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清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前言
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近年来各医院普遍在接受外部审计在审计抽查、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由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开展此项工作并通过医院办公会,具体工作由医院财务处牵头,并聘请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全面摸清医院固定资产“家底”,查找医院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动态管理。
二、清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制定固定资产清理与盘点工作方案
(1)明确清理目标。医院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真实、完整地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全貌,全面摸清医院固定资产“家底”。逐项核实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资产实物的具体差异,详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查找医院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
(2)清理范围。包括清理的资产范围、资料范围、时间范围。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所清理资产为医院本级全部固定资产,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土地、房屋及建筑物(本文主要对设备类资产清理模式进行探讨)、图书等。
(3)明确重点工作内容。根据本单位资产管理特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工作重心,围绕工作重心重点投入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理清账簿;查清各类资产及相关文件手续,找准使用、管理责任部门,为清查后的清理、整改工作打好基础。工作包括:固定资产账表、账账核对,固定资产账实核对。
2.实施阶段
(1)在启动工作中需要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做到全院全员彻底动员,取得大家的支持和重视是清理工作成功的一半。①工作始终取得领导重视,上下思想统一一致。②在不同层面传达、动员。工作知晓率高,配合度好。医院先后在院办公会、由主管院领导、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计咨询公司及全院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的动员会等多次会议上宣传工作的意义并提出清理工作相关要求。
(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和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重视账账核对工作。理清账簿层次,做好账实核对工作,首先要进行账账核对,在账账核对过程中,要理清账簿层次,包括财务处所管理的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后勤、医工处、图书等)所管理的实物资产明细账、各资产使用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卡片账。在此基础上层层核对,找到具体各级差异。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在以往的检查中,往往存在因管理疏漏或直接拨付经费购置设备导致个别固定资产只在财务账列支,未登入固定资产账的现象,此项内容也应作为核点,补登补记,避免造成资产流失及报表不准确。②账实核对。理清账簿基础上,分组分科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核对。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具有较强专业性,一般财务人员很难辨认清账和资产对应关系的特点,需有资产专业管理人员跟随盘点。采用了逐步推开,第一步为报名试点进行盘点科室,由医工处工程师及咨询公司、医院财务人员、科室资产管理员一同核对,确认盘点情况,并依次逐步推开。最终盘点结果经科室资产管理员、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3.总结阶段
汇总问题、分析类别。固定资产盘点,其结果单项设备存在盘盈或盘亏。但造成原因多种多样,同时,对于初步盘点结果,往往需要资产管理部门的再次核对,排除设备在同科室不同区域一边盘盈一边盘亏的现象。分析如下:
(1)盘盈设备情况。①接受捐赠。②报废后重新拾回使用,尤其一些家具类资产。对策:统一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报废回收资产的管理,科室设备或家具达到年限尚可使用,可先协调科室间调配使用,及时变更资产管理部门与科室账卡,到达账、物协调一致。③存在基本建设、装修改造工程中购置固定资产现象,如工程中购置大型空调等,最终上账全部包含在基建工程中,资产表面造成盘盈,实际未体现在资产账上,为日后管理、折旧及报废等工作带来周折。对策:加强管理,协调基建处、财务处与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工程中不必要购买的固定资产,禁止其购置;对于工程中需配套购置资产,应取得资产单独发票及相关资料并经资产部门验收,在竣工决算时做好账务工作。
(2)对科研课题经费、教育经费及研究所购置资产应做好归口管理。在盘盈盘亏资产中,往往还涉及一类资产,即科研课题经费、教育经费及研究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因有些不是医院资金自有资金置,也非科室年度计划采购,存在资产管理部门上账不及时,或漏上账现象,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内审部门及时建议科研课题经费、教育经费及研究所购置资产应归口专业部门统一管理,防止财务单边走账,资产部门遗漏未上账的现象发生。
三、问题处理及改进建议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维护,管理部门加强资产管理,不定期进行检查。除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外,有条件的科室可以明确责任人进行管理。
第一,做好资产管理宣传工作,不论新购资产上账、报废资产下账或者长期借用等及时做好更新维护,账、物时时一致的关系。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设备扫码、贴签工作。便于核对、管理,使具体管理人员不受限于对资产识别困难这一问题上。第三,资产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盘点工作。第四,对资产购置原始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购买合同、设备合格证、验收单及内部管理文件进行妥善归档、保管。第五,科室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责任心强、切实起到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例: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月欲将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小轿车一辆出售。该汽车原值300000元,已提折旧100000元,预计发生转让费用50000元。该企业适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
方案一:301600元出售。
方案二:299000元出售。
请以所得税前净收益来确定哪个方案更好及全部账务处理。
方案一:
按高于原值的价格301600出售,则需纳税
应纳增值税=301600÷(1+4%)×4%/2=5800(元)
应纳城建税=5800×7%=406(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5800×3%=174(元)
所得税前净收益=301600-(300000-100000)-50000-5800-406-174=45220(元)
可以看出增值税已从损益中扣除,因为出售属于固定资产清理行为,所有项目最终进入损益。
(1)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301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16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根据税法规定:出售价高于原值时,则需按4%减半纳税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5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5800
(5)计提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借:固定资产清理5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406
其它应交款—教育费附加174
(6)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522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45220
方案二:
按低于原值价格299000出售,不纳税
所得税前净收益=299000-(300000-100000)-50000=49000(元)
(1)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299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990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9000
例: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月欲将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小轿车一辆出售。该汽车原值300000元,已提折旧100000元,预计发生转让费用50000元。该企业适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
方案一:301600元出售。
方案二:299000元出售。
请以所得税前净收益来确定哪个方案更好及全部账务处理。
方案一:
按高于原值的价格301600出售,则需纳税
应纳增值税=301600÷(1+4%)×4%/2=5800(元)
应纳城建税=5800×7%=406(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5800×3%=174(元)
所得税前净收益=301600-(300000-100000)-50000-5800-406-174=45220(元)
可以看出增值税已从损益中扣除,因为出售属于固定资产清理行为,所有项目最终进入损益。
(1)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301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16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根据税法规定:出售价高于原值时,则需按4%减半纳税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5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5800
(5)计提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借:固定资产清理5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406
其它应交款—教育费附加174
(6)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522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45220
方案二:
按低于原值价格299000出售,不纳税
所得税前净收益=299000-(300000-100000)-50000=49000(元)
(1)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299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990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4)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9000
