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实不是童话

现实不是童话

时间:2023-05-30 10:1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实不是童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实不是童话

第1篇

现实和童话还是有区别的,永远都有区别,现实永远都不能变成童话。童话一般也不能变成现实。

比如,童话《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都说天真善良,可是,恶毒的王后死后,白雪公主为什么会笑呢?

童话《灰姑娘》中,王子会娶灰姑娘,那是因为灰姑娘本来就是伯爵的女儿,门当户对,当然会娶。在灰姑娘试水晶鞋的时候,他们都说很合脚,可是若合脚的话,当初匆匆离开,怎么会掉呢?王子家家户户都要试水晶鞋,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王子真的喜欢灰姑娘,那么他怎么会不记得灰姑娘的模样呢?

童话,这些都是童话。那么多的瑕疵,不知道当初作者写这些的时候,是故意的还是不是故意的。或许是故意的,想着让我们去发现,去让我们区分现实和童话。 可能不是故意的,因为童话都特别的神奇,或许这些瑕疵,都是神奇的体现呢?

简单来说,童话就是骗人的,是假的。

第2篇

我:一个编童话的人

谁创造了童话这个神奇的东西,“童话”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寄托在我们的想象之上而发展的,人的想象越来越丰富了,而这个世界就越来越庞大了。

想象?呵呵,为什么是想象?因为那遥不可及,是虚构的,是假的!在地球这个相对于想象较冷的星球上,白马王子一般不会遇到白雪公主,乌龟和兔子一般不会想到要赛跑,可怜的无家可归的白雪公主一般不会遇到那七个小矮人,帅气的男士一般不会一直幸福的和女士相伴一生……

我憧憬童话,我想去童话的世界,可我还得面对此时此刻的生活,比如我每天早上起床后不能象童话里那样边整理衣装边唱歌跳舞迎接新的一天,我得抓紧时间背单词课文,狼吞虎咽的吃早饭,然后就奔向学校。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近视危险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不能象童话里那样鼓起勇气,那么勇敢,却也没有绝对的贪生怕死的人。面对麻烦时,童话里的朋友就会很乐意的帮助你,而在现实中,这个时候却成了检验朋友的时候。面对荣誉时,有些人不是与你共同分享,而是嫉妒,这嫉妒又不象童话里刻画的那么真切,而是隐藏在一张笑脸背后,看是看不到了,或许我们只能感觉到……

我厌倦了也受够了现实,因为我看了太多的童话,我总是用童话的眼光看待世界,包括我自己,我预料着将会发生的事情,满怀希望的导演着下一秒,可事不随我愿,失望。我知道我得改,我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老把幻想填充在我的思想中。或者说:我应该冷一些?不!不不,第一个编童话的人创造的热度,我想继承;第一个编童话的人创造的色彩,我想继承;第一个人创造的生机,我想继承!

于是我改了我的网名,叫:梦里。我想把我导演的童话和我的幻想一起编织在我的梦里,在梦里,那是个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那是一个我可以自编自演的世界,那是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那是个别人无法侵蚀的世界,那是我的世界。这样,我发现我变得很快乐,白天我生活在现实,晚上我生活在梦里。我不想整天呆在梦里,因为没有现实,怎么会有童话,怎么会有幻想,怎么会有梦?我爱上了我的生活,我爱上了我的世界。

悲哀的是我还没有遇到一个我可以倾诉所有思想的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人,所以我会在梦里说,我也会在梦里把白天我认为不好的情节改编,让改编后的故事成为我的回忆…

我会不会让别人认为我太爱幻想,太不能面对?不是的,我能面对,我能面对我所有的挫折,因为我的童话,我的世界告诉我要坚强,要勇敢。

我是童话里的我,长期生活在现实中,可千万别失掉了自己啊。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童话教学

一、童话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童话可以让学生更加的纯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不会超过十岁,都是在爱幻想的年纪,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在他们的眼中,上至浩瀚的天空、下至一只蚂蚁都非常的神奇。童话就是将自然界的一些事物都合理化,成就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童话拥有最纯真的语言,最简单而精彩的内容,趣味的情节让学生更加的快乐,童话里有简单的语言和浅显的道理,学生通过童话的编排了解这些道理,接触世间美好的事物,使得学生的心灵更加的纯真快乐。

(二)童话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象力是最活跃的时候,他可以将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新的个体。低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力是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这是天性使然。童话就是利用童话将道理通过虚拟的故事讲述出来,也是充满了幻想,这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相吻合。其实幻想不一定就是不存在的,其可以说是现实状态的另一种艺术手段,学生学习童话可以丰富其想象力,从而激发其想象力的提高,从而成为创造力。

(三)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情商

在低年级学生的意识里,他们认为自己与童话里的主人翁是一样的,或者说自己就是主人翁,一切美好的都是应该存在的,童话的教学科研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了解世间的美好感情,了解社会习俗,吸收人类的智慧,传承美德。童话故事虽然浅显,但是情节还是很丰富的,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的经验,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童话是美好的,善恶是分明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的人格。

二、现阶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教师专业度不高

对于教师来说,童话不是他们这个年纪所要接触的东西,因此对于童话不是很了解,分类不明、艺术特征不明确,所以导致童话被当成普通的文章来教学,没有起到童话关键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度不够高,阅读面太窄,因此对童话文学不够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教师的童话素养进行培养,首先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多途径去了解童话相关的理论知识,童话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常人体这三种类型,这些主人翁都具备优良的品质和绝佳的运气,都是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存在。童话兼具有文学性和儿童性,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去看待童话,而是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学习。其次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童话是虚构的,但不能说就不具备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童话教学的时候要以想象力为依据进行教学,而不是强调现实需要。最后就是童话本身的存在也具有审美性,只不过不适合大人阅读而已,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此要多参加与童话相关的活动,真正的去了解童话的美,从而来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

(二)童话教学理念模糊不清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先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然后进行将生字词进行学习,然后学习课文内容,最后分析课文,这样的传统教学法完全没有一点的新意和独特性、童话与其它的文章不同,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魅力,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知道教学理念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教学。学生对于童话的需求不同,因此首先就是要确立一个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灵活的选取教学方法,如表演、讲故事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学段的要求来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选取与当前总的教育目标相吻合的作品进行教学,灵活的调整,以保证童话教学能真正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学生课外童话教学力度不足

很多父母在乎的是学生的成绩,他们认为童话都是骗小孩子的,因此不会给小朋友买喜欢的童话书,学生接触童话就仅仅在电视播放的动画片上,接触面太狭窄,这对于学生对童话的学习面非常的窄,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童话时非常的吃力,没有充分的感悟能力。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的了解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爱好,然后教师通过其特点进行教学,充分融合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对童话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其学习。其次就是在班级内开展读书角,将适合该年级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书集合起来,让同学们能自由的阅读,营造良好的童话学习氛围。最后就是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活动、话剧表演活动、讨论会等等,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进行引导,让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通过活动来了解童话的内容与道理。

