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冲的性格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评林本《水浒传》 插图 人物性格 阐释
一、评林本《水浒传》概述
(一)版本之说
明嘉靖开始,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迅速发展,各地书坊竞相刊行。为了突出自身的特点,吸引读者的眼球,各书坊在刊刻中插入图画,造成了万历至崇祯几十年间小说、戏曲、版画全面繁荣的气象。
自诞生之日起,《水浒传》便备受读者青睐,成为各地书坊主争相刊刻的对象。据统计,可知的《水浒传》明代刊本多达三十几种,插图本19种,其中包括万历二十二年建阳余氏双峰堂刊刻的《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简称评林本)。
对于评林本《水浒传》,马蹄疾《水浒书录》有如下著录:
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二十五卷
明万历二十二(1594)年福建建阳余氏双峰堂刊。
……
版框总高二十点五公分,上栏评释一点七公分;中栏插图五点三公分;下栏正文十三点五公分。广十二点三公分。面十四行,行二十一字。
……书分三栏,上栏为评释,中栏为插图,图左右有题句,下栏为正文。
……[1]
(二)评林本的与众不同
《水浒传》的明代插图本多达19种,除古拙质朴的建阳刻本外,亦不乏精美典雅的新安刻本、武林刻本,如袁无涯本、容与堂本等。在此其中,双峰堂的评林本却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1.插图数量之最
评林本有插图一千三百余幅,为插图数量之最,在数量上令明代以至清代的《水浒传》其他插图本均难望其项背。如此庞大的插图数量首先当归功于该本每页一图的“全像”式插图,这亦是刊刻者余象斗颇引以为傲之处。另一方面,近似连环画的插图使得插图的叙事性增强,小说中梁山好汉的性格特点也得以成功阐释。
2.插图形式别出心裁
嘉佑八年,建安余氏刊刻《列女传》,该本上图下文的形式一直是此后建安版画的主流,《水浒传》的建安刻本亦是如此,如《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全像水浒传》。再看评林本,一方面,余象斗秉承传统,保留插图在上、文本在下的总体格局,另一方面,创制“评林体”[2]——首次将评点纳入其中,使原来的上图下文发展为上评、中图、下文。这种版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余象斗独有,使得该本在《水浒传》众版本中脱颖而出。
(三)评林本的不足
尽管评林本有诸多创新之处,然质量仍然不高,未能彻底摆脱建本的通病。图中人物较为瘦小僵硬,表情模糊,这对阐释人物性格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插图对文本中人物性格的阐释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书中对108位梁山好汉都有着浓墨重彩的刻画,各自的性格特点分外鲜明,这也是该书的魅力所在。金圣叹在《水浒读法》中赞: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3]
可见人物刻画的成功。评林本在文本基础上,利用插图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选取、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一步阐释人物的性格特点。不仅如此,“全像”式的插图更是发挥了特有的优势——完整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本文以评林本《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与李逵、林冲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插图对人物性格的阐释。
(一)鲁智深与李逵——率直粗犷、鲁莽性急中的同与异
1.相同点
花和尚鲁智深,邓狂言曾评:“酒醉撞山门。战场挥铁杖。天真烂漫。好个莽和尚。”[4];黑旋风李逵,邓狂言又评:“闷葫芦一拳捶破。狂风潮括地吹来。”[5]可见,二人性格存在着共同点——率直粗犷、鲁莽性急,恰如钟伯敬所云“鲁智深性急颇象李逵”[6]。评林本的众多插图都突显了二人的这种性格。
评林本文本对鲁智深的刻画集中在第三至第七回,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主要体现于此,其中,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与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其率直粗犷、鲁莽性急的最高表现,评林本围绕这两回共有7张插图(第四回6张,第七回1张)。
第四回有插图“鲁达踢倒汉子抢酒”(图1):
图1
图中,智深拎着酒桶快步向前逃,又回头看挑酒汉子,抢到酒后又怕失去的急切心理不言而喻。插图省略相争的一幕,着力表现抢到酒后的画面,更能突显智深的鲁莽率性。
几天后,智深又下山寻酒。大醉之后,“一步一攧抢上山来”(评林本第四回)。在半山打倒亭子柱、在山门前打金刚、在禅堂打众和尚,文本中的三“打”是其鲁莽粗犷的集中表现。此处有三张插图,在记录精彩的同时,亦使智深的这一性格更为深入人心(图2):
图2
第三张插图尤为值得注意:屏风上的“禅堂”二字在点明相同的地点,益发突显了智深行为的鲁莽粗暴,与环境格格不入。
不同于第四回插图的直接阐释,第七回“林冲撞见智深劝免”一图(图3)则是通过对比来侧面表现。看到林冲匆匆返回解救娘子,智深立即提着禅杖前去相助,途中遇到返回的林冲:
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破落户抢入庙来。林冲叫曰:“师兄那里去?”智深曰:“我来帮你厮打。”
——评林本第七回
图3
从此处开始,文本刻画的重心开始转向林冲,然图中智深的形象更夺人眼球:其一手提着禅杖,一手指着林冲,鲁智深的率性不羁与林冲的儒雅斯文形成强烈对比,直率粗犷愈发明显。
与鲁智深相比,评林本插图对李逵的鲁莽率性更为强调——刻画李逵的插图有六十余幅,率直粗犷、鲁莽性急的性格几乎渗透在每一张图中,是阐释李逵的重心所在。
三十四回,宋江与戴宗、李逵二人初见,喝酒时,江想要吃鱼,逵自告奋勇去寻,却被船家阻止。逵大怒,拿着竹篙来打人,恰张顺赶来,二人没说几句话便抱住扭打。插图“李逵张顺二人对打”(图4)定格在李逵挥拳的瞬间,鲁莽粗犷全然展现。
图4
六十二回有插图“燕青抱住李逵逃离东京”(图5):燕青双手拦腰抱住挥斧大步向前冲的李逵,二人动作的大幅度更是突出了李逵的鲁莽粗犷。
图5
2.不同点
在表现鲁莽粗犷上,刻画李逵者明显多于鲁智深。除第四回六张插图外,评林本更为强调的是智深嫉恶如仇、勇而有谋,遵守礼节等其他特点。虽然李逵的其他特点亦未被忽视,但体现的是非不分、毫无礼义观念、有勇无谋,与智深差别较大。此外,李逵的纯真、朴质、简单也得到了诠释。
①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与是非不分、礼义俱无
第三回有插图“鲁达打死郑屠”(图6):当知晓金翠莲被欺占一事后,智深顿生怒火,在痛打店小二、强行放走金家父女后,来到郑屠肉铺报仇。插图将智深刻画成满脸络腮胡子的硬汉形象,更是凸显了人物的鲁莽粗犷。不仅如此,图中的智深身体前倾,一脚踏在郑屠胸前,右手高高举起,郑屠倒在地上,衣衫不整,双手作讨饶状,二者形成强烈对比,前者的凛然正气愈发突出:
图6
极力解救林冲亦是智深侠肝义胆的体现。除帮助林冲解救娘子外,第八回中,林冲在野猪林生死一线,关键时刻,智深似从天而降,成功将其解救,插图“智深山内救林冲”即是对这一紧张时刻的表现。
评林本插图对李逵的侠肝义胆刻画不多,仅有六十二回的“李逵燕青送还刘太公女”一张,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表现其鲁莽以至是非不分,如插图“李逵张顺二人对打”(图4),评点的“见李逵礼义俱无”更是一针见血。此外,还有插图“李逵打倒唱曲妇人”、“李逵月夜杀罗真人”等。
②粗中有细、勇而有谋与胆大心粗、有勇无谋
钟伯敬对比智深与李逵时认为前者“更有许多蕴藉处”[7],这在评林本插图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插图“鲁达问郑屠强支肉”、“智深山内救林冲”、“智深辞别林冲自去”均是对智深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强调;另一方面,李逵的胆大心粗、有勇无谋体现在五张刻画其被敌军捉拿的插图中,如“辽兵挠钩活捉李逵”、“乔道清术法捉李逵等”等。
③智深的尊师敬长、遵守礼节与李逵的纯真、朴质、简单
评林本共有7张插图表现智深这一特点:第四回“鲁智深拜长老为师”、“智真长老怪骂智深”、“智真长老发落智深”,第五回“智深拜辞众长老”,第六回“智深拜见清长老”,七十六回“智深禀宋江要往五台山”以及七十七回“智深献银与师不受”。其中,第一(图7)、四、五、六与第七张图中,智深均跪在地上作参见或拜别状;第二(图8)与第三张图中,长老坐于中间,智深立在一旁,拱手弯腰,饱含恭敬之意,尊师敬长自然显露。
