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腊八节诗句

腊八节诗句

时间:2023-05-30 10:2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腊八节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腊八节诗句

第1篇

腊八节是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进了腊月,过了腊八节,就意味着我们离过年又近了一步。腊八是一个传统佳节,有自己传统的节日习俗和美食。那么你们知道关于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700字五篇,欢迎参阅。

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一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二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三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四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节初中生优秀作文五“吃饭了!”我刚放下书包,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确有些饿,想到马上就能吃到妈妈烧的香喷喷的红烧肉和拿手的糖醋鱼,我赶紧去洗了手。

“什么?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满地嚷道。抬眼看看平时一样讨厌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齐“反抗”,没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妈妈、爷爷,他们也都吃得乐呵呵的。这是怎么啦?爷爷看我在发愣,便放下碗,饶有意味地吟诵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婷婷,粥是宝啊,不可浪费!”我还没回过神儿,妈妈义开口了:“早(枣)下力(栗)气,来年丰收。婷婷,这粥有营养,吃吧!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别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于是我赶快请妈妈传授做“福寿粥”的方法。妈妈告诉我,先准备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枣三样,其他可根据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干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可混合洗净,再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时就能喝上粥了……

在我们这里,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第2篇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要怎么写呢?春节,顾名思义,应该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是我国乃至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诗,名为《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习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春节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当然,春节还有吃团圆饭、收压岁钱等等的习俗。

你们知道春节的'由来吗?我们现在过的年,它有一个由来,虽说是传说,但却让我们有了现在的一些风俗习惯。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传说中的怪兽:“年”。“年”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从深山中出现,来到山下的村庄吃人。人们虽然想除掉“年”,但是他们却束手无策。就这样过了很久,有一天,一个老人来到了村庄,它告诉人们“年”怕响声和红色。人们就放爆竹、贴红色春联,把“年”给赶跑了。到了现在,人们把“年”来的那一天称为过年,并保留了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

但现在,过年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从腊八节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都算作是过年。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喝了腊八粥,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过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会放炮竹了,这让人们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听到“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声,就知道除夕已经笑呵呵地走来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吃起了团圆饭,边看春晚边守岁,屋外还能听到鞭炮声。到了十二点的时候,那个鞭炮声才叫震耳欲聋呢,比打雷的声音还要响亮,除夕晚真是太热闹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时候,这天的情景与除夕相比却显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来的炮竹残渣,这一天,小孩们要向大人们拜年才会获得压岁钱。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他们可以拿着压岁钱到处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吃过元宵就说明春节已经结束了。

中国的春节有许多的习俗,我们应该要继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春节更加有年味。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二春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买年货……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迎来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傍晚时分,就能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又过了好一会儿,一阵阵香味从每家每户传出来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张圆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美食,有鸡、鸭、鱼、藕、年糕、西施豆腐……等,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吃一顿。很快,人都到齐了,我一坐下就开始夹菜,吃菜,吃得津津有味。长辈们都互相敬酒, 喝得满脸通红。团圆饭后,舅妈娴熟地包起饺子,有大的,也有小的,却错落有致。

晚上十二点整,我们放起了“开门红”,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有些害怕,但是看着那些美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又使我兴奋不已。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烟花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有的像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飞流的瀑布……美不胜收。当我和表哥表妹沉浸在放烟花的快乐中时,屋里的舅妈伴着鞭炮声下起了饺子。回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我们都拿起了碗筷,纷纷去抢桌子上的那一大锅饺子。我们吃得不亦乐乎,香喷喷的饺子马上吃掉了一半。这时,舅妈嘀咕了一句:“都吃了一半了,怎么还没吃到呢!”我一听,心里充满了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没吃到呢?

