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

时间:2023-05-30 10:26:35

合同管理风险

第1篇

一、煤炭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风险指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利益损失或损害存在的可能性。风险贯穿于合同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存在合同自身产生的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合同标的的实现,同样也制约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一是合同策划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策划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业务目标不一致;故意规避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二是确定合同对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三是谈判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标准、价款的确定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忽略或做出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一是合同文本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存在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或表述不当,可能导致重大误解等问题;合同内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等。二是审核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审核人员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正确的修订意见的风险;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等。三是合同正式签署风险,主要表现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等。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一是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降低或丧失的风险。在煤炭经营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客观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与其相关的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往往会出现对方履约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的可能性,从而对煤炭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应当变更合同内容或条款但未采取相应的变更行为;合同变更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变更行为不当或无效;合同转让行为未经原合同当事人和合同受让人达成一致意见,使合同转让行为无效;合同转让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转让行为不当或无效等。三是瑕疵履行带来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市场、价格等因素会发生变化,但由于违约责任约定不明或责任较低,违约所获得的利益大于违约责任的代价时,对方就可能降低履约质量或者直接违约,从而给合同履行带来风险。

(四)合同履行后的风险一是履约完毕后对合同相对方及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存在的风险。对合同相对方分析评价客观真实的缺失,给以后合作埋下长期的法律隐患;在合同执行评价中未进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造成评价失真。二是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合同保管不善或丢失,涉及当事人在诉讼中可能面临提供证据不充分不足、不能提供原始证据、非原件证明力不被采信等举证风险,导致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管理的责任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控制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合同管理,担负以下具体责任:

(一)监督防范责任内部审计通过参与合同谈判、审核合同文本以及查阅合同履行结果,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分析判断合同管理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准确及时识别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反映问题,规避防范,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担负监督责任。

(二)总结评价责任无论是管理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都会围绕着经济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开展工作。对于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的阶段构成、形成原因、损失程度作出分析,根据不同风险严重程度逐级排序,为下一步的风险处理提供决策基础。内部审计须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地担负起风险评价的责任。

(三)咨询服务责任咨询服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功能,也是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方向。由于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识别、化解和转移风险,规避防范,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也同样如此。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一转型机遇,积极拓展企业内部咨询服务业务,关注并参与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在合同管理中提供帮助、健全管理,更好地履行咨询服务责任。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化无论是煤炭生产企业还是煤炭贸易企业,其经济活动大都以合同的形式予以体现和实现。重大合同涉及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策略以及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众多、金额巨大,稍有异动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内审部门既担负起了监督的责任,也发挥了参谋的职能,能够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审查到事前预防的职能转变。

(二)合同风险预警及时化在对煤炭企业合同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当发现重要的合同风险比如合同主体不具备履约资格、合同相对方财务状况不佳以及诚信缺失、合同个别条款变更后致使合同目标无法实现等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审计制度及时提醒业务负责人及公司高级管理者,并在预警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对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第2篇

本文选题为承包商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目的在于探讨承包商如何通过认识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来源,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以便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水平,增强承包商的竞争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施工合同、合同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702 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合同管理主要内容

(一)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经审批的工程进度计划,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度状况,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使工程进度在计划执行中不断完善,直至按设定的工期目标(项目竣工)即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提前完成。

合同工期确定后,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

(二)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合同履行中的重要环节。施工合同的质量控制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和疏漏,都会使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承包商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规范、图纸质量等级以及工程师的指令认真施工,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要随时接受工程师对材料、设备、隐蔽工程、已竣工工程等质量的检查、验收与监督。

(三)合同价款管理

施工合同价款,是按有关规定和协议条款约定的各种取费标准计算出来的,用以支付承包商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内容的价款总额。这是合同双方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是否经过招投标,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分为两种情况:招标工程的合同价款,由发包人与承包商根据招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约定;非招标工程的合同价款依据审定的预(概)算书,由发包人与承包商在书面合同中约定。规定合同价款约定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

工程价款的调整程序:承包商应当在合同约定的调整因素的情况发生后14天内,将调整原因、金额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确认调整金额后将其作为追加合同价款,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发包人收到承包商通知后14天内不予确认也不提出修改意见的,视为已经同意该项调整。当合同规定的调整合同价款的情况发生后,承包商未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发包人,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调整报告,发包人可以根据有关资料,决定是否调整和调整的金额,并书面通知承包商。

二、施工合同风险管理

(一)施工合同管理风险来源分类

1.来自工程本身的风险

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需要新技术,特殊的工艺,特殊的施工设备,工期紧迫。现场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施工技术难度大,特殊的自然环境,如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水电供应、建材供应不能保证等风险。

2.来自合同条款的风险

①合同工期。合同工期是否合理是承包商能否赢利的一项重要因素。

②合同类型。总价合同对于承包商来说,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如物价波动、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地基条件差及其他意外困难等。单价合同有利于减少投标阶段承包商因不能合理预见合同履行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风险。成本加酬金合同对承包商来说风险很小,但利润也相对较低。

③工程款支付。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等支付时间及方式给承包商带来的风险。

④工程变更风险。作为承包商,工程变更直接影响其自身利益。

⑤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严密,致使合同本身存在漏洞或合同存在单方面约束性,双方责权不平等。合同内没有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约定条款等。

3.来自承包商自身的风险

承包商的能力、资信、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目标与动机、目前经营状况、过去同类工程经验、企业经营战略等。承包商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设备水平等是否能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承包商报价风险,报价太高可能失去中标机会,报价太低可能赔本或废标;承包商的资金风险,资金是否雄厚,如果承包商没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可能在建筑市场立足较难。

4.来自发包人方面的风险

来自发包人的风险主要有:发包人的资质信誉风险,发包人的注册资本、建设期资金渠道、银行贷款的条件、经济状况以及以往的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管理水平和能力,发包人的目标和动机,期望对工程管理的介入深度、涉及诉讼的情况、发包人对承包商的信任程度,发包人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等。

5.来自经济、自然方面的风险

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有:要素市场价格的浮动,如劳动力、材料设备市场价格上涨,直接增加成本;由业主供应的设备或材料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通货膨胀、汇率调整、工资和物价上涨等。物价和货币风险在承包工程中经常出现,而且影响很大。

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时可能带来承包商的风险。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二)施工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承包商,在任何一份工程施工合同中,问题和风险总是存在的,除了成本加酬金合同不承担风险,没有绝对完美和双方责权利关系绝对平衡的合同。对分析出来的合同风险必须认真研究对策,任何承包商都不能忽视合同风险防范。

1.研究招标文件,确定是否投标

投标之前,承包商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发包人意图和要求,进行招标文件的总体检查,包括文件的完备性,工程招标的法律条件,然后分三部分进行全面分析:

①招标条件分析。分析的对象是投标人须知,通过分析不仅掌握招标过程和各项要求,对投标报价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要了解投标风险。

②工程技术文件分析。即详细勘察现场,进行图纸会审,工程量复核,图纸和规范中的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设备的分析,作实施方案,进行询价。

③合同文本分析。分析的对象是合同协议书和合同条件。重点分析合同范围、类型、合同工期、质量、支付方式、违约、索赔、争议处理等合同条款。

仔细研究和分析招标文件后,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技术水平、施工力量、资金状况、同类工程经验、现有的在施工程数量等。调查了解发包人的资信状况,系统调查该工程投资主体及资金到位率等诸多方面情况,明确参加投标的目的,然后分析中标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根据本单位施工经验及人员、设备、资金、战略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投标。

