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媒产业;发展变革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世界级企业纷纷完善自己的业务体系,进一步向传媒产业发展。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我国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建立自己的传媒系统,促进传媒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而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媒介为网络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了网络媒介自身的发展。各种新兴传媒以及网络媒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伴随着用户的增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壮大,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通过媒介融合发展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成为新时期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网络媒体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启示。对于传统的电视、报刊、杂志等传媒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扩大市场的同时,丰富了传媒产业的发展形式,推动了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电视传媒的发展逐渐与网络媒体的发展相结合,建立起自己的视频终端传输播放设备标准,利用网络、手机等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传统报纸行业的发展也在向网络传媒靠拢,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丰富自己的业务范围,将电子新闻更加迅速的传输到更多的人手里。与此同时,很多杂志期刊也将传媒产业的发展触角延伸到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电子期刊产业,促进了我国传媒产业媒介融合的发展,加强了互联网技术与现代传媒产业的结合,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媒介融合,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变革进行研究。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各种传媒形式以及产品交错复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因而,我们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变革进行研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传媒产业发展的特征,对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创新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以及变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充分考虑到我国传媒产业当前发展的困境以及问题,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信息对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机遇进行分析,明确现代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提出合理的产业发展策略,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符合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实际标准,从而实现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信息对现代而言比金钱更为重要,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的快速传递成为很多人的追求和选择。因此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网络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获得迅速发展,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各种网络媒介以及传媒产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中国的传媒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做出调整,以与市场更加吻合的发展模式,提升传媒产业集团的企业实力。
本文基于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传媒产业的发展背景以及目的、意义进行论述分析,明确了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在第二部分对传媒产业发展中的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对新时期媒介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论述;在第三部分针对新时期的传媒产业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明确了我国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然后对新媒体背景下的垄断与竞争进行分析。针对传媒产业发展的价值链体系进行研究,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机制与媒介融合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在第四部分,对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传媒组织内部的发展变化,然后对传媒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传媒产业的媒介融合策略进行研究;在第五部分,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创新进行分析,首先,对技术创新与传媒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分别以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在进行研究的同时,紧密结合当前传媒产业发展的背景以及变化。基于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进一步寻找适合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实际的发展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以及变革。以这个研究思路为主线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以及变革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查找法、总结归纳法以及比较研究发展对我国新时期传媒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新时期我国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产业的发展。
三、文献综述
(1)媒介融合概念
随着新兴传媒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传媒产业带来新的改革,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媒介融合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而显著的特点。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媒介融合的相关概念也涉及到很多的层面,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媒体产业,也包括新兴的网络媒体、技术以及相关业务等。对于新兴传媒产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对于他的研究意义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于媒介融合的定义,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以信息为核心,以快速便捷的信息传递为目标的业务拓展,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产业发展向导,将现代的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以及客户终端三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促进现代传媒产业的顺利变革。根据媒介融合定义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可将媒介融合分为三种,即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其中,内容融合是媒介融合实现的资源基础,网络融合是实现媒介融合的前提条件,终端融合则是媒介融合最终得以实现的载体,是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的集成端口。
(2)核心能力的概念
对于任何行业而言,核心竞争力都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核心能力则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能力。核心能力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核心能力突出企业自身的优势地位,进而提高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因而这种核心能力是企业的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拥有的。对于核心能力而言,主要通过各种技术以及对应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通过这种协调的配合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长期发展以及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自身而言,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自身属性,因而具有独特性、价值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等直接而明显的特点。
(3)核心业务概念
核心业务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为自己赢得利润的主要业务,因而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够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产生相互联系,并且通过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完善自己的多元化业务,提升企业在多元化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最具有优势以及代表性的业务,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核心业务也是基于媒体融合背景的传媒产业所必须拥有的。
四、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特征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媒产业的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传媒产业自身的事业属性比市场化经济中的产业属性更为突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传媒产业逐渐顺应市场化发展的趋势,本身的产业属性逐渐得到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的垄断与竞争对于我国的传媒产业而言存在较为严重的地域差异,现有的传媒发展体制一直是四级办媒体体制,因而我国的媒体数量较多,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并且存在较多的小媒体。在很多省份省级媒体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绝对性垄断地位。媒介融合下价值链的构建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在媒介融合新的背景条件下,要想构建新的价值链,就必须注重受众,这也是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媒体融合规制落后于媒介融合发展,媒介的发展是与科技发展同步的,因此,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导致了新兴媒介的快速增长。对于传媒产业来说,要想实现媒介融合,就必须制定完善的媒体融合规制,这也是促使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五、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
新时期传媒组织内部的发展变化,传媒企业同其他任何的产业一样,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企业构成,微观的企业构成了宏观的产业。上述中所提及的传媒产业的媒介之间融合策略及模式,在实质上,只是针对于单独的传媒集团或传媒企业来说。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根据上文可知,传媒产业要采取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必然会导致更好的行业融入到传媒产业当中。基于新媒体下的传媒产业媒介融合策略。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媒体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究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传统媒体企业与现代媒体企业的并购融合实现企业之间的重组,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打造出新的适合现代社会的媒体团队。
二是通过融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之间的关键技术,使得两种媒体互相取长补短,让传统媒体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六、 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创新
技术创新是媒体创新的核心,在客观上,集团的跨媒体运营、媒体融合,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统一采集,放在同一平台上,采取多种介质、多格式生成的方式,以此实现一次性采集、多次生成、销售。媒体融合迫切需要储备、培养、打造一支精英团队,来指挥和完成多媒体的采编管理工作。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媒介融合发展。从20世纪末开始,媒体融合成为世界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在同一市场拥有多种媒体可以覆盖更多的受众,越来越多的大型媒体集团要求本国政府开放媒体所有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似乎都在经历一场媒体体制上的变革。
七、总结及展望
当前,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我国传媒产业主要的发展和变革手段。在崭新的传媒环境中,媒介融合意味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传媒企业的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我国当前已经开始不断重视媒介融合对于我国传媒产业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开展和深化相关内容的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数对于我国传媒产业的研究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或者是对于一些理论设想的整合。 虽然我国当前已经开始不断重视媒介融合对于我国传媒产业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开展和深化相关内容的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数对于我国传媒产业的研究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或者是对于一些理论设想的整合。所以,如果仅仅是对于传媒产业表面层次的研究,就必定会造成该领域的研究流于简单化,从而无法实现媒介融合策略的有效实施。因此,对于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变革的研究,必须要创新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可以通过借助其他的社会科学理论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Tim Porte. London Bombings: T he Unread News paper [ EB/ OL ] http: / / timpor ter. com/ fir st dr aft/ ar2chives/ 000468. html, 2005- 07- 07.
[2] Andrew Nachison. Good business or good journalism.Lessons from the bleeding edge [ EB/ OL ] . H ttp: / / xici. net/ b244699/ htm. 2001- 5- 10.
[3] The Daily. About The Daily [EB\OL]. http:///about/, 2011-02-01.
[4] 王菲.媒介大融合[M].广州:南方日报出报社,2007.
