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

时间:2023-05-30 10:1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十一五规划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一五规划内容

第1篇

一、征文要求

此次征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未来5―10年我国商务工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发表观点,提出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要求观点鲜明、联系实际、重点突出、提倡创新;引用数据准确可靠,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政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征文未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字数不限。

二、征文参考主题(作者也可以自选相关的其他题目)

1.“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务发展的趋势及预测。

3.按照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要求,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4.发展商务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三农、就业、经济安全等)。

5.“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务体制改革探讨。

6.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7.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8.加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9.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10.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11.我国参与WT0等多边组织的策略研究。

12.商务事业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13.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研究。

14.建立和完善我国商务工作信用体系。

三、征文评选

商务部将成立由专家学者和部相关司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征文进行评选。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l0名,三等奖30名,对获奖文章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

四、其他事项

l.征文截止日期:2004年12月15日(以寄出时的邮戳日期为准)。

2.论文采用A4纸Word格式打印,引用的数据、观点和资料应注明来源。稿件一式两份分别邮寄至:

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邮编100731);

商务部研究院科研处(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邮编100710)。

同时将电子版分别发至liuhui@mofcom.省略和。

3.务必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的通讯地址及电子邮件,并在信封左上角和电子版的标题中注明“十一五规划征文”字样。

4.征文联系人:

第2篇

目前,重庆电网骨干网架正处在由220千伏向500千伏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巴南、板桥、隆盛、张家坝等500千伏变电站的逐步建成,500千伏“日”字型双环网主干网架将逐渐形成,川渝电网之间及重庆电网内部将逐步解开电磁环网,220千伏实行分层分区运行的目标可初步实现。但电网自身电源容量不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薄弱、高压网络单线单变多、设备老化严重、设备制造工艺落后、设备设计标准偏低、电网二次系统不完善、通信网络结构相对薄弱、电网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严重等众多问题依然困扰着重庆电网。

这些问题不解决,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无法建成坚强的重庆电网,就将影响和谐企业、和谐电网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因此重庆电力公司在不断加强电网建设的同时,必须全面加强电网技术改造,提高供电能力,降低电能消耗,提高运行效率,把依靠基本建设发展电网和对现有电网的技术改造作为推动电网发展的“两个轮子”,统筹安排,互相协调,同步推进,解决现有电网在网络结构、设备健康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重庆电网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全面加强“十一五”电网技术改造,应坚持“四个提高,一个降低”的工作目标,明确“五个重点”。

“十一五”期间(2007年一2010年),重庆电网计划安排技术改造项目投资69.3亿元。通过“十一五”电网技术改造,基本消除电网供电瓶颈;电网抵御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电网设备整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设备可用率明显上升;电网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降低电网运行损耗,建成节约环保型电网。具体任务:新增或更换35千伏及以上主变150台、净增容量255万千伏安;改造35千伏及以上无人值班站66座;公司综合线损率降低0.3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6.8%;累计提高电网输送能力182万千瓦。

围绕上述目标,公司明确了加强“十一五”电网技术改造的“五个重点”:

一是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设备健康水平。全面更换抗短路能力不足的变压器;抓紧解决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直流电源、继电保护等一、二次设备严重老化等问题;加快更换使用时间长、技术落后、存在重大缺陷的继电保护、稳定控制装置、自动化、通信等二次系统设备;解决电网调度自动化、信息系统等设备落后与可靠性不够问题;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避免电网稳定破坏事故的发生。

二是消除电网供电瓶颈,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抓紧解决早期投产设备因设备老化、设备质量偏低、运行可靠性低等问题引起的“卡脖子”问题;解决电网设备供电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的问题;解决电网设备不适应运行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能力差,抵御污闪能力差的问题;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

三是推广先进适应技术,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通信网络,大力开展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建成电网动态特性的监视和预警系统;加快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提高变电站无人值班率,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是推广节能环保技术,降低电网损耗。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环保节能型设备,加大高耗能设备的更换力度,降低电网损耗。到“十一五”末,公司综合线损降低到6.8%。

五是加大配网建设改造力度,提高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重点解决配电网络与设备陈旧、供电线径小、供电半径不满足规程要求、设备配置标准低、线路绝缘化率和环网率低、配网改造欠帐较多等问题;提高供电电压和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明确“十一五”电网技术改造的目标和主要工作的前提下,2007年重庆电网技术改造的工作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展开。

2007年是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与改造“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遵循“发展提速、管理升级、素质提升、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和“同业对标”具体要求,生产技术部根据电网现状,在三年滚动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现有变电站扩主变、新建变电站的配合送出工程、新增配电变压器和无功补偿装置等新建内容,并按照以下依据和原则编制了重庆市电力公司2007年生产工作计划:

满足电网迎峰度夏需要,消除电网“卡脖子”现象;消除电网安全隐患和落实反措、安措的各项要求;加强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重点改造,为加快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站建设提供条件;对电网超过运行年限且存在缺陷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改造;根据95598服务热线统计;对2006年度夏期间反映出的低压配网事故和电压质量投诉较多的配变台区进行改造,大幅度降低低压配网事故次数;实施其他技术改造和新建类生产工程。

2007年公司共下达生产上程2124项,总资金148335万元。其中大修工程395项、资金13544万元,零星购置349项、资金8500万元,生产建设安装工程1380项、资金126291万元。其中主变更换工程22项、资金24684万元,改扩建220千伏站2座、主变15台,35千伏站8座,主变10台,总净增容量50.185万千伏安。

第3篇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棋”至中盘,规划迈入承前启后、中期评估之年。又恰逢政府换届,对照规划实施情况,回头审视规划的蓝图,寻找规划本身的局限,对进一步厘清和修正发展思路不无裨益。

十一五规划的适应性

从1953年中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到2006年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公布,中国先后共制定了11个中长期总体规划(计划)。目前,国民经济规划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类”组成的“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

回顾规划沿革,发展规划的历史任务都是与当时的现实条件、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紧密相联。“十一五”规划与我国以往发展规划相比,无论是从战略思想、手段方法,还是规划的框架形式,都有较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规划编制理念的人性化,由“以物为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以人为本”转变;规划侧重点的转换,涉及市场调控的内容已渐淡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市场机制下不能或难于自发解决的宏观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着力于对各项关键改革的梳理。

“十一五”规划还体现了实施手段有效性的增强。规划中有两个提法影响深刻,一个是能耗、污染排放、水耗等约束性指标的提出。另一个则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的提出。对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都根据规划要求,对于规划中提出的几大约束性指标都提出了分解方案,并出台了考核办法。

