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宣岗位工作计划

企宣岗位工作计划

时间:2023-05-30 10:2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宣岗位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宣岗位工作计划

第1篇

领导为使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建立了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公司总经理助理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公司资源,管理公司对县供电企业的结对帮扶工作;审批结对帮扶管理办法,审批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监管帮扶过程,听取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审定结对帮扶年度评价结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对县供电公司结对帮扶的日常管理工作。

2.明确帮扶目标

在每年年初制定出明确的帮扶目标:经营业绩提升;新增装备(含生产服务用车、检修试验设备、工器具等)配置;完善基础管理;解决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及依法治企突出问题的整改,指导、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等重大事项;实施专业技术和技能岗位培训;进行带电作业、低压集抄等新兴业务现场培训和实操指导。

3.强化帮扶责任落实

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联系人,明确本单位各部门和人员职责,为帮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组织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听取下级工作汇报。建立帮扶工作月度、季度通报机制,强化过程跟踪,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真正解决被帮扶单位实际困难,提升员工技术、技能水平。

4.加强帮扶计划制订及执行

科学制订帮扶计划。帮扶计划编制前,帮扶单位(部门)深入现场调研,认真开展诊断分析,结合被帮扶单位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固化计划的下达流程。按照被帮扶单位上报需求—帮扶单位(部门)核实确认—专业部门会审—被帮扶单位完善修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领导小组批准—正式文件下达的流程,做到每个环节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各方信息对称。实行计划执行的闭环管控机制。建立计划执行月度跟踪反馈机制,纳入部门(单位)月度工作重点,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有关计划执行。

5.拓展管理帮扶资源

建立“帮扶专家库”,在公司层面了解基层单位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身体健康且意愿继续发挥余热的退休老同志,组建由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向被帮扶单位“专家库”成员的特长,被帮扶单位个性化选择专家和培训时长,最后由农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

6.加强专业管理指导

指导各单位完善帮扶工作闭环管控机制,找准本单位专业薄弱点,明确专业帮扶培训目标,落实人员责任,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帮扶培训机制。丰富跟班学习、现场培训、驻点指导、挂职锻炼等培训方式,把帮扶培训与职工岗位培训相结合。提升各单位安全、运检、营销、调控、物资、通信等专业管理水平,实现纵横向对比的逐年提高。

7.实施第三方独立评价

加大帮扶评价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建立了自查、互查、第三方评价的常态机制。结对单位按月自查计划执行情况,按季互查计划执行,第三方评价按计划下达周期开展。依托电力行业协会的专家队伍,公平、客观评定帮扶成效,总结经验与不足,指导下一步工作开展。

8.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市公司层面制订、印发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以帮扶评价结果为依据,将结对部门的帮扶成绩纳入本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供电分公司和子公司纳入企业经营责任制专项考核。落地帮扶工作考评办法,各单位(部门)形成自己的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对接市公司考核和奖励,坚持正向激励,严格计划执行,鼓励帮扶双方教、学的积极性,激励形成的帮扶成果。

9.加强宣传

第2篇

一、区域职工摸底

事业部成立后,由于区域化管理,管辖区域内达13个公司,在册职工达270,为了掌握职工的详细信息,我部对所有人员摸底排查。尽管面临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但我们依然对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做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虽然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但是我部员工始终发扬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积极与其他同志协调配合,挤出时间查找大量原始资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补充完善相关资料,积极协调处理职工人事关系问题,认真做好了员工信息摸底工作。

二、养老金收缴

在养老金收缴我们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坚持该收多少收多少。同时,把人事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情感管理)相结合,制度上严要求,情感上多激励,使岗位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促进事业部和谐发展而努力。在养老金费收缴工作上,很多同志不愿意交所欠的养老金,我部利用工作之余,做思想工作,沟通感情,明晓利害得失,让职工听得明明白白,而且通过细致入微的沟通,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顺利的完成了收缴工作。

三、信息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员工档案是随时掌握员工基本资料情况的资源库,也是建立员工人才储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员工手写档案以及电脑登记档案;包括在职人员档案、离职人员档案以及应聘人员档案存档三部分,档案的建立以及有效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部随时掌握在职人员以及人员流动情况。

事业部所辖区域人员的档案本来在公司人力资源部,但是由于好多人好年不与公司联系,个人信息存在不完善和失真的情况。为对这270名职工现在持证情况及信息情况进一步了解,我们又重新建立个人信息,以便工作调配,能使有有人才用在真正需要的岗位上。另外,对于凡是来到中原事业部应聘的人员,我们都为其建立档案资料作为人才储备资料,以便需要人时查阅,减低了招聘率。为了方便开展人事工作,规范管理人员情况,同时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相关人事表格,包括《求职申请表》、《离职申请表》,《员工岗位变更表》、《管理人员聘任表》及员工转正申请表等,使人员规范化、程序化,也加强了事业部与公司人力资源部之间工作的沟通性。

四、员工培训工作

员工的能力与执行力直接关系公司和事业部的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训工作一直是中原事业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队伍,今年我部将培训计划按照质量教育、安全生产、保密教育、职能管理和员工技术技能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化,计划开展培训课程共计**项,截止到目前为止,除按照公司培训计划外,事业部又组织召开《项目管理手册》、《安全管理手册》宣贯学习会议,事业部各部及所属二十个项目部负责人总计56人与会参加。通过此次深入学习,将更有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推动我部各项人事工作的积极开展落实。今后我们还根据项目情况再举行其他培训。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在新员工入厂培训上,除对新员工进行企业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保密、消防知识、质量知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外,实习期结束进行了专门考核。

五、做好其他事务工作

由于劳资工作内容繁杂、所以要求基础管理必须规范化,我部对各类档案、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各项工作都能做好统筹安排。对前来咨询问题、查阅资料问题的职工能够做到态度热情,耐心讲解,做好来访人员政策解释和思想稳定工作。

