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2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具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学校到工作,首先我最大的收获是为人处事。以前在家人、在同学、在朋友面前我可以任意的疯,毫不遮掩自己的脾气和缺点。因为他们像亲人一样可以包容,甚至是纵容我。在这一个月中,我一直坚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用真心用笑容去对待,换回来的一定也是别人对你的好。社会是一个大圈子,没有人有义务忍受你的缺点和坏脾气,很多时候吃亏就是隐藏的福。就像牛姐说的,“有时候多干点活,吃不了亏,少说句话,也吃不了亏”。在别人忙的时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一点点忙,在你询问的时候别人会很高兴的把知道的所有都告诉你,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没什么可以去抱怨的。
第一站、毛坯库
在毛坯库使我学到东西最多的几天,我应该好好感谢武主任,在我一次又一次的询问中都不辞劳烦的耐心为我解答。
首先,在哪里我把所有的毛坯库存都分类先记住了产品的名字,以便以后更方便去查找具体的规格型号,因为型号太多事不可能一时记全的。知道了公司有什么产品,在客户询盘的时候就知道了是否在公司的经营范围。
其次,我学习了毛坯的检验标准和常见的毛坯缺陷。如:铸件酸洗颜色一致;字体和夹角内无残壳、钢豆、字体清楚无损伤;表面孔腔无裂纹、夹渣、缩孔、氧化皮和返酸等。为了更清楚地知道毛坯缺陷,每一种缺陷我都会让武主任那具体地缺陷产品给我看,而且每次来毛坯我都会积极地去检毛坯,以便于了解每种产品的不同检验标准。如:多大的缺肉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过、什么部位带多大的缸都可以过,什么样的位置绝对不可以有等。
接着,我学习了加工要求和加工检验标准。加工要求要完全符合工艺标准的要求,就像弧度,丝孔上下直径各为多少等。常规的加工检验标准为:表面光洁无毛刺,褶皱、允许粗糙度在1.6以上,每个件都应按图纸的尺寸用相应的量具准确测量,加工范围内不允许有夹渣或孔洞、裂纹等。在武主任的指导下亲自测量并检验加工后的铸件,因为我坚信实操远胜于理论。
最后,我在毛坯库知道了产品的大致作业顺序。购检→毛坯检→加工调→数控(折弯)→加工检→抛光→半成品检→组焊(焊修)→半成品检→清洗→回修→成品件→抽验入库。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删减或增加部分环节。在毛坯库我还学会了写进货报告,领料单局的填写等内容。
第二站、加工调
带着从毛坯库了解的先关知识,我感觉到加工调,我学习的更有方向和目标了,至少知道自己每一天每一步该做什么了。但同样很感谢在加工调工作的每一个人对我=的帮助和解答。
首先,我了解了产品的整形。我知道了每一种产品都有不同的量具来测量它的外形。如:不同大小的护盖的弧度,盖口的宽度、锚杆的直度,把手的弯度等都要调整道工艺标准的具体要求。不同的产品可以更具具体要求和现状,采用木槌、钢杆,钳子等工具进行具体的修整。
第二,学习的是打眼和拱丝。我们要根据具体产品和工艺标准选择使用不同的钻头本别对丝孔的上下直径进行加工。对需要拱丝的也要选择相应的钻头进行拱丝。打孔后还要处理残留在产品表面的毛刺,需要挨个抹去上面的毛刺,保持表面光洁。
第三.振动研磨和电解抛光。振动研磨主要是使用研磨机是毛坯便面光滑,电解抛光主要是利用金属表面微观凸点在特定电解液中和适当电流密度下,首先发生阳极溶解的原理进行抛光的一种电解加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电解抛光主要是提升毛坯表面的亮度,振动研磨是提高毛坯表面光滑度。一般操作步骤是先振动研磨在电解抛光,但蒋经理告诉我说,一般索栓和滑帽不用电解。
最后,再加工调我还了解了喷砂。喷砂主要是通过人为控制利用砂的摩擦力,除去焊接表面的焊黄焊印。
第三站、抛光
整个流程走下来,我发现车间里抛光是最累也是最脏的一道工序。在不断地摩擦中,每个人都是黑乎乎的,不过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学习了产品抛光的作业顺序。
1、镜面抛光作业顺序:先用60的带子磨浇口→其次用180的带子区毛坯面→再用400的带子同时上黑油磨抛光面→然后上白油打麻轮→最后上清油过布轮。
2、雾面抛光作业顺序:先用60的带子磨浇口→其次用180的带子区毛坯面→打海绵轮。
第二,学习了抛光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和常规的抛光部位。
抛光的注意事项主要就是上有的顺序:400的带子上黑油,打麻轮上白油,过布轮上清油。
常规的抛光部位是:外漏的表面以及可抛道德部位。
最后,知道了镜面、雾面抛光的区别。两种作业的步骤不同,镜面抛光的的效果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出人影,雾面抛光的的做出来表面模糊,看不到人影。
第四站、半成品检
抛光和半成品检是关系最密切的两个环节,检件、修件、焊修再到,只有这个环节完成抛光才算真正地完成。
在这一站,主要学习了镜面抛光的检验标准,因为一般很少做雾面抛光的产品。检验标准有:外形不能变;表面不可有线条、黑点、夹渣、裂纹等;毛坯表面不可有焊疤、糊黄;表面要光亮一致等。
通过这些检验标准这几天我和她们一起检件,主要就是检验线条,焊点,黑点等缺陷。线条出现的原因是麻轮没打好,黑点是毛坯缺陷,黑点太深抛光时根本操作不到,需要焊修。
第五站、清洗组装
清洗这一站其实很简单,但是每一步工作都不容易,干什么都得小心,清洗四处焊黄这一步很危险必须得小心谨慎操作,滴到手上手就会受伤。虽然简单,但是到处都可以学到知识。
首先我学到的是清洗的顺序和注意事项。清洗要先用浑碱洗上一段时间,再用清水涤净。特别的如锚,应该先除焊黄,再用浑碱擦拭,最后擦干。擦件时,要擦干净铸件的油污。
然后,还学习了产品的组装。不同的产品需要注意不同的组装顺序,有些铸件还需要在组装时注意,以免划伤、碰伤。有些所提是很难组装的,组装了不一定合适,需要慢慢调整者来。
第六站、成品检
在成品检应该算是产品生产的最后一步了,合格的便可以入库。但成品的检验标准也就是产品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如下:
1、清洗干净,无损伤
2、组合正确无遗漏
3、整体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包括外形不变,使用灵活到位,各项尺寸测量等
4、表面精光一致,背面无焊漏、焊黄等
其实,成品检是检验清洗后,半成品检漏下来的线条,焊点、黑点,以及清洗过程中的划伤、碰伤。对于存在这些问题的产品进行回修,合格的送入成品库,
第七站、成品库
在成品库这一站也是车间实习的最后一站,这里主要是包装、发货、统计库存。
在成品库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包装产品,对于抛光的产品都需要气泡垫做兜,以免产品发生碰撞造成碰伤,振动研磨的可以直接用塑料袋包装。装箱时应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选择箱子的大小,货物少时填不满箱子,应该用纸箱纸填满再封箱,以免或或在运输中碰撞造成损坏。
在成品库,应该先包装发货的订单,再完成其他产品的包装。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贴唛头、打标、打自毡等相关工作。
第八站、办公站
脱离课本正式坐到办公室,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学习的过程。在这里我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孩,什么都是新的开始。
首先,我学会了操作富通天下和阿里巴巴。我大致了解了里面的各个模块的作用。每天运用富通收发邮件,写开发信,运用阿里巴巴搜索相关询盘、报价,得到客户的各种联系方式。
第二,学习了大量的外贸知识和技巧。通过外贸论坛里老毛的分你想,学会了很多询盘的回复技巧及报价技巧。学会了询盘分类对待,什么样的询盘类型该采取什么样的回复技巧等。
第三,通过老员工的帮助,我知道了怎样和客户沟通以及怎样发掘潜在客户,卢姐和郭姐都交给我了他们不同的搜索客户信息的方式,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开发和相关行业人员拉近关系。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已经给浪琴游艇邮寄了样本,也一直在沟通和跟踪;阳光游艇已经开始考虑和我们公司合作,由于初次合作价格和数量问题好在沟通;巴哈马的客户应经定了12个L-34,目前在汇款中,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和照顾,我一定会尽力去努力的。
现阶段模具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配合、数控编程、刀具、液压传动、冷冲模设计、塑料模设计、成型机械、模具CAD/CAM等。
经过调研,有些课程面对市场已经不是本专业所必备,可以简化或者去除,有些课程是市场新要求,比如模具CAD/CAM,需要新增。
还有根据各个学校自身情况,学生每年的就业方向和几个就业基地的需求,可再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比如,大部分学生就业偏制造,可强化刀具、制造工艺、特种加工等方面的课程。再如,几种三维造型软件UG、PRO/E、MasterCAM、SolidWorks等,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哪一种应用最广泛,可以强化此课程。
2强化实践教学
首先,实训方面做好基本技能的培养。具体包括:钳工基本知识及技能,为模具制作、装配、维修等打下基础。机加实习,对常用机床(车、铣、刨、磨、钻等)结构、特点及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制图测绘,提高对实物测绘能力,测量工具的使用及绘图能力。磨刀实训让学生对刀具的维护和修整熟悉。模具拆装实训让学生对模具结构和装配熟悉掌握。
然后课程设计,冷冲模和塑料模以及模具制造工艺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工具书、技术标准、参考资料等的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最后毕业实习,对当地的一些企业进行实习参观,主要参观机加、热处理、铸、锻、焊、测量、模具加工及工艺流程等。让学生对模具制造的整体流程有直观的认识。
3校企合作办学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要求招收订单班,针对岗位来设置课程和学制,以代企业岗前培训的形式来办学。产业部门也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这一形成有效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强化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4课程体系面向工作过程