在空间结构不合理、耕地面积减少过快、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的大背景下,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意味着中国发展规划的实施手段由原来的依靠相对分散凌乱的指令性命令转变为依靠通过较为系统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结合各地实际来规划生产力布局、生活空间布局以及生态空间布局的整体协调。

四是规划期限灵活性的提高。从“十一五”开始,不再要求所有规划都以5年为期编制和修订。“十―五”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以5年为主,同时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合理确定,可以滚动修订。有些领域的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确定规划期,可以是3年、4年等。

规划本身的变化,反映的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待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制度调整。

建构理性的出路

从目前已逐步形成的规划体制现状中,不难发现其弊端。

首先是规划本身的定位问题。从“十一五”规划的变化来看,在规划的制定中,政府明确了规划是以人为本的规划,规划的功能是间接指导性以及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的。这种导向应该说是非常正确,但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有待改善的背景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规划的定位的理解存在不小偏差。尤其是在一些市县一级的规划中,规划只是对上一级规划的“拷贝”,多说“普通话”,少有本地方言,而规划内容中有本地特色的却多让产业发展唱了主角,关于行业方面的专项规划占了各类规划中的相当数量。这种代替市场规划产业的做法,反映的是规划制订者计划经济思维的残留。这样的规划,操作性和可行性有限,显然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最后多会落得“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到头来全是空话”的结局。

哈耶克曾说,一切建构的理性,都是“致命的自负”。从规划本身的定位来看正是如此,当前形势下的规划,并不是要规划分散决策的市场,而规划的恰恰应是规划的制定者――政府的行为。

毫无疑问,规划定位问题有待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而规划体系不顺同样是目前较紧迫的问题,也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

可借鉴的经验表明,完整的国家层面的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国家战略(规划期约50年);国土规划(规划期约30年);经济社会总体规划(规划期5年)、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其中,国土规划主要是着重对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在空间上的反映和安排。各个层面的规划,越往下层越具体越微观,也越接近空间规划。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划,大多数是强调空间布局的规划,而且这些国家对中长期的综合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正在不断弱化,而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规划部门编制的三级三类的规划都集中在第三和第四个层面,不包括第二个层面的国土规划。由于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制定部门的不同,又因为具有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布局安排的基础性规划――国土规划“缺位”以及行政区划和经济布局间的不吻合,当前侧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常常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发生“冲突”,这种现象的产生,表面上是规划的衔接协调不够,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政府部门间利益的“交锋”,是政府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

目前中国还未出台《规划法》,规划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法制化程度有限,因此一旦规划间产生冲突,哪个规划说了算,就难免变成部门(或地区)间的博弈。浪费的是不仅是人财物,更浪费了发展改革的有利机遇。

值得欣喜的是,“十一五”以来,中国积极推动京津冀以及长三角两个区域规划编制的试点,这一类空间规划的推进及示范效应,或将有望改变按行政区划来配置资源的状况,弥补通盘考虑空间布局的缺失,以统一协调各级各类规划,为在最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区域间经济和社会管理间的冲突,提供制度保证。

当然,必须认识到的是,对任何完全理性的苛求都是不恰当的。对于规划寄予太多的期望无疑是本末倒置。事实上,我们曾有过许多规划失效的经验教训,比如“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但在随后的10年中并没有因有规划而有根本性好转,粗放的增长方式甚至有恶化态势。又比如制定“十五”计划对东南亚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前景趋势判断悲观,规划的电力建设滞后,引发随后的“电荒”,成为发展的瓶颈。即使是最近的“十一五”规划,仅仅两年,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初规划中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是7.5%,而2006-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能耗、排放以及耕地等几大约束性的指标按目前发展趋势在2010年实现的压力也非常之大。

客观地说,这些教训大多数并不是规划本身的失效,而是体制改革滞后的后果。强调教训也不是否定规划的作用,恰恰相反,是要提醒我们什么是好的规划,规划的实质意义何在?

第4篇

6月13日晚上8点,在内江市委书记叶壮办公室,我们和叶书记进行了一次对话。

快是基调 好是要求

记者:一个城市要发展,都有自己的一个定位。时值“十一五”开局之年,请问内江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呢?

叶壮:说实话,为了避免大家花精力去讨论,分散抓发展的精力,20HD5年7月,市委、市政府班子调整后,我们并未对内江的发展再搞一个什么定位。要说现在的定位,那就是2005年初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重振雄风、富民升位”、“打造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之都”的奋斗目标。

但是,没有定位并不是没有发展的思路,目前,我们在工业方面就有一个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江将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发展。对“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内江将以“快是基调、好是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一三七”的工作思路和“四个抓”的工作要求,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记者:叶书记刚才提到了“一三七”的工作思路和“四个抓”的工作要求,请问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

叶壮:“一三七”的工作思路是符合内江实际的,即牢牢抓住“快是基调、好是要求”的工作主线,强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力争在发展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实现大投入、打造大城市建设新农村、完善市场机制、统筹各项事业、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内江等七个方面实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具体地说,“快是基调、好是要求”中的“快”,就是要努力使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使人均GDP尽快跃上1000美元台阶;“好”,就是要致力于科学发展,力求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按照市人代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内江市“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3%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但我们每年的工作目标要高于法定目标。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落实”的要求,全力解决当前内江发展不够这个主要矛盾。

三大战略力促发展

记者:在刚才的谈话中,您多次提到“发展”;听内江的干部讲,你曾在不少场合动情地说“内江老百姓太渴望发展”。这是不是说,“发展”将是内江未来五年的重要抓手?

叶壮:是的。内江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尽管“十五”期间,内江迎来了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里,内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GDP由131.1亿元增加到254.8亿元,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5.4亿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多;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同时,这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五年。国企改革强力攻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财税、金融、外贸、粮食流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改革有序推进,党政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引进域外项目1100多个,到位域外资金113.7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内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固定资产投入乏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骨干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工业后劲亟待加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制约增收因素仍然较多;财力弱小统筹困难,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巨大;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干部作风整治任务还比较艰巨等等。总而言之,内江经济虽然有了发展,但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快。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五年,内江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记者:谈到发展,我们自然想到了你前面提到的“工业强市、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有哪些具体的安排部署?

