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罗生门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妮日记》个人读后感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 成的。
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她们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个地下密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两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门被德国警察叩响,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 ——安妮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传扬女儿安妮的日记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她们都是犹太人,历史学家安妮·罗美 的丈夫看了日记后在文章里写道::“日记结结巴巴地道出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 西斯主义的可怕,连纽伦堡审判都不及它。”
我觉得,无论犹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宽恕、得到原谅。安妮在藏匿生 活饱尝了艰苦的生活、寂寞的时光、恐惧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点亮着希望之火,她确信 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能坚持到战争硝烟散去的时刻,虽然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满了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安妮,因为她在在纳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对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记》个人读后感
读着此书时,想到这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拋。可是若没有生命,又何谈自由呢。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正当青春烂漫的好年华,正是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而又贪玩的年纪,却为了能够在纳粹的铁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过了两年暗无天日的时光。不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还得忍受着随时被发现的恐惧。还好,安妮有着乐观的心态,她向往着美丽的大自然,享受着偶尔阳光的恩赐,憧憬着得到自由时的幸福生活。
虽然密室里的生活单调的乏味,但是安妮有书做陪,有日记这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闷,还有彼德——这个似朋友又似恋人的相知相守,让失去自由的她偶尔能够开心快乐。
一场没来由的战争,让很多无辜的犹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对活着的向往让他们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却也难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亲人还是失去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人类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胀,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间不再风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杀戮。
《安妮日记》个人读后感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被视为异类,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犹太人,便令她死于非命,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在对春天的憧憬中凋谢了。
安妮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和希望,她的命运像是一幅带着压抑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悲哀。她每天给那个神秘的吉蒂写信,透过一扇不常开的小窗子来观察这个世界并记述着她对一切的想法,还幻想着成为一个作家或记者,可惜的是还未等她走出这个牢笼,便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她的悲剧也是给每个人的一个警钟,是一个凝结着太多太多鲜血的教训。
《名人传》包涵《贝多芬传》、《米豁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描画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还有一个是思想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人传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名人传记读后感1早自习上,老师让课外书籍,我便飞速拿出喜爱的《名人传》,翻到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在铿锵的《命运交响曲》中,他改写着命运。他家境平寒,自幼矮小丑陋。几次相亲失败,他放弃,心爱的音乐可以支撑起他人生的信念。然而,命运却又安排了劫难给他—音乐家,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竟遭遇了毁灭性的终身性耳聋!苦难一根绳子地套在了脖子上,勒着命运。但也他在黑白的世界里纤细的手指演奏了铿锵般的《命运交响曲》,并发出“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使我屈服”的誓言,,音乐坛里就不朽的名字—贝多芬,他用音乐谱写出坚韧的旋律。
回眸昨天,感到无边的羞愧。,四钟的晚自习在我摸摸玩耍的欢笑中悄然溜走,留下的一张老师布置的数学卷,上面空空如也,但应付老师,以抄了之。
快下自习时,老师让大家背诵出自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段文字: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人的生命应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曾经被我引为座右铭的文字,我做呢?
餐厅的路上,我落下了懊悔﹑伤心的泪……
昨天的,就让他吧,我下定决心时时鞭策,可以竞争对手了。我明白,要想出人头地,先懂得珍惜,不虚度年华,坚强奋斗!
名人传记读后感2读完名人传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名人们的精神是震撼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英雄;也不是有盖世神功的英雄豪杰。他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勇于向困难作斗争。
贝多芬出生贫寒,很小的时候就不去学校读书了。他一生磕磕碰碰,他孤独的活着,唯一的亲人却辜负了他,使他打击很深。但是他仍然坚强的活着,但他没有一个朋友,就如同与世隔绝的人一样。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但大多数,居然是耳聋后创作的。当我读到这是,更你们一样,最成了“O"字形。
对于我——一个弹钢琴的人来说,贝多芬,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他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等等。谁能想到,一个耳朵聋了的人,居然创作出那么有名的歌曲,使我叹为观止。而我,一个正常人,但每天弹钢琴都是妈着,不然,都会离那架钢琴远远地,似乎他会吃了我似的。有一次,深夜了。我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妈妈走到了我的面前,大声嚷嚷:“我不催你弹钢琴,你就不谈了是吧?”我被吓了一跳,像被老妈的狮吼从沙发上震了起来似的,缓慢地走大钢琴边,有气无力的把盖子翻起来,在心里嘀咕:“都几点了,不怕邻居投诉啊!”可老妈像长了顺风耳似的,又瞎嚷嚷了起来。现在想想,当时真不应该啊!
长大了,我也要当一个钢琴家。这是我童年时的梦想,也是我重伤的梦想。为了梦想,让我向着目标,驰骋而去!
名人传记读后感3曾听过这样一段话:“上帝送给每个人的都是两扇窗子,当他关闭了其中一扇时,就必然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 ------题记
“扼住命运的喉咙”他握住笔,颤抖的手还想在纸上写点什么,却终究使不上力,“砰”,手重重垂下,再也抬不起来。他死了。医生为他合上眼睛。周围一片死寂,绝望得让人窒息。贝多芬,一位曾轰动世界的音乐家,就这样孤独地死去。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17岁时母亲去世,20岁时发现自己听力下降,40岁听力完全丧失,57岁时就早早逝去。他一生孤独,直到死去也无人问津。他曾给好友写信时说:“要是有可能,我想战胜命运;可是,在我这一生的某个时期,我是上帝最不幸的造物----听从上天的安排!多凄惨的隐忍!可是,我只能走这一条路!”是的,他只能走一条路。他没有屈服于命运。两耳失聪又怎么样,谁都无法阻碍他通向音乐的大门!他紧咬牙关,在双耳失聪后的7年里,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名曲。他是天才吗?不是,他只是比我们多付出了几百倍的努力!他的一生都在与命运抗衡,直到死去。
“冲破紧锁的牢笼”他神情专注地雕琢着,雕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他痴迷地盯着它,用手不住地着,许久,他皱紧眉,不住地摇头,“嗙”雕像化作一地的碎片。他想要自由,但在那个年代,这只能是幻想。 他只是由一个枷锁进入另一个枷锁,永远被人控制着。他想过摆脱囚笼,但他做不到。 他只能选择逃避。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日忘我地工作,想逃避现实的束缚,但他终究也是凡世的星尘,一味的畏惧只会让他愈来愈疲倦。 终于,他堕落了。
“盼望已久的死神总算来了。” “摆脱思想的枷锁”一位老人静静地在书桌上写字,屋外炮火震耳欲聋,他搁下笔,沉沉叹口气。许久,拿起笔,继续写作,他就是托尔斯泰。他爱国。但,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让他感到绝望,他希望有一个新的制度来助国家走出现状,他的精神革命却并未受到人们的欣赏,他所坚持的信仰让他的家人感到尴尬。最终,他和亲人起了冲突,无奈地脱离家庭的轨道。
苦难是会给人以打击,但,风雨过后依旧是彩虹。没有经历苦难,伟人如何拥有令人惊羡的人生? 既然没有能力去战胜命运,那为什么不尝试去改变它?请相信,路永远在山那边。 命运永远是靠自己的双手把握住的!
