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强化规划意识

强化规划意识

时间:2023-05-30 10:1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强化规划意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强化规划意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2007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明确强调,高校必须开设不得少于38学时的就业指导课,并将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高等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就业教育与谋取职业划为等同,而要科学、全面的规划,从大一学生开始,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随着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步增多以及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把握自己,对自己做出清晰的分析和正确的定位,并在漫长的人生竞争道路上看清方向,面对现实残酷的竞争。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树立一定的奋斗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职业生涯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去奋斗,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性目标,让他们在不断完成自身阶段性目标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过相应“高度”,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最终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自身对未来职业的追求等几个因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今后不同阶段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结合以下几方面的策略进行:

1、结合大学不同时期系统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应结合当前的就业情况,系统性的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层次性、针对性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将一年级作为试探期,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从忙碌的应试教育阶段逐步向端正专业思想、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兴趣目标、设计职业方向转变。其次,将二年级作为积累期,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提升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和基本素养,定位职业生涯目标。第三,将三年级作为冲刺期,在二年级积累的基础上,强化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并结合实际,初步拟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将四年级作为分化期,熟悉就业政策和就业渠道,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竞争上岗”的就业意识,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2、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目标,也是当前衡量大学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来强化职业意识的形成,从未来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考虑,做出详细的规划,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变化的需求进行不断调整。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是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3、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自我定位,正确面对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

当前的高校学生,一部分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估法则,把对自身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自我的主观臆断上。要全面的剖析认识自己,必须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估相结合,并借助科学的测定工具和综合的方法,从量和性两个方面来评估,通过评估,明白自身的角色、自身的最终目标、愿意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大学生在立足校园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社会和就业环境、就业压力的了解,这是做出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应指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深入了解和认识目前所处的就业环境,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途径帮助大学生熟悉和适应就业环境。

4、强化就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法规教育,强化毕业生求职的心理辅导以及求职材料撰写、应聘技巧等知识的指导,让学生从心理、心态、技能等方面全面的把握职业生涯规划。

5、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生态设计;若干问题

水利工程规划的合理性能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新建的过程中要对水利工程为新生环境组成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能够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与其他环境组成相互协调,处于平衡状态中。同时,作为水利工程中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工程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工作放在重点工作内容当中,从而将工程转化为资源,推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设计的若干问题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为更好的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在对完成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水平,对当地的各种资源条件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受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水利工程规划中的生态设计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与不足,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受地域性差异影响,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缺乏统一性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不同的地区又会在地质、地势、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无法在设计标准与施工中实现统一化,导致施工难度较大[1]。

1.2工作人员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已经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将其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并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在目前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中,生态环境环保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2]。原因就在于我国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环保意识缺乏,生态水利工程概念引进的时间较短,各方面都缺乏成熟的、完善的应用体系,导致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相关的设计人员缺乏对生态环保问题的考虑。另外,由于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较差,在对相应的工程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大多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而忽视水利工程的生态性,导致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2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设计的具体策略

2.1保证准备工作的充分性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能够直接影响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在工程施工之前,在材料的选择、人员的配备以及机械的准备方面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要对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对工程多处的地点进行勘察,全面掌握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进而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另外,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也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及技术复核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2.2对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严格把关

在水利工程规划工作中进行生态设计时,不仅要将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具备的防洪功能与灌溉功能做充分体现,还需要将其生态性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3]。为了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详细了解工程周围的情况,如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坡体结构的控制。另外,为了更好的避免水利工程规划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并有效的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的满足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功能。

2.3强化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设计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组织设计人员参与相应的培训活动,帮助其全面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有效强化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设计中能够重视对环境问题的考虑。另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开展中,也可以将环境保护在水利工程的标准中纳入,并强化对设计人员的监督力度与水利工程设计图的审核力度,使其充分满足环保要求。

2.4保证生态水利工程有效衔接施工

在生态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中,设计人员要与施工人员做好工作交底,并深入现场,对相应的施工项目进行指导,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从而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在施工中,要指导施工人员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要对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度进行构建,将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生态管理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对生态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

2.5采用生态护堤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为更好的实现生态设计,可以采用生态护堤的方式,利用自然土质岸坡、种草、种树进行生态工程护堤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也能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与水生动物的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4]。在应用草皮、木桩进行水利工程的护坡工作时,也可以采用袋内灌泥土、粗沙以及草籽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抵抗水流对护坡的冲刷,又能够使上述的编织袋中长出绿草,在保护堤防的基础上,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第3篇

按照省、市人防工作部署,我办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实现了人防工作良好开局,现将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强化深度调研,创新工作思路。根据省市最新工作要求和相关部署,深入人防工程一线调研,听取我方面的意见,认真研究2014年工作思路,确定了“深化拓展人防准备的核心能力、持续提升人防工程的建管水平、积极创新人防宣教的有效形式、全面加强人防队伍的素质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对领导班子及全办人员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职责。

