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典话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人生,有时心如止水,静静地感受生活的宁静,百事顺利,日子和美;人生,有时波澜起伏,大起大落,时而悲伤,时而兴奋,时而痛心,时而欢喜,但是,不管怎样,一生都应该有坚强的信念,执着的目标,使你勇往直前,追求不懈。尽管一路上会有无数的挫折与失败,但是,只要努力勤奋,将会克服一个个困难,磨平一个个棱角,自己多了一份坚定,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耐心,人生的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勤奋将驱除心中的阴影,迎来向往的光明。
2、有人告诉我说:人生要学会知足,但是不要轻易满足。知足的人生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什么东西才值得我们真心的去珍惜;而不满足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也许我们还有更大的机会,一如在雨中奔跑的孩子,我们的知足是我们至少还可以奔跑,这比起很多坐轮椅的人来说,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要满足于此,我们更希望有自己的一片晴空,我们努力的向前奔跑,奔向那片自由的天空。
3、生命的小舟飘流在汹涌的大海上,狂风呼啸怒吼,而它还执着向着远方……泛波中有暗礁有旋涡还有大鲨鱼,然,进亦死退亦死,我选择勇往直前。或许我终将看到柳暗花明的时刻,或许我一定能抵达美丽的桃花岛。
4、不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吗?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即使“上刀山,下火海。”即使如履薄冰,也可以用不间断的信心,持之以恒,取得最后的笑容。“笑在最后才是成功的”,旅程中的哭泣,行进里的泪水,至少也有最后的笑容。
5、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意指生命重在质量。我们可以看到,老年的人生是可悲的,幼年少年的人生则是糊里糊涂的,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所以人要提高生命质量,关键还在于青中年。过好二十岁到五十岁这三十年就可以了,即使五六十岁就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6、每个生命,唯有通过接纳自己,与自己携手共进,越来越好,而永远无法超越自己。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自己,独自上路。所有的存在,都是建立在自己与自己关系和谐存在的基础之上。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奔跑的路人甲意味着:没有后悔,没有抱怨,勇敢的面对,接受挑战,努力争取,无所畏惧,心中充满理想,对人生充满希望,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积极主动。漫步的路人乙意味着:消极被动,逃避挑战,未战先输,忍让妥协,丧失机会,一眼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逆来顺受,不思进取等。
9、我们的生命总有过度的时候,过度的时期常有孤独相伴。害怕孤独的人,总是逃避这一时期,认为所有的苦难都经历了,人生真的是很悲剧。有的人看待人生,不把主观的思想放在主要位置,他们相信一切皆有宿命。既是你的苦难,命运自有他的安排。这世界里的一切,只要是存在了的,总有存在的理由。
10、人生得耐得住寂寞,兴致勃勃地学习,也得忍受得住孤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与苦学,都将会令你的人生褶褶生辉。“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说明勤奋与苦学的巨大作用,对人生难以比拟的影响。人生深入地进行创造,甚至创新,开辟人生的丰收景象。
11、人生之所以存在不同,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是因为我们对机会和挑战的定义不同,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还是选择消极的逃避,就结果而言,()我们不敢绝对的判断,但是这两种生活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明白的道理,第一种人还有希望,第二种人却只剩下失望。
12、生活的可怕之处就是在这里,有些人可以安于现在的生活,不自卑不敷衍,也能够很好淡然地生活下去;有些人想要去远方,想要生活剧烈,不疯魔不成活,虽然累倒也活得轰轰烈烈。可尴尬就尴尬在你活在另一种生活里--不上不下的生活。
13、人生当自勉,学习需坚持。从这一刻开始,我依旧是我,只是心境再不同。不论今后的路如何,我都会在心底默默鼓励自己,坚持不懈,等待那一场破茧的美丽。
14、人生,想达到一定的高度,你必须不断攀登,排除肉体上的折磨,不论腰酸背疼,不论手脚无力,不论大脑一片混乱,整理好自己,卸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一步步地向上,登台阶,爬山领。也许一路上的风景五彩斑斓,够你细细观赏,触动灵感,解除疲惫,信心十足,力争高峰。
15、真实的绝境不等同于希望的幻灭,心灵的溃乏才是真正的绝境。荒凉沙洲上无数旅人的骸骨,难道那些生还者是生命的奇迹吗?当身处逆境,奋斗和停滞交通,若我们的思想也因胆怯和消极逐渐磨灭话,那就只有被迫推向失败的边缘。他们一定会想:“没有退路更无出路,一切随命吧!”就这样茫然同成功的路口转弯坠入失败的谷底,正如小舟随波逐流,最终被狂浪击翻,葬身大海。
16、积极的人绝不会因困难而坐失对自己有用的机会,逆流往往是种特别的幸运。整天溺在甜蜜中的人往往会失去挑战未来的信心和能力,终日享受随时会消失的顺利,到头来还是一样的失败。无能的富人总有穷困的一天,没有傻兔子总撞孤树。而那些经历苦难却有志的青年,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终能看见成功的彩虹。
17、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遗憾,太多的困难。真正的猛士应该勇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1、如果你的付出没有超过任何一个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人,那么你凭什么说你努力了,当你没有考上,你也就没有脸去抱怨什么了!
2、人生有五颜六色的价值观,但一种价值观一旦被你认可,你就可能一辈子追求这个价值观而无怨无悔;世界有千紫万红的思想,但你只要接受其中一种,你就能够终生信奉它而至死不逾。
3、考研的成功,不在于你复习多长的时间,而在于时间、效率、耐力三者的乘积。
4、考研是自己选择的最愿意去走的道路,不管前面会遇到什么,考研的决心一旦作出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5、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不到最后胜利,永远不要掉以轻心。
6、骄戒躁,平复心情,按部就班,不急不慢,如鱼得水,马到成功!
7、在一个人奋斗的道路上,你也许会孤单寂寞,可是别忘了,朋友的祝福还在,父母的叮咛还在,对希望的追求还在,至少你的信仰还在。那么再苦再累算什么,你将永远不会孤独,你将永远的走下去。
8、如果说每一次降落是为了更好的起飞,那么每一次降落后的起飞就应该飞得更高更远!
9、考研不是无间道,而是开往春天的地铁!
10、失败不属于我,我现在一无所有,我只有拥有毅力去拼搏的能力。
11、任何人的成功都来源于自觉自愿地去寻找机会,发挥创造力。如果你只会坐井观天,守株待兔,那么你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永远逮不着那千分之一几率的兔子。
12、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13、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4、考研是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最直接的路,是我改变自己现在生活状态的捷径,是我真正体验高校生活的唯一的路。
15、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6、目标是上海交大,但是奋斗方向是清华北大,如果不小心考得很好,就去上海复旦!
17、坚持就意味着成功,因为你战胜了自己。只要永不放弃,就还有希望,一个永不放弃的人是不可以被称作失败者的。
18、考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对人的意志力,判断力,交际力等综合能力的考验。
19、每个人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失意与挫折,但当这些降临到你身上时,千万不要放弃。永远不要忘记你儿时的梦想,只有心中怀揣着火热的梦想时,人生才是美丽的。往往你会发现,当你坚持到最后时,一切的失意都会被成功的幸福所替代。
20、当你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21、你的一生中,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然而,许多人却在悔恨过去和担忧未来之中浪费了大好时光。
22、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你就等待失败吧。
23、要想走出平凡,就要先走入孤独。
24、一年的时间,为了以后50年奢华糜烂的生活,我一定要成功;如果失败,结果只能像农民工一样,累死累活,每个月却只有一两千的收入,还不一定能要到。
25、考研不简单,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容易,但是!不代表不可能,坚持,忍耐,拼搏,进入清华没有问题!
26、一鼓作气,考研是一种忍耐。
27、学习注重一个节奏,节奏不能断,也就是你不能一天不看书,断一天的节奏,一个周补不回来。很可怕!
