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人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年,谷歌专门在西雅图设置人力资源部,为的就是挖角微软的技术人员,随后崛起的脸谱又开始狂挖谷歌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之争周而复始地在互联网行业上演。
中国无疑已成为全球的互联网大国。而人才也开始跨国流动起来:去美国深造后进入互联网企业的中国技术人才比比皆是,而这些企业中的华人回流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也为数不少。阿里云计算总经理刘松就透露,阿里云现在的技术大牛多数都是从西雅图和硅谷归来的华裔技术人才,他们有的在美国微软、亚马逊、脸谱等企业已经工作了十年,可独当一面。
说了半天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关印度什么事?又从何而来的中印龙象之争呢?
这要从全球互联网人才分布谈起。
中印龙象之争再度上演
由于中美两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互联网大国,因此可以从一个侧面这样描述:全球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重心大部分集中在互联网行业,最好的互联网技术又都在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企业之中,自然全球互联网顶级人才目前也基本集中在这两个国家。
从人才本身角度来看,美国人才群体中印度裔和华裔的表现尤为突出。而且印度裔近年来在大型美国企业中还突破了职业天花板开始担任高管。比如,接替鲍尔默的微软CEO纳德拉 (Satya Nadella)Adobe CEO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谷歌高级副总裁、安卓掌门人皮查伊(Sundar Pichai),而且谷歌董事会领导层的13名成员中有4个是印度裔。资料显示, 2012年,有印度裔高管领导的硅谷科技公司已经占到33.2%。就连笔者前不久去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参观时,在软件技术学院的信息安全实验室里,负责讲解的骨干技术人员也是印度和中国留学生。不仅如此,根据Alexa的统计数据,许多美国大型互联网企业来自印度的流量都稳居第二、第三的位置。
那么,华裔的表现如何呢?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非技术因素,华裔技术人才在美国企业的上升空间有限,而中国也出现了顶级互联网企业,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回国创业,或者加入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壤。
如此看来,印度裔留在美国,或创业或进入互联网企业;华裔回到中国,创业或进入互联网企业。华裔和印度裔技术人才之间的竞争逐渐明朗化,这正是互联网人才的中印龙象之争。
记得龙象之争最基本的原意体现在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对比,几年前被广泛用于对中印两国软件外包产业的比较,现在又完全可以演绎为互联网行业的人才之争。
那么,双方争的是什么?
从技术角度看,是企业的创新技术、产品、运营;从战略角度看,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大格局与大市场。可以说,中印美形成了互联网人才新秩序。
中国人才市场不再是价格洼地
记得多年以前,跨国科技企业来到中国,最早看上的是中国人口红利形成的巨大市场,随后又因看上了中国的综合环境将制造工厂转移过来,最后发现中国有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又纷纷成立在中国成立研发机构。而中国的高级科技人才市场曾是全球的价格洼地。
但是现在情况大不相同。
为什么?以中国的体量和互联网的发展,整个产业对互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不仅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的战略下各大传统企业也纷纷触网,形成了全产业对互联网技术人才的渴求,其中云计算和数据科学的缺口最大。
互联网人才的薪资起点已经翻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就透露,该学院毕业的研究生进入BAT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初始年薪已经达到20万元,而每年含本科生毕业3000人,月薪平均超过1.4万元。中国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左右的技术人才,据悉薪资水平已经超过澳大利亚。
以数据科学人才需求为例,据LinkedIn公布的2014年最受雇主喜欢、最炙手可热的25项技能,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能位列榜首。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将新增440万个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岗位,25%的组织将设立首席数据官职位。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具备5年以上经验后,便可晋升为高级数据挖掘工程师,薪水约为3万~5万美元。如果是从美国企业回国的数据科学人才,一两年成为中国企业数据首席架构师的已比比皆是。
于是各个企业互相挖角,薪资水平水涨船高。甚至在VC投资的热潮下,还有不少技术人才干脆脱离大型企业开始创业之路。
人才之争高校新玩法
人才缺口是巨大的,但又不是一时就能补齐的。
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不论华裔还是印度裔的顶级互联网技术人才,他们大多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抛开印度不谈,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里就很难培养本土优秀的技术人才呢?
因为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落差,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开源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可中国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育普遍没有和这套新的知识体系大规模对接。这也给了互联网企业人才升级战的机会。
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行动了,国内的一些大学也坐不住了。比如近日,笔者就了解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批8所高校已落户阿里云与慧科教育集团合作的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共同开设云计算与数据科学专业课程方向,慧科教育集团旗下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搭建的“阿里云・学堂”也同期。
无独有偶,美国的亚马逊AWS在今年年初也与慧科教育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进行云计算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看来,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从企业之间的互挖墙脚升级到高等教育人才的投资和争夺。
另一方面,诸如云计算和数据科学的人才与一般软件开发人才不同,他们需要有数理逻辑和架构体系的思想,因此诸如数学、物理学的一流理科人才也非常适合成为云计算和数据科学的顶级人才。而他们就可以通过MOOC的线上手段及时获得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培训,甚至参加开源社区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因此与以前的校企合作不同,诸如慧科教育集团这种线上MOOC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合作产业链中的一环。慧科教育集团创始人及CEO方业昌就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知识传播渠道实现广泛的知识分发与共享,在知识来源与覆盖范围方面可以连横合纵。看来,互联网企业的高等教育人才之争,已经从计算机学科拓展到数学、物理等泛理工科。
关键词:人才流失;现状;问题;对策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学习和从事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人才市场越发吃香,随之而来的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许多互联网企业依然存在用工荒、核心技术人才匮乏的情况。
互联网企业人才的流失,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加重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容易造成企业客户资源的流失,甚至机密技术的外泄,影响企业核心凝聚力,不利于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1.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
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国内大型知名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腾讯等,每年的人才招聘费用高达上亿元。由于互联网人才需求高涨,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致使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另外,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互联网行业高端技术人才更加紧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核心人才严重匮乏,成为了市场竞争的香饽饽。
互联网行业近年来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发展。而目前并不是缺少互联网人才,随着行业的热门,各企业相继成立,人才必将向此方向发展,因此人才市场上并不缺乏相应的人才。但是,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喊工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属于相当高的水平,普通的人才已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专业性较强而且各方面都具备的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创新的思维,还要具备管理、规划、软件的规划生产以及客观把握的能力等,例如程序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而现状却是,市场上多半是那种专业性不强,各项都有涉略而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人才流动性强
互联网是一个迅速发展并且不断变化更新的行业,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才多偏年轻化、学历高、自主意识较强,一旦公司企业文化与自身追求不符,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员工便容易萌生跳槽心理。在许多大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存在人才外聘或者外包现象,致使员工的归属感较低,人心不稳,员工流动性较大。
此外,由于国家出台了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将人才合理的分配人才,借以提高人力资源在社会中的分配效率。人才市场的大力建设为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而国家鼓励高新技术创业的政策又使得具有专业性及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行自立门户,开始成立自己的互联网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创业,原有企业的人才进一步流失。
三、互联网人才流失的原因
1.薪资原因
大部分人寻找工作是为了物质方面的满足,所以,薪资待遇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离职和工作稳定性。经调查,我国互联网行业具有五年工作经验的成熟程序员年收入大概在5万元左右,员工薪资水平相比国外属于较低水平,甚至与国内许多企事业单位相对比,还差的很远。互联网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其才能、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责任不能正比,员工的个人成就和人生价值无法得到全面满足,这种高投入低报酬的薪资待遇现象必然会引起人员的流动和人才的流失。
再加上近年来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竞争的加大使得互联网企业的人才不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再多的努力也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即使企业的效益好了,领导层没有考虑到员工的付出与努力,更不用说福利待遇等的奖励。长此以往,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看不到企业未来的希望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与收益。面对其他行业等的福利待遇,部分企业人才会选择跳槽或是转行。这样一来,互联网企业人才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人才的流失,甚至是造成了行业人才的流失。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关键,也是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指标。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员工年前普遍较为年轻,思想比较前卫,如果互联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员工感受不到公司的社会价值,自然无法融入其中。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关系着员工的去留,互联网行业从创业到发展及成熟都应该跟随时代脚步除旧迎新,建立健康完善的企业文化,给员工相应的归属感。
一个缺乏企业文化或是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无法留住人才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员得以凝聚的核心,是员工跟随企业发展的信念,是员工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的缺乏将会使得企业的人员管理混乱,不仅仅是管理层,基层的员工也会寻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跟随企业发展的信念。久而久之,人才将会不断的流失,企业的经营效益将会降低,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3.管理制度
