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从题型选择上看,呈现“一退二进三稳定”的态势。
所谓的“一退”,是指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2003年中考话题作文高达总题量的65%,2004年则下降到56%左右。这是因为,经过前几年的盲目跟风之后,更多的命题者步入了理性思考。一方面,一些紧密联系生活的话题已经频频出现在中考里,不愿重复和守旧的命题者干脆就另辟蹊径;另一方面,话题作文本身存在着难以避免宿构、难于统一评分标准的问题,再加上课标精神的普及,一些命题者就开始探索兼顾公平竞争和测试学生综合素质的合适题型。同时,一部分考区将话题作文纳入选题作文之中作为备选项之一,也是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二进”,是指半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正在升温。半命题作文让考生自由填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指定一些词语,又有一定的限制性,比较适合用于选拔性考试。这种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上升到2004年的13%,估计这个比例到2005年中考还会提高。选题作文在总题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分别占11%、14%、16%、23%,可谓一路攀升。其中,吉林、云南、黑龙江、青海等以省为单位的考区,连续多年使用这种题型,这些考区的考生要着重关注它。选题作文让考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同时又可以在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题型中任意调剂,选取合适的题型作为选项,其应变性很强。因此,这种题型正在成为中考命题者的“新宠”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谓的“三稳定”,是指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小作文题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全命题作文得到了上海、江苏苏州、福建泉州等考区的青睐而得以生存下来,连续几年占当年总题量的6%左右。材料作文散见于辽宁大连、锦州、甘肃兰州、河北等考区,约占2%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材料作文已经比较接近话题作文。其材料重在引出话题,只不过没有将写作话题点明而已。这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大相径庭,那时要求写作前必须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否则就属于离题。至于小作文,更是具有地区连续性,在江西、湖北武汉及襄樊、荆门、山东烟台、江苏常州及无锡等考区试卷中连年出现,因此,这些考区的考生要有目的地练习文章修改、据观点写小议沦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
二、从内容取向看,呈现“四大主题”并存共进的局面。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按照重点避免上一个年度考题的惯例,这里特拟出相关的新题目,以助师生们备考。
一是自我与成长类。基本做法就是在命题作文中常以“我”为中心拟定,比如“我和”、“我多么想 ”、“我的特长”、“我终于战胜了”、“有我”、“为自己而骄傲”、“我们这些人”等。又比如,以“成长”、“第一次”、“秘密”、“个性”、“离开”、“朋友”、“我们”、“回答”、“作好准备”、“实践能力”等为话题作文,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体会最深,感受也多,容易下笔。
二是素质与情感类。比如以“感受快乐”、“喜欢”、“兑现诺言”、“美德”、“珍爱”、“吃苦”、“合作”、“心怀感激”、“追求”、“宽容”、“体谅”、“温暖”、“友好”、“满足”、“健康”等为话题写作,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与生活类。比如以“交往”、“贫困”、“公开”、“帮助”、“关注”、“动力”、“支持”、“读书”、“家”、“书”、“回忆”,“细节”、“精彩”、“习惯”,“学习”、“水”等为话题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放眼社会生活。
四是想象与创新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但是,这类试题如果处理不当,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就会助长“假、大、空”风气的盛行。命题时要有利于写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风雨之后”、“阳光”、“风景”、“新”、“自然”、“0”、“门”、“结果”、“钥匙”、“星星”等试题或话题,就能够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创新中展示风采。
人是这样成长的
嘉 宗
孩子在挑剔中成长,他学会了吹毛求疵。
孩子在敌意中成长,他学会了好斗逞勇。
孩子在恐惧中成长,他学会了焦虑害怕。
孩子在怜悯中成长,他学会了自哀自怨。
孩子在忌妒中成长,他学会了勾心斗角。
孩子在羞辱中成长,他学会了自觉有罪。
孩子在宽容中成长,他学会了富有耐心。
孩子在鼓励中成长,他学会了充满自信。
孩子在赞美中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
孩子在认同中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孩子在接纳中成长,他学会了心胸宽广。
孩子在肯定中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孩子在分享中成长,他学会了慷慨大方。
孩子在公平中成长,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孩子在安全中成长,他学会了信任他人。
一、借用故事新编创新
什么是故事新编呢?故事新编就是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即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取材便利,方便构思,易于出新。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使文章显得轻松,风趣。
2008年芜湖市考生写的《让执著作证》一文,文章借用新编神话来演绎主题。小作者选取“夸父逐日”的神话为题材,进行故事新编,通过写它一路追赶的生命历程,也正是这种执著的精神,让他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神话。作者借用新编神话,不仅新颖独到,而且令人拍案叫绝。再如,2008年陕西考生写的《难忘那张生机盎然的脸》一文,文章运用童话来表现主题。小作者以一只“小小鸟”的视觉展现人们对“地球母亲的脸――美丽的大森林”肆意屠戮的场面和对人们进行批判,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就对自然环境进行污染和破坏。还如,山西的一位考生写的《孔夫子状告侵权》一文,文章以“诚信”为话题,采用故事新编的方法,借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演绎故事,抨击了当今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
二、借用帖子创新
在网上论坛里发文章就叫帖子,它是一种快捷的交流形式,很受人们欢迎。
2008年哈尔滨考生写的《都是“贪心”惹得祸》一文得了高分,其主要原因就是小作者成功地运用发帖的形式来揭示主题,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文中以渔夫的身份表达了不同的见解,最后又借“渔夫”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贪心“与贫富无关,却关乎人的德行”,文章告诫我们“切莫贪心,贪心只能自食其果”。
2007年河北省的满分作文《反省帖子A、B、C》一文,作者用“三个回复帖子”来演绎“反省”这一话题,文章形式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蕴含时代色彩,很值得效仿。请看该文的部分内容:
亲爱的各位网友、博客:我是周周,我今天正参加中考,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以“反省”为话题作文。我一时找不到有关“反省”的材料,你们马上给我发几篇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帖子。悬赏分:50。快告诉我,急!!!
