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狗的说明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指出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点:2.判定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4.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内容:5.概括文章层次、段落大意;6.揣摩、理解说明文的语言;7.明确文章的综合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等。
【答题指导】
1.指出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点:①判定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可从内容的角度,根据说明对象加以判断;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③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从文章的标题人手,或从文段开头、结尾的句子中找,或从个别关键句子中找,概括要全面、简洁。
2.判定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是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解释说明)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不能脱离具体内容泛泛而谈。
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①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常会用到方位词:②逻辑顺序一般有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③时间顺序则是用时间进程说明事物的发展与演变。
4.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内容:①通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抓各段落的重点词句,概括、理解其基本内容;⑧注意总述性的段落和句子。
5.概括文章层次、段落大意:①分析文章的说明内容,既要注意整体说明内容,也不可忽略局部的说明内容;②要紧扣表示说明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③注意抓住段落中的总述性语句。
6.揣摩、理解说明文的语言:①理解加点字词的作用,应注意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也要考虑是否体现了“生动形象”这一特点:②针对一个词语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类试题,首先要指出可以或不可以,其次指出换了词语后意思是否有变化,是否符合文意,最后再次明确能换还是不能换;③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注意抓住具有限制性的词语,注意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7.明确文章的综合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注意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不可脱离具体内容泛泛而谈。
(一)《这个冬天为啥这么冷》阅读
【新题演练】
冷!中国中东部许多地区,2012年12月24日集体刷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纪录;俄罗斯,笼罩在1938年以来的最强寒流之中,近10天来至少有88人被冻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白天最高气温接近30℃。
这个冬天特别冷?是的,寒冬才刚刚开始。气象专家告诉我们,2012年包括美国东部在内的全球多地都将度过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全球不是正在变暖吗?每一次冷空气来袭时,人们都忍不住发问。没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以冬天的严寒来否定全球变暖。寒冬是这一年的这一季,而变暖是地球正在经历的长期性趋势。极端的冷暖也恰恰是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我们见证的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那么,这个冬天为何如此之冷?美国“大气和环境研究”机构负责季节预测的专家朱达·科恩介绍说,实际上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强降雪就拉开了今年严冬的序幕。强降雪会影响极地急速运动气流(又称喷射气流)的走向。坐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地区上空形成强冷空气,使得喷射气流“跑偏”,这就好比河水突遇大石。
喷射气流改道,其波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入大气同温层,使得北极地区气温稍升。这又反过来会削弱喷射气流,促使其向低纬度移动,将冷空气带向北半球的更广泛地区。这一历程被称为“负相位的北极涛动”,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戴维-罗宾逊介绍说,此时尤其有利于形成风暴系统。
与晦涩的气象学名词相比,北极海冰融化与寒冬的关联也许更容易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北极附近冰层覆盖面积创纪录新低,2012年3月至9月,融化海冰面积多达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
海冰融化直接导致北极海域出了大片的水域。深色系的海水显然比雪白的海冰更加吸热,因此北极海域上空的空气也变得更加温暖。的水域会比冰冻时蒸发得更快,而温暖的空气也能藏匿更多水分。富含水分的空气移动到西伯利亚地区。导致了强降雪。
与此同时,科恩等气象学家认为,北极地区的温暖空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喷射气流,使其向南移动。他们认为,美国大陆今夏的大面积干旱以及今冬的超级严寒都与此有关系。
从总体上看,北美、欧亚这几年的严寒,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人类正处于极端天气的适应期,除了严寒,还会遭遇酷暑、飓风、洪水等。
(张忠霞/文,选自《科技日报》2012年12月28日,有改动)
1.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前两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地区上空形成强冷空气,使得喷射气流“跑偏”,这就好比河水突遇大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年3月至9月,融化海冰面积多达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俊强/设题)
(二)《味纹》阅读
①人的身体是一种味源。人类的气味,虽然会受到饮食、情绪、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成分和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作为由基因决定的那一部分气味——味纹却始终存在,而且终生不变,可以作为识别任何一个人的标记。
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气味。如果在一座城市里有500万居民,那就会有500万种不同的气味,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日本科学家据此研制开发出一种利用味纹做钥匙来开启的门锁。研究人员称,这种门锁无疑将是最保险的锁,它是以主人身体的气味通过传感器来控制开关的。当锁的主人站在锁前时,其身上散发出的特有气味便会使指示器发出信号,打开门锁。这种锁用起来既方便又保险,而且不用担心丢钥匙。
③事实上,人的嗅觉灵敏度很低,往往嗅不出他人的气味。而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最多能嗅出8000种不同气味,一般人是根本做不到的。狗的嗅觉灵敏度远远比人强,它可以辨别几百万种不同的气味。因此。利用狗鉴别气味,潜力非常大。迄今为止。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④气味的性质相当稳定,如果将其密封在试管里制成气味档案,足足可以保存3年,即使是在露天空气中也能保存18小时。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味纹从手掌上可以轻易获得。首先将手掌握过的物品。用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布包裹住,放进一个密封的容器,然后通入氮气,让气流慢慢地把气味分子转移到棉布上。这块棉布就成了保持人类味纹的档案。