叶壮: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11%以上,而我们的工作都按13%安排。在工业强市战略上,深入实施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按照产业联动、做大龙头、集群发展、培育品牌的要求,重点发展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加工、医药、机械等产业,打造西部新型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配套加工三个基地,扶持30户重点企业,引导白马、连界等10个工业集中区和20个工业重点镇加快发展,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8%以上。在项目推进战略上,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在招商引资战略上,树立“市外就是外”、“无外不快”的思想,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产业、园区招商,强化跟踪服务,努力形成以招商促开放、促调整、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招商引资到位域外资金增长19%。

二次创业率先突破

记者:在全省的工业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工业强省”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而内江也提出了“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内江如何切合自身实际,实现这种转变呢?

叶壮:在工业强省的大机遇、大背景下,内江作为全省工业大市之一,能不能抓住机遇,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快速通道,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能不能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年的奋斗,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二次创业的决心和勇气,有没有率先突破的壮志和激情。

“二次创业、率先突破”是内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自1998年市委提出并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8年时间再造了4个内江规模工业,奠定了内江在全省的工业大市地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内江速度”和“川威精神”。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内江工业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成、德、绵等省内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先进市相比差距较大。站在内江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省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转折,我们只有通过“二次创业”加快聚集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缩小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差距;只有“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加快转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次创业”,我们别无选择;“率先突破”,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听了叶书记的一番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内

江市委“二次创业、率先突破”的信心和决心。请问下一步内江如何推进“二次创业”的步伐,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呢?

叶壮:实施“二次创业、率先突破”,是一项繁重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0户,年销售收入上1亿元的企业达到100户,年销售收入上20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年销售收入上200亿元的企业1户,全部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利润超过30亿元,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

当前,我们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一是以产业为支撑,着力在延伸链条、集群发展上求突破。重点在冶金建材、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二是以园区为载体,着力在建园兴业、工业招商上求突破。要突出工业招商,切实抓好“三个结合”:把招商引资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与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相结合;把领导招商与企业主体招商相结合。

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在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上求突破。一要转变经营理念,二要坚持科技创新,三要实施品牌战略。今年,市上已经建立品牌专项资金,各县区也加大了对企业自创品牌的扶持力度。关键是企业要觉醒,真正树立品牌意识,切实加大品牌的争创和宣传、保护力度,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只争朝夕风正心齐

第5篇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一、创新重大政治活动的报道模式,让报道产生震撼力和感染力

重大政治活动往往关系国计民生,报道好,肯定会引起读者的重大关注。在这些报道中,我们用改革的精神,一是提前做好策划,二是舍得用版面,三是采编部门联合作战,力求新闻上做深做透,版面上精彩漂亮,队伍得到锻炼。2006年三月三黄帝拜祖大典,我们事先做好策划,当天派出了由4个采访部门组成的20多位记者的采访队伍,全方位采访大典盛况。第二天用6个大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拜祖盛况。对重要的时政报道,用出特刊的方式,集中版面的力量,对所有新闻及背景进行全方位的扫描。2006年市人大政协两会,是总结“十五”、展开“十一五”前的重要会议。为了让读者了解我市的这一重要规划,我们出了两个专刊,每个专刊四个版面,共八个大版报道这一重大决策。一个是“灿烂十五,郑州跃上新起点”,一个是“宏伟十一五规划,郑州的新跨越”详尽报道了“十五”取得的辉煌成就,解读“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标、美好前景。为了让枯燥的项目和数字活起来,我们采用图表、卡通、漫画、图片的形式,让报道更直观,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在8月底、9月初的豫商大会和全国500强大会,我们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获得很好的报道效果。

二、做大做强重要新闻,让党报主流新闻对社会生活产生推动力和引导力

网络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快捷迅速,特别是手机作为信息终端参与媒体竞争的情况下,短、平、快根本就不是党报优势。而深度、厚度,恰恰是平面传媒的专长,所以,《郑州日报》这次改版,从原来短、新、快的报道模式中转换思路,对重要新闻力求做深、做透。从体制上,编辑中心协调所有新闻版面,国际国内、省市委重大新闻事件,根据新闻的实际分量规划和使用版面,力求做大做强,产生大的视觉冲击力。对平时的报道也要求每一个版面都要有一到两个亮点和重点,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新闻事件,一个版面仍然做不透。我们通常是放在新闻深读版上做。用一到两个整版的篇幅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如报道郑州维和女警张宏事迹的《绽放在异国他乡的勇敢和美丽》,报道上街区培养干部新做法《断奶撒盐:上街区培训干部的另类标本》等等,在版面上给予突出处理,产生了很好的引导效果。

三、告别宏大叙事,用全新的叙述方式使党报产生亲和力和感染力

这次《郑州日报》改版,我们提倡的一句话就是,告别宏大叙事,让细节和情节说话。我们的老前辈穆青,考察过国外的几十家媒体,穆青说,他们比我们的长处,一是评论,二是细节。为了使评论摆脱生硬说教,一版的《今日快评》,就把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切入点,用群众化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写评论,读者爱读。如《孩子的事就是大事》、《“新农村”需要“新农民”》、《市民关心的就是党报关注的》等,这样的评论每周两到三期,改版以来,成为读者喜爱的栏目。关注细节,还在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报道不能仅仅理解为大的政治报道,我们的报道也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孩子上学、街道整修、城市绿化、环境改造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入手,让群众在细节的变化中感动,在细节发展中了解,在细节深处了解党的政策的正确性。

重视细节和情节,还注意在人物上下工夫。因为社会的主角是人。人物,是我们这次改版工作关注的重点,除一版的人物专访以外,我们在五版开辟了“为官一方”专栏,在经济版开辟经济人物“今日主角登场”,市县版的“致富路”人物专栏,“新农民画廊”专栏,民生版的“民生新人物”专栏,用讲故事的办法宣传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典型,用真实生动的人和事去打动读者、吸引读者。

四、用制度和机制的可靠性,保证新闻的策划力转化为新闻的生产力

《郑州日报》这次改版,确立了几个机制和制度:一是新闻的监测机制,二是新闻的评价机制,三是新闻的策划机制,四是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为了保证这些机制的运行,我们确立了四次会议制度:一是每天下午4:30的编前会,重点听取各采访部门重点稿件的汇报,对各部门的初步策划方案、重点稿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具体方案。会上还对当天的报纸进行评价,打出基本分。对本市重要媒体、网络新闻、中央重大新闻提出监测报告。二是晚上的定稿会制度,主要是落实编前会精神。三是每周二下午的编委会制度,主要是议论一周大事,确立报道重点,纠正报道偏差。四是每月初第一个周五下午的全体采编人员业务研讨会,主要是对上月报纸工作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由于实施了全新机制和保证措施,新闻的策划力得到很好的发挥,新闻的生产力得到解放,这次改版,人员未发生变化,每周新增了二十个新闻版,不仅没有出现缺稿现象,采访部门老是觉得版面少,编辑中心经常调整版面,腾出版面发本地新闻。新闻生产力的解放还体现在有影响力的稿子不断出现,半年多的运行中,省委书记徐光春对《儿子,让我回家吧》这个报道给予了批示,并在郑州市引发了精神文明进社区、进农村热潮。

