,模仿是不好的,但吾非文学家,正可不必不模仿也。”

看得出来,熟读鲁迅的彭雪枫从内心深处接受了鲁迅。他在后来给夫人的信中甚至命令道:“前送来之鲁迅的《故事新编》,很好,你必须一看。”

1942年5月10日,彭雪枫收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大批书”,让他“神飞”。这“一大批书”中就有彭雪枫早就知道书名的《家》《春》《秋》和《爱情的三部曲》,彭雪枫给林颖的信中欢呼:“我喜欢极了!”

过了半个月,1942年5月25日,彭雪枫给夫人汇报阅读《家》的感受:“《家》快读完了。一则巴金的作品从来没看过,读一本他的代表作,也好了解一下作者的作风;二则也还是由于你的介绍,说得怪引人的!还记得半城之夜共读南京画报中关于《家》的电影照片吧?一般说来,文笔也还流利,但不十分出色。内容以反封建为主也还没有失去‘时间性’。他们说阅《家》如看文明剧,似乎有点过火……我以为《家》中之三兄弟表姊妹的婚姻都不自由,则未免有点‘巧合’。《家》中人物,我很爱‘琴’,很同情‘梅’,很喜欢觉慧,很讨厌觉新(大哥),很佩服鸣凤(丫头),很轻视剑云,很尊重瑞珏(觉新之妻),其他则不足道矣。”

会读书的人,看了这段感受都明白,彭雪枫是仔细读了《家》并认真揣摩和动了脑筋思考才可能如此流利地述说和评点作品的。

上面提及的彭雪枫收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大批书”中还有郁达夫的书,1937年2月10日彭雪枫在日记中写道:“晚读郁达夫之《屐痕处处》,描写游历各名胜,不禁羡慕不止,但字里行间,常暴狂态。”

应该说,彭雪枫对郁达夫的把握也没有走谱。

1942年12月3日,彭雪枫在仍是给夫人的信中说:“名家作品是不应不读的……我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时间一齐装进头脑里去。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

这本《彭雪枫书信日记选》中,还有不少谈他阅读外国文学和哲学经济历史典籍的体会,全部都是实在具体的细述,不是空泛的大话。

那个年代,不论文人武人,都以认真读书为荣。

第9篇

《咏雪》一文出自《世说新语》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中谢家子弟咏雪的事情。全文71字,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这篇课文的精彩点在于谢朗、谢道韫对“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不同诠释。全文只作客观的叙述,未加评论,给读者留下了诸多可供议论的内容。“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在“问题研究”中同时列出两种相反意见,不作首肯。对“练习说明”第三问也认为“无须定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只要稍加分析,无疑是“末若柳絮因风起”妙极!

从当时情境看,文章里谈到“俄而雪骤”,“俄而”是“不久”之意,暗示当时下雪了而且是小雪,“雪骤”说明不久之后雪下得又大又急,谢安提问中的“大雪纷纷”其实间接地回应了“骤”的意思,就是大雪纷纷扬扬。而谢朗的“撒盐空中”只能是细小颗粒,与此时情景断然不同。而谢道韫的咏雪则写出了大雪飘扬之态。

从考题本身看,考题是一个“雪喻”题,判断比喻高下,就必然牵涉到本体、喻体和两者之间的相似点问题。首先明确“本体”即被比喻的对象。所喻的重心是富有动感的“纷纷”之态,而非只指“白雪”。反观《教师教学用书》中“白雪纷纷何所似”译为“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显然,这里把“白雪纷纷”视为“纷纷白雪”了,这与原文相悖。其次要明确“喻体”是什么,从文中谢朗“撒盐空中”和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来看,其喻体是“撒盐”和“絮起”,两者倒都与白雪“纷纷”之态相吻合。其三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课文重在“白雪纷纷”即白雪纷纷扬扬。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轻如絮,絮白似雪,随风飞扬之态,有意蕴,符合中国在绘画、诗词、文章等方面讲求神似引人遐思的审美要求。而谢朗的“撒盐空中”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从关键词句看,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的语气至少说明谢朗是率尔以对,自己都认为这个比喻有点勉强,体现出分明的不自信。而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未若”就是“不如”之意,说明她经过片刻沉思、比较,语气坚决,充满自信,既否定谢朗的说法,又有她自己更恰当形象的描述。

从提问的对象看,“公大笑乐”为什么不是“公大笑”或“公大乐”?“公大笑乐”出现在谢道韫话后,按逻辑分析“大笑”应该是为家庭氛围温馨而笑,为谢朗率尔、简单、纯真而笑,为两人的才华而笑。而“乐”更多的是“大笑”之后对谢道韫比喻及才华的肯定、欣赏。如果此时谢安要说什么,当是类似这样的话:“你们俩说得好极了,但道韫比喻最恰当,神形毕肖!很有意蕴!”

