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作文辅导

小学生作文辅导

时间:2023-05-30 10:1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作文辅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作文辅导

第1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671-1726

国内刊号:22-1048/G4

邮发代号:8-19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

关键词 作文 小学教育 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aise Happy Sail of Composition

LUO Jixiang

(FuJian Province Qingli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anming, Fujian 365300)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the way to enrich the students' emotion, train the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prove personal realm.Raise happy sail of composition, let the composition writing establish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ife,learning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can realise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emotion quality of. Raise happy sail of composition, realise perfect self expression, bloom mind flowers, let language show infinite charm. All aspect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udent quality are closely linked ,The composition , therefore,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especiall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writing ability,make writing learning as a necessary lessons, cast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composition.

Key words composition; elementary education; Chinese

1 作文对于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意义

1.1 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引领他们不断地走向真善美的源泉和动力,在作文中,我们能够看到感人至深的情感画面,欣赏到美妙绝伦的诗意场景,享受到精彩无比的神话故事。从作文的学习中,小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可以说,作文就是产生美的源泉,真、善、美从这里出发,为学生的前进奠定了可靠的基石。作文能够广泛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汲取成长中最宝贵的滋养。能够以作文为爱好的学生必定是情感细腻、德行良好的人,这与作文的主旨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作文的灵魂所在。让作文与学生的成长共呼吸,在作文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实现情感的释放,心灵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洋溢着积极的生活情趣

小学生作文的题材大多是源于生活中的场景,也就是生活化的色彩较为明显。从这个角度上讲,语文作文的锻炼和提高,也就是不断地去发现生活的意义,不断寻找生活情趣的过程。作文来源于生活,是对既定生活场景的提炼和升华,是不断地发现生活之美的过程。这个道理不仅仅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有益,同时也适用于作家的创作,例如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以作家本人在黑龙江故乡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所以可以说,作文的写作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经历的注入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不断地释放着活力。因此作文对于学生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让学生重拾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的情趣所在,扬起快乐作文的风帆。

1.3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作文重在表达,无论是描写景色或者记叙事件,其最终的意义就是能够真实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是作文的终极意义所在。通过作文的学习和练习,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以更加清晰的思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是语言的结合体,通过对语言的汇总,实现了一种思维的流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作文绝非简简单单的语言的堆砌,而更应该是思维的象形化。作文与小学生的关系即是如此,能够不断地将最完善的语言、构思、情感传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善小学生不完善的思考方式,进而让学生找到一种最完美的表达方式,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2 扬起快乐作文的风帆

2.1 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扬起快乐作文的风帆,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善于观察和发现,不断地将生活中的发现融入到具体的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细致的观察力,能够体现出学生最敏锐的触角和细腻的情思,使文章的意蕴无穷。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具体的场景或者事物让学生展开描写,比如蜗牛,可以写成“一只栖息在树叶上蠢蠢欲动的蜗牛”;向日葵——“一朵微笑着在太阳下盛放的向日葵”;一棵槐树——“一棵经历过百年岁月而又孤独的老槐树,正在雨中诉说着千年不变的故事”;或者一个简简单单的生活画面,他(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41页)打碎了杯子——“杯子从圆木桌子上斜抛下来,立刻溅开朵朵碎片”等。

有目的地让学生将这些事物或者场景扩展成一段话,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会注入更多的观察,进行必要的细节描写。作文是生活场景的再现,需要学生能够以较为敏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画面呈现出来,不断地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2.2 学会巧借各种修辞手法增添文章魅力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会让文章彰显魅力,小学作文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等,在作文的描写过程中可以将这些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运用,让作文基调更加活泼,洋溢快乐的气息。对于小学生而言,比喻、拟人和排比是较为实用的,一般来说对于平时的作文练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下列精彩语句,“微风吹来,熟透了的苹果扬着笑脸开始摇坠,等待最终成熟的那一刻”;“太阳升起,微风拂来,朵朵白云像棉花糖似的在天空浮动”;“生活是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卷,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是一汪澄澈清透的泉水”。将修辞手法成功地运用在作文的写作中能够加大对于文章的渲染,增添文章的活力,使得文章更加具有可读性,给人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使用,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善于联想,将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结合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方面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开启学生的灵感和思维的运转,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3 润化语言,丰富词语,为作文着色