2、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战备能力。加强人防指挥所通信设施和警报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值班制度建设,检查和完善地下指挥所的设施,确保战备功能正常发挥。组织开展通信系统和警报设施的操作和维护业务技能培训,做到办公室所有人员应知应会,确保地下、地面、机动指挥所信号的贯通和设备设施24小时无故障。

3、强化工程监管,创新管理模式。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开发商平时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因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导致人防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晰,维护管理无法落实,创新思路成立了国有性质的县鑫泰人防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收回中坤苑等人防工程资产使用权为试点,以企业化管理模式强化人防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和维护管理的自,最大限度地发挥人防工程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强化规划意识,推进总规编制。根据国家省市人防办提出的“人防工程规划必须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总体要求,今年围绕争取年内《县人防工程总体规划(2014-2030)》通过上级评审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进了人防工程规划的制订,学习借鉴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组织开展了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规划修编的组织指导工作,按照公开招标流程要求,精心编制了招标文件,目前正在审查投标人的资格。

5、强化行政执法,提升服务质量。依法依规抓好人民防空“结建”审批工作,规范人防“易地建设费”收取和管理,组织开展人防“结建”督查督办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严格执法,严格把关,应建则建,应收尽收,到3月底已完成征收人防“易地建设费”任务,已足额入库。人防窗口政务服务工作经政务中心考核获得“综合优胜杯”奖励。

6、强化方式创新,巩固宣教成果。与掘港镇对接,以新建社区为载体,对民防社区工作站从配套设施、软件支撑上给予指导和支持,全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品牌社区。加强人防门户网站的更新设计研究,尽快完善,确保简洁大方、布局合理、重点突破,提升网络宣传效果。结合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做好布设人防体验区文字和图片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方案的研究工作。

7、强化自身建设,构建精神家园。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制定了2014年学习计划和人防办日常工作制度,通过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加强作风建设”主题学习和“走基层、听民声、纳民策”等主题活动,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

第4篇

一、加快“两个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聚焦关键问题,围绕加快“两个转变”,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

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电网发展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适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设改造步伐,科学滚动调整电网规划,坚持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并举,大力促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主网与配网、城网与农网协调发展。2007年电网投资和投产规模再创新高,完成建设改造投资77.39亿元,投产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1座,新增变电容量1618万千伏安、线路3152公里。500千伏主网架基本形成,电网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电网建设管理进入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度标杆行列。

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治企、诚信经营,全面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四化”),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坚持“五个强化”,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深入讨论、查摆问题,针对制约公司发展的问题和差距,提出要坚持“五个强化”,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共进的主动权。

强化科学决策,推动电网和公司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准确把握企业定位,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总体部署,认真分析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超前谋划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大局意识,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投入产出,突出效率效益,努力做到依法依规决策、科学民主决策。

强化精益管理,提升效率和效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更加注重结果和成效,切实提高经营管理体系运转效能。处理好扩大投资与提高效益的关系,把开拓电力市场、强化内部管理、实施科学理财、健全内控机制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努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服务理念,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把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作为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将大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公司规划、基建、生产、营销等环节,全方位提高服务品质。坚持“四个服务”宗旨,健全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用电需求的同时,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强化创新意识,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生产、基建、经营管理等领域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健全公司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整体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强化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关系,以目标激励人才,以事业培育人才,以文化塑造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待遇保障人才,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着眼建设和谐企业,努力为员工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健全比学赶帮超的良性机制,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好事业、帮助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使员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成就感,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三、注重“四个创新”,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在安全生产方面,树立“大安全”的理念,不仅要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还要保证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检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在优质服务方面,树立“规划为基建服务,基建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营销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机关服务基层、管理服务一线、全员服务客户”的“大服务”理念;在经营管理方面,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精益管理,做到指挥科学、投资科学、决策科学,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增强过“紧日子”的意识;强化创新意识,以创新保安全、保效率、保河北公司发展的后劲。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风险控制能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电力需求实际,健全投资后评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全方位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覆盖公司主营业务的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对业绩优秀以及对公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员工的激励机制。

第5篇

文章摘要:三门峡市召开全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汇报会,听进度、促落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书记、市长赵海燕在讲话中强调,城市建设进度事关经济发展和群众福祉,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节点进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督查力度,……

9月21日,三门峡市召开全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汇报会,听进度、促落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书记、市长赵海燕在讲话中强调,城市建设进度事关经济发展和群众福祉,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节点进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督查力度,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市领导郭绍伟、杨骁、吕挺琳、高战荣、吕均平、宋跃、王峰等出席汇报会.

