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本地某蔬菜种植场为研究对象,具体涵盖了黄瓜、豆角、西红柿、茄子和西葫芦等多种类型的反季节蔬菜。而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主要选取其中一个面积为4亩的西红柿大棚为试验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其在接受种植过程中及种植结果情况。
2 方法
将所选的实验研究大棚和常规大棚做对比种植,其中的对比大棚依旧采用该地常规的西红柿大棚种植技术,对所选实验大棚实施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然后对比其同其他常规大棚种植的产量,具体的反季节大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
合理选择蔬菜品种。在计划西红柿种植之前,要结合当地市场对于西红柿的需求品种、需求量等来合理选择西红柿种植品种,尽量选择那些具有高经济效益,且市场需求量大的西红柿品种;同时要结合当地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类型和规律来尽量选择一些抗逆性强和抗病性强的西红柿品种,一般选择抗病毒性强和耐热性好的品种来作为夏秋季节的栽种品种。
计算施肥量。为了确保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的质量,需要结合本次所选西红柿品种的种植情况来合理选择经济条件适宜的肥料品种及用量,同时还要做好施肥的时间和方法管控,确保其可以满足西红柿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具体需要结合土壤肥力和西红柿出产量来合理计算出施肥量。
(3)在施肥的过程中,要避免亚硝酸和氨等气体引发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的中毒问题,这就需要在施肥的时候要先进行发酵处理,使其可以呈现腐熟状态;尤其是在施用鸡粪的时候,要保持其保持高程度的腐熟状态,切不可在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L期将肥料堆放在大棚中;可以一起施用无机肥和有机肥来达到增加西红柿种植产量的目的。为了确保所选基肥使用过程中所用有机肥的质量,要将其提前一个月在大棚土壤中施用,且实际的施用量需要控制在大田施用量的1~1.5倍,每667O施用5000~7500kg,且需要采用逐层深耕,确保大棚土壤有良好的理化性质。考虑到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中没有优质农家肥,此时可以使用复合肥,具体用量为每667O施用75kg~100kg;要将肥料充分添加到土壤中后方可进行翻耕整地施工作业,确保土肥可以满足西红柿种植的生长需求,同时结合不同的西红柿生长期,要适当地调配一下土壤中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的配比,确保西红柿可以健康成长。
(4)合理灌溉。鉴于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土壤湿度,西红柿和丝瓜等具有较强耐旱性植物的根系需要深入较深的大棚土壤地层,此时可以适量地减少灌水次数以及用量;同种植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对于土壤的湿度也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西红柿的苗期根系具有较弱的吸水能力,此时对大棚土壤湿度具有较高要求;在西红柿发棵期阶段,为了促进西红柿根系的发展,需要注意控制用水量;而在西红柿结果期阶段,不可施用过多的用水,确保表层土的湿度可以满足西红柿的生长需求。
(5)加强种植管理。首先,可以在西红柿叶面喷洒一些营养素来进行抗寒。鉴于冬季外界环境的气温比较低,光照强度也比较弱,此时西红柿的根系吸收能力也比较差,此时可以在叶片上适当地喷洒一些光合微肥来补充西红柿根系营养比较差所引发的缺素症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驱除病虫,提升西红柿植株抗寒性,缓解碱性萎缩问题,此时可以借助100~300倍液来抵抗严寒。其次,要做好晴天的放风炼苗处理,此时需要在晴天上午棚内温度高于32℃的时候进行放风处理,以便缩小室内外温差来确保西红柿植株茁壮生长,避免出现冻害和闪苗等病害;再次,要及时在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关实验统计表明,碳、氧对西红柿等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例为1:1,此时作物对碳、氧比的需求比例为30:1,但是当前的许多大棚种植用户常常忽视碳对于西红柿等的种植作用。
3 讨论
反季蔬菜实际上就是只能够在特定时节才能成熟的蔬菜也可以在其他季节进行种植,从而可以实现蔬菜的全年侯种植。而大棚种植技术则是在此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的蔬菜种植基础。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知:在经过一段时期种植后,接受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蔬菜产量相较于常规种植产量高出33.5%。由此可知,通过实施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蔬菜种植条件,大大提升蔬菜种植的产量,值得在蔬菜种植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汉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2015,12(21):47-48.
[2] 张显奇.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7(12):93-94.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1
近几年来,中国在果蔬领域的建设中小有成就,成为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观,居民对于瓜果蔬菜的选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种植大棚蔬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对于种植技术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种植环节,一定要保证种植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全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治理病虫害,保证蔬菜的种植效果。
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1 对蔬菜种子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蔬菜种类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升瓜果蔬菜的种植质量。所以说,选择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蔬菜品种是重要前提。种植人员应当结合目标市场的需要,以需求度较高的品种作为第一选择。在种植前,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准备,确保其质量良好、可以顺利生长,消毒之后的种子,自身的病菌较少,也可有效抑制病菌的传播和扩散,及时预防病虫害对种子的威胁。
1.2 选择大棚地址
确定大棚的建设地址主要是根据现场的土质环境决定,所选择地区的土质一定要厚实,防止因频繁翻耕造成的土壤稀薄现象,减少更改地址的事情出现,也可以避免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整个生产的费用。而且大棚周边的自然环境一定要适宜蔬菜生长:阳光充足、强热事宜、光线覆盖面积广等,以此保证蔬菜的均衡生长。
1.3 播种前准备
确定大棚的具置之后,种植人员要做的就是湿润土壤,用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灌溉,接着大棚的构建必须是空心钻结构,种植人员要对其进行杀菌,保证土壤的干净和卫生,为瓜果蔬菜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蔬菜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1.4 生长期管理
想要确保大棚蔬菜自身的质量良好,就要合理选择种植工艺,要选择具有整体性和可行性的技术,还应准备多套种植设备。根据种植大棚蔬菜的详细情况,做好整顿大棚内部环境的工作,如:清洁、恒温、干燥、通风等。种植人员也要注意土壤的灌溉,蔬菜对于水资源的需求。
2 预防大棚蔬菜病虫害的措施
2.1 生物防治策略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目共睹,生物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生物防治已作为最主要的防治技术进入到大棚蔬菜的种植当中,帮助其有效防御病虫害的威胁。所谓生物防治的意义就是创建一个过氧化的生物共存圈,不仅保护了原有的天敌,还能够完成间作套种。既防止对于天敌的伤害,也能够营造出最佳的生态环境。
2.2 物理防治策略
人们为了更快地防治和消除病虫害的威胁,大多会采用作用迅速、效果明显的化学技术,但是不得不说,物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更佳,而且还不会出现副作用或者有害的反应。比如说一些不为人知的物理方法,其作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不仅可以选择电子病虫害防治仪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借助微波杀虫结合臭氧的方法将大棚内各种病菌虫害迅速杀灭。