主干课程都有内在的联系,可以用项目或者实例教学法把知识体系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对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流程通过几年的学习有更深切的认识。
例如从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开始,绘图大作业就可以选一套冷冲模或塑料模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虽然学生此阶段对模具结构还不甚了解,后续会有呼应。后续学习过模具设计、和造型软件可把模具结构弄清楚,再学习完热处理、制造工艺、公差配合等课程,可以把模具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出。等实践课环节,可以把理论上的知识都一一印证。
通过2、3年的学习,把课程整个知识体系用2、3套模具的实例串连起来。如图1,表明了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5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有企业实践经历又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现在和将来建设的重点。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激励政策,充分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煅练,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还通过加强校企、校校合作。聘请大型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高级技师定期授课,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郭平.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4).
[2]徐友良.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模具专业中职生自我推荐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我叫xx,今年十八岁,来自xx,毕业于东方信息工程学校模具专业的一名中职生。作为模具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想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因此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我是一个比较阳光,活泼型的人。在校期间荣获优秀学生和优秀团干部等称号,并考取了二级钳工证和二级数控证。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曾多次担任过主持人,并参加过宜春市一年一度举办的中职技能大赛。在校期间担任过学校团支部的组织部的部长,因此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在两年学习过程中,还多次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因此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此我慎重的向各位领导申请加入贵公司,在工作中我会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所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
我热切期盼您们的回音!
谢谢!
随着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模具制造业也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模具制造技术和工艺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将模具的设计提高到了一个更高水平。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在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新概念、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将会逐渐成为模具专业教学的新主流。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对模具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快模具专业建设步伐,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职业教育;模具专业;专业建设
一、模具行业背景与发展状况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近年来,模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模具的发展速度迅猛,已占到模具总量的35%左右。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精度,高转速的智能性加工、电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及精密测量已成为当今模具加工的主力。
二、模具专业建设措施
(一)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要求明确培养目标
中级班:实训课程主要有工具钳工、冷冲模具拆装、磨工、车工、铣工、数控操作工。要求学生熟知各类冷冲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进行常规的维护修理。
高级班:实训课程主要有模具钳工、塑料模具拆装、模具测绘、磨工、车工、铣工、电加工、数控铣床操作工。要求学生熟知各类塑料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进行常规的维护修理,定位为高级工标准。就业方向以电加工机床、数控铣床操作工、模具钳工等为主。
技师班:培养以冷冲模及塑料模模具的设计、加工及相关机床的操作工为主,实训课程主要有模具钳工、冷冲模、塑料模具拆装、模具测绘、模具设计、磨工、车工、铣工、电加工、数控铣床操作工。要求学生熟知各类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并能独立完成模具的设计与加工。定位为预备技师工标准。就业方向以电加工机床、数控铣床操作工、工艺编制员、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主。
(二)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必须有技能高超的师资力量来把关。目前职业院校需要具有一体化教师能力,统筹专业教学的学科带头人来带领教师们进步。要求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机械理论、模具专业理论、实训加工技能及模具设计能力还要具备具备良好的执教能力。
当前,模具专业教师数量与质量都难以支撑模具专业教学培训的良好运转。各职业院校越来越注重师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但相对而言,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显得过于缓慢,一方面是教师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是政策体制的制约,不能很好的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如何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关键。
(三)基础文化教学知识点设置
1、素质教育
开设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语文、法律常识、安全、就业指导、体育等课程或者讲座。以上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为企业提供有素养,能吃苦,自我定位准确的人才。
2、基础文化教育开设课程
英语主要讲解工业英语及学习英语口语;数学以基础应用数学为主。计算机以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为主。以上教学为后续专业教学打基础,内容要求与学生就业时的考试、考核联系密切。
3、模具专业实训车间配置
(1)数控类机床配置:数控车、数控铣、雕刻机;(2)电加工机床配置: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线切割机等;(3)普通机床配置:立铣床、普车、磨床等;(4)模具检验设施配置:各类量具及三坐标测量仪等;(5)模具装配设施配置:打磨、抛光工具、台钳及钳工工具等;(6)模具调试设备配置:小型注塑机及冲床设备等;(7)加工软件设施配置:电脑及目前所购软件等;(8)工、刀、量、夹辅助设施配置:加工常用辅具等;(9)实验实训模具:能基本含盖了模具的所有类型的基础模具。
三、模具专业建设目标
当前形势下,各中等职业院校基础专业教学设施齐备,教学力量雄厚,为建设模具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力建设和发展模具专业势在必行。根据企业市场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四至五年时间可以把模具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品牌专业。
(一)首期目标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具专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模具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建议学校组织5至8人组建专业建设攻关小组,采取外送学习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能力。
2、教学设施建设:师资建设的同时,还应逐步完善模具专业的教学设施,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提高作好铺垫。首先,购置可供拆装的典型模具,做为学生实训和教师培训的硬件设施,即可使学生与教师很直观、感性的认识模具,又能熟悉模具的构造及原理。
(二)过程完善