[5] 熊澄宇.信息社会4.0[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6] 刘颖悟.三网融合与政府规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 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M].展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年鉴(2002)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主导产业;传媒产业;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68-03
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一个概念,贝恩(Brain)在《产业组织》一书中将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概括为卖方集中度、买方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化等因素[1]。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精准分析和把握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有助于我国传媒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目前,关于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集中度(陶喜红2014)[2]、产业融合(金雪涛2011)[3]、传媒规制(张利平2011)[4]等三个方面。但仅从市场集中度、产业融合、传媒规制这三个方面来考察传媒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是不够的。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全面测度我国传媒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从主导产业角度来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深度解析传媒产业中各个子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在整个产业中的贡献及地位。
一、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十年变革
传媒产业一般划分为电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等十个子产业。网络和移动增值属于新媒体,其他产业属于传统媒体。近十年来,我国传媒产业经过不断地发展和调整,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整个行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较2004年的2108.27亿元增长4.2倍[5]。在这期间,由于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不同产业的发展程度不同步,各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变化,再加之各产业的市场结构都有所改变,从而导致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发生较大变动。
如图1所示,在我国传媒市场中,报纸产业十年中的发展最不稳定,增长幅度缓慢。音像、期刊增幅也不明显,发展有起伏。图书、广播、电影和广告公司则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率较高。电视产业表现突出,增长幅度较大。网络和移动增值两部分,十年内保持惊人的增长率,逐渐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十年来,我国新媒体产业异军突起,打破旧有的传统媒体一家独大局面,使得我国传媒产业市场演变成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分天下的格局。如图2所示,在我国传媒产业市场中,2004年新媒体在传媒产业中的产值比重不到10%,到了2009年新媒体的产值比重就超过了40%。毋庸置疑,我国新媒体产业与传统媒体产业市场格局的剧变已经对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图1和图2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十年的变化,但是,这只是客观地呈现了一个发展的结果,没有很清晰地揭示出中国传媒市场各个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来揭示中国传媒业市场的主导产业,旨在从主导产业的角度来考察各个子产业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更加全面了解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筛选出其中比较重要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7]。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中,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创新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8]。因此,测算我国传媒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研究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取指标与数据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业发展司等,对2004~2013年传媒业市场各行业的产值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电视、图书、音像、期刊、广播、电影、报纸、广告公司、网络和移动增值等10个分类作为初始指标,运用PASWStatistic18对其主成分分析。
(二)公式表示的数学模型和实证结果
FP=a1iZX1+ a2iZX2+......+ aPiZXP
其中a1i,a2i......aPi(i=1,......,m)是t特征向量,ZX1,ZX2,......,ZXP是初始指标标准化处理结果。
将各项评价指标的值输入到主成分分析法的公式模型中,运用PASWStatistic18的描述分析功能将初始数据标准化。然后使用降维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抽取、系数描述统计、即可获得相关性矩阵、解释的总方差和成分矩阵等信息。结果显示,电视、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产业拥有第一主成分的优势,第二主成分补充了音像的指标信息。
按2个主成分取值计算:
F1=0.32ZX1+0.314ZX2-0.231ZX3+0.33ZX4+0.327ZX5+0.322ZX6+0.334ZX7+0.329ZX8+0.323ZX9+0.318ZX10;
F2=-0.144ZX1-0.203ZX2+0.822ZX3+0.172ZX4+0.204ZX5+0.272ZX6-0.038ZX7+0.157ZX8+0.276ZX9-0.126ZX10;
F=F1λ1/(λ1+λ2) + F2λ2/(λ1+λ2);
F=0.219ZX1+0.201ZX2-0.001ZX3+0.295ZX4+0.3ZX5+0.311ZX6+0.253ZX7+0.292ZX8+0.313ZX9+0.221ZX10;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和指标数据标准化值,计算出2004~2013年的综合主成分值并根据其排序,对历年的传媒业市场各行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综合主成分为正值的年份是2010、2011、2012、2013年,说明2010~2013年传媒产业在各类别行业的均衡性和整体规模上处于占优水平,且产值综合得分位依次递减。
(三)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启示
第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传媒产业中的电视、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音像居其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媒业各主导产业进入了均衡性发展期,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是这十年中的转折年,自这年起,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进入均衡性发展阶段。图3中是2010~2013年我国传媒业各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这四年中,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这也印证了以上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结果。
图3 2010~2013年间我国传媒业各子产业所占当年总产值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传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业发展司、《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年)、艾瑞[6]。)
第二,我国传媒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严格根据传媒产业的内容资源、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素质、既有的产业结构分布情况等一系列客观条件进行科学地判定,不能只按照市场规模简单地做出判断,缺乏正确的“主导”意识。十年来,新媒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图书、期刊、音像的发展则受到较大的冲击,市场规模呈现出一定的萎缩情况。但根据以上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结论,除音像以外,传统媒体的其他产业仍然处于主导产业地位。传媒业主导产业包括电视、报纸、网络和移动增值等九个类别,其中电视、网络和移动增值载荷信息较高,主导地位更强。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电视、网络和移动增值这三大产业的发展,也不能放松对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等产业的支持和投入。
第三,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需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近十年来,中国传媒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主要动因之一是新媒体产业的急剧发展,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新媒体普及率的迅速提高。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网民规模增长空间有限,手机上网目前是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延续自2011年来的放缓趋势,中国互联网发展正在从“数量”转换到“质量”[9]。因此,今后的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调整需要根据这一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能仅依靠新媒体普及率的迅速提高来保持传媒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市场潜力,转变新媒体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未来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过去十年中我国传媒业中的电视、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产业处于主导地位。进入2014年以后,这九个子产业仍然会处于主导产业的地位,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将延续自2010年以来相对稳定的局面。但由于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变动趋势还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在稳定中会有所变动,具体变动的趋势和程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市场增长空间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支力量,需要进一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是3100亿元,占GDP的比重是1.94%,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2.1万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7%,而要成为支柱性产业产值要达到GDP的5%以上。这意味着包括传媒产业在内的我国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同时随着中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逐步提高,我国传媒产业今后的市场增长空间也会随之扩大。
(二)市场垄断化趋势
我国传媒产业中的垄断包括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现阶段,行政垄断的力量依旧很强,但市场垄断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2013年被称为传媒业的“并购年”,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2015年沪深两市共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电视、电影、出版、广告、网络游戏等子行业,累计资金393.56亿元[10]。在互联网媒体领域,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百度收购PPS、腾讯入股搜狗等;在传统媒体领域,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浙江常升,浙报传媒、粤传媒、华闻控股、凤凰传媒等也相继加入并购大潮。至少在未来5年时间里,传媒公司之间的并购潮还将持续。
(三)大数据运用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媒体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新的媒介技术应用的支撑下,传媒产业的服务内容和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但是,中国传媒产业,特别是新媒体产业链仍然不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行业发展也因为自身局限受到了限制。大数据的出现,不仅给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持,也给传媒产业也带来了机遇,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新媒体产业和传统媒体产业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传统媒体运用大数据能力普遍较弱,这使得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传统媒体如不尽快提升运用大数据的能力,会导致与新媒体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从而使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动。
(四)产业融合
随着媒介新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介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这种融合趋势不仅包括传媒产业内部的融合,也包括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传媒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逐渐模糊了各个子产业之间的界限,如手机报、网络电视、电子书等等。传媒产业和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则使得传媒产业的市场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如三网融合,新媒体同大数据产业的合作与融合等。无论是传媒产业的内部融合,还是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外部融合都会对传媒业市场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结 语
中国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并购潮和垄断化趋势、大数据运用能力以及产业融合等因素都会使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动。我国要促进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全面了解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揭示出中国传媒产业各个子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
参考文献:
[1] Bain,J.S.Industrial Organization.2nd ed.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59.pp5-6.
[2] 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演变的趋势[J].中州学刊,2014(2).
[3] 金雪涛.基于产业融合的中国产业市场结构特征研究[J].现代传播,2011(3).
[4] 张利平.双边网络型市场结构下政府传媒规制及其优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2).
[5] 崔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 笔者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业发展司、《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年)、艾瑞等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7] 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rn.4th ed.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1988.
