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进步与管理

科技进步与管理

时间:2023-05-30 10:1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进步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进步与管理

第1篇

目前来看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管理层面没有多结构多角度,并且管理人员都是由普通员工组成,很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面的距离比较遥远等等,这些现状就表现出,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也越来越快这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竞争力,作为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把科学技术的创新作为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开发和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当成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保证现代企业在竞争中保证取得优势的位置,才能为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作保证,所以说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企业很多在发展中把企业发展利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概念巧妙的融合到一起,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并且在众多企业竞争中,基本上可以把企业优势划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利用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还有一类就是利用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提高竞争力,但是这两者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只要企业竞争就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创新,一旦离开这两点,就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以此可见,企业各个部门只有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互相结合,理想化发展,紧密围绕科技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展开,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现代企业的管理对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其一:现代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于现代企业发展和生存来讲,是所需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所以就现代企业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提升企业发展自主能力,更新企业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为现代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改变企业的投入和支出,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在创新的条件下达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减少投入,这样才能增加经济收入。在投入方面来讲,需要在产品投入中合理的降低资源的使用率,在产品生产中,需要增加产品的种类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二者结合才能够使企业达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的科学发展也就是指可持续发展,所以现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发展过程中关注民生,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还有就是企业不能够只是想要经济收益,还需要对社会负责,在社会上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企业要在公益事业中做出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对外形象,给群众留下比较深刻的良好印象,这也是促进企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种手段。

2.现代企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并且还需要在创新中总结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到的经验和体会,一个现代企业想要实现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最主要的就是企业中人员、经济、产品,如果这些能够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最终就能降低成本,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国力还有竞争能力。当然现代企业在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时需要注意企业内在本身的规律,只有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认识,才能够把相关的管理问题融入到科技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使现代企业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因此现代企业的发展,只有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有利地位,并且要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力,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

2.现代的企业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保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一定要保证一个长远的发展模式,使得经济不断增长。企业想要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就要在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保证能够在社会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3.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不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死人经济,生产力都是决定竞争实力的第一要素,也是所有要素中最主要的一项。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也是基础,所以个体经济想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样劳动时间就会相对缩短,生产资料就会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高的竞争地位和优势,比如我国研制的有研硅股,它就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基地,甚至在国际上都拥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产权的生产企业,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飞速发展,保证它在国际中的领先地位。

5.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现代企业要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下的过程中,适当调整企业自身的结构,并且需要在管理方面具有创新意识,保证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拥有创新的概念,把企业中各个部门形成一个连带式的关系,这样就更加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保证企业自身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的不断学习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且每个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其管理上的制度,做到取长补短,积累自身科技创新和的发展的宝贵经验。

6.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个人的发展情况,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量也是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所占比例比较大的一项,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企业实现人才储备的时候,才能够达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并且保证企业文化之间的互相融会贯通,保证企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国际上各个企业中文化的交流,学习不同体质下的经济的发展情况。保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五、结论

第2篇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管理创新 供电企业

一、企业科技进步创新的内涵

所谓企业科技进步创新,就是以企业科技进步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存在方式、经营观念、制度制定、经济行为及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调整和新的组合的过程或行为。这是一种系统协调的创新行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科技进步是参考的标准,也是检验科技进步创新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基本准则。

二、供电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动因

1.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驱力

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驱力,主要表现在: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既要提高目前的效率,又要提高未来的效益。这些效率的提高都必经在企业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中体现与实现,从而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降低交易成本:管理层机制的创新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将原本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此外,管理上的协调与创新,可以使现金的流动更加可靠、稳定,付款更为迅速。

(3)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的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从而提供企业的竞争力。

(4)拓展市场、帮助竞争: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一个企业若能在竞争中最先进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获得最佳博弈能力,则能取得优势,稳定自己的市场,并开拓出新的市场。

(5)有助于企业家形成:现代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的产生使企业的管理处于专家手中,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促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动了企业的更健康发展。

2.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外部压力

(1)消费需求的提高要求企业进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力产品从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移,特别是正在进行的“厂网分家”,消费者可直接与供应商的协作,使电力市场的开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广大消费者在电力的消费上,不但要求供应商提供优质价廉的电能,而且要求保证优质的服务,提高优质服务已经成为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好的服务首先要求好的产品。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从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销售服务等各方面上满足用户的要求,从供电的技术手段、营销管理上进行创新,在企业的文化上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和劳务跟顾客消费需求动态对应,只有主动加大创新力度,企业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和劳务起到引导顾客消费,创造顾客需求的作用。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企业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为科学技术在实际中充分发展作用以增强企业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理论上的突破,也有实际科技产品的诞生,如何将科学技术理论和高科技技术或产品应用到企业的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关键在于企业在科技管理的创新。

三、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对供电企业的指导意义

中国国企业在初步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和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和管理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必须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表现在:

1.实行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

作为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其目标是创造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缺乏竞争力而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必须实行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

2.实行知识科技进步管理创新

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思想:知识管理继承了人本管理思想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予以创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进步和观念为先导,企业也是如此,谁先转变观念,运用新的经营理念驾御企业行为,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

3.实行基础科技进步管理创新

作为一种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基础:基础管理为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数据和信息,是培育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工作。它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是决定企业效率的关键,通过基础管理中的成本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质量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与营销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将更好地推动企业竞争力的发展与提高。

四、供电企业科技进步创新管理的实施内容

1.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知识型的管理思想

人的创新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一切的创新源于观念的创新。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就是既要掌握显性知识,更要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实现知识共享,把新知识、新概念、新经验加以培育,使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起知识管理观念。因此,供电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倡导以知识管理为主、以人的管理为本的管理模式。知识型经济要求供电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通过知识型的管理,构建“学习是工作、工作是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员工的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知识营造环境支持,并逐步将供电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因此,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应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和观念。

2.建立科技发展的管理制度

按照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原则,科技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完整的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办法、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这些政策、制度和办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技术人股政策、技术民主制度以及促进企业领导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益、改善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环境、创新效益与个人收人挂钩等办法。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竞争机制:在科研用人的问题上可采用学术带头人的办法,坚持优胜劣汰。对于重大科研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鼓励有实力的科研团体参与竞争,打破设备少、资金界限和条块分割的壁垒,加强开放性和横向联合,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资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生产企业重在科技出成果,科技出效益,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工作的力度。为保证科技发展管理制度落实在实处,供电企业应通过某些企业制度以确保在每年的科技费中应当有不低于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提高科技生产力。

3.实施战略管理的创新

企业的战略管理就是运用企业战略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总结性管理,是让企业领导者站在全面高度上,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作SWOT战略分析,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案,并将选择的战略方案加以实施和进行控制,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的行动指南,是各项资源得以合理调配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走势和前进道路。供电企业应通过对目前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目标体系。企业有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就有了行动指南,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和企业战略的动态管理,要按照企业战略布置,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实施过程中,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决策的动态调整,使企业照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施战略管理的创新要考虑科技的进步对战略管理的影响管理。例如,在生产技术管理的创新上,应以技术创新改造传统技术管理,大力引进和消化输变电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突出,发展体现当今国内水平的500KV输变电技术,逐步实现运行经济指标的在线分析与控制,为减人增效、提高供电企业可靠性、生产管理上台阶创造条件。状态检修是生产管理方法上的创新,积极推行状态检修,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专业管理思想。状态检修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检修,它包括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在线监测、带电检测、预防性试验、故障记录、信息采集处理、故障严重性分析、设备检修和设备检修后的验收等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李自如谭震:浅谈供电企业的管理创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朱美光: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5

第3篇

Abstract: The rat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reflec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Basing on the theory of equ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elastic coefficients of capital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C-D production function of DaQiong oil field by using Lingo software. Furthermore, we measures the rat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from 2005-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being a rising trend for the rat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DaQiong oil field. The average value has reached 60% or more which exceeds 40% level of the whole country. So, the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making up for the natural decline rate,and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Oil production.

