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8:3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受区审计局的授权委托,审计分局从2013年起,开展对开发区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审计过程中注重“收支并重、突出重点、围绕民生、关注发展”,突出对推动转型开放、改善民生、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点资金开展审计监督。
二、直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针对开发区直属的15个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审计覆盖率不低于30%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中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情况、费用支出的合规性,以确保财政预算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区审计局授权委托进行,并出具审计报告,相应的审计结果报告由区审计局审定并出具。审计中重点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及实施情况,关注相关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并进行分析,据此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国有企业审计
对总公司进行每年的例行审计,对其下属子公司及参控股公司以一定比例进行延伸审计。其中15家全资子公司100%进行延伸审计,其余参控股公司以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轮审。审计中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的现状及运营收益状况,了解企业融资平台的运行情况,适当评估融资风险及其有效性,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五、街道集体资产公司审计
对开发区下属四个街道的集体资产经营公司资产负债及损益情况进行每年的例行审计,2013年起延伸审计至村级经济实体。审计中重点审查资产的运行管理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及付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现金报销控制方面,以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审计促进公司治理”的审计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寓服务于监督,寓帮助于促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经济安全、健康运行的“免疫”功能,促进集团经济的平稳、高效发展。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集团党委、董事局提出的集团20XX年经济工作目标,认真履行集团董事局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点环节,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在审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向过程控制,“以监督促进过程”,从治理、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提出建议,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监督,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职能,揭示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审计的根本使命在于协同保证各企业的业务战略与集团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性,并能够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制订规划和分配资源,以保证在集团战略框架下的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其中,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并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有效评价企业战略制订的一致性和资源利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以发现是否存在游离于集团战略之外的经营行为,是否存在不合规的占用资源,是否存在资源的闲置、浪费等,诸如此类,均应该通过合法的审计监督予以揭示,促进集团资源的更优化分配。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专项审计力度。
20XX年,集团审计部将在常规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开展以下几方面的专项审计工作,并希望达到两方面目标:一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二是总结最佳实践,以便有效推广利用。
1、管理流程审计。管理流程的合理、科学、健全和规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运作是否顺畅和有效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规避企业的各种风险。比如,完善的财务操作管理流程能够规避一定的金融风险,完善的投资决策流程能够规避一定的投资失误风险,完善的生产管理流程得以规避一定的产品质量风险。对管理流程进行审计,重点是要检查各企业管理流程是否健全规范,特别是要检查各项重大决策是否经过了必要的讨论和审批程序。走程序,就是守规则,只有守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的发生。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大事,进一步完善谋划本系统的项目建设,做好xxx市中医院扩建项目、xxx市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xxx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项目、xxx市精神医院扩建项目、xxx市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xxx市基层卫生服务建设项目、x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建设项目、xxx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四个xxx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
二、加强卫生机构财务队伍建设
现有卫生医疗单位的财务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学历低、年龄老化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许多卫生院的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原因连电脑都不会使用,根本无法适应现代财务工作的要求,针对财务人员水平的提高的问题,应更多的加强培训、参观学习及新鲜血液的引进,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加大专项资金检查力度
针对国债项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基本药物补助等资金使用情况,加强专项资金检查督导力度,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专项检查,采取定期上报资金状况、定期汇报项目进度、定期组织自查自纠的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确保医院的稳定及医改的正常运行。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
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在XX年对各卫生单位原有账面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将各单位已经报废处理和无法使用的资产及时清理,确实落实好各单位的资产情况。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工作。
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科学合理安排经费预算
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努力增收节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突出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克服花钱大手大脚现象,创建节约型机关,确保“四项费用”:公车、会议、接待及办公费用均比上年有所减少,下降幅度均超5%以上。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经济运行评价制度
定期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分析各单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的问题,通过对资产负债、资金周转、偿债能力、资产利用率、收支增速比等一系列指标的分析讲评,促进增收节支,改善收支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建立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以医疗改革为契机,规范卫生系统职工收入分配秩序。要单位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分配方案,提高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职工收入与岗位性质、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等工作业绩紧密挂钩。绩效工资分配要以年初制定的单位目标管理分配方案为依据,注重体现公平性、合理性、竞争性、激励性。
各审计派出机构:
为了切实做好2008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整体功能和在促进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公司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提出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
