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

时间:2023-05-30 10:1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础会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础会计

第1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等。

(一)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或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而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以不真实甚至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没有规范和约束,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所记录和提供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如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资料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记账凭证的编制,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

2、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单位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3、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为了减化会计核算手续,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之。这样做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也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二)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等等,其做法是极其错误和恶劣的。

(三)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第2篇

一、实训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着重掌握借贷高账这一基本方法,并会运用它来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安排本课程实习。

二、实训内容:根据模拟工厂江西赣北化工厂波纹管分厂七月份发生经济业务的仿真原始凭证一套,在一周之内完成手工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三大任务,掌握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具体内容如下:

实训一:财会书写中文文字书写要正楷或行书,不用草书,不宜过大。对于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其高度占全格的1/2,要特别注意的有6,7,9这三个数字。6不能顶底格写,距底格大概1/8,上端比其它数码字要高出1/4,这个个人认为是比较不好写的。7,9可越底格写,比其它数码字伸出1/4。具体书写都要按具体要求写。数字倾斜45度这个是基本要求了。对于大写只要字写对大体就没多大要求了。对于整笔金额的书写我原以为是最得心应手的了,而在书写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个错误,如¥150000.02,我是这样写的人民币壹拾伍万元贰分。而正确的应为人民币壹拾伍万元零贰分。

实训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要在会计核算书写规范实训的基础上。要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先要弄清楚原始凭证的名称,然后看清楚需要填制的内容,各种原始凭证虽然其名称、格式和具体内容不完全一致,但作为经济业务的原始证据,都应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内容,比方说日期、单位名称、填制人姓名、经济业务内容以及签章。因此填制时一定要注意填制内容要真实齐全,书写要规范等要求。在填制的过程中我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填制第一笔业务即材料入库验收的时候,没有单独的运费金额栏,则直接备注即可。在填制第七笔业务即差旅费报销单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还有实际报销金额的计算。

实训三:根据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并分类编号据原始凭证记记账凭证,本次实训采用的是专用记账凭证,要分类编号。而在填收款凭证和支出凭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此两种记账凭证都只有一个金额栏,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在凭证的左上方,其下面的栏只需登记相对应的贷方或借方科目。记帐凭证中,应借、应贷的帐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由于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公司采用的是通用记账凭证,所以我在登这个付款凭证的第一笔业务和时候,由于习惯性就借贷科目一下子全往下面的空栏填写,结果找不到两栏金额栏,就马上知道犯错了。而由于才刚开始登记记账凭证,也就是还没有入账,我就直接换掉重新填写一张记账凭证,无需用到错账更正法。

实训四: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根据做完的记账凭证登T账(做法:开设账户名称,在底稿登入凭证证号,金额,登完在记账凭证上打钩),这样对于之后的记账是很重要也是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的,对于登账极其方便。据此我们可以做出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表)。2.①对于建账,首先要填写账簿启用表。而之后的建账登账这就要搞清楚本公司这个月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了(据期初余额和T账即可清楚看出),本次实训的经济业务共涉及到28个会计科目,再按会计科目编码顺序建立总分类账。在每一页上填写上会计科目名称做为账户名称。期初余额,若无期初余额的则不填期初余额,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发生额。②同样把明细账(包括有原材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税明细账建立起来。对于二级明细比较多的科目用多栏式账页登记会更清楚的反映出经济业务,但要注意的是把账户名称分开写在相邻的两页上方,以方便于查账。最后将编写好的页码和账户名称按顺序写到目录上。3.登记日记账,在记账凭证的基础上,把每笔发生关于现金和银行的业务都登记清楚,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本日合计。因为现金要每日盘点结存对账,这一点对于公司的资金管理是很重要的。这是由出纳每日登记每日结存的。4.到月终要进行对账,本次实训最主要做的是账证核对的账账核对。账证核对,就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的各项经济业务核对其内容、数量、金额是否相符以及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账账核对,检查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之间的记录是否有差错,即加计各明细分类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直接与总分类账户的相应数字相核对。5.结账: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划双红线以结束本期记录。

实训五:据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根据总分类账可编制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由于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报表项目有所改动,在编制报表时,要对旧的内容进行调整,按新的列示。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此次实训涉及到的待摊费用列入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列入要扣除掉累计折旧,预提费用列入其他流动负债。资产负债表最后的资产合计数和负债合计数是要相等的,这基于会计恒等式。而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则相对应的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实训六:会计凭证、账簿的装订在装订之前要先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表、现收、银收、现支、银支、转账凭证由上至下顺序进行整理,另外将科目汇总表折叠以保凭证的整齐。账簿按封面扉页、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税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多栏式、三栏式顺序进行整理。最后对上述凭证账簿进行装订。

三、实训存在的问题:我们虽然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仍有不足之处。

1.我们所做的实训资料,不是现有会计业务的最新资料,不能够让学生完整的了解现在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造成了学生实训能力的滞后性。

2.在建账之前,我们原该由自己做完的本实训公司业务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由老师给出,让我们节省了一大部分的操作,但这个步骤,个人认为在真正进入工作时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最能体现会计人员的耐心和细心。