图7
图8
与粗中有细的智深相比,李逵更显简单、纯真。他毫无虚假,该爱则爱,该恨则恨,这亦是其率直莽撞的另一表现,插图“李逵上山怒砍倒杏黄旗”、“李逵大哭要去寻母”、“李逵背戴宗吃酒肉”、“李逵见宋江负荆请罪”等均是对此特点的表现。
④阐释的时间侧重点不同
评林本插图对智深的刻画集中在上梁山前,在上梁山后仅有八幅插图,包括四张与人相斗图,对补充阐释人物性格意义不大;刻画李逵却截然相反:上梁山前插图仅五张,上梁山后五十余幅插图对其全面刻画,人物的性格得以成功阐释,形象也丰满生动起来。
(二)豹子头林冲——忍耐谦恭、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以牙还牙
《水浒传》英雄形象的塑造中,豹子头林冲与众各别——不同于其他人以性格的终结状态展示于读者前,在与现实的斗争中,林冲的性格不断发展变化着——从原来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发展为之后的奋起反抗、以牙还牙。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选取以及对林冲不同时期形象的不同刻画,评林本插图完整地诠释了性格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①忍耐谦恭、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林冲最初是以忍者的形象出现的——高衙内调戏林娘子,冲忍了;高俅陷害、欲致其死,冲忍了;公人虐待,冲忍了;王伦冷淡相待以至相逐,冲依然忍了。评林本有4张插图来表现林冲的“忍”:
第七回有插图“林冲撞见智深劝勉”(图3):当发现调戏娘子的是高俅儿子高衙内,冲“先自手软了”,只得忍气吞声离开。即使看到智深提着禅杖来帮自己,仍未敢返回报仇,甚至反劝智深莫去。图中,林冲拱手与提着禅杖的智深对立,二人形象的鲜明对比中,林冲的忍气吞声、处处退让更为明显。
插图“林冲撞遇太尉跪见”(图9):冲被骗至白虎堂节,遇到早已等待着的高俅。图中,冲双膝合并跪在地上,满是恭敬惊恐,高俅站在前面,一手指着冲,盛气凌人下,冲的谦恭惶恐更为醒目。
图9
此外,插图“林冲奉银与差拨”、“林冲苦告入伙不从”均将其刻画为委曲求全、小心谨慎的书生模样,标题中“苦告”二字更是对这一性格的有力体现。
②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慨叹
林冲武艺超群,又怀着满腔抱负,但却处处受挫,从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沦为阶下囚。坐在朱贵酒店里,冲无限感慨,遂题诗于壁上,插图“冲在酒店醉后题诗”展现的便是一郁郁不得志的失落英雄形象。插图“林冲赶走那汉心愁”亦是如此。
③奋起反抗、以牙还牙、智勇双全、虎虎生威
在与现实的斗争中,林冲的性格渐渐发生变化,潜藏的坚忍不拔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外柔内刚的本性也逐渐显露,评林本插图记录了这一过程:
第九回有插图“林冲杀死陆谦三人”两张,但画面内容并不相同:冲被派往草料场当值后,陆虞候买通官营和差拨,欲进一步陷害冲。当冲了解了一切时,顿时怒气填胸,提枪杀向三人。评林本文本在此有极为精彩的描述,在此之中,原先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失落英雄形象消失,字里行间充斥着林冲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与奋起反抗的虎虎雄威。评林本用两张插图共同表现复仇一幕,彻底颠覆了之前冲唯唯诺诺的形象。
图10
十八回有插图“林冲席上杀死王伦”:冲高举大刀冲向王伦,王伦的惊恐、地上零落的人头,无不彰显着林冲的英雄气概。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两组插图开始,林冲一改原先的懦弱斯文形象,变为豪气冲天的侠义之士,是其性格转变的又一表现。
④谦逊无私
杀死王伦后,林冲并未自封为梁山泊主,而是拜晁盖为主,自己甘愿列于吴用、公孙胜甚至刘唐之后。十九回有插图“众人扶晁盖坐上位”:虽题为“众人”,但插图只刻画林冲一人拱手与晁盖等人施礼,显然是对其谦逊无私的强调。
⑤救弱济贫、侠义气概
插图“林冲路遇小二同回”、“李二夫妻林冲事报”以及“小二夫妻报知林冲”,共同表现了李二夫妻待冲之真诚,以侧面阐释林冲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三、结语
评林本《水浒传》插图在文本叙述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刻画,进一步阐释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该本全像式插图避免了对文本细节的疏漏,从而更有利于全面展现人物的多重性格,部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亦得以完整展现,这是《水浒传》偏像式插图本难以匹敌之处,此后《水浒传》的另一全像式插图本——刘兴我本,俱对此有一定的借鉴。
(本文为201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项目号:CXLX11_0640],2011年度南通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项目号:YKC1106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3]马蹄疾:《水浒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第642页,第415页。
[2]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1页。
[4][5]邓狂言:《水浒索引》,《评论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12页,第313页。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改写的。课文主要写林冲遭发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是《水浒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尝试着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将《水浒传》这本书的阅读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相互的借鉴和补充,以趣激趣,以读促读,借人物唤人物,由情节引情节。旨在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通过对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建立起自己心中的林冲形象,从而促进其对《水浒传》这本小说的阅读兴趣,有效推进课外阅读。
教学中采用“读——找——思——议”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能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品读文本语言,由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分析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阅读小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理解林冲忍让谦和、武艺高强机智聪明却深藏不露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林冲
(课件出示)
1.人名对对碰:
( )打虎对( )卖刀
( )怒杀阎婆惜对( )斗杀西门庆
( )倒拔垂杨柳对( )智取生辰纲
( )拳打镇关西对( )棒打洪教头
2.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水浒传》,走进那一个皎洁的月夜,看《林冲棒打洪教头》。(板书课题,强调“棒”字。)
【教学意图】 本环节设计“对对子”,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对对子”相关知识,并运用课前《水浒传》的自主阅读来完成,形成知识与运用的统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练说课文大意
参考小标题:出示
进庄——相遇——比武——离庄
2.指名简述课文大意。(2人)
3.小结: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小说就是由一段段小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曲折生动的小故事都能吸引我们,让我们沉醉。这正是小说的魅力!
