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生儿不睡觉

新生儿不睡觉

时间:2023-05-30 10:1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生儿不睡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儿保博士妈妈的私家记录:

小猪出生后,猪妈一直坚持让他单独睡小床,小床放在大床旁边。也许是因为属猪的原因吧,小猪的睡眠一直很好,每天按时入睡,按时起床,很有规律。现在小猪马上6岁了,正在尝试单独睡一个房间。

宝宝每天睡多久

新生儿:睡眠时间约18~20小时,除了吃奶、换尿布、洗澡外,基本上都在睡眠当中,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3个月:睡眠时间16~18小时。白天约睡4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约睡10~12小时。

4~6个月:睡眠时间15~17小时,白天睡3~4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睡眠10小时。

7~9个月:睡眠时间为14~16小时,白天睡2~3次,每次约1.5~2小时,夜间睡眠10~12小时。

10~12个月:睡眠时间为13~15个小时,白天睡1~2次,每次约2小时。

13~18个月:睡眠时间13~14小时,白天睡1~2次,每次1.5~2小时。

19~24个月:睡眠时间为13小时左右,白天睡1~2次,白天一共睡2~3小时,逐渐过渡到下午睡1次,约2小时。

2~3岁:睡眠时间12~13小时,白天午睡1次,约2小时。

4~6岁:睡眠时间12小时左右,白天午睡1次,约2小时。

当然,睡眠时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只要宝宝生长发育速度正常,白天精神反应好,即使睡得时间少一点也没问题。

睡眠好习惯从新生儿起培养

新生儿:

1.建立生物钟

新生儿刚出生时没有昼夜之分,甚至日夜颠倒,可以持续到7~8个月,甚至更长。随着大脑皮质的发育,白天外界刺激较多。白天睡眠时应拉上窗帘,宝宝醒来后可拉开,会有光亮刺激。宝宝会逐渐分清黑夜和白天,建立起自己的生物钟。

2.分床独睡

从新生儿起培养宝宝单独睡自己的小床,如无条件,也可与成人同睡一床,但需分被睡。与成人一起睡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成人熟睡后可能会压到宝宝,而造成窒息意外。

3. 自动入睡

宝宝出生后就要培养他自己独立入睡的习惯,不拍、不摇、不抱,新生儿睡眠中会出现四肢抖动,好似“惊吓”,这是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关系,不要将宝宝抱起、拍摇。

1~3个月:不睡摇篮、不摇晃。

摇篮和怀抱摇晃都不利于培养宝宝自动入睡的习惯,而且剧烈摇晃会损伤其大脑。

睡眠姿势:侧卧比较符合宝宝的生理特点。

枕头的使用:3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不必使用枕头。3个月以后宝宝会抬头了,脊柱开始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可以开始使用枕头,枕头的高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

4~6个月:按时入睡、按时起床。

当宝宝尚未养成自动入睡时,可以在他似睡非睡时把他放到小床上。宝宝白天睡眠过多时就应叫醒他。

7~9个月:不吮手,不咬被。

宝宝吮手指是正常的,当宝宝入睡后,应把手从口中拿出,不能成为习惯。不要让宝宝睡眠过程中咬被子,发现后应及时纠正。

10~12个月:醒后即起床。

宝宝睡醒后要及时穿衣起床,不应躺在床上玩很久。

13~18个月:主动、按时入睡。

按时入睡,醒后不哭,能安静地主动入睡,醒后精神好,不哭闹。

19~24个月:睡前有准备。

睡前不吃零食,排空小便,不让宝宝过分紧张或者兴奋。

宝宝睡眠问题总攻略

Q1:宝贝总要抱着他睡,一放下就哭,不肯好好入睡。

解决方法:

1.某些疾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岁以内的宝宝,尤其是6个月内的宝宝,患佝偻病时往往不容易入睡,入睡后会突然惊醒,大哭不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请医生进行诊治。

2.在排除了佝偻病的影响后,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妈妈可以适当地抱一抱,陪一陪,宝宝需要妈妈的抚摸、搂抱等触觉感受,特别是新生儿,这样能帮助宝贝安静下来,加强睡意,也可防止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射。但不要让宝宝养成抱着睡、陪着睡的习惯。