[8] 夏大尉.产业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一、__广播电视产业的现状
__广播电视台自广播、电视合并及原琼山广播电视台划归之后,我台为适应广电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将产业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之中,20__年机构改革时设立了产业发展部,主要是规划运营__广电的第三产业,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电视媒体资源,实行公司市场化运作,有效地利用其广电媒体相关资源和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少投入高利用率的目的,充分发挥电视产业经营实体的复合效益,走多样化经营的道路。
从20__年起,我台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原有的__广视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成立)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__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__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及__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等台里控股企业。其中:
__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20__年6月成立,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根据协议台里以无形资产投入占51﹪股份,海南兆丰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现金24.5万现金投入占49﹪股份组成,由于投资股东现金投入只有部分到位,始终未能履行协议属于违约,目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__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80万元,我台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价48万元,另一自然人股东以现金32万元投资。20__年至20__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为:56.1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__广视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主营网络电视工程安装,中央电视台三、五、六、八套节目及境外卫星电视安装。近几年来未向台里上交过经营管理费。
__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20__年已注销。
二、__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运作,整体情况不理想,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单一。
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调研、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区域性、市场定位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产业结构局限于依赖资源的短期开发,整合资源力度不够。
二是缺乏投入,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台里对各公司缺少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致使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各公司的规模总体是处于弱、小、散的状态,无法形成集约化、系统化的竞争能力。
三是体制、机制不灵活。
体制改革推进较慢,未能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灵活的管理机制相配合,现有资源未优化整合,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现象突出。
四是产业人才紧缺。
因为缺乏产业经营人才,特别是懂得市场、懂得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经营项目受限,经营范围也局限于传统领域,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突破。
三、推进广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根据我台实际情况,产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观念、用足资源、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实现“没有票子靠点子、没有股金有股权、没有资金用资源”,实现从广播电视媒体向集群化传媒转变,从宣传媒体向文化媒体转变,从意识形态的媒体向产业经营的媒体转变,从单一主业向集群化产业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无形资产,积极探索产业运作模式,整合现存企业化公司资源,加大产业市场研发力度,以品牌作为做强的主线,以资本运作为做大的手段,建设以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行、新平台打造,做宽产业范围、做优产业项目的运营平台,提升文化产业扩张力,取得强势控制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充分发挥“__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目前是__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广电文化产业的领导,非常必要。应及时充分发挥广电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针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发展要求,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跟踪协调,确保落到实处。
2、制定“__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同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布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文化产业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克服无序竞争,有效整合我台现有的小型分散的文化产业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集聚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档次开发项目。
3、构建广电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消除制约我台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实行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依托__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__广电传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及__广视实业有限公司等现有产业资产,通过市场运作,组建__广电传媒发展总公司,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集团公司,使企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包装上市等办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4、实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根据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经市场评估确认,确定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特色的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和发展对象,集中财力和智力进行重点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使项目能够利于培育和带动文化产业市场,如三大论坛、城市电视等项目。二是要结合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技 术、管理、人才优势,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5、采取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作、新平台打造等方式,做宽产业、做优产业项目。
(1)跨媒体整合:从海南实际情况来看,广电媒体的频道、频率资源与内地相比较少,但已趋于饱和状态,因此,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原则下,以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实现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资源的整合;
(2)跨区域运作:充分利用节目生产优势,以智力输出、管理输出、合作经营等方式运营其他区域的频道、频率资源,实现节目内容资源的多重利用;
(3)跨行业经营: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广播电视的系统资源优势、利用媒体的宣传推广优势,在旅游高端产品、会展、房地产、海南特色产品等行业进行探索;
(4)新媒体开发:以节目内容提供、投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城市电视、手机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等新媒体;
(5)新模式运行:围绕市场需求、观众需求,针对具有产业开发潜力的行业,与房地产、旅游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合作,以节目加产业的方式创新节目生产模式,强化节目的影响力、专业化和个性化,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
新媒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新媒体等服务产业的规划目标也是“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产业化运作
建立在技术进步基础之上的新媒体产业,是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的产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首先建立独立的产业运营模式。传统媒体产业的基本的运用模式主要依靠媒体产品的内容强势,通过发行渠道售卖媒体产品进而赢利,这种运营模式的运用基础在于大众化的媒介消费市场。然而当今的传媒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表现在:一是市场环境方面:受众分众化日益明显,受众需求趋向于分层化和多元化;二是技术应用方面: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带来了传媒产品的巨量释放,传统媒体产业的商业运营有了更大的空间。新媒体产业要想顺利的实现产业化经营,就应该从自身的媒体特征上探索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并成为支撑产业前进的支点和引擎。
其次扩大新媒体产业空间。影响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其中实现传媒产业组织行为改变最直接的动力来自于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传媒产品的生产流程变化。
在此过程中,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等活跃因素产生互动,共同刺激传媒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媒体产业的兴起带来的传媒产品资源的巨增,广电行业的垄断性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行业壁垒和资金壁垒的破除有了可能。在这一产业格局的压力下,实现与传统传媒业乃至其他行业的合理制度安排,是扩大新媒体产业空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整合”是新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是实行跨行业的整合。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宽带化、综合化、数字化和三网融合将成为今后网络建设的潮流。
二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在这种文化语境下,传统媒体只有借助于新媒体先进的媒体技术和多元的表现形式,才能丰富和扩展其内容和形式,而新媒体也只有更多地与传统媒体深度整合,才能达到既提升新媒体的价值,又实现新旧媒体双赢的价值诉求。
三是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整合。有效整合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效“引进来”,有效“走出去”。在对外合作中学习先进技术。因此我国的新媒体产业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寻求新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引进国外先进的新媒体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尖端人才,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前进,是快速壮大我们自己的新媒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四是新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新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即是不同形态的新媒体间的相互融合,在整合中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新媒体的新的竞争力,打破了新媒体间的壁垒,进行同类整合,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包括内容在内的资源,增加内容的产品销售和二次销售中的定价能力。
财政扶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是个难得机遇,积极探索利用专项资金和投资资金,银行信贷,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实现与金融的全面合作,以金融杠杆撬动新媒体发展。
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各地财政可以设立新媒体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各地方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新媒体企业的发展。
新媒体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设立各级财政既要全力支持又要严格审批监督执行。一是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及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目标,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专人负责。二是负责建立新媒体产业发展备选项目库,编制新媒体产业资助项目年度申报指南,受理资助申请,建立新媒体产业专家库,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评审。三是向财政局申报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编制预算。申报项目符合各区各地方新媒体产业发展政策,对各区新媒体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有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预算批复后,按类别由专人对项目的进度、阶段成果及绩效进行全过程管理。负责组织项目的验收,并对受资助项目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专款专用,对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考评。
同时,各省市大打文化产业振兴牌,新媒体将成为地方经济新引擎。新媒体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其产业链涵盖范围很广'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巨大,新媒体产业将成为城市和开发区下一轮发展新机遇。
规范发展
新媒体产业的未来理想的目标将是逐步形成一个同时兼有多个品牌化大型企业,以及具有差异化产业或产品特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市场格局。通过制度政策、组织管理和金融支持等优化措施的实施,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规范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
通过新媒体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发现新媒体产业市场集中水平不高,存在行业内局部恶性竞争的情况。虽然这是一般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长时期的处于这一阶段将不利于产业的成长。要改变当前的局面,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产业分析和布局,合理产业布局,明确行业发展方向,适时的通过制度来提升行业的进入门槛,规范行业管理,减少某些传统初级产品的低水平竞争,这也将有利于部分资质优良的企业从中脱颖而出,逐渐向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辅之以相关金融支持,形成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标杆性企业,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水平。
第二,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提高行业现代管理水平。
新媒体产业的品牌化和规模化不仅需要相关制度和金融措施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布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的行业布局可以减少行业内的无序竞争,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可以保障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品牌化和规模化,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企业策划和管理方案的出台,更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经验和智慧。
