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场面描写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该方法由学校梯式管理得启发的。学生语文基础各不相同,对作文的感悟也各不相同,所以他们作文的起点不一样,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达到这一水平的速度也是各相同的。根据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就这样尝试。
一、布置学生每周写三次的日记和作三个卡片
日记是写相对具体的事件与感受;卡片则是随时记录零星的见闻与感受,然后按照事先设定的梯级进行训练。
二、根据学生平时的作文水平确定不同的作文起始点
每学年开始即对学生作文情况摸底,定出各自不同的起点,然后按照事先设定的梯级进行训练。
三、定目标
由于基础、进步速度等的不同,要让每位学生感受到他们作文的进步是可感的,就得让他们制定具体的进步目标,即一学年、一学期、一个月要达到什么层次。这样给学生作文取得进步相对宽裕的时间,也便于与以前的作文进行比较,看其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建立学生作文档案,记录学生作文进步情况
档案包括学生作文的起点、目标,各阶段目标达成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五、个别指导,及时检查
因学生起点、能力不一,所以在指导时,也要分别进行,指出其进步,明确存在的不足,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及时检查旨在及时了解学生作文情况,促其明确个人目标、目标实现的情况,也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同时也完善学生作文档案。
六、适时总结通报作文档案内容
适时通报能让每位学生明确个人进步情况,也方便学生与他人进步比较,看到自身的优缺点,从别人那里找到前进的动力。
七、各梯级的具体要求
这里是以记叙文训练为主,按照大致的情况分为如下梯级:
1.有事件。就是文中应让阅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2.事件较具体。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怎样,尤其是经过,要让人明白事件的大致情况。
3.确定并写好事件的重点部分。根据写作者的想法,事件中有个别地方是他最想告诉别人的,将这部分内容详细写。
4.关键点精雕细刻。在你认为是事件重点部分中最关键的地方,要精雕细刻。细致推敲这部分词句,直到自己十分满意。
5.概括叙述与详细描述。事件的重点部分是要详细描述的,有用但又不太重要的地方则要三言两语地叙述,能交代明白就行。
6.写好几件事,确定主要事件。有时要写几件事,写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有重点事件。重点事件要相对详细,其他事件要相对概括。
7.运用插叙的方法叙事。为使作文行文紧凑,事件更丰富清楚,适当的追忆和补充说明是必要的。
8.环境的烘托和与渲染。环境有时是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可以增强作文的表达效果。适当利用环境描写加以烘托和渲染是很好的。
9.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好人物。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要分别掌握。根据作文需要选取一种或几种方法,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尽量做到让人对文中人物的外形或精神有一定的印象。
10.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由于叙事的需要,有时可对文中的人物直接进行描写,有时用他人的叙述或评价来写会更好,这就需要适当地运用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
11.写好一个场面。有时,文中的人物可能会在一定的场面中出现,这就要求作者要写好一个场面。写好场面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明确场面的重点部分,并详细描绘。
12.清楚介绍一件物品。叙事时,有时会涉及一些物品,这就要求抓住这一物品的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来对物品进行介绍。有时还应据作文用意确定介绍重点。
13.用议论、抒情突显作文意图。作者作文都是有意图的,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固不可少,且是主要表达方式。只有它们,作文主题相对含蓄。如果用议论、抒情,容易突显文章的意图,甚至深化作文的主题。
14.用不同的人称行文。不同的人称在作文的表达效果上是不同的:第一人称便于内心世界的展现,易产生真实感、亲切感;第二人称则利于倾诉与交流;第三人称在叙事与转换方面很方便。根据需要,选取适当人称来表达是应该的。
15.其他记叙文体的作文练习。在前面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其他记叙文体的练习。如小说、寓言、童话、散文等。
说明:
(1)梯级是大致的顺序,不是不可改动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动和增减。
(2)各梯级目标达成的时间不一定相同,可灵活掌握。
(3)学生作文训练档案记录的就是学生梯级目标达成的情况,包括时间、程度、所处梯级等。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运用好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或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之情动人的艺术效果。举凡肖像、服饰、语言、动作、神情、心理,乃至景物描写,都离不开细节,学生对这些描写方法――尤其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接触到的动作细节描写――也是较熟悉的。可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这种能使自己作文出彩的手法,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想一些点子,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