3.我们实训操作时,不能让自己进入一个作为会计的氛围中,而实训的内容当作一门课程的作业来做,不能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且用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做。而且在实训中由于实训环境和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时的做完实训内容。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现象即照抄。这给那些有偷懒心里的学生可称之处,最终不能达到好的实训效果。

4.因此要想把实训真正的做好,做一个好的会计人员,在主观方面我们应自己监督自己,而在客观方面学校应加大投资给学生一个好的实训环境。只有这样所做的实训操作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实训后的心得和体会:

第3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72-02

我校财会教师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除担任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外,还一直担任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基于我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选编、时间安排、内容安排、教学情境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几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直接决定了实训效果的好坏,而且基础会计模拟实训针对的是会计专业中专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程时都觉得比较难,特别是对会计上的一些名词、术语感到很陌生,如借贷记账法、会计账户等。因此在会计实训教材或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尽量浅显易懂,与《基础会计》理论课应配套,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人根据多年实训教学实践,以及在近几年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会计技能大赛的经验,结合科技实际工作要求、会计上岗证考试要求、会计工作规范,编写了校本教材《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并且在各年级实训及技能培训实验班实践多年,效果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不能过于复杂、冗长,否则容易造成使学生厌烦、糊涂的状况。

二、实训时间安排

在实训时间的安排上,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可以在学期中间平均分三周,与基础会计理论课同步进行,也可安排在讲授《基础会计》课学期的期末几周进行。本人认为采用中间一种方式效果更佳。因为在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的同时,配套进行模拟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巩固和深化会计理论知识。

三、实训内容安排

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本人把整个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分为五个项目,即:数字书写实训、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实训、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实训、会计报表的编制实训、基础会计综合技能实训。(见上表)

四、教学情境设计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人在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模拟实际会计工作创设教学情境。本人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际做账的操作过程,学生观察模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凭证,相互点评、纠错、学习,直至掌握。

1.真实学习情境:提供仿真的原始凭证等资料,在实训室环境中仿真做账。

2.合作学习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训组,每一个实训组由7人组成,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组合搭配,相互合作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拟操作,以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凭借实践丰富会计理论知识,也为会计上岗证考试奠定扎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方式

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不能单纯通过笔试来评价学生成绩,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加上会计工作本身具有书面资料多,数据多,应注意的细节多,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都给实训成绩的考核带来一定难度。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就实训成果的正确性、规范性等方面,本人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按各项权重进行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评价,避免了一卷定成绩的弊端。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问题;措施

1 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情况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指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考核经济责任的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很广,基本含盖了整个会计过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薄、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结合本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2 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活动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显示出与国际制度接轨的趋势,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的弊端和漏洞也在越来越多的显露,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方面

(1)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机构不是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有机构重复的情况。

(2)会计人员的设置不够合理,未完全按照“互不相容职务”的原理设置,出现了职责不分的情况,还有会计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有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参加继续再教育,单位主管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特别是有些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3)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未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差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表现为感情代替会计法规制度、徇私枉法。

(4)人员流动频繁,会计交接工作规定不清楚,未及时做好会计交接工作,从而对会计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导致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与会计帐薄记录不一致;未交清工作就调动或离职,严重影响各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全面性。

2.2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薄、编制财务报告方面

(1)会计核算工作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如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2)填制的会计凭证不符合规定,如有的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取得的原始发票没有加盖填制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票,而是用公章或其它专用章代替。大小写不符合规范、内容涂改等;还有,有些单位的会计记帐凭证不符合基本的要求,如记帐凭证的内容不完整、未连续编号、数字有连笔写的情况、打印出的机制记帐凭证未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帐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签字。

(3)登记的会计帐薄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薄。

(4)编制的财务报告不符合会计法规的要求。

2.4财务档案方面

(1)档案整理不规范,内容不齐全。

(2)保管年限达不到法定要求。

2.5 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方面。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的原始凭证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的违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进行制止和纠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对本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一些领导监督意识淡薄,具体表现是监督职责不明,会计信息失真,缺乏约束机制。

2.6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

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建立的帐务处理程序制度不科学,内部牵制制度不合理,未建立严格的稽核制度,建立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立的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执行不严密。

3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1)要从思想上明确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制度上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会计工作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广泛开展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宣传教育工作。

(2)在全面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了解当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的前提下,根据财政部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本要求,督促指导企业搞好会计基础工作。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定期对企业进行审计,检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企业内部牵制、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情况,对有权签字的“一支笔”进行监督,防止一些领导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效的现象发生。

(4)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①不论大小实体,必须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实施独立核算。②建立以“两则”为统帅的行业财务制度。③会计监督的操作程序。

(5)强化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表彰铁面无私、廉洁奉公、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优秀会计人员,批评、处分徇私枉法、不负责任、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的渎职者。