作文的主体是语言,语言的成败决定了作文水平的强弱。因此要善于在语言的润化上下功夫,使语言变得简洁、优美、明了、有亲和力。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使用合适与否,努力地斟酌,选择最适合的词语。比如,“一群群欢乐的小鱼在清洁的河水里畅游”一句中的“清洁”一词用得显然不当,应换做“清澈”,“清洁”一词的使用面较宽,没有特定的含义,而“清澈”则显示出了河水的清透见底之美。在润化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丰富度,比如可以将意思类似的词语进行归纳和总结,澄澈、清透、清澈;温婉、柔和、优美;壮观、雄伟、辽阔。只有进行积累,才能够在使用的时候信手拈来。词语的丰富度和语言的润泽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成败,所以老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总结和训练。

参考文献

[1] 谭小红.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探微[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

[2] 缔玉凤.论小学生作文写作空间的拓展[J].华章,2013(20).

[3] 王彩芹.听.做.看——浅谈小学生作文的情境创设[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

[4] 洪献香.重视小学生作文情感的培养提高作文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第3篇

一、童真

小学生因其生理结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方面的局限性,呈现出幼稚与天真,也正因为其“小”而可爱,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要求学生在言人行、吐人言、品人性中,透露出原汁原味的拥有“孩子”气的作文,让他们的文中多一些无拘无束、无猜无忌的童言,少一些陈腐老到、谙于世故和成人腔。同时,让稚嫩的小手描绘出纯真与可爱,描绘出属于孩子心田的那份真挚与朴实。

小学生正值少年儿童阶段,年龄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他们与成人在观察行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如一个学生写道:“这两天我成天在想,小猫捉老鼠吃,吃了就去睡觉,从不刷牙,口腔多脏呀!今天让我给它来刷刷牙,清洁一下口腔……”读到这儿,我想你也一定会为学生的奇怪想法而啧啧称赞吧!“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到冬天,人们忙不迭地一件一件把衣服往身上穿,可树儿们为什么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去,让自己变得呢?难道它们不怕冷吗?”说实在的,也正因为他们是孩子,才有如此天真、直率的想法和洞察力。因此,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写生动、写形象”,写得“有血有肉”,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作文向健康的方向迈进。

二、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做人求真,那么教学生作文,真实更应该是作文的生命。

在传统的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小学生作文曾一度与《优秀作文选》《作文大全》《作文宝典》等各级各类作文辅导刊物为伍,内容虚假,材料失真。学生所写的全然不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或所见所闻所感,而是套用现成的材料,或复制或克隆,然后再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考试的需要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进行杜撰,致使学生作文偏离了航向。有的教师为谋求高分而不惜让学生背范文。殊不知,没有学生真心倾注的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的作文是没有任何感染力的,这样的“假、大、空”反而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滞缓。

面对现实,审视新课程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倡写“真实习作”,让作文“返璞归真”。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掘、感受生活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美,会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畏难情绪,产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如一学生写道:“我走进房间,轻轻地坐在床头,发现妈妈睡着了,心想:我生病时,妈妈坐在床头陪我,今天我哪儿也不去了,我也要陪着妈妈。爸爸不在家,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这份挚爱从一个小学生的笔尖淌出,即使心如磐石的人我想也不禁为之潸然泪下,为之动容的。我想只要学生的心中拥有真实,文中必然会开出灿烂的真实之花。因为它真、它纯,学生才能从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中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产生创作的冲动,这种火花才能令小学生的作文更生辉。

三、真情

人是感情动物,当你把真情注入到语言文字中时,读者才能从字里行间体悟到你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共鸣。小学生作文应提倡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抒写评价自己的生活,对发生在周围的和自己熟知的事物发表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想法。我们应鼓励学生激趣,张扬健康的个性,人人表达真性情。提倡学生写生活作文、写生活日记,定格“生活镜头”,调查“生活家园”,采访“生活中的人”,亲近生活,享受无限的乐趣。

如在一次作文课《合作添画赛》中,我让学生以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为底形,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图画并凭图撰文:学生由梯形创作了环保车,表达了环保的意识;学生由三角形想到了友谊之伞,体现了同学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学生用正方形绘成了长城,从而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学生由平行四边形想到了书,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一切皆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因此造就了学生创作的“蓝本”。

