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装饰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对传统装饰元素的解析
建筑装饰元素是指对建筑的美化和在建筑空间的构件上拓宽建筑的生命力,让人们获得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来强化建筑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1)建筑装饰元素题材。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有构件、雕刻、彩绘等元素,不同的元素采用的题材也有不同,大部分是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建筑装饰元素的题材的特征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其主题始终围绕的是吉利祥瑞、趋利避害,所以一些民间艺人会采用对自然物象的谐音或者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对民间故事的题材进行整合,促进建筑题材和人类认知情感的交流,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传递人们的愿望。比如“鱼”谐音“余”;“苹”谐音“平”;“三羊(阳)开泰”;“太平有象(祥)”等词汇。
(2)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形式。因为装饰元素的多样化,所以表现形式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一般通过彩绘、雕刻等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固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展现出建筑里面的民族民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而且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希冀。
1)彩绘。何谓彩绘,即利用色彩之间的关系,来突出装饰图示绘制在建筑构件的作用,这一类的建筑形式主要在梁枋、窗棂、柱头、门扇、斗拱等构件上,通过色彩的描摹不仅可以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增加建筑的个性和美感,体现出人们热爱生活的特点。2)雕刻。何谓雕刻,即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形式是木雕、石雕、砖雕,在建筑过程中担任着整体的特殊功能,以及表现大众的审美要求。①木雕。人们通过对木材及相关材料的雕刻加工,在建筑中充当固定功能和表达木材特有的审美意思,是传统建筑的骨架形式。在构件中主要充当柱、枋、梁、檩,来展现出古朴典雅、华丽富贵的风格。从工艺上划分有浮雕和圆雕,浮雕采用在天井上方栏杆、檐条上;圆雕是在斗拱、檩条、梁架、立柱上的构件的装饰手法。②石雕。人们把石块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与形象,展示建筑物体的长久性和结实性,也是一门展示人们智慧和思想的工艺艺术。在我国的传统建筑构件中一般运用在台阶、石碑、石狮、抱鼓石、石像等,形象不容易被损坏。③砖雕。人们在砖块上通过对人物、山水、花草的雕刻,来表达人们的希望,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的艺术形式。主要运用在寺塔、房屋、大门、墓室等建筑物的构件或者是墙面上上。在题材的处理上主要采用吉祥的图案和形象,比如龙凤,羊,麒麟,狮子等动物来表示龙凤呈祥、三阳开泰等含义,同时一般的松柏,梅兰竹菊,鲫鱼都是在砖雕常见的物象。
2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对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主要采用的打散、重构、变形的手段和原则,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装饰元素的不断研究和翻译,现代建筑装饰的形式不断进步和丰富,展示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表现传统美感和文化。
(1)对元素的引用。在现代人的审美观的引导下,现代建筑在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过程中,通常是直接引用构图优美或者是简洁的图案。比如在茶楼的墙面或者是园林建筑中随处可见的龙纹和几何纹等雕饰;在深圳的万科第五园里的祥瑞图腾,都是对古代建筑图案的直接引用,展示江南传统水乡的村和院的特征。
(2)对元素的抽象变异。现代人通过对图形的进行几何的变化,简化或者是夸大来展示出独有的神韵和造型,以强化主题为目的,来改变建筑的比例和结构,让原有形象更加具有生动性。主要引用在窗格和斗拱上,夸张的设计,现代结构的建筑依然可以看出重视传统的阁楼的意味,在方格窗错落有致下,建筑物对现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比如在某博物馆的设计风格上就是采用传统装饰元素的窗格艺术手法,通过现代人对元素的抽象变异,展示窗格曲折的变化,创造出放大版的几何体,对现代美进行合理的诠释,不只是突破了呆板的矩形,而且还是得窗格的建筑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
(3)对元素的分解和重组。即是把建筑装饰元素分割意味,遵照一般的规律来进行的重新组合。分解就是有步骤有规律的对装饰元素进行分解,以自由的方式和建筑的创造原理,运用对比,重复,对称等方式对节奏和韵律进行合理地把握,采取近似和特异的形式对建筑重塑生命,即使是自由分解也是在构成原理的基础下自由随意的分解。重组就是对元素的大小变化、重复组合,简化或者重叠进行组合。对元素的分解和重组可以使得传统装饰元素富有时代气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分解与重组创造出来的建筑物设计都是以现代人审美观为基础,进行的建筑装饰元素的改造,所以使传统装饰元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下就是两个基本的例子:
1)世博会的中国馆:它是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现代化创新化,对建筑形状的夸张的变异,把斗拱的传统造型,利用现有技术和建筑材料进行分解和重组,变成现代的斗拱形状,展示在国人的面前,对斗拱元素的分解和重组可以体现出当今工程技术的结构美感,也可以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气神。2)藤本壮介的终级木屋:同样采取的分解和重组的手法,利用建筑元素中的木材重组形成的空间,使得木屋在保存空间的形势下,又具有原式和整体结构,对大自然中的智慧的运用展示美感。
3 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
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装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容,因为传统的建筑元素师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表示对幸福生活的愿望。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抽象化,不仅要展示建筑本身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传达传统建筑装饰的含义,把现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的韵味有机的结合。
(1)香山饭店:把江南民居和传统庭院的装饰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通过对元素的抽象变异、分组与重组,展示香山饭店独特的建筑形体和布局。正菱形的窗户,走兽,文祥的装饰元素都显示出吉祥的气息;壁灯和楼梯间上采用各种动物的图案,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宣示了我国的传统建筑的观念,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望,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哥特式风格,使建筑风格多元化。
(2)苏州博物馆:巧妙借用水面,把建筑物延伸在周围环境中,展示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在木床上雕刻出各式瑞祥的图案,用木质边框做外白色底色加上山水的颜色,增添出创通文化和地域色彩。博物馆的屋顶是飞檐翘角的坡顶,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分解和重组,演变出新的几何形体对屋顶的装饰,同时还采用现代材料的玻璃,是一座具有现代化的创意园林。
4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中,需求日益多元化,所以现代建筑装饰更是要对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研究和继承,吸收其精华,通过把传统建筑装饰和现代建筑装饰的对比,找出相同之处,坚持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去其糟粕,创新建筑设计理念,让传统的建筑装饰在现代建筑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建筑文化;文化价值;中西建筑
建筑装饰涵盖着民族的、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建筑装饰是指敷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表面的装饰层,它起着保护建筑构件,美化建筑工程,增加使用功能,改善使用环境的基本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建筑工程的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建筑装饰的浓厚兴趣,使得建筑装饰独树一帜,不断地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特殊性。随着大量新颖别致、高标准建筑工程的出现,人们越发重视研究建筑装饰工艺,努力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施工技术,使建筑装饰更加美观和富有个性。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建筑装饰管理,使建筑装饰符合其相关标准的规定,按照业主和设计的要求,使质量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是一个越来越受行内外人士关注的问题。
1 中西传统建筑文化特征分析
1.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儒道相辅、情理相依。儒家中的“中和”理性体现的是一种规则、一种秩序,而道家的“自然”却体现着一种审美、一种艺术的境界。历经千秋万载,儒道思想规范传承不衰,虽偶有变故,但也只是微波轻澜。儒道思想一方面限制了大众审美,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独特的风格特征。
儒家经典的《礼记》中的“中和”解释了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不是静态孤立的个体生命,而是注重全体生命之流所弥漫的畅然生机。追求各种不同事物的协调和整合,在对立两极之间取得恰到好处的中点。传统建筑装饰作为人文色彩的一个方面,以其象征性、直观性更为明确地向我们传达了这一信息。
1.2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特征。
希腊艺术在西方人类史上形成第一个顶峰。它自成一格,独具特色,给人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而丰富的遗产。希腊艺术创造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艺术的繁荣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民族特点和自然条件。其中“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 [3](P96)。确实,希腊神话和艺术之间密不可分。奴隶社会的希腊,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理解的限制,认为神的力量主宰一切,宗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艺术受到宗教的控制。希腊神话通过“人神同源”,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和生活的梦想,在神话中巧妙地把人的现实生活融汇进去,希腊神话中的神事实上也是理想化的人。因此,希腊艺术的中心是人。
2 中西建筑装饰的表现形式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内涵。不同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历史背景, 导致中西方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迥异,这体现在空间表现、造型手法等方面。
2.1 在空间表现上。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领悟、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这种心智领悟与内心感受,因此,空间秩序需以意境为前提。建筑空间组合清晰地体现了游观的方式,含蓄空间层次,移步换景,如同中国的手卷画逐渐展开,表现整体环境的意境之美。意境是中国建筑艺术至妙,要达到统一的意境必须做到“物我相融”。“寓景于情”,为观者在游览时提供视觉内容,从而达到骋怀的目的。西方建筑一直是将立体感的塑造作为空间表现的基本目标。他们运用形式规律创造的古希腊及罗马建筑柱式,或壮美、或挺拔,表现了人类蓬勃向上的审美理想。空间组织以主体建筑统帅全局,贯穿整体建筑环境的轴线的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明确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显得雄伟壮观。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空间序列表现建筑的恢弘与气魄,给人以生机盎然的崇高美。
2.2 在造型手法上。
中国建筑装饰在造型上具有很强的写意性。不刻意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并有意突出、夸张或变形,使形象更为鲜明,注重其整体环境中的协调关系。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态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激情和感染力。在造型手法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由于木结构自身特点,表现出来的亲和性很强。屋脊上的构件加工成各种小兽,增加了建筑的情趣。房屋木结构的梁、枋出头,也加工成了蚂蚱头、头等各式动植物或几何形体。
西方以写实逼真为理想,重在塑造形体,体积和量感成为装饰的主旨。哲学家和美学家根据当时盛行的雕刻艺术的伟大实践,提出的“模仿自然”说作为艺术的纲要。希腊帕提农神庙,通过精巧的装饰配置把建筑的比例烘托得更加优雅。装饰主要由檐板雕刻、山花墙雕塑和柱式构成。装饰造型配合建筑的立体感,成为西方一贯的造型手法。以至后来的哥特建筑和巴洛克建筑装饰,虽然在形制上与希腊古典建筑差别很大,但其写实的目标及表现立体的方法是一致的。如个性鲜明的哥特建筑透视门,层叠的尖券骨架装饰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增强了建筑的雕塑感,使建筑的立体效果得以强化;巴洛克建筑装饰,绚烂多彩的壁画表现着虚与实的造型效果。圆雕和浮雕相互融合,多位于建筑的转折结构之上,表现出迷幻多变的造型气氛。写实表现体积的观念,成为西方古典建筑装饰的重要原则。
3 结束语
在当今建筑装饰艺术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装饰凸显时代的特征,融入时代精神是现实的选择。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理念相匹配,是建筑装饰创新的重要内容。当然这种融合不是单向文化的移植,而是双向或多向的文化互动过程,应在交互中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中国建筑装饰可以艺术再造、中西并存、中外合璧,使其走向更加宽广的艺术领域,但建筑装饰艺术的时代精神是衡量文化水平高下的准绳。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单纯追求温饱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满足使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提升精神生活方面,其中,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的改变就说明了人们对于建筑文化观念的改变,在物质生活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建筑物只有居住的功能,而如今,建筑物还充当了传达文化内涵的载体功能。在建筑物的装饰上,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物所能传达的人文情怀,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新材料的运用,古典与现代装饰风格的结构,传统元素的运用以及外来风格的引进都使建筑文化内涵彰显出来,通过装饰风格的展现,充分地显示出鲜活的文化的传达,使得建筑物不再是生硬的物体,而是舒适温馨的文化乐园。