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将课文阅读与作文练笔结合起来,即将教材经典细节赏析与学生的写作练习相结合,学中写,写中悟,加深理解,相互促进,最后让细节描写点亮习作全篇。例如,在教授《项脊轩志》时,我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细节: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我先让学生找出该段里面的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对“阖门”这一细节,我提出疑问:祖母离开书斋时“以手阖门”,为什么要“阖门”呢?不久祖母还要再回来,开着门不是更方便吗?通过体悟,学生们明白了祖母这样做,怕打扰了孙儿读书。这一动作细节正体现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心。同理,对“自语”的神态和“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话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祖母对孙儿求取功名的殷殷期望。而这些细节有共同突出了文章老屋依旧、人事已非的“亲情”主题。
通过对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的鉴赏,同学们领悟到了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魔力,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平时在记叙文写作中,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借鉴教材中的成功做法,多训练细节描写,让学生形成细节描写的迁移能力。比如,可多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许多精彩感人的细节:一个背影,一次牵手,一句叮嘱,一则短信,一个手势,一个电话,一次流泪……无不蕴含着深深的爱意和浓浓的亲情,用心体悟,再用优美的文字将这些细节记录下来,最后锤炼语言,力求能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
请看一次作文细节描写练习中学生写的这段文字:
“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去学习了。”临走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妈惊奇地说:“你以前不能安心学习吗?”我沉默了。妈妈啊,你从来都不会随便花钱,一整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更不必说给自己买化妆品,而是把零零碎碎的钱都积聚起来供我上学,我怎么忍心看着你那么操劳?我多么希望早点完成学业,来帮你减轻劳苦,为你分担生活的重压。妈妈啊,你知道吗?当我站在你的面前,我健康而挺拔的身材已经高过你了。你知道吗?有一天我拥着你的肩膀,突然发现在阳光下面有亮晃晃的东西刺痛了我的眼睛。当我看清楚那是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刺痛了我的内心。那亮晃晃的在阳光下面炫耀着是妈妈的白发!从那一片茂密的青丝当中突兀地绽露出来,用它那细如针尖的锋利,刺入我的眼帘,刺痛我的心甚至我的灵魂。
这段描写较好地应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情感真挚,颇能动人。我让同学们反复品读,反复赏析,学习其优点,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在记叙文作文训练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提炼出了如何写好细节的五种方法,分别是:①关键之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②细化动作描写,延长行动过程;③巧妙运用修辞,传达叙写神韵;④精心锤炼词句,表现对象特征;⑤适时类比联想,丰富文章内涵。而且让同学们在作文练习中加深理解,反复运用,自然提高了记叙文水平。
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加强片段摹写,切入口小,变作文的综合性为单纯性,降低写作难度,老师易于指导,学生易于接受,信息易于反馈,纠正易于进行,不失为提高小学生作为水平的有效方法。
片段摹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场面片段摹写
场面片段摹写关键要抓住场面空间上的层次,或者是场面在变化上的时间层次。比如,写一个拔河比赛的场面:裁判员,双方队员,拉拉队员,一般观众,这些人员所在的位置,就形成了拔河比赛场面的空间层次,而准备、挑边、入场、预备、开始、对峙、一方得势或另一方失势、比赛结束等就形成拔河比赛场面的时间层次。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层次,写作时,两个层次互相穿插,交互进行,文章层次就非常清晰,给人印象非常条理,学生也不至于觉得想写却不知如何让下手。
二、景物片段摹写
景物摹写首先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其次是抓住景物的层次。一个环境内的景物也许包含几个或十几个甚至更多描写对象,抓住这些描写对象最主要的特征,有选择地去写最能表现这些特征的东西,这样,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所呈现的景物在空间上有一定的景物深度,这就是景物的层次,抓住了层次,就掌握了写作的顺序。比如,写春天的河湾,景物的特点是大自然的勃发生机,对象是春水,水中游鱼,岸边水草、野花、水鸟。抓住这些对象各自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到合适的形容词、动词,就能把春天的河湾写得生动有趣,生机盎然。
三、人物片段摹写
人物摹写首先也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找出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地方,是人物外貌的某方面特点还是行动语言上的某些特点,然后是考虑呈现人物这些特点的顺序。比如写一个看门老人,他的特征是责任心强、热心、辛勤、清贫、孤独。这就不仅是外貌的问题,需要外貌以外的小事件来表现。
四、事物的概括性片段摹写
概括性描写,着眼点往往是事物的整体,目的是让人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练习概括性描写,显得尤为重要。概括描写往往是为叙述事件做铺垫或是为细节描写做准备,概括描写也要抓住对象的特点。片段摹写设计,如概括写一件事爸爸一天的工作,突出爸爸一天的辛苦和劳累,爸爸干的什么工作,什么时候走,中午怎么吃饭,晚上什么时候回来,回来时是什么状态。写一个场面放学时学校大门口,突出学校大门口的拥挤,表现学生急于回家的心情。写学生涌出的情形,写护送的老师,写接孩子的家长等等。
五、事物的细节性片段摹写
一、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利用这一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
写作时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兴趣盎然。在情趣的驱使下,适时提出对写作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增强记忆力,拓展想象空间。
