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15:25: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五年级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平:三
年级:五
执教者:
课的
内容
1、变向跑
2、跨下传球接力比赛
场地器材
场地一块
篮球四个
课的目的
1.使学生了解篮球变向跑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要点。
2.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并通过篮球游戏锻炼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等发展体制。
3.培养同学们敢于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能精神。
重难点
重点:改变方向的第一步向斜前方出要迅速、果断,身体转动要快。
难点:脚尖内扣,腰带动髖担转,快速移动重心并迅速跑出第一步。
部分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次数
准备部分
8分
一.课堂常规
1.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目的要求。
3. 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
4. 讲解安全问题。
二.热身活动
1.慢跑500——600米。
2. 活动身体各关节
1. 教师站预铃等待上课
2. 师生互相问好
3. 报告人数
4. 说明内容
1.
教师组织学生和学生一起慢跑。
2.教师口令和学生一起活动身体各关节。
1.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要求:站排严肃认真
1.
学生成两路纵队围绕操场慢跑。
2. 学生认真活动各关节。
1
1
基
本
部
分
27分
一、变向跑
重点:改变方向的第一步向斜前方出要迅速、果断,身体转动要快。
难点:脚尖内扣,腰带动髖担转,快速移动重心并迅速跑出第一步。
二、游戏:
跨下传球接力比赛
要求:每名队员必须用双手从胯下向前方传球,不需抛球或是扔球。传完球的队员到排尾站好继续比赛。
哪组下传完球到终点为优胜队。
1.
教师讲解示范篮球变向跑动作及动作方法。
2.变向跑动作方法:
交向跑时(以左侧交向为例),最后一步是右脚落地,脚尖向左转,迅速屈膝,上体向左转,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左脚向左前方快速迈出,身体重心还迅速前移,右脚快速用力蹬地向前迈出,两臂迅速摆动。变向跑的前三步要迅速、款捷。
2.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小组展示。
4.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5、教师总结、讲解示范。
6、指导纠正
1、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口令比赛开始。
1. 学生分成四组,根据教师口令,依次练习。
2、
学生在练习时注意跑的动作要领。
3.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4、学生进行练习
5、优秀学生展示
6、学生反复练习
1.学生明确方法和规则
2.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3.小组比赛。
6
4
结束部分
5分
三.整理放松
1.放松操
2. 小结
3. 下课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2. 小结本课
第1课时
最小公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例2及练习十七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知道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倍数,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同学们,什么是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学生回顾,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的知识——最小公倍数。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出示例1)
(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
6的倍数:6,12,18,24,30,36,42,…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师:这是列举法,我们还可以用集合法表示。(教师板书)
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12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示例2)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现在分组讨论一下。
方法一:列举法:列举出6和8的倍数,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8的公倍数有24,48,…最小公倍数是24。
方法二:用筛选法,先写出8的倍数,从中找出6的倍数,并找出最小的一个。
6和8的公倍数有24,48,…最小公倍数是24。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4=24。
求最小公倍数与求最大公因数是不同的,最大公因数只求出除数的积,最小公倍数要把除数和商都相乘。
(2)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再集体汇报,教师总结)
五、拓展提升
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925,这两个整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得到两个商的和是16,写出这两个整数。
1925=5×5×7×11
16=5+11
35×5=175
35×11=385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不同?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引导用集合法更直观。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1)
例1
例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注重多种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中给出列举法和筛选法,“你知道吗”提出短除法,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三种方法一一体现,让同学们明确解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解题方法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用短除法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短除法与除法相似,学生容易掌握。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知道学生“在哪里”
有人笑谈:语文教师上课时是知道要“去哪里”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学生现在“在哪里”。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非但不是“零起点”,而且是起点各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犹如处于阅读之旅的始发站,教师很有必要对出行的人员及装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1. 学生的知识起点
谁也不能否认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进课堂的,虽然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基本一致的。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句,抓住关键词“智慧”开展教学,再布置课堂作业:联系文本说说“智慧”的体现,用“智慧”一词造句。笔者看着“熟悉”的作业,不由想起之前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中“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时,关于“智慧”一词的教学也设计了类似的课堂作业:题1 ,正确书写“智慧”,至少说出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题2,用“智慧”造句。题1的设计主要考量的是“智慧”一词是该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题2的设计与四年级的“撞衫”了。两个年级课堂作业雷同的现象,说明四年级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零起点”,显然是不科学的。
2. 学生的思维起点
思维起点一般是指学习和认识新知识时已具备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判断,主要有自然起点与逻辑起点两种。关于自然起点,通俗地说便是感性思维,是关于主体的感知觉记忆与情绪的心象手段。思维的逻辑起点也是一种心象手段,是运用表象和想象对于事物的分析和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思S为主,即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让学生完成“作者笔下的小艇是什么样的”与“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两份作业,便是两种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体现。前者让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通过感知觉的参与,产生富有情绪的表达――小艇又窄又长,两头翘起,还很灵活,你看……后者基本上只能得出理性的判断:小艇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两种思维方式无所谓对错,只是作为教师很有必要考虑:小学生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有所认识,阅读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3. 学生的经验起点
我们经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看到这样的作业:这篇课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完成这份作业,需要对文本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梳理要点并进行表述,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适合所有年级的阅读教学。
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师在新课伊始便出示课堂作业:课文围绕荷花写了
、 、 等三方面的内容。期待学生以“闻花香、看花美、联想花”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必然导致课堂上出现少数学生应答而多数学生当“看官”的现象。假如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各自然段主要写作者在做什么?那么学生很容易读懂第一段写作者闻到荷花的清香,第二、三段写作者看到美丽的荷花,第四段写的是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在此基础上,借助课堂作业:“课文先写 ,接着写 ,最后写 。”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经由读懂一段话,再把段意联结起来整体把握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中年段学生语言训练和经验积累的重要经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重视学生的经验起点来展开教学进程。
二、 定位学生的学习终点,明确学生“去哪里”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制约和规定学习的进程[1]。其实,相对“在哪里”的茫然,关于“去哪里”――学习终点的问题,教师还是比较清楚的。毕竟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师总会从字词学习、文本把握、词句理解、表达赏析等方面列出几条要求,并付诸实践。
不过教师信手从各类参考书、教案集中誊抄的“教学目标”缺乏对学段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基于学情的具体要求,大多缺乏针对性而且不具操作性,课堂作业设计也失去了准星。明确教学的终点,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能关注学情,体现学习策略,给出检测标准,教师依标扣本设计课堂作业方能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共同走向终点,并允许个别学生拥有一定范围的弹性要求存在。
1. 明确学段的阅读目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第三学段都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但是第三学段进一步提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决定了课堂作业设计着力点的异同。如,同是写人叙事文章的内容概括教学,四年段属于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第三学段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的课堂作业应这样设计:题1,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老汉身上的什么事?抓住具体的语句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题2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特点,说说环境描写在烘托气氛方面的作用,并仿写一段话。教师熟识学段目标,才不至于提出低于或高于学段目标的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定和提示课堂作业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均有的放矢。
