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雪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作文教改 提高素质 深入生活 阅读借鉴 习作训练
Deepe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students’ diathesis
You Lihua
【Abstract】We should follow the teaching rule, innovate the education synthetically, base ourselves upon the life practice, deepe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through the new idea, new means and new evalu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diathesis. Concretely, teachers can teach students to collect the writing material form life, to imitate from the reading use for reference and to learn how to be an upright person from the writing practice.
【Key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reformImproving diathesisGoing deep into lifeReading use for referenceWriting practice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我们应遵循教学规律,综合创新教育,立足生活实践,以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新的评价来深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1.从深入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来自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观察,让学生从熟视无睹的普通平常中发现特殊,从平淡无奇中发掘新意,从朴实无华中看到闪光。例如:去年冬季一个晨读课,教室外雪花纷纷扬扬,我灵机一动:带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这今冬第一场雪。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从整体到局部、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物到人、从人到事,依顺序观察。回来后,自拟题目作文。结果学生写了《我爱雪花》、《雪的印象》、《假如我是一片雪》、《说“雪”》、《大雪中的一件事》等内容充实、想象丰富的优秀习作。
2.从阅读借鉴中模仿创新。语文教学不应只为传授课文知识而教,还要为培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而教,要引导学生不仅为知而读,而且要为写而读,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都应明确学习写作的要求,应事先向学生提出学习本单元准备写什么作文,要运用课文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带着写作的任务学课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写作就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借鉴。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让他们不必局限于“背影”,而开拓思维,捕捉自己亲人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镜头,然后再去创作。结果有写爸爸的眼睛,有写妈妈的白发,有写爷爷的笑容、奶奶的手等,总之都能抓住亲人辛劳的一生,关心体贴自己的事来写,内容充实、真挚感人。我们要让学生在书本中去走一走,从课本中吸取精华,激发学生联想探索的情趣,使学生享受最大限度的思索和创造之乐趣。
3.从习作训练中学会做人。鲁迅说:“作文第一要先做人,从喷泉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学生作文是练文育人,是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是做人的基础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应自觉渗透素质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目平湖到了冬天,是不常下雪的。年头和年尾会漫不经心地飘下一两场雪。这里有山有水,山不高,雪轻悄悄地下一个晚上,第二天早起,山就全没了。
看雪,透过模模糊糊的玻璃窗,感受不到雪的真实存在。教学楼有五层,前后都有两个不大不小的花园。人在走廊里来来回回,四下打量,就有一阵喜欢:这雪,还真的下了!只薄薄的一层,学生们都大叫着吵着,干吗希望更多的雪呢?秀秀气气的目平湖不需要太多的精灵。雪松冒着点青气,树枝上一绺一绺的白花,斜斜地挂着。
照例是起床,照例是洗漱,照例是早读,人在雪里,做什么事都带着欢笑。作业总是要做完的,只是有点迟缓,有点儿不安心,眼睛偷偷地看着雪,担心雪早早地化了,早早地从树下退去。
书声没有昨天那样清脆,掺和着雪的味儿,时断时续,就像雪花儿飘悠悠地打着旋儿。学生们拿眼瞄着石英钟,7点55分,还差5分钟响铃,时间过得挺慢,9、8、7、6……他们不止一次倒计时,不止一次地失望:这铃声怎么还不响呢?
他们不急着去打扫卫生,也不急着去食堂排队买饭。他们像发了疯一样,涌向花园,涌向马路,涌向操坪。他们第一回拥有这样纯灵的世界,第一回胡作非为地用雪团去砸女生的白围巾,第一回毫无忌惮地将“炸弹”撂过围墙,想也不想外面是否有匆匆赶路的人。
老师们静静地站在过道里,静静地坐在办公室,不用去管学生。呵斥,责骂,这会儿都被雪融化了。他们只是淡淡地说:别砸着了玻璃,别摔伤了胳膊……在这样的雪天里,干吗要管别的呢?其实,他们心里有的是羡慕,嫉妒,师道尊严,让他们热乎乎的心肠多少变得过于冷静,变得过于沉重,变得与这雪隔膜起来。偶尔有雪球落在办公室,炸在背上额上肩上,扑腾几下,谁也不想去追究这不速之客来自何处。
教学楼的旁边是摄影室。女生们请来了摄影师,手机也派上用场了,轻轻地一按,就是一张绝好的照片。三五个,六七个,脑袋挤在一起,争着嚷着这张不行,那张也不行。还是赶紧拍吧,最好是来一株雪松作背景,要不玉兰树也行,展翅雕塑也行。卧着,坐着,站着,女生们摆出各种姿势,都借着这一片雪地,想尽情地发挥一点儿什么。
我收到了一条彩信,那是一位要好的女生发来的。远远的房子,远远的山坡,远远的天空,雪只是那样安详地卧着,并没有把什么都遮盖,一株青松挂着雪花,人站在树下,穿着一套青色的服装,露着甜甜的笑。这女生比较胖,但照片中的她给人的倒是另一种感觉:有几分娇小玲珑苗条多情,令我醉心起来。
写作后记:
指导学生作文,常常谈到文贵有情。而说归说,写归写,有些作文文字优美,令人拍案叫好;细品起来,觉得所表达的感情总有一股不真实的味道,又深为惋惜。
【关键词】思维定势;求异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大多数中学生作文,觉得“作文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信息传入的通道受阻或停滞,导致思路闭塞,文笔僵化,作文缺少生气。而这里的受阻或停滞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种(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具备的心理状态。
一旦学生作文构思中存在思维定势,就具有诸多不良的作用:构思角度平淡无奇,主题陈旧,内容格调低下。所以,要想写出文质优美的文章,就必须克服作文构思中的思维定势。那么,如何才能克服作文构思中的思维定势呢?