有个学生在《历史是一本标点集》中写道:“历史是一本标点集。省略号……是白骨累累,具具血尸,不计其数,是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是遇难同胞的与哀号。省略号,你可是冤魂的泪水,点点滴滴都是仇恨……”如此酣畅淋漓的形象比喻,渗透着小作者对历史的缅怀,凸现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本教育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分析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生本教育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可以发现,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思想尚不成熟。故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在小学作文写作练习中时常无话可写。这种情况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写作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在新时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小马过河”的动画视频,将课文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在视频播放之后,引导学生:“动画片好看吗,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话题讨论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如:“过了小河之后,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跑得飞快。眼看就要跑到磨坊的时候,却被一条不宽不窄的小水沟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小马想。正在着急的时候,小马看见头顶飞过几只小燕子,就问‘燕子燕子,我被小水沟拦住了,应该怎么办呢?’燕子说‘简单,飞过去吧。’小马沮丧地说‘可是我没有翅膀啊’……”故事戛然而止。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此时你是小马,你应该怎么办呢?请你用文字将故事补充完整。”借助这样的作文情境,可以让学生融入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教学联系生活,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而写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可以借助真实、具体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置身其中仔细观察、分析,认真体会,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有助于让学生有感而发,进而促进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提升。

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喜爱。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并带领班级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在学校附近的公园里自由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亩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

三、综合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中蕴含大量的字词、句子等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小学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发展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1)组织学生以读促写。如:教师在讲完《邯郸学步》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延伸教学,为学生讲解“东施效颦”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要‘效颦’?”“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通过以上问题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读后感的任务,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写作兴趣。(2)积累素材,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加学生作文亮点,提升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如:可以在课文的学习中、课外材料的阅读中,教师可以筛选精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要求学生积极积累,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以上多种活动中,有助于增加作文教学趣味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5篇

一、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时,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要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即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所谓“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练笔,它与成人的写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目的不同。成人的写作,大都是“有所为而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种交流往往是超越时空的。通过交流,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这种交流,往往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小学生习作练笔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

第二,文章表达的要求不同。成人的科学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对人类真理的探索和发现。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在表达要求上,必须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为基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为手段,把自己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样,成人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现实的客观反映。在创作时,作者必须以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为基础,充分运用虚构和典型化等手段,对众多个别的、特殊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他们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的习作练笔,只要求将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景和物如实地写下来就行了。

第三,评价的标准不同。我们在评价成人的科学著作或文艺作品时,要看是否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是否做到思想性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等等。但是,我们在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时,主要看《大纲》中规定达到的作文基本功是否已经过关。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看是否达到:字词运用准确,句子通顺连贯,有中心,有条理,内容真实具体,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显然,这个标准,对搞研究和创作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对小学生来说,需要进行五、六年严而有格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小学生作文文学化和评价小学生作文“标准过高,评分过严”的不良倾向。

2.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生习作练笔的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的内容是认识的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素材和进行习作构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人脑反映外部现实的生理——心理的机制中,语言担负着第二信号系统的职能。对刚刚上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认识工具。小学生习作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主体尚不能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这就引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问题。我认为,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为了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更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极思考,获取习作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尝试练笔,发现疑难之处,并做好质疑的准备;让学生通过尝试修改,领悟修改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欢乐,等等。可以说,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是否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由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①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②能否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③能否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要努力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这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①在组织启动阶段,表现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组织起来。②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表现为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和点拨。③在总结评价阶段,表现为对学生的习作是否达到习作目标作出总结和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教学;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二、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把握了作文教学方向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这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为我们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具体地说,从文体方面看,主要学写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从能力方面看,主要培养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意义所在。我认为,《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是很有道理的:①记叙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为主,它是言语交际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的基本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记叙文是以写“实”为主要手段,大都叙写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

第二,要明确“小学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的价值所在。记叙文固然是小学生习作练笔的重点,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首先,应用文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让小学生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学会现行教材中规定的常用应用文外,还应适当补充其它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其次,应用文具有语言准确、平实、质朴、简明扼要的特点,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彼此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叠加起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伴随着作文教学过程一体化完成的。那么,如何保证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完成呢?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指作文的内容;“怎样写”是指作文的表达形式,即谋篇布局。小学生的作文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学生作文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从对平时的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来。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作文内容固然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不等于作文内容,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生活素材上升为作文内容,必须经历一个思维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其流程如下:

观察生活思维的加工和整理作文内容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56―01

当前,教学环境正发生著巨大变化,作文教学不仅仅在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技能、知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语文作文教学,提升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的创造性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水平。

一、小学作文教学充分体现创造性原则分析

1. 新颖性原则。小学作文教学的创造性实现,需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中、时代精神中取材,从而拓展作文教学的素材来源,让学生有话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导”是关键,“乐”是基本原则,“创”是最终目的,即小学作文教学的创造性实现,需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快乐学习的魅力,从而实现作文的创新与提升,也体现出作文教学必须具有新颖性,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乐于“下笔”,为下一步作文写作指导做好铺垫。