我国建筑装饰文化内涵
1.建筑装饰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建筑装饰文化首先具备了文化所具有的特质,文化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表现必须有其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建筑装饰文化就将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建筑物的实际装饰上。影响建筑装饰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背景、气候特点或者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镶嵌在这些设计风格中,反之,设计风格能展现出其所蕴含和要传达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礼仪之邦,在早些年间的建筑装饰风格上都有所体现,整齐划一和中规中矩的装饰风格似乎是唯一的装饰风格,从设计风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别具一格的特性,正统的装饰风格代代延续,一派庄严肃穆的感觉,中华民族的精髓尽收眼底,传统的装饰风格给人以自信,但是,这种风格在快速发展的建筑业中逐渐被多元的设计风格所取代,由于中外交流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建筑物的装饰风格中这一影响也较为深刻。
2.装饰设计风格中文化的功能
建筑装饰不仅是多元文化的结晶,而且它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建筑装饰的整体风格来看,一个好的装饰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观赏感受,还能够通过设计风格看出建筑物具体的用途,有很强的明确性。
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选用质感厚重的混凝土结构,但是随着新的材料及科技的发展,建筑装饰的设计风格充满了人文特性,从设计的颜色、图案等都可以感受到建筑物带来的人文气息以及科技观念和信息发展的进步。
带有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风格的建筑给人带来舒适愉悦的生活体验,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享受性,通过高品质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及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其二者的关系的研究,应该考虑到很多方面,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可以加深建筑文化的内涵,同时文化内涵的提升也可以促进建筑设计风格的日趋进步。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社会文化背景和当地的自然因素的制约,还与整个地区的文化氛围以及设计师和当事人的文化素养有关。
1.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对文化的吸收
建筑设计的风格虽然是一种表象的表现形式,但是,其内在却渗透着包括自然情况、人文背景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其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于现代社会多元的建筑设计风格来说,风格更不是流于形式的呆板艺术品,而是赋予丰富地理和人文内涵的艺术活化石。贝育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他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建筑物,不仅要考虑带地点和当地的气候,还要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历史状况以及大众的爱好等。所以,好的建筑设计风格的形成,首先是要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情况,还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地区特色来构思和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设计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装饰作品,针对特定的建筑物要设计出不同的作品,设计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历史知识、绘画功底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当今的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风格要求也日益多样化,不仅要从材料的选取上,在室内装饰的设备配置上也要能透露出人们对于建筑设计文化观念的改变,他们逐渐将视线转移到有完美的艺术风格的装饰物件上,从而营造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
2.文化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影响
建筑风格将内在的文化和引进的文化相融合,兼容并蓄,相互融合促进,内在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内心的使得建筑设计风格独具特色,或内敛,或沉稳,或者个性,都从根部影响着建筑装饰风格的设计;社会文化以及时代的文化潮流也为建筑设计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流行元素;而固定不变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又是风格设计不得不考虑的影响因素。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势必会接受外来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因其具有异域风情而颇受大众的喜爱,这种中西合璧,混搭的装饰风格能够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享受,个性的建筑风格使人们内心得到了平衡,最终引领更多大众对于建筑风格的选择。
聊城山陕会馆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始建,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之后逐年扩修添建,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在的规模。作为同乡、同业聚会之地,会馆兼具了联络、居留、处事与活动娱乐等功能,这一点是不同于民居或衙署等建筑形式的。会馆呈西高东低之势,逐级而上,整个建筑群的最高建筑——春秋阁护卫其后,运河在其门前源远流长,形成“背山面水”之势。山陕会馆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公大殿、财神大王殿、文昌火神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跨院、配房等组成,三进院,亭、台、楼、阁等共计一百六十余间。会馆的建筑布局采用我国的传统做法,山门、戏楼、春秋阁等主体建筑位于东西向的中轴线上;钟鼓楼、看楼、碑亭等在主体建筑两侧作对称式排列。
2.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
2.1建筑装饰手法
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匾额以及彩画、建筑装饰构件和建筑色彩的装饰等等。(1)木雕作为山陕会馆艺术雕刻之一,木雕所占比例较大,建筑挑角、额枋、屏风、神龛、梁柱、门窗以及天棚、隔断等,无处不有,大都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形式有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其中大多是透雕。同时,木雕与彩画相结合装饰建筑。(2)石雕石雕分布遍及山门、戏楼、钟鼓楼、关帝大殿、文昌火神殿、财神大王殿、南北碑亭、春秋阁等建筑。院内高大的石狮、石柱、柱础、照壁、折壁、栏杆、栏板之上雕有人物、山水、鸟兽、松石等图案。山陕会馆石雕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浮雕、透雕、平雕、圆雕、线雕等。(3)砖雕清代砖雕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北方砖雕源于山西,风格浑厚朴实。山陕会馆内的砖雕规模和面积不大,重点分布在山门、戏楼、钟鼓楼月牙门以及西北跨院门处。雕刻内容多为瑞兽和吉祥花卉。砖雕技法相对于木雕和石雕来讲,较为单一,主要是浮雕和圆雕。(4)楹联匾额建筑中的楹联匾额作为建筑装饰的内容,不仅仅是视觉形象,也综合利用文学、书法等方面来完成对建筑的装饰。如柱上的楹联,额枋上的匾额,室内壁面的条幅诗画等。山陕会馆的山门、戏楼、钟楼、鼓楼、关帝大殿、财神大王殿、文昌火神殿等,都有对仗工整、用意深刻的楹联匾额。
2.2建筑装饰题材
山陕会馆建筑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类别:(1)祥祈福题材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中大量运用民间吉祥祈福题材,主要有植物、动物、文字等,造型上包括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以象征、寓意或谐音、借语的手法,表达商人求财、求福、求平安的愿望和追求。如会馆山门两便门门框用青石雕出祥云蝙蝠,“蝠”者“福”也,取其“福比天高”之意;戏楼后山墙上的两影壁刻有“松鹤”“梅鹿”,“松鹤”象征着多寿,而“鹿”者“禄”也,乃多财之意;大殿前月台下石狮须弥座上部刻“花瓶”“鹿”“小瓜”“石榴”,取其“平平安安”“福禄绵绵”“甜甜美美”“多子多孙”之意。同样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2)德育教化题材德育教化作用隐含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儒教的伦理教育,如忠、孝、节、义;佛教的处世教育,与人为善,博爱修身;还有道家的人性教育。还有古代英雄、小说演义、神话传说等,作为载体,供人们在欣赏之余,体味寓意。(3)宗教题材山陕商人在信佛的同时,具有敬道观念和崇儒意识,建筑装饰艺术也表现出融佛道儒的特色。以会馆山门正楼顶下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装饰为例,其内容为托塔天王等佛教人物,大象、骆驼、麒麟等佛教吉兽。在大殿前月台下的一对石狮,底座四面雕刻佛教法宝,前为剑、杵;左为伞、塔;右为铃、琶;后为印、钵,用以驱妖避邪。道教中八位神仙使用的宝物也是会馆所运用的装饰题材。同时,表现儒家的德育教化的“二十四孝图”也有运用。(4)山陕地域特色题材会馆采用了建筑的象征手法,以商人故乡的人物、山水、花鸟以及戏剧、民间传说等题材,创作建筑雕刻、彩绘以及楹联匾额,用于会馆的装饰。如会馆石雕中出现的“鹿鹤同春”图就是山西民间最为常见的吉祥图案,仅晋中地区的王家和常家这两处古宅大院中就有近十幅这样的图案。
3.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3.1蕴涵地域特色
作为同乡会馆,乡土的意念与形式特征已经融入了会馆的整体构成与建筑装饰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与装饰以烘托故乡的地域气氛为主题,从建筑布局、建筑用材、结构技术、建筑装饰、建筑的象征等角度创造一种乡情融融的意境,以唤起同乡商人对故土的怀念。同时,亦向世人展示会馆主人的原籍文化。异地经商的同乡在精神上需要有神灵的保护,因此在会馆内供奉他们所崇拜信仰的神灵。信仰关公,崇拜关公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的精神,已经成为晋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金龙四大王主要是凭借其漕运河道保护神的独特作用,在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山陕会馆的“金龙四大王行略”碑,记载了对金龙四大王的崇拜,体现山陕商人对运河的依赖性,也是聊城山陕会馆的特色。附祀的增加,则包含了山陕商人追求全面或多方面发展的进取性。
3.2德育的教化与宣扬
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许多内容极富浓厚的伦理色彩,颇具传统道德方面的“说教”味,起到日常教化的作用。除了教化观者,众多建筑装饰题材和内容表达着建造与使用者的意志与追求,并且告知世人山陕商人宣扬关公的仁义礼智信,宣扬忠孝节义,向世人展示山陕商人的道德观念与行为标准,宣扬山陕商人守信用、重仁义,从而提高山陕商人的可信度。钟楼的楼门门楣上方镶有石刻匾额,上书“振聋”。两侧石柱上阴刻有楹联:“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鼓楼的楼门门楣上同样镶有石刻横额,上书“警聩”。两侧石柱上阴刻有楹联:“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根据周均美先生《中国会馆志》的观点,“振聋”“警聩”绝非仅限钟鼓之声的描绘,而是让世人知晓山陕商帮的人势、气势、财势有振聋警聩的气概。“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也有宣扬山陕商帮营商有术,经营有德,美名而声播远近的意思。
3.3彰显商人本色
陈清义先生曾在《中国会馆》一书中谈道:“明清商人会馆对建筑装饰尤其讲究,追求富丽堂皇、精美华丽的建筑风格,体现出商人喜好铺张奢华、繁缛喧器的审美情趣。在明清宫殿与寺庙建筑中常用的斗拱、彩画、藻井、天花、砖雕、木雕、琉璃饰品等装饰技术,皆被应用于商人会馆的建筑装饰。”的确,在建筑等级限制十分严格的清代,聊城山陕会馆却能呈现如此讲究的建筑装饰特色,正是商人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受商人经济实力、社会奢侈之风影响。但究其深层心理原因,则是商人渴求通过会馆的宏大规模与奢华铺陈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为商帮在客居地形成文化震撼穿透力,与传统的“贱商”观念抗争,以及清代商人求上,求学,求财,求富,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理念的现实表现。
4.结语
关健词:建筑装饰 企业文化地位 作用
1企业文化在建筑装饰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科学。现代装饰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建设具有自身行业特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现状,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建设之植物基础。二者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企业文化像一条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巨大的力量;企业文化注重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最大限制的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使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与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有着很强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和制度规范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统一;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 建筑装饰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根据建筑装饰行业自身特点,努力探索具有建筑装饰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2.1 建设品质文化:品质文化规范的原则强调,企业必须坚持产品质量至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企业信誉的竞争,而信誉来源于企业产品的质量。就施工企业而言,持续稳定的工程质量,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和维系企业信誉、企业品牌的根本保证。要在全体员工中强化“品质至上”、“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教育,把追求完美、创造优质、奉献精品作为企业及每位员工始终如一的目标和准则;要坚决执行工程施工作业的标准、程序和规范.长此以往,品质文化的理念就会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就必然深入人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2.2 优化企业形象、健全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表征,是体现企业个性特点的标志,是一企业区别于另一企业重要的识别要素,它包括企业的名称、标识和企业的空间结构、布局等,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化企业形象,要突出对企业名称的宣传与维护。企业名称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称呼和符号,而是体现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认知度。企业标识是反映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个性特点的人工制造物。