“舅妈,是什么东西没有吃到啊?”我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我在饺子里面包了3个硬币,到现在你们都还没有吃到呢!”舅妈一说完,大家又开始抢剩下的饺子,我也不例外。就这样,大家一直抢,抢到碗里装不下饺子才开始吃,而且都是大饺子,因为我们认为硬币包在饺子里肯定很大。到最后,没抢到大饺子的都是小饺子。一个个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第一个吃到硬币的是哥哥,第二个吃到的是外婆,第三个吃到的是我。个个乐开了花,笑声充满了外婆家那幸福的小屋,好一幅温馨甜美的画面。

时间是短暂的,但和亲朋好友度过了这么美好的时光,真是令我难忘。我的宝箱里又多了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三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四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五春节,顾名思义,应该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是我国乃至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从腊七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那些天南地北的亲朋故旧,不顾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的名义回家,以亲人团圆的名义回家,相聚在春节里。

春节的重头戏,要数团年宴了。这一天大人们最为忙碌。厨房里热气蒸腾,煎炸蒸煮飘香,锅碗瓢盆齐鸣;爷爷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妈妈厨艺了得。像我这样懒散的人,也要参与收拾屋子,接待客人。而我更期待团年宴的早一点开席,以便大快朵颐。

下午四点,亲人陆续到齐,一番寒喧之后,论资排辈入席。满桌的菜肴,满杯的琼浆,满满的亲情,弥漫了整个空间。亲人们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然后是兄弟姐妹的互相祝福或调侃。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有敬酒的,也有赖酒的,酒杯碰得咣当作响。一顿团年饭,起码要拉扯上一两个钟头才肯罢休。

亲人们无论喝多少酒,却总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客厅里人多挤不下,就看卧室的电视、书房的电脑,甚至用手机浏览。当春晚主持人敲响新年的钟声,成千上万的烟花升天燃放,将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幻城。

除夕过后,便是大年初一了。放眼望去,大街上,车水马龙,小巷中,行人如织,出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大人小孩,无论在什么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乐之声,不绝于耳;礼花鞭炮共鸣,震耳欲聋。

春节,就这样悄然而至,又这样渐行渐远。春节,既然是春天的节日,让我想起不知名的诗句:

第3篇

【关键词】节庆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实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89-02

中国的节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节庆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还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 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

节庆活动是不同国家、民族、区域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在特定时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或表达人们图腾崇拜的心理,或诉说某种美好的愿望,或宣泄某种极端的情绪,或体现某种民族的精神,或流露某种价值取向。总之,节庆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庆活动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许多节庆活动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的发展规律,将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规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在万物萌动的清明,还是月明如镜的中秋,都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让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第二,节庆活动表达出人们浓浓的情感。节庆活动的举办形式多以家庭聚会为主,如在春节、清明节等节庆活动中,人们表达出了对亲人的无限关怀和对先人的思念。人们通过这些节庆活动,互相表达美好祝愿,密切了人际交往、维系了人际情感。由此看来,节庆活动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第三,节庆活动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任何一种节庆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从微观角度来看,人们祈求健康长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等。从宏观角度来说,人们通过节庆活动盼望国家富强、人民安定、社会繁荣等。总之,节庆活动这一重要载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 节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凝聚功能

节庆活动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节庆活动的许多内容都是在中华民族与自然界斗争、与异族侵略者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节庆活动从各个角度显示了中华民族乐观、自信、自强的个性和健康的心态及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强敌面前不折腰的精神。

节庆活动有助于促进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逐渐培养而形成的,节庆活动以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天然特点,去氤氲、渲染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节庆活动中,人们遵守着同一个节庆模式,使用同一种语言,共享和体验着节庆活动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情感和思想,不断受到节庆活动的熏陶,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会油然而生。唐代的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种一致的情感心理,表现的正是民族认同。

节庆活动有助于增进民族向心力。每一个节日、每一种节庆活动实际上都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向人们倡导坚强意志的民族向心力,所以,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能以一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精神去面对。这种向心力正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2.协调功能

节庆活动有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的节庆活动大多与节气时令有关,是岁时变化的体现。以冬至节气为例,冬至过后白昼渐短,气温渐寒,容易冻伤,人们通过吃水饺来驱赶寒气,防冻耳朵,这都是应天时、顺自然的表现。节日中蕴含有周期而作的自然规律,举行节庆活动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节庆活动有助于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节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情感,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是加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如中秋时节的举家团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节庆活动很好地协调着人们的人际关系。