第三,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扩张;传统报业;资本运营;资源整合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移动互联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与现代社交化平台的崛起,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传统报业产业的所占市场份额有不断萎缩的趋势。纸质媒体发行量出现明显下滑,印刷成本不断上升,广告收人锐减,受众群体不断减少,这些,都使得传统报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所以,认真剖析中国传统报业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如何通过产业化的运营,从而实现传统报业向现代化传媒集团的顺利转变,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传统报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以来,我国的报业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还不成熟,其经营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经营机制比较落后,产业发展明显受限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报业就开始实行集团化的改革,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报业集团都是由行政撮合而成的报业集群,所以机关化思维比较严重,产业经营仍然停留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主要体现首先是经营思路比较保守,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某些报业集团的创新意识非常较弱,惧怕尝试新型产业,其次是新闻定位与发行思路、以及广告战略脱节,不能把新闻传播规律同市场经济规律做到有效结合。再者是经营机制非常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思路。此外,报业集团的现代化企业法人管理结构很不完善,在集团层面,对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等很多重大问题的调控能力比较欠缺。加之产业投融资项目经常需要层层报批,尤其是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也使得报业集团错失投资良机,这些都非常严重地阻碍了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市场开发深度不足
在市场竞争出现多元化的今天,很多报业依然停留在高度依赖广告与发行业务的发展层面上。但是,传统广告与发行市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以及新型广告载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很不容乐观。相关数据显示,在2013年我国报纸的发行量同比下降高达10.83%,广告收入也同比下降了8.3%。产业结构的过分单一化,也使得报业的风险抵抗能力比较弱,若传统报业不能深度地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加强策划力度,以提升报业品牌营销能力,并积极开拓创元化的赢利渠道,那么,报业经济的发展也将难以有所突破。
3.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资源整合能力较差
受到市场竞争的刺激,我国各地报业集团都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出路,可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一味机械复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其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仅仅重规模不重视质量,因而,未能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导致报业集团总体大而不强。比如,近些年来,不少报业集团开发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引进企业入驻园区并且简单进行收租的工作,就当做是发展文化的产业。将介入计算机或者手机网络游戏等业务,就当作是发展全媒体。这样盲目地进行产业扩张,也最终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性风险,结果得不偿失。
二、传统报业的产业发展主要途径
面对报业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为传统报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才能达到向现代化传媒集团转变的理想目标。目前,产业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传统报业应当敢于突破现有的机制,不断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积极发展优势行业,从而以创造最佳的盈利模式,要在巩固传统主业,不断地挖潜新兴行业,并积极向资本市场进军。
1.深料主业,不断拓展产业链
广告和发行业务是纸职媒体的传统主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报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报业资源的传统优势,通过采编和经营业务的配合联动,用以新闻版面聚合广告和发行市场,做强报业主业。广告经营也要在细分市场与精耕细作的同时,通过活动和策划以及服务等各种手段提供好增值业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不断满足广告客户各种需求。要积极进行跨媒体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的广告载体。另一方面,要注重整合各项有效的资源,积极策划大型品牌的活动,比如各种展览会、比赛评选和论坛、庆典等活动,不断扩大报业品牌影响力,从而推动广告经营向品牌化、专业化迈进。发行单位,应当创新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利用好所收集的客户数据与配送队伍优势,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业务,还可同同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大数据业务,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产业链进行的纵向延伸,巩固和扩大报业市场。
2.挖掘新兴市场,拓宽报业产业面
未来报业的发展,将逐渐脱离广告和发行等传统业务的载体,而转型的途径就是挖潜新兴市场,拓宽报业产业范围。报业产业扩张首先是指领域的扩张,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选取一些有优势和有发展潜质的领域,优先发展一些骨干产业。例如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注重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等高端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式发展。要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游戏和动漫设计产业,可以涉足进军文化地产与酒店服务业,争取开发出适应群众需求的综合文化体验产业等。其次是指区域的扩张,有条件的纸质媒体,可以与地市区县进行合作办报与办网,其主要的目的,不但是提升影响力,而且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快速占领当地市场,并且为开发当地的新兴产业做好铺垫,从而不断扩大产业区域的空间。总而言之,只要具备条件成熟,一切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均可以进行尝试和发展。
3.向资本市场进军,不断壮大报业经济
开发新兴产业是当前报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报业产业扩张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这就要求报业集团必须走资本化运营道路,以借助资本力量来推动报业产业发展。首先是要完善产业内部的投融资机制,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鼓励拥有资产优质的公司上市或者借壳和买壳上市,如果不具备上市的有利条件,可以运用发行债券、控股和重组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操作,从而实现资产增值的目的。其次,资本运营方向应当明确,其宗旨,就在于促进报业主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利用融资所得资金进行收购门户网站和网络视频企业以及移动互联企业,以加速纸质媒体的全媒体化转型,并通过参股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公司,积极发展020业务,或者通过并购电子游戏公司与动漫设计公司等方式,积极发展文化科技的创意产业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报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单是新闻产品和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和资本整合竞争,属于终端消费者受众的竞争。传统报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媒体转型的同时,要善于整合有效资源,并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科学布局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报业集团的复合型向现代化的传媒集团产业的转型,最终达到报业经济的快速、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吴光振. 报业集团急需完成从行政管理向股权管理的转型[J].中国报业,2009, 22(10):177.
[2]张垒.全媒体运作:条件、风险和挑战―来自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案例分析[J].中国记者,2009, 18(05):263.
[3]尹虹.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01):191.
[4]卓悦.报业改革由试点转向全面深入推进―十六大以来报业改革思路分析与难点透视[J].中国报业.,2012,9(10):104-105.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文化创意产业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媒体环境的融合与发展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学术界的定义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_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具有较强的外延性,因此有的学者也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细致整合以及充分运用,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经济效益的知识服务类产业的统称。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独创性、科技性、覆盖性等特征更加显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之一。就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来看,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相对简单的传播方式,已经迎合了当前人们因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而呈现出的个人可分配时间零散化的现状。通过新媒体这一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开展互动、表达诉求,获得更大程度的关注,更能产生更多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反馈模式。 如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兴产业,不仅加速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还与新媒体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契合性,不断与之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产业支撑。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宝贵机遇与发展挑战
目前,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工具,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子产品等终端,向广大用户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服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即时通信工具,以QQ、微信为代表,具有通信效果即时、互动方式灵活、传播速度迅捷等特点。二是自媒体工具,以微博、博客为代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扩散性,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三是流媒体工具,以可传输、可点播的音频、视频数据流为代表,媒体提供商在网络上传输媒体的“同时”,用户一边不断地接收并观看或收听被传输,虽然远在天涯,却如亲临现场。由此可见,新媒体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宝贵机遇
1.新媒体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产业壁垒在互联网浪潮下将被逐渐打破,文化创意产业链有望被逐渐打通,进而颠覆文化创业产业的固有发展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凭借网络平台这一基础,更多产业将开始进军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多领域、跨平台的经营拓展活动,逐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最终形成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益凸显的良好局面。以万达集团进军文化产业为例,自2012年起成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展开了院线、影视制作、演艺、科技娱乐、美术收藏等诸多领域的商业拓展,年收入不断攀升,目前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
2.新媒体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融资新范本。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全新的虚拟市场空间,其强大的传播效应与聚合能力,将使文化创意产业借鉴到更多金融合作模式,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融资难”瓶颈,为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和资金投入渠道。以阿里巴巴公司借助旗下的娱乐宝平台融资文化产业为例,娱乐宝平台于2014年开展预售活动,支付宝用户以100元为门槛,就可以投资《小时代》、《狼图腾》等影视作品,支付宝用户也从消费群体一跃成为准投资群体,文化创意产业也筹集到了相应的启动资金,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创新了文化金融的合作模式。
3.新媒体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品形态的针对性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信息推送技术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迎合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海量信息,充分挖掘潜在文化创意元素,不仅可以掌握用户的真实需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用户需求;通过信息推送技术,可以更精准地投放产品,完成从被动接受到精准推动的有效转变,区分市场,抢占先机,提前谋划,运筹帷幄,最终完成产品形态的针对性转变,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发展挑战
1.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挑战。
原创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原创内容生产仍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这其中产业融合发展是基础先决条件,没有优质内容,终究无法吸引优质客户。但当前形势下,部分文化创意企业恰恰忽视了原创内容生产,未能建立从内容创意创作源头到播放终端的全产业链,未能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苦下功夫,走出一条跨界融合与合作发展的双赢之路。
2.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高水平人才相对缺乏的挑战。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复杂学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具备多种学科门类知识储备的高水平人才参与其中。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当前的从业人员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高端人才相对缺乏的普遍问题,整体人才层次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3.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普适性程度相对不高的挑战。
受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模式与文化传承特殊性的影响,文化创意的来源具有较强的地缘差异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但缺少相互间学习借鉴的成熟模式。特别是一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过于注重迅速获得经济效益,而忽视普适性程度相对不高的现状以及对地缘文化的创意应用,照搬照抄,盲目模仿,导致同质化、趋同化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不但导致文化创意产业陷入以单纯赢利为目的的发展困境,还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探究