(6)完善制约机制,制定必要的监督措施。具体做法:一是遴选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稽核工作,做到帐目清楚,核算准确及时,如实反映实体财务流转活动全过程及其经营成果;二是对核销和津贴等业务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诸如差旅费的报销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扩大开支或人情关系多给补助等;三是对专用设备和低值易耗品交纳抵押金,占用时是否有登记,损坏损失扣除抵押金或以旧换新;四是物资采购多渠道,双人负责,回扣必须全部交纳入单位大帐。

第5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中职教育

1“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意义

1.1开发优质资源,促进会计专业长效发展

专业资源建设,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整合零星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教师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率,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于丰富的“基础会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课堂,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学生也可通过资源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会计专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优势,就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与岗位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库不断扩充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思路

2.1“基础会计”资源库的使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校资源库使用现状,为此,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12份。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还是纸质方式,另外,学校并未建立强大的专业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课件和习题,并未形成网站学习和答疑专栏、师生交流互动专区,更没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名师课堂等,本校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较为浓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库。

2.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内容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从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服务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探讨面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合理构建的模式,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围绕“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开发为主题,建设内容为:(1)构建“基础会计”整体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应形成一套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遵循校际间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鉴、可共享的“基础会计”资源建设模式,将其嵌入校级精品课程、名师工作室、专业群建设等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三大块资源进行重点建设。(2)构建“基础会计”资源库。“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理论、实践、测评三方面入手,既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

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在线章节测试,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案、讲义、导学案,指导用书、习题集,模拟试卷(含单元和综合),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会计从业资格大纲、题库、学测题库,会计实务、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财经信息,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方便教师备课、学生网上学习,并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参考相关法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2.4构建“基础会计”实践资源库

“基础会计”资源库单凭理论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实践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单项:熟悉各项空白样表(票据结算单、凭证、账簿、报表)并正确填制样表。专项:按照经济业务发展顺序,能够掌握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过程的凭证填制。综合:掌握证账表的整体编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进行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的编制。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整体把握资金运动过程,结合单项、综合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

2.5构建“基础会计”测评资源库

“基础会计”测评模式是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对每一个重点实训模块进行测评,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例如结算凭证实操测评、会计凭证实操测评、会计账簿实操测评、会计报表实操测评,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会形成评分模式和解答模式,进行能力评估,还可提供一系列会计实训的模拟资料,安排学生进行证、账、表的综合实操,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个单项之间的关系。

2.6“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模式

从职业学校“基础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来探讨,有一定的内驱力,并将资源建设作用于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受教学生,呈现优质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点,建立标准的资源库模块,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将资源建设推广与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要求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交流与多角色参与

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才能内化为专业资源。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对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相互经验交流,不断吸收融合,才能使资源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资源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专题实训。另一方面,学生亦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学习,自动练习,能够减少人力成本,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将技术和教育融合,达到教学做的融合。

4结语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需要在前期建设筹划、中期规划建设、后期测试改革中不断完善,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拟会计环境,让会计教师参与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来,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交流展示、学生自学自测、专业测评、模拟实训等功能,充分体现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120-121.

[2]何玲.《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报告[J].财会学习,2016(9):252.

[3]柳晓霞.中职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30-32.

[5]程华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实施探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6(9):33-35.

