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时间:2023-05-30 10:1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员工档案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 客户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深入,电力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电力企业争取市场的重要手段。客户档案管理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间各种业务办理的原始凭证和依据,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渠道。本文对目前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现状

1.客户档案管理制度或办法相对滞后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目前仍有较多的基层供电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在基层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责属于局办或总经办,但其管理的范围仅为生产或客户工程项目资料,其制定的管理办法也仅是针对该范围来进行的,对于客户档案管理的职责及标准未进行明确。实际工作中该部分职责往往由营销部门负责,但营销部门在目前更注重于电费回收、优质服务等,对于客户档案资料的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来对该部分工作进行规范,使必要的监督防范环节失去作用。

2.员工风险意识薄弱

客户档案的风险最主要来自于供电企业内部员工风险意识的欠缺。部分供电企业在自然垄断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交易优势心理,这种心理使得部分员工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对社会体系缺失的现状认知不足。同时,供电企业对员工法律知识的培训工作缺失,使得供电员工对相应的法律知识欠缺。主要问题包括轻信心理,工作草率,不负责任。

3.无专人负责客户档案资料的审核与保管

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制度,客户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未能要现实工作中体现,现实工作中无专人负责客户档案的审核、归集与管理,使得客户档案信息无序化。客户档案资料处于人人皆可查阅的状态,丢失风险较大。

4.无专用的客户档案保管室及相应的设备

由于该项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实工作中客户档案的保管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往往存放于营业厅的资料柜中,无相应的存放标准、装订要求及装订设备,形成客户档案资料装订要求不统一、存放不规范,保管无序。这种情况下,对客户档案资料的可控、在控能力较低。

二、加强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的现状,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来约束营销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同时,明确人员的责任及管理方式等。

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等资料,应根据客户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所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客户配电工程的相关信息及投运时的相关资料、历次用电安全检查所形成的并经客户签字确认的用电检查单等资料。应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办法或制度应主要明确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客户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客户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客户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客户资料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的要求,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内部应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人员加强审查等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客户资料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装盒、袋应规范。为确保客户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客户档案工作与业扩办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业扩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就跟踪到哪个阶段。装盒、袋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同时根据客户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客户文件材料的内容、数量进行系统整理,按客户档案盒或袋,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整理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客户档案管理室,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档案盒、袋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2.加强领导,建立客户档案管理组织网络

抓好客户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客户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建立起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协调内部各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建立客户档案管理组织,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3.完善客户档案管理目标,跟踪落实到位

缺乏有力的客户档案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客户档案未归档形成时,存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各工作人员或是个别领导手中的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认真制订要求,并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客户档案的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推动客户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以《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围绕学校“团结一致谋改革、凝心聚力求质量”的工作重点,强化率先、竞争、责任、效率、质量意识,运用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力求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任务:

以《档案法》颁布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档案意识,强化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全员执法的自觉性,推动学校档案工作向高标准持续发展。

1.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网络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参照*市档案局学习、宣传、贯彻《*市档案管理办法》活动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学习和落实。

2.在认真学习、贯彻《*市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政治学习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宣传、学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做档案知识测试卷,提高法制意识和档案意识。

3.按照《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收集好各处、室、组等部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按分类方案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并在今年8月底,完成200*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写好立卷说明及签定报告。

4.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为迎接一年一度的档案法规性检查作好准备。

5.及时收取、处理各类文档资料,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6.配合学校做好各类评估、评审、考核工作。

7.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及时做好资料的汇编、索引的延续工作,为学校扩大社会效益。

三、工作安排:

第一季度:

1.制订学校200*年工作计划

2.收集本校200*年各科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3.做好本校新年度的文书处理工作

第二季度:

1.整理本校200*年文件资料,按《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规定做好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立卷任务

2.参加教育系统开展的档案法制宣传周活动

3.检查本校档案保管情况,如有不到位之处,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处理

第三季度:

1.做好本校档案编制专题汇编及索引的延续工作

2.做好局档案室、协作组来校年度检查的准备工作

3.做好年度安全检查工作,迎接局档案室对本校档案安全情况的考核

第四季度:

1.收集本校各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第3篇

2015年12月11日,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 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正式公布。为方便各单位更好地理解、贯彻和实施,本刊从第二期开始连续四期刊登国家档案局经科司蔡盈芳同志的文章,就《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全方位解读,本期对《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保管期限的修订内容进行解读。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调整是本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的重要内容,也是变化最大的内容,广大档案工作者和计人员对此疑惑较多,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保管期限上如何衔接,大家也觉得难以把握。本期重点对定期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调整进行解读,并对新旧保管期限规定的衔接方法进行说明。

保管期限调整的背景和原因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或“新《管理办法》”)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调整为10年、30年2类,主要以下原因:

一是与各单位其他档案保管期限保持一致的需要。近年来,国家档案局对机关和企业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进行了调整,《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分别将机关文书档案和企业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统一为10年、30年。