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投标报价的竞争异常激烈,承包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经营状况不饱满的情况,选择投标与否的余地很小。一般情况下,只要接到业主的投标邀请,承包商都积极响应参加投标。这主要是基于四种考虑:第一,参加投标项目多,自然中标机会也多;第二,经常参加投标,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机会也多,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第三,通过参加投标,积累经验,掌握市场行情,收集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的惯用策略;第四,承包商拒绝业主的投标邀请,有可能破坏信誉度,从而失去收到投标邀请的机会。

2.认真编制投标书

承包商要尽可能在投标书中做出响应投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根据发包人提出的要求,制定投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履约的风险。投标书中尤其注意施工工期的承诺要切合实际。工期短、造价低、质量好是人们对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提出的三大基本要求。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经常性的实际支出,从而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但合同一经签订,施工企业就要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施工生产,给履约带来种种困难。若不能按期完成,就要受到违约处罚,影响施工企业的信誉,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编制标书时,不要为了中标而编标,不顾工程中标后的投入代价有多大,任意承诺提前工期,给今后施工生产保工期造成压力。致使企业为了确保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不计成本保工期,扩大了成本的开支,使本该盈利的工程变成亏损项目。对多数工程来说,合同中一般规定对提前完工工程项目,有奖励,若能提前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不但节约了投入,而且还能得到甲方的奖励,取得名利双收的功效。

3.依法签订合同

《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合同的约定内容的法律作用也越来越被当事人所重视。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律依据。承包商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才能加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有效依法控制工程风险。

4.使用国家标准合同文本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内容完整,条款齐全,双方责任明确、平衡,风险较小,对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分担比较公正合理。双方应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合同条款认真研究,逐条推敲。除执行通用条款外,对工程的一些具体要求在专用条款内约定。要特别注意合同用语的严密性,不能使用“争取”等不规范用语,前后条款不能互相矛盾或相互否定。各项约定都必须非常具体。例如:一方面是具体开工条件方面的约定。由发包人完成的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应写明水、电、电讯等管线接至的地点,接通的时间和要求;道路的起止地点,开通的时间、路面的要求;施工场地的面积和应达到的平整程度等要求以及影响开工的责任等,如果由于发包方的原因导致承包方不能如期开工,则工期顺延。另一方面是合同价款的约定。如果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必须把风险范围约定清楚。如建筑规模扩大,装饰水平提高,主要材料价格超过合同价款内相应价格一定幅度因素,不包括在风险范围内,在合同条款中必须注明:应当把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约定清楚。约定方法可采用系数法,即以合同价款为基础,确定一个百分比率,作为计算风险费用的方法。也可采用绝对值法,如将风险费用定为若干万元;对于风险范围以外的风险费用,应约定调整办法。如遇设计有重大变更,采用原合同造价的计算方法调整,主要材料价格变动超过合同价款内相应价格一定幅度时,采用超过部分按实调整方法等。通过合同谈判,使发包方和承包方清楚地认识到各自在施工合同中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并对工程风险通过合同条款在合同双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5.建立信用担保制度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发包人和承包商是平等的法律关系,因此在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时必须遵循对等原则,即发包人和承包商必须按照规定提供信用担保,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借口在自己不提供信用担保时要求对方提供信用担保。

6.通过购买工程保险转移风险

工程保险是承包商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造成财务损失时,承包商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赔偿。一般在招标文件中,发包人都已指定承包商投保的种类,并在工程开工后就承包商的保险作出审查和批准。通常承包工程保险有:工程一切险;施工设备保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保险等。承包商应充分了解这些保险所保的风险范围、保险金计算、赔偿方法、程序、赔偿额等详细情况。

7.承包商可以将一些风险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出去,向分包商转嫁风险。或建立联合体,联合体各方共同承担风险等。

综上所述,要控制和防范施工合同风险,就一定要熟悉和掌握工程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把标书做到最优,合同报价最合理:加强合同谈判,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的价格动态:在执行合同的全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和分析工程风险:推行索赔制度: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注释

[1]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第3篇

为响应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布局,很多企业积极参与包括阿富汗、菲律宾和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设,对海外项目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在海外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面临不可预见的自然变化、安全事故等不可抗力以及国际上的政治、经济、进出口贸易、国际关系等变化,风险比国内项目更大。因此,特别要加强合同风险与索赔管理,深化能力建设,全面实现国际业务新跨越。本文对海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合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合同风险与索赔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合同;风险;索赔资料收集

1海外项目合同风险

1.1合同签订阶段风险

(1)国内企业对于合同签订方的认识不够导致的合同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对于业主的基本情况要想做到全面的了解就要花大工夫去调查,但是很多国内企业为了争取到合同也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没有对业主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最终导致合同可能是非法无效的,甚至可能面临欺诈合同、可撤销合同的问题。(2)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业主借助其本地优势,选择了自制的不规范合同文本,而我国企业由于处理不利地位没有坚持要求以国际惯例为蓝本进行签约。例如在中海外联合体承建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中,就因为没有坚持规范的合同,缺失的关键条款没有补上,在后期出现合同纠纷后索赔工作开展困难。(3)由于语言与文化差异,签订合同过程中一些语言不严谨,导致问题出现后,双方对合同条款理解大相径庭。例如中铁建承建的沙特轻轨项目,在该项中合同双方对开通35%的运能认知不同,我方觉得开通四个车站就能够符合运能,但对方认为必须达到九个车站才算达标,这样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执行阶段的风险

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合同的把控和执行能力不足,就会引发风险。在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好主动权,处处受制于业主就寸步难行,难以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进行施工,就会引发更多风险。例如,麦加轻轨项目签订EPC合同后没有掌握设计的权利,而是由业主指定的西方和当地公司进行设计,一些工程所需的设备与材料也由业主决定与执行,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成本。

1.3索赔和变更工作量巨大

海外项目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项目,工期长,过长的工期增加了合同风险。在工期内可能发生各种自然或人为的负面事情,导致工程变更增多,索赔的工作量增大。

2海外项目合同风险与索赔管理

2.1合同签订前的管理

(1)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施工条件变化引发的工程变更以及工程量加大等问题,要求在合同中设置“不可预见费”的费用项,该项费用使用权应当给承包商。(2)在合同当中双方提前约定好“如果该项目的工程量大于约定的比例,合同价格应当由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确定新的价格”。(3)再次要注意工期引发的风险问题,在合同中引入以下几点:一是影响开工的条件,如果是由于业主方的原因导致的开工延误,应当适当增加工期来抵消延误时间;二是业主提供的保证,如果业主保证的条件没有实现,可适当延长工期;三是由于外在因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工期延误承包商不负责任,该条必须详细列出这些因素,以免将来扯皮。(4)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条款承包商应当据理力争,尽量多的签订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例如我国某企业2016年在南非承建的EPC项目由于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条款没有据理力争,导致项目的主动权落入南非方,增加了合同风险,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又例如某企业在利比亚的项目中对利比亚业主方提供的合同条款和ITT文件进行了反复的阅读与评审后,对合同内容开展了风险评估,提出了20条修改建议,同时在谈判阶段,巧妙地利用谈判技巧,使得利比亚方接受了修改建议,为后续项目顺利开展和索赔工作提供了有力条件。