关键词:等效益面;科技进步贡献率;自然递减率;DEA(数据包络分析)

Key words: equal efficiency;rat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natural decline rate;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011-03

0 引言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变革和创新被喻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Samuelson,1998)[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深入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还包括社会科学技术;不但包括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这里所讲的科技进步指的是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剔除了由于增加资金和增加劳动力数量以后的所有其余成分的共同作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种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动者索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等。即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剔除了由于增加资金和增加劳动力数量因素以后的部分即为科技进步的困素。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是综合要素。

除了直接运用生产函数(C-D)计算外,目前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方法还主要有:①索洛余值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它将总产出看作是资本、劳动、技术三个要素的函数,从总产出中扣除资本、劳动的增长带来总产出的增长部分,用余值作为科技进步作用的度量。例如,阿布拉莫维茨(1998)[2]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来源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的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800-1890年间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投入增加;1855-1890年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深化;1890-1966年间的经济增长则以科技进步为基础。栾文英(2001)[3]、张海明(2002)[4]用同样方法分别测算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认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率呈现正值的增长。②利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王天营(2003)[5]、章刚勇和阮陆宁(2006)[6]、王启现等人(2006)[7]、王生荣,张营周(2007)[8]分别用该方法计算了我国相关地区及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该方法实质也属于索洛余值法的变形,通过回归计算出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并从总量中扣除这两部分的增长,进而获得由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第三种方法则以冯英浚为代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其等效益面方法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冯英浚、吴江琴(1991)[9],冯英浚、李成红(1993)[10],葛虹、冯英浚(2004,2005)[11、12]定义了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在假设规模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要素的代数和,进而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

利用索罗余值法和回归分析法在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过程中有一些局限性:第一,该方法是建立在宏观的基础上进行科技进步增长速度的测算,对于微观企业技术进步速度的测算具有一定难度;第二,索洛余值法可以提供的管理信息太少。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微观企业的产出是否处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基层单位是否技术有效?等问题很难通过索洛余值法获得;第三,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真实效益应该是多指标的,从多指标输出的角度测算企业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才能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有技术进步带来的企业素质变化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四,回归分析需要有一系列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模型的支撑,而且数据之间要求具有较好的平稳定和非自相关性,这在实际测算中对数据的要求极高,很难做到。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采用基于“等效益面法”测算大庆油田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是运用数学模型,把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分离出来,对每个评价单元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作出定量的估计。

利用“等效益面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出发点是建立每个评价单元科技进步与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每个评价单元相对效益取等值的轨迹是该单元科技进步零增长的轨迹。也就是说,如果每个评价单元科技进步保持不变的水平,自身的素质没有变化,那么当投入发生变化时其相对效益是不变的,即对应的产出在它的基期等效益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该评价单元的产出超过了基期等效益面上对应的值,那么超出的部分就是科技进步作用的结果;反之,如果该评价单元的产出未达到等效益面上对应的值,那么相差的部分就是科技进步负增长的结果。

1 等效益面及其计算科技进步率

1.1 基本思想 建立等效益面是利用“等效益面法”度量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出发点。具体思想可以由图1描述。

设A(x0,y0)和B(x1,y1)分别为评价单元在一个周期间隔上t=0和t=1时刻的生产活动,其中x代表投入,y代表产出。若一段时间投入没有变化,则如果评价单位自身素质没有变化,各种外界条件也没发生变化,则产出也与基期一样没有变化,即x0=x1,y0=y1。表明此时评价单元的生产活动具有不变的相对效益,不存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但如果产出增加了,即x0=x1,y0<y1,表明这段时期内评价单元产出的变化y1-y0与投入要素无关,是由于科技进步的作用产生的。但在实际中,一段时期内的投入往往会发生变化,这样产出的变化既有投入要素的影响,又有科技进步作用的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科技进步的作用从产出的变化中分离出来。

图1中弧AC是评价单元在基期t=0的等效益面,即评价单元相对效益取等值的轨迹是科技进步作用为零的轨迹。如果评价单元保持不变的科技水平,自身的素质没有变化,所处的外部条件没有变化,那当投入变化时其生产的相对效益是不变的,对应的产出将在它的基期等效益面上。如果在现期,评价单元的实际产出超过了基期等效益面上对应的数值,那么超出的部分就是科技进步作用的结果,反之如果现期的产出未达到等效益面上对应的产出,那么相差的部分就是科技进步负增长的结果。图1中C点上的产出■1就代表了对应于现期投入x1的等效益面的产出,A点和B点分别为基期和现期实际的生产活动,则BD=y1-y0是整个的经济增长部分,BC=y1-■1是科技进步所起的作用,CD=■1-y0是投入增加的结果,则科技进步的作用即科技进步贡献率为e=■=■。

这里将科技进步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作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比“索洛余值法”将相对的科技进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作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更为合理。

1.2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1.2.1 确定各评价单元在有效生产前沿面的投影

设Xj是评价单位投入向量,Yj是评价单元的输出,其中j=1,2,…n。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

maxZj

s.t.■λjXj?燮Xj

■λjYj?叟zj0Yj

■λj=1,λj?叟0

j=1,2,…,n

设z0是其最优值,令xj=xj,y*j=z0yj,称(xj,y*j)为评价单位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原来的样本点(xj,yj)被投影到基于DEA的前沿生产函数曲线上的点(xj,y*j)。下面则用投影后的样本点来估计前沿生产函数的参数。

1.2.2 理想生产函数的确立 生产函数是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基础。生产函数表明一个生产单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它所能提供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油田企业的生产函数应为:

y=A0K?琢L?茁(1)

其中A0为广义技术水平,本文将其作为以随即变量,并服从正态分布。?琢、?茁分别为资金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

确定理想产出,首先需要对生产函数中的弹性系数进行估算。对于评价单元来说,将生产函数变形为:

y*j=Aj■x■■(0?燮?琢i?燮1)(i=1,2,…,m;j=1,2,…,n)(2)

将(2)式变形为Aj=y*j ■x■■(3)