发帖者:初三毕业生:
网址:.zhouzhou
回复帖子之一: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博客评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三、借用实验报告创新
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一次实验后所做的简要说明和小结,书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问题能力的提高,并且是规范写作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初步训练。
2008年河南省考生写的《关于“合作”重要性的试验报告》一文,文章运用了实验报告的形式,点出了合作中“放弃”“高傲”“努力”等不同态度得到的不同结果,指出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四、借用现场演播创新
电视现场演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的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是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的播出方式。”
如广东省一位考生以猪八戒奋不顾身下井救小孩儿为评论对象,让代表社会上种种不正确名利观的“嘉宾”一一亮相,以电视现场演播的形式演绎主题。作者设计的现场为“敢讲敢说”演播室,主持人为“崔人进”,主题为“猪八戒能否获得2004年度感动心灵奖”,“嘉宾”为“感动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还特别注明“唐僧师徒亲自出席,高老庄乡亲组了团,嫦娥作为评委出席”,开始时还“先看大屏幕”,作为现场演播的程序都出现在文章中,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读后,我们仿佛置身于电视转播现场,被文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所深深吸引。
关键词:口语课;口语环境;大型英语社区;口语学习方法;口语学习内容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往活动的蓬勃发展,实际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语言的重要功能——说的能力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已成为第一需要。而由于我国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是在非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说的时间少,实践机会有限,现代化教学条件不很完善,再加上不熟悉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等,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
(一)、口语课的开展
1、 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是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的。无论是学习什么,如果学生对它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再好的教师也无法教好学生。“在口语课上,做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非易事。它除了与学生的基础、性格等有关外,更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此,在口语课的设计上,教师就得先思考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首先,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做到多样化,否则学生会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情绪。对于基础比较差或是刚刚开始进行口语训练的学生可以进行类似排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接话尾,一个接着一个说下去,不需要说太多,只要说上简单的几句。这样就可以激起他们开口说的兴趣又不会因为词汇量或是语法方面的问题而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进行片断练习或是文章复述、续编、改编练习。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抒己见,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使每个人都有成就感。
其次,就是话题的选择。话题的选择应该遵循真实性与相关性的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上。比如:学生情感问题、学习压力、同学之间交流方面都是很好的话题,对于这些话题,每个学生都会有话可说,这样就可以刺激他们开口说的积极性。对于有某些特殊才艺或嗜好的学生可以进行分组的方式让他们进行交流。比如喜欢明星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以某个明星为话题,喜欢电脑游戏的学生就可以以电脑为话题,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交流,这样就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再次,开设口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交流,因此,要注意氛围的民主,让学生们感到口语课是轻松的、自由的,乐于开口。教师应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摒弃“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外语。”[2]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发言自由,鼓励他们不要怕说错,踊跃发言还会受到表扬。在除明显的语意错误需纠正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说完之后再适度纠正,以避免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2、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如何营造氛围,创造情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师来说,无论语音、语调、连读、意群和语速等都会与英语外教存在着某些程度的差异,要改变这些情况更需调动各种教学手段,来扩大知识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学生若对西方的社会不了解,缺少相关背景知识,只是用我们所熟悉的思维逻辑去判断、理解,那就必然出错。而只有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才能使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将来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3]
多媒体教学在这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播放外语原声影片、录像材料、情景生活剧等等,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多关于英语的信息,比如:不同年龄层的语音语调、说话方式、用语等等。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都有好处。
3、 举行辩论
辩论是口语课堂上水平较高的层次。辩论使得口语的学习不再是拘泥于普通的交流、闲谈,更注重思维的灵敏,话题的转换以及语音语调的掌握。辩论的话题一般都具有“两难性”,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纪律会不会限制个性的发展、大学生兼职打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个性会与规范相冲突还是不会冲突等等。这些话题都是贴近校园生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们对这样的话题有讲的愿望,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既获得了语言技能,又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
在辩论的各个阶段,都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准备阶段,学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如果是中文的资料,又锻炼了翻译的能力。在辩论进行阶段,学生们要听得懂对方的陈述才能进行辩论,这样又锻炼了听力。在辩论结束后,同学们在写篇作文谈谈对辩论的感受,这样又锻炼了写作的能力。
辩论的举行最大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识。“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查询资料、调查研究,这既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整个辩论过程还渗透着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个角度看问题。”[4]
4、 混合式英语的教学
如今说英语的人不仅仅限于英美,英语已成为世界主要的语言。但各国人说的语音语调都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比如,日本人说的英语就很特别,他们是用假名标示英语的发音,因此他们说的英语就有很重的日文腔调。诸如此类的还有印度、韩国、以及非洲国家等等。
因此,在高校,大学的口语教育中应该插入一些有关于日式英语,印式英语这方面的课程,因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可能总是和英国人或美国人这些说纯正英语的人接触,很可能会与日本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接触、交谈,在只能用英语交流的情况下,如果事先对他们的语音语调有所了解,那么交流起来不是就更方便了吗?
当然,这类课程仅限于大学口语教学中,小学、中学基础的口语教学还是应该以标准地道的英语为准,以免发生混淆。
(二)、口语环境的建立
一.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
课本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话题只是例子,可以开展的可以选用,无法完成的可以改变部分设计,甚至删去。同时,可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话题来取代不适合的话题。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农村中学也难于从工具书与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更不可能去科技馆参观,但我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诗词歌赋”、“神话故事”、“歌曲”、“对联”等小组,通过采访、询问、读书等方式,参与活动。而对于《背起行囊走四方》这样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太实际的活动则可以痛快删去。
二.注重灵活 确保有效
综合性学习必须使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如《漫游语文世界》,我引导学生与淳朴的老农交谈,获取农谚、俗语,从慈祥的爷爷奶奶那里得到民间传说。
总之,不管是通过图书、网络搜集资料,还是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得信息,过程务必能够切实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三.精心准备 合理安排
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准备两到三节课做为大型活动课,其他的安排为小型的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未必一定要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如黑板报、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就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我在让学生准备《追寻人类起源》相关资料期间,恰逢学校要出一期黑板报,且内容不限。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展现在黑板报上呢?在我的建议下,学生们很快就出了一期以人类起源为话题的板报,既得到学校好评,又缩短了介绍资料和评价资料的思考时间。
四.自由实践 强调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都是自由的。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查看有关的资料;可以去收集活动照片;还可以去访问附近的老人,听他们说说民间习俗的变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五.多元评价 注重激励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形式应该是立体的,标准应该是主体性、全面的,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广泛的激励性。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学生人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评价一定要具有激励性,通过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实践。
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中学
李芳芳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我校“6+1”模式所追求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乘着课改的春风,我校进行了课改实践,探索出了一种适合我校发展的“6+1”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的是“6+1”教学模式下的初中作文评改,即六个评改环节加一条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一支笔为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评改作文,是几十支笔的评改、比较、品味中产生“共振”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6+1”模式、 作文、评改
正文:
回首以前的作文评改,主要的评改者是教师,我以为存在两大不协调:教师的辛勤耕耘与所取得的成效不协调,学生的理解掌握与教师预期的目标不协调。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正视当前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在我校“6+1”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我对作文评改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评改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提高评改的效率。“6+1”教学模式下如何让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预习呢?那就是课前先把要批改的作文分发下去,分发时遵循的原则可以是组与组互改,也可以是组内互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要批改的作文仔细读几遍,找出并修改文中不正确的字、词、标点符号以及病句等。这样的预习为以后的评改铺好了路,架好了桥。
二、 依标评改
教师先根据自己对本次作文的浏览情况以及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重点,事先拟好一份评改提纲。此提纲不可小觑 ,一定要细致、可操作性强。比如我在评改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拟定了如下评改提纲:
1、字、词、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准确、有特色。
3、习作是否围绕“母爱”来选材。
4、段落、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
5、习作是否表现的是母亲对“我”的关爱。
6、所记叙的事件是否真实、具体、典型。
7、是否运用直接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来刻画母亲的高大形象。
以上评改提纲我认为拟得比较细致,既有字、词、标点符号的评改,也有句子表情达意的评改;既涉及到了布局谋篇,还考虑到了立意主旨。评改提纲一出示,学生就纷纷动笔依标评改,变一支笔评改为几十支笔 “共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互动交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不断地完善自我认知。互动交流不能流于形式,最佳时机应是学生独立评改之后“抓耳挠腮”之时,人人主动参与,个个勇于发言,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评改氛围。《中国梦,我的梦》的作文评改至今历历在目:当时王佳同学评改刘美婷同学的习作,她认为刘美婷同学,如果能在篇末具体点明中国梦是什么,那就更好了。可刘美婷同学认为,没必要写出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含蓄结尾更令人回味无穷。两人各执己见,这时我适时点拨:“如果习作在前面有铺垫,那文章结尾含蓄些,会更耐人寻味;如果前面只字未提及中国梦,只写个人梦想,你们认为这样布局谋篇好吗?”我想:刘美婷同学今后写作时会牢记这一点的!
