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印刷工艺

印刷工艺

时间:2023-05-30 10:2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印刷工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印刷工艺

第1篇

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正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然而,伴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以及对信息需求的持续增加,印刷技术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为了使印刷品更加美观耐用,技术人员不仅对印刷的材料加以改造,印刷的技术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电子工业和油墨技术不断发展,进而为印刷工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文章具体探讨了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印刷。

关键词:印刷工艺;智能标签;电子

智能标签又称为射频识别,是一种新型的通讯技术,其可以通过无线讯号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读写,这种读写不需要识别系统和目标进行机械或者光学的接触。其是通过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进而使标签的制作与印刷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这种标签与条码扫描相似,对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智能标签简介

智能标签是一种电子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合而成。其中,芯片主要实现数据的接收与传送功能,由阅读器发出射频信号,通过对信号的读取使阅读器、天线、计算机网络三者之间相互连接,进而形成一个电子模块。阅读器将来自天线的特殊信号发送给某个区域内的电子标签,然后再将反馈信息加以处理,最后输送给计算机网络,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该商品的相关信息。智能标签为商品的防伪、管理、运输、保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电子标签的防伪效果更佳,且其功能更多。目前,电子标签的天线普遍采用2种方法进行制作:一种是冲压法,另一种是蚀刻法。这2种方法的制作成本较高,对电子标签的推广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电子标签需要开展新的制作技术。其可以通过印刷导电油墨的方式进行天线的制作。这种制作方法能有效地节约成本费用,并且不论是从材料的消耗量还是从产品的生产效率上看,都是最合适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标签天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电子标签更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

2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

2.1印刷工艺的比较

目前我国的印刷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传统印刷方式,另一种是数字印刷工艺。其中传统的印刷具有凸印、凹印、胶印等多种方法,采用的印刷方式是压印刷。较为现代的数字印刷是一种无压印刷工艺,其中包含静电摄影、喷墨印刷等多种印刷方式。承印材料上的图文内容直接由计算机进行转印。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印刷方式为胶印,胶印机如图1所示。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出版物采用的都是胶印印刷的方式。能够进行承印的材料的种类较多,例如各类纸张、纸板、塑料、金属等都可以胶印。胶印还有一种无水胶印的印刷方式,其由硅胶树脂组成印版的空白部分,在进行硅胶树脂印刷的时候,不吸附油墨。由于缺少了水的作用,进而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且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精准度。无水胶印印刷后所得到的墨膜厚度大约在0.5~3.0μm之间。在无线线圈印刷中选用胶印的印刷方式,具有效率高、精度分辨率大的优点。但是胶印的墨膜厚度不够,与线路印刷的要求不相符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多次反复印刷,进而加大墨膜的厚度。然而这种方式会影响印刷的精确度,为精细线路的套准控制带来了挑战。包装和装潢印刷主要采用的是柔版印刷的方式,其主要采用纸张、纸板、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印刷。柔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的方式,其选用1~5mm厚的柔性感光树脂进行制版,并且选用卷筒纸印刷,具有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采用这种印刷方式,所得到产品的油膜年度处在0.01~0.1Pa.s之间,可以选用水基油墨、UV固化油墨、溶剂型油墨印刷。但是柔版印刷具有分辨率低的缺点,通常为60L/cm。不过进行精细印刷可以达到80L/cm,墨膜的厚度大约处在6~8μm之间,满足天线印刷的需求。近年来,薄版技术不断发展,柔性印刷改善了原有分辨率低、精确度不高的缺点。然而,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喷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是一种功能性较多的印刷工艺。这种无压印刷工艺可以将计算机中的信息直接喷涂到各种不同的材料上。其具有复杂的油墨系统,所使用的油墨有多重类型,可以是热熔型、水基型,也可以是UV固化型,其油墨的粘度大约为10mPa.s。静电摄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电子印刷技术。其又成为激光印刷或者静电复制,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还没有应有于智能标签的生产中,也缺乏相应的使用优势。

2.2印刷工艺的应用

采用印刷的方式进行智能标签天线的制作具有5点优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产量大,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时间;运用轮转的方法印刷速度快,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油墨转移的能力,例如StorkPrint公司制造的RSI丝网印刷标签专用生产线(见图2),能够连续印刷50万m;传统的蚀刻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料,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印刷技术可以采用导电油墨在材料上直接印刷,对化学试剂的依赖性较小,具有环保的优点;天线的制作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导电油墨的印刷。如果选用丝网印刷这种万能的印刷方式,则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标签底材;印刷技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天线样式设计,进而使天线的样式更加丰富。因为其能够进行多样式的设计,所以可以在更多形状上进行标签的黏贴,例如,曲率、角度不同的物体表面。不仅如此,通过印刷制作的导电油墨天线能够承受巨大的外部机械压力。具备黏性流体的特征,且弹性更强,在标签受到挤压变形的时候,其具有一等的承受能力,进而使标签表现的更加可靠和稳定。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智能标签,采用印刷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智能标签的使用功能,减少制作成本,使制作更加简洁便利,进而大大提升智能标签的质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田海英.数字新技术在标签印刷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3(11):16-18.

[2]李琳娜.智能标签的理想与现实[J].标签技术,2013(3):33-34.

第2篇

一、“换纸不换版”合版打样的印刷工艺

过去传统工艺的印刷机打样,一般就是对不同用纸类型的产品单独进行拼版打样,也就是说,有几个不同印刷材质的产品打样,几乎就要拼几套印版,这样进行制版打样,虽然印刷质量容易控制,但是,制版成本高。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不少客户订单的产品结构都是比较杂,产品规格和印刷材质也不同,若全部都采用分开拼版分类打样,打样的生产成本让人难以承受。而通过采用“换纸不换版”的合版打样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制版的数量,有效降低打样的成本,而且减少装版校版的时间,无形中也减少了纸张的消耗,工艺效果大有令人满意之处。所谓“换纸不换版”合版打样印刷工艺,就是将几种不同用纸类型的产品,合拼在一个大幅面的印刷版面上,比如说,同一套大度对开的版面上,有拼不干胶印刷材质的产品,也有拼白卡纸的印刷产品;既有拼采用白底白印刷的产品,也可拼采用白板纸印刷的产品;既有薄型的纸张,也有厚型的纸板。对此,工艺做法是:当印刷某一种产品的版面时,印刷校版的压力和油墨涂布量的控制,就根据该纸质试印的样张进行调整,印刷质量的控制就以对应的产品为主。而当印完一种纸张所对应的产品后,转印另外一种纸张时,印刷压力和墨色就紧紧围绕相对应的产品进行调整,其他版面的墨色、套印精度可以不管,当所有的产品分别用各自采用的纸张全部完成打样印刷之后,对有需要覆膜或其它加工方式的产品,就将所对应的印刷半成品单独取出来,进行覆膜或上光等工艺。在分切或模切成品时,对各种用纸对应的产品进行分类选样,把不同用纸的多余产品废弃掉。这样合版打样,虽然每种产品的用纸会出现多印出没有用的版面,但是,打样一种产品所用的纸一般也就几十到上百张,总比多拼一套四色版的成本要低得多,可以说,还是十分合算的。为了便于认识和了解合版打样的具体做法,下面以图1作简明扼要的说明。图1为一套四色的合版打样印刷版面,当打样印刷A版面时,只需将该版面的套印精度和颜色调整到最佳的程度,然后用190克白卡纸适当的面积进行印刷。若考虑再省点纸,在不影响输纸定位的情况下,190克白卡纸的宽度可以适当切到小一些也可以。当190克白卡纸对应的产品印刷和模切之后,B、C、D、E对应的产品可以废弃掉。而当用不干胶印刷C版面时,纸张也不一定要切成大度对开的幅面,只要考虑可以输纸和印刷到相对应的不干胶版面就可以了,多印到其它版面的产品也是不要的。同理,印刷其它的版面也是这样的,印刷哪种材质对应产品的版面,质量控制就以哪种为主,包括印后各产品的模切或分切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裁切不干胶纸对应的成品时,其它没有用的纸杯、头卡产品被切到了也不用管了,因为D、E等版面不是不干胶需要的印刷版面,这就是“换纸不换版”合版打样印刷工艺基本原理

