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保健

中医保健

时间:2023-05-30 10:1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保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保健

第1篇

【关键词】 针灸;推拿;运动损伤/中医药疗法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各项比赛、训练及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5]。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如推拿、中药、针灸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就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介绍如下。

1 中药疗法

中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认为,肌肉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为主。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性渗出与浸润,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损伤后残留在组织间的异物,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同时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强度训练后辅以正确的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67]。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8]。

2 针灸疗法

2.1 斜刺法 斜刺法是针刺疗法中常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以痛为腧,以斜刺针法刺入受伤肌肉进行治疗。一般是以26号2.5-7寸长针沿受伤肌肉长轴选择最痛点进针,使针能准确地刺入受伤肌肉,不提插捻转,进针后受伤肌肉产生酸、胀等针感,若被刺肌肉突然短暂收缩并迅速舒张,针感迅速消失,条索软化,压痛消失,功能恢复者不留针,如出针时针感加强,应暂停出针直至针感减弱或消失。它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9]。

2.2 电针 电针是利用针灸学加电疗原理,对受伤组织起到治疗作用,传统针刺会使局部产生神经干上麻、骨痛、肌肉酸、胀等针感,如果加上电流刺激,还会产生对损伤部位的辐射、传导。使用电流在人体病变组织周围形成一个较强的场,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使炎症产物及致痛物质进入淋巴和血液,从而使水肿、炎症吸收,疼痛消失,促进损伤组织的尽快修复,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10]。

2.3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它是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先用粗短毫针、三棱针或小斜口刀进行散刺、叩刺或辊刺后进行拔罐。拔罐时间一般20~30 min,疗程每周2~3次,待病情好转时,可减1~2次,以后再减至1~2周1次。慢性病可作间歇治疗。有报道[11]以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04例,据介绍患者中优秀运动员58例,普通运动员46例,急性损伤57例,慢性劳损47例,治疗取阿是穴,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用针灸针刺入压痛点明显处激发痛点,然后拔罐,留罐时间20~30 min,疗程3~20次。

2.4 无痛针法 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以成为现实。这种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腕踝针、皮内针、浮针法等无痛的针刺方法。无痛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网球肘、急性膝部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等运动性损伤有显著疗效,具有无痛苦、见效快、久留针、不行针、操作安全方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优点[12]。

3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当代此项研究应与现代科学的力学,解剖生理结合起来。运动损伤的发生是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结果,而推拿治疗运动损伤则是恢复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技术过程。不同的损伤形变,应选择与损伤形变相适应的手法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轻度损伤出现的肌紧张、痉挛等症状,手法作用力应以平面用力为主,手法以轻柔为宜;对一般的软组织扭挫伤,肌腱、韧带损伤,则以平面用力和垂直用力手法兼用,手法轻重适中;对中度软组织损伤,出现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增粗、变硬、挛缩、粘连时,则以垂直用力手法为主,作与组织纤维走向呈垂直方向的按压、拨推手法,手法作用力应偏重,起到松解黏连,解除痉挛,软坚散结,恢复弹性功能的作用;对损伤组织处于骨缝、关节内不易显露处,手法则以斜向用力为主,使作用力直达病所;对有关节紊乱,错位(骨错缝,筋出槽),则以牵引、抖摇、旋转等手法,予以矫正、复位。使之恢复正常的负重力线,达到新的平衡[1316]。

【参考文献】

[1]黎 螯.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

[2]任为民,李 全.浅谈运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49.

[3]刘鹏举,杨 洁.浅谈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230.

[4]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427.

[5]范炳华.46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四大关节创伤资料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86(1):3538.

[6]胡声宇,秦 岭.中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70171.

[7]张 健,吕沛霖.中医防治竞技损伤运动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8):968969.

[8]陈佩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30.

[9]何珂峻.常见运动损伤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10.

[10]闫 辉,于长隆.运动创伤的治疗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6970.

[11]李方祥.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2):1415.

[12]赵宗辽.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5,26(8):804806.

[13]郭 林.运动损伤与运动推拿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5):574.

[14]郑泽海.推拿手法与中药外敷相配合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J].按摩与导引,2002,18(5):44.

第2篇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保健和养生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是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姿态、呼吸以及人体的意念来调节人体机能,进而起到一个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现阶段,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医院校的体育大多都是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特色的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慢慢显示出来,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1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过分注重运动、体能和技能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方法过于单一,乏味,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

1.2没有考虑到学科间的融合贯通,利用中医院校的特点,将传统养生与保健知识和体育结合不深入。

1.3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

1.4没有重视体育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消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2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更是历史悠久,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融合中庸和谐以及整体把握等等一些理论和思想于体育之中,因此我国传统的体育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注重预防,有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另外也强调整体,形神具养。例如,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一些运动,武术、太极等等,大多都要求人和自然相融合,强调动作的顺畅和谐,让人达到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境界。还有,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与保健注重实践,强调动静相互结合。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正是强调了顺畅和谐,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因此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在帮助人们锻炼身体的时候,也保持了精神的健康。