会上,市住建局汇报了2016年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和“十三五”期间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湖滨区、开发区分别汇报了近期和2016年道路建设及城市建设工程计划.会议还听取了“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城市环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赵海燕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给予肯定.她指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要严格相关手续,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打好提前量,紧扣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强化跟踪督查,严肃问责问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湖滨区要强化与市直部门的联动意识,进一步细化规划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开展全面调查,切实摸清背街小巷底数,设立基本情况台账,明确背街小巷名称,确定具体点位,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进一步优化道路规划设计,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城市环卫工作,以工作成效检验作风转变成效,以整洁优美的环境促进休闲文化城市建设,争创一流城市管理水平.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市“加强作风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大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切实在工作实践中改进作风,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市委副书记郭绍伟主持汇报会,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认清三门峡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继续努力做好工作,加快进度,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提升标准,细化措施.要进一步完善方案,对没有确定的方案进一步研究,考虑周全;对已经确定的方案抓紧落实,建立工作台账,按照时间节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让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加强巡查治理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会议还研究了文明餐桌活动、停车场管理等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意识;就业;职业发展

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构成的重要要件,是职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特定的职业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

大学生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职业意识影响大学生确定什么样的职业目标,为实现职业目标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影响着职业准备;不同职业意识所表现出的对于不同职业的观点、看法、情感体验、印象及态度倾向等,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此外,职业意识做为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所持的主要观点,支配、调节着人们的职业活动,影响着工作的态度、开展状况及成效,从而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当前,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目标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等职业意识早已成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树立和强化职业意识,进而明确职业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职业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1、目标意识模糊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产生茫然感、不安全感,多数学生对自身的生涯没有做过细致的规划,自身定位不清晰,也没有为自己确立合理目标。面对众多选择必须由自己来做决定的局面不知所措,结果不是被动地等待,就是随波逐流。由于职业发展目标意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难以确立,面对浩若烟海的知识领域,哪些需要获取?哪些需要保存?怎样积累才能方便以后更好地使用?对此种种茫然不知。部分学生对于自己适合学什么、做什么没有正确的认识,脑海中经常处于模糊状态,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毫无价值的准备工作当中了,看似忙忙碌碌,结果很可能该准备的忘记了,不需要的倒是做了不少,最后是与目标南辕北辙。

2、岗位责任意识不清和质量意识淡薄

对应聘岗位职责、岗位流程和工作标准的了解是企业考察应聘者的重要因素。由于大学生不了解职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不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岗位、薪酬、培训、绩效考核等管理原则和手段,导致大学生在入职实习或试用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职业误区或职业“幼稚病”,还完全不能从“学生”意识转化为“员工”职业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市场经营的环境认识不清,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与企业经营要求认识不清,对所学专业知识与岗位专业要求认识不清,对个人职业兴趣、职业目标与所从事的岗位认识不清,缺乏岗位敬业、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不了解入职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绩效、机会与能力和薪资与业绩的关系等等方面。

3、创新意识不强和缺乏公平竞争意识

当代许多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首当其冲的便是创新意识不够。许多大学生存在创新意识障碍,认为以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阅历、能力在现阶段去承受发明创造、开拓创新的重任,似乎为时尚早。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只有等到阅历丰富、心理稳重、生态老成的时候才可以涉猎创造;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职业意识形成的滞后,一方面直接导致角色定位转变不及时,不能确定学业和职业发展目标,没有规划,既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校期间是盲目地忙碌。另一方面,职业意识不强,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大学生职业意识形成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的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家庭影响的因素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学校的职业指导和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1、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针对性不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引导不够

就业指导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但多数高校都没有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毕业生这一个群体,并且基本都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环节则缺乏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一些学生反映目前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形式而已,授课老师大多为辅导员,缺乏教学经验,常常照本宣科,内容空洞,与学生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实际意义不大。

2、职业意识教育措施不力

职业意识教育缺乏全程化设计,没有将职业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导致职业意识教育“零敲碎打”;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意识的训练;只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忽视了职业意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事倍功半;只重视就业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本质区别,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不高。就业指导如果仅仅从理论到理论,就难以解决学生的实际职业适应能力问题,在现实的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设计与组织实践活动时,往往没能紧密联系或充分体现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高校强化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接受社会职业的检验。而我国高校通行的是知识教育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职责,学生以知识蓄积为目的,衡量学生成才的尺度以掌握知识多寡为中心。在这种教育观之下,学生适应性不强,职业意识模糊,缺乏创新精神,求稳惧变,循规蹈矩,就业面窄,职业生涯曲折。高校应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全员化、职业化的共识与氛围,切实把人才培养工作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轨道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加强职业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要充分认识职业意识教育的全程性、连续性、系统性、职业性,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

2、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推动职业意识教育全程化、规范化、系统化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需要。所以,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引导成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重点,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意识的形成不可能是简单的一蹴而就,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职业意识教育必然是一种养成教育,必须把其作为一项内容、形式、过程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在各学年中全面推进。职业指导工作要改变原来的模式,要大力实施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理念和逻辑主线职业指导教育内容体系,贯彻职业规划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实践工作的全程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建设,对学生做全景式、个性化、前瞻性的职业指导,强化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学以致用的职业意识的引导,贴近学生需要,提高学生的使用率和满意率。第一学年应以职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为重点,帮助学生认知职业和职业意识、了解自我,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第二、三学年则重点通过职业实践方式推动职业角色转换,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最后一学年则突出择业、就业指导,强化职业意识,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并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