28、每个月月底一个大休,周日适当休息,其余时间按计划进行,雷打不动,即使下冰雹,哪怕下刀子,去上自习!
29、就这么一年,有什么放不下,怎么就不能坚持,你可以享乐,享乐到死,但是你不为以后想想吗?你难道战胜不了诱惑吗?
30、当一切成为过去的时候,你对过去就会不以为然了。所以我相信只要你对未来有梦想,并且踏踏实实的走过为将来奋斗的路,你会收获很多的。所以我祝愿所有拥有自己梦想的朋友,选择了就义无返顾的坚持下去,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回收获微笑的!
31、不要害怕名校,专科考清华、三本考北大是事实而不是传说。
32、朋友们,努力吧!无论什么时候,不到最后,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成功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那一个个山穷水尽时绝处逢生的喜悦与美丽,没有这些来点缀,一帆风顺的成功也就不那么令人向往与追求了!
33、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4、冲刺这一年,我志憾天地。用信念战胜困难,用效率战胜惰性,用常规战胜浮躁。激情似火,心静如水。全力拼搏每一天,专注高效每一节,聚精会神每一分。付出非常之努力,收获非常之进步。冲刺这一年,决胜这一生;冲刺这一年,幸福八十年;冲刺这一年,全家尽欢颜!
35、尽量在今天多做点事情,不要把事情推到明天。(励志名言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明天,而且你更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留住今天,充实今天!
36、一个人生活中的失意乃至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心理的而不是现实的,是技术性的而不是宿命的。现实至多为失败者提供了解脱的借口,而对宿命的信仰最终无情地扑灭了成功的任何希望。
37、人生就像掌纹,虽然弯弯曲曲,但却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38、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39、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40、要想比别人活得更好些,所以要比别人活的更辛苦些。
41、不管是打雷下雨下雹子还是刀子。都要早起前行去学习,你的伙伴会贪睡不去,但不可以是你。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你的人生无路可走!
42、考研一点也不难,难就难在坚持。
43、不要忽视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多人关键时刻出师未捷身先退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44、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45、你努力了吗?如果是的,那你一定不会失败,因为真正的失败是不去拼搏。
46、就一年,拼搏成功了,以后50年跻身上层社会。懈怠失败了,像农民工一样,一个月一两千,面临耻辱。
47、你知道吗?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有你的竞争对手,他在学习,你上自习前他就开始学了,你走了,他还在学,你吃饭拉屎,他在学,你回寝室休息,他在学,他在学,他在学,你要考清华,清华凭什么要你!
48、每天坚持一点,每天加油一次,每天鼓励一次,每天渴望一次,每天幻想一次!
49、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
1、如果可以和你在一起,我宁愿让天空所有的星光全部损落,因为你的眼睛,是我生命里最亮的光芒。
2、娶老婆应是娶小绍,交朋友应是令弧冲,做男儿最好做乔峰,出来混还得韦小宝。
3、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
4、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5、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6、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7、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8、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9、兄弟我先抛块砖,有玉米的尽管砸过来。
10、我不会眼睁地看着你往火坑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
11、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12、一个人犯错误并不难,难的事一辈子只犯错误,从不改正。
13、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就是现在写信给你。
14、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
15、俗话说:你笑,全世界都跟着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哭。
16、本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却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遗忘。
17、智力测验就是要看到底笨到什么程度。
18、寂寞的人总是记住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正如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19、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20、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有饭吃,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21、我想当皇帝,怕罗嗦;想当官,怕事多;想吃饭,怕刷锅;真想揍你一顿,怕惹祸。
22、破牛仔裤怎么和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吉他怎么可以和你的钢琴合奏。
23、俺从不写错字,但俺写通假字。
24、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25、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26、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27、原以为自己挺恶的,认识了他才知道比我还善的人几乎不存在。
28、不是我不小心,而是我故意的。
29、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那我情愿一错再错。
30、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31、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笑笑别人。
32、废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句。
33、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34、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3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1、不论何时何地,要特别珍惜缘分,不论是你生命的过客,还是长久的知己,都是一生精彩的回忆。
2、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懂得珍惜缘分的人,一个愿和我牵手相伴到老的人,一个跟我一样相信世间有限。
3、一生中最重要、最幸福的一天,好好感受;用心体会,珍惜缘分!永远幸福。
4、不纠缠于过去,不斤斤计较,才能够面向未来。懂得珍惜缘分,珍惜友谊,就会有更多的人帮助你。
5、三生石上缘已定,如果相爱会珍惜,缘分来了多聚聚,缘分走了由她去。
6、世界那么大,相遇是种缘分,错过也是种缘分,能为一个人难受也是种缘分,既然有缘,定会珍惜。
7、一路走来,我还是与许多缘分擦肩,所拥有的也渐次失去,并非不懂珍惜,有些缘分注定了短长。
8、最开始全力以赴,后来却有始无终,不懂得珍惜缘分,你所奢望的天长地久,最终也许只能变为曾经拥有。
(来源:文章屋网 )
1、所谓幸福,是一种感观,它取决于你对事物的看法,你是否能有幸福感,是你回馈事物的反应,这之间存在着真诚,你所做出的反应就能体现你的幸福感,你若幸福,你的真诚将打败所有不屑的事物,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够真诚的人。
2、快乐是一种心情,是阳光波上跳跃;幸福是一种感觉,是鸟儿枝头婉转;甜蜜是一种味道,是眉间透出微笑;国庆是永恒的纪念,是我请客你付钱的盛宴!
3、幸福是撑船人嘴里的号子,愈吹愈亮;幸福是打夯人手里的夯,愈捶愈实;幸福是老师手中的粉笔,纵然粉身碎骨,但也心甘情愿;幸福是犁田人牵着的牛,纵然辛勤劳苦,但也任劳任怨。
4、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5、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呢?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是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同是一片天,有人抬头看见的是阴翳层层,有人却可以透过云层感受那无际的蔚蓝。
6、给回忆永不褪去的色彩,给思念自由飞翔的翅膀,给幸福永恒不朽的生命,给生活轻松灿烂的笑脸,给朋友诚挚美好的友谊,给你当然是一生一世的祝福!
(来源:文章屋网 )
父亲节感恩祝福话语欣赏1. 掌心留存你的温暖,血管流淌你的激情,脸庞再现你的青春,眼神继承你的刚毅。——唉,活该我是你儿子!
2. 一个老男人,居然让我爱得那么坚决、久远、纯粹、无私温暖、深沉、依赖和崇敬!——永远爱你,老爸!
3. 操劳的您歇歇吧,让儿女们尽尽孝心,为您捶捶背,让您享享福!
4. 不要以为我忘了你,在关键的时候,比如说今天,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你。
5. 老爸,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声就交给我吧!节日快乐!!!
6. 父亲教育儿子要视钱财如粪土,儿子就此认为粪土就是钱,一天儿子去买东西,当老板向他要钱时,他就脱下裤子说:老板您等等吧,快出来啦!
7. 伯父,今天是父亲节。我给我爸爸发了短信,很想也为您发一条……只是现在还有点勉强,要不然今年就算个预热,明年我再给您过?先把您的千金嫁给我吧。
8. 爸,别让我妈给你拔白头发了,快成葛优啦!你的白头发,留着,我对他们负责!
9. 爸爸,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挤在您的酒杯里,红红深深的,直到心底。爸爸节快乐!
10. 爸爸,献上我的谢意,为了这么多年来您对我付出的耐心和爱心。爸爸节快乐!
11. 虽然您不轻易表露,但我知道您一直都在关心着我。谢谢您,爸爸!
12.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他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父亲节到了,老爸:快买礼物送给爷爷吧!