1、教育教学过程的完善:模具专业师资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应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深入进行教学研讨,着手制定和完善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大纲,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符合专业长远发展的教学指导书,以规范教学。
2、实验实习设施的完善:基于师生生产实习安全考虑,需要购置小型冲压机,满足学生调模、试模、修模的教学需求。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逐步添加数控雕刻机和三坐标测量仪。当教学形成一定规模后,还可适度添置线切割机。数控雕刻机主要用于塑料模具型腔、型芯、纹饰等细微特征的加工,也可用于电极的加工,是模具制造中重要设备之一。三坐标是用于精密检测的设备,模具设计制造中常用于逆向工程的实施,是现代模具工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3、实训车间的建设:随着模具专业的不断发展,应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建立独立的模具实训车间,以满足教学需要。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 基础理论 基础实训
Abstrac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faced of significant change in order to achieve its service function. Actually,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t the aim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apacities. After that, they could be prepared for their career. Hardly can the reform of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in the specialty of mold be waited.
Key Words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Fundermental Theory Elementary Practice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社会转型,职业教育要实现其服务功能必定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偏重文化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转变,从重视学科研究与专业教学内容转向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转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应用人才型的需求,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据此应把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合理、教学内容优化、实践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面宽,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基本思想,将模具设计理论、实践与及计算机应用融合为一体,加强针对性、突出实践性、强调新技术、培养综合素质进行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的改革中来。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其中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分为: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实践模块。
一、专业基础理论模块
专业基础理论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对专业基础理论应进行系统优化,有机整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课堂教学上应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教学。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
1、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电器设备及控制在各个领域中均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电工电子和测量技术的初步知识成为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指出的是,“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是一个理论性、专业性、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所涉及教学内容广,内容本身也较难掌握。如何在规定的学时数内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初步知识,为模具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教学实施的难点。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繁琐的数学推导,增强物理概念,清晰的图解分析,缩减课时,力求少而精。
电工电子与测量技术基础包括电路基础、直流、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分析、计算。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电工电子测量技术。
2、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图与CAD这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解决机械设计制造中技术信息的图样表达问题,以及与图样绘制有关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能。侧重点在视图理论,零件图与装配图制作,熟练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授课以课堂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冷冲模和注塑模中零件或装配体实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看图、制图能力,使学生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为以后的PRO/E或UG软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机械制图与CAD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公差与配合。机械CAD基本概念、基本绘图、操作命令、计算机绘图、图形编辑、显示、设置、查询、层、块、形、属性以及尺寸标注、图形输入、输出以及程序设计。
3、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机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它是模具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将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基础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知识、手册设计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恰当的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机电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工程综合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课程之间的科学分工和有机联系;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工程实践和综合教育,克服课程内容陈旧,结构固化,偏重自身完整性,教学内容组织缺乏弹性、轻视实践教学等问题。把基本理论与综合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科研和设计教学融为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课外练习融为一体;常规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融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及课程设计
4、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许多职业院校都是先安排金工实习,然后安排课程教学。这样学生在金工实习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又因实践不足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就是要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促进实习效果,实习效果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理论课和实习的教学质量。实践的结果证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场教学改革确实全面提高了理论课和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映良好。