第6篇

一、 本次办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马桥“十一五规划”和XX年目标的需要,经编园区产业的扩容升级以及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都需要我们作为一名村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自身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经常注重学习,保持自己能够顺应时代、新农村发展要求。

2、针对目前我们村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点,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村干部作为党的最基层干部,直接与百姓群众打交道,存在责任心不强、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凝聚力不高现象,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创意。

3、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纪律比以往培训更严,全街道办事处和村干部全体参加,培训班采取了点到制度,老师授课认真深入浅出,学员认真听课,讨论热列。

二、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意义深刻。

本次培训班既安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又提到了作为一名干部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及有关财经知识的讲解,觉得老师的授课非常详细,通俗易懂,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随着新农村建设中的大量资金运作和资金运用量的日益加大,如何确保资金安全运作尤为重要,为此必须要求我们:

1、加强自身建设,注重经常学习,随着村级经济的日益壮大,必须注重经常学习来增长自身知识,如法律知识、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使自己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在工作中不落伍,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2、注重经常性对照检查,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照财务财经纪律,加强自我检查,并经常反思,随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运作的合法性。

3、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在优化环境、加快经济发展中落实好优良的作风,做一名廉洁勤政、乐于奉献的工作者,并长期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我将通过本次培训作为工作的新起点,把培训班上所受到的启发认真对照自己,反醒自已,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好自己,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自身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期三天的马桥街道新农村主题教育暨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刚刚结束,在培训班上听取了街道党委沈书记的动员报告及省市领导所授的国际国内形势、预防职务犯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财经管理知识的讲座,觉得受益匪浅,意义深刻,下面我就这三天的培训谈个人粗浅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 本次办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马桥“十一五规划”和XX年目标的需要,经编园区产业的扩容升级以及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都需要我们作为一名村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自身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经常注重学习,保持自己能够顺应时代、新农村发展要求。

2、针对目前我们村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点,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村干部作为党的最基层干部,直接与百姓群众打交道,存在责任心不强、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凝聚力不高现象,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创意。

3、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纪律比以往培训更严,全街道办事处和村干部全体参加,培训班采取了点到制度,老师授课认真深入浅出,学员认真听课,讨论热列。

二、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意义深刻。

本次培训班既安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又提到了作为一名干部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及有关财经知识的讲解,觉得老师的授课非常详细,通俗易懂,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随着新农村建设中的大量资金运作和资金运用量的日益加大,如何确保资金安全运作尤为重要,为此必须要求我们:

1、加强自身建设,注重经常学习,随着村级经济的日益壮大,必须注重经常学习来增长自身知识,如法律知识、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使自己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在工作中不落伍,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2、注重经常性对照检查,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照财务财经纪律,加强自我检查,并经常反思,随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运作的合法性。

第7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式物流,功能选择

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由于物流产业对物流需求和资源的极大依赖,在节点和空间布局以及物流功能的聚集方面都表现出对产业集群的附着性和粘滞性。而反之,集群式物流的发展程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作为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又能够增强区域经济的吸引力和产业的根植性,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成熟。所以,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和集群式物流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应。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也将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加以引导。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有利于为产业聚集区服务的原则来进行物流产业布局。由此可见,通过何种物流发展方式更好的为北京市的产业集群服务就成为物流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北京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尝试性提出集群式物流的概念,并将对北京区域经济发展色产业集群和集群式物流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

一、北京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将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范式。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而这种服务型、知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导致了北京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非港口贸易中心”,出现了明显的“三地分离”。同时这种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导致了“双转移”的趋势。这些对于原有的物流模式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非港口贸易中心

北京是以智力产业集群和服务业产业集群为主导,出现了总部基地和供应链核心企业聚集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下,北京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非港口贸易中心。从1995年开始北京市服务业比例开始不断增加,到去年,北京市服务业占到城市经济70%的比例。北京以占全国4%左右的经济总量支持了全国服务货物贸易总额的10%,以及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24%,支持了全国15.3%的服务贸易进口。

而在北京的服务贸易收入中,金融保险业占全国的比例达到39%,通讯邮电业收入达到82%,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收入达到44%,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达到46%,专利使用特许费达到49%,咨询费达到36%,电影和影像达到68%。北京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保险业、通讯邮电业、建筑劳务领域、计算机和信息业、咨询以及电影和影像业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2、产业链三地分离

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都是在地理意义上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聚集,通过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的临近性和合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加速知识的传递,实现规模经济性和集体学习效应。但是这种传统的产业集群对于现在北京的知识型产业集群并不适合。

北京的产业集群表现出鲜明的“三地分离”。也就是进出易活动所在地与货物通关的港口所在地和产品制造所在地三地分离的趋势。北京不是最大的产品制造所在地,但是北京调度了全国很多城市的货物贸易进出动。北京也不是重要的港口,但是在北京海关却发生了1581亿美元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交易额。因为北京优越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的聚集地,承担了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部分。但是较高的综合商务成本却迫使企业将很多低附加值和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产业环节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在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分工中,河北和天津承担了产业链上大部分生产制造功能。

3、 “双转移”的发展特点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出现在一国之内或者是在国际范围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北京的产业集群发展,就体现出了在这种产业转移和集群之间分工合作的变化关系。

一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正在从原有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增长转变。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这就必然会向国内其他地区转移已经相对成熟或者是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的要求,开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北京作为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正在承接着从发达国家转移来的部分产业链功能。而随着北京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环节向北京转移。

二、北京市产业集群对物流功能的选择

物流产业作为重要的非生产产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但是,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直接的决定了对物流功能需求的变化。基于北京市服务型和知识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我们能够总结出对于物流功能的要求上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1、集群联动