三、结语

本文首先说明了童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了解童话在语文中存在的意义,其次说明了童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童话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并且对应的提出了解决的措施。童话是利用奇特的想象力来展开一个故事,利用丰富精彩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利用简单的剧情来说明道理并引导学生认知世界,形成健全积极的人格。新课改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童话,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去教学童话,用童话走入低年级学生的世界,用童话去引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世间教育方法还有很多,怎样才能发挥童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最大作用,这需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一直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学青. 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 人民教育. 2011(Z1)

[2] 寿永明. 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 教育研究. 2007(05)

[3] 韦宏.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重庆社会科学. 2006(07)

第4篇

1.第一公主:

姓名:四叶白雪(现实象征:米米)

年龄:17岁

星座:双子座

代价:冷漠无比

简介:很冷漠,像座冰山一样,在她旁边都会感到温度下降了。

主要描写:《四?童?4雪唤阳光》

2.第二公主:

姓名:四叶星辰(现实象征:甜甜)

年龄:16岁

星座:天秤座

代价:很聪明,是四叶童话国的学习精英,也很喜欢看、研究星星。除了学习、研究星座和亲情,完全忽略友情与爱情

主要描写:《四?童?3四叶星座》

3.第三公主:

姓名:四叶樱花(现实象征:盐盐)

年龄:15岁

星座:天?座

代价:长得美丽无比,可是什么都不会

简介:很漂亮,不管怎么学东西,一眨眼就忘了,就像失忆一样,就连失忆前学的的东西叫什么都不知道。

主要描写:《四?童?2樱花树下》

4.第四公主:

姓名:四叶萝莉(现实象征:糖糖)

年龄:14岁

星座:水瓶座

代价:单纯到有点儿傻,太过单纯,而且内心不太坚强所以爱哭

简介:很单纯,哭的时候,眼泪落到底上就会变成珠宝。很喜欢幻想,和不认识的人说话的话,会害羞胆怯到哭,是个挺爱哭的女孩。

主要描写:《四?童?1神的女儿》

【其他人物】

1.四叶童话国国王:

姓名:四叶路奈尔(现实象征:无)

年龄:36岁

星座:牧羊座

简介:其实这位国王是《天使任务》里面上帝白诺希的转世投胎,所以萝莉是神的女儿哦!由于萝莉是他最小的女儿,继承了很大的力量,就穿越世界了。

2.四叶童话国皇后:

姓名:露亚菲姬(现实象征:无)

年龄:34岁

星座:射手座

简介:是个爱读书的女人,懂得人生哲理,明白事理,处理事情非常好。人们常赞叹这位伟大的国母。

3.四叶童话国贵族:

姓名:伊藤恩轩(现实象征:无)

年龄:19岁

星座:白羊座

简介:伊藤恩轩,贵族中的贵族,长得算很帅,因此每天都有一群花痴千金去找他。一次他被花痴所逼,去了一个常年都是白雪一片的森林里。邂逅白雪,白雪比真的雪还要冷,她脸上的表情不是普通少女才拥有的。恩轩被她的冷漠所吸引,决定温暖她,让她变成一个正常的女孩。最终恩轩给白雪冰冷的内心带来了阳光。

4.四叶童话国天文学家:

姓名:德星伊诺(现实象征:无)

年龄:18岁

星座:处女座

简介:爱研究星座,从小就每晚坐在自家阳台看星星。由于家是贵族,所以有时几个四叶公主都回来玩,只有四叶星辰喜欢星星。星辰就陪着伊诺看,慢慢看着看着,伊诺喜欢上了星辰,可是星辰的代价是忽略爱情和友情,所以她连朋友都不和伊诺做。最终伊诺唤醒星辰。

5.四叶童话国优秀魔范生兼童话作家:

姓名:南宫炎枫(现实象征:无)

年龄:17岁

星座:狮子座

简介:像星辰一样的优秀学生,帅气又聪明的他吸引了美丽的樱花。可是樱花认为自己学什么都不行配不起他,于是虚心向星辰学习。每一次都会失败,但是她坚定不移的爱情感动了以学习为主的书呆子南宫炎枫,最终樱花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了。

6.四叶童话国狼族王子

姓名:诺尔炫羽(现实象征:无)

年龄:16岁

星座:魔羯座

简介:是四叶童话国军事部部长兼大将军的儿子,擅长军事的他,在4岁被人拉去当狼王的儿子——狼族王子。后来才告诉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好好照顾萝莉公主,接着他变成狼,别路奈尔当生日礼物送给萝莉。接着和萝莉寸步不离,原来,萝莉爱哭,她的眼泪又值钱(可以变成珠宝。)怕被人绑架,所以要保护她。后来穿越世界,他带着萝莉在另一世界边游荡边寻找回去“童界”的方法。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让萝莉变得很坚强,后来回去四叶童话国于萝莉15岁生日结婚。

【四?童?1神的女儿】故事简介:

亲爱的四叶萝莉14岁生日时穿越世界,到了一个一般人不会魔法的世界。和她一起穿越的宠物狼——诺尔炫羽化成人形。带着她边游荡世界边寻找回去的方法。胆小爱哭的萝莉有时竟会单纯到自己一个走去拔了吸血鬼的牙齿,她完全单纯到不知道吸血鬼的危险!反而,她的内心十分脆弱,在游荡的过程中,她和诺尔炫羽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使萝莉变得很坚强,她的代价也破解了。在她内心十分坚强的那一天,她和诺尔炫羽都回到了“童界”。

【四?童?2樱花树下】故事简介:

亲爱的四叶樱花在某次学习又失败的时候,巧遇学校和星辰并列排名的优秀魔范生——南宫炎枫。四叶樱花喜欢上了南宫炎枫,可是觉得自己那么笨配不上他,于是虚心向第二公主——四叶星辰学习。可是由于代价,她完全是学了又忘学了又忘,她常鼓励自己,自己学了不会忘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她这份心情感动了书呆子南宫炎枫,南宫炎枫答应和她补习和交往。最终,樱花代价破解。

【四?童?3四叶星座】故事简介:

亲爱的四叶星辰小时候经常去一个贵族——德星伊诺家玩。她喜欢看星星,身为天文学家继承人的伊诺也是。他们常常一块看。不知不觉中,伊诺喜欢上这位聪明的第二公主,可是碍于代价,星辰根本完全忽略了爱情和友情两样重要感情。和伊诺连朋友也没得做,伊诺好胜不放弃地追求着星辰,就在他就来绝望,给星辰讲了一个关于象征四叶童话国的四叶星座的童话故事后,星辰代价破解,并和伊诺订了婚。

【四?童?4雪唤阳光】故事简介:

亲爱的四叶白雪4岁前还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可是萝莉出生,地震来临,国王和皇后答应先知老人的条件以后。她就变得人如其名,像冰冷的白雪一样,非常冷漠,一座冰山似的,站在她旁边都会感到冷。她喜欢把自己藏在一个很冷很冷、到处都是雪的森林里。一次,一个陌生男孩贵族——伊藤恩轩不小心闯进她的世界,并且爱上了他。他慢慢地温暖着白雪的内心,给白雪冰冷的内心带来了温暖的阳光。白雪代价解除,和恩轩去了充满阳光的地方生活,也许他们不知道呢!那个他们邂逅的森林犹如白雪的内心,后来成为一个充满阳光又漂亮的森林!