第6篇

从澄清一些人对会计学的错误认识出发,笔者曾于2009年在《会计研究》第8期发表了《人类会计思想的历史起点》一文,通过考证,把作为采集经济时代的基础管理思想和行为的原始计量记录思想与处事原理发生的时间,确定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二三十万年至一点五万年以前),其基本观点已受到国内外会计学界的重视。为树立“管理基础论”的观点,本文从史前人类计量记录思想与处事原理应用的角度,作进一步的研究。根据人类学家在考古研究中所作出的结论,从猿进化到猿人的过渡时期,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至蒙昧时代中级阶段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先后经历了早期猿人与晚期猿人两个阶段。这时,尽管猿人已经开始有了人的思维方式,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束缚,其思维能力还极其有限,以致他们还不能通过思维活动考虑到对采集食品的筹措、储备与分配,解决人种的繁衍问题。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阶段(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以前),由于人脑的容量已相当于现代人,故其思维活动出现了实质性进步。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所作出的结论,这时的人类已经在考虑采集食品筹划、储备中的计量记录问题了(柴尔德,2008)。晚期智人就是现代人类(崔连仲,1997),他们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五至一点五万年以前。中国山西朔县的峙峪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从考古发现的刻石、刻骨、绘图与雕塑可见,解决采集食品筹划、储备与分配的计量记录行为在这里已经发生了(尤玉柱,1982)。对待上述史实,首先,我们必须以的认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在采集经济环境影响之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越冬之前食品筹划与储备对于维持生存的重要性,故起初围绕食品越冬储备,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渐自向理性思维活动转化,其后在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下,人们考虑到筹划越冬储备食品的数量,并联系考虑到储备食品于越冬之际在血缘家族中的分配问题。随着筹划食品储备与分配关系的复杂化,部落的主事人渐自感到不胜其烦,于是便力求在脑外寻找帮助处理筹划、储备与分配事宜的载体。由此,在上述思想支配之下,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处理规则与行为便产生了。恩格斯在论及哲学上的认识论时,曾经把人类的通晓思维作为理性思维建立的基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而这种认识的基础便包括人类史前认识的源头及其在这个源头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理性认识成就。由此推论可知,当今人们会计思维活动的心理结构,正是包括人类史前的理性认识在内,或者包括史前的“心智”活动在内,并经过历史上所有理性认识积累或沉淀下来的结果。其次,史前认识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认识从产生时就总是包括两个方面,即逻辑—数学的和认识论—心理学的侧面,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认识的形式及其内容的统一。”(李景源,1989)从认识论—心理学的侧面,人们感知到把对食品采集的筹划、储备与分配的思想、处事原理与计量记录行为统一起来,以杜绝人食人现象再发生,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从逻辑—数学的侧面来分析,智人,尤其是晚期智人之所以能动手进行计量记录,则完全是由他们的神经系统、感知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生理系统进步所决定的。进而言之,即取决于人类已经进化到他们的大脑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使他们产生了“口语对于计算的特殊要求”(理查德•利基,1995),这时,“语言,尤其是符号,使得抽象成为可能”(理查德•利基,1995)。同时,在此阶段,“随着脑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增大,它能够更完全地驾驭更多的感觉信息的渠道”(理查德•利基,1995)。由此可见,正是从逻辑—数学的侧面,从史前开始,形成了会计学与数学共生与共建的基础,并使其从今往后在这个基础上一直相关联地发展。如前述及,一方面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大支柱,它自始至终对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而另一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丰富了应用数学的内容,并通过不断开拓着应用数学的新领域,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人的思想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而其中某种思想的产生则是人类理性思维进化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形成了人类的处事原理,而这种原理又支配着行为,并在经历了实践之后,又促进了处事原理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起源之际的计量记录思想、处事原理与行为发生的过程,首先是感知思维活动的启动;然后到经历通晓思维活动过程;最后再进展到理性思维活动阶段,而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便产生了由计量记录思想支配的处事原理,最终也正是在这种处事原理的指导下,产生了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此后,会计学与会计工作便是在这个历史“原点”上发展起来的。显而易见,从史前时期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思想与行为产生之日起,其基本格局与发展方向便体现为思想、原理与方法技术活动的一体化,追根探源会计的方法技术,它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思想与处事原理而单独存在过,并且原始计量记录思想、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的一体化,一开始便是作为采集经济时代的管理控制基础而存在的。据此,可以认为“会计技术论”的形成是受到一种唯心主义的观念或者是受到一种形而上学思想方式支配的结果。

