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风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闻着那新鲜的空气,
让你心旷神怡;
听着树上小鸟的欢唱,
会让你觉得大自然是多么美妙;
草地上一片葱绿,
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农村的风光真好:
有新鲜的空气,
欢唱的小鸟,
葱绿的小草,
我的外公外婆家在农村,那儿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空气尤其新鲜。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完美的旅游胜地。由于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我就在外公外婆家长大,每当再次来到,都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今年暑假,我再次来到了这儿。在老远处,我仿佛就闻见了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好像是花香味,好像是水果味,又好像是那清澈见底的河水的味道……
我一人独自走在木制的独木桥上,两眼凝视着远方,不由得发出感慨,前方那条载满小船的运河,该通向何方?虽然有运河,但这儿也有小溪。来到小溪,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深处,还有几条小鱼在快活的嬉戏呢!
缓缓的走下独木桥,一栋栋参差不齐的小楼映入我的眼帘,虽然不是那么的整齐,却是给大家视觉的一种冲突,形成享受。
在西南那块空地上,有一块蔬菜园。里面种满各种各样的蔬菜,这是全村人民的“菜市场”,在一年四季的开头,大家每人种上自家蔬菜籽,丰收时想吃什么拔什么。真是快捷方便。
在蔬菜园的西面,种着一排排高大茁壮的树木,在树木的空隙中,隐隐约约看见了一颗颗果树,拨开空隙,看见一棵棵果树迎着微风在轻轻的摇晃,一股水果味弥漫在果园。让人流连忘返。
在果园的西面,有着上千亩的秧田,几位农民伯伯在秧田里辛辛苦苦的工作,为的是能换来秋天丰富的丰收.农民们在这儿安居乐业,快快乐乐的生活,偶尔出现一些烦恼,成为生活中有趣的小插曲。
啊,美丽的农村风光,我将这美丽的风景永远刻记在心中。
诗中寻梦酿心酒,沉醉方休。画里行舟,爱上花园楼外楼。
注:2008年5月14日-15日,南阳诗词学会2008年会在南召举行。会议期间,游览了南召的名胜风景丹霞寺和猿人遗址,并参观了云阳镇东西花园以及朱坪文明新村的新型农村建设。
相关链接:
汉俳·丹霞三部曲:blog。sina。com。cn/s/blog_fef。html
南召丹霞寺风光:blog。sina。com。cn/s/blog_ee6。html
南召猿人遗址:blog。sina。com。cn/s/blog_een。html
南召新农村风光:blog。sina。com。cn/s/blog_eft。html
南召诗会诗友情:blog。sina。com。cn/s/blog_eir。html
幽梦逸韵南召行:blog。sina。com。cn/s/blog_eir。html
清平乐·云阳新农村:blog。sina。com。cn/s/blog_f5n。html
2016年4月,来皖视察时,在凤阳小岗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农业大包干发源地的滁州干部群众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滁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视察安徽和小岗村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滁州美丽乡村建设。在已建成的12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基础上,用创新的发展理念,精准的工作作风,深入谋划,由点带面,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围绕“1124”目标组织实施,即:开展1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省市县级中心村建设;推进天长市整县域建设美丽乡村;创建来安县汊河镇、明光市女山湖镇两个特色镇;打造4条展示皖东农村风貌的南谯西部山区旅游示范线、全椒一二环生态观光示范线、来安北部苗木花卉生态观光线为支撑的环滁城美丽乡村示范带,沿淮美丽镇村风光带,环江北新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定远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
重点抓好“五个聚焦”:聚焦规划提升,突出引领示范。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修订完善好镇村规划,确保美丽乡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地。结合农村乡土人情和田园风貌等特色,提升2016年度乡镇所在地整治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水平,使美丽乡村人口集聚力增强、发展势头向好、公共设施完善,最大限度的保留住乡村山水生态原貌,留得住乡土文化气息。
聚焦环境整治,突出生态宜居乡村美。通过对乡镇所在地的“治脏、治乱”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中心村的垃圾污水治理、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及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特色镇村;通过对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让乡村更加净化、绿化和美化,让农民种好粮、喝好水、住好房、入好厕、走好路。
聚焦长效管护,突出文明和谐乡风美。通过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民自治、乡村综合治理、日常维护常态化等机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让农民自己共建共管美丽乡村。
聚焦产业发展,突出兴业富民生活美。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增强乡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扶贫开发、生态文明等结合起来,使乡村收入来源稳定、经济实力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使农民的收入达到小康,美好的生活进入千家万户。
聚焦机制建立,突出合力推进。建立市级领导帮扶、市直单位帮扶、百企联村、工作例会、工作交办、督查考核等制度,注重日常调度、关键节点调度、考核调度,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滁州干部群众充满信心:经过不断努力,一幅幅村美人富、环滁皆美的幸福画卷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 农业旅游 农业观光旅游 农家乐
乡村旅游,英文为Rural 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a,也有些国家将其称为Agritourisme(农业旅游)和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
由于乡村旅游概念的复杂性和复合性,人们曾提出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概念,比如: 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与乡村旅游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进行辨析。
一、生态旅游的涵义
生态旅游,英文为Ecotourism,有的学者将生态旅游概括为“回归自然之旅”、“绿色之旅”、“健康之旅”等。至于其表征形式更为繁多,以下列举较具代表性的几种:
1.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墨西哥人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来的。他将其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2.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ETY)1992年所做的定义颇具代表性,它将生态旅游限定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3.Erlet Cater (1994)所下的定义为:生态旅游是旨在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旅游形式,是由游客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区政府、民众的旅游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个统一体。
4.日本自然保护协会(NACS )定义为:提供爱护环境设施和环境教育,使旅游参加者得以理解鉴赏地域,从而为地域自然及文化保护及地域经济做出贡献。
5.中南林学院的吴楚材教授定义为:城市人为了解除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为了健康长寿,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去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这种旅游叫做生态旅游。