名人传记读后感4当我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就好像三座高峰,屹立在世界上,无法逾越,遥不可及。
我感叹,他们处于精神世界的高峰。他们已走出这个被金钱名利笼罩着的世界,战胜了这个充满残酷现实的世界,熬过了这个没有人道的世界。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人所周知,而他悲惨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被祭定了——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而贫穷在那个年代却是最可怕的,但这阻碍不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狂热与追求。即使有不少困难迎面而来,让这个音乐家受尽折磨,一直在喜悦、兴奋、失望和痛苦中轮回,但这些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正给予了贝多芬无限的音乐灵感。
米开朗琪罗,同样是个闻名世界的人物,像书中所说的“他自幼便知道了人生的凶险与精神的孤独”。所以,他在孤独中受尽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就自己的梦想,他将人生变得神圣无比,在面临死亡的边缘的米开朗基罗,早已看破俗世,他想往着天国,向往天国的纯洁,永恒。因为他拥有一颗俨如高高山峰的伟大心灵。
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身在文学领域,同样有一位巨人,他就是俄罗斯的文学光明使者——托尔斯泰。
“一百年前在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伟大灵魂”。他,托尔斯泰,用文学引导了无数陷入阴霾的青少年。托尔斯泰笔下的文字,不仅是让人阅读的,似乎还有药水的功能,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抚慰人们的心灵。总之,托尔斯泰这伟大的文学家用笔写破了金钱名利,写明了当时人们所缺的精神和品格,让人们看到了,见识到了,托尔斯泰所拥有的最伟大的灵魂。
总结这三位巨人的一生,作者罗曼·罗兰的旨意便显示出来: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同样的,对于现在的我们,这本书像是一面明镜,将那些还陷于物质主义的人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似乎在告诫我们,只追求物质上的充足就如昙花一现,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活着的真正意义。
先不说要像他们一样闻名世界,众人皆知,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的一个梦想,对这个梦想是无限渴望。也许你的梦想小到只想报答父母,也许你的梦想大到要报效祖国,但无论大与小,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一个禁得住风吹雨打的灵魂。
合上书,早已被三位伟人震惊,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灵魂与品格早已登上最高峰,此时只觉得自己有多么渺小,但或许,他们就是我的榜样,为自己的梦想!
名人传记读后感5当我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后,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读者青睐。《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的故事,他历经各种磨难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告诉我们:唯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贝多芬是德国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所以被尊称为“乐圣”。可他的人生却不像别人那样灿烂辉煌。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虽然他父亲很早就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可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用暴力逼贝多芬练琴,使贝多芬差点厌恶音乐。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但他对童年始终留有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19岁时革命爆发了,它占据了贝多芬的心,贝多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苦痛已经敲响了贝多芬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1796年到1800年,30岁的贝多芬听力越来越差,以至于两年来他不得不避开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激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也在1803年11月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爱情、痛楚、意志、颓废和傲岸在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贝多芬穷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运如此折磨着贝多芬,但这个顽强的人还是凭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还是来了,1826年11月末,他着凉了,患了胸膜炎。他让他的侄子去请医生,但这漠不关心的家伙居然忘了,两天后才想起来。医生来得太晚了,而且诊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场大暴雨中,在滚滚雷鸣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如雨果说的:“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考在火上一样,渐渐地融化。”一般,它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读后感600字范文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读后感600字范文1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慨万千,内心无比的愤怒。
从1840起,中国屡屡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园林。它建于盛世,毁于落后、毁于腐败无能。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这两个强盗从天津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掠,无恶不作。他们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又烧毁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惨烈的程度使人目不忍睹。
探究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我认为,这都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结果。圆明园虽然被焚毁了,但那辉煌的园林和难忘的国耻,却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以后的“”、“中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几乎是屡战屡败。1931年日本帝国发动了“”,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几乎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有人欺负我们,这是旧中国的写照。
今天,中国人站起来了!全世界所有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就显得毫无意义。
我们是祖国的栋梁,祖国的花朵……
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高二读后感600字范文2詹天佑是我国的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路段,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回国后,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清政府任命他为总工程师,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他常常在狂风怒号,黄沙漫天,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谷的地方工作,他始终在野外工作。他不顾外国人的嘲笑,一直工作着。这条铁路在他的建设下仅仅4年就竣工工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工程啊!