机械制造基础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材料、制造技术、切削机床、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尺寸与尺寸链部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及金工实习、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5、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之一,它不但渗透在各种工业设备中,而且是科学实践研究,自动化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液压、气压元件,应着重于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应用及选择方法。对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则结合在实际中所用回路和系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是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专业基础实践模块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从根本上难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要求。专业基础实践应从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向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转化、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与专业性向校内外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转化。
专业基础实践模块包括:机械制图与CAD实训,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含金工实习),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机械设计基础实训。
1、机械制图与CAD实训。《机械制图与CAD》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绘图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进行全面的综合应用训练。一是部件测绘。小至修配被损零件或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到对引进产品实施“反求工程”,测绘技术都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二是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命令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字化绘图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以机械工程图的二维平面绘图为主,以三维实体设计为辅。整个实训中结合冷冲模和注塑模中零件和装配体的测绘,使学生能按照国家标准正确而快速绘图。并参加Autodesk公司的认证考试,获得全球通用的AutoCAD工程师证书,以适合于企业工厂绘图员岗位的需要。
2、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柔性教学环境,集成化管理,校企共建基础实验是高职电工与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基础实训教学任务。电工与电子基础实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以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机械设计基础实训。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改革相结合,力求适应高职教育的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专业性的特点。将知识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 实验项目中分成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层次,虚拟实验和工程案例与学生操作有机结合,保证基本实验教学,不断扩大综合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课外开展科技制作。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实训,符合技能培养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与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实践性环节相辅相成。
4、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含金工实习)。为避免学生在实训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又因实践不足影响了对《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应该将理论课课堂教学与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同步;基础实训,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无论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还是基础实训,所有内容都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实训时结合实际生产会使得教学和实习内容丰富、生动。学生们在接受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同时还可了解生产现状、了解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理论知识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基础》基础实训与社会环境的结合,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更大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认识。除了学习工艺技术外,还将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包括纪律、群体相处、活动能力、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环保意识及领导才能等。
三、结束语
模具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突出了实训,并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单元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了课程整合和新课程开发,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并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和更新。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关键词】 模具 实践能力 培养体系 就业
模具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理论教学,模具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现在国内院校还没有对模具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一般院校都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实践环节非常薄弱,一些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实践能力跟上了,但又没有理论,限制学生的后期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实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实现“两条腿”走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体系主要沿三条线并行展开,三条线如下:
一、专业知识培养
专业基础课以够用为原则,主要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等;专业课体现设计能力的培养,主干课程有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的数控加工等,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进行课程设计,掌握模具设计的完整流程并为后期专业实训做准备;考核方式采用设计性综合题,考核学生设计、分析能力。
二、现代设计工具、软件应用培养
cad/cam课程配置完善,基础的机械制图、autocad,三维软件入门、产品造型设计到模具的设计、加工,下一步开出模具成型过程仿真、分析,体现现代模具设计方式。cad/cam课程已建成校级精品课,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
完成理论和实践配合紧密的培养计划,实践入门的金工实习,结合理论课程的模具实验,提升理论课的课程设计,完善提升模具设计的毕业设计,即将理论转化实践的自行设计模具的制作这一体系已经完成,并能够执行。整个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如下图所示。
对金工实习进行了教学改革,利用学校的学分、学绩制平台,将金工实习贯穿到整个学期,体现实践训练。
