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时间:2023-05-30 10:1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第1篇

主要的做法是,与教材相比较,对权威工具书中“以”的用法进行汇总,总结得出7~9年级《语文》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结果如下:

(1)介词“以”意义众多。

虚词的意义更要根据语境来判断,需要成熟的语感。“以”可以解释为“用”、“把”“、凭借”“、按照”等,需要补充提供典型的文言语境。

(2)“以”兼属连、介两类词。

无论连词、介词,“以”皆可译为“因为”。辨别“以”作为“因为”解释时的词性一个难点,需要极典型的例句来解释。

(3)“以”还有动词用法。

词典解释为:“(动词)用”;“介词,用”。根据教材选篇情况,只需强化“以”的介词用法。等到虚词使用积累至一定的程度后,解说虚词的来源,说明其从动词虚化而来,再介绍其动词用法。

二、纵向比较:对初中段的虚词用法加以辨析

主要的做法是,找出7~9年级教材中的所有“以”的例句,归纳整理,时时注重“温故而知新”。

(1)七年级内容:“以”的介词、动词、连词词性。

第一“,以”作介词,表示“用、把”,如七年级下册《狼》。第二,“以”作连词,表示“以便,用来”,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反复用到。第三“,以”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如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口技》。因此,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要紧紧围绕《狼》、《孙权劝学》、《口技》三篇课文,讲授和及时复习“以”的常用意义。

(2)八年级内容:介词“以”的典型用法。

分别是“凭借”、“按照”、“因为”,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是特殊的选篇,共出现七次“以”,并包含了“是以”的用法,可以作为虚词用法的总结课程。

(3)九年级内容:“以”与“所以”的联系。

本阶段总结复习,选篇中的虚词用法比较综合。如《出师表》中出现“以”12次,“所以”也有用及。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不同,也需要做充分的讲述。

三、疑难解析

(1)“以”译为“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

“以”作介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形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补语。句子中有突出的谓语动词的情况下“,以”作介词为常见。例如“: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作为谓语动词,可译为“推辞”,用“以”引出介宾结构“以军中多务”来推辞,“以”是介词。

(2)“以”译为“因为”,它是介词还是连词?

“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以”后紧跟名词“游”,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所以“以”是介词。“以”作连词,可连接词与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译为“因此”、“以致”,前后多为因果关系。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连接两个因果关系的短语,“以”为连词。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微课 历史教学 融合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面对面传授”为主的传统型课堂受到巨大冲击,只靠课本、黑板,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这给中小学历史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例,研究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而为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新思路。

二、微课概述

微课,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而成的,注重及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它是根据教学实践或教学大纲的要求以3-10分钟的小视频为主要载体,着重讲解某个知识点的微型小课程。

微课有三大主要特点:

1.短而小,针对性强。2.视频容量小,各种设备兼容性强。3.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三、微课的制作方法

了解过微课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一部好的微课不仅需要好的内容和设计,微课的制作方法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

(一)PPT录制式

PPT录制式是利用PPT自带的录制功能,将PPT演示和讲解同步录制并保存成视频的方式。

需要的工具:2010版以上的Microsoft PowerPoint、讲演用的PPT、带有内置话筒或使用外接话筒的电脑。

(二)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

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相比于PPT录制式,它最大的优势是PPT之外的电脑操作和讲解是同步录制的,而且录制过程中,摄像头能够读入教师的形象。

需要的工具有:演示材料、带有内置话筒或使用外接话筒的电脑以及合适的录屏软件。

(三)拍摄式录制方式(手机+黑板、白板或大屏幕式)

拍摄式是利用手机或其它拍摄设备进行拍摄,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当然我们也可以独立完成。

需要的工具:手机支架、灯光、带有录制功能的手机。

(四)摄像头+手写板式

我们还可以将电脑摄像头和手写板搭配使用来录制微课,通过电脑外接摄像头能更灵活的录制教师讲解。用手写板将教师的手写操作输入到电脑中,两者结合便可生成微课。

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传统历史课堂枯燥无趣,教师只是泛泛讲述课本内容,课堂上也只是以知识点背诵和习题练习为主,再加之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历史等所谓“副科”的学习,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下,历史课堂急需推陈出新,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实现“碎片化、移动学习”。作者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知识点巩固与反思三个环节阐述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为学习历史新知识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忽视历史教材的预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5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忽视教材内容的预习,觉得只要上课认真听就行。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者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的预习制作了一个微课,微课的内容包括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完成预习任务后需要做的练习题。

(二)利用微课串起整个课堂环节

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在学生没有深入预习课本内容的前提下,教师一般都会先给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历史背景,然后再花大量时间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给学生总结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最后再带领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教材内容。如果我们利用微课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重难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吃力。

通过教师的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少数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作者制作的第二个微课视频再次学习。第二个微视频会发在班级的学习讨论组里,课上没有听透彻的学生可以用它再次学习。

(三)利用微课复习巩固教材内容并进行拓展

温故而知新,学习了新课之后就要及时复习。虽然本节课知识点内容较简单,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如果课后不及时复习,再上下节课时就会遗忘大部分内容。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复习。生动有趣的微课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知识,而且利用微课来复习的效果比单纯机械式记忆的效果要好。

五、反思与展望

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能将微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优势完美的发挥出来,将微课应用于历史课堂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一部优秀的微课作品,离不开精心的选题、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精湛的技术处理。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教育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微课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永著.微课,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5,(12).

[2]张一春.微课是什么?我给出的定义[DB/OL].2013-04-23.

[3]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教育技术装备,2013,(07).