一、首先要善于进行求异性思维,大胆否定第一构思
因为人的思维都有循旧从俗的惯性,所以,作文构思最初想到的命题,常常是普通、平淡、陈旧的。面对这种常规情况,同学们应善于进行求异性思维,大胆怀疑第一构思,审慎辨析,果断修改,乃至坚决放弃,另行搭锅盘灶,才可有望摆脱思维定势的圈套。
有这样一道很普通的老作文题:《“滥竽充数”的启示》,构思作文者,大多数首先想到的是: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混迹乐队,骗取薪水。这自然不错,并且还是正宗立意,但这却是被别人写滥了的命题,当然难免陈旧,步入后尘,如果有意果断的怀疑、否定,重新构思求新,或立意批判齐宣王喜欢听合奏――管理制度落后之意,既新鲜又有时代时代深度;或批判其他吹竽手只管自己吹竽,对南郭“冒牌货”毫无觉察到迟钝,抑或察觉了却不愿、不敢举报的和事佬、好好先生的哲学,这同样很新奇,同样有意义,这样的构思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可见,怀疑、否定第一构思的重要。
二、其次要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摒弃固有构思模式
构思的思维定势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如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等。只有摒弃了这些已有条件,让大脑纯洁得像白纸一样,构思的真空才能形成,净化了的思维翅膀才能毫无羁绊地自由舒展,立意才不致落入窠臼。有这样一道作文题:《雪》。按常规的思维定势去构思,结果可能绝大多数同学的立意是赞雪,赞美雪的纯洁无瑕,一尘不染;赞美雪的温暖大地滋润万物,“化”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礼赞老一辈革命家的高洁品质。这样的构思尽管正确无误,但平庸无奇,陈旧不新,因为已被别人写腻写烦了。如果此时能够摈弃固有的构思模式,进行创造性思维,反弹琵琶,立意贬雪,定会让人耳目一新: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污秽,终见不得阳光;鞭挞雪的穷凶极恶――凭借风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鞭挞雪的残酷无情――雪压冰封,千里沉寂,万物萧条,毫无生机。我想这样的创造性的构思,独出机杼,构思肯定会新颖诱人,主题定会深刻启人。
三、再次要善于进行发散性思维,开拓立意的新领域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供材料作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抑或其他文体,其立意一般有平与奇、俗与雅、浅与深、旧与新、明与暗的性质之分,审题构思时要慧眼明辨,回避那些平淡、俗气、浅薄、陈旧、明露的角度,选取新奇、高雅、险峻、深邃的角度,开拓出意蕴精神,情趣盎然的立意新领域。方能冲破思维定势的干扰,构思出文质兼美的华章。
比如,命题作文《牛》,可以如下几个方面发散立意,寻求最佳角度:
(1)从牛面朝黄土背朝天,脚踏实地,发散出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
(2)从牛反刍的生理特征,发散出勤于思考,温故知新的观点。
(3)从牛走路的慢腾腾,到老牛拉破车的落后,发散出一种急迫感。
(4)从牛初生牛犊不怕虎,发散出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
(5)从牛总是要人牵着鼻子走,所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发散出勇于自主自立的意识。
还可以继续发散立意。通过对上述发散立意的比较可知,角度(1)和(2)虽有意义,但不大新鲜,成文也并不很费功力,需要回避,角度(3)立意较丰厚深刻,正适合一般同学驾驭。尤其角度(4)和(5)较前几种立意新奇险峻,题材独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如此构思,谋篇布局,可谓锦心绣口,价值非凡。
总之,写作构思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抗构思定势意识,对立意角度只有经过认真分析、仔细鉴别、汰劣选优,才能使作文构思冲破思维定势的樊笼,才能使学生“作文难,难作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的作文心态和现状得以彻底解决,才能使学生作文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无垠,才能使学生的作文面目为之一新。
参考文献:
[1]杨辉.《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J].考试(教研版),2007年11期
[2]吴志刚.《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
电教媒体动静结合,可以播放悦耳、轻松、感人的音乐,再现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创建激昂、动人、奋进的场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生活中的事物、场情“搬”到语文课堂上来,创建真实的活动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生活素材,激发说写兴致,开阔认知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极大的丰富了学生说写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说写训练显示出强大的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就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生的说写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听录音合理想象,说写训练
声音能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声音使世界变得生机盎然,声音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的多姿多彩。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播放课前录制好的录音,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放飞思绪,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合情合理大胆的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练习。录音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舞曲或一段戏曲、音乐,可以是一段现场录音片断,可以是朗诵诗歌,也可以播放一个故事。如给学生播放一段“大海波涛阵阵,海鸥鸣叫”的录音片断后,让学生想象大海波澜壮阔,海鸥空中翱翔的壮观的景观,然后以《波澜壮阔的大海》为题进行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的想象后,写出了如下精彩的作文片断:“一个星期天,我来到海边。大海真美啊,蔚蓝蔚蓝的,蓝得叫人心醉。天空中一只只深灰色的海鸥在翩翩起舞,展翅高飞,一切都是那么美!不一会儿,远处涌来一排排浪花,浪花越来越大,一个接一个拍到海岸上,“碰—哗”;一会儿海浪又冲向礁石,一浪高过一浪……风越来越大,借着风力,海浪越来越大,顿时,波涛汹涌,惊涛澎湃,海浪成排地争先恐后地撞到礁石上,发出“轰轰轰”的巨响,像千万面大鼓同时擂响,又像千万个闷雷在轰鸣、滚动……”。这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说写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二.看画面浮想联翩,说写训练