【四?童?国介绍】:

“童界”的一个大国,技术和魔法都是很先进。国王称为“最花心的国王”,因为国王有1000个王妃,1个皇后。可是人们却引以为傲,四?童?国的女人比男人多10000人,国王帮他们调理平衡了,国王只有4个女儿,其他的都是儿子。“童界”的其他国家和四?童?国交情甚好,大家和平相处。每个国家都有着许多童话故事。四?童?国来源于四叶草的童话:

一个少女,她的母亲生命快结束了,医生说要找四叶草才能治好她的母亲。

少女找了很久,在找的一路上,她帮助了很多人,可是到最后,她还是找不到四片叶子的四叶草。

一个受过她帮助的精灵告诉她,有个地方好像长着四片叶的四叶草。

少女去了那个地方,发现还是三片叶子的四叶草,她仍不会心,继续寻找。

后来,她的母亲出现了,而且很健康,少女惊讶极了,以为只是暂时性的,于是哭了出来,告诉妈妈她没有做到,没有找到四叶草。

母亲告诉她:“知道为什么四叶草并没有四片叶子吗?你看,四叶草的叶子是不是像心形呀?因为她的另一片叶,在这里……”

母亲说着,伸手去抚摸少女心的部位。

这就是四?童?国的来源童话故事。

【 我的感受】

第5篇

圣诞节即将来临,爸爸妈妈快行动起来,为孩子编织一个美丽的“圣诞童话”吧。

雯雯最盼望的节日,不是儿童节,不是春节,而是圣诞节。每年圣诞节前几天,她就开始掰着手指头倒计时,还不停地问妈妈:“妈妈,圣诞老人真的听见我的许愿了吗?他能准时把礼物送来吗?”

“一定会的,圣诞老人喜欢雯雯,当然会送礼物的。”

“圣诞老人是神仙吗?”

“是。圣诞老人是个戴小红帽子的白胡子老头,住在遥远的北极。他会隐身,所以送礼物时无人能察觉。”

平安夜,妈妈把买来的圣诞树放到客厅,雯雯总是欢呼鹊跃地帮妈妈一起布置:给圣诞树缠上彩灯,把彩灯点亮,再把小铃铛、小玩具一个个挂上去,整个客厅顿时变得浪漫而奇幻。临睡前,雯雯不忘把窗子打开一点缝,她告诉妈妈,“咱们家的房子没有烟囱,圣诞老人只能从窗户进来。”

圣诞节早晨,雯雯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客厅,当她在圣诞树下发现自己想要的礼物时,总是激动得手舞足蹈。

雯雯四岁时收到了圣诞老人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台电子琴,八岁时她许下的圣诞愿望是漂亮的笔记本和印有麦兜的贴画。当她在圣诞树下又一次找到礼物时,突然想起前些天妈妈曾经问过自己,麦兜的贴画在哪儿能买到。

雯雯半信半疑地问妈妈:“你是不是圣诞老人?”“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圣诞老人”,妈妈说。雯雯甜蜜地笑了,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接着,用遗憾的口气说:“我最爱爸爸妈妈,可惜我没有能力给你们买礼物。”

当天晚上,雯雯妈妈在圣诞树下发现一封信,是雯雯写给圣诞老人的,信封里还有50元钱。信是这样写的:

圣诞老人:

你好!

谢谢你送我的礼物,我知道您很喜欢我,我也很爱你。下次圣诞节,我想送妈妈一条围巾,送爸爸一个茶杯。这是我攒的零用钱,不知道够不够,如果不够,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永远爱你的雯雯

总有一天,孩子会发现圣诞老人并不存在,圣诞故事也只是个美丽的童话。但在这之前,孩子至少相信过圣诞老人,并借助圣诞节,体验过梦想成真的喜悦,经历过童年的天真无邪,感受过父母给予的真挚的爱……这些都将成为孩子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如果说成人更多用理眭眼光看世界的话,那么孩子则更多生活在感性世界里。在成人眼里,圣诞老人或许只是商家用来宣传产品的人物形象,梦想也不会自己变成现实,社会的现实性毋庸置疑。所以,相比圣诞故事的演绎,许多父母会更在意努力、奋斗等理性观念的传达,认为虚幻的情境会加重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让孩子变得天真而没有力量。

但事实上,童话不但不会把孩子教坏,还能对孩子的心灵成长有所帮助。童话虽都是虚幻的,但弗洛伊德从无意识的理论出发,认为童话犹如梦一样,可以帮助儿童宣泄不安、恐惧、焦虑等情感,还可以让儿童在无意识的层面上深刻地习得人类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铸造孩子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圣诞童话正是这样,它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惊喜和欢乐,更是健康的价值观。它给予孩子梦想的力量,让孩子懂得爱与感恩,使孩子拥有一颗纯真的心。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也会更容易相信善良而拒绝冷漠;一个相信美好的孩子,即使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也会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念;而一个相信梦想孩子,即便走过弯路,仍不会轻言放弃并继续前行。

感性的力量不可以用看得见的形式衡量,但确实比成人看得到的东西更为重要和珍贵。因此,父母有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感性空间,在那些纯真稚嫩的心田上遍撒希望和美好,启发孩子美好的个性和未来。

圣诞节,为孩子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氛围并不难。妈妈可以先给孩子讲讲圣诞故事,告诉孩子,每个小朋友在圣诞节这天都会收到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宝贝若告诉圣诞老人想要什么,那天也能收到。接下来父母可以买些圣诞节用品,和孩子一起装点家居,让家里更有过节的气氛和梦幻色彩,增加孩子的参与感和兴致。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相信,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而不是父母买来的,这就需要父母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了。不过,孩子尤其是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分清想象的情景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所以即便孩子有怀疑,也不会妨碍父母美好信息的传达。

下面三个问题,希望可以给父母一点提示和帮助。

误区:孩子表现优秀才能得到礼物

“圣诞老人喜欢表现优秀的孩子,只能那些好孩子,才能得到圣诞礼物”――父母常以此为借口,暗示孩子只有做到要求的事情,才能得到礼物,实际是把圣诞礼物当成控制孩子的一种手段。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而非控制,是用爱包容、接纳孩子的一切,鼓励孩子发扬优点,而不是把孩子变成自己的“提线木偶”。

