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1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说课稿的格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系统脱敏; 师范生; 试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43-002
一、试讲简介
试讲是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师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之前的铺垫和准备[1]。只有试讲合格的师范生,才能取得实习资格[2]。试讲一般包括说课训练和讲课训练。在这期间,师范生需要完成在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教师的过渡,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师范生要熟悉中学或小学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学会为自己教学的小节拟定三维教学目标,确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避免整堂课进行单调、被动的讲授和灌输。师范生还要重视教学用具的准备、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可见,试讲环节中,师范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是很多的,一个老师要指导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各项工作,对指导教师和师范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优势
系统脱敏疗法由美国精神科医生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现在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它的基本假设是:不良行为与良好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通过新的学习,也能让不良行为消除。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步骤有三个:一是将恐怖或焦虑的对象划分为由弱到强的一系列等级,例如,对恐高症患者,将目标十楼按一楼到十楼划分为十个等级;二是放松训练,患者需要学习放松训练的方法,如肌肉方式、音乐放松或想象放松等;三是逐级适应,从最低一级的目标开始进行放松训练,待完全适应后再推向第二级,最终推向最后一级,实现总目标[3]。系统脱敏法因为操作简便、安全,当事人容易适应,效果显著,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很受欢迎。系统脱敏法的这些优势在指导学生试讲的过程中仍然能够得到体现,从而有必要在其中加以运用,以拓展系统脱敏法的应用空间[4]。
三、系统脱敏疗法思想在师范生试讲训练中的具体实践
师范生在试讲训练中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教师教态、说课稿和教案的撰写、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如果指导教师一开始就对师范生提出各种要求,他们会因为目标太多而顾此失彼,无所适从。按照系统脱敏法的思想,师范生的试讲训练由易到难可作如下系列安排:讲台说话训练,说课稿撰写,说课演练,教案撰写,讲课演练。
第一层次,为讲台说话训练。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说话机会很少,在讲台上面向全班讲话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因而一般师范生走上讲台,发现台下很多目光盯看着自己时,会感到紧张,回避台下的目光,说话声音变小,语速加快,或者语无伦次,记不住要讲的内容。在讲台上克服紧张情绪,神态自然地按照教师的职业要求讲话,是说课和讲课的基础。为了让师范生能够在讲台上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有节奏、有轻重地讲话,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指导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首先,鼓励学生在台上放开姿态,认识这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出点差错也是正常的,坦然面对,不要有思想包袱;其次,降低要求。这一阶段在台上不讲具体的中小学课程,而是让学生选讲自己喜爱的幽默故事,他们不用担心自己讲的重点难点,讲的内容是熟悉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锻炼胆量;第三,增加锻炼机会。指导教师不必每次到场指导,鼓励试讲小组自己组织上台试讲,也号召学生在没有人的时候自己在讲台上讲话,并通过手机拍摄或者微格教室录像,了解自己讲话的体态表现。只要锻炼的次数多了,这些试讲的学生就会熟悉讲台的环境,就能够以比较自然和放松的方式面向台下人群,顺利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二层次为说课稿的撰写。师范生在正式开始说课训练之前,先必须学会撰写说课稿。否则,错误的东西,经过练习巩固后就很难纠正。说课稿的撰写首先是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说课稿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分析要教学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说出教学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到的目标,并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说教情和学情,师范生要说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知方式,介绍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即所教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能力发展与结构、情感状况、学习方法状况等等,显示说课者达到知己知彼的程度;说教法与学法,根据上一环节的分析,简明扼要提出设计者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说教学流程,这是说课的核心部分,要较为详细地交代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以及教学的板书设计[5]。
第三层目标为讲台说课。在说课稿修改达标后,师范生才能进行上台说课。说课首先是要体现说课稿中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但是,说课也不是简单地把书面的内容转化为讲台上的口头汇报。还要求说课人要熟悉说课稿的内容,脱稿上台说课。说课过程中要有简单的板书。语言表达要流畅、准确,完整。说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即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教学过程中要用的教具或其他材料,在说到的时候,要拿出展示。同时,仪表端正,教态自然。