四、 小组展示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小组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亮点。展示时不可能人人均有机会。这时教师就要适当把控,注意展示的整体性,把握小组展示的针对性,丰富小组展示的多样性。如在《我不想说再见》的作文评改中,我让第一、二组展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第三、四组展示文中错误的标点符号并改正;第五、六组展示文中的病句并改正。第七、八组展示整体评价。整体评价的展示至今我都记忆犹新,现在只摘录只言片语,供大家分享。
1、“丢标点现象严重,你是不是喜欢把标点符号当饭吃?”(王盼评议)
2、“习作饱蘸深情,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深厚感情,流露出浓浓的不舍和留恋。是啊,时光老人来去匆匆,不知不觉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真不想说再见啊!(李雪评议)
3、你的作文再不像白开水了,开始有了一点甜甜的味道,继续努力啊!(刘晓宇评议)
4、重点不太突出,犹如打水仗一般,水花四溅,就是找不着攻击的对象。(赵越评议)
5、错别字多得像马蜂窝,已经上九年级了,你的字典老师哪里玩去了?(郝乐乐评议)
6、习作以“师生情、朋友情、母校情”作为小标题,格式新颖,构思独特。每一个内容写完之后,分别用:“我不想说再见——老师”;“我不想说再见——朋友”;“我不想说再见——母校”来收尾,习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强妮评议)
五、质疑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不断地质疑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难忘那盏 灯》的评改接近尾声时,有个学生就问:“老师,我发现马慧慧同学写的是陪伴了她三年的那盏台灯,这样选材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人说好,这样紧扣主题。有人说不好,这样的文章相对而言立意不高……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质疑问难环节,激活了学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维,使课堂评改达到。
六、达标检测
在作文评改中,到了此环节,我会经常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评改感受。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从立意构思到文体创新……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学生的评改水平、写作水平定会提高。
说完了“6”个教学环节之后,我再说说“1”,即一条主线——教师导学贯穿始终。导学应该在学生评改有困惑之时,导学应该在质疑问难之时……。这样,最大程度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这一年多来的作文评改实践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在评改别人习作时,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虽然“6+1”模式在作文评改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我在此所说的做法也仅仅是一种摸索,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但我想,尝试也是一种努力!作文评改需要我们的努力!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有效教学十讲》
关键词: 时评写作 先放后收 先练后导
一、缘起
在这个讯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事新闻以它的立体、高速、全球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极大地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为了利用好时事新闻这一百科全书,提早让学生接触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评论时事,提高写作水平。笔者从2009年开设时评写作课,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二、时评写作课堂形式的构建与特色
(一)课堂流程。
时评写作课是按“学生选材――合作分析――独立写作――对比交流――互相点评――例文导引――修改润色”的流程操作。
(二)特色。
1.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包括选材的放与收与课堂讨论的放与收。
选材的放指的是学生在选择时事素材时的自主性。时事写作以学生为起点,由学生负责整理素材,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自主搜集热门时事。由于素材是学生自己“自由挑选”,选取的内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然,学生的自主选材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有些学生选择的话题过于娱乐性,不具备深入探讨的价值,也有些学生关注的时事过于宏大,仅凭借师生的能力无法深究。所以笔者确定了引导学生选材的三原则:一是所选新闻贴近自己的生活,适合自我的认识水平,有话可说;二是选择那些热点新闻,使自己有话想说;三是选择包含有更多评论点的新闻,让自己有更多、更妙的话可说。
课堂讨论的放指的是在时事点评课上,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时事的看法。学生兴奋敢说,课堂此起彼伏,有些精彩的言论就有可能会淹没于其中,而有些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可能就会大行其道。比如2012年末“毕节五男童垃圾箱点火取暖窒息而死”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出来之后,有学生将这一事件作为时评课堂讨论的焦点,在探讨悲剧原因时有学生质疑父母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有学生声讨政府收容机构不作为,有学生指责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辍学不闻不问,有学生对路人的漠然不伸手援助表示寒心,有学生认为责任在于学校没有强调用火安全,也有学生认为悲剧背后另有隐情,因为垃圾箱装不下五个孩子。这堂课,在总结了学生的观点之后,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只有彻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才能长久地活下来?”学生思考之后,得出一致结论,这个悲剧首先责任在父母,其次为政府与学校,再次为路人。在分清主次原因之后,学生质疑:“为什么垃圾箱如此之小却容得下五个孩子,世界如此之大却容不下他们!”那堂课在群情激愤中结束。由此可见,课堂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
2.先写后导
学生“先写”主要体现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的内容,学生既可以选择课堂讨论的时事作为话题,又可以自行选择有感触的材料写作。这样一来,有想法、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发挥优势自主独立创作,而一般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堂讨论中有所收获,降低写作难度。并且在写作之前,教师不做写法上的任何引导,以免影响学生的创意性表达,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在“先写”基础上的“后导”是从容的,教师可以从习作中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也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习作或者评论员文章作为范文,或者调动学生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写点评。
“导”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激励法,通过学生习作的比对,评论员文章的比对,学生习作与评论员文章的比对,学生前后文章的比对,过程写作中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激发、互相配合,形成一个课堂环境下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或者“工作坊”。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三、成效
自从开设时事点击与时评写作课以来,学生的写作情绪、内容、观点与表达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的素材积累,行文言之有物。
学生关注的面很广。“霾”的关注环境,到“正能量”的正导向,到“女汉子”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拆迁”与城市的文化的文化视野,再到“曼德拉”的国际视角,以及“喜大普奔”等网络用语。基本上涵盖“自然”“生活”“国际”和“人文”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联想,由一个事件联系到另外相似的事件,比如从“最美妈妈”想到“溺死脑瘫双胞胎的悲情母亲”,从“虎妈”到“鹰爸”、“狼爸”,得到作文素材的整理与归类。
(二)有效的思维锻炼,分析透彻深刻。
而时评写作课的开设,利用时评“一事一评”的针对性特点,培养学生紧扣关键,采用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循因问果、追根溯源、一分为二、等方式进行分析阐述。
比如注重一分为二,多角度看待事物。对“杜甫很忙”事件的看法,站在严肃派的角度,思考恶搞经典的害处;站在娱乐角度,思考年轻人网络狂欢的原因。
又如,有些复杂的事件,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清华“真维斯楼”事件点评,焦点一:可不可以冠名?焦点二:能不能以“真维斯”冠名?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而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课堂讨论变成一场小型的辩论赛。
(三)语言的锤炼,改变“学生腔”。
从语言风格方面看,时评相对于一般议论文而言,遣词为文注重自然鲜活,用语可庄可谐,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行文自然、生动、不拘一格。可灵活引用、化用一些流行歌曲、成语、俗语、广告语、名句等,使语言生动俏皮而富有内涵。可将口语与书面语灵活搭配,庄谐结合,自然之中也不失文雅大方、端庄严肃。时评写作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训练机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语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6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承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功能。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1.渗透到语文教师的日常行为中。中学语文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积极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开展针对语文教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工作岗位做起,在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规范、改进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使日常业务工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同时,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自警、自律、自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自觉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要敢于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营造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自觉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批评意见,把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当做一种警戒、一面镜子,当做自己的义务和进步的动力,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相信职业的崇高和正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渗透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内容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尚情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容及时、巧妙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人物传记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事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入探究其优秀品质,从而凝聚优秀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核心价值;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选取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诗词,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核心价值内化为思想意识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用鲁迅的弃医从文,鞭挞黑暗社会事迹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阅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可以借助相关视频了解伟人的经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