3如何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

3.1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强调适度和适时的运动适度,即是刚柔相济,满足医学中的有氧、安全和适量的原则;而适时,则是要求运动要遵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原则,注意运动的时节、地点以及人体自身的特性。例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心率的最佳次数为120-140次/分钟;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不适合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而人们也应该晚睡早起,相反,秋季,正是适合锻炼的好时候,人们则应早睡早起,时常进行室外运动。

3.2结合中医院校的专业特性,以及现在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将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养生和中医院校现在的体育相互巧妙揉和,深挖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的内涵。

3.2.1根据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把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3.2.2和武术专业相互结合,利用其师资力量,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普及一些传统的项目,例如太极拳和太极剑等。还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气功、易筋经等等。

3.2.3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时代性,选择一些易于开展同时适合年轻人的保健与养生运动项目。

3.2.4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另外,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3.2.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专业的教材可以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更好的学习。还有,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锻炼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些武术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一些比赛则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等。

3.3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益处

3.3.1将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项目加入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习了太极、长拳等等项目,掌握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2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内容深邃,有趣,并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另外,一些相关的比赛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3.3.3加强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整个的体育水平有了显著的升高。

3.3.4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和体育相互结合,完善了体育健身教学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3篇

[关键词]中医保健法;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

小儿厌食症[1]属于小儿群体多发的一种脾胃疾病,是指小儿长时间食欲不振、见食不贪,严重时拒食,病情一般超过2个月,不受小儿年龄的影响,但集中发病于1―6岁的儿童。小儿厌食症以形体消瘦、精疲乏力、大便失调、胃脘、毛发枯槁、面色萎黄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受到小儿形体脆弱、脏腑娇嫩以及形气未充等因素的影响。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且薄弱,导致食欲无法自调,不知饥饱,饮食不当会损伤小儿的后天之本,造成脾胃失运、饮食内停,引发小儿厌食症[3]。笔者以2013年1月―2015年11月曾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以统计分析中医保健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为笔者曾参与治疗的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均符合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诊断标准。80例患儿根据双盲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23例男患儿,17例女患儿,患儿年龄介于1岁―8岁之间,平均是(3.2±1.8)岁,病程在2个月―13个月之间,平均是(4.5±1.5)个月,包括23例轻度,11例中度,6例重度;对照组中,25例男患儿,15例女患儿,患儿年龄最高是7岁,最低是1岁,平均是(3.7±1.5)岁,病程范围是2个月―15个月,平均是(4.8±1.9)个月,包括24例轻度,12例中度,4例重度,把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有可比性。80例患儿均存在长时间食欲不振、拒食、形体消瘦、进食时间不固定等临床症状。80例患儿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西医治疗,给予患儿多酶片,剂量是1―2片/次,3次/d,饭前半小时用药;观察组患儿实施中医保健法治疗,(1)患儿呈仰卧位,且伸直下肢,医务人员利用拇指点揉患儿足三里,时间是1―2min,后换另一侧;(2)患儿呈俯卧位,医务人员两手食指呈弯曲状态,中节背面与患儿脊柱两侧贴紧。拇指向前按,与食指中节用力拿捏患儿皮肤,自长强穴一直到大椎穴,双手交替移动,通过捏三提一的方法,一边捏,一边提拿,3―5遍,后对患儿背部轻抚1―3min,放松患儿的背部肌肉;(3)患儿呈现仰卧位,医务人员坐于患儿一旁,以患儿肚脐为中心,一手顺时针按揉患儿腹部,时间是3―5min,顺着结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实施掌揉法,时间控制在3―5min,后利用拇指对患儿的中脘穴、天枢穴进行点揉,时间为1―2min;(4)患儿呈俯卧位,医务人员食指与中指点揉患儿的脾俞与胃俞,时间是1―2min,治疗结束。1次/d,30min/次,1个疗程包括12次,患儿需连续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相邻2个疗程的治疗中,可休息2―3d,以避免损伤患儿皮肤。同时建议患儿多食用蔬菜与水果等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油腻食物,养成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增加显著,且食量与患病前无异,体质量增加超过1g,指标均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食欲增加,食量与患病前有所差异但不明显,体质量上升0.5g,指标改善明显,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的食欲得到改善,食量增加,体质量与指标均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食量变化不明显,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体质量与指标的变化不明显,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20.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 )、%,并分别完成t、X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

2.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中,仅1例患儿背部皮肤敏感而红肿,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对照组患儿中,5例食欲不振,4例食量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5%,存在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小儿厌食症属于儿科治疗中多发的一种疾病,主要受到喂养不当、挑食、偏食、缺乏微量元素等原因引发的,发病机制未明确。小儿厌食症在中医中属于纳呆的范畴,认为其是后天养护不当、先天不足导致的,受到患儿脾胃虚弱、情志抑郁、饮食不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恢复患儿的脾胃功能。

中医保健法中的患儿腹部推拿具备除腹胀、消宿食的作用,改善患儿的脾胃功能;足三里揉按具备通便止泻、改善微循环、健脾消食、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背部捏脊法具备消化吸收、增强五脏六腑功能、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增加食量。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施探究实验,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

综上所述,中医保健法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意义重大,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李江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38-1040.