二是与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的需要。会计档案在很多民事案件中都作为重要证据,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加上诉讼开始前事件已经存在一定的时间了,民事案件常常需要20年以前的会计档案作为证据。但大部分会计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都低于20年。某法院在经济纠纷案审判中曾遇到过由于会计档案到期已销毁而无法判定钱款是否收付的情况,后该法院专门提出司法建议指出,由于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建议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修改为20年以上。

三是与资产存续期限相协调。各单位都认为原定保管期限太短,由于原定保管期限不合理,特别是一些与使用期超过档案保管期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档案,在到保管期限后,与其相关的资产仍在使用或存续,与此有关的会计档案需要调阅查用。

四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会计档案与人有关,与人有关的档案会在较长时间内需要查阅利用。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或“原《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远远短于其他与人有关的档案的保管期限大量,为了维持各单位员工或社会其他成员的合法权益,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适当延长是必要的。

五是现实使用反映会计原定保管期限过短。各单位大量到了原定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也都不销毁,有的单位50年前的会 计档案仍旧保留着;超过15年的凭证档案和超过25年的账簿档案仍旧被查阅利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有延长的必要。

六是考虑会计电子档案特点。与纸质载体相比,会计电子档案对库房等物理空间占用较少,保管成本大幅降低,具备延长保管期限的条件。

七是满足当前反腐需要。现存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标准不能满足责任追查的需要。

八是原《办法》设定的会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类型太多,许多会计人员和档案人员在划定会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时往往无法很好掌握。

保管期限调整的内容

一是将定期保管期限由原《管理办法》规定的5类合并为2类。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即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调整为10年、30年2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的。例如,2014年形成的凭证类会计资料,其归档后会计凭证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2015会计年度开始起算的。

二是将凭证和账簿2类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作了适当延长。将所有单位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部门的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国家金库年报(决算),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和税收会计报表的保管期限统一为10年。将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凭证类档案由原先的15年延长为30年。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其他辅账等账簿类会计档案由原先的25年延长为30年。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保管期限为30年。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由原先的15年延长为30年。将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部门日记账、总账、税收日记账(总账)、明细分类、分户账或登记簿由原先的25年延长为30年。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新《办法》的附表1和附表2。

三是在保管期限表的设置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新《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 “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执行,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这意味着,各单位在划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相应的保管期限,但自行设置的保管期限不得低于新《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期限。如某单位认为部分会计凭证比较重要,可能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期里需要查询利用,将该批会计凭证划定为50年。这种做法是符合新《管理办法》有关精神和要求的。但反之则不行。即不得将凭证类会计档案划定为低于30年。这种原则性与灵活相结合的做法,给各单位结合实际划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预留了空间,有利于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新旧标准的衔接

为确保新《办法》有效贯彻实施,实现新旧管理办法平稳过渡,国家档案局联合财政部专门就有关衔接规定下发了文件,保管期限新旧衔接是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一是对已到保管期限且已鉴定但未销毁的会计档案的处理。已到原《办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并已于2015年12月31日前鉴定可以销毁但尚未进行销毁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办法》的要求组织销毁;已到原《办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并已于2015年12月31日前鉴定应继续保管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办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确定继续保管期限(最低继续保管期限等于新的最低保管期限减去已保管期限,下同)。

二是对已到保管期限但未作鉴定的会计档案的处理。已到原《办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但2015年12月31日前尚未进行鉴定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办法》的要求进行鉴定,确定销毁或继续保管。确定销毁的,应按照新《办法》的要求组织销毁;确定继续保管的,应按照新《办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确定继续保管期限。

三是对未到原《办法》规定最低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文件规定“未到原《管理办法》规定最低保期限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如2005年形成的会计凭证档案,原定保管期限是15年,保管期限2006年起算,至2015年12月,已保管10年;按照原《管理办法》只需再保管5年,至2020年12月,即可进行到期鉴定,如鉴定确无继续保存价值就可销毁。但由于新《办法》对凭证类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进行了延长,该批会计档案未到原定保管期限,其保管期限应延长为30年,即到2035年12月才算到保管期限,可在2036年进行到期档案鉴定后,确无继续保存价值即可销毁。其他各类会计档案的处理方法照此类推。

第4篇

1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高速公路工程档案是伴随工程项目的实施而不断形成并贯穿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每个阶段的,其形成的内容和领域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复杂性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从始至终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工程档案资料,如:地勘、规划、环评、征地、拆迁、地基处理、路面铺设、桥梁、隧道、服务区、收费站及通讯监控等辅助设施的建设等。同时,这些档案资料往往是由不同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收集、整理的,因此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高速公路工程档案十分复杂。

(3)多样性每个工程项目都会形成数以千卷的档案,其形式包括纸质、实体、声像及电子等,而征地拆迁过程中更是会产生大量手绘的房屋丈量示意图等,因此工程档案可谓数量庞大、内容繁杂且载体多样。

(4)系统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各环节产生的档案资料都具有系统性,也即完整性和成套性,这也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和成套性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衔接好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成套性不被破坏,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高速公路工程档案建档耗时长、涉及面广且内容繁杂,因此要做到系统性难度也是很大的。

