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时间:2023-05-30 10:2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第1篇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监督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不断涌现,项目建设中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预防建筑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要把重大危险源防控工作作为我们日常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我市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出一份力。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就重大危险源防控监管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1根据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的规定,以下分部分项工程属于重大危险源的范畴。

1.1.1开挖深度超过4m(含4m)的深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4m(含4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1.1.2地下暗挖工程。

1.1.3邻近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需爆破、降水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1.1.4水平砼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或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1.1.5高度超过8m或虽未超过8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高边坡、高切坡支挡工程,堤岸工程。

1.1.6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1.1.7立交桥、高架桥等桥梁工程。

1.1.8跨度大于24m的钢结构、建筑构配件吊装、拼装工程。

1.1.9建筑物(构筑物)爆破与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爆炸性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1.10建筑起重吊装和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

1.1.11大型起重吊装工程。

1.1.12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1.1.13建筑施工防火。

1.1.14封闭、半封闭场所施工。

1.1.15装饰装修工程中危险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1.16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1.2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与评价,列出《施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1.3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将经审核的《施工重大危险源清单》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1.4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管人员,首先要阅读工程施工图纸和了解工程周边环境,并熟练掌握项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工程项目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层建筑,查阅其施工图及周边环境条件,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有深基坑(开挖深度3.6m~4.8m)、超高模板支撑(支撑高度10.2m~19.44m四个局部高度不等的部位)、悬挑外脚手架(每段高度为19.25m)、落地式卸料平台架(搭设高度86.5m)、塔吊、施工电梯、幕墙施工(高度85.2m)等7个分部分项工程。

2.明确重点监控目标监督

项目监管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对各施工阶段出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列为该项目施工过程的重点监控目标(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的7个分部分项工程的重大危险源)监督,并将其纳入安全监督计划书,在重大危险源实施前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主体进行监督交底。

3.落实专家论证制度,确保专项方案可行监督

认真贯彻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和省住建厅《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工程的深基坑、高大(超高)模板支撑、搭设高度大于50m的落地式钢管卸料平台架、高度大于50m的幕墙工程等4个分部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在实施前,要求建设、施工等单位必须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其中深基坑的设计方案专项论证专家应从省土木建筑学会公布的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专家库中选取,施工方案专项论证专家应从省住建厅公布的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中选取,其余的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规定执行,保证专家论证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时,项目安全监管人员应全程参与专家论证,对参与人员资格、论证组织形式和程序进行监督,确保专项方案贴合现场实际,安全措施全面、可靠,能有效指导重大危险源防控。

4.结合动态监管,着重过程监督,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施工阶段出现的重大危险源不尽相同,过程监督和动态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为此,按有关规定,所有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将工程信息登录省动态监管系统。项目安全监管人员应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及时跟踪掌握项目重大危险源的实施情况,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工程的塔吊、施工电梯应跟踪检查其设备备案证、安装专项方案、检测报告、“四方”验收,使用登记牌、加节附着的验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环节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单,并督促改正落实,对存在违规行为的项目经理和总监进行网上动态计分,严重的将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进行立案调查,并网上通报,通过动态计分和网上公示,对项目经理和总监的违规行为起到威慑、警示作用,有力促进其认真履行职责,落实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重点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超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工程项目应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增加监督检查的频率(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施工现场管理较好的工程项目,可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检查频率(如每季度检查一次)。

5.强调验收监督

施工单位应对每个重大危险源的实施进行认真自查自纠,监理单位应在施工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进行复查,在进入下道工序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相关责任单位的技术人员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验收,项目监管人员对其验收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检查验收的组织程序(即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验收情况)和重大危险源实体质量,对验收程序不符合要求或实体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责令落实整改,整改完成后,项目监管人员必须跟踪复查,确保施工安全。

第2篇

关键词:PHA;安全;聚丙烯

中图分类号:TQ3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大庆炼化公司年30万吨聚丙烯项目,占地面积小,立体空间使用率高是该工艺装置的布置特点之一,建设施工作业的水平要求较高。聚丙烯装置建设施工现场,多工种同时施工,作业种类繁多。在这样的复杂的作业环境中极易产生人身伤害事故。在聚丙烯装置建造过程中,依据公司HSE的方针和目标,运用预先危险分析(PHA)的理论,对作业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

2预先危险分析(PHA)理论

2.1 PHA的概念

预先危险性分析,指的是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做宏观的概略的分析。

2.2 PHA的目的

PHA的目的有: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采取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2.3 PHA的内容

PHA的内容有: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2.4PHA的步骤

PHA的步骤如下

(1)对所要分析的系统的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调查了解。

(2)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以及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

(3)调查、确认危险源。

(4)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事故状态的触发条件。

(5)把预计到的潜在事故划分为危险等级。

(6)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

(7)指定需要和负责改进措施的部门、人员和完成日期。

3PHA在聚丙烯项目中的应用

在聚丙烯项目建设初期,大量的运用了PHA方法,在聚丙烯建设现场执行的十六项HSE管理规定均参照了PHA结果。包括:a)HSE观察与沟通管理;b)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c)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d)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e)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f)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管理规定;g)工作循环分析管理规定;h)管线设备打开安全管理规定;i)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规定;j)教育培训管理规定;k)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l)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m)能量隔离管理规定;n)投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定;o)挖掘作业管理规定;p)作业许可管理规定。