【教学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故事,认识了解小说情节对阅读小说的重要性。以旧引新,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细读“棒打”,感悟林冲
过渡:同学们,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其实,这是故事情节的。
1.快速默读4到7自然段。用“_____”和“ ”勾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把你想到的感受批注在书中的空白处。想一想: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冲。(师巡视)
2.交流人物“语言”。出示: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师:你能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吗?之前他还怎么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林冲?(板书:智)
柴进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3.感悟“动作”描写。自由大声地读读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动作描写,把你感受到的精彩和前后的同学交流交流,看你们还能悟出什么样的林冲?(交流、引读)
师生交流:我想问一问林冲,你可知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及其凶猛,对你而言,危险之极?你可知洪教头一招不中,定不会善罢甘休,你何以“往后一退”呢?最后这一扫,你并未使尽全力,却击中了洪教头要害,可谓一招制胜,你何以这么有把握?
小结:是啊,看准时机,只是一横、一腿、一扫,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真是智勇双全啊!(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勇)
4.齐读第七自然段,把你的感受带进去
过渡: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的走开了。真正的比武虽只是简单的三个回合,其实在比武之前他们已经有过三次较量。
【教学意图】 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通过学生的找、画、思、议,品悟林冲的性格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于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探寻原因,深悟林冲
1.学生自主学习2~3自然段
用刚才我们画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方法自学第2、3自然段,找出比武之前的三次较量。填写表格。想一想:从中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林冲。
指导交流,小结板书:忍
小结: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之际林冲才有了棒打洪教头的举动。短短的文字给我们刻画了两个鲜明的形象。
2.借用板书,小结洪教头的形象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穿着、神态等,我们可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他们的内心活动,与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教学意图】 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分析并感受人物鲜明的个性。体现“放”的过程。
五、回归整体,交流写法
1.读到这里,精彩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已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你觉得谁才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呢?为什么作者写洪教头的篇幅比写林冲还要多呢?
一部《水浒》传载千秋!一群好汉聚梁山,演绎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浒故事。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林冲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他走出了一条艰苦险恶的压抑人生道路。
林冲可以说是《水浒》中唯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奸臣逼上梁山的人物。《水浒》一开头便先后讲述了两个相似的人物——王进和林冲,他们有着颇为相似的命运:他们都是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着善良的心地,却先后被高俅这个居于高位的无赖小人横加迫害,一个被害得远走他乡,一个被害得家破人亡后只得上演一出风雪山神庙血腥复仇,窜入草泽。作者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拿他们与奸邪无赖高俅反复对比,传达出对那个时代黑暗的政治格局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这种无奈与愤懑早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千百年来在诗歌、戏剧、小说里反复传写。《水浒》中王进被逼逐的故事、林冲被迫害的故事和宋江最后被毒杀的故事,千百年来也一直在一次次上演着。
林冲的被压抑,不仅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还来自各色人等: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死里逃生后发配路上,又受尽了董超、薛霸两个差人的折磨,被捆在野猪林,差点被当头打死;到了柴进庄上,虽有柴进热诚相待,但仍不免一度得对趾高气扬的平庸之辈洪教头陪着笑脸;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被骂了一顿。这一切,林冲都忍了,可陆虞侯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一幕风雪山神庙中,灵魂深处的暴力复仇意识,如睡狮猛醒,在漫天的风雪中,在火烧草料场的熊熊大火的火光中,大开杀戒,留下三具罪恶的尸体。而后,踏上了“落草为寇”的不归路。
但是他的压抑人生还没有结束,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捕,他不得不再次收束起心底已经醒来的恣肆的匪魂,扮成柴进的庄丁,蒙混过关,雪夜投上梁山;不曾想上了梁山又受尽没本事的王伦的苦苦逼逐和排挤,直到火并王伦;经过再一次的血祭,他的自由意志才终于得以彻底舒张。此后林冲为梁山作战,屡屡奋战争先,一个安分善良的良民终于蜕变成了一个强悍的叛贼。
遇事忍为先,凡事忍在前,敢怒而不敢言、敢恨而不敢打,想苟安、想再忍,但不能苟安、又难再忍。
一味的“忍受”,却一直受“欺辱”,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方才报仇雪恨、扬眉吐气,纵观林冲从忍到不忍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是对封建统治者从盲目跟从到彻底决裂的过程,是对黑暗社会、罪恶势力从忍气吞声、放任宽容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过程。这一切都为说明一个道理:面对黑暗,不斗争,迎不来光明;面对罪恶,不反抗,换不来正义。从林冲的人生原则和性格特点,从他那隐忍而又压抑的人生,你又读出了什么?