一、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2008年是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的重要一年。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调整审计职能和人员结构,不断强化审计管理,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手段和方法,促进内部审计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促使公司的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为公司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加快发展服务。2008年的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讲求实效,实事求是,突出管理和效益审计,强化控制力与执行力的审计,严格财务报告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在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的同时,着力抓好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和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工作,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为公司扎实推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服务。
二、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工作,要以当年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与管理的中心任务为依据,同时结合各单位经营管理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科学予以编制。一是要优先安排好制度规定的审计项目,保证制度规定的审计监督工作得以落实;二是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好相关审计监督工作,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要贴近生产经营和改革、管理工作,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选择和安排好审计项目,以促进公司经营管理和改革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要根据历史审计情况,对所属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较大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防范风险和完善管理。
(二)编制原则。编制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要坚持“抓重点、求实效、留余地、上水平”的原则。1.抓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等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明年要把原油、成品油、物资装备的采购、化工产品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减排,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成本费用等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2.求实效,就是审计工作计划要注重实效。要通过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抓领导关心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或典型性的问题,并注意坚持点面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在维护公司或企业权益、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留余地,就是审计计划的安排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要与审计力量相适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计划既不能安排得太满,也不能安排得过松,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4.上水平,就是审计工作要把加强管理、提高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注意把促进科学管理和提高水平作为审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并选择、安排好有关审计项目和单位;另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理顺管理关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三、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
(一)审计项目计划应围绕六大项目内容予以编制:1.经济责任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根据制度规定并接受人事部门委托予以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可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两类,要逐步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2.管理和效益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以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拟选择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及因素或围绕增收节支、防范风险等来安排。管理和效益审计既可以按专项安排,也可以按单位立项安排。3.财务收支或财务报告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依据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对企业风险评估情况的目标,选择风险较大和审计间隔时间较长的企业开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适当安排财务决算同步审计试点。4.工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各派出机构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可安排工程投资及检维修项目预(结)算审计。5.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此类审计项目应按照总部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并适时开展。此外,围绕领导关心的问题,可适当安排一些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
(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应根据属地单位审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需要予以编制。审计管理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管理基础工作方面的计划。2.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的计划。3.加强审计业务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计划。4.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方面的工作计划。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方面的工作计划等。
四、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要求,实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各派出机构应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编制2008年的审计工作初步计划,并及时上报公司审计处。审计处将依据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在统一平衡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公司的审计工作计划,报经公司领导或办公会议批准后正式下发执行,并上报审计局(部)备案。
为确保公司审计工作计划按时并高质量编制,再提出以下要求:1.各审计派出机构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应认真贯彻公司《审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三统一”要求,将50%的力量和时间安排属地单位计划开展的审计项目,其余50%的力量和时间用于完成审计处计划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2.编制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应包括文字和表格两部分。文字部分应说明2008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或指导思想、审计项目计划的初步安排,审计管理工作计划要点以及对审计处统一安排审计项目的建议等;表格部分主要反映各类审计项目的初步计划数及审计形式(自审、委托审计)、预计实施时间等。3.审计工作计划,应由审计派出机构根据本指导意见提出,并区分上市公司项目和存续公司项目,于10月底前以邮件方式上报审计处。
一、审计部部门职责
1、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1)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2)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及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业绩快报、自愿披露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等;
(3)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4)至少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其他职责:
(1)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前两个月内向审计委员会提交次一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将审计重要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事务等事项作为年度工作计划的必备内容。
(2)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以业务环节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3)内部审计通常应当涵盖公司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所有业务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销货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与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等;
(4)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信息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5)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并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的保存时间;