由于物流产业对物流需求和资源的极大依赖,在节点和空间布局以及物流功能的聚集方面都表现出对产业集群的附着性和粘滞性。而北京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性明显,且带有明显的跨区域协作的特点。所以,要求物流的各种功能布局能够符合相应区域的产业集群的特点。同时能够将各种需要的功能进行联合的定位。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产业配套程度,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北京市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以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这就要求物流业的发展具有轻小短薄,但是对于服务的标准要求较高的特点。例如在北京市的现代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亦庄经济开发区,所以在通州马驹桥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的物流服务商。

2、虚拟集成

北京作为最大的非港口贸易中心,有大量的贸易额是在此发生,但是货物的实际生产和货物通关分别在不同地点。而且由于在高科技行业中的虚拟企业的大量存在,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物流中的信息流、商流和物流分离,并且复杂性日益提高。

这就要求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协调性和标准化,实现物流产业内部的标准统一,物流各相关功能的接口统一,物流企业对外服务的界面统一。同时需要在物流行业和其他的非生产型服务业的企业实现集成化的运作。为了解决现有的产业链在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之间联合的问题,应该将物流的不同功能进行虚拟集成。例如,北京的很多外向型的企业的出口货物都是通过天津港口出境。但是为了能够将物流的功能更加的顺畅,北京市建立了朝阳口岸在北京市内完成通关,在港口实现了作业的最终完成。

3、无边界借力

所谓无边界借力其实包括了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服务深度加强和在物流行业外部服务范围的扩展。随着产业集群的“双转移”趋势的逐渐加强,北京市产业集融入国际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步的提升。而地域的广阔性和对物流服务要求的多样性,使得大多数的区域性的物流公司都很难满足,这就要求能够将不同水平,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物流服务商进行联合。实现能够灵活提供不同网络覆盖要求和不同服务水平要求的产业集群。

同时,由于在产业集群中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的资源和管理水平所限,需要大量的外包服务。而物流是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物流应该成为一个整体的服务网络的核心。以物流产业为核心聚集相应的产业服务企业,完成对企业集群的整体。

三、以集群式物流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结构升级对于物流服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物流的产业得发展对于产业集群的聚集效果和产业的根植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形成具有鲜明的产业配套特性,能够对产业集群形成巨大支撑作用的物流产业,将会对北京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集群式物流发展将会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谓集群式物流是指为了配合相应的产业集群,在特定的区域中形成的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非生产服务型企业群体。这种集群式的物流发展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化合作用

集群式物流通过对产业集群的嵌入式发展,能够起到内部化合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来说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叫做内核部分,这是指集群内部的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和集成效应,这是一种内涵式的集群的发展。另一部分叫做辅助部分,是指集群中的企业通过与集群配套的非生产服务型的企业而形成的产业的根植性和内聚性。通常,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是由集群的内核部分来带动,逐步地向辅助部分扩散,但是这种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较慢。如果能够有适合产业集群的非生产服务型企业的配合,能够以良好的产业环境带动产业聚集的形成,从而实现发展动力从辅助部分向核心部分的渗透。对于北京这种产业聚集但是产业链环节分离的发展模式,如果能够通过现代物流的集群式发展,配合服务型产业集群和知识性产业集群,将会极大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2、外部修整作用

产业集群内部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发展动力。对于知识性产业来说集群的创新性非常重要,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一种竞争企业正式或非正式地接触时,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会很快地流通,从而促进创新。正如马歇尔所言,“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搭便车”行为是制度变迁的障碍。如果企业的创新成果很容易被别人模仿或无偿享用,则处在模仿地位的企业会失去创新的动力。研究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等创新活动对大企业是值得的,而对小企业则得不偿失。所以小企业会把精力花在模仿上,只等“搭便车”,因而失去创新的动力。而集群式物流能够通过统一的接口和界面系统使得产品的信息、销售的渠道等变得透明化,能够帮助克服创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起到外部修正作用。

3、中间搭桥作用

好的物流服务基础能够吸引优良的企业和更多的优质资金进入到产业集群中来。随着通讯设备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进,传统物流的区位优势重要性下降,而取而代之的是物流服务的综合成本。如果没有良好的物流综合服务,即时能够引进优秀的企业,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产业土壤而影响他们的创新带动和扩散作用。同样,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综合服务,原有的“土著”企业也不能够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不能够清晰的比较自己和其他企业的差距。从而受到“路径依赖”的限制,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四、结论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特殊的产业集群特征需要创新性的集群式物流发展来配合。这两者之间能够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此,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都要加大力度,采取适合可行的办法促进集群式物流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系

参考文献:

[1]王宇,吕健. 浅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战略[J].商业时代,2007,8:19-20.

[2]杨湘玉.产业集群对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07,3:8-17.

[3]刘明菲,张子刚.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业集聚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5:70-71.

[4]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商务局网站.

[5]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

Beijing industry clusters and their logistic function choice

Tian Xue

(School of logistics,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第8篇

各位领导、各位农民朋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好全县农村劳动力输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劳动技能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我们计划在11月1日—20日期间在全县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开班典礼。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对全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定,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要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新的生产技术全面贯彻落实到农业生产中,就要通过举办这样的培训班来实现。

我们县共有农业人口1115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5681人,2006年截止10月份共输出到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15620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0.1,还有较大的输出空间。

XX县地处国道214线的有利交通位置,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生产中,蔬菜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依靠种植蔬菜富了起来,全县蔬菜在目前市场上占了一定份额。

针对这几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将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确定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知识等方面。

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闯市场”的发展方针,而全县在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过程中也通过大力发展青稞、马铃薯、高原反季蔬菜等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县广大农村的生产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一步步拉大,我们当前的生产水平已不能适应现代农的发展需要。过去,我们的农业生产在着重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追求粮食总量的增长,而目前的农业生产形势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温饱问题,就必须在稳定农村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深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生产具有市场前景、符加值高的农产品来增加农民收入。

县委、县政府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次培训班的举办得也到全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为虎跳峡镇、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输出和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在这里预祝这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能真正学到一门生产技能、掌握一项实用技术。

第9篇

3月,国务院最终批复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当中不仅涉及金融改革试验、土地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公共服务改革、农村体制改革、循环经济试验等十项改革,还包括了今年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大部制”改革。

这一次,滨海综改的开局非常有利。2006年3月,天津被国务院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几乎同时,“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继而又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个“综改试验区”,在确定时却没有类似之后获批的成渝综改区的“城乡统筹”、武汉和长株潭的“两型社会”这样的“名头”。专家将其解读为,滨海新区将成为继深圳、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全面综改区”,其目标则正如国务院的批复函中所言,“滨海新区要用5至10年的时间率先基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6年,国家就明确提出“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以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国家给予天津含金量最足的政策。