运用情景再现教学,可以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求学状态下,教师只要为他们指出学习的方向,帮助他们理清学习的思路,监督和检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就可以了。这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生对学习资料的理解程度、学习效果都与过去不同,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生积累很少,缺少生活经验,仅靠课本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学生在学完课本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教学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和互相研究中,学生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不但可以迅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可能发现许多新知识,有许多意外收获。这样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有益的补充,更主要的是这也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放手之后,学生就会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而走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之路。在这个自主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加强自身朗读水平,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达到语文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只有加强老师的朗读教学,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才能恰到好处再现语言、节奏、格调乃至文翰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各方面的示范。
同时,重视练习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1.说。在写作文前,让学生先用口说出自己写的作文内容,然后再写。
2.写。让学生抄写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到一举多得,一是写字工整,二是写字正确,三是可以训练写作的分段,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是词类的积累。
3.积。积累词汇和佳句。
4.改。形成自改、互改的习惯。大家读自己的文章,易于找到错别字,病句,以及文章的不连贯,互改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拓展视野,并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分类练习写作
1.写人
(1)外貌描写要努力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充分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要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
(2)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能表现人物的品质。对话形式要灵活,要符合人物的原生态。
(3)动作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能显示人物的神态,精选词句,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
(4)心理描写,常见的有:人物的内心独白,第一人称常用;直接刻画,常用“想”、“觉得”、“认为”等词语来引述;借幻觉梦境反映心理。
2.记事
做到写作的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景状物
(1)写景要写出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
(2)抓住景物的特点。
(3)描写的景物,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4)构段方式常见的是总分、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来写。
(5)状物,要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动态的特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融入作者的情感。在写作时应有序的写作,如写植物按茎、叶、花的顺序写;水果按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玩具从大小、形态、颜色、质地、玩法来写;写动物可以先写全身,分写眼、耳、嘴、鼻、腿脚、尾巴。
4.活动
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注重场面描写,必须描写人物的活动和气氛。要把活动在这个场面的人物和要写的事融为一体。注意面与点的描写,面概括写,点细致的描写。场面气氛应始终一致。
5.议论(读后感),可以先叙述后议论,先议论后记叙,夹叙夹议。
6.看图作文
步骤有三:a:审图:总看,分看,再总看;b:联想: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补充。单幅图以图画为重点详写补充开头结尾,多幅图,弄清开头,,结尾,并把图画连接起来;c:口述故事,调整思路,抓住重点,照图对讲;d:文字再现。
四、注重写作技巧传授
(一)审题
1.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
如文题中有“记”字的提示词,确定是写人记事文。从文题中涉及的记叙要素来确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文题的特点来确定。
2.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眼”。
3.审题方法:a:分析法审题,题目中包含几个词语,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搞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中的关键句;b:比较法审题;c:补充法审题。
(二)选材注重一个“新”字
(三)开头
做到:要统领全文,开头要引人入胜、简洁。
常见方法:自然式、直接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特写式、设问式、设疑式。
(四)结尾
做到:收束全篇,完成主体,简洁有力,自然新颖,留有余味,令人深思。
【关键词】记叙文;人物描写;教师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要想把人物写的生动,就得学会观察,除此以外,我们还必须有其他的一些写作技巧。那么在写人的记叙文如何才能引人入胜呢?