读完后,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他那种顽强不屈,不怕困难、挫折,一直坚强的精神。在生活中能像詹天佑这样不怕困难,意志坚定的人很少,我们经常因为一点芝麻大的事而不高兴,搞的大家都不愉快,又会因为碰到了点困难而退缩。可是詹天佑却在外国的阻挠和挖苦下坚持的把这条铁路给建造了下来。
我们常常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很快就放弃了,而没有把它给解答出来。要是我们有这种精神,那么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呢,还有多少“绊脚石”、“拦路草”可以阻挡我们攀登科学呢?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詹天佑当时的环境那么的恶劣啊,他都坚持完成工作。而我们的学习环境那么的好,却不好好学习。
希望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能激起大家学习的斗志。
高二读后感600字范文3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希望出生在的家庭和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体面的工作,过上好的不能再好的好日子。
——穿越十年后
今天,这个周四的心品活动课又到来了。这次的心品活动课题目是“穿越十年后”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十年后的模样,我们对这次活动很期待。
开始时,班主任找了一位同学朗读:“自由呼吸,心无杂念。我将带你进行一次想象之旅。集中注意力于我的语音,并感觉你的身心开始越来越放松…继续放松…”这时我们已经要穿越了。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当我要穿越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小物体,是一个钟表。然后就看到他离我越来越近。就看到了时针和分针都指向了12感觉到了时间开始凝固。慢慢地,分针开始沿着表盘走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我感觉到被拖进了未来之城,当表针停下的时候整整十年已经过去了。
我看到了十年后处于理想工作环境,家庭,美好日子中的我。
然后我又被拉向了黑暗,睁开眼后,我又重新回到了现在,回忆起我美好的未来形象。那些美妙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将在心中留驻。
穿越回来以后,我总结了从现在到想象意象的过程中获得的所有收获。
这次心品活动课不仅可以让我们通过憧憬美好的未来暂时忘掉压力和不愉快,得到一定的放松和休息。还可以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想着这个目标奋斗,直到在某一天与美好的自己相遇。
这次心品活动课即是一次穿越,也是一次憧憬和邂逅。只要我们不断想想美好的前程。用热情的双手拥抱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它,他总有一天变成现实。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敞开心扉去迎接他它。
高二读后感600字范文4庭院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雾,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我漫步在这庭院中,忧愁萦绕在心头。问君孤独为何物?不不知怎样用语言去表达。但是从他那蹙着的眉头,痛苦的表情,已把它描绘得淋漓尽致。孤独再次占据了我的心。
自从你走后,留下我一个人独守空房。只因为那室内罗幕不御清寒,那房梁上的燕子早已双宿双飞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只可惜了这月光如银的美好的夜晚,身旁再也没有了你的身影。
哎!想起你,让我肝肠寸断,好像昨夜被狂风肆虐过的树叶,有时我会在梦中见到你,有时我会以为你就在这回家的路上。于是,我一个人爬上高楼,眺望着回家的路。世界是那么的安静,只有我那颗思念你的心还在跳动,听到你的声音已变成一种奢望。可能是太思念,看到远处有你模模糊糊的身影,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而飞奔过去,只可惜这只是一场梦,自己的再一次幻觉。这难道就是“可望而不可即”?路迢迢,风凄凄,天地的寒冷早已赶不上内心的凄凉。我似一只无头的苍蝇,迷失了方向,不知去哪儿找你。没有你的日子,我只剩下一个空壳,如行尸走肉一般。我已一贫如洗,但是,无奈、孤寂、悔恨、遗憾与我不离不弃。那些美好的日子,都已成为回忆,后悔不能把握好那些幸福的时光,眼睁睁的看着它流逝,而无能为力。我自责,我是世界上最无能的人。
我想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那彩笺尺素,欲寄给你——我日日思念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你在何方。看着天上的明月,他也是孤独的。远方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望着这孤独的月,思念对方呢。
罢了,既然寻不到你的足迹,就把这深深的思念埋藏在我的心里。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远方的你只要好好的,我就好好的。我将默默的思念着你
高二读后感600字范文5《伊索寓言》这本书,其中的内容是以各种不同的故事组成的。这本书讲述了各种形势的童话故事如:受骗、狡猾、机灵、死亡、骄傲、不服气等。还有些动物喜欢挑拨离间。故事中的动物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它们变得像一个人一样可以动了可以说话了。
当然,个人有个人不同的见解,里面的故事所表达的道理,也在故事内容下面标注了。而有些故事的道理,我却认为不尽如此。虽然这本书看起来似乎挺无趣,但却是因为它的朴实,文字上不像其它书籍一样有着许多绚丽的花俏,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没有任何花俏的文字,与其它书籍与众不同的地方,深深的吸引了读者。也许,一本书正是以各种花样百出的绚丽手段来吸引读者的,但是,真正蕴含大道理的书籍,却是占少数的。
我记得《道德经》第7章曾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这本书,正好体现了水善利万物这一小段。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寓言,给大众带来的深刻道理,让大家少走了许多弯路,带来了无穷的人生经验和做人道理。
《伊索寓言》的寓意有很多,如果能全部记下来,并且融汇贯通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将会减少许多磨难曲折,令人生更丰富多彩。
这本书其中的道理,想必是许多前人的曲折磨难,甚至是以血的教训,换来的人生经验。非常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果生活中我们能够随时应用其中的道理,那么我认为,至少也是前程大好。
《三国演义》这本书分别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将近一百年蜀汉、曹魏、东吴三国争夺天下的历史风云。大家读完之后有哪些心得与感受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1《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范文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1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2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就对它痴迷不已,它像一个知心朋友,与我一起成长。
翻开《三国演义》,我像回到了东汉末年,我与关公一起过关斩将,与孔明一起神机妙算,与赵子龙一起勇斗长坂坡。这一路上,我认识了大仁大义的刘备,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英勇无敌的关羽,疑心重重的曹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让我佩服。他是智与忠的典型,贤相的化身。他运筹帷幄,决战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先,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才识过人。在茅庐时,他心系天下,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深入的观察与研究。走出茅庐后,他用兵如神,处事果断,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几乎战无不胜。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其次,诸葛亮的忠诚也堪称绝唱。他忠心耿耿帮助刘备白手起家,打出三分天下。刘备死后他临危受命,励精图治,由于操劳过度,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五十四岁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也有失误,他错用马谡,大意失街亭。使蜀汉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他事无巨细,件件亲为,小事抓多了,势必会影响大事。最后,心力交瘁,劳累而死。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学会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和做人的道理。而他的失误使我想到了“吾日三省吾身。”连诸葛亮这样的奇能异士都有失误,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不要因为考试的一点失误而灰心,也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不要做最完美的,我们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3一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一心想修复汉室”,我可不这么觉得,你想,在赵云救出阿斗后,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起种菜来,得以骗过曹操耳目。现在想想,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要不是他反应快,借雷声掩饰,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关键要有军事才能,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至于刘备,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三国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吕伯奢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买酒,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责他不道义,可若是他不那样做,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可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孙权在书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这样谈:“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贤明了,上下一心,老百姓拥护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来犯。“贤能为之用”,看吧,只要是贤能的人都被网罗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于无形中为国家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他在任期间也可算是一段“太平岁月”吧。
这三人各有各的特点,不尽相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一方霸主,刘备善于收买人心,手下的将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于用计谋,他的聪明使他多次度过难关;孙权能够做到“贤能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来犯。他们的特点使他们多次度过难关。
我们要学刘备的心思细腻;学曹操的果断、坚决;学孙权的人格魅力。我们不能学刘备老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学曹操的残忍、无情;不能学孙权的出尔反尔和朋友反目。
《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4狼烟纷起,战鼓擂响。箭在弦上,男儿为何不拔?
塞北秋风,江南杏雨。江山如画,英雄为何不争?
佳人乱世,笑靥如花。倾城倾国,你却为何不得?