3.1聚丙烯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危险源泛指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两方面因素。

聚丙烯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以下风险源。其中化学危险源包括:氢和乙炔为易燃气体,油布和油纸为自燃物品,这些都是火灾爆炸危险源;工业毒害源:氮气、石棉、粉尘等。 电气危险源包括:短路、电弧、过热、绝缘损坏、过载控制失灵、雷击、漏电等。 机械(含土木)危险源包括:建筑物坍塌、运输车辆、起重提升设备。冲击危险源:设备中有冲撞危险的部分、旋转机构、切割和刺伤 、高处坠物。辐射危险源:无损检测。 其他危险源 :噪音、压力等。人的因素有,不正确行为,不安全行为,错误行为,严重错误行为,极端错误行为。

3.2聚丙烯项目重大安全隐患防控

针对聚丙烯建设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为达到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用PHA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下以具体的隐患防控为例说明PHA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如表1所示。

经过对项目施工现场潜在风险的分析,在HSE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共制定处十六项安全管理规定。参与项目建设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求进行HSE安全培训,确保项目施工的绝对安全。

结语

聚丙烯建设项目中充分运用了PHA使得在施工之前就制定了完备的安全管理规定和紧急事件处理预案。保证了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事故的安全前提,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 系统安全理论在现代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安全管理,2007.

第3篇

关键词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97-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日趋高涨,与公路工程施工相伴而生的安全事故则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以“经验控制型”和“过程控制型”为主要预防措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更无法对常见的安全施工事故进行有效的遏制和避免,以致于安全隐患始终严峻。为此,作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构建公路施工危险源控制体系,从事故产生的原因上来细化分解各类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等,从而提出有效的危险源控制原则和管理方法,以改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环境。

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隐患分析

1.1 内部原因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多以不安全事件为基本前提,从而影响或干预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而对于施工中的人为操作、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工器具材料,以及周边环境的科学整合是构成安全事件的主体。因此,深入分析安全事故的内部特征,从其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入手,来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类,以实现对施工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来看,对于施工中的危险源有效识别和分析,从而针对相关安全要求设定科学、周密的安全计划,以实现对不安全因素的及时排查、整改、落实,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安全管理行为来说,如果不能切实从根本上来消除不安全事件的隐患,不能消除风险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难以有效遏制。

1.2 外部因素分析

从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全面分析来看,除了来自施工内部的因素外,对于来自社会的其他相关因素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一是表现在公路工程施工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不够,作为对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由于缺少对公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对安全施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缺乏认识,难以从政策、制度上给予科学、全面的监督,导致安全防范管理脱节。二是对于公路施工中各主体施工方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公路施工中相关工段、工序、特殊工程的施工任务多、而各施工主体对安全生产缺乏统一认识,责任心不强,再加上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施工中的安全设施、防护手段投入不够,安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得不到有效管理,从而为各类安全事故带来隐患,导致安全保障体系脆弱。三是来自安全生产环境的恶性竞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赢得竞价权,违法分包、包括对无资质单位的挂靠、对施工方管理职责的监管不够,不仅对公路施工环境带来控制风险,还容易从以包代管的施工中加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公路施工管理中危险源控制技术

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控制来看,危险源控制的主体主要有施工单位、业主、监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从危险源控制对象的划分来看,其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安全制度的管理,并从整个工程全局来划分相应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细则,减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漏洞和缺陷。

2.1 危险源控制原则分析

危险源是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公路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从施工前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应制度的识别和评审上来制定相应措施,并在施工工程中及时有效的监督、预报危险源状态,以及对于事故发生后的相应应急措施和制定和全面跟进,从而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及影响。

对于危险源的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一是从构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和危险上,来降低或消除其危害,从而强化对人的管理;二是重在预防,防控结合,从制度和措施上做好相关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联动措施;三是强化重点控制,实现动态跟踪,以确保应对危机的及时性。同时,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危险作业要禁止,对于存在重大危险的设施和行为要立即整改,对于中度危险要进行限期整改,对于轻度危险要强化跟踪监测,对于常规危险源要做到常规化监督、管理。

对于危险源进行动态评审,以实现定期对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有效修订,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的实时性、适宜性。在进行安全时机的评审判定时,对于危险源的分布及等级进行划分,如加大对新工程、新项目的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特种作业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器具的操作前进行必要的自检,对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工程组织、现场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实时监测等,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审,满足工程现场安全施工的要求。

强化对危险源控制的事故防范,从公路工程施工事故发生过程来分析,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需要依次做到:安全源的发现减少安全隐患隔离、屏蔽安全措施实施避免安全事故及失误安全规程的遵守安全行为的落实。为此,在公路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中,要结合安全目标来组织安全施工,落实相应安全职责,制定必要的安全应急及防范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以及相应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安全生产规范制定等,并落实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监督,对于危险作业或危险场所给予严格的控制,并做好安全知识组织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制度上严把安全关口,杜绝事故隐患或苗头,切实将安全落到实处。