六、工作中值得总结的经验

1.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事业部有序运作的关键。

2.加强员工的培训与学习,做好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企业整体实力的保证。

3、建立部门专业工作团队是提高部门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1)领导以身作则是团队建设的关键。

(2)注重部门员工能力素质的培养是团队建设的基础。

(3)加强沟通与开放式讨论是有效手段。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

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对加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还不够深入和细致;对引进、培养和服务人才工作研究和探索仍然不够;围绕企业和事业部发展的工作中心,在人力资源工作的落实上还有些差距;职工培训工作计划性还不强、不细;社会保障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对指导全局性工作需做进一步努力等等。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是:

要针对高新技术人才、熟悉市场经济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少的情况,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在“内培外引”上下功夫,加大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形成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

一是要大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制定留住人才的工作措施,注重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尤其要在待遇留人方面下大功夫,出实招、求实效,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要结合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对人力资源分类管理,按照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要求,使人力资源充分流动起来,特别是要使项目经理及相关的技术骨干在企业内部真正流动起来,尽量避免人才的浪费,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是要认真研究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各类新型组织的各层次管理人员的选任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发现和使用人才,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的适应企业发展的用人机制。在高级人才的选聘上打破工人、干部的界限,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要尽量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最大程度地使用好人力资源,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深信,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在

第3篇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企业的追捧。同时,每个企业在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理论创新对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电网公司自2005年开始积极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之路,创新性地提出了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创立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鼎·心”模型,并提出了“宣贯理念”等“十二项”推进行动策略指导实践工作,强调和外部利益方的沟通合作,实现共赢,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在这些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电网公司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一系列里程碑范例,拥有近20个“第一”的头衔,捧回各类奖项70余个,不仅在中央企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还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的最好排名。

“研究先行”的社会责任观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研究先行”的社会责任管理推进策略,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系统研究,并且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仍然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责任发展、认识为先。我们一直在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认为,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其中,透明是指企业保证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决策和活动的公开性,并有意愿以清晰、准确、及时、诚实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沟通;道德是指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管理实践,是对现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从管理入手,走管理创新的道路。

一是通过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管理变革。通过实现社会责任管理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将企业管理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管理对象从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拓展到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资源、能力和优势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管理机制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发展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管理内容从以利润目标为中心的商业管理内容,拓展到综合价值管理、社会和环境风险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透明度管理等社会责任管理内容。

二是通过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采用新的运营方式。社会责任内生于企业运营过程,要求企业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业务运营,自觉在运营过程中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与期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全面提升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利益相关方管理和透明度管理,争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决策和活动的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品牌形象。

三是通过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采用新的社会沟通方式。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推动企业切实树立起外部视野,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实现社会沟通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传播业务和工作,转变为传播业务和工作的社会贡献与综合价值;从单纯重视与股东和主管部门沟通,转变为重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全面沟通;从注重发挥沟通的信息传播功能,转变为注重实现“沟通建立信任、信任增进合作、合作创造价值”。

四是通过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员工采用新的工作方式。通过将社会责任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推动广大员工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益相关方理念、和谐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透明发展理念、品牌发展理念,在工作过程中落实综合价值管理、社会和环境风险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透明度管理、责任品牌管理等社会责任管理要求,自觉将内部工作转化为社会价值,将利益相关方诉求和社会期望转化为工作要求,实现“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

“鼎·心”模型

国家电网公司定义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是确保企业发展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及可持续发展要求,自觉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全新管理模式,并且独创了“鼎·心”模型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观。

鼎是国之重器,代表社稷和承诺。模型以“一鼎双心”的造型,直观地反映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心中怀鼎”,表明国家电网公司心系社稷,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保证企业行为的道德;“心中立鼎”,表明国家电网公司一言九鼎,坚持透明运营,明确承诺追求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行为的透明;“双心成鼎”,表明国家电网公司思想和行动相一致,保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行为和绩效的统一。

鼎中部连接双心的是圆形的持续改进平台,表明国家电网公司有着强大的、内生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引擎,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鼎的两侧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两大外部驱动力,表明国家电网公司自觉凝聚各方合力,共同造福国家社稷。

“鼎·心”模型包含了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四大核心内容。模型以4大模块、21个要素,分别反映了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四方面核心内容:

一是管理目标模块,5个要素,包括:坚持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优化公司使命、丰富企业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责任管理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首要问题是重新审视和优化管理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重新定位公司管理目标,确立了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企业使命、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坚持通过社会责任管理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确保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是管理机制模块,7个要素,包括:责任领导力、公司治理结构、社会责任推进管理、优化决策管理、优化流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完善绩效管理。责任领导力、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推进管理,既是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根本保障;确保决策管理、流程管理融合社会责任管理理念,是从源头上推动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公司运营过程的保障;完善制度建设、绩效管理,是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

三是管理内容模块,7个要素,包括:优化业务运营、优化职能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公益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沟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它具体体现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核心特征,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实现企业管理内容的重新审视和优化,以充分发挥公司现有业务和未来创新业务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

四是管理动力模块,2个要素,包括: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驱动作用和充分发挥社会环境驱动作用。社会履责的整体环境,内生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环境,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步的不懈动力。

国家电网公司认真关注社会履责环境的不断发展,持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环境对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驱动作用。履行沟通合作责任,最大限度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一方面要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要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其中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要做五项工作,即制定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司战略、完善保障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管理制度、提供加强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司资源、落实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实现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工作绩效。

