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方案

创新方案

时间:2023-05-30 10:1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 教学 创新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学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成本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成本会计课程也应与时俱进,积极与社会形势接轨,与国际接轨,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发展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是势在必行的选择。此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可靠的教学理念,创新并完善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一、当前成本会计教学的缺陷

(一)教学板块互不相干,没有形成系统

相比于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学科,成本会计有一些特有的特点,比如费用的分配和计算、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一般都存在不止一种方案。例如对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就包括按年初固定成本、按所消耗的材料费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等多种方法,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偏重于掌握某一种特定的计算方法,而不能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知识掌握不系统,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若不能将各种方法一一尝试并归纳出一些共同特性,学生无法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也就无法将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理解。

(二)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实际

成本会计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所以其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成本会计学具有计算方法灵活多样、计算量大、计算时间有限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使学生在直接照搬某一公式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思考。这种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把握计算方法与实际账务处理之间的联系,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考核方式单一僵化

当前的成本会计考核一般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其考察内容基本上都是来自书本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应付期末考试,只需死记硬背课本公式和理论即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偶然性。其次仅仅建立在笔试基础上的考核,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忽视,从而无法学以致用。

二、成本会计教学创新方案

(一)教学一体化,学以致用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让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让理论服务于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才是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综合学以致用、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的一体化教学。首先,以课程的实际运用为导向,以计算方法和考试要求,重新整合成本会计的教学板块,并适当整改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训项目,把实践任务划分成不同模块让学生分组完成。旨在培养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理论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二)根据课程环节优化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有必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成本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所以在教学中可根据这三种计算方法设置相应的情境。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难易程度,分层次、有步骤、有条理地逐步完成每一种方法的教学。这些方法和情景看似互相独立,但实际上作为常用的计算方法又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此外,完整的成本计算过程可按计算成本、账务处理、分析成本几个部分进行,唯有每一次计算都遵循完整的成本计算步骤完成,才能将知识体系系统化、全面化地展现出来。

(三)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

实训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按照一定程序分阶段进行,成本计算本身最终是为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而生的,所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根据这一原则,实训可按以下几步开展:

1、 单项实践

根据课程的每个独立的环节,安排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单项实践。

2、 综合实践

就是在完成各个单项实践之后,将课程的每一模块串为一体,明确每一环节的核心内容并环环相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明确化。

3、仿真实践

这一环节可在财会实训室开展,模拟财务办公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感受和学习,有利于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出一定的工作责任意识。

(四)完善考核体系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考核方式应由单一的闭卷考试变为以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也应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至与实际财会案例相关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察,并将平时实训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标准中去。通过完善考核方式和丰富考核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存在板块脱节、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考核方式和内容单一等缺陷和弊端,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将理论学习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实训操作、完善考核方式等理念,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进而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活动,挖掘项目源。

创新招商思路,是实施530计划成功落地的主要前提,针对08年我市530计划实施时间整体提前的新情况,我们要提前谋划,及早准备,变等人才上门为主动出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大力引进我区急需的领军型海归科技创新人才”:

1、走出去——与相关板块联合成立530计划推介团,再年初分赴日本、美国,推介*投资环境和“530”计划,力争落实一批项目源,对有条件的项目可现与创业人才签署合作意向书。

2、请进来——通过这两年已在我区落户的10个创业项目人才的亲身感受,向海外人才广泛推介530计划,使这一计划在海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邀请一批他们在海外工作、学习的同事、同学、朋友来*参观考察投资环境力争吸引一批海归人才来我区投资兴业。

二、利用载体特色做招牌,产生集聚效应。

创新发展环境,是530计划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根据我区各开发区产业特色,同时充分利用各板块承接530项目的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引进项目,将项目集聚到几个特定的园区。集聚起来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园区的资源,将做特做精产生规模效应,吸引更多项目落户。

三、全面、细致、专业服务,做好项目跟踪管理。

创新服务理念,是530计划推进的根本途径。树立“引进10个普通项目不如做大做强做精一个项目”的理念,力求530项目孵化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批,稳心留根。因此要加强对落户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管理。有必要采取以下做法:

1、由于我区承接530计划的个性,各个板块对530计划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质量参差不齐,要加强与有关各方的衔接沟通,为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一对一”服务,力求做到项目单位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解决什么,在生活、经营中关心帮助落户企业,为海归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第3篇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创新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人口基数大等原因,公立医院工作的开展并没能有效解决我国的医疗问题现状。在国家新医改的政策下,我国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因为我国国情复杂,新医改的推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方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公立医院工作能够良好开展的必要条件,关系到公立医院发挥出作用的大小。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概念的定义混乱

公立医院是国家性质的公益性机构,是由政府投资的非盈利机构。由于以往我国医疗体制的落后和医疗政策的不完全实施,导致我国公立性医院的资金使用率低、入不敷出的局面。往往政府的补贴并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财政支出,导致一些公立医院开始逐渐转变为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在领取政府补贴的同时,也对群众收取医疗费用。这样就与国家建立公立医院的初衷相违背,政府如何整顿公立医院的这一现象也是我国新医改的一大难题,这使政府对医院的资金现状并不能全面了解,使其对医院的资金补贴不合理。并且公立医院收取群众高昂医药费的行为是极其可耻的。