第四层目标为撰写教案。教案是师范生讲课的提前准备和书面依据,是讲好一堂课的保障。教案首先体现为一种研究成果,主要是撰写者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成果,是对师范生平时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学习综合素养的考查;其次,教案的撰写要格式规范。一个完整的教案要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最后,撰写的教案应该是详案。详案可以督促师范生为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学中有详尽的操作依据,同时还能避免出现抄袭行为;
第五层次目标为上台讲课。师范生的教案修改完善后,再熟悉揣摩,即可上台进行讲课训练。讲课中首先要注意如何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课、讲故事、提出疑问情景、趣味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式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知识经验,力求生动、自然、富于变化以及与新学内容的关联,同时要简洁。这一环节的作用是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领会学习相关内容的意义,但毕竟是起铺垫作用,占用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可而止。新内容的学习过程则要考虑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参与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者,教师类似于导演,引导教学流程,启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手段的使用。同时,口头语言的生动、有感情,表达准确,突出重点,都是在讲课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小结
师范生的试讲训练是师范生职业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师范生在这一阶段要学习的内容多,指导教师的工作难度也大。借鉴系统脱敏法的思想,可以由易到难划分为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有明确的训练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师范生自己的努力尝试,他们不难达到现有的、稍有挑战的目标。在教师指导的成员都达到这一目标后,再推向又增加一点难度和内容的又一个层次的目标,如此类推,最后达到终极目标。这一过程中,让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目标,由易到难,真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这让指导教师和师范生都觉得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易于实施,双方的心理也容易接受和适应,也能保障试讲的效果。因此,在师范院校学生的试讲训练中贯彻系统脱敏的思想很有借鉴和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剑.谈谈在校师范生的“试讲”训练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8(4):95-96
[2]郑美霞,李桂玲.新升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试讲问题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1): 137-138
[3]左连跃.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162
关键词:说课 方法手段 综合性艺术
1、 前言
现在,“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尺。从字面上看,“说”和“讲”本来同义,而“说课”和“讲课”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讲课是务实,看的是课堂上的真功夫;说课是务虚,看的是“纸上谈兵”。
2、说课环节
说课一般有它固有的格式和环节,一般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及板书设计,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设计及教法、学法。
3、 说课技巧
1),语言的要求
说课的语言要求是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做到用词恰当,句法规范、通俗简练,语言连贯、表述流畅、生动形象,在朴实之中有文采,有情趣,还要善于描绘,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说课的语言还应依据说课的内容,快与慢、低与高相结合,不能是从头到尾始终一种语调;要合理地运用语言的幽默艺术,通过比喻、夸张、诙谐等手法,使听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会说课的内容,获得鲜明的印象,从而优化说课的效果。
2),节奏的要求
说课的节奏是指说课者说课时声音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说课时掌握好节奏,该慢则慢,该重则重,张驰有致,抑扬顿挫,不但能提高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语言的感染力,从而优化说课效果。总的要求是,应用叙述的语调说课,中速、声音不轻不重。
3),内容的要求
在说课中,做到内容正确,是十分重要的,一切教学艺术的运用,都应建立在教学内容的正确之上,如果内容出现谬误,即意味着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接受的将是一种错误的信息。内容正确,是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结构、重点、难点和通过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说得正确无误,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高度科学性;二是在处理教材,即述说教学过程的时候,不能出现知识性的差错,所涉及的名词、术语、概念必须科学正确、表述无误。在说课活动中,要根据时间的限制或突出重点的需要,要求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有的内容应当略讲、少讲,但以不损害说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不然就会影响说课的质量。
4),灵活性要求
说课,其实与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系统。随时都要根据说课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调整、补充和修改说课的思路和内容。不管预先准备如何充分,“智者千虑亦有一失”,而且听的对象,说课的时间,说课现场的氛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说课者灵活处置,切不可抱着预先准备的说课稿不放。
5),仪表的要求