以落实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工作计划一项为例,大致有四方面内容:一是与公司经营区域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省政府全部进行了政企合作会谈,推动电网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公司发展战略的透明度。二是积极参加全球可持续电力合作组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机构的活动,召开智能电网国际论坛,全面披露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投资规划,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分析,提高电网发展规划的透明度。三是推广95598供电服务省级集中建设,研究总部95598供电服务中心建设思路,确保与用户沟通过程的集中管理、实时监控,提高公司客户服务的透明度。四是建立供应商服务中心和物资合同服务大厅,“一站式”解决供应商服务的一般性问题,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

“十二项”推进行动策略

在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十二项”行动策略,这使得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这“十二项”行动策略是:

一是宣贯理念。坚持理念先导、领导表率、全员宣贯,推动公司上下树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深入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

二是组建机构。立足现有组织管理体系,为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是匹配资源。从配备社会责任推进专职人员、年度社会责任工作专项预算等方面为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人力保障和资源保障。

四是深化研究。在国内企业中率先系统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研究,为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支撑。

五是制定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系统部署了“三个五年”的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做到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安排有序。

六是健全制度。系统制定了“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关于加强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方案”等文件,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七是提升能力。通过推进全员社会责任培训、开展重大社会责任活动、研发和应用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加强社会责任国内外交流,以及建立社会责任知识管理体系等举措,持续推进公司社会责任能力建设。

八是强化沟通。将强化沟通作为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创新社会沟通方式、途径、载体和体系,以沟通交流促进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先后了我国首个企业绿色发展白皮书和“企业价值”白皮书。

九是开展试点。按照“试点先行、提炼模式、逐步推广”的方式,分别在公司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各层级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经验和模式。

十是推动融合。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公司使命、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业务运营、日常管理和企业文化。

十一是促进参与。建立健全战略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和业务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创新利益相关方参与方式,保证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十二是管理绩效。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健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社会责任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实施社会责任绩效考核,为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提供激励与约束机制。

全面试点工作的推进

在“研究先行”的社会责任管理推进策略的指引下,国家电网公司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理论创新,比如“鼎·心”模型和“十二项”推进行动策略。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电网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已经从四级试点向全面试点过渡。

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确定了“试点先行、务求实效、根植基层、创造经验”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路径,在公司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分别开展四级试点。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选择核心专业和天津市电力公司,开展总部和省级供电企业试点;2009年,又分别选择江苏无锡供电公司和浙江嘉兴嘉善县供电局,开展地市级和县级供电企业试点。深入探索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模式和推进模式,为公司深入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第4篇

2010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和省、市局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消除事故隐患为根本,安全监察为主线,认真积极地履行安全监察职责,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

具体计划是: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和2010年省、市局工作部署,结合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实际来开展工作,重点是全面摸清全县特种设备底数,和特检院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数据库,做好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工作。在充分做好特种设备现场监察和重点监控设备计划的前提下,扩大现场监察范围,把特种设备安全现场监察工作做牢、做实。排查消除事故隐患和省、市局部署的专项整治相结合,实现事故隐患完全闭环。认真做好全县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和木材加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查自纠,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真正把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使用单位头上。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培训,举办1—3期培训班(含穆墩岛风景区和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旅游观光车驾驶员领证培训),切实提高全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创造人员的安全意识。

质量科工作计划

一、完善全县工业企业质量档案,建立健全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数据库。首先是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证企业档案、通过认证认可企业档案、名牌企业档案,其次要开展全县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分行业如服装、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汽车配件等进行逐一建档,分区域如县园区、乡、镇进行登记,分运行情况如:正在运行企业、停产半停产倒闭企业、只有营业执照而未建设运行企业等进行动态掌控,以做到对全县生产加工企业底数清,档案建,动态明。

二、分门别类建立全县工业企业档案。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按照国家局、省、市局建档要求和建档模式进行建档;对未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按照企业基本情况、产品检验情况、认证认可情况、品牌创建情况等内容进行建档。对全县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数据库每半年进行一次数据更新,每年进行一次数据维护。

三、认真做好对获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进行巡查和年度自查的审查工作。巡查工作按月度进行,每月巡查3个企业(目前全县共有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33家,其中3个已停产倒闭。),巡查中要检查企业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情况和质量管理的各项记录完善情况。年审工作按季度进行,获证企业按规定在生产许可证发证日期的前一个月向我局质量科提交《生产许可证年度自查报告》,我们对有关企业进行逐一年审。年审工作要重点检查企业的年度产品监督抽查情况和企业执行《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情况。

四、认真宣贯《食品安全法》,做好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配合食品科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学习《食品安全法》和国家局颁发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让每个食品企业都制定接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同时强化对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特别是产品的出厂检验,以不断提高我县食品企业接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合格率。

五、重拳出击解决塑钢门窗、配装眼镜无证生产问题。

目前,我县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塑钢门窗企业有30余家,而获证的企业只有1家。无证企业,以劣质制作、低价倾销,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县无证生产加工配装眼镜的眼镜店有10余家,无证眼镜店无法保证其配装眼镜的质量,严重损害了我县青少年的用眼健康。我们将配合稽查大队对无证生产塑钢门窗和无证生产加工企配装眼镜的企业进行逐一查处。首先,责令无证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并予以经济处罚;其次,责令其限期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对逾期未申办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实行强制关闭,并加重经济处罚。

六、全面调查,突出重点,实施名牌战略。

2010年我们将对全县的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然后遴选出2010年省、市名牌产品培育对象企业,工业产品企业和食品企业将在2009年全县纳税100强中选定,农副产品企业将在我县名特优新的产品如:西瓜、花生、山芋、辣椒、西红柿、百合、核桃、草鸡、黄颡鱼、鳜鱼、泥鳅、毛刀鱼、银鱼、菖蒲、莲子、茨实等中选定,2010年计划培育申报省名牌产品企业8家,市名牌产品培育申报企业20家。