二、利用某种印版混合搭拼打样的印刷工艺

有时遇到一个或几个小版面的产品需要打样,却又没有其它的产品可合拼一个大的版面进行打样,而如果为了一两种小小的版面,特地拼一套四色的版面进行打样,不免感到有点浪费。对此,不妨考虑与其它正常印刷拼版的版面进行混合搭拼,就可以省去特意拼一套版打样的制版成本,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因为印刷工厂几乎每天都有拼版印刷,在印刷机的印刷幅面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利用正常印刷的版面,搭拼小版面的产品进行打样,也是比较可行的创新工艺。混搭拼版打样,先可以取几张或几十张打样所要的纸张,其规格酌情切成可以印到搭拼的打样版面就可以了。当打样的版面打出来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印刷,如果搭拼的版面会影响正常的印刷,也可以修掉后再进行批量的正常印刷。以下是3套四色的印刷版面,按正常印刷的幅面与印刷机的极限幅面还绰绰有余,所以,也都可以搭拼其它小版面产品的打样,其中,图2是3种小版面的产品,搭拼在印张的拖梢部位进行打样,采用这种搭拼方式,打样纸张的长度必须比该套版印刷的纸张要加大,不过打样用的纸张也不多,总比出一套版要合算很多。是利用正常印刷版面的空隙进行搭拼,这样,用纸不仅不需要加大,打样纸张的宽度比正常印刷的小也可以,比如左边的版面印不到没有关系,只要不影响输纸和定位,能够把右边搭拼的纸杯产品印刷出来就可以了。是将打样的产品搭拼在印张的横向部位,其打样的纸张也不一定要比正常印刷的要大,只要能够印出搭拼打样的产品就可以了。不管搭拼打样产品与正常印刷使用的纸张品种是否相同,装版校版时最好应该先把打样产品的版面印刷出来,然后把打样的版面修掉,以不影响正常印刷的油墨涂布,尤其是长线的产品,若没有修掉多余出来的版面,容易对批量印刷的产品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合理搭拼打样产品,最好应根据产品的结构、承印物的特性和印刷机的特点适当进行掌握和控制,既要考虑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印刷质量不能受影响,一般来说,日常生产中不少批量印刷的产品,搭拼打样的小版面产品,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搭拼打样的版面,打样之后要进行修版,拼版必须考虑适当与该版面留有一定的间距,以免不小心修坏有用的版面。

三、利用“变色印刷”

合版打样的工艺印刷打样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不同版面结构的四色印刷产品,合拼一套版进行打样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油墨的涂布量再怎么调整,其中一种版面的颜色就是跟不上,比如偏某种红相的版面,总感觉不够鲜艳,红相就是达不到客户期望的工艺效果,对此,将“四色红”的油墨,换为某一种品牌桃红油墨再进行打样印刷,该产品显示出的某种红相就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墨色也达到比较鲜艳的工艺效果。对此,可对采用正常四色油墨印刷就能够达到颜色要求的版面,先打出应有的数量。然后,对需要更换红墨进行印刷的对应版面,另外单独再打样印刷若干张,当打样生产全部完成之后,分别选取颜色适合的样张送客户确认。当批量印刷时,对需要更换红墨进行四色叠印的产品,就不要与其它采用正常的四色油墨印刷的产品混合搭拼了,这样批量印刷也按更换油墨的方式进行印刷,就可以确保该产品批量印刷的颜色,也能与打样确认的颜色保持一致。此外,有的四色油墨可能存在色相不够标准,打样时各色油墨调来调去,折腾了老半天,印刷颜色就是达不到要求,而更换了的不同品牌的油墨后,印刷颜色就能达到要求,对此,也不妨考虑更换油墨进行打样。还有的一些印刷产品,按正常的四色油墨进行打样,就是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同样可以酌情考虑调整其中的一种颜色,如对蓝色或黄色进行微量的色相调整,然后进行印刷就能满足客户的色相要求。对此类特殊的“变色印刷”工艺,要注意记录数据,为批量印刷提供可靠工艺参数,以避免印刷工艺的盲目性,确保批量投产时印刷生产效果的提高。

四、混合包装产品的合版打样印刷的工艺技术控制

有些系列的印刷产品,如产品的内外包装或配套使用的印刷品,由于印刷版面结构设计相同或相似,特别是图案、颜色一样,只是版面规格不同或形状稍有差异,印刷的用纸特性不一样,并且有的纸色差异比较大,比如有一套系列印刷品,用纸品种有采用白板纸、牛皮纸的,又有用双胶纸和淋膜纸等印刷的,纸质的颜色和表面的光泽度明显差异,对油墨的吸收程度也截然不同。若不同产品的网纹版面结构相同的话,要通过输墨量和印刷压力调整,使系列产品的印刷颜色达到接近,往往是不可能的。如果系列产品设计用专色印刷,印刷某种纸张时考虑纸色和吸墨量的差异,可以通过调整油墨的色相,使打样不同的纸张、纸板时,印刷的颜色达到接近的状态,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而如果系列产品是四色网纹版面叠印成色的,印刷某种纸质的产品时,可能就会因为纸质的偏色和吸墨量的差异,导致印刷版面出现某种的颜色偏差,比如版面的某个部位色相不够红、不够黄或不够蓝,而通过加大某种油墨的涂布量后,局部细小的文字、阴图版面则容易出现脏版、糊版质量弊病。因此,系列产品合版打样或没有合版打样的,在拼版时都要注意根据纸色和纸面的光泽度进行分析和预估,如纸色偏向某种色相,可酌情对某种颜色的版面网点做适当增加或减少的调整。如果某种纸质光泽度不好,吸墨量大,对相应版面的网点也作适当的相应调整,这样可以减少制版不当使产品打样的颜色差异大,客户不能接受,造成返工制版和打样。所以,制版工艺技术的把关和控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可忽略。综上所述,合版打样印刷工艺涉及到制版文件、印刷材料、工艺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注重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印刷材料、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特性,综合进行科学的分析,合理制定适度的合版打样印刷工艺方案,既能较好地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使包装产品的打样质量效果,满足客户对打样质量和成本的意愿。

作者:康启来

第3篇

印刷工艺

印刷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印成的效果各异。传统的印刷方法主要可分为:胶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及丝网印刷四大类。