(5)服务性由于建设工程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与建设工程各项活动有关的,对国家、社会、单位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2],这种保存利用价值决定了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即服务性。因此,高速公路工程档案不仅是施工质量管理、竣工验收和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凭证,而且也将为投入使用后的高速公路后期管理、维护及改扩建工程提供必要的服务。

2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涉及的环节、参建单位和管理人员也多。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不一、更换频繁,加之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思想上存在偏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导致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这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管理是小事,支持力度也小;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不强,致使一些建设档案没有得到应有的妥善保管,以致出现内容不全、质量无法保证等现象,进而影响了后期的档案交接,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2.2资料归档不及时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等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众多单位和个人,形成的档案不仅数量大、类别多,而且载体多样。按《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的要求,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行的是项目法人负责制,也即:项目法人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形成的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承担各参建单位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等管理职责;同时,该法人单位还应将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纳入招投标制,与工程建设同步收集、同步整理、同步归档,保证项目文件材料收集、立卷、归档的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和安全②。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主、客观原因常常导致文件资料归档不及时,这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施工阶段,由于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牵扯的精力和时间也多,因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致使原始档案资料的留存、收集、征收和归档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②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参建单位工作人员众多,难以全部做到及时、准确地甄别出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并及时归档,碰到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或当时比较忙而事后忘性大的,文件资料归档的及时性就更得不到保证。资料归档的整个流程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现脱节,整个环节就会受到影响。只有保证了文件资料的原始性和及时性,文件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和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2.3完整性有待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3章第10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第7.8.3条规定:归档文件应完整、成套、系统,应记述和反映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真实记录和准确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和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图物相符,技术数据可靠、签字手续完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的高速公路档案的完整性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由于宣传力度、广度不够,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档案管理的意识也薄弱,导致这部分员工经手的档案资料有可能出现不完整的现象。例如,在档案提交时就不完整或不合规;由于保管不当,致使部分资料或图纸模糊不清,档案资料质量低下,甚至出现缺失现象,导致最后无法按时移交,更谈不上为公路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了。②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不熟悉,导致档案资料不完整。例如,按规范要求,拆迁协议后面必须附有拆迁补偿统计表,而实际工作中没有附表的情况时有发生,等到提交档案时再回头补,常常因为时过境迁、当事人工作变动及部分原始资料遗失等原因而无法补全,这也就给后续的管理工作埋下隐患。③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部分档案据为个人或部门所有,甚至将一些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有价值的资料误当成无用资料丢弃,等发现时已很难找回,这也是造成部分档案无法完整归档的原因。

2.4管理水平不均衡

按相关文件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应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配备实用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管理设备,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行高效的管理办法,并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公路建设相关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软、硬件设施离文件要求的都有一定差距,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基本达不到标准要求。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工程又懂档案管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其处于不均衡状态。

3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发展的思考

针对高速工程建设的特点,其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完善制度、健全机构、明确责任、纵横结合、分类收集及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则,并重点做好3方面的工作。

3.1领导重视

争取领导支持,帮助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可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若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无疑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让领导了解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整个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使领导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也能兼顾到档案管理工作,并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给档案管理工作以人员、资金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3.2健全制度

(1)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查阅、借阅以及安全保密制度,明确管理原则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中,并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尽量避免出现即使档案缺损、遗失、错误也找不到人负责的状况,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要加大档案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深度和广度,包括归档要求、归档时间、归档范围和归档手续等。这种宣传要贯彻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要不厌其烦、常抓不懈,让全体人员都认识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程档案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树立起“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每个员工的档案意识都增强了,工作中才能自觉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去做,才能确保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齐全和规范,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者整理档案提供便利条件。3)要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档案质量的事中检查、控制与管理。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要及时解决、纠正出现的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及时整改,做到保存的档案资料至工程竣工验收时不返工,从而不断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良性有序地开展。

3.3建设队伍

对于建设单位来讲,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配备档案工作人员,并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③。为此,应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首先,建设单位在工程初期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配置专人、专岗管理档案工作,并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员工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建设单位还应经常组织人员对档案资料进行自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建设单位可通过聘请一些档案管理专家上门检查、指导、答疑解难和宣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推广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经验,或者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兄弟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政策、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三,建设单位要尽量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避免出现人动档案动,人动档案丢的现象发生。同时,制定严格的交接制度,如当事人交接的档案资料不合格就不准调动,以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系统与安全,并尽而保证档案资料质和量的统一,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个人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兼备,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具体来说,政治素质就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忠于国家和人民,遵章守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专业素质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刻苦钻研业务,做到既熟悉档案业务,又熟悉公路工程专业技术,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满足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做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档案管理和公路工程专业知识,满足不断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4结语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个高速公路档案管理者,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心态好。俗话说心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了正确的心态,才能有正确的态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而取得正确的结果。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者都应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对工作产生兴趣了,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