七、加强联手联动,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在履行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等方面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强化与局各科、所、队的沟通协调,联手联动,以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1、开展全县工业产品企业普查建档工作需要全局各科所队共同采集信息,填写登记表。

2、通过普查,对生产纳证管理的产品而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统一移交稽查大队依法查处。

3、对在国家、省、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不合格的企业,移交稽查大队查处。

4、对巡查和年审中存在问题,而又逾期不整改的企业移交稽查大队处理。

5、对无能力进行产品出厂自行检验的企业,而我局质检所又能承检该产品,建议其委托我局质检所进行产品查处委托检验。

6、对计量器具未定期检定的企业,通知其向计量所申报检定。

7、对生产产品无执行标准、代码、条码过期的企业通知其向我局标计科申报办理。

8、对生产纳证管理食品而无证生产的食品企业,通知其向我局食品科申报办理。

9、对在用特种设备无证使用、无证操作、未定期检验的企业,通知其向我局特设科申报办理。

食品科工作思路

在严格执行并确保完成市局部署的各项工作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下列工作:

一是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企业必须执行的6项规章制度,在全市率先完成对食品企业的制度建立、制度培训、记录规范、统一建档等工作。计划分四批,第一批:小麦粉(4月份)、第二批:白酒(5月份)、第三批:大米(6月份)、第四批:肉制品、饼干、纯净水等(8月份),进行分步实施。

二是进一步开展打击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工作,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优势,对重点产品(包括:白酒、小麦粉、糕点、饼干等),重点环节(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不规范食品添加剂、添加剂使用管理不到位等)进行整治。

三是协助市局开展产品风险监测工作,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白酒中糖精钠、安赛蜜,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等食品添加剂进行重点监测。

四是全面实施食品企业分类分级分等监管工作。完成对全县高风险食品、中风险食品、低风险食品的分类,确定全县高风险食品、中风险食品、低风险食品企业具体数量,并根据企业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等情况,对全县企业进行分级,由此将全县食品企业分为红橙黄蓝绿五等,对绿色(Ⅴ等企业),监督检查≥2次。对蓝色(Ⅳ等企业),每年监督检查≥1次。对黄色(Ⅲ等企业),每年监督检查1-2次。对橙色(Ⅱ等企业),每年监督检查2-3次。对红色(Ⅰ等企业),每年监督检查3-4次。

五是继续深化与两所一队合作,着重做好“四审”和“四查”。与两所联手注重“四审”,即企业上报材料审查、现场核查中不合格项整改审查、日常巡查问题落实情况审查、年度报告规范性和完整性审查。与稽查大队联手注重“四查”,即通过日常巡查、领导督查和问题核查中发现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与稽查大队形成联动,依法查处,突出刚性履职,提高监管工作有效性。

标计科工作计划

一、计量工作

1、计划全年完成“C”标志企业4家。

2、联合大队对冒用和超期使用“C”标志的厂商实施行政处罚;联合计量所完善全县强检计量器具台帐,继续完成新年度“两免费”检定工作。

7、重点对2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相关系列工作。

8、拟创建1家省级计量诚信集贸市场;1家计量诚信超市;1家计量诚信眼镜店。

二、标准化工作

1、为大队提供标准方面的违法线索10条以上,并组织查处,进一步巩固我县消灭无标生产成果。

2、计划企业标准备案30家,复审32家

3、计划创建1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2个农业产品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

4、计划新办条码20家以上,续展20家。完成组织机构代码800家以上。和大队协作请省条中心支持对我县的大中型超市使用的条码情况开展一次拉网式执法检查。

5、计划采标8家。

6、重点对2家服务性企业开展服务化试点工作。

稽查大队工作计划

(一)、主动打击工作

一是打击生产销售假冒本地及其他知名产品违法行为。如双沟、洋河酒,假冒的化妆品等;

二是打击涉及影响人体健康安全产品。如: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指标不合格,假冒伪劣电器等。

三是打击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产品。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多投诉。要对农资生产企业加大监督频次和力度,确保我县农资生产企业不出问题如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农业机械等。

四是打击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如:建筑用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红砖等。

五是根据专项整治文件或上级交办等要求,打击在行政区域内查处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涉及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无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等其他严重违法的案件。

全年主动打击查处的案件不低于30起。其中计量9起,质量18起,标准化3起。

(二)、合作查处工作。

一是和上级稽查机构合作,对区域内重大案件实施联合查处,并确保年联合查处案件不低于3起。

二是和质量科、食品科、质监所开展合作,根据其需要,对企业违反《质量法》《标准化法》《许可证条例》中的无证生产、生产不合格产品、企业不严格执行出厂检验规定、进销货验收登记、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产品等行为通过局领导移交的案件,必须及时迅速做到100%查处到位,并确保达到科所移交的目的。全年主动配合案件不低于6起。

三是计量所、标计科合作,根据其需要,对企业违反《计量法》《标准化法》中的计量不合格或计量管理不合国家规定、滥用和冒用认证认可标志、对市场超市药店等伪造或冒用条码、不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或无标生产、标识标注虚假或不符合规定,特别是对目前反映比较强烈的大米、面粉、水泥、电线以及市场种子农药等计量不合格等行为通过局领导移交或主动联合查处的案件,必须及时迅速做到100%查处到位,并确保达到科所移交的目的。全年主动配合案件不低于9起。

四是在安全科需要的情况下,协助派驻大队实施安全案件的查处工作。

五是对上级交办或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做到满意率90%以上。

(三)工作措施及制度

一是将全县分为若干区域,分别由一个副大队长负责该区域打假职责。并对辖区内打假工作负总责,其他成员为共同责任人。对区域内出现的属于稽查职能范围的工作,依法实施查处。对不履行稽查职能或推诿、拖延履职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包括罚款、扣罚奖金福利、在队内进行检查,必要时建议局党组给予纪律处分。

