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10:1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以幸福为题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

第1篇

一、有序思维,解决无材可写之难

今天是一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写作时如果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其真实原因不是真的无材可写,而是缺少正确的思维方法,不能挖掘储藏在脑海深处的矿源。如果我们在选材时能建立起有序思维习惯就能降低这种尴尬的机率。所谓的有序思维习惯,就是围绕作文题按区域进行素材搜索。比如,先着眼于自己的生活,再着眼于周围人譬如邻居、亲朋好友的生活,接着可以放眼社会,甚至回溯中外历史……当然,材料性质宜正反兼顾。

比如以“幸福”为题写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写些妈妈无微不至照顾我之类的老套素材。现在我们按以上方法展开思维:搜索邻居,发现哑巴一家虽然清贫但脸上常有笑容,而隔壁老李富得很却在闹离婚;搜索社会,发现清洁工人与小孙子在街头亲昵相依的照片被大家誉为最幸福时刻,发现很多歌星影星居然自杀;搜索历史,李斯临刑前留恋着与儿子东门遛狗的幸福,第欧根尼以自由自在享受阳光为幸福;搜索课本,林觉民认为个人要幸福先要为大众谋得幸福……可见,在选材时如果能有序地让思维往前推进,写作视野就有可能变开阔。

二、 学生审题时的两种基本思维流程

思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作文审题的思维轨迹还是可以基本量化为两种类型:A型,先立意再选材――先抽象思维再具象思维。B型,先选材再立意――先具象思维再抽象思维;学生审题时运用A还是B思维一方面受主体思维气质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作文题风格的影响。对内涵相对明显、能很快建立起观点的题目,学生往往会采用A型思维。比如,以“坚持”为题,学生立刻就能建立“坚持就是胜利”的观点,紧接着便可能围绕这一立意选材构篇。对内涵相对隐晦、难以在瞬间建立观点的作文题,学生往往会采用B型思维。比如以“角落”为题,学生可能因难以立刻针对“角落”这个概念建立理性观点,就有可能选择先寻找与“角落”有关的素材,然后再完成立意。而这种受制于作文题目难度的思维方式往往成为了学生习作立意老套肤浅的关键因素之一。

1)学生运用A型思维审题时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运用A型思维审题时,观点的建立常常是在瞬间完成的。这种观点不是建立在主体对话题概念进行了深刻透析的基础上的,而是一种常识经验的驱动;又加上学生的视野、经历或思维能力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年轻化的,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瞬间就能获得对某个概念的独特而深刻的透视。因此,这种瞬间立意的“莽撞”常带来老套与偏题的风险。比如以“让步”为题,学生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我们要学会让步”,而这当然是一个缺少深度思考的观点,学生对“让步”主体饱含的真实心理因素也不可能再去做更多地探究了。如果以“弯路”为题,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弯路是失败的路”,把弯路的内涵狭隘的理解为挫折等。所以A型思维运用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立意老套。

2)学生运用B型思维审题时存在的问题

学生运用B型思维时,由于先选材后立意,写成叙述类文体的机率较高。在这种思维指导下,学生面对作文题思维的第一反应是哪些材料与作文题有关联,当他找到了与作文题“有关联”的材料时,大多数同学就会觉得已完成了审题立意的全部工作,而很少会去思考选材与题目的“关联”是表层关联还是深层关联,是真性关联还是伪性关联。所以B型思维指导下的作文就可能出现立意肤浅的现象。比如以“角落”为题,学生就可能随意地写一个发生在角落里的故事,而忽视去对“角落”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刻透视。

三、有序思维,走出立意老套、肤浅之惑

那么,作文新颖和深刻的立意是如何生成的呢?有一个常识,那就是理性认识往往源于现象,或具象的生命体验。比如牛顿的重力定律,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这个常识启发我们在现有的理性思维水平下,作文审题要达到我们最高思想智慧水平,最明智的途径莫过于从现象(具象)出发去寻找对话题内涵的理性认识。认识到了这一点后,可以发现,写作过程中的选材有两种用途:一是类似于B型思维的学生为写作而选的写作素材,二是为寻找灵感、生成立意而选出的素材。显然,后一“选”应该在前一“选”之前完成。而这正是学生运用B型思维时缺少对话题内涵进行理性审视的那个环节。

现在,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常识建立一个有序的写作思维流程:1选材2从材料中获得启示形成对话题内涵的深刻透视3根据透视结论进行立意,确定文体4根据立意及文体重新选材5动笔写作。其中,思维流程的第2步至为关键,也是最有难度的。攻克这个难关的关键因素就是通过选材打通话题与自我生命体验的链接,其实也就是对写作本质“真”的实践回归。

第2篇

家人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我们,让我们心中充满温暖,再大的困难也迎刃而解。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中以回家为题的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以回家为题的作文800字1那一天,我跑跑停停,当我气喘吁吁来到家门口时,听见了家人的对话:“怎么办?现在还没回来,要不要报警啊?”“再等等吧,她可能去哪儿玩了。”“这孩子,是想急死我们啊。”“要不我们出去找找吧……”这时,我连忙推开了门。

那是我在上六年级下册的时候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习独立,星期五下午,放学了,天空中正下着大雨,而我又没带雨伞,因此,我只能跑去书店避避雨,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书店,拿起一本漫画书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当我回过神来看手表时,不禁惊呆了,现在已经六点多了,而且雨早就停了,我放下书,拔腿就跑。

家人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我安然无恙,终于平静下来了,奶奶站在电话旁,手里拿着电话簿,显然她已经打了很多电话了,她看见我回来了,把我拉进屋,拿了一件衣服给我披上,我看见,她的眼角含着泪水。

我还注意到在餐桌上,依然摆着美味的饭菜,但是已经凉了,看来我没回家,家人都还没吃饭。看我平安,奶奶急忙说:“赶紧吃饭吧,大家都饿了,刚才急的都忘记吃饭了。”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吃了。阿姨对我进行了“拷问”。首先,阿姨发问了:“你放学去哪儿了?”“书店”。我老老实实的回答。“去书店干什么?”“看书”。“这么晚了还要去看书,太好学了吧”。“我本来是想去避雨的,后来,就忘记看时间了。”“你记住,以后,要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定要告诉我们,不然我们会很担心着急的。你不回来,我们全集吃不下饭”我点点头,问完以后,我就写作业去了。

这是我在独自一人且没有通知家长的情况下回家最晚的一次,从家人焦急的神情中,我知道了:如果有事不能及时回家,一定要及时通知家长,不能让家人为我们担心。其实生活中碰到很多事情,我们都要先通知家长,因为我们都是家人心头的肉,我们能安全就是家人的幸福,亲情是非常可贵的。

高中以回家为题的作文800字2天灰蒙蒙的,刚下了雨天空中还漂浮着惨淡的气息,紫色的喇叭花凄惨地在空中摇曳……

平常熙攘的大街,此时也沉寂下来。被雨水打湿的衣服无力地拉拢着,额上的雨水夹杂着泪水顺着面庞流下。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先前那一幕,依然在脑海中回荡:母亲站在窗前,手里捧着我的日记本,专注地看着,眼神里充满了诧异。也许是母亲还在思索,是什么古怪的思想充满了我那小小的心,使她原本乖巧听话的女儿变得处处与她作对。而当时的我,看见自己的秘密被母亲毫无保留地窥视了,便按耐不住心中的气愤,一把将母亲推开,冲出门外,泪水悄然流下,独留母亲站在窗前呆立。薄薄的纸张,经过我一阵摧残后,在雨中飘舞,随即带着雨的粘稠飘落在地。望着被撕毁的纸屑,我的心,隐隐做痛。想着并不了解我的母亲,平常对我严厉的管教和约束,我不知道,爱究竟离我有多远。