(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作为一个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机构,其所有资产为国家所有。它的一切运营费用都由国家支付,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会导致国有资产不合理的运用和流失。这对我国的国有资产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并且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如果资产运用不合理会导致医疗工作无法良好开展,这关系到我国国民的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但我国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管理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公立医院缺乏明确有效的资产管理体制,这就导致资产归属权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明确,然后权利和责任的归属也不明确,从而使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调配运用不合理,造成投机者有机可乘,国有资产流失的局面。

(三)预算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大多数公立医院无论是在预算管理的知识方面还是在编制、执行以及具体的监督方面,都不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公立医院预算的不准确、不彻底和无法实施性。然后导致预算能力不强,预算机制基本没有太大的作用,资金的运作效率低下,资金预算不能全面、合理、有效的安排医院资金,从而导致预算与实际所需资金差异过大,有时甚至存在着没有收入就先支出的现象。

(四)医院成本过于高昂

公立医院由于所有费用都由国家支付,所以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其中包括对医院成本的控制。公立医院的节约成本措施不到位,没有专项对成本的预算和实际统计,导致各个科室的成本管理混乱,没有经过统一的调研和纠察。财务管理部门实际并不清楚各个科室的物资消耗情况,没有办法进行实际详细的成本核算。财务部门成本核算的滞后性和不规范性导致医院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造成成本过高的现象发生。

(五)固定设备资产的管理混乱

公立性医院由于其公立性质,导致医院自身对工作成本和固定的机器设备等资产并没有十分重视,在进行年底的资产清查工作时只是将账面上的数量时间等相对照,并没有真正详细的点算医院的固定资产,而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和磨损程度财务部门也不能将其明确指出,从而导致医院的一些设备常年闲置,而有些设备则是供不应求。这极其影响医院工作的开展。

二、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方案

(一)明确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目标管理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分配、使用是由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确定的。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对民生的医疗支持,是一种非盈利机构,其工作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国家建立公立医院是为了民生,为了社会效益而非盈利。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公立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质机构,而不是盈利机构。其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免费治愈病人,使我国做到“有病可医”,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赚取利润的盈利机构。这是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首先需求明确的目标。

(二)降低公立医院的工作成本

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使用率能够极大的促进公立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预算成本是其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在公立医院的成本预算并不详细、精确,甚至是非常混乱的。在成本预算不明确的情况下,医院的各个科室都要求极大的预算资金,这种预算成本往往要高于工作中的实际成本,还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吃回扣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应当严格控制各个部门的预算成本,并将资金的用途、时间、数额做出一个明确及时的汇报,从而使预算成本处于一种严格的监管机制中,达到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化,更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对物价的管理

医院自身所需医药或者设备的管理是对公立医院合理运用国有资产的重要举措,物价管理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医院工作的开展从而间接影响着公立医院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医院应当建立物价管理部门,让专业的管理人员做到真实、及时的检查处理,改正医院物价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可以进一步节约医院成本和杜绝贪赃、吃回扣的现象。通过加强对物价的管理,能够及时对医院的医药成本、大型设备和一次性消耗性材料进行详细统计,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成本节约,同时也能够规范医院的乱收费现象。能够明确其公立医院自身的目标,加强患者对公立医院的信任程度,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对物价的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到医院成本价格的变动,从而医院能够及时调整和开展工作。

(四)加强对医院自身固定资产的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在医院的总国有资产中占据着极大的份额,是医院进行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医院工作的效率和结果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能够实时准确的了解医院的医药数量、品种和保质日期,同时也能够清楚医院的大型设备的购进、维修日期和所需资金等。这对医院基础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也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和避免贪污现象的产生。

(五)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

建立全面的医院内部监督机制,在医院内部实行精细化管理方式。使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细致分化,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财务管理部门做到准确全面的预算措施。从成本预算到预算的准确实施,从而保证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工作量进行分解,分解到人,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明确责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杜绝贪污现象的产生。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外合作共同监管,能够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化,能够促进医院管理财务工作的开展。

(六)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的领导者重视财务工作对医院财务管理也具有很大重要性,财务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医院的国有资产才能够更加合理的管理和运用,领导应当重视财务工作,让其它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这样才能够为财务工作的开展创作一个良好的运行条件,确保财务工作一些措施的顺利实施。领导如果重视财务管理的工作,让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有利于财务工作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从而有利于医院公益工作的开展,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找出并且解决掉,公立医院的作用才能最大的发挥出来。公立医院中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是改进财务部门状况的措施,而改善财务部门的工作则是公立医院改变的第一步,因此,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主动的进行财务管理方法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财务工作,医院才能更好的救治病人,让我国做到“有病可医”,才能取得较大的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肖高峰.对新医改后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0,26(7):64-65

[2]邹健.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C].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2012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实力、活力、魅力、和谐”为目标,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着力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着力在促进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切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凝聚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为开创发展新局面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及其分解

根据教育局各科室、各学校工作职能及性质,对目标进行分解如下:

⒈结合教育实际,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标准,着重围绕“平安校园”建设,认真做好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校园良好秩序等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⒉教育局设立群众服务室,主任由分管群众()工作的领导兼任,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设立群众工作服务室,学校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无党支部书记的学校,校长兼任主任。(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⒊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有关群众()工作的政策和要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电子邮件中的投诉和求决事项。(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⒋负责群众()事项的转送、交办和督办。(牵头单位:局办公室;配合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⒌科级领导干部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牵头单位:局法制科、局机关各科室)

⒍编制并落实《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⒎加强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装备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⒏扎实开展“下基层帮群众”活动。通过组织全县党员教师深入社区、深入村屯,面对面与群众沟通对话,心贴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了解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产生。要通过“三帮扶”活动,把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要求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区教育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牵头单位:局党办,配合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⒐深入开展提高校园安全工作。按照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校园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的深层次问题。(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10.开展“群众工作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动员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到群众工作中来,将教育系统内的热心群众工作、愿意为大家服务、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党员干部、老教师组织起来,参加群众工作志愿者队伍,自觉投入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针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发生突发事件,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随时组织群众工作志愿者在第一时间内到达集中地点,参与突发事件的调解疏导工作。鼓励他们担当群众工作的联络员、稳定工作的信息员、党和国家政策的宣讲员、群众矛盾的调解员、群众合理诉求的员。(牵头单位:局党办,配合单位:局系统工会、办公室、法制科、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机构)

1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全县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家长学校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教育,以中小学生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在家讲美德、在外讲公德”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反帮一个长辈,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牵头单位:局基教科,配合单位:局党办、关工委、全县各中小学)

12.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等困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牵头单位:局基教科,配合单位:局职成科、全县各中小学)

13.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益保护。(牵头单位:局基教科,配合单位:局法制科、全县各中小学)

14.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建立管理台账。加强失范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牵头单位:局基教科,配合单位:局法制科、全县各中小学)

15.推广建设“校园报警与监控系统”。(牵头单位:局法制科,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

1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弘扬传统美德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公民道德文化素质。(牵头单位:局基教科,配合单位:局党办、全县各中小学)

17.加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全县各中小学)

18.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标准,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牵头单位:局法制科,配合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三、步骤及要求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月—3月):制定《白云区教育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各学校根据此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二)实施推进阶段(2012年4月—10月):根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0月—12月):区教育局将对各校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检查,并作好上级部门对此项工作的考核验收工作准备。

(四)强化工作机制。建立每季度定期汇报制度,及时掌握教育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情况,认真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阶段性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对领导重视、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对领导不重视、抓得不紧、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给予批评和通报。

㈤强化督查奖惩。区教育局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学校绩效重要考核内容,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组织领导

第5篇

一、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市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努力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总体目标。通过今后三年努力,基本解决目前我市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确保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初见成效。

(三)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坚持协调共赢,优化发展;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坚持治旧控新,监建并举;坚持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实现以下八个方面、二十三项工作目标。

(一)污染减排工作目标

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年下降15.1%以上;

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年下降15%以上。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3.飞云江水质继续保持目前水平;

4.温瑞塘河、环城河水质逐步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比20*年降低10%以上,初步解决河水黑臭问题;

5.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7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达到30%以上;

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72%以上;

7.大力提高村庄绿化水平,村域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5%以上,平原村的村域范围内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网格面积在20公顷以下。

(三)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9.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飞行监测”达标率达80%以上;

10.基本完成浙江省*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

(四)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11.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2.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3.8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面积达到10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提高5%;

13.提升标准农田总体地力,建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重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3%,中、轻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目标

14.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中占90%以上污染负荷的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上传率、准确率均达90%以上;

15.环境监测、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16.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目标

17.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

18.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率达90%以上,完成国、省道边坡复绿任务,“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坟墓治理率达70%。

(七)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目标

19.累计新创9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

(八)环境质量目标

2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市本级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

21.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大于292天/年;

2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

23.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

(一)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1.健全完善污染减排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污染减排工作机构,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务。加快建立以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为主,涵盖核查、预警、公告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督促企业建立污染物增量、减量、变量等“三量”台账。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减排。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深化印染、造纸、制革等行业污染整治,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取缔各类污染环境非法场点,腾出环境容量。

3.加快治污工程建设落实减排。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纳污管网,抓紧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服务范围内的旧城区、安阳新区、经济开发区排污管网,加快塘下镇、汀田镇、莘塍镇及上望街道的污水管网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实际处理量在1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加快建设飞云江沿江乡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心镇建设污水处理厂,重点工业镇和其他乡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其中马屿镇于2009年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建立锅炉设置联合审批制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锅炉,“十一五”后三年规模以上用煤企业的原煤消耗量削减9%,全面实施4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设施建设,至2010年建成1-2个集中供热工程。

4.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减排。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总量控制。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安装与联网工作,建立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市在线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促进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的提高。

(二)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

1.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飞云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干流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编制实施瑞平塘河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市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比20*年降低10%,初步解决河水黑臭问题。

2.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强化饮用水源地和集雨区的生态保护、绿化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健全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三)深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