要使说课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说课者还要讲究说课的仪表风度,说课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本人内在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整洁的仪表,亲切、自然的教态,轻松自如的谈吐和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等等。
关键词 说课形式 教研活动 利弊研究 改进策略
“说课”这一教育活动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教学、教研创新的内容,说课的本质是介于“备课”和“讲课”之间的教育理论交流形式。教育改革者希望借助这种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群体提高学习教学理论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从这一角度出发,说课活动应该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一、“说课”的界定
从实践角度看,无论说课活动的主题是针对教育课题、教学观点或教材内容,其本身都具备明显的“工具属性”,借此实现评比或观摩的价值,这也是笔者的基本思考。但笔者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开展形式层面考虑,并不是为了否定说课对教学、教研的改革功能。事实上,教育界对于“说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们对这一教育活动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干什么”的层次,广大教师在参与说课活动中也通常基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模式展开,而关于对自身、对他人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考虑甚少。围绕着说课所具备的“工具属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发挥它的“桥梁作用”,应厘清说课、备课和讲课三者之间的区别。
1.说课是备课的延续
备课可以视为教师参照阶段教学与整体教学任务的统一要求,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途径和模式,进而形成书面设计的一种工作流程。对于备课工作的要点,教师可以灵活选择,以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但它的重点集中在“怎么教”和“教什么”这两个问题上,例如在语文教材的单元学习中,单篇课文所构成的集合往往具备同一主题,需要教师合理分配课时、进度,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而说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续,提出了“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教师需要解释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论依据及设计优势,等等。换句话说,备课工作中教师是主体,所创造的内容是服务于自己,具有很强的隐性特征,一般不需要进行公开。而说课活动中受众是主体,必须结合相对固定的框架、统一的语言进行表达,让受众明白、理解,显性思维表达十分重要。从备课到说课,主体从单一进化为群体,形态由静变动,这就是延续的主要特征。
2.说课是讲课的辅助
说课之于讲课的辅助工具特征相对明显,根据说课的基本内涵,它作用于同行或专家范围中,个体在输出教学经验、理念、设计的过程中,也同样收获他人提供的资源,通过对比、借鉴来验证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差距、不足。再经过教师自身的吸收、转化,以此来完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说课”作为一种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形式,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验证,至今仍然处于发展状态,这说明它具备一定的生命力。但相应地,笔者认为衡量“说课”价值的关键要素在于,它是否真正发挥了教育体系内部的交流工具功能,同时,非教研性职能干预越多,其发展阻力也就越大,功能优势也就越萎缩。
二、“说课”的利弊分析
1.“说课”的优点
(1)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做“知识搬运工”,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完善实践能力,基于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将自身也打造为“综合型人才”。通过参与说课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思想、技能的平台,打破传统教育活动“闭门造车”的发展局面。
(2)利于教师备课质量提高
备课不仅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必要内容。一些经验丰富、思维活跃的教师在备课层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备课能力较低的教师,为了应对检查而抄袭的现象广泛存在。说课活动为备课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备课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可以提高广大教师备课质量。
(3)利于教师讲课水平提高
“说课”活动中,对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步骤、方法等有明确的指引,能够克服教师经验缺乏、实践较少、训练不足的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2.说课的弊端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说课”已经从河南蔓延到全国,关于有利一面或言之“优势”、“功能”的总结已是老生常谈,但在弊端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所闻,笔者结合当前的一些说课形式现状、特征,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表演性质大于教研性质
笔者结合对近年来说课形式的调查,“说课”形式所“寄居”的生存环境大多是比赛、考核、招聘等活动。其中,比赛活动是最具规模性质的说课开展形式,但相对应地,“说课”本身的教育交流功能开始弱化,信息传递的工具性开始丧失,逐渐演变为教师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这是因为比赛竞争性掩盖了交流性,显然不符合说课形式创立的初衷。
同时,说课形式原本是基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展开,越来越多的“非教研性”功能融入进来之后,也促进了它“表演性质”的放大。例如,国内在教师招聘环节普遍设计了说课环节,这一过程中要确保考核对象的满意,就不得不减少错误出现的概率,客观上导致教师主动缩小学科知识范围,即便存在错误或缺乏理论支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侃侃而谈”、“慷慨激昂”,而内容却空洞无物,以维持现场形象和口才的完整性。相应地,比赛、考核或招聘中,“说课”也作为一个整体考核内容,很少有考核者主动提出质疑,更不会在说课过程中打断教师,说课环境本质上沦为一个“表演舞_”――口才、仪表、神情、举止等代替了最为重要的“说课内容”,这样一来“说课”形式也就完全被“形式化”了。