[4]杨鹏.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微课作品《爆发的历史条件》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

第3篇

一.情境创设导入法。英语教学强调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交际中学会语言的应用。真实生动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所以结合我们要上新课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非常重要。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上册Unit2:This is my sister.这一课,我事先准备好我的一些家庭照,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她们的家庭照,基本上把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家庭成员都囊括,然后我拿着照片介绍,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e is my brother...如此重复几遍,学生自然心领意会,借这一情境我把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词汇,句式自然引入,学生纷纷仿效,新课教学水到渠成。

二.游戏导入法。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又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项重要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游戏具有有趣、活跃、高效、快捷等特点,用游戏做教学引子能使学生在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的掌握所玩的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身体部位这些词时,我先与学生玩Simon says: Point to the....指认教室物体及学习用具等,如Simon says: Point to the door.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ook.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ag.然后话锋一转说出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head.并给学生做出相应动作,如此重复手、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身体部位,自然过渡到新课。再如,同样教授这一课,我还采用另一种游戏即画图竞猜法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身体的某个部位,但不画完整,然后让学生根据残缺图画猜测这是什么,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三.图片导入法。图片即可指教学挂图,用白纸画好的图片,黑板上的即兴简笔画,也可指多媒体上下载的图片,图像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简练概括,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同时直观可感的图像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复习导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法。即一般都是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或者是复习与要上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然后进入所学内容。一般来说课本的编排都是循序渐进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是息息相关有联系的。每一单元都巧妙的含有下一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会在教材里反复出现,如人教版新课标中,语法知识一般过去式,在七年级下册学过,八年级上册又出现,九年级继续学习,只是内容一步一步深化,形式有所变化。复习导入也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对话复习导入法。即教师和学生根据近期所学内容或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积累进行编排、重组,以两人对话、小组表演、Free talk或情境小剧等形式加以呈现,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铺垫。对话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这些对话多半都是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极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习题复习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第九单元时,所学话题是讨论过去发生的事,语法点是一般过去式,而此前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般过去式的简单表达,为了新课的顺利进行,我便出了几道习题复习了个别动词的过去式,如 do—did,am/is—was,go—went,have—had,work—worked,play—played,由此进入新课。

五.故事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时,我播放了一组我们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的交流图片和视屏。图中配有文字介绍如你“你在语文学习上很仔细”。 “你的数学还有待于提高”然后我用英语指着图片给同学们简单介绍: They are our teachers and A. They are talking about A’s report card. Our Chinese teacher says A is carefully in Chinese. The maths teacher says A is lazy. He is not hard-working…学生听后立即仿说,新课由此拉开序幕。

六.联想猜测法。我们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敏感的、爱幻想、爱猜测的美好阶段,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即将上的新课标题,或相关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经验,对所要上的新课进行大胆遐想,大胆猜测,从而为教学服务。如我在上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书中图片,再结合课题,畅想What will people’s lives be in 100 years?于是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in the moon. 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longer and longer.有人说There will not any wars in the future.等等。我把同学们说的句子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听录音,把自己的猜测内容与录音材料作比较看看他们是否猜对,学生听完录用后一看他们的许多猜测居然有课文内容一致,受到极大的鼓舞,提高了不少自信。通过此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问题引入法。问题是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有力武器。通过问题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索,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Can you play the guilt?时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Do you have a football? Can you play football?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并仿照句式互问互答,接触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又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Can you play the guitar?新课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第4篇

我们现将七年级语文词组韵文呈现给读者(也有个别凑合的),希望能给同仁以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

上册

(一)春日融融,细草纤纤。嫩叶繁花,花枝招展。多姿多彩,色彩斑斓。莺歌燕舞,呼朋引伴。莽莽榛榛,满地花阴。轻飞曼舞,蜂围蝶阵。往来屑屑,结队成群。春红已谢,日斜西沉。隐隐约约,夜幕降临。黯然缥缈,树影花荫。春花秋月,各具风韵。江河行地,水波粼粼。一叶孤舟,指点迷津。明察秋毫,毫无疑问。洪波涌起,海天相吻。多愁善感,情不自禁。随声附和,忍俊不禁。温故知新,慧心未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碧瓦飞甍,孤塔耸起。昂首挺立,擎天撼地。

(二)遥遥在望,异国他乡。伫立凝望,夜色苍茫。稀世珍宝,举世无双。玲珑剔透,仙露琼浆。红灯绿酒,望月思乡。阴晴圆缺,变化无常。星汉灿烂,日月经天。海枯石烂,此心不变。日转星移,直通霄汉。稀稀疏疏,残月晓天。乌云蔽日,拨云见天。春华秋实,令人惊叹。一扫而光,得失之患。作响,急管繁弦。秋风萧瑟,秋波澹澹。山岛竦峙,高不可攀。高插青冥,头晕目眩。海市蜃楼,美轮美奂。重峦叠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姿态万千。盘虬卧龙,古木参天。踉踉跄跄,疲惫不堪。步履蹒跚,任重道远。游历考察,获益匪浅。一丝不苟,理所当然。

(三)雷声隐隐,抖擞精神。心惊肉跳,骇人听闻。不可抗拒,天灾人祸。猝然长逝,不知所措。断肢残腿,惊慌失措。开膛破肚,心如刀割。坚韧不拔,肃然起敬。险象迭生,惊魂未定。突如其来,绝处逢生。具体而微,浓浓亲情。不可磨灭,回味无穷。各得其所,风定天清。

(四)灰心丧气,逆来顺受。庸碌一生,行尸走肉。满不在乎,随波逐流。不可挽回,一切乌有。及早悔悟,浪子回头。少而好学,更胜一筹。担当道义,承前启后。专心致志,矢志不移。津津有味,苦心孤诣。恍然大悟,通达事理。引人遐思,心旷神怡。神通广大,随心所欲。悠然自得,无忧无虑。历历在目,小心翼翼。闲情逸致,合二为一。丝丝缕缕,形影不离。无所顾忌,毫不犹豫。直言不讳,问心无愧。弱肉强食,夏蚊成雷。

下册

(一)戈壁浩瀚,平沙无垠。“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cui],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地阔天长,亘古及今。狂风怒号,烟尘滚滚。风沙呼啸,不见天日。举目四望,茫茫无际。峨峨昆仑,人迹罕至。久久伫立,极目望去。奇伟磅礴,景色壮丽。荒草萋萋,踱来踱去。刀枪剑戟,参差不齐。迫不及待,妄下断语。洋洋得意,忘乎所以。卷土重来,烽烟四起。生死关头,警报迭起。养精蓄锐,用武之地。慷慨以赴,毫不迟疑。耀武扬威,临危不惧。按图索骥,腾空而去。勇往直前,坚韧无比。至死不懈,刚强不屈。死得其所,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慷慨淋漓,可歌可泣。齐心协力,亲如兄弟。挥之不去,永远铭记。碎首黄尘,热血殷红。叱咤风云,疆场驰骋。气冲牛斗,燕然勒功。彩虹炫目,岁月峥嵘。