画面可以是报纸杂志中的插图,可以是家人或同学朋友相册中的照片,也可以是在网上下载的图片。画面是事物发展中一瞬间的“定格”,虽然是静止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画面这一瞬间的“定格”在时间和空间上浮想联翩,联想到静止的画面前前后后的发展变化,这静止画面背后有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故事,也许有精彩的传说,也许有感人的情节,也许有伤心的记忆,也许有难忘的情怀。因此,在看图说话写话的时候,要求学生在耐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先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再确定所要表现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说写训练。比如在春节前写景作文教学时,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雪景图片,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雪景图片结合生活实际,以“雪”为主题进行说写练习。同学们睁大眼睛盯住屏幕,生怕错过每一处。欣赏和感慨之余,有的学生表达了对雪景美丽的喜爱和赞美;有的不仅赞美了雪装扮了祖国的山川美景,还联想到此时的雪滋润了田地里的禾苗和大地上的万物;还有的同学联想到雪后,孩子们在雪地里的有趣的活动。大家相互补充后,写出了自己笔下的“雪”。
三.看视频有感而发,说写训练
电教媒体声、光、形、色兼备,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创建了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处于身临其境的情景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播放三维动画故事、事件现场实录,网络下载视频等。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需老师多加激发、引导,就会争先恐后抢着说,很有兴趣的写。学生不但越说越爱说,越写越爱写,而且说得具体形象,说得准确、生动、淋漓尽致,写得越来越精彩、越感人。如看视频续写故事,看视频写感想和体会。如《小站》一课,作者突出写小站的“小”和“静”的特点,反衬站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朝气、温馨浪漫的小站,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课前拍摄附近小车站或网上下载大车站的场景播放给学生看,有的车站虽小,却熙熙攘攘很是热闹;有的车站很大,却秩序井然。这样学生观看后有感而发,写出的作文才有个性,有活力,有感染力,个性鲜明,主题不同的精彩作文。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让学生作文主题更鲜活,内容更丰富。
庞荣广,教师,现居河北沧县。
雨铃愁眉紧缩,在脑瓜里搜索着好词,这时,馨亭已经写了一半了。
时间不算多,雨铃只有按想的写,正当她写完时,馨亭已经写完并且修改好了。雨铃看看作文,自我感觉良好,就交了卷。这时,画画比赛开始了。雪铃画的画景色美丽,人物逼真,她胸有成竹地参加了这场比赛。
开始,雨铃对雪铃很有信心,可后来一看,大惊失色,原来馨亭也来参赛了。雨铃这才想起馨亭不仅学习和作文好,画画也是一流的。她不禁为雪铃捏了一把汗:挨呀!馨亭画画获过全国一等奖,雪铃比地过吗?看看雪铃,她镇定自若,可是额头上分明布满了一层汗珠,再看看馨亭,她也不慌张,可也是头上布满汗珠。
终于结束了!作文比赛的结果让雨铃吃了一惊。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47-01
在一般人的眼里,冬天是肃寒、萧条、冷清的象征,但在善于观察的有心人的笔下,富有冬天特色的济南却成了令人神往的“宝地”。
《济南的冬天》主要是赞美济南冬天的“暖和”和“安适”。老舍不是一般的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风和日丽,怎样的温暖宜人;他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写了那个季节里的风、雪、山、水等,分别从几个角度、几个方面具体地抒写济南冬天的可爱。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好像唯有济南有着如此明亮的天空、温柔的阳光;四周有着这样这样使人感觉有“着落”、有“依靠”的摇篮‘般的小山,山上又有着这样美的白雪和变化着的绚丽的色彩……这正是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济南的冬天抒写得让你有如历历在目,甚至可以伸手触摸那么形象、生动的结果。
第一段,写风,写日光。写风,拿北京同济南比。写日光,拿伦敦和济南比。这两组对比,都有可以相比的前提:1.北京与济南同处北中国,伦敦和济南都比较接近海。2.三座城市又都是作者生活过的,都是很熟悉的地方。学生的说话作文中也常常会用对比的方法的,可以针对学生目前运用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懂得对比必须具备其可比的条件这一基本原则。
第二段,写山。济南的冬天不但风和日暖,特殊的地形也给生活在济南的人以暖和安适之感。这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周围的小山团团围住济南城这一特点比喻成一个小摇篮。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地把济南人那种如同襁褓躺在摇篮里一般,感到无比的温暖、舒适和平静的的心境写了出来,简直是写活了!你可以毫不费力的体会出济南人为什么会面上“含笑”,你也‘定会同他们一样认为:冬天在济南,心中确实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第三段,写小雪。雪常与严寒联结在‘起,但济南的雪给人的感觉却是柔和、美丽的。这段用了拟人手法,先把矮松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雪花,比拟成日本的“看护妇”头上戴的白帽子;又把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变化比拟成女子身穿的花衣,甚至这花衣还在随风飘动,说不定还能看到他柔润的肌肤;再把被夕阳照射下的薄雪所呈现出来的粉色,比拟成少女害羞红了脸。
在小说里,在图画上,在电影中,描绘得较多的是大雪,因此,“大雪纷飞”“白雪皑皑”“鹅毛大雪”等情况,学生并不陌生,词也会用一些。对于小雪,它是怎么下的,小雪后的原野、山巅、树木、房屋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恐怕很少有人去注意,更不用说去细细地观察一番,绘声绘色地描绘一下了。就是这毫不引人注目的平常的小雪,在老舍的眼睛里却是色彩斑斓,变化万千,一经他手写出来,竟能令人赞口义不已,心驰神往!