书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刘关张这三兄弟。从桃园结义到赤壁破曹,从千里单骑到败走麦城,从长坡一吼到夜战马超。云长说:“即使大哥什么都没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论做什么都以他大哥为准,他可以对谁都不好可唯独要对大哥好。只因为他有义。他桀骜不驯却只对大哥忠诚,当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杀,就算打也好骂也好,这个仇我也要报。结果被手下所杀。这三人从书之头却没有走到书之尾。败走麦城,心不甘;身首异处,恨无奈;兄弟相死,泪满行。塞北风,吹散了他们的呼吸;古筝曲,叹不完他们的一生。他们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缕英魂。依旧是那么的有情有义,生死不分。忠诚之魂,永久不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诸葛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被刘备所感动,拜为军师。为表忠心,献出隆中对;为得赤壁之赢,孤身犯险,舌战群儒;为对抗司马懿,冒险一搏,演唱空城。统一全国是他毕生之梦,当刘备临终托孤时,他发誓定会辅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这个人,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最终油尽灯枯,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即使身已死,可他对蜀汉之忠,对刘备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胆去刺杀董卓;他有志向,只为一统天下。雄心之魂,传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传奇之人,在三国之中,个个有雄心,可唯独他的雄心是那么雄厚,直抒扑面而来杀陈宫,灭吕布,就连袁绍,汉献帝之妃都成为了他的踏脚石。怎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壮志却未酬,可时间是公平的,最后他的壮志化成一缕英魂,永久不灭。
大梦方醒,百年长,不过弹指一挥间。罗贯中以情为墨,以义为纸,拾起“人生壮志”这支笔写出了人物百叹。关羽的忠,为后人叹;诸葛的智,为后人敬;孟德的雄,为后人佩。他们有壮志,有情义,只最终逃不脱命运。罗贯中不禁写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缕英魂,或忠或义,或智或才,不过是这其中无数人的结合体罢了。
爱无痕,情无边。欢笑泪眼共床眠。
人已去,情却在。一寸离肠千万结。
时已逝,间无隙。一缕英魂到永久。
《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5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罢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以为一段佳话,这是多了不起呀!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坚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而文中里另一个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诸葛亮,字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空城计骗过狡诈多疑的司马懿,设计骗取曹操败走华容道,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孟获大块人心,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可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眼泪又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感动,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多么得可歌可泣,多么得感人肺腑!
一等奖(50名)
《别总带着“放大镜”》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级 徐
(指导老师 邓洁怡)
《读〈桂花雨〉有感》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罗 遥
(指导老师 张玉平)
《江湖险阻,寸寸埋骨》广州市天河中学初三级 彭可儿
(指导老师 徐艳伟)
《褪尽铅华方显人间大美》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二级 陈颍霖
(指导老师 董穗星)
《〈目送〉读后感》广州市第二中学应元学校初二级 李昕璐
(指导老师 唐玲莉)
《糖果中药味的复天》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初二级 陈纪宇(指导老师 郑文富)
《读〈桂花雨〉有感》广州市南沙区东涌中学初二级 陆晓珊
(指导老师 何润泉)
《淡淡桂花香,浓浓故乡情》广州市越秀区矿泉中学初三级 林嘉纯
(指导老师 卢少毅)
《最美遇见你》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骏中学初三级 韩晓敏
(指导老师 陈月影)
《棋上人生》广州市番禺区石第三中学初二级 郑丞恩
(指导老师 陈润贞)
《谁的青春不迷茫》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初二级 马艺涵
(指导老师 李香元)
《读〈城南旧事〉有感》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芳学校初二级 陈卓馨
(指导老师 陈建华)
《亭亭笔杆立心间》深圳市天成学校初二级 陈曼馨(指导老师 张荣波)
《陪你点灯》深圳市宝安中学初三级 黄彦F(指导老师 张宏莉)
《要眇宜修,遗珠沧海锁清秋》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学初三级 王槿睿
(指导老师 赵丽俭)
《晚安,妈妈》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初二级 尹思琦(指导老师 邓运忠)
《平凡与骄傲》佛山市禅城区吉利中学初三级 黎秋洁
(指导老师 夏明刚)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佛山市顺德区梁开初级中学初三级 杨依琳
(指导老师 李雁斐)
《沙漠中也能开出美丽的花》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锦屏中学初三级
何文洁(指导老师 谭雨燕)
《那喃喃细语中的温情》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中学初一级 梁顺芳
(指导老师 钟玉瑜)
《心灵之桥》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初三级 古 航(指导老师 张少兰)
《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佛山市顺德德胜学校初一级 廖倩
(指导老师 刘金华)
《有情处,便有家》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兴华初级中学初三级 林炳都
(指导老师 游帼雯)
《在阴霾的天空下乐观成长》佛山市三水区乐平中学初二级 何敏莹
(指导老师 潘秩玲)
《不再小屁孩》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初二级 温絮童
(指导老师 陈艳辉)
《后悔的冬天》中山市石岐中学初二级 朱乐林
(指导老师 黄艳欢 陆秀芬)
《愿荒谬怪事不再发生》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初二级 张景岚
(指导老师 张明雪)
《陪你走一段路》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初三级 薛颖茹
(指导老师 李锦聪)
《“亦秀亦豪”张晓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初二级 李伯扬
(指导老师 李秀芬)
《帮助我们的是善良》东莞市东城中学初三级 胡星屿
(指导老师 邓本科)
《生活永远值得去学习》东莞市道蛑醒С跞级 叶晓君
(指导老师 李小慧)
《时光时光慢些吧》清远市博爱学校 胡 婕(指导老师 闫建涛)
《读〈边城〉有感》清远市清城区盛兴中英文学校初三级 邓 璇
(指导老师 雷洁伟)
《成就他的,不止有美》惠州市博罗实验中学初三级 易 嫣
(指导老师 张耿敏)
《童真》韶关市曲江区第二中学初二级 罗马洪(指导老师 吴基穆)
《〈转运时光的伞〉读后感》韶关市乐昌新时代学校初二级 何歆怡
(指导老师 赖凤娇)
《与童年对话》肇庆市肇庆中学初三级 吴明颖(指导老师 陈 坚)
《来,和我一起飞吧》肇庆市端州区颂德学校初三级 刘 畅
(指导老师 梁亭婷)
《读〈桂花雨〉有感》肇庆市地质中学初三级 卢倩仪
(指导老师 黎 蕾)
《有你有幸运》肇庆市第八中学初二级 何玉婷(指导老师 余艳萍)
《惊醒蛰居的“世人”》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初三级 邱少宣
(指导老师 殷艳华)
《心,藏在槐花树下》汕头市蓬鸥中学初二级 赖仪萌
(指导老师 曾燕华)
《走进鱼的世界》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初三级 陈泰圳
(指导老师 林丹曼)
《种下斑斓的种子》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初一级 林 丹
(指导老师 林文珊)
《读〈广东第二课堂〉有感》揭阳市蓝城区桂岭初级中学初三级 何梓曼
(指导老师 何敏华)
《生命的蝶翅》揭阳市揭东区第一初级中学初二级 杨 楠
《人与动物,我们都一样》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联侨中学初三级
刘思宜(指导老师 刘丹霞)
《半夏花开的季节,我感动过》汕尾陆丰市金厢中学初三级 蔡远双
(指导老师 张瑞芬)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花》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玉燕中学初一级 杨嘉颖
(指导老师 温水义)
《不要放弃好奇心》云浮罗定市泷州中学初二级 黄 靖(指导老师 叶庆芳)
二等奖(100名)
《一代词宗,万世流传》广州市第七中学初二级 胡雨潇
(指导老师 李晓娜)等
三等奖(200名)
《木棉与离歌》广州市天河区长兴中学初三级 张佳莹
(指导老师 侯志红)等
优秀指导老师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37—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苏联教育学家罗廖夫说过:“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半,这就是教育的潜力所在。”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趣味盎然中“识记的可能性”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熟练自如地运用语文知识的目的呢?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经营充满“爱心”的学习氛围,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以体贴、关怀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愉快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形成朋友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高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被关注,但较之小学生,他们更懂得掩饰这种内心的渴求,使之封闭起来,久之便发出一种失落,既而表现为对学习的厌倦。作为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由爱戴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师生间的距离接近了,感情融洽了,学生才会有振奋的精神,才会产生向往和追求学好语文的愿望,在学习上更加自觉、主动,更多一份浓厚的兴趣。