(二)坚持不懈,千辛万苦。绝壁断崖,崎岖险阻。精疲力竭,风餐露宿。疲惫以极,神志恍惚。双眉蹙额,进退维谷。精神抖擞,浑身解数。张目嗔视,锋芒毕露。白雪皑皑,老马识途。高视阔步,惹人注目。远山隐隐,若有若无。

(三)足不下楼,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兀兀穷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无时无刻,锲而不舍。潜心贯注,大彻大悟。长须飘飘,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忧心忡忡。望闻问切,返老还童。妇孺皆知,鼎鼎大名。群蚁排衙,批注记诵。叹为观止,恭恭敬敬。当之无愧,导师相称。口读耳听,趣味无穷。朴实气质,截然不同。安安静静,心会神凝。无声无闻,默不作声。十分幽寂,月色朦胧。孜孜不倦,映雪囊萤。博学多识,迥乎不同。刮目相看,文思泉涌。淋漓尽致,奇趣横生。家喻户晓,知人之明。一拍即合,不约而同。声情并茂,异口同声。相得益彰,息息相通。热情澎湃,芸芸众生。雄辩过人,义愤填膺。略一踌躇,如梦初醒。不期而至,来势汹汹。人声鼎沸,斗智斗勇。闻所未闻,胆战心惊。声震天地,石破天惊。

(四)鲁莽大胆,怒气冲天。毛骨悚然,畏缩不前。闷闷不乐,提心吊胆。怏怏不乐,疲惫不堪。求全责备,夜不成眠。叽叽喳喳,声动枝颤。变化多姿,尽态极妍。绚丽多彩,眼花缭乱。稚气未脱,笑颊粲然。

第5篇

[关键词]导学案;编写;详细;粗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0401

导学案的出现是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杜郎口中学“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理念的灵活运用。要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顺利而愉悦地完成导学案,并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要科学、严谨、简单、适用。怎样才能把握好导学案编写详细或粗略这个度呢?

一、初中历史导学案编写适合细化的方面

1.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编写应细化

三维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并能提纲挈领地统领课文内容。如果把三维目标全部展现就会拖沓冗长、头重脚轻。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把知识目标细化是合适的,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需要在教师版的导学案中呈现。

2.考试的热点和重点的编写宜细化

导学案要能实现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的功能。要让学生知道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等,保证学生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一些考试的重点如党的重要会议(一大、七大、、等)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宜细,甚至可以用相对固定的模式呈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等。这样编写既能一目了然地梳理知识脉络又可以使重点知识的呈现比较完整。再如王朝的更替,导学案的基本内容一般为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

3.内容导学环节的编写需细化

内容导学环节是体现导学案导学思想的主要环节。导学案不仅是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检测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宏观把握课文内容,有效实现教材整合,理清课文线索非常重要。导学案既不是教案,也不是练习册,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的适当拓展、有益补充。内容导学编写得详细对学生获取关键知识十分重要,反之则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二、初中历史导学案适合粗略的方面

1.对于较难理解的课程内容宜粗略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但是课本中却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七年级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一课,涉及许多名词诸如近代化、重农抑商政策、工业革命、股份制经营方式等,七年级的学生因历史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对历史名词知之甚少而感到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种内容,教师写导学案时宜粗不宜细,能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即可。

2.文化科技及美学鉴赏方面的内容应粗略

历史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建筑设计、数学、语文、政治、美术等。初中历史课要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科学成就,比如北京故宫的富丽庄严,还有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轻盈匀称、美观大方的赵州桥等。要了解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要通晓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讲好文化课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历史教师按照其他学科的要求来详细编写导学案也有不够精确或喧宾夺主的嫌疑。因此这类的课程内容,其导学案编写宜粗不宜细,能让学生对其概貌有清楚了解即可。

3.课堂教学总结提高的环节需粗略

总结提高往往是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概括或拓展,对课堂教学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个环节在导学案上不好编写也不需详细编写。对于课堂小结,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总结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时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导学案是推进有效教学、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科学有效编写好导学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学习渠道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本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功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为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目前历史与社会学科不被重视的现状分析

1.社会学科的地位低下,教师积极性减弱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中考、高考备受人们关注,就我县普高招生形势看,社会与思品学科在中考中以100分折半计算。因此,在学科中因分值少而地位较低,学校不重视,班主任向学生反复强调语、数、外、科四科的重要性,七年级社会学科更显得卑微。由此,教师积极性减弱。

2.教材内容与课时的不相统一

初一社会课教材内容涉及许多社会、历史和地理知识,而根据浙江省课程设置要求,周课时为三节,因而造成教材内容与课时不成比例,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3.学校师资不足,备课组力量单薄

目前农村、县城初中社会学科师资仍配备不齐,有些是年纪大了转为社会或思品学科教师,还有部分是学校领导为了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校管理上而转为社会或思品学科教师。备课组力量薄弱,教师思路不够拓展,课堂效率低。

4.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渠道狭窄

社会学科因周课时少,只有三节,因此教师任教班级多,任务重,我校大部分社会或思品教师要任教五个班级,教师备课精力少,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学习渠道狭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如果不改变这些现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学习兴趣淡漠,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创设高效课堂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开发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真正凸显高效课堂。

三、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和教育手段、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然后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

四、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还要注意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兴趣产生的影响。

2.主体性原则

活动课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组织、指导、示范的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法,自主地开展活动、参与活动过程,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

3.实践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要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社会交际等多种实践机会,如搜集、阅读、调查、动手制作等生活化、社会化的具体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4.合作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当然要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属性,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历史活动课必然带有较大程度的综合性。在开展历史活动课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劳技、美术、音乐的知识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五、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实践

1.挖掘乡土资源,让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乡土资源能给人以整体感、纵深感,它让学生感觉到:每一个历史阶段,家乡都有与社会历史发展这条主轴相呼应的事物、事件,家乡历史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家乡是融合在中国历史社会乃至世界历史社会这一大背景之中的。社会历史是家乡生存发展的大舞台,它能为课程教材做补充,能丰富教材内容,活化课本知识,让学生贴近生活,更多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笔者将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家乡历史有机地穿插在一起。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时,我将事先拍摄的我所居住的小区的一些照片和配上对小区的位置等进行介绍的录音,播放给学生看:

学生好奇地观赏着、聆听着,等介绍完毕,我问:“这是什么地方?”“谁住在这儿?”学生高兴地猜着,当有一学生高声回答:“是老师家的小区”时,全班学生盯着照片更仔细了。