胶版印刷是平版印刷中的一种,采用预涂感光版(PS版),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间接印刷方式,是目前最为普遍应用的印刷方式。优点是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印刷品色调柔和,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缺点是因印刷时水胶的影响,色调再现力减低,鲜艳度缺乏,版面油墨稀薄,表现力不够。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海报、报纸、包装、书刊、杂志、宣传单、挂历及其他大量的彩色印刷。凸版印刷的原理就像盖章一样,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向上凸起,没有图像的部分凹进,然后将凸起的部分上色后直接印在纸上,由于印刷时的压力较大,所以印刷轮廓清晰、笔触有力、墨色鲜艳。但凸版印刷的制版比较难,上色时油墨的均匀度也难以把握。而且随着印刷次数的增加,版面也会不断磨损,使印刷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凡是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分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的,就是凸版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还有墨色厚实、层次丰富、色彩表现力强等优点。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印刷质量是最好的。钞票、证券、股票、邮票、高质量画报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印版寿命长,适合大批大量印刷。但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所以印刷成本很高。

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将图案与文字的部分镂空,再用刮板刮压,使油墨透过镂空部分的丝孔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的优点是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承印材料上,如纸张、木料、金属、塑料、布料、玻璃等。也可以用在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如桶、瓶、盒子、箱子等。丝网印刷还可以采用任何印刷油墨。缺点是尺寸大、数量多的印件不适合丝印,也不能印制高品质的印刷品。

印刷纸张

我们常用的纸张类型有胶版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白板纸、无碳纸等。最初制造胶版纸这种纸张是美国道林公司,所以也称“道林纸”。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除非特别需要,不适合印刷彩色图片。铜版纸表面光泽好,适合印刷彩色。彩色印刷最常用的纸张,如单页、画册、海报等。主要可分为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无光泽铜版纸(哑光)。白卡纸以漂白化学浆为原料,特点是白度较高,纸面平整、坚挺厚实。如果不上色,称白卡纸;如果上色,依色泽叫作色卡纸。但同等克重跟纸板比挺度和厚度较差。主要用于印刷名片、证书、请柬、封皮、台历以及明信片等。白板纸以漂白化学浆作为纸板的表层和底层,而以机械浆为原料构成中间层,三层结构,其特点是在同等克重的条件下,厚度高,硬度好。白板纸分为灰底白板纸、白底白板纸,一般用于商品包装,如制作香烟、化妆品、药品、食品、文具等商品的外包装盒。白板纸可分250g、300g、350g、400g、450g等各种规格。无碳纸有直接复写功能,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7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通常情况下印刷品的色彩都是用CMYK4种油墨通过4次套色印刷完成的,但是有些时候也会用到专色。四色印刷一般指采用青、洋红、黄和黑墨来印刷彩色原稿。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青、洋红、黄、黑四色墨以外的其他颜色油墨来印刷原稿。专色是专门的油墨,一次印刷到位。同一印刷品中可使用多种专色。有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如照片、美术作品等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或四色以上)。而一些四色印刷所印不出来的颜色就要用专色,如金属色(金、银色)、高亮色、荧光色、珍珠色、光油等。在颜色少的情况下,用专色能节省印刷工序和成本,如印刷大面积底色。有时一个产品也可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比如某个印刷品的画面中背景是照片,文字要用到专色,则照片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文字部分可采用专色印刷。注意由于色数增加,会导致胶片、印版都要增加,所以最终印刷品的成本也会增加。

印后加工

在印刷后期加工方面,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压痕就是将纸通过挤压,在纸张上形成线痕,以便纸能够按照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折纸意思是是从印刷机上下来的都是大幅面纸张,都需要经过手工或折页机折页才能成为书帖。然后将折好的书帖撞齐并捆扎装订成书。书贴是将印刷好的页张,折成数折后,成为多张页的一沓称为一个书贴。模切是用做好的刀具对印刷品进行特殊形状的裁切,将印刷品切成所需形状。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加(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固化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这种加工工艺称为上光,这种透明的油墨叫光油。上光质量好,稳定性好,可以避免覆膜工艺经常出现的缺陷,如翘边、起泡、起皱、脱层等现象。一般书籍封面、插图、挂历、商标装潢等印品的表面都可以进行上光处理。上光应用最多的是局部上光。

覆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覆过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耐折,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既保护了印刷品的外观,又提高了使用寿命。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光膜、哑膜两种。利用凸模板(阳模板)通过压力作用,将印刷品表面压印成具有立体感的浮雕状的图案。配合烫金、局部UV等工艺,效果更佳。UV是Ultra Violet(即紫外线)的缩写,专指一系列可以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固化的特种油墨,比如磨砂油墨、彩砂油墨、皱纹油墨、冰花油墨、珠光油墨、镭射油墨等。

烫印学名电化铝烫印,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使印刷品和烫印箔互相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转印到被烫印刷品的表面。烫印的效果呈现出强烈的金属光泽,光亮程度大大超过了印专色金和专色银,色彩鲜艳夺目,显得富丽堂皇、精致高雅,广泛地应用于精美的包装装潢商标、挂历和书刊封面等印刷品上。

裱糊是两张以上的纸粘在一起,如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等会用到。

第4篇

〔关键词〕最美的书 印刷 工艺 实践与创新

书籍是古老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科技工艺的进步,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印刷工艺对于书籍的改变,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催生了书籍的更高层次的功能作用,最美的书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化的内容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书籍。而这一切都与精湛的印刷工艺密不可分。

一、“最美的书”的发展概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3 世纪时候,册页书籍开始普遍使用。随之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工艺得到了正式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最美的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让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同时书籍印刷工艺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书籍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断地融入到实践当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直到1948 年莱比锡一次“世界最美的书”书展活动正式推行,这才让这类书籍的印刷设计活动有了新的名词,――“最美的书”。从此全世界每年都会有40多个国家共同举办这类活动[1]。

2009年,我国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评委团荣幸地选为“世界最美的书”。因此,我国的“最美的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又体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科技工艺下,其实是人们内心和世界的交融、碰撞、交流的产物。

二、“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

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书籍的印刷工艺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铅印技术逐渐被胶印取代,对于书籍的文字内容技术的处理随之改变。这种印刷工艺的革新可谓令人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的理念这时候也彻底被更新。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创新理念[2]。

虽然铅印成本比较低,更加便宜,大批量的印刷也比较容易,字体字迹更加清晰简洁,但是它的工艺技艺和工艺效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胶印的出现就带来了一场势在必行的印刷工艺革新。胶印工艺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更加灵活便捷,从视觉上来看,也更加具有现代美[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对这种理念的突破尝试,也更加愿意接受,无论在主观条件上面还是客观条件上面都促使了“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理念创新。同时,在引导读者接受这种理念的过程里,也是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障碍,可谓顺理成章。

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理念比较明确清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环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而传统印刷工艺的理念造成了上述两者的不和谐局面,人们耳濡目染,可是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外,还能保持环保精神,这一点上面达到了最美的书和人们需求的一致共识[4]。

现代印刷工艺与传统印刷工艺有很大不同,这些都体现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当中。最美的书的工艺形象也是五彩斑斓,主要体现在烫印工艺、纸面整饰、上光工艺等几方面。烫印包括烫金银、烫电化铝、印专金、印专银、烫漆片几类;上光工艺主要有重点上光、整体上光、覆膜、过光油、过哑胶、过光胶、过哑油几类[5];整饰成型主要有压纹、凹凸压印、打孔、模切几类。这几方面的工艺技术各有千秋, 综合起来就对最美的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总体来看,这是不同于以往书籍的[6]。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突出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情况。