3.如果宝宝已经形成抱着睡或陪着睡的习惯,一定要坚持把这个习惯纠正过来。比如,宝贝睡觉时尽量不要抱他,这样做宝贝会不习惯,会哭闹,但如果妈妈坚持不抱,也许第一天宝贝会哭20~30分钟,第二天只哭10分钟,第三天也许根本就不哭了,逐渐就能改掉抱着睡的习惯。

Q2.每天很晚了宝贝就是不肯上床睡觉,硬熬着要玩。

解决方法:

1.为了避免宝宝晚上不愿意上床睡觉,一是白天不要让宝贝睡得太多,二是带他到户外多做一些以运动为主的游戏,让他蹦蹦跳跳,使劲活动身体。

2.到了晚上,妈妈要注意与宝宝一起玩一些活动量小的游戏,以免让宝宝玩得太刺激、太兴奋,不利于宝宝入眠。

3.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小步走的方法,每周把睡觉时间提前5~10分钟,坚持下去,宝宝就可以在正常入睡时间睡觉啦。

Q3:宝宝夜里总睡不实,经常醒来。

解决方法:

1.首先要搞清原因。比如是不是宝宝害怕和担心,如担心妈妈离开,妈妈可在睡前1小时给宝宝念念书或讲讲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将妈妈对宝宝的爱与重视传达给他,让他安心入睡。

2.睡前最好有3~4小时的时间让宝宝保持清醒,做做全身按摩,讲讲图画书,听听音乐,在床边放一个绒布小玩具让他玩一会儿,这样都能让宝宝心理放松。

3.还有一些方法妈妈也可以试试,如让宝宝对白天和黑夜所处的环境有明显的区分,如晚上让房间光线变暗、大家都保持安静;直接把宝宝放在床上,让他自然入睡。

Q4:宝宝夜里睡觉时总是蹬被子,肚子经常着凉。

解决方法:

1.如果宝宝在夜里经常踢被子,小肚子容易着凉,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要在宝宝睡觉时保持适宜的居室温度。

2.不要让宝宝在睡前过度兴奋,否则宝宝会因睡不踏实而蹬被子。另外,睡觉给宝宝盖轻巧、厚薄合适的被子,这样会让宝贝睡得舒服些。在温差大的季节里,为避免宝宝蹬掉被子腹部着凉,睡觉时最好给宝贝穿个小肚兜。

3.如果宝宝总是改不了蹬被子的毛病,睡觉时可在他的小被子两旁分别压上个小枕头,这样宝贝就不容易把被子蹬开了。

Q5:宝宝白天睡得多,晚上却不好好睡。

解决方法:

1.如果宝宝白天睡得多而一到晚上就兴奋得不睡觉,就是人们常说的“睡倒觉”。可以每天早上或下午少睡些,尽量让宝贝多醒,特别是下午5~6点后不要再让宝宝睡觉。晚上入睡前保证4小时以上的清醒时间。

第2篇

许多婴儿晚上睡觉都不好,问题只在于程度的轻重及家长的忍耐度。严重的人称“夜哭郎”,总是半夜哭,闭着眼睛哭,每隔几天就要哭一次,一哭就是一个多小时,哭声很大,嗓子都哭哑了。有这种睡眠困扰的孩子,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虽然家长可用调整自身睡眠时间等方式来配合,但其带来的精神压力与情绪困扰,却可能大大地影响生活品质,甚而造成亲子对立与夫妻失和等严重问题。

睡眠困扰问题与宝宝的性别、家中经济条件无太大关联。有专家指出,除了家中睡眠环境因素之外,与宝宝自身的生理状况(如有湿疹或气喘等毛病)、亲子之间互动不良(以不睡觉来反抗父母)等有较密切关系;也有研究报告显示,独身子女有睡眠困扰的比例较高;幼教工作者则指出,幼儿睡眠品质与先天气质有一定关系,先天气质较乐观大方者,通常睡得较好。由此可见,婴儿的睡眠问题与许多因素相关。

睡眠是一个生理过程,依赖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的活动来调节。睡眠的程度不是均匀一致的,而是有着深、浅睡眠交替的过程。平均2~3个小时一个交替期,每晚约3~4个深浅睡眠交替的周期。在深浅睡眠交替过程中,宝宝都可能会出现轻微哭吵、躁动等睡眠不宁的现象。睡眠正常的宝宝能从浅睡眠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但是,有的宝宝睡眠调节功能较差,这时就容易醒来哭闹。