2.3 生态防治策略
根据原有的大棚蔬菜种植案例来看,一旦在进行大棚种植期间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受天气的影响,大棚就会被损坏,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如棚顶滴水、通风差、湿度大、温度高、叶面结露等,这样一来,也就为病虫害的出现提供了最佳的基础。通过整理病虫害出现最多的环境可以看出,病虫害在酸性环境中极易发生,如果想防止其出现可以利用生态防御技术,借助碱性的物质进行农药喷洒。
3 结束语
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是很不一样的,想要做好病虫害的一切防御事项就必须要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确保所提出的预防和治理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于种植的威胁。一般来说,农业领域在种植技术方面的发展是比较可观的,众多的种植技术应运而生,其对于瓜果蔬菜的种植有着不一样的作用效果,所以说,若是想将种植效果做到最好,就一定要不断了解和学习种植技术间的特性,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需要去选择种植工艺。大棚蔬菜的种植可以帮助种植人员获得更多的蔬菜产量,符合市场的批量需求。鉴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基础,加上不断强化的种植工艺以及有效的病虫害治理措施,必然能够确保瓜果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下,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促使河北地区的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通过搭建大棚设施,以营造绿色蔬菜种植生产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合理调节温度、光照、水肥等条件,基于人工操作和调节,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为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应当采用综合防治技术,突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有效性,确保大棚蔬菜的质量安全、绿色无害。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南与北京市怀柔区相毗邻,北与相连接,当地气候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0.9-6.2℃,降水量为350-550mm。无霜期为110-145天左右,日照时间为2903.6h/年。结合当地区位条件,为满足市场需求,发展以大棚蔬菜产业为主的设施农业,并在2010年被评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最近几年,丰宁县设施蔬菜发展速度较快,总种植面积达1.33万hm2,种植品种包含白菜、花椰菜、莴苣、甘蓝、萝卜、胡萝卜、角瓜等。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以日光温室、大中塑料拱棚为主,小拱棚和网棚以及钢骨架玻璃连栋智能温室为辅的现代化设施蔬菜生产格局,充分保障四季蔬菜供应。通过设施蔬菜产业的规模逐年扩大,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推动当地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在丰宁县开展设施蔬菜建设时,病虫害是限制蔬菜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地农业农村局应当提高对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视程度,强化蔬菜植物保护,确保设施蔬菜的健康、良好发展。
2大棚蔬菜种植效益
就丰宁县目前设施蔬菜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主要是以塑料大棚为主,通过人工控制和调节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营造良好的作物生长发育环境。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利用塑料薄膜较好的透光性,实现大棚内的增温保湿,有利于进行提前定植或者延后栽培等,实现加快蔬菜收获和延后高产的目标。基于丰宁县农业农村局的实践调查发现,大棚内的湿度相对较好,一般可达到70%-80%,而且棚内的气流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栽培条件,能够在一年内多茬次种植。所以在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下,其生产的蔬菜种类较多、产量高、品质优越。同时供应期较长,可适当延后1-2个月,在缺菜月份填补供应新鲜叶菜以及果菜类产品等,能够保障全年蔬菜供应[1]。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作业条件的根本改善,使其能够与当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生产形式相适应。在部分棚内无立柱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小型作业设备进行种植、播种和采收等;并可通过在棚内安装相应的环境控制系统、园艺设施等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作业条件。此外,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其取材便利、造价低廉、容易搭建,相比于其他温室,大棚设施的建设成本较低。在产量产值方面,丰宁县地区在春季加温大棚叶菜,可在三月上旬达到亩产3000-4000kg,产值超1万元以上,反季节销售则会收益更多,保守估计全年亩产利润能够达到2-3万元左右[2]。
3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的特点
3.1大棚蔬菜的病虫害类型
在丰宁县大棚蔬菜种植栽培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根腐病等,虫害包括粉虱、茶黄螨、红蜘蛛和蚜虫等。其中粉虱虫害分为白粉虱和烟粉虱两种,在大棚温室条件下,一年可发生12代,通常是在10月份左右粉虱成虫进入大棚内进行繁殖和危害蔬菜,对于茄子、黄瓜以及番茄等蔬菜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出现大量的粉虱群聚刺吸蔬菜叶面,会导致蔬菜的叶片出现干枯或死亡;茶黄螨对蔬菜的顶芽危害较大,当发生该虫害时,会造成叶片扭曲或变形[3]。茶黄螨的繁殖速度较快,在大棚30℃温度条件下可在5天内繁殖一代;红蜘蛛在大棚内一年能够发生20代,对蔬菜的叶片产生干枯危害;蚜虫每年发生30代左右,常年危害蔬菜的叶片,使其出现卷曲和枯萎,并且蚜虫能够传播病毒,是虫害中危害较大的一种。
3.2大棚蔬菜的病虫害发生特点
在丰宁县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下,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包括喜湿性、易流行、危害时间长等。首先,大棚环境比较封闭,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秋冬两季,大棚内外温差很大,导致大棚内的湿度加大,当在蔬菜叶片上留有水珠时,就会产生病毒传播,引发根腐病或灰霉病等;其次,大棚内适宜的温度为病原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蔬菜种植发生重茬,就会积累过度的病原菌,进而形成大规模的病虫害。以丰宁县某蔬菜大棚为例,菜农连续三年种植黄瓜作物,枯萎病的发生率达到了30%,产量大幅下降;最后,在封闭的大棚环境内,病虫害的危害时间比室外露天菜地要长,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会加快茶黄螨的繁殖能力,进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大肆蔓延[4]。
4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农业防治技术
针对丰宁县的大棚蔬菜种植发展现状以及发生特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当重点突出农业防治技术。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从根本上提高大棚蔬菜的种植质量。(1)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菜种。相关种植人员应当优选蔬菜品种;当地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菜种的生长性能评价,并指导菜农适时播种。在具体选种时,应当严格按照丰宁县的气候环境、种植土壤条件和播种时间等,加强良种选育,尽可能地提高病虫害抵抗力。(2)加强大棚蔬菜病虫害育苗防治。在育苗环节,应当对所使用的苗床以及育苗器具等开展全面、彻底的消毒,如将育苗器具放入到高锰酸钾中进行浸泡,对苗床采用喷雾消毒方法消杀细菌和病毒。然后应及时清理苗床上的杂草,提高壮苗管理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尽量规避病虫害的发生、蔓延。(3)实施大棚种植轮作换茬制。通过对丰宁县大棚蔬菜种植情况的调查,经分析后验证轮作换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促使害虫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起到抑制害虫发生规模和病原菌传播的作用。(4)采用嫁接换根的先进种植技术。在丰宁县大棚蔬菜种植经营中,通过嫁接换根的方式能够防止重茬,对枯萎病和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这种农业防治技术能够提高蔬菜的单位产量,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5]。