⑤当一个人离开某一地点之后,此人的特殊气味分子就留在了原地的空气中,利用这一点,在侦缉过程中只要把在犯罪现场采集到的气味与犯罪嫌疑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对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倘若遇到这种情况,警方可把从罪犯作案现场采集到的空气,经化学技术分析处理,得到罪犯留下的味纹,然后。将这种味纹转移到一块清洁无味的布上,予以密封保存。只要在3年内捉到犯罪嫌疑人,就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警犬加以鉴别、对证,那犯罪嫌疑人就无法抵赖了。
(阚兆成/文,节选自《永不消失的生命密码》,选自《中学生科普文阅读》,青岛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利用味纹制作钥匙来开启的门锁将是最保险的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味纹的特点,设想出一个在生活中运用味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锡亭/设题)
(三)《蝗虫为何总是集体行动》阅读
①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两只、几十只蝗虫对庄稼和其他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其他植物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庄稼和其他植物。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就会造成满目疮痍,甚至造成。
②例如,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省多达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20公里,覆盖的土地面积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此外,2004年非洲西部发生蝗灾,也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地仅控制蝗灾本身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
③研究人员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除啃光农作物外,还会啃光树皮、草叶。
④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⑤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以此为契机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
⑥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的幼虫即若虫的发育情况,以弄清它们集体行动的触机。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若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Dv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若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若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⑦而在野外,约每平方米有50只虫子时它们才会一致行动。更为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改变方向。在这种超级拥挤的情况下,蝗虫一心一意保持向前的方向。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发现这一点就有可能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虫造成灾难;同时,这也说明在一个生物群体个体数量太多的情况下,个体成员一般别无选择,只有随大溜,或集体无意识。
⑧至此,研究人员只是初步弄清了当蝗虫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它们就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它们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按一般的解释,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遗传下去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个体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有利行,如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⑨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由于它们既是食草动物又是食肉动物,而且还可能吃同类,所以它们要向同一个方向行动以避免相互冲撞和厮杀。也就是说,对一只蝗虫来说,如果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同一方向的统一行动。
⑩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所以,在每平方米蝗虫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杨欣/文,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画线句“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中的“特殊”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蝗虫为什么要统一集体行动。
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控制和减少蝗虫危害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斯里兰卡亚拉国家野生动物公园是上周遭受印度洋海啸打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海啸发生时,很多岛上游客都不幸遇难,但令动物保护专家惊奇的是,他们没有发现一具动物尸体。
据报道,亚拉国家野生动物公园是斯里兰卡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公园里生活着大象、鹿、狼和鳄鱼等动物。海啸袭来时海水迅速抬升,淹没了近3.5千米陆地。海水冲毁了公园内的建筑,游客和工作人员不幸遇难。出人意料的是,公园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却安然无恙。
难道动物真有“第六感”,能预知危险?斯里兰卡负责野生动物事务的官员拉特纳亚克说:“没有一头大象死亡,甚至没有一只野兔死亡。我认为动物能够感知灾难。它们有‘第六感’,它们知道灾难何时发生。”
印尼苏门答腊岛野生老虎保护区工作人员戴比・梅尔特认为,野生动物对自然灾害天生敏感。梅尔特说:“动物的听觉极其灵敏,它们极有可能提前察觉海啸将至。另外,海啸引起的振动会导致气压变化,而气压变化又能起到预警作用,并提醒动物向安全地带迁移。”
也有一些专家指出,动物拥有“第六感”的说法目前尚缺乏科学依据。南非约翰内斯堡动物园的动物行为专家马修・范・利罗普说,火山爆发或地震发生前,有狗会狂叫、鸟类会迁徙等许多说法,“但是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因为你不能在实验室或者旷野中对此做出验证”。
此次印度洋海啸发生的事例为动物有“第六感”提供了新的证据。专家们说,随着人类对动物的了解逐渐深入,未来也许可以更好地借助动物行为变化来进行灾害预警。
(摘自《光明日报》2005年1月5日)
阅读训练:
1.通过阅读本文,你对海啸肯定有了一定的了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海啸”下一个定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请结合实际说说理由。
斯里兰卡亚拉国家野生动物公园是上周遭受印度洋海啸打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本文第二段至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东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特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一次以“海啸”为主题的科技新闻会,你可能采用本文哪几段中的文字?并说明理由。