第四段是一个鸟瞰的镜头,把小雪后的全济南城的景色一笔收住,以画作比,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
第五段,文章继续围绕着“暖和”与“安适”这个中心写了济南冬天的水。从“看吧,由澄清的水慢慢……”到这‘段末尾,文章巧妙地从写水――这个空间的低处,引着人们向上看,而且要“慢慢地”看,然后又要你“白上而下”看,最后才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这样上上下下慢慢地看,就看不到真正的“济南的冬天“了。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反复读读这段话,不但要了解它在结构上的作用,而且还要启发学生观察事物必须要仔仔细细,看个真切。
本文教学可在两课时内完成,这两课时中还应该包括一部分训练的内容,可作以下训练:
1.由教师布置学生预先写‘篇作文《校园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2.选择本地区的某一个风景区的某一季节,确定观察的二、三个角度(如河边的树、河中的水、河上的桥等等),围绕一个中心(如景色优美,令人神往,前后变化等)写‘篇短文。
3.在习作练习中,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用‘种手法也可)的手法。写成后,可把各自的作文拿出来对照,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评。学生自己的各种比较,可以形式多样,引起兴趣,开阔思路,在比较中纠正错误。
附:难句疏通: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没有风声”不能理解为“没有风”,而是没有大风。
2.“对于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曰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对于一个刚由世称雾都伦敦回来的人,(我就是刚从伦敦回来的)冬天要是不见雾,还能看得见日光,便感觉是怪事,而济南的冬天恰恰是晴朗无云的。
关键词:作文课堂;活动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55-01
活动式作文课堂改良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生在作文课堂中全面多元互动,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能掌握写作要领,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如何执笔创作、在写作完成后如何修改。
一、深入实践,明白“写什么”
要构筑科学的活动式作文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该写什么,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让学生亲身经历,参加一些和写作内容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汲取源头活水,积累情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能够领悟自己该写什么。
例如,在创作以冬天为主题的作文时,与其让学生闭门造车,还不如将学生带到广袤的大自然,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寻找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和冬天有关的活动,例如打雪仗堆雪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搜集各种素材,感受冬天的温度如何,风给人怎样的感觉,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怎样的,冬天有什么特有的景物,在这样的活动后,学生们就会变得有话可说,能够自由地创作。如有学生以玩雪作为话题,描写了自己和同学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的情境,并讲述自己在刚刚接触雪的时候害怕冷,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慢慢投入其中,手冻得红红的,还感到意犹未尽。还有学生着重描写了观察的情境,写了冬天大自然草木凋零,但是松树依然冒雪独立的情境,表达了自己的感悟。这些作文都是学生有感而发,在实践中尝试创作的精品。
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生活,从而从生活中汲取写作需要的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例文引路,知道“怎么写”
在获得一定的素材后,如何将这些素材合理安排,写成文本,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经典例文让学生琢磨写作技巧,充分感悟写作要领,在模仿的过程中揣摩各种写作手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尝试创作和童年有关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往事依依》《幼时记趣》等文章,让学生尝试思索一下这些文章是如何描写往事的,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网络和图书馆进行搜索,寻找一下其他作者描写童年经历的文章,将这些文章拿来进行分析,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思索几个问题:“在作文中选择什么样的事件才最符合童年这个特定的时间?”“童年的时候人物心理和长大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有了例文引路,学生们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有的描写自己小时候偷偷地吃光了饼干桶里的糖果,还在糖纸里包上小石头,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在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童心,写出了小时候馋嘴,爱耍小聪明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做的坏事败露之后害怕父母责怪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写出了水平,在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都写出了特色。
各种课内外的丰富材料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让他们进行例文品读活动,可以让他们在揣摩例文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在模仿中尝试创新,渐渐地明白如何创作。
三、交流点评,学会“如何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握好改文这个部分,而在活动式作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在评改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归纳写作的技巧,深化对写作的领悟。
例如,在写作《一场精彩的比赛》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后进行互评,可以将某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评论其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有学生提出:“这位学生在描写跑步比赛的时候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比赛之前的情景,写了双方运动员入场、排队,观众席中的同学鼓掌、欢呼的场景,写得很详细,但是比赛场景一笔带过,这样有些虎头蛇尾,因为《一场精彩的比赛》,比赛才是最关键的内容。”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如何修改才能让这篇作文焕发新面貌,如有学生提出:“可以多写一些细节,写一下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你追我赶的情景”,有的提出:“可以写一下运动员在落后或胜利时的内心变化”,有的提出:“可以多写动作细节,如握紧双拳,双臂用力摆动之类。”学生在交流点评的过程中,强化写作能力。
通过评改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作文,这是写作教学的深化,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更好地探索写作技能。
活动式作文课堂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写作兴趣,在范文引路、师生互动对话等活动中构筑科学的作文课堂,并在自主修改中获得更多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夏琴.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评改佳作来[J].课外语文,2014,(5).