3.渗透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在注重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敢于和善于把现实道德领域中的一些新的主题素材放进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之中,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通过写作进行辨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话题,结合初、高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张扬个性,自由抒发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熔铸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如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通过例举“三鹿奶粉事件”一针见血地鞭挞了某些行业存在信任危机,大胆呼吁国民应承担社会责任;以“风采”为题的作文,学生在自由选择文体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讲述我国航天员驾驶宇宙飞船漫步太空的事迹,引导学生领略中华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向太空英雄致敬,为祖国喝彩,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样,学生的习作不仅文质兼美,立意高远,而且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 原则策略 表现形式 对话关系 有效性研究原则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唯有对话,才使得教育始终充满激情,涌动创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具有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建立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鉴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组织对话性活动,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话式”教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强新的可能性。通过“对话式”教学,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促进教师养成与文本对话的习惯,培养教师化学科知识为可理解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养成与学习内容对话的习惯,培养学生理解并重构学科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炼与总结优秀的中学课堂教学对话案例,为其他教师与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模式。
为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有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民主平等原则。民主、平等是初中语文课对话式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第二,互动合作原则。沟通与合作是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得以实施的必备条件。第三,开放对话原则。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于20世纪初提出了“对话哲学”概念,他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的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的话语”。鼓励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展开对话,在一种交互的、开放的情境中放飞每一个人的心灵,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一、探讨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行为策略
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有效行为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指导课前预习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第二,巧设问题是有效对话的核心。
第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是有效对话的保证。
第四,调控对话场面,引发思维碰撞,使对话走向深入。
二、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活动的形式
1.开设诵经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指导学生每天坚持利用20分钟时间,诵读《诗经》、《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篇目,熟读成诵,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2.组织辩论赛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与学生对话。
(1)组织辩论赛。辩论本质上是一种对生活的体味,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而这恰恰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我曾经组织一次辩论会,针对《孟母三迁》中“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展开辩论。
(2)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朗诵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诵,有二人合作朗诵,有三人合作朗诵,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3.开设文学活动课让学生与教师对话。
每周开设一节语文活动课,师生一起探讨苏轼、李清照等诗人及其诗词,抑或是探究《聊斋志异》、《红楼梦》人物性格等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组织作文比赛让学生与自我对话。
三、探究有效性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示例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创设多重对话形成的“对话场”,这个“对话场”涉及的对象甚多,但整个课堂教学的对话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重、多媒、多层的对话。有效对话教学包括以下形式:
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动态、融合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要让学生在认识文本、理解文本、创新文本中实现“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学生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的方式,与文本不断地融合,渐进地、动态地感悟。
课例一:在学习了《论语十则》后,学生以“孔子我想对你说”为话题交流讨论,课后整理成文。如:
学生甲:孔子,我想对你说:你的话令我受益匪浅。你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于是,我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常常思考知识点的意义和用处。你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于是,我努力让自己做到举一反三。你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我在同学朋友面前谦虚做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于是,课后我认真复习所学知识,再次从中领悟精髓。
学生乙:孔子,我想对你说:你的以礼相待,谦恭忍让让我敬佩。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流传至今,虽使中国成为著名的礼仪之邦,但是也有弊病所在。使得中华子民逆来顺受没有反抗精神。当然,你的伟大没有人可以否认。你的名言一直被新时代的我们作为座右铭激励一生。
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民主、互动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关键。学生由于缺乏知识、人生经验不足,在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许多问题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甚至可能会对文章形成误读。这就需要学生与教师展开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对话水平。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创造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对话,指的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不同的学生通过对话、讨论和交流,在思维碰撞中,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对文本的解读水平不断地提升。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例二:学习《背影》一文,这篇文章反映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反映了父爱的真挚。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人谈谈学习《背影》一文的感悟,与爸爸展开对话。
学生交流片段整理:
学生甲:爸爸,我想对你说:我已经比你高,比你强壮了,为什么你还不让我帮你把大米扛回家?看到你稀疏的头发上艰难地挑着汗珠,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学生乙:爸爸,我想对你说:我已经有头脑了,能独立思考问题了。为什么你还是不让我自己把握解题的思路?我觉得我的方法简便,你说我取巧;我说你的方法繁杂,你说你这是实在,不会错。可是答案却是惊人的一致!你也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吗?
学生丙:爸爸,昔日稚嫩的我已不再,而今我已经风华正茂了,我有个人思想了,我是即将展翅的雄鹰!我将翱翔!
学生层层深入,各抒己见,使课堂生成精彩不断。
4.师生与自我的对话——反思、重构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存在教师的自我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而最终目的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对话。语文教师的自我对话除备课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外,还表现在对自己言行的自我反省上。每一次反省都是在用自省的目光审慎地打量自己,并运用内在语言进行心灵深处的自我拷问。如:我究竟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我设计哪种课堂适合学生?类似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会极大地强化教师的自我意识,更好地促进与学生的对话和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对话表现在对教师讲解的思考、阅读中的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以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等。教学中,如果缺乏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则不会深刻。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对话能力,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提倡学生写话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写作中不断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增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唤醒和自我人格的塑造,逐步实现自我主体的建构。
四、体会
对话教学能够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养成与教材对话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通过对话交往,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其乐融融,课堂也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海林.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第1版.
[2]邵山.对话型语文课堂和生成.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6.
[3]方相成.论对立统一张力下的语文对话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8.