抓住七年级学生想了解老师的好奇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带入社会学科的课堂,活化课本知识,让学生贴近生活。

上完新课,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叫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家乡画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结果学生的作业认真得令人意外,有的用比例尺画出来,有的用图文画面介绍,有的用照片,班里有一位家里条件较好但成绩一般的男生竟然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成了录像。下面抽出了学生拍摄的几张家乡照片和家乡介绍。

教师在第二节课上展示了学生的家乡画面,让学生无比兴奋和激动。挖掘乡土资源,使他们在初学时就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开了好头。

2.收集生活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

由于初一课时紧,教学内容多,学生对一些社会、历史、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教师常常简单地展示一些课件和现有图片进行教学,看上去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只是一知半解,而且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总是注意收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更有趣地学会课本知识,有利于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时,课前我把和同事在台北101大楼前拍的照片展示给学生,他们大喊一声:“哇……”紧接着,“老师,这是哪里啊?什么时候拍的?怎么去的?”一连串的问题,我让他们猜,有人猜是上海,还有的学生说是迪拜,一个个猜个不停,我马上补充提示“与今天的课有关”,话音刚落,很多学生大声吼道:“这是台湾,是台北101大楼。”然后,我再展示出第二、第三张照片,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今天的课堂“认识宝岛台湾”中。

3.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其他学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生动形象地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性,能为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母亲河”时,一开始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呈现视频――黄河的壮观景象,同时预先将《黄河颂》的配乐诗朗诵播放给学生听,使学生视觉与听觉交融在一起,欣赏着磅礴浩瀚的滚滚黄河水,感受着母亲的气势。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然后,我关闭原声带,叫学生跟着音乐看着画面齐声朗诵,拉开了课堂的序幕。学生带着高昂的兴致上完了整堂课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整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加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

4.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个人特长,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某方面的个人特长,展示出个人魅力,让学生因为你的特长展示,对你由衷地产生好感,从而对你的课听得格外入神。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西北地区、丝路明珠”“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这两课时,我首先放了斯琴格珠、臧天朔唱的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一下子把学生拉到了大西北广阔的草原,那具有民族风情的好地方。第二遍,我请学生一起拍手,我大声地跟着视频唱。在学生的节拍下,我越唱越来劲,干脆载歌载舞起来,这可乐坏了学生,他们的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来。见大家意犹未尽,我就请了两个男生、两个女生上来,跟我一起学左右移脖子的动作。见他们学得像,就竖起大拇指,用维吾尔族语言夸他们“亚克西”。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心里充满了对大西北的憧憬与向往,因而学得很投入。上第二节课时,我又播放了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学生又叫起来,让我唱,我就给他们展示了一下。我告诉学生,我的老家是新疆,我很喜欢关牧村的女中音,我最爱吃吐鲁番的葡萄。以后有机会,我带你们去我的家乡,不少学生当即表示要去新疆。这样引入,一下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上完了这堂课。

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全面的素养,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彰显个人魅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开发教师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我还充分利用备课组教师资源,利用空课时间虚心倾听备课组其他教师的课,吸取他们的教学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

5.开发学生资源,挖掘学生潜能

(1)设计实践作业,凸显学科实践性

历史活动课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社会交际等多种实践机会。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时,向学生介绍绘制小区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知识后,设计一项实践作业:分组实地测量教室、黑板的大小,然后用比例尺画出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通过这次实践作业,教师让学生思考突破教学的难点:比例尺大小画面所反映的情况有何不同的教学。让学生量出教室(包括课桌、讲台)与黑板的大小尺寸,而后画出两幅同样大小的比例尺示意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教室比例尺小,黑板比例尺大)之后得出结论:教室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多(如那么多的课桌,还有讲台),黑板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但表示的内容具体清晰。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课外时间作业:分组实地测量学校围墙、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大小尺寸,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小组,完成后,将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任务布置后,学生欢呼雀跃,但到了实地操作时,学生碰到了不少问题。

教师趁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疏导,要体现团队精神,一种知识学会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通过实践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真正体会它的实践性,实践出真知。

(2)开展“故事王”大赛,搭建展示自我平台

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挖掘课外资源,延伸课外学习时空,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小故事大王”大赛活动。操作方法:让学生根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相关的内容,通过不同渠道,如课外读物、网络或听亲朋好友、长辈等寻找有关故事。先让学生各自做好充分准备,在各小组内进行选拔赛,各组选出两个优秀故事,参加决赛。另外,各组选出一名评委。比赛一开始,场面就有点招架不住,十分热闹,竞争相当激烈,经过角逐,最后,七(3)班杨毅(化名)的《金牛开出富春江》赢得了阵阵掌声,获得第一名。

这次比赛,我不禁感慨:教师不能低估学生,只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将会带给我们的是惊喜和讶异。

(3)创编学生刊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

例如,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合作,编写历史刊物,四人各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布局设计的搞小报设计;擅长电脑的负责找资料、选资料;擅长绘画的插图画画;书法好的写标题、抄内容。发动全体学生进行评论,评选出优秀作品(如下图):

然后将各组选出的优秀小报进行整理,装订成报刊,发放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成了报刊的一部分,欣赏着自己的劳动产品,无比开心,对出报刊的热情就会更高涨。

这样做,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还在成果面前分享到了成功的快乐。

(4)学生命题试卷,有助查漏补缺

教师用心开发课程资源,这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讲过的知识点经常掌握不了,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归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除了课堂以外,平时从来不去对错题、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针对这一困惑,我决定让学生互相命题,命题内容主要是自己常见的错误,或者重难点知识点,命题形式多样化,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判断题,或是填图题,甚至可以是简述题等。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认同,翻阅课本、练习册、练习卷等资料,将自认为是难题的整理成试卷,让其他学生做,效果颇佳。

这样,学生不仅查漏补缺,巩固了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创新能力。

六、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人对2012届所教的班级学生(总人数:98人)就喜欢程度和成绩进行调查及分析,见下表:

由此可见,有54.1%的学生对社会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应的有51%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只有17.3%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丧失了兴趣,所教班级居学校平行班首位。

七、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探究,挖掘了一些普通而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收集,可以装订成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我,增强自信,体现团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为今后的学习提供素材。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在学生做实践作业和其他科目发生冲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既保持学习兴趣,又要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各科。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王建新.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案.新课程杂志社,2012(07).