[关键词]日记活动课 情境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85
《小学低年级说写日记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市级立项课题。一年来,我们通过大量实践,摸索出了“创设说写情境,激活创新思维”的说写日记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趣味说写日记的大门,迈开了起步作文教学的步伐。
一、创设情境,注重心情教育
儿童心理活动的方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往往是从感觉的聚积中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并贮存于记忆系统中。
课例一:
课上,我先展示了一组枫叶标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学生有的说像鸭子的脚,有的说简直就是金鱼的尾巴,漂亮极了;还有的别出心裁,认为枫叶就像一叶挂着帆的小船……我再问:“老师制作的枫叶标本美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美。”“还有更美的,请看――”我像变魔术一般,取出了两朵野的标本,然后拣几片不同形状的枫叶组合在一起,竟然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此时,环顾教室,人人兴奋,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到校园里找一找你喜欢的叶子,然后制作叶子标本。蜂拥出教室的学生们犹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开始细心找寻起叶子来,十多分钟后,人人满载而归。于是,各种叶子的展示会便开始了。
司勇先发言:“我找到了几片金黄的银杏叶,看,它们真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细心的李小文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刚才一阵风吹来,从树上落下的银杏叶就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嘴里叼着叶子的王飞也发言了:“看,黄杨的叶子像不像一枚枚绿色的铜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源头活水,学生自然佳作纷呈。
二、活动产生情境,情境引发问题,问题引发思考
目前,农村作文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害怕作文,不知怎么写。说写日记活动课恰好能改变这种现状,变“一元”为“多元”。
课例二:
一天早上,天阴沉沉的,同学们正上早读课,天空飘下了雪花。见到久违的雪花,学生们兴奋异常,拍手跳跃,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写一写盼雪之情?果然,情之所至,不一会儿便佳作纷呈。有的写盼望下雪打雪仗、堆雪人的兴奋心情,也有的想象大雪覆盖大地,大地一片洁白的景象;还有的竟然作起了诗:“看/洁白的雪花/在我们的校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于是,我提前下课,让学生们将兴奋之情带到雪中:数数雪花的瓣数,尝尝雪的味道,听听下雪的声音……学生们诗兴大发,有的说:“雪花雪花满天飘,冬天冬天来到了!”有的说:“小雪花,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还有几个学生在雪中边跳边唱起来:“我是洁白的小雪花 / 我从高高的天空轻轻地飘下 / 我落满高山 / 高山像一位新娘 / 披上美丽的白纱 / 我落满大地 / 消害虫,灭病菌 / 我是洁白的小雪花……”这不是幼儿园学的儿歌吗?歌声随着雪花飞舞,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由此可见,说写日记活动课的开展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口,让学生兴奋,令他们动情。
三、为学生的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课例三: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画片。”话音一落,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片。教师情不自禁地赞叹:“小组同学能不能合作编一个精彩的故事,让这些可爱的人物或动物活动起来?”教室里像炸了锅,学生讨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精彩的故事“奥特曼大战怪兽”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这一智慧的火花,照亮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个个跃跃欲试。《龟兔赛跑续集》《黄鼠狼给鸡拜年》《傻大猫和翠笛鸟》……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课堂教学迭起。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我欣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79-01
作文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文教学中,我边行走边思考,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本文我将谈谈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作文指导。
1.激发兴趣,愿写乐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只要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班上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练笔本,都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是美好的祝福,可以是年少的豪情壮志,也可以是心底的私房话。练笔本上的作品一天天增多,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动笔。每周让学生从练笔本上摘选出一些佳句美文,当着全班同学朗读,多自豪多爽心啊!写作兴趣自然盎然。
2.创设情境,捕捉灵感
学生写作文总是很难激起写作动机,很难找到写作素材,为此,我往往因时制宜,创设一个个生活情境来捕捉灵感,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精彩,处处有文章。如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室里的人和事,家庭中的点点滴滴,网吧的故事等等,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促使学生触景生情,唤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让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巧设题目,精选素材
作文时,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常常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写起,面对各种素材不知写哪些才好,无从下笔。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指导他们将一个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题目,再从题目中找到题眼,紧扣题眼精心选取材料。如写游记、介绍景区的文章,为了防止写成流水账,抓不住重点,写不出特点,可将题目"游x x"缩小为"x x奇观"、"山路观景"等一系列题目,观察范围缩小了,着眼点明确了,写作素材容易选取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抓住一个个景点来写,笔力集中,写起来自然就细致生动了。
4.展开联想,拓宽思路
明确了作文命题的意图,确定了作文内容之后,第二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写得丰富厚实、生动形象。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宽思路,迅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内心情感,由此及彼,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拓展写作的内容。如写《我的理想》,除了写清理想是什么,还要联想出理想产生的原因,联想出实现理想的途径,联想出一些名人实现理想的过程和典型事例,想象出实现理想后的情景。通过联想和想象,写作思路自然宽广开阔了,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5.模仿范例,仿中创新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例,学习其写作方法。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安石的名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从南朝苏子卿的"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脱化而来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模仿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有效作文方法。从模仿中学到方法,掌握技能,以后一定会有所创新。可以模仿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模仿小学生优秀习作。在指导仿写的同时要注意求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