2. 实用性原则。作文教学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与课文密切相关,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任何阶段的作文都禁忌脱离实际和空谈。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创造性上,注重小学生写作的真实性,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从小事出发,搭建语文教学框架,提升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生活化。同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教学内容应保持层次性与结构性,以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3. 全面性原则。语文作文教学应尊重孩子的天性,切忌以成人的世界视角压制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既能够获得语文知识、技能以及策略上的提升,又能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作文教学应兼顾全面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大胆尝试不同的作文写作风格,引导学生从平实、幽默、激情、创新等不同风格出发,积极探索不同写作技巧的可能性,既讲究格式,又讲究技巧,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擅长的表达方式,以利于实现自身写作风格的塑造,从而为学生形成自身的作文创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小学作文写作创造性教学优化策略

1. 尊重学生自由天性,引导学生热爱写作。小学生的创造性写作,需要充分树立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的天性,利用儿童特殊的成长时期,给儿童营造一个宽松的“自由场”,对作文的体裁、章法、结构、字数等硬性要求尽量淡化,避免通过分数评价优劣,使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真知灼见、浪漫天性,消除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热爱写作、认真写作、情感写作,从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2. 开拓学生视野,以社会生活为重要取材来源。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适当外延,可通过与校外组织的合作,将课堂搬移到教室之外,增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具有“真情实感”的认知基础。同时,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在适当的场合下,将教室搬移到博物馆等场馆中,新颖、丰富的环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真实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广为人知的社会事件为作文话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从而提升小学生作文的广度与深度。

3. 差异化辅导,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尽最大限度和能力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为学生作文写作提供正确指导。学生受成长空间、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实际写作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教师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平等互动,小组划分互帮互助,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第7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新作文教学进行探析,以期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创新 途径

一、前 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文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学好作文,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并且能培养学生语言及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匮乏、创新能力不高以及“下笔难”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创新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式”教学

现阶段许多教师在作文课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念范文、单向为学生传授作文模板等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大多时候达不到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更没有很好与学生互动,直接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磨灭。因此,教师亟待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开展“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发展”[1]。

作文互动式教学更多地强调“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有话可说”。以小学生看图作文为例,教师可就图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学生点燃写作思维的火花。二是互动方式应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互动,还可以同桌互动、个人诉说班内互动、小组互动等,教师可将题目的意义以探讨的方式点拨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加深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三是教师可将互动定期应用于作文批改环节,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交互评改,之后作综合互动之后的总体评价,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了提高批改的效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改、修改意见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改,在批改中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三、创新作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小学阶段学生仍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但学生却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平台,开展创新性、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性写作中去。

作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开展“作文交互欣赏”“即兴课堂作文比赛”“故事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活泼轻松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可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带他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或考察历史,作文本身是一种情感、思想、创意的外化,教师创新与作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可启迪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他们进行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解决学生“无题可写”“无话可写”的问题。例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野外踏青,建立作文和大自然的联系,缩短了写作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避免让学生在教室中冥思苦想作文主题的单调枯燥,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教师开展作文实践活动,还应当让小学作文插上生活的翅膀。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为了让写作更贴近实际,改变小学生写作记流水账、夸夸其谈的问题,教师除了教会小学生作文技巧,更重要的是将作文课讲授的重点放到熟悉的生活层面,“事事都在作文,时时都有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 有心人”[2],乐于抒写生活。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随笔本、日记本,随时将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新体会记录下来。

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改变贫乏的写作资源、单调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将其与传统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相整合,不断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一是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更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或丰富的写作资料,优化教学内容,还可以下载一些与作文教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进而启发思考。二是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多样的写作情境,辅助传统的口头讲授与板书为主的上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也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例如,在进行关于“春天”主题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视频、flas、录音等,充分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建立起学生对春天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最终能对春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描绘。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创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式”教学、开展多样的作文实践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与之相对的现象就是“作文难”,学生不是无从下手,就是写不长;写长了,质量又不高;质量高了立意又拘谨;“作文难”成为了不少小学生、家长的一块心病,笔者通过对多年作文教学工作的反思,试图针对此种现象,谈一点看法,如下:

第一步——作文入手

很多小学生写作文写周记,不知从何说起,仓促之间无法入手,结果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言以蔽之。于是,关切一点的家长就领着小孩去博物馆看蝴蝶展览、去影剧院看哈利波特、走走亲戚、甚至开展一次短途的旅行,无非是要给孩子一点生活的素材。其实,关于作文的入手,小学语文大纲已经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因此,小学生写作文,不光要从看图说话、写话着手,还要从观察生活入手,引导小学生叙写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有了体验生活的素材,还要有观察生活的能力。观察生活就要从细节入手,比如写小狗的眼睛“像刚从嘴里吐出来的桂圆核”,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没有用直观的文字描写小狗眼睛的形状颜色,但是作者借用了“刚从嘴里吐出来的桂圆核”,桂圆核是圆而小而黑的,“刚从嘴里吐出来”暗示了狗眼的湿润,用一句话就将小狗眼睛小、圆、黑、亮的特点写了出来,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果作者没有仔细观察过小狗的眼睛和人吃桂圆的过程,那是肯定写不出来的。

第二步——作文修改

经过观察力的培养,小学生就会写稍微长甚至很长的记叙文。一些描写详尽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长脚作文出现在教师桌子上时,作文修改就呼之欲出了。作文修改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对作文的修改和批注,是给学生的作文动手术,客观上促使学生形成收罗素材和甄别素材的能力。从学生心理上讲,作文修改存在一个舍得问题,好不容易写长的文章,要大刀阔斧砍去删除,总归不忍。因此,作文修改需要教师引导,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为什么要修改,修改之后的作文是否更为可取。与此同时,教师在修改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童言童语”,尽量避免文字成人化、空洞化,套话连篇,言之无物。菲茨杰拉德说过:“如果叙述与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因此作文修改最要紧的还是要保留学生自己的文字特色。保留特色,最佳的方案就是学生自己修改,教师要辅导小学生首先要从通篇着眼,整体自评,明确作文的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要辅导学生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通过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潜意识里“好作文也是可以自己改出来的”,更容易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增加了学生自主作文的自信心。

第三步——作文创新

关于作文创新,时下新概念作文大行其道已经十年,《萌芽》杂志总编赵长天说,作文创新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求新”,用一个句子形容,就是“寻找过去没有表现过的东西”。对于尚在青春期尾巴上的学生们,赵长天认为,只要文章中有那么一点想法,再加上一点机灵,就能成为好文章。因此,小学生的作文创新也不能急于求成,相反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淀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在这个底子上的创新,才有生命力。作文创新立足在“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基础上。在思维上,倡导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无拘无束,打破旧观念、旧规矩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在表达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辞;在直觉上,倡导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体察生活。

第四步——作文训练

很多小学生认为写作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别人有,自己没有。因此,偶一为文,头痛得不得了,视作文如畏虎。其实,作文也需要训练。作文的训练有四个字“读、观、说、写”。读,就是阅读,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大量的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对文字资料的积累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大有裨益。读有略读、精读、速读。观,就是观察,观察是获取和研究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小学生有小学生的视野,他们眼里的世界,人物、实物、环境都是可以观察入文的对象。观察不能仅仅观察,观察之后还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对观察对象的特征予以固定。常写作文你会发现有些作文如:我最尊敬的老师、我最尊敬的人、我最好的朋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我最得意的一件事、记忆深刻的故事都可以稍作调整在一个题材上反复作文,也就是说命题作文其实也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更加可以确定观察是作文的重要基础。说,就是说话,学生在观察之后,转化为文字之前,先试试看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及语言使用文字是否准确,使用词汇是否丰富,遣词造句之间是否融入观察体验和情感,都能验证“读”和“观”的环节是否有效。写,就是将说的话转化为文字,此时转化为书面语的说话,将通过文字的编排构思呈现出作者阅读的底色和作者的个性。还是前面的例子,大剂量的限时作文训练,完全可以改变“作文难”的现状,作文训练达到一定量化时,作文难的瓶颈也随之不复存在。考虑到小学生掌握的词汇和知识有限,可以专门设计题材,予以分类训练。要在作文上取得进步,就必须经过反复锤炼,炼字、炼句、炼文。

由于本文仅仅着眼于写好作文的四个环节,注重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对于作文能力个性化培养涉及偏少,虽非本意,但局限于本人经验,终于有所割舍,不敢贪食求饱,只能徒留遗憾了。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科学评定;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151-02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呈现。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文评价又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进作文,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稳步提高。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仅仅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使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也可看做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过程中,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的现状,科学评定小学作文,建立恰当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启迪思维,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评价主体是教师,作文教学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对学生已成型的习作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或成绩,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如何科学评定小学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多元化评价,坚持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一、在尊重与关爱中进行教师评价