1、凸凹压印的实践与创新。这种工艺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工艺。最美的书通过这种工艺可以极大地增强美感,突出特点。这种工艺通过一种凹凸模具,将最美的书的表面产生压制效果,最终形成压印。压印过后的最美的明显会有立体的手感,从视觉看彷佛浮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一种工艺。另外,这种工艺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油墨,直接在书籍表面通过设备就可以完成。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主要的类型有粗细深浅几种,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国的《艺诗集》书籍就采用了这种工艺。因此还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它的封面几种体现了凸凹压印工艺,给人一种大方高端、但不失朴素的气质。

2、金银墨工艺。这种工艺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某些局部,为了突出层次感,让书籍的整体更有呼应感。这种工艺之前也可以看到,主要是精装书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现在许多平装的书籍更青睐于这种工艺,而且我们发现,似乎平装书更适合这种工艺的衬托。

这种工艺可以让最美的书体现一种艺术气质。金银墨是一种特殊的色块,没有明显的彩色度,因此用在书籍的标题、扉言上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彩色形成协调,丰富书籍的美感,形成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目前它的应用有一些问题,在油墨的耐热性上面比较难以把控,因此就会对光泽、颜色的问题有一些小的干扰。通常实践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先铺底色墨,然后印刷金银墨。这种工艺如下图所示。(黑色的书籍就是底色。)

3、激光打孔工艺。这种工艺最初是服务与装订环节,与印刷环节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工艺也开始对印刷环节起到了帮助,因此让最美的书具备了更多种优势。这种工艺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它解放了打孔的作用,让打孔不仅服务于后期的装订,也延伸到了前期的印刷当中。比如开片,开窗,开洞,这些都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既方便又快速,因此就实现了完全创意的可能。人们从这些孔洞里面产生许多联想,增加了最美的书的魅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读者的心灵当中增加了质感。像许多艺术类的图书,都使用了这种工艺,更加突出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称为最美的书并不言过。

三、“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

印刷工艺渗透进书籍,无疑对书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最美的书正是契合了这种印刷工艺的创新,并且把实践融入了书籍的设计当中。最美的书不仅体现了书的内容,还体现了书的美感,更说明了一种创新实践的态度。最美的书发展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最美的书成为了可能,从文字内容方面,到印刷排版设计装帧等环节,都渗透着这种理念。这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城市化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化的书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精神层面需求的客观趋势[8]。那么,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和最美的书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美的书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浓缩了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探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创新实践,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要从实践当中总结规律。

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就是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纸质的书籍设计,到现代多元化书籍的出现,说明创新才是书籍的唯一出路。不仅是书籍,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这是本文带来的启示。创新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真正的创新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创新,才能让创新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实践并不是漫无目的实践,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这就需要有创新点来支持实践过程。最美的书经历了不同的创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印刷工艺的最新特征,这种创新有利于实践的完成,同时,实践也促进了下一次创新的发生可能。我们相信最美的书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1.

[2]赵正.砚耕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35.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6.

[4]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43.

[5]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 8.

第5篇

1实验

采用大红油墨、金墨、荧光油墨和水墨,分别对硅藻土壁纸进行印刷,从实地密度、墨区密度均匀性、色差和印刷光泽度等4个指标分析印品的质量,对比分析4种油墨发现,水墨最适用于硅藻土壁纸印刷。印刷油墨采用水墨(白),用水性色浆进行调色。根据正交试验方案,在煅烧硅藻土壁纸上印刷实地色块,分别得到样张,取9张效果较好的样张,采用分光密度仪测量样张的主色调实地密度和颜色空间值,并以常用的胶版纸作为标准样,计算色差值。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分别在煅烧硅藻土壁纸和胶版纸上印刷网点梯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由分光密度仪对样品检测网点面积,绘制阶调复制曲线。

2结果与讨论

2.1煅烧土壁纸印刷工艺条件的确定

煅烧土壁纸的试验方案及结果。为了明确各因素的显著性,提高论证的可靠性,对实地密度和色差结果进行极差分析,从极差R可知,对实地密度指标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为B(刮板角度)﹥A(印刷压力)﹥C(网距);对色差指标影响的主次因素为A(印刷压力)﹥C(网距)﹥B(刮板角度)。由表3可知,在对实地密度的影响中,随着刮板角度的增加,实地密度减小,即墨层厚度减小。这是由于刮板角度越大,透墨量越小,因而,实地密度随着刮板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最优解为A2,B2和C1,即印刷压力为0.4MPa,刮板角度为75°,网距为6mm。由表3可知,在对色差指标的影响中,当印刷压力最大为0.5MPa时,色差最小。这是由于在印刷过程中,墨层厚度的变化会引起色差的变化,而当印刷压力不足时,接触面积不能充分接触,则油墨转移不充分,特别是对于表面平滑度低的纸张,转移区油墨少甚至露白,因此油墨的覆盖力差、色差大。然而,随着印刷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印刷密度不断增加,墨层厚度增加,色差减小。在实际印刷中色差越小越好,因此,优化后得到的最优解为A3,B2和C2,即印刷压力为0.5MPa,刮板角度为75°,网距为7mm。由实地密度的极差分析发现,A2与A3,C1与C2对实地密度的影响程度相似,因此,煅烧土壁纸印刷工艺参数的最佳方案为A3,B2,C1,即印刷压力为0.5MPa,刮板角度为75°,网距为7mm。为了更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对实地密度和色差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5。观察表4—5,根据实地密度的方差分析可知,3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C。即B的影响最为显著,而A,C有一定影响;根据色差的方差分析可知,3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C,B。即A的影响最为显著,而B,C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实地密度和色差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硅藻土壁纸丝网印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印刷压力0.5MPa,刮板角度75°,网距为7mm。

2.2煅烧硅藻土壁纸的阶调复制曲线

用正交试验确定的丝网印刷最佳工艺参数印刷煅烧硅藻土壁纸,得到的样品效果。印刷壁纸样品可以看出,印刷图案清晰、颜色鲜艳、着墨均匀,印刷效果比较理想。阶调复制是指以原稿为基础,通过色调的分解、传递和合成过程,即将原稿的阶调复制成印刷品的阶调的全过程。阶调复制曲线即原稿图像阶调数值与印刷品阶调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用来评价印品的质量。理想的阶调复制曲线是过原点斜率为1的直线。理想曲线和胶版纸、煅烧土壁纸的阶调复制曲线。,煅烧土壁纸和胶版纸的阶调复制曲线呈“S”形,没有明显波动,整体在曲线附近。在亮调和暗调部分,煅烧土壁纸的阶调再现性稍稍差于胶版纸,可能会出现网点印迹不全。而在网点面积40%~60%处,煅烧土壁纸的阶调再现性强,接近理想曲线。结果表明,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煅烧土壁纸印品的重复精度较好,网点扩大较小,印刷品质量好。

3结语

通过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实地密度和色差的影响是有主次的。对于实地密度来说,刮板角度对其影响最大。对于印品的复制,合理的刮板角度是正确印刷的基础。对于色差来说,印刷压力对色差的影响最大,色差是衡量印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可见选择合适的印刷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方差分析可知,虽然刮板角度对实地密度的影响最大,但是影响并不显著,而印刷压力对色差的影响呈显著性。综合考量,在实际的印刷生产过程中,应首要考虑印刷压力。通过正交试验可以看出,采用丝网印刷对煅烧硅藻土壁纸进行印刷时,最佳的印刷工艺条件为:印刷压力0.5MPa,刮板角度75°,网距7mm。研究发现,丝网印刷技术适用于特种纸煅烧土壁纸的印刷,阶调再现性较好,能够再现比较宽的阶调范围。与常用纸相比,能够达到胶版纸的印刷效果。影响丝网印刷的因素较多,这里只是考虑了其中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下一步的工作可扩大因素水平,如实地密度方差分析Tab.4Varianceanalysisofthedensity丝网目数、丝径等,对各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壁纸的阶调再现性,扩大阶调的范围。

作者:李雅琳 张健 曲柳 平清伟 牛梅红 石海强 李娜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第6篇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is little printing, many formula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paper material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ed versions, the specifications are diverse, so pri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ster plate making, printing, book printing wages standard,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per and the printing factory production capacity, 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rect cost of book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key links where cost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focuse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rinting process design to reduce cost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昕.期刊印刷成本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印刷技术,2010(15).