2. 明确课时的训练目标
学段目标是基于学段的基本要求,相对宏观一些,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引领教学和检测学生是否到达终点的评判标准。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猫》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解作者笔下猫的性格,并用关联词说说它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堂作业设计如下:课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 ______ 三方面写出了猫的性格______。主要体现在它既______又______;既______又______。虽然______但是______;虽然______但是______。表达作者______的情感。
学生当堂答题,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反观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帮助所有学生最终到达终点。
3. 保证必要的弹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还应体现在能否促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如新课中的生字,有的学生课前已熟识,有的学生连字音都不能正确拼读。基于学生起点的教学,教师应把听写排进课堂作业,用时2~3分钟进行6~8个生字的听写,随后同桌用1~2分钟迅速批阅。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重点展开易错、难懂字词的教学,然后让听写有误的学生订正誊抄;达到正确书写和理解的学生,自由选择用其中的词语口头编故事或写句子。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允许弹性存在,以期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到达终点,教师还会欣喜地发现有不少学生还取得了“破纪录”的高水平发挥。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师在课结束前出示课堂作业:题1, 抓住词眼“醉”,说说文中谁醉了,为什么醉了?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题2,思考谁没醉?为什么?通过查阅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选择题1的学生再次回看全文,抓住词眼“醉”字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词的表达之妙:“小儿醉”因为周围景美,因为卧着剥,自由惬意而醉;“翁媪醉”,因为满足于孩子们自然成长已能分忧,老夫妻自在逗乐喝酒而醉;“大儿子醉”因为暗喜自己能种田,想象明年好收成,欣喜劳动能换来美食而醉。教师从学生的反馈判断是否达到学习的终点。选择题2的学生则要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抱负,感怀作者的豪情与无奈。学至于此,学生显然超越了学习的终点,奔向了另一个起点。
一、课堂理答的误区
综观当下的课堂理答,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思维的碰撞。很多教师缺乏理答意识与技巧,面对学生个性纷呈的回答往往束手无策,引导无方,以致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1.多元误化
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价值观的体验有可能是错误的、不健康的,如果教师只盯着答案的“多元”“独特”,就会模糊文本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理答的偏失。请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教学片段。
师:你觉得小猴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小猴子很讲民主,会尊重别人!
生:小猴子比袋鼠好多了,它不高高在上,能听别人的意见!
……
教师频频点头,文章的主旨也似乎明晰了。这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认为小猴子太虚伪,拍大家马屁。”教师显得很惊喜,连连表扬他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在这一表扬的激励下,小手越举越多,小猴子这个文本形象也从正面变成了反面,完全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
2.主宰强化
与上述案例相反,有些教师受标准答案的影响,只要学生的答案与自己课前设定的或参考书上的答案不一致,便会毫不犹豫地加以否定。教师处在主宰地位,成了学生学习的“裁定者”。请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教学片段。
师:现在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生:主要写鲸长得特别大。
师:是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翻了一下手中的辅导用书)是写鲸的大小。
师(一脸笑意):对,是写鲸的大小。(随即板书“大小”)
为什么说特别大不行,只能说是大小呢?因为教师预设的板书是“大小”,所以要以预设的答案来一锤定音……这样的课堂理答不但会禁锢学生的大脑,还会影响学生自主性人格的形成。
3.赞美滥化
毋庸置疑,鼓励确实是教育的法宝。因此,课堂上“棒极了”之声不绝于耳,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反正一“棒”到底。曾有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菜园里》一课时整整说了19个“棒,棒,你真棒!”到最后只要有人回答后学生就小声地跟着“棒,棒,你真棒!”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理答不仅弱化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消除了应有的教学压力,还会使学生产生自负心态和躁动情绪。
4.预设僵化
有些教师在课前(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前)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预设,上课时完全按照自己预想的环节进行,根本无视学生的真实现状及生成,成为“文本的诉说者”和方案的“执行者”。
如有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有个环节是指导朗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
师:请大家读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英子的痛苦。
师:好!请你来读一读,读出英子的“痛苦”。
学生朗读了一遍,语气非常平静,根本没有进入英子的情绪,而执教教师却说:“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痛苦的英子!”……
事后看她的教案,发现教案旁边注着:“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痛苦的英子。”“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自卑的英子!”……课堂上教师的理答完全被预设框住,课堂理答也就成了僵化的程式。
二、优化课堂理答的策略
教师课堂理答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意识上讲,既有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也有对所谓尊重个性的片面理解;从能力上看,既有对文本理解的缺失,也有自身对话能力的欠缺。要优化课堂理答,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力。
1.文本解读要准确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解读,这必然导致学生反应的多元,但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需要教师的课堂理答及时发挥诊断功能,给予正确引导,避免学生的思维步入误区,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
像上述《从现在开始》的案例中,面对这独特的想法“老师,我认为小猴子太虚伪,拍大家马屁”时,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应通过理答“照亮”他认识上的误区: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扬,但你认为文中的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谁的提议更受大家欢迎呢?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万兽之王狮子,你认为谁做得对呢?这样的理答既肯定了该生的求异思维,又引导他重新思考答案,促使他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主动建构正确的认识。
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准确解读文本,不能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努力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2.与生对话要平等
综观当前的课堂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总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尤其是当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错误时,教师就急不可待地予以否认,亮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其实,有些错误恰恰能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玲教学《一粒种子》,在学生说到“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就想出去”时,问大家“热闹”在课文里指什么。不料一位学生说“热闹”就是很乱。这时,程老师不急于纠错,而是不慌不忙,因势利导:“你说的乱在课文里是指哪些事情?”学生读课文,“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师便趁热打铁,问:“它们在唱什么歌呢?”学生答,春风在唱:沙沙沙,沙沙沙,小种子,快长大!泉水在唱:哗啦啦,哗啦啦,我要流到小河里!小鸟在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教师笑眯眯地追问:“这个热闹是‘乱’吗?”那位学生说:“这不是乱,是可爱的春天来了,大地醒来了,在欢迎春天!”正是这机智的课堂理答,抓住教学即时生成的亮点,才能彰显课堂的一股张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生本课堂。
教师要真正心有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切忌以成人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教师还要善待课堂中的“横炮”,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或来一句责备、嘲弄,这样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蹲”下来,和学生“平起平坐”,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3.理答指向要明晰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理答时要指向明晰,不能含含糊糊。比如,课堂理答时经常用到表扬,但教师的表扬一定要有理有据,不能只是空泛地说“好”或“棒”,而要告诉学生好在哪里,棒在哪里。教师的思维要跟上学生的思维,理答要跟当时的真实情境相符,让表扬具体化、细节化。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一文中“欣然怒放”与“舒展”两个词语的教学片段。
师:自己读读这两个词,试着用动作来表达你的理解。
只见一学生先把双手合拢放在胸前,刹那间双手往上并向两边散开,抛出的弧线既圆滑又优美。
师:你的手真像一朵怒放的花儿,美极了!
学生听到表扬自然地露出了笑容,教师紧接着又表扬道:“你这一笑,就是欣然一笑啊!”……
案例中,教师的两次具体化表扬使学生在愉悦轻松中理解了“欣然怒放”这一词语的意思。
再看另一案例《掌声》教学片段。
师:从哪些词中你能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
生:我从“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中的“默默地”感受到英子的忧郁。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去体会,真了不起,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谁也能这样来说说?……
此案例中教师的理答指向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这样的理答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回答问题正确在哪里,才会给他们的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4.引导方式要多样
从课堂情况看,教师由于理答缺乏策略,导致方式单一。学生回答对了,就从精神上、人格上表扬一番:你很棒!学生回答错了,最多说声:你再想想,或许你还没有想好,下面我们请另一位同学来回答。稍好一点的就从内容情感上引导一番。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学生说了一半支支吾吾说不下去了,教师说:你心里清楚,但说不出,老师帮你说出来。是否真有“心里清楚但说不出”的事呢?其实是没有的。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思想与语言是同时成就的。学生不能准确表达,只能说明他的思想还处于混沌状态。那么,可以凭借哪些方式进行理答引导呢?
