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3-05-30 10:1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第1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八(1)、八(2)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了解物理来自生活并影响社会。

2.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声、光、热、电、力”的初步知识。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从物理上引入“s t s”的新理念,并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用生活中用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1)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相关:

| | | | | | | |

查看更多>>

七、课时计划:

第一章:声现象

10课时

第二章:光现象

10课时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6课时

半期检测1—3章

第四章:物态变化

8课时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9课时

期末复习

八、实验安排:

1、光反射时的规律 1课时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课时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课时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课时

6、水的沸点 1课时

7、演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课时

8、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课时

  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相关: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1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上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图书种类少之又少。很多还是受捐赠的旧书,时代感不强,实用价值不高,亲和力不够,这无形中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面。

(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首先,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家长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敌对态度,他们视课外书为闲书,不许子女浪费时间在课外阅读上。其次,教材内容缺乏“保鲜”力度,没能适时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没心机看书”,便是正常事。

(3)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入选教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之作,容易给学生带来“非名作不读”的错误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左右着整个阅读教学,把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圈定在学校“围墙”之内;教师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单打独斗,缺乏合作交流,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处于放任自流和自生自灭状态,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2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初中语文阅读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注重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媒体等,注重收藏佳作美文等图书资料,向学生推荐好书,选择合适自己阅读的好书,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把精彩优美的片段和语句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及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阅读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尽情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规定阅读的数量。初中阶段阅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应达到50篇以上。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附录一的要求,每册书需要阅读的名著有3篇,整个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名著就有18篇。这样一来,再加上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报刊,阅读数量就有了保证。阅读面广了,积累多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也就丰厚了。

(2)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健全人格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可是,读书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共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作为家长,应尽可能为子女购买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督促子女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作为教师,更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首先,把学生课外阅读纳入语文阅读教学计划,并给予一定的课时,以确保学生能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从而达到培养其阅读兴趣的目的。其次,成立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捐书,由班干登记造册,管理借阅,为学生读书创造有利条件。再次,精心设计校园文化,让校园里每一处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都充满书香。再次,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不断引入“源头活水”,让学生更多更好的受到课外读物的激趣。最后,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辟美文欣赏小专栏,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板报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近年来,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华经典诗文、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掀起了一股股读书热潮,这为学生的有效阅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加大阅读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克服“非名作不读”的错误思想。在现成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名家之作”,由于在有限的阅读教学时间里,学生只局限于课本里的作品,不可能涉猎更多的读物。为克服学生“非名作不读”的错误思想,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向他们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他们挑选浅显易懂、饶有情趣的故事、诗歌、小说、散文等,是学生喜爱的东西,自然有兴趣阅读,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树立新课改理念,提升阅读课堂教学品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教师要紧扣新课程要求,树立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研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之共性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个性阅读差异的研究。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填鸭式”和“满堂灌”,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念和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用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读自己想要读的东西,即在彰显学生其主人地位中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能力。

对文章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不仅要“入其内”,分析材料,点评内容,概括主题,品味语言,还要“出其外”,联系写作背景,综合有关内容等等。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有较高的立足点与广阔的视野,才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才能准确地掌握文章主旨,并深刻体会作家的情感世界和语言风格。以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例,前期作品多写闺怨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她的《如梦令》(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妙语天成,凄婉而又含蓄,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从一般性叙述开始,转入到一问一答,问得寻常而有情,答得自然而极巧,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深入拓展。该词采用的是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青春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怀。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渔家傲》(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写的是梦境。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下阕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奔向神山,寻求幸福,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能够这样深入浅出的感知和品味文章,那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的工作。只有对学生不断地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加大阅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语文阅读能力才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3篇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然而真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少之又少。根据笔者多年来累积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这样一个规律,便是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效果便强。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教学理念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对比一些笼统的教学方案而言,教学目标更明确、内容规范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操作性,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规划有较强的约束效果。在单元教学中,目标教学既是其教学的出发点,同样也是其落脚点,它能够便于老师提炼教学重点,保障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以下主要分析如何在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的策略。