第7篇

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球印刷业盛会—drupa2012展会上,一些创新的印刷工艺和油墨技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因为这些工艺和技术将可能改变包装业的未来,不仅是包装产品的质量,还有包装产品的生产效率。在此,就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些颇具应用前景的印刷工艺和油墨技术,为迎接未来的行业变革做好准备。

纳米印刷

在印刷业,细节的表现能力是判断印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为纳米技术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可能。实际上,从drupa2012展会来看,兰达公司展示的所谓的“纳米印刷技术”其实是展会上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数字印刷新技术。兰达公司称,纳米印刷机集成了数字印刷灵活性强以及传统胶印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不但能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而且能与印刷企业已有的工作环境进行无缝衔接。

兰达纳米印刷技术的核心是NanoInk水性纳米油墨,其颜料颗粒极其微小,直径仅为50~70nm,而一般胶印油墨颜料颗粒的直径是500nm,能够实现无与伦比的图像色彩质量和极低的油墨用量。而且,NanoInk水性纳米油墨能够瞬间附着在承印材料上,完全不需要任何干燥装置。此外,兰达纳米印刷机超大的交互式触摸屏绝对是drupa2012展会上的一大亮点。

石墨烯导电油墨

在智能包装和印刷电子市场,银浆和铜浆导电油墨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在2011年,石墨烯导电油墨开始产生影响力,并为市场带来新的希望。

石墨烯导电油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同时也具有银浆导电油墨不具备的其他优势,如价格更低,更柔软—材料可以褶皱或弯曲而不会影响到性能。正因为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石墨烯导电油墨将成为导电油墨市场一个新的生力军。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单层石墨烯薄片制造喷墨印刷油墨的技术。美国MeadWestvaco包装公司设计开发出了一款智能包装标签,该标签采用美国Vorbeck公司开发的石墨烯导电油墨印刷而成。

无水胶印

无水胶印是一种不使用水或润湿系统的胶印工艺。一直以来,印刷和包装业对无水印刷都持谨慎态度。但在过去的两年里,通过印刷机制造商、纸张和油墨生产商之间的通力合作,无水胶印工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水胶印采用硅橡胶涂布印版、特殊的油墨以及可温控的印刷机。无水胶印能够更简单、更高效地印刷更多的承印材料,包括纸张和各种非吸收性承印材料。

在drupa2012展会上,无水胶印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和高宝公司联手,共同展出了用于无水UV胶印的五色加上光高宝Rapida 106和Genius 52UV印刷机,展示了无水胶印版、无水胶印机和高度自动化生产工艺的完美融合,以及给按需印刷带来的便利。当然,其同样适用于包装印刷领域。

高保真色彩控制

鲜艳的包装色彩是零售商品最有力的促销工具,即便消费者可能并未注意到这一点,但事实的确如此。消费者在购物时,通常会先识别出商品的品牌标识,然后才会仔细阅读商品的说明标签。这充分体现出商品品牌标识色彩的重要性。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可以有更多方式来准确再现色彩。在drupa2012展会上,数字印刷领域的领先供应商—赛康公司就展示了其最新开发的色彩管理软件。采用这款色彩管理软件,印刷商能够制作超精细的色彩表,然后上传到网络,并通过特定的ICC文件确保所有订单的色彩准确、一致。该软件的另一个亮点是其提供的基于云端的软件包,完全消除了印刷商投资大量价格昂贵的硬件的顾虑;而且,该软件和云端的自由连接,还可以实现软件的自动升级。

生物降解油墨

随着绿色环保呼声的不断高涨,可持续发展在包装业备受关注,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和包装业一衣带水的印刷和油墨市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更加重视。所以,新一代的环保油墨和印刷工艺不断涌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印度油墨制造商EnNatura公司生产的有机生物降解油墨ClimaPrint。

ClimaPrint油墨采用的溶剂提取自植物油,树脂是基于蓖麻油的EnNatura专利树脂。印刷完毕后,采用有机清洗剂就能将印版上的残余油墨清洗干净,而无须使用有毒的石油基清洗剂。ClimaPrint油墨最吸引人的优点是,其很容易与纸张进行分离,这就非常有利于使用后的纸张和其他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热喷墨打码

第8篇

关键词:印刷工程专业;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02-03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印刷业正在高速发展并伴随着印刷业的结构巨大转变。印刷行业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1]。在规划中指出了印刷行业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了行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创意人才等的缺乏及加强人才培养来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的急切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以之作指导,积极进行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

一、确定新形势下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者对所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又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践。它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3]。

我校的印刷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氛围浓厚,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及印刷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校印刷工程系对印刷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印刷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擅长图文信息处理及印刷复制技术,熟悉印刷设备、印刷质量检测技术、印后加工工艺,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能在印刷及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印刷工艺设计、生产操作、质量管理、组织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印刷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印刷及相关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印刷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印刷、制版等工艺、印刷设备维护、印刷质量检测、印刷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3.具有印前图文信息的编排处理以及电子出版物的策划、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具有印刷复制工艺的策划、设计、操作和印刷产品质量的检测、测试以及印刷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印刷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测试和使用以及印刷复制工程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等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印刷以及相关传媒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印刷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理论前沿。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关系到人才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本专业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和处理好各知识层次、各教学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避免分割过细、简单拼凑、知识脱节和内容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次调研、讨论,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经过调整之后,本专业理论教学总学时数为2356,实践教学环节为43周。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该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的理论教学学时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优化,且扩大了选修课程的范围,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全面发展。具体调整如下。

1.通识类与大类专业必修课程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8%,以突出厚基础的要求,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以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

2.通识课程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形势与政策》等职业素质类及身心健康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

3.加大了通识类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分别从原来的6学分增加到10学分和8学分,进行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到更好的个性发展。

4.新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了优化综合,综合考虑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讲授,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衔接,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原《大学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合并成《印刷化学基础》,将《网络印刷出版技术》合并到《印刷多媒体技术A》中;对《印刷设备电路与控制》合并到《印刷设备》等。为了适应印刷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印前知识及数字印刷等技术方面知识的培养,对部分课程的学时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5.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和理解印刷专业的性质及内涵,第二学期就开有专业基础课程,且专业课几乎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为了使课程之间衔接得更好,将一些课程的先后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如将印刷概论、印刷色彩学、印刷信息记录材料等课程提前一学期开出;而电子出版技术由第五学期改在第六学期开出等。

三、层次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印刷工程专业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为了适应市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势在必行。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思路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设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工程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等几个层次,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实验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我校印刷工程专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建有计算机房、印刷测试、制版、激光、印刷设备、印前图像处理中心、CTP、印刷材料等实验室;建立了株洲外贸包装厂、长沙金沙利、长沙晚报及以东莞包装印刷基地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的实习基地,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条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国家、地方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教”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内实验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