教师在开展作文评价时,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采取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扬长避短,因材施评。小学生的向师性比较强,教师的很多话都会被他们牢记,甚至会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笔者发现,好多学生把老师说过的话当做口头禅时时挂在嘴边。面对年幼的小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必不可少。不仅能促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使用鼓励性语言时不要吝啬,而且要鼓励得恰当,鼓励得有层次,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来鼓励。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对中等生也要借鼓励来促进其进步,对学困生更要加倍鼓励。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既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

2.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感受教师评价的真诚。鼓励性语言是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是,过分的表扬反而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习作的志趣。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表扬,这样只能让鼓励失去应有的作用。

3.慎用批评式的批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批评常常感受委屈。处理不当,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使用批评式的批语时要尤为注意。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提出批评是为了帮助自己改正习作中的错误,语气要尽量委婉,并真诚地指出正确的方式和努力方向。

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学生能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关乎自己,才会情动而辞发。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作文写完后可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然后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便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让学生自己寻找亮点。小学生习作次数少,平平实实的居多,但也会出现得意之笔,词句的运用、段落的安排,吸引人的开头或是巧妙的结尾……这些都是可以发掘的。作文写完后,让他们把最满意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1.自评。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表现在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体,只把写出文章作为作文练习的终点,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自评时要教给学生方法,使之有据可改,有章可循,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检查语言基本功是否存在字、词、句、标点、段落、层次等问题,检查审题、立意、构思、选材。

2.互评。有时学完作文就沉浸在兴奋中,很难发现自身的不足。老师即使细致批改,也不能面面俱到。而通过互评互改就可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让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既可以学习,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援助”,通过互改得到大家的帮助和鼓励。此时,教师可巡回辅导,就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开展讨论。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师生互相启发,互为补充。

三、让家长参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家长的素质普遍提高,且越来越注重子女的教育,给家长参与作文评价打下基础。相比教师评价而言,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了解最深,参与评价、辅导更有针对性。有人不禁会问:家长如何参与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事先对其进行培训,统一认识,指导评价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兼顾赏识和批评。家长常常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却放大自己子女的不足之处,这是评价小学生作文最为忌讳的。因此,要正确看待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评价作文时,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子女,不如用心发现他的优点,并以此鼓励、赏识。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如此才能让子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法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其二,注重批改和导读。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或优秀作文选,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在父母的陪伴下可以实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10篇

我在教学中就曾遇到一次。学校一次期末考,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次____》,有几位学生写“难忘的一次体验”,主要写作内容是:为老人院送温暖,做好事。初看选材,着实让人感动,体现出我们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细读完毕,学生表达的内容,让我停笔搔耳。一位学生有一段话这样写道: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学校大队部要组织我们去老人院看望老人。我和同学去之前商量买些什么礼品好,最后买了一个大礼包,老9币表扬我们很大气。到了老人院,我们分组活动,有的打扫卫生,有的表演歌舞,有的为老人们敲背按腿。电视台还拍摄我们服务的场景呢!我们的大队辅导员为我们照像。我们正高兴的时候,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大概二十几分钟吧!……我们的领队老师要院办公室的人盖章,办公室的人说院长出差,盖不成,我听到带队老师和总辅导员说,“不盖章,我们没资料。”试卷阅完后,我找到这位学生,这位学生告诉我:重阳节,参加老人院做好事活动一般都是为了拍照片、录像,在学校电视做节目用,所以,同学们特别高兴。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我惊讶!更让我难堪。作文考什么?当然考内容真实,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显然,这篇作文得了高分。在作文考卷优秀卷抽样调查中,我又遇上此学生作文,再次读罢,有一种感觉一时说不上来。作文真实么?真实吧!但这类作文,无视学生对道德良知的发现,就算表达能力超群,但表达的价值取向偏离主流,他们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吗?作文价值取向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立人与立言的问题。造成这样的原因,笔者以为责任不在儿童,是我们在教学中缺失了对儿童体验的关注,导致儿童思考力、发现问题能力的下降。

有趣的是,恰好当天晚上在一家刊物上看到一个教师做过的一项试验,这位教师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作为学生的续写材料,考察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苏霍姆林斯基的案例是这样的:校园里的花房开出了一簇簇硕大的玫瑰花。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漫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回答:“奶奶病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就是送给她看,看完,我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挽着孩子,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位教师让学生续写:当女孩子摘了花时,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说的?如何做的?学生笔下的表达,让这位教师大失所望,几百个学生,大概都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教育家对小女孩的处罚或教训。