(2)形式主义掩盖教育本质
尽管说课活动中所选择的学科不同,但在说课内容方面却趋于一致,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教程、说板书、说理念、说过程六个方面。资料显示,一些地方将说课的类型固定为四种,分别是“说研”、“说评”、“说评研”和“示范型”,国内大部分关于说课的理论研究、培养模式中,也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这说明,当“说课”从自由发展阶段进入格式化阶段,形式主义倾向也日渐严重。
首先,旁征博引,不明所以。说课活动中要解释“为什么如此”的问题,为了满足理论依据的需求,导致大量的“语录摘抄”出现,动不动“新课标”、“新课改”,或从教育论著中断章取义,借用一些“理论”、“原理”、“模型”等字眼来粉饰说课稿,而教师是否真正明白这些“语录”就不得而知,也忽视了教材理解、重难点分析等基本工作。
其次,套用模板,张冠李戴。毫不夸张地说,“说课”目前已经“产业化”,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说课视频、文件、资料,以及演示所用的PPT、动画等内容,加上说课活动程式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套用现成的模板转化自己的说课材料。由此造成的问题是,大量毫无关联的教法、学法、理论被杂糅在一起,看似丰富多彩,而实际上却毫无关系。
最后,全面强调,缺乏特色。现有的说课开展形式限定了空间、时间,制订了一系列的考核方法,为了满足“评委”们的要求,教师在说课中不得不循规蹈矩、小心翼翼。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说课功底”,避免说课内容中某一方面的缺失,教师会将教学工作中所涉及的要点全方面展示,但在限制条件下完成说课活动,每一部分的内容就不得不压缩,最后导致说课内容的设置“包罗万象”但却毫无重点。
(3)多媒体技术的过度运用
结合“说课”形式的工具属性,多媒体技术可视为工具属性的表现之一。但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多媒体技术在说课活动中的“过度运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首先,多媒体技术成为“说课”形式的“标配”,本意上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如此”,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课件展示,加速信息在受众头脑中的转化。但相应地,它直接导致了说课教师注意力的转移,很容易把一些无用的、多余的甚至是干扰性的元素加入其中。以PPT课件为例,一些教师为了增加“画面美感”,会加入一些与说课内容毫无关系的元素,这些内容只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说课活动毕竟不是设计比赛或艺术展示,过度渲染只会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
其次,将多媒体技术视为“板书替代品”,“说课”活动的重点工作是“说”,说课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多媒体课件也好、动画演示也好,其目的仅仅是用来辅助说明。而一些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页面承载功能,将大量文字、公式、图像设计在内,错误地将“信息过量”视为“内容丰富”,结果“说课”变成了“念课”,有些教师甚至将长篇大论的说课稿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
三、“说课”的改进
1.鼓励说课教师张扬个性,回归说课形式教研本质
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行为演化的过程中,不同的知识背景、教育方式、实践过程也必然形成迥异的风格,并以个体的差异为参考形成自己的特性。尽管说课在内容方面大体趋于一致,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板书设计等,但这些只是在说课过程中涉及的元素,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更不应该作为评判的标准,鼓励说课教师张扬自我个性,可以从说课步骤、流程、内容以及侧重点等环节展开,或增或减,或者颠覆性地创新,加入一些全新的元素,只要能够满足说课活动的目的,就应该给予支持,而不应该人云亦云、一成不变。
事实上,“说课”的最初形态是从备课、讲课过程中剥离出来的经验、理论要素,至于形式,完全不受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等限制。非教研性要素的不断融入,导致“说课”形式远离教研工作本质,这是亟待改良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它肯定了教师自我的观念和思维,也有利于表达的清晰流畅。
2.打破说课模式藩篱限制,强调说课形式亮点展示
“形式主义”、“程式化”、“规模化”等标签附加在说课活动之上,只会导致限制增加,而不会产生功能丰富的作用。笔者认为,基于“为什么”这一观点进行的说课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大吸引力。说课教师应该抽丝剥茧、引人入胜,让受众拍案惊奇、欲罢不能,相应地,如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固定模式上展开的,那么必然造成“千课一面”、毫无亮点,完全是说课要素的重复。
因此,要打破当前说课模式所存在的限制,一方面改革先后的开展模式,积极推进说课形式开展的“常态性”,使其随时可行、随地可见。另一方面,改革“大而全”的说课形式要求,追求细致、深入、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案,例如,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方法展开案例性的剖析,也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多重理论的验证和说明,从点切入,以点带面,通过亮点来带动整个说课内容,才能使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3.合理利用课件展示功能,提高说课形式主体地位
基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笔者肯定多媒体课件的价值,但同时也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应该合理化,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混淆了说课的主体。具体改革策略中,要减少说课教师在课件制作上的时间消耗,满足简洁明了、具体生动、主题突出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要求,受众在接受课件展示信息的同时,不至于导致注意力的分散,提高教师在说课形式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说课要“以说为主”,而不是“以看为主”,因此,在课件应用方面可以从画面元素、动画效果、展示时间等方面进行限制,当然,这种情况下较为适合比赛、考核等形式的说课活动,而基于“常态化”的说课形式构建,则可进一步放宽要求,甚至脱离多媒体课件,更充分地发挥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钟莉萍.从说课、评课、音乐微格实训中看音乐教学的实践意义――评《新音乐教学论与音乐微格实训》[J].中国教育学刊,2016(7).