1.运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平台,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由校内实验室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校外企业先进设备、管理到位等优势,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到企业中去,通过顶岗实习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择业、就业及毕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培养能力,并可为毕业设计积累素材。鉴于企业及学生择业的要求,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到企业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的毕业课题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样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教学、生产应用、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2.整合专业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教”合作,吸引企业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教学的平台。

四、构建一支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教师具备印刷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坚定的基础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建设好一支科研团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搞好本专业的根本保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一批素质好、热爱教育事业、进取心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压担子,使之能承担较大的教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出较高水平的成果,上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人才,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教学和科研梯队。

2.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切实营造学术氛围,加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进修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报告、进行专题进修和课题研究。组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印刷工艺技术、印刷材料等科研小组,打造科研品牌,不断提高印刷工程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

3.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专业进修、培训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鼓励符合规定条件的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各方面素质好的教师到学校、企业进修提高。大力倡导贴近市场,加强产、学、研、教的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进修、培训,充分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师资培养。

五、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教与学的重要导向。本专业已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体系,通过笔试、报告、作品制作、论文、胶印及柔印模拟系统综合考核等形式,使考核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客观和科学,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核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等。考核后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老师,便于纠正教与学的偏差,以促进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工作。

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迫切需要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此从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发,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探索。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及实际条件,结合社会、行业需求,为把湖南工业大学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11,(17):22-24.

[2]龙志军,等.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1):27-32.

[3]刘志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9-84.

第9篇

关键词:丝网印刷;油墨;承印物;丙烯

一、引言

丝网印刷的艺术使我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不同的丝网表现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丝网印刷工艺极具艺术价值,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快速的把创意思路转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还可以不断地对设计构思、图案结构、承印物材料、印刷工艺进行修正,以求达到最佳的印刷艺术表现。

丝网印刷的丰富变化和无穷趣味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门课程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拓展思路与表现手法,更好表达设计理念。

本文在丝网印刷艺术实验中主要以特种纸、PVC、无纺布等常见的材质作为承印物,进行艺术的探索,进一步掌握和熟悉了丝网印刷工艺操作流程,而且提高了作者本人对丝网印刷的认识以及创意表达,并展现出丝网印刷工艺中独特魅力,同时总结出一些方法。

采用了丙烯颜料作为油墨,选择了特种纸、PU皮、无纺布等作为承印物。丙烯颜料常用于绘画中,油墨细腻、颜色艳丽饱和,具有速干的特点,既可以厚堆、当油画颜料用;也可以薄画、当水彩颜料用。

二、各种承印物的对比实验研究

1、丙烯在特种纸上的表现

了解印刷工艺的人都知道,在有色纸张上是不能胶印白色油墨的,所以像这样黑色或者牛皮的特种纸,只能进行丝网印刷或者做工艺。图1为作者的实践成果,黑白效果,泾渭分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触感上,能明显的感受到有凸起的手感。然而肌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丙烯量的多少。如果在丝印时,在网面上堆积的丙烯比较多、厚,就容易形成起皱效果的肌理。

丙烯因为具有速干的特点,所以在印制时需要我们把握时间。当用丙烯印制了两三张以后,丝网的网孔就不那么通透了,造成堵网,就在画面上形成了S型的底,如图2。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它是一张失败的作品,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它形成特殊的效果,争强了画面的虚实。

每一张作品在印制时,都有它的唯一性,丝网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如图3,这是一张印过黑色和白色丙烯的丝网版,在印制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清洗,最后造成了网孔堵塞,在图案上能清楚的看到残留的白色丙烯。

如图4,该画面比较有特色的就是页面边沿出现的像水墨一样的墨团,深深浅浅的层次,像烟像雾。它的形成是依靠网孔的疏密程度来调节的,它的出现打破了画面的呆板,也让作者通过实践了解到水墨的效果不用宣纸也能印制出来。

2、丙烯在PU皮上的表现

图5这是一组PU皮的笔记本封面的对比实践。一个是在白皮上印制黑色丙烯,一个是在灰皮上印白色丙烯。纵观它们的效果,左边的图的效果还是要优于右边的。虽然也达到的预期的视觉效果,但是在使用上却存在缺陷。丙烯在PU皮上,即使干透了,摸上去也是黏糊糊的。

3、丙烯在无纺布上的表现

无纺布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然后经过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整理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强韧、耐用的特点,而且还有棉质感觉。它的表面不是光滑平整,具有凹凸的手感。当丙烯印在表面、干透后,就慢慢渗透进入无纺布,将凹下去的孔给填补起来,使整个封面看上去像一个个的点阵组合而成,形成了特殊的视觉效果。(图6)

三、对比实验总结

通过具体操作,对丝网印刷的实验总结如下:

1.丝网印刷工艺上:

1)制版效果:在出稿后,一定要注重制版工艺,版制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最终图案的完整度和精细度。应用好制版工艺,可以使艺术效果得到完善表现。掌握制版和晒版工艺,有利于提高设计的语言表达,使印刷更具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

2)印刷效果: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油墨中,也会因为手工印刷力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效果。选择不同材料作为承印物,丝网印刷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差别,而导致效果的不同。如印制的图案模糊,是因为丝网过程中没有一气呵成,多次印刷产生的。

3)油墨效果:要充分把握油墨的特性,干、湿油墨的区别,如漏墨不均匀,是因为丝网版没有紧贴承印物。墨层过厚是因为丝网版上的油墨堆积太多的原因。图案往外晕开,是因为油墨中水分含量过多的原因,可加入增稠剂解决。在印刷的时候应该选择纯度较高的色彩,不能进行油墨的混合搅拌使用。

通过丙烯和油墨色彩的实验尝试,应充分注重肌理效果。肌理效果是油墨印后呈现给我们的视觉与触觉感知,这就是油墨独特的艺术特征。把握好视觉、触觉上的肌理,对提升设计美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丝网印刷有别于其他印刷工艺的地方。

2.艺术设计表现上:

第10篇

柔印作为一种具有绿色环保优势的印刷工艺,一直以来备受业界推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包装印刷领域,应用相当广泛。随着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以及政府对印刷工艺环保性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柔印工艺的推陈出新,近年来,柔印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柯达作为行业内领先的印前及印刷设备系统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柔印制版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印刷业实现绿色转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FLEXCEL NX系统是柯达为柔印制版研发的创新解决方案。该系统包括四大核心技术:方形光点成像技术,独一无二的成像技术,克服了高斯激光中的错误限制,成像速度较快;热敏成像层,能实现较高的分辨率,杜绝层中成像的不一致性,支持快速成像;FLEXCEL NX印版,可复制300lpi的图文,再现256级别的灰度,高耐臭氧性,可适用于所有薄版应用(如标签、软包装等);复合技术,专利工艺,能够杜绝氧气,形成平顶网点,减少印版对印刷压力的敏感度,增加2~5倍的印版使用寿命,实现更高的印刷速度和更一致的印刷质量。

为使FLEXCEL NX系统实现更好的柔印质量,柯达一直在做技术改进,首项改善就是DIGICAP NX图案,其独特的表面纹理,能够实现革命性的油墨转移,消耗更少油墨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密度。

柯达在柔印制版技术方面所做的这些改进使得软包装企业实施“凹转柔”成为可能。例如,Sunshine Plastics California公司凭借采用FLEXCEL NX系统,在过去5年中获得4次由美国柔印技术协会(FTA)颁发的“展会最佳软包装奖”,同时凭借不逊于凹印的优秀质量,赢得了品牌商的信赖。