难题:孩子想要的礼物买不到

孩子的思维发散而没有章法。有时孩子的愿望的确不好用礼物来表达,或者孩子想要的礼物根本买不到。孩子真诚的愿望,父母能做到当然要尽量满足。但如果孩子提出要去外太空走一走,或者想要一座城堡时,父母可以这样解释。“圣诞老人要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准备礼物,非常辛苦,宝贝可不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这样圣诞老人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第6篇

“黑暗童话” “恐怖童话”作为童话的另一面,和传统的童话一起构成更加全面、更加现实的世界。

世界从来都是真、善、美与假、丑、恶共存的,如果给儿童看的作品故意忽视恶的部分,一味给孩子营造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也是有缺陷的。也许,儿童的内心世界相比成人的内心世界的确要简单一些,但并不是他们不能看到黑暗与恐怖的存在。我相信,对黑暗与恐怖的正视,往往更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要童话能再现社会的真实,有正面价值的坚守,就应该允许孩子接触。要知道,儿童文学也并非一定要充满光明,一定要有阳光的结尾。虚幻的美好,也许在孩子醒悟过来后,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因而,对于“恐怖童话”、“灰色童话”等,我们也不必有太大的排斥。这样的童话本身也是对经典童话的一种补充,它让孩子们面对种种问题时,不会只知道顺从,也懂得这是社会的现实,需要自己去直面、去化解。理解恐惧、懂得恐惧的人,才能够正视生活中的恐惧。也就是说,把一切都告诉孩子,才是完整的,才能使他们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

学者刘昌海认为,这种读物“它们看似颠覆了传统,但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挫折教育,我们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因为,“黑色”、“恐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促使我们去追求光明。正如我们看到杀人,看到罪恶,就会想到扮演勇士的角色,去伸张正义一样,儿童在阅读这种读物的过程中,会记住生活中的这些黑暗与暴力,就会避免重蹈覆辙,懂得自救,懂得去救助他人、保护他人。要知道,有时人的良知并不都是良知熏陶出的,也有的是在看到邪恶现象时被激发出来的。从这方面看,“黑暗童话”“恐怖童话”所传递的并不都是黑暗、恐怖,更多的是正能量。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出版商唯利是图的现象。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销量,有些出版商会不择手段、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出版一些过于极端的书籍。因而,在允许孩子接触这类另类童话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给孩子推荐一些传统的、优秀的童话,让孩子在选择的同时,能够更多接触更为美好的童话,在阅读中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

第7篇

内心深处,灵魂底下,那梦里,珍存着这份童话。

现实里,童话就是理想。可理想总执著着某一方面,唯童话,才那么的全面,童话里的我,才是元本的我。理想往往不如人意,也唯童话,才可自做。

追求理想的过程,人生漫漫长路,也唯有童话来支撑着自己,不受诱,不变质,现实中结果如何,即不如意,悲怆一场,也有着童话里的我自我抚慰。

世间冷暖,多有感受,充实着童话里的我。

我珍惜,所以吝吝。我可以接受躯壳的摧残,不想看到元我也在哭泣。

这世间的一切,都在眼皮底下观看着,身体感受着,用灵魂过滤着,那一丁点才进入了你的童话。每当不适意时,脑袋是疼胀,内里的我还是那么安详。你抚慰着我。

我相信自己,也只相信自己,那是我相信你。你叫我信,我就信。

如果我失去了你,不知是怎么的世界。童话里的一切,从不曾失去过,即便是那撮泥,那片叶,那点水,更何况是你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你一直以来活得都那么适意,那是我在保护着你。不是没有过这念头,让我抛弃你,没了你,在人世,我会活得更舒服些。终究我还是没抛弃你。

第8篇

【关键词】童话;儿童成长;教育;作用

一、童话故事对儿童的情感教育作用

情感教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借助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情感,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童话侧重于以美动人,以情感人,能使孩子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能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感,使孩子变得勇敢、自信;能激励孩子热爱生活。童话通过美的形象,与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童话能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儿童对童话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个趣就带有情感意味的注意,兴趣愈浓,观察就愈仔细,感受亦愈强烈。女作家柯岩曾形象地写道,“成人读者可以出于理智,出于需要、甚至出于礼貌去读一本书,而儿童读者却几乎总是出于兴趣,如果不能吸引他们,那么他们干脆抛弃它,甚至把它撕成碎片,为了去做纸样或飞镖。”那些能够吸引起他们生理和心理上满足感、愉悦感的作品,他们便认为是美好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他们也最感兴趣。例如多媒体教学,将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童话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信息集合体。使儿童兴趣盎然的去欣赏童话,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2、童话能调节儿童的情感。童年期是一个充满压抑感、焦虑感的困惑时期。对儿童来说,一方面面临着他认识的很肤浅而又无力改变的物理世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成人的意志和兴趣组成的社会世界。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儿童的行为常常受到限制,情感和愿望常常被压抑而得不到有效满足。当儿童在童话作品中读到各种奇情异趣、冒险与探险时,他实际上是在幻想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角色的恣意狂放。童话幻想美所构成的五光十色的世界,为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局限的儿童提供了一种补偿,他可以在童话中见到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事实,可以参与各种大开眼界的探险。儿童在生活中受到约束,童话中的人物却可以“能他们所不能”从而使他们忘了自己的压抑和焦虑。而且童话的形象和情节打破了生活中熟悉的状态,能让人感到一种意外地兴奋,这种感觉是狂野的、勇猛的,在趣味横生中带着某种豁出去的放纵感,甚至还带着一点破坏性,但它却是一种令儿童们极度欢迎的、合乎儿童天性的情感。

3、童话能培养儿童的优良品质。童年时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整个人生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不良品德,长大了就会越陷越深。而童话故事涵摄着丰富的道德自律和利他精神,如克制一己私欲、善良无私、重义轻利、宽以待人、必要时舍己为人等,这在童话中表现得最为丰富也最为动人。如何让儿童既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又能有勇敢、坚强的品性迎接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挑战,是当今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童话故事能集中反映主人公勇敢、坚韧、乐观、机智等优良品质,如《丑小鸭》中的主人公渴望辉煌,而艰难坎坷、冷漠无情在磨灭它的渴望,然而它却忍耐着、憧憬着,不消减自己生存和发展、奋进和酬志的勇气。儿童也就能通过童话故事,吸取正能量,养成优良的品质。