(2)工作细致认真。档案管理工作平凡而琐碎,需要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因此不能怕麻烦,如果到了检查或者要上交时,才进行整理,肯定会出现留存不全等问题,那时再想补全,不仅耗时长,还会因人员工作变动等因素,出现无法补全的情况。有时候即使补全了,也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且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只有严格按相关文件规定和要求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和改正,才能不留隐患,避免给个人、单位和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遗憾。实践证明,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将耐心和细心贯穿项目的始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第5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新局面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办法》,充分认识到《办法》的实施,是新时期、新阶段国家为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为高校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以学习贯彻《办法》为契机,开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办法》内容,充分认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档案的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学校的各项重要工作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教育部开展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高校档案是最令评估专家信服的历史证据,如果没有档案做依据,就难以准确地阐明历史事件,难以科学地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只有依靠档案资料,专家才能对被评估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估。因此,学校档案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是高校师生员工辛勤劳动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高校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储备,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其他文献无法取代的重要凭证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参考、宣传和教育作用。另外,学校的各种庆典活动、校史的编写、规划的制定等都离不开档案材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等内容。

二、深刻领会《办法》精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办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把高校档案工作领导的职责法制化、具体化,这将有助于为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做好档案工作,关键是领导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有了很强的档案工作意识,才能从历史责任感的高度来加强档案工作建设,才能增加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才能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才能把档案工作提到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也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校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形成有学校领导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专职档案员负责、兼职档案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三、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档案管理机构

学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办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设立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的具体条件,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学校档案管理机构,才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高校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为使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高校在档案机构建设、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障。高校应修订适应本校办学水平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档案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档案工作不断向前迈进。档案的权威性在于其真实可靠性,真实是档案的生命,也是档案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要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

四、广开思路,拓展学校档案资源渠道

《办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了高等学校档案门类有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外事类和财会类十一大类。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保证高校档案工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这一规定对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和完整收集,对于加大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方便学校和社会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办法》对档案资源建设更加重视。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根本保证。档案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档案和档案信息的利用来实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档案馆藏和档案信息,是很难满足各种档案利用需求的。因此,高校档案部门首先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努力健全上述各种档案门类,并进行科学、有序、安全的管理。由于形成各类档案的数量各异,还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把学校不同时期形成的、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各类档案收集齐全,把记录学校历史的档案和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奖状、奖品档案,以及专家教授、知名校友的业绩档案等收集归档。

五、适应新形势需要,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办法》在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二是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并实现“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著录与标引、编目、检索、统计自动化替代所有手工抄写工作,实现档案的自动化处理和网上查询。通过构建网上档案服务平台,把已有的档案目录数字化,建成目录查询系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把部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建成各类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通过网络为广大师生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师生检索和查询资料,有利于查到、查全有关资料,从而更好地提高学校档案的服务水平。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员,为此,《办法》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业务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馆领导应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要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这一规定突出了人才兴档、人才强馆的理念。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有较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要严把人员入口关,真正将政治素质高和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选配到档案岗位上来;要为档案工作人员尽可能多地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支持他们进修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尽快掌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技能;要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同等待遇。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只有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才能逐步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干部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抓紧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办法》规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者的关怀,也进一步激励档案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韩秋黎.谈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J].中国档案,2008,(12):31-32.

第6篇

【关键词】办事处;档案管理;高效化管理

在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办事处档案工作一直是政府机关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机关的重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政府对高效化档案管理的紧迫需求。办事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实现一般性档案信息共享,为政府高效化档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一、办事处档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办事处档案管理缺乏标准化流程。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是实现档案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从技术上来讲,办事处档案工作缺乏标准化流程主要是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办事处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规划不完善,导致软件的实用性与普遍性存在明显不足;二是各个办事处的计算机类型和档案设备难以统一,导致档案管理不具备相同的硬件条件;三是网络技术不健全和技术部门不支持所导致的档案分类编码标准难以统一,档案管理的技术和业务标准无法实现统一2。这三方面问题严重限制着档案工作标准化进程。

第二,传统档案管理办法的约束作用。办事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以纸质文献记录为主,两种工作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档案管理员工普遍不愿采用新型档案管理办法,这种抵触心理导致办事处的档案管理高效化难度加大。目前,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局限于纸质文献记录,配图、声音、影像等存档方式普遍不被档案管理人员使用。相比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传统档案管理办法更容易被档案管理人员接受和使用,但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已经无法满足办事处发展需求4。

第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府对基层档案建设的投资力度有限。基层办事处由于经费不足,档案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条件简陋。例如,档案柜基本是木质的,而且陈旧老化,缺乏日常维护。同时,档案管理缺乏安全措施,没有相应的防虫防潮措施。有些基层办事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独立的档案保管室,档案只能放在机关办公室,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些办事处由于档案少,档案室与杂物保管室合为一体,杂物、旧物堆满房间,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效率低下。

第四,政府机关的基层办事处缺乏专职的档案管理员。由于工作属性原因,基层管理人员任务种类繁多,身兼多职,专业化、专职化程度有待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大,津贴不足,档案业务素质又要求高,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即使在岗,也一身多任,绝大部分时间被中心工作占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普遍不高。