一、教师要准确解读人物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用“(?摇?摇?摇?摇)的林冲,(?摇?摇?摇?摇)的洪教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读人物特点。学生在这种引导之下,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从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述中,谈论对人物特点的理解与感悟。虽然学生对洪教头的特点把握比较准确,比如“狂妄自大”、“粗鲁无礼”、“自不量力”等,但对主要人物林冲的特点把握就有所缺失。有学生认为林冲谦逊有礼,说“林冲不愧为谦谦君子”,有学生认为林冲“武艺高强”、“沉着有谋”……学生见解很多,课堂看似很开放,很有效,但师生解读人物存在两大失误:一是支离破碎,林冲的性格核心点应该是“忍”,“武艺高强”却“谦逊有礼”不正是“忍”吗?教师对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不准确。二是脱离了原著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如林冲的“谦谦君子”分明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君臣思想在他身上打上的烙印,他的性格特点是有阶级局限性的。教师在帮助学生解读人物之前,应该多读原著,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二、教师备课要从文本的整体入手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第九册上的课文。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从中年级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逐步向高年级文本的整体把握上迁移,让学生建立文本“整体”的概念。《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在整体上写“母慈子孝”,在段落行文上按时间顺序写了少年王冕的成长经历。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题: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结果,整堂课师生就在“弃学放牛”、“学画荷花”两件事中品读王冕的孝顺、勤奋。对于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割裂了文本的整体性,把完整的文本肢解成相对独立的两件事情,使文本的整体性难以体现。反思这堂课,我觉得教师在导读全文时,应该这样设问: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叙述了少年王冕哪几个年龄段的成长经历?
三、小学阅读教学应姓“语”,更应姓“小”
小学语文姓“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说的是,小学语文还姓“小”。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而小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语言和文字,重在打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小学语文应姓“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定位要低,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中外文化,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将角所锁定的文化内涵强加给孩子。小学语文姓“小”,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对学生的讲解宜浅。
如《推敲》是苏教版第九册上的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苦吟派诗人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我观摩的一节公开教学课为例,教师首先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及韩愈先生对贾岛说的一段话进行了教学,然后“挤出”课堂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讲解文学知识“苦吟派诗风”,出示贾岛的其他诗句供学生赏析,最后选取其他诗人的名句,用填空的形式供学生斟酌字句做练习。在观摩课结束评议时,有一位教研室领导就提出了课外拓展“度”的问题。本节课紧扣文本教学,姓“语”有一定特色,但不宜拓展过多、挖掘太深,小学阅读教学还要紧扣文本,语言训练要姓“小”。
四、语言训练不要脱离文本语境
从文本中学得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少年王冕》体现“母慈子孝”,在文中第2小节有一段母子对话: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少年王冕虽然不忍离开学堂,但他善解人意,懂事明理,说出的话委婉有情意,值得学生借鉴学习。有位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了一组仿说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1.爸爸原本答应周末陪我去恐龙园玩,可是现在有事去不了了,我会说:“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
一、 指路人
确定什么学习主题,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这些,教师心里应有一盘棋,方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要根据年龄,科学安排。我们可以以《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为依据设计学习主题。如低年级的“月亮”、“我的家”,中年级的“诗与画”,高年级的“对联赏析”、“超市调查活动”、“编撰本班的优秀作文集”等。其实以上提到的主题有许多是可以跨年段使用的,只不过所采取的形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而已。
二要体现综合,注意整合。包括语文学科内部各学习目标的综合,跨学科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涉及到天文、历史、数学、书法、美术、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学习方式包括阅读、写作、上网搜索、参观、讨论、竞赛等,并且如果学生真正投入到这一学习中去,他们可能用到的学习手段,激发出的创造潜能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教师的眼界越开阔,教师越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才华就会发挥得越淋漓尽致。
三要联系生活,加强实践。学习内容的确定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校邻近景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景区,写观后感;夏去秋来,不妨引领学生去“找秋天”;学生喜欢上网,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网络作文大赛”……把“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身边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学习的主题。
二、 导法者
综合性学习以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这一学习方式的优势,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操作难度。尤其对于小学生,教师还要扶放结合。这个“扶”,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曾在六年级学生学习课文《井阳冈》后布置了综合性学习作业:
看一看:
看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把它与你读过的小说片断比较一下,你觉得电视剧对小说的改编是否成功?在日记本上写下你的想法。
演一演:
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排一排这个课本剧,娱乐课上表演给大家看。
读一读:
课外阅读长篇小说《水浒传》的部分章节,也可以读一读评点《水浒传》的文章。
比一比:
把《景阳冈武松打虎》和《林冲棒打洪教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两个水浒故事比一比,这些英雄好汉的性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武打场面的描写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讲一讲: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浒故事在我们班的“水浒故事群英会”上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生动、精彩。
写一写:
学习本文以对话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的方法,写一段人物对话,注意提示语中的用词要生动具体。
其中一、四两项属比较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第四项,对于学生今后读懂小说很有裨益,因此,我将其确定为指导要点。在学习课文《嫦娥奔月》时,我开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分析后羿,嫦娥,逢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在课文中找词句说明,反复朗读体会。学到《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再使用这一方法,重点比较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使学生能初步运用人物分析法读懂千余字的小说片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林冲、武松、鲁智深的比较研究,学生便饶有兴趣,不觉其难了。“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抓住难处,重点突破,潜移默化,重在领会,切忌面面俱到,这是“导法”要把握的“度”。
三、 设疑者
何谓“有趣”,有趣就是在开发和运用课外课程资源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途径。因此,教师要让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进课外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载体,但文本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有其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开发和运用课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课前,教师可适时引进一些课外资源。如教学《草原》,教师引导大家互相交流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资料,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学《詹天佑》,教师将这位杰出的工程师的生平介绍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体会人物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教师给学生播放威尼斯风光的图片,可以诱发学生走进课文的浓厚兴趣。
教师还可精心挖掘,提供更多素材空间,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以走近名著为主题的。选用的课文是《林冲棒打洪教头》,在引领学生对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的品读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疑问也产生了,“为什么林冲不爽快地答应比武?”“为什么林冲要求打开木枷再比武,难道他怕打不过洪教头么?”我不急着揭开谜底,而是告诉学生只是读一个章节,不足以了解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林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带着疑问,这一周班级的阅读主题就是“读《水浒》评好汉”。学生经过深入的阅读,不仅发现林冲的行为是性格使然,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纷纷做出自己独到的评价,有的评武松、有的评鲁智深、有的欣赏吴用……
学生对名著《水浒》的阅读兴致被激活了,文本因此有了深刻的内涵,从文本的短暂学习中,学生走入了更深层的阅读空间。其实好多文本都有这样的挖掘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时间上的差异,在空间上的不同,激活延续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出文本,带着自己的疑问,去深入、去阅读、去思考,这样静态的文本资源便活化了,有了无限的生机。
二、开发显性课程资源,发展学习兴趣
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这些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认为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显性的教学资源,但是如何和学生的兴趣接轨,让非生命的载体化腐朽为神奇,发挥它们的功效呢?