(1)抓重点信息理答引导。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时,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有学生这样回答:“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小鸟们都回巢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拍拍翅膀。当小鸟拍打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他却感觉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位学生的回答头头是道,但大多数学生听后却把握不住这些话语的重点信息。因此,教师可通过抓重点信息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共享这位同学的独特感悟:是小鸟让每一片绿叶颤动起来,多么独特的感受呀!
(2)抓学习方法理答引导。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在学生抓住三个“最”字体会到航天人的苦战攻关后,笔者这样引导:“抓住关键字眼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还能从其他写法中体会出航天人的苦战攻关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说道:我从“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明白了工作单位非常多,课文是用列数字的方法来写的;我从“风华正茂”与“华发早生”的对比中读懂了科学家的艰辛,“风华正茂”是说科学家正处在身强力壮的时候,而“华发早生”却表明他们很衰老……
(3)抓语言表达理答引导。如《小露珠的梦》教学片段。
师:谁见过小露珠?
生:我在草叶上见过小露珠。
师:你说出了小露珠依存的地点。
生:小露珠是圆圆的。
师:你说出了小露珠的形状。
生:小露珠是无色的。
……
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些答案连起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质量得到了提升。这也正是语文课价值增量的具体体现。
5. 理答原则要遵循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理答科学规范,巧妙得体,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理答原则,概括来说,课堂理答不但要有准确性、反思性和转移性,还要有激励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有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现代的新型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音乐乐感,从而构建良性课堂,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基本是指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渐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本领、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布谷》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首歌的乐谱,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对唱,掌握音准的高低,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布谷》的音乐视频,从而给学生渲染一种欢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给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乐谱,重点给学生讲述“五线谱中的五线四间,sol,mi两个音符在五线谱中的具置及其唱法,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的具体唱法”等,使学生理解这些最基本的音乐教学内容,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给学生播放,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春意》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小鸟小鸟》《致春天》的演唱技巧,并学会用不同的曲调和表现手法去展示这首歌,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切分音的歌唱模式,拍子及其拍号的特点,演唱过程中的自然表达技巧”等,使学生对这两首歌的基本模式有一个了解。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实际的具体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使学生把握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音乐专业素养。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家乡美》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从《杨柳青》《大雁湖》@两首歌曲中掌握南北两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从而学习民族歌曲的音乐节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在大家的印象里,南方和北方的民歌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本课中的这两首歌的歌曲拍子各是什么样的?表达的情绪各有什么样的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聆听这两首歌曲,试着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杨柳青》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拍子节奏是什么样的?《大雁湖》歌曲中怎么样歌唱才能体现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乐谱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把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贯彻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目标;课堂题题;课堂评价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条件下,通过共同遵守教学活动的规律,以较灵活的方式,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的教育目标。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教师课堂效率低下,目标不明确,学生参与教学不积极、思想开小差,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处理课堂生成不到位。究其原因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问题设计不准,课堂评价语单一,教学形式老套,让语文课堂成为了死水一潭。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语文课堂才能实现高效。
关注一:单元备课,定准目标。
每逢开学,老师们都忙着备课,通过各种渠道找教案,找课件。看似积极却非常的盲目,大多数课件只有图画没有文字,更没有教老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大多数的教案只是教教材,没有把教材当例子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文章中找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例子把教什么弄清楚。教材都是以单元为板块编排的,采用单元备课的方式整体把握。先从读教材开始,读单元导读,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读回顾拓展。读完后再来梳理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首先把目标大致分两个板块:基础板块;能力板块。基础板块主要是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规范书写,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等,也就是字、词、背诵。能力板块主要有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主要有整理感知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人物评价能力。内容感知各个年段不一样,低年级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年级初步把握内容;高年级把握主要内容。根据这些能力要求在课文中找到合适的训练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童年的发现》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通过读课文训练捕捉信息能力。《童年的发现》课后思考题“你觉得费奥德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的说说理由。”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训练学生人物评价的能力。形成解释能力的训练点在这个单元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思考题“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童年的发现》课后思考题“‘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就是典型的形成解释能力。表达能力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要求是把一件事说清楚,说具体;习作是童年趣事,写清楚,突出趣。在本组的课文中都可以相应找到表达。《冬阳・童年・骆驼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看骆驼咀嚼采用神态来表达童趣;谈骆驼铃声用语言来表达童趣;替骆驼剪毛从人物对话来表现情趣;问骆驼去向从心理表现情趣。《祖父的园子》把景当作人来写。根据教学内容找准训练的点,心中目标明教学效果才会好。这样不仅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理念、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而且省时高效。
关注二:巧设问题,突破难点。
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基础知识薄弱、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低下,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往往难以一步到位深人理解,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人,由已知来学习新知。因此好的提问能揭示儿童已有的认知水平跟阅读文本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探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盲目追求问题的难度,而是要设计渐进性问题,梯度上升,环环相扣、步步深人的探究,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较为复杂的内容。例如对于文章内容的感知,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来深刻理解,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为学生设置台阶,将复杂的问题设计成具体化、梯度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有效的探究,达到对文章主题的深人分析与深刻理解。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时常常会这样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说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这样的问过于笼统,可以根据各年段不同的感知要求,低年级可填空式提问,把问话组成填空题,然后依次发问。中年级可以采用适当的提示语,语气要缓慢,意在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便于学生整理文本的内容,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高年级针对不同的课文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游览的顺序,把每段大概的意思连起来等方法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产生歧义的地方,设计选择式提问,让学生从数个选择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能够陈述选择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某些相近而意思又有细微差别的概念、词语或篇章,设计两项比较式的提问,有助于让学生确定事物间的同异关系。提问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部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的部分。已知部分起铺垫作用,成为通向未知部分的桥梁。一个问题一个台阶。第一个提问为第二个提问作铺垫,第二个提问又是第一个提问的发展和延伸,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高效课堂。