第7篇

近几年来,随着__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城镇规模逐年扩大、企业的逐年壮大,油、气、电、化工原料及产品生产和广泛运用等的日益普及,火灾频率不断增高,火灾形势日益严峻,城镇消防规划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和海岛县消防工作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浅谈一下对如何抓好海岛县消防规划的几点意见。

一、 __县消防工作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消防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城市布局混乱埋下隐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使用功能的转变,以及部分地区缺乏统一的消防发展总体规划。导致部分区域、乡镇功能分区混乱,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建筑与建筑之间、民房与民房之间等缺乏必要的消防隔离带,“城中村”、“多合一建筑”等大量存在,留下了大量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站建设滞后

__县现有消防站建于1991年,使用时间迄今已逾17年。受制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功能要求,消防站场地和建筑面积较小,缺少基本的训练场地和器材库室,已经无法适应现有消防部队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在消防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中,土地征用难是最主要的问题。由于消防站的建设速度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消防站有效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7km2的要求,导致一些边远地区在发生火灾时,产生了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局面。

(三)市政消防基础设施缺乏

据统计,__县现有公共消火栓460个,损坏151个,按国家标准应建1875个,还欠缺1415个。公共消火栓建设、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毁损严重,消火栓无水、压力不足、毁坏、圈占、锈蚀等现象严重。

从而导致供水水源缺乏,使消防供水系统缺乏安全性、可靠性。市政消防栓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需求。

(四)消防监督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期以来消防部队受到编制警力等因素的制约,消防监督检查、灭火救援、防火宣传等繁重的工作往往全压在三四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对一些城乡的消防监督管理则显得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消防监督难以到位,导致一些未列入公安消防部门视线的火灾隐患引发恶性火灾的情况屡有发生。

(五)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主消防法律意识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依法申报建筑工程消防审批手续的现象在__县极其普遍,留下了许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不少个私营企业急于牟利,在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稍有不慎极易酿成恶性火灾事故。而部城镇农村居民缺乏安全用火、用电常识,因用火不慎、电气故障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屡有发生。

(六)消防宣传工作容易“走过场”

在消防宣传上未形成社会化大宣传格局,总是上面布置了宣传任务就群起而攻之,事情一过就黯然失色,陷入一片死寂。譬如,“119”消防宣传日,各地仅仅是先给各单位下发一个文件,在11月9日的当天搞一些咨询、挂几条横幅或是搞一次演练之类,虽说短时间内还是烘托了一定的宣染氛围,取得了一定宣传效果,但时间一过又无声无息。这种为了宣传而宣传、短期性的、间断性的消防宣传方法难以取得实效。

二、加强海岛县消防规划的对策和几点意见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政府当好参谋。公安消防部门应抓住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消防工作的契机,多跑腿,多汇报,依据现有消防法律、法规,提请政府出台加强消防工作的规章制度,促使政府加大对消防工作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服务指导。这样,才能赢得政府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建立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消防态势已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并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消防规划编制。消防规划是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各地要结合城镇建设规模、功能、人口等具体实际,切实按照《消防法》法律法规、将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实施,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消防内容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四)强化消防监督职能。改进防火监督办法,强化消防监督职能,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强化业务学习,加强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以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企业单位的自我消防管理,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提高整个地区的安全。做好消防监督角色的转换,全力推进消防监督工作的社会化,以社会化促进消防监督工作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要保障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执行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措施,落实法律责任。对工作不落实的各级政府、行业

第8篇

【关键词】生涯规划;模块化;心理素质;核心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定位

一、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模块设计

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始于黄炎培先生,他创办中华职教社,毕生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认为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关于生涯规划的内涵,我国很多学者和教育者将生涯规划等同为职业生涯规划,但台湾生涯辅导学者林清文指出:生涯规划不应仅局限于职业规划,而应越过狭窄的职业选择或职业准备观,回到人本关切的主题。本文认同林清文先生的观点,并认为:生涯规划教育概念的外延比普遍实施的就业指导广泛,大学阶段主要包含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部分,它在尊重个人性格、能力、价值定位等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并将此自我意识转化为合理的生涯选择与可行的生涯计划,指导个人取得生涯成功。

模块化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概念,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最终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模块化包含着两个过程:系统“分解”并建立模块,将问题的处理单一化、纯粹化;模块“组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生涯规划同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价值澄清、职业认知、目标决策、目标执行五步骤。本文采用模块化的思路将这五个阶段划分为三个模块:将自我认知、价值澄清阶段归为“基础模块”,由心理专业教师通过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将职业认知、目标决策归为“定位模块”,在区分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不同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由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和实践,让大学生了解就业知识和职业环境,最后指导他们结合自身条件做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把就业能力强化、目标执行归为“核心模块”,由辅导员和德育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强化大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其中就包含生涯目标执行所需相关能力),即个人核心竞争力。