1.提高生活垃圾和其他固废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置;抓紧抓好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全市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编制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2010年前建成固体废弃物收集中心及社区回收点,大力推行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置。

2.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制订并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2010年前建成城市机动车尾气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在机动车销售、上牌、年检、维修、淘汰等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和防治措施。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重点防治交通噪声、娱乐业噪声。

(四)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工作。

1.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临近的行政村,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建设,实现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行政村,结合生态村创建,因地制宜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到2010年,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行政村达到30%以上。

2.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居清扫收集、乡镇集中待转、市转运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完善设施建设、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经费到位。新建、改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已建成的中转站确保正常运行。

3.开展“清水河道”建设和河沟池塘整治。继续对主要骨干河道、平原河网开展清淤、疏浚、清障、保洁、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科学调度水资源,修复改善河道自然生态;疏浚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到2010年,完成农村河沟疏浚整治任务,河沟池塘水面面积不低于现有水平。

4.大力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加快实现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到2010年,创建温州市级绿化示范村30个以上、省级绿化示范村15个以上,村域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5%以上,平原村的村域范围内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网格面积在20公顷以下。

(五)继续推进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1.加快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重整治区域性、行业性污染,建立重点污染问题限期整治制度,着力解决一批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大的环境突出问题。巩固电镀、熔炼、废塑料洗涤加工业污染整治成果,坚决取缔小制革等非法场点,建成电镀园区,完成酸洗业专项整治,开展锻压、废旧橡胶加工业的污染整治,实施餐饮业治理。

2.强化排污总量控制工作。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要求、选址和布局不合理、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严控制新污染源。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建设项目“三同时”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3.继续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察工作,继续开展“瑞剑”环保专项行动。强化限期治理,采用污水处理新工艺,深化“治污再提高”工程,依法关停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加强放射源监管,强化许可制度,及时安全收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继续开展环保信用等级管理,不断完善评定程序,并将评定结果与金融信贷、产品出口、企业上市以及企业参与的各种评比评定挂钩。不断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化解和环境投诉调处机制,防止发生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重大事故和。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水平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完成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作,完成浙江省*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着力构建合理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在生产环节和资源重复利用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对污染减排、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六)全面推进农业面源和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1.继续深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定,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畜禽业布局调整,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深度治理,建立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2.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依据水体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水产养殖方式,严格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推进生态渔场(塘)建设工程,建设高效生态、有机水产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区。

3.大力开展化肥农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到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4.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建档、监测和修复制度,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综合试点,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建设5个“沃土工程”示范区。到2010年,确保全市土地退化指数小于15。

(七)积极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1.严格控制排海污染总量。严格执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因建设项目确需调整区划的,必须从严把关,符合相关条件。探索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陆域污染源入海控制。全面清理入海排污口,严格执行持证排污制度,确保达标排放。新建入海排污口必须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2.大力推行海洋生态养殖模式。统一规划近岸海域和滩涂利用,合理布局水产养殖。加强海洋保护区、渔业资源增殖区建设,严禁在自然产卵区和重要渔业水域布局污染项目,加快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3.严格涉海工程环境监管。完善港口、码头、船舶排放油类、化学品、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接收和处理设施,加强造船业、拆船业的环境监管。强化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造成海域生态环境破坏的项目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估。科学控制海岸和海上作业风险,有效防止船舶溢油、泄漏等污染事故发生。

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赤潮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入海污染源监测,建立重点港湾和生态脆弱区监测体系,实施重大涉海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完善赤潮监测系统,建立赤潮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海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应对海上环境事故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八)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创建工作。

1.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矿业产业政策,加快调整矿业结构和布局,减少矿山数量,促进规模化开采。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备用金制度和“以奖代补”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最大限度减轻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特别是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和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

2.积极开展交通干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到2010年,力争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交通长廊。继续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3.加快生态林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促进城镇、平原绿化和水系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到2010年,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达到50%以上。

4.加快推进平原承压地下水禁限采和封井工作。地下水禁限采地区要加快地表水厂和管网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的区域一体化供水。加强执法检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及时查处违法开挖新井的行为。2010年底前,除按规定保留必要的战备井、回灌井和监测井外,全面封堵现有的承压地下水井。

5.深入开展区域性生态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生态创建实效,严把生态创建考核验收关。到2010年,累计新增创建9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

6.广泛开展社会化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建立多层次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不断扩大公众参与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生态创建机制,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定期更新高耗能、高污染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淘汰目录,严格执行落后生产能力限期淘汰制度。

(二)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环境准入政策。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把环境准入关。规划确定的禁止准入区,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限制准入区,要坚持保护优先,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规模,禁止新上高污染工业项目,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准入区,要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前提下,优化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优化准入区,要依据环境容量,调整优化城乡布局和产业结构,确保环境功能达标。

(三)继续强化环境法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坚持依法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更多地采取环保专项行动等突击性的执法方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环保管理,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监督生态环保工作。

(四)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污染集中控制能力。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等集中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一体化、标准化。深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性公司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切实加强运行监管,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监测监控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强化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现代化环境监管网络。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监控数据在环境执法、环境统计、总量核算和环境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力度,重点加强土壤、主要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新扩建项目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作为环保“三同时”的重要内容。