(6)协调和配合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财税部门的审计检查工作;
(7)协助监事会检查相关事项,为监事会提供相关材料;
一、全科审计工作完成情况
1、起草了2007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安排意见下发至各县(市)区和市局各科室;
2、起草了2008年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安排意见,下发各县(市)区审计局。
3、对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进行了汇总,向市政府和省厅出具了审计结果报告。
4、起草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和关注。
5、代市政府起草了市本级2007年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6、汇总全市县级财政决算审计情况,向省厅出具综合报告(正在进行)。
7、起草全市2009年预算执行审计安排意见(正在进行)。
8、承担了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任务完成。
9、承担了城区、泽州、沁水三个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任务,任务已完成。
通过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城区等三个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共收缴市局审计罚没款专户900余万元,征收应征的财政收入78000万元。
二、廉政承诺履行情况
按照年初的廉政承诺,一年来,我科全体人员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是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强化廉政意识,每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组全体成员就审计工作纪律、廉政纪律遵守情况进行自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坚持公开审计程序、公开审计重点和内容、公开审计人员守则和廉政纪律、公开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以廉政谋工作发展,以工作促廉政建设。
由于我们注重从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圆满完成了审计工作计划,审计人员遵章守纪,恪尽职守,全科人员没有不廉洁现象发生。
关键词:审计质量;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可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对审计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监督力度,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不科学,审计实施缺乏约束力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简化的基础环节,应体现审计依据、目标、范围、内容、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在发达国家,制定一个项目审计计划的时间要占完成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在搞好调查基础上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审计计划,对保证审计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全面、规范地实施是很重要的。而在我国,许多项目的审计计划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熟悉情况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纵然是年年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而具体到资金来自哪些渠道,资金安排到哪些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是哪些单位,哪些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最多,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等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三是审计计划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和以往的方案大同小异。若不是立卷归档必须有方案,一些审计人员可能不去编制审计计划。这样一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无从考究,所列内容简单笼统,容易造成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
(二)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质量直接受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与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报告、检查审计程序合规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结论最主要的支持。审计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
但是,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审计证据事实不清楚,定性欠准确,表述不清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且没有汇总项目。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在底稿中反映。这样,对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底稿中无法反映,也不能全面考察。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另外,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不符合规范要求。
(三)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
审计人员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具体表现为:
一是未深入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某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是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象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有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取证不到位。
三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
审计基础工作是指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实施、总结等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一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每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二要严格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其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要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要求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二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三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三)采用科学取证方法,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正确
很大程度上,审计的过程就是取得、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结论的恰当性要求其依据的资料和事实(审计证据)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其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明力。合格的审计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并恰当地加以评价。这要求制止审计取证中的主观随意性。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准确,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有可以实际收集到的证
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要研究和采用科学的方法,注意审计证据相关的取证范围、取证的全面性。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使审计职能由从前的监督向管理服务延伸,并且利用自身对企业情况较熟悉的优势,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可行的建议,为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
(四)严把“四关”,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一是计划关。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突出重点,摸清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二是记录关。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资金来源、收入和支出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审核,并存档备查。三是复核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提出复核意见。四是考核关。每年年初,要对上一年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立卷归档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激励先进,营造氛围,以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桂建平.强化审计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2005,(5).
[2l王娟.加强内部拉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内部审计,2004,(8).