关键词:固定资产;医院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以及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2010年12月28日财政部、卫生部共同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同时废止了1998年的至今已经运行十多年的旧《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新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与控制、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本次制度修改,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做了很大的改变。
一、 新、原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比较
1、单位价值方面的变化
2、明确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
新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并且对于应用软件和图书做了专项说明。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有了更加明细的说明,便于医院财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相关账务处理。
3、取消了“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 “累计折旧”科目
原制度规定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记入支出,即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并通过“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进行核算。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取消了“专业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了“累计折旧”,新制度中累计折旧是作为“固定资产”项目下的一个备抵项目,反应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情况,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就是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净值更加真实的反应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信息。
4、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后续支出处理更加合理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新制度认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应分两种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即如果是资本性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否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科目,这样使得医院的成本费用与收入更加配比。而原制度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容易造成后续支出会计处理不规范,从而影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
5、新制度增设“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新制度借鉴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引入“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该科目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原制度中,固定资产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或者长期闲置等原因,必然会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随之降低,甚至是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严重失真,对医院管理决策人员形成一定的误导。
二、 新制度的亮点
1、改变了以往固定资产的摊销模式,确定了固定资产的补偿机制。
新制度打破了原有的严格遵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固定思维,提出医院的固定资产参照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资产补偿机制,要求医院通过成本补偿尺度,从收入中收回固定资产价值。这样,既能反映医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损耗程度,又能反映其实际价值。
2、引入谨慎原则
新《医院会计制度》基于谨慎原则,要求医院不仅要求对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甚至对一些资产要求计提减值准备。
新制度引入“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并且要求医院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价值大幅下跌的资产或损耗比较严重的资产进行可回收金额的有效估计,并将其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该项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若确认发生减值的,借记“其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减值准备应当作为相关资产的备抵项目,减少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保证医院有关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三、 新旧制度衔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结转“固定资产”科目金额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的清理状态,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已转入清理但尚未从原账核销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连同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贷记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新旧转账时已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在执行新制度后发生的相关清理费用以及取得的清理收入等,通过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3、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未转入清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二)追溯确认待冲基金。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使用的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应当确认为待冲基金,并在计提资产折旧、摊销等时予以冲减。医院应当将执行新制度前所有在账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确认为待冲基金。对于除房屋及建筑物、无形资产以外的确实难以追溯的固定资产,至少应当按照以下范围追溯确认待冲基金:1999年1月1日以后以固定资产入账并且执行新制度前仍在账的资产。
按照上述要求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确认为待冲基金时,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
(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折旧;
2、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等因素;
3、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医院;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改进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医院增加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现以购入为例,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科目与“固定基金”科目相对应。“固定资产”科目是资产类科目,反映单位实际增加的资产价值,“固定基金”科目是净资产类科目,反映单位为购置固定资产实际占用的基金数,其主要来源于国家基建拨款、专项经费拨款,单位事业基金和专项基金。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项目的数字应该相等(但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尚未付清租赁费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待处理这两种情况,这两个项目的数字不相等)。“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是净资产类科目,核算医院内部形成的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大型修缮的资金,是目前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专用基金――事业基金”科目是净资产类科目,即未限定用途的基金,也是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一种资金来源。“专用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科目是一个收支类科目,核算的是财政专项补助支出,是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体现了国家对医院的投资,引起医院净资产的增加。因此除了用财政拨款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以外,购入固定资产时一个净资产科目固定基金增加,一个净资产科目专用基金(或事业基金)减少,一个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增加,一个资产类科目银行存款减少。从理论上说,这只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即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并不引起资产总量的增减变化;固定基金的调整也只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同样不会引起总量的变化(财政拨款除外)。这样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购入的固定资产由货币形态转为实物形态这一过程。这种形式不构成医院业务支出,不影响当月损益。
但在日常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不难发现,上述医院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两个问题:
1.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下,没有清晰反映固定基金增加的来源,而且两组平行的会计科目之间没有必然的勾稽关系,容易漏作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组分录,易导致账外资产。当出现了这种情况后,也很难查找出原因。
2.当专用基金不足时,按照制度规定,这种情况下不允许购置大型设备,但是,如果确属业务发展需要,并且主管部门也同意购买时,该如何核算呢?