针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会计发展规律,马克思作出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必要的论断,这一结论成为我们研究近、现代会计理论发展的支点。事实上单独从会计理论发展方面来研究,人类由古代社会演进至近、现代社会,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始终是遵循它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方法技术体系的路径发展的。它与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的发展相互关联与协同推进,具备了一门学科所应具有的特质,这种作为一门学科特质的客观性,是任何人也不可能否定或扭曲的。1.导源于经济学,或者讲以经济学作为学科建立支柱的会计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是会计学中的基本原理与各种会计理论建立的根本依据,会计学中关于会计对象、目标、原则、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以及会计的基本指标体系与报告体系的确定、会计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等,莫不严格遵循产权经济学理论,以其作为论述的根本依据。契约理论也是会计学建立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各专业会计理论的建立,不可以脱离契约理论而存在,由其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理论,不仅涉及到会计理论的建设,而且也涉及到审计学理论与财务管理学理论的建设。必须强调的是的劳动价值学说,它的颠不可破的科学原理,无论对传统会计学建设,还是对现代会计学建设都具有决定性意义。2.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所建立起来的会计理论。管理学对会计学的直接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对丰富与拓展管理学理论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基础性的。历史上管理学对会计学发展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两权分离与委托理论、管理责任与会计受托责任理论、业理论与企业主体理论、管理权益理论与会计权益理论,以及企业组织理论与指挥者理论等等。上述理论直接影响到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中若干理论的发展,诸如会计环境论、职能论、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理论、权益博弈理论,以及投融资理论、效益与效率理论等。3.以法学基本理论为支持的会计理论建设。以实现产权控制为目标的会计理论建设,首先是依据基本法理,解决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问题,落实宪法中“权利法案”的根本精神,以民商法为依据,在会计方面对产权、债权与所有者权益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从收入、支出、成本与盈利方面进一步明确产权要素理论,由此通过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把会计基本原理建设的落脚点置于财务报告制度及其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实现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学基本原理的结合。其次是在会计的概念框架构建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源于法学,法学的相关理论不仅使会计对资本、资产、负债与权益的概念得到具有科学依据的解释,而且使依据法理对若干概念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再次是处于基础层次的统一会计制度建设,这种制度的确定在法理上的依据也是法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会计学中对统一会计制度原理的研究,对法学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原理建设也体现为一种贡献。最后法学对审计理论建设也具有规定性,其相关法理也是审计学建立与发展的依据。4.数学不仅是会计方法体系建设的支柱,而且也是会计理论体系建立的支柱。如前文述及,会计学与数学的协同共进关系建立的历史起点在史前时期,此后,这种关系在发展中产生了历史性转折,其转折点在于数学的发展成为会计学数理理论建设的一大支柱,其中尤其是数学原理对于会计学原理的发展在数理逻辑上存在规定性。从两者逻辑关系建立的成因上讲,一方面起源之际数学的结构与会计学的结构都源于“自然的结构”,它们在数的逻辑运作关系上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数学的数理逻辑与会计学的计量记录逻辑在描述性理论建立方面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中通过运用数理方法进行的实证检验,使会计理论的构建与理论效用的发挥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由此可知,即使会计方法体系的建设也是原理性的,是在数学原理指导之下会计学原理建设中的一部分,而非纯技术性的,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操作上它都不能作为“会计技术论”观点成立的依据。5.自工业革命以来,会计学中的成本控制理论建立与实务处理,不仅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支持有关,而且与工程技术类学科在原理上的支持相关。由于多种理论形成的交叉影响,使会计学中的成本理论建设具有专门化方面的特殊性,正是由这种特殊性的引发,促使会计学新兴分支学科产生,即以公司经济为会计控制的主体,形成了主外的财务会计与主内的管理会计相对应的两方面,这为会计学研究全方位解决管理控制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产生,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会计学研究的空间,它开辟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使研究中的自主性创新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不仅把现代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更高层次,真正体现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而且促使会计学朝着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6.会计学作为具有重要社会性意义与价值的一门学科,其理论研究也得到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这些学科促使会计学理论研究中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会计学原本是一门充满哲理的学科,离开了辩证法会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便无法得到解释。会计学者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唯物主义的思想范式与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由此才能正确处理好历史、现时与未来,事前、事中与事后,以及微观、中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此外,会计学中所研究的受托责任,无论是以会计为主体的责任、以审计为主体的责任,还是以公司为主体的社会责任,都与社会学的理论评价相关;市场经济下会计的诚信问题、道德问题也都与伦理学、心理学相关,尤其是解决会计舞弊问题,涉及到多学科与多方位的共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故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组合,将使得会计学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7.就会计学研究而言,历史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思维方式,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规律表明,会计史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部分。会计学有着内涵深刻而外延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所研究的问题则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史前的原始计量记录法的发明应用,不仅是会计方法技术的历史“原点”,而且更是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产生的历史“原点”,会计学正是在这个“原点”的基础上一直由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再向它的高级阶段发展的,并且它们各自成一体系,形成为会计的思想理论系统与方法技术系统,最终有机结合构筑了会计学发展的实体。历史事实表明,会计学由以上要素组合而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学术整体。

现代会计学已具有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未来会计学研究的发展方向。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发生,自然科学各门类与社会科学各门类之间成为相互渗透、融合、交叉与相互长入的发展态势。在此情况下,由会计学与会计工作的基础地位与作用所决定,一方面会计学研究不仅从纵向、横向与时向全方位获得发展,而且它所展开的研究也全方位地拓展到微观、中观与宏观经济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科技环境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会计学研究得以开疆拓域,在研究中与周边的学科发生关联,并通过融合性与交叉性创新研究,不断更新着会计学研究的前沿,从而不仅使一国之内的市场经济有了基础性监控,而且使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监控处于更加坚实的状态。认识论揭示出这样的规律,人类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活动过程,理顺了自身的秩序,然后“才能认识到客观的秩序”(皮亚杰,1982)。从远古人类到现代人类,所经历的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演进的路径,正是从先解决人的主观认识问题出发;然后再解决正确认知客观秩序的过程。现代人在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以及在方法技术体系方面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在史前时代所创造的光辉历史起点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观点是从本质上看待会计学而非从现象上看待会计学的结果。

作者:郭道扬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70-01

1 从感性认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2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中职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 粉笔 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采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 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3 讲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所以,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现举两例说明。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4 讲练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

《基础会计》操作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可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把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综合实训。

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时,要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模拟实验室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要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疑问一个一个的去吃透和掌握。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接轨,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问题;教学改革

一、基础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专业会计有一定了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奠定基础。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比较强,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障碍,往往使人感到乏味无趣,不易入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以后一系列专业课程教学的成败。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为专业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应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问题凸显,也使其改革事在必行。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基础会计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在为数众多的院校中,对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强调不够。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就要引起其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持续下去。而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只会说:“会计很重要,以后你们自已开了公司可以知道自已每天花的钱用在哪个方面,获得了多少利润。”我们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这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却引不起很多学生的重视,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会计重要,但学生却会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教学开场教育方式失败了,比如说我们要想知道每天花了多少钱,月末或年终赢利多少,只要是学过基本的数学加减法就知道了。这句话里面并未说明会计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更体现不出来会计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一句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而我们在学生刚接触基础会计的时候,就未做好这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作,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的各项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教学内容枯燥

