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阶段性实习报告

阶段性实习报告

时间:2023-05-30 10:2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阶段性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阶段性实习报告

第1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课题编号:GJXHZ2013-3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原则

顶岗,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经营一线的诸多岗位从事生产性劳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们转变观念,从大学生活、学习中转换到现实社会,了解社会,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岗位意识。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炼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实习,可以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见识和工作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应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把学校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并学习致用。

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实习单位分散化。会计专业由于其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个单位不可能同时容纳多人进行实习,而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又比较大,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多,比较分散。

(二)实习岗位多样化。会计岗位的多样性以及实习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时,首先选择的实习单位性质不一,有的去制造业,有的去商品流通企业,还有的去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其次实习的岗位大多跟会计相关,但也存在着差异,比如有出纳、材料会计、库管员、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助理等岗位。

(三)实习指导松散化。由于存在实习单位分散、学生数量较多、实习岗位多样等特点,导致管理存在松散化,学校不能深入到全部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平时只能依靠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脱离于学校管理之外的感觉。所以,学校务必增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强化过程监督和指导。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院按照“实习前动员,实习中督导,实习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抓好顶岗实习的每一步,确保学生在顶岗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现就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实习前动员

1、严密规划。在实习前,一定做好严密规划,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目的、方式、进度、内容、岗位、管理、实习报告或实习手册的填写以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多项内容。从教育过程来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不能以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

2、做好动员。做好规划之后,要提前进行学生顶岗实动员,吹响实习的号角,宣传动员主要包括:一是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二是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三是顶岗实习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动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

3、寻岗定岗。顶岗实习能否落实到位,关键是要找到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首先,充分利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联系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寻岗、定岗,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习岗位。确定岗位后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台账,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把好实习的第一关。

(二)实习中督导。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确定后,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三方联动,进行过程督导和管理,把好实习的第二关。

1、学校过程督导。学校层面,务必做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实施“全过程指导、无缝式对接”,要求学生做到“每周有日志、每月有汇报,结束有报告”。由于实习学生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实时指导,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

(1)每周日志。实习日志记录着学生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实习体会与收获,每周至少要求学生写1~2篇实习日志,随时记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实习日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

(2)每月阶段性汇报。一个月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整个月的实习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或者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与欢乐,有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去分享实习的收获。

(3)实习报告。实习全部结束,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实习报告包括个人实习计划、实习单位简介、实习过程、收获与体会、实习单位评语等内容,作为顶岗实习的重要档案进行留存。

2、实习单位实战指导。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起到了直接指导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情况应全部在实习单位的掌控之中。从考勤、职业道德、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实践技能、专业指导等多方面要求学生,将学生视同单位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进行管理,严要求、强管理。

第2篇

物流实习的全员管理

物流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习时间长,涉及面广。学生、学校、物流企业三方利益相关者应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协调,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兼顾物流企业和学校的利益诉求,在合作中尽可能地寻求最佳契合点,避免冲突,化解矛盾,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1.建立物流专业实习基地。物流实习基地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际训练场所,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可以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帮助合作企业改进技术水平,并为企业获取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因而,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与物流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是物流专业实习的关键环节。学校站在战略协作的高度签订长期稳定的校企协作实习基地协议,以便双方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校企双方全程规划、全程参与,共同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制定教学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计划,技术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方案等。可以考虑的建设模式有:一是建立以教学单位为载体的校内实习基地。教学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建设用场地和师资,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和岗位,双方联手将工厂或车间搬到学校,在校内建设与物流要素和各环节相适应的实习基地,形成真实或仿真的物流职业岗位与技术、技能训练环境。二是建立以合作企业为载体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教学单位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资金、技术和设备优势的互补,把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尽可能融入企业,把教室搬到工厂或车间,让学生直接接受全真的生产环境的训练。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与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技术难题,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

2.协调三方利益,弱化冲突。学生是实习的主体,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实习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合理协调,积极探索,弱化冲突。校方应尽量与实习企业商榷适时恰当的岗位轮换,减少学生由于一直在一个实习岗位实习产生的枯燥感、单调感等心理不适。对于那些表现优异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学校可向实习企业建议安排一些初级管理岗位,让其得到充分锻炼,实习企业也能从中受益,孵化未来的管理人才。另外,合理的实习待遇是对学生利益的保障和权利的尊重。校企双方应在充分兼顾学生、实习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前提下,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完善的实习协议,特别明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薪酬福利、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岗位培训、安全保险等待遇条款,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待遇满意度。