【关键词】浅议;作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们来说一直是教学中的“重头戏”,大家千方百计地寻求着作文教学好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来,也在一直探索着作文教学的途径,研究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它就像一缕春风一样撒播在作文教学的领地中,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思路,给作文教学引入了新的活水,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在近几年的的教学尝试与探索中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些自己浅显的认识,愿与商榷。
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犹如一种无形的引力,学生只要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学生写作文时也亦然,如果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就不会有写作的欲望,头脑中就没东西可一道而出,提笔无话可说,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就会叫苦不迭,觉得写作文很难,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部分学生就会畏惧写作或是流于应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作文教学领域,它集声音、图像等一体呈现出来,有视觉体验,有听觉感受,还有动手操作等,将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作文的兴趣。我在作文教学时,有时根据习作的需求,适当的借用现代教育技术,赋予课堂鲜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写孩子们习以为常的打扫卫生的劳动场面,这看似极其熟悉的事情,可能学生觉得太平常不过了,简简单单的动作激发不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因而也没有留心观察过这一生活场景,真正详细写下来却是不易,怎么办呢?我提前把这一过程用相机定格在图片上,在作文课时,我把它展示给同学们观察,他们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劳动场面竟然被“直播”出来,是那么的亲切,孩子们的注意力被画面吸引注了,品头论足的谈论着画面中同学的表情、动作,猜测他们的内心想法。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心情放松了,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融入到劳动之中,情动而辞发,《一次特殊的扫地》《扫地追踪》等习作水到渠成就完成了。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在作文时,学生如果没有写作的素材,教师即使再大讲特讲写作方法,也是枉然。学生还是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这时候,还是要教师亲自“下厨”,引导学生如何“寻米”。其实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难忘的事情或是精彩的瞬间,但是由于年龄限制和时间的推移,他们不能在写作需要的时刻立即在头脑中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情景再现”或“生成情景”,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片段,引导孩子们回到生活,获取材料。比如作文教学“记一次运动会”,孩子们对参加过的运动会有大致的印象,但要详细的描述出某一难忘片段时可能记忆就模糊了,课堂上,我把学校校园电视台制作的运动会专场录像再次呈现给同学们,通过运动会场景的再次播放,学生的“记忆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自己仿佛又回到了运动场,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当时激烈的比赛场景,每当孩子们说道尽情之处时,我将现场的画面反复播放,孩子们看着视频描述当时那激动的瞬间,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开阔了,素材生成了,《一次难忘的运动会》、《美丽的瞬间》等优秀习作跃然纸上。
素材的收集光靠教师“再现”或“生成”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形成依赖的思想,为了调动学生自己积累素材的积极性,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我班大部分学生家里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对他们查资料很方便,即使家里没有网络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班班通”设备进行查阅资料,或是通过电视等媒介收集信息,资料收集后,在班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这对一些像以“生命”、“战争”等为话题的的习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修改效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习作中的错误和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完成草稿后,我们经常要进行再指导,肯定学生文中的优点,帮助学生指出文中的不足,提高习作的质量。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讲评,首先在班级习作中选出反映共性的好、中、差的代表例文,上课时在实物投影机上投影出来,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采用教师示范改、师生评议作者改、学生多人改等形式,从习作内容、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对例文进行评改,通过批改后展示这些被修改后的习作,经过和原文对比,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既明确了写作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习作园地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2012年湖北将迎来首个“新课改”高考。面对课改后语文教材“容量多、任务重”的特点。高三学生能否迅速进入“新高考”角色,有效搞好复习,从容面对高考,考出理想成绩。新的困惑,新的挑战,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笔者在深思之余,已经隐约感觉到作为高三毕业班语文老师的任重道远。本文以笔者的亲身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搞好“新高考”前的复习为话题,从立足于学、有效地教、科学地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立足于“学”
奥苏贝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可见,良好的教学开端是从了解学生已知多少知识开始的。鉴于此,从复习教学来看,我们要明确学生的备考主体地位。
(一)学生是备考的主体
学生必须掌握课改教本的语文知识点,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训练要素的同时,在枯燥的总复习中应保障学生的备考主体地位。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复习课堂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实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备考主人意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明确: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去实现考试目标,才能用不变的知识去迎接万变的题型。2、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称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例如,湖北孝感市高三年级语文第二次统考试卷中有“拆拼汉字、妙解汉字”题型。“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按要求对“舒”、“赶”、“认”、“起”四个汉字进行拆分联想与妙解。这样的题型在平时的课堂中多训练,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3、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考试如同上战场,练兵千日,用在一时。了解了考试大纲,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明确考试方向与内容,才能溃敌千里,决胜考场。
高考是智力,心理等综合能力的大比拼。考试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成败。考场上学生的情绪、思维、参与等因素都决定了状态。状态哪里来?靠平时的训练。
(二)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笔者强调的习惯是指其中的答题习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做题速度、条理答题、心理素质的训练。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力等综合素质。从平时的考试中强调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答题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性目标,还要兼顾到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复习中,更要做到:1、畅通信息渠道,改善封闭教学机制。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是拓宽高中生视野,形成观察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每天19:00——19:30设定为信息课,观看新闻,古今博览,体育赛事等。之后同学们讨论,撰写观后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日本海啸、伊拉克难民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在这些情感的牵引下,学生写出来不少关注民生疾苦的文章,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2、倡导多读,选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选读,之后大家可形成兴趣爱好小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成效。3、采用多种主题活动,如:我的读书演讲活动、小组辩论赛。并对成果进行点评、提炼、补充、纠正与完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又梳理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知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四)注重心理调节与辅导
据了解,高三后期非智力因素远大于智力因素的影响。影响学生发展的原因大致有:1、情感态度2、思维品质3、务实态度。面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教师可用新课标“情感”目标在课堂复习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例如,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映射,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学生外在人品的表露。通过作文教学来倡导正确的做人原则,另外可建立心理咨询室或者个别谈话的方式,通过正面的鼓励、引导学生意识到本身的意义和努力的价值。尤其要倡导做“品学兼修”的学生。
二、有效的“教”
如果说主动学习是学生的内驱动力,那么教是促进学的外来因素,起到指导作用。就目前来看,部分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存在问题:目标虚化或不明确,内容泛化或不突出,活动形式化,学生掌握信息反馈不及时。面对诸此问题,笔者建议:
(一)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复习进程 根据语文试卷的模块组成,各块的难度系数及学生的接受认知水平来安排复习进度。
(二)加强研究,明确阶段性复习的教学重点 如,关于文言文翻译,可以结合高考评分标准细则设置一个专题,教会学生把握住所选句子的得分点。强化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认识,再根据语境正确地翻译句子。此外,关于基础字词句、古诗词鉴赏、语言运用、高考作文等模块,可根据各自特点制定适宜的复习题型与方法。
(三)坚持正确复习的原则能从整体上建立完整能力的结构,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重组。
(四)注重培优挖潜 及时查漏补缺面对同一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能看到学生的优点并挖掘其潜力。发现存在问题学生,能正确诊断病情及时排查。
三、科学地“考”
(一)强化研究意识,把握备考方向
高三教师除在把握考试大纲的前提下,更应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如较早推行新课改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试卷,对它们实行考查。1、综合性研究,找共性,看个性,论热点。2、关注新课改先行卷,看变化,找趋势。3、在对比中找准设题角度,命题方式。考查后作为选择或制定试题的一种借鉴或参考。
(二)理解高考命题的“型”与“本”
“型”即题型的外在表现形式,“本”即题型背后所隐藏的知识结构。通过对高考题型的分析,教师能引导学生识别浩瀚题海中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在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中,善于识别纷繁芜杂的表层掩盖,发现并探究相对不变的知识点。
(三)坚持面向中等学生,重视“中低档题”的策略
1.面对中等生,重视中低档题
从高考试卷的难度来看,每年中低档难度题型占2/3。这对于大多数中等学生而言,是可以驾驭的。但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顾及俯拾皆是的题目,往往好高骛远。去挑战高难度题目。因此,要让学生形成“重视中低档题,狠抓中低档分”的意识。
2.形成“平台”,“抓分”,“过手”的意识
依托各类题型的平台,正确判断它的知识构架,准确运用知识储量来将其捕获,果断答题抓分,而且在此基础上要做到答题必得分。
3.对典型题型进行变式训练
对于新课改下的题型,师生应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意识。新课改在湖北已经推行三年,但对于第一次“新高考”,它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应在“稳中求新”中发展。比如,语言运用题型。新课改地区将设置图文(图表、漫画、徽标)转化,对称句,对联,表达与课本阅读结合考得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变通地给学生训练各类题型,并且在训练典型题型时应注重渐进性,针对性。
4.解题训练要保证“高质”和“定量”
面对各省市眼花缭乱的“模拟题”,“仿真题”。教师应坚持遵循套路,转换视角,整体把握的原则。学生如何在时间及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浩繁的试卷?教师要懂得取舍,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训练和高难度的无效教学。重复训练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高难度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因此,要慎重面对解题训练。
结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三是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语文教师有必要在高三阶段正确引导学生搞好考前复习,将“以学论教,依考定教”落实到语文复习教学中去,为学生提早进入“新高考”角色做好准备,为学生能在考场上沉稳答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磊.语文读写中的育人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2]张丽娜.中学生如何形成良性学业竞争心态[J].人民教育,2011(23).