5.结合本文最后一段,读下列相关链接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1
最近,上海市赈灾部门在向每户家庭免费发放的防灾手册中发出这样的呼吁:为了在遭遇灾难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每个家庭都应备有一只急救包,配备常用应急药品、食品、急救器具等三类必需急救用品。
材料2
在巨浪袭来时,英国人斯蒂芬・博尔顿用毛巾将妻子和3个孩子绑在棕榈树枝上,使他们在激流中幸免于难;印度13岁的女孩拉谢克尔凭借一块门板,在海上漂浮了两天,最终划到岸边获救。
(湖北周旺平拟题)
一 注重写作系统训练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初中新课标对各种文体提出不同要求: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会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要达到训练目的,教师指导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就必须有系统性与层次性。初中阶段必须注重制定系统写作训练目标,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意识与善于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的能力,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评改文章的习惯等等。
然后根据具体训练目标,制定学年、学期写作创新教学计划,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七年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入手,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然后再逐步扩大表现生活的范围,让学生敢写、爱写。教学可以重在指导学生观察方面,介绍观察的类型、要求、方法等,利用好生活积累,做好写作准备,再指导记叙文的分类和写作方法,就显得有一定的层次性。八、九年级可以从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和简要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展开议论着手,把目标细化,提高训练效果。
二 开放作文的写作时间
按照以往的写作形式,在写作之前,通常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并适当点拨,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写出所要求的作文,以适应考场作文的需要。实际上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做法,在作文训练上提倡开放学生作文的写作时间,把定时作文与不定时作文相结合,既面向全体,又照顾特殊。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以往常常要求学生进行当场作文,限制一定的写作时间完成,虽然大部分学生按时间要求写了出来,却发现学生作文质量不高,往往东拼西凑,应付了事,难见好文章。这是因为学生受到时间的限定,心里感到压力,才导致作文思维受限制,自然难出好文。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灵活作文时间的方法,有时进行限时训练,有时不限时间,两者相结合,学生的心理压力下降,作文就会明显见效。当然,不同时间限制的作文要求不同,如不定时作文要求更高,它允许学生查阅资料,精心选材,修改完善,发挥较好的作文水平;限时作文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学生自由选择自然没有畏难情绪,写作就变得自由了。
三 拓展写作专题训练
拓展指的是在原有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针对不同文体设置不同专题进行科学训练。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等。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三步完成:
1.示范讲解
作文有法,但无定法。教师按教学专题精心备好课,根据课时安排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及基本技巧。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借助课文范文进行分析,重在讲清系统知识,就材料剪裁,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一些方法指导,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训练有“文”可依。
2.仿写训练
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尤为重要,它可以避免写作的盲目性。如何仿写呢?对学生来讲,要经过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而最基本就是从教材中模仿。叶老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如以苏教版教材为例,笔者在教《我的老师》后让学生写《我的老师》;教朱自清的《春》后写《春天》或《夏》、《秋》、《冬》等。这样的习作模仿,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思维表达能力。
3.讲评再练
讲评作文应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下。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文与个别不足的作文进行比较,选择适当的文章展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寻找范文提供给学生,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确作文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在哪里和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样不断地模仿、借鉴,逐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创新意识自然就越来越多,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可读性高、感染力强的文章。同时,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评之后再次作文,让学生充分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产生新的认识。
以上只是针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做的,只是为学生作文,扫清了一大障碍,但写作文的是学生个人,所以,要学生作文真正提高,解决学生的问题才是关键。
一、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不怕作文,慢慢喜欢作文。俗话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说:“会者不怕,怕者不会。”“会写的是不怕的,为什么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不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作文看成是在用书面语言说话,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敢写就成,慢慢地学生有话说了,自然就不再怕作文了。
二、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回写作的信心和写作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不知该说什么?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回写作的信心和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才有可能提高。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在这方面鼓励学生多看cctv-7科技节目,cctv-2今日说法等真实的节目,在周末让学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来到自然、来到社区、深入集市、深入商场了解生活中的现象,为写作积累素材,常言说得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平时不积累,到真正写作时说什么呢?