6.勤读多记,注重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陶渊明、柳宗元……他们也许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的方法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写读书心得。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
7.以说促写,说写结合
教材中,单元作文基本上是与口语交际内容相一致的。在教学中,我结合口语交际课来进行作文指导。在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们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来进行口头表达,把话说流利、通顺,意思表达清楚,然后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加以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能力。这样,使学生的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8.讲评修改,修中得道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将想象的内容写进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是乐事,能减轻他们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广阅读、细观察、乐想象、勤练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学作文,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观察某一事物,然后再进行习作;或者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一项活动,再让他们写活动的感受与体验。学生有自己的观察与经历,就变得有话可说,写作也就变得容易了。因此创设写作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是生动、形象、幽默的导入语或者猜谜语。例如,要求学生写出一种水果,教师可做如下设计:让学生猜谜语,一个学生口头描述水果的特点,其他学生猜,谁描述得最形象生动,便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学生们置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再有,在作文选题上,选题不仅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启发性,更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规律。例如,写除夕之夜,为了让学生克服无从写起的困难,可先布置小题目《美丽的烟花》《欢乐的年夜饭》等。
二、 增加阅读,加强积累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亦是如此。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日常阅读与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碰到表达困难的问题,如词汇量不足、词不达意,甚至是错句连连,究其根源是缺乏日常阅读与写作素材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句说明了阅读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作文教学质量低,学生写作能力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语言与写作素材积累不足,阅读量过少。新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都有明确规定,重视语言的积累,这对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近几年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要想在写作过程中文思泉涌,唯有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甘甜的蜜汁。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让他们准备摘抄本,把个人的经历、体会及阅读中的优美语句及时地记录和摘抄。日积月累,学生不仅有了生动、形象的语言知识储备,更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到写v作之时,便会信手拈来,而学生也会变得会写、愿写与乐写。
三、 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
课文教学不仅要给予学生思想的升华、美的熏陶,还要注意其范文的功能。首先让学生明确和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总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思路不清。因此,教师可借助课文教学让学生明确每篇文章的写作思路,这对学生单独进行写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方法,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全面写景的方法,笔者布置了如下练笔:《美丽的学校》《可爱的家乡》《我家的菜园》任选一题,写出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具体的指导方法如下:写出不同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在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与季节的变化;写出不同地区的景色差异。如此,学生既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与方法,作文也写得条理清晰。又如,散文单元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写出生动、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验课堂外的生活与世界。去年冬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笔者以“初雪”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他们运用已学过的写作手法写出这场雪与以往的不同之处。一出教室,学生们便飞奔向雪地,尽情地享受着这初雪的美丽及其带来的无尽的乐趣,回到教室以后,学生们认真地完成了这次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例如,“这场雪来得真早,被初雪覆盖的小花园,花儿还未来得及凋谢,却让你分不出哪个是月季哪个是……”“为什么这场雪来得这么早,是雪花姑娘想亲手抚摸一下柳枝翠绿的柔条,想亲吻一下百花艳丽的脸庞……”这都来源于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当笔者将这些优美的句子在全班进行展示的时候,学生们兴致勃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具有真实的情感,写作亦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做到了情景交融。
四、体验生活,丰富想象内容
一、在情节上使用虚笔
1.添加情节
生活中的故事,其典型意义有时不大,为了突出某一主题,在叙写故事时可以想象增添某一情节来增强其典型性。
2.移花接木
就是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写作时,为了突出李四,也可以虚构情节,将张三的故事移植到李四身上。
《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的历史小说,其内容有和史书相符的部分,也有与史实不符而虚构的成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将此概括为“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以下两件事,便是作者进行移花接木虚构的。
草船借箭,其主角原不是孔明而是孙权。裴松之在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时,曾引用《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孙权借箭,但是作者进行了虚构移植,把“草船借箭”的“发明权”归于诸葛亮,很好地丰富和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形象。同样,“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三国志・ 先主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作者把这种豪爽粗犷的举动,虚构移植在疾恶如仇的张飞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虽是向壁虚造,却令人不觉其为向壁虚造”(夏D尊)。