企业在追求自身目标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单纯追求自身的目标和利益,片面强调利润,就必定会给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带来困难,有些甚至是企业自身不可克服、不可逾越的困难。而要保证这一系列责任的切实履行,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加以保证,并使这些规范不断健全和完善。
2.3 强化工地文明建设。工地既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中心和锻炼培养人才的阵地,也是企业与业主、企业与各协作伙伴联系交往最多的平台,更是宣传、塑造和展示企业自身形象与实力最直接的窗口。因此,加强工地的文明建设,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解决好部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坚决克服工地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可有可无,不影响效益等错误认识,切实地把工地文明建设与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落实;要有一定的成本投入意识,务必在人力、物力及措施上切实给予保证,为工地文明建设创造必须的条件;要按照工地文明建设考核标准和《员工手册》的有关要求,因地制宜,突出抓好临设布局修建、安全文明施工、机具材料管理、图牌标识宣传、后勤生活服务、员工形象展示等重点环节,规范实施,确保质量。通过有效的工作,对内为广大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劳动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外展示企业的综合素质、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力。
2.4 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这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尽可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创新价值,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管理中还要通过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和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来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企业和员工的奋进精神,从而实现企业的奋进文化建设。建立既有制度约束,又能发挥个人才能的团队精神,树立企业的价值观,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这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内容。
建筑装饰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要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的,它必须落实到企业日常的各项管理中。装饰行业员工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普通的操作员工,我们要给他们安全感,通过培训提高其生存和工作能力;二是特殊员工,即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要发挥其专长,通过多劳多得,优质优价的分配原则调动其积极性,并鼓励创新,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使其有优越感;三是专业技术人才,要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在业务上充分信任他们,在发展空间上鼓励他们,让他们有归属感;四是复合型管理人才,要从职责上严格要求,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有一种成就感。以上这四种人要区别对待,在管理上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尊重每一员工追求平等和追求自身发展的权利。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
2.5 建立及强化制度至上。制度是每一个企业实现其各项工作有序运作最根本的保证条件,“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企业制度,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活力。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与企业相应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员工的行为和每项工作得到规范。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有效的保证了企业的良好运作。实践证明那种片面强调精神文化建设,片面强调“德治”而忽视“法治”,企业对自身和员工行为缺乏约束力的做法是错误和有害的。制度应是高于一切的东西,它约束着企业中所有人,无论是一般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都必须用企业制度和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损害企业制度,否则,企业的制度就难以得到落实,甚至会成为一句空话。树立企业制度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任何人都必须把遵守企业制度作为自己的内在约束,必须以企业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6 注重市场经济合作理念。无论何种企业管理模式,都是由市场经济的需求产生的,市场的每一个主体无不希望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由于市场经济是各市场当事者相互提供利益的互利性经济,在注重自身获利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其它市场当事者的利益,以双赢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有在企业不断深入的市场化进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市场等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完成。企业文化与艺术文化不同,它的实践性更强,与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与企业生死与共,离开了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要伴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而发展,要与时俱进。企业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和企业文化都要在市场和社会的变化中不断调整、归纳、提炼,积淀属于自己所独有的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
2.7 坚持诚信经营理念。所谓诚信的经营理念,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自觉地遵守诚信的经营原则,讲求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的今天,不可否认“诚信”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面对市场的装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诚信。企业应高度重视诚信文化建设 “以诚为先,以信为本”。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在全体员工中建立起处处讲诚信、事事讲诚信的企业运作机制。一是对员工进行诚信教育,让大家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之规、做事之矩。要求每个员工做到讲实话、办实事。诚信对待工作、诚信对待同志,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以诚信求发展的企业风气。二是诚信对待用户。设计讲诚信,奉献最好的设计效果。施工讲诚信,奉献美观、实用、货真价实的优质工程。交往讲诚信,不欺诈,不夸口,以诚相待。企业只有遵守诚信理念,才能拥有广泛的客户,才能做到既保持老客户,又能够创造新客户,从而拥有原有的市场和创造新的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使企业高效益地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文化环境;关系
前言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装饰设计形式。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一、风格与文化的探索
在十几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对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在体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对主要表现的装饰内容的风格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建筑装饰环境。
在此列举较为典型的工程实例,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九华山庄”工程,以总结、剖析在实践中如何将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风格与文化的结合,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以及创造出理想的文化氛围和使人震撼、愉悦的空间。
二、工程实例中的体会
“九华山庄”装饰工程(北京)座落在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区的“九华山庄国际保健俱乐部”地处龙脉,上风上水,为明清两代行宫旧址,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采用皇家园林的设计风格,环境清幽雅致,五星级酒店管理标准,集保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度假乐园。我公司承建是整个“九华山庄”的核心部分,俗称“五大殿”。
五大殿由主殿和四座偏殿组成。主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设计为丁字形。在原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对功能及空间组织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在功能分区上以大堂所在中间正殿为中轴线,咖啡区及总台接待区分为两侧,多功能厅在后殿,餐饮区、医疗保健区分别在左右殿,线路清晰,功能明确。
殿内装饰设计遵循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表现手法有机结合的原则,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使建筑装饰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我们把传统建筑的造型、色彩加以归纳整理,让繁锁的雕梁画栋符号化,让久远的历史文化气息隐隐在地面、天花及四壁中流淌,通过意会达到交流。由此我们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檩椽、柱式、栏杆、垂花、雀替、挂落、抱鼓、美人靠等,以美的联想,严谨的法度,对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进行了艺术形象的重构,对传统造型中的线的表象提炼加工,变的简洁、挺拔。对具象的元素处理,升华为抽象的符号。大堂主墙面迎门而立的壁画,表现了羲与女娲的形象组合,用青铜铸造,古风颇浓,与光滑的墙面形成对比,夺人注目,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两侧横梁用印度红石板贴成,石板上凿有古代图案中夔纹与凤鸟纹,形象优美古拙,配合设计所选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经过工匠的精雕细刻,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九华山庄”装饰工程是我们把握具有传统风格的神韵又富有时代感的较成功的作品,在此工程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中国民族文化和艺术追求神似,追求意境,表达储蓄与神秘,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吸取中国传统风格及文化的“神韵”,弘扬中华文化,同时以现代设计意识与传统风格有机的结合,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此项工程的作品图片被编入建设部主办的《中国当代建筑装饰作品集锦》大型画册,并参加了中国首届建筑装饰成果展览,编入《中国建筑装饰优秀作品选集》一书。
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应用传统文化,应当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对现代装饰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寻找现代和传统“结合点”。笔者认为,应当从“形”、“意”和“神”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应用。从形的方面来看,应当着重于对中国汉字、龙纹、鱼纹、云纹等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形”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制而应当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纹饰的提炼和改造。比如,北京故宫的隔扇夹纱上的臣工字画使得室内空间显得高贵而优雅,目前很现代装饰中对汉子装饰就有着创造性的应用。汉字装饰的材料不再是木和纸而变成了玻璃锈蚀、金属和陶瓷。在一些现代装饰中,玻璃锈蚀汉字的装饰与灯光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高雅的室内环境,同时也形成了空灵和飘渺的效果。
现在人们都在呼吁要传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而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亮点之一,因此现代的许多设计师都喜欢在其作品中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那么传统建筑装饰对现代的设计到底有何意义和作用呢?