物流实习环节的全过程管理

PDCA循环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他把质量改进的全过程划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可以成为物流实习环节全过程管理的借鉴模式。

1.P(plan)计划阶段。

1.1实习目标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系是构建物流专业实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根据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和实习企业的要求,建立实习企业实习各环节的实践质量目标。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社会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实习目标体系应物化为文件,包括实习计划、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手册、实习周志、实习报告、实习指导工作记录、实习简报、实习论文、实习成绩评定表等,使物流实习全面质量管理文件化。

1.2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物流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不能仅仅依赖实习企业,而是实习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共同参与完成。实习企业的观测重点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纪律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学校的观测重点是:岗位任务、职业技能、实习周记、实结等;而学生主要是通过实习报告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对学生实习的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

2.D(DO)实施阶段。目前大多高校对实习指导采取全托管的方式,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主要委托给企业方,校方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主要通过电话、QQ等采取“远程遥控”的方式。这种全托管的方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校方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能对一些特殊情况迅速做出反馈,也不能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要真正对实习学生进行全过程管理,笔者认为,安排指导老师到实习企业挂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校方而言,尽管付出了更多的管理成本,但是除了保证实习过程控制以外,还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职责包括:(1)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物流实习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并严格执行;(2)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好MSN、QQ群,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3)加强企业实习管理。指导教师要定期下企业指导学生,检查学生实习进度,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书;(4)关心、爱护学生。指导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5)做好学生实习的工作考核、实习考勤,客观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组织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1],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2]。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得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技能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生产实习作为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数高校目前采用的教学形式为组织学生在校内机房编写小程序,或到实习单位参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或联系实训基地直接由企业指导培养。尽管各高校对生产实习十分重视,并想办法改革实习模式,但目前高校生产实习仍然面临着诸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效果不理想等困难,教学质量不容乐观[3]。

经过近几年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习基地选在校内机房,实习任务由指导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及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制定,实习指导由学校多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内容为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已结题项目或教师在研项目的

开发。按照这种模式组织生产实习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节省实习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现状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主要有三种形式。

(1) 企业参观。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计算机及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目前计算机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合资企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另外,参观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计算机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从表面上看软件公司内部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相同,学生参观根本看不到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更不可能参与到企业软件开发工作中。毕竟大部分企业或公司都不想因为学生实践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个影响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积极性的原因就是实习经费不足,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

(2) 校企联合。目前,有些企业和高校联合成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严格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

作者简介:路莹(197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及多媒体应用;唐晓君(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李晓红(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件安全、智能控制。

观学习的问题,另有专门培训老师指导,保证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这种实习基地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这种实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但是,这种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形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需要学生在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从学生角度考虑,承担费用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种实习形式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大多数高校没有采用。

(3) 校内组织进行。面临实习企业难寻、培训实习成本太高的难题,有些高校选择校内进行生产实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以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并以报告形式上交结束实习。实习过程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和验收环节等考查,与普通课程设计相类似,学生虽然拿到相应的学分,也锻炼了基本技能,但由于缺乏企业氛围,学生不能很好的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映射。而且,一旦教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抄袭现象,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校内组织进行的新生产实习模式,主要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以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依据实习的要求,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2生产实习模式实践

2.1实习流程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实践,新的校内生产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其实习流程如下:

(1) 实习要求及安排部署;

(2) 实习任务讲解;

(3) 分组实践;

(4) 中期检查;

(5) 实习答辩、总结。

2.2具体措施

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及实习验收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要求及安排。