二是实施案件查处通报合作机制。

在查处案件中,不得仅限于专项整治或交办、投诉内容。必须对企业全方位检查,包括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执行出厂检验规定执行情况、标识标注、认证认可等,只要发现其他管理部门或技术机构有服务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应及时将查处情况通过分管领导通报相关责任部门,以便及时开展服务和管理,保证本系统各部门工作都能到边到位。

对科室没有移交的,如有怀疑相关企业有不规范的情况,应及时向科室建议,必要时可共同参与检查。

所有案件查处后,只要是涉及生产企业的,必须将查处情况通报相关监管科室,以便职能科室进行监管。

对违反规定的按上述方案实施责任追究。

三是实施每周例会制度。每周一开大队例会,主要包括:1、由大队人员轮流按既定方案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2、各区域负责人汇报上周工作;3、对立案案件通报查处情况,并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叫案审会研究。4、提出本周工作方案。使全体人员都能了解全队每个人都在干什么。

四是严格将严格执行大队出台的《案件查处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文书使用都符合规定。对违反规定的按上述方案实施责任追究。

五是配备专职后勤人员,对案件从案源管理到结案的全过程登记流程备案制度,不管最终是否形成案件,只要实施检查,均要归档备查。对违反规定的按上述方案实施责任追究。

六是是建议局发挥局案审办的作用。对所有交案审会研究的案件均要通过法制人员审核后才能提交审理。对违反规定的按上述方案实施责任追究。

七是实施案件查处透明机制。所有案件必须在全体稽查人员或大队长会议上提出处理建议,并将研究意见记录在案。

不得私自做出决定。对违反规定的按上述方案实施责任追究。

八是对大队的经费开支实行公开透明。由后勤人员对每笔开支进行登记,每季度公布一次开支情况。

九是实行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哪个案件出党风廉政问题、哪个区域出问题,追究哪个队责任。

质检所工作计划

(一)目标:1、预算目标:110万;2、综合目标:提升能力、加强考核、拓展空间、规范行为。

(二)措施:

1、提升能力:(1)争取监督检验资质;(2)为2011年新上七个实验室扩项项目做好准备工作(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膨化食品、罐头食品、蔬菜制品、粉丝、复合肥等);(3)围绕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提升检验能力。如白酒中糖精钠、面粉中增白剂等的检验;(4)对现有设备进行新生资源性开发;(5)加大与之配套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尤其是对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新进大学生的培养)

2、加强考核:(1)预算目标考核:沿用2009质检所目标考核办法,不作原则上的改变;(2)学习质量考核:外派学习合格费用报销,不合格费用自理;所内组织学习,一月一考,考核结果与考核奖挂钩;(3)检验质量考核:重点考核工作时效性、结果准确性;(4)服务工作质量考核:重点考核工作时效性、企业满意度、档案完整性等;(5)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及行风廉正建设考核:重点考核日常作息制度执行情况、部门禁令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投诉举报情况、个人承诺的执行情况等。

3、规范行为:探索流程图式的工作管理方式,以流程图形式明确各项业务和管理工作操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制定所需流转单、审批单等。做到事事有依据,环环有人管。

4、拓展空间:(1)争取食品检验计划与经费;(2)在09年与食品科合作的基础上,在扩展服务能力、增加检验手段等方面策应食品科监管工作;(3)争取与工商在市场食品质量监管中的合作,走以技术换资源之路;(4)争取稽查部门在执行监督检验计划和培植服务资源上的支持与配合;(5)选择性的与市所加强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凡企业需求即为所服务内容,所内技术能力解决不了的,利用外部资源加以解决)走以资源换技术之路。

计量所工作计划

2010年按照局党组的工作部署,结合本所实际工作,落实各项计量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工作责任心、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目标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打造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目标一致的制度体系。

2、积极开拓新的检定检测领域,继续加大设备的投入,不断地满足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所检定检测服务水平和服务大众的能力。准备新增出租车计价器、多点温度测试仪、酒精计、气相色谱仪、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等计量标准,我们将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在计量标准考核中全部通过。新建计量标准准备在7月份前上报考核,计量标准的到期复查在12月份前完成上报复查考核。

3、加快人员的培训步伐,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和检测项目的增多,培养检定人员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对新近大学生素质教育、业务培训尤其重要。从计量从计量事业发展的长远看,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放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关键是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实行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内培外学,制定有效的学习考核机制,鼓励促进人员学习,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操作技能。

(1)积极参加省里计量专业的各项培训,特别是年轻同志和新进人员有培训计划的全部外送学习培训。

(2)对重点岗位人员以提高实际技能为主,联系到相应所进行专项学习培训。如医疗器械、天平、砝码、加油机、酒精计。

(3)根据企业所需和设备状况,联系设备生产企业进厂学习培训维护修理技能,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如气相色谱仪。

(4)请专业人员到所里进行专项培训,提升技能。如压力表。

4、抓好民生计量工作,根据省局文件分别在上、下半年开展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检查,检查和抽查批次按省市局要求完成任务,开展加油机计量检定检查,继续着重开展好乡镇医院、社区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和全县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两免费”检定工作,食品企业化验室在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两免费检定工作在09年工作基数上不减少,保证检定率和检定数量,在上半年全部完成结束。覆盖所有工作领域计量器具强检率达到95%。

5、加强横向联系合作,突破老观念、老思想,要有新的思维和理念,对内加强协调和沟通,促进工作的开展。积极与外界合作,互利共赢,创造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对内:与稽查队协作,推动强检工作的开展,促进依法履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使使用单位增强法制计量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与食品科、质检所协作,通过食品生产企业换发证工作,提高企业强检意识带动强检工作开展;与质量科协作,提高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率,工作能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安全科协作,带动压力表、安全阀安全附件的强制检定、校验工作;与计量科协调配合,配合做好计量确认、“C”标志确认、计量诚信体系创建、计量监督行政检查等工作中计量技术性工作。对外:与邻近的市、县所合作,拓宽工作领域,对所不能开展而又有合作条件的项目共同开展,互惠互利。