13. 爸爸不论何时你都是我的拐杖,给我支持,给我方向,给我力量,让我可以走好今后的每一段路。即使您不在我身边,那份浓浓的父爱仍然会帮助我直到永远!
14. 爸爸,坦白讲你有时非常狡猾,有时又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我更想说:最令我引以为荣的正是你的幽默风趣!祝爸爸节快乐!
15. 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娇阳;宽广如江海!老爸,爸爸节快乐!永远爱您的女儿。
16. 年少的青春,未完的旅程,是你带着我勇敢地看人生;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而我又能还给你几分,祝父亲永远快乐。
17. 献给您无限感激和温馨的祝愿,还有那许多回忆和深情的思念。因为您慈祥无比,难以言表,祝您爸爸节快乐!
18. 岁月的流逝能使皮肤逐日布满道道皱纹,我心目中的您,是永远年轻的父亲。您的付出、您的祈盼,只为我们的成长。谢谢您,爸爸!
19. 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身体,您就少吸两支吧!爸爸,祝您爸爸节快乐!
20. 您常在给我理解的注视,您常说快乐是孩子的礼物。所以今天,我送上一个笑,温暖您的心。爸爸,祝爸爸节快乐!
父亲节感恩祝福话语摘抄1. 爸爸,您每日风里来,雨里去,为家人的生计而奔波,您太累了,爸爸,现在儿女们都已长大了,您也该享享福了。祝您父亲节快乐!
2. 爸爸,您品德高洁,安于淡泊,您虽然没有给我很多物质享受,却给我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爸爸,我爱您。
3. 爸爸,您是我的一片天: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可显得格外神采奕奕。祝节日快乐!
4. 爸爸,您是我们这个家庭的支柱,您的快乐就是全家人的快乐,祝您节日愉快!
5. 爸爸,您是我心中的骄傲,我愿意生生世世做您的女儿,祝您父亲节快乐!
6. 爸爸,您辛苦了,今儿个是父亲节,你好好歇歇吧,女儿在远方为您祝福。
7. 爸爸,您一直是我心中的偶象,小时候是,现在仍然是。祝您节日快乐!
8. 爸爸,您在我眼中总是无所不能,再难的事到您面前,都可以解决。您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9. 爸爸,您总是关怀着我,鼓励着我,引导着我!我希望您长命百岁,快乐安康。祝您父亲节快乐!
10. 爸爸,您总是用最平淡最朴素方式去表达您的爱,但您的爱却足够我受用一辈子。祝您父亲节快乐!
11. 爸爸,现在女儿已长大了,我能帮您减轻负担。爸爸,你就多休息休息吧,祝您节日快乐!
12. 爸爸,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爸爸,祝您父亲节快乐!
13. 爸爸,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随风送到您的耳边,送到您的心底。父亲节快乐!
14. 爸爸,坦白讲你有时非常狡猾,有时又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我更想说:最令我引以为荣的正是你的幽默风趣!!祝父亲节快乐!
15. 爸爸,我爱你!希望我的祝福能带给你满脸的笑意和永远的好运气!
16. 爸爸,我从没有羡慕过别人的锦衣玉食,因为您给予我的已经足够足够,我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17. 爸爸,我一直惦念着您,请为我保重自己的身体,祝您节日快乐!
18. 爸爸,希望您笑口常开,万事如意。父亲节快乐!
19. 爸爸,希望我的祝福能为您带来快乐,祝您父亲节快乐,笑口常开!
20. 爸爸,献上我的谢意,为了这么多年来您对我付出的耐心和爱心。父亲节快乐!
21. 爸爸,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挤在您的酒杯里,红红深深的,直到心底。爸爸,祝父亲节快乐!
22. 爸爸,这二十多年来,您教我读书、写字、做人、处事,为尽了心,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爸爸,谢谢您了!
23. 爸爸,祝您父亲节快乐!天上的每一片云朵都寄托着我对您的祝福和思念,祝你身体康健,事事如意!
24. 爸爸不论何时你都是我的拐杖,给我支持,给我方向,给我力量,让我可以走好今后的每一段路。即使您不在我身边,那份浓浓的父爱仍然会帮助我直到永远!
25. 爸爸不论何时你都是我的拐杖,给我支持,给我方向,给我力量,让我可以走好今后的每一段路。也许有一天,你老到无法再给我支持,但在我心里那份浓浓的父爱仍然会帮助我直到永远!
父亲节感恩祝福话语精选1.爸爸,您一直是我心中的偶象,小时候是,现在仍然是。祝您节日快乐!
2.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
3.找一湖碧水,钓几尾闲鱼,回忆人生得失,心游凡尘。喝一壶老酒,交一群朋友,笑谈人间得失,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千万别累着自己,
4.掌心留存你的温暖,血管流淌你的激情,脸庞再现你的青春,眼神继承你的刚毅。——唉,活该我是你儿子!
5.天气变得真快,气温变得真坏,出门外套要带,睡觉被子要盖,多吃水果青菜,好好保持心态!老爸节日快乐!
6.爸爸不论何时你都是我的拐杖,给我支持,给我方向,给我力量,让我可以走好今后的每一段路。也许有一天,你老到无法再给我支持,但在我心里那份浓浓的父爱仍然会帮助我直到永远!
7.父爱在严肃的面孔里,一笑一颦都体现出规矩;父爱在勤劳的奔波里,一言一行都凝聚着责任;父爱在短短的问候里,字字句句都写满情意。父亲节,祝父亲健康快乐!
8.你像一棵大树为了这个家遮挡风沙,你像一头黄牛为了这个家耕耘劳苦;你脸上的皱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你双手的老茧让儿女难以忘记,你有一个伟大又平凡的名字叫父亲,祝天下的父亲们父亲节快乐,健康平安万寿无疆。
9.丈夫、父亲的天职在于能够保卫并保护孩子和妻子。老爸,父亲节快到了,我特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但你先给我报销报销费用吧。
10.人不可能一直坚强,也有脆弱的时候;一个人不可能一直满足,也有失落的时候。今天父亲节,多点关怀多点爱,愿你的父亲最幸福!父亲节快乐!
11.老爸,我给你找来你喜欢听的那首曲子了,祝老爸开心!
12.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品人间暑往寒来,是朋友,星移斗转情不改;是知音,天涯海角记心怀;祝父亲节快乐!
13.您的目光虽然严厉,但更多的是疼惜;一天到晚见您忙碌的身影,为了这个家,您付出了太多太多。父亲节来了,向老爸道一声: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2).上厕所最尴尬的事,不是没有带纸哦,而是带来的纸擦通了。
(3).你骂我,我不骂你,不是我懦弱,而是我实在找不到跟你一样肮脏的词来形容你。
(4).有时喊你小名不是我们很熟,而是因为喊你小名的时候有熟人过去。
(5).对你微笑,不是你长的“好”,而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见了丑人都装着微笑。
(6).不是非要你跟我去超市买东西,而是因为超市的东西太贵,我的钱不够了。
(7).经常站我旁边不是因为我喜欢这样,而是这样会使我会变得更加自信。
(8).我考的很差依然微笑,不是我不思进取,而是因为当我倒着数时,竟然惊喜的发现自己排在第二名。
(9).我喜欢在你面前哭,不是因为信任你,而是因为当我在别人面前说你坏话时,每句都会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10).买吃的东西不是因为我对你好,非得要留给你,是因为我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11).看到珍贵的东西,不是让你先捡,我高尚,而是因为你捡了走后,我才能放心的去捡更贵重的东西。
(12).借给你一口“百事”,不是因为我很大方,而是为了下次口渴,会喝道更大瓶的“百事”哦!