互联网企业对于人才的管理是决定企业人才是否长期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薪资是很多人才在选择工作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也是员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企业中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所导致的企业人才流失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首先,企业对于企业人才绩效考核方面制度不健全而导致了企业人才流失。因为企业对人才的绩效考核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薪酬,而且关系到员工自身的价值以及企业对于员工工作付出的肯定与回报。不合理的绩效考核甚至是缺乏绩效考核制度就会导致人才对于企业产生不满的情绪,对于工作也缺乏了激情与动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员的流失。
其次,企业对人才的培训与选拔制度也会影响人才对企业的看法。企业缺乏培训制度不仅会使现有人才得不到发展与进步,还会使得人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更加的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人才就会考虑到自身在企业的发展空间等问题而选择离开企业。
4.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核心技术人才及管理层人才的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5岁,正是这种员工低龄化现象决定了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具有激情和活力的新兴行业。年轻人不安现状,一旦发现公司无法满足自身对理想和价值的追求,看不到发展前景,他们就会开始寻找新的、更高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一旦有更为合适自己的职位,员工便会辞去目前的工作去另谋高就,尤其是在工作岗位和内容与自己兴趣和专长不相符时,员工抱负无法施展,无法发挥其创造性,他们往往会选择离开,选择更能体现他们认识价值的工作。
此外,部分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有时会考虑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而会考虑选择一种能实现自身价值以及潜力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考研。部分员工可能在进企业之前就考虑了在职考研的方法,而这种情况下一旦考上,人员将会选择离开目前所在的企业而选择向更好的企业发展,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流失。另外存在一部分人员,就是他们在进企业之前并没有考虑考研,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面对行业的压力以及市场的竞争力,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而原则进修。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否实现进修的愿望他们都会选择离开现在的企业。当然也不排除在职深造的情况。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由于人员自身的原因也会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
四、解决互联网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
员工的薪酬不仅仅是指工资,它还包含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奖金红利等各种福利。合理的企业薪酬制度不仅可以留住企业的人才,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激励人才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一般行业的员工工资构成比较全面的也就是基本工资+提成+奖金+补贴+社保,而互联网行业不同于普通的行业,因此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可以适当的调整企业员工的工资构成。例如,可以将员工的技术换算成企业的股份,这样一来员工就会持有不分的企业股份,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个人的薪资水平。而在企业经营效益较好时,员工也会获得现实的利益。
此外,多元化的薪酬制度可以使得企业内的员工实现内部竞争制度,实行一岗多薪、同岗不同薪等的多元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薪酬的安排进行动态化的考核与管理,可以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提升员工的能力,并且能够留住人才。
2.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源于企业创始人的观念、思想等的组合,创办的初期或许只是简单地一个理念而成就了一个企业或是行业,而这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后期的归纳与总结,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信念、动力等等,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领域,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理。
企业文化有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部分内容,而它更多的是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环节与角落。正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存在,企业才能持续的经营下去。而企业的人才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带动下充满激情与动力。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持续经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企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健康。而一个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将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导致人才流动较大,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重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推进企业积极的向前发展,而这一过程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做出共同的努力。
3.重视员工的成长体系的建立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于其他的行业来说是比较短的,而众所周知行业内的人员大都是比较年轻的群体。互联网是属于一种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与突破,与此同时也为年轻群体的创业与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变化较快,对于人才的要求自然比较高,因此企业除了要接纳新人,对新人进行不断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还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不断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使他们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
此外,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与学了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之外,更重的是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更好的将企业人员相互凝聚在一起,使得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4.帮助员工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以后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可以规划的空间,让他们对于自身的价值以及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有明确的目标。
一般来说像互联网企业这样的额=知识型的人才,企业通常的规划方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另外一个就是管理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与素质。两种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平行的两条线,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兴趣爱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样才能够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未来与方向,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
五、结语
互联网人才的流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状。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而作为企业来说如何留住企业的人才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员工成长体系的建设、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等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霞.IT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第以期,P23-P26.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也在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测算,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些年得到了明显提升,预计在2013~2025年期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平均每年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对中国GDP增长贡献份额7%~22%,对中国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贡献份额最高为22%,到2025年将可创造46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
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不平衡
在互联网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数字鸿沟”。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但占比仅为27.9%,这与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总人口45%左右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0.1%,与城镇地区的64.2%相差了34.1个百分点。
在电子商务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要明显低于城镇地区。除了城乡差距外,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发展也很不平衡。以网站建设为例,我国东部地区网站占比69.28%,中部地区占比18.01%,西部地区占比仅为12.71%。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突破区域、场地、身体等方面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这就为我国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全面消除贫困问题创造了条件。
因此,要想使人民在互联网发展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就必须认真做好互联网相关工作。
补齐短板
加大对接力度
第一,要尽快补齐薄弱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按照发展目标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
因此,必须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资金,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积极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
第二,要加大“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对接力度。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商下乡进村的政策,过去的两年里,我国已先后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不少电商也积极主动地把农村地区、西部地区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新动力。比如阿里巴巴启动了“千村万县”计划,京东针对乡村市场推出信贷消费产品“乡村白条”,苏宁宣布建立10000个乡镇服务站。只有将各项政策切实落实到位,电商与农村的对接才能更加坚实牢固。
加快农村互联网人才培养
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
第一,要加快农村互联网人才的培养。互联网在农村能否真正发挥效能,关键在于人才。
根据阿里巴巴对我国县城电子商务人才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未来县城对电商的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万。然而,在农村,31%的人缺少经验管理的理念,20%的人缺乏创业知识,另有14%的人没有设计网店的能力。很显然,在缺乏足够的电商人才做基础的情况下,仅靠大规模投资难以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已启动了“中国电子商务师”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农村电商人才孵化”两条主线展开。
