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善的诱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
2、我的快乐,望你常在。
3、青春一经“典当”,永不再赎。
4、兄弟如手足,一条内裤俩人穿!
5、爱情就像大便,水一冲就再也不回头。
6、年薪万、月薪十万,我是做梦的。
7、长个包子样,就别怨狗跟着。
8、上帝给了你很多诱惑,但是你眼瞎啊。
9、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
10、交手机费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话这么值钱。
(来源:文章屋网 )
万 青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细细品味,于人颇有启示:某朝有个宰相,年近七十仍是童颜鹤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而皇帝年方四十已缩胸驼背,双腿没劲,牙齿脱落,皮皱肉松,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一天,皇帝问宰相:“朕日进琼膏玉液,山珍海味,为何仍如此衰老呢?卿家已将古稀之年,还如此康健,不知卿家有何养身之秘?”宰相顺口答曰:“微臣确有秘方妙法,仍数十年坚持服用‘独寿丸’之故。”皇帝听罢,万分高兴,也不问原委。告别了宰相,马上召来御医,说要服用能延年益寿的“独寿丸”。御医本是一位医技精湛、博学多才的高手,却不知“独寿丸”是何药,说要回去查询一番。回到太医院召集所有的医者相问,无人知道此药,翻遍了太医院内的藏书也未找到“独寿丸”一方,御医只好哭丧着脸去回奏皇帝。皇帝下旨再将宰相请来问个明白。宰相微笑道:“我所服用的‘独寿丸’是药而非药,独寿乃清心寡欲,独得其寿之谓也。‘独寿丸’虽实无其物,但颐养天年,抗衰防老之力远胜参茸燕窝千百倍矣!”皇帝听毕才恍然大悟。
人的健康长寿,固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宰相所坚持服用的“独寿丸”――清心寡欲,则是延年益寿的一张奇妙“处方”。
我国宋元两代之间的道士丘处机,不仅是很有权势的道教首领,还是造诣精深、颇有见识的养生学专家。在回答元太祖成吉思汗关于“人何以长生”的问题时,他明确告以“清心寡欲为要”。这就是说,要健康长寿,应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心平气和,冷静客观看待世事人生。
欲望是人类的本能,凡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欲望才会产生动机和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努力奋斗。但要有所节制,欲望要适度恰当,不可太多太高,超越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人的许多病痛乃至不治之症,大多是由于自身欲望和追求过多过重所引起的。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各种各样诱惑充斥其间,有些人欲望极盛,心术不正,满肚子坏水晃荡,整日被官欲、利欲、、贪欲、嗜欲等欲望所迷并陷入其中,使得生活失去原汁原味。当有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达不到个人目的时,有的人便会迁怒于人,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烦恼、焦虑、抑郁、沮丧、自责、忏悔、愤怒等不良情绪在脑子里“大闹天宫”,心理失去平衡,耍脾气,发牢骚,出怨言,甚至怒发冲冠,伤肝伤脾,损神折寿。
古人有“少思、寡欲,清静为天下正”之教诲。一个人如果少,则不会迷花恋蝶,欺男霸女;节物欲,则不会偷盗抢劫,谋财害命;寡官欲,则不会阳奉阴违,投机钻营。孟子亦云:不动心,可养浩然之气。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充满了种种诱惑,金钱地位、名利、美色都可能使人心动神驰,孜孜以求。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就是指要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使心地清纯如镜,一个人要做到清心寡欲,就要经得起种种诱惑的考验,不为权利所争,不为名利所诱,不为金钱所累,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不求于物长精神。”因为个人欲望不高,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为争名夺利而苦恼,自然化解了心理危机,防治了心理疾病。由于精神轻松,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增强,病魔也要退避三舍,自然会延年益寿。
养生“五有”与“七存”邱大兴
五有:
有个贴心老伴即是福;有所舒心住宅即是仙;
有点积蓄老底即是富;有位知心老友即是寿;
有些难忘老物即是乐。
七存:
开心,一笑解千愁;童心,童趣忘年老;
爱心,互爱胜良药;静心,与世无所争;
十几年前退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大连万达集团日前重返中国足坛,并计划斥资数十亿元参与到中超的运营、国字号球队聘洋帅、小球员留洋、裁判待遇等诸多事务中。
大连万达集团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介入足球领域,其投资组建的大连万达队在中国足球甲A联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因此在中国足坛声名鹊起。1998年,王健林因对联赛中存在的问题强烈不满而退出了联赛。2000年1月9日,在经历了一个差点降级的赛季后,王健林将大连万达队交给了年轻的徐明,随即宣布退出足坛,并彻底与足球绝缘。时隔11年,王健林和他的大连万达集团又回来了。
退出足坛的11年,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集团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个人还获得了足够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当“王健林有可能当新一任足协主席”的传言被媒体披露后,圈内人士笑着说:“如果那个时候王健林就是足协主席的话,相信G7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在5月底的一次经济论坛的举办期间,王健林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证实万达重新介入中国足球,“说实话,这个消息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不能叫重返足球圈,应该说是万达对中国足球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可能不会搞足球俱乐部,更多地是响应国家号召。”据了解,促成王健林重返中国足坛的推动力,除中国足球环境的向好趋势,更重要的是来自更高层面的关注。起初,王健林对中国足球并没太多兴趣,十多年前因为看不惯足坛的黑暗而愤然退出。不过这次,公安部打击假赌黑的空前力度,加上总局高层的邀请,王健林答应重返足坛。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对在商业领域获得非凡成就的王健林来说,是一个巨大诱惑。在地产界获得的巨大利益推动着他在如今这个相对成熟的时机为中国足球做出贡献。
据悉,王健林及万达集团抛出了10年投入30亿元的计划,将全面介入中国足球,除购买中超部分经营权,还要介入国字号球队、青少年培养、裁判、媒体报道等各个领域。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王健林此次重返足坛,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这也将全方位重组中国足球。第一,世预赛将近,万达已经和包括里皮、希丁克、里杰卡尔德等世界级名帅有所接触,如果顺利,新洋帅将在20强赛前到位。第二,万达将斥资6000-6500万人民币冠名中超,这也比足协之前公布的800万美金价位要高。在王健林的思维逻辑中,中超联赛的品牌与万达是并行的,冠名费过低既是对中超的不尊重,也砸了万达的牌子。第三,分享中超公司的部分管理权。第四,出资赞助青少年球员出国深造。第五,打造全新的校园足球联赛,万达也愿全面冠名比赛,并参与到赛事运营中。第六,万达将为执法中超的裁判员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单场执法奖金,这一方面是为改善裁判员补助普遍过低状况,另一方面高薪养廉,杜绝腐败元素滋生。
对于王健林携巨资的强势回归,不少人认为这只是为了商业利润的抄底行为。但是,他如果把足球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那30亿的抄底代价未免太大了。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最欣赏古人两句话――行善最乐,读书最佳;行善而且有能力行善,是我人生最大的哲学。我的梦想是做中国最大的慈善家。”王健林甚至表示,将来要把自己财富的绝大部分,90%―95%都捐给社会。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10年投入20亿元到30亿元去扶植中国足球,只是王健林所要做的公益事业中的一部分。
本赛季恒大的强势已经让我们体会到金钱对于一支俱乐部的重要性,而作为万达集团如果能对中国足球进行有效的投入和改造,或许中国足球可以复制当年大连万达的辉煌。
有个人,一辈子行善积德,扶危济困,他的善行感动了神仙,于是神仙问他:你有什么愿望呢?我都可以满足你。这人认真想了想说:我只要粗茶淡饭、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就知足了。神仙听了非常为难:你若要金银财宝、荣华富贵什么的都容易,只是你要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这就难办了。
要说这“成仙”,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的是,只要你心怀喜悦,放下挂碍,便可“立地成仙”;难的是,这万丈红尘中的诱惑与烦恼。怎么能说放手就放手、说抛开就抛开呢?