二、农业旅游的涵义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来是在2001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1]9号文件和有关领导在2001年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2001年旅游的工作要点。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解释,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严艳(2000)所下的定义为: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
三、农业观光旅游的涵义
关于农业观光旅游的涵义,可以参考王德刚的《农业旅游与旅游农业》以及舒伯阳的《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都给出了农业观光旅游的定义。这两位专家所指农业旅游的内涵并不包括到散布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迹的游览活动,而仅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旅游活动(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金色麦浪、累累硕果、渔歌唱晚、牧场风情等;
二是农事劳作,包括与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相结合的一些参与性较强的农事活动;
三是农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风土人情。
另外,也有人把农业观光旅游定义为:以农业产业为依托,以农业效益为主,旅游效益为辅,并相对稳定,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农业。
四、农家乐的涵义
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成都市旅游局对农家乐的定义是: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的经营实体。
王秀红(2005)所下的定义为:农家乐是指以乡村为背景,以休闲娱乐、农事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田园风光或特色民居、聚群为主要卖点的旅游形式。
五、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的关系
由于乡村历来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乡村旅游的活动也就与农事难以分割,正是因为如此,农业旅游也就成了乡村旅游的必不可少的供给。实际上就旅游的形式、内容、分布地域来看,乡村旅游所包含和涉及的内容要比农业旅游要广阔得多、宽泛得多,乡村旅游的活动也比农业旅游的活动更成熟,内容更接近自然,分布地域更广泛,因此,农业旅游只是乡村旅游的一个类型。
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更良好、更高级的层次。相对于时下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要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生态旅游更强调对乡村资源的保护,它既包涵生态体验类的乡村旅游,也包涵不含生态旅游产品但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的关系可用下图所示:
A、生态旅游 B、乡村旅游C.农业旅游
参考文献:
[1]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年,第5期
[2]rw.njau.省略 ,中国乡村旅游网
[3]严艳:陕西安康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青年地理学家,1998,No.4
创意说明:《社戏》之美,美在真诚自然的人性,美在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这些皆是在乡愁蛊惑下绘制出的理想故乡的图景。本设计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知的教学思路,教给学生一种以整体感知为主的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或者说自己的故乡留给自己最美的因记(预习作业),由此自然的过渡到《社戏》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1文章围绕看社戏写了几件事?(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
2讨论: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不恰当,因为全文写社戏的内容太少,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明确:其一,本文直接写社戏的文字确实不多,但其文字都看社戏有关;其二,文中真正有趣的不是看戏本身,而是与看戏相关联的人与物。
三局部探究,感受洋溢于全文的自然美(人性美景物美)
1跳读: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社戏好看的句子。文中写在接近赵庄和离开赵庄的时候,各有一处想象社戏美妙如仙境一般的段落。
2研读:社戏并无多大的看头,可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
明确: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3挖掘人性的美。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人,并阐述理由。在人性美的挖掘中,一定要结合语言的品析。
4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
动词妙用:“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的展示了几个少年架船的情状,熟练的技术去看戏是的愉悦心情。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者孩子在浪花里窜,连夜鱼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者喝起彩来。”“回望戏台……满被红霞罩住了。”这些比喻,更流露了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
丰富的感觉: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侧面着笔,一片寻常的景物因为承载了作者无限美好的情思,变得让人陶醉,另人向往。
故乡美好的自然风光和热情诚挚的人们,共同构筑了一幅理想中的故乡的图景,让作者难以忘怀,因而借“社戏”这一载体予以倾诉。
四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旨意
关键词: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酉阳县
中图分类号:F592.99,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468-04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具有乡村性、原生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渝东南山区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良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满足城市游客观光、休闲、养生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本研究以地处渝东南腹心的酉阳县为例,探讨了贫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
1 研究区概况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市贫困县之一,面积5 173 km2,总人口84万,分布有17个少数民族[1],占总人口的84%,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区、槽谷和平坝,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喻。酉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水资源丰富。全县拥有桃花源、龚滩古镇等风景名胜区9个,赵世炎故居、南腰界革命遗址等文物保护区8个,其中有9个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桃花源是渝东南第一个、重庆市第四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酉阳已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县”和“重庆市十强宜游区县”等称号。
2 酉阳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条件优越 酉阳境界邻接三省八县,东连湖南省龙山县,西濒乌江与贵州省沿河县隔江相望,南接秀山县及贵州省东北部的松桃县,北和黔江区、彭水县及湖北省的咸丰县、来凤县接壤,具有发展跨省际旅游的优势。
2.1.2 对外交通运输便捷 酉阳陆路、水路交通齐全。国道“319”线、“326”线从境内穿过,是重庆东南出渝至湖南的主要通道;渝怀铁路纵贯酉阳直达东南沿海,是西南出海大通道;随着渝湘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从酉阳出发3 h可达重庆、4 h可达长沙; 渤桂公路、酉牡公路、龚彭公路、铜李公路4条出境干道与湖南龙山、湖北来凤、贵州沿河、重庆彭水相通。乌江航道直通长江黄金水道,拥有30万t级的龚滩镇乌江码头,180 t的客货轮从这里开往重庆、武汉、上海。