有的医院直接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列支,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借记“医疗(药品)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但购置固定资产只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一般不会引起总量的变化(财政拨款除外)。而在上述方法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的基金或财政拨款转化而来,是净资产的一种虚增,从而使净资产出现不实。当月末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药品)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这样购买固定资产时其价值计入医疗成本一次,月末提取修购基金时分次把固定资产价值摊入医疗成本,一项医疗业务前后两次计入医疗成本,造成医疗成本的重复列支,医院当期的收支结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可以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进行一些改进:
1.医院作为国家投资的非营利机构,固定基金反映了国家对医院的投资规模,虽然固定基金不全来自于财政拨款,但事业基金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修购基金也来源于医院的收支结余,这都是国家投资所产生的结余。同时“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反映了国家对医院固定资产投资的储备,因此保留“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医院购入固定资产时可以这样核算,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每月末利用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相对应关系(扣除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尚未付清租赁费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待处理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差额)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差额及时补登入账,而且第二笔分录也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固定基金产生的真实来源。
2.正确进行收入、费用、成本的会计核算,划清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界限,把购建固定资产的费用列入修购基金支出,本着“先提后用,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使用修购基金,防止成本虚增,收支结余的虚减,以保证医院经营正常运转。当出现修购基金不足以支付固定资产原值时,应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不能直接进入成本,这时的核算方式应该与专用基金充裕时的账务处理方式相一致。
二、计提修购基金的核算
医院属于社会福利型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了事业收入外,财政拨款也占很大一部分,医疗设备购置、房屋建设投资、人员支出等大部分靠财政拨款,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处理为:借记“医疗(药品)支出――修购费”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通过上述规定不难看出,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存在明显不足之处。第一,《医院会计制度》中只设置了“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直接影响了对固定资产净值的核算。虽然提取修购基金时分次把固定资产价值摊入医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累计折旧的作用,但由于专用基金反映在净资产中,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项目中,而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所以虽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损耗,出现减值,但会计处理结果却并没有减少净资产(固定基金),也没有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净值(即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是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长此以往,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越来越大,固定资产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容易造成医院资产充裕的假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第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的使用也比较含糊笼统,它不是单纯反映修购基金的提取,不能简明扼要地提供累计折旧的提取情况,因而不利于管理者和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累计提取数进行监督,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及提供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也无法为固定资产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定价参考。第三,医院通过对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使固定资产的资本金额作为净资产的一种形式逐渐沉淀于医院之中,同时又将固定基金的金额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同一笔固定资产对应的资本额同时在净资产项目中作了两次重复反映,虚增了净资产,以致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不真实。
因此医院可以这样核算,借记“医疗(药品)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按相同金额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累计折旧反映固定资产折旧的累计提取数,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列示,这样固定资产以净值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就避免了虚增资产的问题,同时固定基金也相应减少,就避免了虚增净资产的问题,而修购基金也可以反映出医院自筹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及大型修缮的能力。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医疗设备在逐年使用中早已贬值,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未规定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也不能按重置价值调整账面价值,这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重置价值发生严重背离。特别是电子设备,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客观上存在着因市价大幅度下跌而产生无形损耗或因未来经济效益创造能力降低而发生固定资产减值的可能。如果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加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因此,医院应当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当出现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会计核算如下:借记“医疗(药品)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同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四、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也没有像企业会计核算一样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发生出售、捐赠、报废、损毁等固定资产减少的情况时,都是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进行核算,如出售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出售价格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发生清理费用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生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因为“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这样的账务处理反映不出是哪项固定资产发生费用,发生了多少,也很难知道这项固定资产在经过发生清理费用、取得出售收入或变价收入、取得保险赔偿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后所产生的损益情况如何,不利于管理者了解资产实际损失情况。
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真实反映其损益情况。因为医院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上缴市级财政专户,所以发生固定资产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折余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折余价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发生清理费用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单位自行处置收入)”科目、“其他应付款――应上缴财政款(财政直接处置收入)”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如为净损失,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为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同时,按收到的变价收入上缴财政,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单位自行处置收入)”科目、“其他应付款――应上缴财政款(财政直接处置收入)”科目。
【参考文献】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国税[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准备、风险准备或工资准备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因此,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当将减值准备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提取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因处置资产而转销减值准备时,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下面笔者以固定资产为例说明其减值准备提取及处置该资产时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一、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例1:甲公司2001年12月20日购置了一台设备,价值为52万元,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公司2002年至2006年每年税前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该项会计政策与税法要求相符。2004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 10万元。假设该设备在2004 年12月31日以前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重新预计净残值仍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更;并且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2004年12月31日未提取减值准备之前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2万元,而其可收回金额为10万元,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12万元,因此,该项固定资产需提取12万元的减值准备。提取该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0 000