班上有位同学家境贫寒,成绩平平。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寒假考试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据此写一记叙文,但在结尾处他总觉得直白地表达自己又对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感染力不够强。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他与弟弟走在路边,一不小心滑倒的弟弟惊奇地喊住他,原来大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已微显青色。于是,他将弟弟的发现移到自己身上。将作文的结尾写成:“回家的路上,冬天的风好像不再那么寒冷了,我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积雪,突然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草的根部竟然泛出了一丝新绿。我蹲下身子,仔细看了好大一会儿,快乐地笑了。”
二、在叙事中使用虚笔
主要有两种情况:插入回忆和追忆梦境。
1.虚写往事
往事不在当前,属于虚,虽然虚,但能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如孙友田的《接站》,作者在接站的路上联想到母亲在“我和妻结婚的那年初冬”,来到矿上的儿子家。当“看到我们床上只铺着薄薄的褥子”,母亲就冒着危险,只身到附近山上拔白茅草。这一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联想的方式很多:有同向联想和反向联想,前者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如杨朔《荔枝蜜》中由小蜜蜂联想到水田里辛勤插秧的农民;后者在相反的事物间进行,如杨朔《香山红叶》里由老向导现在的心甜联想到他过去的心苦。还有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前者将两件不同空间中的事情联结在一起,如《包身工》中将包工头雇用包身工和船户养墨鸭这两件事联结在一起;后者由现在想到过去(未来),如上文由母亲现在来我家,联想到她上一次来我家。这些联想的方式都是虚写往事的技法。
2.虚写梦境
梦境不实而虚,它往往是情感发展到最高程度而出现的。
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后两句写梦。在国家飘摇,山河破碎,病痛缠身的情况下,陆游的爱国激情始终在内心涌荡,于是就“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深夜,梦见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同敌人在疆场厮杀。这该是怎样的爱国豪情?这首诗如果不写梦境而是直言自己要扶病杀敌,其感染力就要弱许多。陆游欲驰骋沙场而不能时,就只能在梦中策马。以梦境来反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借梦境来展现人物内心里的热忱。对比鲜明,撼人心灵。可见,梦境管用,虚笔有用。
三、在描写时使用虚笔
1.虚写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实写,也可以采用想象进行虚写,或者虚实结合来突出人或物的形象。如: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前半部分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是虚写。实写形象,对人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如上文中的“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用虚笔来传神。假如没有后一句被人“向上提着”的“鸭”的想象,那么这一段的描写将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刻画人物形象若一味要求“实写”,就会流于平面化和平淡化,既不能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增添语言的文采,又不能透过表面来写出具有深度的见解,遑论让读者过目不忘了。而用虚笔刻画出来的形象就不同了,因为他不是带着脸谱的干巴巴的平常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一个”,自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虚写环境
形象可以虚写,环境也可以通过想象来虚写,如: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夸张和比拟的手法,想象雄奇,虚中见实,将风之冷、雪之大形象地表现出来,描绘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雪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理。想象是虚笔的一种手法,然而中学生要使用它也并非易事,因为“想象是作家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生活、丰富的写作经验的融合”。因此,中学生要使用想象这一手法,也需要在平时博览群书,感悟生活,勤写多练。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又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到生活的美;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积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不断的练笔中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让他们从此爱上作文。
关键词: 作文素材 阅读积累 观察动笔
提到教作文,老师就会觉得无从教起;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无从写起。虽然老师精心备课、讲解,但写上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最终发现是他们没有素材,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搜集素材,让他们“有米可炊”。
首先做到“有米可炊”需要学会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生活中处处留心皆素材,但学生却不留意,忽略了生活,所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很重要:在家庭中如何跟父母相处的,遇到矛盾如何解决的,父母如何关爱自己的等等;在学校中和同学之间为一道题的争吵,友谊的破裂,遇到的挫折等等。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总会发现原来可写的东西很多。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最后文章有一段对叔叔的描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虽然很简短,但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于勒在外的艰辛。于是我就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回去观察自己的父母,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一看,发现学生观察得很仔细,一位学生这样写她的父亲:“父亲近日苍老了许多,脸色憔悴不堪。他的双鬓已染上了白霜,额头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尤其是他那双枯黄暗淡的手,如同枯皱的树皮,丝毫没有活力。是这双手日夜操劳,为生计而忙碌;是这双手,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快乐成长。”另一位学生这样写她的母亲:“曾经拥有一头乌黑秀发的妈妈如今为了掩盖头上的白丝而染成了棕色,美丽的大眼睛有深深的黑眼圈,眼角多了许多皱纹,手上布满了老茧,已经感受不到一丝的柔软,尤其是右手无名指上那鼓起的一个巨大的老茧,更是妈妈长期辛苦理发留下的,原来修长的指甲也因h油而被染上了黑色的印迹。”学生平时写到父爱母爱的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也是空洞没有内容,但这次的对父母观察之后再去写的片段却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写的富有感情。事实上生活中可观察的事情很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比如教室的窗台边放了一些花草,有学生就善于观察,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今晚忽然来临的大雨打落了那盆从未经受过风雨的花朵,因为它被我们忘在了外面。她的花瓣被雨滴打得只剩几片挂着,地面上满是伤痕累累的花瓣,像是在嘲笑这株无用的花朵,它也像是懂得雨水的语言,低下了平时高昂的头颅,羞愧地望着地面。那一刻我懂得了大自然残忍的生存规律,强者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而弱者只有被淘汰。我不禁想:如果这株花不是被我们悉心呵护,而是让它经历风吹雨打,今天它是不是就能有不一样的风姿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人一样,没有人出生时就是强者或弱者,那些被养在温室里什么苦难都不经历,被很好地呵护着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会被一下子击倒,毫无还手之力,人生真正需要的是磨练,是比呵护宝贵千倍万倍的受挫,我们要在这一次次挫折中爬起来,在风雨中屹立,成为真正的强者。”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啊!多么深切地体会啊!俗话说的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身边的事,这样我们的学生何愁没有素材可写呢?