2.1.3 自然资源丰富 酉阳境内河网密布,生物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酉阳境内溪河共119条,主要河流有乌江、酉水河、阿蓬江、龙潭河等,全县河流总长在2 000 km以上;全县境内草山、草坡及林地垂直分带明显,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森林植被为亚热带中、低山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次生针叶林、亚热带低山竹林,有银杏、红豆、秃杉、珙桐等珍稀树种,另有峰猴、大鲵、锦鸡、香獐、果子狸、黑叶猴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拥有乌江百里画廊、大板营原始森林、龙头山、笋岩原生态景区等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2.1.4 生态环境优良 酉阳气候条件好,森林覆盖率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4.9 ℃,年积温为5 200~5 800℃,立体气候明显,常常出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城南日出城北雨”的奇特景观。森林覆盖率达41%。已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试点县,2010年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2012年成功创建市级生态县。
2.1.5 人文底蕴深厚 酉阳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建县制历史和600多年的土司统治历史,是800年州府所在地;少数民族多达17个,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有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民歌、“木叶情歌”、面具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中国著名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等称号;古镇、古村落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潭古镇,市级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后溪古镇,以及石泉古苗寨、河湾山寨等古村落。此外境内还有赵世炎烈士故居、工农二六军团会师地(南腰界)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2 劣势
2.2.1 资源分布集中度不够高 酉阳县境内旅游资源点之间相互距离比较远,集中程度不够高。桃花源旅游景区位于酉阳中心,而大阪营原始森林位于酉阳北端,南腰界位于酉阳南端,龚滩古镇、乌江百里画廊等位于西面;大河口温泉、石泉古苗寨等位于西北部;后溪古镇、河湾山寨、酉水河等位于酉阳东部;龙潭古镇、刘仁故居等位于东南部。
2.2.2 服务接待能力相对薄弱 酉阳县各旅游景区内配套服务接待设施还比较薄弱,龚滩、龙潭、后溪古镇等重要旅游景点内接待设施以客栈为主,缺乏高档住宿设施。此外,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水冲式厕所等,也处于建设滞后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酉阳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2.3 旅游产品层次较为单一 目前,酉阳县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赏自然风光、游览人文古迹为主,层次单一,缺乏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其次,像休闲、养生等类型的旅游产品也很缺乏,不能满足游客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2.3 机遇
随着渝东南地区、武陵山区以及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等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逐步增加,为酉阳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自重庆直辖以来,经济、社会、科教等事业发展迅速,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 011.13亿元,重庆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249.7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4 502.06元。收入的增加,人们就有更多娱乐、旅游等消费需求,这已表明重庆进入中短途旅游的高速增长期,将为酉阳县的乡村旅游提供大量的潜在客源。
2.4 挑战
2.4.1 周边市场竞争激烈 酉阳县北靠长江三峡,东邻凤凰古城和张家界,西靠梵净山,南依贵州黔东南,这些知名景区对酉阳县发展乡村旅游是极大的挑战。其次,其周边区县的旅游景区如黔江小南海、濯水古镇、彭水阿依河、秀山洪安边城等,以及重庆市的长江大小三峡(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天坑地缝、大足石刻等景区都是酉阳县乡村旅游的强大竞争对手。
2.4.2 旅游需求不断变化 人们的旅游需求从最初的观光,逐渐过度到休闲、养生。现在,自由行、商务会议等新型旅游形式又不断出现。这些都要求旅游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
3 酉阳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1 复合型依托模式
复合型依托模式即客源地依托与旅游线路依托的有机结合。客源地依托就是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乡村以中心城市为主要客源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旅游线路依托是建立在交通区位和旅游网络链接优势的基础上,将景区融入到精品旅游线路中去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很好地借助旅游线路各景区的过境游客。酉阳县乡村旅游复合依托模式即将依托重庆主城区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依托凤凰古城、张家界、梵净山等景区形成的黄金旅游线路结合起来,一方面重点开发重庆主城客源市场,另一方面酉阳县乡村旅游业应融合于凤凰古城、张家界、梵净山精品旅游线。这有利于酉阳县乡村旅游业快速吸引游客,该模式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缩差共富具有积极作用。
3.2 团簇型空间模式
团簇型空间模式即在特定乡村空间上由多个分散的景点有机组合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地[2]。酉阳县旅游资源点较为分散,若各景点单独发展,影响力不够。因此,联合开发,通过改善区内交通条件,用交通网络将各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以酉阳重镇为集散中心、向各景点辐射的空间结构,不仅可以提升酉阳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能给道路两旁的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更大范围地推进酉阳县的新农村建设。
3.3 多元一体型主体模式
多元一体型主体模式即旅游地经营主体为“政府+公司+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制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内容和地点,由企业投资并在当地村民的配合下实施开发[3]。酉阳县乡村旅游业涉及的区域广,人口众多,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同时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旅游开发公司能提供资金,带来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景区的开发运营,当地村民在建设、服务等方方面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酉阳县乡村旅游应该是政府、公司和村民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的有机体。
3.4 特色型资源组合模式
从旅游资源角度来看,酉阳县适合发展“自然风光+民居民俗+新村风貌”的特色资源组合模式,即指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由自然风光、特色民居民俗和新农村建设新村风貌组成。将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并融入新村风貌这一新兴元素,是对酉阳县自然、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对新农村建设效用更好的发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民,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酉阳县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避免了单一性[3]。
3.5 综合型产品模式