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家楼下。抬头,便是我的卧室。那令我熟悉而陌生的面庞,又出现在我面前。细细地注视着,竟发现:岁月的沧桑在上面留下的痕迹,是那样深,那样明显。原来明亮的双眸,如今已干涸。那染了又染的短发,仍藏不住时光流逝的痕迹,露出惨淡的花白。瘦弱的面庞更显憔悴。母亲的目光茫然地望着前方。面对这一切,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心中一阵凄楚。突然回想起缝纫机旁母亲忙碌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瘦弱;那双粗糙得如同砂纸般的手,在针线旁穿梭。推开虚掩的门,忽然发现桌上放置着一杯香醇的牛奶,正冒着暖气。底下压着一张小巧的便条:“婷~,妈错了,妈向你道歉……天凉了,外边冷……妈知道你喜欢喝奶茶,特地冲了一杯……”读到这里,泪水已在我眼眶中打转。我心中的冰雪,已被这浓浓的母爱融化了。母亲默默地走出来,那一刻,母女俩紧紧相拥,任凭泪水尽情飞撒。此时此刻,爱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高中以回家为题的作文800字3回家的路,不管是泥泞还是平坦,不管是遥远还是邻近,不管是困难还是轻松,在游子眼里,总是那么向往、亲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临海,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每到过年,不管多忙,我们全家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家。对于会晕车的一家子来说,回家的路就显得更加漫长了。

对我来说:就算路有多远,我也会坚持到家。我会晕车,短短三小时在我眼里总是那么漫长。有次回家,即将上车时我还兴高采烈,但刚上车一个小时左右,我便感到一阵昏沉沉,直觉我的五脏六腑马上就要像挤牙膏一样从我口腔里出来似的。但是,我的脑海里一直在告诉我:爷爷奶奶正在等着我!奶奶正在烧丰盛的饭菜,好让饿极了的孙子一进门就能吃上香喷喷的晚餐。爷爷正在山间砍柴,一边砍还时不时朝山下望望,想迫不及待的看到孙子的出现。

一路上的风景是最美的。道路两旁的树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地向后滚动,又像是我的思绪,连绵不断……远处那那熟悉的小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但我能准确的判断出过了这座山又能见到什么了。因为那意味着离家又近了。

随着车子的时开时停,肚子也越来越难受。我不得不把视线拉回车内,车子却停了。前前后后被车子拥堵着,整条高速公路成了汽车接龙,一眼望不到尽头。

堵车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顿时车子里的空气变得混沌不堪,胃里的食物在翻腾。不一会儿,爸爸的脸色铁青,左手不住地捂着嘴巴,右手还准备了一个塑料袋。我也东倒西歪的,反正横竖着不舒服。

“哇唔。”爸爸吐了。塑料袋里全是他的赃物,我我回头看了一眼爸爸手里的塑料袋,“耶咦——好脏那!”然后,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进入我的体内,哦,好想吐!

“吐!下车!”我简单的说了几个字。司机把门打开了,我狂奔到路边“呕——”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吐声,路边多了一摊赃物。几乎虚脱的我,再也不想上车了。

看到这排山倒海的架势,妈妈既心疼,又无奈地拍拍我的肩膀,走吧!爷爷奶奶在老家等着呢!

当车子驶进村口时,我特别的敏感,立刻直起身子,好像又活过来了。老远就看见爷爷奶奶乐呵呵地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时,我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汽车在爷爷奶奶家门口停住了,我瞬间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昏沉,向爷爷奶奶扑去。

春节一眨眼就过完了。该回杭州的家了。上车前,我紧紧地抱着奶奶,抱完了奶奶又抱爷爷。听着刘德华唱的那首《回家的路》,我陶醉在回家的路上……

高中以回家为题的作文800字4人,总是在不满足中度过,而今,长大了,求学、做人、生活、感情等方方面面我们不得不一一去面对。求学已两年没有回到老家了,所以对故土的那份思念之情在我的心中是那样强烈的要求着我回家看看。又因为人说:故乡的泥土是众多亲人的骨膜混合而成的,而自己的躯体就是由故乡的泥土塑造的。因此我就更加努力的来实现我回家的满足。

寒假已快一个星期了,在努力的争取下,我离开了城市,回到了老家。见到路边的野草和茅屋中逸出的炊烟,仿佛是拥有了归田园居的洒脱,故乡的风情仿佛是以时间凝结的陈酒刚从地下挖出,醇香四溢。回家了,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亲人们狂热的拥抱我,让我受宠若惊,邻人好友们的热情和关怀催我流下激动的泪水,乡间小路上陌生人们送来的笑容让人真正的感受到了温暖的存在。茂林丛中的袅袅炊烟给冬的沉寂带来无限活力,因为这里有纯朴友爱的人家站在高山上的村妇正期待着那阔别的亲人远远的归来,因为离家时的诺言是那样的真真切切这条原本都很小的小路载着归来的游子,在诉说着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心动的故事和永恒的历史。看着眼下这些早已熟识不过的恰似一幅幅名画般的秀丽景致,不由从心底唱起了那首永远都是那么美妙的欢乐之歌。时间以首长般的命令在要求我春节将至,必须回家啦!是啊,我必须返城了。

此时只怨时间匆匆,也就只得带着依恋的心情踏上了小路。那绵亘不断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天边,就像人们的思想一样,永远也没有尽头,但我必须承认:在若干年后,小路定会被丛生的野草取代,那时的世间也就少了这独特的风采,相应会换来那众人向往的都市的繁华。我只怜惜这些即将消亡的使者,哎!若此时能拥有一个相机,就可以将它摄下来,让它成为永远都不会消失的感动了,可是我不能。看着东去的流水,我惊呆了,原来生命可以这样精彩?迎着刺面的河风,我茫然了,在离家的两年我获得了多少、拥有过什么?人生应当如何面对?这些我都无从作答。此时我急需一个僻静的环境去思考和面对。

不!是我需要这样的环境来度过此生。可惜我已经踏上了返城之路,不得不又开始努力的去维护曾经竭力逃避的生活,在追逐中去面对,在面对中去追逐,去追逐那梦中的精灵,甚至是魂不附体的完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颗纯洁的心灵就这样被玷污、萎靡、不复存在。在离家的这两年里,我不知道我的灵魂是否受到了玷污,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寒风拂面而过,我不禁颤栗起来。

高中以回家为题的作文800字5在这个充满钢筋混凝土气息的社会里,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切都是那么匆匆,匆匆上班,匆匆回家,匆匆离去……

可是啊,妈妈已经年迈,跟不上女儿的步伐,你能否等等妈妈,再多陪陪妈妈,哪怕只是一会儿。

女儿啊,妈妈知道你自己在外打拼的不易,你有你的情非得已。可是妈妈还是难舍对你的牵挂,对你的思念,还是想多让你常回家看看。

也许你讨厌妈妈永无休止的唠叨,不想回家。但亲爱的女儿,请你再耐心一点儿,因为在你咿呀学语时,妈妈总是在一旁耐心聆听;亲爱的女儿请你再缓慢一些,不要因妈妈的脚步蹒跚而不愿相伴而行,想当初你学走路时,妈妈不曾有过一句的抱怨;亲爱的女儿,请你再容忍一下,不要嫌弃妈妈在你每次出门离开时的泣不成声,因为你小时候找不到妈妈的身影时,也哭的这样伤心。

亲爱的女儿啊,请你不要厌弃妈妈,请你多陪陪妈妈,正如你小时候妈妈的一路追随不离不弃。

你的背影牵拽着妈妈的眼神,你的足迹连缀着妈妈的心。不要让前行的步履如此匆匆,妈妈老了,在一起的日子都该按秒算了。不要推脱回家的日期,不要吝啬待在家里的时间,让妈妈多多享受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让妈妈多多感受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女儿,你不知道,当妈妈获悉常回家看看的条例入法时是多么高兴。可一转念,又不禁心凉,难道晚辈对长辈天经地义的关爱已经冰冻到非要通过刑法约束的地步了吗?不,不是的,妈妈相信我的女儿不会任妈妈当空巢老人而不理不睬。妈妈相信我的女儿并不是不想回家,并不是忘了那个呵护她长大深深眷恋着她的妈妈。