(1) 教学组织。生产实习之初,由指导教师布置了多个在研/结题的教师科研项目或某企业已完成项目,组织形式采用集中式管理,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学生统一在专业机房集中实习,安排多个指导教师,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生产实习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习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 教学管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开发阶段,完全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并要求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每组3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一人,组长的职责是: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习期间安排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实习最初制定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习进展,针对学生开发过程、开发进度、开发难题及开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实习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此外,实习期间要求各小组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讨论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结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 教学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要实习方法,题目实用性强,一般安排指导教师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使学生深化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等相关理论的认识,了解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生产实习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第三阶段是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指导老师前面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因为有相关理论课的教学基础,实习第一阶段以答疑的形式进行。实习第二阶段,指导老师针对软件公司的风格,选取几种主流开发技术案例进行讲解指导(C#,Java等)。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案例讲解(对应一种开发技术),便于学生理解项目思想和相互沟通,指导教师也可以重点对某一技术开发过程进行答疑。讲解结束,将案例源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编程参考。实习第三阶段,学生自选主流开发技术,并按照企业的开发规范进行开发。

(4) 实习验收。实习最终成果包括软件和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考核是检验实习水平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对于促进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察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实习成绩。最终实习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占总成绩10%,实习答辩占总成绩4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是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对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2.3实践检验

经过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组织、设计和管理,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尤其采用阶段性考核,以现场答辩形式验收实习成果,能够检查学生的真实技能,以及算法的复杂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通过中期检查和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定,既能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能考察各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领悟能力、工作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等综合素质。学生实习报告内容是对实习系统化的记录过程,能反应其文档编写能力,并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站规划等思维。

3结语

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力,是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积极采取举措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当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习经费严重不足、不能实现校企联合的情况下,寻求教学上的改革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校内进行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该实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团队精神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 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7-18.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2):26-28.

[3] 王春枝,熊才权,欧阳勇. 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1):84-86.

Exploration for Productive Practice Teaching of Major in Computer

LU Ying, TANG Xiao-jun, LI Xiao-h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

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随着全国高校的进一步扩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传统的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就业时经常无扰适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观念落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课程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在学校没有实际操作过,心里没底。根本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不到预期教学的效果。

第二,教材陈旧、范围窄。有些学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过时,跟不上会计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学生今后参加会计工作的需要。现有的模拟实习教材大部分只涉及基础会计、普通企业会计,对其他行业会计如金融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很少涉及或不涉及,对相关课程的模拟实习安排则根本不予考虑。

第三,师资队伍匮乏。目前,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足或完全没有。另外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想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却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操作技能始终无法提高,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第四,教学环境不理想。现今大多数学校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条件较差,设备简陋,远不能达到仿真要求,配置的实训材料如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已多年没有更新,跟不上国家经济政策和会计改革的步伐,完全不能达到仿真的要求,空谈会计实践教学。

第五,教学手段欠缺。很多会计基本技能实践,往往变成了随堂做习题的阶段性训练安排,并不是真正地做实践。校外实践教学时,一些企业、会计事务所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的走失,严守商业秘密,实习学生大多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实务,这就加大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

第六,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目前会计模拟实习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以对学生的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至于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而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来了也不进行模拟实习,抄抄其他学生的模拟实习结果和实习报告了事,严重影响考核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构建适合高职高专发展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适应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转变观念,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会计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教学规律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第二,调整教材内容。会计教材要具有全面性及客观性,以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多变的经济业务的能力。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增开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变化。在实习时适当增加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等非常规业务处理的内容,以弥补课堂学习内容的不足。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法”,将一些凭证进行复印,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现实的业务凭证和业务处理流程尽可能多地展示给学生,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应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科技推广能力等这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高职教学的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充电”,及时了解企业会计业务要求的最新动向,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和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够熟练解答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操作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模拟实训室,配备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其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要真实有效,并且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常用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实习,以满足教学和实习的需要。

第六,完善考核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对专业会计模拟实习中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实习报告分别进行评价计分,对会计专业课程模拟实习中的业务发生结果进行核对评价计分,最后进行模拟实习答辩,由实习指导教师从实习资料中抽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每个学生对实习资料内容及过程的熟练掌握程度。

第七,巩固校企合作建立和巩固校企协作、校企联办的实验教学基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互利双赢,利用会计职业岗位进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与企业互动过程中寻找合作项目和科研课题,为不断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供价值来源。把有经验的企业业务与管理人员请到学校授课,拓展专业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资源。

三、小结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重要工作,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使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第5篇