基础会计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的特征和会计要素等一些概念和会计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那么我们要学习好基础会计,就要首先弄清楚其理论框架和内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掌握各个要素、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基础会计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的程序等。基础会计既然是我们学习会计学知识的基础,那么弄清楚里面的的各个要素的内涵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好会计学的其它课程打下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仅仅是简单地解释了各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理解处于模糊的概念,缺乏相应的例子加以形象地、深入地理解,对某些要素的归类仍存在表面化的现象。

(三)教学和实践脱钩

会计是一项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一般要求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与实践密切相联。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不论是本科阶段的起点,还是专科阶段的起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置都存在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缺陷。现实情况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往往不能直接上岗,而企业招聘员工要求可以上岗即可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这就使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导致社会上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加剧。

三、《基础会计》改革重点

(一)加强专业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对学生来讲什么都是全新的。因此,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之前,应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很快地熟悉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可以打破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教学动静相生、起伏有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在操作性教学环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手把手地教,辅以相应的指导,并及时将优秀成果展示给大家,恰到好处地表扬赞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样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欢快、轻松、舒适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大提高。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比重

第9篇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除了财会专业外,对于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读懂简单财务资料,并且能使用这些资料进行决策,而不是要求熟练地进行财务处理、形成财务信息。

    二、教材针对性不强

    这里所说的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多数情况下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并无两样,这样的教材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体现基础会计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专业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中职教材和大学教材差别也不大,无非是难度稍低,内容相对较少,但都偏重于理论阐述,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要,让其感觉空洞乏味,丧失信心和动力,也不能体现偏重实操能力,教学对象针对性不强。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的教学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种传统模式没能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完全是被动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现行的教学方法也是以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演示和练习,对于中职生来说,这些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感性认识,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也谈不上实操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针对这些弊端,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教改措施,以供探讨。

    一、根据所学专业,确定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技能来制定,要突出实操技能,兼顾理论知识。比如对于我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汽车销售行业的会计处理技能,像汽车整车及配件的采购、汽车的销售、汽车的维修保养的会计处理,人员工资福利的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与传递,财务报表的填制与使用等等,继而推广到一般的商业企业,为他们今后从事汽车销售和其他销售行业奠定很好的财务基础。

    二、针对中职生专业特点,开发特色教材

    既然对于不同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那么用同样的教材显然不合适,教材要有专业特色;而中职校的培养目标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注重的是理论,中职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中职教材要有实操特色。这种个性化教材在市面上几乎没有,各校的教研室要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认真研究,弄清楚企业到底需要我们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分别掌握哪些基础会计的技能,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发编写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操技能、便于师生使用的特色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这门课本身的实操性要求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不断建立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循序渐进地具备一定的会计技能,只是一味地老师讲解、演练,学生听课、抄笔记的做法是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计知识的生涩、抽象与空洞,学生接受起来的困难,因此很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丰富既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模式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大幅增加实训教学,两者有效结合、互相补充。例如,我们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去看,凭证外形怎样、包括哪些内容、结构如何,一目了然,继而再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同学们展示如何填制、审核、纠错和传递,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凭证的填制、审核等相关作业。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了实践技能,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第10篇

裁量权的比较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国家拨付经费,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是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以及其他各种服务的单位。

众所周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往来款项”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容易形成企业“虚增”或“虚减”财务成果的“蓄水池”,也是相关税收监控的重点。在权责发生制预算下,上下级财政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往来款项,作为相应的债权债务加以记录,也容易诱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自由裁量权的非规范性扩张。如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预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终需要如期拨付给用款单位(特殊情况除外),以应其支出之需,否则就构成了年度财政收支审计的症结所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希望通过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改革,来规避审计部门对此类事项的审查监督。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只要确认了对相关单位的“预算授权”,就确认了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至于在未来哪一个具体时点上发生资金拨付的实际行为,仅仅是往来账目的调整,审计部门也就难以对于这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加以及时的监督。

权责发生制预算与会计改革作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延伸,其所具有的操作性色彩无疑会构成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的一场“革命”。这种从具体操作与程序规则层面入手谋划改革思路的做法,也与我国整体预算改革的基本路径是一致的。在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中,同样存在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如果预算程序是合理的,其结果也将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预算管理中引入了“复式预算”这一预算编制形式的改革,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而在具体实践中被逐渐放弃的教训,也恰好说明了形式与程序层面的改革,如不能与整体治理结构的改革相互衔接,往往难以达成良好的制度创新绩效。因此,对于权责发生制会计这一程序性改革所可能取得的成效,需要加以相对全面的审视与反思。

人员素质的比较

在权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计量基础的时候,操作简化构成了收付实现制的重要优点。在收付实现制下,其核算成本通常要低于其他会计计量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操作技能要求也不是很高。通常公共部门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系统培训,就可以较为熟练的掌握核算与编制方法。而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企业理财与管理会计的理念,突出了预算管理中的政府受托责任与透明度,相应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素质与业务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配套措施与保障,需要建立对从业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开展后续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