第4篇

    1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在促使患者选择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上,中医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标本兼治等因素位于前列,分别占比58.0%、32.7%和20.8%,详见表1。说明普通居民对中医药的上述优势比较看重,是我们在进一步改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应该着重发扬的部分。

    2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各环节患者满意度频数分布,我们主要观察的是患者满意度较低的一些方面,以便找出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短板。调查显示,患者满意度较低的环节分别是治疗效果、医保报销、诊疗设备和服务项目,满意率分别为50.7%、49.3%、47.2%和46.5%,详见表2。提示上述几个因素就是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不足,亟待寻求解决的对策。

    3从业人员看法

    通过对40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走访,我们也收集了他们对当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经费不足,补偿不到位被提及35人次,相关诊疗设备缺乏被提及29人次,医保政策问题被提及24人次,居民缺乏中医保健意识被提及20人次,领导不够重视被提及6人次,详见表3。

    4讨论

    4.1中医药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特有的诊疗方式和文化底蕴已经深深的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保健观念之中。而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也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卫生政策的具体体现。“简、便、验、廉”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优势[3]。具体而言包括:①传统医药在患者中具有广泛的群众需求,同时具有成本低、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的优点;②我国传统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三级预防及综合保健的功能定位非常契合,使中医药应用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③设备和人员投入小。中医常规诊疗手段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或严格的环境条件,器具携带方便,便于社区应用推广。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58.0%、32.7%和20.8%的患者因中医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标本兼治的优势而选择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这说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对居民是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表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4.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各环节中患者满意度较低的分别是治疗效果、医保报销、诊疗设备和服务项目,满意率分别为50.7%、49.3%、47.2%和46.5%。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访谈结果显示,经费不足、相关诊疗设备缺乏、医保政策问题和居民缺乏中医保健意识被认为是制约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障碍。对此我们认为,在治疗效果方面,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重在扬长避短,引导患者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合理预期。对很多疾病的即时疗效,中医固然不如西医,但中医的优势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现代全科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相吻合,前者体现了中医在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后者则重在有效地指导治疗、康复活动[4]。因此,对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治疗效果方面的预期,工作人员应进行科学引导,避免患者因对疗效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质疑中医治疗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中医诊疗服务,但是服务内容和形式还显得比较单一,开展项目少,多数仅限于中草药、中成药、推拿等,中医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建议,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引入包括穴位注射、敷贴、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牵引在内的多种诊疗服务[5],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不足和相关诊疗设备缺乏,也是困扰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障碍之一。基本医疗设备的不足,使得一些应开展的诊疗项目无法实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服务仍然局限于“一个中医诊室、一只脉枕、一名中医师”的落后状况[6],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区诊疗服务多元化、个体化的趋势,也难以发挥传统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发展。此外,现在中医药服务项目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仍然较少,很多常规诊疗和保健项目没有实现医保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度。因此我们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上和医保报销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这项事业的更好发展。

第5篇

目前,由于国内能为医疗旅游提供必备服务的机构数量还比较少,所以国内各大医院鲜有承接医疗旅游服务。

前不久中山医院建成了国内首栋集医疗与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并投入使用。中山医院某主任医师表示,从长远来看,诊疗费用上具有优势的中国,未来推行医疗旅游也有相当竞争力。

医疗旅游的中国趋势

“国内旅游项目的设定基本上以路线为基准,分为国内旅游、国外旅游、周边旅游等,按照功能性分类的形式目前还是比较少。”中国海洋国际旅行社周小姐称。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丁京生称:“实际上很多人出去玩没有达到休闲的目的,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很疲惫,回来后不能很快地投入工作,甚至会对身体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肠胃不舒服、感冒发烧、血压不稳、一些小的外伤等等。”

所以,丁主任提出,医疗旅游,以保健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是很值得推崇的。

据东一信达市场研究与营销咨询机构专家李东辉介绍,医疗保健旅游可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偏重于保健,内容包括在旅游中安排登山、漂流、滑雪、野营,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温泉浴等健身活动;另一个方面是偏重于医疗,旅游服务行业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根据旅游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科学的旅游治疗安排。由导游、医务人员和服务人员共同带领 ,边游山玩水 ,边讲授有关的保健知识和运用保健方法,包括配合使用中医保健理论和药膳,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治疗。

医疗旅游的中国攻略

目前,我国的中医保健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受到国外人士的关注,并且已有很多中医院专门为国外游客开设了医疗保健中心。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消息,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丽水中医院、杭州胡庆余堂等多家医院都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日本等地的上千名游客。