关注三:课堂评价,点燃兴趣。
课堂评价语是高效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评价语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做出瞬间的、即时的、即兴的、即地的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积极导向、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功能的语言形式。课堂评价语言包括口头语和体态语,以口头评价语言为主。纵观各大名师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名师的的课堂评价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评价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首先课堂评价语应具有激励作用,能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鼓励,老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能让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从而由自信走向成功。如问题提出后,鼓励孩子发言:“xx同学,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我相信你能行!”“谁能用你的聪明才智帮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孩子”。让学生愉快地思考。愉快的心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相反,批评与呵斥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激励就是表扬,其实未必。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充耳不闻,不能产生激励的作用。巧妙把握评价的度。赞赏也应该有度,超值的嘉奖只能让学生懒惰,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的评价语是带有激励性的表扬,表扬中也有批评。其次课堂评价语要有一定的导向性。导向性评价语,即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老师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回答哪里是正确的,哪儿还需改进,怎样改进。点燃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例如,古诗词理解,学生结合注释说诗句意思,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结合注释理解诗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你很会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行为予以肯定,然后再适当指导同时根据画面想象画面,把诗句中少的词语予以适当的补充,变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更好了。”对于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你也可以告诉孩子:“查工具书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果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样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噢!”如果学生回答不是很理想,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刚才的回答语言很完整,老师从你的回答中听到了自信和勇气”。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到学生中的各种信息,既准确客观、具体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又十分得体、明确清楚地提出了教师的期待和改进的目标。这样的评价既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种学法指导。因此,导向性评价语在课堂评价语中尤为重要。轻松的氛围会让学生忘记压力,发挥最大潜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枯燥局面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效果的有效性控制,更容易缓解师生间紧张气氛,更能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点。机智幽默的课堂评价语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体和健全人格的关注,是对学生身心的关爱。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的人文关怀也就更加重要,找到合适的支点,认真把握好这一门高超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活力。
心中目标明,教学效果好;巧妙发问,问而有法;巧用评价语,激发兴趣。高效课堂关注备课、提问、评价语,真正让学生学会,回归语文课堂“本真”。
【参考文献】
[1]柳向阳.巧妙发问问而有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摭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0):12-13.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日益为国家和全社会所重视,在许多地方的小学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五年级相关内容推荐
五年级童话故事
小学五年级谚语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
五年级美文欣赏范文5篇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1又过了一个学期,时间过得非常得快。仿佛这一整个学期,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回顾这个学期以来,我在教学上所做的工作,我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总结。
这一个学期的英语课堂教学,我更侧重于学生知识点的落实,尽量把每节课重难点解决好。并及时登记好学生哪里学得不完善的地方,以便在复习时集中突破。这个学期,几乎每堂课我都给学生听写,首先把好学生的单词关,学生写不出来的,多听几次,多重复,多侧重,多督促,从期末考试学生写单词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一块确实相对于上个学期有了进步。
在小学阶段,单词还是学生的重点,所以对于单词的识记应当首先放在首位。然后,对于课文的背诵,我也重视起来,原以为学生能读就好,不一定要背诵课文,背了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然而,如果不要求学生背课文的话,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不会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会认为过得去就行了。相反,对课文进行背诵,是对学生记忆的一种强化,学生从不会背到会背课文的这一过程,就已经不断地在强化记忆,不断地加深印象和理解。因此,背课文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途径。
另外,本学期,我采用了奖励的方法,将学生的抄写作业、听写、单词课文的背诵、课堂表现等分类评比,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每周对他们进行英语之星的评比和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爱好英语。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比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好。这个学期,我也加强了培优补差工作,尖子生除了立足于课本之外,我还辅导她们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的比赛,以提高她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于中下生,我尽量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因为我发现,如果把中下生集中在一起教,总有那么些个学生不愿听。一对一的话,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于是自己也重视起来。而且我在辅导他们的时候总是让自己有耐心起来,因为要是连我都没有耐心的话,学生又怎么会好好听呢?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还参加教学科研,坚持参加区和科组的英语教研活动,并参加部落的网络教研活动。另外,我还申报了小课题。虽然到最后,并没有通过,但是这个过程中,我有尝试过。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明年我还要再来。
在教科研方面我认为自己还有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
第一、对于教材还吃得不够透。我认为可以从“文本再构”这一理念出发,进行文本和资源的整合。尽量把知识点做到深入浅出。
第二、对学法缺乏有效的指导。比如学生在平时几次考试中,听力和写作丢分比较严重,虽然也给了学生一些做题的方法,但中下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小学英语之难之累。正因为如此,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前教后都做认真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提高教学水平。
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如下: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向其他教师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后进生。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力求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规范和准确,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就调整语速的快慢。
第三、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
三、英语活动
积极配合学校参与校内外举办的英语活动。
总之,一学期以来,本人勤勤垦垦地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学生各种英语会话知识,努力开发快乐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寄望于下一学年度为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水平,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时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为学生今后语言发展奠定基础作为目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在获取了一些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仍有许多需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本学期我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有教者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众所周知,要想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语言的运用提供真实的语境和创造机会。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教学很重要。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对授课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备课时,我力争将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认真思考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授课时我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和枯燥问题趣味化,尽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我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
二、在课堂教学中,活跃气氛,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参与活动。
实践证明,教师不但要充分地备课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在课上一定要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而英语又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上课内容丰富、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自然就能够吸引住学生。