(一)坚持内容为王,切实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为王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为归宿,以注重文化资源挖掘为宗旨,使文化产业及其产品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基本的创作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要把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作为基本着力点,将内容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赢得产业发展优势,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加大培养力度,构建高水平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是人才的灵感和创意。在新媒体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是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同质化现象,培养定位大同小异,难以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偏才”和“专才”。因此,应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市场需求,充分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配备、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树立战略思维,克服短期效应和急躁情绪,尽快制定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形成宏观层面“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探索实施推动融合促进战略。努力实现三步走:一是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各地区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三是大力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使其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引导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媒体及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侯利民.推进“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城市化,2015.6
关键词: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作用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经济时代中的重要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其不仅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发展。所以,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瞻性、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进而被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途径。而数字媒体的不断更新已经成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一、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
伴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强大冲击。但是,信息技术能够为创意产业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技术力量,不论是在图片还是文字方面,都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显示并传播。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语音、文字、图像等文化信息融合在一起,并进一步为人们及时了解文化等各种社会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传播途径。
(二)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手段。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动力,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够将图像、文字和声音全面融合起来,还能够增强不同形式传播媒介之间的联系性。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灌输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体现在影视产业、动漫产业等这些与图像采集处理紧密相连的产业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所以说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
(三)数字媒体是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主要通过两个有效途径,即成本低和差异性。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差异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点,而数字媒体技术的普遍化和不断更新则能够为产品的差异性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数字媒体技术支持独特性的制作和传播,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为差异性群体提供优质服务。而在成本方面,数字媒体的特性即双向传播和数字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加独特的传播方式,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数字媒体的技术和性能的提升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降低成本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影视制作产业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改善了影视的画面质量,还改变了影视制作的方式方法,带动了影视制作产业的深入改革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了影视图像、音频的制作方法,影视开始加强重视后期的制作,大量的商业电影主要就是依靠特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赢得观众的欢迎。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影视作品的数字化发展,制作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和处理,进而提高影视制作的效率,提升影视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力量。数字电视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从初始的信号到最终的终端接收,全程使用数字技术,这不仅促进了影视制作的创新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影视产业的革新,进而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新方向。
数字媒体的变革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了新方向,主要体现在广告产业方面。传统的广告媒体有报纸、电视等,而数字媒体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为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广告产业是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产品销售的主要宣传渠道,所以其所处的位置非常关键。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既给广告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双重作用下,广告产业开始不断地变化发展,广告的制作和设计逐渐多元化和创新化,为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更新发展。
(三)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和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动画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将设计师的真实想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听觉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动画制作的方式方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动画传播,既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又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在动画产业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而对于游戏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占据了整个游戏市场,并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设施,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媒体,对游戏进行创新制作,完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的许多重要会议中都有所运用,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数字媒体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性,为参观者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视觉体验。伴随着数字媒体的普遍发展,为传统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展示设计的多元化,尤其是在设计内容和表现风格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终的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体验。这不仅促进了展示设计的发展,进而还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创新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趋势和发展方向。
(五)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数字媒体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而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衍生的数字出版,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还为读者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通过最方便的方式和媒介实现阅读,最普遍的媒介有手机、电脑、数字化图书馆等等,这类电子媒介的出现备受读者欢迎。对于传统的出版产业来说,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印刷时代走向终结,渐渐流行的数字时代到来,而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必须接受数字媒体,并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进行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进而推动出版产业的进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发展。
三、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市场经济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意义非常重大。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巨大的便利和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文化产业已经逐渐被文化创意产业所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重视数字媒体技术的关键性作用,正确利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郎立永.市场经济背景下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品牌(下),2015.9.
[2]龚静子.论新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4.10.
关键词:宁波日报 文化产业链 产业政策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从产业类别特征及其重要地位来看,我们可把文化产业划分为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业、旅游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等9大类,它们构成了当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支柱。而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不止这些。
提炼报道角度 深挖产业亮点
文化产业涵盖面之广、跨行业之多、发展潜力之巨大是公认的。如何在千头万绪中提炼报道角度,独具慧眼地挖掘其中的热点、亮点,凸显文化产业“图画”的焦点,为受众一目了然地解读这幅“图画”,成为受众真正欣赏领会这幅图景的基础。
文化产业的“亮点”就是其特色,报道角度可从其特色中提炼。在新闻报道中,切入点越小越具体,主题就越鲜明,越能从一个侧面体现文化产业作为朝阳行业所呈现出的蓬勃生机。
以宁波文化产业为例,在短短几年时间,宁波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从单一的影视、文具制造、工艺美术等,发展到初步形成了现代传媒、演艺、会展、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一批现代文化产业群,媒体面对这样庞大的产业格局,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提炼报道角度,重点挖掘其中的显著特色,“窥一斑而知全豹”,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宣传效果。
如在宁波目前40多家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内容制造性文化产业个体中,民和集团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出品的动画电视系列剧《少年阿凡提》,先后获得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一等奖等;以著名导演安建为代表的宁波广播影视艺术中心出品的《至高利益》《天地粮人》《北风那个吹》《向东是大海》等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宁波涌现了“海伦钢琴”“音王音像”“大丰实业”“千玉琉璃”等一批在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报道时就要注重角度和主题的提炼,不仅仅重点报道其取得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而且对隐藏其后的宁波文化企业在产业提升、打造品牌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宁波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等亮点也同时关注。
增加报道深度 解读产业关联
传统文化行业一般唱“独角戏”,各自为政关联性不大,但文化产业则不同,除了“内容为王”的特质外,还离不开科技等与文化的融合,随之出现的是一条上游原创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发行的文化产业链。积极探索打造中国现代文化产业链之路,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建设的重点,因而增加报道的深度,深层次提炼、梳理、揭示文化产业链的活力和存在问题,客观解读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及发展新动向,是让受众真正理解文化产业图景的关键。
无论文化产业链轨迹如何,只要循着产业链发展延伸的各个方向,在报道深度上做文章,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多种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解读,就能把握文化产业链在自己的发展轨迹中彰显的活力,把握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以电影产业为例,全球知名电影公司,如迪士尼、米高梅、时代华纳等无一不形成了既生产内容、又发行各种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与之相比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面临着何种机遇与挑战?2013年1月,《泰囧》票房达到124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国产片票房冠军;2月,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狂卷票房12.5亿元;3月,《北京遇上西雅图》拿下5.2亿元票房;4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近7亿元;5月《中国合伙人》票房突破5亿元……其中在2013年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创下了超过50亿元票房的新纪录,众多主流媒体不仅客观报道这些耀眼的数字,更冷静地把脉中国电影产业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不仅可以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还可勇于担负起引领媒体舆论的重任,彰显主流舆论场的威力。”《人民同报》的《2013中国电影很给力莫把惊喜当常态》、《中国电影涌动“新浪潮”》等报道,《南方日报》的《国产电影:狂飙或泡沫?》等报道,分析国产影片市场份额的提高与影片质量的提高、营销宣传的渠道多元化、城市影院迅速建设等密切相关,并敏锐捕捉到新创作群体和新电影形态的出现,同时提出了“比票房更重要的是口碑,口碑有效引导票房,研究观众和市场势在必行”等观点,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对策和思路。