三大模块有明确地分工:基础模块让大学生“知己”,并提升其生涯规划能力;定位模块让大学生“知彼”,并指导其制定生涯规划;核心模块则提升大学生生涯成功的“软实力”。三大模块实施范围由小变大,基础模块针对个人,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体现人文关怀;核心模块针对班级,应强调培育社会意识和核心职业能力;定位模块针对专业和全校,应紧扣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定位。模块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同于原先抽象、狭窄的就业指导教育,它分工明确,针对性强,具体可行,不仅能提高就业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获得期望的幸福。

二、基础模块的实施:通过心理素质教育,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心理素质辅导作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模块原因有三点:一是生涯规划是一个人的心灵地图,它的前提就是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推断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二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教师不能替学生去做出选择,生涯规划教育要用有益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去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他们生涯发展内在动力;三是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是以其心理品质为基础的,其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与生涯绩效直接相关。所以,高校心理专业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人格和心理情绪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为学生自主开展生涯规划奠定心理素质基石。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第一,让大学生通过沟通发现自我。通过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忽视“害羞”,缓解社交不适,并教给他们一些“开始”交往的技巧;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话,观察别人的表情,体会别人的情感,从中发现真正的自我。第二,进行职业自我认知。首先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职业自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再次采用心理软件测试,项目包括:气质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获得职业自我测试结果;四是学生比较自我评价和测试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最后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升职业自我认知。第三,呵护大学生的自信。生涯规划是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的过程,也是建立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一是要赞美,要经常赞美自己的学生,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二是要信任,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鼓励其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要在失败时及时鼓励,安慰学生并使他们明白正视失败和取得成功同样珍贵,失败和成功只差一步,坚持就能成功。

(二)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一,以乐观人格为指导,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引导学生明白乐观与悲观的看法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阳光心态;其次,应该通过事例和集体活动影响学生: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财富、地位上的成功划等号,踏实勤劳、帮助他人,得到集体的认可才是快乐的长久之道。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竞争,学会合作。要让学生认识到竞争的内涵是各方战胜自我,向更高领域的共同进步,而非敌我间的拼杀;积极开展体现合作与竞争的团体辅导和文体活动,尤其是球类比赛、模拟招聘面试和辩论赛,能通过压力和团队竞争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竞争力和团队协作力。

(三)消除负面情绪

第一,为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在倾听学生的想法之后,重复其中的要点,并同他交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受尊重和被理解的,使其负面情绪得到平复。第二,帮助学生描述情绪。描述情绪可以将无形的、恐慌的、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定义、有界限、可以被处理的感觉;同时学生专心描述自己情绪对其神经系统有安抚的效果,能使人从不安中较快地恢复。

三、核心模块的实施:德育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强化核心职业能力

随着对职业能力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尽管现代社会发展和分工细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职业、工种和岗位,然而它们实际上却具有许多共通的职业能力结构部分――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是范围最窄、通用性最强的能力,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必需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成就影响极其深远。为了明确核心职业能力具体包含哪些能力,笔者参考澳大利亚工商业协会(ACCI)的就业能力结构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五所学校的本专科在校生和毕业生为样本,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了“认知和学习”、“社会和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解决问题”、“计划组织”五项的核心职业能力,并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除了“计划组织”与“社会和人际交往”、“解决问题”不相关外,其他能力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这五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养成,是生涯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需要修炼的能力之一。所以,生涯规划教育理应肩负起对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在高校教授专业能力、求职技能等“硬件”的范围之外,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软件”。生涯规划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德育――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在没有引入生涯规划概念之前,辅导员和德育教师也在做着与之类似的工作,故此,辅导员和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礼仪教育、团体拓展训练和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等形式,来强化大学生这五项核心职业能力,强化生涯成功“软实力”。

(一)强调礼仪教育

礼仪不但能够规范行为,还是提高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包括尊老爱幼、守时守信、谦让合作等多方面内容。礼仪教育在大学校园并不是多余的约束,而是获得他人喜爱和尊重,适应社会,赢得机会的必修课。首先,应充分认识礼仪教育“以礼修德”的重要作用,安排专门讲座或课程讲授礼仪和风俗知识;其次,开展礼仪体验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来强化学生礼仪意识和行为;最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时刻强调礼仪细节,起模范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二)团体拓展训练

团体素质拓展是以活动为道具,以体验式学习方式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情商,寓教于乐的独特培训方式。首先,要利用团体素质拓展加深学生对集体和个人关系的认识,消除了学生、学生干部、教师之间因为沟通不足、角色对立而造成的隔阂与误解;其次,通过各种拓展活动分别对五项核心职业能力进行专项训练;最后,要让团队素质拓展变成一面镜子,使每个人都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和不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变得更加自省和宽容。

(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大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迫切愿望,只要合理引导,其核心职业能力就能得到充分锻炼,为其生涯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摒弃以往上下级、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建立起平等、包容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良性发展;其次,尊重和保障学生的自,通过学生会、社团等活动锻炼学生计划组织、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执行学生干部竞选和轮换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起榜样引领作用。