三、对风格与文化的理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建筑装饰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建筑装饰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建筑装饰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建筑装饰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当前,社会是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住处社会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建筑装饰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其间时的精神生活。
风格与文化的关联,就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和谐,其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它遵循历史传统进行超越。
结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装饰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建筑装饰从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无形折旧”更趋突出,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为此既要改造传统,也要改造现代,使传统文化和现代装饰艺术风格高度融合,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白然《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生活,2011.3.
关键词:党氏庄园;建筑;艺术;装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TU-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073-05
1 前言
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奈尔维认为:“建筑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建筑的技术性是不言而喻的。建筑之所以又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具有艺术的特征,正如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所言:“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我国民居经过长期探索并吸收其他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的养分,创造了独特而丰满的艺术形象。党氏庄园自清嘉庆年开始建设,应用了大量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的装饰艺术,使庄园不仅达到了美观的效果,而且起到了文化艺术传播的作用。因此,2008年9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党氏庄园的建筑特色
党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东北20km,属自家硷乡东贺家石村,位于东经110°23’36”,北纬37°27’16“,海拔高程892-960m,庄园整体坐北朝南。始建于公元1814年(清嘉庆时期),经历党氏家族六辈人的逐步完善,历时近百年,于清道光年建成。党氏庄园院落共有72院,可以到达由下向上、外严内宽、左连右通,多层多院的石窑洞四合院和三合院。共有石窑洞126孔。大门17座,厢房4间,库房、碾磨房、马棚、草房各1处,占地约6.67hm2,是绥德县至今保存唯一较完整的清代建筑。
2.1平面布局
党氏庄园以院落式空间为基础,平面布局背靠大山,山顶有小庙,面临小溪,环山绕水,整个地形选址上符合风水宝地选址原则,在黄土高原的大山皱褶里一座城堡式窑洞建筑群。党氏庄园以始祖接口土窑为基础,向下向上向左向右周边扩建,72座院落各自独立,互相贯通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各个院一般采取中轴对称的形式。正面窑洞有坐北朝南、有坐西朝东、有坐东向西,厢房或厢窑两侧布置,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等级理念。平面格局上都是以传统院落为基本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地形进行重组和混合,其精神实质和院落一致,也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学在建筑上的体现。这些院落既有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又有自由式的布局方式,这样的设计使得庄园建筑平面多样、空间变化。足以见得党氏主人精于经验,阅历丰富,思想开明,同时他们这些院落没有北京四合院等其他四合院那样等级森严,其礼数禁规也较少。主人在建设庄园过程中吸纳了各地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使党氏庄园建筑平面布局的形式不拘一格,各宅院风格多样。
2.2外观形象
党氏庄园外部形象特别而朴实。我国多数地区的传统民居都是以硬山式双面屋顶,屋面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房屋为主,采用砖木结构房屋等。党氏庄园建筑则主要采用靠崖石窑洞为主,各院落单元依山势地形而建,层层重迭伸缩尊规,掬让自然,联通有序。由上、下两院为一小单院、阳院、背院、上院、下院、左院、右院、坊院、碾磨院等72院落组成,所有院落相连相通,由窑洞、厢房、库房、草房、棚圈、道路、水路、影壁、石磨、石碾、马棚、猪圈、羊圈、草房、雨道、过桥、匾额、照壁等构成。整个建筑城门坚固,布局合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又是传统的五明两暗六厢房的典型建筑。此庄园修造豪华、铺设讲究、石窑靠山、冬暖夏凉、美观大方、上下左右、明路暗道通畅方便,加戎门牢固,防匪防盗、方便舒畅。遥望犹如凤凰展翅,中间小山岭活像凤凰头,两旁的小山岭犹似凤凰双展翅,两条左右的小山沟好像似月亮湾,在大山的一面坡上共筑共构成一幅黄土地窑洞部落的民居美丽画卷(如图1)。
3 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党氏庄园建筑装饰就其产生,几乎都是与建筑本身的构件相结合的,是对于这些构件进行了美的加工而后形成为装饰,物皆尽其用而无累赘之感。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是装饰的亮点,制作工艺精湛,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装饰手段使得党氏庄园呈现出古朴儒雅的气质,这也是陕北建筑装饰方面一直传承的形式。设计者、建造者在细节上大做文章,例如其主要建筑装饰影壁中凤凰戏牡丹(如图2),这种细致的工艺做法与其他传统民居影壁的做法有较大的区别,似乎在向人们证明党氏家族的特殊身份。
3.1砖雕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砖雕是在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建筑装饰中被广泛采用,党氏庄园中的主要用于脊饰、吻兽、瓦当、滴水、墀头、影壁、神龛等建筑部位。
3.1.1脊饰
绥德当地有“五脊六兽排三瓦,倒插飞檐张口兽”的说法,对脊饰装饰的繁简精细程度也能够反映出户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脊端是以砖、瓦封口,为了避免长长的屋脊线带来的单调感,屋脊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主人、建设者乐此不疲的装饰地。牡丹、莲花、蔓草、云纹,几何图案等纹饰就是党氏庄园屋脊砖雕的主题形象。(如图3)
3.1.2吻兽
吻兽本是建筑结构的一个部分。有防火之用。据当地居民介绍,吻兽还有显示官位身份的装饰作用,即做官的人家,官位达五品以上,脊兽张口,五品以下者,则为闭口兽(如图3)。而在党氏庄园。按家族里的地位的尊卑在窑洞上安放不同级别的吻兽。
3.1.3瓦当和滴水
党氏庄园中的瓦当形式单一,其雕饰图案以虎头、狮头饰样为主,少数刻有花饰图案。滴水安放在屋面青瓦最下端出檐处的一种排水构件。形似为下垂的如意形舌头,上面雕饰花纹图案。
3.1.4墀头
墀头用砖砌之,党氏庄园中墀头的形式,可分为戗檐、盘头、上身、下碱四个部分。戗檐,微向前倾斜,挑砖叠出,表面上贴一块方砖,是墀头的重点装饰部位,上面雕饰的都是有带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宝相花、二龙捧寿、鹭鸶探莲、锦鸡芙蓉、锦上添花、夫贵妻荣、狮子滚绣球、松鹿竹鹤、喜鹊戏石榴、富在眼前、富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更有一些叠层刻有连花瓣、“富贵不断头”连续纹样、蔓草文的图案,中部主体三面雕刻,装饰图案内容多是寓意福禄祯祥、子孙兴旺、富贵不断的美好愿望(如图4)。
3.1.5影壁
从整体装饰的内容来看,党氏庄园的影壁,主要有植物花卉、祥云、富捧寿、各种兽体、几何纹样、象鼻砖雕斗拱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最为精彩的是党氏庄园五氏最为鼎盛时期党应阳修建居住的院落,照壁砖雕精美,其上凤凰展翅昂首,四角四朵牡丹绽放溢香,四边青竹为框,四面花形近似蝙蝠,“盛开”着十朵莲花,浮雕是左天官、右财神。照壁背图同样精彩,天女散落的花中有五蝠,五蝠又面朝“福禄寿”三星,其中寿星手拄龙头拐杖,龙口含一宝葫芦:禄神一手持巨笔,一手顺美须;中居福神手持如意。抱一金童。照壁前书“吉星高照”,后写“天官赐福”(如图5)。
3.1.6神龛
神龛在党氏庄园中每个院落都供奉有神龛,一般供奉在院落大门过道的侧墙上、影壁壁身的正中心或窑脸两窑口之间。神龛尺度不大,但造型大多比较讲究,雕工装饰精细,宛如一个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神龛里面供奉的是土地爷(如图6),“庙小神通大”,所以各家各户都热诚供奉土地神,祈望来年好收成。
3.2木雕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党氏庄园虽以窑洞建筑为主,但也有许多与木构结合和纯木结构建筑,其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雀替、花板、门簪等部位,这些木构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结构功能外,其木雕饰又丰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人们常说的雕梁画栋,实际上含有丰富的文化、考古及欣赏价值。
3.2.1雀替
党氏庄园中主要是在大门中的木质的雀替,党氏庄园的木雕的种类以隐雕、浮雕、通雕为主,这些雕刻的内容以植物、动物、祥云等为内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凤凰戏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草龙”象征了神圣、力量、吉祥与欢腾之意:“麒麟献宝”麒麟是吉祥兽,有避邪的作用,口吐宝珠从天而降,象征富贵的降临:喜上眉梢:梅树枝上落有喜鹊。喜鹊,俗以其鸣为吉祥,“喜”为“喜事”之“喜”。“梅梢”谐音“眉梢”。梅花“独先天下而春”。寒梅报春,喜庆送至。喻示喜事盈门,欢天喜地(如图7)。
3.2.2花板
花板常常在党氏庄园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雀替的上部,是两块对称的长方形木板,镂空雕刻,华北雕刻各种不同的花纹,尤其以植物、动物、祥云等内容,表达了主人对于喜庆、吉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鸳鸯戏莲:鸳鸯,雄左雌右,形影不离,古人称为配鸟。荷花,有名荚蓉,花大色艳,清香远溢。洁花情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象征爱情的珍贵和美。二甲传胪:古时“传胪”即金殿唱名之意。语言为吉祥语,图文则寓示:前程远大,富贵荣华。麒麟送子: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仁兽,四灵之首。有“麟吐玉书”的典故。民间有赞孩子的美称“麒麟儿”或“麟子”、“麟儿”。麒麟送子含义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如图8)。
3.2.3门簪
党氏庄园的门簪是做雕刻的类型。其雕刻部位主要在簪头的正面,题材有代表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梅花等四季花卉。象征一年四季富庶吉祥,或是雕“寿”、“福”、“吉祥”等,而后粘在门簪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3石雕艺术特征分析
石雕因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条件,而盛产绿砂岩和灰砂岩,其质地比花岗岩要软,质地细腻,较容易雕刻,所以党氏庄园的石刻均采用砂岩,主要形式以门枕石和柱础石为主,雕刻内容十分广泛。
3.3.1门枕石
门枕石露在门外面的基石部分或加工为方体的雕饰石作,或者雕成圆鼓形的抱鼓石。其雕饰或朴素,或繁杂,党氏庄园比较讲究,门枕石雕饰的都相当精巧,枕石上雕刻两只立狮,鼓侧饰有“兽面衔环”,石下部面雕刻最为丰富,常见的主题有:松鹤延年、麒麟吐书、二龙戏珠、二狮滚绣球、平升三级、莲生贵子等等。
3.3.2柱础石
党氏庄园居建筑中厅房中有以木柱为竖向的支撑结构,为了防止柱脚湿腐蛀蚀,下端常设石质基础。虽然在尺度、体量上有高矮大小之分,石质以砂岩为主,但形状都与其上部的柱形协调一致。柱础石的雕饰面是连续的,或是圆形,或是方形,或是六面体,表面都雕刻有花饰。简单的柱础石只做成基石。裙袱的处理方式裙面刻有夔龙,周边饰有“富贵不断头”的连续纹样。
4 建筑装饰美学层面审美
首先,党氏庄园建筑装饰的审美意义是实用的功能与形式的美感的完美结合。党氏庄园中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家族对其子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些建筑装饰内容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桃园三结义、二十四孝等希望后代子孙要做到三纲五常,(即三纲为君臣、父子、夫妇只道德约束,五常为仁、义、礼、智、信)要有德行礼仪规范。另外一些作用是祈福、寿、禄、喜等,为了祈讨吉祥富贵,如:鹿鹤同春、福禄寿喜、平安富贵等等,党氏庄园建筑装饰中都是主人在表达对子孙后代教育内容之后,才被工匠和艺人们考虑怎样能做到形象、生动和美观。
建筑装饰美是具有相当大的教育意义。党氏庄园把这种意义充分利用在建筑装饰上,为其营造了一个健康、吉祥、幸福、富贵的家族环境,丰富其内涵,具有深刻寓意的建筑装饰融入整个建筑中,将这种建筑手法作为一种教育后人的手段。使子孙后代在生活中,潜移默化领悟出人生的真谛,家族生活在美的理念的环境中。逐渐形成有约束、有规范、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家庭氛围。
其次,党氏庄园建筑装饰的审美意义一种艺术情趣的深度表达。这些装饰在建筑艺术中形成了重要的人文景观,其中主要的建筑装饰形式就是木雕、砖雕、石雕等,院内的雀替、脊饰、花板、墀头、影壁、神龛、门枕等都用雕刻来装饰,这些建筑装饰使庄园内更有艺术情趣。党氏庄园建筑装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标榜推崇为做人道理的,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有表达鸟语花香的,有抒发凌云壮志的,有传达圣贤名言的,党氏庄园就是黄土高坡上一座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大观园,表达了主人想通过建筑装饰来与家人建立的一种美满和谐的对话关系,对话内容包含家族的历史、家族的憧憬、家族的愿望、家族的祈盼和家族的追求等。这些建筑装饰溢流出及其浓郁的风俗气息和民族艺术特色,给人们传递着一种淳朴、清雅、别致的审美情趣。
5 建筑装饰文化层面意义
党氏庄园建筑装饰是当时黄土高原社会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建筑装饰艺术的鉴赏,是通过视觉所获得的美感,达到心理上的愉悦,对人的思想加以净化,然后起到教化的目的。这些建筑装饰不仅仅是社会民俗传承的一个载体,更深层的是向人们传达出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信息。细细审视这座庄园,就是研读一部黄土高原窑洞建筑风俗教科书,从中读出陕北地区几百年来的民间文化韵味。