[3]雷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03).

[4]任鹏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04).

[5]宣小红.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2-10.

第7篇

一 教师的因素

1.教师的知识是否丰富

一个有着丰富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教师,见多识广,他能从众多的知识中抓住精要的内容,在教学中能分清主次,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抓住知识的主要部分,从而达到“精讲”,然后由“精讲”促使学生“精学”;反之,一个教师如果自身知识贫瘠,在教学中,他只能将一些浅显的、不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或将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一股脑地兜售给学生,形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样一来,教师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学生稀里糊涂,不得要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要想学生精学,首先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渊博,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另外,丰富的学识也是增加教师个人魅力的先决条件。

2.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给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很多,影响学生“精学”的方面有:

第一,教师的分析、概括、判断能力。某一节课、某一个单元、某一册教材,教师要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出教学目标、教材难点,只有清楚知道这几点,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能“精学”。例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有《松鼠》这一课,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利用视频反复讲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一堂课下来,让人感觉这是一堂精彩的生物课,而不是语文课。究其原因,该教师的分析概括和判断能力不强,未抓住这篇课文的特点,把握不清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未辨清语文课与生物课的本质区别。这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学习文艺性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精学”。

第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传授、学习的引导,主要是靠教师语言的表达。知识的主次、知识的要领,只有教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学生才能明白,试想,如果一个语言啰哩啰嗦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越听越糊涂,何谈“精学”?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教师的范读,语音都应清脆、响亮,词能达意,最好有一定的乐感,当然要学会一定的技巧。这点在语文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二 学生的因素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因素至关重要,哲学上说客体因素只有通过主体才能产生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想达到“精学”境界,自身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1.自身固有知识

这要求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上没有缺漏,也就是说基础要好。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新知识中哪些主要、哪些次要,从而在学习中能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后进生想要做到“精学”存在很大困难,需教师重点辅导。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如果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文言实词或虚词不理解,就不能对以后要学的文言文有效地进行学习,也就谈不上“精学”。

2.自身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会懂得预习什么、复习什么、上课时主要学习什么,这样就能“精学”了。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肯定会束手无策。

三 教材的因素

一套编排科学的教材,教学重点突出,篇章详略得当,让教师轻易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次一目了然。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编写体系科学

比如单元编排的主题是否鲜明,单元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单元中所选的课例是否有代表性。如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书设有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

2.课例内容是否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

这点很重要,例如,语文课文是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教学的课文是否紧扣实际的生产生活。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就选入了《我的童年》、《皇帝新装》、《七颗钻石》、《社戏》等课文,学生非常喜欢。

3.是否让学生易读易学

第8篇

一、引言

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独特方式,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提高一节课的有效性。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呢?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极力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教材即课堂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逐字逐句地解释作品文本的教学方法均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和重要性。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无法适应《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本研究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身体和情感的体验来达到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目的,并最终完成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体验哲学指导下的体验教学模式

体验哲学在西方和中国皆源远流长,西方的体验哲学可以溯源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中国体验哲学则可以追溯到大教育家孔子。而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系统形成于20世纪。美国学者杜威(J.Dewey)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途径是通过亲身体验而完成的。学生认知世界、获取知识、学习语言以及了解目标语文学文化的最佳方法则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完成的。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以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为基础,让学生获得具体实践经历,然后再主动地反思,最终实现主动地再实践。也就是说,体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和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基于体验哲学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体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和情感,是个体不可替代的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2013年修订版的新目标英语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它涵盖的知识量很大,也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身体和情感的体验来达到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目的,将体验哲学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1. 合理营造情境,创设体验平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教参,而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教学任务、题材特点、学生水平和自我教学风格,大胆地将教材解析成生活的点滴,拉近教学主题。例如:2013年秋季修订版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谈论的话题是食物及其喜好,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点餐活动,如此真实的体验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争着抢着扮演服务员和顾客,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学生既操练了目标语言:Can I help you? -I’d like some beef noodles. /What size bowl of beef noodles do you want? -I want a large bowl of beef noodles.又在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 面向全体学生,明确体验主体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不是知识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杰斯珀森曾指出:“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中,亲身感受,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多练;教师讲得过多,就剥夺了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就等于把他们请出了学习外语的主阵地。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笔者总会考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笔者也会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笔者在上2013年秋季修订版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互相描述自己喜欢的同学的活动,并让其他同学猜测,这时,那些本来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讲的学生也有了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了一把被喜欢的满足感和猜对时的成就感。

3. 增强活动趣味,激发体验热情

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课堂就是再现生活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舞台,在教学中,既要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又要讲究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让学生以学为乐。采用游戏、竞赛、表演等丰富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灵活多样地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笔者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体验课堂活动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完有关表情的词汇(如sad, happy, worried, nervous, afraid, surprised等)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种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分四大组进行竞赛,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写得多、写得对,准确率高,单词写得多的组获胜,也可以让学生做“Act and say”的游戏进行复习,让一位学生做一个表情,其他学生说出表示该表情的英语单词。

4. 巧用多媒体,丰富体验过程

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刺激,促进学习和记忆。人类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的参与,正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利用多媒体,学生能够直接面对世界信息大平台,收集所需的学习资料。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提供的生动、直观、形象和视野效果,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情景更加逼真,学生的体验过程更加丰富。例如:在学习2013年修订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日常生活安排的词组时,笔者将主人公的一天生活做成一个录像短片播放:get up,get dressed, brush my teeth,wash my face,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watch TV,do my homework,have a rest。然后,再将每一个词组分解给学生练习,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场做出一些动作和声音进行模仿,语言与情景相交融,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中,提高了识记的效率,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5. 科学评价活动,树立体验信心

第9篇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请笑纳!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1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初一新生,必须先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素质,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晨读、课间操,卫生清洁保持工作等督促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的习惯养成。

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

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

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我班的周琦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不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就是缺乏胆量,上课时很少积极发言。针对这一点,我找她谈心,帮她找原因并鼓励她大胆发言。在我上课时,有意找她回答问题,并适当给以鼓励,锻炼她的胆量。通过这样的锻炼取得了一定效。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与班风,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班里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件件落实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话,就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就要发动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的主体,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日班干部每天轮流等级考勤,维持纪律等,并利用班会或业余时间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则,努力做做事的榜样,勤跟班,使班风正,学风浓。