东一信达市场研究与营销咨询机构经理侯胜田称,具体开发实施医疗保健旅游特色项目时,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做起:各地旅行社与医疗单位合作,针对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组织相应类别的旅游团体,并为他们安排科学的治疗方案。除此以外,还可以尽可能地提前联系好所游览地点的知名医院和风景名胜管理部门,在旅游者游览和进行治疗时给予特殊照顾。

另外,随着自然疗法、针灸、推拿、足浴及中药美容疗法在发达国家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在安排旅游计划时,对尝试以中医药保健为目的的“健康游”也十分感兴趣,或在游玩后接受中医康复治疗,或在旅途中学习中医保健知识等。

对此丁京生主任表示,“对于国外游客,最基本的是要他们了解中医文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东方文化同中医药文化的关系。只有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才会更容易去尝试去接受他们。”

第6篇

关键词:持续医疗改革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进一步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新增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兼顾了各类康复领域和各类人群的康复需求。

2016年4月国务院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完善医保体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共有10个方面重点任务。

2016年6月,卫计委与财政部印发《关于印发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16年完善国家和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新农合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报,开展新农合转诊住院患者跨省定点就医结报试点。

2016年7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同步实施。

专家看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5+1”医改措施

第一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第二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第三要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第四要建立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第五要建立综合监管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联体模式。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医院管理中使医务人员的编制和薪酬适应需要,更好地释放医疗行业的生产力,建立良好的导向机制。

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保制度,2017年基本实现新农合转诊住院患者跨省定点就医结报。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即从药品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开一票,从流通环节到医院开一票,减少药品的支出,减少群众的负担。

据了解,2016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覆盖了1977个县,以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江苏启东、青海互助4个县作为示范,2016年新增100个城市开展试点,总数达到了200个城市。

关键词: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是一个全局性的理念,提倡人们自我的健康管理,强调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大健康产业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t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作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正式。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关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观念已从治病向保健养生转变,健康的生活模式更受人们关注。”

国家康复辅助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辅助器具康复工程师罗椅民:“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日渐增长的老年人群成为健康产业消费主力军之一,目前我国大约有近400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但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大老年人康复辅具的研发推广,根据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失能、半失能护理需求设计,未来适老辅具应具备智能家具化特点。”

关键词:复兴中医药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了中医药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充分介绍了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决心。

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诞生。中医药法内容全面丰富,在具体制度设计中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医药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和民众期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专家看法

第7篇

要想真正做好防骗保工作,抓医院不如抓医生。我们知道,每一起骗保行为,都是有具体的医生参与的,惩戒参与骗保医生,才是上策。然而,卫生部门对处理骗保事件,一般都是只惩戒医院,而对于具体的骗保医生,除非情节特别严重外,多半是不痛不痒的教育。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曾对骗保现象作出决定:对医生执行医保的行为,严重违规者将取消医生的医保处方权。如此的惩戒,大家以为会有什么震撼力吗?

令医院整改,很难遏制骗保;然而,取消涉事医生的医保处方权,也于事无补。那么,只有医院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参与骗保的医生进行严惩,才能见实效。比如对帮人骗保的医生吊销医生资格,比如对他们实施以骗保金额一百倍的重罚等各种方式。然后再将这样的严惩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知道骗保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一旦违规操作将得不偿失,倘若真的如此,何愁骗保乱象得不到治理?只在如何惩处医院上想办法,一切努力都将事半功倍,甚至是化为泡影。

链 接

医院骗保4大“伎俩”

骗保招数一:

私留社保卡 分批上传虚报费用

个别医院对患者谎称超过1000元以上的费用不能当时结算,需要将患者的社保卡留在医院结算,几天后再来取卡。但是按照门诊持卡就医的规定,医院是不能留置患者社保卡的,也不存在1000元以上费用不能实时报销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医院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将患者一次就医发生的费用分批次上传。这样,每次上传都增加了一个就诊人次,既获得大量虚报的诊疗费,又降低了医院的次均费用,以此躲避医保部门的监管。

骗保招数二:

勾结保健品公司 代刷卡替换报销药

一家医院与某保健品公司勾结,由保健品公司在报纸上登广告,宣称该保健品不仅能报销,而且工作人员还送药上门。一些参保人看到广告后便购买,由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取社保卡,然后到该医院代刷,将保健品替换成医保报销范围内的中草药品,最后工作人员再将开出来的保健品送货上门。所报销的药费,由医院与保健品公司分成。

骗保招数三:

“住院”患者上班 虚挂床位骗保费

有医院的住院信息显示,有两名病人分别住院28天和26天,可是再核实其单位考勤记录后又发现,两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居然分别有23天和11天都在单位上班。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住院治疗,而医院却私自为其办理住院,还申报了医疗费,骗取大量医保基金。

骗保招数四:

第8篇

P键词:中医药;健康旅游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他们试图从旅游中能够解放自我、释放压力,并且希望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健康服务,中医药健康旅游则完全符合游客的要求。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观念,从整体中把握健康状况,突出治未病。它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治疗方式灵活的特点,是具有我国国家特色的养生资源。而中医药服务中最具有特色的一个板块就是中医药健康旅游,它主要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等为游客服务,同时尽可能的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并与中药材种植、养老服务和中医医疗服务进行融合。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现有模式概况