4.2物理防治技术
对丰宁县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应当重视利用物理方法。首先,可以采用种子温汤处理技术,将蔬菜种子放置在温汤中进行预处理,能够充分杀灭种子上附着的病原菌,利用50-55℃的热水进行烫种,持续10-15min即可。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地搅动,促使水温均匀,当温度降低到30℃左右后,再进行规范的浸种。不过对于不同菜种有不同的浸种温度要求,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被处理种子对高温的耐受力。其次,开展夏季高温闷棚技术。由于大棚连续种植多年,其土壤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病菌,而且虫害繁殖蔓延速度较快。为有效遏制这一现象,可以在夏季高温期间进行闲茬,关闭大棚,闷棚7-15天后,棚温达到一定程度,再洒适量的碎秸秆或者石灰氮等在土壤表层,然后进行翻耕灌水,当水分达到饱和时,继续覆膜闷棚一个月,能够起到有效防治青枯病、软腐病及枯萎病等,避免土传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够杀死线虫及其虫卵等。再次,可以在丰宁县蔬菜大棚中推广使用防虫网和遮阳网,结合大棚的具体情况,选择20-25目的防虫网,实施全封闭覆盖,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害虫入侵。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要根据蔬菜的特性尽可能的选择遮阳网进行有效降温,进而提高大棚蔬菜的抗逆性。最后,在大棚内进行淹水杀菌洗盐。在丰宁县蔬菜大棚中,连续多年种植蔬菜后,其土壤可能会出现盐渍化,对蔬菜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很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和虫害。因此在夏菜换茬时,应当在大棚内开展畦淹水,持续20天可明显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杀除致病菌。部分大棚内可直接实施水旱轮作,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上述物理防治方法以外,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杀虫在当前丰宁县设施蔬菜保护工作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具体防治中先要充分掌握害虫对颜色、气味、光等方面的趋性,然后设置相应的物理杀虫设施。以蚜虫和白粉虱为例,其具有趋黄习性。因此农业农村局可指导菜农在大棚内悬挂涂抹机油的黄板,其规格一般设置为长40cm、宽30cm,在每亩中放置750块黄板则能够有效降低棚内的虫口密度。
4.3化学防治技术
对丰宁县大棚蔬菜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应当重视化学防治措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正确合理选择无毒无害化学农药。由于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防治病虫害时,应当严格禁止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大面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及无残留、低毒性药剂,保障蔬菜生产符合无公害标准。针对大棚蔬菜出现的叶霉病、白粉病等可选用武夷菌素等生物农药,对枯萎病、早疫病和晚疫病可选用农抗120等药剂,对细菌性病害施加农用链霉素或者新植霉素等,除此之外也可选择苏云金杆菌类、宁南霉素以及阿维菌素等。(2)针对蔬菜的病虫害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由于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每一种药剂的使用对蔬菜的适应性都有较大差异,因此为保障正确用药、合理用药,应当准确识别病虫害,再选择针对性防治药剂。如果病虫害同时发生,可按照药物的混配禁忌等,适当混合用药,提高防治效果。(3)准确掌握用药时间。在丰宁县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在害虫卵盛期到3龄前施加药剂以及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始阶段用药具有较好的作用,并且应当注重选用药剂的交替使用,尽可能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菜农要结合具体现状灵活选择农药剂型,比如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可选用霉菌利、克菌灵以及百菌清等粉剂喷粉,在不增加棚内湿度的同时有效施加病虫防治药剂。
5结束语
大棚蔬菜是地方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能够提高蔬菜生产产量和产值,带动经济效益增长。为保障蔬菜种植的高质量,应当针对其病虫害发生类型和特点,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即突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切实提高大棚蔬菜的生产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4):65.
[2]刘萌松,刘胜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7):52.
[3]于清磊.浅析蔬菜大棚种植与病虫害防控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6):33-35.
[4]马建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3):94-95.
在黑龙江垦区锦河农场,提起今年42岁的棚菜种植户许长文,几乎没有人不佩服他的,他曾多次被农场、分局、总局授予蔬菜种植大户、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人们称为“蔬菜状元”。
许长文于1988年投亲来到锦河农场,家里生活靠父亲和他每月打工的百十元维持,从1995年开始,许长文试着在自家房前屋后扣起大棚种蔬菜。
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加之锦河地处高寒地区、无霜期短,第一年,许长文小面积种青菜,去掉扣棚费和人工费后所剩无几,但毕竟取得了成功,第二年,他扩大了规模,大棚的防寒被用麻袋和草苫代替,建温室他借助河床边的大坝,既省料又保温。他还去书店买回十几本蔬菜种植技术书边学边干。整天守在大棚里,看秧苗长势、查温度、做记录,通风、降温、消毒;还去黑河、北安、赵光等周边县乡蔬菜种植户家取经,就连春节他也是在大棚里度过的。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他已基本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而且针对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创了大棚下面再加隔层的“扣双棚、地下深挖去寒”的保温方法和“错开最冷天气时段种植果类蔬菜,在最冷天气种植叶类菜”的种植方法。
到2007年,他的蔬菜大棚已由最初的150平方米,增加到4个温室,共1200平方米,8个冷棚,1250平方米,并有露地蔬菜2.6万平方米。每年可收获棚菜4万千克,露地蔬菜3万千克,瓜类2万千克,秧苗3万株,纯收入9万多元。
许长文瞄准市场种棚菜,坚持新、奇、特,一到春季,北方青黄不接的时候,他除种植黄瓜、茄子、辣椒等常规蔬菜外,还种了苦瓜、西兰花、丝瓜、莴苣等,及时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根据人们追求健康、生态的消费理念,他的大棚在整地时施用牲畜粪便沤制的农家肥,追肥时施用大豆、玉米叶发酵的植物肥,生产出的蔬菜无农药残留,口感好,虽然价格比南方运来的蔬菜每500克贵几角钱,但他的菜一上市,往往供不应求。
当他看到这几年一到冬季、春季,北方人为了去火去燥,常吃些“沾酱菜”,据此特点,他就在冬天最冷的时节种植小白菜、小萝卜、婆婆丁等蔬菜。由于适销对路,一个温室一年就能增收5000多元。
这几年,看着各地大搞小城镇建设,许长文又在大棚内培育了桃红、丁香、银中杨、大果沙棘等绿化苗木,苗木出圃前被周边市县的林业部门订购一空,仅树苗一项又可收入8万多元。
许长文富了没有忘记众乡亲。当他看到贫困职工刘玉志遇车祸后因缺钱得不到治疗时,就主动拿出5000元钱给他,刘玉志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为了治病,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了,你咋还敢把钱借给我呢?”许长文说:“放心治病吧,不够我那还有,谁还没困难的时候!”在许长文的帮助下,刘玉志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为今后的继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职工赵强下岗后,生活没有着落,他想跟着许长文学种大棚菜,可又怕他不教。许长文看出他的想法,就帮着赵强选好地块,从整地开始,全程指导他怎么种菜,一边干,一边教,还把自己记的笔记拿给他看,赵强很快掌握了种菜技术要领,当年收入超过2万元。