应注意的是,2004年 12 月31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然后才能进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对于已经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可按提取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金额。因此,计提的折旧可以在税前列支,但计提的减值准备12万元不得在税前列支,应作为暂时性差异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0 万元 (52-10×3-12) ,而计税基础为 22 万元,出现账面价值比资产的计税基础低,产生暂时性差异 12 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96万元(12×33%),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记借方。
借:所得税 33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 万× 33%) 39 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69 600
二、提取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处置时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下面笔者仅以固定资产的出售和到期报废为例说明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1.减值固定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例2:接上例1,假定上例中甲公司于2005年6月25日以6万元将该资产出售,款项已收到,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5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营业税税率为5%。其会计处理如下:
(1)该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0
累计折旧32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000
贷:固定资产520 000
(2)发生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3)收到出售的价款
借:银行存款6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000
(4)计算应交的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3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3000
(5)计算出售固定资产的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2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8000
国税[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因此,会计与税法的会计处理是相同的,即在处置资产时,将该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并进行转销。
但由于2004年该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2005年6月处置该资产时产生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差异3万元,该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对所得税的影响为0.99万元,则本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97万元(0.99-3.96),鉴于该资产已处置,故应将未转回的0.99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并转销。因此,应作出如下处理:
借:所得税 369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9600
2.减值固定资产报废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例3:接上例1,假设到2006 年,设备按时报废,收到残值 2 万元。
2005 年至 2006 年每年计提折旧时,应按该设备 2004 年 12 月 31 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10 万元和尚可使用寿命 2 年,预计净残值 2 万元,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即每年计提折旧金额 4 万元。因此,报废处置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1)该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
累计折旧38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000
贷:固定资产520 000
(2)收到报废残值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0
国税[2003]45号文件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按提取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金额。因此,2005年年末,该资产由于会计与税法计提折旧的不同导致产生暂时性差异6 万元,且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其对所得税的影响为1.98万元,而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3.96万元,故本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 万元。2006 年年末,设备到期报废,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98万元应全部转销。其账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 33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9 8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00-6 )× 33%] 310 2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10
[2]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5-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准则与以前及修订的准则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新准则在一定条件下引入公允价值以及是否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
一、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按照准则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例1.甲公司以其生产经营用设备与乙公司作为固定资产的货运汽车交换。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原价12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万元。乙公司换出货运汽车原价14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3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万元。为此项交换,甲、乙公司均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设备清理费用1万元;假设甲、乙公司换入的货运汽车及设备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甲公司对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2万元,乙公司未对换出的设备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1)将设备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9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 12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
(3)换入的货运汽车入账价值=110+1=111
借:固定资产111
贷:固定资产清理99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换收益12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1)将汽车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0
累计折旧30
贷:固定资产 14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1
贷:银行存款1
(3)换入的生产经营用设备入账价值=110+1=111
借:固定资产111
贷:固定资产清理111
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对于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2.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经与乙公司协商,甲公司将其生产用设备、库存原材料与乙公司的生产用设备、专利权和库存商品进行交换。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原价为800万元,已提折旧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220万元。乙公司生产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700万元,已提折旧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320万元;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公允价值为22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80万元。假设甲乙公司交换后的用途不变,换出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过程中除增值税、营业税以外未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计算甲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320+220
+80=620(万元)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400+220+220×17%
-80×17%=643.8(万元)
(2)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设备应分配的价值=643.8×320/620
=332.28(万元)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专利权应分配的价值643.8×220/620
=228.46(万元)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库存商品应分配的价值=643.8×80/620