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做好单元备课准备

在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确立单元教学的目标是教学的重要准备,它是老师进行单元备课的关键依据。因此,为提高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及语文教材的具体特点来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意图,从而确立其单元教学的目标。同时还需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从语文知识的建构结构出发,从简单到复杂,把握知识由浅入深的规律,保障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将组成单元的所有文章放置于整个单元教学中去分析其知识要点,将老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将课程知识的讲授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发挥结合在一起,从整体单元目标着眼,制定完备的备课计划。其中不仅包括教学的目标、重点,同样也包括整个单元教学的主要方向及整个课时的设定等。

例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计划时,老师应该从整体单元的文章构成出发,本单元主要是由四篇文章组成,分别为《孩童之道》《给我的孩子们》《在梦的远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个单元文章结构类型是富于变化的,有现代诗歌及优美的散文等,单元安排主要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讲述自己从年幼时期到长大读书的过程,总之,设置此单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他人成长的足迹、过程来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酸甜苦辣,去勇于面对生活,迎接挑战。老师在教授这个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悟,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能够做到根据文章的前后衔接内容来揣摩文章遣词造句中更富有深意的内涵,方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把握文章的主题,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该单元的内容。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老师需要结合单元成长的主题,在教学中虽然可以不必过分强调成长的内容,但还需抓住诗歌的具体特点与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了解诗歌中所运用到的各种写作手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在过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二、采用单元之间的对比教学,达到单元目标的强化

采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对比教学,即根据单元的整体文章设置,将课程不同的主题、表现手法、写作思路作对比教学,在完成单元中某一课程教学后,在接下来的文章讲授中,积极将其进行对比,经常结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达到知识的不断融合与累积,强化学生的对比学习意识,达到单元目标的强化。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将前期所学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结合新课程,转换思维的角度来对原本的文章进行转换分析,比较两篇文章具体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多将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手法的差异特征,进而能够更加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如,老师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外国诗歌二首》后,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外国诗歌的写作方式与之前学过的我国的现代诗相比较,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中外作者写作诗歌方式不同产生的原因包括许多种,包括文化差异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写作的时间背景、社会背景、语言表达方式、诗歌形式及其中富含的哲理方面出发,分析其差异产生原因,进而了解外国诗歌的具体特征,明确了该单元的教学重点。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处理单元目标设置

由于构成每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其认知水平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要在单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达到优化教学效率的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素质出发,分层设置单元教学的目标。针对在语文学习方面有较为突出优势的学生,则为其制定较为拓展的学习目标,将重点放置于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更深层次应用方面。而针对在语文学习中,能力较好但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生,则将目标制定于基础掌握与能力提升之间,重视其语文理论基础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将目标放置于能力培养的方向,强化其从知识的理解拓展为单元整体目标的把握。另外,针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则注重其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将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作为单元学习的重点,在单元教学中,对其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从整体上带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单元目标教学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在新时期的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从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做好单元备课准备,采用单元之间的对比教学,分层处理单元目标设置等方面出发,去制定完备的单元教学目标,强化对比教学给单元教学带来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到每位学生的需求,进而从整体上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宏云.语文“自主学习与目标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A,2012,(09).

\[2\]丁国平.谈素质教育推进下初中语文听、说训练的目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

\[3\]田良臣.教学名师的成长智慧及其启示――以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1,(08).

第4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教师叙述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关内容。

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4.练习:教科书20页做一做。

三、作业: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二课: 位置与方向(二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掌握画图的方法。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名师点拨第二题。

二、教学例题2

1.教师叙述例题2中一段文字,并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6.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三、作业

练习五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三课: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

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三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1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自己理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知道在播报台风消息时,是怎样播报的?

第三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四互”悟导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4.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置,标出名称。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反思案

第二课时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2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第三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四互”悟导

(一)出示主题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1)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2)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同意他说的吗?再请个同学来说一说。(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

(3)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同样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PPT课件演示:最后又改变方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2.完整描述移动路径。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

全班交流说一说。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更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描述这样的路线图。(出示课题:描述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PPT演示)。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置方向的相对性。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