(13).不是我吝啬不借你镜子打扮,而是我害怕借你之后,医院又要出事。
(14).分班时,跟校长反应要把你跟我排到一班,不是同学情谊,而是我害怕自己会得倒数第一。
(15).量身高先量我不是我对你不尊重,是因为把你量过之后,我才能更好的把你的身高控制在我的身高范围之内。
(16).喜欢停电的夜晚上自习,不是我天生喜欢黑,是因为做过坏事后,老师追问谁做得,我又可以说是你了。
(1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我们懒,而是因为网真的太大了。
一电子媒介时代与现代文学经典的传播形式转换
在传播学视域下,文学经典的传播、阐释和流变深受媒介形式变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起初以报刊为主传播媒介,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影视、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介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传播媒介,媒介符号与话语模式的变革也构建了不同文学经典的呈现形态,自此现代文学经典逐渐以影视这种全新的电子媒介形态进入公众的视野。下面,我们将从现代文学经典的人物、叙事以及主题意义等角度阐释现代文学经典在电子媒介中的转换。
(一)镜像语言的转换与现代文学经典人物的形象解读
影视是一种直观性的媒介表现形式,它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中渗入了不同元素,重塑了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
1经典人物性格丰富立体的跨世纪传播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顶峰,他的多部作品堪称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寓意深刻,通常采用复调的叙事模式,作品中对人物性格、形象、心理等方面的刻画复杂多变,因此,对鲁迅文学经典作品的影视改编难度较大,对导演和演员都极具挑战性。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桑弧拍摄了电影《祝福》,该片成功地将小说中的文字语言转化成了镜像语言,并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更加多维立体的再塑造,淋漓尽致地还原了鲁迅原著冷峻、凝重的风格特征,是现代文学经典改编的成功之作。影片把握住了原著人物的神韵,用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动作,塑造了善良、忠厚、生动的祥林嫂形象,并创造性地增加了砍门槛的情节,用镜像语言更加丰富、柔和地表述了祥林嫂这个人物的精神反抗性,准确解读了原著中所蕴含的渴望民众抵抗封建专制,树立起现代意识的期待。
2经典人物形象主体意识的尴尬转换
现代文学经典一般具备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的特征,在主题上呈现出时代性与史诗般的创作风格,充分体现了时代当下性与历史穿越性的统一。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还十分注重在客观的历史语境和社会关系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和行为,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变化来凸显人物的多元和复杂性,创造出多维、立体的人物形象。19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文学作品是现代文学中呈现出时代痕迹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茅盾的《林家铺子》《子夜》《春蚕》以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茅盾的经典作品《子夜》于1981年被改编成电影,导演桑弧在创作时承袭了原著作者的思想,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冲突等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以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吴苏甫作为中心人物,讲述了他从雄心勃勃到破产失败最终买办化的悲剧命运,准确契合了原著的主题思想。虽然电影用镜像语言对原著中最精彩的人物细微的心理刻画进行了准确清晰的视觉化转换,但是影片还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遭受了冷遇,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赞同和欢迎。其原因在于电影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吴荪甫英雄形象与悲剧命运之间缺乏影像表述张力,在对人物的演绎过程中,未能将原著人物的艺术魅力和英雄魄力与社会矛盾的悲剧性诠释到位。经典原著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将吴荪甫这一个生不逢时的民族资本企业家的英雄形象放在当时复杂混乱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中去刻画,展示了他作为中国特殊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英雄代表所经历的悲剧人生是由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造成的,他的失败代表了中国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悲剧。这一人物形象在改革开放时期上映是不合时宜的,吴荪甫所代表的警示意义在此时传播难以让经济快速发展中急于奋斗致富的观众产生共鸣,以至于遭到了时代质疑。
(二)网络技术与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演绎
当代传播技术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演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文学经典,它主要借助文学的媒介性特点,通过媒介在文学作品、作者、读者、受众之间实现某种交流与交换,以达到互通的目的,这是文学在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属性。在现代社会中,报刊、电子媒介、网络媒介、通讯媒介不仅是现代文学的一种传播性的工具,也是一个使现代文学弱化、迷失、失序、悬置与重构的后现代媒介阶段。它使现代文学经典在碎片式的微博解构、图像霸权的影视演变中丧失了原始的权威性,使文学叙事发生了形态上的蜕变。以网络技术为视角,在应用层面上运用超文本和超媒体可以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文本结构进行无限的衍生、拼贴,使文本叙事话语得到最真实的演绎。在印刷媒介中是不能够实现任意文本的相互链接的,文本中的“目录”“、注释”“、索引”也只是一种固定式的矢量链接方式。而应用网络技术中的超连接模式的电子文本的超链接则是一种多对多的映射模式,它远远超出整个单独的文学文本范畴,可以实现任意方向上的全放射性链接。当现代文学经典文本在被移植到网络之后,拓展了叙事的包容性,打破了顺序、完整、线性的原始叙事结构,在超链接技术下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新的叙事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超文本技术使现代文学经典实现了“滑动”的超文本叙事。现代文学的网络超文本叙事突破了传统印刷媒介中的封闭性叙事系统,将现代文学叙事中的碎片信息完全由意指活动生成。二是网络超文本技术使现代文学经典形成了“复数”的超文本叙事。传统的印刷媒介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在叙事中具有唯一性、中心性和统一性,是“单数”的文本叙事,而网络中的超链接技术则使得原本“单数”的现代文学文本成为了“复数”的超文本叙事。三是网络超文本技术对于现代文学经典而言是一种“可无限书写”的超文本叙事。传统印刷媒介中现代文学经典叙事是一种静止的、严肃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叙事,这种封闭的媒介使读者被禁锢在作品之外的阅读接受中,而网络中的现代文学则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可无限书写的超文本叙事。由此可见,网络时代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代文学的叙事方式,超媒体的运用突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接受的时代性局限,使文学文本叙事更加丰富、生动且更具时代感。
二现代文学经典与电子媒介的技术解析
1现代文学经典艺术形式的影像化处理
在当代的社会和文化转型中,以“影像”作为表征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势态,消解着文学经典的灵韵与深刻。在图像所建构的后现代话语中,以影像特有的直白与留白、运动的当下与潜在的记忆以及可视与不可视的时空结构等视觉理论中实现现代文学的视觉化创作,可以为现代文学经典的媒介形态转向提供新的视野和影像审美机制,从而建构起现代文学意义体认和影像感知体验的多语义交叉的审美范式。一些现代经典改编成的影视作品都在固定的影像框架中展示出一种与人文语境相契合的深刻文本空间形态。文学经典影视改编往往突破了传统视觉功能的感官审美属性,以直白、轻率的视听感官影像占据主导,以文本深刻的审美机制作为影像的主体,这种影视的直白与留白是对文学语义的再生。它突破了现代文学经典的单一性和文本叙事的压制,构建出影像表意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阐释空间,使现代文学经典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实现其审美价值。在现代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中,空间的建构也是影像形式建构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时间经度与空间纬度动态结合,是影像时空表意机制内在逻辑的一种度量,也是对运动与记忆的审美体验的重设,它为现代文学影视改编提供了文本空间叙事的重要表述方式。影像这种时空的动态叠合的叙事策略打破了单一的、线性的因果联系叙事,它用共时性的交错形态取代了以时间推进为主的历时性叙事,在多元并置的空间中多维度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感知形态。赋予影像以时空参与感,使影像运动的当下时空具备了潜在记忆无限开放的表征。
2现代文学经典在网络传播中叙事表意的拓展与变异