[3]徐伟刚.审计质量控制之我见[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主要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工作制度;强化了业务学习,解决了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审计工作由查错防弊型向风险防范型和管理促进型转变。
二、认真学习相关业务,及时了解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对学校是否按政策规范收费、对作业本费的使用及结算情况、日常公用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审计,保证内部审计在落实本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中的作用。
三、对学校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工作和食堂伙食费收支情况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学校经济活动特点,今年我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1、对学校的各项收入进行了审核,内审小组认为学校的所有收入都及时入账,并纳入了学校的财务核算,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学校收入的情况。
2、对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包括教师工资、绩效工资、经补贴、伙食费等支出情况进行审核,重点审计了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没有损失浪费等行为,内审认为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项支出均属合理。
3、对于学校的资产构成情况,经审计认为货币资金按规定办理了收付手续;固定资产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一致;各类往来款项作了相应清理。
4、对学校的负债也作了相应审计,学校从XX年后没有产生新债,更没有举债消费。
5、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未发现乱收费现象,学校收费合理,只按规定收取了相应的生活费,且按月收取,用规定收据一月一开,并做到了收前公示。并对学生生活费给予了补助。
四、认真贯彻上级内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完成了教育局安排的各项工作。
审计工作中的措施
1、严格执行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提高了对计划严肃性的认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学校的财务审计既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情况摸清楚,又抓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争取了从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审计质量;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可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对审计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监督力度,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不科学,审计实施缺乏约束力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简化的基础环节,应体现审计依据、目标、范围、内容、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在发达国家,制定一个项目审计计划的时间要占完成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在搞好调查基础上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审计计划,对保证审计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全面、规范地实施是很重要的。而在我国,许多项目的审计计划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熟悉情况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纵然是年年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 ;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而具体到资金来自哪些渠道,资金安排到哪些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是哪些单位,哪些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最多,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等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 ;三是审计计划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和以往的方案大同小异。若不是立卷归档必须有方案,一些审计人员可能不去编制审计计划。这样一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无从考究,所列内容简单笼统,容易造成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
(二)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质量直接受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与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报告、检查审计程序合规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结论最主要的支持。审计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
但是,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审计证据事实不清楚,定性欠准确,表述不清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且没有汇总项目。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在底稿中反映。这样,对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底稿中无法反映,也不能全面考察。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另外,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不符合规范要求。
(三)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
审计人员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具体表现为:
一是未深入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某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是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象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有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取证不到位。
三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
审计基础工作是指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实施、总结等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一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每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二要严格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其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要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要求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二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三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一年来,在公司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监事会,财务部主任及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财务部内审的岗位上,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内审计划,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加大检查、审核、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经过审计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公司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全年共开展审计工作24项,在深化公司改革,促进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不过我相信有公司领导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审计组人员的勤奋工作,公司的内审工作一定会一年比一年有起色,同时也会能得到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05年的主要工作
1、结合新岗位制定内审年度工作计划
财务内审是一个新设的岗位,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在成立内审岗位后,就根据工作需要立即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为了加强供电所财务管理,纠正经济活动中不规范、不合法等违纪违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制定了供电所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计划,为了防止税务稽查增加税负,制定了经济业务审计工作计划,为了规范供电所的收费行为,制定了农电收据检查的计划;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全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内审工作
①、为了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公司年初细化了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是纠正经济活动中不规范、不合法、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抑制消极因素,促进各部门遵纪守法,为公司经济健康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工作发现2个供电所财务有问题,违纪金额接近10万元,我们财务内审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提前介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督促其整改,既为公司保护了这2个所长,又避免了检察部门查处的损失.以上审计共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15条,审计调帐6笔,收缴违纪金额2万余元,协助2个供电所收回沉淀老电费4万余元。
)②、对各供电所的收费规范行为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供电所在收取用户电费时没有给用户开农电收据,及部分收费员没有按规定保管收据,出现了丢失收据的现象,我们审计组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并对相关供电所和个人进行了经济处罚,收缴处罚金额1万余元。
③、为了防止税务稽查增加税负,财务内审对各项经济业务、各种票据进行审核,发现不合格的票据及时办理换票手续,需要作纳税申报的,提前申报,需要作调整的提前调整,合理规避了税负,为公司减少了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经济活动审核情况的综合分析,向公司领导提出综合建议;全年共审核票据2万多张,提供合理化建议16条,抵制不合理开支17万余元,减少税负20万余元。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检查,规范财务行为。