请看例文:
游泳历险记(括号内为点评)
夏天的小河是我们男孩子的世界。(夏天的小河不应仅是男孩子的世界,它应是男孩、女孩共有的乐园)看吧,有的打水仗,溅起朵朵水花;有的比赛摸鱼,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比赛扎猛子,此起彼伏;还有的水中捉迷藏,你追我赶。(此处场景虽精彩,但无法衬托出“历险”这一主题)河中荡漾着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我的好朋友胖墩,是我的邻居,由于哥哥溺水而死,他成了家族中的“独苗”,爷爷奶奶看得很紧,父母管得也特严,绝不允许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否则,如果让他爸爸知道了,轻则不准吃饭,重则受皮肉之苦,(“不准吃饭”与“受皮肉之苦”之间孰轻孰重)所以,我们小伙伴们都很“同情”他。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游泳,胖墩瞒着父母偷偷地跟着我们去了。(此处可改为:我们偷偷地把胖墩带出家门,以体现我们对他的“同情”)开始,他在岸上呆呆地当观众,看着我们尽情地在水中嬉戏。(此处可进一步想象他在河边跃跃欲试学游泳的情景,否则下文写他沉入水中的情景太突兀)当我们正玩得尽兴时,我无意中向岸上瞥了一眼,只见胖墩突然“人间蒸发”了,我还以为他扫兴回家了呢!突然,我的好朋友志鹏大喊:“快看,那里好像有人!”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可不,只见水面上有一束头发,两只手无力地在水中忽高忽低地扑打。(掉入水中后,他应该是拼命地“扑腾”,如果到无力的地步,那就是已经下沉了。细节要符合常理)我急忙大喊一声:“不好,有人溺水了!”于是,小伙伴们拼命地向溺水者游去。我们七手八脚地把溺水者从水中托起,使我们大吃一惊的是,溺水者竟是胖墩。(此处有语病,另外抢救胖墩的细节描写也不够充分)我们赶紧把胖墩从水中拖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抬到岸上,可这时的胖墩已经“喝饱”了,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不论我们怎么喊都毫无反应。有个叫小利的伙伴吓得哭喊起来:“胖墩淹死了,这可怎么办啊?”大家一听都吓哭了。我一看就烦了:“哭,就知道哭!你们是女孩儿吗?按老师教我们的救生知识,赶紧救人!”(女孩与不知救生知识无必然联系。把“女孩儿”改为“学生”即可)说完,我让两个“大个子”一人抱着一条腿,其他人协助,把胖墩倒着立起来,然后,我用双手轻轻地压他的大肚子,没办法,只能把“死马”当“活马”医了。(此处描写不符合抢救溺水者常识)也许是我们的努力感动了上帝,不一会儿,奇迹真的出现了,只见胖墩喷泉似的吐了几大口水,然后“哇”地放声大哭起来,好像要把自己的委屈向全世界人倾诉。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终于把胖墩从“阎王”手里夺了回来,使胖墩起死回生。(语义重复)大家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高兴地蹦了起来。事后,我们都“帮助”胖墩顺利地瞒过他的父母,使其免受了一顿皮肉之苦。
这事你可要替我们保密哟,一般人还真不告诉他。
【失误点评】本文力求扣住一个“险”字,叙写扣人心弦的抢救胖墩溺水的事件。但是在叙事中,对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的角度不够丰富,语言缺少张力,导致文章失真!
升格启示:写人的记叙文引人入胜之方法:
1.写人记叙文要想引人入胜,必须选用典型细节写出特点。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对景或场面描写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写了各界群众吊唁鲁迅的一系列场面。为了写出特定的场合气氛,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写“我”独立默哀时,看到的死者的面容,闻到的晚香玉般的香气;追述入殓场面时,描写了那个高身材朋友红着的眼睛和拼命在另一个朋友肩头上抓的手;送葬时,那位致哀词的朋友和押柩车的西洋人伸到灵柩下面的手;下葬时,渐渐下沉的“民族魂”的旗子和在天的一角露出的上弦月。这些典型的细节,充分表达了人们无限悲痛的心情和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外阅读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认识小说场景的作用并能应用于作文,也就尤为重要。
写好场景要注意那几方面呢?
一、注意“点”的组合
如,《精彩的球赛》一文中对比赛场面的描写:眼看对方主将蔡玮运球,迅速来到我方阵地,正要切入上篮。紧要关头,我方队员谢泽,正确地判断球路,敏锐出击,果断地把球抢断。紧接着将球传给中场的蒋超,蒋超带球通过中场,将球击地传给了前锋刘伟,刘伟得球后一个漂亮的空切上篮得分。40:39,双方得分犬牙交错,我方反超1分。正当我方还沉浸在喜悦中时,对方王子宁迅速快攻,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轻松将球投进,我方由于疏忽大意而丢了两分。随即,我方镇定下来,由刘伟控球,中锋李海波迅速跑到篮下,刘伟一个背后妙传将球交给李海波,李海波接到球后一个小钩,球空心入网,我方再度取得领先。
在这个场景描写中,作者抓住了蔡玮的运球、上篮,谢泽的抢断、传球,蒋超带球、传球,王子宁的快攻,刘伟的空切上篮,李海波的小钩,对这六个“点”进行细致描写,用这几个小片断组成了球场上的精彩一幕。
二、聚焦点,点面结合
场景描写,既要有细致的特写,也要有全景的描述。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又要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
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赴宴的场景: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姥姥。
这里的场景描写,既注意面的描写,更注重点的描写,只有通过各个点的细致描写(有时还要根据需要,有所侧重,集中笔墨,突出某个点),才能很好支撑、突出这个面,才能把整个场景写活。这里运用了动作、神态对面上进行了描写,内容上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设置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场景描写框架。
三、要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会欣赏文本中“风雪”的妙处。例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学生大多能体味出“密”“紧”写雪的妙处。鲁迅先生的话:“《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而与《红楼梦》写雪“下的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相比,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风雪为林冲的活动渲染了气氛,布置了场景,为故事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作者把写景巧妙地织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使写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要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用特定的场景来烘托、暗示小说人物性格,含蓄而有余味,并能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出场”,可谓场景描写中的经典:“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袖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云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段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问题 读写结合