二、办事处档案工作高效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第一,逐步构建标准化的办事处档案管理制度。办事处档案制度的标准化实施是高效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提升办事处档案管理的效率,节省档案管理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5。本文主要通过流程标准化和档案文件规范化两个层面进行办事处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制度的构建工作。首先,通过流程标准化来实现办事处档案工作的高效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档案文件的规范化处理来建立标准化的办事处档案库和标准化的档案借阅流程,从而保障标准化流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标准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效率的提升。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只有依据统一标准,包括档案收集、梳理、编排、检查、温度和湿度控制、防虫、保存等工作标准的统一,才能够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化进程,保证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同时,需要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专用标准和规范,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办事处档案管理形式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办事处档案管理的信息共享、存储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建立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档案信息共享机制。同时,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资料存储空间的进一步扩大需要信息技术支撑,档案管理存储空间增大,利于声音、图像、影像等非纸质档案资料的有效存储,从而保障档案资料的全面保存,为高效化档案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逐步形成基层档案建设的投资保障机制。为了保证档案室建设所需的资金,基层办事处需要形成投资保障机制。为了实现档案工作的高效化管理,政府机构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添置、购买各种档案设备与数字化技术。例如,保证局域网高速宽带的接入,为档案室专门添置移动硬盘和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奠定数字化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室硬件配备方面,需要具备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和数码相机;软件方面,需要安装量子单机版软件,藏画电子照片管理软件等,建立办事处自助式档案网站,从而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减少档案管理的工作量。

第五,办事处设置专职的档案管理员,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专职化程度。办事处需要设置档案室及专职档案管理员,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和岗位津贴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员的专职化,保持其工作的相对稳定。一是要责任落实到个人,将专职档案管理员的工作任务与目标明确化;二是形成专职档案管理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其在岗津贴,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办事处档案管理是政府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管理高效化的客观要求下,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进一步符合国际标准化档案管理的要求。引进电子档案管理的全新理念,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政府高效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鲍丽芳,邹蒙.浅析办事处档案的高效性管理[J].办公室业务, 2013(09):106.

[2]范志伟.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J].职业技术,2010(05):77.

[3]宋斌路.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J].华章,2011(20).

第7篇

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行为

由于医院科研档案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领导对各类科研课题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被冷落在边缘部门;而医院在医教研发展工作中,开展各类考核、评估和评比时才被想起,匆匆上阵填补工作,事后又被打入冷宫。目前由于医院领导对科研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甚至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职责、考核标准都是缺失的状态,更没有统一规范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可见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保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前提,根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制定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办法,对科研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明确档案部门的监管职责,完善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借阅、保密等流程制度,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保持与课题管理办法互相配套,确保与医院科研政策的统一性和延续性,以形成科研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结合实际制定科研档案管理一系列制度,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

(1)制定医院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能,明确责任,确保科研档案的管理落到实处;

(2)明确科研资料的收集、编制的范围,以保证科研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达到规定要求,内容细节应有理有据;

(3)制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资料收集、案卷整理是否做到完整、齐全、准确和规范,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责任是否落到实处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有强烈责任心,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参加各类型的专业知识等继续教育学习和计算机管理相关技能培训,及时更新相关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其次,建立科研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互动交流平台,及时了解科研工作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群策群力,使档案管理人员能更好的为科研人员工作提供服务;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发挥创新思维,运用网络技能来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更新速率,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医院科研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3、优化档案工具,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通常医院科研档案存在空间小、设备落后,加上医院不重视,常常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对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和新形势的需求难以适应。因此,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使院领导认识到科研档案、科研发展在医院发展中社会价值,意识到在医院各种评审评价中重要作用。基于医院层面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工作计划,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争取医院在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上给予支持,适当增加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档案管理设施与工具,改善工作条件,及时更新档案现代化管理所必档案工具,对提高档案归档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科研部门建立档案资源库,将有关科研活动的文献、数据、课题申报、评奖、获奖等科研档案信息资料联机上网,资源共享,达到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为医院科研发展创造便利的平台。要进一步改进档案存储和检索方式,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科研档案检索,更好地满足医院科研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的趋势,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等现代化科研档案管理,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科研档案质量和管理效率。总之,科研档案是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是科研管理工作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按照国家档案工作法规的有关要求,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科研档案管理,不仅是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现代化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医院的内在要求。(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吴佳怡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

第8篇

2007年上半年行政部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事管理方面

1、根据各市场部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一批员工,配备到各岗位。目前,已在重点市场广东、云南、某、成都、武汉、南京等地招聘员工共计90余人,已转正员工50多人。

2、较好完成各市场部人员的入职、转正、离职、调岗等人事审批工作,并即时上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

3、规范了各部门的人员档案并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

4、强化内部管理与考核:完善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为每个员工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档案;

5、岗位职责:对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编写了公司员工职位说明书,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6、与集团总部沟通,确定员工劳动合同签定及社保办理事宜。