[3]陈龙春.对高中语文教学素质化的几点探究[J].现代语文,2011(02).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三年多来,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定位要准;第二、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条件对活动内容积极地进行筛选或调整;第四、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及整理;第五、重视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第六、面向全体,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第七、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关键词:合理指导
激发兴趣
正确评价
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这套教材,它把“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成每单元后一项内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或者“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例如七年级上、下册:
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和“实践”,它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整合和发展。是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语文教学的新举措、新突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的特点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目标。
这一门新课程的目标和特点告诉我们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然而,在近几年我校的教学实际中,这项教学活动开展得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如下:
第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课程,活动时间长、活动过程和形式稍复杂,师生活动的工作量大,不少老师都不太理解、不重视,往往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活动的开展,平时形同虚设,或将“大综合”变为“小综合”,或将“小综合”随便应付一下,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流产”或“断种”。
第二、活动安全问题令人担扰。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开放性”,要求学生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大社会,在经历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综合性学习设计所在地更自由些,却更多地遭遇着“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无论哪一种活动,指导和参与者,首先要将安全工作排在第一位。安全工作出问题,就实行一票否定制。因此,“少活动,只有在校内活动,甚至不活动”成为时下许多教师消极对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负面策略。
第三、部份农村家长不支持或无法支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涉及大量的参观、调查、访问、外出接触社会、自然、包括制作、实验等这样一些活动环节。这些活动不少是在课外开展的。由于受地点、时间、人力限制,老师不可能总是能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实际活动中,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受到挑战。首先是社会、家长对学校活动的价值判断很难与分数、排名、升学放到同一平台。然后安全问题又成为社会解释追求分数的理由。其次,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家长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把自己子女送到学校就算尽到义务教育责任了,有的连自己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参与子女的综合性学习。
第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难。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条件,搜集资料便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尤其农村孩子遇到的困难更多。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平时父母亲、学校又不让他们进网吧,信息课上计算机老师也不随便让他们上网,更不知上什么网站查。学校图书室藏书册数少得可怜,阅览室又难得向学生开放。城里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离家太远根本不方便。部分学生星期六、星期日还要上特长班,没时间查。学生怨声载道,教师发火连天,资料搜集难,难于“上青天”。
另外,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学生不喜欢,与这几年农村地方戏曲面临失传的边缘有关。还有活动器材、实践基地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的问题、课程评价问题、合作小组的问题,个人指导和集体指导的关系问题等等。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设计他们的课题,在开展实验研究时,遇到的很多问题,可能是教师自己不能完全进行正确指导,给学生们一个满足的答复。基于以上原因,综合性学习开展得不好,那么,怎样克服这些困难,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呢?经过近三年的教学总结,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开展这项活动:
第一、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定位要准,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生事物,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千万不要怕工作繁重,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流产”或“断种” 。
第二、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要利用家长会或其它形式向家长介绍新课程的情况,介绍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理念,使家长知道探索、创新、实践、责任感、良好品德以及人性张扬对孩子的重要性,转变家长认为只要学好语文知识等考试内容的旧观念,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另外,充分利用一些综合性学习设计“亲子”互动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思,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献给母亲的歌》一活动,要求学生在家中采访母亲生儿育女的甘苦;收集母爱的各种表达方式,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去理解这些母爱的表达方式;根据采访母亲的相关内容,评价自己的母亲;搜集与母爱有关的诗、词、美文、格言、俗语等。为鼓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热情,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或评比、或展示、或交流心得等活动,同时进行延伸活动——以“母爱”为话题的写作训练。通过活动,增进了母子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孩子变得更加理解母亲了,更加懂事了,而母亲在欣喜的同时,也领悟到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当然也更加支持活动的开展了。还可以在家长会上进行成果展示,诸如手抄报、实践日记、活动图片、生活作文等一一给家长们看,赢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总之,家校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第三、为了保障学习的正常进行,教师要对各项活动认真地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条件对活动内容积极地进行筛选或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的,“去剧院看戏、访问剧团”我们没这个条件,我就删掉了这一内容,改为通过多媒体欣赏戏曲,了解我国一些著名的剧团,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条件不足的困难,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下去。另外还要对活动时间进行灵活处理。又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听听我的足音”,要求学生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同学,这不是几天可以完成的。“读读我的韵味”收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得系统、丰富。因此,在学期一开始,我就把这项活动布置了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收集,如不这样处理,这项活动就不会开展得深入、成功。
第四、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及整理。
活动内容多,可让学生分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做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让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如看其他书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实地考察、观测、调查采访、请教相关老师等。选择最佳查找方法,活动前通过看书、上网、阅报所得,活动中主要经过自己的动手、动脑、用眼看所得,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的可能条件来选择。同时,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如通过购买、复印、打印、摘抄、下载、剪贴、借阅、写观察日记等方式将其占为己有。最后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首先指导学生按资料呈现形式将资料归类;再是每一大类下面分小类,并在卡片库上简单注明。对所读资料做上特定的符号、标记,写上自己的看法、解释或质疑。还要标明搜集处理者、时间、地点等。
第五、重视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虽然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部分“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中,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调查就会缺乏针对性,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夭折。2007级2班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1)妈妈(爸爸、老师、朋友……),你们在少年时期有过烦恼吗?能不能说来听听呢?(2)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些烦恼的呢?(3)通过这些经历,你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可见,教师应时刻记住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但不要过多介入,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重点在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六、面向全体,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综合性学习启动的起点和实施的基础。因此,要从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个性思维考虑,最好是变教师的激发为学生的自发,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更自主的活动而乐于参与。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
(1) 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比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现场作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