读罢这个案例描述,感觉和我的遭遇一样。不管这个故事发生在谁手上,我们都得细细反思——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笔下的表达,反映出我们教师对孩子体验的关注,导致学生脱离生活地面对书本、知识、道德教条,最终导致儿童思考力的下降,其背后是儿童心灵之花的凋谢。钱理群先生曾说:“立言以立人,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作文的训练,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的训练。”

言语即思想。儿童的表达就是儿童自己的思想。过去,我们作文一直强调不求立意多大,意义多深,但求表达有意思、真实、有感情。试想,这样的表达,忽视人的存在,忽视基本的道德良知,就算学生有再高的表达能力,有何作用呢?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常见:“我帮妈妈洗衣、我帮妈妈拖地板、我替奶奶倒尿盆……”这看似为长辈着想,实际上都是学生自己份内的事,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只不过,我们看到这类作文基本麻木了,因为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表达能力。有人会说,小学生作文重在练笔,“习作”本义就在于练习写作,这种现象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必要过分追究。那我可就要问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视“是非”为无关紧要,那么,我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来做什么呢?当前,由于浮躁的社会风气侵袭校园,儿童的心灵被腐蚀。小学生本身尚处于精神和性格的发展阶段,作为教师,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教学的前提是教育。虽这不涉及我们今天的话题,但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和观察力、判断力,在观察角度和思考角度、表达艺术上作指导。

就以写“重阳节到老人院”的学生作文为例,讲评时我们要如何办?我做了以下假设。

这篇作文形成的背景是:学生去老人院慰问,活动时间二十分钟,在学生眼里这纯属是形式主义慰问活动。但学生在二十分钟里为老人院也的确做了不少事。

这篇作文的问题:既写了正面的助人为乐,又写了反面的形式主义表现。一文两意,材料选取不恰当,实际上是思考力不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材料重新提炼,重新思考,发现问题,培养思考力。

第一步,呈现学生作文中的材料:

去超市购物,要购大礼包,好看。

去看老人,照像是为了宣传。院长不在,盖不到章,取消活动。

虽然院长不在,我们还为老人洗脚、叠被子。

第二步:学生围绕“到老人院慰问”选择材料。(略)

第三步:追问,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材料。针对第一项和第二项,问学生,这两条材料可以从哪个角度来写?学生会发现,可从反面来写“关爱不能为了面子”“这样关爱对吗?”,培养学生的思考深度。

第11篇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的高度综合。作文教学,尤其是起步作文教学,对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他们都有难教的感受。未曾接触过作文的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总觉得作文时无米下锅,无从下手。笔者在长期的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创造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作文时,学生没有素材,就好似愚妇无米,难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笔者以为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让他们走进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使他们的眼界得以开阔,知识得以积累,而且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除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以外,还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创造写作素材,为 “愚妇”觅到很多的“米”。如3月12日,带领学生开展“小树和我一起成长”等系列活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最想对您说”的活动,再如“读书笔会”、“寻找春天”、“优秀诗文背诵擂台赛”活动,假日烧烤、登山、探险等活动,在亲身经历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写作素材日益丰厚,作文就变得丰满起来,改变了以往看到题目紧锁双眉、咬着笔头摇着头,无话可说的状态,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现代的社会生活色彩斑斓,而“无话可说”的困境时常困扰着学生。厚积才能薄发,要让学生作文时信手拈来,我们应当提倡学生广泛阅读,自主积累语言材料。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课外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语,精妙的语段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并作分类整理储存,闲暇时,反复诵读,牢记在心,作为自己写作时的参考资料;其次,我们还要不断将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开来。为此,笔者经常会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引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语言材料日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胸有成竹。笔者的经验是,在指导作文时,我们不必作很详尽的讲解,应当引而不发,给学生的思考腾出空间,指明一个大体方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找思路,而不是禁锢他们的思维,他们会按照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融合自己的平时的语言素材以及写作经验,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注重小练笔,形式不拘一格

平时的小练笔形式可以多样,题材也要不拘一格,它无疑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园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多种形式的小练笔的开展,对于小学生起步作文的训练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平时进行小练笔试时,我们可以把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等。现行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我们要注意切入点不宜太大,小一点才更有血肉。尤其是写周记,笔者有着深刻的体会。周记内容丰富,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要求过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相应的要求。起步作文时候,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把自己看到的、得到的和自己内心所感受写下来。每次练笔后,笔者都会挑选两篇出来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自己感受哪些是值得一学的,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对优缺点有所把握以后,可以让他们试着充实自己的作文。对于有所提高的学生,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及时、大力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笔者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