由于假定Aj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估算参数:min■(Aj-■)2(3)

s.t.0?燮?琢i?燮1(i=1,2,…m;j=1,2,…,n)

其中:■=■■Aj=■■yj*■x■■

利用Lingo软件进行规划求解,求解?琢值,即求得生产函数的产出弹性。

1.2.3 等效益产出的确定 理想生产函数参数的确定为估计等效益产出提供了基础。令?兹=y/Y为基期的实际产出y与对应的理想生产函数产出Y的比值。这样,油田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生产的相对效益?兹取等值的轨迹就是基期的理想等效益面。理想等效益面反映了企业在基期的实际生产情况,也是评价单元科技进步作用零增长的轨迹,公式为:■t=?兹・■Kt?琢Lt?茁(t=1,2,…,n)。

1.2.4 科技进步贡献率 根据前述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原理的介绍可知,在评价单元某时期的实际产出、等效益产出,自身状况无任何变化的产出已知的情况下,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e=■=■(t=1,2,…,n)

2 2004年-2008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地下储量的逐渐减少,石油产量必然存在逐渐递减的规律,与此同时,为了弥补这种自然递减的产量所采取的科技措施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需要针对石油企业生产的特点,因此,本文采用上述介绍的基于等效益面的方法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

数据的处理:根据测算需要,本文选取大庆油田生产总值、资金投入和劳动力三个计算指标,由于通货膨胀、原油价格变动及原油递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步处理。此外,中国石油集团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两部分,上市部分产值的计算需要考虑原油产量、价格变动、原油自然递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大庆油田上市和非上市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再汇总。

2.1 对资产原值的调整 通货膨胀能引起物价普遍上升及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因此在每年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会加大投资费用货币的名义值。由于通货膨胀,投入资金的名义值要大于其实际价值。为了真正反映每年投入资产的实际价值,可用通货膨胀率对每年的新增固定资产的名义值(现价)加以调整,以克服物价上升对固定资金的影响。

另外,由于对地下资源的不断勘探与开发,使得地下能源不断消耗,自然能量下降,综合含水上升,造成石油企业生产难度逐步加大。为保证稳产和增产,必须加大投入(特别是资金的投入),这样就造成原油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当然也受价格因素影响)。这表明,作为反映石油行业生产难度的成本上升这一因素,对资本增量影响很大,因此,为了真正反映投入的资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用成本上升率队投入的资金加以调整,以克服生产难度对资金的影响。

①克服通货膨胀的影响。令K0为基年资产原值,?驻Kt为t年新增资产,Kt为第t年克服通货膨胀后的资产原值,ft为第t年的通货膨胀率,则第一年末克服通货膨胀后的资产原值为

则可递推计算第t年末克服了通货膨胀后的固定资产原值为

②克服开发难度对资金的影响。由于体现生产开发难度的原油成本中也含有价格因素影响,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即通货膨胀)造成的原油成本上升的影响,对原油成本也进行了处理。

令?啄t为t年内每年的原油生产成本上升率,则计算期内各年在克服了通货膨胀和原油生产开发难度这两个因素影其中 t=1,2,…,n

2.2 原油产量自然递减率的弥补 石油资源不断减少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维持原有产量的稳产和增产,石油企业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弥补原油生产的自然递减。弥补的原油自然递减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石油企业的经济增长。

课题组对原油产量做出如下调整:

令ηj为自然递减率,第t年调整后的实际原油产量为

在对原油产量按照自然递减率修正后,按照基期即2004年的原油价格计算油田公司的年产值,得以计算出大庆油田各年总产值。

2.3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按照前述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和步骤,运用Lingo软件求解相应的参数,其中?琢=0.211,?茁=0.789,理想生产函数中资金的产出弹性为0.211,表明对于石油企业增加一个单位的资金投入对产出增长的作用非常小,如果单纯依靠追求资金的投入来维持油田的生产是不合理的,经济效益只能越来越低。因此,需要依靠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科技进步因素,才能保证油田生产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其他的参数见表1。

根据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测算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见表2。

3 结论

本文利用等效益面方法计算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5~2008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2005~2008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均值为0.629,可以看到,科技在弥补自然递减率、保证原油产量的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油田生产的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科技进步所起的作用,表明油田的生产模式从原来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正向内涵式、效益式的集约型生产转变,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所以,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才能使油田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P.samuelson.经济学(中译本)(第十六版)[M].萧琛(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19-421.

[2]Abramowitz M. The search of the sources of growth:area of ignorance, old and new[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98,53,(2):217-243.

[3]栾文英.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1,(3):16-18.

[4]张海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要素配置的市场化:1978-1999[J].世界经济文汇,2002,(3):20-29.

[5]王天营.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5):49-51.

[6]章刚勇,阮陆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来自江西生的经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244-247.

[7]王启现等.“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6):416-419.

[8]王生荣,张营周.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3-6.

[9]冯英浚,吴江琴.测算科技进步增长速度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11):45-50.

[10]冯英浚,李成红.等效益面的建立及其在测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含量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7):65-70.

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建筑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科技兴业,围绕着做强做大建筑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我市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我市建筑业全面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建筑业近几年持续稳定发展,但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也阻碍了我市建筑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我市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建筑业科技进步和建筑业发展的关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迎接挑战;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做大做强建筑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实现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技兴业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为重点,把科技进步作为优化行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动力和支撑,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建筑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建筑业整体科技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基本形成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技术市场体系;主要工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标准工法和信息化水平能满足和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重点扶植具有国内、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创建建筑业企业省级及以上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5家。

——一级企业具有省级工法1项以上;特级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和推动企业进步的专利各3项以上,累计有效专利8项以上并具有至少1项发明专利,并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全市建筑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企业总收入的0.1%以上,其级企业达到0.5%以上、一级企业达到0.2%以上。

——一级及以上企业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特级企业在此基础上还需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远程在线控制。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建筑业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培育建筑业类注册人员2000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达到1500人以上。

(三)总体部署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总体部署: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在建筑节能重点领域结合我市实际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跨越,保证建筑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以企业研发中心为平台,研究应用经济适用、快捷高效、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四是以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产业科技进步,建成以网络为支撑,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的设计、施工、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

三、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点工作和要求

(一)提升特级培育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以特级企业资质新标准就位为契机,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特级及特级培育企业在今年全部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有2家通过省级研发中心认定。每家企业每年完成企业工法3项以上,确保全市每年获批省级工法20项以上,国家级工法3~5项,一级企业每年上报企业工法1项,此项工作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解落实。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开展专利申报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写。(特级培育企业科技进步指标分解详见附件)。

(二)加强检测设备自动化建设。今年起,检测机构在桩基础静荷载检测时要将现场检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建筑业管理信息平台;商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试块检测要采用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同步传输。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检测资质范围,增添高科技检测设备,须具有资质要求的见证取样和建设工程专项类全部资质。今年起全市各地的检测机构都须具有建筑节能检测能力和设备。