再如宁波文具产业在全国异军突起,不仅拥有“贝发”“广博”“威路”等响亮的品牌,而且有100多家文具企业在国外设立了150多家分公司,成为宁波作为“中国文具之都”强有力的支撑。对这一特色文化产业。《宁波日报》刊发《广博搭乘创意快车领舞文化产业》《贝发制笔服务支点撬动行业升级》《宁波文具向“微笑曲线”两端突围》《供应链“锻造”产业竞争力》等数十篇深度专题报道,把整个行业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深度关注,对宁波文具产业的新产业模式、提升研发与营销高附加值的做法、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等作出客观报道和理性思辨,其中有别出心裁的策划和独辟蹊径的提炼,也有生动精彩的透视和有理有据的分析。
这些深度报道不是简单地呈现事实,而是从知性走向理性,通过调查、研究,多维度、多向度地对文化产业链进行深度剖析,从而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其中千丝万缕的关联和最根本的发展规律。
拓展报道广度 把握产业全景
我国文化产业正步入黄金机遇期,产业的发展有强劲发展势头,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要实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如产业发展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法规支持;各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定位不强,产业集群效益不明显;产业面临融资困难,急需资金支持;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等等。因此,拓展报道广度,认真分析和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遭遇的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地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成为文化产业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政策“站得高、看得远”,但在阐释文化产业政策时,容易陷入“文山会海”及政策的枯燥和单调之中,同时“曲高和寡”容易脱离读者、脱离实际工作。如何让政策更通俗易懂、更深入人心?这就要让新闻事实说话,因此,这类报道要注意运用平民视角,远离专业术语、拒绝晦涩。以《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为例,《宁波日报》推出落实“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系列报道,发出《我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亮点纷呈》《“十二五”文化发展蓝图上的明珠》《众手描绘文化产业发展新蓝图》等报道,没有简单地罗列数字和术语,而是以访谈、解读、个案等多种鲜活的报道形式,深入浅出地“翻译”宏观政策,立刻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专家的建言献策因其指导_生、前瞻_生、针对性等特点,对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全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本土品牌优势突显。
河南文化产业自2003年发展起步,2006年已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增加值已超过四百亿,增长17.1%,跻身于全国第九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4多万,增长5.5%,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2%。河南文化资源的标志性符号“少林寺”已超越国界,成为河南文化的国际化名片;从《梨园春》到《武林风》,都足以见证了河南两大传统文化———“豫剧”和“武术”的振兴及发展。郑州乃至河南品牌在向国内外宣传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大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同时,历时8年发展的民营动漫企业———河南的小樱桃公司,现也成为知名的中国动漫品牌之一。
2.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产业基地建设落实。
自2007年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制定出台《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为创意型企业的初期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到首家信息创意产业园落户郑州市惠济区,一个专门致力于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民间协会———河南省创意产业协会于2008年5月16日在郑州成立;到2009年3月15日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在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挂牌设立,两年后申报成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有7家国内外动漫公司入驻;再到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期总投资8亿元,规划用地87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于2010年3月30日在郑州高新区奠基成立,标志着河南文化创意产业从此结束了从小到大、由散弱变集强的发展历史,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因此,2010年成为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坐标,预计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5万分钟动画片,年产值将超30亿元,将成为集动画、漫画、游戏研发、动漫媒体运营、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动漫产业化开发和动漫教育为一体的动漫创意产业集聚区。
3.三维动漫企业汇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目前,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起步区是863软件园,该园现已有68家动漫企业入驻,占全省动漫企业总量的80%,从业人员高达2000余人,使郑州动漫产业区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动漫产业集聚区之一,主要包括发展漫画、动画、数字多媒体、游戏、衍生品在内的动漫创意产业。众多入住基地的企业正在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基地内出品的动漫产量持续提高,其中三维动画创业产业、动画片年产量分别居中部第一和全国第九;4部动画片被评为国产优秀动画片,居全国第八;并先后有《少林海宝》、《小樱桃》、《代号12348》等7部动画片登陆央视首播。动漫基地聚集着一群怀揣梦想、富有创意激情和智慧的年轻创业者,更容易撞出创新理想的火花和文化创意的优秀作品。诸如,小樱桃、番西茄、二兔等众多知名动漫形象已从基地走向了公众;由河南麦草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创的动漫形象二兔,已被媒体界誉为“中国第一个手机动漫明星”;正在全力筹建中的小樱桃少儿动漫频道,2013年的动画片产量突破1万分钟;在揭晓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占获奖动画片的80%;由一报两刊组成的动漫媒体矩阵已形成,其中《动漫报》作为全球中文动漫第一报,填补了我国没有专业动漫报纸的空白,中国动漫明星第一刊《小樱桃》以及中国漫画第一刊《漫画月刊》发行量也不断攀升。同时,产业基地在郑州市及高新区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相继涌现出一批效益业绩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动漫企业,有着河南本土文化特色的一些原创动漫产品也正在打入国际市场。
二、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本文在对河南地域尤其是郑州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发展的三大问题,并借鉴国内先进省市的经验,提出了有关的对策与建议。
1.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观念较落后,结构设计不合理。相关领导部门或组织机构对发展艺术创意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清醒的产业化发展观念。只看其事业属性,而不看产业属性;只重视硬环境建设,而忽视软环境创建。从产业基地或园区的发展历史看,缺乏总体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设计,导致产业资源分散,几个较早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形不成合力,许多艺术文化创意资源闲置或得不到有效利用;集约化发展度不高,致使“小、散、弱”现象凸显。(2)集约化发展度不高,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目前,传统的艺术创意仍然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发展具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现代创意产业,才是未来产业的发展大趋势。由于集约化发展度不高,企业间的互补性不强,且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等原因的存在,很难形成在全国知名的企业。如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中原动漫人必须解决的问题。(3)产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由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产业园区企业的管理多,而相对服务少;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不够,盈利模式单一,同时受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整体上发展速度较慢。尤其是在三维动漫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更为薄弱,动漫创意精英团队匮乏,更缺少既擅长技术与管理又懂艺术的产业领军人物,导致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差,知名度更小,产业发展只能在探索中求解,在创新中前行。
2.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研究产业发展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要更加深入研究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特征,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统筹政府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并将其自身具有研发创新、信息服务等功能特点的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纳入政府政策扶持的范畴;进一步使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的融资机制得以完善,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型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质押业务试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企业,投资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业发展保障。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来说,企业的第一大收入、核心资产、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是知识产权。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对原创性艺术创意产品的保护和认可,承认和尊重个体创造力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创意只有在获得知识产权后,才有可能形成产业。因此,强化知识产权的法律与维权意识,是艺术创意企业的立业基础和推动产业发展的保障。(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优势产业知名品牌。以郑州国家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基地为中心,实现布局规模化、合作协作化、产业集约化发展。资源整合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关联资源要有效开发,资源利用率要提高效率,才得以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链上的关联和配套产业要大力发展,使得衍生产品的效益和规模得以扩大,真正使其成为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的高地。为促进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物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以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为内容的产业。要实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的知名品牌。要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的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品牌市场价值,开发衍生产品,形成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对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培育,抓好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型动漫艺术创意产业化项目,以推动创意产业园区的动漫产业快速发展。(4)实施集约化战略,培育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新兴的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产业,除培育动漫艺术创意重点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外,还应实施集约化发展战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提升产业化和市场化规模,增强综合竞争力;并引导企业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以大型艺术创意企业或集团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充分利用郑州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以郑州国家动漫产业园为中心的863动漫软件园区,实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动漫产业基地。(5)建立完善产业市场体系,引导与扩大信息消费。人才、资金、信息服务和技术等产业市场要素要进行统筹规划,加紧对咨询、培训、展览、版权等艺术创意产业服务市场的完善,着重发展动漫人物艺术品、印刷品、动漫工艺品、电子产品等艺术产品的市场,建立完善艺术产品的现代市场营销系统,提升创意艺术产品的流通和信息消费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咨询、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机构,为三维动漫创意艺术产品提供良好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发挥区位优势,构建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艺术创意市场体系,对动漫创意消费意识要大力培育,引导和扩大民众的信息消费。(6)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选拔和管理机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除招纳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充实艺术创意产业团队外,还要把一批综合素质好、组织能力强、业务技术精,又会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培养打造成为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建立在校培养、实地培训和单位选培与开放引进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全力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艺术创意类培训,鼓励高校建立与三维动漫艺术创意相关专业;通过各种公共服务体系和激励政策,创造出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发挥聪颖才智的人文环境,为吸纳三维动漫艺术创意人才营造便利的条件,从而得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传统产业;产业链;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200610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会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带来的资源储备压力,也能在极大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转变传统产业的原有增长方式,把文化内涵和创意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流通和产品消费,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的高层次方向发展。因此,自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推动下,各地陆续出台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努力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机理,并对西安市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并由此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启示。