四、反复修改,重在评价交流

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杰出作家的作品也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因此,每次作文,作者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除了修正句子、词语、错别字、标点外,还要细致修改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可采取自改、师生同改、同桌互改、小组讨论等修改方法。班上学生,不仅每次都急着想知道自己作文的分数,还更希望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所以间隔一周的作文讲评课成了孩子们所期待的,作者乐滋滋地品着自己的杰作,其他同学也会全神贯注地欣赏伙伴的作品。对于优秀的作文,笔者要求全体同学参与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人手一份,共同商讨,精益求精,互相促进。对于那些选材好、立意新、语言表达仍有遗憾的作文,就安排集体修改,集思广益,从结构、层次到语言、用词就行调整或修订,大家都满意的作文,笔者倡议孩子们熟读它。当然,对于个别对作文难以走上轨道的学生笔者采取当面修改,单独辅导。文章只有在不断修改中才能不断被完善。

总之,起步作文教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一蹴而就的。笔者以为,作文教学,贵在坚持,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小学生作文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第12篇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是新课标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浓缩成两个字就是:简单。作文教学根本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可怕,也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多要求:立意新颖,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文采斐然……这种简单也就是让小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写自己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发现,不需要多少附加条件。这样简单的作文,教师家长都能辅导,简单地说,也就是以下三部曲:

一、写作内容,身边找

应该说小学生的生活就是一首诗、一幅五彩的画,他们的充满童趣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内容。如果实在没有内容,我们不妨改进一下他的生活,让他去做一件事,去欣赏一处景,去瞧一个人,去逛逛动物园。如果还不行。让他再去做,再去看,再去感受;边做边说,边看边说,边想边说。慢慢地他们就会懂得写作就是需要体验,就是离不开观察。看得越细,写得越趣;做得越认真,写得越具体。万万不可让他背例文,仿范文,养成了这样的恶习,学生一生的作文都没戏了。有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以往写日记,总是从起身刷牙写到放学回家,纯粹流水账。我知道后。让他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刷牙”的情景,第二天,我让他回忆刷牙的经过和感受,然后鼓励他写下“刷牙”这件事,谁知一写就写了几大段。打这以后,他明白了: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注意观察,勇于实践,关心时事,做生活的主人,每天都有写作的新鲜话题。正如课标所言:“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提出问题,开思路

只要孩子们能写出一句话,都说明他有写作的内容,有写作的潜质。此时只要我们给他一些问题,或者让自己学会提出问题。他的写作思路马上就会打开。自然就会沉浸在自己的经历中,就能从一句话写到几句话,由一段话写到几段话,写作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信心。比如写学骑车,可以这样启发:你为什么想骑车?你是怎样学骑车的?会骑车的感觉怎么样?让他写人,可以这样开导他:他的哪一件事令你难忘?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他的什么?不要总是从外貌写到爱好,从热爱学习写到乐于助人,把人都写“定型”了。让他写小动物,你这样试一试:这个小动物长得什么样?它吃东西怎么有趣?它睡觉怎么好玩?它有哪些特殊的本领?让他们一边想一边说,说好了,还愁写不好吗?让他写命题作文,鼓励他扣住关键词,学会提出几个连贯的问题,思路也就清晰了。比如让他写“我给同桌提个醒”,你完全可以这样来启发: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一个?你要提醒他注意什么?你为什么要注意这些?你想通过哪些事来提醒他?长期这样坚持,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提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想象情境,组织语言,变成写作的主人,那么好作文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他们的笔下诞生。

三、仔细修改,出佳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写好以后,总要读给老爷爷、老奶奶听听,老人们不满意就继续修改,直到他们点头通过。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都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时间,组织小学生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一边读一边改,可以让习作变得通畅;学生一边想一边改,可以让习作变得更具体;学生一边体验一边改,可以让习作的细节更生动;学生一边议一边改,可以让习作更有味;他们搁一段时间,再细改,可以让习作变得更新鲜有趣。我坚持了一学期,结果呢,同学们写外貌,学会了写人的眼睛;写动作,写出了感彩;写景,学会了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写感受,学会了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为了让习作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能尝试运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小学生作文就这么简单!老师家长们,不信你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