=83.06(万元)
(3)甲公司应确认换出资产损益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400+220-[(800-500)
+200]=120(万元)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计算乙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400+220
=620(万元)
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20+220+80+80×17%-220×17%+220×5%=607.2(万元)
(2)计算乙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设备应分配的价值=607.2×400/620
=391.74(万元)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原材料应分配的价值=607.2×220/620
=215.46(万元)
(3)乙公司应确认换出资产损益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320+220+80-[(700
-400)+180+60]=80(万元)
(二)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给出了一个25%的参考比例。具体算法如下: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1.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例3.甲公司以其离主要生产基地较远的仓库与离甲公司主要生产基地较近的乙公司的办公楼交换。甲公司换出仓库的账面价值原价为380万元,已计提折旧50万元,公允价值为360万元;乙公司换出办公楼的账面价值原价为45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公允价值为370万元。甲公司另支付现金10万元给乙公司。假设甲乙公司换入的建筑物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对换出的设备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支付补价)的会计处理:
(1)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换:10/(360+10)×100%=2.7%<25%(属于非货币换)
(2)会计分录:(单位:万元)
①将仓库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30
累计折旧50
贷:固定资产380
②换入的办公楼入账价值=360+10=370
借:固定资产370
贷:固定资产清理330
银行存款1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换收益30
乙公司(收到补价)的会计处理:
(1)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换:10/370×100%=2.7%25%(属于非货币换)
(2)会计分录:(单位:万元)
①将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 450
②换入仓库入账价值=370-10=360
借:银行存款10
固定资产36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5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换收益20
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例4、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为适应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将甲公司原生产用的厂房、机床等设备,以及库存原材料,与乙公司的办公楼、小轿车、客运大轿车进行交换(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换出厂房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已提折旧为3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换出机床的账面原价为120万元,已提折旧为6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换出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350万元。乙公司换出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已提折旧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换出小轿车的账面原价为200万元,已提折旧为9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客运大轿车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已提折旧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240万元;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现金40万元。假设甲乙公司的换出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过程中除增值税以外未发生其他相关税费,甲乙公司换入的资产用途与换出单位相同。
甲公司(收到补价)的会计处理:
(1)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易:40/530=7.55%
(2)计算甲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150+100
+240=490(万元)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补价=100+80+350+350×17%-40=549.50(万元)
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办公楼应分配的价值=549.5×150/490
=168.21(万元)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小轿车应分配的价值549.5×100/490
=112.14(万元)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大轿车应分配的价值=549.5×240/490
=269.14(万元)
(3)甲公司应确认换出资产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100+80+350
-[(150-30)+(120-60+300)=50(万元)
乙公司(支付补价)的会计处理:
(1)确认是否属于非货币易:40/(490+40)=7.55%
(2)计算乙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价值总额=100+80+350
=530(万元)
(3)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50+100+240+40
-350×17%=470.5(万元)
计算乙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厂房应分配的价值=470.5×100/530
=88.77(万元)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机床应分配的价值=470.5×80/530
=71.02(万元)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原材料应分配的价值=470.5×350/530
=310.71(万元)
乙公司应确认换出资产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150+100+240
-[(150-50)+(200-90)+(300-80)]=60(万元)
二、未同时符合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不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现以例1资料为例: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1)将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9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 12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1
贷:银行存款 1
(3)换入的货运汽车入账价值=120-20-2+1=99万元
借:固定资产99
贷:固定资产清理99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1)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0
累计折旧30
贷:固定资产 14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
(3)换入的生产经营用设备入账价值=110+1=111
借:固定资产111
贷:固定资产清理111
2.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现以例2资料为例:
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计算甲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700-400)
+180+60=540(万元)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00-500)+200+220
×17%-80×17%=523.8(万元)
(2)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设备应分配的价值=523.8×300/540
=291(万元)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专利权应分配的价值523.8×180/540
=174.6(万元)
甲公司换入乙公司库存商品应分配的价值=523.8×60/540
=58.2(万元)
(3)甲公司不应确认换出资产损益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计算乙公司应分配的换入资产价值总额=(800-500)+200=500(万元)
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700-400)+180+60+80×17%-220×17%+220×5%(专利权专让营业税)=527.2(万元)
(2)计算乙公司换入各项资产应分配的价值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设备应分配的价值=527.2×300/500
=316.32(万元)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原材料应分配的价值=527.2×200/500
=210.88(万元)
(3)乙公司不应确认换出资产损益
(二)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税法规定:非货币易的双方均需作视同销售处理,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差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管理 问题措施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成本比例绝大部分。企业科学正确地核算固定资产,不但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周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固定资产是同时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一般为2000元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通过外购、自行建设、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融资租入、外单位凋入、更新改造等渠道拥有的。因此涉及的会计科目较多,核算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确认有两个条件: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包括资产的初始计量,折旧计提和后续计量。