二、行政工作方面

1、成功组织营销中心开业庆典:根据工作情况的需要,营销中心拟订将于12月底开业。行政部打好提前战,打扫新办公区卫生,开通新办公区的电脑、电话、网线,采购办公用品等,使营销中心顺利开业。

2、证照办理工作:集团公司驻广州办事处证照的办理如期完成,保证营销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与各市场部沟通协调,各市场的证照办理工作正在进行。

3、和相关职能机关如工商做好沟通工作,以使公司对外工作通畅。

4、对内严格审查各部门的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物品领用登记,合理地采购办公用品。

5、严格控制各项办公费用开支,以节约降低成本为第一原则。

6、做好公司各部门后勤管理保障工作:机车票预定、食宿安排等,及时、主动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

三、公司管理运作方面

1、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及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寻,为强化内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行政部出台了《行政部管理手册》,内含《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公用品管理办法》、《传真收发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打印复印管理》等,并制定《公司假日值班制度》、《卫生轮值制》等多项规章制度,通过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

2、逐步完善公司监督机制,加强了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力度。

3、充分引导员工勇于承担责任。逐步理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并要求各人主动承担责任。

4、加强对全国各市场部的管理:统一实施各项制度管理制度,统一使用日常工作表格,要求各市场部每月上报有关统计数据。

2007年上半年工作尚存不足之处:

1、作为公司的综合管理部门,在对各市场部的管理、协调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对各市场部工作情况、人员纪律的检查力度还不够;

2、对公司内部的监督、管理(如环境、卫生的检查等)不力;

3、缺乏对公司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的建设;

4、员工培训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5、人事工作还处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应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下半年,行政部的工作重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继续完善公司制度建设。

特别是在日常行政管理和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奖惩规定、激励机制等制度。

2、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归于人才的竞争。目前公司各市场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尤其是各市场部负责人,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能起到切实的效果。

3、协助各市场工作,加强与员工沟通,加强团结,迅速营造良好办公环境

4、加强公司档案的管理,强化保密管理工作。

行政部将着重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对档案进行计算机管理,争取早日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强化保密文件管理工作,加强机要文件的取送、传阅和保管工作。

5、加强劳动人事管理工作:

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6、推行网络,提高公司办公效率水平,逐步向无纸化办公目标迈进。

第9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电力建设项目;人员素质;档案室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电力建设项目档案是指对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的记录,其记录的是从工程议案,决策,施工,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记录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纸,数据,声像材料,图表等各类形式的文件材料。它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电网建设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产,竣工,验收的环节,在今后电网的生产运行,维修维护,改扩建等方面都是和企业利益相关的重要的资料和依据。所以,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1 目前电力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档案管理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力企业在进行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较水电厂,火电厂的建设投资少,建成周期段,电压等级不同,施工队伍水平不同的影响,很多单位对于建设档案的重视度不高,档案管理的问题在电网建设中日益暴漏,从而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项目档案齐全完整性欠缺,移交不及时

电力建设项目的特点为:参建单位多,建设工期长,参建单位对于档案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不高,重项目建设,轻档案管理的现象会在建设项目中不断出现。档案资料丢失或者原件丢失的现象在部分项目中时常发生,尤其是招投标文件,项目前期文件等。此外,工程建设与项目档案工作进展不同步,项目档案在项目的实体建设完成后不能按规定时间整理完毕,不能及时对档案进行移交工作,后期突击整理资料的工作经常进行,档案的齐全性不能被保证,其真实性也在一定情况下难以保证。

(二)项目档案内容信息不准确,案卷质量不高

项目档案的内容是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档案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到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评价,但现实中档案数据与工程建设的实际往往不符。如,施工记录的数据填写不真实,漏填,错填,签字不规范,合同协议评测报告等用图章代替签名,甚至计算机打印签名等,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环节没有在图纸上进行标注,造成图纸和工程建设的实际不尽相符,为日后工程的建成投产和运营维护等工作埋下隐患。

(三)档案保管条件差

在项目施工现场简陋的条件下,很多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没有合适的条件来对施工档案进行保存,许多情况下,档案资料的保管不能达到标准的“八防”要求。使得档案实体的妥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存在隐患。档案的损毁或者丢失以及重要文件的泄露会对施工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电力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各阶段分析

2.1前期工作阶段

档案在前期工作阶段主要包括文件的审批,项目的评估,可行性的研究,任务计划书,项目建议书及批复,基础材料设计,土地的征用,房屋拆迁和赔偿,合同协议,红线图,工程和设备招标文件及施工现场的五通一平(通气通信通路通电通水及平整土地)等工程管理性文件。以上这些文件资料存在的形式多是图册或者文字,有着规范的格式和符合要求的书写材料。一个建设项目从审批立项到开工建设的时间很长,文件的来往非常多,需要专人来负责文件的收发,坚持文件统收统发,集中管理,对于账务文件要特别重视。如果这些要求能够达到,那么就能保证前期文件的安全和符合要求。