亲爱的女儿,常回家看看吧!妈妈愿意和你围在饭桌前说西道东,妈妈愿意倾听你的委屈,妈妈愿意分享你的成功,妈妈还愿意像以前一样做你生命中的三月暖阳。

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变得更加邋遢;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连话都说不清;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会疾病缠身。但妈妈并不害怕,因为在你小的时候,曾用稚嫩地语气说过:“妈妈,我会照顾你一生。”妈妈相信,我的女儿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

第3篇

【关键词】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话题作文是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它是用一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见,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话题作文给学生以很大的写作空间,但这绝不意味写作时没有限制,能否紧扣话题,是话题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面对话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入手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归纳。

一、看导语

考生要想准确审题,顺利写作,一定要认真阅读导语(提示语)中的材料,读懂它们。这对确定合适的切入口非常重要,是构思的关键。导语不仅在内容上有提示,往往对写作角度也有暗示。如,2002年山西太原中考试题的引文“世事公平不公平,衡量的砝码是人心。我们曾经历过公平与不公平,我们也曾公平或不公平地对待过别人……”题目要求同学们用“公平”为话题作文,不少同学不假思索,大都写的是自己经历不公平遭遇。少数细心的考生则审题仔细,抓住“不公平地对待别人”这一句子,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角度。同等情况下,这类文章评分往往偏高。

二、析话题

话题作文的内容虽是相当宽松的,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并非是没有限制的,并非不要审题。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题意”,也就是符合“有关材料” “话题” “注意”三个部分的要求。那种置材料不顾,另立话题,节外生枝的做法,肯定被视为“跑题”,作文肯定得不到高分。

如何寻找、确立合适的切入口则是关键,我们首先要认真地研读和分析有关文字材料,调动思维,适当地将话题限制,使之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200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的话题是“压力”,对“压力”通过限制,可以分解出若干个“小话题”:(1)学习的压力(2)父母、亲友、老师、社会的压力(3)新世纪给我的压力(4)生活中的压力(5)动物之间生存竞争的压力(6)新科技带来的压力(7)欢迎压力(8)拒绝压力(9)压力变动力(10)压力利弊谈……这些“小话题”的产生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在作文审题方面是否具有敏捷性、变通性、准确性、深刻性的检验。这一步实际上是针对话题作文宽泛的特点,要求考生采取化大为小,大题小作的切入技巧,不至于行文时空洞无物或“隔靴搔痒”了。

三、定文体

考试要求,作文问题不限,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确定文章体裁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方面,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确定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所选素材和表达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

四、选形式

话题作文中,形式是否新颖,对作文取高分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作文中 ,可以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相声、戏剧小品等。说明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较为生动;记叙文可以采用小标题;议论文可以从一种较新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话题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这样就为同学们选取更为恰切的文章形式提供了方便,所以在写文章时,我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文章的选材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五、拟标题

俗话说 “看文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可见题好是何等重要。自拟标题其实也是对学生拟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拟题一般有几种方法呢?

(1)在话题前、后或同时加上适当的词。

如《我第一次上网》《“网”事如风》

(2)不用话题中的词语,但是拟题与话题有深刻的联系。

如《救救孩子》(反映中学生沉迷网吧的现状)

《月光下,一只孤独的老虎》(反映环境保护的重要)

(3)巧用电影电视、名文名著、古诗古词、歌曲等为题名。

如《因为有了你》《一往情深》《不能没有你》《同桌的你》

《对我,你是最危险的存在》( 台湾杜国清诗名)就可以当作话题“朋友”的题目。

如《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你在他乡还好吗?》《我祈祷》《好人一生平安》《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之类来给“祝福”为题。你若借助这些“名题”至善发挥,那么你的文章将会蓬荜生辉,光芒四射。

俗语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牢扣话题,拟好标题,这对于增强全文的魅力,突出全文的主旨和线索都有很大作用。总而言之,体现凝练、新、美特色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的。

六、立主旨

话题作文运思到此,就无异于命题作文了。多向思维,大胆创新,展示个性就可以写好话题作文。新,是见解新颖、深刻、走出平庸。它有两个含义:

(1)角度新,从别人未涉及或少涉及的领域去写。

第4篇

一、逐字酌题理范围

学生见到作文题,认识上往往出现两种误区:一是题目似曾相识,因而不假思索,草率动笔;二是以为题目很难,心里发慌,无从下笔。为此我告诉他们冷静分析,逐字斟酌题意,理清写作范围。

二、同中求异明题意

从临场作文命题讲,既要以平时训练的内容为基础,又要有区别,不能盲目把考场作文与平时习作等同起来,要从类似题目中找出不同点,准确把握题意。如《我的同学×××》和《我和同学×××》,都是记人,但前者是记同学×××一个人,后者却是写“我”和同学×××两个人。

三、异中求同巧选材

有些作文题目不同,但却可以运用相同的素材来表达,反之,同一种素材也可以冠之以不同的题目。平时习作写过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但是考试题目往往有所变化。如《我的榜样》这个考题平时没有出现过,但是有关榜样的材料我们写过,如《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令我敬佩的一个人》《令我难忘的一个人》,它们题目虽不同,但是内容大同小异,稍微改造一下都可以成为考题《我的榜样》的材料。

四、深入探究找规律

临场作文题目多种多样,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有些作文考题就是用事件的结果来命题的。如《那次,我流泪了》,我们根据“流泪”探究流泪会有哪些原因?伤心使人流泪,难过、委屈、激动、幸福、骄傲、被批评、被表扬、气愤等都会使人流泪,这样一追究,材料就多了。挑选一个感受最深的材料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切题,而且生动。

有的作文题目只是个词组或短句,意思不完整,限制也少,选择余地大。这时可以前添后补,使范围变小,题意就更具体。如《中秋之夜》,只限时间,至于谁在中秋之夜干什么没有限制,可以自由添补,如在中秋之夜守卫边疆,我们一家在中秋之夜等待远方亲人的归来,等等。

五、展开联想寻思路

第5篇

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意思是说龙虽画好,但是要让龙鲜活而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同理,文题如眼,好的题目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催人卒读之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甚至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你的作文等级。从这个意义上说标题的有无、好坏,其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看得见的那2分了。因此,对作文的拟题训练必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一、材料作文拟题的原则

(一)准确。所拟标题要切合原作文材料的主旨,同时与文章所写内容相符,让阅卷老师一看就能明白你的审题是正确的。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遗失的童真》。

(二)简洁。作文标题要简约且能涵盖文章的内容,表达要简明而不松散拖沓。如2013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梦想在开花》。

(三)醒目。考场作文的标题最好能做到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快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点亮万家灯火》。

二、拟题技巧

对考生而言,要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或者说学会给文章标题巧施“脂粉”,让题目靓丽清新起来,就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一)直言明旨法

考场作文切忌含混晦涩,要求简洁明快。作文标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题目应该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揭示文章中心,直言事理,让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 随后快速准确评分。

如2013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接受错误》,考生以“学会接受错误”为题,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符合这道作文题的题意。这个标题是个动宾短语,“学会”是关键动词,表明不仅需要“学”而且还要“会”,这个要求是高的。而“接受错误”是主体行为支配的对象。又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优秀作文《弥补》,标题“弥补”二字虽然简洁,却又内涵丰富,既有力地阐述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又给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感。

运用这一方式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让勇气为经验松绑(全国新课标卷Ⅰ);更需要的事是学会做人(上海卷)。

(二)标新立异法

1.借助修辞手法,展现文采

运用修辞可以使我们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文采飞扬。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对偶、引用、仿拟、设问等修辞手法拟题,能令标题含蓄隽永、熠熠生辉,让阅卷老师增强阅读兴趣。