节庆活动有助于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这主要是指节庆活动帮助人们调节自身心理的功能。俗话说:“馋人盼节,懒人盼年。”这说明节庆活动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庆活动已经不仅仅保留在物质层面上,同时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节庆活动过程中,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去享受节庆活动带来的欢乐和轻松,能适当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节庆活动就像一支兴奋剂,能给人们带来崭新的希望、别样的慰藉,使人们对生活有盼头、有奔头,因此才有了“佳节清明桃李笑”的诗句。

3.引导功能

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节庆活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毋庸置疑,它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国庆节为例,通过国庆节系列活动,能向全国人民展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实力,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人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节庆活动拥有许多道德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所汲取利用。尊老爱幼是首要的道德资源,如逢年过节给长辈拜年,幼儿在春节可得压岁钱等。节庆活动还拓展了普天同庆等道德观念,强调了家国意识,如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浸透了浓郁的爱国道德信念。此外,腊八节以饮食之法祛病驱邪,体现了人们“反对邪恶,珍爱生命”的人伦美德。七夕节对牛郎和织女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爱情道德的态度。总之,节庆活动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节日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人们能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明白自己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如端午节时人们会纪念屈原,因为他用有限的生命阐释了什么叫爱国,从而换取了人生无限的价值,正是这种无限的价值鼓舞后来人,引导后来人时刻怀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所以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约束功能

节庆活动往往蕴含着人们在生活中所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如节庆活动中的各种礼仪、仪式,实质上是一种道德的约束和节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起到规范和教化作用,且这种规范和教化无论人们贫富贵贱,都要遵守。此外,节庆活动中的言行禁忌也体现了节庆活动对人们的道德约束。

三 节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节庆活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实现节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1.社会要重视节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一方面,党和政府要积极保护节庆活动。节庆活动能否大力推行并发扬光大,进而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思想政治魅力,关键还要看政府是否懂得保护它、继承它、规范它、挖掘它,为它注入时代的气息。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加强对节庆活动的保护,不仅要继承优秀传统节庆文化,更要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不断推进节庆活动的创新。另一方面,大众媒体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大众媒体应利用节庆活动,发挥其对受众群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如在重阳节可以播报大学生走入敬老院真诚献爱心的事例。另外,大众传媒还应加深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创新宣传报道形式,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灵活利用节庆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学校要推进改革,使节庆活动校园化

第一,改革课程设置。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节日契机,组织开展节庆活动的系列讲座,讲座围绕具体节庆活动的来源、内涵、活动等内容展开,其中巧妙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生听完全部讲座给予相应的学分,让学生通过系列讲座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开辟节庆活动第二课堂,组织学习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些与节庆活动有关的书籍,从而提高学生对隐藏在节庆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节庆活动为切入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就避免了简单地向学生进行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改革教学形式。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仅要在课堂中给学生传授节庆活动的相关知识,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校园活动。如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重阳节去养老院开展敬老活动等。另外,还可以开展节庆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的参与、体验过程中,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家庭要重视通过节庆活动对子女进行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首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平日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那么节日中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则是大张旗鼓、立竿见影的。父母要力行节庆活动的传统习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形成正确对待节庆活动的态度。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除了有形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关爱老人,还有那些无形的家庭文化如父母的言谈举止、社交方式等。每逢佳节,不要只是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庸俗化节庆形式上,而应挖掘节庆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父母要带领孩子参与到整个节庆活动中,让孩子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领悟节庆活动的内涵。如在中秋节,一家人团坐一起,品尝月饼,畅叙亲情,其间可以为孩子讲叙中秋节的来历、风俗等,让孩子深刻理解团圆之意。清明节要带领孩子去亲人的坟上祭奠,通过这些活动对晚辈进行无声的教育,启发他们热爱生命,敬重长辈,遵从孝道,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总之,节庆活动是历史的积淀,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思想政治教育宝藏,它在社会中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高的参与度,因而,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董宜彦.论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理论,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