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可以考虑以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和部分个体经营户为重点,积极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第二,要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农村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要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不断降低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减轻电商的各种负担,为农村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只有政府与市场共同携手,共同发力,互联网的发展才能更多地惠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短板”才能被补齐。
相关链接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传播媒介相对欠缺,这使得互联网在农村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发展农村互联网意义巨大而深远。
互联网给农民提供多样的信息获取和渠道,从而深刻影响农村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了互联网,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在专门的网站为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分类信息,从而使农村居民既快又准地获取信息,提高传播的效率。同时,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信息,让更多的农村资源进入投资者的视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能够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城乡居民信息传播、观念变革的同步更新。1974年,卡茨曼提出,新传播技术的采用会增大整个社会每个成员的信息接触量,但是,既有的信息富裕阶层通过早使用新技术,能够比其他人更拥有信息优势,因此,新传播技术层出不穷,人群中的信息鸿沟则有加大的趋势。
我国目前的数字鸿沟,不仅出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于中东部农村和西部农村。在农村地区进行互联网的建设,无疑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冯明卿(1978-),男,河南方城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冯玉东(1970-),女,河南方城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34-02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信息服务平。2009年1月7日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从此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热潮。短短4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普及,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推出,移动互联网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国内软件行业也受到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刺激而迅速活跃。面对如此旺盛的人才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应抓住机遇,适应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培养出合格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人才。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人才需求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按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 年,我国软件业业务收入将达到4万亿元,软件出口额达到600 亿美元。中国市场每年至少存在50万软件人才的巨大缺口,并且整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递增。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后,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爆炸式增长。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增长96.4%,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增速为80.0%。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已超过PC,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在2016年或超PC互联网网民规模,智能手机保有量在2016年将超过7亿。
目前互联网提供的最典型服务有资讯、交流、娱乐和购物等,而这些服务都将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在Apple和Google构建的这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十年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在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领域,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移动商务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移动增殖业务开发工程师需求量最大。
二、开设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条件
开设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方向专业除了要考虑人才需求情况外,还要考虑师资队伍及实训实践条件等因素。笔者所在学校在2009年之初就开始尝试申报开设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专业,2010年申报开设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方向)专业,并获得批准。在开设移动互联网软件方向的专业建设上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1.师资条件
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情况。移动互联网发展变化快,开发平台竞争激烈,在2009年3G元年各培训机构热衷于诺基亚Symbian系统平台的软件开发培训,而随着Android和iOS平台快速崛起,Symbian系统已经失去了霸主地位,诺基亚于2011年12月宣布放弃Symbian系统。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处于主动,有的放矢。
作为专业教师,需要快速掌握新技术。目前国内主流的移动互联开发平台为谷歌公司的Android和苹果公司的iOS。Android应用开发采用Java语言,iOS开发采用Objective-C。2005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开设Java相关课程,2006年开始指导学生从事JavaME应用开发,2011年组织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移动互联网暨3G应用技术开发”师资培训。这些都为软件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开发方向)的开设进行了技术储备。
2.实验实训条件
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中Android创纪录地占据了86%的市场份额,其次苹果的iOS占据了12%的市场份额。考虑到苹果iOS开发成本较高,根据自身情况,学校选择Android作为教学平台。Android开发在Windows环境下就可以进行,开发所用的Eclipse、SDK、ADT等均可免费下载使用,学习成本较低,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基本可以满足一般应用开发的需要。
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引进了多套3G及物联网开发教学实验平台,并建设移动互联网开发实训室,为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有WAP网站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移动商务网站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手机游戏开发、软件测试及移动网络服务等。软件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移动设备应用开发能力、移动网站开发能力、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能力、软件运行维护及测试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较高职业素质、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包括思想品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几个方面,其中能力结构是专业培养的重点。能力结构为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能力,如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协调、公关能力、自学能力、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等。二是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能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语资料,能阅读英文电力设备说明书,掌握日语基本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三是专业能力,熟悉HTML、CSS+Div、JQuery、JSP等Web技术、具备基于B/S的系统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基本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程序编码能力及软件测试能力;具备基于Java平台和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具备软件测试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网络运行与管理能力、及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
四、专业课程的设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围绕移动互联网web开发能力、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和软件测试及运行维护能力三个方面来设置,如表1所示。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库基础、软件开发流程、需求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基础知识。针对不同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在具备基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后,安排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训对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进行强化,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鼓励学生顶岗实习,到企业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五、立足新技术,办出专业特色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有软件技术专业,但是专业同质化严重,很多软件专业课程杂而全,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毫无特色。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蓬勃发展,二者联系密切,在物联网开发平台中嵌入的就有3G移动开发模块。很多院校陆续开设物联网专业,但是开始移动互联网开发专业的不多。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以移动互联网开发为重点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突出自身的软件优势,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开发新技术的应用,争取办出特色。学校计算机专业成立了创新实践工作室,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新技术,早几年就在教学中引入JavaME手机开发技术,一批学生成为第一代3G开发人才。2011年引入Android技术,很多学生开发了不错的智能手机应用,成为3G移动互联网开发领域的专家。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检验了软件技术教学的水平。2012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授予“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能力培训项目考试点”,为移动互联网开发职业认证的开展提供了条件。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软件技术专业应立足新技术,面向行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明确专业目标,办出特色。
五、结论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开设不久,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中。在IT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技术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创新教育,以适应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2]杨亮,高岩.高校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1,(24).