2.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由于现场办公条件较为简陋,设计、施工、监理、调试等多个单位现场工作,文件材料来源多、量大,给文件的收集带来了一定困难,施工阶段形成的文件有图纸、表格、照片、录像带、文字材料和计算机软盘、光盘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材料管理很难控制。因此,加大施工阶段档案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认真做好施工阶段各类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归档工作,是工程档案能否达到齐全、完整、准确的关键.也是档案人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2.3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形成的档案主要有工程竣工图、工程质量的评审材料、反映工程建设过程的现场声像材料、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竣工总结、竣工报告、工程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和环保、工业、卫生等单项验收所形成的文件材料。该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大多为图纸、照片、录音、录像和文字等形式和载体,格式较为规范.书写材料基本符合要求,而且一般比较齐全、完整。该阶段最为关键的工作是竣工图的编制和编制质量的审查工作,而竣工图质量的高低,主要是要做到图实相符。

3加强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建议

3.1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各级档案管理责任,并加大督察和考核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权责分明,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在实际工作中,四川省宜宾电业局制定了《输变电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技改、大修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以《输变电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为例,在总则中规定了该管理办法的范围、制定原则、管理体系等;在管理职责中细化了相关单位的职责.如建设部门职责、办公室(档案)职责,把归档范围进行细化并落实责任部门:明确档案的归档要求。如必须提交正本、竣工图的编制及修改、归档文件的材质要求等。

3.2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

档案管理的投入包括“物”和“人”的投入。“物”的投入是前提。“物”的投入包括能满足要求的档案库房、阅览室、办公室以及必备的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扫描仪、照相机、复印机、摄影机、服务器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人”的投入是关键。在配备基层档案人员时,应从科技档案管理的要求人手,注重人员的年龄、文化水平和专业结构。为保证档案工作的相对稳定和工作连续性,不要随意、频繁调换档案人员,要稳定档案工作人员队伍。

3.3注重档案的利用

档案应由过去单一的保管向有利于利用的方向发展。方便有效利用才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充分发挥其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员工对档案管理的不正确认识。其次,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迅速、准确地提供详实的材料并做好相关记录,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作用和意义。要加强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改变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将信息化、网络化引入基层科技档案工作,逐步实现基层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档案服务。

4 小结

档案人员的职责通常就是搜集、整理、编排条目、保存保管各类档案资料并提供人们使用,其档案管理则是这一系列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文中分析的电力工程项目的档案整理工作,实际当中还应结合各企业的形势,进行合理的发展方向确定。

参考文献:

[1] 李春雨,王伟杰.新时期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 大众商务. 2010(12)

[2] 郝永琴,关凤明.关于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1)

第10篇

2013年,信息化管理按保障工作要点为中心,以优化服务为原则,确保网络畅通,加强安全防范,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度建设工作

1. 信息管理

为保障新公司快速步入正规,信息管理,按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要求,对信息管理的制度及操作规范进行了制定、修改,完成2项信息制度的修订转化,执行XX 公司信息制度4项。为公司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档案管理

为明确档案管理职责及目的,有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建设。整理修订完成了《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等相关制度。

3. 文件树编制和制度建设推进

根据新建公司投产评估要求完成公司整体文件树的编制工作,并于投产评估小组评估后完成整改。转化XX 总公司蓝本文件制度123个,直接执行制度72个,独有制度22个。共分15个管理模块。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形成及完善,公司正向规范化经营中稳定前进。

二、 日常维护与设备管理

我公司为新项目公司,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类设备为新采购设备, 大多数机器处于保修期限以内,这就给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为了更好的保障设备运转,平时仍需注意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解决各部门、微机和网络的硬软件故障,对能自己解决的故障都能尽快地排除。

1、安装、设置统一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且经过努力实践,设定有效的防火墙规则,制定了杀毒软件自动补丁升级时间规则。

2、对于的关键性数据资料、服务器数据定期备份,避免意外丢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操作系统进行常规定期备份,便于事后的还原。

3、路由器及交换机的维护管理,确保公司网络运行正常,员工正常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路由器的规则设置,优化外网接口,使公司外网稳定有效地工作。

4、架设完成FTP 、公文处理等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提高FTP 、公文处理容量和传输速度,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

5、完成各部门设备调查统计、建档工作。不断完善计算机设备管理台帐,全面记录设备的启用时间、型号参数、维修保养等信息,现每月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记录。定期对所有计算机内容,如硬盘、CUP 、内存、主板型号、品牌机序列号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核对,对使用人更换或计算机进行调整的进行了登记并在设备管理软件记载中进行修改。

6、完成弱电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登记并验收弱电相关设备总计57项,并完成固定资产编号及系统录入工作。整理归档弱电相关验收文件2卷107件。蓝图1卷16件。

三、 档案管理工作

1、规范化档案管理结合BGCXZZH04文书档案管理办法(第1版),对现存所有归档文件进行了梳理,严格分卷要求,按制度排列整理归档文件,制作“盒内文件清单”并对应清单用铅笔编目,方便使用速查。

2、现已统计归档,建设管理文件26卷、计206件,管理文件3卷、计82件,商务合同3卷、计68件,建设项目合同4卷、计56件,设备合同4卷,计41件,相关投标文件103件。

