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纳兰性德蝶恋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悼亡是中国古典文学殊的题材。悼亡词作经历了千年演进,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清初词人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悼亡词,以情真意切和充满诗性的语言,展现了人性最美的精神世界。本文重点对纳兰性德的悼亡词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梳理。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特点
悼亡是中国古典文学殊的文学题材。悼亡本指生者对亡者的哀悼之意。在我国古代,悼亡特指悼念亡妻,历代文人则约定俗成地将“夫妻间丧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诗篇”1视为悼亡之作。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最受人推崇的是爱情词,而爱情词中又属悼念其亡妻卢氏的悼亡词最具文学价值,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以其独特的感伤之美和凄婉之致,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一、真挚深切的情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自古文人配得上“多情”二字的不乏其人,但纳兰悼亡之真情较之于其他人更深一层,是交织着夫妻之情与男女之爱的深厚情思。在中国古代,“夫妻”被列于传统五伦之中,夫妻之间的爱往往在情爱之外,偏向一种互相依赖的亲情。因而文人所作艳诗情词的对象往往不是相伴左右的妻子,更多的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的歌伎。他们的悼亡之作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与其说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不如说是一种感恩。如元稹《遣悲怀》中有表现夫妇共患难的诗句:“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纳兰性德对卢氏的感情去不同于传统的“夫妻”之情,仔细品味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不难发现,他对妻子的爱是一种热烈的男女之爱。如:《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这首塞上怀远之作,写出使边城对闺中妻子的思念。边塞将士面对漠漠风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纳兰尤甚,倾听帐外雨声潺潺,心思飞回千里之外的家中,首先想到的是闺中的妻子。于是挑灯写信,诉尽相思,抒发离愁。一种真诚的爱,触发对妻子的思念,化成词,结作“偏到鸳鸯两字冰”,相思空无计,遂心如寒冰,一个小细节、小动作,体现出纳兰夫妇之间的浓情。正是从爱情出发的抒写角度,构成了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独特魅力。
二、纳兰性德悼亡词不仅情感自切,而且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纳兰性德词清新自然,集中表现在口语、叠字与第一、二人称的巧妙使用。“清水出芙蓉”的赞词用在纳兰身上亦是贴切。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2一部纳兰词给人深刻印象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纯熟的技巧,而是一片自然真纯,无繁复刻画,不刻意雕琢,纯任性灵,无论写景抒情,皆由肺腑流出。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全词语言平易,好似一位平凡人家的年轻男子向人娓娓诉说着丧妻之痛,聊聊数语,却如山涧流淌而过的清澈小溪,所经之处沁人肺腑。叠字在纳兰词中俯拾即是,如“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语”(《生查子》),“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减字木兰花》),“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清平乐》)。叠字的使用不仅能更好地描画环境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特征,并且造成音律的婉转回环,加强了音乐性。纳兰性德喜用第一、二人称直接叙述,从而拉进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效果。词中巧妙运用“我”、“伊”、“卿”、“侬”等人称代词,使得自己与亡妻之间虽然天人相隔,但仍然仿佛近在咫尺,从而将对亡妻的哀悼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为例,词中有“盈盈”、“更更”,前者形容举止、仪态之美好曼妙,后者形容长夜之漫漫,两者相对照,夜长无眠,睹物思妻,忆得生前姿态,心伤不止。
三、悼亡词之凄美,悲凉的意象和虚渺的意境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组合能很好地展示诗词的基调风格。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的意象呈现出凄淡灰暗的特点,这种意象特点反照出词人内心不可抑制的悲痛。青衫、寒雨、清泪、残阳、落花、寒夜、西风、空阶、秋坟等意象在词中出现频率甚高,这些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以表达作者悲凉之情绪。独具纳兰特色的是“梨花”意象。纳兰性德似乎对梨花有着别样的情怀,“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青衫湿遍•悼亡》),“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梨花一般是纯白色,“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萧子显《燕歌行》),“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之雪”。