[3]熊亚蒙.高职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与融合,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加快了农业发展模式的升级与转型。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因此谋求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十分之必要。
1 互联网+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主要是在农产品的销售、加工和生产等环节引入互联网技术,以此加快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淡薄。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参与主体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改造传统农业,但是当前部分农业企业排斥这种发展模式,农民缺乏互联网+农业的意识,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农业,制约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互联网的应用率与普及率不高,农村信息流通不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此外,由于各地农业电商的服务平台不够专业化,无法及时和搜集信息,致使网络技术的计算机通讯的运用相对滞后。
三是缺乏专业的互联网人才。专业人才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目前部分农业信息人员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开发能力,难以合理开发与应用农业信息资源,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要想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使其具备现代信息产业经营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产品的经营销售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
2 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
2.1 优势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优势具体如下:①推动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农村企业可以通过实际的销售情况进行生产经营,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特色,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产品销售风险。此外,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如淘宝特色项目采用原产地农产品的直销形式,强化了相关农产品服务体系的完善。②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促进零售成本的降低。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村信息服务的领域,能够直接服务于“三农”,使农民直接受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加强消费者和农户的互动互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角色,加强了消费者与农户之间的互动互联,消费者可以就采摘是否科学、施肥是否适量等问题与农户进行沟通,从而推广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农户省力省时、用户放心安心,实现互利共赢。
2.2 对策
2.2.1大力扶持典型企业
部分农业企业较早完成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农业资源,对农业产业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这些典型企业深入到农村市场,通过自己的实力能对农业的整体网络环境加以完善,形成互联网+农业的观念。因此政府可以大力扶持典型企业,将其作用和功效加以充分发挥,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农民快速接受互联网,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互联网+农业的意识,发挥出示范效应,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2.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网络延伸和网络平台来解决信息服务问题,加强基层农业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从而提高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此外,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建立健全监控平台,加强监管与组织,使农民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增添生机与活力。
2.2.3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在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快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培育,强化农民的互联网运用能力,使其既懂农业生产又能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可以鼓励农村青年或大学生村官勇于创业,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加以学习和运用,定期培训指导和教育农村青年与大学生,使其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思维,成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2.2.4加强网络农业平台建设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网络农业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的农业网络,积极优化网络环境,引导和鼓励人员参与到平台建设中,为相关人员获取专业信息提供有效途径,避免网络使用时出现障碍性因素。同时需要加强网络体系的宣传,增强信息使用的安全性,高度重视经营渠道的建设,利用互联网来扩大生产规模、拓宽经营渠道,积极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实现物流配送和产品下单的一体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互联网+农业的意识淡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的互联网人才等,严重降低了农业信息化的水平,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大力扶持典型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网络农业平台建设,从而加快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林.当前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7
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专家、互联网领军企业大佬云集。进入“互联网+”时代,作为拥有近7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刚刚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中国普及率持续提高,各类新型应用呈现暴发式增长,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
创新型互联网应用软件正呈现暴发式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通信专家项立刚告诉记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在互联网大会上说,2014年移动互联网对中国GDP的直接贡献率为3.8%,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4.2%,接近4万亿元。移动互联网变革和“互联网+”的推进所形成的融合效应,不仅酝酿更大的创新空间,也会形成一个上万亿级的市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表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网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伴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各类网络应用成为拉动网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同比提升3.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4G终端和相关产品正在逐步被世界接纳。2015年二季度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前5名里有2个中国品牌;国产智能终端的自主技术知识产权占比越来越高,华为等厂商纷纷采用国产智能芯片作为主打手机的核心。
“4G产业链的成熟造就了中国通信业蓬勃发展的契机,‘互联网+’让中国与发达国家有机会同台竞技,中国通信技术未来有望成为国际标准。”大唐通信集团董事长真才基说。
“在美国硅谷,很多IT创新团队都在谈论和研究中国‘模式’,中国的互联网创新思维和模式正在走向世界。”猎豹移动公司CEO傅盛告诉记者。
傅盛认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中国互联网之所以可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大量的人才储备。”他说,近年来中国各大高校为全球输送了大批高质量IT人才。
“本土人才的流动让中国互联网发展充满生机,也会让中国的互联网思维走出国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
此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曾邀请张近东赴美演讲,传授中国传统零售业线上线下转型的经验,这说明西方已经注意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中国有足够的人才和市场作为发展后盾和支撑,国人需要提升自信心,做好中国操作系统,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刘九如表示,中国从上到下推动“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与国家网络传播战略和制造传播战略非常契合。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让中国的理念和产品影响世界。
相关链接:
互联网便利人们生活
在手机上划动几下手指,热腾腾的四川火锅半小时后就送到家门口,甚至有专业厨师上门服务。
(讯)近日,百度面向高校大学生推出互联网技术公开课,授课期间,可以容纳300人的会场堂堂爆满,百度公开课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一现象也折射出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开放还是封闭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至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起,一场国际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从该项运动的发起者到每个参与者都坚信,分享知识和技术是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应尽的职责,高等教育和技术应该是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自IT业诞生起,“源代码开放”精神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个强大精神信念,早期的IT先驱们,以免费、开放、人人有权参与为IT的基本信念,造就了那个年代宛如童话般的传奇。
然而,由于同质化竞争、创新性发明的相对薄弱,中国的IT行业大多是宁愿让自己掌握的变成技术孤岛,也不愿同客户分享,在最大利益的诱惑面前,很多企业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失去了平和的心态。