2.2 强化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及管理措施

危险源的合理控制和有效监督是确保公路安全施工的重心,为此,建立科学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从危险源系统的构建上,做好各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关键点,结合公路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来最大化的识别和锁定危险源,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及施工控制目标,标明危险源管理相关责任人,从而将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有条不紊的分解下去,提高整个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危险源等级控制体系,从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类上,做好危险源等级管理与防控体系,对于难以控制的重大危险源,要从根本上划分职责,建立重大设备、重大安全隐患应急防范措施,定期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并在施工作业班组的日常管理中做好记录;对于一般性危险源,需要从其发生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出发,做好安全控制防范工作,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以防范对人、或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对于具有危险性但可以避免的危险源,要从危险源所在地建立安全施工班组责任目标,强化项目经理的检查力度,开展不定期的业主、监理监督检查,切实从危险源的防范控制上落实安全职责;三是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及管理制度,结合公路工程施工中危险源存在的特殊性和动态性,将危险源进行科学全面的分级、分区管理,并从公路施工实际来贯彻安全等级控制与管理。

对于项目经理部,要从危险源的控制上明确各标段安全等级控制目标,注重日常安全管理与控制,做好记录并及时发现危险源的升级变化,随时做好调整安全等级,以实现科学、及时管理;对于施工企业应该设定危险源等级安全检查表,对于施工中各类环境、条件、控制要求、施工现场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由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等班组安全责任人进行共同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记录在案;对于存在动态性的危险源,通过实施跟踪管理,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复杂状况进行及时监控,如对特别危险的关键点要安全专人进行监督;对于全段危险源要进行分级管理及考核,落实分及控制管理职责,并对相应检查结果建档,切实推动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四是加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特别在公路工程施工班组调换时,要对各段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交底,包括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查,对与之相随的其他危险源进行排查,以满足工程施工交底的安全要求。

3 结论

施工安全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大工程施工危险源的等级划分及分级控制,从全局上确保各施工环节、施工点的安全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树立“安全生产、防范第一”的标高榜样。

参考文献

[1]栾兰.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危险源控制;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福建省地方标准《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中对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因工程施工发生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也对重大危险源的含义作了规定,但这些较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管理。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建筑施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建筑企业重大危险源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等。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系统安全分析法和直接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是从施工企业、工程类别、施工工序、施工工艺、设施、机械、气候、环境、施工管理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入手,观察、分析并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掌握各种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对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认识各类危险的出险程度及危害。直接经验法是通过对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查表,依靠辨识评价人员的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或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三、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1、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的控制措施

办公区和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办公区和生活区首先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保持安全距离,其所处位置的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例如:办公和生活区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也不得设置在沟边、河流边、高墙下等,以保证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安全可靠。

食堂应远离厕所、垃圾站、有害场所。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集体宿舍。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会带来各种危险,如建筑物本身在没有验收合格前很难确定其是否存在质量和结构安全问题,而防护不到位容易发生坠物伤人、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

2、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措施

防高处坠落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的扶梯、工作平台、防护栏杆、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梯子、平台和易滑倒操作通道的地面应有防滑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距离、安全信号和标志、安全屏护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鞋、安全帽、防护眼镜等),是避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措施。

针对特殊高处作业(指强风、高温、低温、雨天、雪天、夜间、带电、悬空)特有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高处作业应遵守“十不登高”: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未经批准者不登高;未戴好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者不登高;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攀爬脚手架、设备不登高;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体不登高;石棉、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高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酒后不登高;照明不足不登高。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有: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投工具、物料、高处作业应将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等放在工具袋内;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出入通道、建筑物的出口都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被起吊的重物下面和起重机桅杆下面严禁站人;脚手架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施工层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架体内侧按规定做好防护;临边作业设置的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

3、起重、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预防起重伤害防护措施有: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要保持齐全、灵敏、可靠;起重机械的紧急开关、信号装置等应工作正常;起重机械外露旋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起重机桥架、平台上应设防护栏杆,防止人或物坠落;钢丝绳、吊钩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定;起重机械的制动装置应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所有起重机械应经常进行检查、按期及时进行保养,保持起重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对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预防机械伤害防护措施有: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置;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信息时必须拉闸关机,按要求上锁;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管理、定期保养;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准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1、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

1.1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工程开工前,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按相关评价标准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制订安全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按有关程序审批后,报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1.2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应当督促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施工企业应将《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报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2、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工作建立本地区重大危险源台帐,对列入监戒线和警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跟踪监控。

3、重大危险源跟踪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3.1重大危险源的公示情况。

3.2需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已按规定论证审查。

3.3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的监控情况。

4、每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治理情况。

5、责令整改,在重大危险源的跟踪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发出整改通知书或停工通知书,责令立即整改。

6、加强审核。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监控措施的审核,对重大危险作业实施旁站监理。

7、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示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并结合督查的实际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或者通报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和治理情况。

结束语

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必然要求,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三大事故多发行业的建筑业更应通过科学的、有效的、长期的手段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采取全过程的监控,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并最终降低事故率。

参考文献

[1]曹延朝.浅析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做好重大危险源管理[J].才智,2012,07.