6、加强计量工作的宣传力度,多宣传多报导,强化考核。

7、进一步抓好行风作风建设,常提醒常教育,紧绷一根弦。强化工作纪律,保证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确保全年无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衡器站工作计划与职责

为了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服务部各自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特拟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请各位领导督查:

一、从二〇一〇年元月份起,从月工资中提取300元作为考勤工资,对无故旷工者一次扣100元,每月连续三次旷工者上报主管局长处理,对迟到、早退者每次扣除10元,直到每月300元扣完为止。

二、为做好财务收支工作,二〇一〇年聘丁金民同志为现金会计,负责服务部的财务工作,其有权利、有义务对开出的资金催缴入账,任何人不得推诿拒绝。对门市销售的物资、货款一律由丁金民收存,实物由陈玉娟负责,如出现差错由两人共同承担责任,每月做一次销售报表。二〇一〇年销售盈利不低于4万元,由于经营工作有其特殊性,丁金民、陈玉娟两人于周六、周日分别值班,值班一天补助20元/人,对无故缺岗的扣除50元,当月兑现。

三、本人配合李继民同志做好全县的衡器检定、维修工作,二〇一〇年保证完成预算收入16万元,和计量所票据收入3万元,服务部维修票据3万元,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农贸市场的免费检定工作,保证检出合格率100%。

四、按照江华平副局长意见为今后更好开展检定工作,拟将2009年度省财政补助的1.5万元检定费用用来购置3吨标准砝码,并将于二〇一〇年底尽最大可能将原有的旧砝码都置换成新砝码。

五、到企业检定时应由两人同去同回,绝不单人私下企业收费,在企业工作时,绝不收受红包和贵重礼品,绝不吃拿卡要,绝不把别人的业务揽为自己或把业务介绍给外面做。

六、对上级交办、督办的事项,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绝不找理由推诿延办。

七、加强政治学习,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局里制定的“六个严禁”和各项规章制度。

第5篇

近年来,为适应改革调整的大趋势,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兵装集团望江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大力建设与集团公司使命、责任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构建以超越领先为核心思想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支撑企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使其在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加行之有效的作用,为切实推进“七个调整”、全面实施“211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着力抓好“三项注重”,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这些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对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顺应时展要求、促进企业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注重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我们始终以价值理念衡量企业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最高追求,正确处理经营绩效与企业价值关系,从而保证企业始终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以培育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员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一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和员工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二是围绕促进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于员工心中。三是尊重员工的价值追求,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公司以“报刊网台站”五大媒体和OA系统新闻栏目,以及简报、简讯等形式进行传播宣贯,以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推广。还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演讲、主题实践活动等,使之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企业文化要发挥实效,能够切实落地生根,关键要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体现到企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中,渗透到日常的运营管理和工作流程中,反映到各项激励机制中;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班组文化、岗位文化、团队文化建设,建立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通过持续不断的熏陶教育,使员工认同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并逐渐内化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注重员工培养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升级的有效性和自主创新的活动,人的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基础管理的稳定性。近年来,公司越来越注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实现员工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之一。通过关注员工需求,为员工创造发展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公司实施薪酬加分激励制度,开展“改进在行动”全员创新活动,树立科技与技能带头人,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巩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注重人文关怀等方式赢得人心,不断巩固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着力抓好“三项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要求,公司加强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和评估评价,按照闭环管理的方法建立了企业文化战略实施体系,并把它作为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的依据,逐年滚动,完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机制建设为目标,加强组织体系文化建设。公司加强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各二级单位则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而明确其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等企业文化制度体系;同时,公司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物质保障。

公司企业文化办公室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走访指导制度,及时了解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解决基层单位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并选树典型,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企业文化的推进工作。

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中,并作为一项专项指标分解到所有单位,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激励。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望江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并下发各单位,作为对各基层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的依据,使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达到管理制度融入文化,从而使文化建设制度化。

以高效执行为目标,加强制度管理文化建设。公司全面推行了基础管理标准化项目工作,以构建起公司基础管理的制度、流程、作业规范、评价考核的标准化体系,促进公司整体业务流程全面推进和管理责任全面落实,使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活动中,提高了执行效率和工作准确度。实现“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数字化”的要求,做到管理事项有闭环,可评估、可追溯、可控制。同时,公司对现有规章制度及文件体系进行梳理,如将公司原有的359项制度、文件进行重新梳理合并,经过评估,除继续沿用的253项制度、文件外,目前修订并完成了54项操作性强、可行性高的制度文件。

以打造品牌为目标,加强公司形象文化建设。近年来,公司严格执行重塑后形成的具有望江特色的《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大纲》和《VI手册》,确保内外形象宣传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还下大力气进行了环境的改造、文化设施的改善等工作,组建了文学社、诗社、摄影协会、合唱队、舞蹈队、书画协会、读书沙龙和集邮协会等十余个文化建设队伍,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行业内外的展览展示活动,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公司还通过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媒体如《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月报》《重庆日报》《企业文明》《中国兵器报》等报刊出专版或登载连续通讯进行专题宣传,并在市、区及行业报刊网上发表宣传稿件500余篇,对公司的形象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公司还就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汇编成文化系列丛书29类共13 300余本。

彰显望江文化魅力,助推企业跨越发展

望江发展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已成为公司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促进了公司综合优势和整体协同效应的提升,形成了导向明确的新型价值管理模式,对于助推公司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育了务实敬业的员工队伍。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用望江愿景、望江精神激励员工,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爱司爱岗”“艰苦奋斗”主题教育活动,使员工队伍激情进取、奋发有为,形成了“保军敬业,诚信正直,品质制胜,执行有力,持续改进,永不言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人才。在用好现有优秀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评价考核、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