值得庆幸的是,互联网还有一些企业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如百度就用实际行动将分享、责任、开放彻底贯彻:本次百度互联网技术公开课的授课人杨震原、王磊、董海峰等都是百度核心部门的资深工程师,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涸泽而渔还是放水养鱼
每当一个公司需要开展新业务、或者对一项业务的现有发展速度不太满意的时候,组建新团队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挖人,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人才优势不言而喻,可劣势同样明显:人才对企业没有归属感,看钱吃饭成为很多互联网人的重要选择;企业成本提高,付出的代价太大。
此时进行公开课的百度,也从侧面表明了它对未来人才的态度:一方面,在“准”人才心目中树立百度企业形象,培养大批“粉丝”;另一方面,给无数大学生一个了解百度,进入百度实习的机会。四处高价挖人对于企业来说就好比是“涸泽而渔”,而要想要稳定长期发展,减少人才的风险因素,养出一批认同企业价值观的“鱼”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生生不息。
中国互联网经历了10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各种观念总在不停的斗争和交锋。封闭还是开放,要鱼还是要渔,相信在每个企业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未来的五年、十年,中国互联网将拥有更强大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人员,到那时,再拿回首过去这十年的道路,孰是孰非,自有一番评说。(来源:《北京晨报》 编选:)
今天下午,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京《互联网时代的就业重构: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就业影响的三大趋势》,报告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行业的平台效应愈加明显,在其生态圈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平台型就业”逐渐浮现,同时“创业式就业”热潮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人才的就业面有别于传统行业,呈现出年龄低、工龄短、学历高等特点。
2020年有望直接为约35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我国互联网行业经济规模在2011~2014年间维持了5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2014年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直接创造了约170万个就业机会。究其原因,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瑞廷解释,首先是受网民规模的增长和互联网消费习惯日渐形成的影响,其次,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范围由原来传统的互联网业务,逐步渗透至线下的行业,而追求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必然带来职能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报告显示,在人才需求方面,与传统就业市场不同的是,技术和运营类人才是目前互联网行业的紧缺人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互联网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每个重大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都带来新的业务发展,甚至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任何创新模式的落地都需要技术支持才得以实现,因此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开发人才需求。”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瑞廷告诉记者。
报告指出,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业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2020年有望直接为约35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但直接雇佣的增速会有所减缓。
“未来四五年直接就业机会的增长会放缓,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市场进入成熟稳定增长阶段,而互联网企业的轻模式特征,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人力增长服务更多用户。未来几年,互联网行业也会进入沉淀期,企业在人力需求上会有重新调整。”然而,比起直接创造的就业人数,徐瑞廷认为,互联网企业发展带动了生态圈内其他行业的发展,间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更值得关注。
徐瑞廷以阿里巴巴为例,仅从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直接服务于淘宝业务单元的工作岗位不足5000个。但当把眼光放宽至整个生态圈,淘宝平台所带来的就业影响远大于此。
“首先,借助淘宝平台,众多个人通过自开网店实现了就业。据中国就业促进会2014年2月的报告,淘宝在报告调查期间共有339.71万家活跃网店,若按平均每个网店雇佣员工数2.55人计算,淘宝平台创造了866.22万个就业机会。在此之上,被调查网店中有30.7%的网店在未来一年有扩招计划,平均每个网店计划招工3人。以此推算,淘宝平台在未来一年还将再增加313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此外,围绕着这300多万家活跃网店,从网店经营到物流配送,乃至为平台运营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淘宝平台衍生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这当中有根据淘宝网店发展需求不断细分的新行业,如淘女郎、网店代运营、网店装修等,也有从淘宝平台的发展中获得新发展机遇的传统行业,快递行业便是其中一个代表行业。“在徐瑞廷看来,从生态圈的角度出发,淘宝平台撬动了上千万个就业机会”。
互联网就业呈现“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两种方式
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对就业的影响还在于就业方式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就业呈现出“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两种趋势。
“传统的就业方式是职员受雇于特定的企业,但是‘平台型就业’是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人才或者提供人力资源的个体户来服务市场需求。”徐瑞廷指出,平台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把需求方呈现在平台上,让劳动供给方或者资源供给方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很有效率地找到需要这个资源或者需要这个劳力的人。此外,时间分配上也比较灵活,“平台型就业”正使得自由工作者群体扩大。
以58到家平台为例,用户通过手机端可就近寻找家政阿姨、搬家师傅、美甲师等服务人员提供到家服务。对于服务人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接触到更丰富的客户资源,打破了以往依附于固定中介的区域限制。此外,得益于平台的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可以实现时间利用最大化,提高接单效率,从而获得更高收入。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认为,“平台型就业”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平台有一个很强大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撑每一个人不依赖于某一个组织就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以阿里巴巴为例,我们创造了B2B平台,小企业即使参加不了广交会,也可以把商品卖给全世界。一个淘宝的店主在现实中开不了店,但是轻轻松松可以天天跟消费者叫‘亲’。”金建杭认为,“平台型就业”拼的是服务、梦想、资源,这也是“平台型就业”最核心的要素。
此外,“创业式就业”热潮也在快速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创业门槛大大降低。
在基础设施上,公有云服务的出现提供了极具延展性和灵活性的基础设施支持。对于初创团队来讲,云计算即付即用模式,避免一次性的大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创业成本。此外,伴随用户量的激增,企业可以很方便地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了过度投资的风险与系统管理的麻烦。
在市场推广方面,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推广方式,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初创企业聚集了流量,节省了创业早期在销售渠道建设上的投入,而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出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低门槛的融资渠道。
“降低的创业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网络创业热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而非择业作为他们的首选就业方式。”徐瑞廷指出,刚刚迈入社会的90后群体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创业力量,迅速崛起。
波士顿咨询公司根据麦克思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和百度的《中国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调查》统计,2014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约有2.9%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虽然总体占比仍较小,但与2011年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9%。在创业领域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90后创业的首选,其中社交、购物、视频为主要创业方向。
什么是互联网人才
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使就业方式更为多元化,并塑造出新的人才特征。
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的就业面貌有别于传统行业,呈现出年龄低、工龄短、学历高等特点。“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8.3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5年,学历背景以本科为主。互联网在中国从1994年开始起步,至今只有21年的历程,新兴行业的特征和高技术密集度,再加上快节奏、强竞争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从业人群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李舒告诉记者。
李舒指出,互联网行业人员之所以相对低龄、工龄较短,是有原因的。“在互联网行业,比起经验,互联网行业更需要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虽然年龄小,但却具备创新精神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此外,报告也指出,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流动频繁,薪酬水平在各企业的人才争夺中也水涨船高。