(三)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和推广。市质量监督总站要发挥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今年初要制订分年度课题计划,重点是商品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和地基加固、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等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四)加强“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通过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和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依法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模式的研究,今年开始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广外墙自保温体系,加强自保温体系中的冷热桥问题、梁柱跟墙体交接部位处理问题以及自保温砌体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该项工作由市图审中心牵头。建筑业企业要广泛开展“四新”技术在建筑节能的应用,并总结出工法、专利及标准。

(五)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开通市建筑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分办公自动化(施工图审、施工许可证发放、质量受监、竣工备案等)和造价2000万以上的工程实时监控功能,今年底前进一步完善,使网络具有档案管理、招标投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综合管理职能,到2010年实现全面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并接轨长三角信用体系。一级及以上企业今年全面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2家以上企业通过信息化综合考评。

(六)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建筑业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建筑企业总工程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成为建筑科技进步的中坚、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今年起开展市建筑业十佳科技带头人(总工)评选。强化建造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他们成为懂管理、懂经济、懂技术、懂法律的工程项目组织者和管理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考核鉴定制度,开展技能比武和建筑工人技师考评制度,将技术工人的培养纳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四、加快建筑科技进步的政策与措施

(一)加大建筑科技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政府科研基金项目,引导企业多元投入,多方筹集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完善企业提留技术开发经费的做法,促进企业加大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介入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鼓励外来力量创办技术开发机构;建立技术创新风险资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经费保障。一级以上总承包企业要在每年的企业利润中拿出5%以上用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的投入。

第5篇

汇报材料

XX县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地区两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在地区科协、地区科技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动力,让"科技兴洛"工作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XX县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以科技工作带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利完成责任书中各项指标,并严格按照XX县制定的科技计划开展工作,现对XX县2003年第一季度科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2001年-2002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检查验收。

我县考核检查验收组于2003年元月6日至9日对全县各乡(镇)进行了考核检查验收。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上,严格按照6个项目,13个分项目评分标准,采取逐项计分、扣分方法进行。同时,采取了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听取汇报,实地检查,走访科技示范户与他们座谈等方法进行考核验收。通过这次检查,我们看到科技进步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根据考核检查验收情况,县科技兴洛领导小组对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3个先进集体、9名先进个人、6名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技术改造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极大地鼓舞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科技之冬"培训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XX县第十五届"科技兴洛"培训活动是以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来开展的,共完成了7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其中:县办提高班189人,乡办培训班4.5万人/次,村办普及班2.5万人/次,培训内容涉及22个专业知识,历时68天,188期。

1、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使本届培训活动得到了顺利开展。年初召开了全县"科技之冬"动员大会,会上县委专职常委、"科技之冬"领导小组组长朱才斌同志,对上届"科技之冬"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今年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科技之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具体方法,在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开展XX县科技工作的领导,县委在年初,就专门召开会议,成立了"科技兴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成员由科技教育、组织、劳动人事、财政、计划、卫生、农业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局长担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县、乡镇还分别成立了第十五届"科技之冬"活动领导小组,为培训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3、落实培训项目,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我们将培训授课安排表,统一印发到各乡(镇)和主管单位,确保培训活动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为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发挥很大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科技进步;金融支持;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28-03

农村科技进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国外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金融对我国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一、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国别考察

(一)美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美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对其基础条件的支持上。 而这种支持又集中体现在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支持上。

1.金融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这类工程投资量大、涉及面广、工期长,工程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前期投入资金一般以国家投入为主。 在前期投入基本完成时, 金融机构也会以收益权质押或国家担保为条件介入对这些项目的支持。金融支持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建立信托基金、发行建设债券和股票等。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例,在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美国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局通过向银行贷款、发行公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了“开发基金”,以保障项目对资金的需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并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经典范例。

2.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为了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与环境,美国于1935年在农业部内设立了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该局的资金由政府提供, 主要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发放贷款,用于建设农村电网、购买发电设备等。美国的农田基本建设如平整土地、 建设水利工程等采用成本共享政策, 所需资金由农场主和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共同负担。 农场主所负担的部分可由农民家计局提供低息贷款或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农民家计局可以为这部分贷款提供担保。

3.金融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支持。 对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比较多,主要有农民家计局、联邦信贷系统等。 联邦信贷系统由农业信用管理局管理,包括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联邦土地银行主要提供长期不动产贷款,用于购买土地、修建房舍及生产设施等。联邦中期信贷银行主要提供中短期贷款,用于农民购买种子、饲料、生产设备等; 另外它还办理贴现和从事金融性租赁业务。 中央合作社银行为区合作社银行提供资金并独立办理跨地区的大额贷款, 还可以买卖商业票据,办理清算;而区合作社银行主要是对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和咨询服务。

4.金融对涉农工商企业技术改造活动的支持。美国专门对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是小企业管理局。该局成立于1953年,主要职能是向那些不能从私人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将该局的贷款范围扩展到农场和农工联合企业的技术改造, 并发放农场经营贷款。 小企业管理局对小农场的贷款是与农民家计局分工协作的,如果借款人经济状况不好且贷款额度小,由农民家计局提供资金支持; 当借款人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后, 更多的贷款需求则由小企业管理局提供。

美国通过金融支持建立大型水利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 帮助农场主购置农业机械等,大大增加了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改善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而且从多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外,美国还通过多种政府出资的金融机构向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全面、 廉价的金融服务,保证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大促进了美国农村整体的科技进步。

(二)法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与美国庞杂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同,法国仅是由一个简单的农村金融系统来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 法国涉农金融系统主要是官民结合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也发放用于购买农业用地、 农业生产设备以及住房的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法国最大的银行, 它由三个层次构成:最高层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会计独立的官方金融机构, 也是全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最高管理机关;中间层是省农业信贷互助银行,负责协调省辖基层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业务, 分配管理资金,并可办理结算、投资等业务;基层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主要从事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由个人及集体成员入股组成,按合作制原则经营。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非常广泛,除了发放设施建设、购地、购买农机具等用途的中长期贷款外, 还发放用于农村电气化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 这类贷款一般属于中长期贷款,利息比较低。在贷款之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还根据国家需要,对乡村公路建设、土地开发、农村工业和农业教育机构等进行投资,以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及农业技术水平。此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还向那些新的农业经营单位和青年农民提供低息优惠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于一体,在支持法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于一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开展业务。 如配合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政策发放农业机械贷款, 配合国家合并小农场的政策发放购买土地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主要包括:(1)政府为其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提供担保; (2)政府对它的某些贷款进行贴息;(3)省行以下机构享有减免税收的待遇,甚至官办性质的总部也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待。

(三)韩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韩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二是设置专项基金;三是提供担保。