(1)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用比喻拟题,即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所要阐明的观点或看法在作文题目中亮出来,这样可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的对象具体可感、通俗易懂,并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如2013年省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碎钻石》,文章的标题“心中的碎钻石”就令人眼前一亮。它将作文材料中的众多切割师的内心恐惧比喻为“心中的碎钻石”。这样的比喻构思,既新奇大胆,又合情合理。在文章中,作者紧扣“心中的碎钻石”大做文章,既分析了心中有杂念的原因,又分析了心中有杂念的后果,从而分析了经验与勇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用“心中的碎钻石”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平凡中的珍珠(辽宁卷);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湖南卷);放下纱缦(江苏卷);勇气为帆,轻装远航(全国新课标卷Ⅰ)等。

(2)运用比拟,情感细腻

用拟人手法来拟题,这种方法使题目显得亲切自然。比拟的本质就是把写人和写物的词语互换,能够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作者将善行比拟成人,拉近了心理距离,读来亲切自然。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把自己酿成一瓶酒(辽宁卷)。

(3)借用对偶,整齐凝练

用对偶来拟题能使文章标题整齐醒目。对偶手法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关的意思,能使文章标题不但形式工整匀称、富有节奏,而且含义鲜明、深刻。

如2013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向劳动者致敬,为筑梦人喝彩》,作者采用对偶的形式拟题,将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都关联起来,并告诉人们“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伟大梦想要靠奋斗实现”的道理。这一标题整饬、鲜明,引人卒读。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愿意付出,迎来幸福(湖南卷);找准位置,开启成功(重庆卷);雕塑自我,完美人生(辽宁卷)。

(4)施以引用,厚重典雅

在拟题时,有意引用别人的话语以及各种典籍的部分有关内容来说明事理、表情达意,或提出问题、论证观点。这种标题具有精炼、简洁等特点,有利于表达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召力、说服力。可以用来引用的对象很多,可以是成语、诗词、格言、典故甚至歌词等。

这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人们耳熟能详、富有哲理的诗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作为文章标题,能使标题含蓄而有韵味、亲切而不落俗套,充分彰显考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肯定与好感。

如2013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淡妆浓抹总相宜》,考生巧妙地引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将其直接拿来作为作文标题,竖起一面鲜艳的旗帜,彰显主旨。分别从“浓抹”与“淡妆”两个角度,深刻阐明了一个的道理:人生需要平衡,生活要像苏轼所说的那样“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心中平衡,你就会获得惬意而甜蜜。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为有源头活水来(江西卷);任尔东西南北风(湖北卷);竹杖芒鞋轻胜马(全国新课标卷Ⅰ);不深不浅种荷花(江苏卷);恰同学少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一叶知秋(江苏卷)。

一种是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原文原话根据表达需要,在保留愿意的基础上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用可以使语言机警传神,使题目生辉。

如2013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安然相对不惊飞》,考生自己说很喜欢陆游的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陆游的这句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于是该考生便化出了“安然相对不惊飞”这个标题,以此来表现“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的主题。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唯愿此心无怨尤(湖南卷),此标题化用嵇康在东市刑场上的绝唱 “此身虽陨,此心无怨尤”。

(5)利用仿拟,妙趣横生

“仿拟”也叫“仿词”或“仿句”,它是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模仿原有的词句,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到好处、随机应变的仿拟,往往充满了机智、幽默和理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借助仿拟手法拟题,往往可以使题目看上去似曾相识实则巧妙有趣,也充分显示了考生广泛的积累与敏捷的才思。

如2013年重庆市高考优秀作文《“浅”诚可贵,“深”价更高》,题目便是仿用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文章从多角度剖析“深”与“浅”二者的深刻意蕴,进而说明大豆到豆腐的“浅”与“深”的关系转换,从而升华了大豆自身的价值这一主题。考生巧妙地仿拟名人名言,让这标题自然而贴切,韵味悠长。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一方一圆任平生(湖北卷),该标题仿用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致我们正在冷漠的青春(全国新课标卷Ⅱ),这个标题一看就明白,仿自热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6)采用设问,制造悬念

用设问的方式拟题,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2013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乍一看题目,不禁让人猜想,是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考生故意设置这么一个悬念,引人入胜。读完全文才知道考生谈的是要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手机的“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不要让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这个题目新颖有趣。

2.巧用符号或公式,出奇制胜

以符号或公式为题,可给人醒目、直观的感觉。同时,在普通的符号和公式上面常常寓有新意,耐人寻味。

(1)标点符号,耐人寻味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妙用标点,巧配文字,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增添了文章标题的形式美。这种标题往往具有直观、醒目、吸引读者等特点,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孩子・世界・童真》,作者运用间隔号将三者并列,谈“童真的重要性”和“失去童真的可怕”,主题逐渐彰显,让人一目了然,强调了孩提时代的纯真美好。

又如2013年辽宁省高考优秀作文《壮哉,汉武帝!》,作者独具慧眼,选取了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为写作对象,阐述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独特、新颖。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并且还用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具有“勇敢无畏”“雄才大略”“知错就改”等优秀品质的汉武帝的赞美之情。这个标题恰到好处地运用标点符号,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

(2)数学符号,新颖别致

巧妙运用数学符号或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这些数字、算式型标题的无穷魅力,还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第6篇

一、命题诱情,在情感的审美体验中受感染

命题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情感。叶老曾说:“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出自己的成见和偏好;根据平时对学的观察,测知他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这就是说要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而又有意义的题材命题,诱发学生积蓄在心中的某种高尚的情感。例如,某个学生得病在家休息,很多同学都去看望和帮助他,这件事在班内影响很大,教师若抓住这一生动的事例,以“他病了以后”为题让学生作文,就会诱使学生抒发对友爱互助精神的赞美之情,从中接受教育,达到练文炼人之目的。

二、作文育人,及时匡正学生的错误言行

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较差,有时会出现一些言行上的偏差,甚至错误,无疑也会反映到一些学生的作文里。如教师以“发生在星期天的一件趣事”为题让学生作文。有个学生写道:“星期天,我到外婆家去,街上车来人往,热闹非常。突然,‘咣当’一声,两辆自行车相撞,人仰车翻,这多么有趣呀!”诸如此类学生中流露出来的幸灾乐祸的思想,教师不能熟视无睹,应充分利用作文讲评课或班会课,让学生辨清什么是“有趣”的含义,教育学生懂得对于别人生活上发生的困难或意外事故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不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这样,学生的错误言行在作文训练中得到了匡正,健康的审美观才能树立。

三、誉美扬善,激励写作热情,陶冶情操

对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师要不吝啬笔墨,恰如其分地写好激励性的批语,使学生看到老师的赞许和期望,使批语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的助燃剂,尝到作文的乐趣、对文质兼优的学生习作,教师可让小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品味,并让小作者叙述自己写作的经过和体会,还可在墙报上张贴或选编成册。这样的“奇文共欣赏”能激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四、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作文,不仅要学会审题立意,还要学会选材,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灵魂有血肉。

材料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典型性。越是真实、可信的材料,就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抓住契机,创设育人环境,拓展学生思想,让他们展开想象,去选取生活中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使他们在学会选材的过程中,顿悟做人的道理。如,在指导学生写作“记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时,第一次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有的同学选材不真实,把一些无中生有的好事安在自己的头上,还有的把一些成品作文的材料搬到自己的作文上。为真正做到寓教于文,以文悟道,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训练。这次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求真求实”的思想发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在内,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令自己后悔、伤感和内疚的事情。所以,‘值得回忆的事’既可以是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对自己有鞭策、有启迪的其他类型的事情。但不论写哪种事情,都要突出一个‘真’字,一个‘实’字,要以真实取信于人,以真情去感染人。”经过一番的思想发动,同学们明确了要求,纷纷动笔成文。有的同学写:“自己经常撒谎向妈妈要钱玩游戏机,当妈妈问要钱干什么时,自己胡编一气,说是老师让要的,我太对不起妈妈和老师了。”有的同学写:“有一次,我在操场玩,不小心让石头砸了脚,当时鲜血直流,韩刚同学看见了二话没说,背起我上医院包扎,又把我背回学校上课,放学后还把我送回家。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每当我看见脚上的伤疤,就想起这件事。他这种助人为乐的品格,反映了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孩子们在选材中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的精神,正说明了他们在作文中逐步学会了识别人世间的真假美丑,是非黑白。