李舒认为,互联网企业平均年收入相对较高,说明个人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这是互联网形态下个人价值更明显的体现,流动性比较高实际上反映出互联网人才对于机会的追求,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职;移动互联网;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re is a large demand for the mobile internet talent along with the mobile devices such as smart phones, tablet computers is widely applied. So, more and more colleges have opened the mobile internet major or related professional direction. The teacher team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new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mobile internet”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ability、the teaching method、the part time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the teaching material supply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the solutions are given;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decis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major.
Key words: advanced vocational; mobile internet; teachers queue; construction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1]。人们应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活动,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各类移动应用软件的支撑,因此,社会上对于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L,这就促使大中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移动互联网”专业或相关的专业方向。在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对高职院校的“移动互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及问题
移动互联网属于新兴专业,高职院校在开办该专业时也属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势必需要教师具有一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但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在自己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习中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移动应用开发,这样的师资队伍就会影响人才的培养。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到相关兄弟院校的调研,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出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存在如下问题:
1.1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移动互联网专业是近几年的新兴专业,多数院校的师资都是自己或通过培训机构培养的青年教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教育行业无法像企业一样通过薪资的提高来招揽人才,所以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传统的课堂或自学培养的,缺乏移动应用开发的项目经验,影响教学质量[2]。另外,计算机专业或者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他们本身会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也可能归结于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并没有将企业实践作为硬性指标,造成了很多教师的企业实践都是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提高自身项目开发水平的需求。
1.2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移动互联网专业课程对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会感觉计算机的课程枯燥、难于理解,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弱,加之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完全依赖于课本讲授,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老师们在讲授移动互联网专业课程时应该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1.3 缺乏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强、项目开发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一直都是高职院校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项目开发经验,引进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但实际上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仍然是以本校教师为主,缺乏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况且,企业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3]。
1.4 缺乏优秀的专业教材供教师使用
与传统计算机类专业高质量的教材作为教学支撑相比,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专业往往缺乏适合高职学生的优秀专业教材,而且,移动技术更新非常快,而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往往是新教材出版了,但其中的技术已经落后了,这无疑会影响移动应用的教学。
2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根据高职“移动互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可以从老师自身、学校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1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计算机专业一样,都是技术更新非常快、实践性强的专业,比如“移动互联网”专业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深入到企业中参与项目的开发,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到教学实例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以及应用方向,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对于从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学院乃至学校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做到本校教师和兼职教师取长补短,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2 将“项目教学法”、“技能大赛项目”应用在教学中
移动应用的APP都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对于智能手机上的APP安装和应用都非常熟悉,因此,在学习移动应用开发类的课程时会兴趣十足,因此,老师们在讲授此类课程时不能延续以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就是特e适合移动应用开发类课程,老师们要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的项目实例。项目实例的设计既要符合学校的学科定位,也要与社会上人们对于移动应用软件的要求相一致,不能脱离实际应用。
另外,老师们要抓住自治区和国家每年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契机,将大赛项目的内容引入到项目教学实例中,“以赛促学”、“赛训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学校给予师资培养的支持
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应该为老师们的外出培训、企业锻炼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比如学校可以对学院制定规则,要求每学期多少数量的老师必须外出进行培训,以此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对于培训回来的老师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对于考核合格者可以折算成相应的教学课时,免除老师们不能完成教学工作的后顾之忧。
学校应该为“移动互联网”专业引进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的发展,要引进那些有“移动互联网”学习背景并且有项目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
2.4 教师自身的学习
外出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学习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撰写该领域的科研论文、申报移动开发方面的各类科研项目,自行开发一些适合教学的项目实例,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特点编写本专业的教材也是自我提高的一种重要手段。
3 结束语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都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没有优秀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一流的教学团队,既是教师个人发展的保障,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高职院校在建设和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兴专业时应该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3],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
参考文献:
[1]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5-07-23)[2016-09-30]. 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5月26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集团业务规划与发展部总经理杨雨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企业互联网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揭示了用友网络在企业互联网化前进道路上的最新动态。
深度分析新优普的组建
继去年7月专注于互联网业务的用友超客的成立,今年5月用友又将用友超客并入新用友优普,用友第二次在年中做出重大的业务调整。而在以往,用友通常都是在每年年初制定出全年战略,全年都在落地这些战略;同时还会做出三年规划。杨雨春告诉记者,向企业互联网转型后,用友的战略调整变得越来越快,变化是新常态,早已不再做三年规划了。
组建不到一年的用友超客并入新用友优普完全出乎业界的预料,因此业界也在纷纷猜测其中的缘由。杨雨春表示,其实做出如此决策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融合发展的考虑。
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用友超客并入新用友优普的决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前用友超客的核心业务之一――企业社交业务平台“企业空间”的业务并没有并入新用友优普,而是划到用友新组建的社交与协同办公服务事业部中,旨在加大力度发展”企业空间”业务,特别是强化企业空间与其他产品线的融合发展。据悉,用友社交与协同办公事业部的总经理将直接向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汇报。