1.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这是涉及面最广、用得最多的金融支持手段。 农协是韩国农村惟一的金融机构。 韩国政府的低息政策性贷款大部分由农协转贷给农民, 农民在获得这些贷款时要以土地和家庭财产作担保。 除了农协以外, 韩国的其他金融机构、 国际机构甚至外国政府也在韩国农村的科技进步中做出了贡献。如在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欧洲开发银行(ADB)、德国KFW、日本海外协力基金(OECF)等机构都曾提供过大量农业机械的援助资金。 农业机械的长期低息贷款主要是提供给购买农机装备的农民和相关农机产业。 这种贷款的利息远远低于工业贷款, 农民在贷款时要以耕地等作为抵押。 农民申请国家银行提供优惠购机贷款的条件之一是参加培训部门的培训并且获得培训证明。此外,为了确保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韩国还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设置售后服务业所。韩国向农民发放的长期低息贷款最长期限可达30年。

2.设立专项基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设置了水利资金、新农村综合开发事业基金、农业开发基金、营农资金、农村住宅资金、农业机械化基金、农渔村地域开发基金等大量的专项基金;民间团体也设置了农地基金、振兴农产品基金等。这些基金的设立, 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3.提供担保。 韩国农林中央会设有农林水产业者信用担保基金, 专门为一些有困难的农林水产业者提供贷款担保。

韩国的财政资金大部分是通过金融手段注入农村的,这不仅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能。 韩国对农民的许多贷款要求以农民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为条件, 是其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一大特色。

(四)印度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印度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土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印度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同样主要是通过支持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的。

1.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在印度,支持这类项目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在该银行的初始资本中,中央政府和储备银行各占一半。 该银行主要通过发行政府担保债券和吸收存款的方式筹资。 贷款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为主, 用于兴修水利、 推广农业机械、土地改良、土地开垦、农产品储藏设施建设等等,并对商业银行的农村信贷活动提供资助。

2.金融对农村经济活动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 这类贷款的提供者主要是土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土地开发银行有两级:每个邦的中心土地开发银行和基层的初级土地开发银行。 初级土地开发银行直接与农民开展存贷款业务, 中心土地开发银行则主要是与初级土地开发银行开展业务, 是连接初级土地开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纽带。 土地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价值较高的农业设备、改良土壤等等。土地开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由长期贷款的抵押品做保证的农村债券来获得资金。它的股东主要是合作社和邦政府, 其发行的债券先由合作银行、商业银行等认购,剩余部分可由印度储备银行认购。 商业银行在为合作社和小企业融通资金、 促进印度广大农村落后边远地区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印度商业银行除了直接向农民提供贷款外, 还通过有关农业机构向农民提供间接贷款,如向农产品销售和加工机构、供应农业投入的机构、 以分期付款方式向农民出售农业机械的机构、土地开发银行、采购粮食的机构等提供贷款。

二、国外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结构

要促进农村科技知识的生产, 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干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 而且需要国家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加大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支持力度的重要措施。 国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鼓励在农村成立风险投资类的公司;二是在农村建立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和发行市场; 三是将支持农村科技进步作为政策性银行的重要职能, 对政策性银行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业务进行全额补贴。

(二)相对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独立性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是两种不同的金融形态,在许多方面存在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大多进行的是实名制交易, 而城市主要是匿名制交易; 二是城市金融中的贷款活动有充足的抵押和担保,而农村贷款活动,尤其是我国的农村贷款活动普遍缺乏抵押担保; 三是城市中失信的惩罚机制正规化程度高(有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成本率较低),而农村中的失信惩罚机制正规化程度低; 四是与农村经济主体相比城市经济主体的现金流更加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金融运行的城市化必然带来许多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城市金融机构的附属机构本来无可厚非, 但其作为传递链条很长的城市金融机构的末端就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城市金融机构附属物的农村金融机构, 在经营中必然会存在许多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城市病”, 而且农村基层机构与城市机构之间的传递链条越长, 其经营中脱离农村的倾向越严重。 其结果是这些金融机构按照城市的标准开展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要么根本无法开展,基层机构将资金主动上缴到上级机构; 要么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督促下开展业务, 招致大量的不良贷款, 最后以农村信用环境差为由减少在农村的业务。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将处于城市金融机构第三级链条上的农村金融机构部分撤消, 将处于城市金融机构第四级链条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全部撤消。 具体来说,就是撤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县域设立的基层机构, 而在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时, 设置城市分行和农村分行两大类分行, 城市分行以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单位设立, 农村分行以县和县级市为单位设立。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县域内撤消的机构重组为新的独立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或合并到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中。 二是鼓励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 三是在乡镇设立大量新的独立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三)加大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的财政补贴力度

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表现在直接支持农村科技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以及支持农村科技进步基础条件的改善两个方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重点都放在了支持改善农村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上。 而我国长期以来在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方面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更没有从理论上找准立足点。我们认为, 应将重点放在对完善农村科技进步基础条件的支持上。 国家应通过财政的途径和财政补贴金融机构的途径, 增加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 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设施,解决农民生产经营的融资困境。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财政增加对农村投入的基础上, 通过中国农业开发银行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投入长期低息资金, 并对所有盈利能力差的涉农金融业务提供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李光. 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郭沛,辛贤,王秀清. 全球化与中国农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何广文等.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孟繁森. 国家资助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美]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苏明. 中国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第7篇

2005-2006年,福建省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共有86个市(县、区)参加(其中有8个市,72个县,6个区)。经省科技进步考核专家组的评审,推荐通过考核的共54个地区,占全省市、县、区总数的62.79%,其中包括4个设区市、45个县(市)、5个城区。从总体上看,本次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进展顺利,申请并通过考核的市(县、区)均比上次(2003―2004年)考核参与度扩大。科技进步发展态势总体评价:

1.1 市、县、区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市(县)科技进步的宏观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科技投入得到重视和加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有较大提高,地方在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大多数市(县、区)“三项一票否决”定性与定量指标完成情况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定量指标――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上,地(市)、县(县级市)、城区均在以12%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其中,县(市)中只有12个县(市)出现了零增长或下跌,平均县(市)的增长比例是23.1%,城区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均是上升的,其平均增长比例为11.3%,说明各地方党政领导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对于科技的投入加大,综合领导和管理科技产学研的力度加强。

1.2 科技活动活跃,科技产出增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得到较好发挥。企业创新活动增强,产出加大,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1.3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分析市、县、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科技投入比较大、科技实力比较强和科技产出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市、县、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指标分析出现正相关关系。市县区人均GDP、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明显增长。社会事业推进工作力度明显增强,三废排放率、九年义务教育率、人均邮电业务量等指标呈现进步态势。

1.4 大部分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得到发挥,科技工作职能充分体现,工作有为有位,在推进地方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5 不同地区之间在部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的差距还在加大。地区间比较分析还发现,科技进步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和比较低的地区之间,山区与沿海在部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的差距还在加大。2005年相比2006年,科技进步水平比较高和比较低的城市之间在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县(市)之间在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城区之间在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人均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