一、文献回顾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学者们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时,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Piore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使传统产业构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而保持竞争力优势[1];Lawrence等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将创意渗透到工业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以高附加值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2];Richards把文化创意融入传统旅游业中,认为这种结合产生的新产业模式的好处在于游客具有体验型,有助于个人效用的满足和经济发展[3];Christopherson认为手工业的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有关,且对两者的就业有相互促进关系[4];Banks在研究英国产业发展时发现手工业发展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5]。
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问题。有部分学者主要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的关系,如金元浦指出文化创意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造、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6];王艳等通过对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研究,认为新经济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资源整合优化,转化为新经济的因素[7];孙学文认为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急需 “上档次”,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以文化创意产业去提高传统企业文化、引导传统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品内涵、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策略等[8]。更多的学者则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李运以宽窄巷子为例讨论文化历史街区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9];谢涤湘等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通过挖掘工业遗产,延伸提升工业生产价值问题[10];荆爱珍等以河北省部分企业为例,分析了将文化创意融合于传统产品创新企业生产产生的效果,并提出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11];郎富平等以浙江达利丝绸工业旅游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过程[12];李荣菊等通过对某动漫公司成功案例的分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13]。
现有文献较少从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二者如何互动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两种产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西安市的区域特征,运用价值链理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机理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厘清两者在发展中的协同发展关系,总结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升级
改造的机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突破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原有价值链某些环节进行内容挖掘、技术融合和重组融合,升级优化其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传统农业经过创意改进设计,演化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传统工业经过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材料,改变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新型产品,如汽车款式的变化、布匹花色的复古典雅等。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不仅增加了制造业的附加价值,也使产业结构趋于柔性化[14]。传统商业经过创意性改造,成为现代化购物商城,并与饮食、娱乐相融合,成为城市新的商业亮点。第二,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将传统产业价值链分解,打破原有价值链各环节,提取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过建立新的价值通道,形成新的价值链。如将城市旧工业厂址建成工业博物馆、创意设计坊和体验坊,重现工业发展史和生产工艺流程;在传统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作坊(伏茶作坊,炼油作坊),让城市市民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业生产的特点、增加农业知识等。
(一)内容创意――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设计
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历史,都是其产业文化内涵积累演化的历史。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物化、固化的载体,并通过物化与媒介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传播与价值消费,才能实现传统产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就是用创意去解读传统产业的文化,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和现代表达,根据现代人的喜好和需求等特点,改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元素设计,实现传统产业蜕变式发展。
如在照金镇建设中,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增加观光文化、休闲农业、度假文化、养生文化内容,将农业活动与极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结合起来,综合二者优势协调发展。既满足了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愿望,实现了城市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够改善产业生态,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因此,为传统产业附加更多的文化色彩,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产品差别化,创造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文化元素创意设计融合产业链其他环节,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产业关联优化产业环境,整合产业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生产制造――改变传统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
生产制造是将设计、构想或理念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是内容创意的具体落实过程。它可以通过改变传统产品形态或产业形态和延伸产业链等途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文化创意就是将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产品创意性研发设计,为产品融入丰富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内涵,在原有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元素,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和效用的前提下改变其价值,用不同创意表现形式与创新意识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改变传统产品形态,使产品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充实,拓展消费可能与市场空间,进而使改变产业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同时,文化要素通过与科技的嫁接融合,将会催生企业内部科技创新,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开发新的产品,赋予消费者感官上的震撼和功能上的享受,优化产业产品架构。
文化创意植入传统产业之中,使产业的文化内涵发生改变,进而传统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如传统工厂的旧址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博物馆展览业,传统的作坊式商业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符合现代商业模式且带有文化底蕴的商业综合体,传统农业经过文化创意内涵的挖掘植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业态,延伸了原有产业的产业链。可见,文化创意元素和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逐步改变了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三)营销与传播――改变传统的传播与流通形态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一是新媒体和跨媒体营销渠道的不断涌现,并通过新的营销渠道提升和加强传统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度。因为与传统媒体营销渠道相比,新媒体营销渠道具有充分利用人们休闲时间,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信息传播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如随着微信交流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将微信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创新性地采用各种方式进入新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跨媒体营销。跨媒体营销以其多种媒体的互联互补,形成了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受众的视听等层面,媒体之间的视听优势互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集聚经济效应明显。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医疗,都是将传统的销售渠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文字、图片动态变化向分散的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二是广告创意提升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质量。广告创意通过文字和图形的引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和兴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内涵的想象和幻想,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实现产品或品牌被消费者选择的最大可能。因此,广告创意已超越了传统的广告,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和诱导购买,而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洞察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意向和关注,带动消费者行动。
(四)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独特的创意元素和文化元素赋予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高增值性,并从3个方面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第一,通过增加精神消费需求比例,改变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人们的物质消费得到满足时,人们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文化消费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人均GDP在3 000~5 000美元之间,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快;人均GDP大于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爆发式增长。如2014年西安市的人均GDP超过10 000美元,达到10 394美元,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了高增长的产业发展基础。西安市的文化消费群体大、消费意愿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正在由“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模式转变,传统的物质消费习惯逐渐向精神层面的消费习惯转变,精神消费比例逐步超过物质消费比例,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
第二,体验式消费日渐兴起。根植于传统产业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养殖文化、工业文明等,往往由于历史久远或生产条件约束,无法以“活的”、趣味性的手段展示,仅能以一些静态或直观的产品表现,使得消费者无法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以想象、感受和理解相关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体验式消费,通过参与整个消费环节,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体验相关文化,实现精神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产生消费的“情感共鸣”,使大众消费需求发生质变。因此,只要实现生产供给符合消费者体验消费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可以达到提升传统产业的效应。
第三,消费偏好反馈效应不断增强。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市场已演化为买方市场,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消费者对传统产业产品文化消费偏好增强,强化了其对传统产业生产的反馈效应。如消费者喜欢由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产品,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微电影、微课堂、手游等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倒逼”传统企业深度挖掘产业链中的文化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向更多的方向和行业发展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传统产业
升级改造的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虽不长远,却出现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案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本文选取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的成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条件和改造机理,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传统商业的升级――三桥老街
三桥老街位于西安市城西,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核心地带,一直保持较传统的商业服务功能,市井民俗文化丰富,集市型商业氛围浓郁。随着周围空间的拓展规划和现代商业的发展,昔日热闹繁华的三桥老街日渐衰落。
2014年,陕西旅游集团与沣东新城合作,基于三桥老街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以三桥老街为核心,以“老西安”为文化主题,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融入丝绸之路文化意象,开始对三桥老街进行改造,并定位为“西城往事三桥老街”。目的是建立一个园林型休闲古城镇,以包含历史事件、人文情感的典型建筑还原老西安的城市记忆。借用商业规律和商业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商业文化与文化商业。用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传统商业,使商业和文化相互交融,提高在商业运作中的文化含量。
重新定位后的三桥老街采用集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具有2 000年历史的三桥老街机理,萃取明清、民国、解放初期老西安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和特征,基于现代服务业,打造古典与现代混搭、文化内涵与古今民俗相容,“讲老西安故事”,重现三桥历史上“长安西大门”和“西北第一大镇”的商埠繁华胜景。
今天的三桥老街已经聚集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多家中外大型商业巨头。既有展示西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的西城往事项目,还有表现澳门人文特色和欧陆古典气息的澳门施美兰广场,还有彰显现代建筑和现代时尚的保利国际广场、大明宫沣东国际、沣东CBD广场、搜宝中心、瑞典宜家家居等。2015年8月27日宜家家居开业当天进店人数逾4.5万人。三桥新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画面再一次重现了千年前三桥商埠重镇的繁荣景象。
(二)传统工业的改造――“大华・1935”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是近代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工厂,承载了西安纺织工业的历史,展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在西安地区从无到有、从形成到兴盛的整个过程。1936年,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因为经营不善于2008年宣布政策性破产。