网络传播技术成功拓展了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功能,在电子媒介传播中,对现代文学经典叙事表意功能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超链接技术与叙事表意“互文性”拓延。互文性即文本间性,是指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它是文学作品中从文本的形成到阅读再到文学意义的生成和文化话语的参与的吸收与改造过程。在电子媒介时期,随着文本传播的效率和范围的变化,互文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时代的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树型网状叙事传播”,网络的超文本链接技术使现代文学经典实现了多维、立体的叙事模式,也使文本互文性进一步扩张,从而建构了一个超文本技术特有的叙事表意系统。二是电子媒介环境与叙事语言的“陌生化”。网络传播中的现代文学经典的文本语言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它以全新的表述形式来迎合数字时代人们的语言接受需求,增加了现代文学经典的体验感受和认知阻力,使现代文学经典叙事语言在传播中保持了生命的活力。电子媒介所建构的话语空间也使现代文学经典语言叙事更为“陌生化”。三是数字化语境推动了现代文学经典叙事模式“个性化”的演绎。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在数字化传播中,不仅传承了原经典部分,也对文学文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创造和极具时代性的演绎。以互联网为主的数字媒介削弱了精英话语权,增强了信息交流频率,有效拓展了人际传播范畴,它使现代文学经典的传播更为个性化,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经典的叙事模式和表意空间。
一、大众传播、媒体舆论对文学经典的影响
当代的媒体传播力量强大,瞬间可以让一个事物或人物风光无限,也可以瞬时将其打人谷底。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传播方式也与传统文学经典作品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媒体与大众舆论结合,而作为大众的读者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文学经典的建构。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已经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体舆论对其的宣传,并在其推力作用下,文学经典的历史性被削弱,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呈现加速的趋势。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纸、影视等众多传播工具向相对众多的人传播信息。相对于文学经典来说,这里的大众有两层含义:一是与文学评论家相对的一般读者群体;一是在信息传播中文学经典的被迫阅读者。大众在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扫一破了少数文学权威人士对经典确立的垄断,扫一破了隐藏在经典确立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的操纵,使得广大读者有机会参与阅读和批评,从而为经典的调整甚至重构提供有益的阅读经验。”③在当代有许多文学经典都是大众推崇的结果。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或者文本传播,但是在当代这个现代化社会里,文学作品的传播有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形式。这就大大扩大了文学经典的接受群体范围。比如文学经典《红楼梦》《西游记》等,虽然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却对阅读人群有较高的文学素养的要求,在它们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其接受群体大大增多,相应的其经典地位也就被更多人认同。在看到媒体舆论对文学经典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在媒体舆论的大肆宣传甚至炒作之中,更多的文学经典被了解、被建构,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很多文学经典被夸大其文学价值,或者一些并没有达到经典要求的文学作品在媒体炒作中被迅速经典化。比如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因为有大量媒体舆论的支持被冠以经典之名,但其艺术价值并不高,所以很快失去其经典地位。对文学作品经典程度的过高评价最终结果只能是经典价值的削弱,所以无论传播媒体如何发展和普及,文学经典的传播都不应忽视其文学的本质和经典的品质。
二、商业力量对文学经典建构的推动
一部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背后隐藏着各种权利争夺、话语权的争夺。在当代子L会这种权利的争夺、话语权的争夺更加裸。当今社会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消费社会。在这个消费至上的子L会中,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学经典的建构出现新的力量的制衡。商业力量对文学经典建构的推动不可或缺。可以说在当代文学作品的销售数量成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尺。文学经典除了自身的文学特征和经典品质外还要能迎合大众消费的要求,给商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流行性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一个新的特征。在消费社会中,作家成为生产者,作品成为商品,而印刷、出版等部门成为一部作品从文本变为商品的中间力量环节。传统作家更多的是为自身的思想排解和艺术追求而写作,目的比较单纯。当代的许多作家成为推动文学经典化的商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再单纯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是开始或多或少的注重作品的经济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作家开始与商家合作追逐共同的经济利益。作家接受商家的宣传包装,逐渐“明星化”。而一部文学经典在当代的建构中自身也要成为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商品。在文学经典转化为商品过程中,印刷出版等部门为追求经济利益可谓是费尽心思。比如当代出版的文学经典作品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装帧越来越精美。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不仅在文学经典的文学价值上做足了宣传,而且在出版的经典作品中以精美的文字排版、插图,甚至配上影视剧照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虽然有时候商业力量对作家、作品的包装推崇会造成部分文学经典化的假象,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一部装帧完美的文学经典作品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进而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说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也离不开商业力量的推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代这个科技发达,日益全球化、商品化的社会,文学经典的建构除了自身要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外,还需要评论家或文学机构的推崇,大众传播、媒体舆论的认可以及商业力量对其的大力推行等文学经典外在因素的作用。虽然在这些力量的影响下,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会出现速度过快、名不副实等诸多问题,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外在力量使真正的经典作品不至于消逝,使文学经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文学经典建构的真正目的。
作者:王晶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影视改编 话语 语境 个体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27
自1994年改编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以来,其影视改编问题成为《三国演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以《三国演义》的影视改编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本和影视文本入手;通过分析其话语实践的 主体,话语获得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语境,意在说明文学应当是一种构成而非本质,文学作品自身的呈现方式及我们对作品的考察都是存在于现时框架中的历史产物。 传统与异端,文学与非文学的文本之间存在差异却又不可割裂地相互流通。文学传统是一个不断遭遇竞争而不断得以更新的过程。
一、话语分析
(一)话语与语境
1、 作为过程的文本(话语与外部语境)
就流传载体的多元化来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范本。其所述材料在口头文学、通俗演义、戏剧、评书、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 中皆有体现。“当北宋说话产生长篇的‘讲史’时,‘说三分’便是其别受欢迎的节目,因其地位显赫,以至于独立出来列为专科。元代刊印的《三国志评话》 和《三分事略》就是依据民间艺人的口头讲述而整理出来的。”[1]也有很多依据三国故事改编的戏剧被搬上舞台,袁阔成、单田芳、姜存瑞等评书表演艺术家都 先后演义过评书《三国演义》。随着二十世纪初电影和电视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古典小说也相应地被搬上了银幕或屏幕。聚焦小说《三国演义》全本的作品都在其推出后引起了“三国热”,如1979年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 1994年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和2010年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影视剧导致的“三国热”一方面是由于作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其中的故事和情节为诸多读者耳熟能详,人们被新的艺术形式吸引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与旧有认知对应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94版 《三国演义》播出的时候,电视已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影响面日益扩大,互联网普及之后,传播与讨论平台变得更为开放。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在文学史 上树立了经典的地位,接受者便习惯与以其为标准来评判其它形式的作品。所以他们在最开始接触改编作品时,总会带着审视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但是我们眼中 的经典不是定格的,一成不变的,经典之永恒不代表其媒介的永恒,在媒介更替的过程中,它在每个阶段的存在形式既是对作品本身存在的强化,又促进了文本的生 成和发展。在视觉媒介兴起,印刷媒介式微的背景下,改编行为本身与改编作品的存在即具有其对文学名著进行解读和完形构建的合法性。