二、童话故事对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儿童时期是人的想象力较为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较多,而童话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对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好的想象会使人产生向前探索的要求。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思想的主要成分。儿童幼稚的心对世界还有太多陌生和空白,他们习惯把自己天真的思想倾注于“物”上,可以把小猫小狗和各种玩偶视作亲人或玩伴,一起演出种种诱人的故事。童话中浓烈想象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它可以在浪漫离奇中不断激发儿童的想象和幻想能力,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营造一种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氛围。童话的夸张拟人和想象的艺术手法,符合儿童好奇、好幻想的心理,这些手法使儿童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能不知不觉地提高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2、丰富儿童的知识,提高儿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独特结合,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儿童从童话中知道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及他们的生活习性,知道了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幻;他们从童话中认识了社会生活中最简单的人际关系,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行为准则。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儿童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童话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伴随动作进行。儿童不仅喜欢听故事,也愿意对别人讲他们喜欢的童话,更喜欢在儿童剧里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儿童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力争使他人听得明白,还要是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他人。这些都促进了儿童言语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优美而生动的童话,特别能吸引有而模仿和表演,有利于提高儿童口语表达水平,使儿童的思维更加严谨周密。

三、童话故事对儿童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童话通过不同的情景展示,给儿童知识和经验,有助于他们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童话在一个充满幻想、自由、快乐的世界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美德,这种美德即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境界是最难做到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从小就有的,而是要从幼儿就开始培养起。例如童话《太阳和小鱼》,故事中那条小灰鱼具有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它为了能给全世界一个带来光明的太阳,而去接近庞大的太阳,竟忘记了自己是一条脆弱的小鱼。小金鱼的故事能让儿童明白,只有为别人做事,为人们谋福利的价值观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价值观,就像小金鱼一样,只有不怕牺牲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人人都喜欢爱护的人。?童话是充满魅力的文学,它能够滋润心灵,传递美的力量,引导儿童在情感的体验中感受童话故事中的深意,从而更好地观察体会身边的事情。在童话故事中,儿童释放了自己,激发了内在的道德情感,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是意义非凡的,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情感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情感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陈华丽.浅析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5).

[2]朱自强.儿童文学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我不希望你永远抱着灰姑娘的梦,等待十二点的钟声。”这是几年前朋友的劝诫。

由此我知晓:童话的故事,与生俱来的便是近乎完美的结局,然而,生活的路程,不是由于祈愿和祝祷,降临于你的便只是充盈和馨洁,永不间歇的欢娱,猝然予你的辉煌和奇迹。

不要去讲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不要想心凝形释,可与万化冥合。不要辩解是蝴蝶因梦见庄周还是庄周因梦易蝴蝶。不要说君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种种纠缠,丝丝情结,要等到所有人都退去,才能看得更明晰。

到底是生命太过玲珑,还是我们的选择太过偏执?以为走过便是一个风景,其实只是一个沉醉的梦,迟迟未醒。只是我们太晚懂得,世界上不会存在一个可以让幻想安然沉睡的地方,哪怕是寂寂黑夜。童话是夏日里燃起的稻草绳索,炙热过后是空旷的叹息和悲哀。如细碎的泡沫,空虚爆破后便是一无所有,陡然发现深处的涌流,平凡却永恒。

童话里的故事优雅而甜蜜,然而,不要去刻意演绎童话。生活里,没有人告诉你故事的结局,没有一次次的彩排,没有黑白脸固定的角色。有的是适者生存的规则,有的是虚假的演计,有的是针锋相持的对峙和拼杀,有的是舍吾其谁的自负与傲慢,有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不公和偏见。

在这里,童话的呼声只会淹没于喧嚣和浮躁,扭曲了奖惩荣辱,暴良善恶的潜在结局。

所以,因着你的本心和现实中的规则,给自己一个不是可爱而是可信、可靠的定义。对着口水泛滥的批驳,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索而非人云亦云;对着满目的商品诱惑,给自己一点尺度去把握,而非照单全收;对着日渐增长的压力,给自己一点空间去调整,而非放任自流;对着如影随行的寂寥,给自己一点真爱去守护,而不是放浪形骸。

每一个童话都是一个冰凉的故事,善恶太过片面,妍媸太过明晰,奖惩太过如意,然则童话在现实的遭遇,结局常常相反。所以,不要刻意去演绎童话故事,总是浸泡在所谓的温暖和美好里。

让你的梦拥有沉甸甸的重量,给自己一个美丽而坚实的定位,去拥抱时间的慷慨和玲珑,去感受生活的厚重和充盈。

给思想一方年轮,把生活读作一把椅子…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原型,成人童话,超现实

 

矗立在19世纪文学高峰的英国作家狄更斯以《匹克威克外传》开始蜚声文坛,并用他的小说肯定了生活素材的美学价值,使之成为新现实主义艺术的第一个成果。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绝不能以一般文人创作的小说来衡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高于小说之上,更像是一部成人童话。

狄更斯的小说固然不是儿童文学,但其作品的人物、结构、叙事方法以及结局常常隐含着童话模式。认识这种模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狄更斯小说的奥秘和风格。

狄更斯早期的童年生活天真浪漫,后来父亲入债务人监狱,他被迫做学徒,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欢乐美好与辛酸屈辱这两段反差强烈的童年记忆对狄更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对美好童真的崇尚,使狄更斯特别依恋童年生活,对儿童的同情关爱及对弱者的理解帮助则成为他写作中贯穿的基本主题。他的意识深处有一股浓浓的“儿童情结”,即 一个见多识广的成年人却总是用儿童的心理和眼光去描写生活,那些光怪陆离的景象是通过一个小孩的眼睛、一个富于新鲜感、变形的镜头来观察的。这使他的小说在众多的现实主义作家中显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用童话模式反映现实生活。

一、塑造“真空”中的童话式人物

这类人物形象一般以超历史、超社会的面貌出现,通常用“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座漂亮的王宫…”这种模式开始,虚幻环境使人物形象失去了现实感。《匹克威克外传》中的人物生活在19世纪的英国,虽然作者现实主义写作功力极强,但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的可信程度极低,他们通常被化身为某种伦理观念或道德规范的抽象符号,不与具体的生存环境发生冲突心理原型,而只是与某种对立的伦理观念或道德规范发生冲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物与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无论受到多大挫折,他们仿佛生活在真空世界里,永远一如既往,不改初衷。这正是童话式的时空观和艺术境界。天性善良的匹克威克先生虽然是一个真空中的扁平人物,以最纯粹的形式出现,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一个快乐的理想主义者,其实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儿童”,即典型的童话式人物。

二、由悲到喜、因果报应的童话式结构

童话故事一般以善弱恶强开始,让代表善的人历尽磨难,为了证明善的力量强大,作者总要借助一段曲折的故事来阐明以达到训喻目的。匹克威克不管怎样遭难受辱,最终都有大团圆结局。这种结构模式既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理想的体现,也是他儿童式心理原型投射的结果。 狄更斯的经历和深层感情心理决定着他在不自觉中进入到了童话式的创作境界里。他看到现实的社会结构制约和扼杀了人类的天性,愚蠢和残酷的枷锁使人性扭曲,但他始终乐观的相信人性本质是善的,相信它最终能摆脱重重羁绊而完善起来。狄更斯始终还怀着儿童时的天真与浪漫,做着善必然战胜恶的童话结构模式的翻版论文格式范文。