而在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与业务培训中,无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方面,政府会计都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我国的高等财经院校会计教育和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中,预算会计或政府会计都只占很少的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与福利水平,均远远低于相当条件下的企业财务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快地在事业单位中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计量基础的改革,难免会在短期内造成相当高的制度运行与实施成本,甚至可能会因基层财务人员知识更新上的障碍,而诱发财经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乱。

在运用中摸索

我国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与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或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对于某些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在具体性质上与企业已无太大区别,在财务核算上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于更多的全额和差额事业单位,其业务性质千差万别、资金来源渠道迥异,总体改革方向也在逐渐的摸索之中。因此,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分类改革的做法,分别不同事业单位的性质,在审慎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而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从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开始进行。固定资产不同于其它现金类资产,它具有价值耗费的特性,因此对于固定资产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十分重要,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部门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分期计提折旧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当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确认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如军事资产等可以暂时不纳入核算范围。具体做法可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科目,每年按应计提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核算,“固定资产净值”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值。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支出可采用待摊或预提的办法进行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常见的隐性负债通常表现在到期应付而尚未支付的职工工资,应付未付的社会保障费用缴款,购入物资暂欠货款的应付账款等等。从目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所反映的财政负债信息看,中国防范负债风险的关键并不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能够反映的显性负债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如何对隐性负债或有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使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得以真实、充分、完整地反映。可见当前应该强调提供行政财务风险的信息,用权责发生制来解释和披露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如实反映已形成的现时义务和实际支出,防范财政风险,建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应付未付的款项和相应的支出(即隐形负债),应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这样可以使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加财务核算透明度,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

权责发生制基础既用以确认与计量收入,也同时用于确认和计量支出。然而,从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来看,相对于支出方面而言,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计量和确认收入的难度更大,适应性则稍差因此,权责发生制基础应先应用于确认和计量支出,随后才应用于确认和计量收入。另外,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不同的收入类别时,也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那些纳税义务的不确定性最低的税收和非税收入项目,然后再扩展到其他项目。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

1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现状

1.1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会计人员的聘用不规范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仅聘用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会计管理缺位,企业的出纳一般为老板的亲属,无会计上岗证,甚至有的企业会计、出纳一人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操作比较淡化。另外,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又未按规定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考虑会计记录的连续性,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1.2原始凭证的取得不合法或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了取得原始发票的基本要求,目前有的中小企业在取得原始凭证时不规范,如用收款凭证或出库单作为销售收入的凭证,用白条子、收条或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作为付款的凭证,报销手续不规范,依据不合规定的票据办理会计业务的现象比比皆是。

1.3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又加上管理者大多不懂财务核算,只注重经营业务的管理,所以,许多中小企业不按规定设置账户、登记账薄、结账和对账,导致账账、账实、账表不相符,直接影响其真实性与正确性。

会计核算随意性大,费用列支不准确,应资本化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存货的收发领用不按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而是随意估计成本;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计提折旧,应提而不提,不提而计提;不按规定使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多提费用和乱摊成本;收入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随意调整成本,人为操纵利润等情形。

1.4内部会计控制无序

由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老板一人说了算的管理习惯,致使企业内部在物资管理、费用控制、投资决策以及法律遵循等方面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内部控制制度缺失,除了老板之外,也没有其他人真正关心企业内控。

2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2.1管理者对会计工作规范化的认识不足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1985年制定的会计法,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业务简单,具有“家族制”经营的特性,企业主一人说了算,认为企业是我的,挣钱多少都是自己的,会计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工商、银行、税务部门的检查,对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的监督职能不够重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会计工作处于混乱状态,影响国家和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

2.2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够、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唯命是从。

2.3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有的中小企业,不但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且有些管理者会干预会计工作,使会计的监督难以发挥。

2.4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个部分,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小企业除单位内部监督薄弱外,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也缺乏一定的力度,主要表现为:国家监督不健全,国家监督往往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中小企业。社会监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计事务所为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它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织部分,但鉴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没有全部进入社会审计市场,使得“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3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若干思路

3.1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规范化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更新观念,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实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强化对财务的管理。根据《会计基础规范化》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相应的会计人员,让有专业会计能力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岗位上来,做好会计工作。

增强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意识,加强法制建设,使企业负责人明确认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

3.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就很能难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以此保证会计人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他们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3.3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企业会计管理涉及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活动,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必须针对当前企业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明确规定企业各级机构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制定一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作用正常发挥。

3.4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第12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基础理论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上的一种无形经济,它要求会计核算上应包括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与开发会计等,因此,我国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内容应做相应的调整与创新。

一、会计原则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坚持传统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内涵。历史成本原则显得不合时宜,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混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计量基础,完整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要做到对外对内报告并重,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内部经营者都要快速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满足多变环境的要求;为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因素,适应现实经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经济事项,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运用,对网络经济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进行核算;配比性原则因“虚拟公司”的出现及合作各方要求合理分配实物资产、人力资产、智力资产的耗费,配比范围扩大了,核算方式也因不确定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及时性原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会计必须能够随经济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灵活性原则致使人力资源会计、知识会计在坚持精确计量的同时,合理地运用模糊计量方法,将精确计量和模糊计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披露原则既要求反映财务资本的货币化会计信息,也要求将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在报告中全面、适当、公正地予以揭示和披露。