(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测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决策系统和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及信息传输系统。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查机制,强化化学品运输等流动源的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环境应急装备建设,不断强化应急技术储备。加强特征污染因子、饮用水源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装备建设,提高分析监测能力。

(七)加强环保科技建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在环保科研中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环保科技创新,着力提高污染治理与防治技术及其产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引进环保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环保科研人员和技术成果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提升环保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科技咨询、环保“第三方治理”为重点,形成一批环保产业企业。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污染设施专业化运营。加快培育环保咨询业市场,在建设项目决策和污染治理工程实施中推行咨询报告制度。

(九)健全完善环保经济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和土地等经济政策,加快完善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制度。把环保信用纳入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信贷环保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1 引言

目前,各高校都在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而努力,而建设高水平大学就必须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图书馆。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重要文献信息保障的图书馆必须对现有落后的管理观念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实际需要。本文着重于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参考。

2 高校图书馆现有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量购进新书,更新办公设备,电子阅览室扩容,引进高学历人才,服务质量日趋提高,服务体系渐趋完善等等,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也看到,在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被动服务现象仍然存在

今天,评价一个图书馆员工作的好坏,其工作是否称职, 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而应该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要善于为读者解答和解决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为图书馆,不能单纯等待读者上门借阅,而应主动深入读者中间增强参与意识,了解读者需求,建立以读者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读者为本”的管理就是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研究读者的知识结构、读者需求的综合性。方便读者就是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更有利于读者,为读者提供各种便利。图书馆作为教学的前沿阵地,应对学校的社会环境、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到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新的藏书管理和服务机制。

2.2 管理模式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不同步

目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化服务基本包括:OPAC、数据库查询、参考咨询、学科馆员服务等,基本满足读者日常的使用需要。但是本着积极为读者提供电子化、网络化服务的原则,除了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处理,为读者借还书,检索图书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阅览电子图书,了解图书馆服务,网上电子邮件咨询、实时咨询等数字图书馆服务。注重为读者提供快速、方便的检索途径,增加用于检索的计算机,提供足够的目录检索方式,为本校读者乃至异地读者查询提供条件。在提供馆藏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对特色文献进行整合及加工分析,围绕学科、专业和专题研究,开辟特色数据库供读者使用,图书馆还应根据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需要,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加工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数据资源,使读者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2.3 图书馆藏书模式单一化

图书馆可以按照不同读者借阅性质组织藏书。对于有特定借阅需求的读者和一般性知识学习和文化消遣的读者,可以按照其借阅性质分为两部分,参考性藏书和浏览性藏书。参考性这类藏书应该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检索途径,并严谨科学地组织藏书。浏览性藏书主要采取开架方式,集中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复本,按照读者的总体需要而组织藏书,从根本上改变以书为本的藏书模式。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2.4 图书馆员的角色尚未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的要求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是馆员,这一资源的价值取向主要看其对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创新意识等的把握程度及实际水准,也即指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优秀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管理过程的第一能动要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过去,图书馆管理员处于被动的角色。现在,变图书馆管理员为“知识导航员”,作为“知识导航员”却是主动的。是主动与读者沟通,了解需要,然后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检索等服务;做引导学生吸取知识的教育者,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做教师教育教学的好助手,配合教师的教改科研。

3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建议方案

3.1 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及方法

传统图书馆一直沿用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其以劳动分工、个人责任制及规范为基础,借助于森严的等级与权利进行管理。传统图书馆馆员的智慧和独创性受到限制,组织僵化、反应迟钝、创新阻力大,这正是知识经济状态下限制图书馆发展的致命桎梏。现在图书馆要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能够释放被压制在传统等级制度下馆员的聪明才智和内在的潜能,给予馆员表露内在渴望的机会,消除阻碍馆员创新的组织限制。传统图书馆虽然也运用了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就其本质而言,还仅是放大了人的体能特征。传统图书馆管理以垂直的纵向层次的管理为主,按职能划分为部门,按职位分层,以规则和制度为管理主体。这种僵硬的组织结构阻碍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抑制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全球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市场化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应,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以网络化管理为主,各管理层的横向联系增加,采取并行的方式,更加强调协同。网络管理的普及将最终强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使读者最终受益。另一个方面,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柔性化,工作时间、场所和计酬制度更加灵活。而图书馆考察管理人员的工作,将不再仅仅把传统的考勤列入考察范围,而以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产出品的质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建立科学的信息集成模式以及提高信息准确度和多种信息的反馈机制。较之传统单一的管理方法,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应具有决策信息化,沟通网络的多元化等特征。

3.2 创建重视现代化人才的机制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如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当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竞争,还是图书馆与其它信息产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知识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图书馆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此,重视现代化的人才,造就优秀人才是当前图书馆界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改革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的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相应才能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具有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一批人,要扬长避短,量才为用,使人才配备尽量合理化,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馆员再教育和培训,促进馆员知识更新,使其逐步成为新型的文献信息服务人才。

3.3 加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创新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的作业工具也向更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装备看齐。面对社会各种知识信息的急剧增长,采用计算机加工文献不是难事,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各种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图书馆还应逐步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复制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声像技术、光盘技术、软件技术、机器自动翻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只有实现技术创新,使工作手段达到自动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才能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下运转,更好地为知识创新工程服务。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但要在思想上、观念上更新,还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加强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读者阅读多样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开创多元化服务的新模式,使高校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王晶.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05).