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各项活动,积极报名参加校运会,拔河比赛取得了第二名;20乘50接力第三名;广播操比赛第四名;语文课本剧表演三等奖,等等。这些集体活动都要学生齐心协力,一起来完成。

三,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爱心中与学生一道成长

老辈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平时我注意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在学习上给予关心与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培养他们同学的友爱之情,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同学们之间亲如手足。

1、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2、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习惯,增加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增长实际才干。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学生。

学生与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如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道多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六、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期末复习阶段后进生状态很不好。

以后要多注意复习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

2.学生尽管上课看起来似乎很认真,但是听课效率仍然不高。

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把班级工作做的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2本学期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上学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一个学期班规班法的实施,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在这个班级中哪些事情是倡导的,是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肯定和表扬的,哪些事情是最好不做的,哪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在班委会同学的带领下,大部分同学也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所以,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但不能完全做到,对自己的管理松懈、不到位,从而引起了认知水平的差距。通过严格班级班规班法考核、班委自主组织各项活动和加强家校联系来实现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一、严格和完善班规班法的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我们班的班规班法是上学期由班委会同学一起制定的,也是全班同学必须遵守的,还是由学生自己掌握执行的有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通过上学期一个学期的实施,班规班法起到了它对班级同学行为的规范作用,通过班规班法的实施,锻炼了学生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锻炼了每个条款中执行人和监督人严格执法、秉公办事的能力,为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体现班级“真实”的班风都起到了积极良好的效果。本学期,在班委会同学的建议下,在全体班级同学的认可下,我们对上学期的班规班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是对违反纪律的同学,采取了功过可以相抵的办法,体现了允许学生犯错的思想,也体现了班级中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二是每天放学前要求值日班长宣布今天班轨班法执行的情况,对于执法不严或徇私枉法现象提出质疑,也提醒了违法制度的学生注意今后的改正。总之,学生自己制定和共同维护实施的班规班法,本学期通过不断完善的方法让它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也不断提醒着全体同学,每个人都是规章制度的维护者,是规章制度的被管理者,更是规章制度的受益者,相信这样的坚持一定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和帮助班委会组织有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期初,根据学校团委和政教的工作计划,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布置给不同的班委会成员,有:篮球赛,布置给体育委员;黑板报,布置给宣传委员;教室外展板的更换,布置给文艺委员;新团员的发展和团支部的建立,布置给团小组长;学生每周评比分数的汇总,布置给副班长;每天的卫生打扫,布置给卫生委员;班级的纪律和眼保健操,布置给纪律委员;每周的学习评比,布置给学习委员等等,学期结束时,对以上同学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奖优罚劣。通过这样的布置,每个班委会同学对自己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就这样,学生自主组织了很多活动,除了学校内常规的卫生、纪律评比外,我们班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各种征文比赛、预备团员测试、春运会入场式方队和广播操表演、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班委会同学的功劳,也是每个同学努力的结果,我想,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这些活动在学校内得到的评价结果,同学们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反思得失,产生凝聚力,这些是书本上无法学得的宝贵经验,也将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开始。今后,我还将主要继续依靠学生组织和完成学校的各种有意活动,即使是活动结果不是总尽如人意,也要坚持这种做法,班主任尽量做一个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配角。

三、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

家长会中,我告诉家长:“您对我教育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我的教育效果。”希望通过这些话引起家长的注意,其实,对学生的教育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时效果是最明显的,如果各说各话,将直接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听谁的话,该如何去做,最后导致学生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时的教育和引导也就没有了任何效果,所以,本学期我仍然不断通过飞信平台、通过电话联系,通过部分家长的家长会,通过个别家长的谈话交流,通过家访等形式,将自己的教育想法和方式告诉家长,期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将孩子在学校的表演通知家长,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尤其是学校的开放日期间,我通过飞信通知家长,希望有时间又一直关注者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能够到学校听课,了解老师们授课方式的转变,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完成学生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四、把竞争引入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每周的学科竞赛、学习和纪律的评比、座位的编排,在这些方面我总是希望能把竞争引入到学生中来,希望他们能及时发现身边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的变化,希望他们能看到同学们身上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用良性的竞争来刺激自己的潜能,让潜能更多的释放出来。竞争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竞争的学生是精神焕发的学生;竞争的学生会想尽千方百计完成教师的任务;敢于与人竞争的学生也是自信的学生;良性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本学期很多工作放给学生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恰恰是这些问题让我知道了我的工作中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更好得引领学生,也让学生体验了做成一些事情的艰辛,更让我们师生感到了管理班级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和教学工作一样,在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同样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更何况我有这么多聪明、期待长大的学生在帮助我管理班级呢!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3在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0)班班主任一职。为了本学期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端正班风、学风,全面提升我班各科成绩为重点展开。

1、全面配合学校工作,加快自身发展。

将遵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着重加强确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思想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引导,开展多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坚持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落实道德建设纲要,系统科学的开展生命教育,提升人文素养,进一步落实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行为规范和自主管理相结合,以期不断完善学生人格,实现主体价值的张扬和超越。

2、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①抓好学生常规,重新制定班规。要求我班学生早上按时到校;作业在进班时上交,并于第一节课前,由各科课代表把作业交到任课老师处,学习委员负责作业上交情况统计;上课注重纪律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中午准时进教室,做好下午的课前准备工作;放学后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②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根据班级特点布置班级环境;实现班级文化多元化,根据形势要求,配合重大纪念活动及时更换班级黑板报。

③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全面整顿班干部队伍,进行改组重建。完善班级奖惩制度,全面提高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自我约束力。

常言道: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班拥有像刘青、文吉、李敏等这样的优秀的学生,用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做榜样,影响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爱护,引导这批学生自觉参加学习生活,激发他(她)们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平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展前途教育,深入学生当中做好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班风学风。

3、建立班级公约和健全班干队伍,充分利用公约的约束作用和小助手的辅助作用。

班级公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标准,利用此法可以有效的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更能为班干提供管理班级的依据,这也能更好的发挥班干的小助手作用。任用班干应通过民主投票选举,让学生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学生担任班干。对产生的班干明确各自的职责,团结协作,共同管理班级。同时设立纪律委员,加强纪律管理。

4、加强各学科教师的协调,全面提高各学科成绩。

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关系,使各学科教师能够各尽其能,做好学生的辅导与教学工作,各门学科都能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在学习方面我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成绩提高