2010年,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公司创造性推出“大华・1935”项目,主要对西安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进行改造,把历史文化、工业遗产、旅游商贸等资源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融合现代的灯光设计技术,重新发掘大华纱厂的文化元素,在创意中让老纱厂的历史更清晰,使游客在怀旧的空间里体验近代工业遗存的独特魅力。
“大华・1935”的博物馆、餐饮区、小剧场和购物区等建筑,均是在大华纱厂原有建筑基础上修葺而成,并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实验室、社交、自媒体、论坛、创客、定制等概念输入其中,制造一处跨界融合的体验地带。在这里,消费者可以通过具有工业文化气息的建筑、厚重历史感的Logo、各种主题产品,以及小剧场的表演享受属于大华纱厂独有的文化盛宴。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运用大华纱厂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透过大华纱厂70年的兴衰变迁,展现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让消费者了解西安近代工业兴起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产生对大华纱厂文化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的怀旧情感。该博物馆是西安第一个工业遗产博物馆,其旧址已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同时,游客通过现场体验织布、服装剪裁制作等传统纺织项目,走近纺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体验曾经的纺织工人生活,感受那个已经远离的时代,以及现代交互科技所制造的活力与激情。“大华・1935”不仅为西安市众多近代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益实践,同时,为旧工厂改造活化为跨界商业综合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历史街区的升级――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仿古街是西安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古街道,既有明清民居的特色,也有关中书院――明清时期西北第一高等学府。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变迁,街道两旁的店铺不见踪迹,房屋街容十分陈旧,书院门已变成一个年久失修的古旧街区。2003年12月,书院门核心区开始大规模重新改造――这就是西安市第一条历史文化步行街――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古文化街堪称西安的“雅集”,建筑风格与物品陈列充溢着文化气息。为重塑历史街区,仿古街采用陕西传统民居形式,以街巷、低层小院作为住宅的主要空间组织模式。许多传统的院落为西安市书画名家所设计,以加强文化底蕴。区域内有大量的街心商亭,经营着各类旅游商品。步行街中有古玩城、古玩街等,使文化街把有限的地域面积扩容,也产生了更多商业价值。书院门仿古街既是商业区,也是一个传统居民区,文化、生活、艺术在这里浑然天成。在这里,有街头地摊,有高雅之堂,有名人字画,有文房四宝。仿明清的关中民居建筑中,也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的展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新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因此,仿古街之旅可谓是一次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度体验之旅。这种融合在展现西安十三朝历史文明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到真实的西安市井文化生活。传统的老街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城市的历史、生活与商业融为一体,使得老街区在文化与商业的互动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像书院门这样植入文化空间的做法,是西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再造中的一类,属于历史街区更新模式,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街区改造的成功典范。和钟鼓楼一起被视作代表西安城市精神和生活样态的历史文化街区书院门,在创意改造后已变身为西安的“城市标记”。
关健词:新媒体;知识产权;绝对权力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经济这样一个崭新的经济模式无容置疑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人类交流信息的媒介形态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深刻变化不容小觑。从口传、文字、印刷到由计算机和互联网催生出的新媒介,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绝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化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也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作为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文化产业在这个时代中需要找到赖以依托的“文化产品”才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繁荣,而新媒体从内容和渠道上都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对新媒体经济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会对认清新媒体的本质以及文化产业新的盈利模式的出现产生积极的效果。
一、新媒体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对新媒体的界定一直模糊不清。在波斯特的理论中认为新旧媒体之间“阶段或时期并非彼此相继,而是相互涵盖 并非彼此置换, 而是相互补充并非按历史顺序发生, 而是同时代存在”。但是, 无容置疑, 推动旧媒体经济向新媒体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而由于互联网对数据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因而改变了人和人的交流方式, 进而改变了人类文化形态。具体说来, 依托于互联网特性的新媒体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从设备上降低硬件所需成本, 从渠道上降低内容的人口。这些使得新媒体经济运行的整体成本不断降低, 而且这种降低在以指数倍的速度递减。
其次, 新媒体终端的普及缩短了信息需要的时间, 并且借助人际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 使得讯息成乘积式增多。而讯息的拥有量决定了受关注度的多少,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 注意力意味着盈利的可能。
新媒体经济是一种整合的经济模式,它不仅指它的“ 产品”是一种包含了文字、图像、音乐、视频多种功能的内容,而且指它的运营可实现不同产业间的互动合作。当然,这也是由新媒体的特点所决定的。新媒体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透明度”。新媒体的传播数据,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数字化的考量,具体的表现形式为点击率等等。通过点击率的测算可以获知市场的大小,这对于投身市场的传统产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目前,新媒体经济还有一种很流行的模式就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即传统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弥补单向传播的不足,增加传统媒体的亲和度,同时营销衍生成品,完善产业链。
总之,新媒体的特点导致了新媒体经济在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从设备和渠道方面降低了运营成本,从传播时间和规模方面实现了关注度的指数级增长,而且它的出现带动了跨行业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诞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所以说,新媒体运营的特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二、新媒体的本质和由此引发的对新媒体经济的挑战
文化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和政治法律联系在一起的。新媒体经济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行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传者和受者身份的异常平等,使得处于垄断地位的主流文化越来越多的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运用于传统媒体经济的思维模式,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其中有两对关系对新媒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新媒体和知识产权的关系。
新媒体的出现所引发的数字化资讯的极大丰富,颠覆了传统媒体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契约关系。二进制的数字所特有的便于移动、复制、编辑的特性,使得所有者拥有的权力模糊不清。
数字化的时代,数据被无限复制并以超越国界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流通,导致“ 原创”和“复制”所带来的“从属关系”被彻底消解了。复知识产权和新媒体经济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依存关系,一方面,知识产权从法律的角度保护新媒体经济中的“产品”的财产合法性以保护内容提供者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面对新的市场要求,内容提供者可能会主动放弃知识产权来完成新的商业模式的建立,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转贴于
其次,就是新媒体经济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权力,主要指处于主流地位的传统媒体的权力。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及其依赖的利益集团的权力造成了冲击性的影响,通过虚拟世界的议题设置甚至会迫使物质世界的相关集团做出相应的反应。在传统媒介中,“把关人”角色往往是和“权力集团”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政治集团或是商业集团。这些集团的利益诉求使得所相关的传统媒体在意见上形成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影响大众对信息的接受。而在新媒体经济中,信息者身份的模糊以及多元的利益诉求消解了权力的控制。互联网是平面的,每一个节点都平等地享有同样的权力。所以,人们可以更平等、更自由地信息却始终处于隐性的地位。但是,事实上,新媒体经济在目前仍无法完全颠覆传统媒体经济或者取而代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传播的内容都承载着文化的意义。
三、全球语境下, 中国发展新媒体经济的探索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新媒体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它和政治、法律方面无法自动调和的现实状况, 笔者认为, 国家的调控和引导在目前的新媒体发展初期是必不可少的。纵观世界, 在新媒体经济冲击下, 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实践探索, 中国也不例外。实践的基础是对产业链的充分认识。新媒体产业的价值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分别是内容创意、内容制作、生产复制、交易传播四个环节 。从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来说, 这几个环节都需要国家的介人以完成有序的产业发展。
首先, 从内容创意环节来说, 此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开端也是核心。创意产品的诞生意味着版权的诞生, 而版权的获得意味着利润的合法性。但是, 在新媒体产业发展初期, 零散的企业很难把握政策的方向, 不能深人理解产业政策, 因此在创意环节导致决策判断失误而无端的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 从内容制作环节来说, 一般的企业也很难完成成本高昂的内容制作。这里的成本包括硬件上,制作室的建立, 比如电视节目制作需要有摄影棚及一系列摄影器械) 还包括软件上, 大量的创意产生和制作人员。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
再次, 生产复制环节, 或许是这几个环节中相对贡献率比较小的环节, 但是同样需要相当规模的人力和物力。
最后, 从交易传播环节来说, 渠道的通畅以及商业环境的维护都需要政策护航。在目前国内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零散的企业仅凭一己之力想要打通渠道或是创建新的商业模式都会受到政策上市场上的重重屏障。
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体育事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举世惊人的成绩。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产业作为体育的衍生产物,也随着体育的而历史演变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具有体育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国产知名体育品牌稀缺;(2)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管理、经营、服务意识等淡薄;(3)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不足;(4)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5)地域性差异显著;(6)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与合理。
2.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1)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拉动体育消费,加速体育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发展;(3)满足民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长的需要;(4)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客观需要;(5)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6)体育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3.体育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
(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合体;(2)集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人文性、市场性、经济性、产业性于一体;(3)体育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4)体育产业的投、规模、形式日趋多元化;(5)体育用品及文化产品制造业迅猛发展。4.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优势。国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成功的经验可循。例如:河南的太极拳产业、大连的足球产业、河北的体育文化历史产业、江西围绕鄱阳湖的体育旅游产业等。国内的众多体育文化品牌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例如:李宁、安踏、乔丹、匹克、361度。以及体育明星效应的价值也非常广泛,像亚洲小巨人姚明代言等。可以说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像(1)传统体育历史文化丰富;(2)山、江、河等体育旅游资源丰富;(3)全民体育健身热浪汹涌广泛;(4)竞技体育长期保持强大的发展势头;(5)城市体育基础性设施日益完善;(6)体育服务行业的不断壮大。
二、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动态及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形式不仅是物质生产方式,也逐渐体现出新的以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为主转变,进而精神生产体现出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文化创意是未来产业核心,体育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之一。因此,体育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新的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全新的体育文化具有高素质、高适应性、创新性、发展潜力。
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态。
(1)奥运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国进入后奥运时代以来,市场化运作无疑为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体育文化产业的社会经济价值越来越显著。体育消费行为、体育产业服务行业群体不断壮大起来。(2)紧紧围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而演变。例如:太极拳、马术、龙舟运动、舞龙舞狮运动、风筝、棋类等。(3)不断融入现代体育文化内涵与手段。近代体育传播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网络体育产业文化的出现等等,都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动力。(4)文化创意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主要是依靠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载体,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产,创造出新兴的服务性的体育文化产业。
2.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