首先,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正确计价。①外购固定资产以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实际价款,相关税费以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作为入账价值。不丢项漏项,以免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不实;②自营工程购建的固定资产以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以及交纳的相关税费等作为入账价值,并要求对相关工程材料进行进项税转出:③在抵税方面应该注意用于直接生产的固定资
产可以抵税,其它固定资产不可以抵税;④要注重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要作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合理计算待摊费用。
其次,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是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进行补偿的,计提的折旧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是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只是这种费用在计提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属非付现成本。这部分费用计提进入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偿,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好资金积累。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一般均应计提折旧。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要综合考虑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然后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正确进行折旧计提。
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一般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计提的折旧额不同,影响着各期的成本费用,影响着抵减各期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负。因此,企业应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灵活地、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折旧方法,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益。
第三,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固定资产投入正常使用后,为了不断的适应生产以及日常工作的需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的更新与修护,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和效率,这样就会发生一定的资本化后续支出。
资本化支出是指固定资产的改造维护费用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在进行这部分核算时,应该将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将剩余账面价值转在“在建工程”科目下核算,如发生的更新是固定资产的某个部件时,应该将该部件的账面价值从固定资产整体价值中扣除。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某个部分的损坏,为了能够使固定资产正常使用,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费用性支出。企业发生的费用性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
第四,对于固定资产的清理,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该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②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固定资产的清理将有用的资产予以保留,将无用的或利用率较低的、留用价值不大的及时处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优良率。包括报废、毁损、出售等方面,为对报废、毁损、出售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企业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支出和清理收入。
三、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不仅对于单位的决策者而且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想不断扩大企业的利润就必须考虑到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只有有效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回所投入的资金和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仅仅做到所谓“账、卡、物相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好资产优化清理工作。企业各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毁损或账外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和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报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要清晰记录固定的采购,到货,储存,使用和调拨情况,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以便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所产生的预期经济效益如何。
财务与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的固定资产的核查工作,以保证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的及时准确,促进固定资产的优化。
四、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下面就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层面存在的问题从财务核算的角度进行阐述:
1.工程已完工并且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同定资产未能及时转资.不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资产的结构。
解决措施:企业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周定资产应该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暂估入账。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者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同定资产应该及时验收账。财务部门按照工程项目建立台账进行追踪管理,及时和同定资产验收部门沟通,保证资产及时入账:对于实在无法确定的工程。应该按照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暂估入账。
2.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划分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致使企业存在涉税风险。
解决措施: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上。要注意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及时进行纳税方面的调整,避免企业涉税风险。企业财务税价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涉税方面的问题,及时和税务部门进行沟通.掌握企业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存在的涉税问题。
3.资产出售、转让、报废过程存在脱节现象,固定资产实物处理和会计账务处理在时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真实反映当前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当期损益。
解决措施:财务部门应该掌握有关资产使用单位资产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部门应该督促周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审批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参与固定资产出售和转让协议的签订等相关事宜,相关会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资产出售。转让。报废的账务处理,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完整。
4.同定资产出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企业资产被低估。固定资产出租的方法制定存在纰漏,导致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存在租金收入不能抵补固定资产折旧和缴纳相关税费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
解决措施:财务部门应该会同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固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产的流失,保证资产的安全。同时,财务部门应该参与企业固定资产出租的合同签订。并且在合同中应该明确出租金额不得低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及产生租赁收入形成的相关税费。通过强化企业同定资产核算管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堵塞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的漏洞,才能真正保护好企业的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企业良好的发展和运营服务。
综上,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投资资金和人力最大的管理范围,更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与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管理者,从固定资产的预算、购入、加工、安装;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修理,再到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及后期固定资产的清理,在这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有机结合,实事求是,在核算及管理过程中,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使用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鲁娜. 浅析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
[2]王燕. 强化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 消费导刊, 2008, (07).
[3]运海红. 固定资产在管理与核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会计, 2007,
[4]王保卫,秦伟宏. 浅谈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J]. 财税与会计, 2002, (06) .
[5]丁晓伟. 对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
[6]刘雅婷.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08, (04) .