[2]曾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73-75.

第7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24-02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指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有着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拟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与创新方案,同时也提出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采取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带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会计专业,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就业状况,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性会计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改革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多年来高职院校受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导致学生对相关国家政策与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2.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不利于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主要特点,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重之重,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特别指出,实践教学不能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但是由于公共基础课科目多,加大了理论授课的学时量,压缩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时数。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实践技能。

3.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开设的课程缺乏创新又不具备高职特色。

4.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描述性会计教学方法,对历史成本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也很少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运用偏差和不适应性,也几乎不去考虑其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为主的特点,从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环境出发,以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如下方案:

1.拓宽专业领域,突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创新

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一个学校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因此,必须根据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2.重素质,讲究人才全面发展的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民族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任务。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上。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促使其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会与人共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3.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以面宽、应用为本,专业知识以求新、实用为原则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公共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设理论、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等5至6门课程,其理论授课学时应低于总授课学时的28%,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公选课为3%,保证高等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和科学基础知识。公共基础课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讲授不要求繁杂的理论推导,在讲清概念、理论和应用上下功夫,以服务专业为目标。

专业基础课以面宽、应用为本,设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等六至七门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课程内容要围绕专业需要,在讲清概念和服务专业上下功夫,其授课学时应占总理论学时的34%左右。

专业知识以求新、实用为原则,课程内容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技艺性。专业课设置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六至七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学时应达到总学时25%以上。

4.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操作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正是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实现理论与生产相结合,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学校各自优势,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使学生通过与企业身临其境的实际接触,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去,并真实体会职业技能与素养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产学结合,能够体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产学结合,可以使高职院校从服务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及时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与数量的变化,按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及招生计划,开展“定向招生”、“定单培养”,有利于学校开放式办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开辟就业途径,打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服务。

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本无法实现改革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案的实施,必须有以下保障措施:

1.教材建设应适应课程设置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教育部将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类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以及检验其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目前,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上比较混乱, 一是使用本科教材。其弊端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会计专业的新理论、新制度、新准则、新技能 与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三是自编或参与编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材,但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教材有名无实,与其他教材没有实质性区别,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教材建设应适应课程设置。在教材选用上,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性,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2.精心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会计学专业教育水平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外,还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和会计专业的内容要求,科学地精心组织教学,并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贯穿使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堂模拟演示、会计类课程仿真实习、自学、辅导答疑,作业、专业技术系统训练及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方式。通过这些途径达到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但目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难以保证高职课程结构体系的质量。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应从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相应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会计技能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的企事业、金融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另外逐步建立教师到对口机构定期实习的制度,以强化专业课教师技能训练,以促使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和特点,明确办学定位,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构建一个合理的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到毕业生适销对路。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规模和质量相统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10

[2] 赵鹏飞.会计教学理念的嬗变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

第8篇

2014年年底,国家相继公布了四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性文件,与2014年9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形成呼应,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细化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新方案)。

此番高考改革,无论是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到高校招生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创新大赛和思想品德突出事迹加分,到取消高校自主招生联考,都意味着多项高中教育、高考办法和大学招生流程都有了全新的调整与变化。

长期以来,高考制度饱受诟病的核心,归根结底其实是“公平”与“科学”的问题。“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而此前进行的一些调整,如3+X、文综理综、提前批录取、自主招生等,只能算是“局部手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沉积问题。因此,对高考制度实施一次“大手术”的呼声十分强烈。

新方案中,无论是考试环节、评价机制,还是录取形式、录取比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为旨归,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从而最终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可以说,公平与科学是此次高考改革的生命线。

一是调整了考试方式,打破“一考定终身”。 新方案打破了过去的文理分科,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后确定选考科目,且能一科多考。高校要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前,公布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这样的设计,意味着学生将逐渐从考试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实力。

二是调整了综合评价方式,进一步规范自主招生。高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表现。高校根据各自要求,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和使用,高中教师不得参与。这就使得自主招生的“门槛”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单一指标来确定。在考核中,明确不得采取联考方式,如需笔试的原则上不超过两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评价作用,考核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有利于选拔对口优秀人才。

三是改革了录取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新方案减少了加分项目,在录取的过程中建立了录取申诉制度,并明确要求从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等于是要求校长对录取结果永远负责。在监督上,除了行业监督外,新方案特别提出了社会监督,以及“阳光工程”,把所有能公开的都公开。此外,新方案还调整了招生比例,部属高校招生要向西部与落后地区倾斜,确保社会各个阶层享有公平机会,从另外一个侧面化解异地高考这一社会难题。

总之,新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力求扭转片面应试教育的倾向,体现了“公平”与“科学”的价值追求,令人鼓舞和期待。