1.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的目标是实现健康风险控制、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将健康管理模式旨在与中医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目的地帮助旅客解决健康问题,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给旅客带来健康的服务。

健康管理模式可在大多数的中医健康旅游目的地开展,也可与一些旅行社、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展。如北京的上和元中医研究院有着独特的健康管理理念,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问题评价、健康方案制定、健康调理改善、健康指导顾问的服务和产品,这一健康管理理念可以促进我国中医健康旅游的发展。

2.医疗旅游模式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它以治疗为目的,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的同时得到身体上的康复。分为“治”模式和“疗”模式,“治”“疗”相辅相成。

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中医资源,但是在医疗旅游的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其他医疗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内较为出名的医疗旅游是三亚的“中医疗养游”,三亚不仅拥有中医医疗保健技术还有独特的热带海滨气候,发展至今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推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技术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旅游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养生保健俱乐部模式

养生保健俱乐部主要是把中医保健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的过程中,运用中医保健理论向旅客传授中医保健意识以及中医保健活动。比较常见的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可以相聚在一起探讨、活动,这种模式相对简单方便,基本在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可以开展,多与其它模式一起开展。

4.养生休闲模式

发展养生休闲模式的旅游地一般依靠其独特的自然养生资源,如海滨、温泉、森林等。

四川北川的药王谷旅游度假区,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景区。它以独有的国医健康调理和中医药森林为发展基点,弘扬中医“治未病”和“蜀川药福”的文化理念,从望闻问切基础体检入手,结合食疗、浴疗、动疗、诊疗、枕疗、气疗、心疗等调理体系,让游客从内到外的感受到一花一草一木的气息,身心得到放松,体验不一样的中医药旅游。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国家的解决对策

1.中医药健康旅游缺少统一标准,各类项目鱼龙混杂

由于中医药旅游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各地充斥着打着中医药健康旅游招牌非正规旅游产品,旅游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配合度也不是很高。

国家为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规范化,2015年11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两个国家机关将建立相关合作协调机制,统一健康旅游的标准,制定中医药养生旅游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旅游产品标准等,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2.中医药健康旅游缺乏科学规划,各项资源未能有机整合

中医药健康旅游企业目前面临着中医药服务内容相对雷同、单一,项目特色不够鲜明,未将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和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链的问题。而旅游项目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配合度也相对缺乏。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两部门首次正式建立合作机制,以推动各级中医药和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协会等的全面合作。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3.中医药健康旅游处于新兴旅游产业,缺乏社会认知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随着人们绿色消费观、健康旅游和生态意识的形成而产生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符合市场规律但却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且各企业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这也是缺乏社会认知度的另一个潜在因素。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加强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促使以示范区带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消费并提高社会认知度。

4.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不够完善,人才需求缺乏

中医药健康旅游并未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信息化机制,各类消息乱象繁多,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网络宣传消息真假难辨,且我国并未进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匮乏。

《意见》中对于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来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将推动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内容包括档案信息、预约管理等功能、多语种咨询解答、医疗保险、旅游保险等服务,把所有资源单位、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对游客的跟踪和服务加强信息化。同时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这对于建设绿色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有重大意义。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展望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越来越重视,自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在6部政策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并逐渐明确了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任务。其中不乏有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专门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日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获悉,2016年8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规划》还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等重点任务。

此前,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项目。

四、结语

中医药健康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不久且备受政府重视,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服务需求,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在发展中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应积极应对,制定统一的标准,整合各项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健全旅游信息,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

[2]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0(11):27.

[3]曹诗图,孙天胜,蒋剑岚.神农架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2):60-64.

[4]赵维婷.《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015.23:(24).

[5]牧亮.中医药健康旅游环境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6(2):102-103.

第9篇

1261

2020年中医院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成效

立足群众健康拓展中医特色

为了满足城乡居民就医保健的需求,x省x市中医院在加强全方位纵深发展的同时,紧紧抓住传承弘扬中医药特色这颗初心,拓展中医药服务,努力奋进,砥砺前行。院领导多次强调:“中医是我们的根,中医特色是我们的魂,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根铸魂。让中医药服务更好地造福百姓。”x市中医院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多方位形成合力重拳出击,拓展中医特色,传承中医文化。

制定中医诊疗方案突出中医特色病种。医院各科室根据相关病种的特征,总结出每个科室的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护理措施,突出中医特色治疗,开展治疗效果交流看的品管圈活动,大大提升了中医特色品牌效应。医院脑病科的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有中风、痴呆、眩晕、头痛,肝病科有胁痛、鼓胀、黄疸,目前,各科室共开展中医特色优势病种50多个,为当地百姓的中医健康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技术支撑。