2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的重点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收集到8个城市(不包括厦门市)、72个县(市)和6个城区共86个地区的数据。经过验证,各市县区的数据基本上可靠,将所有上报的86个地区的数据归入全省的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之列。此次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对县(市)区的科技进步数据进行重点考核,设区市的考核数据指标较为简单,因此,科技进步数据的分析也是以县(市)区的数据分析为主。对整体数据的考察重点集中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企业发展三方面的16组数据的考察。

3 2005―2006年度福建省城市科技进步态势

全省八个城市(不包括副省级城市厦门市),在科技投入与产出方面表现平衡增长的趋势。在推进地方科技进步中主要科技三项费用指标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额上增加28.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两年内增加25.62%;年技术成交额上涨了39.66个百分点;科技发展基金增长24.7%。在肯定我省设区市在科技投入与产出整体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以下的指标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通过ISO系统等标准认证的比例在2006年占了现有企业的39.2%,这仍然低于相应的省份(根据2002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陕西省的随机调查的74家企业中51.35%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8.1%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而新的标准认证SA8000认证,在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上对企业又有更高的要求,通过企业更少。在本级科技三项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项目上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说明我省的科技发明创新工作任重道远,科技发明创新的品种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

从地区差异上看,第一位的福州市与第八位的宁德市在投入上的差距在拉大,两者差距由2005年的34倍增加至2006年的36倍。

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福州市与宁德市的数值差异在2005年、2006年维持在72.6倍。而对比表格可以发现,各市的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上的差异明显。

4 2005-2006年度全省县(市)级科技进步发展态势评价

4.1 科技投入方面

福建省全省县(市)的科技投入,以下列数据为例,本级科技三项费用,2005年为308.30万元,2006年为379.58万元,增幅为23.12%,两年内平均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为19.8%,科学事业费从2005年的65.75万元增至2006年的82.32万元,增幅为25.2%;科普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1.61万元增至2006年的24.74万元,增幅为14.40%;风险投资基金从2005年的413.53万元增长为2006年的597.97万元,增幅为44.6%;科技发展资金从2005年的252.21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76.41万元,增幅为9.6%;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1.18万人增长为2006年的1.24万人,增幅为5%。以上数据反映出福建省县(市)一级的科技投入量增长快速,但在不同领域中有明显差异。其中风险投资增长最为迅速,反映了科技融资力度增强,且方向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数据同时提醒我省基层的科普经费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4.2 科技重视程度方面

科技投入得到重视和加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增幅与对应年度的财政支出的增幅持平,均占到对应年度财政支出数的1.2%。其中,以泉州市晋江市两年内平均2.1%的比重居全省县(市)的第一位。全省县(市)一级达到平均数以上的有43个,未达到平均数的为29个。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县市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的整体意识在增强,在地方经济财政中能给予科技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4.3 科技产出与创新程度方面

在各地县(市)、城区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地区的科技产出成果显著(见表5、表6、表7)。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51%(2005年与2006年数据相比,下同),所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比重增长0.64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增长16.83%;平均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增长8.37%;发明专利申请数增幅为24.58%;授权专利数增长15.3%;10万人授权专利数增幅为17.7%;授权发明专利数增幅为13.02%。从中看出:(1)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性在全省表现显著。(2)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比重明显偏低,且在2006年较2005年相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从6.2%下降为4.7%,这应引起各地区乃至全省领导的关注。

4.4 科技推动企业业绩增效方面

2006年与2005年相比,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增长方面,上升了40.6%,其所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增长0.13个百分点,增幅为6.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通过ISO系统等标准认证的比例增长2.53个百分点,增幅为10%。其中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增长快速,说明企业对产品的科技创新方面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而企业中通过ISO系统标准认证的数据偏低。

4.5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

全省县(市)的平均每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上涨了137%,其中福州市闽候县、泉州市石狮市和三明市明溪县,分别以4.78倍、4.13倍和3.22倍的涨幅位列前三名。在实用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方面,莆田表现出色,前十名中独占4位。反映了莆田市政府和科技主管机构在实用科技领域的政策引导到位。

而上级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由2005年的276家增长到2006年的366家,涨幅达32.6%,但是总量相对于周边东南部省份(广东、浙江等)来说仍有一定距离,而且分布相对集中于福州、漳州和泉州,而闽西集中在龙岩新罗区。这与各地的高校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说明了闽东的福州和闽南地区的漳州与泉州在教育软环境和人才储备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5 2005―2006年度福建省城区科技进步态势

福建省的6个城区在2006年的科技进步态势与2005年相比有如下特点:

――科技资金投入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和风险投资基金数额保持着高增长;

――科技成果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数出现了负增长,而专利授权数量则出现了增长,这说明了在科技产业化与专利权申请的质量上有了整体的提升,我省城区的科技成果质量稳步上升。

――从地域尺度上,沿海内陆的城区差异明显,但是闽西三明市的梅列区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梅列区加大投入科学事业费,逐步体现出闽西的主要科研中心应有的作用,采用引进新技术的方式加快提升自己的工业技术层次。

6 2005-2006年全省各级地区科技进步发展整体评价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迎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加快我县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工作,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应急办副主任高院、科技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办、人大办、编委办、科协、发改委、经贸局、人社局、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等部门各一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迎接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王玉婷同志兼任,负责迎接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协调解决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和要求,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确保我县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检查验收。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材料。按照国家科技部要求,填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表》,并提供相关考核证明材料。分两个阶段进行:

1.部门提供材料阶段。按照科技部《关于开展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明确1名领导和1名联络员,具体负责有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并将所需考核材料在6月8日前报县科技局办公室。(各部门工作任务及所需报送材料见附件)

2.材料组织自评阶段。按照科技部《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手册》的要求,完成考核数据和申报材料汇总整理工作。同时,对“三项一票否决指标”(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情况、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进行自查,对“十一项定性指标”进行自评,并形成书面材料。

(二)报送审查。按照《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手册》要求,将考核材料报县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科技局。报送考核材料内容包括:考核表、“三项一票否决指标”证明材料及所有考核指标的证明材料。

(三)迎接考核。

1.县科技局负责与省、市科技厅(局)的协调与沟通,对所报送的材料进行跟踪,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县科技局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迎接省、市考核专家组考核的准备工作,确保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明确分管领导及联系人,并于6月2日将负责人及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县科技局。

(二)本次考核时间跨度为两年,各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应反映工作情况,提供的数据应为年度的数据。

第9篇

一、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加强组织领导

(一)各级金融部门都要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兴省”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金融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科技的意识,尽快适应经济建设真正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转变。

(二)各金融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真正重视并紧紧抓住支持发展第一生产力这项工作,经常关心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亲自协调系统内各级行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分管行长(总经理)要集中精力抓科技投入及其效益考核工作,把支持科技进步作为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情贷资金使用效益的一条根本措施,抓实抓好。

二、增加科技信贷投入量,实行信贷资金重点倾斜

(一)“八五”期间专业银行用于科技进步方面的贷款(含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小额技改贷款、集体企业设备贷款、乡镇企业设备贷款)的增幅要高出贷款总量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逐步增加科技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争取“八五”期末科技贷款占总贷款比重比“七五”期末提高3至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剂贷款规模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支持科技进步方面的流动资金需要。