在许长文的带动下,锦河农场又有7户下岗职工从事棚菜生产,年创产值达270多万元。■ (黑龙江讷河市电视大学161300梁占生)
瓶颈
“今年菜价不错,我的一棚黄瓜已经卖了两万块钱了。”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北王村村民史铁船身后是洒满了三月阳光的田野,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收获颇丰。
李楼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伊、洛河冲积平原,西与洛阳市区仅3公里之距。
10年前,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正是李楼乡发展的桎梏。李楼供水水源地,日采能力16万吨,满足了洛阳市一半的用水需求。这个“大水缸”显然不能受到污染。发展工业的设想在这里止步。
看着周边乡镇突飞猛进的发展,李楼乡的人们眼睛里盛满了渴望。
如何引领全乡5万多名群众在2.5万亩耕地上种出希望,是摆在李楼乡人民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变则通。李楼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引领全乡发展的目光定格在发展蔬菜产业上。
2009年4月1日,在洛阳市四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农业专家王义军。提起李楼乡的蔬菜产业,年过花甲的王义军显得兴奋而自豪。
王义军对研究蔬菜种植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从露天种植到简单的塑料薄膜,从骨架大棚到日光温室,李楼乡蔬菜种植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他的引领。
“1980年代末,李楼乡开始出现大棚蔬菜种植。看到大棚蔬菜种植收益高,不少群众也纷纷建起了大棚。但建大棚成本高,经济条件差的农户大都心有余而力不足。”王义军对记者说。
“1995年左右,乡政府开始在思路上给予引领,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从那时起,李楼乡的蔬菜种植逐渐走上规模化道路;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短短3年时间,李楼乡蔬菜大棚数量猛增。”李楼乡主抓农业的副乡长李恒军指出了李楼乡蔬菜种植规模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政府的正确引领和有效的资金扶持使李楼乡蔬菜种植形成了规模,形成了特色,形成了品牌。”
破茧
提起李楼乡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李楼乡人民政府乡长李建很是平静。在他看来,有了付出,取得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
“要想使蔬菜种植取得最大收益,蔬菜产业化是必经之路。要走产业化道路,强化配套设施,连片种植,规模发展是必经之路。”但李建同时强调,思路是明晰的,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资金短缺是一个难题。
想让村民种植蔬菜,必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和环境。浇菜要修井,卖菜要修路;种植设施蔬菜前期资金投入很大,许多村民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
资金补贴、无息贷款让乡财政捉襟见肘;蔬菜种植规模扩大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销售问题,为菜农提供必要的销售渠道同样需要资金投入。
土地流转也是一个难题。出去打工的和在外做生意的农户不愿意种植蔬菜,一户协调不了,土地流转就难以到位。
针对这些棘手问题,李建的回答简洁、明了:“资金不足慢慢来,能向区里申请就申请,申请不下来,乡里有钱了就往里补。钱要用之于民。”
“解决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对群众进行引导,只要政府心里想着他们,为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口袋里多装点钱,他们大都能以大局为重。”
2005年至今,是李楼乡蔬菜产业快速迈进的阶段。
4年来,李楼乡新打机井61眼,修复改造机井98眼;招商引资1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洛阳李楼蔬菜交易中心,配备无公害蔬菜检测设备,严把蔬菜质量关,年平均交易蔬菜15万吨,交易额7000万元,辐射周边20余个省市区市场;李楼乡农业服务中心每年都邀请洛阳市农科院、杜邦公司等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对菜农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为了把先进的蔬菜种植理念、技术应用到李楼乡蔬菜种植过程中,乡政府在全乡范围内推广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种植技术。2008年,李楼乡在桃园村、向阳村通过土地返租形式,为每个日光温室补贴5000元,并协调信用社为新发展了日光温室的农户发放贷款1万元,由乡贴息一年。
仅2008年,李楼乡规划新菜田面积300亩,全年新建日光温室52栋,骨架大棚100栋,改造老菜田3500亩。
2008年3月,李楼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蔬菜采摘节。对于李楼乡来说,这是一个盛大节日,许多国外游客也走进蔬菜大棚,亲身感受蔬菜采摘的乐趣。
成长
“李楼牌”蔬菜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太平村的黄瓜、董村的番茄、万年青村的蒜黄……备受人们青睐。
随着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李楼乡蔬菜种植、销售、深加工、循环利用的蔬菜产业链条也正在形成。目前,拉大、完善相关产业链条,使蔬菜产业效益最大化是李楼乡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是蔬菜的三个级别,为了研究培育新品种,李楼乡除了与河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外,还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作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李楼乡,新建的无公害蔬菜检测室,也确保了从这里走进市场的蔬菜全部合格。
洛阳李楼蔬菜交易中心,为菜农提供了良好的蔬菜交易场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的销售问题,无论旺季还是淡季,这里的蔬菜都不会积压。
公司化蔬菜经营运作模式雏形已经显现。
“公司+基地+农户”是公司化蔬菜种植的基本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把村民的土地租给公司,公司在蔬菜种植上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在蔬菜销售上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这种模式,有利于李楼乡蔬菜种植产业的整体优化。”洛阳李楼蔬菜交易中心陈留坤说。目前,李楼乡已经在夏庄村流转土地200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从种植到管理,从包装到销售,哪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对于出租土地的农民,我们将优先用工。”李楼乡党委、政府为出租土地的农户找到了出路,“这样一来,农民不但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又可以获得在公司工作的一份工资收入。”
订单种植,是李楼乡政府正着力为菜农开辟的另一条新路。
“如果哪家公司有意向和我们合作,一定要给我说一下。”这是李建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
河南是个大厨房,李楼是蔬菜生产基地,如果能与大型食品企业签订订单,李楼蔬菜产业发展将更加规范化。
“公司可以派人来实行统一管理,需要什么样的蔬菜,就让菜农种什么样的蔬菜。思念、双汇等食品企业将是我们未来的合作对象。”李建信心十足。
蔬菜深加工,科技含量是关键。
水资源,作为李楼乡的一个特色资源,如果能与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绝佳选择。
现在,李楼乡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所一起合作的果蔬汁加工项目已经提上日程。除了果蔬汁加工,脱水蒜黄也是乡政府计划中的项目。
说起李楼乡的蔬菜产业链条,李建如数家珍:“废弃的菜叶、菜秆可以用来做有机饲料加工,腐烂菜叶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沼气废液可以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方向
在相关文字中,记者看到了如下描述:来到乡野田间,感受田园风光;走进蔬菜大棚,体验蔬菜采摘乐趣;来到苏秦故里,感受远古文化;坐在古香古色的海神社,聆听宫廷乐音……
处在著名旅游城市洛阳近郊的李楼乡不仅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李楼还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国宰相”苏秦故里在太平村,楼村海神社的宫廷乐已经申报省级文化遗产。