例如,我会尽量多介绍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生活故事,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动力和激情。另外,我还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但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惭愧,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自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力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三、课后用爱心浇灌学生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下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发现作业问题及时讲解,让学生及时消化。在班里优生不多,中差生却俯视皆是的情况,在不断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首先,帮助他们找出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心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样的平等和民主,因此,我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理解他们,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四、在教研方面,积极参与,博取众长
平时,我抓住机会,多听优秀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认真学习研究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积极配合我校英语组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五、努力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如: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够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力争让学生轻松学习,熟练掌握。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收获良多: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多问、多想,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工作经验,相互配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4在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五(x)、五(x)班英语教学。在学期刚开始时,我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像以往那样,完成本册书的教学;学生这一学期要参加小学生毕业考试,我必须在本册书的教学结束后,拟定一个小学英语的系统的复习计划,根据计划合理地安排自查前的复习工作。
五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英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已有初步的了解。同学们的听力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为此我做了一下工作: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存在的问题:
1、在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但是有少数学生由于紧张而繁重的复习没有更多地关注到他们的课堂学习情况,也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引导他们抓紧课堂的每一分钟。
于是,为了让他们取得进步,我的做法却是进行“课后辅导”,增加师生的负担。
2、在复习阶段,由于复习的内容涉及到三、四年级的内容,内容量多,在处理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五年级的内容应该为主,三、四年级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选择(对大部分同学来讲,三、四年级的内容较简单,可应付)。五年级的单词、句型都是重中之重,内容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老师在这时候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理顺知识结构,如,更有条理地进行句型分类。
另外,不应该为了应付考试,就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交际性,听、说、读和写尽可能兼顾,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同时,听和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复习阶段,值得运用听和说的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活泼。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摸索。
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所授班级的有些学生作业比较马虎,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态度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希望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向同事们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不断进取,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教学。
六.采取的措施:
1、通过听、说、读、写、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2、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3、在往后的教学中,我要更积极地思考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如,在复习阶段,针对复习内容,运用竞争机制,在后进生的小圈子内进行内部竞争,激发他们上进的积极性。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紧紧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贯彻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开展各项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这远远不够,教学是漫无边际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优势,改善不足,虚心谨慎,扬长避短,继续加强对教材钻研,想多点办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争取更上一层楼。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5一个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与校本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了解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因而,我本着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认识到必须要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我坚信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
二、英语教学工作
我所任教的是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因材施教,着重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以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我在英语课堂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把音乐、简单的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求知,轻松学习,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I Can do”“English, I Can Say”。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评课,学习各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半年来,我在学校听了许多公开课。
通过听了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
三、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
由于本人在英语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自己的知识又有限,在教学的同时,时时虚心向资历深的教师请教,和我们英语组的同事一起学习有关英语方面的教学教法,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扩大视野;用心收集有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资料,时常听录音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游戏来辅助课堂教学,激活课堂.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师如何作研究?教师如何在研究中成长?笔者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的路径,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资源。
每个教师的手头都至少有一本教材,因此对教材的研究是最容易进行的,教材研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研究教材,最关键的目标是深入浅出和瞻前顾后。所谓深入浅出,是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表面深入思考,探寻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揣摩教材编者的安排意图,设计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所谓瞻前顾后,是指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系统把握,能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旧知充分了解,对本课知识的后续发展心中有数。
例如,小学数学中“分数”有关知识的教学,教材一般都是分三次进行编排(此处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首次编排是三年级上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着重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需要,理解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二次教学是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三次教学是五年级下册系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深入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分数知识三次编排的教学重点要把握准确,第一次认识分数重在分数的来源以及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第二次认识分数重在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从瞻前顾后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教学都要把握本课教学的分寸,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炒冷饭”;对于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后续知识不要提前教学,以免于“夹生饭”。
在研究教材的方式上,笔者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大循环教学”。从1987年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笔者坚持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先后进行了三次完整的大循环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大循环。虽然每次大循环教学都需要六年的时间,看上去似乎很慢,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通过大循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去教一遍。一次甚至几次大循环下来,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意图、前后联系都能了然于胸,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迁移渗透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将是整体性的数学知识,获得的是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除此之外,研究教材还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笔者所教学的三次大循环,分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87-1993)、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93-1999)和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2002-2008)。教师研究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研究课程标准,从教材编排的源头和依据去发现共性规律。