三、超现实逻辑与童话式带有神奇色彩的巧合手法的运用

童话故事中,作者往往抛开现实逻辑,以幻想式的超逻辑去推动故事情节朝大团圆的结局发展。作者像魔法师一样,让各种人物呼之即来,挥之则去,还常常借助神力来为人物排忧解难,使情节朝着既定的方向推进。小说中金格尔的最后出现,显然违背生活逻辑,他走投无路,匹克威克不仅宽宏大量地原谅了他,还为他安排好了一切,令他感动的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这种巧合手法的运用,体现了狄更斯始终一贯的创作心态与审美心理。狄更斯不断在他的小说中创造"奇遇",从深层意义上看,实际上蕴涵了儿童认识世界的那种超现实逻辑,是童话风格的体现。

四、"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生活"的童话式结局

说《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童话,是因为没有一部有情节安排和妥善结尾的小说迸发过如此的青春气息——一种任意漫游英国的气息。这并非一部小说,因为凡是小说都有结尾,而严格来讲,《匹克威克外传》并没有结尾。事实上,我们看到白纸黑字完结的地方并不就是照艺术意义来讲的结尾。当时的评论家说这本书本来可以在另外随便什么地方结束,可以在匹克威克先生被纳普金斯先生释放之后,也可以在匹克威克先生被人从水里捞出之后,总之可以在一百个别的地方结束。事实上是,这部书刚好在匹克威克先生在德里治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之后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他不会就此停步不前,匹克威克先生还是走着同样的大道,经历着同样的冒险。我们还知道心理原型,如果我们在英国不管什么地方踏上这条道路,我们就有可能见到匹克威克其人,他准还是同样的年龄。像杰斯特顿在他的《查尔斯·狄更斯》一书中谈到的那样,“严格的说,狄更斯并没有创作一种文字,他创作的是一种神话”。

总之,在世界文学史上,狄更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简单的背后则是伟大。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国各个阶层的生活实况,而且也在于他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一种面向当代人日常生活的原则。但是狄更斯对英国社会存在着乐观主义的幻想,作品中的现实是理想化的现实——即成人的童话世界,一切全都淹没在一片祝饮的喧嚣中,淹没在家庭喜事和皆大欢喜的欢闹声中。正如狄更斯在小说结尾处写的那样,"让我们把我们的老朋友留在这种最纯真的幸福的时刻吧,假使我们要追寻的话,是经常可以找到一些幸福的时刻,来欢娱我们在尘世间的短暂的生存。大地上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更为强烈。有些人像蝙蝠或者猫头鹰一样,对于黑暗比对于光明,更有眼力。我们呢,没有这样的眼力,却更乐于看看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孤寂时刻的想象中的伴侣们,在世界上的短促的阳光正充分照耀着他们的时候,对他们投上临别的一瞥。"

参考文献:

[1]朱虹著,《狄更斯小说欣赏》[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2]赵炎秋著,《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3](法)莫落亚著,王人力译,《狄更斯评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4](英)皮尔逊.赫著,谢天振等译,《狄更斯传》[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

[5]罗经国编,《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第11篇

关键词:顾城;诗歌;童话逻辑;童话意境

童话逻辑,是“指童话创作幻想与现实结合的规律。即要求童话作品中的幻想植根于现实,其中对假想人物形象的刻画,虚拟情节的展开,以及对种种奇幻景象的描绘,都与人们的思维逻辑和认识规律相适应,从而使虚假的幻想故事获得合理性并产生真实感。”而意境,是我国传统诗论、词论的一个重要美学概念,是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或事物的高度统一。诗歌的意境是诗性思维的产物。在意境的生成过程中,思维逻辑起着重要作用。顾城是一具有独特诗风的诗人,他的每一诗作都是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性情,他的诗常以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喃喃自语的独自,去营造一个远离尘世的童话世界。也因着诗人的创作符合了童话的创作逻辑,所以即使诗歌里再多一些奇异的想象,也能为读者接纳认同。这也是为什么顾城能得到“童话诗人”的誉称。童话逻辑作为人们正常思维规律的一种补充,其表现手段无疑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童话逻辑创造了顾城诗歌的童话意境。

1.拟人逻辑。即从儿童物我不分的观念出发,把除人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以及非物质的意识形态,都当成能思考、会说话的活生生的人来写。因着要把“物”当成人来写,所以童话中的拟人形象,就必须符台物性与人性统一的要求。顾城像个孩子似的热爱着自然万物,他向往自然,沉醉自然,但他的诗歌中,从不临摹自然。他的笔下,自然被分解,他在自然中选取象征体,并且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辐射到这些意象上,于是他的诗歌里,自然万物都拥有了人的鲜活生命和跳动的思想。而拟人逻辑的广泛运用,也使得顾城诗歌中那些感彩、思想质地蕴含完全不同的意象群构成了多重的意象空间,从而达到了了对比、烘托或突出强调的效果,营造出具有丰富蕴含的审美意境。而这意境又不缺乏童话的天真烂漫。

《海的图案》是顾城滤去尘世的喧嚣与嘈杂后,所画下的安然宁静的海。诗人用简单的意象和干净的语言述说着与海的亲密相伴。海充满无限的温情,“用光托住黑暗/在一束光中生活多久/是什么落在地上……空楼板在南方上空响着”,空楼板的声音暗示了安宁的短暂,奔雷电火后,谁都无法逃脱被焚烧的厄运。“太平洋上的蜂群始终存在,从这一岸到那一岸”,它们没有什么可以长久的停靠,停靠属于他们自己的海岸永远只是梦想而己。人的一生都在被愿望和梦想所照耀,而生命也正是在对愿望的渴求中悄然逝去。诗里说“椰子就喜欢海水”“我看见椰子壳在海上漂/我剖开过椰子/我渴望被海剖开/我流着新鲜洁白的汁液”,诗人渴望海能给予他像鸟一样自由生活。现实中的痛苦与梦想中的愿望相互纠缠,顾城顺应心灵感受,借助“海”的意象来传达他对“海”的多重体验。一方面。海的纯净开阔是顾城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满足,那里充满童话世界的浪漫神奇,是诗人唯美的人生与唯美的艺术之境的象征;另一方面,诗歌中的自然童趣与自在的童话生活也反衬出现实生活的脏污罪恶,诗人的感伤情绪也油然而生,这里又充满隐隐的忧伤和幽幽的绝望,吐露的是理想失落后的无限怅惘与迷惘之情。童话的意境不再只是儿童的无忧无虑,更多了几分难以名状的落寞感伤。而《笨蝗的好意》更是借“蝗”的笨表达了不为人理解的痛苦心境。诗歌里“蝗”的善意感叹,引人发笑又充满儿童的天真稚气,诗歌意境如童话般神奇。然而仔细品读该诗,我们又会不禁去感慨大雁无人理解的悲哀。拟人逻辑的运用丰富了诗的情趣,也丰富了诗的旨趣。