当前,新方案已经出台,上海、浙江已经成为试点,成效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有一点应该明白,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劳永逸,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某些非议面前多一份担当,期待公众在改革过程中多一份宽容,让高考改革在鼓励与支持中不断修复与完善,从而完成一次成功的蜕变。

第9篇

一、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剖析

大数据给企业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显现出旧有管理思维模式下的弊端和缺陷,为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一)企业管理者尚未充分发现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和大数据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之中,产生了变革性的创新,然而,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大数据时代所隐含的商机,缺乏对大数据挖掘的前瞻意识,也缺乏对大数据的深入了解,仅是知道这个新时代的词语概念,而对其利益增长潜能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缺乏认知和理解,企业管理者大多只对大数据的表象加以关注,而无法从大数据中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从大数据中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也寥寥无几。[1]

(二)大数据的先进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企业管理尚未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先进技术,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战略规划等内容,进行大数据的快速采集、提取、整理、分析和处理,也即缺乏大数据时展背景下的商业智能,这就使企业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受阻,难以发挥出其先进的管理效能。

(三)缺乏新型数据分析人才

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海量数据良莠不齐,企业要想获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在参差不齐的海量数据中加以辨识和分析,这就需要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它不同于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要求更高的综合素质的大数据分析人才,企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大数据人才需求相适应,无法培养出与大数据相契合的数据分析创新人才,这就使企业管理模式难以突破旧有模式。

二、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的大数据意识

具有大数据意识和互联网观念的企业则可以先于企业抢占商机,可以在企业管理决策之中,充分意识到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内涵,体会到大数据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巨大机遇,从而在商业智能化的决策之中,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并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建构企业数据分析系统,更好地对大数据加以利用,创造出倍数增长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2]

(二)生成大数据获取平台,实现创新的方案决策

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形成数据获取平台,能够更好地对企?I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监测、预测。在数据的驱动之下,进行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并由此发现企业管理中隐藏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确定企业创新的领域及范畴。利用初步的定性数据分析方法,详细阐释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关键性问题,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深层次的信息。不仅要对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还要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提炼和分析,使之转化成为可以被数据库所辨识的结构化数据,形成企业管理决策的“数据源”,为企业管理决策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并对决策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最后择优选择企业管理创新方案。[3]

(三)动态数据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实施

在确定了企业管理创新方案之后,企业可以不断地对实时的、动态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在对实时动态数据反馈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纠偏。在数据动态分享的平台之下实现对企业管理的监控和优化,根据内外部环境进行反馈性的适当调整和修正,这就使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处于实时反馈、动态更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效果和成功概率。

(四)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创新。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原有的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难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科学、全面的预测,而大数据的出现则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带来了新的契机,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全面采集企业员工的相关信息,与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做出企业人才流动性的评判,并为企业内部人员调动、岗位招聘等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4]

第二,实现人力资源招聘的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原有的企业人才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现场招聘等方式,无法实现对员工的全面了解,而大数据中的社交网络则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了新的途径。大数据下的社交网络涵括了个人极大部分的信息,如:个人社会关系、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工作效率、个人潜能等,可见,通过大数据下的个人社交网络可以全方位地获悉员工个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与企业岗位的精准匹配,充分体现出大数据下的立体化信息的实用价值。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创新,大数据的良好分级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量化分析的前提,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晋升意愿、职业规划、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直观、清晰的展示。并且,大数据还较好地纠正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偏差,通过详细、完整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落实适宜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使之更适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5]

(五)大数据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大数据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创新机遇,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加强了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开发了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关键词搜索引擎,更好地实现了财务数据信息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6]

三、结语

第10篇

我国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通过自身的转制、重构、重组以及转型等措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我们在保证事业单位有序、高效以及协调运行的同时,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对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

1.1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有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办法》以及《档案法》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贯彻和学习的力度比较弱,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

1.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基础的业务比较薄弱

有些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这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并没有真正去落实,很多档案都存在整理不规范以及组卷不规范的问题。

1.3事业单位档案室管理设施落后

因为很多事业单位都对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其资金也不充足,直接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落后。

1.4档案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事业单位发展来说,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较强,只有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良好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案评测体系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中,必须建立创新方案评测体系。通过创新方案评测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创新内容等进行评测分析。确保创新途径及创新内容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避免创新方案编制不合理、内容不合理等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单位精英管理人员的参与,保障评测体系能够对创新方案进行有效评测,确保档案管理及使用目标的实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奖励刺激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发挥创新主动性,保障创新方案及创新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化。

3.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3.2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3.3加快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制定

3.4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4.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对策

4.1增强管理人员自身认知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自

身认知能力,明确其职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及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在工作中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

4.2树立法制意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应该说,树立法制意识是当前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想真正意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4.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当前的档案管理环境

需要相关的档案主管部门加大实施力度,协助单位向相关机构申请经费支出,以进一步的改善和健全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更新设备和技术,进而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目的。

5.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5.1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拥抱新技术只有通过新技术来进行创新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所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档案管理就必须要遵循数字化的集中管理模式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平台多部门合作管理和使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进而为事业单位的任用人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也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5.2档案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较低,专业化素养不够引起的。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思维之外还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管理知识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人才素质的提升才能够更好的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