《释名》中说:“仙者,迁也,迁入山也”。为什么人迁入山中就成了神仙呢?首先可能是客观条件使然,山中闭绝红尘(很多地方连手机信号也收不到呢),自然让人悠然而生“出世”之心,再者山中所闻所见,皆是天籁之音、天成之美,在这里,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体会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可是,我们在红尘中已经浸太久,即使身体到了山里,心灵却已脱壳而去,牵绊在我们心心念念的繁芜俗事中去。瑜伽里有个说法叫“失念”,这个状态下思维是完全脱离身体的,知觉失去了感知的能力。留意观察一下路上的行人你就会看到,特别是在大城市,每个人走路的时候不是在走路,他在走的时候眼睛、动作各方面都被带到他脑子里想象的另外一个目的地,很难有一个很轻松走路的时候,这种走路的状态就是把意念拔离了身体。、而如果在清履或者黄昏的时候,去观察在公园锻炼的老人,你会发现这时他们走路的状态和白天是完全不同的,只是为了走而走,动作肢体有和谐的感觉在里面。而当一个人总是过度的思虑,使心灵离开身体,就造成了身体和心灵的分裂,这种分裂会产生各种疾病。
其实,不止是瑜伽,传统的中医理念也是非常强调身体要保持自然松弛状态的。老子所讲的“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婴儿的先天状态。“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很多时候,事情来便来了,走便走了,尽力应对便是,太焦虑、太执着、太苛求、太患得患失,只能无谓的磨损心神,耗损阳气。
所以,且放下这“有涯之生”的种种烦恼,做个“粗萘淡饭,无忧无虑”的人间神仙吧。
也不知咋弄得,过年后,身体一直不太好,血压高、头晕、乏力,还偶尔胃疼。细想是否因为酒太浓,烟太多,山珍海味一桌桌?可是她们本无错,你若不去招惹,她怎会魔女一样的与你耳鬓厮磨,纠缠个个?其实错的是一种心态,认识支配行动,看你到底怎么想了。
生命诚可贵,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这样下去可真了不得!记得谁说过一句“只有自己的身体才可以是自己的”,这是相对来说的,有的人自己的身体亦并不一定是自己的,他们为了生活,或是为了工作,亦或是为了某种进步,不得已受天受地受他或她的牵制和摆布。但我要做到我的身体要尽量归我自己来管理,我要拥有健康和活力,若是没有了健康,人生的一切将黯然失色很多,甚至是一切将无从谈起,只有留得青山在才会有柴烧的嘛。
自己管自己,管得住吗?我觉得说到底还是毅力的问题。我们单位两个副部长,以前一天两包烟,嘴巴上不叨上一根烟就难受, 现在不也一根都不吸了吗?现在他们的气色跟过去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戒烟前面色黑暗,咳嗽,消瘦,现在脸色红润光泽,精力足,咳嗽,感冒少了,人也好像年轻了好多。
放到自己身上难道就真的很难吗?以前20多岁在乡镇工作时候,一天最少一包烟,一斤酒,有时候中午喝了,晚上还喝,一喝喝到金鸡报晓,大天亮。当时心里日夜想的如同《爱江山更爱美人》里所唱: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那时候拼得是年轻,醒酒快,身体恢复快。但是现在想来,那过多的令人迷醉的穿肠毒药已悄悄地透支了你的青春,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还是要还的。当初咋就那么的豪气冲天,牛逼哄哄,不顾一切的潇洒人生呢?退一步来说,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父母妻儿着想啊!哎!时光怎会倒流,既然已经做过,就不要再说后悔,就当是生命里的仅有的一道风景罢了!
什么“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人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哥俩好不用杯,来个对瓶吹;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这样偶尔的或许还行,时间长了,那两片肺总是被烟熏火燎着;那胃、肝、心老在酒精里浸泡着,能承受得起吗?这或许只是90后生的潇洒了。
“ 四十而不惑”,将近这个岁数了,也就看清了人世间的很多冷暖,卖酒的广告里有一句“少年要激情,中年要淡定,老年要醇厚”。这个淡定很好,但要做到还需一定的道行,要有一定的修炼才做得到,比如说你能像柳下惠坐怀而不乱吗?
面对美酒、香烟、美色、金钱、名利......,这些身外的东西,能禁得起诱惑吗?答案是肯定的:能,我能做到,我一定要做到戒烟,少酒或戒酒,素食......。闲来陪陪老人,教教孩子,行行善,读读书,写写字,画画画,钓钓鱼,爬爬山,划划船,听听雨,吹吹风,赏赏花,品品月,弹弹琴......,何必整日沉浸烟雾酒色里呢?
“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抓住快乐就是幸福”,微笑向暖,安之若素,回归本真,拥抱大自然,尽量身体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吧。信我就跟我走,一起去看有益于健康的书,听有益于健康的歌,说有益于健康的话,吃有益于健康的粮,喝有益于健康的水......做有益于健康的事!