3、各类档案、资料按类别整齐地存放在不同的档案箱内。按要求建立全宗卷、档案交接登记薄、销毁登记簿、资料定期检查登记簿、档案移交统计等多种台帐。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它是医院职工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记录,是其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实战业绩等的重要反应,也是重要的人事信息资源。重视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是促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医院人力资源,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医院人事档案的特点

(一)全面性。人事档案是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内容。

(二)现实性。人事档案是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的。

(三)真实性。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

(四)动态性。人事档案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不断形成新信息材料。

(五)流动性。人事档案必须坚持“档随人走”。

(六)机密性。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管理,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目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并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人事档案管理。

(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人才流动频繁,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但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新的人事管理要求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流动,制约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

(二)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但大多医院目前没有专门的人事档案室,也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方式上欠规范。在管理手段上,基本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为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_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为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人才结构调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档案,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对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实行人事档案,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人事档案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交流中心,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

三是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

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新形式下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

(五)增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加大资金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档次,设置专门的人事档案室;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人事档案是医院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医院能否科学用人的重要依据,对于医院人才的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对医院人事档案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对开发医院人力资源,促进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洪江.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J].河北职大学报,2009,17(2).

第12篇

1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对目前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档案管理制度创新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社会各个行业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相对的人才流动也比以往更加频繁,这就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需要创新档案管理制度,以弥补传统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个方面:(1)不同性质的单位所面临的档案管理问题各有不同。第一,私有企业、公司人员流动量大,尤其是底层人员,常常出现跳槽现象,使得人力资源部门随时准备更新员工信息;第二,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流动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存在时间长远,人员档案众多,有很多档案随着时间而流失,造成档案资料的不完整和不全面,同时,无法做到及时更新档案,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功能。(2)虚假档案。在传统的档案管理领域常常会出现涂改和伪造档案的现象,虚假内容逐渐增多。同时,单位组织评价过于死板,无法从简单的档案中真实的反映人员的实际情况,更加助长了虚假档案的产生。(3)档案管理制度创新补足管理漏洞。传统档案管理在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上存在着管理漏洞,导致档案资料由于缺损、遗失等原因形成信息失真,缺失了档案的意义。以上问题的产生充分体现了传统档案管理制度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1.2档案管理制度创新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体制保证规章制度的设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人事档案作为直观反映人们整体信息和经历的档案,其档案需要更加全面、准确、清晰的反映出人的整体素质。完好的档案需要做到:(1)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充分反映该人的经历和状况;(2)档案资料必须准确,不实材料不得存档;(3)档案内容清晰,字迹模糊不得存档。档案的完备必须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避免因个人的失误导致他人和单位的损失。因此,需要根据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创新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使档案管理更加健全。

1.3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是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档案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质是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在各项制度的支持下,专业人员通过努力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档案管理制度。目前看来,适合各类性质、各类机制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存储分散,规范性较差,利用率普遍较低,需要更为详实、科学的制度,将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明确化。而这一过程使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利用奖励和惩罚相接的办法,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档案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

2.1创建档案培训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安排档案管理接受档案基础知识培训,可邀请上级业务人员授课,每年至少一次。上级部门负责对下级档案管理人员的上岗培训,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多种形式、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培训班,普及档案基础知识,提高档案业务水平。

2.2创建档案检查制度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档案员应主动、及时的向所属人员收集档案材料,熟悉档案整理规则、技术,规范整理各种门类的档案,按照档案制度向职工提供档案服务,并定期对归档档案的质量、数量进行检查。

2.3创建档案责任追查制度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各级档案管理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关文件材料进行归档,登记造册。人动时,应办理档案材料移交手续,对私自带走、销毁、藏匿档案材料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追究相关责任。对文件材料应归档而未归档造成遗失,导致职工利益受损、政务工作难开展、引起群众上访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4创建档案联系制度落实各级档案工作的包干负责制,由上级抽调业务骨干分别负责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便于及时了解档案工作情况,监督和指导档案业务。

3档案管理制度创新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3.1完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改正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在针对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时,可通过创新档案资源的监督管理机制,将档案管理落到实处,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使员工形成自觉的档案管理意识。规定第一责任人员,及时对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有效措施。

3.2拓宽渠道,保障档案资源归档的齐全确保档案资源的归档主要可以从档案的来源、档案的质量、档案的征集等几个方面来保障档案的完整。以档案的来源为例,在档案归档第一步就无法做到档案的完整就更谈不上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

3.3强化对档案工作的评价与考核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评价奖惩机制,对档案资源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档案工作不重视造成档案丢失的,要通报批评;二是要结合企业开展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参与年度红旗的评比;三是要组织开展二级企业的档案工作评价服务检查,及时指出档案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3.4加快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借助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整合各板块业务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二是大力推广应用档案管理系统,把档案应用与归档机制延伸至企业的每个部门及每个岗位,做到人人应知应会;三是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化管理,在保障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做到在线查、调阅档案信息资源;四是需加大宣传力度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提升力度,以最大限度实现其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