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防控策略

1前言

近些年来,水利水电行业在发展规模上和发展速度上都呈现良好的态势,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对水利水电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国家对水利水电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水利水电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其中质量方面的问题最让人堪忧。所以,相关团队及部门也已经高度重视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问题,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后,识别能够导致产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各施工团队也是积极寻求防控的措施。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概述

2.1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的具体分析

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来说,危险源能够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受到某一特定因素的触发之后,危险源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对于水利水电这种工程来说,危险源主要指现场的设备及装置、元器部件等发生了故障,或者是它们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往经验、管理水平,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安全管理机制、设备性能等,都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具体的如:炸药库和油库的货物运输及存储、载人设备和起重吊笼的磨损、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施工现场搭造的临时生活区安全管理等。

2.2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模型建构

首先,模型的构建是要遵循许多原则的。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系统分类,同一系统中还有不同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危险源分类也是不容忽视的。然后在初步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二次辨析,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的识别。其次,构建危险源识别模型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工作人员要根据危险源的分类和水利水电工程团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辨析方法,比较常见的有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

3在水利水电施工现场中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必要性

3.1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

首先,控制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国防洪安全的需要。我国各地的气候变化各异,不管是洪涝还是旱灾,都会对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科学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防洪防旱,满足人们一年四季的用水需求。其次,控制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许多地方的水利水电工程与国家的退耕政策实现了完美配合,在促进国家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满足了生态建设的要求。最后,科学有效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能够促进我国一些落后地区的开发,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3.2有利于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与养护工作

首先,如果想要管理好水利水电工程,就要注意从经营方面、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去进行管理。对水利工程管理到位,有利于增强整个工程的系统性,使得水利工程在为其他事业发展做贡献时能够更加顺利。而危险源识别工作是否到位,关系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保障是否充足。其次,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养护主要分为对水库修建工程的养护和对堤坝的养护。其中,在养护水库工程时,要严格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其次是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控是不可缺少的养护环节,这也有利于后续对堤坝的养护。在对堤坝进行养护时也还要注意及时检查各类水利水电设施,对于老化或者是出现故障的设施要及时报备维修。总之,水利水电是一项大工程,必须重视平常的养护和管理工作,而危险源识别和防控又是管理和养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当下水利水电工程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相关机制和基础设备不够健全

危险源识别工作是日常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想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养护能够到位,建设健全的机制、配备质量过关的基础设备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当下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团队都达不到这一基础要求。若是基础设备不完善,会导致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养护不完善,也会影响危险源识别工作的效率。若是基础设备质量不过关,那更会严重影响危险源识别的效果。其次,只有基础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这些设备能够真正发挥出它们各自的作用,还需要工程团队拿出健全的安全管理和养护机制。但是,许多水利水电团队对相关机制是否健全不够重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各个任务和责任和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当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大家往往会“踢皮球”,很难找到真正应该负有责任的那个人。除此之外,危险源识别后的补救措施不够及时,这一现象也十分常见,这是当下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对老化设备和故障设备的维修不及时,明明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老化、渗漏和堵塞等现象了,相关部门却还拿不出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找不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这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2缺乏先进的危险源识别技术

在对危险源进行类别划分之后,关键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识别。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不仅要有制度和设备,最核心的是危险源识别技术。但是,现在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团队就是缺乏这样的先进技术,因此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存在识别不准确或者是不全面的弊端。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是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团队都存在的。可见,我国各水利水电工程团队在技术这一方面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防控对策

5.1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树立风险意识

想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危险源识别工作能够落到实处,首先就要树立起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的风险意识,因为意识一旦树立起来了,后续的危险源识别工作才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其中风险意识是最紧要的,要注意周边环境、当地气候温度、自然灾害、人为活动等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风险。还要有考察意识,在确保将外在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降到最低的前提下,再开展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活动。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水利水电工程团队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危险源的整合与应对。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团队已经将安全管理和危险源识别作为核心性内容,并且增强团队内对危险的应对能力。在识别到危险源时,工作人员要能够对其进行控制或者是转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减少团队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整体收益。最后,重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团队中危险源的特点。工程内的环境、机制、技术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都会对危险源的特点造成影响。

5.2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养护机制

上文已经提及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养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状,那么相关部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习先进水利水电工程团队的经营模式,完善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在了解危险源识别问题的基础上健全养护机制。要敢于摒弃,敢于创新,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使得整个团队的危险源识别效率更高。当然,安全管理制度和养护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实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去制定。所以说,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安全管理和养护制度,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危险源识别方法,每个水利水电工程团队的安全管理制度都是特殊的。

5.3提高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作人员的素养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工作人员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在危险源识别工作中能够熟知各种操作,这是最低要求。首先,不管是上岗前招聘工作人员,还是对在岗人员素养的提升,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水利水电专业方面,像危险源识别技术的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先进理念的辨别等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此外,奖惩机制也是激励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热情投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完善的机制还能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配合更加默契。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团队可以有意识地壮大人才队伍,引进年轻的精英人才。所以,工程团队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招聘门槛,考察应聘人才的各方面素质。最后,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个合格的水利水电工作人员不仅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还需要知法懂法。在识别危险源的工作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合理,还要合法,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和养护工作更加有效率、有保障。