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在学生的眼里那都是奇妙的兴趣之源。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学生走进自然,自己去听、去看,去寻找、去感受,学生会给你惊喜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是有关秋的主题,秋给诗人那么多的灵感,但学生很难与他们产生共鸣,学习的兴趣不高。这时,就可有意识地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走遍全城,走进秋天的自然,寻找秋天的树叶,将它们制作成标本,并标明拾到的地点、树的名称,还附上自己搜集整理时的体会。他们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里居然有很多的树种,树龄很大的名树古木也很多,有的树是古老的宋朝时就种在这里了。刚开始,学生只是因接受任务去搜集,但经过了解,他们兴趣浓厚了,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里可以读到植物,还可以读到历史呢。这份兴趣转而带入课堂,学习这组课文时,学生深刻地了解了触动诗人们灵感的真正内涵,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省略
论文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确保小说教学的实效性,可以采用有效策略。
王国维在《文学与教育》中说:“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 一代人文学修养和审美素质的提高,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质是我们中职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小说是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着力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小说教学策略意义非凡。从中等职业学校小说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我们应该在如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1.分析小说的表达特色,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概括,它可以用跨越时空的各种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要使学生对小说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就要引领学生“登堂入室”,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表达特色,品味小说人物对话艺术,从人文视角关注人物的命运遭际,探寻人物内在情感世界的表现,学会作家表现人物心灵的辩证法。比如学习《边城》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品味祖父与翠翠、傩送与翠翠、天保与翠翠、天保与傩送的语言、行为、内心情感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感悟祖父与翠翠之间的祖孙情,祖父与边城人之间的睦邻情,天保与傩送之间的手足情,傩送与翠翠之间的两情相悦,天保对翠翠的单相思。由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世界。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小说的主旨:以翠翠为引子,从祖父、翠翠、傩送兄弟、乃至一个普通商人的质朴纯美、古道热肠、重义轻利、热情好客,将祖孙之情、男女之情、兄弟之情、睦邻之情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在读者的脑海里烙下“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的深刻印迹,感受一种“原生态”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用讨论触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时机组织讨论,可以创造出一种氛围,触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述自己的观点,实现小说教学的高效化。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讨论“林黛玉在贾府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为什么林黛玉能看出他人之所不能见,听出他人之所不能听?”热情、激烈的讨论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随黛玉的行踪,借黛玉的视角观察贾府,聆听人物心声”,进一步明确了小说中蕴含着复杂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而解开这个看与被看关节的,恰是林黛玉的视角。由此深刻感悟到林黛玉的独特的身份立场、文化修养和细心、敏感、聪颖、善于察言观色,事事留心,时时在意的个性特征。
3.课堂分角色朗读小说,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心理感悟。小说教学的策略应该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心理感悟为重要目的,把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变成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的情感教育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小说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而且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它的语言载体,它的艺术符号,都具有认识和审美的双重资质,是认知和情感的天然结合体。要使学生内在于作品,将自我投入到作品世界中去,达到忘我的状态,作为感知对象的内在品质与魅力和感知主体同在。从中职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特点考虑,在课堂分角色朗读小说,不失为帮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心理感悟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祝福》,学生得以从“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感受鲁四老爷的冷酷;从“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感受祥林嫂的凄苦;从“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感受人们对祥林嫂的冷漠。
4.倡导学生课外阅读,整体把握小说的结构。“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课文往往是对小说精彩的节选。要想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必须倡导学生在课外对作品通篇阅读,整体把握小说的结构。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由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时,“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衙内,先手自软了”;到刺配途中,遭受押差百般作践却仍然低声下气,野猪林差点被害,依旧息事宁人,甘心作囚,感受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再由林冲得知有人要害他时,先是“大惊”;既而“大怒”;然后“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寻陆虞侯;再是一日寻不着,次日“带刀”再城里城外地寻;直至一连“团团”寻了三五日,最后暴怒杀人,用心灵从渐变到突变的完整过程,在学生的内心水到渠成地演绎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豹子头”的转变。
5.指导学生尝试写评论、创作小说,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领学生展开写作是小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就学过的小说进行评论,从人物、情节、冲突等多方面纵横交错地去认识小说与,促使学生冷静地从理性角度去剖析作品,建构出有关小说欣赏方面的知识网络。对于语文基础较好或对小说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我们应该支持他们尝试文学作品的创作,用郭敬明、春树、蒋方舟等少年作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在方法和精神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学生勇于向报刊、杂志投稿,用越来越多的成功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小说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小说教学的新模式,不断探索小说文本认知的内在规律。让学生爱上小说,主动感知、领悟、体验、品味小说。让小说的诗意,生活的诗意,流进学生诗意的心灵,折射出生活的七彩光芒。
参考文献:
[1]张雪辉.“以人为本”的小说阅读教学新思路[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
基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进行了有力的强化。对名著的考查,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宏观知识到微观知识、由机械识记到灵活运用、由单一考查内容到多种能力综合考查这样一个理智、科学的发展过程。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不仅较多地深入名著的灵魂,涉及名著的核心问题、细节问题,而且出题形式灵活多样,有意识地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认识、分析、概括、评论、赏析乃至再创造的能力。
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对作品篇目、作者以及人物的识记;2.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认识、分析,理解其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对名著情节、细节乃至内容的识记、分析、概括、评论;4.对名著中心、主题的把握、分析、评论,鉴赏其艺术特色;5.根据相关的知识,与名著相结合,或品味鉴赏名著的某个片段,或进行拓展迁移。
中考名著阅读题的题型主要有选择判断题、连线配伍题、填空填表题、简答简析题、看图答问题等。
【全景观察】
为了全面突破中考名著阅读题,掌握答题规律,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中考试卷上的此类题进行一番深入的剖析。
一、选择判断题