2.2索赔管理

海外项目索赔是合同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会遇到比国内项目更多的变更问题。要想提高索赔的成功率,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益,降低变更带来的损失就必须加强合同与索赔管理。索赔工作的开展要重视以下几点。(1)要有强烈的索赔意识,抓住索赔时机。索赔工作必须有理有据,因此,作为一个有索赔意识的管理人员,在索赔发生前就必须熟悉掌握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已经签订的合同条款,尤其是对于风险与变更多发的条款要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变更和风险发生时,及时想到能够索赔的项目。在索赔发生后,除了凭自己记忆掌握的条款外,还需要对照原合同逐句逐字分析,从而使索赔工作更加合理,进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双方的经济损失。(2)收集好索赔资料。索赔要想进行的顺利,准确真实的资料是基础,只有有了这些基础资料,索赔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加顺利,因此合同与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变更索赔提供基础支持。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资料的收集工作也有所不同,在合同签订阶段,要重点收集图纸、招投标文件、协议书等,在合同实施阶段,主要收集工程量签证表、生产进度记录、物资采购等资料,对于这些资料不仅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记录,还要对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后及时改正,减少变更,同时抓住索赔机会。例如,在某国际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EPC合同,但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将公路设计又分包给了当地的一所设计公司,我国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由于我国企业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真实数据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与合同上交给法院,最终取得了诉讼的胜利。(3)讲究索赔策略。首先要讲究人员策略,在海外项目实施之初,就要配备一支专门的变更管理与索赔队伍,该队伍成员应当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相当丰富的索赔经验,高超的沟通探案技巧,从而在索赔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其次要讲究时间策略,如FIDIC合同条件中规定承包商应在索赔事件发生28天内向工程师正式报交索赔通知,因此,索赔工作人员在发生变更后要及时开展索赔工作,以免延误了索赔的最佳时机,而且索赔越早,准备得越充分,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最后要讲究事件策略,在项目中索赔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大大提高索赔困难,因此,索赔人员最好选择单项索赔的方式,避免多项索赔工作一起开展,增加索赔工作量与难度。(4)在索赔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尽量遵循自己的职责,实施规范化的施工,降低索赔的失误率。

3结语

海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合同风险,因此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重视对业主的调查,关注合同的用词准确性与关键内容,要尽量掌握合同内容的主动权,同时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工作范围和标准履行合同,降低风险,最后还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讲究索赔策略,使索赔开展时能够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斌.坦桑尼亚某项目合同索赔案例分析[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7(3).

[2]张硕.关于FIDIC(EPC)合同条件下基于延期付款的工期索赔计算[J].工业,2017(1).

[3]张志强.解析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与变更索赔[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

[4]刘天民.浅谈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及索赔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

[5]陶云洁,张顺.浅析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5(33).

[6]辛允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管理中应关注的环节[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7]李成富.浅谈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外汇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

[8]徐克健.国际工程特殊风险索赔适用合同条款应用实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5(06).

[9]陈卓,吕文学.大型复杂国际工程索赔案例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4(08).

[10]叶萍.FIDIC合同在国际工程索赔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4(09).

[11]俞素平.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的计价方式及其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5(02).

第4篇

关键词: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 分析 防范

引言

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一方或多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勘测设计单位由事业单位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机制,日渐增多的合同在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潜藏着合同风险。只有提高对合同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并运用合理措施有效避免合同风险,才能减少因合同纠纷给企业单位带来损失。本文针对合同风险与合同管理相关问题,就企业在合同等各阶段所可能存在的法律和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分辨,预防风险措施,合同管理与财务结算的配合关系及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研究,力求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管理效益。

1.合同风险

1.1合同风险的原因

1.1.1客观风险

客观风险是指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决定的,这种风险是无法避免并且客观存在的,如国家政策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市场价格的波动等等,客观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时效风险、变更风险等。

1.1.2人为风险

主动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对于招标工程项目,承包方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在心理不能平等的与发包商协商,对潜在的合同风险最大限度的予以接受。更有甚者,为了争取中标机会,在放弃自己权利的同时,在公平范围之外提出更为优惠的谈判条件,进而带来巨大风险。

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风险方法。承包方不从控制合同风险专业角度出发,不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判,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合同进行仔细、专业的研究及分析,不深入对诸如现场勘察、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条款等重要的基础工作的监督、调查,因此在投标文件中就埋下巨大隐患,并且最终将其转化为合同风险及管理风险。

没有专业、高效的合同谈判、签署团队。在对一些关键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到有效处置,进而导致合同中存在巨大合同风险因素;对重要问题,如价格、双方应履行的职责及在合同谈判与签署过程中,没有专业、高效的团队的帮助,使得合同风险可能性增加。

法律知识缺失。由于企业单位人员常常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在合同制定、谈判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2.合同风险主要形态

2.1合同风险管理

合同风险可以分为合同管理风险和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是显性风险,而合同管理风险则是解释性风险。合同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偏离合同预定时而采取的措施。合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合同风险辨识。即对合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判断、归类。

(2)合同风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

(3)合同风险控制。在合同风险管理中要时刻监控欲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地降低和规避了合同风险,并加以改进。

2.2常见的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潜藏在勘测设计企业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合同管理、履行合同等各阶段,在对合同风险辨识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专家辨别法和业务流程法。专家辨别法即通过对法律专家的询问,辨别出在合同管理风险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业务流程法即按照业务流程,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辨识。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组织结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信息管理风险。其中,组织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管理体制是否适应单位特点,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健全,合同管理部门功能是否健全,是否具备专业的法律顾问;人力资源风险是指公司人员的法律意识、管理部门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工作经验、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单位法律团队是否稳定;合同制度管理风险是指制度的健全程度、制度的明确程度、制度的动态可调性及制度的和谐性;合同业务流程风险是指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业务流程的效率性、业务流程的可操作性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合同信息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策的有用性、合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整个流程中,按照业务流程主要有:招标风险、签订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其中,合同招标风险是指投标合法性风险、投标规范性风险、投标人风险等,在投标过程中,有些应标项目未按照投标文件明确规定的规则进行,或者暗箱操作、泄露商业秘密等;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没有按照规定来进行审查或者审查过于形式,有些合同内容、职责交代不清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未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内容,未按照合同规定擅自变更数量、价格等内容,或者未按照合同规定单方解除合同,在合同产生纠纷时,并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就追究其他人的违约责任。

3.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做到风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合同制定、签署、履行、维权等流程中,提高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做到合同风险防范与规避,确保单位利益不受侵害。

3.1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聘请法律专家担任单位顾问,增强公司人员及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及工作经验,提高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及水平,努力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明确性、动态性及适应性,规范合同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及可操作水平,确保合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策的游泳性,增强合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做到合同标准文本全面、明确、使用范围明确。

3.2强化财务监督与合同风险管理的关系

加强财务部门在合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有力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财务人员要掌握合同知识,熟悉合同相关条款,掌握合同风险管理相关技巧,并认真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能;企业财务部门要规范合同管理,做到每笔经济业务都要签订合同,在签订大的经济合同时,做到上级部门备案,经审查后才能签署合同,否则财务部门不进行结算,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掌握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亲自监督合同完成质量。

3.3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

合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和加强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合同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企业单位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可以提高合同审批的效率,节约合同管理成本,加强合同透明度,提高管理监控能力。在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功能需求调查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要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的操作人员编写不同的教程,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总结

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对提高企业单位竞争力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合同风险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合同风险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控制企业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财务监督与合同管理的关系及合同信息化建设对合同管理的意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勘测设计单位的不断发展,只要做好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辉丽.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7,(95).