2、从有机统一的情节到碎片化情节(话语与内部语境)
我们所讨论的语境除了文本在不同传播媒介中的存在与变化的外部语境外,还包括文本自身的内部语境,其中人物、故事等构成因素都融合统一到了情节的结构安 排中。小说和影视剧大都属于叙事艺术,所以情节结构起到统摄全篇的重要作用。纵观小说名著电影改编的历史,前人对于情节、结构改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 过程,简单说来就是神圣化不可随意改动情节→可根据具体需要适当修改→相对自由开放的情节观(如可不改动,亦可少改动,甚至可以解构、戏拟)从1994版 《三国演义》到2010版,我们也可以看到改编观念从不可随意改动到逐渐多元化的发展倾向,但由于《三国演义》是历史性的小说,有其依据可考,故而改编是 否忠实于原著或历史事实引起的争议自然比一般小说更大。
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有两种倾向:其一情节是一个有时间顺序、因果联系的 故事展开,与人物无多大关联,人物性格在其中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侦探小说骑士小说;其二是以人物塑造、性格刻画为重,情节只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要 在人物性格的展开图中才能得以形成。《三国演义》的小说即属前者,而影视改编作品倾向于后者。影视媒介的视觉性特征决定了人物塑造对剧情的演进与整体刻画 的重要性。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前者为类型人物,特征明显,容易辨认,后者则较为复杂。在小说和戏剧中,人物形象大都被脸谱 化、类型化了,看到“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必然是关云长,白脸奸雄则非曹孟德莫属。而在电视剧中,脸谱化、类型化的人物已经不能满足形 象刻画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机械出 现的脸谱,故而电视剧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复杂丰满,力图将人物的忠奸善恶都呈现出来,留待观众评判。但比较来看,1994版电视剧仍然延续了毛评本小说尊 刘抑曹的思想,每个人物都是贴好标签出场的,曹操就是奸雄,刘备就是忠诚,张飞就是莽夫,人物都随着既定情节的发展而完成自己的使命;相比之下,2010 版电视剧中的人物则较为立体,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绝对的忠奸之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节的发展就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历史。
此外,影 视剧不能如小说般依靠文字叙述线性表达构成的有机统一文本使接受者实现不同程度的理解,而是将人物、情节打碎到镜头的拼接和剪辑中进而完成情节的构建。在 这里,情节并不必然承担连缀全篇的责任,其因果链条作用的是各种因素打碎而重组的画面。影像和文字的蒙太奇不必要是叙事性的,它只对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负 责。如果在观看中存在理解事物本质的可能,那就必须借助于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感性表象,即银幕呈现给我们的场景。
小说和电视剧毕竟不同,如在改编处理上苛求一板一眼的真实则会损伤电视剧的连贯性。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从小说中取材,情感基调、人物性格、细节构成、故事框架等都与小说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电视剧无法依靠任何有助于澄清情节的叙述性语言, 而只能将叙述性作品中的各种要素打碎重组,以人物形象及其行动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此连缀全篇。2010版则更好地将这种碎片化体现出来,它几乎抛弃了小说 “抛物线”的情节构造,情节总体上按诸葛亮之欲成大业之三步进行铺排,其中对人物、战场、事件的构造都有其目的性,主题意识淡化,而博弈、造势的情况随处 可见。
(二)话语与个体
1、改编者
每一次改编都是一次话语实践,是建立话语的关系序列或关系网络的实践活动,改编者要考虑的不只是对文本的处理这一问题,还要关注所选名著作为一个特定话题在社会生 活或社会制度中的存在情境,关注与其相关的知识、行为的各种形式,从而确定如何做是恰当的,如何做又是不恰当的,什么材料是相关的、可用的,还得考虑所针 对的受众及何谓“真实”,何谓“忠实”等问题。而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构成性的活动中,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对经典作出阐释,但又要对 这种阐释作出限制。
1994版《三国演义》处于崇尚改编尽量忠实原著的阶段,而2010改编从较单一的尊刘抑曹,忠义主打的价值观走向了多元 化的价值选择,选择权掌握在编剧、导演、演员手里,同时也掌握在观众手中,其不以表达一种既定历史观为目的,其中充满造势、博弈等铺排。与名著全本的电视 剧改编相比,一些以三国为题材的电影价值多元化取向更为明显,如刘德华、洪金宝主演的《见龙卸甲》以赵云为叙述主体诉说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从重视个 体价值的角度出发解构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则完全只是挂三国的“羊头”卖娱乐的“狗肉”。
2、观看者
关于改编作品的受众,前人有专门撰文或在专著中花较大篇幅进行分析的,多从接受美学和心理学方面入手进行审美经验、期待视野等方面的分析。而在网络时代,观看者已经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很多时候是以观看者、阐释者、谈判者甚至也可以是改编者的角色出现的。斯蒂芬•葛林伯雷在《通向一种文化诗学》一文中说:“艺术作 品本身并不是位于我们所猜想的源头的纯清火焰。相反,艺术作品本身是一系列人为操纵的产物,其中有一些是我们自己的操纵,许多则是原作形成过程中受到的操 纵。这就是说,艺术作品是一番谈判以后的产物,谈判的一方是一个或一群创作者,他们掌握了一套复杂的、人所公认的创作成规,另一方则是社会机制和实践。 为使谈判达成协议,艺术家需要创造出一种在有意义的、互利的交易中得到承认的通货。”[2]评判者衡量这种产物的标准是多样的,可以是理性和学识,也可以 是和兴趣,在操纵和调节的过程中,话语得到动态生成。观看者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其存在于怎样的话语关系网络中。
1994版《三国演义》推出时,正处于电视媒介的繁荣发展时 期,且电视剧的创作态度是基本忠实于毛评本《三国演义》,创作态度也是相对严谨的,故而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有争议,但观众的评价还是整体趋于肯定。而由于改 编尺度较大,对原著研究不够,融入更多电视剧商业元素(如植入较卖座的英雄美人模式而将连环计一节修改较大)等原因,2010版《三国演义》一问世便受到 了较大争议,但事实上其技术上的进步和一些新的价值观念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里,改编作品的优劣不是笔者想着重探讨的问题,毕竟欣赏和评价都是主观 性很强的行为,而在评价时的思维方式是值得思考的。观者通常的批评标准是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小说文本看作原典,甚至是正典,1993年电视剧版《三国 演义》上演时便招来过质问与不满之声,而2010年版《三国演义》登场时,老版则被和小说放到了一边,作为评价的标准存在,这样一来新版就遭受更多质疑。 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与既定知识和期待视野出入较大的事物很容易先受到否定的对待,然后再从对比中确定是非。笔者认为,在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理性地 对待批评对象的时候,这种“问题先行”的做法是可行的,我们宁愿相信真理是被保存在错误概念的残余形式中,从而以否定态度的力量为起点打破肯定的态势,探 求不同于现实的另一种秩序。
但问题在于在所有传统和既定标准都不具有绝对的(或超越时空的)合法性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追寻到无限可能的对比阅读呢?所谓的正统与异端、经典与非经典只是个相对性概念,其与时空、审美、经济和政治等语境密切相关。
3、建构主义的文本观念VS解构主义的文本观念
无论是从改编者还是观看者身上都体现着建构和解构两种文本建构的观念,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建构主义的文本观念将作品视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即一个相对封闭和相对自足的整体,在逻辑上文本所有内部构成要素间互相关联。具体到小说《三国演义》来 说,故事、情节、人物等要素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而是相互并列、相互包含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其为接受者创造了多个欣赏点和较广的阐释角度。尽管如此,小 说还是被当作一个整体来欣赏的。而解构主义的文本观念对有机统一性没有这么严肃的要求,不强调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二十世纪以来淡化情节、模糊 人物性格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创作者可以更为自由地根据目的来进行操作和抒感,在这里读者也能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创造空间更大。
二、对经典作品影视改编的态度
我们所接受的“文学传 统”是由经典构成的。经典“是‘永恒的’,但也是历史的。它有一个可以描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别的,而是一件特定的艺术品在历史上一系列的具体 化”。[3]经典不仅是作为图式的传统上的一个坐标点,其更应“包含一种可以超越它的具体时代背景而覆盖到后代的超越性,也一定会有超越它的具体描写内容 和主题的,可涵盖到更广泛社会生活的普遍意义。”[4]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识形态的自觉主导下,各种传统中经典的组合序列都只是文学传统诸多外延的一 种,而不直接指涉内涵。
面对新的视觉生存环境, 每一次戏仿、改编和运用材料重新整合的作品都是一次阐释,虽说阐释的行为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这种由文本形式展示出来并公开发行、产生公众效应的阐释的效果 及其艺术成就都是有高下之分,所以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无可厚非。笔者认为可将业已成为经典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为原典,后来戏仿、改编和运用材料重新整合 的作品都可称为阐释性文本,它们的发挥受到特殊时间、空间和目的的限制,使得最初被视为经典的文本长久性地保留在我们的视线之中,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但更有无限阐释的可能性。
注释
[1] 罗贯中.三国演义(嘉靖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8:2.