综合型产品模式是指集休闲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体验、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产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酉阳县具备发展多层次、多类型旅游产品的优势。丰富的山、水、动植物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开发观光、度假、养生、娱乐等旅游产品;利用民俗民居、古寨、特色农业等人文资源可开展民俗体验、民俗探究、农事以及探秘等活动,同时,酉阳县乡村旅游只有将观光、休闲与度假、康体、娱乐、民俗探究等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把现代养生理念和乡村情趣寓于休闲旅游之中,发展综合型乡村旅游,才能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
3.6 多层次型服务设施模式
多层次型服务设施模式即在景区内提供不同档次的住宿、餐饮等服务,满足不同经济群体的旅游消费,避免游客消费不起或觉得档次低,不愿再回头[4,5]。酉阳县具备有发展跨省际旅游的区位优势,其潜在客源市场包括武陵山区、重庆主城区以及湖南、贵州、湖北等临近省市甚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和国内外其他区域。因此,针对其客源市场游客消费水平的参差不齐,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不同游客的消费水平考虑进去,建设高中低档齐全的服务接待设施,如配备农家乐、旅馆和高级宾馆为一体的住宿设施体系,并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
3.7 生态型景区模式
生态型景区模式即在对景区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生性,进行轻度打造,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原生民俗文化的保护,避免过度城镇化和商业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长盛不衰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力量[6-8],酉阳县发展乡村旅游业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4 酉阳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4.1 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建立健全保护措施体系
山区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景区景点打造要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畴内,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因此要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措施体系。
4.2 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接待能力
要完善交通、电力、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住宿、餐饮服务体系,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接待水平。
4.3 加快各类新村打造,创新特色旅游产品
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机遇,充分挖掘民族山区乡村资源,瞄准乡村旅游大市场,积极进行新村打造,包括移民新村、民族风情村、休闲度假新村、农家避暑村、土特产产业化新村等,凸显差异和特色,开展农村山水游览、花果蔬采摘、农家休闲、农庄避暑游等,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4.4 挖掘开源资本筹措,积极克服资金瓶颈
酉阳县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对外宣传乡村旅游发展潜力与庞大市场需求,吸引外部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民以特色民居、家用物件等资源以及土地经营权、林权、劳动资本等形式入股或抵押贷款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问题。
4.5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酉阳县与周边区县的旅游合作,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局面,相邻景区捆绑开发经营、合作营销,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赵金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证研究——以苏中地区扬州市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3):14-18.
[3] 王晓娟,樊亚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34-5335.
[4] 王 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2.
[5] 张 辉,沈中印.基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8,24(5):87-89.
[6] 王晓南.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94-96.
1978年春,在北京举行的“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上,一位画家的作品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画面的主角是一群衣衫褴褛、肌肤黝黑的农民,虽然他们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在凄苦之中却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恬静的古典美……细心的观众发现,这位画家的画幅都很小,可见画家生前的经济状况非常窘迫,没钱购买画材。刚刚打开国门、还不习惯外国人名的中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位画家的名字:让・弗朗索瓦・米勒。
米勒,1814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从小便显露出非凡的绘画天才。1837年,这位一直在田野上劳作的乡下青年,离开家乡,远赴巴黎学习绘画。在巴黎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了两年后,米勒结束学习留在了这座艺术之都。
让他失望的是,他苦心画出的那些田园风光及乡村人物却无人喝彩。当时巴黎流行裸女画,或以王宫贵族为题材的画作。他因“落伍”而陷入贫困潦倒之中,为了生存,他只好放弃艺术追求,画他并不喜欢的画:为接生婆画招牌,甚至画庸俗低级的裸女。
艺术上的妥协改善了米勒的生存状况,但他并没有体会到一丝快乐,相反却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梦见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梦中绮丽的风景;而在梦境中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麦田,更让他沉醉不已。可当他醒来时,却悲哀地发现,那麦田正高高地悬浮在城市上空,离自己竟如此遥远……
一天,米勒刚卖了几幅裸女画,像往常一样拿着一沓钱走进酒馆。刚坐下,忽然听到临桌有人悄声说:“瞧,这人是个画家。”他正得意,可对方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将他打入了地狱,“一个只会画女人的画家。”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要放弃这些媚俗的画作、虚浮的生活,去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为现实而画,为永远而画。
这时,米勒听说在巴黎南郊一座名叫巴比松的村庄里,聚集了一批年轻画家,他们主张回到自然,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他立即意识到,那儿或许更适合自己的创作。1849年夏,35岁的米勒结束12年的城市生活来到巴比松。此时正值麦收季节,望着大片大片的麦田,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他仿佛从云端一下子落到了坚实的大地。
米勒在巴比松安下家来,新居用石头垒造,虽然简陋,但他却得到了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创作源泉:“我觉得人类的生活犹如这朴实的土地,什么都不匮乏。人的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蕴藏在这泥土的深处,它无限丰富,但需要有人去发现和开掘。”
目睹过城市的浮华和庸俗的米勒,开始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他曾经熟悉的农村生活。在永远散发着麦子清香的田园中,他发现了高贵与不朽:拾麦穗的农妇,扶锄的男子,播种的农民,一一走进了他的画框。在他看来,大地上的劳作虽然艰辛,但这才是真正的人类,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缔造这美丽的国家”(罗曼・罗兰)。