在增值税转型期,企业转让的固定资产在购进时有些抵扣了进项税额,有些没有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其转让时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和会计核算方法存在差异。
(1)购进时已抵扣过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转让。购进时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下列两种情形: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实际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根据增值税相关法规,符合上述情形固定资产在购进或自制时,如果取得了合规的抵扣凭证,就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那么该项固定资产在日后转让时应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并确认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1]2009年3月1日,一般纳税人甲公司购进一台生产用数控机床,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不含税金额100万元,税额17万元,于当期投入使用,并抵扣了增值税进项税额;2010年4月10日,甲公司将该机床以93.6万元的价格出售。假定转让时已提折旧10万元,则转让时其税务会计处理方法为:
该机床转让时应按适用税率(17%)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即:
93.6÷(1 + 17%)×17% = 13.6万元
甲公司转让时的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下同):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10
贷:固定资产 100
借:银行存款 93.6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借:营业外支出1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
(2)购进时未抵扣过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转让。购进时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根据增值税相关法规,在上述时间范围内购进的固定资产,在购进时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所以,该项资产在日后转让时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由于该项增值税是按简易办法征收的,所以不能抵扣当期的进项税额,因此会计核算时不能将其确认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而是直接确认为“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例2]承例1。假设例1中甲公司位于上海市,数控机床购买时间为2008年3月1日,则购进时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若转让时间为2009年4月10日,交易金额不变。则甲公司在转让该机床时的税务会计处理方法为该机床转让时应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即:93.6÷(1 + 4%)×4%÷2 = 1.8万元。
甲公司转让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10
贷:固定资产100
借:银行存款 93.6
贷:固定资产清理 91.8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8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
贷:营业外收入1.8
二、小规模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时税务会计核算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增值税应税货物采用简易征收办法,按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但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按下列公式计算应纳税额:
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1+3%)
应纳增值税额 = 销售额×2%
会计处理时将该应纳增值税额确认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例3]2010年4月5日,小规模纳税人乙公司将已使用2年的包装设备以8.24万元的价格转让,该设备原值12万元,已提折旧2.4万元,则转让时该设备按2%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即:应纳增值税=8.24÷(1 + 3%)×2% = 0.16万元。
乙公司转让该设备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9.6
累计折旧2.4
贷:固定资产 12
借:银行存款8.24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0.16
借:营业外支出1.36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6
在增值税转型期,固定资产转让时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依纳税人身份不同和购买时间的不同存在差别,企业在具体核算时应注意进行区分。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年度调研课题(SKL-2011-33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税法变动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一般纳税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影响。2009年我国全面实施消费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的固定资产只要取得合法的抵扣凭证,都允许抵扣进项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格就不包含增值税,账面价格降低,影响折旧的提取。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后,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也应该允许抵扣进项税,修理费的金额也相应降低。由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固定资产处置时取得的残值属于货物,不缴纳增值税会出现退税的结果,给纳税人避税提供机会,例如: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取得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0万,税款为17万,使用两年后出售该资产,取得收入100万。销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100万不缴纳增值税,购进时抵扣的进项税17万就相当于企业享受了退税。财税[2008]170号文规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应按以下原则缴纳增值税:处置2009年1月1日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没有抵扣进项税的固定资产)按4%减半征收增值税,2009年1月1日以后购买的固定资产(抵扣了进项税的固定资产)按适用税率即17%缴纳增值税。
(二)对其他纳税人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税法变动对其他纳税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处置固定资产的影响上。变动前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比照增值税条例使用过的物品免税的规定,没有要求缴纳增值税,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变动后小规模纳税人要求按2%征收增值税,进一步明确使用过物品免税规定只适用于个人,但没有明确营业税纳税人处置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如何纳税。
二、改革小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教学的建议
由于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修理所用的材料也允许抵扣进项税,处置固定资产时取得的货物销售收入要求缴纳增值税,对固定资产的整个核算过程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教学也应该全面改革,否则教学会脱离实际,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建议对小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教学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核算和其他纳税人的核算。
(一)一般纳税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1)购进固定资产的核算。购进固定资产(含需要安装的安装费)时,根据允许抵扣进项税的凭证,借记“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根据不允许抵扣进项税的凭证,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进完成交付使用时,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2)修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修理固定资产时,根据发生的修理费凭证,允许抵扣进项税的借记“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科目;不允许抵扣进项税的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等科目。修理完工后将“在建工程”转入“长期待摊费用”。(3)处置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纳税人处置固定资产只是取得变价收入的处理上发生变化,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发生清理费用以及清理完毕后结转收益的核算没有变动,这里只讨论变价收入的核算。处置2009年1月1日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的核算。例:企业报废2007年3月购买的一台设备,取得残值收入3000元存银行。借:银行存款3000贷:固定资产清理2942.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7.7(3000/1.04×4%×50%)处置2009年1月1日以后购买的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的核算。例:企业报废一台2010年1月购买的固定资产,取得残值收入5000元,款存银行。借:银行存款5000贷:固定资产清理4273.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26.5(5000/1.17×17%)
(二)其他纳税人固定资产的核算。其他纳税人由于购进固定资产没有允许抵扣进项税,会计核算没有较大变化,处置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税法明确不得免税,但也没有明确如何征税。营业税纳税人需要缴纳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财产行为税,主要由地方税务机关管理,处置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属于销售货物收入,应该缴纳增值税,属于国家税务局管理,处置固定资产不属于经常性业务,变价收入金额也不会很大,营业税纳税人对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到国税局缴纳增值税难度较大。按照重要性原则以及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建议营业税纳税人继续执行原来的使用过物品免税政策,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营业税纳税人以及一些事业单位发生一些残值收入是没有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其他纳税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建议继续采用原来的教学内容。