3“梨花”这一意象,既可见出纳兰与卢氏之间纯洁的爱情,又有天人相隔的寓意。天上之雪人间之雪,一者冰凉无情,一者洁白氛香。逝者在天,再不能体会独存者弥漫整个灵魂的思念,生者在世,也不得感受死者之悲戚,“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梦江南》),在纳兰悼亡词众多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月”与“梦”。“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花飞处”(《菩萨蛮》),“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成到谢桥”(《采桑子》),“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采桑子》)“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间心上”(《清平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蝶恋花》)。无论月或梦,都是虚无飘渺的意向,梦中所梦不可成真,月挂枝头却终不可触。正是这种梦与月意象的观照与折射,使纳兰词具有了如梦般的意境,从而赋予词梦一般的语言。在所构建的意境中,“隐约可见苍凉旷远深邃的宇宙情结和宏大开阔广袤的情怀”4。
四、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使事用典十分特殊
纳兰性德善用典故表现夫妻情深谴绻,如“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典故。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一次妻子患病,身体发热,当时正是十冬腊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脱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让风雪冷冻自己的身体,再回来贴到妻子的身上给她降温。这个故事在《世说新语•惑溺》里被当做反面教材,但纳兰却喜欢这个故事,只因他也是这么一个深情之人。悼亡词中还多处引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典故,以喻“天上人间一样愁”(《减字木兰花》),独特而贴切。如《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全篇以李杨二人之事为线,渗入词人自身情感,表达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又如《鹊桥仙•七夕》:“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典故都有着相恋双方一生一死或生死相随的特点。韩凭的典故在纳兰词中常常出现,如《减字木兰花》:“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战国时韩凭娶妻何氏,因何氏的美貌,引来康王抢夺。韩凭随后自杀。于是妻子阴腐其衣,一日与康王登台,自投台下。遗书中希望尸骨与韩凭合葬。康王怒,反使两冢相望相隔。然而,一夜之间,有大树生于两冢之端,第二天两树相抱,根交于下枝错于下,又有鸳鸯,恒栖树上,晨夕不去。后人常以此典故喻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纳兰性德以此典寄寓对妻子生死相依的深情。
五、善设色点染是纳兰词的又一艺术特点
纳兰性德喜用表达色彩的词汇。描写女子外貌特征和闺房物件时,多用暖色,使词作呈现出温暖平和的气质。如“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浣溪沙》)纳兰词中从来不乏色彩,哪怕是感人至深的悼亡词也不尽是一片素色。色彩的点染使人读词如赏画,于浓淡中味出真意。其实并非在字里行里明确嵌入表示颜色的词才可见出色彩,纳兰词中更多的是在景物事物的设计中,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那般绚烂。以《蝶恋花》为例。“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全词以素淡之色为主,月光清淡,月轮皎洁,只见青白月色。再见帘前双燕依然,春天的燕子,带着过去春天的艳丽展现在读者面前,已是十分美好的景色,最后又让我们看见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彩绚烂的特写,相衬之下,更显得分外美丽,而纳兰性德就是在这份美丽中注入了对亡妻的深深悼念,美丽中透着忧伤。
六、纳兰性德善于化用前人佳句入词
古之大家有不少化用他人成句而造就千古名言之人,纳兰性德大量化用他人诗句,但绝非滥引乱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词境,紧扣题旨,从而达到了增强词作的说服力和意境美的效果。纳兰词中多化用李商隐、晏几道、元稹等人成句,且多是以情见长的诗句,李商隐、元稹也写有数首缠绵凄婉的悼亡之作。纳兰词多化用,如“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采桑子》)化用晏几道《清平乐》:“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露香襟。”又如“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青玉案》)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化用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三百余首纳兰词中“化用前人诗词文语句的有131处,数量之多,比例之高,实属罕见。”5
通观整个清代词坛,纳兰性德可谓独树一帜,这个生于富贵之家、有权有势的马背名族的后代,却显露出许多汉族文人所不及的婉转愁肠,万千惆怅化为一声长叹,动人心魄。纳兰词以其真挚的感情和自然脱俗的表现力广受后人青睐,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成为清初词坛甚至中国词史上的美锦奇葩。(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参考文献:
[1] 纳兰性德.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
[3] 王国维.人间词话[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
[6]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7.