最近,柯达在柔印制版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革新,即NX ADVANTAGE系统。该系统基于柯达FLEXCEL NX系统独特的核心技术,将柔印制版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该系统可提供DIGICAP NX 图案(高级加网组和高级图案组),独特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提高油墨转移,减少斑点现象。同时,还包括一项专利技术――高级边缘定义,可以防止油墨扩散,确保印刷干净,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

此外,为改善原色复制,柯达还推出独特的三步方案:高级印版表面图案,减少压力;混合加网,实现平滑的渐变;高级“光阀”技术,稳定再现最小网点。同时,为使白色印刷得更白,柯达也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网纹辊,选择合适的图案进行测试;使用柯达标准白指纹表格开展印刷测试,从而选择合适的网纹辊,或者使用柯达标准白指纹表格开展网纹辊测试。这项技术已经在全球主要品牌商中测试成功,帮助品牌商简化了印刷工艺(从两次白色印刷到一次白色印刷),同时提高了现有包装图案的鲜艳度和清晰度,无需再次花钱修改设计稿和改善图文复制。

第11篇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杂志2011年2月刊曾刊登《“高精”报纸再探究》一文,对提高报纸印刷加网线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读来受益颇多。当前,有关报业危机的话题不断,报纸印刷质量过低的弊端广受诟病。希望有更多的业内人士积极创新,共同推动报纸印刷质量的提高。在此,本文将继续对报纸的加网线数进行讨论,与同行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所说的报纸,仅指采用冷固型油墨和轮转胶印方式印刷的新闻纸报纸,采用热固型油墨印刷的新闻纸报纸以及在高光、高白等特制新闻纸上印刷的报纸不在此列。

分析加网线数标准

报业印刷业对报纸的标准加网线数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的报社印刷厂采用100lpi(相当于40l/cm),有的报社采用120lpi(相当于48l/cm),很多外来广告公司的胶片经常采用150lpi或更高。从印刷原理的角度讲,加网线数越高,印刷图片越细腻。但受纸张质量和印刷工艺条件的限制,加网线数并非越高越好。以纸张因素为例,在纸张平滑度不佳而加网线数又比较高的情况下,纸面凹处会因压力不足而使油墨不能充分转移,变形甚至残缺不全的过小网点所占比例就会增加,印刷质量将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报纸印刷的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ISO中对加网线数的表述不尽相同,现行国家标准GB/T17934.3-2003规定报纸印刷的加网线数应为100~120lpi,现行国际标准ISO12647-3:2005规定应为100lpi,该标准是于2005年10月的,晚于国家标准2年,而且现行国家标准制定时参照的是1998版的ISO标准,因此并不能说2005版的ISO标准比国家标准落后。

采用新闻纸印刷的报纸,其合理的加网线数是与再现阶调范围、网点增大等相互均衡的结果,是在一定纸张条件下,在保证网点增大最小、阶调范围最宽的情况下,得到的最大加网线数。在上述两组标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再现阶调范围是5%~85%,国际标准规定的再现阶调范围是3%~90%,120lpi下5%~85%的阶调范围与100lpi下3%~90%的阶调范围的高光和暗调临界点处网点直径基本相当,亮调约为47~49微米,暗调约为81~90微米,这是报纸印刷在当前工艺条件下所能得到的最小网点直径。ISO标准中规定,报纸印刷可以再现的最小调频网点直径应为40微米,这与上述结果也基本一致。依此推算,加网线数为150lpi时的再现阶调范围约为8%~75%,175lpi时为12%~62%,200lpi时为15%~53%。可见,过高的加网线数会使再现阶调范围明显缩小。

为何加网线数要服从于再现阶调范围和网点增大值?个中原因在于,若再现阶调范围和网点增大得不到良好控制,图片的层次和色彩就得不到全面、准确的再现,图片与原稿之间的误差就会很大。追求印刷品与原稿间尽可能一致是印刷的基本要求,仅仅追求图片复制的精细程度而忽视原稿层次关系的准确再现,是得不偿失的,也不会被客户接受。而且,从ISO标准来看,其制定原则也更关注再现阶调范围。

但是,加网线数并非不能提高,事实上很多报业印刷企业都曾经印刷过加网线数为150lpi的广告胶片,有时效果还很理想。其原因在于,这些原稿的层次主要集中在中间调,而高光和暗调层次很少,对于这样的图片提高加网线数当然可行,但谁又能保证一份报纸上全部都是这样的图片,而且每期都是这样的图片呢?

传统工艺限制加网线数的提高

通过提高报纸印刷的加网线数,从而提高报纸的感观质量,是读者和广告商对报纸提出的要求,在报业危机并未消解的今天,这个要求尤为迫切。但是,我们也需要对印刷工艺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加网线数提高后的负面影响。

需要认识到,加网线数是贯穿印刷工艺全程的一个基本工艺参数,提高加网线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全程的工艺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配合。现有的报纸印刷存在加网线数的工艺极限问题,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也有对应的最佳加网线数,偶尔突破工艺极限并不一定就会造成工艺故障,有时甚至会有更好的表现,但这并不能成为改变工艺参数的理由,而需要长期的测试、分析各种输入输出条件,找到保持工艺稳定性的最佳方案,这才是根本。要知道,报纸印刷大批量生产的特点,需要我们在工艺上确保万无一失。

实际上,近20年来报纸印刷的加网线数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在相关条件发生变化后,相应工艺参数也需要及时随之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纸印刷普遍采用85~87lpi的加网线数,随着纸张和印刷机性能的改善,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普遍采用100lpi的加网线数了。之后随着彩报数量的增加和纸张性能的提高,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报纸采用了120lpi的加网线数进行印刷。但为何再度提高加网线数会变得比较困难?其原因有四。

1.传统工艺的限制

虽然报纸印刷使用的纸张和印刷机性能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报纸通常采用长丝缕新闻纸、冷固型油墨,并用高速轮转机印刷,且为自然干燥,因此难以再度提高加网线数。如果采用半商业轮转印刷机印刷新闻纸,就可以采用130lpi甚至150lpi的加网线数,因为虽同是新闻纸,后者解决了油墨干燥的问题,就可以采用更高的加网线数了。

2.CTP输出精度的限制

我们知道,目前报业CTP设备的输出精度都是1200dpi或1270dpi。在这个精度下,采用100lpi的加网线数可以表现144级灰阶,采用120lpi的加网线数可以表现100级灰阶,如果加网线数提高到150lpi,则只能表现64级灰阶了。而随着所能表现的灰阶级数的减少,图片的层次会大受影响,“马赛克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这是无法接受的。

按照印刷输出的基本要求,加网线数为150lpi时,必须使用1500~1800dpi的输出分辨率,才能保证图片至少有100级以上的灰阶。但问题是,目前报纸印刷业大量使用的CTP设备在装机时并未调出这个分辨率,有的CTP设备甚至根本不能达到这么高的分辨率。而且,如将分辨率提高,CTP设备的输出速度会明显降低,这对十分注重时效性的报纸印刷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如果不解决CTP输出分辨率的问题,提高加网线数也就无从谈起。

3.网点精度控制难度太大

我们前面提到,加网线数越高,网点就会越小,印版上网点的精度控制就越复杂。有许多报纸印刷企业使用的是光敏CTP,其网点精度控制质量受曝光和冲洗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控制难度很大。