事实上,天津也没有“辜负”国家为其大开的政策之门。在滨海,许多“”已开始破冰: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金融“雷区”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场外交易首次获准在此进行全国性试验;金融混业经营、企业金融控股等改革也首度在此点亮“绿灯”;相关外汇配套改革试点中,也有七项内容涉及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敏感点……

据滨海新区管委会确认,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最终获批之前,新区已对部分关键改革进行试点,当中包括以土地“作价入股”为代表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建立下级功能区管委会、理顺功能区与行政区关系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意见》,在保险企业、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安排在这里先行先试。这场创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增强市场发展活力;推进保险业务创新,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拓宽资金运用领域,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造优良发展环境。2007年末,我国首支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成功投出第一单,同时也为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2007年3月,“履历完备”的张高丽受命入主津门,被外界描述为“从南到北,面朝大海”主政经历和长期经济区域工作思维。在山东任职六年的张高丽,熟悉环渤海发展,对推动“十一五”规划的天津滨海新区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应可驾轻就熟。任命之初,各界纷纷寄予厚望,希望其能破解环渤海地区各自为政、缺乏分工合作的弊端,而对天津未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角色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宣布调任时,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如此评价张高丽:“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 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天津并不是一个“胆大敢为”的城市。如今,处于金融改革和创新当口的天津、作为综改试验区的滨海,正需要一次全面的破旧立新。

履新天津后,张高丽旋即开始调研,保税区的重大工程、塘沽区临港工业区、响螺湾商务区选址地、大港区生态高教园区等等。两个月后,在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张高丽表明了他的执政方向:“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决定天津的前途命运。”

报告中近50次提到创新的张高丽,为天津改革设定了目标: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他第一次给关心这座城市的人们勾勒出天津未来五年的发展图景: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8000亿元,人均超过 8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0%。

之前就有媒体评论,张高丽离开山东,带走的是背后无法估量的人脉。

对于这一点,在天津第十四届商品交易投资洽谈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4月18日洽谈会开幕,环渤海区域内的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四省市均由省市政府组团参会参展,为近年来的首次,而环渤海32个联席会议成员城市也悉数亮相展会。

随后,中国荣誉主席连战访津时表示,在这里见到了张高丽等许多老朋友,感到非常高兴。众所周知,天津是台商云集之所。目前大陆共有台企约7万家,环渤海区就占了总数的1/10,这其中有1800多家就在天津。据透露,天津的台商八成以上盈利,是大陆台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改革中已占优势的天津,最大的任务就是金融破冰。而有关专家表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直接融资比重低、投资渠道狭窄;国内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难以适应客户需求及金融市场竞争形势;外汇储备量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难点、重点。可以说滨海新区金融试点在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

第10篇

二、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营造老龄工作良好氛围。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半年来我们把老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是:

1、开通某老龄网对我市老龄工作进行全面的宣传报导。为及时客观的反映我市老龄工作各阶段进展情况,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的动态信息,市老龄委于今年三月精心筹建开通了《某老龄网》,旨在让电子化、网络化融入到老龄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创新我市老龄宣传工作的机制,不断总结老龄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可以说,该网的开通为我市的老龄工作及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宣传阵地。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抓好春节期间敬老宣传活动。春节期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都做到了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全面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和《老年法》的宣传活动,市镇两级及各部门的领导还分别慰问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并通过新春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敬老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了镇老龄工作目标考核。从2007年起,我市对各镇(区)老龄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今年初,为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针对新的形势和近几年目标考核存在的不足原创网站,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联合下发了《2007年各镇老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规划与投入、组织机构建设、老年维权、老年教育等十个方面制定出具体工作内容和百分制标准,要求全市各镇加强目标管理,年底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四、抓措施落实,不断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

1、网络机制进一步健全。为推进“老龄工作进社区”工程,市老龄办对各村(社区)老年协会进行重新登记备案,各镇、村(社区)也进一步健全了老龄工作网络,完善了依法维权、思想教育、生活关爱、文体活动等组织体系,进一步开展了精神慰藉、社区助老、法律服务、老年互助等项活动。

2、突出重点,关爱老人,加强为老服务工作。一是逐村逐户走访慰问了全市43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25200元,并为他们进行了体检;二是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做到随到随办,上半年发放老年优待证4071份,并经常检查为老年人优待服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矛盾。三是动员老年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落实老有所医,并经常组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据统计,上半年市老龄办发放老年保健资料800多份,各镇、村(社区)免费为老年人举办老年保健知识讲座25场次,授课老年人105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各镇(区)在切实做好《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签订养老义务书的过程中注重树立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如溧城、后周、新昌等树立表彰了一批子女孝顺父母的典型,并将其事迹在村老年活动室内张榜公布;二是督促义务书的兑现落实,许多村老年协会在年初对义务书的兑现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了子女的养老责任,强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弘扬了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到目前全市已有90%的村完成了养老义务书的签订工作。

4、老年维权工作稳步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受老年人法律援助3件,市老龄办调解涉老纠纷5件,大营巷社区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各镇、村(社区)加大了尊老、敬老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各级老龄组织还加强了老年人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中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五、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强化老年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好市老年大学办学工作,今年春季市老年大学报名学习的老年学员共计448人,788人次,开设11个专业,19个班。二是办好镇、村(社区)老年学校,订计划、抓落实,把老年教学与开展形势教育、邀请镇、部门领导讲解发展规划、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公民道德建设讨论相结合,效果比较明显。

2、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牢固占领老年人这块思想阵地,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我们通过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目前全市有200多支老年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老年人中间开展各项活动,经常性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达40000多人,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在社区各类老年健身组织,坚持每天早晚组织老年人在市人民广场,各公园,以及各社区健身点舞剑、打拳、做健身体操,成为某一道亮丽的风景。