二、明其理, 故能知其真
所谓“明理”,即以目的教育为先导,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语文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遵照叶老的教导,我一方面从宏观上说“理”,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要求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事业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疏“理”,举出一些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例,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疏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针对某些学生常写错别字,认为一个字多一笔、少一笔无关重要这个问题,我就列举一实例,象历史上的冯、阎、蒋中原会战时,电报将“沁阳”与“泌阳”混用,导致战败。通过该例使学生懂得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丢掉这一基础课,其它学科是很难学好的。学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语文的兴趣也上来了。我们知道,明白了事理才有兴趣;明白为什么学,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趣”由“理”生,“理”“趣”交融,二者相互催化,相映成辉。
三、多演释,才能做主人
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春江花月夜》时,学生在体味到作者深切复杂的“情”之后,要研析探讨作者成就这篇让古今众生无不下泪的“千古绝唱”的艺术特色,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当问及这一问题时,下面鸦雀无声,学生感觉难以回答。如果学生无法概括这一课的特点,那说明学生只是感知了文章,解读了为文者行文时的情感,并没有能够从“文”的方面而有所“习得”,更不用说以“习得”来指导他们的写作实践了。这时我尽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理解了诗文语言,掌握了这篇让古今众生无不下泪的“千古绝唱”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也就在一片讨论声中体会了。
四、走出门,才可学得深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正处于慢慢学会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我在不同的课文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展开。如:在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演自评;利用网络将课本延伸开来,让学生现场感受祖国的各种文化遗产以及爱国主义的战争影片;联系课文,安排学生创办成长专刊等等。此外,在较长假期的作业布置上,也尽可能的采取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我让学生做过调查报告;给我写信并邮寄给我;推荐书目让他们选择阅读并和我交流写读后感等。通过这些形式,在丰富课堂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线,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总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我仅仅是对此作了一点尝试,其作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切望各位高明批评指教,使我在语文教学上有所进步。
加夫里尔・尼古拉耶维奇・ 特罗耶波尔斯基,1905年出生在俄罗斯坦波夫省一个小村庄里的牧师家庭。从农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教师工作,后来转而从事农艺。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其成为一名出色的以自然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家打下了基础。
特罗耶波尔斯基从193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从1954年开始,特罗耶波尔斯基迁往沃罗涅日,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创作了中篇小说《科学博士》、长篇小说《黑土》《在芦苇丛中》《健康的头脑》等。
在特罗耶波尔斯基的所有作品中,最有名的当属《白比姆黑耳朵》。这部作品于1971年出版,获得了强烈的反响,特罗耶波尔斯基也凭此荣获了苏联国家奖。
【作品推介】
比姆是一只有灵性的良种塞特猎犬,聪明、伶俐,还能理解善良人的痛苦与悲伤,并能为他们分忧解愁。比姆的主人是一个叫伊万・伊万内奇的单身退休老人。他从比姆小时就开始喂养它,比姆成了他忠实的朋友,他们两个相依为命。一次,伊万因为战争留下的伤病发作,不得不撇下比姆去莫斯科住院治疗。比姆天天因思念主人而忧愁,每天都在为寻找主人而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其间,他得到了许多善良的人的同情和爱护,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理解和温暖。然而,种种不幸也接踵而来:遭毒打、被拐卖、受欺骗……为了追求自由,为了能回到主人的怀抱,它勇敢顽强地同恶势力作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无数次死里逃生……就在它即将与主人团聚之际,却被人诬陷为“疯狗”而被抓上囚车。当伊万打听到它的下落赶去营救时,比姆已经怀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主人深深的思念撞死在囚车里。春天,伊万怀着满腔的悲愤将比姆埋葬了,森林里响起了三声枪响。“‘不,就是在这立着一根根活的橡树圆柱的淡蓝色教堂里心里也是不安的。’满头银丝的伊万・伊万内奇站着仰望蓝天,心里默默地这样想着,仿佛是在为春天祈祷。森林默默无语”。
【精彩选段】
就这样,在街中央,在可爱的家门口,在距离那扇门已经很近的地方,比姆为重新展现在它面前的希望而感到幸福。
但是,它突然看到了可怕的情景:刁婶从这座楼的拱形门里出来了!比姆坐到地上,由于受到惊吓瞪大了双眼,全身都在发抖。刁婶抄起一块砖头便朝比姆打来。比姆赶忙向后退去,站到对面的人行道上。
在这清晨时分街上还没有过往行人,甚至连手持扫帚的清洁工也没出来呢。只有刁婶和比姆相对怒目而视。她很明显地下了决心:站在这里,不放它进去。她为了站得更稳当,甚至两腿叉开,像一座石雕似的站在拱形门中央,双拳紧握,两手叉腰。她看着比姆,神色显得高傲、鄙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生怕人家看不出她的尊严、优越感与常有理的架势。比姆十分虚弱,但它身上还有确实可靠的惟一武器――这便是它的牙齿。在死前的搏斗时刻,牙齿也是令人生畏的武器。它知道这一点,它没有忘记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它压低了身子,上嘴唇稍稍抬起来,显露出前边的牙齿。一个人和一只狗目不转睛地对视着。在比姆看来,时间过得太慢了。
让我们利用这人与动物对峙,相互监视着对方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的时候,讲一讲刁婶是怎样的一个人,尽管我们在前面叙述比姆的经历时已经对她有所了解。刁婶是个完全自由的女人,她既不受资本家的剥削,也不懂得起码的社会主义义务,根本不参加劳动。但她也还是要吃饭的,况且她也不觉得吃饭是一项额外负担。除此以外,她有自己的必做之事。例如,在这座住户很多的楼里,她比谁都起得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起来后便去履行她认为是首要的职责:观察。她留神地看着,谁在清晨从哪一个单元走出来;在大家还睡早觉的时候,谁家的窗子里已经亮了灯;谁去钓鱼或者去打猎了,同哪个人一道去的;谁趁天未亮第一个往垃圾堆里扔东西,然后,她还要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扔到垃圾堆里的是什么东西,凭此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扔的是几个酒瓶――说明他背着老婆喝了酒;如果扔的是一件破旧大衣――说明他是个吝啬鬼,家里留着一些破烂儿;如果扔的是已经发臭的肉――那就说明这家女主人是个不会管家的马虎人,等等,等等。如果她观察到一个姑娘在天亮之前才回家来,这对刁婶来说真是如获至宝。她憎恨狗,也恨养狗的人,监视狗和养狗人也就成了刁婶所从事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且在监视他们时,她总是在他们背后骂着一连串不堪入耳的话,这类话她顺口说来,要多少有多少,足以证明她记忆力之强与知识之渊博。
所有这些对于她每天交流情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她每天与一些和她一样悠闲的女人长时间地坐在精心油漆过的长凳上,报告着观察所得,一个人也不会放过,一件事情也不会漏掉,真是天才啊!就这样,她坚持不懈地着此类不印成文字的每日快报。她把这件事当作自己对社会应尽的第二项义务。她的快报有时也牵扯到国际事件的内容(亲耳听到的:要打仗啦,应该储备粮食,还有盐)。经过像她一样的女人们一传播,这类消息就越传越广,不过已添枝加叶地被说成是“某某”副教授讲的,他可从不扯谎,他是亲耳“听到”的。
正是由于她从事这些活动,正像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刁婶自称是“苏联妇女”,满怀信心地以此自豪,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她的无懈可击的良心正是别人学习的榜样。如果她能生一个孩子――这孩子必定是个大人物!?
但是,每个星期她有两个休息日:星期日她在集市上向集体农庄的庄员购买一些东西,星期一将购买的这些东西卖出去。因此,她虽没有养鸡,没有种菜,也没有鱼网,但却在出售鸡蛋、母鸡、西红柿、鲜鱼和其他一些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由于履行了这第三项义务(而且是在休息日干的!),刁婶在银行中有存款,生活富有,因而能够从来不参加任何劳动。她在有全套设备的舒适住宅中生活,这些设备与她的文化程度是相称的。住宅中有两个大衣柜、三个穿衣镜,挂着集市上买来的名画《少女与天鹅》,有高大的陶瓷鹰鹫,钢刨花制成的永不凋谢的花,有电冰箱和电视机。她家中应该有的东西什么都有,不该有的东西一点也没有。
就这样,刁婶站在拱形门的正中央,比姆不可能绕过她进去。它本来应该走掉,赶快走,但它不忍心离开这亲爱的家。它要这样龇牙等待,一直等到仇敌走开,不管需要多长的时间,它也要等,与她争个高下!
然而,在灰蒙蒙的冰冷的晨雾中出现了一辆闷罐车,它突然在刁婶和比姆中间停住了。闷罐车是暗灰色的,四面都用铁皮包着,没有窗子。从里边出来两个人,径直向刁婶走来。比姆没挪动地方,注意地观察着。
“谁家的狗?”一个有胡子的人指着比姆问。“我的。”刁婶毫不迟疑地傲气十足地答道。“为什么不把它弄走?”另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问。
“你弄弄看。你没看见吗,它脖子上的绳头……咬断的。逢人便咬。疯啦,这混蛋。准是疯狗。”
“捆上,”有胡子的人说,“把它弄走!”
“我已经写了申请,还亲自去找过他们,求他们把它弄走。真不像话!纯粹是!”她大声喊道,“这群者能把人气死。”
“动手吧!”有胡子的对没有胡子的说。
年轻人从汽车里拿出一支小口径步枪,有胡子的人从闷罐车侧面一个支架上取下一根长杆子,杆子头上是一个圆环和捕网,就像一个能扣住羊的捕蝶网。那个拿枪的先走近比姆,另一个持网跟了过来。