结合理论课程的模具实验有冲压模具实验、塑料模具实验,通过模具拆装、吊装和模具测绘,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并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模具的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因受专科学生顶岗实习的影响,由同一届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制作为实物的计划无法执行,改变为两届学生合作,由前一届学生设计,后一届学生制作,开始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形成良性循环,每一年都可以出现新作品,并充实到模具实验室。其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除指定一些题目外,学生还可以结合顶岗实习、生活中接触产品等进行设计,不仅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通过两年的试用,能够调动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利用好顶岗实习机会、省级技能竞赛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之一。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及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的深度耦合,培养职业道德,练就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模具的系统设计及制作经历,为就业提供基础。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对磨具人才需求大,要求高。目前现有的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中职模具专业是培养模具行业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的一线“银领”人才。中职院校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主动的掌握市场中的现时信息,保证良好的信息畅通度,及时的规划、创新中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向,使之能够培养更多的引领模具专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但是,从我国的模具专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模具专业发展的起步时间较晚,起步的基础不扎实,对于模具专业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使得中专的模具专业教学没有创新性,大部分的中专模具专业教学都是模仿一些普通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模具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都大同小异,直接导致中专模具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就业难”成为大部分模具专业学生的发展阻碍。笔者从中专模具专业的教学发展历史出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与生活经验,为读者深入剖析中专模具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1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内容
1.1 培养目标
普通的高中教育与中专模具专业的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究型人才”,后者则重点是一线岗位上的员工。这就决定了教学目标不同,培养的目的不同。
总结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职业教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的教学,更多的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到生活中,是企业人才的源泉,职业教育就像一个工厂,不断地生产人才,实现对企业人才的供应;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人才形成了一个相应的需求量。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供”与“求”达成一致的过程。此外,从我国的模具从业的现状来看,与美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模具从业人员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这种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模具从业人员的数量较少。目前,我国模具专业并不是热门专业,专业的学生本来就较少,加上模具行业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经过层层的筛选,模具从业人员的数量一直较少;第二,我国模具从业人员的质量低。我国中专模具的教学体系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改革,使得模具学习人员的专业知识也并不是很扎实,专业素养不高。因此,中专模具专业的教学首先应该严抓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扩大教学的思路,从源头改变模具从业人员的质量与数量。
1.2 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专模具专业的教学不能够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师资力量上,应该聘请有时间工作经验的模具工程师来给学生授课,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直观的教学,利用计算多媒体技术,或者开展实践操作课,为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模具从业人员打好坚实的基础。
2 教学体系
鉴于职业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差异,中职模具人才培养不能盲目地搬用专科教育模式。中职模具专业教育应当有更高针对性,以实践、实操为主。通过进行教学、教材改革,实现一体化教学,将必要的理论知识渗入到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2.1 四课程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所传授的都是专业内的相关基础知识,合理的开设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学号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模具专业的毕业人员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在模具专业的教学中,要从侧面培养学生的转岗能力与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2)专业基础课程。专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要求具备较大的广度和深度。而中职教育因教学时间短、培养方向专,专业基础课应当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比较多的就多讲,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比较少的就少讲或不讲。
(3)专业课程。细致考察现代模具企业,正确确定专业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必需。笔者根据自身现场经验及调查结果,对中职模具专业课程开设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2.2 三实习
(1)专业实习。专业实习主要学习电加工、NC加工、精密测量、模具装配和调试等技术。实习当中选用的模具应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适用性,配备一定数量的高、精模具,使学生掌握现代模具制造的特点,形成较好的理性认识,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毕业实习。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成果,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至工作单位。使学生尽早熟悉企业运作模式、认识新工艺和设备、了解模具行业前沿信息,达到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目的。
关键词:技工院校;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12-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模具设计从手绘草图向CAD绘图转化,而模具制造也从简单钳工、普通机加工发展到了数控加工NC、CNC等先进技术。模具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至今模具制造已发展至航空、汽车、仪器等领域,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模具制品的结构千变万化,无所不有,并随手可得。技工院校模具专业的开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模具钳工专业发展到如今的模具制造设计、模具精密加工等,模具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社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模具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对模具人才的培训方式、方法务必改进。一体化教学研究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做到低消耗高回报,就要求技工院校教师认真探讨研究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一体化教师缺口较大