六、认真做好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为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保障:上半年,市老龄办在溧城镇范围内进行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旨在摸清溧城镇60岁以上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从而为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保障。目前调查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七、组织了全市老龄班干部培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作为为老年人谋福利的各级老龄组织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出少的力量。为使镇村老龄干部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含,某市老龄办于5月25日举办了镇村老龄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市各镇及部分村的76名老龄干部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班上,某市委党校的老师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新农村建设该走怎么样的道路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为老龄干部作了深动的讲解;上黄镇周山村委作了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让老年人同步跨入小康的经验交流。最后市老龄办希望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要从老龄工作的职能出发,积极宣传,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为老年人谋福利,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市老龄办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下半年,根据工作安排,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编制出台《某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省、常州市关于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根据我市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抓紧编制出台某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在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及时提出目标任务的分解意见,将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落实到各镇、各单位,并督促实施。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创建活动。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的实施意见》(溧政发[2007]121号文件)要求,根据省老龄委部署,抓好以“党政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老年政策法规落实、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服务设施健全活动经常、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敬老宣传教育广泛深入”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全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以创建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阵地为龙头、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纽带、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1、巩固提高已验收的敬老先进村(社区)的创建成果。基层党政组织要加强对老年协会的领导,使老年协会在党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带领老年人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要积极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及时做好家庭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救助特困老年人,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创建工作的水平。

2、新创建的敬老先进村(社区)要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做到“五化”。一是组织建设网络化:村民委员会(社区)要调整健全好老年协会,并选好一个带头人,组织健全是做好老龄工作的核心。二是阵地建设社会化:有条件的村委会(社区)要充分发挥现有房屋的作用,办好老年活动场所。没有房屋的村(社区)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动员和鼓励致富带头人向老年人献爱心,走社会捐资创建老年活动阵地的路子。只有加强阵地建设,关爱老年人才能落到实处。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年人的各项活动需要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活动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强身健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当代老年人的普遍愿望。基层老年协会要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五是宣传工作经常化:各老年协会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大力宣传尊老敬老,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的典型,弘扬正气;大力宣传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好典型,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典型经验,使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尊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各镇要把创建敬老先进村(社区)与文明村建设结合,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

三、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我办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老年法》的贯彻实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老龄工作的主题,进一步加大老年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依法开展老龄工作、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提高广大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提请市人大加强对《老年法》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老年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启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在完成空巢老人居家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以溧城镇各社区老年活动室为依托,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溧城镇现有老年活动室73家,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老年人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溧城镇各社区要牢牢抓住这一阵地不放,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生活照料服务、医疗康复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安全守望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六位一体”,家庭、社会、政府“三段联一线”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市将根据常州市的要求,适时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资助部分对象居家养老,促进“老有所养”的落实。

五、精心组织好纪念我市老龄工作20周年及第十九个敬老日系列活动。以我市开展老龄工作2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好纪念我市老龄工作20周年及庆祝第十九个敬老日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市老龄办将安要求组织开展好系列庆祝活动:一是市领导走访慰问活动,二是组织老龄工作20周年成果展,三是组织开展老年文艺汇演,四是组织开展老年大学学员书画展,五是组织好二年一次的老龄工作先进表彰

六、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2007年初,全国老龄办等国家2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为民解困、为老服务”的创新理念,对指导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要认真组织学习《意见》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落实;市老龄办将进一步掌握、了解并积极协调全市老年人优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我市的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第11篇

跨越式发展再创新优势

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和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实现“翻番、小康”的重要时期。泰州开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顺应时代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运营、加强管理,主动适应新形势,抢占市场份额,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加快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实现与外方合作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着力培育“开泰”品牌,使产品结构升级,朝着产品多元化方面发展。版权所有

2005年该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做好省内市场的同时,总经理王育华带领有关人员开拓国家电网、华北、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省的外市场;在产品结构上,与国外知名公司加强合作,目前已与施耐德、阿海珐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公司资本、技术、市场、生产、管理、品牌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对配套产品质量监督实行质量监督和供需合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制定了配套产品订购、采购、合同包括有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质量保证及验收准则等。签订配套产品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双方的质量责任。对配套产品实施定点管理,并按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和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对所有的电器产品在组装前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试验,合格后方可组装使用。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该公司生产的220kv隔离开关先后在江西昌南、华北电网秦皇岛、承德、广东电网投入使用。该公司生产的500kv隔离开关在山西阳城电厂运行。良好的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了开泰电气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打响“开泰”品牌;巩固并扩大了成熟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10kv环网柜(sm6、rm6)及中置柜在泰州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去年全年销售额1.6亿元。

开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严格产品质量,采购部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对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按采购标准和产品要求进行采购;客户部在做好客户服务时注意搜集用户意见,进行质量分析。该公司新启动的钢管杆项目,目前生产红火,他们主动介入供电集团公司招投标活动中,同时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对新型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研制任务书和有关研制程序要求,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经过充分试验为鉴定合格的产品提供有力的数据。使产品研制工艺符合技术协议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所有产品不使用禁用的、质量不稳定的工艺和材料,把经过定型获取有关技术鉴定的产品和工艺技术用于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在保证本地市场供应的同时,开拓外省市场,该公司生产的钢管杆以销售到黑龙江省供电公司。他们不紧为供电部门提供优质的钢管杆产品,把目标瞄准更广阔的通讯市场,最近为联通公司生产高度为五十米通讯钢管杆塔。只有主动创新工艺技术、研制新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使产品结构朝着多元化方面发展,才有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

2006年开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开设各项教育学习和培训对员工指导管理,规范工作行为,举办一系列健康向上、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文体活动,参观展览优秀企业或邀请专业教师授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寓教于乐,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以期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新合力,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用工、分配机制,具体内容包括:用工机制中的劳动用工动态管理;分配机制中的骨干年薪制,销售全额提成工资制,管理辅助服务岗位职能工资制,生产工人计件工资制,以此来塑造昂扬向上的员工精神面貌和企业整体形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公司将牢固树立与集团共荣辱的观念,紧紧依靠广大员工,继续发扬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踏实稳健的作风开展工作,为实现开泰电气跨越式发展。版权所有

2006年中国电力投资将处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大量的电力项目启动将直接拉动电力设备行业的高增长。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力建设规模也急剧提升,加上系统内与本企业处于同一行业,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在江苏省共有十三家。很多厂家的低中压产品具有相似性,因此必需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市场开拓要高人一筹。公司力争产品领先,从中高端产品上切入(获利);打响“开泰”品牌,(1)、认真分析产品招投标市场面临的新形势,努力做好省、市公司层面协调工作,在区域市场存在保护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找准突破口,增加市场份额。(2)、在对外投标上,公司与各生产基地要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密切配合,取得利润最大化。(3)、做到拾遗补缺,在做好大批量产品投标的同时,加强对用户工程的关注,将市场做细、做活。(4)、加快省外市场拓展开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努力提高省外市场份额。