比姆看到了枪。它摆摆尾巴,用这姿势说:“枪,枪,我知道枪是干什么的。”
“它向我们致意呢,”年轻人说,“根本不是疯狗,过去看看。”
有胡子的走上前去。比姆闻到他的身上有狗味儿。“没问题,你们都是好人!”它的所有表情都这样说。但突然,闷罐车里有一只狗在苦苦哀叫,声音凄惨而痛苦。比姆一切都明白了:这是骗局!甚至连枪也是为了骗人的!一切都是欺骗!它想向旁边窜,但已经晚了,它已被网子扣住了。比姆向上跳了跳,便落到网里,由于它自己跳动,网子一翻转,比姆便被卷在铁环的外侧了……
【读后感】
关键词:名著电影;外国文学;高校
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普及,文学产生变异,学习者不再完全依赖纸质文本,从阅读纸质文学转向阅读网络文学、电子书籍,观看影视电影和短视频等,主要目的也从学习转向消遣和休闲娱乐。碎片化的信息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这导致了很多高校学生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提不起兴趣。新时期如何因势利导,整合各类媒介资源,如视频、图片、音频、网络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和课后学习的兴趣,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运用电影丰富外国文学的教学手段并不新颖,但是如何运用,怎么运用好这个工具,使其符合时代对外国文学教学的需求,须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名著改编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传统讲授内容以西方文学为主,西方文学的大范围内又以欧美文学的讲授为核心,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依循文学史发展脉络,通过梳理脉络,选讲重要作家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材、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传统外国文学教学模式有其优势,如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知识性较强,但目前社会环境导致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群体。很多教师开始运用电影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武器”,看似做到了“寓教于乐”,然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过于依赖名著电影一部电影大概需要播放两到三个小时,占用了大部分教学时间,相应的,教师就减少了备教材和“备”学生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减少、知识性的传授以及文学品读减少,偏离了其文学教学的轨道,而成为“放电影课”。如有的教师在上古希腊文学时,不讲解其文化渊源及背景,只播放电影《特洛伊》、上莎士比亚戏剧只播放电影《哈姆莱特》就完成了该部分的教学。外国文学因其根植于相应的异域文化背景,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着深深的疏离感,理解起来存在障碍。没有做背景解读,没有对影片所负载的风俗、礼仪、艺术、宗教、历史等文化信息做深层次剖析,学生就只能停留在直接的感性认知上;没有做纵向横向的知识疏通,学生慢慢地跟不上学习步伐,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仅仅依赖于视听享受,而不是阅读文学名著,更不是独立思考,因此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名著电影运用不当,导致文本阅读缺失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有各自的媒介、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融入了电影创作者的生命体验、价值取向、艺术个性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等元素,同时电影的创作受到电影时间、叙事节奏、拍摄地点的制约,为了拍摄的需要,在改编时必然会对原著内容进行削减、压缩和更改,因此电影只要投入拍摄就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因为电影较为直观,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只会捕捉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把电影看作原著的压缩版。很多教师未做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影像与文本的对比寻找缺失,或未向学生指出名著电影的局限和文学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在这种“速食”心理的驱使下,学生极容易放弃对原著的阅读。如《伊利亚特》中,荷马并未对海伦的美进行正面描写,海伦的美只能想象,但是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都直观地展现了海伦的相貌,如果学生完全认可电影中塑造的这一海伦形象,就丧失了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当学生以改编电影代替阅读,沉迷于影像,外国文学教学自然也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未精细筛选电影资源电影与文学在表现方式上不同,电影是创作者的再创作,必然存在某种创造性的改编,这体现了创作者对原著的理解与阐释,因此并非所有名著电影都是精品,而是良莠不齐。有的教师在选择名著电影时不加以精细筛选,把不符合原著精神的电影引入到课堂中,教学效果不佳。如有的教师选择时下被票房驱使而脱离原著、一味迎合观众趣味的电影作为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经典和文学教学的开展。有的教师没有把握好原著和电影各自的精神主旨,没有选择与文本有关的片段进行播放,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有的教师没有考虑观影对象的接受能力而播放学生难以理解的片段,学生学无所得。
二、名著改编电影运用于外国文学教学的策略
(一)文本教学为主,电影为辅外国文学教学要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为辅的原则。“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应明白电影只是一种调动课堂气氛的工具而不是主要资源”[1],“电影资源进入课堂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它以服务文本教学为指归,外国文学教学以文学课程的学习为主阵地,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影视教学服务于文学教程,就是要更加突出专业特点,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2]。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本末倒置,以观赏影片替代课堂讲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外国文学课程学习内容,适时引入电影资源,充分发挥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作用和教学辅助作用。如课程学习到莎士比亚作品,古典主义作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及作品时,由于年代相隔久远、中西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原因,学生仅仅依据文本和想象及教师的课程讲解,一方面很难提起兴趣,另一方面也难以进入到小说建构的历史文化情境中。教师此时可适时适量引入《罗密欧与朱丽叶》《巴尔扎克传》《包法利夫人》等电影片段作为教学辅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原著故事的兴趣,激发阅读欲望,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将学生代入到原著的情境中,实现与作者的隔空对话,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创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面简称“概论”)是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两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课程以中国化为主题,重点阐述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围绕“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个主题,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空间四个向度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和专业课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论文百事通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作为核心课程的“概论”课使用的是全国高校材,此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但是,正因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不能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有两个原则:第一,紧抓教学内容的根本——教材。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不管采用专题教学还是分章教学,都必须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把握教材的导向和精神、遵循教材的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丰富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笔者来看,“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遵照以下三大原则。
1.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必须把握好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要设法讲深讲透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在教学中还应力求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体现概论课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在这里我推荐一部视频:《感动中国》。近年来国家可说是多灾多难,可是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例如武文斌、金晶、翟默、长江大学大学生等)却照亮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人物,通过《感动中国》展现和引导,绝对可以重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灵魂!