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师缺口较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比如,理论教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实习指导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理论指导,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清晰,回答学生提问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场地及设备达不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说到实施一体化教学,有的学校有实习设备,无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学仪器);有的学校有教室(多媒体、教学仪器),无实习设备。一个合格的一体化车间必须同时具备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仪器和一体化教室等。至今很多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缺乏新技术投入,对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缺乏了解,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是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先进设备的投入是办好优质职业教育的前提。
(三)一体化教学课题不合理
很多学校对一体化教学课题理解不彻底,对模具专业开设的课题、课程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没有做过详细的分析,不清楚哪些课题具备一体化教学条件,哪些课题不具备一体化教学条件。更严重的是,部分技工院校还存在班级课程安排的随意性,缺乏制定专业教学大纲的意识。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应该从基础课出发,冷冲模和塑料模具课程应作为主干课程,普通机床的操作是模具专业的基础,会简单模具的制造是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四)缺乏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因学校投入的设备和人才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很难找到符合大部分学校使用要求的一体化教材。各技工院校在选教材问题上有很多误区,往往是看出版社的宣传力度选教材,背离了生产和教学实际,很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模具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建立健全一体化教学体系
对技工院校而言,一体化教学课题从开发到投入使用,领导的重视、时间和资金的投入是关键,一线教师的努力是一体化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及效果提升的有效保证。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建立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必须靠领导和教师的齐心协力,着力从师资、教材、场地、设备等去筹办,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工院校才能建立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模具快速成形、三坐标测量仪、硬度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等新技术。应根据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需要,把理论课、实验课与技能课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同时把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进行一体化改造。对学生则进行知识、技能、素质等职业要求的一体化训练,形成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场地绕教学任务边教、边学、边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等。
(二)培养和引进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模具专业中级班一体化教师的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二年以上模具厂生产经验或五年以上技工院校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经验;熟悉冲裁模和注射模的一般生产过程和相应设备的使用。对模具专业高级班一体化教师的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职称并具备本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三年以上模具厂生产经验或五年以上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经验(或实习指导教师经验);熟悉冲裁模和注射模的设计、一般生产过程及相应设备的使用,懂得模具厂的日常管理及正常生产运作。
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现阶段技工院校开设一体化课程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一体化教学师资。教师队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两极分化,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学校在此问题上应该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而对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安排他们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进修,使理论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提高自身实际操作技能。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院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我们先后申报了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模具实训基地建设与技能培训的研究》两项课题,现已全部结题。笔者也先后参与了以上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就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做以总结,算是抛砖引玉。
一、下厂调研,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公司(与我院一墙之隔的吉利集团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汽车路桥和宁波生产基地)和黄岩地区陶氏模具集团、黄岩模具厂等多个模具厂家现场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二是组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确定本专业目标定位。
通过考察参观和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应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大专学历层次、懂得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模具加工工艺,具备模具制造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又能与他人协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推行模块式教学
1.专业课程合理设置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宗旨,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一些调整。
(1)专业理论适度。专业课程学时计划在310学时左右,占理论课总学时的35%。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需求,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
(2)注重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周数在64周左右(占三年总周数112周的57%),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训、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和与模具企业岗位的适应性训练的环节上。
2.推行模块式教学
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如图1所示)。
图1教学内容的三大模块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院模具专业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挂图上看模具、黑板上画模具,使得原本较深的理论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变得更为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我院模具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首先是满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操作技能。增加《模具拆装与测绘》、《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课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育认知规律,按照“模具拆装―模具结构认知―模具测绘―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课程设计”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教学。