但这一切对于那些“高贵”的人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他的作品仍一次次被巴黎上流社会所拒绝。而这意味着他将不得不继续与贫穷做斗争,没钱买颜料,他就自己制作木炭条;没钱买画材,他只好将画面缩小,但他发誓要在这局促的画面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表现出土地的广阔与永恒。
米勒一生的最后27年,就是在这极度贫困的环境里度过的,直到晚年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就在他功成名就之际,健康却每况愈下。1875年1月,当冬天的最后一场雪飘落在窗外的麦田上时,这位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与世长辞……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每个人的头顶都悬浮着一块麦田,那是我们的梦想之地,正等待我们去收获。
【关键词】乡村旅游 经济 观光 农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自然优闲的田园生活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于是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随着“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城市(城区)联盟第一次峰会”举行。乡村旅游已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倍受世界关注,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及内涵
(一)乡村概述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乡村旅游是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实现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的目标的一种旅游方式。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
(1)从地理角度看,乡村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城市相对,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2)从乡村资源看,不仅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聚落、民俗、文化、饮食、服饰、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等。
(3)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和地域特征,要让参观旅游者体验到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21世纪的来临使人们原有的价值观、消费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旅游是一种提高精神层次和优化生活品质的新方式,它是一种对精神和生活品位的追求,而绝非是单纯意义上的工作之后的休息与调整。同时,人们对于旅游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赶场式”的疲倦旅游方式,旅游的需求开始由“表层游”转向“体验游”,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健康、前卫和个性的消费模式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
(2)促进农村人文环境的改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现代化大都市都形成了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钢筋水泥现象,这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缓解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状态、体验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乡村的居民正可以通过迎和城市居民这种需要以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并促使乡村民居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
(3)促进农民多业化,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能为社会创造5个以上的就业机会,从而产生极大的联动效应。乡村旅游不仅为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大市场,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甚至当地农民和剩余劳动力可以弃农做工或经商,向旅游区转移,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独立经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去外出务工向自己创业转变,这样即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浪费需求也发展了农村经济,使得农民多业化。
(4)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文化、使目的地的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使农村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功能转变,,乡村旅游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多种消费需求时,同时又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随着城市远郊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农户的城镇意识增强,非农收入比重增大,农村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核心区域正逐步形成,并使城镇轮廓日益得以突现。为了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需要配套建设道路、住宿、餐饮、水电、通讯、管理、防护等服务设施从而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其最大优势就是把旅游发展切合农村实际来获取经济效益,但是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对旅游层面理解不深,各自为政,缺乏规划和策划、人才匮乏、开发产品特色少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加强领导统筹管理,采取有效举措使其发挥最在优势,以其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
今年的暑假,过得既轻松又愉快,还很有意义,是属于我自己的暑假。你们瞧:
刚放假,爸爸就带我去了横店影视城,我们游玩了江南水乡,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等景点,我还穿上小格格的服饰拍了照,这儿别有一番农村风味和山城气息呢,游完了影视城,我真正体会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7月13日至15日,我去参加了“勇敢者夏令营”,这次夏令营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胆量,更是让我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懂得了如何跟同学们相处融洽,配合默契。8月中旬,我又到四明山森林公园观光了一番,领略了青山绿水的风光,享受了秋天般的凉爽。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给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几分精彩,而学习和运动也让我的暑假充满快乐与活力。我每个星期天上午都去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学习,这样既培养了我学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我还坚持天天练习电子琴,让我高兴的是,在8月13日的四级考试中,我顺利地通过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7月17日至31日,我参加了游泳的培训,在学游泳中我体会到了“我锻炼,我快乐”的滋味。为了增强我的体质,每天晚饭后,我和爸爸或打羽毛球或跑步或到小区健身场所活动。暑假里,学习和锻炼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这就是我今年的暑假生活,一个多彩又有意义的暑假,而我更希望以后的寒暑假都能这样,让我们小学生真切感受到“减负”后带来的快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学生村官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xxx,是xxx村主任助理,十分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与各位领导和大学生村官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任职感受,值此祖国60年华诞之际,县里领导和我们大学生村官在这里齐聚一堂,共话理想、共叙心声、共同讴歌火热的青春,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和自豪!