6.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保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十分重要,因此要对资料进行保密工作,首先在进行库房选址和建造问题上,要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要将库房与阅览室、办公室分开,为了防止资料被盗窃,要保证库房的门窗是牢固的;同时加强库房的管理,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库房看管和巡视,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在管理库房档案资料的人员选择上,要选择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区分开保密档案与保管档案(认识保管档案是指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文化历史的档案,保密档案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到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限制级档案)的人才,确保档案在保存过程中的完整性。

第11篇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新环境意味着要更加快速的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和趋势的变化,唯有不断的去“探寻最真实的,做最需要的”, 才能够在新环境中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最近在一些营销咨询项目中,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我有这样一个感触: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创新,并且愿意在日常的经营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推动企业的创新。但是由于一些关键问题尚未厘清,导致不少企业在应对消费需求和趋势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准备不足和行动滞后。虽然不同类型企业所反馈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我们发现导致企业陷入被动的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创新失效”。

面对问题如何应对?针对创新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自我检测成为了避免“创新失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我们化繁为简从“目标人群定位”、“有效沟通”和“可替代性”三个角度来审视,看看你的创新方案能否经得起这三问。

问题一、目标消费人群的定位是否合理?

拥有强烈需求和充足购买能力的消费群体是支撑创新产品长期发展的基础。目标人群定位是否合理从根本上决定了创新项目的走向。现实中不少企业并非完全站在理性的视角去看待目标人群定位,而是喜欢臆想或者依靠直觉,主观的“圈定”目标消费人群,并将创新产品强加于所谓的“目标消费人群”,但是真正到了市场上却发现似乎企业费劲心机耕耘的却是一片贫瘠的土壤,甚至干脆就是一片盐碱地……

问题二、目标消费者是否和我们讲了真话?

在“创意众筹——用户驱动”的时代里,企业用更多时间尝试和消费者互动,尝试通过和消费者的交流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从流通渠道到KA卖场,从线下到线上,从PC端到移动端,消费者问卷,创新座谈会,各种调研走访……都只为探寻最真实的。但座谈会上的人云亦云,问卷上的随意勾画,访谈中的违心应答……又是否令你防不胜防?

事实上消费者并非刻意要讲假话,你之所以听不到真话,更多的是沟通方式欠妥。我们可以尝试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中增加创意众筹环节,让“天使粉丝团”参与到创新项目进程中与传统工作方式配合,相互验证,来提升创新方案的论证准确度。

问题三、创新方案是否存在更具竞争力的可替代品?

“专注”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若在创新前期过早的进入“专注状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搞创新。”就难以捕捉到判断创新项目存在价值的重要依据。很多创新项目的失败就是过早的进入“专注状态”而忽视了更具竞争力的可替代品。正如“太空圆珠笔”的故事讲述的那样, 当NASA耗资数百万美元研发出可以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顺畅书写的太空圆珠笔时,却发现苏联用更低成本的铅笔就简单的解决了在太空中顺畅书写的问题。

如“太空圆珠笔”这样的老段子被到处引用,已然味如嚼蜡,但是新的段子却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好的创新产品并没能如预想那样顺利推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更具竞争力的可替代品。能否以更低成本或更优体验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检验产品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尾声:“我们的创新方案将颠覆整个行业!”“我们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新的产品能满足几亿用户的需求,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也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回报……”这些话放到招商会上讲讲就好,千万别在创新过程中以此来自欺欺人。

第12篇

【导语】《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中考改革正式启动。3月12日,衢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虽然今年的中考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对明年起的中考相关政策做出了不少调整,比如从2019年起,英语听力测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从2020年起,科学学科加试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从2020年起,社会学科实行闭卷考试等,对接了之前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中考改革。  6月11日、12日中考大致与去年相同,考试内容有些微变化

  今年,衢州市中考总体与往年相同,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总分为640分,考试日期一样在6月11日和12日举行,具体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卷面分数都与去年相同,但在具体的考试内容上有些微变化。

  《语文》和《社会·思品》学科在试卷中适当延伸一些与必学内容程度相当的地方课程内容,今年主要从《人·自然·社会》初三学年教学内容和《东南阙里》中选取,并适当增加禁毒教育方面内容。其分值占该学科总分3-5分。

  从去年起,衢州市体育中考满分从30分调整为40分,运动技能素质自选考试项目变为三类,且分值增加为36分。其中,球类项目中取消乒乓球对墙打,新增足球绕杆射门项目,游泳项目中考标准则有所提高。体育考试时间须于2018年5月15日前结束。

  从明年起,英语听力测试将采用人机对话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也将有变化

  今年,英语学科依旧安排听力测试,英语考试分值中包含听力分数25分。不过从明年开始,英语听力测试就将“改头换面”。

  为进一步促进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英语使用能力,从2019年起,英语听力测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分值为30分。

  除此之外,明年中考有变化的,还有综合素质评价。

  目前,衢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术。综合素质评价今年继续采用2012年版方案,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不少于2个A;要求升入其他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评价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不过,从2017年秋季初一新生开始,将实施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方案。

  据悉,市教育局根据《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已经制定衢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方案。新方案从“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