5.4引进先进的危险源识别技术

前文已经提到了,水利水电工程中想要进行危险源识别,只有制度和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那些拥有先进危险源识别技术的团队才能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抢占先机。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团队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危险源识别技术,这是十分值得肯定与借鉴的。而引进国外的危险源识别技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海外培训与学习,二是从国外聘请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专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条途径都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水利水电工程团队在进行选择之前需要对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对于哪些成本预算比较低的工程团队来说,我国的各方面技术进步也是十分可观的,国内的许多技术也能够支撑水利水电工程团队的危险源识别工作。引进什么样的技术,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团队根据自己团队的发展进程、团队特点、成本预算,以及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环境特点来决定。

5.5细化工作环节

首先,在进行危险源识别之前,工作人员先要对施工地进行详细的勘察。重点是分析好所在地的优缺点,尤其是其地形和地质条件产生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其次,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合理规划好施工所在地的位置以及各枢纽的相关布置工作。如果某一个施工环节已经圆满完成,施工人员就要及时地对下一工作环节进行危险源识别。最后,除了施工所在地的地形特点以外,各流域的供水情况及特点也是施工人员需要详细了解的内容,不同流域的危险源是不同的。

第6篇

(1)制定20xx年项目部及架子队安环管理目标。

(2)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安全、质量、环保保证体系文件内容。

(3)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安全管理办法内容。

(4)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应急预案内容。

2、安全检查

(1)落实专职安全员每日安全巡查,并将发现问题进行详细记录,现场能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限期整改。

(2)安全环保部组织检查频率每周不少于一次,并有记录,复查能闭合。

(3)督促项目部领导组织的每月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的落实。

(4)督促工程部组织对大临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5)督促物机部对大型机械设备、船舶运转日常保养管理等安全检查。

(6)不定期开展防火、防风、防洪、用电等专项检查。

(7)危险性较大施工工序指派专职安全员进行盯控。

3、安全教育培训

(1)根据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完成年初施工人员全员大培训。

(2)督促架子队班组坚持每天开展"班前安全十分钟"活动,()并且学习和活动要有记录。

(3)新进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4)转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5)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安全宣传教育。

4、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根据施工情况适时完善修改3#墩上塔柱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根据施工情况适时完善修改主桥钢梁架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5、重大危险源控制

(1)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项目部危险源辨识清单,划分危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

(2)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及卡控措施。

6、安全专题活动

(1)积极开展"安全月"主题活动。

(2)积极开展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的安全专题活动。

7、其他安环管理工作

(1)及时更新内业资料台帐目录,做到资料规范、清晰,特种作业人员台帐进行每月更新,做到动态管理。

(2)中铁工管信息系统及时、按时使用录入。

(3)对上级单位下发的安全相关文件做到及时接受、处理、执行、回复。

(4)及时完成业主、监理、局指现场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回复。

(5)及时公司上报各种安全报表。

(6)积极落实并监督各种安环经费的支出和使用。

第7篇

【关键词】危险源;体育场馆;控制方法

一、前言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误, 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危险源控制的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 横向包括人、机械、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纵向涉及施工项目系统的各个层次。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 一是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 构建系统安全, 落实个人防护; 二是预防为主, 防控结合, 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三是动态跟踪, 重点控制, 应变策略, 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

二、体育场馆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分析

1、技术控制方法

控制体育场馆施工危险源, 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技术控制方法, 是指采取技术措施对体育场馆施工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前者在于约束、限制系统中的能量, 防止发生意外的能量释放; 后者在于避免或减轻意外释放的能量对人或物的作用。主要采用的技术控制方法有: 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危险源、坚固防护设施、消除薄弱环节、不接近或靠近危险源、闭锁危险触发、取代操作、警告警示、冗余技术、个人防护等。施工现场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存在状态, 以及施工企业能够采用的技术、财力、人力、物力, 有选择地采用上述技术措施以达到消除、控制、防护、转移危险源的目的。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措施有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设施两个方面。 一是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 是指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安全要求和标准, 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如机械设备、材料构建等的危险属性如温度、压力、强度等加以控制, 避免一旦约束失效导致失控产生事故。另一方面, 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装置执行能力, 如高空作业防坠落保护装置、紧急过电保护装置、机械突发事件紧急停车系统等。二是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指一些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手段,如工地消防设施(消防水、消防车、灭火器、其它灭火装置、消防通道等)、危险源监控系统、检测报警系统和防静电设施等。只有当我们切实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 才可能有效地规避管理失误导致的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 避免事故产生。

2、管理控制方法。控制体育场馆施工危险源的另一重要方法是管理。体育场馆施工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危险源管理活动, 有效地控制系统中的人、材料、机械和环境等危险源。这其中包括安全制度的完善及落实; 工作人员的安全态度、技术水平; 安全组织机构、企业内部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一是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工程项目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与此同时,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的用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周详考虑, 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办法, 确保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二是明确安全责任, 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子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具体负责人, 并明确各自具体职责。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 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领导的不定期督查等。三是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 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 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 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 按规定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 并作好整改记录; 发现重大危险隐患,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组织紧急处置。四是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 并力求量化。