这类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品人物、情节细节以及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评点和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情节细节的分析等。
1.传统题型
例1.(2016・山东淄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解析】此题既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又考查对名著内容、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题干所给的四个选项正误掺杂,要求学生在正确识记理解的基础上,选出其中有误的一项。此题相对简单,命题方向也很单一,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都能做出准确判断。A、B、C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D项中,《马》的作者是布封,而《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答案】D
2.创新题型
例2.(2016・四川成都)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
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
【解析】此题既考查名著阅读,又考查思维推理。题干要求从内容与表达上判断哪首诗与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接近,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冰心作品的内容与表达特点(以母爱、童真、自然等为主题,形式短小精悍,被称为“冰心体”);二是两首备选小诗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如果仅从形式上看,二者都是符合要求的,但从内容上看,B项不及A项。
【答案】A A项以母爱为主题,与冰心作品的主题接近;而B项则只表达了母亲的辛劳,与冰心作品的吻合度不及A项。
例3.(2016・浙江绍兴)好的封面画,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为《城南旧事》选择一幅最合适的封面画,并简述理由。
【解析】此题颇有新意,考生不但要了解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内容和主题,而且还要对绘画作品如何表现主题有一定的认识,紧密结合题干中“好的封面画,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图A。图A以旧城墙、骆驼队为主体,展现了小说的故事地点(背景);内容取材于《冬阳・童年・骆驼队》,有利于读者联想到作品“(让)心中的童年永远留存下来”的创作初衷,感受到小说的意境。 示例二:我选择图C。图C以英子为中心,选择“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重要情节为内容,整个画面有一种怀念、伤感的意境。《城南旧事》全书以英子童稚的双眼来展现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此图与全书的主题情感比较一致。
二、连线配伍题
相比选择判断题而言,连线配伍题所涉内容相对狭窄。它多涉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品人物、情节细节等,较少涉及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评点、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情节细节的分析等。
例4.(2016・黑龙江哈尔滨)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 冲――误入白虎堂 (《水浒传》)
B.周 瑜――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
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 (《红岩》)
D.孙悟空――大闹天宫 (《西游记》)
【解析】这是连线配伍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此题考查点为名著、人物及主要情节的对应。B项,《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应该是诸葛亮,而非周瑜。
【答案】B
例5.(2016・浙江温州)表格中的句子是对不同名著的评论,请分别为下列名著选择正确的一项。
【解析】这是连线配伍题中比较有新意的一种题型,不但有配伍,还有选择。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的评论,考查点为对名著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只要平时积累过这三部名著的相关知识,答题难度不大。
【答案】①B ②C ③A
三、填空填表题
这类题所考内容大多为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品人物、情节细节以及人物道具等,也有的要求对作品人物进行评点,但相对比较简单。
1.填空题
例6.(2016・四川广安)“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
选段出自 (作者名)的 (作品名称)。
例7.(2016・山东德州)在《水浒传》中高太尉设下“借刀杀人计”,让林冲误闯白虎堂陷入绝境被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 (人名)巧施此计,利用 (人名)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张允。
【解析】例6、例7是两道填空题,例6考查名著的作者及名称,例7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相对简单,只要熟悉相关名著的常识及内容,就能正确填写。
【答案】例6:高尔基 《童年》 例7:周瑜 蒋干
2.填表题
例8.(2015・湖南邵阳)《水浒传》中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①②处。
【解析】此题以表格的形式,要求根据阅读积累将表格补充完整。就此题而言,考生不但要熟悉《水浒传》的内容,而且还要熟悉宋江的这首诗作,了解宋江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叛逆 敢于造反 ②黄巢
四、简答简析题
顾名思义,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细节等的认识、分析和评价,一般不会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在阅读名著的精彩段落或章节后完成,相对较难。
1.简答题
例9.(2016・浙江湖州)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此题比较有特色,命题者避开简单评析名著,要求考生结合内容去评析书名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了解书的内容和主题,还要懂得书名的深刻意蕴。
【答案】示例一:《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书名中“钢铁”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炼”形容保尔一生经历了童年的黑暗、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艰辛以及疾病的摧残等磨难。
例10.(2016・江苏苏州)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解析】此题直接考查名著的内容及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让厢禁军扮作脚夫,把生辰纲装入担内,杨志等人扮作客人。让梁中书授命众人都听命于杨志。走大路,趁早凉赶路,中午热时休息;走山路,大白天走路,避开一早一晚行人稀少之时。先阻止军汉买酒,确认酒没有问题后才允许他们买酒。
2.简析题
例11.(2016・广东)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深入分析。
【答案】(1)欲扬先抑。一是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二是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示例一: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例12.(2016・山东潍坊)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摔倒在地,骂道:“这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根据这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答案】前:不服输,性子急。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
五、看图答问题
这类题目一般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的理解与把握。
例13.(2016・甘肃武威)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2)下列三幅图都与鲁迅的小说有关。请你任选其一,为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
我选择: 解说: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的把握。考生必须熟悉原著,认真看图,深入分析,才能顺利答题。
【答案】(1)示例:a.武松打虎 b.李逵负荆请罪(李逵负荆) c.林冲雪夜上梁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示例:我选择a,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并分给小孩子吃。 我选择b,月亮底下,在西瓜地里,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我选择c,在赵庄的戏台前,迅哥儿和双喜等孩子在船头看戏。
【技巧点拨】
名著阅读题其实不难,只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去阅读教材中所选的名著和新课标推荐的名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识记有关的知识,一般都能顺利答题。对这一专题的复习,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分类记忆。把相关作家或作品放在一起,按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进行分类记忆。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韵文类可以分为: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
2.列表记忆。通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每一部作品的名称、作者、朝代、国别、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情节等进行列表记忆。
3.口诀记忆。把要识记的常识和名著知识编成口诀,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利于记忆。如记忆鲁迅的作品:“《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一部,《朝花夕拾》,还有《野草》,略带诗体……”