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操作大练兵。医院不仅在医生范畴内普及中医适宜技术,还在护理工作队伍中全面开展中医操作大练兵活动。全院护理人员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苦练勤练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由护理部组织进行中医技术操作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在护士节,医院主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竞赛活动,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搬上舞台,以全面、严谨、规范的审视视角,让观众和评委全方位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资源下沉中医技术进基层。医院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与基层医疗机构密切协作、上下联动,建立紧密合作型医共体,让中医资源下沉,中医技术进基层。医院先后在x市孝南区肖港镇、陡岗镇、三汊镇、西河镇,协助当地医疗机构组建康复理疗室,开展中医康复理疗服务,让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健康服务惠及基层百姓,送到百姓家门口,受到当地医务人员和百姓的好评与欢迎。

细分工,小融合,大康复。医院根据病区、病种特色,开展细分工、小融合、大康复。康复科细化为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理疗室。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特征,制定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细分到科室、病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治疗师,都做好详尽的规划和安排,如果治疗效果未达到理想预期,那么主管医生将及时与主任、治疗师沟通,进行大会诊,及时修整治疗方案,做好治疗评估,尽可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

拓展中医特色文化上墙。中医康复专家深入研究中医精髓,在中医康复、中医保健、中医治疗、中医美容、中医饮食等各领域悉心钻研、认真探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众多实用、有效、优质的中医健康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同时,医院注重中医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在院区醒目的墙体区域,设置中医文化知识宣传栏,让群众一抬眼就能学习中医文化知识。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定期开展中医知识的培训学习,让员工融汇中医文化、珍视中医情怀。

落实中医师承教育拓展中医队伍。x市中医院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医专家和技术人员,x2018年荣获x省中医大师和中医名师称号,他们虚心钻研,认真做好师承工作,强化和拓展了中医人才队伍,为发挥中医药作用,促进健康中国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10篇

王氏中医特色特技培训班负责人王立国老师出身中医世家,1998年毕业于中医医学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推拿按摩工作。王老师从业多年,以祖传的心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开创技术疗法,具有适应症广,标本兼治“简、便、验、康”的特点,是一种真正不打针不吃药的纯绿色疗法。不仅如此,王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实践和祖传手法秘籍、秘方,自己编写教材十余套,其精湛的技法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2014年2月1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春市朝阳区百汇街与同光路交汇处的王氏推拿技能服务中心。对王立国老师进行了现场采访。在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满屋都是学员送来的感谢锦旗。王老师对记者说:“这些都是他们送来的,我教他们也不图什么回报,就是希望他们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现在我的学员已经有上千名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最小的学员只有17岁,最大的64岁,而且在我这毕业的学员都找到了工作,收入也非常可观。还有很多学员都已经创业了,有的甚至在当地已经闯出了自己的名声。”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王老师现在已获得全国按摩高级技师(一级)资格,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师资培训资格、中国推拿学会长期会员等多项荣誉。王老师对记者说:“其实我并不在乎这些头衔,我的目的就是能让学员学到真正的技术,能为广大患者祛病止痛就行了。”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医疗工作中的同时,王立国老师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09年3月在吉林省长春市永昌社区免费授课,为社区居民讲授保健按摩知识。2010年9月,携学员到吉钰沓按摩学校为盲人于春洋捐款。

学员徐忠今年31岁,来自山东省的一个农村。2012年9月9日开始在王立国老师这里学习,仅用了20余天的时间就将王立国老师传授的30余项技术法全部掌握。记者在王老师处拨通了徐忠的电话,徐忠告诉记者:“真没想到30多项技术,能学这么快,我想还是师傅教的好啊!师傅这个人非常实在,他不会把东西分开讲,故意耽误学习的时间。上课给我们讲的东西都是‘干货’,只要你用心学习,肯定学的非常快。从师傅那回来,我就在本市一家中医按摩院找了一份工作,现在每个月都能挣到五六千块钱。我在这就是积累经验,过一段时间,等技法成熟了,我打算自己开一个店。师傅这个人非常好,你们一定好好宜传啊!

简单易学有无基础均可

学员学不会可全额退款

王立国老师将自己的祖传手法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去粗取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备中医疗法,并面向全国招收学员。传授项目包括:1、一分钟快速诊断2、祖传手指、手腕练习法、开门穴3、民间篇:十余项4、艾灸篇:内容独树一帜5、穴位篇:精选九十九个穴位6、中医足底篇:手法独特7、治疗篇:四大项目与健康养生指南8、中医保健篇:四大项目与健康养生指南9、康复养生宝典篇。

王立国老师郑重承诺:凡是前来学习的学员,有无基础均可,不受年龄、学习限制、随到随学,包教包会,学会为止,推荐工作,并办理中、高级按摩师证,康复理疗师证,中医针灸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证书,全国通用。出国有效,官方网站可查。每个学生毕业均可独立开店,一个月内教不会或学不到真正技术,学费全额退款。