婴儿良好的睡眠需要父母全方位的照护,避开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半个月至1个月的婴儿应注意及时喂奶。有的婴儿睡眠时间很长,肚子不十分饿就不会醒。当肚子饿了就咕噜咕噜地吃奶。若是吃母奶就会把两侧的母乳全部吃空,若是牛奶也能轻松地吃掉120毫升。吃完就要小便。当给他换尿布时就显得很高兴,然后又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饥饿、尿布湿了未换,穿的睡衣不舒服等,都会影响深浅睡眠的调节功能。

一般来讲,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 5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夜间可以睡8~10个小时,白天还要睡两小觉。到了1岁左右,夜间睡眠时间大约为10~12个小时,午觉约为2小时。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生长过程中的睡眠特性,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白天要保持孩子一定的兴奋,逐渐建立起睡眠的昼夜节律。但是,宝宝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而且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妈妈们也不必完全按照书本上规定的时间要求自己的宝宝。

冬天是婴儿猝死的好发季节,父母应多注意,不要因为宝宝趴着睡较舒服,就让宝宝趴着睡,结果酿成遗憾!

不要认为孩子的睡眠问题是生长过程中的短暂现象。对于经常被孩子剥夺睡眠的父母来说,孩子夜里3点钟醒来要求父母讲故事,看起来似乎是亲子之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科学家们提示,这种习惯预示着孩子成人后可能会被失眠困扰

第3篇

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新生儿每24小时大约会睡16~18小时,他通常会一口气睡上2~4小时,然后饥肠辘辘地醒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会不分昼夜地吃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就逐渐会在晚上睡得稍微比白天的时候时间长一些。

在夜里的大部分时间,你新出生的小家伙不睡觉,睁着眼睛,兴致勃勃,你尽管睡意朦胧,但必须陪着。那么现在你需要了解9件事,这有助于让小宝贝安静下来。

1.新出生的孩子会经常打盹,但仅仅是时间很短的小睡。这是因为他体内的生物钟还没有开始运转,因此他分不清白天和晚上。他的胃很小,吃不了太多,因此会经常饿。在大约6到10周的时候,他会睡得更安稳、时间也更长一些。

2.固定的睡觉时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6到8周的时候,依照喂奶的习惯,可以让宝宝有一个睡觉时间表。每晚7、8点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好好睡上一觉,尽管他不会整夜都睡。父母可能意识不到宝宝是如何感知的,但当你看护他、放一段柔和的音乐或者轻轻帮他拉上睡衣,这都会给他传递一个信号。到3、4个月的时候,孩子一次会睡6个小时左右,这样就可以在半夜少喂一次孩子。孩子睡的时间长了,你自然也可以多睡一会儿了。

3.昏昏欲睡却始终醒着的状态是最佳的睡眠状态。宝宝在打盹的时候,大人尽量不要去打扰他,这样他将学会自己躺下来睡觉。如果不这样,你哄着他睡了,他隔一小会儿醒了的时候,你还得去哄他;而且,如果你在他每次睡前都喂奶的话,会让他形成依赖,不利于宝宝养成好的睡觉习惯。

4.呵护宝宝要适可而止。专家建议,在宝宝出生头三个月的时候,要尽量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但三个月后,即使在他大哭大闹的时候,你也要坚持住,尽量让他自己学着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代替他来做。这样他很可能会自己躺下来睡觉,而不需要你过多地哄劝。有时候,你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在他耳边温柔地哼着歌而已。

5.要有灵活性。当你有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当你有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就需要有所变通。如果他们在作息时间上能保持50%的一致,那就是一件不错的事。

6.宝宝太乏了睡不好。要了解一些睡觉的信号,如果发现宝宝揉自己的眼睛或者打呵欠,这就说明他太困了。但只是让他在汽车的座椅上或者你的怀里休息几分钟,这只能减少他瞌睡的感觉,并不能让他恢复精力。宝宝白天里要是没有小睡,晚上也是睡不好的。

7.肚疼的宝宝很难静下来。所有的孩子都哭,但如何区分孩子是不是因为哪里不舒服才哭呢?仔细听你会发现,如果孩子的哭声很大,而且一天持续3个小时甚至更长,每周持续3天或以上,而且持续3周,那就要及时去就诊。好一些的情况是,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肚疼会自行消失。在这之前,请用襁褓包裹着宝宝,给他唱歌,用嘘声让他得到安抚。