1.抓好辅优补差工作,对困难学生要多鼓励和帮助,采用多种形式,补缺补漏。

2.努力抓抄袭作业的情况,做好早读与晚辅导的安排。

3.与家长积极沟通,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鼓励进取,争做先进。

4.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经常用事实和道理指导学生。

5.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在这一学期有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本学期初的一些工作计划,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带班经验,查漏补缺,争取把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4一学年以来,我担任初一(2)班的班主任。在班主任期间,我认识到了一位班主任“身正为范”的重要性。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贻害学校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几年,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觉得初一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开端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这学年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初一学生刚进入新校园时,通常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要消除陌生的感觉,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我组织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级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2、加强班级管理,努力培养“真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在活动中选拔班干部。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所以应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封的,也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通过活动,比如演讲、卫生劳动、分发课本等活动,从中发现并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人才,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班干部的职位。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有工作热情,责任心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工作的魄力。

班委会成立之后,尽快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同时,给予定期的指导监督。这样,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一方面,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活动。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使我班在学校的各项考试和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耐心相帮,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活动。

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今年,我还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活动,试图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以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

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时,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才会把它转变成学习、生活的动力。他们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但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就是说,在这个班级的管理上你已成功了一半。总的来说,一学年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5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七(5)班级班主任,转眼之间已经进入七年级的下学期。经过一学期的生活,学生们基本上养成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精神,基本能够保持感恩亲情,立志勤奋、好好学习的好状态。学习目标明确,好多孩子养成了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但是,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有的孩子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有偏科现象,有的孩子性格依然有些偏激。在心理上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才能够正确地树立人生观、社会观。因此,本学期的工作不仅对于我个人,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一、争创模范班集体

对于班集体,我一直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把自己的个人行为放到班级中来,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整个班集体的形象。所以,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争创模范班集体上。具体工作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制度》,重点从提高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做起,从小事做起,建立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要求学生力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为班争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也保持个人的卫生和服饰整洁。开学初,及时召开班会,明确本学期的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在学习及做人中都体现出积极性和先进性。定时召开班委会议,鼓励、培养他们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争取使每个班干部都能胜任自己工作。

第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比学、敢学的好风气。

学期初,奖励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的优秀学生以及最有进步的学生,调动学生们互不服气的意识,使优秀学生相互学习,中等学生围绕优秀学生,较差生围绕中等生,形成“优比优、优带中、中帮差”的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充分利用课间和自习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和督促。本学期继续努力抓成绩,以提高成绩为己任。冲击年级更高的位置。一方面,要精力集中在中等偏下的学生身上,鼓励他们前进,另一方面,培养尖子生。

在数学方面,坚持每日练习题,坚持下午改错。

在英语方面,坚持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组织好早读,抓学习方法的改进。

在语文方面,继续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形式,巩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很抓写、基础知识的落实。

第三、融洽师生关系。经过一学期的接触交往,我和这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有感情了,我相信我真诚的爱和关心,他们是应该能够体会到的。另外,还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再发掘培养一支合格的班干部队伍

通过一年多的锻炼,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将继续重用,同时发掘一批新的学生干部,以旧带新,使班里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培养更多的学生胜任班级管理,使大家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作为班级的一个管理者,而不总是被管理者。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以此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思想到正确轨道上来。

三、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

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好各种活动,并利用各种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而自豪。

四、积极配合任课老师进行有序的教学工作

积极探索新的素质教育的途径,配合课任教师,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整体水平,建立学风浓、学风正的班风。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自己的能力配合任课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辅导。

五、关爱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树立信心。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付出和爱。,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10篇

关键词:“本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误区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误区有以下几类:其一是教师重文本阐述而轻学生自主阅读,导致阅读教学变成教师主讲下的一场场“应试复习”。其二,在新媒体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之后,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依赖也导致了文本的作用被逐渐缩小,师生缺乏应有的交流,整节课变成了一堂“看电影式”的观赏课程。其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标准答案的过分重视,也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阅读文本的多义性难以得到阐释。综合以上种种问题,笔者发现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学生的个性天赋得不到伸展,就连阅读本身也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所以,笔者提倡“本真阅读”进入语文教学课堂。

一、“本真阅读”概念阐述

“本真”是指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真实的、不加修饰的内心世界及外在表现形态。它包括“本色”和“善真”两个方面。“本色”是指自然界的本来状态,“善真”则是真、善、美的集合,是一种递进式的境界。“本真阅读”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主动理解文本内涵,体验文本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教学观念。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本真阅读”的意义

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愈发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鼓励教学课堂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本真阅读”就是彰显新课改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本真阅读”,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发散、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此外,从阅读积累的角度来看, “本真阅读”的教学效果也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高效,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较大帮助。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强调“本真阅读”的重要性,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本真阅读”的价值,阅读教学也能焕发出更多的光彩与活力。

三、如何有效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本真阅读”

1.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阅读教学更出彩

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为灵敏的思维,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束缚下,许多学生正逐渐丧失个性化的思维,只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和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既无法体现出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特征,也严重抹杀了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可言。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还原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吐露真实的心声,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本真”。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沁园春・雪》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浓厚情感,感受作品所透露出来的万丈豪情,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知诗歌的艺术魅力,并且自由想象诗歌中所描述的壮阔情景。如,播放一些诗歌中所涉及的不同历史朝代的图片资料,采用对比的方式展示这些不同社会形态的现实情况,并且要注重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来指引学生细细揣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流露出来的坚强决心。而赏读完毕之后,教师还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创造一个各抒己见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和观赏图片资料时所萌发的情感态度都大胆表露出来,和班上同学一起分享交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阅读体验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或简略地点评这首诗歌,或模仿诗歌风格,写一首表露个人理想的现代小诗,诗歌字数不限。这比传统的讲解式阅读教学模式更能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实现阅读文本的有效价值。

2.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讲授的文章只是经过自己的大脑过滤而来的,这里面有教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而学生从自身的经验来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向“文本”,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文本的理解。“本真阅读”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充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思想。而达成这一目标的最关键一步就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课文本身有待挖掘的内容。尤其是在阅读一些留有空白部分的文本时,教师更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想象不断地扩展内容,以挖掘文本阐释之外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补充文本中略写的内容。如渔人向桃花源内的居民讲述汉魏历史发展进程时,原文只用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简要概括了渔人的述说。而文章结尾部分,对于“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的事例,也没有进行详细描述。对于这些留白部分,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由想象,或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将这部分内容隐藏起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在学生的广泛交流和探讨之下,原本深奥的古文阅读也会变得妙趣横生,甚至让学生对文章中所描写的桃花源充满向往。