确定公司2006年,迅速抢占江苏省内市场,确保泰州地区市场份额,挤占江苏省内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建立完善现有营销网络,积极参加国家网公司的投标工作,借用品牌优势进入低端市场,价格持平,抢占市场份额。面向省内及全国市场,在不断进取中扩大市场,争取系统内中标额占总销售收入的55%,省外市场占到20%,不断加强其它行业的占有率。充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乃至引进外资,与国外资本、技术进行合作,以此来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公司高速度发展。使公司生产经营总量实现递增、经济效益全面提高、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公司所服务客户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实现开泰电气跨越式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筒辊磨;反求工程;料流控制

TheHydraulicSystemandtheMaterialFlowsControlDeviceDesigninφ2600Horomill

Abstract:Intherecentyears,onthebasisofin-depthstudyofexistinggrindingmechanismandthegrindingequipment,Horomillhasbeendevelopedthenewgrindingequipmentwiththequalityandreliabilityofaballmill,andcompactstructureoftheverticalmillandlowenergyconsumptionrollerpress.TheadvantagesofHoromillare:playingafullenergy-savingpotentialofthenewchannelsforgrindingextrusion.FranceFCBCompanyin1993launchedthefirstdrumrollmill.InChina,Mudanjianghasintroducedtheplantequipment.Thetopicsmainlyincludethedesignofhydraulicsystemofdrumrollmillandinformationflowcontroldevice.Hydraulicsystemismainlycomposedofthefollowingparts:Thefirstpart,designofhydraulicsystem;Thesecondpart,hydrauliccomponentsSelection;Thethirdpart,thedesignofasphaltblock;theforthPart,designofhydraulicpumpstation;Informationflowcontroldeviceincludesfeed,scraperandderivativeinformation.Thedesignforthedomesticinconclusivesuccessstoriescanbefound,canreverseMudanjiangplantφ3800tuberollermilltocompletethedesign.

Keyword:Horomill;thehydraulicsystem;thematerialflowsthecontrol

筒辊磨结构和工作机理

本课题以筒辊磨的液压系统为主要研究内容,下面主要主要介绍其液压系统的工作机理、工作方式等。

用来提供挤压粉磨物料的辊压力,并且利用液压回路起到稳压保压;调整辊压力的大小来调整物料的粉磨细度,同时要保证液压系统行程慢而小。筒辊磨工作时,主要依靠磨辊对物料施加粉磨力,磨辊不需要驱动装置,由物料带动其转动。其压力由磨体外的2个拉力液压装置提供。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它只有加压、保压和卸载,三个过程。

1.3国内现状综述

2004年4月由中材国际南京水泥设计研究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价φ1.6m筒辊磨预粉磨水泥熟料系统在冀东水泥二分厂开始运行。经过厂、院及唐山水泥机械厂共同努力,至2004年6月该系统现己稳定运行近800h,球磨机提产30%,整个粉磨电耗下降13%,筒辊磨实现的能量代用系数达2.39。

表1-1功率统计表

FCB公司规格(直径)MM装机功率KW水泥(圈流)产量T/H单位功耗(KWT/H)

800451~222.5~45

3800240012020

南京院800551.52~.5223~6.7

160040019.5~20202~0.5

新华厂1000854.4~5.515.5~19.3

160020411~1315.71~8.5

200058030~3516.6~19.3

2500112055~6018.72~0.4

30001600759~516.82~1.3

综合考虑表1-1筒辊磨的数据,绘制不同规格筒辊磨能耗趋势如图1-2所示,随着筒辊磨规格尺寸的增大单位功耗逐下降,并趋于稳定,从图中看出单位功耗大约在20KWT/H左右。从而可知大规格的筒辊磨在能耗方面并没有大的波动。

设计内容

本设计拟将料层挤压粉磨前沿技术——筒辊磨应用到矿渣、水泥熟料、粉

煤灰超细粉磨生产中,逐步取代高能耗球磨机.为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关于单位

GDP能耗降低20%的总体目标作出贡献。主要内容有:

1.4.1筒辊磨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a.根据筒辊磨载荷及工作机理及挤压粉磨常规要求,设计回路,计算液压力;

b.液压系统元件选型计算。

1.4.2料流控制方案设计

分析筒辊磨内物料粉磨通道及料流路径,提出多种料流控制方案并优选。

1.4.3工艺设计

φ2600筒辊磨粉粉磨矿渣的工艺流程设计,进行工艺平衡计算,工艺设备选型。

1.4.4结构设计

a、油路块设计;

b、料流控制装置设计;

c、关键件力学分析。

1.5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

a.课题来源:市场需求,新品开发;

b.产品名称:φ2600筒辊磨;

c.粉磨对象:矿渣,进料粒度≤10㎜,水分≤2%;

d.粉磨产品:矿粉,比表面积≥430㎡/㎏;

e.设计依据:法国FCB公司φ2600筒辊磨在牡丹江厂生产数据;

f.设计产量:Q≥25t/h。

1.6设计要求

a.液压系统料流控制方案设计均应有两种以上方案比较和选择;

b.液压系统应有过载保护,对非破碎物反应灵敏,保证两端加载的同步性;

c.料流控制方案应能实现对各种粉磨物料流速成的在线调整;

d.设计筒辊磨粉磨矿渣的工艺流程图,进行工艺平衡计算;

e.设计图样总量:折合成A0幅面在4张以上;工具要求: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图;过程要求:装配图需提供手工草图;

f.毕业设计说明书相关要求;

g.查阅文献资料10篇以上,并有不少于3000汉字的外文资料翻译;

h.到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撰写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

i.撰写开题报告。

1.7本题拟解决的问题

a.液压系统料流控制方案设计;

b.液压系统过载保护,对非破碎物反应灵敏,保证两端同步加压;

c.再线调整粉磨物料流速。

目录

1前言1

2液压系统设计4

2.1设计要求4

2.2总体规划4

2.3计算泵的流量、选择液压泵5

2.4选择液压控制元件9

2.5液压辅助件的选择10

3料流控制装置设计14

3.1进料装置设计14

3.2导料装置设计14

3.3出料装置设计15

4系统总体评价与可行性分析16

5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附录20

附录

1料流装配图TGMD2600.07A1

2液压系统装配图TGMD2600.03A0

3液压系统油路块图TGMD2600.08-01A1

4导料部装图TGMD2600.07-02A1

5刮料部装图TGMD2600.07-01A1

6进料漏斗TGMD2600.05-01A3

7工艺流程图A2

8调节固定装置TGMD2600.07-04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