( 2 )表演 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都可以改成课本剧,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都可以进行表演。
(3)辩论 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九上,就可以围绕“追星的利与弊”而辩论。
(4) 游戏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5)赏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如:“诗海遨游”、“神游水浒”、“秋雨诗意”都可以设计成赏析课。
(6)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初中三年级,我们就可以开展“九年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住校生每周生活开支情况” 等社会调查活动。
第七、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综合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评价、总结的能力。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还应对同学进行评价,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秀。为了便于考查,可以采用记分办法。对学生的其他成果,如手抄报、图画等,教师可给予定性评价。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力求评价成为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开展了《黄河,母亲河》这个活动后,我们举行了手抄报比赛,学生通过上网找资料,自愿组合办报,比比哪组做得既快又好。做完后,学生把作品拿到班上展示,学生参与评价,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要他们交流自己办报的经验,小组成员之间点评作品,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应该怎么修改,必要时加上老师的评价,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别人的长处的同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提高自我鉴赏、总结、评价的意识,同时,通过这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以上观点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认识,也许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仅供大家参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显现,现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已列入了考试必考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分值也较重, 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且应以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添砖加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柴加薪。
参考文献
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页。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处理问题过于急躁,太过于恨铁不成钢,“多用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位人才”做得不够好。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请笑纳!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一学期又即将匆匆结束。为更好地做好工作,谨将本学期所做之工作加以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二班的班主任,教本班的语文课和七年级两个班的生物课。我把六二班的工作作为了工作重点,在其上用的气力也最大。
我们教师的工作是育人教书。育人为先,教书次之。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追求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让其成人了,他就会以人的标准来自律,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事半功倍了。如果把次序弄颠倒了,就会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的。以此为指导思想,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把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为重中之重,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教学工作紧随其后,稳步推进。
学生入班后,我首先订立班规,并宣诸全班。其中重点强调的有以下几条:第一,不准在教室内和走廊内追跑打闹,以防校内意外事故发生。后操场是尽情嬉戏之地。第二,午饭后,来到学校要进到教室读书写,作业完成后方可径直到后操场玩耍。第三,下午放学之后,没有值日任务的同学必须马上整理书包迅速离校。若要等其他同学必须到学校大门外等候,以减少校内责任事故发生。
入班后一周,组织全班同学选举了班干部,引导班干部逐渐开始管理班级事务。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主抓卫生值日工作。授权小组长全权统筹安排该小组的打扫工作,小组长并要为此负全责。出了问题要拿小组长是问,以提高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施行了将近一个学期,效果不错。实行值日班长制,全班同学轮流作值日班长,认真将每日发生的班级事情记录于班务日志。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每个值日班长都认真检查每天的卫生工作。现在,除非学校进行专门的卫生打扫检查,我是不用每日过问卫生工作的。偶有反复,只需追究组长和当日值日班长的责任,就能达到杀一儆百之效。工作责任到人真好。
第三周我上班会课时,利用几个小故事,重点讲了拾金而昧贻害无穷,提倡全班同学捡到财物要交公。表扬了几个拾金不昧的同学之后,同学们拾金不昧的热情更高了。我规定:凡拾金不昧的同学将被记录于班务日志,所捡款项交于班长,期末用于购买奖状,表彰进步明显的同学。
本学期我加大表扬力度,鼓励同学们加强自律,自觉追求进步。在后黑板设立进步之星专栏,明确规定:凡在某方面取得明显进步者将被彰记于其上,期末颁发进步之星奖。想获得此奖者,可让班长将自己欲在某方面进步先记于其上,若在两周之内进步明显,得到大部分师生认可,就可获得此奖。此举一出,反响强烈。要求进步者自觉自律,班内风气为之好转。加之老师及时表扬,班内向好之风日浓。
本学期,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三经》。我把《三经》分为十九段,每段五大句。每个早读抄背一段。把全班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其中一个是组长。组员背会之后就给组长背。为提高其背诵积极性,设立四个背诵等级:一次性背完全篇的获得最佳背诵奖,二到三次背完全篇的获得优秀背诵奖,四到五次背完全篇的获得良好背诵奖,六次及以上的获得背诵奖。其中有十个同学获得了最佳背诵奖。看来人的潜力是不可小觑的呀。不过,《三经》主要是让小朋友掌握中国历史脉络和劝导小朋友努力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用不大。而清初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弟子规》则对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待人、接物习惯大有裨益。下学期就引导学生背诵《弟子规》。如果有时间,把《千文》也背下来。
以上为班主任工作部分,下面再回顾一下语文教学。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我也下了不小的力气。首先,我着重引导学生养成把写工整的习惯,而且已经初见成效。全班所有同学都能够把写工整了,有一些学生写得还挺漂亮的。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我只能把随手写工整,离优美漂亮还相距甚远,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不大。下一步,我要坚持不懈地练,让学生因为我的影响而把也写得优美漂亮。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其次,我引导学生不迷信老师,要学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摒弃人云亦云的坏习惯。我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和阅读的习惯。这些都有一定成效。最后,我觉得这学期在作文教学方面最为欠缺。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2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历程,我做一番反思与总结。
班主任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效率太低。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我在班级的管理当中,注重不拘一格用人才。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如何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只是起指导、引导作用。我认为班主任必须如同将帅,能够熟悉每位学生的特长、爱好、能力等等方面,能够不局限于那几位成绩优秀学生的管理,而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哪位学生哪一方面有特长,就让他负责那一方面,不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小了,而且班级的事务也会有条不紊。
在平常,很多的班主任经常谈到对班干部的培养,在我班,差不多有一半的学生就是班干部,他们分管班级中日常事务的各个方面。例如卫生管理人员,又细分为讲台桌的卫生,作业架的卫生,电视机、实物投影仪的卫生,玻璃窗的卫生,瓷砖的卫生,畚斗、纸篓的卫生等等都有专人负责,监督值日生做好值日。这些管理的学生不见得成绩优秀,只要他们有为班级服务的思想,只要他们做事认真负责,就授权于他们,让他们管理,为班级出一份力。我班的竺单辉同学,成绩处于班级中的倒数上的,但是我发现他对班级比较关心,谁扣分了,谁在班级中老老违反纪律等等,他总能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于是我就让他发挥这一特点,让他将每天四项竞赛的扣分纸收集起来,便于统计我班一周来,一月来,甚而半学期来哪些方面扣分比较多,以利于下一周,下个月,下半学期的改正。我发现他担任了这一职务后,不但把工作做得非常的到位,而且他的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作为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如果单纯的说教,灌输,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讲得口干舌燥,嗓门冒烟,但是学生听着觉得枯燥乏味,用学生的一句话来讲就是“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于是采用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方法来应付,因而效果不见得好。我经过几年班主任工作的摸索后,得出这样的经验:巧用事例,提醒学生干这种事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
记得在上学期,我班的学生也曾出现过玩“竹飞机”的行为,我一经发现,马上就没收了。为了使学生明白老师没收这种玩具的原因,我就是通过述说事例的方式。并且这个事例与玩“竹飞机”有异曲同工之妙。事例中讲的是一位学生射竹箭,由于竹箭不长眼睛,飞过去的时候刚好戳在另一位学生的眼睛里,造成严重的后果,好朋友做不成了,两家的家长反目成仇,并付诸以法律,追究民事责任。受伤的学生造成残疾,成了终生的遗憾,射箭的学生也没好到哪里去,赔款还是小意思,自己的良心也过意不去。现在你们所玩的“竹飞机”是否也与这事例中的竹箭相仿,如果酿成了这样的后果,再来没收就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我发现通过这样的事例讲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本学期,二(1)班发生了事情,我再次去调查,有没有玩这种危险性游戏的,学生说:“没有,你在上学期不是已经说过不能玩了吗?而且玩这种游戏会那么危险。”一学期过去了,学生还能牢记着这样的游戏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从而避免接触这种玩具,不玩这种游戏,老师的教育目的不是就达到了吗?还有比如说自行车不能搭载人,不买三无产品,不去钓龙虾等等凡是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事例尽可能采用,让学生信服,明白老师的用心。