5.1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自然界中,天、地、人三才是构成整个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三才虽然各有其道,但又相互对应、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其三才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和谐统一的思想。受当时的历史、文化、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中的风雪雷电、日月星辰、山川大河、春花秋果等很多现象,把这么多的现象都归结为天地等多种神灵在起主宰作用,并把这些神灵人格化,祈望能与神灵和谐相处,且得到这些神灵的庇佑,主人相信万物有灵、天人感应、心诚则灵。这种根深蒂固的泛神论观念创造了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名言、警句、古训和故事等,成为党氏庄园建筑装饰的丰富题材。各种神灵的分工各有不同,所处位置也各不相同,大门门板上设门神,进门后建造精美的照壁,窑洞中间腿设置壁龛内置土地爷,院子中砌筑高台设天地香坛,院墙上放置泰山石敢当或石狮子.室内供奉有灶神、财神。这些内容非常广泛,题材及其多样。党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爱戴,进而来表达祈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5.2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念伴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传统的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里也明确写道:“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些伦理道德的精神就是秩序与和谐,其核心内容为宗法和等级制度。这些伦理道德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做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于传统思想的发扬起着不可磨灭的。这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宾主有异的社会秩序与人伦关系,在党氏庄园的建筑装饰中,处处显示着对这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弘扬。建筑装饰在影壁上天官赐福希望子孙升官,窗上的文房四宝希望子孙有所进取,门上的二十四孝图寓意家庭幸福,大门花板上鸾风和鸣象征夫妻和睦等等,不仅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福”宇院院内石板铺地,登上二级台阶便是五孔大石窑,大窑穿廊挑石,脑畔上花栏砖墙砌福字、喜字,是典型的明三窑暗二窑六厢房。窑高院落二台阶,门高一台阶,表示连升三级。正窑居中而高,厢房旁侧而低,渗透着“君臣”的传统伦理理念。同时,还给这个黄土高原窑洞庄园添加了美的色彩和形象,更增加了文化和道德的内涵。这样精美绝伦、匠心独具的图案,不仅使主人在感官上获得美妙的愉悦,而且在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5.3渴望美好生活的生存理念
党氏庄园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到处可以见到对福、禄、寿、喜等美好生活的渴望的表达,这代表了当时当地人们对于生存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与清朝时期的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分不开的。黄土高原清代社会经济的特征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过着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实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不求于外。在庄园的建筑生活空间中以间接的方式和形式,借助建筑装饰,以多种题材进行组合构建吉祥的图画,如牡丹与青竹、蝙蝠与寿字、鹤与松树、鹿与荷花、凤凰与牡丹、喜鹊与梅花等,通过语言谐音寓意为“平安富贵”“五福捧寿”“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富贵高升”、“喜上眉梢”等吉祥图案,从而在心里和精神层面获得幸福的抚慰与喜庆的满足。党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充分反映了清朝党氏家族的祈求功名、积极进取、安富尊荣、安家立业的心态和社会意识。这些建筑装饰从题材反面看内容丰富大胆,从形式方面看雕刻多种多样,显示了纯朴儒雅,寓意吉祥。因此,党氏庄园建筑装饰是不仅是当时当地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而且对于我国和目前建筑装饰都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传统民居大花园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
当今室内外装饰的时代优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唯美的意境、多样化的形制、出色的色彩搭配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充分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境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交流异常便捷,在知识膨胀和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的充裕而相应减少。在此背景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告别噪杂喧嚣的工作生活,充分享受幽雅宁静的家居环境,让自己难以平静的心灵寻得暂时的安宁日益成为现代室内外装饰追求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意境和语言的提取,不仅能唤起潜藏于少数民族居民内心深处的文化魂灵,还能激发人们追忆先贤、享受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历史遐想,尤其是其美轮美奂、风格多样的形制和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的意境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追求生态和谐与休闲优雅的生活品位以及审美需要。传统建筑装饰是当今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传承民族装饰文化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新材料和新工艺异常发达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拥有了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和更加丰富的解读方式。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意境、形制精髓和装饰语言加以提炼、创新和升华,以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创新地应用于现代家居装饰,不仅赋予现代家居空间以传统的文化风格,更满足了人们审美追求的的文化心理和时念。
第一,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丰富多样,多姿多彩,为当今室内外装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制异常丰富,不仅有着个性突出的屋脊、屋身和底座,雕梁、斗拱、栏杆、雀替、画栋、屏风、门窗、彩画、书法和家具等装饰构件和修饰手法,也为现代室内外装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制资源。以纹饰为例,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不仅非常重视纹饰的使用,而且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纹饰图案,常见的有环纹、鱼鳞纹、石纹、如意纹、回纹、万字纹、花草纹、锁纹和龙纹等,这些纹饰既寓意驱邪吉祥,还精美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装饰价值,更为中国现代室内室外装饰的图案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图案、形制随意而质朴,与当今社会紧张、冷漠和追逐名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给予现代人强大的心理关照和人文关怀,可以为当代人营造一种万物和谐的居室空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意境,从而极大提升当代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
第二,传统建筑装饰的人文内涵为现代装饰理论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开拓空间。少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大量元素虽然存世相对有限,但给现代久居都市的人们呈现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享受。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性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早已卸去了昔日的繁华,失去了以往作为本民族共识的强大作用。然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经历几千年的人文传承,尤其是其所吸纳的畏天敬地、顺应自然、中庸和谐、与世无争、仁义礼智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早已在其代代相承中融入本民族的灵魂深处。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传统的中国元素、民族元素对于凝聚少数民族人心,塑造中华民族的世界文明地位,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的本土回归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方向。现代装饰艺术尤其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为主的建筑装饰理论,在文化本土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格局中,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国人复杂而多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传承、挖掘,提炼、吸收和升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精髓,可以极大开拓当今室内外装饰的理论空间。
第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法同样可以借助现代新材料、新工艺获得时代新生。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讲究平面布局,在视野开阔的平面上,通过点、线、面的立体组合和各种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思想上,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长于体现独特的文化主题,或少数民族宗教的顺应自然,或儒家的忠孝节义,或佛教的因果善缘,或道家的清静无为,均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园林,在设计上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水奇石间,点缀亭台楼榭,在曲折回环中,往往别开洞天,少数民族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情怀,通过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呈现出人造自然的生态意境。同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新材料种类丰富多样,新工艺可以实现复杂图案的加工,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灵魂与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融为一体,可以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二、当今室内外装饰运用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有其精确独到的形制图案,吸引现代民众的文化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材料工艺,但将其运用到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无法充分发挥传统装饰材质的特性。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从形制到内涵所追求和张扬以等级尊卑观念为主的封建陈腐思想与现代社会追求独立和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也背道而驰。古代装饰艺术的实体存在和人文内涵都产生于少数民族传统农耕文明中,浸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必然产物。然而,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尤其是西方建筑装饰文化在西方整体优势的现代语境中已经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总之,在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运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存在优势,但也必将面临系统而复杂的诸多制约因素。首先,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正在遭遇西方现代装饰文化的冲击。西方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大量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风格,但总体来说,无论追求工具理性的现实主义还是对工业社会展开强大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总体来说,都反映了工业社会中久居城市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可以说,西方现代装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从本质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座城市,只要它深处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就必然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西方的现代建筑装饰元素装点自己的建筑,哪怕其在表面维持了民族的或国家的传统风格,那至少也要在装饰设计和装饰材料上吸收、借鉴西方元素。