3、人的行为控制方法。一是加强教育培训,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他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 危险源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应急事故处置等。目前, 建筑市场上工人的流动性很大, 导致大部分工人无法得到定期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建筑企业在教育培训上也往往流于形式, 无法做到全面系统。另外, 当前建筑企业工人大多是农民工,素质和技能参差不齐, 无证上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酿成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 加强教育培训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岗位操作标准化。体育场馆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 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比较多。在施工中要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和工艺特征, 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 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体育建筑施工中有大量的机械作业, 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岗位操作标准化,严格按照合理可靠的操作规程施工作业, 才能在源头上保证人机混合作业情况下的施工安全。同时, 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三是制定施工和工艺操作步骤, 确定施工流程控制规程。体育场馆一般都是采用超高、大跨度的钢结构屋面, 这意味着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高空吊装作业和焊接作业, 施工过程人机混杂, 事故易发, 所以施工流程的规范化很重要。在整体上, 应采用安全性高的材料和构配件替代传统的现场拼装或浇筑式施工, 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和作业强度、作业复杂程度; 采用工厂化生产, 化集中施工为分散生产, 变立体交叉混合作业为单位固定生产。

三、结语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保障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 是施工生产中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尽管国家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 但由于建筑施工环境条件复杂、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在现阶段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安全装备落后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致使项目施工中危险源层出不穷, 且特点多样, 不易控制。在诸多建筑项目中, 体育场馆建筑超高度、大跨度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体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非常复杂的人机混合作业的环境, 这使得体育场馆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施工更易于产生危险源, 对危险源的控制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建设工程事故专项分析报告[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第8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网络;危险源;预控对策

前言

最近几年,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步构建起了全面覆盖电力系统的信息网络,同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用以保证电力信息网络的可靠运行。不过,受技术、设备、环境、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在电力信息网络中,存在着一些危险源,给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了潜在威胁,需要电力企业的重视和解决。

1电力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指存在于环境中,可能会危害设备、破坏作业环境的潜在因素,其本身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在电力信息网络中,危险源可能会影响通信安全,也可能直接导致信息网络的瘫痪,因此,做好危险源的分析和认知,对于强化安全控制意义重大。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电力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危险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1.1环境因素

主要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天气变化,其本身的客观存在性会在电力信息网络中形成难以预见的危险源,如雷电、冰雹、大风等,都可能导致电力信息网络的通信中断,给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1.2设备因素

一是设备本身存在质量缺陷,无法满足电力信息系统的白云性需求,在平常的使用中可能运行正常,但是一旦遭遇特殊条件,原本潜而不发的缺陷就可能会发展成安全问题;二是网络架构不合理,在智能电网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受技术条件的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的架构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电网提出的高带宽、快传输、可靠性、安全性等相关要求,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影响了电力信息网络功能的充分发挥[1];三是信息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信息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越发凸显,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3人为因素一方面,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不仅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机制,也没有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更没有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无法针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预控和应对;另一方面,部分电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有关规范和标准不熟悉,加上违规违章操作的问题,都会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的运行安全。

2电力信息网络危险源的预防控制

对于电力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危险源,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管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从而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1防范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预先防控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应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气变化,做出合理应对。同时,应该设置专门的自然灾害防控机构,完善设备、人力等的配备,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在提升电力工作人员抢险救灾能力的同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减轻经济损失[2]。

2.2优化网络结构

电力信息网络是为电力系统服务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因此,在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环节,应该立足电网近期和远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对信息网络的结构进行优化,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具体来讲,一是应该保证信息网络布局合理,技术安全。以配用电通信网为例,其可以看做是电力系统的主干通信网的延伸,在开展网络优化的过程中,应该以特定电压等级(35kV、110kV、220kV等)作为切入点,实现对于配电室、环网柜、柱上开关、线路以及电能表的分级覆盖,采用分层式网络结构,这样,不仅便于信息网络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还能够切实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二是应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信息网络的结构优化,实现优势互补。现阶段,电力通信网络包括了光纤、载波、无线等不同的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对网络结构的优化,可以在充分保障通信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同时,降低成本投入;三是应该重视既有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在电力系统中,部分信息网络由于使用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加上其本身的技术标准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通信要求,需要做好相应的升级改造工作。为了减少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应该采用分批改造的方式[3]。

2.3完善管控机制

应该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立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安全管控机制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同时,应该对确定好的安全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确保安全管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另外,在贯彻上级部门规定的同时,还应该立足实际,针对每一个岗位,制定出相应的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避免误判或者误操作的现象。应该重视安全生产管控,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安全考核标准,结合激励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强化安全管控的自觉性。

2.4提升人员素质

应该加强对于网络专业人才的培训,确保其不仅具备相应的信息网络操作和管理能力,而且可以积极应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保障信息网络的运行安全。在企业人才配置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加强与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的联合,派遣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密切关注信息安全的动态变化,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人才的配合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证电力信息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

2.5保障信息安全

最近几年,针对信息网络的安全攻击层出不穷,病毒、木马、黑客等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电力信息网络的运行安全。针对这种情况,电力部门应该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策略,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应急处理,构筑防火墙,配备杀毒软件,加强对于黑客和攻击以及病毒木马的防范,也可以引入加密技术,实现信息的加密传输,减少信息丢失问题[4]。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信息网络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电力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危险源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危险源的预防控制对策,希望能够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瑜.电力信息网络危险源的预控策略探析[J].大科技,2015(17):79-80.[2]王劼.电力信息网络中安全风险源以及预防控制方法[J].网络空间安全,2016,(8):89-91.