2、在阅读中积累
学生光积累生活是不够的,还得在阅读中去积累,鼓励学生多读名篇佳句,在阅读的同时培养语感,就如生活中的李阳英语一样,要鼓励学生多读、快读,以致于达到脱口而出,解决怕、难情绪。教育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摘录的习惯,把自己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名言佳句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把他摘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而且时常拿出来读读、看看。这样也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知识。
3、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写作中,除了写现实的现象以外,还要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在教学中就以自身的亲身感受为例。教会学生如何发挥联想,我一般就用我的一个教师教我方法:以钢笔为例,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联想有了提高,如有一次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到:星期天,我到集市上,看到一个现象,令我是浮想联翩在一个卖肉的案板下,一条狗笔直的坐在下面,两眼盯着前方,而就在距离狗不到半尺的案板上则摆满了上好的猪肉,正好此时又没有人照看案板,我在想,只要狗一抬头,就能在案板上随便叼一块又大又肥的肉。可是,我看了很久,令我大失所望。狗就是没有抬一下头。后来,我感动了,狗为什么不抬头叼一块案板上的肉呢?因为它知道案板上的肉不属于自己,如果随便叼吃,明天,这个位置就不再是自己的呐,甚至有可能因此还有生命的危险,这是狗在遵纪守法、遵守原则的表现,由此,我又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国家干部,不好好地看好自己的岗位,不安分守纪、违背原则,最后,以致于丢掉自己岗位、严重的甚至蹲监狱。所以,做人一定要遵纪守法,做事一定要遵循原则,千万别做违法乱纪的事。“在作文时。可以把完全没有关系的几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关键词:职教英语 核心能力 渗透性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对于职业活动的意义,就像生命需要水一样普通、一样重要,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是职技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实施核心能力培养,包括渗透性和专题性两种教学方式。我国职技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使得核心能力培养潜存着巨大空间,是实施渗透性教学的上佳载体。构建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模式并付诸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构建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机渗透核心能力培养是职教英语课的题中应有
之义
早在1998年,劳动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英语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外语教学语种,就绝大多数职技院校学生而言,其外语应用能力主要是指英语应用能力。换言之,英语应用能力是职技院校绝大多数毕业生理当具备的核心能力。职教英语这门课程肩挑着基础知识传授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两大重任,其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质决定了职教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必须与核心能力的诸方面要求相呼应,这便为渗透性教学铺就了基础。
2.职教英语课潜存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巨大空间
依据一:培养目标定就。职教英语与职业教育所开设的其他课程一样,都必须依循“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标准。这一标准告诉我们,职教英语在课程设置时就为核心能力训练预留了巨大空间。
依据二:教学内容铺就。受教学目标统领,职教英语所选课文及所列训练要求,不外乎下列一些内容:历史文化典故展示,科技发明成果欣赏,传统生活习俗介绍,文明健康理念呈现,英雄模范事迹追忆,世界难题攻克纪实,奇闻轶事片断精选,疑难矛盾化解追述,团结协作佳话纪录,科学学习方法传授,社会机制今昔对比,创新革新过程重现,低碳环保案例推介,前沿科普常识集锦。凡此种种,无不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铺就了理想的平台。
依据三:教学方法、途径选就。英语教学“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就是说,教学英语既要继承传统方式方法的精华,又要不断改革创新,在听说读写的常规训练中,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数字、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解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切切实实提高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潜移默化积聚职业核心能力。
3.构建并实施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模式大有可为