[2]向飞,陈友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94.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风险因素

0引言

建筑工程普遍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施工风险高等特点,而且施工质量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可能会延长合同执行的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完成,对承包方和发包方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研究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方案,尽量将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1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重要性

1)合同管理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合同的明确条款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并通过其法律效应约束和管理市场,便于政府发挥其职能。而建筑市场当中实施合同管理有利于调节市场,使得建筑市场管理更加规范[1]。2)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部分,加强合同管理对工程管理有重要意义。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需要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订立书面合同,每一项施工的要求都是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的,如果忽略了对合同的管理,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而提高了施工风险管理的难度。所以必须把握住合同管理这个关键部分,才能有效把握住整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工程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3)合同管理是规范施工过程中各种行为的需要。工程项目合同当中明确了发包方与承包方双方的基本权利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且该合同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应,可有效保证双方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合同也是处理各类工程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包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承包方工程款或者承包方不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工程项目等,都可以利用合同所具有的法律效应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拒绝履行义务的一方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有效促使承包方和发包方都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关义务规范建设行为,这对改善我国建筑市场的风气也有促进作用。4)合同管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建筑市场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世界平台上立足,就必须要适应国际市场的环境。而只有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才能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外大型企业一较高下,为企业赢得发展的机会。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风险因素

2.1内部因素

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合同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流程未实现标准化、监督管理不到位、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风险。从而会造成合同签订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转移风险以及合同解除风险,这些风险很容易使得企业在某些重大决策上产生失误,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

2.2外部因素

外部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对方的信誉度太低、同行之间的非正当竞争以及工程经费不足等原因而出现欺诈行为或者直接违反合同规定所导致的风险。

3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如果合同的约定条款不严谨、不合理,存在明显的漏洞或者合同的条款明显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就会导致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方法就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条款。首先,可以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角度着手,重点检查合同条款中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这是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其次,对于合同条款中存在的漏洞和歧义必须要进行修改,保证合同条款内容的明确性,防止合同的相对方利用合同条款中的漏洞获取利益;第三,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使合同管理与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有效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合同管理的作用;最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合同的内容,对于具有不合理、不合法、大风险条款的合同拒绝盖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

3.2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有许多风险都是由于信誉度太低导致的,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承包方与发包方双方的信誉度,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保证合同能正常签订,合同规定的条款也能得到有效执行。对此,要建立起相应的信用等级划分制度,通过对合同双方的经营情况、经济情况、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信用评价,对其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并将评价结果及信用等级划分结果归入信用档案当中,为日常的合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从信用档案中调取对应的信用评价,对于信誉等级比较高的单位可以优先考虑,而对于信誉等级比较低的单位则要慎重考虑[3]。

3.3完善风险的预警体系

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对于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有重要作用。为完善风险预警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将合同对象的信誉等级作为首要参考指标进行分析,而后对合同的签订过程、履行过程等阶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尽早发现隐藏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等级实行不同程度的预警,然后再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损失。2)建立风险研究机构,专门对合同管理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发现了风险因素,要及时展开合同风险研讨会,集中各部门人员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情况中,风险评估机构需要对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和合理性进行认真评估,尤其是对于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项目,要尽量找到导致其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所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降低风险。3)对风险进行跟踪。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如果发现较为明显的风险隐患,在经过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后还要对其进行跟踪,关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尽量降低风险。

3.4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合同管理成本,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主要有业主的基本信息管理、承包方和发包方的合同管理、工程预算成本管理、工程成本核算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等方面,可以使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将建筑工程相关的资料整理在一起,便于数据的传输与更新。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合同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能随时反馈合同管理的现状,便于对合同管理过程的掌控[4]。

3.5完善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的流程主要有前期的市场调研、合同策划、合同条款的谈判、谈判完成以后的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内容的审核、合同的签订、合同义务的履行、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的转让、合同的解除以及合同的存档等环节。将合同管理各个流程中的责任人、管理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每个环节都是按照合同规定执行。此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整个合同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并根据合同内容的落实情况对其进行评价,以保证合同内容合理、合法、条款不存在歧义、表述清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使得合同管理流程规范化、完整化。

3.6优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保证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选择合同管理人员时,要秉着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挑选对国家合同管理法律法规十分了解、合同管理专业水平高、信息化技术水平高、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人才优势,保证合同管理过程井然有序。2)加强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合同管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合同管理工作。3)建立专业考核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5]。

4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合同管理风险是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十分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预测及分析,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防范体系,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慧.探析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6):98-99.

[2]吴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探讨[J].广东科技,2014,23(16):21-22.

[3]江晋宁.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6):62-63.

[4]赵晋,陈福阔.浅谈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J].安徽建筑,2011,18(6):63,189-190.

第6篇

【关键词】建设合同;风险分析;防范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范围和工程项目风险

一般通指的工程项目合同主要有:土地类和建设工程类两种。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土地类合同有以下几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临时用地合同、地役权合同和拆迁补偿合同。

建设工程类合同又分为: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安装合同、监理合同、监造合同以及总承包合同。

1、工程项目具有多风险的特征

在该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参与各方所面临的风险不同,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控制风险可能会逐渐变得可以控制,并且随时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项目的建设时间越长,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多,可能带来的风险越大;对于承包商而言,风险控制的成本随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增大,与此相反的是,控制风险所带来的效益随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减小,所以,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项目前期(如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项目风险预控管理;整个合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心理优势的对比将产生较大的变化,一般业主在招投标阶段具有绝对的心理优势,而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渐失去这些心理优势,直到工程竣工之后又逐渐恢复;承包商心理优势的变化与此相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承包商成功地进行合同风险管理,应注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对比的变化,采取灵活的阶段性风险补偿策略,将风险补偿问题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得到解决。

2、工程承包合同寿命周期内的主要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中主要风险分为投标报价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合同风险贯穿于工程全周期内。

其中投标报价阶段风险又分为:投标报价信息失误风险和报价策略失误的风险两种,报价策略失误的风险又分为:① 合同类型选择的风险②低价夺标高价索赔的风险(3)报价漏项或多项的风险。

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又分为:(1)工程款支付的风险(2)业主方管理能力的风险(3)合同条款方面的风险① 合同条款不完备② 合同条款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平等③ 合同定义不准确(4)其他承包合同所带来的风险(5)分包合同的所带来的风险(6)工程变更风险(7)承包商不注意合同履约管理所带来的风险。

二、根据项目开发建设模式和承包方式,确定合同管理模式

项目可采用的总承包方式,主要包括代建制、设计-施工-交钥匙、施工总承包、管理总承包、单位工程施工承包等,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承包方式。对于专项工程施工的承包,如电梯工程、消防工程、玻璃幕墙,一种是采用由建设单位直接管理,一种是由总包单位管理。

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专项工程的承包方式,进而确定相应的合同管理模式。

1、根据项目总承包方式,确定设备、材料供货的管理和模式

供货的范围、供货时间对于工程的进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中主要有三类采购模式:(1)建设单位采购。必须与施工单位讨论,明确采购内容和交货时间。(2)建设单位指定采购。建设单位参与品牌与价格考察,但由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合同管理。(3)施工单位在监理监督下的自行订货采购。

2、根据项目总承包方式,确定各类合同之间的合同网络架构

总承包方式确定后,合同的主要控制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费用目标、进度目标、职业健康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可以根据总承包方式来确定。其他的各类合同,应当围绕主要控制目标和总承包方式来建立合同网络架构。

三、防范、转移、化解工程合同风险

1、合同签订之前建立合同风险预控体系

由于在合同签订后,整个合同文件中包含了近90%招投标文件中的内容,合同条件在招投标和合同谈判过程中已经确定,所以,合同的大部分风险在签订之前就已经确定,要成功地进行合同的风险管理,应注重合同签订之前合同风险预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即对招投标文件和拟投标项目进行评审和论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承发包方式等,建立公司的合同风险预控指标体系。(2)合同投标阶段确定投标报价策略和合同谈判策略。(3)合同谈判阶段争取风险转移或风险补偿的具体合同条件。(4)根据合同投标阶段和合同谈判阶段的结果,编制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项目合同风险预控计划体系。