其次做到“有米可炊”需要阅读积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开阔,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宝库。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更需要借助书籍去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不仅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也能从书籍中获得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了,他就会自己主动要求读书,潜移默化中学生就逐步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断地积累中,学生作文时就觉得肚里有‘货’了。如《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中对雪的描写:“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把雪一泻千里的气势描写的生动逼真,于是我就让学生熟读成诵,甚至摘录,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多了,积累多了,学生在写到雪景时就会自动地调动他们头脑中的积累,然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让自己的作文生动,有内容。比如在写《真情在生活中流淌》这篇作文,班上就有一位学生在结尾写到这样的一段话:“也许这个世界是很大,确实如同一个山谷,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你被一座座名叫真情的小山包围着,哪怕是低声细语也能听见回声,并与时间一起在生活中静静地流淌,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这一段文字正是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恰当地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放在结尾处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作文增色不少。同时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方法,表情达意都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去引领学生,教师要结合经典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在执教《背影》这篇文章时,学生都被父爱感动了,特别是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更是感人,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是如何来表现父爱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运用了“走、探、穿、爬、攀、缩、倾”等一系列形象的动词,在情节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就知道怎样去写了,文章也就有了内容。同样在写《真情在生活中流淌》这篇作文时,有一位学生就巧妙地模仿了《背影》,写了母亲在车站为我买奶茶的情节:我想去买奶茶,母亲看到那儿很多人,就对我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跟那些大人去挤呢?你就在这看好行李,我去买。”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有点想发笑: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再说,小孩又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去呢?埋怨归埋怨,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她。我努力地踮起脚尖,希望能看到母亲的身影。只见母亲费力地挤进人群中,艰难地走到柜台前,跟营业员说了些什么后,营业员便递给她一个杯子。妈妈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杯子,略显艰难地转过身,将杯子高举过头顶,从人群的缝隙中挤出来。此时,我仿佛回到了默片时代,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母亲的身影在挪动着,我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母亲脸颊上的汗水在流淌,耳边仿佛听见了母亲轻微的喘气声。一会儿后,母亲便回到了我身边,她将奶茶递给我,我接过带着母亲汗水的奶茶,感觉眼眶内湿湿的,便低下头有力地吮吸着吸管,奶茶冰凉冰凉的,从喉咙口流淌下去,一直凉爽到我的全身。我偷偷地看着母亲,看到了母亲嘴角扬起的笑意,那是满足、欣慰!多么精彩地借鉴与模仿啊!而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写作方法很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指导的范本。
最后做到“有米可炊”需要勤于动笔。观察生活有所发现时要及时记录下来,阅读到好的文章有所感悟时也要及时记录下来。有时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学生没有这样意识的情况之下,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写日记,让他们把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有感悟的以片段的形式写下来。在讲《源源本本》这篇阅读文章时,学生知道了在对水的爱恋与希望中,人和植物是相通的,与一切生命都是相通的这个主题之后,有学生就有感而发写下了如下的片段:“下课后,沿着熟悉的小径走向操场,突然一片落叶从肩头拂过,徐徐落在我的手掌上,纤毫毕现的纹路,略有些枯萎,如同一只蝴蝶,在我手心颤动。它竟如此从容地奔赴死亡――我的心猛地一缩,一种异样的疼在心中。我此时真正感受到了人和一切生命是心灵相通的,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与疼痛。”也许这位学生以前也看到过落叶,但因为没及时描写下来,那个稍纵即逝的景就没能在她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更不会有现在的感悟。另一位学生去食堂排队吃饭,因为小小的善举,也让她心有感悟:“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了,手被冻得通红,班级的队伍正向食堂走去,这一周轮到三班先第一了,可是三班离食堂比较远,总是走的慢,在过道处,我让队伍停下脚步,因为我想让三班先过去,虽然让与不让是一样的结果,但我还是想谦让一点,多吹点儿冷风也没多大碍。但三班的领队从我面前过去的那一刻竟然说了一声‘谢谢你’。没想到自己一个不经意的让步竟能够换到一句感谢,这一句感谢使当时的我感到人情的一丝暖意,也让我意识到要以心灵温暖心灵。”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举动都被我们忽略了,如果我们能勤动笔,多写写这样的片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描写感悟能力,而且能够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会让他们有意识的往自己的作文上去迁移,相信长期的练习会让学生有“质”的飞跃。这是班上一位害怕写作文学生的日记:“今天上午数学课时,我向窗外一瞥,忽然看见疑问在冷风中工作的电工,他穿得单薄,双手在电线间捣弄着,时不时还对着手哈气。下了课,看见他依旧在高高的电线杆上工作着,难道他没下来过?这个愚蠢的想法窜入我的脑海中,怎么可能呢?这么冷的天,他一个电工何必那么认真?可我错了,直到临近中午他才下来,他的脸已被西风吹得像张羊皮卷,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震撼了我:再普通的工作也需认真对待,再艰难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这一点在那平凡却又伟大的电工身上被诠释了。”虽然事件还不够具体,内容还不够丰富,但他已经有了描写和感悟的意识,知道对电工进行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也知道在描写的基础上去感悟,如果再从细节上加以指导,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作文会有更大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加强阅读积累,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担心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学生就能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