时光不会倒流,人生没有重复!只要彻底作别不良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和作息,拥有了好的心态,倍儿棒的身体,那身边的景色才会更加四季宜人。
少下饭店多回家,日本鲍鱼也造假
少熬长夜早休息,修身养性诗词画。
在人线性的一生中,有性的线段远长于无性的线段。因性而生的愉悦与烦恼,此消彼长地纠缠人的生活、工作、休闲。
曾有人撰文说,互联网上搜索的前100个关键词,把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需求都囊括了,性是并列其中的一个,占比1%,不过尔尔。马上有人写文章发表在《读书》杂志上,郑重指出:性虽说是前100个搜索关键词之一,但性的搜索量占比却高达99%—其他99个关键词的搜索量加起来仅占1%。
上网搜索,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都没有性与其他关键词搜索量占比的相关数据。
但性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甚至认为,人之创造力唯一的来源,人之行为唯一的主宰力量,就是埋藏在人潜意识中的力比多。
暂且不管各路学者们能否发现真理,现实生活中,围绕人的性需求,或明媚,比如谈情说爱明媒正娶,或晦黯,比如招蜂惹蝶红杏出墙,衍生出无数的精神、物质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占比99%的需求(姑且信之),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价值洼地。
但是,这洼地里的价值,不是弱水三千,可以随便取一瓢饮的。它要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古希腊,女孩子成人后,必须到神庙里做神妓一段时日,侍奉神,为神创收。古希腊人的性道德,与特定的宗教有关。
伊斯兰教实行一夫多妻制,先知的本意完全是善意的。当时地中海各国普遍采取“十一税”制(近代才有累进税制,由政府进行二次财富分配),富有的人纳税之后,仍有更多的盈余,而贫穷的人则缺少生活和生产资料。《古兰经》鼓励有能力的人,娶贫家女子,多给予女方骆驼等生产资料,其实是基于人的善良本性,引导人们行善。伊斯兰世界的一夫多妻制,同样与宗教关系密切。
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则情况有所不同,表面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骨子里却透出强权男人明显的色彩。中国人的性习俗,与儒教的纲常伦理互为表里。
不同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适应性变化,性约束、性放纵的尺度或宽或严,也都在动态地变化着。
而要在性的领域创造价值,以营销的方式将利益最大化,平衡色与非色,便成了一项需要艺术的技术活。
也就是说,“艺技”(非艺妓)水平的高低,是性营销成败的关键。
人的性需求越繁盛,对应的,性营销带来的好处就越大,吸引力就越强,实践者、冒险者就越多。
可是,要在钢丝上安稳地走,尤其是在世界各国经济依存度(比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与世俗政权国家)不断升高,不同的利益阶层(比如同性恋、性工作者)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主张权利的情况下,施展“艺技”的难度,可以说是空前大。
卡夫多次发起fight hunger(反对饥饿)公益活动,面向非洲、亚洲等贫困地区,捐助那些缺少食品的人,品牌形象一向阳光健康。然而,日前卡夫在美国《人物》广告,一个俊男“玉体”横陈,与卡夫品牌食品一起,家庭主妇的望和购物欲望,遭到女权主义团体抗议。
2010年,高物价、高房价加低股价,加剧了社会的焦虑感,减损了国民的幸福指数。生活已经被种种选择和压力包围,我们常常觉得疲惫不堪,但又别无选择。
如果说2011年将是通胀加速的一年,那么对于“三明治一代”无疑是雪上加霜。有人说,四十岁会有场雪,那么2011年,他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抵御风雪的侵袭。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步入崭新的春天,延续精彩的人生呢?
现状:不知不觉间就OUT了
“真的不能理解,如今的孩子怎么会喜欢李宇春、‘伪娘’。我们那个时代受年轻人追捧的是诗人、文学青年。现在则最不被待见,我真是落伍了”,很多中年人对此都深感困惑。
这一代的中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意识形态、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从一个私人财富被抑制的社会转变成对私人财富的极度崇拜,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再加上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令一些中年人在观念和习惯上都感觉极不适应,好像与时代脱节。对于这一代中年人来说。也许面临的幼时教育(来自于父母和学校)与现实社会最大的反差。小时候被教导要奉献,长大后才知道自利是经济社会高效运行的基石:小时候被教导警惕自由化思潮,长大后发现自由市场经济是破除官僚、垄断的最好手段,甚至小的时候被要求好好练字,人到中年发现很少用笔写字了。
中年人处在追逐金钱的主战场上,而过分物质化的社会是与幼时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被物质裹挟的中年人心存恐惧。怕失去金钱,同时为了追求金钱又失去很多,包括友情、健康、爱情等。就拿爱情与金钱的关系来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有钱家庭亦有其烦恼,当看到年轻男女裸的拜金行为,谁还担保对方不被诱惑而保持曾经的美好。同时,在忙忙碌碌的利益追逐中与亲朋好友越来越疏离,更增加了孤独感和危机感。
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取向已经逐渐分裂。年轻人追求个性。强调自我价值。中年人变得无所适从,面对一个看不懂的世界,而又无力去改变和适应。转型中国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人却最迷失。
压力大,身心都不健康
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许多中年人正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
焦虑,情绪不稳定。中年人在为事业、家庭拼搏时,很容易产生过度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
体力下降。有些中年人会明显感到面对压力时觉得体力不如从前,甚至很多人还会觉得腰酸背痛、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精力被透支,其他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失眠。压力大就会睡不好觉,甚至失眠。专家表示,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心理、情绪会影响睡眠。同时加之身体的老化和更年期的到来也容易影响睡眠。出现失眠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学会放松心态,自我调节。
心脑血管疾病。中年人因为工作经常出去应酬,加之饮食不合理、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心脑血管等老年病也正逐渐趋于低龄化。高脂高盐的食物会会导致肥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脱发。脱发被认为是人到中年的标志。专家表示,体内激素变化、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劳累等都可能是脱发的诱因。少熬夜睡好觉,让皮肤和毛发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放松心态,不吃油辣的食物,都能改善脱发症状。如果持续性脱发3―6个月,就需要去医院就诊。
举措:
一 减压法
运动、倾诉是最好的减压法
专家推荐,用“运动”、“唱歌”、“和朋友聚会”这三种方式来减压,前提是,运动和唱歌最好也和朋友在一起,是集体活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当个人承受的压力太大时,互相倾诉能带来一定的归属感,从而减轻压力。”专家认为,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它能够提高人体血清素的水平,增强人体抗压能力。美国有研究显示,每天走45―60分钟。一个月后,人体内的血清素水平相当于吃了一个月的抗抑郁药。
听古典音乐、回归自然
“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和“旅游”也能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但专家提醒您,听什么音乐和去什么地方旅游,最好有所选择。最好的减压音乐是古典音乐,有实验证明,听1个小时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人的焦虑情绪会减少一半。“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旅游最好多去草原、海边以及淳朴的乡下等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商业味道越淡,减压效果越好。
中年人处在“夹心层”的尴尬位置,忙忙碌碌的追逐名利也是迫不得已,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中年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只知低头赶路。而不去辨清未来的方向,也不懂欣赏身边的风景。抽出时间与爱人来一次探险旅游,花点精力捡回已遗失很久的嗜好,让自己像个孩子一样放纵身心。反倒能够找到事业的激情,感悟生活的真谛。时间和情感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奢侈品,那不妨更充分地挖掘这件奢侈品的价值。
喝酒、吃东西、购物不能减压
多巴胺是众所周知的人体“爱情激素”,能让人活力四射,帮人抵抗压力。但酒精中的乙醇会影响多巴胺的功能发挥,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确有道理。吃东西可以促进体内多巴胺分泌,但其生物活性很短,所以很多科学家并不赞成进食减压。购物不仅会加大中年人的经济压力,其所获得的,也仅仅是一种短暂的心理满足,不能真正起到减压作用。
二 养生法