并且我协调好与各位任课老师的关系,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一些学生的行为表现,透过表像看本质,对学生的了解更为全面。我班的学生葛星星刚来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不管什么事情总是闷在心中,班级中的事务好像与她无关,即便她被人欺负,她也不声不响,“忍”当头。从学生的口中得知她是一位领养的孩子,自我感觉低人一等,而同学们对她的遭遇不是同情,而是看不起她,好欺负。看到这种现象之后,首先我找来葛星星同学进行谈话,让她充满自信,在老师的眼里,不管是谁,地位是一样的,你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养的孩子而瞧不起自己。其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她总是更多的照顾。挑选容易相处的学生成为她的同桌,多找她谈话等等。她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脸上的笑容多了,与同学的交往多了,成绩进步也是非常的显著。毕业语文考取了优秀,要知道她刚来的时候,语文成绩才70来分。
当然在这学期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四项竞赛中的小红旗的数量,挂在校门口,每次经过总是有点汗颜。虽然每次少先队大队部的抽查,总说我班卫生维持得较好,学生的表现还行,但是被检查的同学扣分总是事实,说明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漏洞、缺陷,使检查的学生有毛病可挑,有分数可扣。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处理问题过于急躁,太过于恨铁不成钢,“多用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位人才”做得不够好。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3开学来,我尝试开辟班主任工作新思路,
一、诚信开路,凝聚人心
为了“诚信”这一人类基本道德规范之核心以其独特的魅力扎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从小懂得诚信,感受诚信,实践诚信。小朋友经过数月的学习与交流,大家已经树立起“爱校、爱集体、爱伙伴”的良好品质。但遇到实际问题,难免会发生小磨擦,给心灵抹上一层阴影。因而,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他人优点,寻找班里的小榜样,夸一夸伙伴的闪光点,比一比身上的小缺点。孩子们的坦诚消除了心灵间的隔阂,友谊变得更为纯洁,更为朴实。于是我不失时机,请小朋友制作一张“友情卡”,将其送给自己想结交的朋友。这正是诚信闪耀的光芒,它凝聚的不仅是颗颗童心,更是一个集体的力量。“聚人先聚心”有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互敬互爱的良好美德,为今后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开辟了道路。
二、行规教育 诚信为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周我制定一项班级行规教育重点,改变过去行规教育一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而以学生的发现为话题家长的反映为由头,大家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教育,互相说理,使行规教育落在实处,讲在点上,让小朋友在明理的同时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全面地看问题,客观地评价人。
三、培养干部 诚信为首
为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学期我试行了“人人争当小组长”制度,先让学生轮流当组长,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于是,我让小朋友自己公开竞选,公平竞争,选出大家公认的小干部,同时培养了孩子从小学会面对自我,发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的健康心理。让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孩子脱颖而出,成为集体带头人,带动大家开展有益的活动。在集体中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
总的来说,心已经聚在了一起,大家互相关爱,互相信任,以诚相待,生活得很融洽,很欢乐,因而“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成了大家共同的格言。然而,班里个别性格特殊的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很令人担忧的,这将作为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4在本月的班务工作中,我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培养良好习惯、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入手,认真细致地开展了各项班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将五月份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我们围绕“母亲节”,开展班级的感恩活动。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祝福,制作了生日贺卡给妈妈,祝愿妈妈永远年轻、漂亮,表达了对妈妈的爱。
二、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在一日生活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的活动,学生知道了许多安全标志和消防知识,教会了学生简单的安全逃生的办法。并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现场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加强了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要求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会学”。课堂上,对于那些脑子灵反应快,好胜心强,爱动、贪玩、粗心,懂一点就听不进去,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学生,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总的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改善。
四、注重安全教育。有句话这样说:教育无小事。而安全,是教育中最重大的事。作为班主任,我时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常把安全挂在嘴边。下课时,记得叮嘱一句:别打闹!雨雪天叮嘱学生:别乱跑!放学时叮嘱学生: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径直回家!不许私自外出游泳,必须在家长带领下到正规游泳馆去游泳!
五、进一步完善了大课间活动,课间带着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练习跳大绳,学生比较投入,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跳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在按照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处处以培养习惯为目的,注重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营造以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氛围,让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并逐步学会交往、建立合作和友谊关系,为创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打好了基础。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5一、班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班级有大量繁琐的工作,光是管理方面就有晨读、卫生、纪律及老师不在时对班级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如果有什么比赛,就更繁忙了。如果将班级的所有工作都自己包揽,那无疑会大大增加工作量。如何减轻自身负担而又使班级做得踏踏实实呢?这就需要有人来分担,谁来分担呢?班干部。我将班级中的班干部分为五组,每组两人,分组管理一天中的晨读、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事项。对管理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管理不当的则指出问题所在,帮他们一起改正。这样班干部之间也有竞争,而竞争又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
我们班学生早上在学校吃饭的比较多,每天买菜票的学生也多,往往一上完课,学生就追着老师买菜票,让人很难应付。为此,我在班级学生中选了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学生,由她主管此事。把菜票交给她,谁买了菜票及时做好记录,即使没付钱,也没关系,因为可以去查询记录。我觉得这样做效果不错。
同样黑板报刊也交由宣传委员负责,每次把主题告诉她,让她放手大胆去做。
二、做好班级的重点工作
虽然班干部能帮老师完成大部分工作,但重要的工作还是要有班主任来做。
1、关窗。
每个教室都有8扇窗户,窗多,教室也明亮。夏天,由于天气炎热,窗户都被学生打开了;冬天开窗通风,空气可以流通,感冒也会减少。但是,开窗容易关窗难。每天放学后,很少有学生想起要把窗户关上,总是要叫几个学生去关。于是我想不如让坐在窗户旁边的学生去关,因为离窗近,容易记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坐在窗旁边的学生在放学后,一背书包就走,把这事又忘了。怎么办呢?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主意:轮到值日的学生每人关一扇窗,由值日组长监督。这次的效果比前两次有了明显的好转,虽然还有个别学生忘记,但是经过多次的提醒学生已很少忘记。这样一直坚持做,教室的窗户难关问题,终于解决了。
2、班级学生个人量化管理。
小学生喜欢竞争,他们总希望自己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表现上都能比别人好,都是优秀的。那么怎么比呢?学校里有班级量化管理,我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张学生个人量化管理表。我把全班学生放在一起,做了一张表格。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或文章获奖了,广播稿被录取了等时,就在表格上及时给学生加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表格上扣去他们的分数,加分和减分可以互相抵消。这样即使被扣了分,他们也会努力去弥补,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三、转化后进生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特点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发展也不同。有的学生成绩理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们往往由于成绩低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何转化后进生,使其跟上班级学生前进的步伐,是班级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1、正确对待后进生。
先进和后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后进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为先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先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一个人有强烈的自信心时,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而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非常重要。(1)信任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并使学生受到这份信任的鼓舞,相信自己有学习数学,做数学的能力。(2)成功教育。当学生体验到成功以后,他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大增,也是他们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对于后进生,目标不要定的太高,从易而难,由浅入深。课堂上简单的题目让他们来板演,对了及时表扬;错了诚恳的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真诚。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
3、榜样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做许多事情时都喜欢有个榜样可以模仿。对后进学生来说,那些优等生距离他们太远了,所以这里的榜样指的是和他们差距比较小的学生或者是他们中的一个由于进步了,取得了好成绩也可以成为后进生的榜样。当发现某一个学生取得了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