2005年财务管理工作以抓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为重点,为了加强供电所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推行司务公开和阳光理财,公司出台了《供电所财务收支管理办法》,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落在了我们财务部,为了使公司制定的管理办法得到贯彻和落实,财务部制定了定期财务检查的制度,内审在公司纪检监察室的配合下对各供电所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点放各所的财务收支、费用开支、工资分配、物资采购、生产经营、电价政策、收费标准、等关系到供电所稳定、发展的重点、热点的问题上,检查面为100%;并对个别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供电所进行了专项审计检查,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从根本上规范了供电所的财务行为,杜绝了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的发生。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005年财务内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不足,内审有很多应做而未做、应做好而未做好的工作,审计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比如在经济业务审核、各项经营费用的控制上,实施财务分析等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应该是2006年财务内审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主题,作为财务人员,我应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应尽更大的义务与责任。我将不断地总结和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和公司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
三、2006年财务内审工作设想
2006年,是公司面临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如何使公司能够进一步规范管理、开源节流、减本增效,是摆在公司决策层和全体员工面前的新问题,因此,作为内审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内部审核工作,努力作好税企财务衔接工作,使稽查税额控制在最低限额内;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费用开支,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使各项费用的开支控制在财务预算范围内。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与指导,狠抓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管理,对各经营单位,综合部门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的情况定期检查,检查面为100%,使财务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3、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扩大内审监督的工作面。
4、适应改革要求,逐步推行所长任期经济责任及离任审计。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审计的认识与重视
对于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而从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认为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单位管理中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发挥。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在单位内部做查账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无法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实际功能。整个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形式引导下的运用单位,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会认为是单位内部出现大问题的前兆,或者认为内部审计与自身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因此,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支持配合都较为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并不是无序进行的工作内容,相反,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同时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部分单位相对机械地将审计规划依据上级单位指导展开,缺乏对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考量,进而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不符合,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也缺乏翔实完善的审计计划,工作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应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自身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有多种的审计工作缺漏问题。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缺乏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本身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多通过财务工作与纪检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甚至在业务水平上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高效作用,弱化了审计工作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提升对策
(一)做好审计工作宣传与认知优化
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属于我国审计方面的三大主体形式,其中?炔可蠹圃谄渲蟹⒒幼畔喽灾鞫?的角色,同时属于单位内部的第一环把关,需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员对有关工作有足够的配合与认识,避免对相关工作产生特殊化的偏见。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配合责任,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工作案例做必要的宣传,让人们通过案例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从而调动配合的主动性。
(二)优化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针对性的综合素养的强化,需要逐步学习专业的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模式,不断的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优化升级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提升工作谨慎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级培训管理,依据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培训课程安排,或者丰富培训课程形式,书面培训、网络培训、实体课程培训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作用配合处理。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
要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一方面要参考专业审计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单位内部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日常要对审计工作计划与安排作出有效指导与讨论,有效的依据实际单位运营情况做好审计工作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善,提升审计工作推进的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制度内容,提升制度权威性,有效地促使制度化管理,形成审计工作机制。
三、结语
推进审计全覆盖,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中存在现实困境:认识上出现偏差,思路视野还不开阔;执行上缺乏强制性;审计中操作性不强,监督全面,但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力量及人员能力上的不足,制约着全覆盖的实施。结合实际,笔者从基层审计机关的视角,认为实现审计全覆盖需要突出重点和关键,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收集资料数据。摸清被审计单位底数,掌握审计对象信息,不仅要注重收集整理审计对象等外部单位提供的数据,还要充分利用审计机关内部资料,如:审计机关在历年审计中积累的包括审计信息、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统计报表等资料、数据。二是整理分类审计数据。通过对获取的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经济性质、规模、预算级次等标准,将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设定不同的动态管理层级,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和日常数据分析等功能,摸清哪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管理领域还存在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分析审计监督已覆盖领域审计间隔的合理性。从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首先,应创新立项机制,提高计划立项的统筹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审计立项建言献策。将年度计划和中长期战略计划相结合,制定全覆盖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其次,审计机关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审计的重点问题,分清轻重缓急,对重要审计事项和相对重点资金,应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审计计划目标。
实现审计全覆盖,力量不足是一个重要的约束瓶颈,要很好地整合审计资源。一是整合项目资源。一方面,要以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平台,继续加大对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开展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整合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资源,使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方向一致,形成合力。二是立足内部挖掘促效率。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尝试建立模拟审计实验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此外,提高审计机关的装备水平,用现代科技把审计人员武装起来。三是尝试业务外包拓新路。尝试创新审计业务拓展方式,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此外,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对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借助专家团队予以解决;对关乎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尝试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首先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对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从项目的立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批复开始到规划设计、工程概预算、土地使用证、招投标、施工合同及施工报告等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对项目资金涉及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采购等单位进行严格审计。及时交流信息,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其次加大经责审计与预算执行相结合力度。每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前,了解该年度需要审计的经济责任项目,统筹安排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相互配合,制定好经济责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方案。在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审计建议可以相互汇总,共享审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