知足常乐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压力,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降低物质欲望和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总是攀比别人的房子有多大,别人开的车有多好,别人是不是有100万的年薪,别人的孩子是不是上了名校……“购房压力”、“家庭负担”无一不来自于对物质的需求。减少欲望才能真正减压。“这就是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最真实的。”
“很多中年人还忽视了亲情在减压中的重要作用”,专家告诉我们,有压力自己承担,不告诉家人、忽视和父
母、子女的沟通几乎成了中年人的通病。从今天开始,多陪家人聊聊天,抛开工作的烦恼,中年人完全可以摆脱愁容,重拾快乐。
心胸豁达
对我国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对子女要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绝不能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他(她)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多行善事
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三 规则法
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学习是永葆青春的秘诀,中年人最焦虑的是自己知识寿命、事业寿命的终结,惟有学习才能延续这些寿命。学习未必意味着重返课堂,读书也是学习,向身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请教新知识、新技能亦很重要。无论怎样,中年人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对新观念、新事物从一开始就采取抵触、看不惯的态度,要意识到“存在即合理”,将自己过往的经验教训应用到新环境中。抓住新的机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认真做好财务规划
理财越早越好,中年人再谈财务规划确实有点迟。但面对十年、二十年后即将退休的现实,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就愈发突显。大多数中年人在职业发展上都会遇到上升通道狭窄的问题,将富余的薪金进行投资,期望获得更多的被动性收入以弥补生活成本的增加、并为养老做准备,是必然的选择。
中年人不像年轻人能承受得起重大的失败,所以在投资上要稳健一些,稳健不是保守,不是只买债券或货币市场基金,而是更加注重纪律,以成熟的心态做投资,坚决止损,不能让投资伤害到财务安全。中年人有丰富的阅历。进行投资理财应该更得心应手,只要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总之,把未来的命运仍仅押宝在职场上。太危险了。购买保险,保障仍是第一位
中年人买保险依然要遵循“保障第一”的原则。定期寿险可以保证中年人群在退休前,保住自己的赚钱能力。当然,还要有相应其他方面的保障。如健康医疗、意外伤残等。一方面能够保障家人持续的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是一个保障,别到退休的时候,人还活着,钱却没了。而对于中年人买保险时应该多考虑储蓄型养老险,或者通过万能险、投连险进行养老规划。考虑到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城市居民如购买养老理财产品,可以考虑国债、基金。这两个投资渠道有两个优点:回报率相对稳定而且较高,变现能力强。相比之下,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则存在明显的缺陷:变现能力差。
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人钟情于储蓄型保险,尤其分红保险几乎支起人寿保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很多对保险还很懵懂的消费者,在业务员“既储蓄又有分红还能保险”的推销下购买了大量这样的保险,而其实,大多数分红储蓄型保险提供的保险保障非常之低。
提早规划,认真过好每一天
人在25岁的时候,根本无法意识到,有一天自己将不再年轻,总是认为自己“升级”为中年人的日子还很遥远。像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年青人不在少数,而对中年以后的财务人生不做任何规划,是否有赤字不作任何预见性的考量,自然为中年财富危机埋下了伏笔。
人到中年,承载着对上赡养老人、对下抚养子女的责任,在这种“夹层人生”的中年阶段压力最大,他们想挣大钱,但会受到资金、自身能力等的种种限制。有的想从头再来,却感觉时不我待。其实,四十岁创业照样可以成功,中年人拥有的年龄就是财富。虽然自身的年龄大,但工作阅历丰富。即使投资失败了又能怎样,总结教训,真的可以再来。
关键是作为中年人要忘记年龄。如果不知道有多大岁数,人就不会找借口说“我的年龄太大了,不适合”“我记忆力不好了。要是从前就不会这样”等等。忘记年龄能使我们觉得自己仍然是年青而有为的。不要对年龄太过敏感,这样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活跃。
记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我的成功,只要自己不放弃。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女性过了“四十”岁,更要从自卑感中走出来。
中年人经历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后,会不自觉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有的为了证明自己再爱的能力,有的发觉自己再不能忍气吞声地过活,就会选择离开。因此,中年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要知道,离婚是最大的财富流失,是最大的“破财”。因此,经营好婚姻,就是在积累一座宝藏。
中年人一定要从同龄人的攀比中脱离出来,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如果挤时间陪孩子和老人,肯定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或是生意。但可从老人和孩子那里得到宽慰:孩子使我们看到了昔日的自己。老人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老的那一天的模样。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老人给了我们生命,感谢孩子延续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时,孩子就是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脚印”。
“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人到中年,好像还什么都没准备好,就已经快结束了”――这是不少中年人发出的感叹。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身体没有疾患,功能正常;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适度;从社会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存在别人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后来又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态去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才能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云:“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有关长寿老人的研究表明,长寿者多是忠厚、善良之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心中充满善意,多行善事,视他人为朋友,乐于助人,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然会涌起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心地坦荡,乐于对人敞开心扉,不仅百事无忧,而且心旷神怡。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这样能促进体内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免疫力高,抵抗力强,就会灾病不生,福寿明存。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的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们各自扮演着一个角色,社会生活的纽带又将各种角色牵缚于一起,因而难免磕磕碰碰,恩恩怨怨。邻里不睦、夫妻不和、同事不谐、子女不亲等等,会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泽,出现悲伤、痛苦、气愤,甚至憎恨等情绪反应。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宽容。宽容就是指胸襟宽阔,大度处世,事理通达。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鼠肚鸡肠、对己放纵、对人挑剔、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整天打个人的“小九九”,总是思量着算计人,处处招嫌结怨,烦恼重重,忧郁寡欢,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有损于身心健康。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谅人之过,宽容能使非原则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宽松。有人对你不尊重,甚至说了你的坏话,“伤害”了你,由于心宽,就不会耿耿于怀;别人误解了你,冤枉了你,也不会介意,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生活中左右适源,如鱼得水,称心如意,才会觉得身更健,心更舒,天更阔,生活更美好。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一个人如果少,则不会欺男霸女;节物欲,则不会图财害命;寡官欲,则不会投机钻营。