学费收取标准:学习全部30余项技术,吉林省内学费为2390元,外省学费为:3990元(目前为全国同类班一对一传授教学中收费最低)。注:现发行7本自编中医按摩技术培训内部秘笈系列教材,总费300元,(吉林省外)前来学习另外赠送五项技术:1、常见病与急救病的首选四种特效穴;2、神奇治疗颈、肩、腿痛秘针集;3、王氏止痛灵穴治疗痛症;4、王氏三至八分钟开窍、明目、清脑特技法;5、牙痛或头痛特技法。

2015年11月,王老师荣获“中国第三届百强推拿按摩师大赛金奖”,2016年3月被吉林省预防医学会自然医学中心评为“教学实践基地”。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百汇街与同光路交汇中西医结合门诊

电话:0431-85671889

第11篇

古老针灸寻根溯源

传统的针刺疗法起源于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主要被用来切割痈肿、排脓放血和用它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可以说是最早的医疗工具。《内经》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也。”而在“针砭时弊”这样的成语中,也留下了它们的原始意义。

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时刻与大自然作着斗争,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容易被尖石、树枝、荆棘等划破、撞伤皮肤,甚至流血;但偶然也有在碰伤或流血之后,原有的疾病减轻或消失了。这种经验积累的结果,就是人们认识到刺激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使之流血,可以治疗部分疾病一砭石治病的方法诞生了。

现一般认为用砭石治病起于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打制、磨制的技术,能够制造较为精细的石器。砭石的形状主要是根据它的用途而定。如用作穿刺的做成剑形,针形,一般称为针石。用作切割的做成刀形,一般称为馈石。出土文物也印证了这种说法,1963年在内蒙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经过加工的石针,针长为4.6厘米,针身呈四方形,一头呈尖状,一头呈扁平的半圆状,有刃口,既可用来针刺又可用于切割。

随着砭石的广泛应用与实践,人们又发明了骨针与竹针。当已经有能力烧制陶器时,又发明了陶针。随着冶金技术的发明,人们又发明创造了铜针、铁针、银针、金针,丰富了针的种类,扩大了针刺治疗的范围。中医古籍《内经》中记载了古代“九针”的长度、形状及用途。“九针”指:缓针、圆针、铿针、锋针、铍针、圆利针、长针、毫针、大针。

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灸法。灸法产生于古人用火取暖。人们在烤火中祛散了寒凉,得到了温暖,同时体会到原有的疾病或疼痛却因此而减轻或消失,于是就用兽皮或树皮等包上烧热的石块、砂士等,贴敷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局部取暖,解除一些病痛。这就是原始的热熨法。人们又逐步改善这种热熨法,采用一些干草等作燃料,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来治病,这就形成了灸法。

灸所用的燃料,一开始往往用杂草树枝等,以后逐步发展到木炭灸,竹筷灸、艾灸、硫磺灸,雄黄灸、灯草灸等,而最常用的是艾灸。因为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等功效,用以烧灸则热气内注,能温煦气血,治疗虚寒之证。“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历史来源。

扬名世界的中医精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总部于1997年11月举行了关于针灸的听证会。大会介绍了针灸疗法的历史和现状,影响针灸疗法进入美国医学的因素,针刺的疗效评价与发展前景。并在如下方面取得共识:针刺对化疗引起或手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有效,对多种痛证的疗效确切:对戒烟、药物成瘾、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炎、头痛、哮喘等也都值得应用。针灸疗法的不良副作用极为少见,也肯定了针刺可以促进中枢阿片肽的释放,也可影响血液和免疫功能。从中医理论来讲,针灸治疗的作用原理有以下三方面:

1、调和阴阳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当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

3、疏通经络

人体的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针炙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炙,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队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针灸保健新时尚

保健灸法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

《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关于炙法保健的明确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如今由于中医中药等传统医学的再度兴起和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无副作用,简单易行的针灸保健受到追捧。经实践验证,对于目前越来越多发的抑郁症、竞技综合症等身心疾病和脂肪肝、高血脂、肥胖症等“富贵病”,以及困扰许多办公室白领的“亚健康”状态,经过有正规资质的保健诊所医师针对每个人体内的经络情况,用电针或者炙法取穴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

正如专家在论述针灸减肥时特别强调的:众人在选择针灸进行疾病防治和保健时应意识到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不尽相同,而且针灸保健的疗效也多是渐进的过程,指望一针两针彻底解决问题并不现实。

说到底,针灸其实没有那么“神”,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调理经络,恢复机体平衡,想要身体强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王道。

针灸保健经络调理大体验

体验地:北京明经堂经络调理机构

体验内容:循经通络疗法和温热药灸

体验报告:一句话,明经堂的服务非常专业。与其他保健会所最大的不同便是明经堂有专业的中医医师,会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予最契合的调理方案。而且与传统中医也不同,没有开任何汤剂之类的药品,都是亲身调理。循经通络的调理方法很特殊,以前在其他的保健会所从未体验过。药灸的调理也很独特,主要是针对女性身体非常有益。在调理过程中,医生反复强调了一个“主动保健”的概念。相对于其他只推崇各种保健项目的机构。明经堂的服务周到、人性化。这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让我懂得了“主动保健”与“被动保健”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达到一个养生保健的效果。

经络调理Q&A

Q:TIDE

A:北京明经堂经络调理机构市场部马女士

Q1:现在提供中医保健服务的机构应该具有何种资质?