8.适度和宝宝的睡眠时间保持一致。有一个母亲,她的女儿非常能睡。但这个小家伙总是在早晨五点钟醒来。母亲想了一些办法,让宝宝改变作息时间,但没有用,她像一只早起的鸟儿一样依然是我行我素。不过,这也不错,这位母亲再也不用熬夜洗衣服、收发邮件,而且也不用在早上揉着惺忪的睡眼了。

9.好的习惯贵在坚持。无论你做什么,不要改变宝宝规律的就寝时间。让宝宝多练习新本领,适量增加他在白天的活动,这样他在夜里就会睡得更安稳。

除了以上几点,准确地判断孩子的睡眠状态也尤为重要。美国和荷兰的心理学家通过观察研究,根据新生婴儿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将睡眠分为6种状态:两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眠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安静睡眠状态:婴儿的面部肌肉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呼吸很均匀。

第4篇

在产房里经常会有这么奇怪的一幕:一家人围着新生儿欢天喜地,唯独产妇阴沉着脸,要么发呆,要么动不动就发脾气,没人的时候则抹泪,有时还用被子蒙头大哭。要小心了,这有可能就是的产后抑郁表现了。

“谁也不能碰他。”28岁的任女士,现在不准任何人碰她刚满月的儿子,除了她自己外,其他任何人哪怕是伸手去摸一下儿子的脸,她都会极度不高兴,包括她的丈夫。她每天都自己24小时看着儿子,甚至不睡觉。脾气也异常暴躁,经常无理由地发脾气。

“这是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应及时就诊。”专家告诉记者,随着今年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到来,产后抑郁症患者数量也大大增加。

张医师称,如果产妇情绪紧张、认为“在挣扎中生活”、“生活布满阴云”、感到悲伤难过、“陷入昏暗之中”、感觉筋疲力尽、感觉麻木不仁或过度敏感、食欲不振、难以入眠等症状,就是典型的产后抑郁症状了。

病情分析:产后3大心理变化

专家解释,妈妈们生产后,其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相对于身体上的改变来说更是巨大。一般来说,产后妇女心理的变化可分为三种:

首先是产后郁闷:其发生几率约50%-70%,在产后3-6天发生,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失眠、暗自哭泣、郁闷、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持续时间约为一周左右。

其次是有些产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郁郁寡欢、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甚至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流泪或对前途感觉毫无希望,更有甚者会有罪恶感产生、失去生存欲望,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了。

再次就是产后精神病:约有0.14%-0.26%的抑郁症产妇,会出现沮丧的心情、幻觉、妄想、自杀或杀婴的精神病症状,此时产妇已经严重患有“产后精神病”。

特别提示:独生女更易患产后抑郁

目前生育潮的主体由80后独生子女一代构成,新爸妈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格桑认为,独生子女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易使产后抑郁高发。从成长到结婚、怀孕、生育,她们几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一家人的重心一下子都转移到新出生的孩子身上,产妇多少会有失落的心理。

应对措施:家属关心自我调节

专家指出,体力精力的恢复是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护士和家人应帮助产妇认同母亲的角色,主动关心她们,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产妇本人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保持情绪稳定;多和亲人沟通,有助于排解心里的不快。

另外,产后抑郁完全可以预防。产妇本身要保持心情舒畅,对自身的心理变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切不可听之任之发展忧郁、愁闷。家人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特别是丈夫的体贴、关爱,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极其重要。切忌只顾孩子,把产妇晾在一边无人过问。

贴心提示:产后抑郁症的高危险群

1、未满20周岁的产妇。

2、未婚的单亲妈妈。

3、收入少、经济状况差、居住条件差的产妇。

4、产妇本人出身于单亲家庭。

5、产妇本人在童年时期,因父母照顾不周而一直缺乏安全感。

6、产妇在怀孕期间,同丈夫关系不好或缺乏家人的关心。

7、产妇受教育程度不高。

8、孕前或怀孕期间,常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第5篇

中美合作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他是一位15 岁男孩的父亲,有着23 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由他翻译的《0 ~ 12个月宝贝健康从头到脚》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新手父母欢迎。

母乳喂养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能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在建立宝宝肠道正常菌群、维持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启动肠道局部和全身免疫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母乳喂养还可以增进母婴关系,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发育。尽管母乳喂养好处多多,但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宝宝对母乳喂养的依赖、对辅食和婴儿配方奶的抗拒等,尤其是给宝宝断奶,更是让妈妈感到又心疼又为难。

诊室回放镜头1

强强已经1 岁了。自打满5 个月妈妈开始上班起,强强白天对吃喝的态度就不积极了,但妈妈下班回家后,包括夜间,他却频频要吃母乳,其中至少有3 次是“正餐”。更让人着急的是,自打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强强的生长逐渐变缓。妈妈多次试着用奶瓶给他喂奶粉,改变他对母乳喂养的依赖,但每次都以强强的拒绝性哭闹而作罢。父母为此向医生求救:怎样才能让孩子摆脱对母乳的过分依赖,接受其他食物呢?