五、通过写人,树立榜样

写人的作文,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写人的哪些方面,并全面地观察了解所写的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人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人只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类。在作文中写好人什么都好,写坏人什么都坏。如:在写《同桌》作文时,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小刚今年十一岁,是我的同桌。他不但思想好,学习也好,一点儿缺点都没有……。”显然,这位学生的看法较片面,他并不了解“人”或不完全知道他要写的“人”。我及时地向学生提出:要全面观察人,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缺点部分不一定要写出来,但可以提出些希望,至少不要下“一点儿缺点都没有”的片面结论。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头脑简单,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还认识不清,在指导作文时应及时帮助。在一次布置写《我的妈妈》作文时,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的妈妈是个人人都夸的贤妻良母,她不仅对我好,对我爸爸更好。爸爸经常抽烟、喝酒、赌钱,可妈妈从来都不管他。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她为爸爸还赌账……我们一家三口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这位学生看来,妈妈一切都好,是非不分,自然而然地站到了错误的立场上。经过我的指导,这位学生分清了正误,明辨了是非。许多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写人。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同桌,是前不久刚从乡下转来的,样子傻乎乎的,人人见了都讨厌……。”对写这类作文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教育,使之懂得写作文时要实事求是,跳出个人圈子,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消除心理偏见,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培养其真诚待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要求学生在写人时,不孤立地写人,而是要站在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来写,认识所写的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些事例能足以说明,并将自己的言行与这些事例作一番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不断克服缺点。

第7篇

马依曼1993年3月出生于周至县四屯乡辛庄村三组。父母亲是一对老实善良的农民,她还有个上小学的8岁弟弟。三亩多庄稼地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全家四口人窝居在一间柴房里,四面透风,房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也谈不上有什么积蓄。

虽然家境贫寒清苦,但马家夫妇俩靠自己的双手,经常外出打零工干粗活补贴家用,供两个孩子上学。每当夫妇俩见到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变成儿女们的学习费用,变成孩子们碗里的饭菜,身上的新衣,就从心底里感到满意和幸福。加上近年来,他们家也从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中受益,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一家大小的日子过得倒也和睦平静。

尤其是女儿马依曼,更让夫妻俩疼爱有加。依曼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从七八岁起就知道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帮爸爸下地锄草。家里有一头小猪也靠她拔草喂养,村里人没有不夸赞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从小学到初中,马依曼各门功课一直优秀。她尤其喜欢语文课,喜爱写作文,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宣读。这个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在作文里常常关注着国家大事,关注未来和民生,关注自己品格的培养。

以《成长》为题,她勉励自己要成为有用之材;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她关心对黄河的环境治理;以《令我崇敬的名人》为题,她为自己树立起做人的路标。在学校里,马依曼从来不和同学们比吃讲穿,爸爸有时交给女孩子一点零花钱,她也会攒起来,以备急用。当一位同学胳膊受伤被送进医院时,马依曼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攒下的10元钱拿出来去交医药费;当一位同学因父母离异而痛苦时,她便细心地给予照顾和宽慰;当一位同学在学习上偷懒,做作业不认真时,她立即找这位同学谈心,直到同学保证不再违犯为止……马依曼就是这样一个纯净得透明、友善,能为同学付出真爱的女孩。马依曼在学校里的这些突出表现,使她在今年年初被批准加入共青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生活在平静中,开始为这个于贫困中不断努力的女孩展现出美好的未来。

不幸突然降临,所幸有爱心人在支撑

13岁的马依曼,才刚刚懂得了生活的价值,才刚刚懂得怎么去爱生活、爱他人、爱人类、爱老师、爱社会。她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够患上这么令人生畏的疾病啊!

在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马依曼总是感到困乏、腿疼。有时实在支持不住,只好向班主任请病假,总以为休息两天就好了。可是到了今年四月份,连续几天,马依曼开始高烧不退,鼻血不停地流。母亲慌了,孩子能有多少血这么不停地流啊。父亲急了,背起女儿就往西安的大医院跑。4月19日,马依曼被西安市中心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只有做骨髓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医院告诉依曼父母预计需40万元的费用。

这么一大笔钱款,对这个原本贫苦的农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夫妇俩的天像塌了一样,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

悲伤之余,救女儿要紧啊!其父回家卖掉了所有值点钱的东西,东借西凑也只有几千块钱,可这哪里够一个疗程的费用啊!

4月18号马依曼突患白血病的消息传到四屯中学,同学和老师们坐不住了,消息也传到了乡党委、乡政府,乡党委和政府立即开始组织募捐活动。这一天,当募捐箱在邮局打开,一枚枚硬币、一张张毛票,5角、1元、10元、100元出现在工作人员面前,工作人员哭了,他们把自己身上的钱也放了进去。马依曼和她的父母清楚地记着这笔钱款的数字:12813.6元。

随后陕西电视二台的《都市快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也都连续报道了马依曼同学患病急需救助的消息。知名不知名的好心人开始伸出了援救之手。

第一个疗程过去了,马依曼止住了鼻血;第二个疗程过去了,女孩腿疼开始明显减轻了;第三个疗程过去了,马依曼的精神开始恢复。虽然化疗让她几乎了头发,妈妈为她买了一顶红帽子戴着,倒也显得清爽可爱。

这时,传来一个好消息,经中华骨髓库检测配型有两名志愿捐献者与马依曼骨髓初配成功。

不过,后续的移植费用最少也需30万元,钱款仍像大山一样横在马家人的面前。

三个疗程下来,已经花光了从各个渠道筹来的5万多元钱款,还欠着医院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时爱心捐款者的钱款已经开始停止了。

大家分析:这可能是献爱心的人们以为这个孩子已经获救了,捐款也已经够用了的缘故吧!

其实,孩子的病情只是缓解了,也有生还的希望了。只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的解决,资金缺口依然很大,死神仍在向马依曼招手!

你我他,谁来拉住女孩求生的手!

截止7月中旬,马依曼在医院里已经四月有余了,医生说,这个孩子的前期治疗还算及时,造血干细胞配型也已找到,救治这个女孩是完全有把握成功的。目前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问题。医生特别强调:如果停止治疗,这个女孩的前期救治会前功尽弃,生命随时都会出现意外和危机。

望着为自己几个月操劳日渐憔悴的父母,望着老师同学一封封暖人心肺的来信,懂事的马依曼说:“大家都尽心了,爸、妈,实在不行,我们回家吧。”面对生的希望和记者的问询时,依曼又说:我渴望战胜病魔,不想因无钱做移植手术而失去生命。如果我能得到救治,我一定会发奋学习,做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材,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爱我关心我的人。

这是一个13岁女孩面对生与死抉择时无奈的内心独白,是一个不该让这么纯洁的女孩应该承受的心灵折磨的话题。生命本来是无价的,但这时马依曼的生命却被明白无误的标明了价码,30万元,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获得重生;缺少这笔钱,生命将会无情地离马依曼而去。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怎么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

不过,这个女孩现在已经把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社会和有爱心继续帮助她的人身上了。她相信,这个社会,团的组织,所有爱她帮她的兄弟姐妹,同学老师,认识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都不会舍弃她的。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她都会去争取,她向记者这样保证。