[14] 李晓明,王喜伶.论纳兰词的化用之美[J].中国韵文学刊,2008,22,(2):84-90.
[4] 叶嘉莹.清词丛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半竿斜日旧关城上一句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与此一首写作同时尚有《沁园春》(试望一陰一山)、《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等词作。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来源:文章屋网 )
二、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四、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五、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六、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七、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八、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九、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十、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十一、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十二、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十三、清瘦杜秋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十四、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十五、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十六、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十七、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十八、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十九、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二十、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二十一、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二十二、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二十三、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二十四、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二十五、帽堕笑凭纤手取。——《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二十六、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二十七、自摘霜葱宜荐俎。——《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二十八、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二十九、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三十、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三十一、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5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7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8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0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6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18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2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2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2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2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5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2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9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30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3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2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3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34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35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3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3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41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42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5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4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4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二、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三、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四、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六、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七、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八、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
九、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十、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
十一、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十二、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十三、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十四、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十五、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十六、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十七、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十八、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十九、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二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二十一、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二十二、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二十三、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二十四、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二十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二十六、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二十七、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二十八、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二十九、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三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
三十一、四月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
三十二、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三十三、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三十四、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三十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
三十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三十七、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三十八、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三十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四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十一、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四十二、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四十三、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四十四、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四十五、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四十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四十七、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四十八、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四十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五十、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五十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
五十二、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五十三、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五十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五十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五十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五十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
五十八、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五十九、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六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六十一、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六十二、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六十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六十四、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六十五、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六十六、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六十七、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
六十八、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六十九、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
七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七十一、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七十二、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七十三、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描写立春的唯美诗句
1、雨打梨花深闭门,误了青春,忘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6、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绝句二首》
1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1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____杜牧《赠别》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王维《鸟鸣涧》
17、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____王维《相思》
2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2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2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____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2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朱熹《春日》
2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7、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____宋祁《玉楼春·春景》
2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____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3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____杜甫《绝句二首》
3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高鼎《村居》
3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3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3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杜甫《绝句》
37、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____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39、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____杨巨源《城东早春》
40、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4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____秦观《春日》