2.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环境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还有一些片面的或偏激的看法,教师就要抓准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讲授内容,设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或不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概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贫富差距、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社会、先进文化这些内容的教学,必须要和现实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否则则是缘木求鱼。
3.反映最新成果。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不是陈旧理论的重复。“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内容体系既是既定的,又是开放的,所以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界研究的进展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时展的要求,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概论”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概论”课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专业课来说,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评价往往不高,戏称其“睡觉课”、“可逃课”,因此有人称“概论”课程为高职最难教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相对繁杂、熟悉和枯燥;二是部分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专业课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课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针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高职教师应当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法这些互动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贴切、鲜活、真实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情境问题的建构设计,在课堂上可以设疑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体验、辩论赛等方式来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以主动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启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激活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
例如,社会主义本质这个专题内容,就可以用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讲授。首先向学生呈现案例:两个“罗芳村”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村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贫富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引导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提出经历了什么过程?本质中两个核心词汇: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怎么与现实相联系?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区别是什么?现阶段贫富差距该怎么认识?这一个内容几乎用上了所有的互动教学法,信息量大,说服力强,贴合实际,引人深思,与全书内容融会贯通,学生思考了、争论了、理解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但如果这章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他们中学就已经把社会主义本质背的滚瓜烂熟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介,完善教学环节
传统“概论”课的教学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为媒介,科技含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投影、幻灯、录像、广播、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又一崭新的平台,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2]。
1.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在设计和制作时,要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大力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开设网上课堂。“概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上课堂,构建网上“概论”课教学基地。教师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模拟试题等全部上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教学资料数据库中不仅可有文本形式的资源,还可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学生可以课后上网浏览,随点随学,从而可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对“概论”课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丰富和拓展该课程的信息量,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现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3.创建网上论坛,开辟教师个人的教学博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论坛和教学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表达方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等优势,“概论”课教学可以合理予以运用。借助教师教学论坛和博客,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时聊天、自由论坛、电子邮件等在线和非在线方式传递信息和互动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学习中的疑问及其思想动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教师既应创造宽松、平等、信任的氛围,又要有必要的监控和管理,以滤除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和美丑的界限。
四、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效果
“概论”课与现实联系紧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教学应附着实践化的能力价值。社会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概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具体指明“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1.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音像资料、做校园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拓展教学等。课堂讨论贯穿于教学中,在热烈的讨论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又进行了积极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表达和应变等多种能力。播放视频资料不仅能激发学习抽象理论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诠释抽象、深刻的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剖析社会实际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枯燥的缺陷。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动中国》、《鲁豫有约》等影片,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进》、《小平十章》、《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指导学生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加深对理论和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在讲授“思想”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选读《选集》并写读后感;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展开实地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接触课程所讲授的理论文本,以提升理论的深度。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中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理论的体验与内化得以实现。
2.开拓社会实践教学空间
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不仅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历史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文献,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走向工厂、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通过服务社区来参与社会,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如无偿献血、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儿童等献爱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社区进行家电维修、计算机维护等“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华.改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0,(4).
一、涸泽水蛇
泽涸①,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②也!”