作者:白文华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一、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购入当期的抵销处理
购买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以支付的价款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列示,首先必须将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予以抵销。其次,购买企业对该固定资产计提了折旧,折旧费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由于购买企业是以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作为原价计提折旧,取得成本中包含未实现内部损益,在相同的使用寿命下,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要大于(或小于)不包含未实现内部损益时计提的折旧费,因此必须将多计提(或少计提)的折旧费从该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费中抵销。其抵销的程序如下: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予以抵销(假定该固定资产为购买企业的管理用固定资产,通过“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抵销,不考虑增值税),借记“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方的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内部交易销方的成本),固定资产――原价(未实现利润)”。购买方当年对该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中按未实现利润计提的部分予以抵销,借记“累计折旧(本年多提的部分)”,贷记“管理费用”。
[例1]P公司以1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S公司,其生产成本为8万元。S公司购买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假设S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10年的使用寿命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该固定资产交易的时间为2007年1月1日,为简化处理,假定S公司2007年对该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按12个月计提折旧。2007年合并工作底稿中抵销处理如下:
(1)将该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予以抵销。
借:营业收入100000
贷:营业成本80000
固定资产――原价20000
(2)将S公司2007年对该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0年,原价为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S公司当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万元,而按抵销其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后的原价计提的折旧额为8000元,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为2000元。
借:累计折旧 2000
贷:管理费用 2000
通过上述抵销分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减少2000元,管理费用减少2000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80000元,该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为8000元。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以后会计期间的抵销处理
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仍然以原价在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中列示,因此须将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的金额予以抵销;相应地销售企业以前会计期间由于该内部交易实现销售利润,形成销售当期净利润的一部分并结转到以后会计期间,在其个别报表中列示,由此必将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该未实现损益予以抵销, 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对于该固定资产在以前会计期间计提折旧而形成的期初累计折旧,一方面按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抵销期初累计折旧;另一方面, 由于以前会计期间累计折旧抵销而影响到期初未分配利润, 因此还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借记“累计折旧(以前年度累计多计提的折旧)”,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该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本期仍然计提了折旧,由于多计提折旧导致本期有关资产或费用项目增加并形成累计折旧, 为此,一方面必须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的金额予以抵销; 另一方面,将本期多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累计折旧额予以抵销。 借记“累计折旧(当年多计提的折旧额)”, 贷记“管理费用”。
[例2]承例1,2008年的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1)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20000元未实现损益及由此导致的P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000
(2)抵销2007年多计提的折旧2000元及由于2007年多计提折旧而导致的S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减少。
借:累计折旧2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3)抵销2008年多计提折旧2000元及由此而多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2000元。
借:累计折旧2000
贷:管理费用2000
2009年的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1)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20000元未实现损益及由此导致的P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20000
(2)抵销2007、 2008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4000元及由于2007、2008年累计多计提折旧而导致的S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减少。
借:累计折旧4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
(3)抵销2009年多计提折旧2000元及由此而多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
借:累计折旧2000
贷:管理费用2000
三、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
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因报废或出售而转入清理时,其原始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随着该固定资产退出企业集团而转为实现。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清理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注销,使得清理期末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同以前各期的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时期清理的固定资产,其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分录也不同。
(1)提前清理。在固定资产未满使用年限提前报废(或出售)进行清理核算时,随着固定资产退出企业集团,期初未分配利润中有一部分转为实现――相当于以前年度按内部交易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金额,对此可以不编制抵销分录;包含在期初未分配利润中的固定资产交易未实现利润的另一部分需要编制抵销分录,这里一方面将相当于当年按年初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将因提前清理而未提折旧的年初未实现利润转作实现,年末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抵销分录为: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营业外收入(尚未按未实现利润多计提的折旧),管理费用 (当年按未实现利润多计提的折旧)”。
[例3]仍沿用例1,假设2010年7月1日,S公司把该设备以60000元的价格出售给其他企业,则2010年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4000
贷:营业外收入 13000
管理费用 1000
(2)期满清理。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期满转入清理的情况下, 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实体已经退出企业集团,期初未分配利润中的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随之转为实现,而且该固定资产原值已经注销,所以不存在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问题; 另一方面, 由于不存在未实现利润,随着固定资产的清理,其累计折旧额已经注销, 也就不存在对按未实现利润多提折旧的抵消问题。但是, 需要当年按期初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导致的本年管理费用与期初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调整分录为: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管理费用 (本年多计提的折旧)”。
[例4]仍沿用例1,假设2016年12月31日,该设备退出使用,无残值,则2016年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贷:管理费用 (2016年多计提的折旧)2000
(3)超期清理。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超过预定使用年限后才清理的情况下,由于固定资产已经退出企业集团,其价值已经注销,期初未分配利润中的固定资产交易未实现利润已经转为实现,不存在抵销未实现利润问题;由于已经超期使用,本年不再计提折旧,所以也不必调整管理费用。因此,清理年度的年末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底稿中不必编制任何抵销分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王燕红:《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抵销处理浅析》,《财会通讯》,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