[3]韩翰.电力信息网络危险源的预控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186-188.

第9篇

关键词: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风险意识也由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建筑施工企业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大潮,积极与国际管理接轨,纷纷开展ISO体系认证,其环环量化的特点更加明确了施工中标准的执行力,提高了项目技术的管理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无论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普遍主观不清楚岗位工作内容,虽然学会了安全评价法,但实际工作中常因基础素质普遍偏低,施工工期紧没有专题学时等多因素影响,真正运用到生产时无法达到融会贯通。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管理演变成了定部门定岗定人的专职工作,所以在体系运行中宣贯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仍需努力,而且深入浅出指导项目搞好贯标,浅显易懂使作业人员明确自己工作职责内容的工作仍需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学习和采用新模式新体系是寻求发展的必要举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新颖的国际安全管理体系方法,其认证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考察整个施工全过程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可控情况,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其能达到可控后方准施工。这和我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方针一致吻合。那么,如何搞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呢?

1 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法非常重要

风险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通过安全评价,可调动企业所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统一步调,各司其职,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系统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定对策出措施,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很显然,通过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这个载体,体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控制和系统化管理,藉此一定要纠正贯标是专职的误区。而从风险评价程序流程: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也隐涵着安全管理重在预防的根本理念和管理目标,这充分说明贯标风险管理和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国策目的高度一致。

风险评价工作开展的第一步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实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法。现有常用的评价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法和LEC法、道化学指数法、蒙德法等定量分析法。各种评价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施工项目选择评价法时必须考虑由于生产流动性强、作业环境多变、劳动量大并且作业交叉密集,施工中职业需求因工程性质、进度等进行配置变化,现场作业人员流动频繁、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诸多因素,所以既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又要简单、易行方可全面有效推行的评价法,实践证明沿用多年的安全检查表法仍然优势明显。LEC评价法因其简便实用、易于掌握、半定量的特性在目前条件也非常适用建筑施工生产评价。

2 细致缜密的风险辨识相当关键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辨识出危险源方能有的放矢评价、控制和管理。风险辨识既是一项量大繁杂的工作,又是一项要求细致缜密的工作。而危险源在没有触发前通常是潜在的、隐含的,这就使风险辨识工作更加困难。如何将风险辨识化繁为简,从庞杂拢出头绪?只要循着“两条途径五个环节八种方法”入手即可囊括提炼。

“两条途径”:一是根据已有事故,追朔查找其触发因素(既事故隐患),再通过触发因素查找归纳其现实的危险源。例如:已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临边防护不牢■临边与“四口”防护措施存在缺陷;二是模拟隐患未遂事故,追究可能的原因,通过这些原因找出触发因素,再通过触发因素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例如:未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踏板踩空■操作面未铺满脚手板,有探头板。

“五个环节”:即要素4M+1E

①Manpower人力: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工作经验;②Machine机器:设备完好率、防护设施配备、安全标识、运行效能;③Material材料: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保管、储存、发放、使用;④Method方法: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规定要求;⑤Environments环境: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与条件、办公区环境与条件。

辨识常用八种方法有:

①现场调查法:对现场施工作业环境进行观察、询问、交谈,发现危险源;②工作任务分析:分析施工作业时涉及的危害,发现危险源;③安全检查表:依据施工项目原有的安全检查表,发现危险源;④查阅有关安全记录:查阅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发现危险源;⑤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新设备或新工艺采用前,预先对危险源进行辨识;⑥获取外部信息:从同行业、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⑦事件树、故障树分析:查找事故潜在的影响因素和危险源;⑧头脑风暴:开阔思路,集思广益。

辨识中可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评价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情况下危险源,辨识繁琐量大,必须充分全面,宁多防勿少辨。

3 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不容忽视

开展安全评价无论采用定性法还是定量法都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安全检查表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评价。现在使用的安全检查表法大多改进成“分值检查表法”,评价结果改为分值,在检查项目栏已给出标准的满分值,根据实际情况由评价人员判断打出具体分值,然后利用检查表的权重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相应值分别划为:优、良、合格、差等级。LEC评价法是半定量评价方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风险大小的,运用公式D=LEC来推断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安全检查表和LEC法的关键都是如何确定各个因素分值,分值的评价仍要凭经验判断。所以,为确保评价的准确和可靠,保证体系决策的正确性,开展安全风险评价人员必须要熟悉系统运行过程,具备一定的系统管理经验和掌握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

4 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加强监控,贵在持续、不容懈怠

经过缜密辨识、科学评价,排查、确定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经过分析的某些不确定风险可以在计划过程中忽略,以更多的精力控制那些确定的风险因素。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级别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制定出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在危险源日常管理中,特别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危险源控制方法有:技术控制、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

①技术控制:高空“三安”、用火用电、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②行为控制:教育培训、操作安全标准化、监督检查、现场监测等;③管理控制: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危险源动态公示、应急预案演练、定期考核评价和奖惩等。

风险管理过程应该是一种动态、实时、适时的安全管理工作,当工程施工过程采用“四新”: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以及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有调整时,应及时对危险源进行补充辨识和评价,并更新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充分保证辨识的全面性和评价的准确性,以及控制的时效性,项目过程中要随时掌握风险的真实情况,避免风险因素变成问题。施工各方相互沟通,共同了解风险因素,齐心协力控制风险因素,实现施工生产安全作业和安全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山.安全生产风险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0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

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

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

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

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

4)信息和沟通。

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5)监控管理。

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

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

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5,41(7):120-123.