3.分角色感知人物形象,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也是彰显“本真阅读”色彩的重要方面。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强烈情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通过同理心的比对来感知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情绪和情感,等等。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背影》时,文章中对于“父亲”的处境,只用了寥寥几笔加以介绍,学生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将自己代入角色中的话可能很容易忽视“父亲”的艰难和困苦。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父亲”这个角色,一方面承受着丧母之痛,另一方面丢失了工作,那种辛酸和苦楚肯定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依然放心不下儿子,还亲自送儿子去上车,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关爱着实令人动容。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坚守“本真阅读”,就得从文本入手,遵从学生的内心感受。第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大胆表达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第二,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涵的好习惯,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的自主阅读中更好地动手动脑,开拓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邓正清.中学生文学阅读障碍成因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7).

第11篇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效率

G641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不被重视已久矣!在人们的心目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才是主科,而其他都是不起眼的豆芽科。老师没有动力,学生没有压力,于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笔者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出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出于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出于对学生的爱心,一直努力探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所认课班级思想品德课成绩一直不错,赢得学生尊敬,同事好评,领导肯定。

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出困境,提高效率。

一、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思想品德课,最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走近思想品德课,走进思想品德课,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学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实现由老师要我学习到我要向老师学习的转变。把思想品德课讲堂变为学堂,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笔者联系实际,让同学们主动伸出双手,积极热情和同学交往。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介绍自己,让同学接纳自己,也让自己接纳同学。大部分同学都主动踊跃,少数同学胆小羞怯。在热情大方的同学的带动下,也完成了自我介绍。笔者还告诉大家,要记住要学的名字,主动招呼同学,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还搞了一个小小的比赛,即开学一周后,看谁记住同学的名字多。同学们觉得很有趣,比赛激烈有序,结果有不少同学一周就记住了全班同学的名字。通过这一比赛,不仅让同学们感觉到思想品德课的活泼有趣,而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同学们彼此尊重,团结友爱,迈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坚实的第一步。

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时,就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爱饮酒说起,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家中的人饮酒的事,引出酒驾,醉驾的有关法律,让孩子们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近,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青少年权益保护有关法律,让孩子们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法律意识。笔者还向学校申请,请司法所干部到学校进行了一次普法教育,让全校学生受到一次深刻而有益的普法教育。

实际证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笔者所任课班级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成绩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插上腾飞的翅膀

有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个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动探索教改教研,转变教法理念,在“导”字上下功夫。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字上发力。当“导”与“学”形成合力,教学得春天也就来临了。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调控情绪,对我们任何人,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更何况对于尚未成年的初中生。如果只是空洞的说教,必定会课堂呆板沉闷。笔者设计了“导入新课”方案,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情绪高涨,让学生在老师的无端指责中情绪低落,又让学生在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中如梦初醒。因势利导,笔者引出情绪与情绪控制的话题。学生明白了情绪、情绪变化、情绪控制与自己息息相关。一下子就有了激动,有了兴趣,有了信心,有了决心。一下子就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华丽转身,本章节内容的教学效率实现了大幅度大面积的提高。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和情绪控制有了深刻的切身体验。

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很生动,生活有乐趣,精神很饱满。如教授《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内容时,笔者先让每位同学说一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其中不少的同学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有小部分同学能自己做作业,复习功课,不用督促、陪伴。能自己骑车,坐公交或走路上学,能管好自己。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甚至做饭吃,饭后洗碗。周末去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父母下班,主动问候,陪伴父母。父母病了,陪他们去医院,还能照顾他们。做得好的同学受到了表扬,做到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慢慢的变得勤快起来,自立起来。事实证明,自己的事自己干,不仅仅不影响学习,反而促进全面成长,素质提高,人格完善,终生受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学生学习积极性被不断激发,不断培养,不断增强。有了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有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效率显著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思想品德课走出困境走进春天

思想品德课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容易走向空洞抽象的困境,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初中生在人生最叛逆的青春期,如教师引导失法,就更难突破困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走进思想品德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别开生面,耳目一新;感受思想品德的形象、具体、生动;感受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快乐;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命的独特、生命的珍贵,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文明的美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动的绚烂。文明的美丽,感受到谢谢的快乐;总而言之,理论联系实际,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出困境,走进春天,让师生如沐春天,如谈春雨。

理论联系实际,为思想品德课打开了另一扇窗门户,让教学领略到窗外世界的无限风光,领略到教科书的精彩,领略到课堂内外融合的无限魅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理论联系实际,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率打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插上腾飞的翅膀。理论联系实际,让思想品德课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走出困境,走进春天。事实证明,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2016年第1、3、6、7期

第12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美妙境界,深深感受到祖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以初中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为例,在大致了解全文后,本人通过创设问题引导想象来让学生感受文章内涵。结合文中的描述,通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文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想像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紧接着提问若然你置身于和平恬静、融洽安宁的桃花源中会怎样做?提出会选择留下来还是回到充满功利性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明作者陶渊明的思想――人们追求与向往的理想社会,正是对当时现实的鲜明对比,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用这样的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步一步诱导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自主阅读,弄懂语句

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人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首先是字字落实,弄懂语句,读准句读,读出语感。这个步骤完成后,再给时间学生自由阅读或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初步去把握全文大意。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童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再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联系实际,授之以渔

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但在翻译前,一定要求学生先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孙权劝学》时,在分析“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这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把吕蒙与本册课文《伤仲永》里面的方仲永作对比分析。方仲永天资过人,由于没有很好的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终沦为一个平庸之人,吕蒙经孙权劝说后才开始读书学习,而最终成为一个有谋略的人。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都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吕蒙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这个问题,而且也巩固了对《方仲永》的思想内容的复习。

五、强化练习,巩固成果

文言文很多知识需要积累,说白了就是要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把有关的字词归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阅读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适当进行课外文言的阅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就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再次要强调的是――课后诵读。所谓诵读,包括朗读和背诵。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手段,琅琅上口的朗读,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捕捉全文的感情基调,更好地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