2、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合同履约过程是合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主要应注重两个方面、四个环节和五个履约的注意问题:

(1)两个方面:已分析风险和临时出现风险的应对措施。

(2)四个环节:①合同文件的风险及风险条款审查、阅读和交底。使合同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人; ②合同进度付款和竣工结算的及时申请和办理;③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及时办理;④合同风险发生时的处理,索赔的及时办理。

(3)提高履约的可操作性应注意的五大问题:①严密规定施工期限,避免开工日期设而不定;②确切表述每一期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期限规定要经常使用“之前”、“之后”、“之内”来表述,减少因期限的“前”无开始,“后”无截止的不规范表述而造成的合同履行期限的不可操作性和不确定性。③事后明确履约期限的文件要作为合同组成部分。④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要增加相应的期限规定。⑤不断完善签署的承包合同,使之更切合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

四、总结

建筑施工行业是多风险行业,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外,合同风险也是工程承包的重要风险来源。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完整的合同风险控制体系,抓好投标及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分析、审查和会签;狠抓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合同交底、合同执行战略选择、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以及合同实施后的工程款清欠、诉讼等工作,以此实现全项目、全员和全过程的合同风险管理,降低损失、实现企业和项目的利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远明.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3,(2):132-134,12.

第7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评价

一、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简称EMC)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运作新机制。然而,我国在市场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中,却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风险和困境。我国对其融资风险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利用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比较少,而本文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多层次行和不确定性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进行评价,相信本文对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决策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现状及主要融资模式,构建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2.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1)指标权重的确定。①明确问题。确定该系统的总目标、范围、方案和政策等,广泛地搜集信息。

②建立融资风险评价的层次结构。层次因素集合为: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评价A=(A1,A2,A3,A4,A5),A =(B1,B2,B3),A2=(B4,B5, B6),A3=(B7,B8,B9),A4=(B10,B11,B12),A5=(B13,B14,B15,B16,B17)。

③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求解权向量。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写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构造出判断矩阵之后,在单一的准则之下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就可以被计算出,写出层次单排序:WA=(W1,W2,W3,W4, W5),WA =(W11,W12,W13),wA=(W21,W22,W23),WA=(W41,W42,W43),W(W51,W52,W53,W54,W55)

④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根A,计算其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CI(1)

式中:n为比较判断矩阵的阶数。

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为随机一致性比率

如果CR

(2)建立风险评价模型步骤 。①确定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评价的因素和等级。设风险评价为P:其因素集U={u1,u2,u3,… u5},评价等级V=v1,v2,v3,…v5}。为了描述出每一个因素所处状态的n种决断,设定出风险评语集:V={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极高}。

②确定风险评价中指标的权重。凭借层次分析的方法来求得各个指标的权重。

③确定模糊评价矩阵。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首先确定评判对象隶属于评语集V中的隶属程度,表示为Ri={Ri1, Ri2,...,Rin },即得到的模糊评价矩阵为R ={R1,R2,...,Rn}

④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⑤运用计算得出的第一层次因素的风险评价语集和评价向量,可以求得合同能源管理的总风险评价系数R。根据以上评价方法得出评价结果,可以方便节能服务公司的决策者科学地决断出是否进行单个的项目融资。

三、结论

融资困境已经成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商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而致使融资困境的重要因素正是合同能源管理中巨大的融资风险。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基础还很薄弱,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是保证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顺利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钟艺辉.华夏电力的节能减排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初探

[2]段小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融资风险评价研究

[3]周鑫丽,魏玉剑,陈诚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问题解析及破解初探

[4]马文心,汤孟泽,张鸿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融资问题探究及建议

第8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小微企业

合同,是企业与市场联系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都少不了这一重要的经济形式,而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成败,小微企业由于先天不足,更加需要注意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加强控制与防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其组成

(一)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内容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管理,就是合同从达成意向、协商一致、拟定内容、双方或多方确定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签订合同、合同生效、履行、变更、解除直到解决纠纷、救济权利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合同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含义及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组成。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合同在签订前,生效后,履行中,以及合同变更,合同违约的全过程中产生的同企业所希望达到的经营目标不相符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打击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合同文本的确定。合同文本的确定首先要确定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是否合法合规,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这关系着合同是否在法律上被认可有效,从而约束和保护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第二,合同的可控管理。合同的可控管理是指企业针对合同风险管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合同管理控制流程,通过对合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分析,将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在可控阶段,并加以改正,主要包括合同生效前和合同生效后的合同风险。

二、小微型企业合同管理基本现状及不足

国外对于合同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商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在经济活动初期就建立起来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部门,并以法律的形式将合同风险管理进行了明确,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对于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风险管理的应用推广力度也不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小微型企业管理团队对合同法律风险了解不足。小微型企业管理团队都是由技术作为创业基础,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很多小微型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更多的是靠日常经验和行为惯性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合同法律风险认识比较浅薄,在合同风险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

(二)小微型创业企业对合同风险管理的投入不足。由于创业初期的侧重点在维持企业运转上,以此确保企业能够生存下去,所以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只是在真正面临合同法律风险时才引起重视。

(三)小微型企业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缺乏监督。小微型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不足,一般情况下,只会有基本的合同控制流程,并不会建立合同履行监督体制,即使有相关体制的企业,也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无法在实际的合同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

三、小微型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

合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寻求法律保护、获取应有权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受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合同会一直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作为管理水平相对薄弱的小微型企业,对于合同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避免企业陷入经营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梳理法。所谓梳理法,一是要对合同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问询,了解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安排;二是对合同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理顺;三是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了解,全方面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四是对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进行排查,确保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二)目视法。即将合同从最初的草拟,签订,履行等全过程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合同管理工作可视化,这样能够直观地将合同管理中的关键性节点表现出来,高效识别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目视法要求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和专门的管理人员。

(三)总结法。通过对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以及相关合同纠纷案例的分析对比,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在合同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管理漏洞和风险点,在日常的合同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也可以交叉使用。

四、小微型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小微型企业在整个市场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可以避免合同法律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消耗和损失,保证企业掘得创业初期的第一桶金,带来企业效益最大化,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法律风险控制与防范。一是合同签订前,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合同实施主体的各项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签订的,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合同表达意思真实准确,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二是合同签订前,对合同的文本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所涉条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存在不平等,不能真实表述合同签订方真实意思或表述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条款。合同内容应包括完整的不存在歧义的合同标的,时间,金额等。同时,还应在合同中约定如发生合同无法正常履行或者出现合同纠纷的具体解决方式。其中,关于约定的由仲裁机构解决问题的表述,必须写明仲裁地及仲裁机构。三是对合同签订方履行合同的能力,信用状况及签订合同的相对人身份进行调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防范因为上述原因而产生的合同法律风险。

(二)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合同违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合同违约的情况并加以制止,及时处理各类有可能影响合同正常履行完毕的不利因素。小微型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必须确保变更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而且表达了双方或多方的真实意愿;二是合同变更必须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为今后预防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留下证据。