进入戏校的第二年,老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分组,我被分在了武生组。由于“传”字辈中没有武生老师,于是学校请来了盖春来、朱宝镇、谭金霖等京剧老师任教。在教学中,先由郑传鉴老师拍曲教唱,然后由京剧老师教曲。
我对郑老师的教学特别感兴趣。在教学拍曲时,他不仅教会我们唱、念,还会给我们讲解唱、念的内容和意思。比如,拍《夜奔》曲子时,他把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深受高俅迫害的背景故事详细讲给我们听,然后要求我们唱出一种“英雄无奈上梁山”的悲情。现在看来,这就是戏曲表演塑造人物的基础学。上他的课,我们绝对不感枯燥,而且他本人是有问必答,特别亲切。
记得有一次我们排《夜奔》,郑老师也来到课堂。我拉完第一场走边后,他对盖春来说:“[新水令]中的一句‘俺神清不惮路迢遥’,不要把它切开来唱,身段、动作应该有机地糅在唱腔中,否则会产生破句。”盖春来马上照办。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印象深刻,至今难忘。由于郑传鉴、盖春来两位老师的辛勤教导,我在年终考试中凭《夜奔》一折得了高分。
几十年的师生情缘,就此结下。郑老师与我的师生之情,犹如父子。记得“”中后期,他被安排在传达室上班。一天,他趁工宣队、军宣队员不在,就把我叫进去,第一句话就说:“传统戏不要丢掉。要背戏,要坚持练功,到时候拿不出来,会丢人的。”在那个年代敢讲这样的话,实在难得。也是从那时起,我一直趁无人时,偷偷把学过的传统折子戏_回忆、背戏练功。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去郑老师家讨教,并带上小本,记了不少东西――出将、八相、上下挑门帘的程序等等。他强调说,一定要懂戏曲舞台表演的行话,并要知道它们的作用。他还说,戏曲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像封箱、开台、跳加官、跳财神等形式,能够知道并说得上来的人已经很少了,甚至后台部门的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的工作职责的要素,能够讲得清楚的人也不多了。为此他显得很焦急,希望我能好好地学、好好地记,将戏曲艺术的精华保留下来。每次和他交谈,我都有很大收获。他身上的很多东西我没见过,在感到惊奇的同时也为这些艺术的失传感到担忧。于是,我和浙江的张世铮、苏卅I的陆永昌,包括编剧唐葆祥等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郑老师那儿喝酒聊天,学“玩意儿”,试图赶紧从他的身上“抢”些东西下来。
人说郑老师是“酒仙”,一喝酒就特别精神,讲的东西就更加精彩生动。他也幽默地说:“我从20岁开始喝酒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啦,喝到肚子里的酒都可以游泳喽。”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一直活跃在越剧界,许多越剧界人士都知道他的这一嗜好―每次排戏,桌上两瓶酒、一盘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必定要预先放好,他边排边喝,灵感激起,能够排出许多好戏。如《梁祝》最后的“化蝶”一场,就是他在喝酒中编排出来的。
“传”字辈教师们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十分厚实,从学习、巡演到教学,他们都顺应时代,不断总结,完善自我,毫不保守。郑老师常把导演比作箍桶匠,并将其分成三个档次“好的箍桶匠在干活之前,会把每一块木板仔细看、反复拼,直到认为没有一点缝隙后方才打上箍圈。这样箍出来的桶,一点儿水都不会漏――这是一流导瀛一般的箍桶匠把板拼好、箍上圈,注水后发现漏水缝隙,再涂上油灰使其不漏水――这是二流导演。差的箍桶匠拼好木板、箍上圈,发现漏水,再涂上桐油还是漏水――这是最差的导演。”郑老师话锋一转,又说“即使是最差的导演也能成为最好的导演,那就需要他把箍重新打开,认真、细致地找出每块木板之间的偏差,然后调整位置,将其刨削、拼紧,再箍起圈来,水不漏了―这样就能成为好导演。”这段比喻生动朴素,又富有哲理。转眼50年过去,我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孩子成长为文艺骨干、主创人员,其中过程离不开前辈的无私教导。郑老师的这个比喻,我一直铭记在心,它一直引导着我努力、勤奋地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人化;纠偏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关注儿童的生长规律,追求童真、童趣、童心、童性,但事实并非如此,但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内容的选择上却呈现一些与儿童化不相符合的“成人化”倾向,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语文教学中的成人化倾向
1.重知识传输,使童趣缺失。教科书是小学语文知识呈现的文本,但如果传授的知识容量过大,会让儿童湮没于题海之中,让其不堪重负,使儿童沦为接受知识的工具。过于重视知识,忽略了情感渗透,忽视了人文内涵。知识至上的阅读方式也放大知识工具性,淹没了课文包含的童趣。
2.重理智理性,使童情淡薄。儿童的理性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而理智理性应建立在尊重儿童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而如果过于强调“成人化”的理性,势必导致童性变得愈来愈淡薄。
3.重空洞说教,使童心早熟。童心有其独特的认知规律,儿童的认知以具体、形象、直观的复合型思维为主。如果我们刻意打破这个次序,以“成人化”的说教“催熟”果实,会催生“老态龙钟”的儿童。
4.重规矩纪律,使童性脆弱。儿童的自然天性,包括向往自由、追求快乐、萌生好奇、喜好模仿。立规矩本无可厚非,但应建立在对儿童的生长保护的基础上,应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出现,可以寓于儿童故事之中,可以寓于童言童语之中。
二、小学语文去“成人化”的思考
1.树立去“成人化”的理念。教师要摒弃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成人化”,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化。
(1)坚持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教育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承认儿童的价值体现,教育方式以“寓教于乐”为主,针对不同学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策略,低年级儿童年龄尚小,将猜字谜等游戏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中年级学生的可逐步减少游戏活动,选择一些富有童真童情的文本,彰显游戏的快乐精神,高年级学生应引导学生向维持学生的持久动力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让儿童能快乐地成长。
(2)符合儿童人性要求。语文教学要遵循儿童的人性规律,指引学生求真、扬善、尚美。如在《最后的姿势》教学中,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指出:“当我们面对危难时,应该……”这种空洞的说教完全违背了儿童的发展天性,教者改变教学策略,创设游戏情境,让三名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有一个玻璃瓶、三个线吊小球、一杯水,瓶口只能容许一只经过,老师逐渐向瓶中加水,要求学生在没有加满水时,尽快把小球从瓶中拉出来,如水没过小球则表示生命结束,其他学生静观游戏。在第一次实验中,学生争着球从瓶中拉出来,结果谁都没能在短时间内拉出来。后来学生有秩序的拉出小球,实验成功。教者适时提出问题:“你的眼睛看到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教者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危难关头,要镇静自若。
2.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1)尊重儿童的情感。语文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儿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我”途径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去解释文本。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自读古诗,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引发儿童合理想象:“我”病重不久将离开人世,可中原仍战乱不断,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看不到中原统一,我死不瞑目啊。
(2)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智慧品质呈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以儿童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教者在分析文本时,要引导学生将感性的情与理性的析结合起来,才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学习中,从洪教头以“流配的犯人”、“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数落林冲,感受到林教头的狂妄、无礼、骄横。
(3)解放儿童的自然天性。语文教学要尊重儿童自由的天性,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在生活。这里的自由有情思自由、思维自由、意志自由、言语自由、生活自由等等,不囿于成人,不顺应成人。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人文化,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内心的交流,而避免将语文文本“政治化”、“道德化”。如在《莫泊桑拜师》一文学习中,教者引领学生揣摩词句,体悟情感,教者提出问题:“你觉得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勤奋好学)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有学生找出由于作品写不好而“焦急万分”,也有学生从“一进门”中看出他求知若渴,还有学生从“一天……两天……天天”中也读出了踏踏实实求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摒弃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思考,要改变“成人化”教学的倾向,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童趣、童情、童性与童心。
【参考文献】
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教育集团凭海临风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爽、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景阳冈》。
1.
上节课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写会本课生字新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拿起你手中的笔,根据屏幕上给出的音节,写下词语。
2.