(1)职教英语课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上佳载体。职技院校应如何实施核心能力培养?一味依赖第二课堂展开专题性培养,势必缺乏正规性和保障性;倘若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等课堂搞全方位渗透性培养,又极易带来牵强别扭和喧宾夺主之嫌。英语这门集基础性、工具性、综合性、国际性为一体的课程,恰好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配就了上佳载体。
(2)构建并实施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模式可以给英语课堂增添无限生机。在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英语教学旧模式下,“填鸭式”充斥课堂,学生俨然是被填充的口袋或机器,何谈兴趣?哪来生机?渗透核心能力培养后的职教英语课的面貌则焕然一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一应俱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尽情享受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过程,效果当然不一般。
(3)构建并实施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模式可以为倍增就业竞争力铺就理想坦途。就英语讲英语,死记硬背学英语,学生难免被绕进“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的怪圈,苦不堪言,收效甚微。有机渗透核心能力培养教学英语,学生兴味盎然,全身心投入,既对学生英语学有促进,又为学生核心能力扩容增量,还为学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夯实桩基,一举多得。
二、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基本模式构想
于听说读写的常规训练中全方位渗透核心能力培养,倍增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的基本模式构想。
1.在练听中着意渗透自我学习、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听力训练是各层次职教英语课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是学会英语的良方妙法。然而,听力训练费工耗时,单靠课上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课上提出自学及训练的目标、任务、方法和要求,提供典型范例或创新思路,功夫在课后。无论是课上按教学要求提供听力训练的典型范例和拓展型新点子,还是学生课后持之以恒实施有效听力训练的具体过程,都是离不开高效的自我学习和与人合作的。理想做法是:情境化设计,形象化展示,典范化引领,自律化“备战”,合作化训练,助推学生既能满腔热情练好听力,又能卓有成效增强自我学习、与人合作的核心能力。
譬如,教学《The Easy Way to Learn English》(《学习英语的捷径》)一课时,教师可作如下创意安排。
第一步:反复播放这篇课文的英语朗读录音,让学生充分明确听是学好英语的捷径之一,需要高度重视。
第二步:将精选的学生近阶段应知应会的日常生活用语、学习用语填进流行歌曲曲谱中,选定学生课前唱、录下来,课上播放。师生边听边唱,进而转录到每一位学生的手机或类似的电子装备中,留待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复习听、唱,定时汇演评分。
第三步:播放1~2个同声传译名家勤奋自律、卧薪尝胆练听力终获巨大成功的声像故事片段,激发学生自练听力的热情。
第四步:向学生推介关于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1~2种方式方法和途径,为落实下一步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第五步:在组织学生效仿“汉字听写大会”的模式当堂做英语词汇听写对抗赛示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课余实施常规性组别间、同学间的英语词汇听写合作训练及模拟对抗赛,并通过周赛、月赛产生期末赛选手,每学期决出冠、亚、季军小组及个人,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及“听写能手”荣誉奖励。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娱自乐、密切协作中收获自我学习、与人合作及听会英语的丰硕成果,倍增成效。
2.在教说中着重渗透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
光听不说,人称“哑巴英语”。职教英语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应用。因此不仅要将“说”扎扎实实教好练好,而且还要精心构思,在教说练说中渗透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
例如,教学《The Excursion》(《郊游》)一课,在同学们听完几位男生为寻求刺激,比赛偷摘人家果园里的苹果而遭到2只大狗狂追的故事后,穿插简介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艺、方法和途径,进而顺势安排学生围绕下列话题展开英语说话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训练:
(1)Why did the two dogs run after those boys?(几个男孩为什么遭2只大狗穷追不舍?)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s’ behavior?(他们的行为有哪些不妥之处?)
(3)If you were there, what measures would you take to stop their behavior?(假如你在场,会采用哪些沟通交流艺术加以劝解和阻止?)
(4)If you were one of the boys who wanted to pick the apples, what would you say to the dogs’ owner after he rescued you?(假如你是想摘苹果的男孩之一,解围后当场想向狗的主人说些什么?)