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于个人地位的高低,荣誉的大小、报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处之,怡然自得,则对健康十分有益。有的人利欲熏心,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也想得到,整天挖空心思为自己谋算,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使得人体生理失常,心弦紧绷,不堪重负。因其贪得无厌,处心积虑,过多磨损人体机能,各系统功能必然失调,免疫力自然下降,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只有淡泊名利,才会没有不满,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嫉妒。时时处处生活在满足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一些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心静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心静,就是待人处世要心平气和,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它是超越自然,超越功利主义和庸俗的一种高雅境界。它可使你摆脱生活中的苦恼、忧愁和烦恼,能让你品味到人生中的内涵和真谛。人生不如意事多,一帆风顺者少,所以逆境和挫折在所难免。如你能静下心来,冷观生活,不为他人的好运而妒火攻心;不被自己的挫折而心灰意冷;不为他人的财富而怨恨不平;不被自己的贫穷而自贱自卑;不被自己的胜利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他人的失败而幸灾乐祸;不被毫无价值的恭维而故步自封;也不为身外名利的诱惑而动摇。努力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这样就能始终保持心境的安静,心静神安,体内心气运行自然平和,机体因而调节正常,岂能不长寿?如果让浮躁、烦闷、怨恨、贪婪、失望等恶劣情绪占据心灵的话,可使人陷入调节紊乱的漩涡,成为加速心身负荷和衰老的催化剂。
【关键词】性善;本质;践行;机制
新时期深入开展“善美保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批判继承关于“善”的合理内核。孟子性善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起源,挖掘其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善的本质,善的修养过程和善的实践,能够实现与“善美保定”的理论对接。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深入论证善在何处,善从何来,善的养成机制,践行方式和实践过程的保证,对于深入开展“善美保定”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 性善的本质
孟子从心、性、才、情四个方面对人性论进行了论证,他认为人性的载体就是人心。性善来源于人心载体的良知良能的功能性存在,这种良知良能体现在从“不忍人之心”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四个善端的不断扩充过程,最终形成“仁、义、礼、智”为主要内容的善。然而,这种善并非是主观主义的存在和演化的结果。孟子从天人合一出发,指出“尽心”则“知性”,“知性”则知“天”,为性善论的主观唯心主义找到了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客观依据,实现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统一,为“心”这个载体寻找到了道德客观存在的先验性的现实依据。因此,人性善是天赋道德本体的体现,是天的自然本性在人心上的存在和投影。
孟子把性善论尽量看成是一种天性在人心的道德先验本体的实现过程,具有逻辑衍化的不可逆性和与现实实践转化的过程的同一性。然而,这一过程由于受到了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原本“人人皆可为尧舜”的结果大打折扣。在涉及到告子的性无善无恶或者说人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时候,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仁、义、礼、智”的性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才”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人的行为之所以表现出有善有恶,是陷溺其“才”的结果。因为君子居仁由义,在扩充善性的过程中经受住了外界的考验,就不会在行动上表现出和人性善的不一致。因此,孟子认为形成人与人之间善性的区别,就在于对于仁义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1]P239(11.6)
孟子为了进一步说明人性善与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一致性,他指出人性善和人的七情六欲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情”也应该是人性善的现实表现。孟子非墨的“兼爱”是无君无父的行为,人性善的情感的实践是有次序的,首先应是孝敬父母,其次仁爱亲友,再推及他人和万物,然而这些实践的基础都来自于不忍人之心。因此,实现了在肯定人的自然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人性善的理性统摄作用,实现了天、人性、自然的“善”的统一。[2]P17同时,也排除了自然的不合理的部分,把人的自然属性中的任意性和自私性都消解了,突出了人的社会性的理性的功用。
2 性善的实现机制
孟子关于性善的本质的观点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特性。然而,他对性善的修养和实践的论述却是客观唯物主义的。这对“善美保定”的“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善性的养成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孟子认为心性修养的目标在于实现善的实践自觉,性善的修养必须经历善的本能、善的理性,善的行为习惯养成,善的人格,善的自觉等5个阶段。
善的本能阶段,孟子的性善是指心的本体的良知良能的功用的体现。善心的本体是指不忍人之心,是天性在人心的投影和存在的现实体现。“孟子的人性立于人心。人性不过是人心的扩充和现实化,人性善正是人心善的发扬。”[3]P92善心的本体具有良知良能的功能,生发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四个善端。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的东西,也是人的社会共性的集中体现。这种善性存在的方式是一种道德律令的先验式的存在,也是一种潜意识的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
善的理性阶段,是善性修养的自我观照和自我约束的发展过程。孟子在意识到人性中存在着“四善端”后,提出培树的方法和路径,即知言养气、持志养气、存心养性、义以为上的主观意识的理性修养方式。孟子认为人的理性修养是在主观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不断对自我修养规范的过程。其是以“义”为价值标准进行规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义的集聚和自觉,排除人的非理性的自由和放纵,实现“浩然之气”的修养目标,保证性善的充分实现和顺利扩充。
善的行为习惯养成阶段,孟子主张反身自省,反对“义袭”和拔苗助长,强调坚持行义和不断集义的重要性。一方面,孟子认为既然人性本善,那么道德修养就必须反身而诚,内求诸己,不断增强自身对善性体认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孟子主张内外兼修,关键是要践行“义”,并在此过程中磨练自己坚持行义的韧性。通过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持之以恒地践行仁义,实现仁义的习惯养成。
善的人格阶段,孟子提倡通过善端的理性扩充,修养成具有浩然正气的“君子”和“大丈夫”的人格。“君子”和“大丈夫”人格是善性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是经过对外界各种诱惑和苦难环境的考验和磨炼,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良心本心的善性不动摇,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境界。因此,经历艰苦的意志锻炼过程,没有丧失善性,反而坚定了对善性的信心,能够面对外界的一切“不动心”,才是君子和大丈夫具有浩然正气的人格体现。
善的自觉阶段,孟子主张通过人生价值指引来实现对生与死的超越,实现践行善性人格的自觉。人生平时要以仁义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居仁由义,践行善性,仁者爱人,仁民爱物。在面对人生最大的现实利益——生与死的取舍时,孟子主张人生在世只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他提出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和实践观,用仁义的取舍观超越了人生生死的有限,实现了人生的无限。
3 性善的顶层设计
在性善层面实现“善美保定”的践行机制,必须做好“善美保定”的顶层设计。孟子在实践“性善”的过程中,做了两个方面的制度顶层设计。孟子认为实践善的顶层设计的关键在培树个人的“善行”和社会的“善政”,一方面则是个人善性在社会实践中的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对人的善性发挥的物质基础保证和政治引导。这主要体现在安身与立命、爱人与敬人、重贤与仁民、恒产与人伦等4个方面。
在践行个人善性的层面上,主要是从安身立命和爱人敬人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在安身与立命方面,孟子认为保持人善良的本心,培养人善良的本性,这就是正确对待天命的方法。在穷困时不丧失仁义的本性和本心,在人生得意时不离开大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原则和标准。无论人生是短命也好,长寿也罢,都要把人生的注意力放在培养自己的身心方面。真正懂得命运的人,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做无谓的牺牲,要死得其所,为道义而死。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安身立命。