诊室回放镜头2

1 岁10 个月的东东是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妈妈乳汁很充足,4个月之内,一直是纯母乳喂养,东东长得十分健康。东东满4 个月后,妈妈开始上班,白天改用奶瓶给东东喂婴儿配方奶粉。东东很快适应了人工喂养,但妈妈却深感愧疚,为弥补白天对宝宝的“冷落”,每天下班回家就尽可能陪着东东,晚上也让东东和自己睡。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东东过于依赖母乳了,即使不饿也要吸一会儿母乳,甚至要吸着妈妈的才能入睡。现在妈妈马上要到外地出差,她担心东东晚上无法吸吮母乳会哭闹、会不睡觉、会因此得病……

宝宝出生前就一直听着妈妈的心跳和呼吸,熟知了妈妈的声音和节奏,所以,母乳喂养特别容易让宝宝接受。母乳喂养的过程不仅是营养的提供,也是母婴肌肤相亲、心灵传递的过程。宝宝在接受妈妈甘甜乳汁的过程中,很快就会对母乳喂养过程产生依赖。一般坚持纯母乳喂养1 ~ 2 个月后,宝宝就会厌烦或拒绝奶瓶喂养,甚至对用奶瓶喂水也不接受。可是宝宝4 ~ 6 个月后,多数妈妈都要重返工作岗位,奶瓶喂养就成了无法回避的选择,断奶也就成了妈妈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断奶方法1:让奶瓶提早介入

妈妈在刚开始给宝宝喂母乳时,要努力让宝宝多吸吮母乳,尽量减少奶瓶的刺激,以免造成人和橡胶之间的错觉,影响母乳喂养。但对于4 ~ 6 个月后要返岗工作的妈妈,还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做好奶瓶介入计划,提早让宝宝适应奶瓶喂养。可以在宝宝2 ~ 4 周的时候开始每周用奶瓶喂养2 ~ 3 次,训练宝宝不仅能顺利接受母乳喂养,也能接受奶瓶喂养。如果母乳充足,可将奶瓶盛装吸奶泵抽吸出的母乳,通过奶瓶喂养宝宝。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宝宝接受配方奶粉,而是让他接受两种不同的,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避免宝宝今后出现排斥奶瓶的现象。

如果妈妈上班后母乳依然充足,可以在上班期间定时将乳汁抽吸出来,放入特制的母乳存储袋内,置于冰箱内冷冻。下班后,将抽吸出的母乳带回家,第二天白天用奶瓶喂给宝宝吃,这样可以延长人乳喂养的间。冰箱内冷冻的母乳可保存3 ~ 6 个月,而且乳汁的营养价值损失极微。冷冻后的母乳在给宝宝喂养前,可置于冷藏室内解冻,然后用温水温热。切忌使用微波炉或明火加热。

如果宝宝能够接受直接母乳或间接奶瓶喂养,妈妈上班后,就不会出现强强那样白天进食不积极的现象。当然,如果宝宝白天进食规律,夜间也不需要多次母乳喂养,就能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断奶方法2:坚决果断,不能心软

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计划让宝宝提早适应奶瓶,直到要上班之前或要到外地出差时才考虑人工喂养的话,就要采取果断的措施。有的妈妈认为应该慢慢诱导4 ~ 6 个月以后的宝宝接受奶瓶,同时慢慢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但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如果开始奶瓶喂养,最好由妈妈以外的其他家人进行,妈妈不要在现场,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因为对妈妈的心理依赖出现哭闹等拒绝现象。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快速断奶的几天里,妈妈不要自己抱着宝宝进行奶瓶喂养,这样会造成宝宝极大的反抗。

在给宝宝断奶、喂奶瓶或添加辅食时,妈妈要果断离开宝宝,不能心软。在宝宝准备吃饭或喝奶时,妈妈可以悄悄离开宝宝的视线,最好离开家,等宝宝吃完后再回来。而且,回来时不要立刻与宝宝过度亲密,这样才能使宝宝逐渐接受没有母乳喂养的现实。

断奶时机,如何掌握?