A:国家规定,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由在本机构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非治疗目的的尚无限制,但建议读者选择正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持有当地卫生局颁发的针灸师证和按摩证的保健师进行中医保健。

Q2:经络调理和中医看诊有何区别?

A:这里大夫不会开方给你服药,而是诊断你身体的基本情况,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拔罐,艾炙,扎针、按摩等)来调理。比如一开始大夫若诊断你为阴虚,给你先通络,再用艾灸补一下,做过之后,你的体质可能发生了变化,那么大夫看过之后会根据你现在的体质改变调理方案。

病地较严重时人们会直接上医院打针吃药,但如果现在仅仅身体感觉有些微恙或者亚健康、甚至是“未病”,用经络调理的方法就非常合适而且安全无毒。

Q3:目前热衷经络调理的人群分布如何?

A:以明经堂的情况来说,会员大部以30~50岁的女性为主,她们一方面有较充裕的时间对中医保健进行全面体验和了解,二来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非常重视,希望能获得最安全有效的保健服务。

Q4:针对40岁以上的商务男士,经常出差、宴请,睡眠饮食不规律……您推荐何种经络调理的方案?

A:(笑)我们这里没有针对一群人的方案,只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给予调理。如肝火旺盛者,可能先用拔罐来去火;如果肾虚较为严重,可能用艾灸来进行补益。商务人士中百分之八十都有亚健康的情况,实际上多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我们除了用中医针灸的方式调理,也会经常为会员举办太极、五禽戏等经络操和中医养生文化的普及,希望将“主动调养”保持健康的概念灌输到人们脑中,而不愿看到人们在这里调理完了,回去还按不健康的方式生活。

Q5:明经堂为何严格采取会员制?

A:首先,中医理念“养身即是养心”。要给客人提供养心的环境,必须限制到店的人数:第二,我们会根据每个人体质的情况提供一整套成体系的个人调理计划,而不是头痛扎一下头脚痛炙一下脚,每个会员的调理方案都是他自己的,并且需要较长期的坚持,所以会员制也是为每个来到明经堂的客人健康负责。

第12篇

2009年,广东中医药系统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五项工作全国领先、五大指标大幅提高、一个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实现中医药强省建设“五年大见成效”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中医药在基本卫生制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中医药强省建设列入广东“医改十大任务”,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力度全国领先。明确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创新性政策措施:鼓励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的发挥,降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将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建立完善以综合性中医院,县级中医院,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点为基础,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规范化的中医科、中药房。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10项以上,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4项以上等措施。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作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明确到2015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网络,2020年覆盖全省。

二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稳步推进。首先,明确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制定治未病价格政策全国领先。在省中医药局的积极协调下,广东出台了《关于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试行医疗服务收费的通知》,明确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调养咨询等12项治未病服务新项目的价格政策。其次,“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门诊报销范围,优惠政策全国领先。《广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指出,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中医“治未病”。目前,全省9个市22个单位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其中国家试点6个,2个市辖区开展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示范试点,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全省获国家财政支持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共54个,其中中医院22个,县级中医院占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40.7%,比例全国领先。全省87.9%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中药房,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覆盖率全国领先。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量达4353万人次,同比增加13%,中医药服务量大幅提高。91%的县设有中医院,编制床位数14867张,比2005年增长了50%,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大幅提高。

四是人才队伍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施“百名中医名医培养计划”和“千名基层中医培养计划”,完成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中期考评,全面启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实施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2009年,获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4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三项指标大幅提高,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增长了90%、140%、100%。

五是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加强了与美国、澳大利亚、东盟有关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中医药交流。粤港澳台中医药交流合作继续加强。参与制定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中医药产业合作10个项目稳步推进。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快速控疟团队在科摩罗的实践取得患者零死亡率的成绩,深受科摩罗大使和科摩罗总统及国民称赞。广东自主创新抗疟药物“粤特快”在非洲的推广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是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五年大见成效”的冲刺之年。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广东中医药工作将围绕深化医改的中心任务,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干”字上下功夫,把握“八个特点”,推动“十项工作”。

一是把握政策特点,推动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取得新进展。大力抓好中医药各项医改政策的落实,协调有关部门研究体现扶持中医事业发展、有利于中医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措施。二是把握流行特征,推动应对突发公卫事件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社区控制和自我保健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三是把握内涵特质,推动服务能力提高取得新进展。四是把握特色优势,推动专科专病建设取得新进展。五是把握时代特征,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新进展。顺应发展潮流,结合疾病谱变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六是把握特殊规律,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七是把握临床特点,推动中医药创新能力提高取得新进展。抓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管理、中医药继承创新和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的实施。八是把握需求特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取得新进展。九是拓展合作领域和渠道,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十是谋划长远发展,推动中医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落实。

(广东省中医药局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