(二)科技贷款的支持重点是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运用项目。新增及收回再贷的技改贷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切块由地方安排部分)要优先用于省重点高新科技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要积极支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及“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项目。

(三)积极支持浦口和南通两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及“苏锡常火炬带”建设,财“二区一带”中技术含量高、效益好、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省市有关银行可以组织银团贷款支持。

(四)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对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技术成果开发运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或科研单位,鼓励其直接融资。经过批准可以搞内部集资、发行侦券,对一些管理较好的股份制企业,经省以上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发行内部股票或上市股票。

(五)优先安排外汇贷款和人民币配蛮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消化吸收。

三、放宽和调整信贷政策,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一)科技贷款的对象、条件适当放宽。银行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不论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或科研生产经营联合体,凡有经济实体担保,还款有资金来源的,都可给以贷款支持。生产企业内部科技开发机构(厂办研究所)搞的科研项目或中试基地建设贷款可由其生产企业统借统还。凡社会效益好的科技项目,如还款有困难,在有科技投资风险基金管理单位担保,还款资金落实的情况下,银行仍可给予贷款支持。对企业技术开发费先用后提而引起的临时资金不足,银行可以以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待提取后收回。对通过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新产品开发等,促进亏损企业扭亏的,只要还款有保障,金融部门也可以发放科技贷款。

(二)科技信贷资金在突出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适当兼顾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凡积极追求科技进步,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成果运用的企业,只要其项目符合国家和省定技术政策,银行都要积极支持。

(三)试行科技贷款“一条龙”服务。对于较大的科技开发项目(300万元以上)试行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及投产后的流动资金贷款配套安排的办法,为企业提供从新产品开发、小批量中试到批量生产的“一条龙”跟踪贷款服务,做到“钱随项目进度和高新产品走”。

(四)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利率政策。各专业银行的科技贷款利率一律不—上浮,严格控制对科技贷款加罚息,凡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科技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经过批准,可以允许展期一次,展期期间不收罚息。

四、改进科技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

(一)凡是直接办理科技情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都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制定本行科技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省、市人民银行要积极与当地计经委、科委等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制定本地区科技贷款管理办法,从制度、办法上来规范科技信贷行为。金融部门对科技贷款项目要做到及早介入,及时参与科技贷款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对科技贷款项目的全过程介入。

(二)简化项目报批和贷款审批手续。凡经过审查批准后的贷款项目,各级金融机构要尽快下达项目贷款指标,不得中途截留。要在做好项目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项目进度及时发放贷款。

(三)适当下放项目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省市两级管理。技改项目贷款审批权原则上与同级计经委的立项审批权一致。

五、改善外汇管理,用好有关外汇政策

(一)对国家立项并提供专项外汇资金的技改项目,要及时调拨外汇资金,做到专款专用l对巳立项的技改项目,外汇有缺口的,要在外汇调剂上积极给予支持;对大中型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积为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扩大出口创汇等进行技术改造的外汇资金需要,要重点给以支持,允许其先还贷后分成。在调剂外汇投向上优先保证基础工业、农用工业技术改造的外汇资金需要。

(二)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内外外汇资金,如其生产的产品达到替代进口水平,在外币计价结算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经过批准,允许其在国内销售产品收取部分外汇,减轻偿还外汇债务的负担。

(三)加强对高科技开发区的外汇管理服务,用好有关外汇政策,将高科技开发区视同“三资”企业中方投资者进行管理,并对其在开户、办理外汇留成等方面给予方便。

(四)促进将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创汇和进口替代项目上,注意引导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层次的提高,对这类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中方股本金有困难的,积极帮助解决。

六、支持建立科技投人体系,管好用活各个渠道的科技发展资金

(一)各级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由科技、计经委、财税和金融等部门组成的科技投入体系,把可以用于科技进步的资金捆起来,统筹安排,分别使用。积极支持并协助建立以科研、财政和企业资金组成的科技投资风险基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科技进步。

(二)帮助有关部门对各方面用于科技进步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按批准项目分别使用。各金融部门每年对可以用于科技进步的贷款及业务,要本着既有分工又要加强合作的精神,积极管好用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不允许乱拉资金、搞不合理竞争。金融部门应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牵头召开的定期协调会商会议,协调工作秩序,并在项目上分工负责进行支持。

七.健全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进步提供多方面服务

(一)省市两极金融机构内部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必要人员,增强服务功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从信贷、结算到开户、签证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第10篇

由于受资源稀缺性的影响,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经济发展有三种选择(或结果):一是静止的观点,即经济不发展,也就不消费资源,环境也不会遭到破坏。二是悲观论,认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三是可持续发展,主张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人类希望的结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由收集整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一、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国土资源科技进步是指与国土资源调查、勘探、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技进步(以下简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必然受到资源、生态环境的支撑和制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有限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有一定限度。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保障,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也影响和制约着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发展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函数关系,如果把资源和环境代价看作投入,可用公式1—1表示: f=φ(z,h) (1-1)

式中,f-经济发展;z-资源因素;h-生态环境因素

科技进步能够扩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减少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如果考虑科技进步因素,式1-1将变为式1-2: f=[φ(z,h),a] (1-2)

式中,a-科技进步因素

可持续发展就是寻求式1-2中各因素的一种理想组合状态,即在科技水平可能条件下,保证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科技进步导致资源、环境、发展三者之间矛盾运动呈螺旋式上升,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体系。由于技术水平决定了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该体系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保持平衡,随着科技进步,这种平衡不断被打破,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正是这种螺旋式动态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实践看,科技进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加工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该资源及其相关资源的需求,这些资源便成为该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导致钢铁和煤的大规模需求,但是炼铁技术制约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实现了以煤炭炼铁代替木炭炼铁的一系列技术革新,使英国的生铁产量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而且大量出口,出现了英国制铁工业的黄金时代。十九世纪后期冶金技术出现了重大革新,人类才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二是由于传统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大规模、长时期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所以科技进步表现在通过开源与节流、资源替代等途径,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加之环保技术进步,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科技水平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限度的客观尺度,非理性地利用资源,必然造成资源、环境、发展三者失衡,给人类带来灾难

科技水平限定了资源利用的范围和强度,也决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只有在二者允许限度内资源才具备再生(或资源替代)能力和正常发挥其环境服务功能。如果超限度、非理性地利用资源,要么造成资源匮乏,要么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亦或兼而有之。综合表现为资源利用的外在不经济性,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工业化之前,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革命的到来,人类对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极大提高,加之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环保科技进步滞后,片面强调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经济,结果

大量污染物不加处理地排放于大自然,于是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衍生了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跨越时空的环境问题。这一事实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

(三)从人类社会发展长河看,科技进步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但具体某一阶段,资源和环境严重制约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矛盾