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指蕴藏于文本中的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包括语文知识、思想内涵、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一般情况下,读者阅读文章往往是为了消遣,或者获取相关信息,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则不同于普通的阅读,因为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识字、写字、感知、感悟、欣赏、借鉴、运用等语文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应努力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一、设计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阅读课堂上离不开问题的提出与答案的探究。然而笔者发现,某些教师喜欢“满堂问”,“碎问碎答”充斥于课堂。其实,这是一种低效的串讲方式,没有瞄准文本的重点,面面俱到地向学生灌输众多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生学得疲惫而不得其要领,压抑思考与感悟能力的发展,泯灭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为扭转这一局面,教师面对某一文本,要在用心研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内容,设计出核心问题,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核心问题”,是指具有统领作用、能够辐射全篇的主问题。比如,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针对第二段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统领作用的问题:“哈尔威船长先后下达了几道命令?你从每一次下达的命令中读出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精神与品质?”这一问题的设置彰显了文本的教学价值。因为这一逻辑段内容较长,表面上看比较散乱,学生读起来似乎找不到叙述的线索;这一问题的提出恰好指向叙述的条理这一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清层次,理解此段内容,领略船长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办法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首先,由各组员自主阅读标画出叙述三次命令的句子,并默读思考第二个问题;其次,展开交流,各组员依次发言,由组长集中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在展示探究成果阶段,各组代表发表真知灼见:“我从第一次命令中读出了船长舍己救人的品质。”“我从第二次下达的命令中,感受到了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妇女,保护弱者。”“我认为第三次下达的命令体现了船长对孩子的关爱。”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船长的崇高品质。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富有较强的辐射力的,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第二学段的内容,进而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
二、瞄准精彩语段,培养学生欣赏与想象能力
大凡比较经典的、可读性较强的文章,都是讲究写作艺术的:或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或着力泼墨,作好铺垫;或留有空白,诱人想象;或对比烘托,突出特点;或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这些写法的运用都是蕴含着教学价值的,都是值得教师引导学生着力欣赏、玩味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感悟、欣赏与感悟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审美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比如,《船长》一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咀嚼、欣赏。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轮船遇险时乘客混乱的场景是精彩的,船长跟机械师对话是精彩的,船长如同黑色雕塑屹立在舰桥上的形象是精彩的,文章最后画龙点睛的语段是精彩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就要瞄准这些片断组织学生品读、咀嚼,领会句子或语段的内涵与表达上的特点。如关于混乱场面的描写,作者先后描写了两处,第一处写灾难突然降临时人们忙乱的场面,第二处写救生艇出现时人们逃生的混乱场面。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场面?这对凸显船长的精神品质有什么重要作用?这些问题都要引导学生用心思考,明白这样写的意图,进而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又如最后两个自然段,写船长完成使命,随着巨轮沉入大海时“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沉默与淡定跟之前“大声吼叫”、“威严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的写法应引导学生仔细玩味,领略其好处。
三、走好“读写结合”之路,让写作与阅读牵起手来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确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最早提出并践行这一思想的是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先生,在这方面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小学作文教学指出了一条路径。苏教版教材编写上借鉴了这一理念,在课后习题设置上及单元作文指导上也体现了这一策略。当然,仅凭教材上的设置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凭借敏锐的眼力,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设计优质的题目,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他们的读中练写提供机会,创设平台。
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认为细节描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叩开写作这扇神秘大门的金钥匙,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可以精心设置一个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画面。也可以随时利用情境,比如有一次下雨了,雨特别大,瓢泼似的从天而降,孩子们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哪里还有心思上课呀,我于是干脆改变教学内容,利用这个情境,顺势让孩子们细心的观察眼前的大雨,即时作文。
2、通过训练发散思维激发写作兴趣。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以后,我让孩子们改变思路,如果菲利普夫妇在海边散步,看见远航的轮船上走下了他们的富翁弟弟会怎么样,女婿无意中发现了于勒是个穷光蛋的以后又会怎么样等等。孩子们立即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于是让他们仿照原文的语言风格,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节刻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累素材
素材有两种来源,一是教科书或者其他文学性书籍中对学生产生难忘印象的作品,另一类是来自学生生活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
1、有效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优势。教科书中的好的范文就是学生获得细节描写的最直接的素材,是知识的海洋,是形成能力的桥梁,是学生写作的金钥匙,也是写作素材的宝典。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积累,可以积累优美生动、清新流畅、感人肺腑语言,也可以积累经典的人物和环境描写,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生活,细心观察,从生活中汲取最打动人心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之源,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作为文学作品,作文既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在写作钱还要知道学生对作文的立意进行深刻剖析。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农村学校,我经常给孩子布置感恩父母的任务,让孩子回家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帮父母去地里劳作等等,并在开学布置写作任务,孩子们有了这次劳动体验,就自然的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尤其是烈日下父母在田里劳作的生活细节,非常感人,让所有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还可以回家以后,感受一下村里的新鲜事,有声有色的和同学描述一下,看看从这些新鲜事里你发现了怎样的社会新风尚。