对于生长发育正常的宝宝,世界儿科学会建议母乳喂养最短半年,最好一年。如果母乳喂养期间出现喂养问题,比如宝宝生长过于缓慢、有严重的母乳过敏、妈妈出现特别健康问题,可随时停止母乳喂养。这些是断乳的医学指征,应该由医生掌握。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妈妈产假的长短,妈妈乳汁的数量,家人对母乳喂养的认识,都会成为家庭断乳的因素。不论是哪种断乳方式,最好能在妈妈躲避的前提下,由家人帮忙进行果断断乳,使孩子尽快接受人工喂养,避免孩子过度哭闹,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及情绪。

本期诊室小结

母乳喂养再好也只是一段时间的喂养方式,必然会有中断问题。如果妈妈能够预料断乳时间,可以早早开始奶瓶喂养的适应。

如果没有或不能事先预料断乳的时间,妈妈可与医生或家人共同商量断乳时间。时间一旦确认,妈妈就要采用坚决果断的躲避方法。

第6篇

特邀专家 王智雄

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少年心理病房主治医师

自闭症 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很多人都听说过自闭症(孤独症),还有的人看过《雨人》《海洋天堂》这些关于自闭症的电影,然而,现实生活要比电影残忍得多。

有些患儿的父母害怕晚上,因为他们晚上不睡觉,甚至大哭大闹;有些父母为患儿的大小便发愁,因为他们总把便便拉在裤子里,甚至抹得满身都是……然而,最让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害怕的就是“如果我死了,他怎么办”,这几乎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家长都不敢去想、也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

研究数据显示,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问题引起的发育障碍,大约每百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是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病症。虽然病因未知,但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胎儿期、围生期和新生儿期的各种疾病也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

自闭和内向不一样

“宝宝就是说话晚,跟你小时候一样。”“宝宝就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绝对不是自闭症!”……刚开始发现孩子可能有问题时,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敢面对,认为长大就好了。最后,还是懂点医学的邻居提醒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他从不跟我们互动,几乎没有眼神的交流,不管怎么逗都没什么反应。最明显的就是语言障碍,他一直不会说话,也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更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

专家解读:

自闭症患儿在出生后和婴儿早期会出现一些症状,但由于很多家长经验不足,往往很难识别。许多自闭症患儿的家长刚开始总以为是宝宝发育慢,还有很多家长分不清“内向”与“自闭症”。

与性格内向不同,自闭症患儿一般在3岁前会表现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例如,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与人交流,当陌生人与他打招呼时,他会躲到家长身后或者拉着家长离开陌生的环境,这是一种正常互动反应。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对父母不依恋,他们常常对家人的呼唤表现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且回避与他人的目光接触。

此外,还有一些患儿属于非典型自闭症,不仅不像自闭症孩子那样问题突出,有的还很聪明。所以,在宝宝3岁前,妈妈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一旦发现行为异常就要及时就诊。

自闭症通常会出现以下特征:

一、自闭症最核心的表现是跟家人不亲密。比如给孩子喂奶时,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眼神交流;伸手抱孩子时,他们没有有意的“伸手”迎接姿势;父母逗他时,也不会对大人微笑。

二、没有正常的情感反应并存在社交障碍。对父母不依恋,但对陌生人又不感到害怕,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就算在一起玩其方式也很奇怪,比如说,喜欢把别人推倒在地。

三、语言发育迟缓。一般来说,自闭症患儿说话都比较晚。部分患儿虽具备语言能力,却无法正常对话。

四、喜欢重复地玩某种东西。比如重复给玩具排队,玩弄自己的脚趾。很多孩子拒绝接受变化,比如喜欢把东西放在相同的位置,一旦有变动就会变得异常不安。他们还喜欢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一块砖头、一个瓶子以及自行车轮、电风扇等能够旋转的物品。

治疗黄金期在3岁以前

“我家孩子就是比较各色,不爱说话、不合群,但智力绝对没有问题,不到两岁时就能认识26个字母……”虽然有医生判断孩子自闭症,老赵却不肯接受这个现实,更不愿意把孩子送去治疗,他怕孩子受到其他患儿的影响。然而,等孩子到了3岁时,虽然已经能够认识三四千个字,却变得更“奇怪”――爱疯跑,常在地上打滚,时常自言自语,喜欢重复公交车报站的声音,有时还攻击人……