在爱人与敬人方面,孟子认为爱人与敬人的前提(下转第74页)(上接第52页)和基础是培养心性中的仁义礼智。君子和别人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君子居心于仁,礼存于心。孟子指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P182(8.28)真正做到不是仁爱的事情不做,不是合乎礼仪的事情不为,才能算是实践人的天命心性善性的光明正道。然而,坚持爱人敬人的正道必须具有原则的坚定性,不能因为非仁义的行为的势力强大,就放弃自己的原则,与之同流合污。同样,统治者自身也要充分发挥自性本心中的善性,诚心正意,正己正身,仁民爱物,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在政府施行善政,引导个人善性充分发挥的层面上,政府必须在重贤与仁民、恒产与人伦两个方面为切实入点和重要抓手,实现社会的“善行”和“善政”的和谐统一。孟子认为明君贤臣积极配合,是实现善政引导民众的组织保证。只有“贵德而尊士,能者在职,贤者在位”,[1]P68(3.4)才能实现“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1]P70(3.5)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仁善之道,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对内对、外无往而不胜,成为真正的“天吏”。[1]P70(3.5)然后,孟子提出真正的君子就是要由爱自己的亲人到仁爱他人,由仁爱他人到关爱万物。否则,不仁德就不能保有天下,上下的礼义关系就会混乱,国家的政事就会偏离轨道,国家就会空虚和财用不足。
孟子特别看重恒产与人伦的方面,要做到仁民爱物,具体措施就要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然后再教以人伦,明荣辱知孝义。百姓的物质生活富足是天下安定的基础,统治者如果能够做到让他们“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岁免于死。”[1]P16(1.7)否则,百姓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只有统治者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轻徭薄赋,不违农时,使百姓无饥无寒,老者衣锦食肉,才是王道的基础。然后,建立学校普化伦理道德,让人民充分发挥人性中善的因素,明辨是非,知耻不耻,以仁为荣,以义为上,践行仁义礼智。
4 小结
孟子的性善论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确善在何处、善从何来、善的修养和善的实践,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增强整个社会的仁爱之心,为实现保定市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增强“善美保定”主题道德活动实践的自信心、自觉性、行动力和执行力。在内容上系统化、深化孟子性善论的哲学研究,明确孟子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实践的逻辑一致性和现实价值,为践行“善美保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为新时期深化“善美保定”的社会实践提供了路径选择和顶层设计方案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一、会计职业道德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行为规范的综合,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会计道德贯穿于社会经济各个行业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以社会评价和个人操守为主要的制约手段,是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非强制性规范。作为一种形态意识范畴,现代会计职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会计职业为责任义务的核心体现,重在社会对个人的防范,以会计职业为良心的核心,是由会计工作职责转变为会计人员行为规则的自律,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具有高度统一,是形成良好会计原则的风尚,有效的保证了其他会计规范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性
1.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原则性
会计职业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相连,社会主义下的会计既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又有明确的经济目的,这种政策性决定了会计工作必须在一定的职业道德制约下发展,作为财会工作者,要有很强的政策观念,坚持遵守财政政策,反应国家、集体和广大生产、消费者的实际根本利益是这些政策、法规得以有效贯穿实施,增强社会财会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管理权,有效抵制各种不良作风影响,抗拒金钱诱惑,坚持按照原则办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公共合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会计是一们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有一套自己的方案体系来进行确认、衡量、记录以及最终报告,这些标准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确定性,任何社会和个人都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适应、掌握和运用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能擅自改造和违背,会计的设计标准与定制必须遵守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在长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在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下不断适应其变迁,保持自身特有的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信息的使用队伍不断壮大,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等,会计目标承担了社会责任,决策者的每个决策都有可能关系到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所以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公众服务,所以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4.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服务性和利益相关的特性
会计从业人员都应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所具有的服务性与利益高度相关,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新型关系,相互服务、利益的关系,即每个人是服务的主体同时又是客体,在为别人提供利益的同时业为自己获得利益,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会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财会人员面临各种形式的利益分析,因此把握好自己,服务于社会,树立具有服务意识的思想是很重要的。
三、会计道德的功能
1.指导功能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职业具有指导会计人员行为的职能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提供了会计人员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会计道德的指导功能,会计道德指导者社会大众和会计人员和谐的选择有利各自消除矛盾的方式,调整相互之间的道德行为,缓解已产生的矛盾,改善会计领域内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会计人员及时、保质的完成工作,会计职业道德将通过社会舆论传播并影响科学的发展方向。
2.评价功能
会计职业道德依据会计行业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表现方式,对会计职业人员行为进行善恶评价,评价功能是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评判和衡量,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认定其行为是否达到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对其不当的行为有道德上的谴责,有助于调整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明确会计人员在道德方面该继续努力的方向,改善行业作风。
3.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是指职业道德内化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造成社会舆论、道德风尚、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榜样来影响、教化更多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习惯,促进会计人员人格升华,提高行业风气道德水准。会计职业道德教化功能引导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通过会计人员的社交圈活动间接地影响社会道德层面,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同步发展。