李楼乡发展优势不言而喻。以蔬菜产业带动全乡的旅游、文化、服务、娱乐、餐饮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打造繁荣李楼,是该乡5万民众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蔬菜;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17-1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中,农民非常关心的问题,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迫切需求,但是,在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比如:交通条件、市场基础设施、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等,要想调整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就必须找出存在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1 我国蔬菜种植结构存在的不足
1.1蔬菜的质量不高以及规模种植的成本偏高
蔬菜质量不高是我国蔬菜种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户的水平有限,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太低,不会利用高科技的方法来确保蔬菜的质量,基本上所有农户都依旧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人工种植采摘、自我管理、人工施肥等,通过喷洒大量农药来消灭病虫害,靠大量的化肥来促进蔬菜的生长,为了追求蔬菜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蔬菜作为商品的质量。与此同时,为了追求可观蔬菜经济利益,一些地区建立了许多大棚种植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后期的大棚管理和维护成本特别大,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起到积极的扶持作用,所给予的资金支持不到位,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在所有种植蔬菜的农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具备大规模的大棚种植能力,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蔬菜的生产成本依旧很高,导致蔬菜的价格也高,显而易见,蔬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
1.2缺乏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
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无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工业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即使我国的农业已经 成为了第一产业,但是选择从事农业的人才还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虽然大多数高校也设立了农业相关专业,但是这些专业普遍属于冷门专业,在选择了农业作为专业的同学中又有一部分是被迫无奈,并不是自己真正的爱好,甚至一部分同学毕业后也不会从事农业,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性人才的储备量十分匮乏,在一些地区根本没有农业相关方面的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1.3没有形成自己的蔬菜种植风格
目前我国所种植的蔬菜几乎都是市场的低端品种,一些蔬菜种植基地内,品种单一性现象很常见,根本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所生产的蔬菜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比例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没有办法形成巨大的竞争力。
2 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
2.1充分利用生态和地域优势,提高蔬菜的质量
良好的生态条件是蔬菜种植发展的有力砝码,由于我国南北地区的地域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我国的南方地区所种植的蔬菜不能和北方地区种植的蔬菜种类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已经有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北方地区的种植户克服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种植适合在南方地区生长的蔬菜品种,但是,种植成本甚至比运输成本还要高,所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应该立足于本地域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纯绿色蔬菜。
2.2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科研人员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的高校应该积极培养出一批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骨干,与此同时,蔬菜销售公司也应该培养出一批外贸业务精英,科研单位、蔬菜销售公司、蔬菜种植农户、大专院校应携手合作,紧密依靠科技发展蔬菜行业,在蔬菜产量提升的同时,应该把眼光投向全球市场,利用蔬菜出口刺激我国蔬菜生产行业,积极开发一些脱水蔬菜或者速冻蔬菜,利用出口来增加经济收益,开拓海外市场。
2.3丰富蔬菜的品种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野生蔬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生产大批量的常规蔬菜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味蕾对常规蔬菜已经产生了厌倦,然而,野生蔬菜因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而备受大家的青睐,目前我国的蔬菜市场,野生蔬菜的需求量在不断攀升,而我国的北方地区本身就具有大量的野生蔬菜资源,因此我国的野生蔬菜开发具有有力条件,大力发展野生蔬菜也是丰富我国蔬菜市场品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地理优势条件,发展绿色、无公害、健康的蔬菜,保障公民的饮食安全。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群众路线
《永远是春天》剧情取材于王乐义从一个癌症病人成为蔬菜种植领域领军人物的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对王乐义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重大典型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通过塑造以王乐义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试图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影片以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他带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带头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该片以全新的视角独展现了中国农村三十年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旗帜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
王乐义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年间,三元朱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120万人次,4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后到全国11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2005年8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指导蔬菜生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行程3000多公里,帮助那里的农民兄弟解决了大量的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
王乐义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事,离开这一条,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几十年来,王乐义一直坚持“当村干部就得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乡里乡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像王乐义这样的带头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泛宣传王乐义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乐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事业的需要,是人民的意愿,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大型大棚连作,蔬菜根结线虫病是只有3~4A,这对于许多种类的蔬菜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番茄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各种蔬菜地区,伤害不断地增加。