2.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1)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依托吉利集团办学优势,在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收集了多种汽车小型冲压件和模具50套以及6台24工位模具拆装工作台,组织学生选取典型结构进行拆装、测绘和画图,并进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塑料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在宁波均胜汽车电子公司与黄岩模具城的帮助下,收集了15套中小型塑料模具。设置了4台16工位模具拆装工作台、模型和展示板等教具,为塑料模具拆装、测绘、结构分析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3)硬件、软件两手抓。在配置硬件的同时,进行展示板(模具结构)的布置和教学课件的编写,结合多媒体教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立体化教材。该教学基地已投入使用,教学效果初见端倪。
3.积极发挥模具实训教学基地的作用
上述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学效果初见端倪:
(1)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于2009年首先建成,已在我院模具专业08级、09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与测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塑料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于2010年年底初步建成,今年在模具专业10级《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刚刚进入试使用阶段,目前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并计划逐步开展塑料模具拆装、测绘、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3)结合我院原有模具钳工实训条件和培训经验完成对学生模具钳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4)在我院模具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2010年3、4月间对吉利集团兄弟公司中参加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系统培训,并取得了团体第一和多项个人奖项的喜人成绩。
四、定位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技能
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应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有关生产认识、观察和操作的实践机会,结合校内基地的仿真和模拟训练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得到良好训练和培养。
我院已与同属吉利汽车控股集团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车身厂、冲压厂和模具维修服务中心为我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院已安排数届学生到该公司进行生产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
现在,我们正积极努力,与学院周边相关企业开展联系,争取为09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和10级学生的认识实习开辟更多更好的实训、实习基地。
2.抓好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选择高职毕业设计课题时,应突出实用性,重视产品化设计,尽量选择来自生产一线的题目。也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工厂中进行,让学生在定岗实习过程中边实习边设计,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所用的模具绘制成图纸,将相关的工艺流程编制成工艺卡片,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分为五金模和塑胶模,是指能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零件的一种生产工具,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模子。
比如手机、玩具、电视机、汽车、飞机等各种产品的外壳和所有零部件的生产都离不开模子。模具是工业之母,是制造行业的基础。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该专业拥有一支由2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省级优秀教师1名,院级优秀教师2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院级教学新秀1名;8人具有双师素质资格。
近几年,先后承担省、院级科研课题项目12项,发表教研、学术论文40篇,核心期刊22篇,参编教材21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增设,2009年首次招生。该专业是高职院校招生当中,目前成为热门专业,该专业除了拥有一支实训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和实力雄厚的专业技能实训条件,还和咸阳勃力模具有限公司、上海龙工、湘潭机电力源模具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由企业提供带薪学习的机会,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模具设计与加工经验,为后续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工作生涯提供了保障,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来源:文章屋网 )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模具专业英语的兴趣,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0 概 述
高职模具专业是为模具及其相关行业培养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生产等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比较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因此,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专业英语课是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专业的专业课,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具方面的主要英语词汇,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英文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对模具专业英语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模具方面的英文书刊资料。
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模具专业英语是一种用英语阐述模具专业中的理论、技术、试验和现象的英语体系,它把英语和模具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是科技人员的交流语言,它语言简洁明确,叙述力求客观真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使用性。因此,与日常用语,文学语言相比,模具专业英语的词汇与语体有其鲜明的特点。
1.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
1.1.1 词汇特点
模具专业英语由半专业词汇及专业技术词汇组成。半专业词汇一般各行业通用,但在各行业中有不同的意义,如transfer在日常英语中译作“转让”或“转移”,而在模具中和mold一起可以译作“压注模”。大部分专业词汇都是按照构词法由一些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的,如凹模die、挡料销stock stop等。
1.1.2 语体特点
模具专业文章主要从描述模具结构、组成等入手,需要较多的定义。一般要求表达客观,内容确切,因此,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模具专业方面的文献主要强调存在的事实,语言非常注重逻辑性及规范性,结构严密紧凑,表述是为力求完整,能充分表达思想,常求助于复杂和扩张的结构,使句子变得较长。
1.2 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职模具专业英语课的课型主要以阅读课居多,教材内容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英语资料,这些资料的特点是生词多、篇幅长、句法结构较复杂,往往令多数学生望而生畏,遇到生词不知所措、阅读习惯逐字翻译等缺乏处理生词的有效方法;同时与基础英语相比,学校对专业英语的考核相对比较低,学校更重视大学AB级、四六级的考试;且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将大学英语的考级通过情况作为录用标准。因此高职学生更加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效果较差。
2 高职模具专业英语相应教学方法探讨
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顺利阅读模具专业领域的英语资料;能读懂英文的招聘信息;会撰写科技论文英语摘要和英语求职材料等;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专业相关的简单口头和书面交流。在模具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该学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特点,以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新理论。