二、研究儿童
儿童是教学研究的服务对象。
“儿童,一个宇宙,一片星辰。我们带着好奇,望着他,探索着他。”“教师的大智慧在于对儿童的研究,来自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因为,儿童是教育的主语;因为,儿童是教育的根据地。”(成尚荣:《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7日)可见,对儿童进行研究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儿童,首先必须研究儿童的思维。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思维,具有其独特规律。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主要是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状态,即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从儿童的数学观出发,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完成两次重要转化的过程:第一次转化,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第二次转化,是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即把作为静止(停留在书本、教案上)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一次转化,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把握学习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课可以是独立备课,也可以是集体备课,甚至可以把名师现成的教案拿来参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对儿童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形态”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转化,需要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方式,有效而灵活地组织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流程,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并把这种火花点燃为火把,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快乐之旅、思维之旅、智慧之旅。
三、研究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每个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研究既是家常便饭,也容易“审美疲劳”。对课堂的研究需要的是大胆实践与不断反思。循规蹈矩与一成不变的课堂,也许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十分不利。研究课堂,应该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儿童之后,设计出新颖别致和符合认知规律的课堂学习过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对课堂进行反思与调整。反思能力是研究课堂的重要组成。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笔者在研究课堂的过程中对理想课堂的追寻与反思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结构严谨、精雕细琢。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那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研究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这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可惜的是,一直到现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一次也没出现过。
第二重境界――多层并进、活动交流。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个阶段,我追求“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活动教学,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似乎有时也有点“花”,不经意地偏离了数学。
第三重境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我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针对课程改革之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误区,笔者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几个关键要素: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秀,有效的课堂讲求简单与实用,互动的课堂体现对话与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四、研究专题
专题是教学研究的必要提升。
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作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专题研究包括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课题研究、调查实验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一种规范、有目的、有计划、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的研究方式。课题产生于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题的选择,应该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针对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展专题研究。
笔者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曾经进行过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初期,开展了《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课程改革初期进行了《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实验研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两项研究都属于实验研究,尽管教育实验的难度比较大,但是选择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第一个课题针对数学学科的思维发展特性而开展,对于了解儿童的思维规律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有指导价值;第二个课题则是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特色而开展的研究,对探究数学活动化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而目前研究的课题则是针对笔者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而开展的实践研究,旨在进一步提炼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追求和对教育理想的深入追寻。
【关键词】高效;高质;英语课堂;减轻学生负担
目前小学英语每周只有两到三课时,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往往没等学下一课,上一课的内容又忘了,而且孩子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中若受到挫折或者老师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时,他们很容易失去兴趣,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常有学生在课堂上思想抛锚,违反课堂纪律。所以老师经常要花费宝贵的时间去维持纪律,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孩子们不善于把握和理解语言的规律,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学习效果不理想。那么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后学习负担,就成了每一位英语老师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达到高效、高质、增效减负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动爱玩、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又说又唱、又蹦又跳中快乐地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必然会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这样我们达到了“既把马儿牵到了河边,又可以让他们愿意喝水”的效果。 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状态,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激励差生,树立榜样、增强学习主动性
课堂上愉快的情绪可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种积极高涨的情绪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尤其是进步甚微的学生。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即使取得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真诚地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增强成功的信心。时常听有些教师课后抱怨,因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纪律或不认真听讲而对他们进行当场批评教育,有时还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这些学生进行当面的讥讽挖苦,甚至对自认为实在无药可救的学生来个破罐子破摔,故意忽视他们。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自己更加的气愤与无奈。遇到上述情况,如果教师能从学生中树立他们身边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许多态度、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形成的。”所以当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时,就及时进行一个小结,既要表扬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还要注重对后进生的表扬与激励。这样非常利于随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及时评价,给予鼓励,体验成功喜悦感
儿童有巨大的情感能量,只有自己获得愉悦、兴奋的成功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实践和探索。好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自信心。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与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如果一个学生经过努力,英语取得了好成绩,就会认为英语是他容易学、喜欢学的一门课程,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反之,则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过去一线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学生回答准确我就会及时给予表扬,并打分“G”(good),当个别学生发挥超长时,我会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对其进行鼓励与赞扬:如竖起大拇指、摸摸学生的头、与学生击掌或者拥抱以示鼓励与祝贺。当学生集够10个“G”,就可以奖励一枚贴画。学期结束时,贴画多的学生便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奖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因而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挖掘教材,认真备课,提高教师“教”的效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提高常态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之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英语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等状况,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越详细、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准备不充分的课堂教学是杂乱无章的,教师慌神,讲课语无伦次,不能吸引住学生,学生自然也不会产生听课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纪律混乱。所以,只有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并适当增加各个环节的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教师所吸引,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才会有效。听课中,记得一位教师执教快乐英语《How are you?》时,她分别在二(1)、二(2)班上课,效果却迥异。在二(1)上课时,她对自己所设计的教案不太熟悉,而且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凑,导致学生利用她翻教案的时间在课堂上叽叽喳喳地说话,课堂纪律混乱,极大干扰了她的教学思路,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因为课堂上学生没学会。她不得不让学生回家跟磁带读课文中的句型和单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后,我帮她调整了教学思路,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因为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二(2)班上课时,她无需维持课堂纪律,学生就很自然地和她一起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都很浓厚,她也感觉到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收效很大。二(2)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掌握了所学句型和单词,因而课后自然不必再费时、费力。