第8篇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品读父亲爬月台卖橘子的细节,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真挚和深切。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设计探索性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性学习有两大基本特征,预期性和参与性。”语文教学中运用预期性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预期性就是思维态势超前表现,预期性教育就是在于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13课《枫桥夜泊》联系本册20课《不朽的失眠》一同施教,教学方案设计的问题不是安排学生去寻找“新解”,去歪曲张继先生的艺术结构,而是紧扣“愁眠”二字,对那个失眠的失意人展开想象,延伸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波澜。学生在欣赏“老张”得分诗和“小张”的小说后,思维活跃起来,诗中的“愁眠”人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以“江枫渔火对愁眠”为题的课堂练笔,可谓让社会各界的失意人聚于一堂:考场失意的学子、商场失意的商人、情场失意的情人、赌场失意的赌鬼、下岗失业的工人、遭受灾害的农民等。通过这道发散思维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加强阅读,勤写多练

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阔视野,还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时曾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写作水平是不无裨益的。当然,课外阅读不能随意、毫无目的的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光读不写也不行,还应读写结合、勤写多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可见,读后必须让学生动笔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老说:“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我校还为学生建立“课内课外阅读链接卡”,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长此下去,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四、组织主动性活动,加强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性学习的参与性特征,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够忽视,它能通过学生自主性地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让生日过得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进行,我把两节课时间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班长当主持人,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主角先讲感激父母的话,再讲答谢同学的话,然后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张感恩卡片回家献给父母,最后展开有关生日主题的讨论,感谢父母,珍惜生命,体会幸福,创造未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性的教育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五、摘录精华,提高水平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应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以积累更多的素材。

第9篇

一、解释标题的含义

从分析标题的意义角度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标题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简要的解释。首先要明确标题的本义,即表面义,然后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一步弄清标题在本文中的语境义及引申义。

【名题精选】

[例1] “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009年江西卷,张炜《木车的激情》)

[例2] 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2008年全国卷Ⅱ,季羡林《马缨花》)

【答题思路】

[例1] 本题考查解释标题的含义,属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考点。首先要通览全文,找到题干要求的信息出处,即题目中所说的“木车的激情”在原文中的具置,其辐射范围大致在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以关键词“木车的激情”为中心,联系其前后的内容,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圈点、提炼,明确答案。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参考答案】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例2] 题干要求解释“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即需要我们根据文意,分析“马缨花”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首先要解释‘马缨花’的本义,然后说明马缨花的寓意。马缨花,是花,但是在作者眼里又不是一般的花,是与作者生活息息相关的花。在文章中找出在新旧不同的时代,作者对马缨花的感情的句子,明了作者对它的情感态度变化,进而思考作者对它的感情变化反映出作者什么心态,也就是散文要表现的主题。这样就可准确答题。

【参考答案】

(1)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2)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的心情和对生活态度的变化。

【类题支招】

理解标题的含义,一定要紧扣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虽不是文章的主旨,但必与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具有密切的关系。然后从四个步骤来具体分析,即一看二明三探四合。一看标题的本义,即其字典义或常用义;二明,即明确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可以从语段的中心句或文章的主旨句里明确其具体的语境义。三探,即探究标题的主旨义。因为,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往往就是文章要揭示的主旨。四合,即提炼整合答题。从标题在文中所隐含的意义着手,提炼出答案,然后再用关键句补充说明,答题时力求语言简洁,并与题干要求保持一致。

【类题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

收藏幸福

池莉

一个人宣称自己幸福的时候,那不一定是真的幸福。去年秋天,我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一个节目的拍摄,遇上一个少女。在演播开始之前,我们都坐在演播室外面的走廊里,唯有她坐不住。她兴奋得双眼炯炯、手足无措,不断地对我们说:“我真是太幸福!我太幸福了!”她为生平第一次被中央电视台邀请而感到幸福,更为即将被某部领导接见而感到幸福。

我再次见到这个少女是不久前的事情。在北京的一个读者俱乐部里,她静静地坐着,年轻的脸上布满过分凝重的沉稳。后来,她十分沧桑地告诉我:“我是多么幼稚可笑啊!那天我简直就是小丑!当然,我再也不会那么傻了。哪里有什么幸福?狗屁!”

大约前后也就是一年光阴吧,那少女就全盘否定了她以前那么充沛的幸福之感。

幸福到底有没有?当然是有的。只是幸福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和肤浅。

……

关键是自己的心灵,它是否在那一瞬间冲破肉体的层层屏障,直接接受那极度欣悦之感,并且把那欣悦之感攫取回来种植在我们的感觉之中,然后,就有一股甘泉开始在我们的血管里缓缓流淌,长久不衰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无论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想起它,它就会流淌和滋润。这才是幸福。

说实在的,人的短暂一生,幸福并不多见。它是需要我们精心收藏的。当你埋头工作了许多时日,终于在某一时刻圆满地完成了你预想的工作,你站起身来,推开窗去,恰好这一天外面是蓝天白云,花香草也香,那么,深深地呼吸吧,放眼远望吧,微笑吧,呼喊吧,不要急于结束这一刻,不要忽略了这一刻,这就是幸福。慢慢品味它,享受它,并且收藏它吧。当你独自在机场候机,你的班机一再延误,你烦躁的眼睛在茫然的游动中突然被另一双烦躁的眼睛所理解,你们不由自主地相视一笑,都在同情和安慰对方,如果你的心情忽然就熨帖了一点点,这就是幸福!当你正在痛苦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这个朋友仅仅从你轻轻的一声“喂”中立刻就捕捉到你此刻的心态,那么这也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你应该感恩并且好好收藏它。因为此时此刻与你同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大家都很忙碌,都分别在各自的磁场中,而听到你一声招呼就可以进入你的心情,实在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你孩子梦呓中呼唤你,这就是你的幸福;你丈夫在你突然落后他几步的时候,搜寻你的目光中闪现出一丝失落的张皇,这就是你的幸福,抓住并默默地收藏起它吧。

……

① “收藏幸福”,在作者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请结合全文分析。

②根据原文说说“收藏幸福”,应该收藏生活中的哪些幸福感受?

二、设置这个标题的原因

从分析标题的意义角度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设置标题的根源进行探讨。回答“为什么设置这个标题”类题,常常需要考虑写文章时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相关内容。标题的设置原因,作者写作时的“独特匠心”,这个“匠心”具体表现在材料安排、行文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整合答题时,一般离不开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旨等因素。这样答题时,说服力强,可信度高。

【名题精选】

[例3]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

【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欣赏标题可以从标题的内涵、标题的形式特点以及标题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此题干要求“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出题角度非常巧妙,此文标题为“上善若水”,而写作对象主要为“都江堰”,可见此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联系原文,分析作者以“上善若水”为题的几层原因。本题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都江堰”与“上善”的关系,二是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与“上善”能否挂上钩,三是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是什么,即作者赞美的“上善”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

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

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类题支招】

作文时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文不离题。反之,鉴赏评价文章标题时,也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题不离文。分析解答“为什么设这个标题”可抓住三点:一明义、二梳框、三提炼。具体来说,一明义,即明确标题的表面意义。这是“由表及里,挖掘其蕴含的中心意义”的前提。二梳框,即梳理文章的框架结构,理清行文脉络,品味作者的独特构思。有些文章的标题,常常决定文章的选材,有的直接就是文章的中心线索或主旨。三提炼文章中心。找出文章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因为标题大多是文章中心的窗口,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其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息息相关,因为“题不离文”。

【类题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③-⑤题。

思想的天鹅

林清玄

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是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不取其味,不损色香……

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鸢或是鱼,上及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

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不能主宰;鸢呢?鸢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如果愿意给思想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古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于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善翔,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致过分执着……天鹅有许多好的品性,它的耐力、毅力与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动容。

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宰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

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做为天鹅的家乡,让它既保有平衡的双翼(智慧与悲悯),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清白的自性),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即使它飞到万里之外,它在心灵中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经过数万里路途,在千灾万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思想的天鹅也像是身穿白袍的士子,纯洁、青春,充满了对将来的热望,在起飞的那一刻不能轻视,因为它会翱翔万里,主宰人的一生。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③根据文意,解释“思想的天鹅”应该是怎样的情形?