4.糊网现象会更加严重

目前大量的报纸图片分色时未将最大墨量限制在240%或260%以内,有的高达360%甚至400%,图片暗调部分糊网严重,油墨干燥困难,如果采用较高的加网线数,由于网点增大的增加,糊网问题会更为严重。

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能否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加网线数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1.采用混合加网技术

混合加网技术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突破现有工艺限制、提高加网线数的技术,其在高光和暗调部位采用调频网点,可解决高加网线数下网点面积过小的问题,同时扩大再现阶调范围。这种技术可将加网线数提高到150lpi,已有报社印刷厂尝试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因为混合加网并不会改变中间调的调幅加网方式,所以提高加网线数后网点增大值过高的问题并不会解决,再加上成本较高等原因,混合加网技术目前在报业尚难以全面推广。

2.印刷机和纸张需要技术创新

用于报业印刷的印刷机和纸张也需要技术创新,如为印刷机配备辅助烘干系统,增加印刷机的匀墨能力,采用超级压光新闻纸等,都可以使加网线数的提升不再举步维艰。

3.改进加网算法

目前绝大多数报纸图片存在着明显的玫瑰斑,因此,有关供应商应该尽快改进加网算法,有效减轻或消除玫瑰斑现象,这样即便不提高加网线数,图片的表现力也会有明显提高。

印前与印刷的配合

目前,提高加网线数的需求较为强烈,很多报社印刷厂和业界同仁也都乐于尝试,拟从100lpi提高到120lpi,有的甚至还计划提高更多,这种做法应该大力支持,但笔者在此建议,提高加网线数一定要做好印前环节与印刷环节的密切配合,确保工艺质量的稳定。这种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所能再现的阶调范围

采用工艺倒推的方法,在确定计划的加网线数后,要根据印刷设备、纸张等的性能特点,确定出所能再现的阶调范围。

2.确保在一定阶调范围内网点的准确再现

输出胶片、晒版或输出CTP版时,应确保上一步骤中确定的阶调范围内的网点能够准确全面地再现于印版上,网点值的误差不超过2%,并根据加网线数的具体数值,提高照排机或CTP设备的输出精度,确保达到100级以上的灰阶再现。

3.对图片进行处理

进行图片处理时,必须将图片的主体层次约束在印刷所能再现的阶调范围内,并对提高加网线数后的印刷网点增大进行补偿。需要说明的是,提高加网线数后网点增大值会明显提高,虽然50%的网点肯定能再现,但由于其网点面积变小,网点周长总量明显增加,网点增大也会明显增加,所以需要在印前处理时进行更大的补偿,且将印刷机的压力调小一些。

结语

对于大多数报社印刷厂来讲,目前更应该做的是充分挖掘当前工艺、技术的潜力,保证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注重工艺创新,在印刷机、纸张性能上进一步提高,有步骤地探索提高加网线数的方法。毕竟,任何工艺变更和创新都要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12篇

1867年至1871年间,德国慕尼黑摄影师阿尔贝特发明了珂罗版印刷。珂罗版印刷技术发明后,很快传到日本。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聘请日本专家实验成功珂罗版印刷。1919年,商务印书馆成功地印出15色套印,从此,中国的珂罗版印刷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

百年来,由珂罗版印刷工艺复制的作品始终屹立于中国书法名画复制的最高端,其工艺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还原性,备受艺术界大师,专家和学者的推崇。国家文物鉴定七人委员会委员,书法家启功老先生评价珂罗版工艺:“对于古代书法无疑是一种延长寿命,化身千百的一种特殊手段,艺术价值和文物保护上讲堪称“下真迹一等”。

珂罗版印刷是流程工艺,包含了照相,修版,制版,印刷等多道工序。首先要对原稿的层次,阶调,用色,墨晕及枯笔情况等整体风格进行分析,选用适当的制版软片。然后用制版照相机进行一比一(即原大尺寸)的拍摄。由于是通过专业制版镜头光学写真且底片又是原大尺寸的拍摄;其成像的锐度及层次的分辨都是高品质的。通过专用配方冲洗得到一张符合原稿层次的无网阴图底片。如果是彩色原稿,则还须通过加用滤色片分色原理拍摄,根据原稿色彩情况,分别拍摄多张底片(用于印刷时多色套版所需)。

接着由修版人员对阴图底片进行修正,以加强或减弱照相上的层次的缺损和同一色调的分档以及混合色的互并等等。

制版时就以这张经过修正的阴图底片覆合在涂布感光膜的玻璃版上进行曝光,因版面各部分的胶膜感光后硬化程度不同,湿润后形成不规则的极其纤细的皱纹,具有不同的吸墨能力,吸墨量的大小则与感光程度成正比,因而能表达原稿的浓淡层次,印刷时掌握好对版子的处理。

实践证明,珂罗版印刷工艺在复制中国书法,中国画的独特效果,是日前其他复制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中国书法,中国画,墨与色彩均有层次,讲究笔力,往往力透纸背,其他印刷产品很难达到这一点;而珂罗版印刷就可以达到这一点。珂罗版复制的书画作品,笔势力度准确,墨色晕染丰厚;因此无论在表现中国画的焦、浓、重、清、淡五色水墨晕染效果的自然过渡方面;还是再现书法作品枯笔的还原方面;以及图章渗透真实性方面,与原作艺术风格和神韵毫无二致。

由于珂罗版印刷工艺在复制中国法书,名画,文献,善本等等方面的独到效果,因此建国以来一直为各大博物馆,文物机构所重视。上海博物馆是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其古代青铜器,古代陶瓷器以及古代书画的收集,无论其数量与品位,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在各类文物的保护中,尤以书画的保护难度最大。俗称:“纸寿千年,绢保八百。”如何使这些书画作品“延年益寿”,使这些古代艺术瑰宝代代相传,历来是文保专家的重大课题。

早在五十年代,上海博物馆领导就建立了文物修复部门,包括青铜器修复、陶瓷器修复、书画装裱、另外还有一个平面复制部门,对馆藏的部分法书,书画,文献‘善本等进行复制,除了人工临摹外,还有就是利用珂罗版印刷复制。

上海博物馆在河南南路16号老馆时,由于当时的陈列基础设施等原因,每逢梅雨季节,为保护文物考虑,往往会把部分书画真迹撤离陈列室归入库房保管;取而代之的往往是那些人工临摹的复制品以及珂罗版印刷的复制品,其中珂罗版印刷的复制品不乏有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唐寅的《牡丹仕女图》、《秋风纨扇图》;清代石涛的《山水清音》,书法仿晋王羲之鸭头丸,仿唐怀素苦荀贴,仿宋赵佶千字文卷,仿祝允明草书卷,仿徐渭草书卷,仿王铎草书卷。

现代鲁迅先生对联,诗词,题词作品,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书法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同时为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提供了大量书画复制品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给世界友人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长期以来为上海博物馆和兄弟单位的书画复制解决了不少难题,尤其在中国画和书法墨色难以自然化开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摸索了一整套的复制的原理,对比真迹,使得焦墨中浅和灰色的层次一一呈现出来。凭着自己的研究和运用墨色的经验使每一幅书画作品都能达到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栩栩如生的效果。清代王鉴山水画(如右图)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完成的,其上部群山环抱,别具含蓄文秀的体貌,色彩的深浅和墨色与自己的操作配合得和谐自然,极具典雅清逸的气质。枯笔深浅王鉴山水在自己的熟练操作中表现地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