三、把握规律,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后作业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必须抓住课堂的分分秒秒,尽量将所学的知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消化吸收。那么,如何高效利用课堂的40分钟,如何让好玩、好动的孩子们注意力在课堂40分钟高度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把握最佳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在上课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上课前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课下的事情上,而铃响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维最活跃,理解知识最快,掌握知识最准。为此老师需要在这段时间里抓紧讲授新知,突出重点、难点,启发提问。
2.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情绪
英语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原来的一线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文字、声音、图片融为一体,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语言交际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更乐于表现自我。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形式:(1)歌曲导入;(2)自编TPR导入;(3)提问导入;(4)游戏导入。例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colour is it ?”的句式时,我用准备好的苹果、香蕉、梨、桔子等水果导入句型,先让一位同学蒙住眼睛摸一样水果,然后问: “Guess ! What’s this in English ?”他猜对后,再问“ What colour is it ?”做完游戏,还要请猜得对、说得好的同学来尝一尝水果,这样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儿童天性好玩好动,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情绪。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打着节奏唱一唱他们三年级学过的优美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这很符合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可以使他们快速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学生在听听、唱唱、做做中,快乐地学习。又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partA Let’s learn中的动词词组“empty the trash” 时,可以在两组学生中各挑选一名学生,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倒垃圾,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边拍手边大声说“empty the trash”,获胜的学生可以为小组获得一颗星。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学习短语可以调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极高,人人都举起小手踊跃参加,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极佳。
在教学字母、音标时,教师可以把字母卡片制成头饰,和学生一起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做“谁是自家人,” “找朋友,”等游戏。学生把字母按读音进行归类,将字母与相对应的音标联系起来,进行音标拼读训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巩固了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绪。
3.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具,如彩色挂图、单词卡片、投影仪、磁力黑板、电脑等。在讲授新课时,尽可能地使用书上提到的实物,如红五星、大苹果、黄鸭梨、酸葡萄、小汽车、木偶玩具以及自己剪的熊猫、小白兔、青蛙、等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和书中人物头饰,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格外深刻。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者、课后的玩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小学英语单词、句型、课文的学习和操练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不应过多地替学生说了,应该给学生充分练习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Unit6 《In a nature park》”一课中,可以设计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居住地”的任务,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选派一名小组长,组长提问“Where do you want to live ?成员依次回答,最终8个人的答案都要体现在调查表中;还要选取完成最快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操练了句型又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要完成这份调查表,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每位学生都是参与者,都必须参与其中进行思考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参与了,进行了实际的演练,会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对话交流,课后当然就可以成为纯粹的“玩者”。
五、把握好教学节奏,精讲多练,减少课后作业负担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带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课时,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80%。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课堂操练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课后的作业自然就少了。
六、搭建师生爱的桥梁,构建互动课堂,让学生爱师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故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把爱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一线英语教师都深有体会,当认知水平较低、学有困难的学生表达词不达意时,如果教师鼓励说: “Try you best!”,“I belive you!,Try again!”等等,学生就会信心百倍,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尊重他们的。学生一旦喜欢某位老师,其课堂氛围就显得活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自然会提高。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此外,如果在课堂上确实有几个学生太过“活跃”,影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小策略,如“表扬其他孩子,引起该生的注意”、“停下来调整片刻”或“走到该生旁边和蔼地摸摸他的头”等等。而一旦该生有进步,教师应不惜言语地给予真实表扬。有时,孩子们不是不会说,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甚至是自信心不足才不敢开口。只要我们教师在英语课上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提供机会给他们,他们一定能够还给我们一个个惊喜!
总之,增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减负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增效是减负的前提,减负是增效保障。我们只有打造出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学勇,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小学各科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
2.廖莉莉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上海师大文馨楼,有一种别样的诗意与期许。我带着一颗真诚而渴望的心,怀揣一份美好而执著的梦,狂风暴雨之后,我们开始了为期30天的上海异地取经之旅,开始了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上海的每一天,我学习着,思考着,收获着,充实着,感动着,快乐着――
一、专家引领、思想蜕变,掌声为智者而鼓
培训期间,我们有幸聆听了许多著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吴忠豪教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语文课是教语文,不是教课文,应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吴教授所讲的《课改,路在何方?――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这一系列专业性极强的讲座,让我们长了见识,使我们明白语文课不只要注重理解,还更应关注表达。
吴忠豪教授对课程改革的思考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语文本体论更是对现有语文教学现状的种种弊端,提供了学理上的佐证。不管是观课评教的思维模式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是实际课堂教学中课程改革方向的准确定位等都需要我们在已有的认知上重新建构新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有新的态度:学习的态度,挑战自我的态度。
李海林教授所讲的《专业的听评课――类型、内容、流程与方式》。李海林教授深刻犀利的观点、时不时的冷幽默、极具专业的分析,给我们评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专业指导;李海林教授的讲座,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进入教学高原期。我开始思考:自己应如何规划今后的人生目标、教育教学目标,快速进入第二次发展期?
见识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态度,专业的人才要有专业的能力。观课评教,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对我们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听了李海林教授的讲座,我们对观课评教有了新的认识,其类型、内容、框架模式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名师课堂、实践引领,眼泪为先行者而流
在上海的一个月里,我们走进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的教学课堂:蒋军晶、周益民、茹茉莉、岳乃红――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功底,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及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令人叹服!