二、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我国除了具有独立资金、完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经济实体外,将会更多地涌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多样化和财产权益日益复杂化的虚拟主体。虚拟主体实质上是一种名义上或形式上的企业组织。在网络化经济时代,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虚拟公司。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主体假设。“网上公司”、“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形式的出现,则突破了原有会计主体的“空间”概念。“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难以界定。会计主体应承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将有可能被“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所取代。

2.持续经营假设。基于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同时存在的情况,持续经营是假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竞争加剧和风险增大,企业随时会出现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虚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呈现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它能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虚拟公司是一个存在于网上的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进行解散,因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有人主张代之以破产清算和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呈现出“短暂性”,因此,笔者也认为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会计分期假设。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虚拟企业随市场机遇的出现而产生,市场机遇的可变性决定了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几分钟之间就形成一个虚拟企业,完成一笔业务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以虚拟企业的网上交易期作为一个会计期间,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编制一次会计报表便可满足需要。这样就不会产生成本费用的跨期分配问题,从而使收益等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从另一方面说,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使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无须等待会计期末,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也引发了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否定。笔者认为,对于网络经济可取消会计分期假设,对实体经济仍可适用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已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货币出现了无纸化趋势,加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这些对虚拟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又无法用货币计量,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披露。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发展非货币计量单位,以使这些变动因素的计量变成可比性强和易于分析的因素,以满足利害关系人对这些非经济性信息的需求。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然而在网络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模糊了经济活动国内国外的界限,同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活动的不断增长使得国际间各国货币汇率变动很大,这在客观上要求以全球一致的电子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三、会计计量模式

1.对于实物资源,可沿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如果物价变动较大时,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按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模式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2.对于人力资源,可采用现行市价(或公允价值)/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人力资源的计量,可分为成本与价值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是现行成本法或未来贴现法。但人力资源(价值)因其强调人在未来服务期对企业的贡献,其计量是极其困难的,一般可以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以劳动力的现行市价计价。

3.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可采用现行市价(或公允价值)/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由于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表现为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事项并未发生,故无历史成本可言,需用市价代表公允价值。

4.对未来需求须估计的事项,可采用可实现净值/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

5.对于衍生资源,可采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以及现行市价(或公允价值)/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量。

需要说明的是,公允价值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现行价值为计价基础的计量方法,正好弥补历史成本的不足,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对于人力资源、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期货”“期权”“远期合同”等采用公允价值能较好地计量。

四、会计平衡公式

在一般经济学意义上,任何社会的生产经营过程都需要三个因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但在传统的会计中,将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投入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好像只要有这些便可建立一个企业,自动带来收益,这显然是与事实相悖的。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有两种所有者:一是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他们提供基本劳动条件;二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他们完成劳动过程。所以,客观上要求企业对劳动的投入必须和其他要素的投入一样对待,将劳动视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会计中得到反映,与此相联系,劳动者权益与投资者权益一样需要在会计权益概念中得到体现。

会计必须对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价值、劳动者权益进行恰当的评价、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传统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修订为:知识资产+有形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即会计要素应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再加上劳动者权益要素;利润分配也应随着劳动者权益要素的建立而由仅仅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改为由投资者和劳动者共享。

资产包括知识资产和有形资产,这里的有形资产是传统会计上除无形资产之外的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它依旧是资产的组成部分。知识资产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企业未来的竟争力和盈利能力往往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知识资产价值。知识资产=人力资产+智力资产+结构性资产+市场资产。在这四个组成部分中,人力资产是实现价值和增值的基础;结构性资产则是保证和支持人力资源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资产;市场资产是企业资产获得市场价值,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没有合适的市场资产,资产价值难以实现和发挥;智力资产是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实现资产的价值和增值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知识资产是一种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软资产,是一种无形化的知识、技术、信息形态资产,是以智力劳动为主创造的一种非物质化的战略资源,虽具无形性,但它可借助一定的知识、技术等载体来展现,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事物,知识资产一般很难确认和计量,但它并非不可确认和计量。

五、会计确认基础

国际上有识之士实际上早已认识到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收益表)和全面收益表的确认基础,但对另一个重要的报表———现金流量表的确认基础在会计基本假设中未予以明确。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用直接法编制,其直接的确认依据是现金流量制,但若用间接法编制时,表中的各项目的确认还是要通过权责发生制转换现金流量制。由此看来,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制均应用来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由于核算的“网络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会计部门和销售、经营、采购等部门业务相融合,经济业务可以实时地发生和结算,使得会计确认的基础将逐步由权责发生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但会计确认基础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现行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会计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的。在网络经济时代,大量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会计分期假设受到了强烈冲击,因此,实现现金流动制正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比虽然比较合理,但其只能用于历史的现金收支信息的处理,而现金流动制不止限于实际已发生的现金收支,它还包括可能的虚拟现金流量,可不受会计分期的约束,可随时提供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新安.论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