第6篇

“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实施全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和专项行动,通过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培育试点示范、选树质量标杆、建设“好品山东”、培养专业人才等工作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推动工业质量品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201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涉及全省28个制造业大类185个行业小类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33%。高于备案目标值(94.00%)0.33个百分点。截止“十二五”末,全省工业领域驰名商标523件,著名商标3061件,山东名牌1406个,42个企业进入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拥有中国质量奖1个(提名奖11个),中国工业大奖6个,全国质量奖20个,省长质量奖(组织奖)40个。海尔集团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东阿阿胶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等9家企业的13个质量管理经验列入国家级质量标杆,居全国第2位。18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工业质量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诸城市(食品)和临沂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等8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列入全国培育试点,均居全国首位。质量品牌发展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品牌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培养10名品牌专业人才培训师,143名“品牌经理”,居全国首位。运用“互联网+品牌建设”新模式,创建“好品山东”市场营销服务平台,提高工业产品的网上销售率,平台上线企业数量突破3.1万家,带动企业交易额600多亿元。

尽管我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品牌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拥有的名牌产品数量远多于中西部,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轻工、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知名品牌少。二是企业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产品质量水平、品种、功能与市场消费需求还有相当差距,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系统的品牌战略规划和专业人才。三是知名品牌较少,自主品牌拥有率不高,品牌附加值不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四是质量品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长效机制等。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和建设制造强省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提高质量基础,实施品牌战略,发挥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监督作用,着力构建质量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扩大品牌数量,增强品牌竞争力,打造百年品牌企业,努力实现我省由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激发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的活力和创造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为质量和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机制,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提高我省与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内涵和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加快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推动新理念、新模式、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集成应用,突破关键性、基础性、瓶颈性质量技术问题和机制性、系统性、全局性质量管理难题,推动质量技术、管理、实物与服务质量水平向中高端迈进。

4.改善供给与引导消费相结合。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优化品种结构,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持续培育自主品牌,加快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品牌引领和创造新消费。

(三)总体目标

1.质量和品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到2020年底,重点行业制造工艺实现优化,解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产品档次结构更趋合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装备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明显提高,攻克质量关键共性技术50项以上,拥有10个国家级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标杆经验得到更广泛推广与应用,质量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有效,质量基础条件更加完备,社会诚信和市场竞争环境得到改善。

2.企业品牌培育能力明显提升。引导企业建立并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拥有国家级品牌培育试点企业500家、示范企业50家、质量标杆30个,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试点20个。进入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世界品牌价值500强的企业力争达到5家,进人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的企业力争超过50家。培育一批“百年品牌企业”,打造一批成长性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与我省工业规模相称的质量品牌发展新局面。

3.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培养300名以上国家级品牌经理专业人才;培养一批质量品牌专业服务机构,在品牌培育、品牌评价、品牌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重点行业质量品牌发展方向

1.造纸与包装。以“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为原则,注重创新与集成制浆造纸节能减排技术,实现循环、低碳、清洁发展,优化原料结构,采取新一代清洁制浆造纸技术,提升制浆造纸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及成套技g,提高产品性能,满足功能性、环保型要求,创新管理营销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

2.食品。引导行业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和根基,加强食品行业标准建设,引领健康营养消费模式。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和地方特色品牌培育步伐,创新市场营销开拓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信誉形象。

3.纺织服装。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研发和应用,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延伸产业用纺织产品产业链,引导行业产业集群协作发展,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

4.家电。提高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推动产品向高端、节能、智能化发展,满足市场新需求,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巩固传统家电产品市场优势地位。

5.家具。重点围绕绿色节能环保,吸引和整合设计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攻克生产流程再造、环保板材生产、水性漆应用等质量关键技术,积极培育市场自主品牌,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品牌推广。

6.汽车。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制造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加快关键零部件研发,开展可靠性研究,提升配套能力。完善汽车基地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品牌。

7.工程机械。提高节能、环保高端产品比重,加快优化专用型、高附加值、轻重合理搭配产品结构,加快工程机械重点节能技术推广普及,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提高产品人机交互、智能化、模块化和再制造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8.船舶。抓住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要求,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广应用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分段无余量制作工艺,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的“双高”船舶和海工装备,提高本地化配套率。

9.农机。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效智能化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提升产品可靠性、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10.建筑陶瓷。发展绿色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实现节能清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时尚、创意、个性、特色文化内涵,使瓷砖产品薄型化,卫浴产品轻量化、节水化,推进产业链延伸与新,完善集群综合配套能力。

11.水泥。稳定提高新型干法熟料占比,提高产能利用率。加大余热发电、粉尘高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12.平板玻璃。推广全氧燃烧、变频调速和熔窑保温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超薄、高强、无碱、镀膜、高透光率等产品性能。实施废品玻璃、碎玻璃回炉利用,实现无固体废料排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

13.有色金属。推广应用先进电解铝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绿色环保铜冶炼及铜加工技术、新型冶炼、连续铸造、轧制、连续挤压等技术。重点在轨道交通用铝材、航空航天用铝材、汽车和船舶用铝材、药用和电子铝箔、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面提高产品可靠性、功能性水平。

14.钢铁。推广应用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高纯度电炉冶炼技术、新一代节能降耗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以流程优化和实现钢铁制造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为重点,推进产品品质、工艺技术和标准的升级,实现绿色、高效、可循环制作,使产品高性能、低成本、高质量、近终型、易加工。

15.轮胎。普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高性能、绿色环保、安全、功能性水平,加快新型钢帘线、异型钢丝、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应用,实现轮胎耐疲劳、高翻新、高性能,提升轮胎品牌价值。