据悉,此前企业空间已经在强化与用友其他各类产品线的融合,实现了与隶属于用友优普的面向成长型企业的ERP产品U8+的融合。将“企业空间”放到社交与协同办公事业部,就是为了让“企业空间”能够供全集团共享,更好地与其他各条产品线充分融合,比如同样针对大型企业的NC。与此同时,杨雨春介绍,用友超客运营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意识到诸如超客营销这样的企业互联网产品,还是要与用友优势的软件业务结合起来,借助原有的体系才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杨雨春补充说,去年用友超客的成立,是为了加速用友向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步伐,成立独立的公司能让用友快速赶上新创企业或者互联网公司的步伐。如今,用友超客的“企业空间”、超客营销,活跃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用友超客团队的思维方式已经彻底改变,这些团队成员到了新的部门后,会给原有团队成员带来很大的冲击,并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也就是说,用友超客已经达到了用友当初制定的目标。
融合成为主旋律
用友超客并入新用友优普只是冰山一角,用友的融合发展战略已经全面推开。今年年初,王文京就在第二届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暨2016用友伙伴大会上表示,互联网和金融是推动当代经济发展的双轮,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用友新的定位是服务企业的互联网化和金融化,并且已经在企业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完成了布局。
杨雨春介绍,用友推出了“3+1”企业互联网战略,即“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与互联网金融三大板块业务,以及融合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软件+”可以理解为传统软件的互联网改造,用友已将其针对不同规模客户的旗舰产品NC、U9、U8+和T+系列产品进行全面的互联网化升级;在企业互联网服务方面,除了“企业空间”、超客营销,还有移动互联网广告推广平台秉钧红人,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畅捷通财务服务平台、易代账、好会计等;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友金所的YY理财,畅捷支付的企业钱包、资金+等企业支付产品。
如今,用友在企业互联网转型中更加强调融合。“用友从2014年全面进军企业互联网后,战略落地是一个快速创新变革的过程。”杨雨春说,“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要融合发展、形成实力、服务终端。”
除了将“企业空间”和各种ERP产品打通以外,用友还将畅捷支付和ERP融合起来,将社交化的各种互联网产品与ERP整合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比如,“企业空间”和ERP打通之后,“企业空间”的审批功能可以和企业后台ERP系统深度融合,无缝集成。
而这样形成的竞争力,需要传统的管理软件作为支撑,这恐怕是向企业级市场转型的互联网公司和新创的企业互联网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的。
人才瓶颈正被打破
前几年说到传统软件厂商向互联网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恐怕是人才缺乏――传统软件企业出手难以像互联网企业那样阔绰,因而不但不容易吸引到互联网人才,而且已有的人才也容易流失到互联网公司。
杨雨春表示,现在这种问题在用友已经不复存在,用友已经吸引了很多来自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高端人才。究其原因,杨雨春表示,主要在两方面:
其一,用友的企业互联网战略得到了人才的认可。“我们做了分析,在消费级市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要快于美国,但是在企业级市场,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说明企业互联网市场的机会很大。”杨雨春说,“中国企业互联网市场或许会出现一个达到BAT规模的企业,虽然这个企业不一定是用友网络,但用友是最有机会的企业之一,毕竟中国的企业规模在那里。”在他看来,人才自然会向更有机会的方向流动。
其二,用友本身也根据人才的需求在变。杨雨春举例说,用友通过股权激励制度,让一些员工的薪资水平不差于互联网公司。此前,用友内部还推行内部创业计划,这恐怕也是它吸引互联网公司人才的又一因素。
(一)互联网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呈增长态势,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喜人
根据CNNIC《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940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4160万,国内WWW站点数为668900个,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32077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74429M,IPv4地址的使用数量也较上一次调查有所增加,且目前IPv6在中国也有了实质性进展。最近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并在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上取得先机。
(二)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的作用开始显现
目前,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电信运营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和软件企业为支撑,广大互联网增值服务企业、科研机构齐参与,协调有序、合作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在日益壮大。
(三)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日益凸现
由于电子商务和网上广告等的收益不断增加,促成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日益凸现;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性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和教育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日益宽松,网络运行环境明显改善。
二、 我国互联网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建设面向21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促进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网络建设和改造升级,使其逐步演进为超大容量、灵活高效、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宽带高速网络,以满足各类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且发展不平衡
针对上网人数相对少,电话普及率不高,上网计算机数量不多诸问题,可以考虑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推进电信服务,切实降低上网费用,进而推动互联网的普及。
互联网发展不协调,数字鸿沟加剧。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继续呈现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乡村慢;男性多,女性少等特点。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加剧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互联网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互联网知识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对互联网的认识,鼓励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并广泛推广使用;适当放宽贫困地区的互联网业务市场准入和资费管理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人才和资金流动到互联网最需要发展的地区去;配合农村通信政策的实施,鼓励农村、乡镇企业和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上网,扶持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建立;支持关键词、语音等互联网寻址服务,方便不同人群上网、提高网民上网的准确有效性。
(三)网上业务种类较少,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现阶段互联网内容不够丰富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我们应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各类公共数据库。大力开发各种应用系统,推进互联网在工业、商业、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以及公共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不断扩大的、多样化的网民需求为主导,推动互联网的稳步发展。此外,积极开展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为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网上不良信息泛滥等问题日渐凸现,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事关社会安定、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只有网络与信息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互联网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我国互联网增值服务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差,技术标准欠缺,不规范经营和不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继续支持互联网协会工作,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促成广大互联网企业尽快出台行业公约,提高企业行业自律意识,使之把维护广大网民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大互联网方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推荐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组织决策层;促使协会、企业积极参加国际互联网组织活动,以取得更多的机会在国际场合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提高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组织中的地位,以便为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 我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机遇
(一)IPv6商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协议,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采用128位的地址空间替代IPv4的32位地址空间来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IPv6引出的巨大市场几乎成为铁定的事实。面对即将开席的新一代网络盛宴,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不会对IPv6诱人的前景无动于衷的,相反他们会抓住机会,及时跟进,这必然会加快IPv6的商用化进程。
(二)3G带来新革命