从作者立场看,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言语”好,谁的不好,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结尾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可谓神来之笔,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却没说明谢朗的身份,用意颇深。这一后人追书之词只要你读出节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就可看出作者是在击节赞叹,溢美之情流于言外。

从后世影响看,“咏絮”一事当为谢道韫一生中最为人所称美的轶事。今天广为流传的“咏絮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称赞女子有才华,它的出现也源于谢道韫这个咏雪故事,真可谓是一句名扬天下,流芳千古。

综上所述,“两个比喻哪个更好?”答案不容置疑,根本就没有争论的必要。《教师教学用书》也没必要列举出来所谓多种说法来混淆视听。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有时,答案就是唯一的。

第10篇

尽管春天已经来到,但我好像觉得冬天永远展现在我的面前似的。

——题记

我也不知这个冬天是怎么过去的,只记得我每次都会盯着那棵松青树发呆。雪总是不住地下着这棵松青树,好像松青树跟雪有仇似的,每到这时候,我就觉得这雪是恶魔,为什么要折磨这棵松青树呢?可能是因为我心情的缘故吧,总是痛恨雪,尽管她是雪白的。

大雪那天,也是姐姐走的那一天。我送走姐姐以后,并没有出门去,而是呆呆地望着这场雪,好像我的心情要我跟松青树相依为命似的,我也尽情地要雪撒在我的头上,让自己也体验一下松青树的味道。家人好几次劝过我,不要感冒了,甚至有的人说我很傻。当时的心情也许只有雪能明白,雪能消化我的心情吧。被雪滴过一次后,我的心情莫名其妙的好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痛恨雪,为什么在我最难过的时候竟然只有雪能来帮助我呢?

现在已是春天了,我再也不能要雪来冲淡我的心情了。但是我仍然会望着那棵松青树发呆,不过松青树好像一点儿也不痛恨雪似的,好像还很感激雪姑娘似的。不过雪已经走了,松青树好像有点舍不得,我总是呆呆地望着松青树,希望松青树能代表雪来理解我的心情。可是松青树好像没有了雪,就不能展示它的风范了。     我觉得自己好像在瞎写似的,松青树怎么能代表雪呢?我觉得自己好像被心情冲昏了头似的,竟然稀里糊涂地把松青树和雪在一起混谈!唉,最近烦躁的心中真的有点冲昏了我,竟然分不清雪和松青树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只会在雨天看着松青树,我觉得自己又开始要雨来冲洗我的心情了。可是雨却没有雪那么热情,只会让我的心情更加烦躁!每到下雨天,我去观看松青树,松青树表示去一脸无辜。 唉,我真是冲昏了脑袋!我怎么会知道松青树一脸无辜?我是不是真的脑袋进水了啊?

我开始喜欢上雪了,讨厌雨了。这也许就是心情的缘故吧,可以把我恨的一个转化为喜欢吧。心情的烦躁,让我的脑袋进了水!这也是我心情烦躁的原因之一。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心情不好时,准会痛骂松青树,尽管以前我是那么的怜爱松青树,可是当我心情烦躁时,我依然能讨厌他!也许会有人说我是矛盾性的吧,但是我依然会痛骂松青树!这就是心情惹的祸!但是活泼的我,永远也不会被心情给冲淡!    PS:这是我胡乱写的,有的地方完全就让人看不懂,希望你们不要当真。看这篇文章你千万不要用心去看,只要当作是心情随笔就行了,因为这篇文章完全是我的心情缘故,你们根本就不需要当真。你们愿意看也就看,写的不好,也不要见怪。因为这篇文章我根本就没有打算把她写好,只是因为心情的缘故吧了。

第11篇

寒冷的冬天被雪花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大衣,显现得十分闪烁。北风习习,洁白的雪花,在空中飘啊飘,飘啊飘,轻盈的落到了地上。绿里还有些泛黄的松树,也披上了一件别样的银装。多么好的一番景象!

擦掉玻璃上的哈气,看见外面的小伙伴,都在开心的堆雪人打雪仗,我多想飞奔出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嬉戏。这时,雪仍然下着,像珍珠,晶莹剔透;像鹅毛,纷纷扬扬;像天空中的小精灵,调皮可爱;像柳絮扬花,从天而降……

我忍不住了我的好奇,穿好衣服,打开房门,向那洁白的小精灵飞奔而去。站在白雪中,感受到冰冰的雪,飘到我的手上,那股凉丝丝,却又很舒服的感觉。但,这时已经很晚了,我不得不向着可爱的小精灵说再见了。

在窗台边,我继续看着这雪飘飘洒洒的落下,继续听,听这雪融化以后在屋檐滑落的滴答声;听这雪给小伙伴们带来的欢乐声。此时,我想起了远处的大山,皑皑的白雪覆盖在她那温柔起伏的曲线上,将她银装素裹的包装。假如这时你进山赏雪的话,那就好比进了童话世界了!

雪,就像那动听的乐章,深情优美的诗篇,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瑞雪美图”。

海港区耀华小学六年级 王斯琦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第12篇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

1 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能力

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景,让学生在领悟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中,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词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注意语言短路等特殊语言现象,并把自己的揣摩结果旁批在书中的空白处。

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景以及小雪点染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巧妙地对雪山的温静、秀气作了赞叹,随后对小雪点染下的山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记得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时说:“老师,我觉得作者把雪后的小山写得像一位在春风中追逐梦想的美丽少女一样”。学生此言一出,课堂沸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又如文中有这样三句话:“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不仅表示存在,还传神地、勾画出了小村庄、房顶上的雪的神态,它们像有灵性的人,在舒服地躺着。

文章的重点语句,一般是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总结点,或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或是文章的主旨,我们把握好对这种关键句的理解,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诵读赏析,揣摩语言的意蕴,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朗读为突破点,让学生充分朗读文章,才能让他们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首先通过初步阅读感知分析,找出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情感的激发点。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学生分析得出要放慢语速,“这”字不仅要停顿,还要重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然段应怎样朗读,采用在各小组内试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领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当学生完成了诵读和赏析后,沉浸在一种情绪体验之中,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最可贵的境界。

3 比较替换,揣摩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韩雪屏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已经将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比较法很精辟地概括为:增、删、移、换这四个字。确实,语言的比较都可以在这四种方式下得以实现。而正是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学生才感知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