④根据原文,概括“思想的天鹅”中“天鹅”两层含义的要点。

⑤通读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标题命名为“思想的天鹅”。

【参考答案】

【类题训练】(一)

①不是简单肤浅的新鲜感与兴奋感,而是心灵冲破肉体的层层屏障,直接接受那极度喜悦之感;是能长久不衰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的喜悦之感,是让我们幸福无比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

②圆满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满足感;班机一再延误烦躁时,得到陌生人的同情和安慰后,心灵的慰帖感;痛苦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之间的心灵相通;孩子梦呓中呼唤你的甜蜜;丈夫细微的关爱与体贴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受。

【类题训练】(二)

③用“天鹅”来比喻“思想”,作者用天鹅来寄寓自己的理想,希望思想像天鹅一样能时常起飞,带着智慧与悲悯,从清白的自性处起飞,用敏锐的眼睛看世界,满怀热忱地去探索生命。

第10篇

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①正确认识和理解快乐。②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化抽象的情感感受为形象生动的生活情景再现,进行真情作文表达。③能够口齿流利地表达,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思想素养。④丰富习作素材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心灵。

教学重点:体验快乐,深层性多角度理解认识快乐。

教学难点: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化抽象的情感感受为形象生动的生活情景再现,进行真情作文表达。

学法指导:①在融入情感中体验感受快乐。②在拓展阅读中,理性思考,正确理解快乐的深层含义。③在师生交流中,不断丰富对快乐的情感体验。④在自主创新中,合作探究,选取更适合自己的作文设计。

教学环节如下:

一、调动情感,体验快乐

(1)导语。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快乐”这个话题,“快乐是什么?”人们常常会想要问这个问题。“快乐是无忧无虑,没有负担!”总有人会这样回答。真的吗?这真的就是快乐吗?你们心中的快乐是什么?生:爸爸妈妈疼爱、关心我。生:同学们关心我。生:老师少布置作业就是快乐,能有一个轻松的双休日更是快乐……

(2)教师及时总结并进行深层性思考。同学们理解的快乐,就是有爸妈的疼爱,老师和集体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就是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那么,你们是不是仅仅伸出了自己的索取的双手,而你们周围的人,都是向你奉献的人,那他们的快乐呢?如果他们对快乐的理解跟你是一样的,那么我们的快乐又怎能得到满足呢?

(3)放映配乐哲理美文朗读课件(计算机辅助),师生一起跟读。《关于快乐》: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烦恼太多,父母的唠叨、成长的困惑、学习的压力……本来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却变成了背上的枷锁。习惯面无表情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心很冷很冷,甚至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快乐。其实,快乐很简单,就在你完成工作后的小憩里。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就在你付出辛勤之后的回报里;如果你用爱的目光,就在你朋友真挚的问候里。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就在父母的唠叨里。快乐真的离我们很近,真的,快乐无时无刻不在。欢乐是酿出来的蜜。欢乐是抵消愁苦阴云的阳光。欢乐是严寒中的温暖。欢乐是早春绽在暖雪里的一丛梅枝。欢乐是跋涉在戈壁的远行者跟前的梅果。欢乐是抚慰心灵创口的药剂。欢乐是人们最易携带的财富。欢乐是送人的最好礼物。 欢乐能使人变得无所畏惧。欢乐给人生路途撒下花的芬芳。欢乐有时求之不得,有时又唾手而得。

(4)继续让学生结合这段哲理美文,再谈自己对快乐的理解。师:“你对快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验呢?能不能推陈出新?”生:我们能够健康平安,就是快乐。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进步,自己开心,家人高兴,就是快乐。 ……

(5)教师小结。是啊,欢乐需要我们去体验体会体味。快乐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品格,它不仅是满足,更是付出,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二、融入情感,理性思考

让学生在动情体验的基础上,看两篇短文,多点理性思考。

短文《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观察与发现。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想想:多看看吧!在那不顺心的背后,一定会有令人惊讶的、美好的事物。观察吧!从观察中发现快乐。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满足与感激。因为一个贪婪的灵魂,也就失去了满足的喜悦。当我们又度过了平凡的一天,想想:多好啊!生命又延续了一天,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满足吧!感激上苍给予我们幸福快乐。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亲人与朋友。因为一个封闭的心灵,也就失去了被爱的感动。当我们失意和软弱的时候,当亲人和朋友伸出温暖之手祝愿我们的时候,想想:我们已整个沐浴在爱结成的温馨之中。亲人与朋友,给予了我们一只闪亮的快乐之杯。

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我们过着世态炎凉的生活。心灵有太多的负累。渴望温柔的和风拂过脸颊,渴望温暖的灯光照在手心,让我们沉醉在快乐之中。

看完短文,学生显然已经完全融入到快乐的洪流中去了,他们已经显得跃跃欲试,急欲提笔写作了。

三、生活再现,激发真情

师:快乐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存在。大家对快乐有了自己的体验了,你能不能说说生活中具体的快乐情景呢?用一句话的形式说出来。老师先说一个,以抛砖引玉。如:快乐是忧伤失意时,贴心好友的一句安慰话。

学生口头表述:快乐是心有灵犀时,那相对而视的会心的微笑;快乐是住宿想家心切时,手机那头响起的家人的声音;快乐是忽然之间懂得了,原来自己有着那么多学下去的理由。

师:同学们有了如此多真切的快乐感受,那么你觉得如何写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又充实感人呢?大家说出来相互交流交流。

有学生表示: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感动人的东西。

师:其实不是生活平淡枯燥,而是我们缺少积极观察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任何平淡无奇的生活琐碎的细节中“多想一步”。如《藤野先生》中,鲁迅也写到老师的批改作业,应该说批改作业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工作了,但是鲁迅却在平凡的批改作业一事中,用心观察。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批改,而且还把学生漏掉的讲义都补充上了。

第11篇

新闻行动受到北京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和的肯定。4月21日,市委书记刘淇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两次提到“幸福绽放”播出的社区民警沈琦和刘春的事迹,指出以后应该多些这样的报道。5月4日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在谈到建党90周年的宣传时,市委书记刘淇再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北京电视台“幸福绽放”就做得很好。5月5日,相关部门在对“幸福绽放”等栏目评价时,以《体验劳动艰辛唱响劳动光荣许多新闻媒体“五一”劳动节报道有特色》为题,对北京电视台等部分媒体的五一报道予以肯定:“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围绕这个话题,许多新闻媒体对五一节的报道可谓精心策划,匠心独具,很有特色。……北京电视台镜头对准普通劳动者,诠释他们身边的幸福……或许对媒体策划节日报道、选择新闻角度有所启发。”

“幸福绽放”新闻行动的成功是新闻媒体深入生活实际、树立群众观点的结果,这在主题选取、节目呈现、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得到了印证。

最美的旋律总是放歌时代――实践出新知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一句话,用在新闻主题的选取中同样适用。“幸福绽放”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践,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做出取得社会共鸣的节目。

应当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报道是一个带有命题作文性质的主题报道。长期以来人们给了它一个主题,那就是“伟大”;给了它一个基调,那就是“光荣”;给了它一个主角儿,那就是劳动者中的精英――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而此次新闻行动在内容方面的最大创新在于主题设定的与时俱进,实现了“三变”:报道主题从伟大到幸福、报道基调从光荣到快乐、报道主人公从单纯劳动者中的精英到全体劳动者。