(三)合同解除之后法律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合同解除,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或者多方按照相关法律或者合同中已经约定的内容终止合同中约定义务及权利的关系。合同的解除,一种是经过合同签订方协商一致,在合同文本中有合同约定解除条件的表述,当达成表述内容时,解除合同,即约定解除;另一种是合同在符合法律条件时自动解除,即法定解除。在合同解除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1.在确定合同文本时,应当着重审核合同解除的条件。约定解除合同是一种合同的保险机制,目的在于合同的一方或者多方出现违背合同条款内容时,能够按照合同解除的条件使合同解除,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为合同纠纷发生时做好保全,尤其是对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微企业,更应该在确定合同文本内容时,仔细斟酌合同解除的条件,以保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解除合同,最大限度减少损失。2.合理行使合同解除权,明确合同解除避免法律风险。在合同解除时,应该合理使用合同解除权,特别是在约定解除的状态下,主动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一方应当做好提前告知的工作,同时确保在行使合同解除权前,确认已经达到了双方或多方约定合同解除条件,避免出现合同解除无效,形成违约。同时,合同的解除应形成纸质解除协议,以作为日后发生纠纷时的依据。

五、小微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进行审核和管理。一般情况下,小微型企业不会设立专业的法律部门,也不会聘请专业法律人才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和评估,所以在建立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小微型企业都是聘请法律顾问,对公司的法律事务进行干预和协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聘用的法律顾问多为兼职,所以并不能全方面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来,因此无法为企业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法律顾问的专业程度和主攻方向和企业经营方向有出入,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最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所以,在当前阶段,小微型企业在聘请法律顾问时,应当注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公司提供量身的法律服务。当然,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体制。小微企业在创始之初,就应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体制,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成长和再完善,使合同风险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体制应涵盖合同从签订前和履行完毕后整个合同管理过程,并由专人负责统一的跟踪管理,企业的管理团队也应该加大对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将合同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来,这样才能将合同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合同履行监督体系。企业管理团队,应当对合同履行进行监督,全局掌控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合同履行的实时情况,从而能够在出现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情况发生时,及时采取规避措施,为企业争取利益最大化。

(四)直面合同违约等法律纠纷。很多小微型企业的管理团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对于由于合同违约引起的法律纠纷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声张或者诉诸法律,担心影响企业的声誉及日后的发展,这种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当产生合同纠纷时,应该及时诉诸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避免错过合同追诉时效,因而丧失了主动权,损害企业的利益。

六、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小微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打造中国自主品牌提供了澎湃的动力。随着中央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企终将覆盖到所有企业,小微型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方面的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会成为重中之重,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微型企业在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席郁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4,4

[2]张远堂.合同管理操作指南与风险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第9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合法、有效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履约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避免由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控制目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煤矿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第三条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履约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实现工程项目控制目标的影响。主要包括:招标风险、签约风险、承包方信用风险、采购风险、成本风险、进度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环保风险、结算风险、付款风险、竣工验收风险、廉政风险等十四类风险。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是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履约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掌握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影响程度及发生可能性,从而对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全过程原则: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应涵盖项目合同签订、履约全过程。

(二) 重要性原则:重点关注重大项目合同风险的管理,对关键履行环节实施重点把控。通常成本、进度、质量、安全风险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 适应性原则: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并随着项目的推进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四) 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以适当成本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有效管理;

(五) 一致性原则:工程项目管理以合同条款为依据,保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合同管理过程要高度一致。

(六) 部门协同原则:工程项目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

第六条 本办法所指的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程项目合同风险识别:在收集项目合同风险初始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辨识出对实现工程项目既定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

(二)工程项目合同风险评估:对工程项目合同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发生可能性分别按照1-4级进行评估;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风险预警评级。

(三)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应对:针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评估程度及预警情况制定具体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风险事件发生时,按照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采取行动。

(四)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监控: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变化,项目整体风险预警评级、升降级、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的落实进行动态监控。

(五)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后评价:项目结束后对工程项目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第七条 本办法主要应对以下风险:

(一)工程项目合同条款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项目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过多自身无法承受的风险,影响项目整体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

(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合同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不当,可能与合同相对方产生合同纠纷,给我矿造成经济损失。

(三)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应对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影响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当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不能有效解决和遏制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第二章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职责

第八条 集团公司所有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四级管理、三级监督”的机制。其中:“四级管理”是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分(子)公司的上级公司(专指区域公司)、分(子)公司、分(子)公司具体工程管理部门;“三级监督”是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分(子)公司的上级公司、分(子)公司。

第九条 煤矿是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接受公司的监管、指导和督查。

第十条 煤矿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内容和管理职责:

(一)矿长是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工程项目合同履约全过程风险管理。

(二)工程项目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工程项目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并负责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填报项目风险应对方案(见附件二)

(三)招标风险:计划科要认真准备资料,严格审查招投标文件,按照国家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职责。对列入集团公司谨慎合作企业名单的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禁止参与建设工程项目投标。

(四)签约风险:企管科要严格按照两级公司和本矿合同管理办法及相关指导意见,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确保与招标书确定的条款保持一致;杜绝与个人签订工程合同以及先施工后签合同的现象发生;签约失败时必须处理好遗留问题。

(五)承包方信用风险:承包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等风险。计划科应在项目履约过程中持续关注承包方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提示提醒财务部门付款风险。严禁承包方违反规定挂靠、转包、违法分包。

(六)采购风险:工程物资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与物资设备管理风险。计划科应根据两级公司的有关管理制度及合同条款,结合项目实际编制项目采购方案和实施办法,把好生产厂家关、质量关、验收关。杜绝工程物资未按规定招标现象发生。

(七)成本风险:项目超支等导致预计超出合同约定金额的风险。计划科应严格遵守两级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项目成本进行准确测算,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范项目超出合同金额的风险。

(八)进度风险:工程项目延期风险。计划科应严格遵守两级公司相关要求组织项目实施,确保进度满足合同要求。

(九)技术风险:设计文件缺陷、设计变更、设计交底不清等风险。计划科应要求设计图纸、数据准确,设计变更及时,设计交底明确清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十)质量风险:发生质量事故风险。计划科应严格遵守两级公司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要求,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十一)安全风险:发生施工事故风险。工程科、地面安全科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遵守两级公司安全生产相关制度要求,防止发生施工事故。

(十二)环保风险: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风险。环保科应该严格监督承包方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按照两级公司有关环保制度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十三)结算风险:预算编制滞后风险、中间结算风险、完工未结算等风险。在工程结算的过程中,结合已完工程报量,计划科应及时与承包方沟通,确保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采取有力措施避免违约责任和损失。

(十四)付款风险:工程推进进度、质量验收、工程结算是否满足合同要求,财务科应严格审查。不能按期付款的,分管领导应及时与各方沟通,签订免除责任的补充协议,。禁止违反合同约定超计价、超进度付款。

(十五)竣工验收风险:未完成竣工验收的风险。工程项目完工后,计划科应接受承包方提出的竣工验收申请,并组织验收。因特殊原因不能验收的,应依法处理好相关风险。

(十四)廉政风险: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矿党政部门、纪委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规范关键环节管理、强化纪检监察力度、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机制等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第三章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预警评级

第十一条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预警评级分为4级进行,主要按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重要风险因素并结合工程项目履约动态风险表(见附件三)的评估情况和项目合同签订、履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评级。

(一)蓝色预警:项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即为蓝色预警项目。

1、在工程施工中因某种原因预计工程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5%以内。包括工程总承包后,出现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任意一个阶段的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5%

2、项目在运行某个阶段中因某种原因出现暂时停工,可能延期,估计在10天以内。

3、工程项目质量验收超出合同约定期限且没有正当理由。

4、工程结算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10天以内。

5、工程付款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10天以内。

6、工程因承包方的原因缓建,缓建期限在一个月以内。

(二)黄色预警:项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即为黄色预警项目:

1、在工程施工中因某种原因预计工程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5%以上,10%以内,包括工程总承包后,出现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任意一个阶段的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5%以上,10%以内。

2、项目在运行某个阶段中因某种原因出现暂时停工,可能延期,估计在10天以上,30天以内。

3、工程项目质量验收超出合同约定期限10天以上,30天以内且没有正当理由。

4、工程结算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10天以上,30天以内。

5、工程付款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10天以上,30天以内。

6、工程因承包方的原因缓建,缓建期限在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内。

7、发生一般安全事故。

8、发生一般质量问题。

(三)橙色预警:项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即为橙色预警项目。

1、在工程施工中因某种原因预计工程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10%以上,15%以内,包括工程总承包后,出现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任意一个阶段的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10%以上,15%以内。

2、项目在运行某个阶段中因某种原因出现暂时停工,可能延期,估计在30天以上,45天以内。

3、工程项目质量验收超出合同约定期限30天以上,45天以内且没有正当理由。

4、工程结算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30天以上,45天以内。

5、工程付款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30天以上,60天以内。

6、工程因承包方的原因缓建,缓建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三个月以内。

7、发生一般安全事故,但影响工期、质量的。

8、发生一般质量问题,但影响工期、质量的。

(四)红色预警:项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即为红色预警项目。

1、在工程施工中因某种原因预计工程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15%以上,包括工程总承包后,出现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任意一个阶段的造价超出合同约定的15%以上。

2、项目在运行某个阶段中因某种原因出现暂时停工,可能延期,估计在45天以上。

3、工程项目质量验收超出合同约定期限45天以上。

4、工程结算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45天以上。

5、工程付款不符合合同约定且滞后60天以上。

6、工程因某种原因缓建,缓建期限在六个月以上。

7、工程停建。

8、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9、发生较大以上质量问题。

第十二条 工程项目不符合以上预警条件的,为一般风险项目。

第十三条 对于一般风险项目,由计划科负责日常风险管理事宜。

第十四条 对于蓝色预警项目,计划科应重点监控并及时上报公司。

第十五条 对于黄色预警项目,计划科在及时上报公司的同时应对风险影响程度及发生可能性高的事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 对于橙色预警项目,计划科应将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案逐级上报两级公司备案。

第十七条 在工程项目被评估为红色预警项目两周内,计划科应填写在建工程项目合同履约风险等级评价汇总表(见附件四)并将公司审核后的风险应对方案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备案,接受集团公司督导,每月向集团公司计划处和法务部报送红色预警项目风险控制情况,直至该项目红色预警风险解除。

第四章 附则

第10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高校合同管理系统

高校合同管理系统包括:合同准备、审批、执行、控制、结束等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管控的力度。通过查询、统计分析和预警提醒等多种手段实现本单位的业务管理,帮助本单位把资金计划、合同进度、合同审批、合同变更、相关发票、合同资料等管理得更具条理性和统筹性,更使合同管理从繁琐混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轻松、愉快;使收付款管理从各种复杂的人事当中解放出来,减少腐败的风险,从繁多拖沓变得及时。此外,多种形式的合同、收付款数据等统计图表,也为单位日后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制定合同管理流程

公司合同管理流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环节。(一)前期准备。1.立项。项目立项是本单位为推动某个项目上马,根据本高校中长期规划或学院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按照本单位的审批程序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准。立项报告包括项目实施前所涉及的各种由文字、图纸、图片、表格、电子数据组成的材料,主要内容有项目投资建议的主要依据、资金来源、项目达到的要求等。2.合同起草。根据合同的具体形式选择相应的合同格式。高校合同的主要类型有承包合同、采购合同、维修合同。(二)合同签订。第一,经办人按照本单位的管理流程将合同文本底稿报送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审核。第二,本单位的需求部门、财务部和经办人应当从合同涉及的替在风险方面共同审核合同初稿,并提供建议,供主管领导参考。从维护公司经济利益出发,尽量做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避免或减少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第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投标。(三)合同的履行及归档。合同以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生效后,专人负责监督合同的履行。在合同履行期间,经办人或合同履行监督人负有下列责任。一是收集保管合同履行中形成的所有相关资料;包括合同底稿、合同变更原因及变更内容、资金支付等情况。二是合同履行结束应及时归档、分类,供以后同类合同作参考。如有可能,应该对每一项目合同及时进行总结。提高工作效率及资金使用效能。

三、合同管理的核心

合同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应当重视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着重从合同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合同管理体系,减少风险发生频率及程度,提高资金利用效能。做好合同管理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依据学院的管理体系结合合同的一般流程制定出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如:合同评审会签制度、合同变更管理制度、合同履行管理制度及合同文件资料归档保管制度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需求的新的合同示范文本。第二,依据合同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可以用文件夹存放,再根据需求分门别类;对合同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并且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第三,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减少潜在的主观风险。第四,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服务意识,预防潜在的主观风险的出现。任何完善的制度最终产生的效能决定于执行人员的素质。

四、当前高校合同管理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论是前期的谈判工作及日后的监管任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决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主观或客观的财务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领导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机会。(二)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法律意识不高。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法律意识不高,对签订合同的关键点把握不足,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不能严格按照章程及规范开展工作,也会导致潜在的主观和客观财务风险。(三)高校管理不同部门缺乏沟通。高校不同职能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或在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他部门的意见也会诱发财务风险。(四)履行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合同风险来源。合同监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监管义务,承担监管责任,都会将合同潜在风险转化为实际的法律风险和主观风险。同时,在合同救济阶段,由于救济措施和后续工作跟进乏力,造成胜诉案件执行不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五、合同管理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控制

现代企业作为商业的主体,其以盈利作为日常运行的根本目的。企业在业务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年需要购买设备、材料以及商品的售卖等,这些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由此看来,合同在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合同自身所具有的风险也是现代企业无法规避的。企业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合同中存在的风险所占比例最大,所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合同中的各项风险对与现代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加自身的商业信誉。企业合同风险的控制工作不仅仅只需要过硬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不断的对合同的实践活动进行不断总结,将合同实践活动中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知,并合理的运用到日后的合同风险控制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合同风险控制的作用,保障企业日常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如果企业的相关部门不能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并使得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也促使了合同法律风险不断的增加,所以,如何规范合同控制,有效的规避合同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权益的过程中,其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效果产生差异,从而使得企业必须要去承担一些合同之外的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在承担法律责任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应对,可能就会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企业相关部门或员工并没有按照合同中所签署的条款来行使权利造成的。

(一)合同签订前的隐藏风险

通常情况下,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都体现在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的能力水平上。因为大多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都没有对合同中的合作方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合作方与主体资格不相符的情况。另外如果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能力有限,或者是企业的代理人来签订合同,都会最终导致所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益。甚至如果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履约能力有问题,还可能会导致合同中途停止,无法继续履行。

(二)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合同内容和形式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合同中的内容是整个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合同中的相应条款,如果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会使得合同不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A企业打算投资建设一个项目,并且这个项目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招投标程序,但是A企业并没有经过招投标程序就直接和B公司签署了建设设同,那么这种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合同形式上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形式的不健全,打法律的擦边球。例如合同中约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单独制作了相应的合同附件,但是在签订合同时却没有附之前所制定的质量标准附件。