马克思的土地肥力说认为,土地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肥力的运动总趋势是递增的,如果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或衰退。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增产潜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土地肥力递减现象,特别是在集约利用土地条件下是大量存在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也存在同样规律性:长时期从宏观上看,国土资源是能够可持续利用的,但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大规模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必然导致资源短缺,尤其是在不同地域上,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在注重科技进步的同时,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资源在不同地域上的互补性。

二、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

科技进步主要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是通过资源替代、发现和探明更多矿产资源、改变矿产资源品种、质量要求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开源;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水平以及减少资源消耗等方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土地资源方面,科技进步通过造田、复垦、资源替代、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土地的综合治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海洋资源方面,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对海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和产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1.资源替代

资源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如铝代替铜、铁等;二是非矿资源替代矿产资源,如塑料替代钢铁。资源替代改变了矿产的内涵,使资源由有限向无限转化。从材料科学的发展过程看,一些重大相关技术的突破,往往导致资源的大规模替代,进而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世纪60-70年代由于高分子合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促成了高分子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在70年代初期,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合成高分子的总产量按体积计算已大大超过金属的总产量,高分子材料在更多的场合中取代了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发现和探明新的矿产资源

如果假定科技水平保持不变,找矿难度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提供可持续利用的矿产资源,人类不断拓宽找矿活动的空间:从人口密集区扩展到边远地区、从地表转向地下深部、从陆地走向海洋,甚至走向太空。当然,这些活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持。

第11篇

【关键字】宁夏;科技贡献率;模型;测算分析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国际上通常将“科技进步贡献率”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其经济含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扣除资本、劳动投入后的余额。它不仅包括技术发明、工艺改进,也包括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进步[1]。科技进步的实质内容既包括生产力的进步,也包括生产关系的进步。

宁夏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享受国家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宁夏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内生机制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更加丰富了科技进步的内涵。宁夏“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到2015年,宁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48%以上。对宁夏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对分析和评价宁夏经济是否持续健康运行、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1.模型选择与检验

1.1模型选择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主要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其中y为产出,a为常数,k为资金投入,α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l为劳动力投入,β为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1-α。

索洛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一般形式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方程:,变形可得到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模型,其中:α为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α,β分别为资金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在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α+β=1。公式的经济含义是: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等于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增长的作用后的余额。可以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公式为:。资金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和劳动投入的增加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

1.2模型检验

对模型进行两个方面检验:一是稳定性检验,二是使用功能检验。

1.2.1稳定性检验

分析样本容量变化对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影响来判断模型的稳定性。根据《宁夏统计年鉴》,选择1996—2010年15年的数据进行检验。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1996年为基期)对宁夏gdp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行了调整,y′为调整后历年的gdp总值,k′为调整后历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为历年年底从业人数,如表1[3]-[5]。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建立模型:并且变形为

y,k采用表1中调整后的数据y′,k′。

选择1996—2007年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α=0.653688,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1-α=0.34312,=0.468181。再选择1996—2010年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α=0.67231,β=1-α=0.32769,=0.477816 。

我们比较不同样本容量的参数估计值,可以发现它们的符号、数值大小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表明选择该模型比较稳定,可靠性较高。

1.2.2功能检验

将样本范围内和实际已经发生的样本范围外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代入模型,计算出被解释变量的理论值,并将该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因为该模型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因此进行功能检验时,我们利用稳定性检验计算出来的参数,再把2000年宁夏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数据代入模型,测算2000年宁夏gdp值,经过模型预测,2000年宁夏gdp产值为292亿元,和实际值284.8亿元相比,精度达到97.5%,表明该模型对宁夏实际经济系统的代表功能强。

参数估计: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α=0.67231,β=1-α=0.32769,=0.477816。于是,线性回归模型为:

回归系数的显

著性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由此可见,两个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给定α=0.05,查f分布表,得,所以f检验通过,表明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显著。

拟合程度测定:因为,接近于1,表明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很高。因此,回归方程通过了所有的统计检验。

宁夏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函数模型为:

索洛增长速度方程为:

2.宁夏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2.1各要素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

根据1996年-2010年宁夏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数增长速度数据如表2,应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出各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如表3。

3.结果分析

3.1宁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长

“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宁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明显,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投资。“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宁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逐步发挥作用,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年减少。“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宁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2008-2009年发生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宁夏采用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出现了资金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架马车独支格局。总体评价是宁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长,经济增长已逐步走向调结构、保质量的良性轨道。

3.2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并不明显

宁夏仍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劳动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根本原因是劳动者文化素质技能不高,宁夏南部和中南部地区是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仍然以廉价的劳务输出为创造收入的主要主渠道,宁夏并未形成劳动密集型的制造、服务等产业基地。

4.提高宁夏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建议

4.1大力推进创新型宁夏建设。加快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4.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科技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构建以研发单位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12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 重要性 创新进步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建设力度

加大对大众媒介的扶持力度(1)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介的重视力度,利用大众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扩大农业科技传播范围,增加传播效果。(2)农业科技传播具有公益化属性,对于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节目和报纸,政府应予以支持,并鼓励兴办涉农专业报纸,或者在主流报纸上,开辟农村农业版或栏目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3)将农业科技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节目的制作费用和采编人员的采访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1.2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在农村大力增设农村书屋,有针对性地采购农业科教、种养殖、文学、法律、医疗保健等书目和报刊,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等。

2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

(1)农业科技中涉猎多个学科。例如,植物学、化学、昆虫学、遗传学、育种学、经济学等。所以,农业科技的研究,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农业生产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的问题。而且,科技成果的应用,还需要综合配套措施,以确保效果。

(2)由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周期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周期密不可分,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因此,研究和开发农业科学技术不可一蹴而就。大多数项目的研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渐进式的。

(3)应从实践中寻找课题,并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所以,必须将“科研”、“教学”、“推广”这3个环节融会贯通,共同强化,建立起有效的农业科技整合与共享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把项目作为凝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的载体和平台。

3农业科技进步的意义

(1)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科技进步不仅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更能够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2)我国面临农业发展资源短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局面,所以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也愈发凸显,需靠农业科技进步来实现。(3)要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是唯一出路。

4农业科技进步的机制

(1)健全的机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业科技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

(2)在确保农业科技的公益性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龙头企业、科技试验园区等形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只有将科技、经济资源有效地整合,才能够集结优势力量,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优质平台。

5农业科技进步的举措

(1)通过加强农业生物学研究,并结合各地的生产实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开发创新科技,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

(2)各级农业部门应借助网络化、咨询平台、远程教育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的交流。

(3)农业资源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命脉。应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建设,一方面应依靠农业科技中的多学科和多种科研成果的整合;另一方面也应依靠有效的行政管理政策。

6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1)过去30年里,随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已经培育成功出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万个,优良畜禽和水产新品种近100个,不仅促进了农业品质的更新换代,而且推动着我国粮食和肉、禽、蛋、果、蔬、水产等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科技事业适应了“三农”的发展需要,为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付俊红,郭永军.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中国农技推广,2007,(03)

[2]范素芳.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广西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