四、我国职业道德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日益形成,各种经济的涌现发展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和收益,同时给会计人员带来工作上的挑战,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当前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其中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有20.2%,只配合单位造假账的有36.8%,被迫要求行为的有25.9%,因业务水平低下出错的有17.1%,造价手段越来越多,由业务性造假变成会计性造假,会计造假已经从单纯的凭证造假发展到实物和现金互相配合造假,比如1997年2月发生的琼民源公司4.41亿元业务利润和6.57亿元资本公积金的问题解释,还有东方锅炉、四通高科等事件,说明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严重危害到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使国家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此类事件为触动法律底线,应该受到社会谴责。
2.会计人员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根据会计的职业特性,大部分会计工作者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职业规范,甚至协同作弊,直接参与其违法活动,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以及会计报表等等。会计人员经常会被单位上级领导授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时,大部分会计工作者往往面临着职业的冲突或金钱的诱惑,不顾职业道德规范,按照领导示意行事,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做出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体制中,学会计专业的教育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专业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甚少,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以及违背职业道德所应承担的严重后果,造成很多学生从此走上岗位职业道德缺陷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身试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会计人员监守自盗严重
目前,我国仅有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侧》,没有真正实用的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操作规范,因此,在当下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部分会计人员经受不住金钱、物质的诱惑,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需求,一些人不够法律、道德约束,伪造、损毁、隐瞒财会信息资料,利用手中便利职务,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给社会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比如:贵阳市财政局许杰在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利用手中职务,采取各种手段牟利7272万元,此种情况,会计人员已经完全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最终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人生。
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会计道德法制建设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WTO以来,我国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我国国情,会计法规缺乏有关造假等导致重大损失的处罚条例,给会计职业的工作人员有可钻漏洞,所以,应该尽快完善与会计有关的相关工作细节的操作规范,任何因造假造成的经济损失都要上升至法律界面,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其法律刑事责任,通过法律约束会计造假者,并依法承办造假者,通过立法建立市场推出机制,对那种提供虚假审计与造假的中介团伙予以重罚并予以取缔,对参与造假的会计师吊销其资格证等有力措施。
一、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理性的道德选择是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归宿
“美德不可教?”背后学校德育何去何从的问题上,现代德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理性的道德选择。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校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正确区分美德和丑陋,对道德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受教育者在遇到实际的道德问题时能够正确的做出选择。学校道德教育的意义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区分善恶,当面对具体情景是能够做出理性的道德选择,而不是让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美德。区分善恶为践行美德做准备。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知识的教育,其他知识一旦学会,就可以马上落实到行动上,知识不会受主观方面的影响。比如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技能,就不会受时空境遇的影响,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会为你服务。道德方面的知识就不一样,即使你掌握了道德知识,也可能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道德知识不能直接导致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道德行为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知道拾金不昧是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如果没有人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占为己有呢?因为人们的私心会干预人作出正确的道德行为。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个人道德行动也是非理性的。人有欲望、私心,有自己特殊的价值判断,所以具体情境下产生的道德行为也是具体的、偶然的。我们不能以理性的思维去推测道德行为,不能用规律性的东西去猜测它的未来,更不能命令和教唆。具体情境下产生的偶然的道德行为不是个有规律可循的,是在道德行为产生瞬间做出的道德选择问题,不是必然是偶然。因此,道德行为是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基于可不可以做出的偶性判断。因而道德问题其实就是个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的问题。
二、学校应教授道德规范知识,讲授何为美德
道德认知是儿童道德发展的起点,对道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有一个对道德规则崇尚和膜拜的阶段,对规则学习很有必要。有道德认知并不代表会遵守道德规则。就拿撒谎来说,撒谎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都知道是不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有时候撒谎没有被人发现而没有受到责骂,虽然知道撒谎会得到父母的责骂,但是出于诱惑他们有时候还是选择撒谎。由于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还很低,极不稳定,所以儿童根本达不到为自己道德立法水平。虽然儿童道德意志薄弱,知道善而不去行善的情况经常出现,但是学校对道德规范的知识和美德的教授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能区分道德上的善与恶怎么去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为什么道德知识和美德的讲授由学校来完成,其理由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正规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的零星性与不确定性,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必须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加以明确与巩固;二是生活中习得的道德规范模糊、不清晰,学校道德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三是现实中的美与丑,生活中的假象需要学校正规的道德教育去解析,这样才能让学生弃恶扬善。讲授规范和道德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善恶和美丑,从而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与道德讲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是海量道德知识的呈现,它只告诉我们是什么,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当受教育者面对具体的生活情境时,他们变得毫无办法。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由灌输知识转变成激感