[2] 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4.
关键词:刘勰 执正以驭奇 奇正观
刘勰的《文心雕龙》并没有专章论述“奇正”观,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却贯穿全书,是刘勰文学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作为“文之枢纽”的《正纬》《辩骚》篇,到文体论的《明诗》《史记》《章表》等篇,再到创作论的《体性》篇、《定势》篇、《练字》篇等,直至批评论的《知音》《序志》篇等,每一部分都贯穿着刘勰的“奇正”观。在各篇章中,“奇正”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其最终结论和意旨是“执正以驭奇”,反对“逐奇而失正”。
许多学者称,刘勰的奇正观借用了兵家的思想,又受到了儒家诗学原则的影响。“执正以驭奇”的主张更是儒家中庸平和思想的体现。诚然,刘勰曾在《序志》篇中写道:“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因此,可以说刘勰是孔子与儒学的追随者和传承者。他的《文心雕龙》体现的儒家思想比较突出,其“原道”“宗经”“征圣”的思想,无疑体现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但刘勰本人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不保守、狭隘,也从未将其看做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唯一标准。即使他提出的“执正驭奇”的文学观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也绝不是刻意将儒家思想强立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规范与标杆,实乃“势自不可异也”。这在《文心雕龙》的“奇正”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古代文论思想是历史性,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刘勰将原属于先秦哲学概念与兵家思想的“奇正”观引入文学理论并不是先例,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刘勰何以提出“执正以驭奇”
刘勰在《序志》中篇说:“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Q,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又在《定势》篇中说:“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可见,刘勰是由于当时文风不正,对于当时文人片面追求文辞艳丽而形成的奇诡文风,深感不满,因而企图写作《文心雕龙》一书来阐明写作正道,革除时弊。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之本意应该是“反奇”,树立儒家传统的“雅正”观,所谓“勤而不怨”“忧而不困”“乐而不”“怨而不言”。而刘勰若想让自己的观点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将“逐奇失正”的文风驱除文坛,那么在创作过程中就很难避免文辞之激烈、观点之激进及对待时弊“嫉恶如仇”的态度。就像时期,为彻底驱除旧文化,避免其死灰复燃,文学家们就不得不采取激进的做法,将其全盘否定。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刘勰最终却没有把儒家经典奉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唯一标准,没有将儒家的“雅正”观固定化、狭隘化,并未将“奇”全盘否定,最终提出“执正以驭奇”。何以如此?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一书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纠正当时“逐奇而失正”的不良文风,主张“正末归本”。作为一个儒家思想的追随者和守护者,在方法上提出了“宗经”和“征圣”,那么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就该遵循儒家的雅正观,在语言修辞上的要求就是“辞达而已”。但刘勰为什么会认同了像纬书、《离骚》那样的文学作品,接受文学作品中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奇”呢?
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原因。一是刘勰虽痛心于当时文坛上徒尚矫饰、逐奇失正、文风日漓的状况,但仍能够清醒地分析文学的新变,看到当下文学的可取之处。刘勰清楚地看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律运周,日新其业”的文学发展规律。楚汉之后的文学发展中,“奇”已经成为文坛的主流,尚奇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刘勰在《练字》篇云“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在《辩骚》中云“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意识到尚奇已成为文学发展的趋势。刘勰的“奇正”观中,“正”的全部内涵是褒义的,而“奇”则在不同的篇章中包含了褒义和贬义两种内涵。正因如此,刘勰才未将时人追逐的“奇”一棒打死,如此才有了《正纬》《辩骚》,提出了“执正以驭奇”的文学观。
另一方面,“执正以驭奇”是一种理性、公正的文学观,除了受到儒家、佛家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当时历史语境的影响。刘勰提出“执正以驭奇”的文学观是要介入当时的话语体系,是一种为实现话语影响而实施的文学策略。如上文所言,“尚奇”已经成为当时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诗文从质朴走向华美,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而齐梁时期的文人已经逐奇成风。在那样的历史语境下,要想介入当时的话语体系、打破已经建立的话语体系,从而重新树立起儒家正统思想的雅正文学观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因此,刘勰也不得不吸收当下文坛的思想,懂得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介入当时的话语体系,才有可能更容易让时人接受自己的文学思想,从而实施话语影响。
二、刘勰《文心雕龙》中“奇正”的内涵
“奇正”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重要文学思想,它贯穿全书,有丰富的文学内涵。
从字面意思看,“正”者,常也,指正常、一般、正宗、正确、正面。在《文心雕龙》中,“正”字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褒义的特征,刘勰对“正”的坚守有着传道般的虔诚。他在《征圣》篇中说:“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正言体要可以看成是刘勰守正文学观的一个基本纲领,以此为标尺,《文心雕龙》第四篇就名为“正纬”。通观全书,刘勰的守正思想贯穿《文心雕龙》的每一个章节,比如《辩骚》篇云:“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乐府》云:“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哀吊》篇云:“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剖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
所谓“正”,应该包含这样一些意思:
1.文章思想内容纯正,符合正统的儒家正统思想。《宗经》篇说,儒家经典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主张“文必宗经”。《章表》篇云“表体多包,情伪累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这里的“雅”也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典雅纯正。
2.用“事”翔实可靠,也就是说文章叙述中运用的史实、传说、神话、典故等应该“信而不诞”。如在《史传》中,刘勰说:“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其文殆哉!”这里的“正”就是指翔实可信的历史事件。
3.语言平直、朴实。刘勰认为不同的文体的语言应该根据其作用、性质有所区别。议对要“标以显义,约以正辞”,章表则“言毕贞明”,颂赞“辞必清铄”。
4.文章风格的典雅端庄。“凡以儒家经典为模式,以儒家思想为圭臬的,就形成典雅的风格(典雅者,熔铸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以上四点寇效信先生已经在《释“奇正”――札记之一》中做过非常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另外,刘勰虽然从儒家正统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应该符合儒家“雅正”的思想要求,但是并不以儒家经典为全部规矩,束缚文学的发展和创新。在刘勰看来,圣贤的经书中写的是“信而不诞”之事,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而纬书记载的则是“诡诞”之事,“乖道谬典”之理,显然不符合儒家正统的观点。然而在《正纬》篇中,刘勰却说:“若乃羲农轩啤之源,山读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肤,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刘勰虽然宗经,却并不将儒家思想神圣化,对于纬书也只是站在古文经学的立场上证明纬书非圣人所作,并没有指斥它讲天明神道的虚妄,而是以包容的态度看到了它对于文学创作的益处,认为它“事丰奇伟”,文辞华美,有益于文学写作。
此外,刘勰又将《辩骚》放在文之枢纽的位置,对《离骚》进行分析,指出《离骚》有四点是符合经典的,如“典诰之体”“规讽之旨”“比兴之义”“忠怨之辞”。实际上,这四点都是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上符合“风雅”“经义”的标准,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纯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是对儒家经典文化的传承。然而刘勰又说《离骚》有四点是不合经典的:想象夸张,是“诡异之辞”;用事奇诡,是“谲怪之谈”;学习彭咸、子胥是“狷狭之志”;男女杂坐、日夜饮酒,是“荒之意”。因此,刘勰说《离骚》是“雅颂之博徒”。虽是“博徒”,比不上《诗经》的纯正,但刘勰终究是将其归为“雅颂”。这说明,实际上刘勰还是将《离骚》归到了合乎儒家经典的“正”的范围。
刘勰对《离骚》符合经典的部分进行了肯定,对不符合的部分也给予了评价,将其划归“雅颂”之列,又说它是“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F经意,亦自铸伟辞”。可见,在刘勰看来,《离骚》继承了诗经纯正的思想感情,又创造了大量艳丽奇特的文学语言,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它是对诗经的创新,是辞赋的鼻祖。刘勰并没有把儒家经典神圣化、固定化,当做文学创作中神圣不可侵犯、不能逾越的规矩,而是肯定了文学发展的新变。凡是在继承传统的文化思想,在吸收先贤们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变,仍然是伟大而值得肯定和学习的。《离骚》是在《诗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奇”,却又成为辞赋的“正”。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而言,它亦可归于经典,称为“不刊之鸿教”吧?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说,刘勰所谓的“正”,应该也包含从儒家经典上发展而来的、未失其正的文学新变。
与“正”相对,“奇”者,不同寻常也,有新奇、奇异、奇特的意思。而刘勰的“奇”,也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思想内容上异乎经典、用“事”奇怪荒诞、辞采奇崛诡丽以及文章风格的不拘格套。这些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感彩,一种是褒义的,一种是贬义的。因而刘勰对“奇”的态度也可分为两种。刘勰在《练字》篇云“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在《辩骚》中云“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意识到尚奇已成为文学发展的趋势。对于文学艺术形式和文辞华美上的“奇”,刘勰是肯定、赞赏的。他称纬书“事丰奇伟,辞富膏肤,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又说楚辞“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艳艳,难与并能矣”。可见刘勰对于文学创作中丰富的艺术想象和优美华丽的语言是肯定、褒扬的态度。但同时,“齐梁时代的文学已呈现倾倒于“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隋书・李谔传》),“文贵形似”,“逐奇而失正”,“丽而烦滥”的不良倾向。”刘勰也明确意识到,正是尚奇导致了文风的堕落,所以他对文坛的好奇之风又持激烈的批评态度。刘勰在《序志》篇云:“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Q,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又在《定势》篇说“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色新耳”。这种破坏语言习惯、违背逻辑、一味追求语言形式的新奇的不良文风,刘勰是坚决反对的。《文心雕龙》中还有许多表达,诸如“诡异”“谲怪”“夸诞”“巧而失信”“好奇反经”等,都是奇的同义语,为刘勰所贬斥。
参考文献:
[1]王英志.也释《文心雕龙》之“奇正”[A].甫之,涂光社.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下册)[C].济南:齐鲁书社,1988:1009,1014.