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并在全球化潮流中形成了日趋多元的文化结构,其城市室内外装饰艺术必然会受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的深刻影响,并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发挥构成了极大挑战。其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难以凭借现代材料予以精确表达。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对木材、石材、陶瓦和土砖等装饰材料淋漓尽致的艺术加工上。可以说,这些传统建筑装饰材料正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然而,现代建筑规模日趋庞大,结构更加复杂,功能要求日益多元,传统建材中的木材一般强度不足,耐火性不强,既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超负荷的承载需要,也无法适应电气化时代的防火要求,即便土砖、土瓦,其强度也相当有限,无法达到现代建筑装饰经久耐用的时代需要。因此,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便出现了采用现代工艺、现代装饰材料而将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简单堆砌的现象。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建筑材料是形与神的结合,其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驾驭之中。在现代材质基础上,简单融入传统装饰图案,无法真正打造出形神兼备的古典艺术意境。再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无法适应现代人多元复杂的审美情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水融的产物,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意境、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尤其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认和以“礼”为核心的题材内容充分展现其中,并将安静和谐、悠闲恬适、均和自足及乐天知命的田园意境熔铸其中。当今中国基本告别了农耕社会那恬适宁静的田园风光,开始步入科技发展、讯息便捷、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工业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城乡面貌,还有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体认和灵魂诉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健全并加入WTO,人们传统的心理结构或被现代商业文化解构得支离破碎,或被强势的西方文化深刻抑制在灵魂深处,而传统装饰艺术所植根的传统文化很难在现代多元的文化格局中满足人们释放个性、追求自我的审美情趣。
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在当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策略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蕴含了少数民族的精神追求、情趣意旨,承接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脉,其设计风格和精巧布局,正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极致体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书法、字画、古董、借景、园林和家具等装饰元素营造出一种清雅含蓄、意境悠远的建筑空间,以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纹饰和符号在点、线、面的精巧构置与色彩驾轻就熟的出色搭配中给人点缀出一幅简约而不失层次的平面画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必将借助民族复兴伟业而得以传承,成为当今室内外建筑装饰中极具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符号、素材、形制、图案和意境之源。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从属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形态,它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的运用必然面临以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装饰文化的挑战。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虽具有蓄势待发的文化优势,但要将其成功运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只有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对其进行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进,立足新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新素材、新结构和新形式,才能真正将其融入当今的室内室外装饰之中。
第一,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题材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完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真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和物态呈现。因此,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广泛丰富的题材,形态各异的形式,无论动植物修饰还是绘画、书法等,都基本体现了以儒、佛、道为主要内容的题材内涵。例如,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非常讲究古书画的应用,将古书画概括为一种装饰图案,可以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室外装修之中,不仅能够体现古书画固有的美感,而且能够借助新材料、新工艺在色彩、肌理、造型、尺度和比例上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修饰氛围。再如,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匾额直接应用于现代装饰艺术可以形成装饰空间的视觉中心,以画龙点睛之笔提升空间的高贵富丽之感。其他诸如吉祥对联、纸裱、古家具等都可直接应用于现代室内室外装饰。
第二,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丰富造型直接融入当今的室内外装修。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塑造了形势美感极为出众的丰富图案,为当今室内室外装饰融入古代元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如其异彩纷呈、种类繁多、造型生动的各类纹饰,既具有驱邪迎祥的风俗内涵,也具有极高的审美装饰效果。因此,可以站在当今的审美要求之上,以祈祷生活的时代内涵取代驱邪避凶和招吉纳祥的传统内涵,对纹饰略加变通而直接将其应用于现代装饰之中。此外,一些寓意美好生活的汉字,如“喜”、“禄”、“寿”、“福”等文字图案也可以按照现代审美造型的时代特点略加改动而直接应用到室内和室外装饰中。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图案造型随意、质朴,能够在现代社会冷漠、紧张的文化氛围中给人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可以通过现代室内外装修对古代装饰观念、理想和趣味的传承,提升现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人与万物的和谐。
第三,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借助现代装饰设计、装饰工艺和装饰材料予以表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中震撼人们的心灵,关键在于其富寓传统文化内涵的“意境”。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中一些体现尊卑等级和驱邪避凶观念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价值追求。因此,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要从传统中提取到现代室内外装修需要的灵魂要素,并结合现代设计、工艺和材料对其进行强化、夸张与修饰,以实现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意境与现代审美价值追求的高度融合。提取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当今室内外装饰之中,关键在于可以凭借动静相宜的意念延伸,将传统文化神韵借助现代材质载体充分应用到现代装饰艺术的空间转换中,并充分实现传统装饰神韵与现代材料特点的高度磨合,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赋予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灵活变通的时代生机。
第四,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进行简化和变形,以满足现代建筑装饰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意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丰富多彩,但也略显繁琐,尤其是反映同一精神文化内涵的题材往往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频繁出现,很难适合现代生活追求简约、自然和高雅的审美追求。有鉴于此,在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应用到当今室内室外装饰时,一方面应当对古代装饰艺术复杂繁琐的图案和情节离奇的故事题材进行概括性简化,紧紧把握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和神韵,删除多余的层次和琐碎的枝节,从而营造出一个凝练而集中的主体形象,满足现代人向往古典而又追求大方简洁的多元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现实的装饰需要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固有形态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调整、变形,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对图案风格、形制结构和多样功能的新要求。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东方艺术魅力的审美情趣,渗透了少数民族审美的旨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和阴阳交生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境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可以为世界装饰文化注入特有的东方活力。
四、总结
1徽式建筑
1.1徽式建筑概述
在中国古代历史潮流中徽式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徽州古民居是中国遗存下来的传统建筑样式,徽州古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远久的原生态建筑样式,具有非常丰富的设计内涵思想,并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其中青砖黛瓦马头墙.其中有讲究的房子布满木雕砖雕石雕,代表的是身份是荣耀.马头墙是为了防火.天井则是在下雨时起蓄水的作用,也应了句老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1.2徽式建筑特点
徽式建筑注重人文精神及生态灵气,非常重视整体的布局与四周环境的相协调,完美的展现出了徽派古民居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建筑理念.徽式建筑最主要的思想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将中国古代审美度向和价值判断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正是由于这种建筑理念的影响,所以徽式建筑的整体建筑布局,整体的艺术风格、装饰特征等能显而易见的看出这种理念,徽式建筑中体现出的各种理念对现今社会建筑而言仍然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对徽式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种保护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传统理念,徽派建筑在传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非常高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徽派建筑中的装饰部分更是对现代建筑的装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徽式建筑风格细致的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解读,并且还要用到其装饰在建筑学中的优势地位,就能够对目前中国的建筑装饰风格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2生存环境堪忧的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内容各不一样,有优有劣,而其在建筑装饰艺术当中所显现出的装饰形态也是种类样式繁多,就比方说天花、隔扇等内部装饰;马头墙、青瓦等外部装饰,其建筑形态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如此珍贵的装饰艺术在现代的建筑当中也是被频频运用.以此同时,而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此问题上面对着日益增多的困难以及在当今时代生存下去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2.1在当今时代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所要面对的现实性问题
在对于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太过于讲究以及繁琐细致的雕刻等特点来说也很难符合现代城市建筑要求的简单大方并且价值最大化的现代化设计理念.而现代人对建筑的要求更多的是时尚化和简单化,在此问题上,使得传统的徽派建筑装饰在与现代建筑装饰上都没有一个很直接了断的切入点,无论是从室内或室外的装饰功能设计配套,又或者是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设计理念来说,以至于在现代的建筑中更倾向于现代化的建筑装饰.与此同时,随着新型材料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态的日益发展,使得了现代的徽州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新型材料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态,这也使得徽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上的“质”很容易让人们遗忘.