四、定位模块的实施:依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引导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无论本科还是高职,每一个青年都是社会的有用人才,只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而已。本科侧重科学教育,高职侧重职业教育。学科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学术的研究与完善,推动科学进步;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直接服务经济和生产活动,推动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学型本科院校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相比,教学型本科院校大多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承担着“职业为主,科学为辅”的任务,而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正是集中存在于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当中。

要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必先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目前,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存在着照抄科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重知识、轻实践,缺乏特色和独立目标,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社会要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各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在人才需求结构上呈现出“橄榄型”趋势,即科学型的拔尖人才和劳动者占少数,占主体地位的是职业化的专门人才,这正是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所在,也是其在高等教育竞争中扩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突破口。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再以获得更高学历和理论造诣为追求,而是根据市场对职业技能需求,参照职业标准、工种标准引导学生做专做精,成为独挡一面的专业精英。所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以职业、技能为中心,通过体验式教育方法,引导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一是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企业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明晰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中的空间和定位,使其明确以后的职业定位;二是提前讲解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礼仪和面试技巧,使高职生比本科生更早进入就业警觉期;三是注重实践教学,实施产学结合,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四是采用“先行后知”的体验式教育方法,建立职业体验教育中心,分析和总结学生体验结果,并根据结果更新下一年的体验教育方式;五是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特定岗位领域中更具竞争优势。

教学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院校,而是根据市场对专门化、应用性人才需求,培养既有“够用”理论知识又有“必要”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条件,引导其通过考级、考研、留学来成为更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所以,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强调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并重,培养合理的职业期望,促使学生理性就业、积极创业:一是通过参观、实习、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性质单位的需求和用人制度,掌握求职应聘技巧,训练创业的精神和方法,调整择业心理,摆正其对职业发展、薪酬等的期望值。二是让在学生搜集升学、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并指导学生处理好各阶段目标和生涯目标之间选择、分解、组合的关系,在现实处境与实现美好愿望间建立可拾级而上的阶梯,循序渐进。三是教会学生实现阶段目标,可参考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目标要切实具体;(2)要考虑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与代价去获得成功;(3)要设定期限,使行动有紧迫感;(4)拟定计划,并马上付诸行动;(5)将前面四点写出来,并斟酌修改;(6)每天在早起之后和就寝之前看一遍计划,不断强化并深信自己可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海娟,周祥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模块化及其操作构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P18.

[2]姜琪,邱萍.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模块化设计初探[J].出国与就业,2010.5:P23-24.

[3]李志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生涯辅导[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P182.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县实施“对接珠三角,融入长株潭,建设湘东南区域中心”战略思想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深入学习贯彻省市规划工作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思想和工作目标,以安全稳定为前提、规范为基础、管理为手段、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拓宽规划渠道,优化规划环境,促进全县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重点工作有保障。一是依法规划,从严规划的文章要做好。大力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规划的意识,提高执行政策、法规的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必守、有违必罚。二是科学组织规划编制。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年-2030年)》修编及《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任务;加强村镇(如军山、禾市、清溪、桥石、山塘等)规划服务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和评审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全县重点项目(如工业园、中央商务区、新行政区、环城路等)建设的规划服务工作,科学推进城区重点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规划监管体系向基层延伸,形成无缝对接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五是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常规工作有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加强对已批准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监督管理;抓好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规划管理,着重解决土地随意流转的问题;依法深化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管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等工作;严格规划审批和加大规划批后管理力度,实行全程追踪问效。二是严格开展规划监察。积极推进城市规划阳光工程,增加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序引导公众参与,做到“阳光规划”、“和谐规划”。加大规划法规宣传执行力度,抓好规划法制建设,规范规划公示、公告制度,提高并有效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制定和完善局规划监察工作方案,加强规划监察队伍建设,加大违法建设日常巡查力度,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结合“县民生100工程”的城区拆违任务开展规划执法“铁锤行动”行动,拆除违法建筑5000平米以上,要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三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与完善各种安全制度,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四是党建、工青妇、计生等其它内部管理工作齐头并进。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划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遵循“勤政务实、廉洁高效、文明诚信”的宗旨,实行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岗位职责化、执法程序化、处罚标准化、办事公开化的行业原则,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二是执行审批程序承诺制,实行“一站式”规划审批,提高规划审批效能。明确服务措施,按照“授权办理、关口前移”的思路,将简易审批、批后管理等工作下放到窗口,直接服务。对重点工程、大型项目、招商引资等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快事快办、急事急办。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力度,提供从策划选址到竣工验收的“一条龙”服务,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审批程序,实行随到随办,为企业排忧解难,改善投资软环境。三是完善规划工作流程制。立足我县规划工作的实际,对涉及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各种控制要素及城市不同区域、地段的建筑间距、后退道路距离等作出具体化、强制性的规定。健全完善“一书三证”(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工作流程以及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违章建筑处罚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随意性,有效加强制约与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设立局长信箱,建立高效的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完善责任机制,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并按制度严肃追究违规人员责任。