翻开工作日志,我在xxx村工作已整整一年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农村基层受到的磨练,使我受益颇多。从入村的那天起,我就告诫自己,农村工作无小事,农村干部无小官,干好村官,就是要把心扎根在这里,就是要把汗水撒在这里,这也是我工作的职责。
一、转变思想,迅速进入角色
由于我们是山东省选聘的第一批村官,很多工作没有前车之鉴,镇上在给我们安排任职村的时候,特意安排了村两委班子团结,作风正派,工作扎实,村风民风文明的村子。为了尽快的进入“村官”这个角色,在下村的第一天我们就请求村书记和主任带领我们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村容村貌、村情民俗等情况,经过村书记介绍我了解到我任职的村共有人口2389人,耕地面积2412亩,党员8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左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村书记走遍了全村,查看了农业种植和养殖等基本情况,在空闲的时候我积极的向我们村有经验、有能力、有知识的党员和村干部学习。
二、立足基层、充分发挥作用
诗人笔下的乡村,总是田园风光,诗情画意,但现实中的农村却有很多的困难:收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调解各种矛盾,远程教育学习,动员育龄妇女进站查体……样样事都需要落实,样样事都还不好落实。在刚开始的远程教育学习日的时候,来看节目的村民,包括党员还不足10人,而村里光党员就86人,我们利用喇叭广播、走访入户、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远程教育的现实意义,随着我们的大力宣传,来看节目的越来越多了,随后我们就借助远程教育这个平台积极的为农民了解到相关信息,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并通过远程教育积极向农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相关的政策。渐渐地,村民们开始喜欢上远程教育,每个播放日,远教播放办公室里都座无虚席,现在村民想看什么节目都提前预约,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锤炼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发现农村的工作就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在农村,村干部就是“万精油”,大事小事都会找村干部、谁家的自来水管破了也会来找我们村干部,我们作为村干部中的一员,决不能把自己当做“外人”,必须把农民当成自己的亲戚、朋友,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用真心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时刻告诫自己把工作摆在首位,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大学生村官朋友们,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要坚信通过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充分发挥我们的知识、才干精神,一定能够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上大有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贺双卿词风格农家本色
【中图分类号】I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36-03
翻开中国词史,名载其上的大多数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男性文人,偶尔的,闪过寥寥数名女性词人的身影,也不外乎是名媛贵妇、大家闺秀,如李清照、朱淑真,就是清代出现的女词人,如吴藻、顾太清等,也或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或是有着优裕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她们精通诗书,性情高雅自然在情理之中。而双卿既不是大家闺秀,也并非名媛贵妇,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妇。《西青散记》卷二载:“双卿者,绡山女子也。世农家。”她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天生就很有慧根灵性。据《西青散记》中的记载:“双卿生夙慧,闻书声即喜笑。十余岁习女红,异巧。其舅为塾师,邻其室,听之,悉暗记。以女红易诗词颂习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灵慧的女子却只能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给“门当户对”的一户农家,这样的婚姻给她带来的是悲剧,据《西青散记》载,双卿“嫁村夫,贫陋颇极,舅姑又劳苦之,不相恤”,最后年纪轻轻就劳瘁以死。她把自己的作品用粉笔写在芦叶、花叶上,流传下来的词只有14首,后人辑为《雪压轩词》。因为双卿的身份就是一名农妇,又一直生活在农村,她所处的环境也几乎接触不到读书人,所以她的作品和名媛闺秀、文人雅士们比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双卿在词中反映了自己农妇生活的细节和农家的日常活动、农村的自然风光,她以农妇和才女的身份抒写了自己本真的性情与体验,充满了一种天然动人的农家本色,显得独特而富有个性,下面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双卿词中的农家本色:
一、词作中充满了双卿以农妇之身份对农家日常生活细节的反映
以她的《浣溪沙》一词为例,这首词的下片写道“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表现了她日常农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生活状态,她趁着节令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种瓜种菜,种完瓜又烧着冒烟的柴火做饭。“嗔”与“怒”表明婆婆与丈夫还对她百般挑剔。词的最后只说自己“日长酸透软腰肢”。没有凄厉的指责,没有凄凄切切的哀怨,也没有过多的叙写自己的愁苦,显得温厚缠绵。这首词中“种瓜”这一细节描写起到了很独特的效果,让我们对双卿的农村身份有了独特的感知,因为,贵妇和闺秀们不会去种瓜,文人学士们也不会去种瓜,只有身为农妇的双卿会去种瓜。而且,双卿在词作中表现的种瓜并不是像“黛玉葬花”一样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并且其中也没有丝毫附庸风雅的成份,这完全是属于她自己的日常劳动,不是文人的想象或假设。从这样的细节中我们就能品出双卿的农家本色,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本色,这些出于生活本色的内容成就了她词作的个性特点。