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正确答案对照一下。这里面有两个字老师要特别提醒一下:一个是“拖延”的“延”字,不要写成“廷”;一个是“请勿”的“勿”字,不要多加一点。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内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还学习了把这四部分内容用简练的语句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名著是如何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凸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好
准备。
二、研读品悟,感悟人物。
(一)品析打虎部分。
大家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能表现武松个性特点的句子或重点词语,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品析感受一下。
1.大家看老虎进攻这部分: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从这一段文字里,你有自己的感悟了吧?是啊,老虎来势凶猛,它进攻时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招招凶狠。可是,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就是躲!在这里“闪”的意思就是躲。虽然只是“闪”这一个轻快、灵敏的动作,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松的机智勇敢。
2.大家看这两段话: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你看出来这两段话是什么描写了吗?这几个动词字字千钧,生动形象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勇猛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武松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武松这一打,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真是太精彩了!下面我们看着屏幕,把这两段话读一读,读出味道来,如果你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教师小结:这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不仅是武松打得好,更是作者写得巧,写得妙。单一个“打”,就有了不同情势下的不同打法,表现出了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所以名著的魅力,恰恰需要精到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潜入课文深处,对每个字、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钻出来。
(二)再品吃酒、上冈、下冈部分。
武松打虎的画面固然惊心动魄,那么其他部分内容也很精彩。下面我们再来看武松喝酒、上冈这两部分,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武松呢?还是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深入体会。
1.武松进店是怎样要酒喝的,现在来看屏幕: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武松呢?(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里运用的是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爽的武松。)
2.三碗酒下肚,武松毫不罢休,接着往下看。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观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招旗,上面
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出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
从武松和店家的对话中,你看出了怎样的武松呢?(是啊,言为心声,店家越劝,武松越要喝,真是倔强、豪爽。)
3.武松是哪里人呢?看屏幕: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话语中透出的不仅是武松的倔强,还逞能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任性。
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此时,一个谨慎多疑、英勇无畏的武松形象又跃然纸上。
4.不听劝告的武松执意要过景阳冈,他看到被刮了树皮的树干上的字后,是这样说的: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横拖着梢棒却上冈子来。
武松行到山神庙前看到榜文时,内心起了微妙的变化: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里运用的是心理描写。武松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不愿意下冈,虽有一点点犹豫,但更多的是他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豪气。
5.
教师小结: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打虎,有些同学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武松吃酒、上冈呢?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妙处,欲扬先抑!为写武松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表现出武松豪放、倔强、英猛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6.你关注武松下冈的句子了吗?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再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此时的武松已经筋疲力尽了,你从哪个字感受到了?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了解名著。
1.武松因为豪爽、机智、英勇而可亲可敬,在《水浒传》里,作者施耐庵把最多的篇幅、最美的文字给了武松。读过《水浒传》的你,想一想哪些章回写了武松。好了,现在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2.下面看看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及《水浒传》的评价吧。
(课件出示)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水浒传》写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真是一百零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约,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水浒传》这部小说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写
出了人之性格的复杂多样。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四、布置作业。
2.和谐社会的矛盾研究华章黄志芳
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王真
4.浅析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及启示吕伴,王李兵
5.吉林省特困地区镇赉县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社会马舒
6.长三角居家养老服务全面化及多样化发展分析傅曼莹
7.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实施养老保障的必要性及其对策唐娟
8.网络通讯技术下直复营销发展探究陈堡
9.关于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几点思考房绍文
10.浅谈内部审计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黄珂
11.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楼硕林,曹德才
1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李淑慧
13.浅析低碳旅游于玥
14.浅析未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王世元
15.华章浅谈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王沐阳,杨树林
16.对通信工程设计及项目成本的研究赵玉学,曾繁武
17.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探讨赵立龙,候继刚
18.论企业销售培训对企业的影响黄彬
19.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尹鹏
20.探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审计问题孙海波
21.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问题研究范方志,高大伟
22.人力资源与人事管理孙盟盟
2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闫红
24.论信息时代财务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志淦
25.浅谈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加强杜新春
26.国际经验对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启示梁国歌
27.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内涵探究柏禹
28.依法管理文物是县级文管所的基本任务王春权,王春阳
29.议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感恩教育杜秋丽
30.议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周勇
31.加强关键岗位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李斌
32.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思考张凯
33.论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代子静,马子喆
34.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培养探析季根伟
35.谈《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的爱情观田苗苗
36.影视道具赏析刘艳
37.浅谈西方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及语言学理论孙乐
38.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张云峰HtTp://
39.浅析英汉翻译中的省略翻译法语言刘君武
40.中介语石化现象与语言教学石磊
41.论书装之视觉艺术语言华章王雪艳
42.铁凝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研究车轶
43.关于美国英语的特色试总结张瑛
44.浅析《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民族性毕亚楠
45.谈中国古典建筑的诗意表达裴秀颖
46.浅析舒伯特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征顾娜
47.试论"他"的分化李晓楠
48.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隋丹
49.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因素对等性分析叶向舒
50.浅谈《水浒传》林冲的性格特点张立
51.浅析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林姝
52.浅议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的特点甘琼
53.浅谈高职院校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的特点单秀凤
54.浅谈日语听说课程葛建奇,游志霞
55.文学作品教学中的美学参透关德福
56.提高择业能力,搞活语文教学韩书芳
57.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探析李新凤
58.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模式研究叶光
59.华章浅谈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孙德廉
60."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新探张殊钢
6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课程开发彭海妹
62.浅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徐小柏
63.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思考徐燕,韩冰
64.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曾艳
65.谈地方经济与校企联合的机制殷春英
66.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毛浩良
67.高职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马会贤,刘艳
68.谈分层次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石福香
69.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魏勇健,邵媛,王基祥
70.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路晓东
71.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长跑教学改革的研究宋子祥
72.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的心理分析刘晓霞
7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王丽娜
74.对影响男子110米栏专项训练的主要因素的研究魏延
75.少年冰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测定与分析杨忠山
76.浅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改革发展梁建明,温泉
77.浅谈游泳初学者如何克服恐惧水的心理夏亮
78.篮球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华章黄鑫
79.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石猛
80.学校教育中的关爱教育张宁,王朝霞
81.浅谈开设体育舞蹈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王亚红
82.应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创建与应用贾岩
83.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分析卢丽,韩亚维
84.浅谈钢琴教学的基础训练车志丹
85.浅谈英语课堂中礼貌用语的作用蔡蕾
86.原型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俞芳芳
87.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亚洲对手竞争实力分析韩玮,苏涛涛
88.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新模式关智
89.组织数学实践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邹晓范,姚亚春
90.浅析大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王璐
9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及研究罗志佳
92.浅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雷明
93.计算机应用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韩加军
94.华章艺术选修课方法初探马俐,吴强
95.构件化网络教学设计模型徐卫东
96.浅析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及解决方法许艳娜,胡亮,张毅蕾
97.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王仁梅
98.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于文英
99.浅谈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历程倪乃明,南雅萍
100.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杨敦
101.构建师生心理契约的探究迟到,迟艳琴,曹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