2.2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外观上的问题
徽派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是立足于材料和传统高度的斜坡房顶和马头墙的装饰上,而相对于现代的建筑大多数都是高楼林立,所以说如果以徽派传统建筑装饰来作为现代建筑的参考时也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我国徽派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房顶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不拘小节,随意而为的,但是会显示出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感觉,非常具有波浪起伏的感觉.使其房顶观之灵活,而徽派传统建筑装饰的房顶布局运用于现代建筑时,会彰显不出斜坡房顶的灵活性.徽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马头墙有防火的作用,也使房间与房间之间的房顶隔离,是一种多层次的组合,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犹如万马奔腾一般,而相对于现代建筑装饰如果照搬了徽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马头墙,会造成视觉混乱.徽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粉墙黛瓦色彩,朴素淡雅,建筑与大自然紧密相融,但是,徽派传统建筑的周围大多数是高楼林立现代的建筑物,两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其本应该存在的环境被代替,也就使得其建筑装饰艺术丢失了它本应该拥有的韵味.
2.3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物理本质问题
徽派的传统建筑多是将木材和特殊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而且它的修建工艺十分的复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徽派建筑装饰当中的重要原材料:如银杏树、柏树、茶园石等,都被其他更加方便的科技材料所替代.现代的仿徽式建筑中都带上了多种更加实用、经济的建筑装饰材料.这一物理本质的替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徽式建筑装饰中的精华及建筑本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尊重传统徽式建筑的,是不利于传统徽式建筑能够得到很好传承的表现.
3徽式建的传承价值
徽文化也是三大民族文化之一与藏文化和敦煌文化并存,而现如今徽州的传统居民到目前为止仅剩下8000栋左右,从这一数字上就能充分的体现出对传统徽式建筑保存及传扬的重要性,徽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中的一大主要流派,徽式建筑对目前我国建筑的指引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完好的保存的徽派建筑才能有效的对现今的建筑起到指导的作用,才能让现代的设计者从传统徽式建筑中发掘出更多的优秀方案,这也为徽式建筑的保存以及复原工作提供了最良好的数据及物质基础.
4结语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从只求居住舒适安全,转变成了舒适与美观并重。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水平深受本民族地区文化内蕴的影响。这种审美上的需求引导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变化。本文从设计品质与内涵来分析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和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建筑装饰设计品质与内涵
一个有高贵品质的建筑装饰设计也并非是高级品牌的堆砌,我们不需要拿顶级的家具和材料来营造一个展示厅,我们需要的只是适合于自己而非别人的环境空间。
笔者对高贵品质的建筑装饰设计理解是创造和表达使人感动的空间环境。实际上,无论设计也好,建筑室内也好,房产品也好,都是为不同的人而创造设计的,因此设计应具有价值以及能使人感动的品质。设计是服务性商品,它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设计创意用图纸来表现,设计的品质体现了设计者的思想和创意。设计的内涵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设计的艺术性,也指设计风格、设计思潮等;二是设计的科技性,包括使用功能分区、新技术设备应用等。设计的艺术性带来精神享受,设计科技性创造了安全、现代、便捷、舒适的生活。
建筑装饰设计的品质是你对生活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所谓设计,就是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创造更好状况的,改变现状的途径,但是设计还是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可以从宏观的国家发展规划、区域规划、环境规划到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甚至更接近日常生活的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纺织品布艺设计等等,不一而足。建筑装饰设计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状况和改变现状,它一定是各个层面更高品质的追求,而时尚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流行。品质具有永恒的一面,时尚则更加具有时效性。品质是低调的、含蓄的,时尚是高曝光的、开放的。
良好的建筑装饰设计品质给人带来安全、舒适、充满艺术氛围的精神场所。该场所可以是时尚的,也可以是经典的。而时尚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潮流性,时尚的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时代价值,引导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时期、环境与人文价值深层地引导着不同的生活价值与设计思潮,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时尚风潮。比如我们表现特殊地域人文风土或空间形式,在每一段流行风潮中,都存在着不同生活空间价值形式。
高贵品质强调的是本质与内涵。时尚强调的是时代性与超前性。良好的产品与优秀设计紧密相连,使产品有了高附加值。设计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追求设计品质也就是为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设计的过程只是一种感知和理解,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专业技术表现是设计师的责任,但他必须体现居住其中的人的精神追求,并被之理解与认可。如果人的思想达不到这个高度,从形式上追求那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
二、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就是反映在个体或群体建成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和所属地区地域特点。它由内核文化和外援文化共同组成的。内核文化表现的是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本质性的东西,是古老、纯种、发育完善、根深蒂固的文化部分;外援文化非自生,是新式文化,也可以说是吸收和包容下的外来文化,它年青且非纯种,并没有完全发育。内核文化的传承能力是很强的,透过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我们可以追寻到其背后蕴含的一脉相承的本质和精髓,深入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建筑文化的发展与更新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利用内核文化自身的聚变或者裂变进而生成推动其变化更新的巨大能量,这种途径发生的动力是从内核文化的本质结构中产生的,因而这种建筑文化的发展和更新是积极有序的,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有着一致、和谐的关系。其二,利用外缘文化来冲击和渗透内核文化,从而推动整个建筑文化进行革新。尽管刚开始会显得生硬、无序、消极,但在长期作用之下,外缘文化会和内核文化形成一个相互适应与融合的关系。站在全面发展观的基础上来看,这两种方式常常是要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以此来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变革,完成质的飞跃。
而我国内核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且日渐增大,内核文化传承过程进程缓慢、负荷过重的问题,对于外缘文化的反应与容纳的能力还不够。在这厚重的内核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要求了,反而可能会阻碍我国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师在构建和完善建筑文化体系的时候,要重视减轻内核文化负担,吸收外缘文化,并将外缘文化顺利溶于内核文化,创造出我国建筑文化新的生命力。
三、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在中国整个传统的文化中,中庸和谐的思想内涵是影响最为深刻的。这种文化内核在我国古代的宫殿、府宅、园林等设计中,都有体现。并且,在如今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这种和谐中庸的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是一个凸显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和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典型例子,具体来说两者的关系主要如下:
1.建筑文化为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形成奠定了环境基础
在进行建筑装饰风格设计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用什么材料,如何进行施工的问题,更重要的,它要善于利用建筑文化为其奠定的环境基础。用内核文化来保证建筑不同区域以及跟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性,用外缘文化来凸显建筑设计的特殊之处。建筑文化它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审美标准,人们对于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认可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审美标准与需求之上的。融合了整个城市的建筑文化环境特色的装饰设计风格更能体现出和谐美,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可。
2.建筑文化为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提供了新鲜思想
建筑文化这个问题是因地域而异的。在我国,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点,适合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也不会是全然相同的。在对建筑文化的不断扩充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设计受到了很多的西方建筑设计风格的深刻影响。有些风格是我国过去的建筑领域从未出现过的,这些被吸收和借鉴在我国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当中,充实了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理论。
此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也会形成特殊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有些建筑设计风格是在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有些建筑设计风格则是由于人们的文化决定的。显然,这些不同因素的建筑文化给建筑装饰风格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3.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建筑文化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建筑时代到来,很多的设计师进行的建筑装饰设计实际上是对不同的建筑文化之间进行的融合。这样的融合过程,造就了更加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同样这种成功实现不同文化融合的设计,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4.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文化的革新
我国的很多建筑装饰设计师已经在积极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和理论,结合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部分,来发展不同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力求体现更高的设计艺术水平,满足更高的建筑审美需求。这种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探索,实际上也在推动着我国现代建筑文化的革新,甚至重构。
三、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新办公大楼装修设计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新办公大楼装修设计案,装修设计首要了解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功能的使用,只有将企业文化与设计相结合,只有充分的了解企业类型、内部机构、企业文化,才能使设计具有个性和生命。还有作为金融行业,是引高科技的领头,这就需要和智能化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将智能楼宇技术与室内设计融为一体。“以客为尊”让访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员工为首”让员工感受到亲切和温馨的工作环境。因此整个设计风格为现代、低调奢华的手法贯穿整个办公环境。
公共区域:为米色石材、成品隔断、铝板为主办公区域:为网络地板上铺地毯、成品隔断、墙纸、铝板;整体材料采用绿色环保,并且标准化、模块化、成品化建筑材料规格一致,细部设计做法统一。尽量采用场外加工,场内安装的施工管理原则,即降低造价,也确保设计的效果和施工工艺的精湛性。有效的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运用,合理利用原建筑优越条件。
设计思考:首要了解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功能的使用,只有将企业文化与设计相结合,只有充分的了解企业类型、内部机构、企业文化,才能使设计具有个性和生命。还有作为金融行业,是引高科技的领头,这就需要和智能化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将智能楼宇技术与室内设计融为一体。“以客为尊”让访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员工为首”让员工感受到亲切和温馨的工作环境。因此整个设计风格为现代、低调奢华的手法贯穿整个办公环境。公共区域为米色石材、成品隔断、铝板为主;办公区域为网络地板上铺地毯、成品隔断、墙纸、铝板;整体材料采用绿色环保,并且标准化、模块化、成品化。建筑材料规格一致,细部设计做法统一。尽量采用场外加工,场内安装的施工管理原则,即降低造价,也确保设计的效果和施工工艺的精湛性。有效的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运用,合理利用原建筑优越条件。
四、结语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发展与扩大是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它深受建筑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花建兴. 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J].建
筑·规划·设计,2009(02).