再如《孤鸾》一词,也是她对自己农妇生活细节的反映。开头写自己发疟疾时候的情形:“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然后写了自己在病中无心梳洗的样子:“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这首词作于雍正十二年农历九月末,当时双卿身患疟疾,病情还日益加重,而且又是农忙季节,除了白天的农活和家务,夜里还要守场,她带病日夜辛劳,衣裙破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修整浣洗,就这样胡乱穿上就去劳动了。词中还写自己:“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反映了自己出嫁后在繁忙的农妇生活中原先白嫩的手腕已经长出了一层老茧,只有脸上还能看得出一些青春的光彩。这样细微的描述,若非亲历,绝不能凭空写出。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说她的词:“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这样的词和文人们凭想象写出来的农家词给人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一个是感同身受,一个是隔靴搔痒。单调、琐屑、劳苦的农妇生活使双卿几乎没有闲情去想吟诗作词的事,所以在这首词的下片里双卿也不由得感叹:“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自己的满腹才华几乎要湮灭在日复一日单调而繁重的劳作中!词中还表现了自己带病送饭饷耕,丈夫还嫌饭送迟了大发雷霆:“东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据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双卿之夫横戾暴虐,粗丑不堪,双卿无憎意。一日,饷耕迟,夫怒,挥锄拟之,乃为此词。缠绵凄怨,读一生凄楚之语,谁不为之呼天邪!”这样不幸的生活中双卿的如花才情还是绽放出了熠熠光彩。在词中还有“晒棉”、“晚炊”的描写:“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从田里回去后来不及休息,抓紧时间晒好棉,还没坐下喘口气,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又到了该做晚饭的时候了。词中描写的生活就是当时下层农妇的生活,整天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劳碌不堪,当然双卿不是一般的农妇,琐屑、劳苦、单调的农家生活经过她的心灵后变成了她词中信手拈来而又顺其自然的内容。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一词中也有很独特的描写:“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烟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这里的“土阶寒雨”,使我们很容易的联想到了双卿居住的土墙茅屋,那是典型的农家住户,不是那些住在朱楼画栋的贵族文人所能表现出来的,也不是那些追求清雅,“居不可无竹”的士大夫们能写出的,文人们的词里也有听雨,但没有这么浓的农家味道,因为这是双卿自己真正过的生活,真正居住的家,所以在词作中才自然的出现“土阶”、“柴扉”、“种瓜”、“炊黍”等富有农家特征的事物和景物。
双卿词中还描写了与别的农村妇女之间的交往细节,主要是写和邻女韩西之间的可贵友情。韩西喜欢和同情双卿,帮助她做家务,她发疟疾时韩西也常来探望,为她伤心落泪。双卿也应韩西的要求给她抄写《心经》。双卿的词作里细腻的描写了邻女韩西和她之间的真切的情意。以《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和《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这两首为代表。前一首是韩西出嫁后回娘家,临走时父母为她饯行,双卿因病不能去参加,韩西惦记着她,把自己的食物包好后给她送来,病床上的双卿非常感动,就写下了这首《摸鱼儿》;后一首是韩西出嫁后抒写离别之情的,缠绵凄婉,连用22个叠字,无丝毫雕琢的痕迹,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传统的男性词人的词中有不少表现友情别离的词作,但表现妇女之间友情的基本没有,而女性词人自己的词里也很少写这样的题材,更何况是农村妇女之间的友情。词中描写的对象韩西是没读过书,也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但也正因为这样,双卿的这种词胜过了传统文人之间的那种酬唱之作,显得格外真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卿因为婚姻家庭生活的痛苦不幸和精神上的孤独无依,对身边获得的一点点温暖都格外敏感,所以也格外珍惜与韩西的友谊。这样的情感是自己生造不出来,旁人也模仿不出来的。有的学者质疑双卿的真假,从这两首词里可以看出双卿是真的存在过、生活过,不可能是《西青散记》作者史震林或其他文人的假托虚拟,她词作的内容和水平,以及这种农妇的情感生活本色,是史震林等文人虚拟不出来的。
双卿无福生在大户人家或书香门第,没有条件去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连她面对着自己喜爱的时也是“愁处欲浇无酒”(《二郎神・》),但她又不同于一般庸俗粗陋的农妇,因为她能在劳苦的农村生活中寻求精神上的一种诗情画意。双卿平日里既要干农活,还要做家务,煮饭洗扫,而且还不得婆婆与丈夫的欢心,这样的生活可谓是劳累繁琐,毫无诗情画意可言。可双卿硬是絮絮哝哝写来,把它化成了一首首鲜明生动,充满农家本色的词,使人一见难忘。这难道不是她显得犹为独特和可贵的地方吗?写诗作词,不一定要“寻章摘句老雕虫”,也不一定要“读书破万卷”,更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修竹环绕、焚香鼓琴的雅舍之中,没有雕琢精美的词句,没有艰深晦涩的典故,没有书香氲氤的环境,也能写出如双卿词一样清新自然的作品,这靠的是精神上的一种诗意,一种灵魂深处的升华,有了这种灵魂的诗意,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不会被湮灭和埋没,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一词中有几句写道:“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在这里她把灯看作是与人一样的多情,似乎留恋不舍,不愿熄灭,要与双卿为伴,从中可以感觉得到双卿性情的细腻敏感,情感的丰富敏锐,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她能进入一个自己营造起来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自己从单调贫乏的农家生活中超越出来,升华到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吟诗作词就像是一座渡桥,把双卿从现实世界的此岸渡到了精神世界的彼岸,现实里往往有很多的痛苦、不幸、粗陋、庸俗,而在精神世界里这一切都可以在美与善的洗涤中净化和升华,一切都因此变成了痛苦而又快乐的精神享受。这种作品的动人不在词句,也不在学识,而在于其神韵,因为其作者在本性上就是一个诗意的灵魂,所以其作品从本质上也是动人的。正因为如此,她能把艰苦的农妇生活、农村生活升华到诗意的国度。双卿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很卑微,在精神世界中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二、词作中表现了双卿对农村风光的真切体验与描绘
双卿词中对农村风光的描绘也具有农家本色,因为她的体验与观看是属于身处其中的角度,不是像文人士大夫站在一个高高的角度向下俯视,更不是一种想象和设想。比如,她在《浣溪纱》中写的“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一读之下,就觉得不俗。感觉清新柔美。夏季四月,江南的梅雨时节,天天飘雨却并不寒冷,雨也不大,她用“漏几丝”来表现,田野中的雨好像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四月烟雨中,牧童正在放牧,春天的树上,刚刚绽放出花朵的枝条显得很柔嫩,牧童经过时顺手折取斜插头上,那么悠然自得。特别是“小田新麦”、“上场”给人一种很浓的农家风味,感觉这是农事生活的自然流露,这是熟悉农事的双卿知道的:季节到了,时候到了,田里的新麦也该上场了,又该有一场收获的忙碌了。这里的“时”是农时,农家之时,农家对时间的计算与反映,是以庄稼的生长变化、农事的转换变更为标志的,所以双卿举言道出,不事雕琢,词中就流露出了一种鲜明的农家本色。