4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4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王安石《元日》
46、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____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4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杜牧《江南春》
4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二、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
四、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
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六、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七、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冯云山《咏瀑布》
八、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十、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十一、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十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十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十四、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十五、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十六、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十七、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十八、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十九、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二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二十一、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二十二、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二十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二十四、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二十五、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二十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十七、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二首·其
二十八、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二十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
三十、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三十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十二、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三十三、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三十四、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三十五、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牛殳《琵琶行》
三十六、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三十七、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
三十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三十九、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四十、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四十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四十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四十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十四、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四十五、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四十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四十七、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四十八、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四十九、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五十、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五十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五十二、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五十三、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五十四、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五十五、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
五十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五十七、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五十八、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五十九、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六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十一、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六十二、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六十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六十四、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六十五、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六十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六十七、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六十八、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六十九、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关键词:古诗词 雨 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09-02
作者简介:周(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综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鉴赏部分,有近十个省市所选的诗词不约而同地都含有“雨”的意象,可见在古代诗词中,除却风花雪月这些常见的意象以外,细绵轻柔的雨也常诉诸于诗人的笔端,雨中有欢喜,雨中有哀愁,雨中有悲愤,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
一、欢喜
诗人常把令人欢喜的雨与生机勃勃的春天联系在一起,这里有生命的蓬勃,也有人生的希望。2011年广东卷考查了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其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化用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绵绵的细雨飘洒下来,如梦如幻,草色因它的笼罩时隐时现极淡的青色,格外惹人喜爱。望着这眼前的早春景色,诗人顿觉欢喜、新鲜。2012年北京卷考查了金銮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其中“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一句令人叫绝。诗人爱煞了这眼前的春景,啼莺、飞燕、暖风、落花,连本无香的雨因诗人的欢喜也变得有些许清香。
二、哀愁
诗人常把令人哀愁的雨与离愁别恨、失意愁苦、孤独寂寞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时间大多是秋天的黄昏或夜晚。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清照的《声声慢》。2011年浙江卷考查了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他长叹道: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执著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雨”这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产生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诗人虽然志向高远,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他的心头郁积着太多的郁闷,正如深秋的细雨挥散不去。在词中作者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雨”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出来,婉约深沉,耐人寻味。2012年山东卷考查了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2013年安徽卷考查了金朝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淡淡的月光冷冷地映照在即将熄灭的烛火上,窗外雨滴落在竹叶上,声声入耳,更添悲冷凄凉。这里的“雨”流露出作者无限的哀怨孤独。
三、悲愤
诗人常把自己不被朝廷重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雨联系在一起,在雨中抒发自己的不平,释放自己的怒意。最有名的莫过于岳飞的《满江红》。2013年全国新《课标》乙卷考查了陆游的《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当时的陆游被迫赋闲乡里,貌似享受渔歌唱晚的生活,实则仍心系国家,渴望收复中原。上阙中作者先深情回忆了他最难忘的戎马生活,与同伴纵情赌博,快马飞驰,这是何等的快意恩仇,自在豪迈!下阙苹洲烟雨,作者驾一叶扁舟,在蒙蒙烟雨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给人以孤傲之感。这里的雨与其说是渲染作者的哀愁,不如说是抒发诗人的悲愤,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2013年四川卷考查了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当时诗人手持张方平、雷简夫的推荐信进京拜谒韩魏公韩琦时,已四十八岁了,当他发现他那“萧萧华发”与金光闪闪的酒器相映衬时,心中是何等滋味,有羞愧,有伤感,何从向人诉说!尾联诗人在暮色中归来,窗外阴雨绵绵,寒气逼人,无法入睡,只能反复吟诵韩琦的新诗。韩琦久居高位,一生富贵,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自己的诗中自然流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但落在敏感而又才华横溢的苏洵眼里,对照自身,万般滋味,情何以堪。这里的“雨”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作者在此情此景下,更添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2013年重庆卷考查了清代钱继章的《鹧鸪天・酬孝峙》:“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钱继章是明末清初人,作为当时有节操骨气的知识分子,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面对满清鞑虏充满凛然正气。他长相怪异,发短须长,眉有棱,有病容,但却如终南山石缝里那千年的藤蔓,任凭寒霜侵蚀,暴雨击打,视若平常,毫不动摇。这里的“雨”映衬了诗人面冷、心灰、骨硬的形象,也衬托了诗人那孤傲不羁、伟岸独立的风姿。但何尝没流露出作者的满腔悲愤,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如遁入空门的高僧一样隐居山林,无为终老。
四、雅趣
诗人常把富含雅趣的雨与自己恬静惬意、高雅闲适的人生意境结合在一起,诗人的心灵也因雨的洗涤变得雅致起来。2011年四川卷考查了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自然清新,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生活虽然贫贱,但日子却过得宁静淡泊。诗人吟诗作赋,坐看杏花春雨送来春天的消息,还有老友与之心灵相契,怎一个“雅”字了得?这里的“雨”自然清新,充满雅趣。
五、禅思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二文科语文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①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②,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③。”
(选自《静观人生》,有删改)
【注】①留连:留恋不舍。②轧:拥挤。③永劫:佛教中指永无穷尽之时。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圆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在岁月的冲刷下,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渐渐失去了棱角。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的。
C.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法挽留。
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5.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请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
(6分)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引用两处诗句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是错误的。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故汉追及之
B.谓其骑曰亡其两骑耳
C.项王嗔目而叱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为诸君快战吾为若德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B.亭长: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C.名、字:“籍”是项羽的名。按照古代称谓习惯,名一般用于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D.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后来项王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让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能力有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为四队,让他们从四面突围,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B.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意象,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C.下阙词人描写的是眼前边塞的恩怨情恨,表达了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
D.此词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15.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