2.拟物逻辑,与拟人逻辑相反,不是赋予事物以精神情感,当作人来写,而是将那些无形的的某些抽象事物或纯属难于捉摸把握的精神现象当成占有一定时空方位的具体事物来描写。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晦涩难解的概念变得清楚明了,另一方面以童话的方式展开幻想描写,又能营造出充满童真谐趣的童话意境。

比如在顾城的笔下,生活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在他的诗里,生活是看得见的浩瀚的海洋,他可以将梦想“束缚在岩石上”;幻想和梦有了形体,他们可以被“放在狭长的贝壳里”;名字有了形体,他们可以被固定为标本;甚至《夜航》里的“责备”都有“银色的圆的”外形;在《穷,有个凉凉的鼻尖》里,“穷“更是被艺术化为确切的身体感受,穷的本质是脆弱,脆弱的像田鼠落进灰里,抽象的概念被具体化,感官化;“五十步笑百步”只是一个讽刺他人的成语,而在顾城的诗里,他却像童话剧一样上演,讽刺了现实,也使读者更清楚了解这一概念;再有《悬虚的价值》也同样将“悬虚”以故事的形式复现。总之,不管是一句脏话一条成语,抑或是作为人的某种性格气质,都是抽象无形而难于用手触摸的,但顾城却通过拟物逻辑这一媒介的参与,将其活化并质变为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意境。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顾城通过拟物的逻辑演绎,企图“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图画里满是令人困惑的悖论;眼睛不可能永远不流泪;羽毛和树叶不可能永远浪漫的飘零在空中;更没有没有痛苦的爱情。儿童般的自言自语,用“永远”和“绝不会”昭示了诗人对于永恒爱情既憧憬又不信任的矛盾心理。而儿童画式的可爱画面和情节,充满童趣,但却也透出对美终究会消逝的不安与失落。而在《雪的微笑》一诗中,顾城在前几节诗中对童话家园做了许多美好的描绘,“静静的,临近幸福的土地”;“我像蒲公英一样布满河岸/凝望着红屋顶”;“属于土地的人们/仰望着天空/相信太阳/相信太阳留下的色彩”诗歌营造出一个宁静祥和的诗的意境,传达的更是拳拳的对土地的真情。但在最后一节,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拟物逻辑,在那个洁净无邪的童话意境里用“信念/在春天的夜晚”“没有任何预谋”的“融化”来表达诗人意识深处对于美好终会消逝的怅惘和恐惧。而拟物逻辑的运用也使得各种意象都能够和谐的统一在特有的情感色调和氛围里,给人以回味和联想,具有特定的童话的意境美感即神秘。

3.夸张逻辑,即为突出事物某一特征而不惜予以非常规常态的尽情夸张。如《副上帝的提案》描写的是“天国”改组,“副上帝”提出新提案:要“改造盐碱”。整首诗都充满了夸张的逻辑:提案“装满了所有仓库/在车站堆积/收废纸的/老太太/简直顾不上喘气”;“会议准时开始”是在开会“铃响了/三年以后”;提案里的解决方式是用“蚁酸”在水里“酸碱中和”;提案得到圣母玛利亚赞许,“掌声如雷/引起了/一场大雨”;还确定了“下一次会议的议题”:是否扩建撑死鬼的地狱。为了显示艺术的真实性,诗歌在夸张演绎时也不忘将诗歌情节前后照应,诗歌像童话剧一样充满了荒诞,变形,而夸张的运用,也使诗歌用童话方式反讽现实的力量得以加强。而《无尽的快乐》中,说

有个人“思想单调”竟然是因为“脑袋太小”,而他单调的程度竟然只会“使用两个词汇“今天,最好”。顾城很多诗歌都运用如此非常规的艺术夸张,一下子便把诗歌的童真童趣烘托出来,将读者带进一个超越时空,亦真亦幻的神秘世界中,并且使得诗歌的意境既富童话色彩,又不失反讽现实的力量,既表达了对天国里真善美的向往,又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假恶丑的痛恨。

4.变化逻辑,即用一事物蜕变为另一事物的演化过程来展示童话的烂漫想象。纵观古今中外的各类儿童文学读物,用变化逻辑展开有趣情节的例子不胜枚举。《聊斋》里有善变多情的狐魅,《西游记》里有变化多端的神猴异兽。这些奇异的想象为中国古典名著增添了浪漫的一笔。而在西方,古希腊神话对变化逻辑的运用更是广泛的影响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童话的创作。变化逻辑不但展示了事物的万千变化,如在顾城的《眨眼》里,彩虹、时钟、红花,这些象征美好、安宁和光荣的事物,都会在一眨眼的瞬间变成蛇影、深井和血腥。变化发生的如此快,如此的不可思议,诗人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真实的感觉和错觉相互交叠,变戏法似的展现了那个动乱的现实里一代人经历的浩劫,尤其表现了动乱中人们精神状态的紧张。变化逻辑的应用,使得心里的真实与客观的真实达到了统一,从而使诗歌的童话的诡异意境得到了彰显;而《常谈》中蜘蛛网发生了各种变化,最终却难以变化为本身的悲哀,更是仿佛一个寓言故事般讲述着智者见智的道理,展现了含蓄美的童话意境。

童话变化逻辑有时也表现了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所形成的奇妙组合。顾城后期诗作如梦呓般变幻莫测,他主要是运用想象去组合直觉和表象的东西,然后抛开作为现实的客观物象完全以错觉或幻觉去感受知觉中的表象。如《我不知道怎样爱你》中:“我还在叫/制造着回声/在软土中闪耀/风在途中叹气/扁蜗牛在舔泪迹”原本抽象的事物变成了客观的存在,而这种杂糅有效地减少了客体的限制,以新奇、生动的感性画面诉诸直觉,收到更主动的意象效果,各个意象虽然看似毫无联系,然而这一个个浸润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却组合成动人心弦的完整形象,情在象中,意在境中,这种奇妙的组合,既显示了诗人儿童式的奇思异想,也增加了诗歌童话意境的蕴味。