专家解读:

许多患儿的家长起初都不愿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吃点药、经过几次训练,孩子很快就能痊愈。然而,自闭症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终身疾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最多也只能接近正常的水平。

自闭症治疗的黄金干预时间在3岁以前。1-3岁是人类心理形成的关键期,所以自闭症患儿越早接受康复训练,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功能恢复得越好。当然,即使错过黄金干预期,干预治疗也是有效的,只不过治疗会更困难。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一定要及时就诊。

面对自闭症要勇敢:

学会接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些年轻的家长会不耐烦,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打骂不但不会减轻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反而会造成患儿情绪不稳,出现暴力行为。所以,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太高,这是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症最重要的一步。

走出误区:为了能够治好自闭症孩子,很多家长不惜尝试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最终却耽误了自闭症孩子的最佳干预期。目前,自闭症的康复方法主要以干预训练为主,只有自闭症儿童出现“攻击性、自残”这类行为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言传身教:一些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相信“请家教效果好”或者干脆把孩子扔给培训机构,殊不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有耐心和恒心,学习干预训练的方法,用爱与孩子交流,为他们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陪伴他们一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

接纳是对自闭最好的治疗

欣欣今年已经5岁了,虽然偶尔还是有些歪歪斜斜,摇摇晃晃,但是已经能够勉强正常走路,也能够用看起来很生硬怪异的表情微笑,并认真地说出一些正常的话语,比如“早…上好。”“你…好。”然而,每当我带着欣欣来到小区的公园里,周围的人就像躲避瘟神一样。“那孩子有神经病吧,别跟他一起玩!”“这种孩子就应该关在家里,让他出来干什么?”……

专家解读:

随着自闭症儿童的增多,人们也开始关注自闭症这个特殊的群体,但仍有很多人不了解自闭症孩子。如果自闭症孩子去上普通学校,学生家长担心被“传染”,学校老师也不具备相应的经验,担心影响教学与秩序……这也是自闭症孩子想要走进社会的一大难点所在。

研究表明,正常的孩子完全可以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相处玩耍,这种融合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患儿学习如何融入社会,也可以让普通小朋友学会包容、接纳和关爱。此外,自闭症患儿的家长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孩子做到“情绪稳定、行为规范”,这样才会更容易被人所接纳。如果患儿一时无法融入正常的集体,也不应勉强,否则只会让患儿变得非常自卑,更加自闭。

总之,这些“星星的孩子”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呵护。所以,请放下我们心中的偏见与冷漠,去接纳这些星星的孩子。

相关链接

有些自闭症难发现

第7篇

陈卫,生于20世纪50年代,常戏称自己为“老海归”。这些年来,他一直用岁月的风雨来证明“海归”的价值。

“小灵通”漫游世界,打造中国无线通信产业第一

出生在重庆的陈卫,幼年时是个“小灵通”,7岁的他在老师的启迪下做了一个单晶体管收音机参加全国少儿无线电比赛,获一等奖。

青年时期的陈卫和所有那个时期的年轻人一样,一件也没落下,“”、下乡、1977年高考,所有这些足迹都给陈卫后来的道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感激这些经历带给自己的磨难,感激这些经历带给他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后来的陈卫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个“阳光派”。

考入重庆大学后的陈卫积极向上,努力学习。1982年,重庆大学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毕业,陈卫留校在光机所当助教,这份在当时非常不错的工作并没有安住陈卫的心,幼年时期那股钻研无线电的好奇使得陈卫更想做一位高科技企业家。

于是,陈卫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他下海了。大学学计算机的陈卫开了一家软件公司,用BASIC语言编写程序开发一些软件。1984年,世界第一套模拟大哥大开始在芝加哥开通,由于李世鹤刚从加拿大念完博士归国,带回来了移动电话的概念,并在重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无线移动通信公司,陈卫也第一次接触到大哥大这个崭新的领域。也就是从模拟大哥大开始,陈卫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线旅途。

1985年,陈卫有幸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的人员。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陈卫主要研究数字信号处理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在这期间,陈卫由于突出的成绩,参加了美国太空总署哈勃望远镜外空探测卫星计划,他设计的芯片,采集黑洞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作为卫星的时钟基准,给哈勃望远镜提供导航参考。