2.1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开展集体讨论,活跃学习气氛,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可以就某一教学重点、难点或某一热点问题引发课堂讨论,因势利导。
2.2 英语课程不仅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3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采取讲解少练习多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实际练习。“讲”要“精讲”,讲解关键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即可。其他的知识可留给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这样,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操练。
2.4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研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5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介绍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如新技术、新仪器,让学生接触当前发展最活跃、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2)介绍近期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通知、征文,加强沟通,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3)学习撰写自荐信、英语履历表,各种规范的求职、就业与专业继续教育申请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4)举办专业英语演出,学生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如专业英语演讲、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面试等,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业务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3 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企业分布的全球化,使得制造型企业越来越重视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获得模具专业方面的新知识,并提高其学习和应用能力,从而也会增加学生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终实现培养能以英语为工具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忠俊.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97-99.
关键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39-02
0 引言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于1989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专业办学历史,一直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模具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优秀专业,获得湖南省高职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
1.1 专业定位 在对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定位是:面向湖南、沿海地区机械或模具制造企业,培养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制造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及车间的生产和技术管理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主要岗位(群)是模具设计员、模具制造工艺员、模具制造工、模具装配调试工、模具项目管理员。
1.2 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职业岗位、素质、技能和知识要求的分析,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掌握模具制图、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产品成形工艺、模具设计与加工、模具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能识读、绘制模具图,分析、编制加工工艺,能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会操作冲床和注射机并调试其工艺参数,能熟练操作电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机床,能进行模具的装配与试模,能进行模具生产与使用管理,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具备团队精神,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健康体魄。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教学过程中突出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技能的培养,实施了学校和企业、教学和训练“双循环”教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双证融通、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校厂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引领者、开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进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多方参与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引导学生认识并发展职业潜能。
1.4 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行动领域(图1),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图2),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图3)。课程建设按岗位技能要求设置核心课程,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核心课程开发团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项目、研讨教学模式、编写与选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校企共同开发教材4本。基本形成了涵盖规划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南、授课素材、习题与模拟试题等立体化教材资源。
1.5 教学团队建设 坚持校企交流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带头人建设为重点,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为支撑,以优化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为主线,制订了一系列的师资培养制度,建成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团队被评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
1.6 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以世界大学城和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推手,以企业案例、企业标准为补充,重点建设由教学视频、企业案例、行业标准等构成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和包含行业状况、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实训与培训等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已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包含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以及授课视频、课件、辅助教学软件等。
2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经验
学校、政府、企业合作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近年来模具专业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奖,毕业生100%获取双证,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掌握行业前沿,适时引入了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努力加强学习型、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专业核心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林明山.基于Cimatron E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实例[J].模具制造,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