5.幻觉逻辑,利用人在特殊环境下瞬间产生的幻觉去进行超乎常态的荒诞描写。“顾城是个喜欢走极端的梦幻型诗人。”这使得他总是力图通过做梦这一途径来反抗对现实的不满,以舒缓他与现实的紧张关系。顾城深深地沉迷于外观的幻觉,如理想的仙境、美妙的幻想和飘渺的憧憬,并试图以真善美的去掩盖人生的悲伤,将人生当成梦境去体验。做梦是顾城感受世界的方式,在梦的幻觉中,生命的各种机制都可以出现,包含各种心理图式的元素在梦中都可以随意化合。在充满戏剧性、荒诞性的黑色舞台里,人被长久压抑的能量得以释放,人的本性在瞬间获得自由。顾城在梦的幻觉里,曲折地表达了内心深处最隐蔽的欲求。顾城的幻觉逻辑为他的童话世界蒙上了神秘的温情面纱。

《滴的里滴》便成功地运用了幻觉逻辑。顾城自己在讲述本诗的创作时,也坦言他在“努力保持常态”。整首诗都是在一个声音的引导下展开,“滴”这个声音使得所有文字意象都脱离了常态的轨道:“鱼把树带到空中”,树开始冒烟,世界发生了变异:“机器露出了水晶鼻子”在最后一声“滴的里滴”之后,“整个下午都是季风/你是水池中唯一跃出的水滴/一滴”。世界安静了,在幻觉中,诗人成了一滴水滴,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形式,灵魂也有了依附。这时的世界在现实中也离诗人远了,诗人用一滴水滴跃出水池,表达了世界“跟自己没有关系”。梦呓般的诗的语言、奇特的幻想,使《滴的里滴》的童话意境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更加富有哲思,诗人的愿望表达也更加含蓄朦胧,兴味有余。

童话逻辑的运用使得顾城在诗歌里虚构的童话故事都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发展,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艺术真实性。但是,童话逻辑的运用却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作者和读者都仅仅只是在自己臆造的童话世界里寻求些许的心灵安慰。诗人不愿走出自己构建的美丽童话,于是顾城的人生童话注定是悲伤的结局。

导师:赫牧寰

参考文献:

[1]韦苇.儿童文学辞典[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2]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四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顾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4]顾城:《顾城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5.

[5]顾城:《别有天地》,哈尔滨:北京文艺出版社,2005.6.

[6]顾城:《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第12篇

[关键词] 蒂姆・波顿;童话电影;哥特风格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项目(项目编号:LZXW-405-11-1)。

一、蒂姆・波顿童话电影概述

蒂姆・波顿(Tim Burton)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电影导演,他本身是学绘画出身,因其在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读书时获得了专门奖励年轻动画人成就梦想的迪斯尼奖学金而成为一名迪斯尼的动画师,之后成为好莱坞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手法,既没有宏大的拍摄场面,也没有过于讲求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带有很强的个人化标签,充满了怪诞、哥特、奇幻的风格。他善于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惯用的黑色幽默,在好莱坞电影中独树一帜。波顿最擅长的就是童话电影,既结合了早期他绘画的深厚功底,又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几部童话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大鱼》《爱丽丝梦游仙境》堪称好莱坞童话电影的经典之作。

二、蒂姆・波顿童话电影特征分析

蒂姆・波顿的童话电影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小孤独、封闭的生活经历让他的性格孤僻、犹豫甚至有些怪异,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他通过对电影叙事模式的安排和独特的美学设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的童话世界中。

(一)电影叙事模式的安排

电影故事情节的安排是整部电影的骨架,而童话电影的叙事结构又会有其特有的方式。电影的叙事模式一般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讲什么”,另外一个就是“如何讲”。要将现实生活中的观众带入导演设计的童话电影中去,童话电影的“如何讲”就显得更为重要。蒂姆・波顿的童话电影一方面遵循了好莱坞童话电影的叙事结构,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很多带有他个人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童话故事最典型的开头方式就是对时间的模糊,我们讲童话故事往往是类似这样的开头“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童话世界中,童话电影也经常用这样的方式作为电影的开头。还有一种童话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让观众了解接下来的电影情节是虚幻的、脱离了现实逻辑的。这样两种电影的开头方式都是将电影的时间模糊掉,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入整个童话故事。蒂姆・波顿的童话电影的开头也都运用了这种模糊的开头方式设计,同时又带有他独具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对动画和场景的处理也安排得当,相互呼应。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讲述的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小男孩查理因为获得了夹在巧克力里的奖券而被允许去参观巧克力工厂,并在参观完之后获得了巧克力工厂继承权这个大奖。电影通过在巧克力工厂的参观过程中对五个小孩及其家人的言行举止的刻画,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命运。蒂姆・波顿在电影的开头用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了巧克力工厂的工作环境以及巧克力的制作过程,在观众陷入对情节的迷惑中时,旁白音开始讲述:“这是一个平凡小男孩的故事,他名叫查理・巴格特。……查理・巴格特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小男孩,只是他还不知道而已。”这样的讲述方式,既让观众了解到这是一部童话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又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观众会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说这样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会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小男孩。先让观众迷惑,进而好奇,很轻易就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中。在电影的结尾,小查理获得了巧克力工厂这个大奖,并且他们全家人邀请工厂主人威利旺卡来家里做客,旁白音再次开始讲述:“最后,查理・巴格特得到一家巧克力工厂,但威利旺卡得到了更好的礼物,那就是家人。”片尾的这段旁白与电影的开头相呼应,解释了为什么查理是最幸运的小男孩。然后,查理的家周围变成了巧克力工厂里的布景,讲故事的那个人竟然出现了,说了一句“但有一件事可以非常肯定,人生的甜美莫过于此”,将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出来,让观众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同时对电影主题进行思考。

电影《大鱼》讲述的是父亲由于自己的传奇经历而与儿子发生隔阂,之后儿子又通过与父亲同样的童话历险理解了父亲。影片的开始出现了一条鱼,并且通过旁白介绍这是一种永远都抓不到的鱼,然后旁白说道“在我出生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个传奇人物了”,同样也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使电影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蒂姆・波顿并没有直接就开始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个童话故事,他让讲话的这个人出现在电影中,观众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故事。但是接下来,电影又设计了另外一个旁白的声音出来,说道:“说起我父亲的故事,很难把事实和虚幻分开,他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的故事复述出来”。同时镜头中出现了那条永远都抓不到的鱼,缓缓地向河里游去,一下子就又将观众从现实带到了童话故事中去。

《爱丽丝漫游仙境》来源于经典童话故事,电影保留了之前原著的一些角色和情节,又进行了带有蒂姆・波顿个人特色的改编。这部电影没有用旁白作为故事的开头,而是用一个小姑娘向父亲讲述梦的情节让观众联想到童话故事中的爱丽丝,接着电影表现了十三年后小姑娘长大了,让观众想到这是之前爱丽丝童话故事的延续。影片没有用模糊的词语去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电影也并没有介绍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将观众直接带入爱丽丝童话故事的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