道德具有非理性的特征,美德的获得是偶然的,一个人的情感在道德行为的产生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情感是非理性的东西,让人摸不透,把握不了,但是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就应该是一种情感式教育。热爱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家园,那都是很空洞的道德规范。为什么要爱国爱家,人们很难用言语去表达那份感情。没有教育者告诉过我们爱国爱家是什么,之所以爱,因为有一种情感在我们心中。我们不否认知识的教育让我们了解了爱国爱家的概念,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的理由。爱国、爱家、爱父母的道德教育,并不排除一些知识的传授,但是知识代替不了情感。情感式道德教育把受教育者的自然情感作为基础,创设特定的情景,去触碰个体的非理性情感,激发以及深化受教育的情感。
四、学校要让受教育者个体尽可能多的去体验人性美德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已经渐渐远离那种人性卓越的崇高教育模式。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由追求人性卓越的自由教育转变为遵守社会规范的束缚教育。由于时空情境的改变,苏格拉底的灵魂至善早已失去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土壤。“个人的善”的崛起,“公共的善”的遗忘,社会规约取代灵魂卓越,对灵魂卓越的追求变成教条的道德符号,道德教育没落了。虽然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学科教育的功利性目标难免又扼杀了素质教育的理想。各学科的显性分数和道德教育的隐性发展矛盾,使得道德教育越来越走在学科的边缘,被人忽视。这就是应试教育功利目标映射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悲哀。现在个体灵魂卓越的追求已经失去原始动力,作为教育金子塔顶端的人性的善虽已黯然失色,并不代表学校道德教育已经毫无意义,学校还是可以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继续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学校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组织参加一些德育活动,让受教育者来体验人性的美德。虽然体验或许很少,成效也可能不大,但是少总比空白、缺失要好的多。虽然功利的学科教育目标充斥着学校道德教育,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仍然应该是培养具有高尚德性的人。道德获得偶然性,并不能抹杀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功效。在科学界定学校道德教育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挖掘学校道德教育可能发挥的德育价值才是现在德育的进路。
作者:樊丁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摘 要:人类在异境中常常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违背真善美原则,从而导致人性的堕落。《蝇王》、《孤岛》两部作品突出了异境中人性的变形;《变形记》、《生死疲劳》等作品则发掘人性向物性转化的危机。如此结构全文,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对美好人性仍存有希冀。
关键词:人性;异境;兽性;变形
一、异境中人性的变形
异境,就是特别的空间。“这种空间的标志就是它的孤立。它远离人类社会,并且似乎在它以外也就不存在其他空间。宇宙突然缩小,缩小到只剩下这一点空间。”小说家们往往热衷于描写和设置一些非正常的情景,从人们平时的生活场所转换到另一个孤立的角落。《鲁宾逊漂流记》的空间选择,就是远离人类的日常处所,荒无人烟、亟待开发的荒岛。如果说鲁滨逊的故事,是一个资本主义文明对外扩张的表现,那么《蝇王》里更多表现的是儿童内心的邪恶,在荒岛上被权力欲激发酿造的悲剧。
《蝇王》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价;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式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境况。”“他的小说既富有娱乐性,又能引起文学界学者的兴趣,学者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发现深沉的暧昧与复杂性。”主人公拉尔夫与杰克之间的矛盾,也是文明与原始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对立面,是人性的拉扯和较量。“一个有关于狩猎、智谋、极度兴奋和娴熟的技巧得到体验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另一个却有着充满渴望,然而明智的主张屡遭挫折的世界。”当求生的希望被强权所笼罩,邪恶与正义之间的较量越发地惊心动魄,杰克眼中的怒火和残忍的行为,令人心寒。“篝火代表着生存、归家、向往文明的人类社会,而狩猎则意味着苟活、野蛮、满足于原始。小说始终围绕着篝火与狩猎这一矛盾来展开,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人性在这一‘实验室’中的。”邪恶与正义并存,事物常常同时表现出两面,以拉尔夫为首的孩子们渴望文明,他们希望能离开这个荒岛,回到人类的正常社会中去。两个善良的小伙伴的无辜牺牲,最后被烧焦的小岛,在拉尔夫的眼里成了废墟,他的心里何尝不是瞬间成熟了呢?“为纯真的毁灭,为人心的邪恶,为死于暴力的真挚聪颖的友人猪仔,而哀伤恸哭。”
毕飞宇对“荒岛”题材的运用,着重的是现代文明和古老文明之间的对比,三个现代的“文明人”文廷生、旺猫儿和熊向魁因为一阵龙卷风被冲到了这片原始的土地上。这几个可怜的现代人,就这样在一群有待启蒙的人群间,当起了自己的“土皇帝”。莫言说:“我觉得,人要是真的坏起来就会超过所有的动物,动物都是用本能在做事情,而人除了本能以外,还会想出许多办法来摧残自己的同类。”《孤岛》对人们互相残杀和陷害的形状暴露无遗。文廷生的狡诈、熊向魁的城府、旺猫儿的愚忠,他们就像是一群小丑,在舞台上出尽了洋相。只可惜,聪明反被,阴险狡诈的文廷生,他能当众拜一条鲟鱼为“三哥”,弄虚作假,假装自己是“真命天子”,用刀子将自己刺伤,这一切只是为了蒙蔽那些愚昧的村民。为了继续稳固江山,他不惜拿忠实于自己的“黑江猪”的性命为抵押,将其杀死。这样一个精于算计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中了熊向魁的圈套,葬身鱼腹。这也算是对那些被他陷害和杀死的人们的祭奠吧!
如果了文廷生的人,能够尽心向善,带领村民去吸收现代文明的润泽,也算是善事一桩。然而,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毫无希望,熊向魁的目的只是要文廷生这个暴君,自己登上宝座,继续他的皇帝梦。这些人是多么可笑,一个落后的小岛,从“鲥鳞会”到“鲟甲会”,再到“熊掌会”。每个会名的变动都伴随着暴力和打斗,这样的暴乱必将继续下去。“熊掌会”不定什么时候又会被改弦更张成另外一个名字!欲望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他们在欲望的深渊里越堕越深,无力自拔。“来不及了”的感受逼迫着他们更快更疯狂地去做坏事,如果不及时行乐,时光就会飞走了,再也享受不到那种愉悦。因为生命的有限,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真善美成了假恶丑的过去式,再也找不到那些逝去的美好。人们曾一度怀疑戈尔丁的悲观绝望态度,物质的诱惑越来越多,使得人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找不准自己的方向和准则,只有随之沉浮。
二、人性到物性的转变
《变形记》成就了卡夫卡,使他成为现代主义的大师,一系列作品旨在表现人们的孤绝感,《地洞》里的老鼠一直在担心外界的介入,它找不到一个真正安全的地方,“我安安稳稳地住在自己的家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却从某个什么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变形记》格里高尔一夜醒来,竟然失去了人形,而是一只难看的甲壳虫。人不能为人,被挤进了“物”的行列,这是预言还是现实?“人类的优越感和对世界的绝对权威在这里得到了强化,对虫形人性的格里高尔而言,最大的痛苦不是自身的变形,而是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纳。”这种无法沟通与交流的感觉,是现代文明人的梦魇。
《变形记》将人类的孤独绝望无法交流的现代感推到了极致,格里高尔是每一个现代人的代表,也是时代的缩影。“作品最能打动人的是对格里高尔心理的描写,一个不幸的人没有为自己感到不幸,相反,他很快适应了虫的习性,似乎在虫的世界里找到了‘虫的自我’。”从动物的视角来观察人类,更能真切地显现出人性的弱点。处于一个孤绝的环境中,人性就会面临考验。莫言在43天的时间里完成了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驴、牛、猪、狗、猴等这些动物,要么是与人们的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牲畜,要么已经变为人类宠物和。西门驴临死时灵魂出窍“悬在半空,看着人们刀砍斧剁,把一头驴的尸体肢解成无数碎块。”他在阴间轮回了一次又一次,以一种全能的视角来关照世界,“以死亡人物为叙述视角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任意安排故事时间和地点,因为死去的人的感官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这些动物是有情感和智慧的,只是不能与人交流。《驴折腾》里有“西门闹行善救蓝脸”、“智勇双全斗恶狼”等章节表现其情义和勇敢智慧;《牛犟劲》中“西门牛耕田显威风”、“西门牛杀身成仁”的描写;《猪撒欢》则写得更妙,“偷学问猪王听美文”,猪十六竟然能听懂小说中的莫言读的《参考消息》,“就是从他嘴里,我,成为了七十年代地球上最有文化、最博学的一头猪。”它知道了关于接见美国总统的事情,还知道了国宝熊猫去伦敦的事情,总之“我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不能一一尽数。”莫言把一头猪写活了,它还能在危急关头,舍身救起掉入水中的三个小孩。人们那些蝇营狗苟之事,也是被动物们尽收眼底。莫言像魔术师一样,引领我们去参观那一个个虚实相交的世界。轮回,是一面镜子,将人们的所想所做都映照在里面。“小说可以理解为以叙事的方式对小说各种元素的缝合,对小说之外的破碎的世界的缝合,小说是以文字和书卷的排列组合方式制造的一种内在时空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