三、进行片段描写训练,在训练中提高细节描写能力
1、仿写训练:学习了《背影》以后,父亲艰难的爬过月台的栅栏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感人肺腑,于是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个生活细节,孩子们很投入,写得也很动情,仿写训练就成功了。
2、想象描写训练:如学习了《江城子 密州出猎》后,我让学生用多张方式诵读词中描写出猎壮观场面的句子,并通过想象进行生动形象的再现,孩子们自己创造有没得语言,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写得很有气魄。
四、把语言的锤炼贯穿整个写作训练:
1、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如借鉴《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方法,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可以达到简洁凝练,一字传神的效果。
2、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如借鉴《春》中对小草、春花的描写,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春天,可以去大自然中亲自感受,有了细心的观察,再加上生动的描写,作文自然就成功了 ;
3、运用五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各个方面的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多角度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色、味、质感等特点。比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可以做这样的训练。
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作文评改
学生进行了以上各种形式的训练以后,教师不要偷懒,一定要用各种形式进行反馈,检验训练的程度。作文评改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作文评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1、教师师范批改,一定要精批,并把批改过的作文复印,在细节处不吝笔墨,让孩子们细心研究,老师为什么这么批改,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同题作文,给所有的孩子精心批改一次,这对孩子的个性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个性化语言,可以使孩子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再加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策略
一、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对于作文的认知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学引导决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感觉到作文教学比较困难,那么往往会打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而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予以引导,相信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认识: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而是为了自己的水平提升,同时也是一个表现自己语文综合能力的机会;让你们写作文也不是为了让你们随便应付,而是通过作文可以留下你成长的印记,等到若干年后你再回头看看你写下的作文,就会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此外,通过作文也可以将身边的一些事记录下来,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体会,或者通过这些事情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可以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卷面教学引导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作文的卷面其实关系着一个人的颜面,每篇作文都是你们的作品,通过卷面的干净、整洁程度也可以看出你们的作文态度,每一次的作文都是一次记录,如果随便应付的话,那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每次都有新的进步哦!”通过正面引导教育来让学生对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需要教师进行准确的规划,打好学生知识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只有足够的素材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才能在作文中运用好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显得更加丰富。
1.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词汇量的积累
词汇是进行作文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搭配、运用,才能更好地进行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进行词汇量的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额外的积累,比如,安排学生每天在黑板一侧写下几个成语或者词汇,这样在进行正常的学习之余,学生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素材,这对于他们知识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2.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材料的积累
很多学生感觉作文难,是因为他们感觉没什么可写,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写作内容的积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身边事件的记叙,或者身边朋友的描述,也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作文进行表达,当然也可以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等,只要是能够成文的知识,都可以进行写作,以便丰富学生的写作范围。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思想的积累
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就是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需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的,所以对学生进行作文思想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对于发生的事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能够通过事件发现其中的规律或者本质。此外,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仅仅是写人、记事那么简单,还要丰富他们的作文思维。
三、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