2.张明霞,杨斌. 浅议建筑设计风格与文化[J]. 大科技,2012(06).
摘要:江西古建筑上的各类装饰是中国古代民间装饰艺术的集中体现,凝结着集体文化意识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其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民俗象征意义展开研究,能为培养当今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的装饰实践能力,汲取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艺术养分,提供一条新的特色道路。
关键词:江西;古建筑装饰;美术;师范教育
一、背景及理由
随着社会进步,美术类师范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美术专业的师范生相对较为固定的就业去向和专门的就业要求,决定了他们需要加强装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由于全国高校均在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少有学校能静下心来致力于师范类教育教学的研究,也就更谈不上开展专门针对美术类师范生装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了。美术教育专业极强的应用性、时效性,要求我们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且这种能力还要与社会要求紧密接轨方才具有实际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江西古建筑风格秉承徽派建筑遗韵,建筑装饰形式与特征又自成一体。而国内专门针对江西古建筑装饰特色的研究、分析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将之与本省高校装饰艺术教育相联系了。作为江西本省的省属专职师范本科高校,南昌师范学院地处省会南昌,依傍南昌豫章书院、安义古村落,毗邻九江白鹿洞书院、永修汪山土库、上饶鹅湖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婺源明清古建筑群、景德镇瑶理古建筑群、吉安市青源区的渼陂镇古建筑群环绕周围,这些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及其附属装饰,使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及便利的研究条件,同时也让我们肩头担当着一份赣文化的传承责任。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对美术类师范生装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应当立足于江西本地有地域代表性的装饰艺术门类展开实践探索与研究,而通过对江西古建筑装饰的研究,必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本省特色的美术师范教育专有道路。中国的古代建筑具有讲求人文性、象征性的特点,追求师法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最终目的。在历史不断演变进程中,建筑已并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建筑体”,它实际已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门派相互融合,成为反映古代先民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依存于江西古建筑上的装饰构件及其艺术手法正是中国古代民间装饰艺术的体现,蕴含的是由无名工匠创造、凝结着集体文化意识的文化传统,是非个人化或精英化的艺术。建筑装饰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文化的积累过程,其内容既承袭了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又与特殊地域的文化、经济、政治特征相联系,还受到个人品位、爱好、价值观、艺术情趣、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地区所产生的特有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美学观念与艺术规律等,都会在当时当地的装饰艺术作品身上留存、体现。
二、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所谓古建筑一般指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古代民用与公共建筑物的总称。由于文章研究的是江西地区留存较好且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故笔者将之限定为江西境内明清时期为主的赣文化风格特征显著的建筑及建筑群落。而建筑装饰本意是指“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我们在此主要讲的是古建筑群落的布局以及建筑自身之上的装饰构件的外形特征、花纹图样、处理手段、艺术规律等。顾名思义,美术师范教育是指专职培养美术类师资的专业教育,其更注重对美术教师入职前的培养过程。由于专业特征及行业特点的限定,美术师范教育在帮助学生建立较高的审美、鉴赏、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把对当地民间建筑上的装饰元素研究与美术类师范生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直接到生活中、到民间艺术里汲取营养,继承民族与民俗传统,进而学习真知,为我所用,恰恰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新模式。江西古建筑装饰自身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象征意义。我们应当结合江西地区的地域文化、社会背景、自然特点和手工技艺,探讨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对具体建筑装饰构件的形制功能、外形特征和装饰纹样的表现手法、艺术规律作大体的归纳与总结。从而探寻江西古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对其映射出的民俗文化内涵、精神价值追求以及对江西古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的总体审美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反映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探讨其对当今师范美术特色教育的作用。继承和发扬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立足于现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设计手法、审美倾向,并且不断地拓展其应用方式和应用范围。同时将传统装饰语言融入现代师范类美术专业的装饰教学实践,并使它们成为有机整体,以满足现代设计生活和新时期师范教育教学的需要应当成为我们的着眼点。任何建筑装饰艺术均可承载特殊的文化意义,并在中华民族这个环境中演绎成特殊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又可以被设计师转化为视觉符号,加以规范、运用。建筑装饰艺术符号的产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被赋予各种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彼此交融、相互沟通而形成的格局:人们从中寻找美好的理想,对它们加以理解、变化来表现自身的心灵品性。建筑装饰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形象本身,更是美化和再造后的个性,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江西古建筑装饰的外形特征和内在文化内涵、表现手法、艺术规律作大体的归纳与总结,同时结合江西古建筑装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反映出的鲜明艺术特征,探讨其在当今美术类师范生培养装饰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让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学生了解并学会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汲取精华,方可能建立具有中国当代本土特色的装饰艺术认知。
三、意义与价值
笔者认为,以江西古建筑装饰研究为着眼点,开展美术类师范生装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以下意义和价值:首先,江西古建筑装饰作为江西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蕴含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它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造型规律和深厚的民俗积淀,是现代装饰艺术汲取营养的宝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江西境内各类古建筑的建筑装饰构件有着中国传统装饰特点和地域性特征。对其造型结构、图案花色、材质工艺、雕造技法、文化寓意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可以让当前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学生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对其学习、继承以及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文化,建立有当代中国特色的装饰艺术理念,引导他们客观认识并思考当前现代化、国际化的装饰艺术概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再次,针对我省美术类师范生专业训练要求的实际,把加强美术类师范生装饰实践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对江西特色的传统装饰艺术符号、手段、方式及规律进行总结、学习、借鉴,有望从本地民间艺术领域探索出一套新的教育方法,进而走出一条新的、有江西特色及实际应用意义的教育之路。最后,通过以上探讨,使对高校艺术生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培养,造就新形势下合格的师范类大学生人才变得更加切实、有据。这将对我省的师范教育理论与研究起到补充和参考作用,进而对培养新时代合格、健全的师范类大学生人才产生实际指导作用。
作者:李莉 宗梦帆
关键词:传统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艺术教学
建筑装饰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技术和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传统建筑装饰以雕刻、书法、图案、纹样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载体,表达建筑文化、展现建筑风格。因此,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当代仍有积极的实用意义,是中国现代环境设计的源泉和根基。
一、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分析
1.建筑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在使用对象上分为两类:民居建筑和皇家建筑。这两种建筑在色彩上截然不同,民居建筑大多和当地环境和谐统一,色彩趋于清新自然、古朴雅致。如湘西的吊脚楼,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依山建造,顺着山势蜿蜒起伏,犹如一个个精灵隐藏于青山绿水中,建筑色彩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耐人寻味。又如徽州古建筑,运用黑白色调,白墙灰瓦,在葱翠竹林的掩映下,清秀雅致,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在色彩上表达了古人追求淡雅质朴的精神风貌。而在皇家建筑中,装饰色彩追求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效果,多用青、红、黄等纯度高、冷暖色对比鲜明的色块,搭配汉白玉台基,展示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在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在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多选用红、绿、金、黄等传统建筑装饰色彩的代表颜色,在现代设计的空间中表达民族风韵。又如,著名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中国红”引起国人的情感共鸣,中国馆的大红斗拱也被赋予了特殊的设计意义。
2.建筑纹样
传统建筑装饰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装饰纹样多出现在梁柱、门窗、檐口及柱础等建筑部件上,内容多为人物、山水、花卉、动物、神话传说等。传统建筑装饰在形式上丰富了建筑的单调感,赋予了建筑特定的象征寓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趋吉避凶、追求福寿安康的美好意愿,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时代在前进,但人们对幸福和美好意愿的追求不会改变,传统建筑纹样所包含的艺术文化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如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纹样也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3.建筑雕刻
传统建筑雕刻是用建筑中的木材、砖石等材料,通过不同的雕刻题材装饰,表现建筑的古朴灵秀和华丽富贵,是传统建筑阶级性和艺术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现代设计中,很多室内空间和园林景观都广泛采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纹样雕刻装饰,如园林景观中的廊道倚栏,室内空间中的隔断屏风等建筑部件,结合现代装饰材料,重构传统雕刻装饰元素,用现代手法进行再创作,传承并发展了传统建筑雕刻装饰艺术。
二、新形势下对环境设计教育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建筑中仍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和表现形式是设计灵感的活水之源。现代设计教育要充分意识到个性和精神需求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继承并创造性地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融入环境设计教育教学,把握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艺术通过教学环节更好地内化到学生心里,培养具有传统艺术涵养和责任感的设计人才,使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现代环境设计离不开传统艺术的熏陶与感染,但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元素的运用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其表层下的文化内涵。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针对传统艺术符号的形态和意境进行理论分析与传授,引导重学生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感知、解读、重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符号;还可以搭建实践平台,构建现代环境设计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创作中领会和掌握其精髓,同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民俗民情、民间工艺,对传统建筑进行调查、搜集、研究、体验,在实际情景中解读传统艺术;最后,在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创作等综合实践中以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元素为主题进行创新设计,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方法把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融合、创新贯穿于现代环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环境设计的有机结合。结语传统装饰艺术和现代设计并不矛盾,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建筑的全球化和设计的现代化对环境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新的建筑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冲击下,更应该理性地对待传统建筑的色彩、纹样、雕刻等装饰元素,将其内化到自己的创作思维中,表现在设计作品里,传承并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檬,吴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中外建筑,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