[2] 赵宝荣.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说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索,2014(7).
[3] 姜金伟.避开多媒体辅助说课的误区[J].教学与管理,2016(24).
为提高我院初等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教学技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在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考核方法做了进一步调整,初步建立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1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分为数学技能和综合技能两部分。
1.1 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指学生承担数学教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读写技能、绘图技能、计算技能、应用题解题技能、教具学具制作技能等。
1.1.1 读写技能
内容:数字书写;整数、分数、小数、常用字母、符号、公式和小学数学算式的读写。
要求:熟练掌握数字、常用字母、符号和公式及小学数学算式的规范读法、写法,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的速度。
1.1.2 绘图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小学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简笔画作图等。
要求:正确使用三角板和圆规等绘图工具完成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绘制;正确、美观地画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用简笔画绘制情景图,突出教学重点。
1.1.3 计算技能
内容:笔算、口算、速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估算;近似计算等。
要求:掌握笔算的算理、算法,算式书写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常见的口算、速算和估算方法,熟练进行口算、速算和估算;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运算法则、性质,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计算。
1.1.4 应用题解题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应用题基础知识;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解答、分析、讲解等。
要求:讲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语言表述清晰、简洁,解题步骤完整;能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说理有理有据。
1.1.5 教具学具制作技能
内容: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正棱锥、正棱柱等常用的立体几何模型;制作钟表模型、数位表、七巧板等小学数学常用教具等。
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制作简单、便于操作的教学用具,能够讲解所做教具的使用方法。
1.2 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和数学课件制作技能等。
1.2.1 教材分析技能
内容: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
要求: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1.2.2 教案编写技能
内容:教案的内容、类型、格式等。
要求:能完整、有条理地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编写教案,格式规范,结构清晰。
1.2.3 课堂教学技能
内容:数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等。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片段的讲解,完成预定的教学步骤;数学语言准确,重点突出,讲解具有启发性、趣味性,适当地板书教学要点。
1.2.4 说课技能
内容:说课的内容、要求;说课稿的撰写等。
要求:恰当地说清楚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说出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思路、步骤及依据;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法能够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仪态端庄、得体,语言表述流畅,理论依据充分、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速恰当。
1.2.5 数学课件制作技能
内容:常用制作软件的使用;制作综合课件等。
要求:掌握小学数学课件常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途径
2.1 实行数学技能辅导员制度
每学期初组织选拔数学技能好的同学作为数学技能辅导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初等教育专业每个班配备一名数学技能辅导员,每周一个早自习、一个晚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各年级制定统一的训练内容及展示内容,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板书板画训练,将小黑板摆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负责检查、评分,并将学生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2 开设小学数学技能训练课程
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根据训练内容分别在第一学期开设数学技能训练课,第三学期开设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授各项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训练目标等,同时给与及时地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然后分组训练。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根据训练内容布置小学数学教学任务,训练方式以模拟试教为主,每个学生都要备课、讲课,由其他同学扮演学生角色。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修改完善。
2.3 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指导
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
2.3.1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安排两次,分别在第二、四学期各两周。第一次见习的任务是了解小学的一日常规,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及教学情况;初步接触小学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试讲的基础上,择优试教。第二次见习的任务是掌握听课的方法,会做听课笔记并即时点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3.2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学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语言准确、流畅,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工整。
2.3.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将以准教师的身份独立走上讲台,教学技能的各方面都将得到综合提升。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每次见习、实习前都组织有针对性的辅导。见习、实习过程中由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确保见习、实习效果。
2.4 定期举行数学教学技能比赛
为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增强训练意识,展示学生训练成果,定期组织速算比赛、应用题解题比赛、教具制作比赛、板书板画比赛、教学片断比赛、说课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
3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考核办法
技能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过硬,学有专长的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3.1 制定考核标准及成绩管理办法