比如,写人主要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方面进行写作,需要学生认真把握。外貌描写要努力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能表现人物的品质,对话形式要灵活,要符合人物的原生态。动作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能显示人物的神态,精选词句,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心理描写要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
另外,在写事的时候要注重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保证事件的完整性。写景的时候要注重写作的顺序,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在写状物的时候,要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动态的特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融入作者的情感。在写活动的时候,如,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要注重场面描写,必须描写人物的活动和气氛。要把活动在这个场面的人物和要写的事融为一体。注意面与点的描写,面概括写,点细致的描写。场面气氛应始终一致。看图作文要注重写作的步骤:先审图(总看—分看—再总看);再联想(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补充)。单幅图以图画为重点详写,补充开头结尾;多幅图,首先弄清开头、、结尾,并把图画连接起来;其次可以口述故事,调整思路,抓住重点,照图对讲;最后进行文字再现。
初一年级甚至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写的文章离不开叙事、描写,其他文体涉及的较少。所以在叙事和描写上重点引导、训练,即能达到目的。
一、在叙事引导上下功夫
写人记事文章的存在基础就是事件,没有事件,描写、抒情以及文章主题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依据。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告诉学生写清楚记叙的六个要素,提醒他们把事件叙述完整就行了。其实,要把文章写好,单凭这些是不行的。
1.叙事详略要相得益彰。从叙事学的基本常识中我们可以知道,叙事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即什么事、怎样叙述。叙述什么事,这是选材的问题;怎样叙述,这是叙事的技巧方法问题。叙事除了六个要素一般要交代清楚之外,比较重要的就是把握详略。一般来讲,叙事总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而支撑这个中心的力量就得靠详略得当的叙事。如果我们要充分地表现出中心,就得借助能涉及各个方面的事件来实现。但是如果学生全部都详尽地描述下来,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就需要教会他们概写,使读者理解主旨的视野更开阔。不过也不可能没有重点,这就是要告诉学生选准事件或事件的片段,务必详细地铺开,尤其是事关人的思想性格、事件本身所蕴含的道理等这些体现中心关键的地方,要不厌其详、不惜重墨地叙述清楚,甚至不放过一切细节。
2.力避冗长繁琐而无效。详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拉长篇幅。如果学生毫无选择地记流水账一般叙述,没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虽然叙述详尽,但也不能做到“扎实”。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妨选择典型病文,在班内朗读,让学生共同发现、修改。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先审题,揣摩文章的中心,再分析所选的材料是否恰当,继之反复品读,发现叙述繁琐的内容。最后老师把挤掉了水分的改文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比较。只要扎实有效地引导,一般来讲学生是能理解、掌握,做到详略得当的。
二、描写训练要细腻到位
能不能细腻而到位地描写,往往是作文水平高低的分水岭。也许我们会很快速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描写这些抽象的概念,但有时会忽略了如何进行细腻而到位地描写的指导和训练。
指导描写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为什么写。描写其实仍然服务于中心,让文章中心充分表现出来。《社戏》中提到“我”看戏未成的时候,“我”的心理描写非常具体,突出了看戏给我带来的巨大吸引力,衬托出后来看戏的难忘,也比较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有目的的描写才有价值,才能够有力支撑中心。
2.懂得写什么。一件事情牵涉到很多方面,但必须选择那些最具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写人要捕捉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的言谈举止等来写;写景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景象来写;写事要善于选择相关的环境等来写。自然,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大可不必放入文中。
必须重视的是,有很多学生不会写到位。比如“他是个认真负责的人”,“认真负责”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如果能描绘出他“认真负责”的一个片段或事例,那给人的印象就非常具体而深刻了,就写到位了。《社戏》里写孩子们支撑着看戏的情景,很逼真,充满童趣。作者也可以用一句话交代即可,比如“孩子们都很困,快支撑不住了”,但是,作者为什么没有这么笼统地描写呢?且看原文:“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地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作者描写“戏子的脸”变化的动态,其实是反映了困乏的真实。再锁定不同年龄孩子们的表现,就把看戏时短暂的“无趣”表现出来。而文中“忽然”的内容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看戏的一波三折和趣味无限。但是作者如果笼统地写,则不能有力地表现出孩子们看戏的真实状态,不能表现出孩子们盼望看到打斗场面之情的强烈,也不能很好地衬托出归航途中孩子们的兴奋和快乐。老师通过这样的分析,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具体而到位地描写了。
【关键词】仿写 段落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20-01
作文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写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其水平的高低,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见到作文如同遇到老虎,“闻写色变”,苦不堪言,进而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笔者认为,段落仿写就是一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仿写,即仿效优秀的范文进行写作。茅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对于那些对作文有畏难心理的学生来说,范文的参照作用就像给学生一根拐杖,能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门道,打开写作的思路。通过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一道减缓坡度的阶梯,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仿写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对高中生来说,段落仿写是训练的重点。因为,作为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段落可以说就是具体而微的文章。文章写作涉及到的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要素,同样体现在段落的写作中。能够把段落写好,连段成篇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段落容量小,费时少,可以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 结构思路仿写训练