二、强化队伍素质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规划服务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专业人才保障政策;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的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贯彻为民服务宗旨及规划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建设。建立相应的奖惩考核机制,激发全体干部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干部职工通过进修、培训、专家讲学等各种形式学习先进的规划经验和理念。促使全局工作人员人人争当“岗位能手”,个个争做“技术标兵”,促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切实抓好行风整改工作,努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坚持执行“五到现场”工作原则,即勘察地形到现场,定位放线到现场,基础验线到现场,中间检查到现场,规划验收到现场,确保各项工作及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加强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进规划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紧密结合城乡规划实际,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构建反腐倡廉预警网络,健全行政行为纠编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宗旨观念,深入群众中间,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解答解决群众疑难和问题,树立规划人员的新形象。

三、优化内部运转机制。遵循“以人为本、规范规矩、和睦和谐”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局系统有序高效运转;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全局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做好对内对外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局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提升整体协作能力;进一步明确局内设机构和下设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积极开展股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四是以创优争先活动为锲机,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开展文明股室、文明窗口的创建活动。

第10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集从业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场所(俗称“三合一”场所)大量出现,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当前火灾事故多发的重要场所之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如何消除“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遏制群死群伤火灾发生,是当前摆在公安消防部门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三合一” 隐患 对策

一、“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目前大多“三合一”场所都是以私人产权买断或租赁的形式存在,其室内的使用、布局、装修等往往缺乏有关法律、规章的制约,加之许多个体私营业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其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防火意识较差。其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有:

一是建筑不规范,消防设施差。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而且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其建筑内部装修、生产功能分区、员工宿舍的布置等大多由场所经营者自行安排,随意性极大,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不足等消防隐患。

二是责任不落实,有效管理少。很多经营业主由于受“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备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大部分场所内人员密集,拥挤混乱,电线乱拉乱接,设备陈旧。原料性能复杂,仓库堆放混乱,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三是意识不强化,自救能力弱。大多数“三合一”场所上至业主,下至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发生火灾初期时的处置能力。目前,小规模的“三合一”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则是大片场所、仓库甚至生活区连成一片,员工在生产、生活上随意动用明火,稍有不慎,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形成大面积火灾。

二、防范措施

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堵疏结合、强化监管”的原则,从政府和场所两个层面着手,循其特性,齐抓共管,集中整治,形成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政府宏观层面

1、紧密配合,健全网络,加强源头管理。

政府要牵头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网络体系,摸清底数,加强对现有“三合一”场所的监管。在建筑规划、设计、审批、发证、管理等各个环节,明确相关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严把关口,防止产生新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和执照年检时,根据场所的安全条件严格审查登记;国土资源部门在规划用地时,合理安排民营场所的生产、生活用地;建设部门把城镇消防规划和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纳入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完善;劳动部门认真抓好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加强对场所用工安全的监察;规划、建设、消防等部门对场所、商住楼和沿街商业用房进行行政审批时,严格按照规范把好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投用关;公安部门结合警力下沉工作部署,增调人员充实基层一线,充分发挥派出所等基层管理机构和村委会、居委会的作用,利用他们熟悉环境、了解情况、联系群众的优势,突出属地管理,管好辖区“三合一”场所。

2、分类指导,堵疏结合,落实各项措施。

一要深入研究辖区“三合一”场所特点,在严厉打击的同时,积极予以疏导分流。不能通过简单取缔租赁单位或驱逐住宿人员搬迁等强制手段来消除上述存在的火灾隐患,而应制订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切切实实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宿的后顾之忧。二要继续向政府报告辖区“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现状,提出可操作性的整治措施,应积极提请有条件的区县政府考虑规划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宿舍,只有这样,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为城市建设作贡献。

3、强化整治,严格执法,纳入常态管理。

要充分认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管理、集中整治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作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照公安部提出的四类整治对象,分门别类地开展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本辖区“三合一”场所档案,力争做到完整、实时,不遗漏。二要果断采取措施,维护法律尊严。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发动街道、乡镇,深入辖区边、散、远地区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对发现存在“三合一”的现象要严格依法办事,对逾期不整改的,特别是态度恶劣、跟执法部门打持久战的,要依照法律规定该处罚的就处罚,该提请政府挂牌督办的提请挂牌督办,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执法威信。三要纳入消防安全常态管理。从完善法制、健全机制和综合整治入手,进一步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始终把“三合一”场所纳入日常消防监督的重点对象,努力铲除“三合一”场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做到不断减少火灾隐患“存量”、防止增加火灾隐患“新量”。

(二)场所微观层面

1、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三合一”场所出租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如配置合适的灭火设施、减少火灾荷载、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简易喷淋,在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进行喷淋加密,在二层以上场所放置逃生绳、室外逃生爬梯、软梯或缓降器,保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等。

2、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一要结合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剖析“三合一”场所的典型火灾案例,及时跟踪曝光“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进一步触动场所业主和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二要突出抓好“三合一”场所的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其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完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制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三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疏散逃生演练。