在她的《春从天上来》中,也描写了她在饷耕途中感觉到的田野风光。借春景抒写春情。比如开头就写:“紫陌春晴,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用很巧妙的笔触写出了一派春景、一片春情。田野中的梅花凋零了,晴朗的春日,在阳光的照耀下田间小路仿佛笼罩着紫色的春烟,小草才从土里钻出来,并没有非常茂盛,显得非常细嫩,衬托出一派明艳的春生。走过春天的田野,一步步都是踏出那美丽的春景。此情此景,细腻而真切,我们也仿佛随着她行走在田野的烂漫春光之中,写得极具真切的体验。而且这不是她像那些贵族妇女一样特意去赏春游玩,而是出于她饷耕途中所见,把农家日常劳动生活与田野的风光描绘结合在一起,这就更能让我们感觉到那种农村田野风光的原汁原味,也更突出了双卿词中的农家本色。
三、双卿词深刻地区别于传统文人笔下的农村词
首先,双卿是真正的农妇,所写的是真正的农家,这种真实的身份和真实的题材使双卿词深刻地区别于传统文人笔下反映农村的那些词。传统文人笔下的农村和田园隔着一段审美的距离、想象的距离、文字的距离,以及阶级的距离,文人对农村充满了审美的观看,但他们始终和农民不是一个阶层,就算他们生活在农村这个环境里,能亲自体验和观察农村生活,但是他们仍然不是农民阶层,从根底上就和农民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农村是一种情感关怀和审美关怀的产物,和双卿那种自然而然、信手拈来是不同的。双卿词里面反映农村不是因为刻意的去观察,去审美,而是因为那本来就是她的家,是她生活的环境,她在词中反映自己情感和生活的时候自然就会相连的写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
其次,双卿是女性,出于女性特有的纯真,不像一般男性文人那样多少受到世俗追求的影响。双卿词抒写自我的真情真性,是灵魂和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受利益熏陶,不受功名利禄影响。这种词的特点回归了词要渺宜修的本质:即词最初就是抒写人精妙细微的真情实感的,它能更好的传达诗有时候所触及不到的细腻感受。这种纯真本色不是学来的,而是性灵中自然流露的,正像李贽的“童心说”所宣扬的:“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陈廷焯说她的词风:“根于性情”(《词则・别调集》),也正说明了双卿的词风和她的性情有密切的关系,绝不是掉书袋子。双卿词不受前人文字影响,不受旧有知识的束缚。没有模仿,没有抄袭,因而无拘无束,文字洒脱自然。双卿词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都没有模仿和因袭前人的作品,因此有她个人的鲜明的痕迹,显得很有特点,也很有个性,因而阅读者也会感到别具一格的新鲜。
总的来说,双卿身为农妇而又兼为才女,再加上性情潇洒温密,与众不同,她所作的词是词史上很难得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词读起来上接天籁,流露出一派农家本色,与众不同。这种自然本色之气的源头不在《诗经》,不在唐诗宋词,不在死的文字之中,而在于灵魂深处那一泓动人的性灵之泉。这一类型的词作者或许并未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却有着自己对生命特别的体验与感觉,对性灵世界的美与善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她流动在灵魂中的诗情画意向外流溢出来,完全是发于自然,《西青散记》里双卿和邻家妇人曾有这样一段对话:“邻妇曰:‘然则何为诗词于外人也?’双卿乃泫然曰:‘是则所谓莲性虽胎,荷丝难。藻思绮语,触绪纷来’”这说明双卿作词是灵感涌来,不由得一写为快。因此,这一类的词作品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情真语质,感人至深,无文字因袭的陈旧拘束,无掉书袋子的酸腐,无不着边际的空话大话,所以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双卿词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作品不一定“大”,完全可以写“小”处,写生活的细节,另外,作品要出自真性情,不受前人文字约束。双卿既没条件“读书破万卷”,也没条件“行万里路”,古人认为要做大学问的两个条件双卿都没有办法做到,但她有的是一个具有无限深度和广度的灵魂,因而她能在狭小的天地里,困厄的处境中也能写出有境界、有意味的词作来,这种类型的作者的突出代表还有一个就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她也只活了短短二十多岁,她的一生从未走出过她那狭小单调生活圈子,但她同样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呼啸山庄》,所以说,在文学的世界里,作者的灵魂是否丰富,是否有诗意很重要,而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是否丰富,读的书多不多,物质条件好不好等反而是次要的。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人要诗意的栖居”,双卿要忍受的,除了农村生活的艰辛,还有千百年来女性地位的低下,她能于如此穷困的境遇,依然散发出掩盖不住的熠熠光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先天性情生就的一种慧根灵性,也就是说,双卿天生就具有诗人的气质,《西青散记》中说双卿“生夙慧”,在《红楼梦》的开篇里就这一类人物这样评论:“偶值灵秀之气适过,……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双卿就是这样秉灵秀之气而生的一个人。再加之后天她自己的好学善悟,造就了她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精神世界,双卿虽然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农妇一样处在同样一种封闭狭窄的环境中,但她在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上已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农妇,并且好比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突然开出的一朵绚烂的精神之花,显得分外的光彩夺目。双卿让我们认识到:在人的精神中蕴藏着无限的丰富、无限的美、无限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不灭的是灵魂的闪光!对比之下,现代人的物质条件优厚,生活自由,审美的神经却日渐迟钝,这样看来,我们更应该多读读古代的词,通过读词,找回那纤细入微、要渺宜修的美感,从而找回对诗意的敏感。
参考文献
1 史震林.西青散记.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
2 杜方琴.贺双卿集.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 痛菊奈何霜――双卿传.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
4 舒 芜.才子的残酷和才女的冤痛[J].读书,1993(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