各种植物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是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死亡率的户外环境的细菌,在植物生长季节的感染,发病的程度较轻,仅在局部地区季节性疾病传染。但在温室栽培,病原菌可安全越冬,而且它的发生已成为温室蔬菜生产的发展的大敌。此外,幼苗猝倒病由立枯丝核菌能在土壤中越冬,所以经常在老苗圃苗床严重产生,甚至毁苗,耽误收成。
二、大棚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的对策
1.重视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专家的技术指导,一定程度的提高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在温室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疾病和蔬菜害虫对当地的天气预报,可以指导温室蔬菜种植户有一个时间控制,减少盲目性和农药浪费,增加收入,还可以防止温室蔬菜病虫害暴发和流行。
2.加强农业防治和土壤综合治理
仔细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移栽、育苗、作物轮作,施足底肥和其他农业防治措施。这是疾病控制的基础,对疾病的控制和植物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品种的选择应注意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有选择性地种植,更需特别注意抗病虫和抗害虫。应该注意对嫁接技术和换土的综合管理,合理轮作以及土壤消毒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确定播种期,如黄瓜病虫害较多,一般不超过三年连作。为了避免蔬菜连作单种和避免类似的蔬菜连作,适当的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交叉种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蔬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注重生态调控
温室大棚的温度高,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我们也可以充根据温室保温温度迅速通风性能,和其他手段以达到生态控制的目的。例如,可以选择中午关闭温室,当大棚的温度上升到50℃达到2小时后,消灭细菌。同时,还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指数的生态控制的要求,控制好的早上、中午上和晚上的温度和湿度,当然,还需要注意水管理,水不能雨天浇水,必须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注意防潮,以达到对控制该病的产生和发展良好的效果。
4.采用高科技蔬菜种植技术
运行各种新型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水平。使用新的药物,如提高抗害虫克露明星效应,尤其是在连续的降雨中的应用,这种药物可以提高预防效率,降低成本。大中棚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在施肥应注意对氮肥要适当的控制,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根据施肥品种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再就是温室的消毒,在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枯枝残叶,蔬菜残留消除或移栽,并将所有棚消毒。消除病害在土壤中的存活。
5.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空气相对湿度比较高,在屋顶,墙体结露可以分散在植物上。导致在高湿度的环境中,降低阻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适合多种病原真菌,细菌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如果发生的危害传播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作物减少。上述疾病损伤加重,都与高湿度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三、小结
6月11日下午5点,位于河南叶县田庄乡西孙庄村的市顷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院内,该公司经理张顺打开了手机,只见手机屏上显示:EC,2.25;PH,6.0。“现在指标正常。”他向记者说道。
离张顺几十米外,就是两个蔬菜大棚,里边分别种着羊角脆和绿宝石两种甜瓜。“手机上显示的就是大棚内甜瓜的配肥浓度和酸碱度。”张顺解释道。
市顷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蔬菜种植公司,总面积130多亩,有11个大棚。张顺今年44岁,西孙庄村农民,曾经打过工,也从事过运输。几年前,在经历多次考察后,田庄乡鼓励村民种植蔬菜,并每30亩配打一眼井。“在领导们的指导下,我认为干这行能长远。”张顺说。2011年当年,他就赢利100多万元。为种好蔬菜,他经常到外地多个学习,在不断引进新品种实施转型的同时,还积极升级管理模式。
今年年初,张顺在引进无土化蔬菜种植技术的同时,又投资10多万元购置两套水肥一体机。水泥一体机是由一个电脑操作台和4个塑料桶组成。张顺介绍,前3个塑料桶分别装着不同的肥料,按照电脑操作台的配比指令,进入到第4个塑料桶后再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后,再被输送到大棚内浇灌甜瓜。“现在一天要浇8次,每次浇灌量小但很均匀。”他说。
在大棚中部,埋于地下的还有一个塑料桶。张顺介绍,这是收集桶,浇灌后的肥水再统一被收集到桶内,攒到一定的量后,又会被自动抽送到水肥一体机前,经过消毒等程序的处理后,作为搅拌肥料的水再循环浇灌蔬菜。“既高效又不浪费,浇地也不需要人管了,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他说。
“只要控制住了操作台,管理问题就全解决了。”张顺继续介绍道。于是,他就将电脑和手机与操作网,操作台屏幕上的EC值、PH值也随时出现在了电脑和手机屏幕上。随着生长期的变化,蔬菜对水肥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就需要改动相关参数。由于实现了联网,在操作台、电脑或手机上,均能实现参数的改变。有一次他在郑州出差,就在手机上轻松地改变了水肥配比的参数。
科学的浇灌和水肥的配比,也确保了蔬菜质量的提高。目前张顺种植的两种甜瓜,刚刚收获了第一茬,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一倍,糖分值也高出了一大截。由于瓜的口感好,平顶山市区的德信泉等超市与其签订了供货协议。
“这物联网确实解决了大难题,现在,俺真的躺在被窝里也能管好菜了!”张顺自豪地说道。他还透露,今年,他准备将物联网普及到公司更多的大棚里。 图为张顺在演示用手机改变水肥参数。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菜农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1-0023-0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各地不断有中国农业开发项目出台,这些项目主要以中方租种土地、俄方收取租金及部分收获农产品的形式展开。在中俄农业合作项目的框架内,四川菜农在俄的种植面积达45万亩,生产蔬菜达50多万吨,农业劳务输出8000余人次;黑龙江省在俄的农业开发面积达520万亩,农业劳务输出5万余人次。全国范围内对俄的农业劳务输出规模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菜农带去了大棚种植技术,丰富了蔬菜品种,降低了蔬菜价格,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随着中国菜农在俄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中国菜农一再成为俄媒体关注的焦点,俄媒体上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蔬菜备受争议。
一、俄媒体中的中国菜农形象
(一)勤劳。中国菜农的勤劳给俄罗斯雇主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这样描述中国人的勤劳:“两个中国人负责一个大棚,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晚上11点”。“我们早上上班的时候,他们在地里干活,我们晚上下班的时候,他们还在地里干活,这些中国人总是迎着早晨的第一缕曙光下地干活,他们像蜜蜂一样勤劳,我们俄罗斯人应该向他们学习,1个中国人能顶上20个俄罗斯人,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人不看表,从日出干到日落”。“和俄罗斯人不一样,他们起得很早,从早干到晚”。“要是天气好的话,中国人从黎明干到日落,他们甚至不会偷懒,干得又快又好!”“中国人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1点,中间午休两个小时,他们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靠手工劳动”。“这些中国人一天工作十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只有一个五一节”。“中国人干活无须监督,他们总是干得很好!”“中国人是好样的,而我们的男人们只知道酗酒”。