但这个主题的设定绝不是灵光一现,而是走出大门接地气、迈开双脚跑选题的结果。我们先后多次走访了北京市总工会、首都文明办、国资委、北京市委讲师团,走访了部分国有企业、学校、社区,策划团队成员还多次直接和身边能接触到的劳动者交流,同时学习了包括“十二五”规划等众多重要文件。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到时代的气息,思路逐渐清晰,我们把握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这个春天,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由此才没有循例把表现劳动伟大、劳动光荣作为单一主题,没有把报道对象局限于劳动模范,而是明确提出从幸福的角度解读劳动、解读劳动者。幸福和伟大的不同在于幸福更关注劳动者的主体感受,把劳动模范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变成了我们身边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同时使得普通劳动者也可以进入报道的殿堂。全国劳动模范、首汽车队的于凯说,你们这个报道很好,以前劳动模范报道让有的人觉得没有人情味,或者觉得劳模就是既要吃苦受累又要吃亏受气,而你们的报道让人觉得劳模也有和一般人一样的幸福,而且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深入实践对我们确定主题的价值还在于每一个分主题的设定上,在“幸福绽放”14个主题中,专门有一集是走近在华工作的外国劳动者群体,报道了北京市两名外籍劳动模范之一北京泰德制药的日本籍工程师岸明和长城友谊奖获得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美国籍教授杜大卫。这绝不是巧合,也不是猎奇,而是因为我们在进行大量前期采访中,感受到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特点,从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角度,自觉地让新闻报道的气质与城市发展的气质相匹配。

最好的新闻常在基层一线――实践出精品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记者卡帕的一句名言,这里“好”与“近”的关系不但适用于战地新闻,也适用于我们绝大多数新闻实践。“幸福绽放”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只有“怀着深厚的感情、怀着学习的态度、着眼群众需要、以群众喜欢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①,才能提高我们的报道水准,提升BTV品牌影响力。可以说,谁的根扎得深,谁的作品之树就枝繁叶茂。

在“幸福绽放”新闻行动中,反映被社区居民称为干闺女的沈琦和干儿子的刘春为代表的片儿警群体的一集受到各界广泛好评。而这集报道感人至深的秘诀同样是深入一线的采访。首先,报道组在选取人物时没有局限于“光荣榜”单上的先进人物,而是到基层单位进一步搜索报道对象,从而选取了报道的“好胚子”;随后记者进行了深入的前期采访,走进社区民警工作的环境和报道对象一起值班了解他们的工作细节,直接走近社区居民和大家交朋友、聊家常,从多方面深入了解报道对象,掌握了大量的细节,为做好报道奠定了基础。这一集中最感动人的细节是社区民警刘春正和一群社区居民聊天,看到了辖区里最让他牵肠挂肚的高大妈出来遛弯儿(高大妈80多岁了,孤身照顾着自己已经50多岁患病常年卧床的儿子,刘春多年来一直主动照顾这对母子),刘春立即向高大妈走去,两人手拉手唠起了家常,刘春眼里流下了泪水,反而是高大妈安慰他,说自己身体挺好,然后刘春陪着高大妈散步。这组镜头自然真切,而之所以能够捕捉到是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的记者摒弃了新闻节目正面人物报道惯用的摆拍,采用了专题节目使用的纪实手法,把声音收集设备安装在报道对象身上,摄影师远距离调画面,而主持人则和刘春一起执勤,从而获得了无论如何也摆不出来的最佳场景。

事实上,“幸福绽放”的每一集报道都是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产物;都是先感动自己才感动别人的结晶。有记者在“幸福绽放”的采访过程中,在某公交站台补采新闻时遇到市民说你们是做“幸福绽放”的吧,记者为被发现感到奇怪时,对方说:看到你们的报道真好,我也想说两句幸福感言行吗?我们说,这种“被发现”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置身于实践之中,所以百姓就认得我们、记得我们!

最强的传播来自资源整合――实践出创新

当前社会,各单元主体意识增强,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电视机构作为党的宣传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环节的一环,作为媒体传播方式的一种,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特点、出色完成宣传任务?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被动守常,而要深入实际,在同社会各单元的互动中,在同其他媒介的互动中寻找共同利益,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为我们作为主流媒体,作为,只有占据主流地位、居于主导地位,才能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幸福绽放”无疑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传播效果的多赢和最大化。

一是对政府资源寓引导于整合。五一节前夕宣传劳动模范是每年铁打的宣传任务,也是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但由于缺乏创新,有时效果并不都好。“幸福绽放”新闻行动把对劳动者的宣传和时代特点、受众需求以及媒体的传播规律进行很好地组合,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样的事例在以前也遇到过,2006年在联合北京市发改委策划发起“节能医生进家庭”大型主题公益活动时,北京市领导也一改往年节能周发表电视讲话的做法,采取和节能医生一起进家庭的方式,在和市民一起交流节能心得的过程中完成了“电视讲话”,并从此取消了原来看来是铁打不动的“环保周电视讲话”。上述实践告诉我们,对政府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很好地实现主流媒体“包装政府”的功能,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搭起了沟通和传递的桥梁,在符合媒体规律的宣传中和政府资源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要有机统一。以对公共领域大屏幕的整合为例,应当说这在北京传播历史上是一个创新。它整合了政府资源、企业资源、事业单位资源。众多大屏幕权属单位也对这个理念感到是一种创新,包括新华社北京分社,他们今年也制作了一部“劳动创造幸福”的形象片在天安门广场播出,而且他们自己手里还有两块大屏幕资源,但听到我们的创意后,也感到非常认可。而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也实现了双赢,首先每一块大屏幕都提高了知名度,同时BTV影响力随着“全城同放”也更加绽放了。

注释:

第12篇

关键词 小练笔 作文 阅读教学 思维

课堂上设计片段训练,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是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笔者教六年级这一年里,从开始由少到多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小练笔,开始由一个单元选一两次练,后来到笔者认为哪课值得练就练哪课。

一、进行仿写,降低作文难度

小练笔的形式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亦可仿写。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

《穷人》一课中,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忐忑不安,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以《考试以后》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这次考砸了,我心里多么难受,都怪我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复习呢?老师我很对不起您!您严厉地批评我吧!要是您冲我发发火,那也活该,是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在老师面前说呢?就说你以后给我多布置些作业吧,……不,不能这样说……要么说以后我天天留下来……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仅理解课文,又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淳朴可爱的海边农家少年。笔者教学后设计仿写一段人物外貌的话。有学生写道:“她长着浓眉大眼,脸颊泛着微红,戴着一副粉红色的全框眼镜,乌黑的秀发扎成‘马尾辫’。她喜欢穿着舒适的上衣,配着一条宽松的‘口袋裤’。瞧她这打扮,显然是一个运动型女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性格,还带着一丝羞涩。”教师亦可以在教学总分、并列式段落后适当知道学生填空、仿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

二、激发感情,抒发真实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往往在抒发真实情感的内容上,学生有话可写,并且真实感人。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激感的地方特别多,如本学期在教学“人与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学生一度地被课文中的人或动物感动,尤其是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它们的丰富情感后,感动之余更受震撼。这时候设计写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又能抒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来。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笔者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到“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让学生想一想嘎羧“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在想些什么。学生很快就写出了嘎羧想说的话:“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儿的! “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嘎羧的忠诚与善良,激发了对战象嘎羧的敬佩之情,同时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补充“空白”, 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制造一些“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于是画。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力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对文章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穷人》一文中省略号的运用特别的多,如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非常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因此,笔者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一学生写道:“她内心极其矛盾,她怕,她怕丈夫回来会骂他、打她。她怕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挨饿,她怕养不活这些孩子。因为她知道自己家也非常的贫困,自己一家也难以温饱,她也知道丈夫其实并不坏,只是他捕鱼那么的辛苦,养活一家已不容易,还要再添两张嘴行吗?可又想,如果我不管,这两个幼小的孩子肯定会夭折,我不忍心,作为母亲我何能忍,再说也对不起西蒙呀,我宁可挨打,挨骂,宁可自己一家缩衣减粮也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同学通过朗读、体会,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到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去了。

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四、捕捉精练处,激发学生思维

在习作指导时,常会要求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可是很多时候不尽人意。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写具体,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具体。有时教会了这种情况写具体,却又遇见那种情景不会写,渐渐发觉课堂上的小练笔倒是个不错的练台。课文中有的语言相当精练,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可以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主人公内在精神的把握。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简略概括:“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在这二十余里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透过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其实教学中有许多“写”的影子,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读”与“写”便能如鱼得水。

五、续写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特殊功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续写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创造性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