3、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建筑消防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是每个单位有效控制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保证措施。场所的管理或使用单位必须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用途,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如设置消防取水平台,设置消防值班室,配备义务消防队,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装备,并切实加强维护保养管理,确保临警完整好用。(作者单位: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

参考文献:

第11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重要在搞好“五个结合”,强化“五种意识”上求突破,促进城管工作科学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城管队伍,推动城管执法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分析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破解工作难题;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任务,完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解放思想抓机遇,科学规划谋发展,关注民生强服务,规划城管上台阶”这我个实践载体,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要必须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相结合,准确把握“两会”作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明确党员干部所肩负的工作职责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做好城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转变城市管理理念相结合,积极探索和谐城管发展路子,努力促进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建设;

四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相结合,积极推行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不断挖掘城管内部潜力,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完成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相结合,认真完成好市委、政府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管工作,必须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持用政治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高度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政令畅通;二是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注重从城市发展的大局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管工作的发展。三是要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首要职责,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促进城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四是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盯住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工作,大力倡导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五是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政务公开,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

第12篇

关键词:林业规划;问题;解决对策

当前阶段,林业规划作为一项要求技术能力的工作,随着我国现有林业规划理念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各式各样全新的技术被应用至林业规划工作中。中国民族地大物博,森林面积更是辽阔,涉及到林业的工作项目十分繁杂。随着林业建设工作质量的不断上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上升。但是仍然还是在规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现有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处于低下的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阶段我国林业规划的实际发展现状

当前阶段,现有林业规划工作,主要肩负着科学合理资源规划,彻查林业资源利用率等多项工作,在林业资源生产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林业资源勘测工作,其可以为林业高效管理工作提供较为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进一步的保护了现有林业资源。林业规划工作,不仅是一项需要大量体力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个十分耗费脑力的劳动。此工作具备较强的不可预测性,且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数量比较多,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会需要深入到野外进行作业,且作业范围十分广阔。研究结果的整理工作则是林业规划工作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且十分繁琐,最终的规划成果将以资料的形式进行集体展示。

二、当前阶段林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认知存在不足

大量的实践结果证实,我国现有林业建设工作需要借助明确精准的发展目标、林业资源具体管理方案、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及林业后期的发展规划等。在实际林业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建设思路,这也就需要借助相关部门的全局监管、检查等工作,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发展动向深入了解,有效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集中管制,科学规划、质量监管等。有效改善现有林业生态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当地林业事业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领导,却并没有完全认知到林业规划工作的价值性及必要性,对于上级部门部署的发展任务处于一种无视的状态。只是在表面上重视此工作,却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深处。尤其是一些要求专业技术比较强的规划任务,有一部分单位甚至连最基本的资金经费问题都无法及时予以解决,严重导致林业规划工作无法及时完成,最终只能草草了事。

(二)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阶段,现有林业规划工作作为一项要求技术比较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从现阶段林业规划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看,现有的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总体有待于提高,人才框架呈现老龄化的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林业管理专业出身的,专业能力十分薄弱。再加之现有林业规划项目十分繁杂且类型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因为赶工作进度,而导致工作质量直线下滑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从事林业规划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在野外进行工作,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靠大量的加班作业完成的。所以,现阶段林业规划工作的既定目标与实际的完成质量仍然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三、林业规划中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一)不断强化相关领导的重视意识

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构架一个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此举不仅对于我国现有林业管理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还进一步的强化了社会环境文明。为此,相关林业管理部门领导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意识,将林业规划工作看作是一项核心工作为进行监管。若是想要完成好林业规划工作,就必须要及时转换相关领导的工作认知,切实有效的完成好监管与督促的工作职责。还需要积极开展林业资源保护必要性的宣传活动,使相关林业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可以意识到规划工作的价值性。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林业法律法规与相关政治方针的教学,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对于林业规划工作的重视意识,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林业规划工作质量。

(二)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构建林业保护机制

只有不断加大林业规划工作的完成质量,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才可以从根本上完成好林业规划工作。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事先进行构建相关管护体系。通过有效明确林业资源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来充分调动经济社会中社会群众的林业资源保护积极性,进而从跟不上上实现林业资源的管护发展目标。在进行规划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林业资源的监管工作,站在全局角度切实分析当前局势,有效落实林业资源管理责任机制,结合科学合理的采伐限额机制,来全面推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三)积极构建专业规划工作人员队伍

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内部管理者与林业规划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及时学习林业最新知识与技能。首先,侧重展开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改造,有效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规划工作意识,进而充分调动自我工作积极性,来不断提升自我的林业规划专项能力。对于林业管理领导而言,自我必须要一个长远且具备见底的发展目光,切实有效的监管林业规划工作的进度。除此之外,在进行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事先制定一个精确有效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以相关工作体系为理论支持,积极展开林业规划工作。相关领导需要将林业规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看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构建一整套完整可行的学习课程,严格把控工作人员的学习进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及素养。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