16.地方炼化。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加大油品质量升级、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精细化、高端专用、差异化、环境友好型水平。推广应用先进气体净化技术、低能耗生产技术、生产污水零排放、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产品产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综合效益。

17.煤化工。发展高附加值焦油深加工产品,采用节能消耗低、成本造价低、绿色环保优的新一代煤化工技术,提高煤转化率、气化率、有效产率,加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

18.高端装备。提高智能、绿色、柔性、精品和高效制造水平,重点提升通用装备、专用装备、以及基础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质量可靠性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提高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快以两化融合促进质量提升。提升品牌层次,促进自有品牌跨国经营与国际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

19.生物制药。重点在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化学药物、新型中医药、海洋糖类药物形成一批新产品,推广先进医药工业生产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现代医药工程技术,提高医药产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确保生产过程全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自主化、独特化水平,产品使用安全并具有较强市场前景。

20.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设备、数字家庭、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物联网、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子等产品和领域,围绕高端、关键终端设备和产品,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技术,发展专用电子装备、器件和软件,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关键基础配套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21.新材料。重点在高性能纤维、树脂材料、氟材料、超/微滤膜、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新型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高品质特殊钢、航空航天铝合金、大型及超大型铝合金工业型材、高档铝箔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

四、重点工程和专项行动

(一)重点工程

1.质量和品牌强基工程

(1)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声明的形式,明示产品实物质量和达到标准的水平。鼓励行业或企业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积极参与标准化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制定团体标准,提高行业或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市场中话语权。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600项、行业标准1000项,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相关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平均达到90%以上。实施品牌管理体系和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体系。

(2)夯实产业基础。以提升制约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核心基础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统称“四基”)为重点,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调整优化技改投资结构,引导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提升高精尖制造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工作,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应用。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总集成总承包试点示范。建立全省“四基”数据库,突出产业重点领域和共性关键环节,定期“四基”攻关指南。引导地方、行业、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组织质量技术攻关和工艺提升,组织实施50项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问题攻关项目,攻克一批非竞争性共性质量技术问题。建设10个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提升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能力。

(3)增强管理能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标杆等试点示范活动,支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鼓励企业提高|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建立完善质量、品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和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2.质量和品牌创新工程

(1)加大新产品研发。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追求微创新、发现微创新、实现微创新,挖掘创造新需求。推广1000项左右重点新技术新产品,优选100项重大新技术新产品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建设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创新成果应用,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

(2)发展工业设计。大力开展工业设计塑造新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优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工业设计技术,对现有品牌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品牌产品的市场亲和力和美誉度,实现消费者需求与企业效益相统一。深入开展“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充分对接“好品山东”等服务平台,凝聚设计创新服务资源,加快提升我省工业设计水平。

(3)创新发展模式。加快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深度两化融合,创新生产业模式,满足市场新需求,实现柔性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支持企业整合融合信息化技术,对工业设计、先进工艺、新材料、智能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创新设计成果转化成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3.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

(1)强化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省长质量奖、名牌、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选树一批在质量、创新和效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品牌。深入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培育工业企业品牌试点示范企业、质量标杆,树立一批“专精特新”的单项冠军,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带动提升全省工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2)深入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宣贯工信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评价指南》,引支持帮助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质量品牌管理体系。指导企业企业做好体系运行有效性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品牌培育能力。

(3)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宣贯《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务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预警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4.质量和品牌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品牌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系统性、分层次地提高企业高级(首席品牌官)和中级(品牌经理)品牌管理人员和品牌专业岗位人员(品牌专员)的品牌意识和专业品牌打造能力。发挥我省品牌培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完善品牌人才培养机制,以企业中级品牌管理人员(品牌经理)培养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发课程、开展培训。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齐鲁工匠”。

(二)专项行动

1.“培育百年品牌创造百年企业”专项行动。起草《关于培育百年品牌企业的实施意见》,围绕转型升级22个重点行业,挖掘现有“山东百年品牌示范企业”,总结经验,凝练精神,树立示范,在此基础上,筛选一批“山东百年品牌培育企业”,建立“山东百年品牌联盟”,深度挖掘“百年品牌故事”,凝练“百年品牌文化”,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百年品牌。

2.质量品牌诊断专项行动。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购买专业技术服务“借智”给企业,整合各类专家资源,开展全面诊断,分类指导,为企业提供新型生产模式、改进生产组织管理、提高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一企一策引导企业探索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品牌建设路径,为全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供样板。

3.对标提升专项行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品牌培育示范、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将国内典型示范、标杆企业“请进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典型经验与省内的企业进行分享;鼓励优秀标杆企业走出去,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对标、交流等活动,推动标杆经验在行业内实践应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类媒体优势,重点围绕树标、对标行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标杆、赶超标杆的社会氛围。

4.“好品山东”品牌推广专项行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广活动,定期召开新闻会,展示推介我省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山东工业品牌立体推广,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好品山东”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设“好品山东”两城四区(在天猫、京东建设两个“好品山东”商城,在阿里巴巴1688网、慧聪网、中国制造网、淘宝“中国质造”设立四个专区),通过建立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工业品展示体验中心和海外专区、开展“好品cA认证”推广工作、推动阿里云在我省落地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好品山东”平台功能;深化与“淘宝大学”等电商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北、上、广、杭”优势电商服务资源,面向全省企业开展多层次的电商人才培训,提高企业线上运营能力,把“好品山东”做大做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各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质量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调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强化质量品牌工作合力。各市、各行业协会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深入贯彻落实支持企业质量品牌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从质量管理、质量攻关、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等方面研究产业、环境、节能、质量、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进一步完善质量品牌建设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对获得国家、省级质量奖、品牌培育示范、质量标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等称号的企业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