(节选《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泽涸:池塘水干了。②神君:神的尊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蛇将徙( )
②子行而我随之()
③子行而我随之()
④人以为蛇之行者耳()
2.文言文中“以”主要有A.因为;B.连词,相当于“而”;C.介词,把、拿等意思。请分别选出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
①负我以行()
②人以我为神君也()
③乃相衔负以越公道()
④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子行而我随之B. 人皆避之
C. 子将安之D. 默而识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②引商刻羽( )
③杂以流徵( )
④是其曲弥高(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可用哪个成语来概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比喻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困陈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藜羹不斟( )
②得而爨之()
③攫其甑中而食之( )
④谒孔子而进食( )
⑤向者煤炱入甑中( )
⑥所恃者心也(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②所恃者心也()
③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
④谒孔子而进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所述之事被后世用一个典故来概括,请说出这个典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典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缁也,以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宋有澄子者,亡缁衣()
②见妇人衣缁衣()
③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④子不如速与我衣()
2.翻译下面句子。
以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写一段读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阳桥与鲂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节选自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阳昼,人名。④(chà),举。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过于阳昼()
②子亦有以送仆乎()
③请以送子()
④夫纶错饵()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为鱼,薄而不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亦有以送仆乎?”写宓子贱去单父赴任前拜访朋友阳昼,虚心求教、广纳为政良言,表明他有正直清廉的思想。
B.宓子贱曰:“善!”一个“善”字表明宓子贱从朋友阳昼钓鱼的经验里领会了治理百姓的道理,深切赞同朋友的看法并流露出由衷感激之情。
C.面对夹道欢迎的达官显贵,宓子贱说:“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表明宓子贱是一个低调的人,不喜张扬,洁身自好,不愿与一般人结交。
D.“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写宓子贱重视发挥当地德高望重的贤德之士在治理百姓上的作用,这是他对阳昼钓鱼经验的活学活用。
4.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道而驰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⑥。’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节选《季梁说魏王》)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正朝北方。持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什么。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⑦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中道而反()
②恃王国之大()
③犹至楚而北行( )
④举欲信于天下( )
2. 选出下列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我欲之楚
B.此非楚之路也
C.小大之狱
D.王之动愈数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觉得季梁是否能劝说成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楚人患狐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暴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当,往且败。”弗听。马雷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咸而亡其神( )
②出于牖下( )
③啼而踣()
④马雷而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伏而俟命()
②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 )
③往且败( )
④颅磔而死(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八哥学舌
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敢效人言。
(选自明・庄元臣《书苴子・内编卷五》)
【注释】①鸲鹆:鸟,羽毛黑色,头部有羽冠,吃昆虫和植物种子,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俗称八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南人罗而调其舌( )
②蝉鸣于庭( )
③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
④终身不敢效人言( )
2. 下列“言”与“久之,能效人言”中“言”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子能人言,甚善
B.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
C.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皆叹惋
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读完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
一、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_____王____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试分析一下 “侵”和“拂”这两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人赞誉其诗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妙境。
2.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本诗中的“湿衣”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世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诗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一番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宋诗,简答后面问题。
村行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注释]本诗是王禹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文言文
一、1.①徙:迁移 ②子:你 ③随:跟随④耳:罢了
2.①B ②C③B ④A3.C
4.①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您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君呢。②人们看见,果然都避开它们,说:“这是神君呀!”
5.说明了迷信思想的可笑。
二、1.①跟着 ②引用 ③夹杂④高雅
2. ①有个客人在郢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 ②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也就越少。
3.曲高和寡。曲调越高雅,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4.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品质高洁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误解。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理解正确即可)
三、1.①lí ②cuàn ③zèng④yè⑤tái ⑥shì
2.①穷困 ②依仗 ③吃④拜见
3.①(孔子)白天睡觉,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②(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依靠自己的心(的感受),自己的心也靠不住。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4. 陈蔡之厄。原指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粮食断绝的事。后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
5.这则小故事说明,只凭一些表面现象去主观臆断事情,就很容易犯错误。要做到真正地知人识人,非常不容易。这则故事还表明,作为老师,孔子能知错就改,而且以自己的教训去教育学生,这是相当可贵的。
四、1. ①遗失、丢失 ②穿,名词作动词 ③牵,拉,扯④还给
2.用一件黑色的单衣抵偿一件黑色的夹衣,你难道不是赚了吗?
3.要以理服人,不要强词夺理。
4.略(围绕“不要强词夺理”来写即可)
五、1.①拜访 ②用来……的办法③请允许我 ④同“措”,置放。
2.①这种鱼,瘦并且没味道。②这些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
3. C(这是宓子贱对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避而远之,表明他知人善任,有自己的为政用人原则)
4.尊贵的人,是不会贪图蝇头小利,也不会放下自己的尊严去趋炎附势的。
六、1.①反通“返”,返回②依仗 ③向北 ④讲信用、取信2. A
3.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4.背道而驰。(或:南辕北辙) 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发挥优势达到目的;如果方向错了,所有的优势只会导致离目标越来越远。
5.能。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七、1.①zhé②yǒu ③bó④xū
2. ①等待 ②靠着③将 ④裂
3.①有个楚国人因狐狸而伤脑筋,用很多种方法捕捉它,没有抓到。②那楚国人大喜,认为虎偶是可以用来让天下所有野兽臣服的。
4.没有真本领,以假象吓唬人者,终将失败。
5.人们一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便总是自我膨胀到愚蠢的地步,以至于送了卿卿性命。
八、1.①网捕②庭院 ③哪能像…… ④仿效2. D
3.哪里比得上我自己鸣叫自己的心意呢!
4.这则寓言讽刺了写文章剽窃模仿别人的思想的人。告诉我们:为文者千万不要学鸲鹆鸟,不要落入别人思想的窠臼,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
5.当今社会是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创新人才。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的歌声更响亮”。
古诗词
一、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
2.主要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以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
二、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住“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以及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三、1.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那里了。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3.“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4.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5.“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四、1.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芽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2.“清”不仅写出早春之景本身清新可喜,也指春景刚刚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五、“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照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六、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增加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嫌”、“故穿”,用拟人化手法,把春雪描写得美好而有灵性。
七、1.诗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幻觉、错觉。青翠的山色给人带来的浸染、滋润、细雨湿衣似的凉意美感。
八、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柳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柳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的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九、1.此诗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了留客的主旨。
2.写出了“入云深处亦沾衣”的又一景色;在一般人看来,只注意雨天的雨,没想到晴天同样有雨意。
十、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孤独,斑斓色彩中蕴涵哀伤。
2.悠闲中透着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声景映衬,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