(二)不讲究。在俄媒体的报道里,中国菜农总是非常简朴,吃的是米饭或馒头,穿得又脏又破,住得也很简陋。他们通常把圆木钉入土里,再蒙上一层油毡,用木板代替床,用塑料布代替窗户,没有地板,没有电,没有暖气,没有厕所,没有洗澡间,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和安全标准,很多人挤在一起睡。在俄罗斯人眼里,中国菜农是非常不讲究的,中国菜农的生活条件与原始人类似,而这样的生活条件是俄罗斯人所不能接受的。
(三)竞争力强。中国人在俄罗斯的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与俄本地蔬菜行业形成激烈竞争,导致俄蔬菜价格下降,这引起当地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强烈不满。他们这样描述来自中国菜农的竞争:1公斤黄瓜才13卢布,从未这么便宜,原因就是激烈的竞争。中国人降价,我们也被迫降价。中国人大规模种菜,压低菜价,如果不加控制,再过三年,俄罗斯人生产的蔬菜将会消失。中国人的蔬菜批发价格很低,这严重损害了俄罗斯一些农业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违法违规。旅俄中国菜农的违法违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证件问题。比如,没有劳务许可证,未按规定在当地移民局登记,务工地点与证件所示地点不一致,没有土地租用证明,没有水资源使用证明,所生产的蔬菜没有合格证,没有按规定纳税。第二,涉嫌走私。中国菜农使用了俄禁用的种子、农药和化肥。这些生产资料未在俄罗斯注册,只有中文说明,来源不明,涉嫌走私。第三,环保问题。哈卡斯共和同的中国蔬菜大棚产生的浓烟使阿巴坎机场的飞机无法正常降落;使用后的塑料薄膜被遗弃在地里,污染了土地;使用的农药和化肥污染了土地;过度使用水资源而导致湖泊干涸:为了搭建蔬菜大棚随意砍伐森林。第四,农药含量超标。车里雅宾斯克州曾对一批黄瓜进行抽检,发现砷含量超标3倍。俄媒体多次把中国蔬菜描述为有毒有害的蔬菜,讲述如何区分中国蔬菜和本地蔬菜,鼓励俄民众购买本地蔬菜。第五,卫生不合格。中国农民把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随处乱丢,农药瓶和包装袋也被丢弃在地里。第六,生产过程不规范。没有专门的储藏农药和化学制剂的仓库,使用农药的时间和数量未做详细记录。
(五)“扩张”。在关于旅俄中国菜农的报道中,俄罗斯一些媒体总是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词句,比如,“俄罗斯正在失去西伯利亚”,“中国人正在侵占南乌拉尔的土地”,“这些蔬菜是中国人侵占俄罗斯的新式武器”,“中国农民继续侵占南乌拉尔的土地”。在这些报道里,中国菜农似乎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扩张者。
二、旅俄中国菜农形象成因
俄媒体中的中国菜农形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中国人的勤劳几乎世人皆知,中国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大多数农民对高强度、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劳动已经习以为常;俄地广人稀,多数俄罗斯人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菜农的辛勤劳动虽有敬意,却不愿向他们学习,而是更希望中国投入大笔资金和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的、由电脑控制和管理的蔬菜温室。(二)中国农民对劳动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忍耐度,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能吃苦,而多数俄罗斯人不愿意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他们更愿意进入城市工作。(三)经济利益直接冲突。中国人从蔬菜栽培中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冲击了当地蔬菜市场,蔬菜价格大跌,俄一些农业企业和农户利益受损,甚至面临破产。(四)外国劳务配额紧缺,中方经营者不了解俄法律法规,俄相关监管部门缺位,俄方办证程序过于繁琐,这一系列因素共同引发了中国菜农的违法违规行为。据报道,乌苏里斯克市17家企业递交了外籍劳工申请,只有一家获得通过,但申请的30名劳工中,只有6名获得了入境许可。滨海边疆区2011年外国劳动力配额为3.45万人,雇主递交申请所要求的劳动力数量为20万人,前者只及后者的17.25%。这些雇主找不到愿意干农活的俄罗斯人,却又无法获得外国劳务配额,少量非法务工者的出现在所难免。中俄相关农业法规存在差异,比如,从俄农户手里租地,使用地下水或湖水,须到政府部门办理相关证明,俄媒体所报道的农药残留超标、卫生不合格、生产不规范等问题,原本可以通过俄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得以解决。中方经营者大多抱有侥幸心理,即使违法违规行为暴露,他们只要缴纳为数不多的罚款即可继续经营。(五)“中国扩张论”在俄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远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祸论”,近有20世纪末的“中国”。此外,苏联解体后,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伤害外国人的案件屡有发生,这说
明俄民间仍有较强的排外和排华情绪。
综上,俄媒体总是较多地关注中国菜农的负面行为,而对其正面行为几乎视而不见。比如,当俄地方监管部门以“证件不全”和“不符合规定”为由强行拆除中国蔬菜大棚时,一些媒体对中同蔬菜大棚中存在的所谓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报道,而中国蔬菜大棚逐步走上合法轨道,生产出合格蔬菜时,一些媒体却近乎集体失语。车里雅宾斯克州州长彼得・苏明曾指责官员动用媒体与中国蔬菜大棚做斗争。他说:“不应该到哪里都带着摄像机,应该稍微考虑一下,我们正在和中国合作,将来还要和中国合作,不应该使气氛变得紧张”。俄一些媒体对中国蔬菜大棚大肆炒作,其中不乏失实报道,或许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以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或许是地方政府和部分农业企业的幕后操纵。总之,俄媒体对中国菜农的轰炸式报道是片面的、有失公允的、不够客观的。
三、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前景预测
客观地讲,中俄农业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俄罗斯的媒体导向和社会舆论也会影响俄执政者的决策,影响中俄农业合作的顺利开展,比如下诺夫哥罗德州迫于当地居民压力,于2007年春天取消了与中国农业合作的计划。今天,中国蔬菜再次成为俄媒体的热门话题。对于中国人赴俄种菜,俄多数地方政府持欢迎态度,但要求中国人遵守俄罗斯法律。俄民众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一些俄罗斯人非常欢迎中国菜农;一些俄罗斯人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俄罗斯人则非常排斥中同菜农,认为中国菜农毒害俄罗斯土地,用有毒蔬菜毒害俄罗斯人的健康。俄学者西米尔诺夫表示,如果当地政府为中国人进入俄蔬菜市场设置障碍,俄蔬菜价格将上涨2~3倍。须指出的是,尽管俄媒体对中国“有毒”蔬菜进行了大量报道,但俄民众仍离不开便宜的中国蔬菜。
在种子、农药、化肥和水资源使用及土地租用程序、蔬菜生产过程、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中俄两国存在一定差异。中国菜农在俄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第一,中方投资者和俄地方政府须找到一条黄金分割线,既能激发本地农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又不损害本地农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形成外来者与本地农业企业的良性竞争,如果中方蔬菜栽培过剩,俄地方政府须引导中方投资者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缓解中俄双方的恶性竞争,实现多方共赢。第二,中俄双方须对中方农业投资者和菜农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使其了解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与蔬菜种植相关的俄各官方机构也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障碍。第三,中俄双方应尽快在种子、农药和化肥方面理顺沟通渠道,在中俄双方协商一致之前,中方投资者应使用俄方批准的农业生产资料。第四,俄方应尽量向旅俄中国菜农提供基本的住宿条件,使其在俄境内体面地劳动。第五,俄方政府应适当引导媒体舆论,驳斥“中国扩张论”等不实报道。第六,中国菜农应该学习俄罗斯人的环保意识,注意保护环境,严格遵守俄环保法律。如果中俄双方共同努力,尽快解决旅俄中国菜农的违法违规问题,建立严格有效的蔬菜质量监管体系,适度缓解蔬菜市场的激烈竞争,俄民众就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中俄两方的蔬菜生产企业就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将能够顺利发展;反之,俄媒体如继续渲染中国蔬菜有毒,蔬菜市场的竞争继续升级,俄地方政府必定会采取更加严厉和极端的措施,中俄蔬菜种植合作前景将令人担忧。