第11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 火灾隐患 危险性分折 危险源辩识

引言

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隐患分析及预防已不是新鲜的课题,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不断技术革新,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在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石化企业火灾特点

1.1 爆炸性火灾多,火灾危害大。

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是石化企业火灾的显著特点。其中,先爆炸后燃烧性质的火灾最为常见。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原料、产物等多为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装置多为密闭性压力容器,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易燃气体泄漏或者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多为连续性操作,工艺流程中各个设备互相连通,发生爆炸后极易迅速波及毗邻设备导致连锁性爆炸。控制失利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1.2 蔓延速度快,火场温度高。

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燃烧速度比普通建筑火灾的燃烧速度快一倍多,燃烧区的温度一般高500℃以上。火灾中火焰和热量的传递不但会使着火设备升温快,还会加热相邻设备及可燃物,造成爆炸和引燃危险,使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1.3 易形成立体火灾,扑救困难。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在初期不易控制,生产装置布置的立体性和建筑孔洞的互相连通,使得大量的易燃液体四处流淌,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或者立体火灾。到了火灾发展的猛烈阶段,火势发展迅速,火灾中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为火灾的扑救增加了难度。

1.4 火灾损失大,影响大。

石化企业发生火灾除了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外,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如果扑救不及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石化企业一旦发生大。爆炸会对所处城区构成很大威胁,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 安全对策

研究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形成过程,以及存在的各种火灾危险因素,火灾分析方法,并依据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重度火灾和突发火灾势在必行。

2.1 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石油化工企业投资建设前,对石油化工企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以评估。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的选址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防止由于选址不合理造成的严重后果,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期,

安全预评价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对安全设计进行审核,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源头。

2.2 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它主要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三方面人手,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以便采取最经济、合理及有效的安全对策,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和管理方法。

在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对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停车检修及系统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先进的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法和遗传算法评价等。

2.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第二是存在失控的偶然事件。目前,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有很多种方法,纵观目前常用的几种危险辨识方法,大多数危险辨识方法都依赖于评价人员良好的素质和经验,依赖于评价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但是,即便评价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难免会遗漏一些危险因素。因为除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外,其他危险辨识方法都不是结构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此时一般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辨识方法结合来实现危险辨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2.4 实现石化企业的本质安全化

以往我们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某个部位,某个单元或某个操作环节的防火来研究,探讨的较多,但它有局部性、被动性的缺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提出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即向企业装置、工艺的本质完全化迈进。这方面,美国的工艺过程安全管理(简称PSM),较好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它是目前美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热门话题,它在全面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为预防重大恶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于具有潜在的灾难性泄漏的装置和工艺过程,要求从装置的设计,建设开工,运转,检查,维修及更换中,其是在建立较完善的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运行工艺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一条紧急停车系统,使安全系统的可靠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可达99.999%),从而进行系统的全面安全管理。

2.5 做好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定期演练。

化工企业要针对厂矿工艺装置危险区,深入一线熟悉、掌握实际情况,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业; 建筑施工项目; 风险管理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reducing construction accidents and protect state property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ha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security risk control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 of study is very necessa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keywords 】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科技的不断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1)危险源辨识,明确任务分工。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应明确任务分工,按各部门职责范围开展危险源辨识。

(2)运用科学手段,做好风险评价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是实施风险控制的依据。对于不同级别、种类的安全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考虑的技术方案、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均不相同,做好风险评价,对于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1)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建立有章可循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干部与职工自觉地执行这个管理模式,并应该潜移到干部职工心中,默化成自觉的思想趋势,即使企业的体制、机制、领导层和管理人员有变化,职工仍能自动运作,自觉照章办事,这就是企业运作成功的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的选择、制约和挑战。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企业是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的,不仅失去投标资格,而且将逐出当地建筑市场,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能科学、正常化进行安全生产,必须建立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是否科学有效,企业内和现场项目部是否形成人人遵章守纪的安全施工氛围,将面临着市场的选择和挑战,同样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安全施工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必然难以管好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建立的安全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实用,或是花架子赶时髦,也不行。因此,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安全施工管理模式的任务是企业头等大事。

该模式应该俱备本企业的鲜明特色,特色愈浓,说明企业安全文化素质愈高,其运作的真实性、针对性、可行性愈强。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是本企业多年工作规律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紧密结合本单位施工生产实际、其中可操作性强的实实在在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在施工实践中总结。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奖励和违规处罚》等等制度。有些制度、规程、责任制应挂在岗位上,警示岗位人员贯彻落实。做到以法治企,以制度管人。

建立健全的以企业法人为首、层层落实的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形成立体式、全方位责任到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经培训考试合格懂专业安全技术知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所有现场项目部、施工班组均设安管员,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把安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是企业安全生产施工的基本保证。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