(三)合同履行时的风险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对方违反了相应的条款或者受到一些外界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在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集中体现在了企业相关部门对合同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不能及时了解合同对方的一些变化,从而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另外如果企业在合同违约问题上应变能力较差,对违约方的责任追究不够及时,或者是在处理违约纠纷的过程中举措失当、错过了诉讼时效等也同样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也包括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投资失败所产生的合同风险。

二、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进行健全

企业要想对合同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从基础入手,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建设。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中,企业中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到明确管理职责、分清管理层次、程序科学规范,从而逐渐将合同中的权益纠纷控制在一个规范有序的状态中。然后就是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要对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在企业的重大谈判活动中,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的参与其中,找出谈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登记备案。

(二)加大投资,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合同管理信息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首先,应当加大合同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使得合同关系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有效的规避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另外,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合同的信息化管理。合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应当积极引进智能化、现代化管理系统,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应用功能,对合同中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提高合同风险控制的精确性。企业单位还要增添硬件设施,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的关键,针对企业领导应当放宽管理眼界,就足于整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重视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对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基层管理人员加强监督。

(三)对重大合同的审查管理进行加强

企业中的重大合同通常是指涉及到土地使用权转让、涉外合同、独家代理协议等内容的合同。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要对这些企业中的重大合同,进行日常的跟踪调查,对合同签订以及日后履行中的各项内容,包括合作对方当事人的整体情况、履行能力等,都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

(四)对履约结算和动态监督进行强化

合同签订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证合作双方的经济利益和法律效力,所以为了避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企业的法律人员要加大对合同的监督力度。对已经签订的合同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来有效的控制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另外,企业中的法律事务部门还要加大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力度,积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履约结算工作,从而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全面管理。

(五)依法对合同中的违约行为进行处理

在合作双方签订完合同后,其签约的双方主体就成为具有法律限制性质的关系,一旦有一方出现了违约行为,就要按照合同上的相关条约对其进行违约处理。而企业中的法律事务部门就要在审查的过程中对相适应的违法条款进行选择,这对于企业维护自身利益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了违约行为,法律人员就要根据违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协商沟通、诉讼仲裁,找出对方的所有违约行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力,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另外,企业中法律人员在处理完相关的违约纠纷后,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合同的清算以及清算管理工作,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论述了企业与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合同管理工作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合同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控制人员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支持。当然,最关键的仍是加大对企业合同的管理力度,详细了解合同中存在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控制工作的作用,促使企业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法律风险,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参考文献

[1]符荣刚.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4)

[2]嵇成能,唐玉根.企业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12(06)

[3]张颖.论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

[4]赵艳明.发电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管理观察.2017(30)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材料的采购是事关产品生产,项目的费用、质量、进度等控制的关键要素。采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物资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这就使物资采购活动面临着风险。合同风险与采购风险紧密结合,贯穿整个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因而有必要在采购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尽管目前电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对于合同的构建与法律适应等问题十分关注,但却在执行环节未能很好的履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在于谈判、合作等过程中未能与供应商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不仅影响了采购工作的合理性,也带来了合同未履行等方面的风险。

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识别

(一)采购合同风险的内因型分类。尽管合同涉及到制订、谈判与履行等多个方面,但其所有的风险类别均是与采购活动密切相关,因而本文认为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一是服务风险。服务对于物资采购的风险影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采购产品时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所造成的风险;再者则是采购无形服务所可能发生的风险。二是品质风险。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采购之后是否成功的两个关键,一个是准时收到, 另一个就是收到的货物在数量和品质上都达到要求,由此即可知道品质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品质不佳的物料除了可能严重影响生产,导致费用提升外,劳动时间与设备时间也可能在品质问题的情况下造成延长。三是弹性风险。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确保生产运营的持续,都会对需求作一范团预测,但一旦出现落差,电力企业就会向供应商增加或减少订单,甚至是出现紧急插单等行为,而这时产生的风险,就是供应商的弹性问题。除此之外,其他会出现弹性问题的情况,还包含有采购方拿到产品后所要求的修正行为、以及价格的调整等都属于弹性风险。四是交期风险。交期的准确性可以促进供应商在产品品质、交期准确的提升,并且可以减少缺货、运送的损害以及对总成本的影响。但是,交期的不准确就会在上述的这些方面对电力企业造成伤害。五是存货风险。当预测失真、偶发性排程问题、支援调度或存货系统出现问题,均可能对电力企业造成损害并使供应链受阻。虽然可以大量存货来避免此风险,但是没有一个电力企业愿意在存货付出过多的代价和负担其可能的风险,故多倾向零库存发展,但这同样需要负担当供应商出现问题时的料件短缺和生产中断问题。

(二)采购合同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电力企业应当把上述的所确定的初级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先进行简单的定性分类,使每一类指标都反映电力企业采购合同构建及履行期间风险的关系,再以此为基础对每一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选出的主成分作为新的分析变量,以电力企业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作为新的分析数据进行因子分析(Risk Category Matrix)。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几个主要因素(因子),并以此作为构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接下来,计算出各电力企业在每一个因子上的得分,作为判断电力企业在采购合同风险某个方面强弱的标准,再以每一个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数,得到加权因子得分,便可作为评估整个企业采购风险强弱的标准(Impact Category)。

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应对措施

(一)重视采购合同的弹性化设计,保持结构化转机。供应链合作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采购管理中有关电力企业与供应商构建合同时,都必须事前确认在设计中互相提供弹性,进而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有效地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采购合同管理弹性设计已经被证实可以降低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另外,当今供应链管理强调JIT方法,减少库存以降低成本,这种运作模式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需求有较大波动时就会显得缺乏弹性。所以加强应变的能力,已经变成注重效率的同时还应该保持采购管理的适度弹性。采购合同管理中的如何与不同成员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经过电力企业过往经验证实已经成为确保采购管理成功运作与防范风险的重要的先决条件。所以建立长期的策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加强采购合同管理的制度性的信赖关系(Institutional Trust);其次,在合同构建时,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用;然后,经由建立正式的合作体制,实现在采购管理成员间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最后,为了更好的履行合同,应敦促不同成员以诚实、灵活的方式相互协调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

(二)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创新,优化物流协同合作。采购管理的成功是让电力企业运转不会产生断料为前提的,不可否认采购合同管理是电力企业内部采购管理的开始,又是其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管理的桥梁,良好的合同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能降低成本,供应商能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竞争力有其综效的效果。不论采购环境是多么复杂与多变,电力企业必须有机智可以事前强化采购管理系统功能的弱点,并且事前清楚是供应风险形成的起因,防范采购风险的就必须从强化供应商的选择与改善采购制度控制的不同构面出发。一般而言,大型电力企业集团所涉及材料采购市场广泛,在合同管理时,重点应该注重在保证取得优质廉价材料的供应及时(Rapidity)与服务可靠,另一个构面要让供应商注重系统的稳固(Robustness)与交货时间的改善。最终让使电力企业拥有一支最佳组合的采购管理团队,为客户与电力企业本身提供的可靠供应保障。强化采购合同风险控制就从加强供应程序的建设、严格供应品质管理进而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

三、小结

总体而言,如果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已经采用多重供应商或多重货源的弹性供应机制(Redundancy),并且与每一供应商均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合同,其实是可以有效防止单一供应商结构下需求与供应受阻,即可降低整体采购管理在灾难干扰运行下的供货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对关键材料的供应须选择应来自不同地域或两个以上供应商提供,并对每个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以确保物资供应安全稳定。成功的物流配送也是采购合同旅行中的重要环节,专业强势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关键成功的因素,除了电力企业可专注于核心业务外,采购合同管理经营流程的专业化与组织化,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可以分散并增强抵御物流配送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