最近,备受关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发放时机日渐明晰。3G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中国一旦启动3G,互联网将在份额最大的增值业务市场大有作为。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武汉工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8602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到2014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截至2014年12月底,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500家,去年累计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几乎是2013年的3倍。其中中国的宜信已经是美国最大Lending Club规模的数倍。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9万人,服务的企业超过200万家,带动的相关行业就业人数有6000万人。
互联网金融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现提现困难或倒闭的P2P平台达275家,与2013年76家问题平台相比大幅增加。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表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进入更加规范的发展时期。无疑,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互联网必将会蓬勃健康发展。
2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分析
2.1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现状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急需专业人才。截至2013年10月,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同比增幅超过55%,这些职位包括了互联网金融经理、产品经理、产品研发等。2014年智联招聘旗下高端人力资源网站智联卓聘了《2014上半年金融人才报告》,该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金融行业整体对IT互联网人才热门需求排名前五的岗位分别为:软件工程师、互联网产品经理/主管、网络运营管理、SEO/SEM以及手机软件开发工程师。其中互联网产品经理/主管、网络运营管理等岗位需求火热。2015年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继续走高,根据前程无忧近日的《2015年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和金融行业用人需求最多,增加社会招聘的比例都超过了88%。而从无忧指数数据上看,2015年1月,互联网/电子商务及金融/投资/证券两大热门行业网上职位数共计55万余个,大约占全国总量的16%。
各大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企业都把竞争转向了人才争夺。这些企业包括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进军供应链金融的电商公司,以宜信宜人贷、众筹网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包括转型中的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
2.2互联网金融人才要求
根据各类资料显示,在各类互联网金融岗位中,产品经理是最紧缺的。据众达朴信咨询公司的统计,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稀缺度最高,稀缺度在80%以上。此外,也急需“大数据人才”。
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互联网思维,又懂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集金融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和法律知识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将会是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的人才。
一般说来互联网金融人才要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第一,要具备金融基本知识。了解股票、基金、信托、期货、金融衍生品,掌握金融企业的运作思路。第二,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能把金融和互联网融合到一起。第三,要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能熟练操作金融数据分析软件。第四,具备营销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网络营销技能,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岗位。
互联网金融是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创始人林立人先生,几年前就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呼吁大学要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供需状况,坚持培养市场需求人才,要求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及趋势有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武汉工商学院金融人才培养创新分析
3.1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概况
互联网金融实验依托于金融学专业,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学院考核,每学年从金融专业新生中选拔学生,班级规模控制在40人―60人。
实验班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金融、电子商务、统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金融渠道运营、理财业务顾问、移动产品经理、网贷产品运营及管理、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与营销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武汉工商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班人才培养创新
3.2.1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战略
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多样化,一个实验班不可能在大学四年培养互联网金融通才。因此,综合考虑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学院在制定互联网金融实验班人才培养战略时就明确,在通晓一般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精通互联网、数据挖掘的金融复合人才,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总监、金融产品大数据分析专员,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专员等职位;另一类是掌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金融类人才,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经理等职位。
3.2.2课程体系创新
互联网金融实验班实行制定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以实用性为主导,强调课程的整合,优化实践设计,增加实践课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科学培养、和谐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潜能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之外,更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开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前沿性的专业课程。特色课程模块如表1。
表1特色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课程名称授课方式公共基础课团队建设校内实训+校外拓展创新思维校内实训+专家讲座学科基础课统计学理论与实践课堂讲授+项目实训电子商务概论课堂讲授+项目实训专业主干课互联网金融专题研讨+专家讲座金融网络营销课堂讲授+项目实训金融数据分析课堂讲授+项目实训专业方向课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课堂讲授第三方支付课堂讲授+项目实训金融市场调查与分析课堂讲授+项目实训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项目实训项目投融资分析课堂讲授+项目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项目实训该部分课程一部分由学校教师承担,另一部分实践较强的课程将由校内教师和业界专家共同授课,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本行业的最新知识,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除了基础教学之外,每学期针对项目学生专门聘请业界专家、学者安排专业前沿讲座和学术讲座,引领学生迈进行业的前沿领域。
3.2.3培养模式特色
(1)校内培养创新。
校内培养阶段的创新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行班级导师制。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成立班级导师,建立由教师为主的导师小组,导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实现与学生保持更紧密的沟通和交流,高年级跟随导师结合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
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实行就业、考研、创业、出国深造等分类管理。建立个人培养档案,制定专项培养计划,为每类学生指派1名导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
三是,建设自主实训、创业平台。成立若干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结合课堂实训项目,创立产学合作联盟,成立专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实践机会。
(2)企业培养创新。
企业培养创新主要是联合企业共同培养互联网金融领域所需的人才,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联合培养模式。选择有良好合作基础与积极合作态度的企业。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中短期课程学习、专业实习或实践。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
3.2.4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金融实验班管理结构。互联网金融实验班设置单独的管理机构,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同时成立由班级导师、专业教师、金融学系主任、学院有关领导等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学部日常运行的各类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实验班的建设规划、计划推进、项目成果验收负责,并对院务会汇报。
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教学管理。为保证实验班教学的高质量,选定相对优秀的教师任教,制定互联网金融实验班教师管理规定。同时为保证学生质量,实行学生淘汰机制。
4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助一臂之力。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行业,这就决定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适合的模式,需要各大高校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柳凌燕,任静怡等.探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导报,2014,(11).
[2]丰翔,张艳英等.闽台校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经济,2014,(16).
[3]莫易娴,刘仁和.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