(5)What lessons can we learn from this story?(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如此见缝插针地将与人交流能力的训练渗透进英语说话训练的真情实境之中,学生既消化了课文教学内容,又训练了口语,还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加以思考,实打实地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一举多得。
3.在导读中着力渗透数字运用、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要想“听、说、写”得心应手,必须有“大容量”的“读”奠基。何来“读”的“大容量”?可以靠课本或是找传统书籍,但是前者量太小,后者效率低。好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为大容量、高效率阅读提供了宽广平台。在导读中渗透数字运用、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既能读出速度,又能读出成效。
例如,教到《Let Children Learn by Themselves》(《让孩子们自学》)一课,自然要与学生聊起自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等话题。在此节点上,顺势插入数字运用、信息处理相关常识及技术要领介绍。当堂演示“英语自学”条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搜寻、采集、归纳、甄别、整理、遴选、展示、储存、运用等步骤要领,教会每一位学生运用这一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找寻并读取最适合自己自学英语的一种或数种好方法,学以致用,落到英语学习行动中去试和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英语成绩、职业核心能力必随其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而提高。
4.在促写中着眼渗透创新革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写作抄袭变得越发方便和随处可见,职技院校学生的日常英语写作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老师在安排英语写作时流于俗套,缺乏新意,往往就着课本的一般性要求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交由老师批阅了事。至于学生是怎样完成写作任务的,就不那么在意了。这是当前职技院校英语写作训练中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其实,在指导和敦促学生实施英语写作训练中巧妙渗透创新革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
例如,教《What is Cohousing?》(《共同居住》)一课,在学生熟知丹麦、北美“共同居住区”格局、优点的基础上,扼要插入创新革新、解决问题两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介绍和训练,进而布置简单说明文写作题:《My Ideal Cohousing Neighborhoods》(《我理想中的共同居住区》)。要求学生用创新革新、解决问题之理念和技艺,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计出既舒适环保又能治人类“现代病”的新一代“共同居住区”,并用清晰、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出来,完成本课英语练笔作业,下一课交流评比,选出设计和写作优胜者。如此渗透性训练,学生在高昂的创新革新、解决问题的热情中创作设计,完成作文显然不在话下,职业核心能力自然也会逐渐加强。
三、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职业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了上述构建模式,还要有下列实施策略作保障。
1.有倍增核心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若干年来,国人一直为就业市场的一对尖锐矛盾困扰着,百思难求其解。矛盾的一方是每逢大中专学生毕业季,媒体常常将四处求职的毕业学子与弱势群体一并热议,求职难,难于登蓝天潜深海;矛盾的另一方是全国各地各类企业“用工荒”态势不减,一线员工、技术骨干、研究人员长期告急,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究其成因,一言难尽。但有一个原因却明摆着:刚刚毕业的大中专学子,职业核心能力普遍残缺不全,绊乱了他们求职就业的正常脚步。这些毕业即失业的昔日“天之骄子”,要么挑精拣肥哪也看不上,要么朝秦暮楚频繁跳槽,要么“看破红尘”甘当“啃老族”。其实,他们并不缺乏知识,也不是不会或学不会岗位所需技能,而是缺少一把打开成功就业之门的钥匙――职业核心
能力。
不难看出,职业核心能力既是莘莘学子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力基础,还是职技院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能量之源,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虽然非常重要和十分紧迫,但它并不像给汽车加油那么快捷和简单,更不能靠加班加点立马“速成”,全靠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逐步养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自觉加入职业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队伍之中,为倍增学生就业竞争力献计出力,增光添彩。
2.功夫在课外
设计并实施职业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很难用规章制度来衡量和考核,主要靠职教从业者的自觉坚守和无私奉献,因为其关键功夫不在课内在课外。试想,教师课前不钻研、设计,不作各项准备及调研,课上拿什么去渗透?又怎么去渗透?学生单靠课上那点短暂时间和过程,又能接触到多少职业核心能力?怎么消化和巩固?在职技院校,学生课余的自由支配时间是较多的,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有效防止学生的宝贵时光被无聊虚度甚至惹是生非所耗尽。
3.赢得学生的由衷支持和积极参与
饱尝了普通高中抑或是初中阶段只重分数、忽视综合素养苦果的职技院校学生,高压的任务和冗繁的说教既吓不住也劝不动,他们通常的回应是漠然置之、嗤之以鼻。要在英语课上渗透核心能力培养,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与学生做好朋友。课堂设计避免一切形式的空洞说教和指手画脚压任务,将渗透性培养的所有内容都安排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竞争或生动活泼的过程中尝到拥有职业核心能力的无穷乐趣,以此赢得全体学生的由衷支持和积极参与。
4.忌喧宾夺主,宜锦上添花
既然决心在英语课上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那么其“度”是要牢牢把握的。课上的所有安排都必须紧紧围绕“这堂英语课”的主线展开,切忌把重点完全放到“核心能力培养”中,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将核心能力培养链接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锦缎上,收获锦上添花的理想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宇.陈宇人力资源开发论集:走向世界技能强国[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1.
[2]唐义均.英语:第二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唐义均.英语(第一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