由数学教研室负责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考核和成绩管理工作。针对各训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对各项技能规定质和量的要求并制定出考核标准明细表。
学生的考核成绩将记入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成绩档案,要求学生在教育实习前通过各项技能的考核。在各学年的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等活动中,教学技能的成绩都作为考察因素。
3.2 改革考核形式
在考核形式上,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结合、单项考试与综合考试结合等形式。
目前中小学已基本建成校园网络,初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教育者们更多的开始关注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辅助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课教学的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成为网络在教育教学上应用的生命之源。
网络技术因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和主流。我校至2002年完成校园网络的建设,对于校园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尝试,针对目前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信息量庞大而杂乱,与不同层面的学课教学目标分层不明,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学校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以Internat网络资源为依托,以教材为框架,以专题学习网页和专题教学内容为单元,以资源分类与学课整合和二次开发为重点,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保证。使得在此基础上建设的资源库能够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知识生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享意识等方面起到作用;在促进老师自身知识构建,知识生成,知识创新,教学革新,新课程推进等方面起到作用;在促进师生互动作用上起到作用;在促进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推进,应用水平普及与提高,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得到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起到作用。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我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水落石出——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定位
学校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尊循立足根本,注重应用,实施二次开发,针对性强等原则。不过于追求资源的数量,更多的注重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校园网络空间有限,二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认为学校资源库中的有效信息为200G至250G为益。
基于网络开展的教育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对学校网络化教学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实施方式,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网络只是手段,重要的是内容。由此我们认为网络教育的资源库建设应该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辅学”服务的,应该从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角度出发进行建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包括人才资源建设、知识资源建设和应用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建设是指优秀教师资源和学有所成的学生资源的共享,例如在网上设立优秀教师和学生以及班级、年级、学科的Blog,让学生和教师可以与他们联系,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体会;知识资源是指网络课程、优秀课件、学习资料、教师的个人网页、学生的电子作品集、专题学习网页、专题教学资源库等等;应用资源是指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的资源,例如素材库、作文教学资源库、综合实践主题资源等专题资源库。
二、水到渠成——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来源
1.互联网上下载。
大多学校已建成校园信息网络,并通过10M宽带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教师在办公室免费上网。利用此有利条件,可分工分类从网上下载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一途径是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学科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加强了信息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更便于教师和学生简便、快捷地应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2.电视节目中转录。
电视里经常会播放一些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科技、文化、教学等各类节目,如“人与自然”、“英语课堂”、“教育天地”等。可进行录制并利用视频捕捉卡转成视频素材文件。同时注重小粒化、可拆分的要求。
3.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
从学校现成的各类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资料光盘中,通过一些软件进行处理,把它们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素材,归入我们的资源库。如使用Snagit32捕捉现成教学软件的动态画面;使用超级解霸在VCD等视频光盘上捕捉动态或静态画面;用音频解霸转换一些音频文件的格式,从而获取了丰富的资源。
4.自主开发。
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课件、大量的教学素材;学生有深刻的心得体会、不断完善的电子作业集还有个人课余收集的学习资料以及个人网站都是校园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们提供了自己编写的较高质量的教案、说课稿和撰写的论文等文本素材。同时也自制了一些其它媒体素材和小课件,如用Ulead Animator 、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文件,用Photoshop等编辑制作图片文件,用Premiere等编辑制作视频文件,用数码相机拍摄素材照片,用Authorware、PowerPiont设计制作课件。
5.资源交流。
当然,仅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有使用这些资源的思想观念。我校从来没有间断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从文字编辑、图片处理,到多媒体制作,这些为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其他学校进行资源交流,或通过互联网把自制的媒体素材、课件等与外地学校进行资源共享交流,获得了不少别人制作的信息资源。
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既是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者。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料的搜集,而最大的尴尬就是很多教师在备课中可能在做重复工作。我校教育资源库就是充分利用广大教师的集体力量,让他们把收集和制作的所有资源,如:标准教案、个性化教案、声音、图片、动画、课件等等,全部上传至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当中,积少成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我校教师总是利用空余时间浏览自己喜欢的资源,我校的教育资源库组织采用的是web方式,教师只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并且下载到需要的资源。这样,教师做起课件来更加有滋有味、游刃有余了。这样在运用时就会很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