[2]蒲友俊.孙子兵法[M].成都:巴蜀书社,2008:48,48,48.
[3]傅振论.孙膑兵法[M].成都:巴蜀书社,1986:193,194.
[4]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8.
[5]寇效信.“通变”释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9.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1.
[7]童庆炳.《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9,(1).
[8]裴得烈.刘勰“奇正”论新探[J].辽宁大学学报,1998,(6).
[9]陈少松.古代文论中“奇正”说初探[J].学术月刊,1981,(6).
[关键词]消费文化;红色经典改编;市场与文艺合谋;坚守伦理底线;艺术自律
近几年以来“红色经典”改编如火如荼,一些电视剧制作单位纷纷将《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红岩》、《小兵张嘎》、《红日》、《红旗谱》、《烈火金刚》等“红色经典”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大量传统革命题材小说相继被改编后隆重推向市场,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问题:
首先,由于被市场逻辑所主宰,改编者为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身上编织太多的情感纠葛,过于强化爱情戏,在英雄人物塑造上刻意挖掘所谓的“多重性格”,在反面人物塑造上又追求所谓的“人性化”,从而使电视剧与原著的核心精神与思想内涵相去甚远。其次,由于“红色经典”作品内容有限,改编者就人为扩大作品容量,“稀释”原著,从而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具体来说,有些影视剧因一味地追求市场制造低俗的感官刺激,消解了“红色经典”的崇高和严肃。在重拍的《敌后武工队》中,改编者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日伪军等反面人物对群众的砍头、火烧、枪杀等“残暴”行为的渲染上,以增强视觉效果。最后,网络上也存在着对“红色经典”的恶意改编,恶搞革命英雄。例如,《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小英雄成了一个整天做明星梦并渴望赚大钱的拜金主义英雄。雷锋因帮人太多导致过劳死,摔倒了顺便堵住了枪眼,的死因是因为被炸药包的两面胶粘住了……可见,在片面追求收视率和点击率的情形下,对“红色经典”进行戏说调侃、杜撰亵渎成了一些制作单位追求更多利润的方式。
“红色经典”的尴尬改编现状,引发了来自官方、媒体、民间、学界等多方如火如荼的批评与讨论。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继4月向全国各地有关部门下发《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影视制作单位绝不允许对“红色经典”进行低俗描写、杜撰亵渎之后,5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又向有关制作单位发出《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审查管理,对“调侃戏说红色经典”的现象的叫停。
为什么制作单位偏好改编“红色经典”?这里面有着市场、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用戴清的话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红色经典’是多种话语交织、对话、博弈的重要领地,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呈现、大众消费娱乐心理满足、经典再现的精英艺术追求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的‘尚奇’旨趣等等,共同构成了‘红色经典’改编的多元价值诉求。”[1]现代社会是个消费社会,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动力和目标,一切都可以拿来消费,都可以拿来卖钱。例如,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张艺谋的《英雄》,都体现出一致的对历史的“消费”倾向。前者尚能看见“刺秦”故事的大致轮廓,而后者则有意模糊了“刺秦”故事的历史逻辑。无论张艺谋还是陈凯歌他们都是导演而非历史学家,他们只是站在一个电影导演的立场上,在符合历史一般流程的框架又充满虚构的叙事中颠覆历史,表述自己对“历史”的“个人”看法。历史的形式、时间已经被抽空,历史被处理成一个巨大的空间存在。于是,在看似真实的历史面具下展开的俊男靓女的恩怨情仇,就自然成了欲望化时代人们精神的抚慰剂和日常生活的娱乐消费品。
有人指责“红色经典”的改编是当今的编剧、制片们缺乏原创力,非要借用文学史料作品不可,是不全面的,这只是原因之一,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红色经典”中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在当今市场环境下,是消费什么来决定生产什么,影视剧已经产业化,这要求制片人必须把握大众的文艺消费动态,生产出符合观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因为“红色经典”往往家喻户晓,书中的人物又是深入民心的英雄(例如《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而且像《青春之歌》等大多数“红色经典”作品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曾经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读者很多,被搬上银幕后,自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可以确保票房号召力。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笔广告费,还可以收获巨大的“注意力经济”,所以“红色经典”被大量改编。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一定程度上,文艺界是乐于借助市场这双“上帝之手”扩大文艺的声势和影响的,在能容忍的限度内,对市场操纵下的“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保持了某种缄默,甚至是支持。正是在文艺与市场的合谋下,“红色经典”经过“商业化运作”才再度走红。
“随着当代中国消费语境的形成,‘红色经典’的改编越来越体现出明显的与市场合谋倾向,这也表明中国当代电影编导政治热情的集体性消失,电影从过于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的厚重与深刻转向满足大众感官的愉悦与欢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作品的基调发生了根本性的移位。像电视剧《林海雪原》为了剧情需要,为英雄杨子荣加上了很多“七情六欲”的情节――例如杨子荣有了一个后来成为土匪老婆的初恋情人槐花、杨子荣为救初恋情人槐花的儿子而牺牲等等。改编后,影片通过解构和颠覆着现实生活中处处压抑着人们的现实准则与价值规范,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用,使他们获得替代性的假想的满足,赢得观众的心,从而提高收视率。
对“红色经典”进行改编,改编者必须具有自己审视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以及书写历史、塑造人物的叙事伦理。一些过度的改编处理会导致影片的低俗化,最终演变为一种感觉游戏而导致一种裸的粗鄙欲望和物质性的占有。改编时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改编度”,即应该尊重原著的核心内容,尊重观众已经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绝不允许对“红色经典”进行低俗描写、戏说调侃、杜撰亵渎。改编过程中需要自觉强化艺术自律的调节,必须坚守伦理的底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