1990年,陈卫加入摩托罗拉公司,在德州首府奥斯汀的半导体部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处理器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完成了博士学业。在此,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的经验。

1994年,陈卫在奥斯汀结识了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智能天线专家、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徐广涵博士。陈卫是研究信号处理和集成电路设计的,而徐广涵是研究智能天线的,成立一家探索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公司的设想在两位不甘落后者心中形成,这就是他们在美国的公司―――希威尔电信公司,陈卫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中国的第一、二代移动通信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垄断。我国在第二代通信技术方面不仅掏出了数百亿美元用于系统引进,而且还要承受技术上的无理歧视。

尴尬的处境引起了中国一批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科学工作者的沉思。1995年5月,原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周寰带队的邮电部科技考察团考察了美国无线通信特别是CDMA的市场发展状况。同年11月,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美国希威尔电信公司合资组建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卫出任信威公司总裁。为加速SCDMA无线接入系统原型机的研制,信威决定把研发的基地放在美国的希威尔公司,面对许多美国的合作伙伴提出的异议,陈卫依然坚持无保留的将希威尔的技术和成果转移到国内。他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发展SCDMA通信技术,为新兴通信市场服务。”

为了实现振兴民族通信产业的理想,陈卫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离开身居海外的妻子和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毅然回到祖国,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科技研究院共同创建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平台。

SCDMA无线通信产业是中国人第一次在IT通信行业内拥有的一个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产业。经过陈卫多年的艰苦努力,SCDMA无线通信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通信产业。

1998年,当SCDMA系统经过3年多的运行后,发现了大量的实验室中不可复现的设计和质量问题。面对这种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人们开始怀疑SCDMA无线接入系统是否真正能够成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在这关键的时刻,陈卫和研究人员一起认真分析了SCDMA无线接入系统存在的设计和制造问题,成功解决了SCDMA无线接入系统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实现上的艰巨性问题。

成功创业,源自背后另一半的支撑

作为高中时的同学,陈卫和他的妻子张庆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1975年高中毕业后就插队下乡,1977年恢复高考,张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与先生团聚,1986年她赴美进一步深造,也是在任斯特理工大学她第一次接触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这一迅速发展的新技术,与她今后事业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张庆在外是事业有成的工程师,在家是一位聪明能干的贤妻良母。她和陈卫育有两子。1994年小儿子刚出生两天,突然发现有新生儿黄疸,丈夫还在忙着SCDMA开发计划的设计,为了不耽误其工作,她拖着产后疲惫的身体开车将孩子及时送到了医院,避免了病情的扩散。由于丈夫的工作重心从美国转到了中国,她又大胆地将家从德州奥斯汀搬到加州,使陈卫回京时间缩短了11个小时。

陈卫说,“以前每隔两三个月,就回到加州与家人团聚,成立信威时还抱在怀里的小儿子Cullen已经开始跟我叫板硬地速滑板比赛,与我在网上竞猜英语拼写。两个儿子的成长,是我妻子多年教育的结果。”自回国后,陈卫每天的休息时间很少,不知牺牲了多少八小时之外,有时为了攻克一个关键技术甚至两三天不睡觉。妻子每每向他谈起儿子成长中的种种乐趣和艰辛,陈卫常常却无言相对。“我多次赌咒发誓要多陪孩子打篮球、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陪妻子到家附近的林荫道散步……然而,在时差刚调整好几天后,又得启程飞向北京。”有人曾问:“你图个啥?你心里还有你那个家吗?”陈卫也不时扪心自问:“我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答案是明显的,他的心拴在了中国的信息产业上。

由于创业的艰辛,丈夫曾把家里积蓄都用于SCDMA的发展,甚至两年时间都没有经济收入,张庆毅然担负起养家糊口的担子,全力支持丈夫到中国创业,自己工作养家抚养两个儿子成长。在她的悉心教育下,大儿子曾获得总统奖。为了支持丈夫安心在中国工作,她曾放弃了在美国年薪十几万美金的工作,带着全家回到北京。

然而,正当SCDMA进入市场收益期,这位被称为“SCDMA之父”的陈卫终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奋斗11年的工作岗位。告别之时,他激动地说:“此时,我的心情很沉重,脑海里浮现出我们信威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一幕又一幕……希望我们每一位员工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管理大胆建言,让‘创新、奉献、诚信、公正’的信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把信威办成团结向上、不断创新、人际关系和谐、治理结构合理的一流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