结构,即布局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的组合安排。大几优秀的文章,无不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对于一个语段来说,正是通过功能各不相同的句子相互配合,共同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结构的安排,是作者思维路径的体现。我们看到,在学生的作文中,结构不严谨,层次不分明,句子衔接不紧密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研究如何围绕一个核心意思缀句成段,训练基本的布局谋篇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就常见的举例论证文段练习,可提供下面的语段进行仿写。
“勇于担当需要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成功者的雄姿,王者的风范。烛之武,夜缒而出,孤身一人深入秦师,面对秦王,毫无惧色,在危难之际担当了说退秦师的重则。触龙,年事已高,但不忘国家大事,凭借着一种贤者的智慧,说服了赵太后。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勇于担当的背后,需要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最终化为勇气与力量,使他们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完成使命。”
这是一个举例论证的典型段落。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进行结构思路的梳理,做好分解标注。中心句,提出论点;介句,连接中心句和例句,使衔接更加舒畅自然。举例论证(论据);评析事例,找出事例与观点的联系;提出结论,照应中心句。
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叙议结合段落的起承转合方式有一个直观的感知把握,可以具体地学习到文章布局的原理。接下来就可以布置仿写训练,如以“做任何事,都要琢磨其中的门道儿”为论点,写一个举例论证段。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领会写作理论与技巧,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作文规律。
2 表达方式的仿写训练
如果说,结构的安排决定了文段的骨架,那么接下来就是通过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内容的充实。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根据写作实际,可以设计为概括叙述、具体叙述、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有序说明、就事论理、叙议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多种段落仿写训练。请看丰子恺《吃瓜子》中的这个语言片段:
“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较好,有如朵朵兰花。”
在这个段落里,细节描写尤为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动词的准确选用,拟声词的生动再现,再加上方位词的配合,把吃瓜子的过程,写的形神兼备,妙不可言。通过这样的感知,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可适时进行仿写。比如,大家熟知的篮球比赛,就是一个有声音、有动作、充满动感的场面。有了范文的引导,学生写作积极性就很高,一些出人意料的新火花,顿时涌现出来。
3 修辞手法的训练
有文采是对写作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要求。文采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比喻的形象生动、排比的气势磅礴,对偶的整齐凝练,让汉语充满音乐美、形式美、意境美。在段落中进行修辞方式的仿写,是学会扩展语意、丰富语境、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如朱白清《绿》中的片段: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这个段落的特点是每个描写的景物后,都用比喻句进行了扩展(括号部分)。如果去掉比喻,虽然也写出了大体景致,却失去了形象美、意境美。
可以说,结构思路、内容表达、语言风格等构成了文章的基本要素。选择这三方面的优秀的段落为范例,进行针对性的仿写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感觉,打下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把握好教学时机,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课文,注意收集精彩的语段,找准切入点,以仿促写,多方位的给学生提供写作的“阶梯”,鼓励学生用力“攀登”,就一定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科学有效的锻炼,并逐步形成独立的写作能力,最终使自己的写作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生活实际的需要。作文就是需要,一种表达的需要,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学生只有产生这种需要,才会去写。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这种需要呢?主要就是强化学生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的观念。在教学中,对教材中已有的文题进行增、删、改,对强化学生的生活作文观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会观察积累是写好生活化作文的前提
“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观察仔细认真的习惯,是一种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源头,在实际生活里训练思想,培养感情,要让学生有意接触外界世界的事物,能够常常对外界事物持一种观察的态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我反复告诫学生:你生活的领域有多大,观察范围就有多大;处处留心,作生活的有心人;把观察纳入生活,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当然,观察决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看”,还要将人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遇事多思考,多感悟,多追问。观察过程中,还要用好“烂笔头”。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随时用笔记下来。
观察跟感情有很大的关系,丰富的情感使我们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饱含感情看”要求我们带着感情观察。朱自清先生就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在看父亲,本文作者最后写道:“我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他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简短的抒情,写尽了对父亲无尽的思念,言简而意丰,情真而意切,充分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及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正是带着这种感情,作者才观察得这样具体,描写得这样仔细,文中才饱含了深深的情感。
三、学会恰当地表达是写好生活化作文的保证
1、选好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作文中你可以直接切入对生活的描写;也可以缓缓抒情,以情切入;你还可以先声夺人,让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你还可以采用触景生情的写法,巧妙设置与生活事件相似或有某种联系的情境,引出生活事件。总之,要精心经营好文章的开头,力求让读者一看开头就情不自禁,爱不释手。
2、浓墨重彩绘片段。紧扣文章中心,精心选择那些曾经打动过你的镜头或难忘的片段,将欢乐或悲伤、喜爱或憎恨种种情愫聚集在片段描写上,并着力营造好这个“动情点”。精彩的片段可以是告别的一挥手,可以是平时的千叮咛,可以是欲言又止的眼神,也可以是细腻缠绵的心理描写。要写得感人,就要不惜笔墨,细腻地刻画人物神情,着力刻画人物心理,不惜笔墨选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总之,让人物走上前台对话,让人物上台表演……并工笔细描地一一刻画出令人震撼的细节,使文章弥漫着令人心动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