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老师》一课,真实朴实,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扎实到位。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的贾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听完他的教育故事,我流泪了,“大师兄”的故事由此定格在同学的脑海,在文馨楼里流传。
有幸之余,我们观摩了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的示范课《祖父的园子》。蒋老师的课,无论是导入,还是重点部分的研读学习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蒋老师对文本解读深入细致,对学情、对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序清晰……师生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兴致盎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四年级的孩子学习这篇人教版五年级的课文,教学效果却如此之好,确实让我们赞叹不已、深受启发。
三、集体备课、思想碰撞,争执为蜕变而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虽然我们各执己见,常常互不相让,甚而还有小的所谓的“矛盾”与摩擦,但我们在思想碰撞中开始了真正的反思和升华。
集体备课让我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会使我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每当我迷茫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看,虚心向同伴学习,互相帮助、研讨、交流,最后达成共识,找到方向。
对比以后的教学,集体备课还会使我们从繁重的写教案烦恼中走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读书学习,钻研教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思考问题,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坐够四十分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呢?许多教师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多回答几个问题。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是这种“参与”往往流于形式,为了使学生的参与能更有效,这时就需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从而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时,先让学生讨论所学的食物,然后由易到难讨论I like… Because… We like… Because… My friend likes… Because…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如果能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开展交流,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做才可以保证课堂的交流是有效的。
要很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之一,就与大班额有关。有的教师提出,在四十多人的大班额的情况下,难以改变现有的课桌椅摆放形式,实际上在现有的形式下可以做微调,如前后桌同学可随时组成合作小组。最严重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被形式化。这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合作的内容是否真正具有分工、合作的价值,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成为教师讲授的点缀,而没有实质意义;由此也导致了第二个问},即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不可能使学生有真正的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思想,从教师独占课堂的固定思维中跳脱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从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如果学生个体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可能降为听众的地位,使他从属于教师的活动而不能实现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构成上改变了班级授课情况下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的状况,从而将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当然,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相应的变化。它要求教师授课尽量以大单元教学内容为主,并只作精讲,而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能够弄清楚的问题,就留给学生小组去完成,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我在教学Read and Write时,只精讲词句,然后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分小组讨论解决,实际上,如果课堂的时间结构能够得到变化,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那么,课堂上的活动就丰富了。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有效进行探究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些完全不适于探究的内容,另当别论。这就需要教师转化思维定势,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也不要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学生就一定懂了”,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问题。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思维操作的中介性工具,也就是有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大师 构建 有效课堂 方法 鲜活 丰满 吸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01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既是对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也是对艺术大师练功历程最好的概括。我们惊叹于艺术大师在台上的精彩表演时,常忽略了他们在台下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作为一名教师,何尝不是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表演?又何曾不是为了给学生展示一堂精彩的课而付出诸多的努力?那么,既然同为登台,教师更应像大师般要求自己,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
何谓大师?《辞海》解释:“‘大师’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景仰的学者或艺术家。大,显其宏博,世人难及;师,显其杰出,足可为世人师。”先生曾说过:“大学者,不是因为有大楼的缘故,而是因为其中有大师的缘故。”可见,“大师”这样的一个称呼让人敬仰。试想,教师也作为“师”,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像大师般登台“演出”,那么课堂犹如舞台,每一堂课都将会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地方。
那么,教师要如何像大师般登台,展示精彩的课堂呢?
一、利用创意构建课堂,让课堂更鲜活
有的人会说,创意不就是广告人的事儿吗?那就错了,创意是不分行业的,每个境界都需要有创意,尤其是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教师,更应该是具有创意的第一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在群文阅读教学时,由于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与日常所教授的课题存在较大的区别,课堂讲授的容量也较大,但教学模式如出一辙,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要给这节课寻找与众不同的创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堂。于是,我大胆地从课外借用了一部已拍成电影的有趣的《导盲犬小Q》作为导入,一开始上课便播放其中剪好的精彩的电影片段,让开课颇具创意。由于学生对电影的导入非常感兴趣,所以一下子被精彩的情节吸引住了。同时,这样的导入让我在学生的心中铺垫了一个形象:这是一个时尚的教师。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较多,对他们来说,一个时尚感十足的教师能让他们心生敬佩,从而被这个教师引入到课堂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课堂才能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
创意,想发掘并不难,难就难在教师本身必须要与时代接轨,眼睛不只要看到教科书、教学用书,而应让时代的新名词、新事物融入课堂之中。如现代的教学一体机为创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将手机APP、手机与教学一体机连接,在教学时即时拍下学生阅读、书写等镜头,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有效。
只要用心,创意无处不在。有了创意,课堂上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发利用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丰满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新的气息。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教学理念,让新的理念在课堂中展现。同时,教师要开发利用多元化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现在的网络、电子书、PPT等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之中。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来构成单元主题。在教学时,我摒弃以往单篇课文的上课模式,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形成一节群文阅读课,使这节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的信息量可以更大了。在构建群文阅读课时,教师还可以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篇章给学生阅读,配合其中所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片段给他们欣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只要教师多一份心思,多一份准备,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必会丰富而精彩。
三、做好课堂上精巧的细节设计,让课堂更吸引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的,一节好课也如此。只有做好了前面的准备,再细细地理出教学详案,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设计,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如课堂提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是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以问题来贯穿教学的整个流程。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多种预设,这样课堂才能够获得好的效果,也才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个性,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课堂小结是课堂重要的细节之一。课堂的小结有时只是教师的几句话语,但其却能够给整堂课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效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教学知识的回顾与记忆,教师讲授的方法使用的再现,更是对不同教学环节的清晰区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效的课堂小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授教群文阅读课为例,类似群文阅读的课型形式大同小异,要想让课堂与众不同,在细节上就要推陈出新。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共享阅读,体会人与动物的情感世界》群文阅读课时,设计了四个“闯关”环节,摒弃常规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每成功闯一关就交给他们一个闯关秘籍。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整节课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大师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师的成功基于关注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难道教师不也是同一个道理?
四、关注课堂效果,让课堂充满大师风范
如果在一节课中学生完全没有学习到任何的知识,这是一堂好课吗?正所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效果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的效果好,说明学生学得到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作为教师,想要像大师般,就需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力求学生学有所获,轻松、愉快地学习。
曾听过一名青年教师的一节公开课,该教师的教学语言流畅,极富感情,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明确,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得十分认真,但疑惑的是,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却答非所问。这说明教师没有能够发挥教学机智,将学生引导回归到课堂的主线上,而是让其坐下后,继续讲授原已备好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关注,学生又如何能学到知识?又谈何教学效果?艾滨浩斯在《论记忆》中说过:“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活动中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强度。”因此,当学生第一次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改变其想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节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