然高山之上的雨量充沛却也不总是恰逢其时,到夏季高山蔬菜为此多遭淋袭,造成虫害多发,裂果、病果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及商品价值。为克服这种气候短板,一直专注于高山蔬菜科研、加工、种植、储藏及销售等业务的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楚蔬菜)深耕研发,最终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避雨延秋,
对比之下优势尽显
巴楚蔬菜的掌门人左帮烈带动当地发展高山蔬菜20多年,有着丰富的高山蔬菜种植、营销经验。公司于2011年落户于长阳县贺家坪镇渔泉溪村三友坪物流产业园,注册资本1 000万元,目前占地面积14 361 m2。以高山蔬菜的科技开发、产销对接(代购、代销、加工、包装)及配套服务(种子、农药、肥料供应及大棚建设)等全产业链业务为主,巴楚蔬菜已明确形成了以科研、产品、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尤在科技方面,巴楚蔬菜一直致力于高山蔬菜种植模式、种植技术、配套设施等的改革与提升。近年来,以番茄为主打产品的露天种植过程中,阴雨天气的频繁“造访”,给番茄产量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巴楚蔬菜提出了新的研究挑战――避雨栽培,巴楚蔬菜董事长左帮烈及其团队为此进行了6~7年的潜心钻研。
长期的科研攻关终于在2014年获得进展,公司投资30万元在紫台村开展了1.33 hm2番茄的避雨延秋栽培试验,大棚内的番茄通过避雨增温,于11月底才结束收获期,采收期延长了60天以上,667 m2产量增加了
2 500 kg以上;2015年公司又继续扩大推广规模,投资600万元流转了33.3 hm2土地连片种植避雨延秋大棚蔬菜,并扶持带动3个村分散种植33.3 hm2,收效明显,667 m2增产5 000 kg以上,平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与露天模式相比,避雨延秋蔬菜栽培模式竞争优势强烈凸显:一是种植成本降低,病虫害明显减少,667 m2大棚可减少2/3的农药量;二是节约用工成本,其中打农药、插杆、捆绑等工序可节省劳力费900元/667 m2左右;三是产量显著提高,病果裂果减少,每667 m2产量高出
2 500 kg以上;四是采收期从9月延长至11月;五是商品价值提升,在同等市场行情下比露地产品高出0.2元/kg以上。凭着这诸多优势,避雨延秋栽培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一致肯定与好评,2016年6月经湖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产业扶贫,
因户施策对点帮扶
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模式的大获成功,不仅使之成为产业技术的优秀典型,而且被纳入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的产业发展项目。2016年长阳县委县政府结合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做出了将巴楚蔬菜的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技术定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决策,力争以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步伐。
巴楚蔬菜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承揽了贺家坪镇的紫台山村、堡镇村,榔坪镇的梓榔坪村、文家坪村、茶元村、秀峰桥村、八角庙村共7个村352户贫困户的产业脱贫重任,与他们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在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战略部署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借力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推动脱贫的工作。
本着对扶贫对象的深入了解,巴楚蔬菜为352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一套严格的脱贫方案,整体以交通、海拔气候、家庭劳力、农田面积、经济状况等自然条件与现有基础为考虑依据,将其大致划分成有田有劳、有田无劳、有劳无田等类别,在尊重贫困户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因户施策,长短结合地为其确定符合切身利益的蔬菜生产计划,并提供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帮扶。
有田有劳的,在发展传统露天种植基础上,重点发展“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长效产业发展模式;有田无劳的,建议贫困户将土地有偿流转给巴楚蔬菜以从事规模化生产,同时公司还为其提供就业岗位;有劳无田的,巴楚蔬菜协调其流转他人土地,与公司合作从事蔬菜生产,同时公司协调生产投资及完善基础建设,还为其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生理缺陷的,巴楚蔬菜优先为其提供务工就业岗位,以扬长避短的能动方式发挥所能。
在此基础上,巴楚蔬菜还以接受电话咨询、上门授业、编写材料等方式指导贫困户的蔬菜生产技术问题;以20%的优惠价让利、先赊销后付款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农资;以不限制产品销路,但优先优价收购其滞销产品的方式为贫困户保障生产收益;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的尾菜处理项目中生产的有机肥,免费向贫困户供应;与平安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为大棚种植的贫困户每年提供1万元/667 m2的自然灾害险;同时积极协助贫困户争取政府扶贫政策及贴息贷款。
攻坚作战,
成效之中忧虑隐存
通过巴楚蔬菜的尽心推进,截至2016年7月底,扶贫工作已大有成效:总体实现蔬菜种植213.3 hm2,其中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面积达34.6 hm2,让利供应农资共200多万元;2016年3月至今,为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到了农行长阳支行的560万“扶贫惠农贷”,以受托支付的方式确保再生产;投资30万元为贫困户建成40个小水池及80个1.5 t的水罐。此外巴楚蔬菜还以1 000元/667 m2的流转费促使土地增值,通过吸纳贫困户劳力促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大力推动了“三增三减”健康栽培模式的推广及机械化的操作。
今年34岁的张小华是宣汉县东乡镇城南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和妻子王清英靠勤劳的双手在别人看不起眼的种植和养殖业上辛勤耕耘,开辟了致富路,也带领同村乡亲走上了致富之路。
蔬菜大棚有“黄金”。2002年,当时村民都不富裕,思想还比较保守,认为种地不挣钱。勤奋好学的张小华瞄准了发展大棚蔬菜,向亲友借了4000元建起了一座占地9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他一边向张家坝种菜的农户学习,一边购买了关于蔬菜种植技术的书籍。通过勤奋学习,他知道了要搞好大棚蔬菜,育苗和田间管理是关键。于是,那一年的大年初三,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张小华便开始了育苗工作。当时室外温度只有几度,而大棚温室育苗需要20摄氏度,为了保证大棚内的温度,张小华和妻子商量后,全家人便搬进了又潮又湿的温室里居住,通过烧火取暖等土方法来提高大棚温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小华当年种植的蔬菜就收入近2万元,不但还清了所有外债,还为扩大规模积累了资金。此后,张小华的蔬菜收入每年都以2000元的速度递增。乡亲们前来学习参观,张小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大伙。2004年秋,他还垫资5000元帮助贫困户叶多群建起了蔬菜大棚。通过帮扶带动辐射,东乡镇共发展蔬菜达3000多亩,仅种植蔬菜一项,农民收入就达300多万元。
生猪“公寓”藏“白银”。“今年我一共出售生猪100多头,年收入达7万多元。”说起自己现在发展的养殖业,张小华可高兴了。由于以前农民都认为养猪除去成本没有多大“搞头”,而张小华却把种植蔬菜挣的积蓄拿出来修建圈舍,购买仔猪和饲料。他又购买了大量关于生猪养殖的书籍,白天在工地修建圈舍,晚上在灯下学习生猪养殖知识。在镇畜牧师李泽学的指导下,他的养殖业红红火火地“开业”了,一个占地150平方米的猪舍建成,40余头仔猪成了生猪“公寓”的第一批“客人”。通过科学饲养,张小华3个月就出栏了20头肥猪,获纯收入1万多元。现在他已发展到年出栏100头、存栏80头的养殖规模,年收入近10万元。
张小华的第二次创业再获成功,许多乡亲又来向他学习养殖技术,他毫无保留地给乡亲们讲解。村民张兴春在他的帮助下,也成为了村里的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收入达3万多元。现在的城南村,已发展养殖大户50户,户户年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
谁说种地不挣钱?谁说养猪没“搞头”?现在的东乡镇城南村,种植蔬菜和发展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