实习是一个你走向岗位之前最好的锻炼的机会,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够更好的进入自己的岗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实习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毕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一:今年开始,我在xx工程公司进行了工商治理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得到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积极参与公司日常治理相关工作,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治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熟悉,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治理理论,探求日常治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使我对日常治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熟悉。

我所实习的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治理体系认证。

细节的东西往往是最轻易被忽视,也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我敏锐性地意识到这些题目,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自己的举止礼节、注重工作中的细微点滴,即使再琐碎的小事,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做事认真,很吃苦,天天总是满脸的微笑。培养团队精神是做好沟通的先决条件,作为实习生,我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主动地向行业学习知识,向同事请教经验,体会到团队的气力和魅力。

我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总是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当然我也曾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受过挫折,这只让我更加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事,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实习是阶段性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习就是热身,就业是起跑,在起跑前热身会对成绩大有帮助,而且对企业和个人是双赢的。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慨是很深的,收获是丰富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工程公司的日常治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毕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二:20XX年X月中旬,通过XX副院长的介绍,我来到《XX商报》时政新闻部,开始了我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虽然这次实习没有去年暑期实习那么幸运,可以亲身体验暗访调查和国内一线门户新闻网站对北京奥运会的采访报道,但在为期三个多月的实习中,我作为随行记者,成功对美国前总统卡特来武汉的相关活动以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等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并对“轮椅天使”董明、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李汉薇、“汉正街儒商”陈永镒等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了相关的报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三个多月的实习使我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增加了阅历,这次毕业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带我的记者望隽老师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是一位优秀的战线记者,主要跑省外事办、市外事办、省残联、市残联、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省政协、市政协、团省委、团市委、省市派和硚口区委区政府。

在四个月的实习中,望老师悉心教导,由浅到深、由简单的新闻稿到深度调查性报道到报社的大型专题,逐步对我进行锻炼,并相继介绍一些通讯员和单位宣传口联系人给我认识,让我放手自己发掘新闻线索,做一些新闻稿件,给我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几个月的实习,使我逐步熟悉了战线记者的工作节奏、获取新闻的渠道挖掘新闻线索的方法和都市类报纸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下面,是我实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心得体会。

1、有幸见到美国前总统卡特,采访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

因为是跑省市外事办,所以我有很多机会对外宾来汉的相关活动进行采访报道。20XX年1月15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来武汉。因为外事办没有提前通知,所以,等我和望老师匆匆忙忙赶到湖北省博物馆,在听了工作人员介绍之后,才知道是美国前总统卡特来武汉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稿子,于是和望老师分工合作进行采访,回学校后,我把采访到的素材写成稿子,传给望老师,经过整理,我们写出了《卡特伉俪逛省博夫敲钟妻鼓瑟》,该稿件被新浪、腾讯、搜狐等多家媒体转载。

20XX年3月8日晚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在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的官邸举行。因为望老师还有其他采访,于是这个活动就由我进行采访了。在媒体记者提问时间,我对我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对费勇总领事进行了采访,并在会后和他进行了一些交流,虽然这些交流是在翻译的帮助下实现的,但我和领事先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这对进一步挖掘新闻事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后,我写出了《中法摇滚音乐会6月汉口江滩奏响》的新闻稿。

2、千方百计,挖掘新闻线索。

战线记者的新闻线索,除了由单位提供外,有很大一部分得靠记者自己挖掘。20XX年1月10日,湖北省20XX年全省残疾人就业援助周活动在鄂州启动,因为望老师有其他采访,我作为随行记者,独自赴鄂州进行采访。在启动仪式现场,我发现残疾人代表童亮挺有新闻价值,于是对他进行了采访,并拿到他的QQ,以方便回去写稿做补充采访。事后,除了发表《“残疾人就业援助周”启动》这篇稿件之外,我还发表了有关童亮的报道《武大一残疾毕业生"海投"数百简历难找工作》,该稿件被新华网湖北频道转载。

今年三月初,商报残疾人通讯员张国旗写了有关残疾人刘迎春事迹的通讯稿,望老师派我对刘迎春进行采访。因为刘迎春孤身制服两个匪徒的事迹已经过去了十来天,完全没有了时效性,没有一个报道的切入点,但我在刘迎春家采访的时候,发现他家“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通过采访得知,这正是那两个匪徒踩踏所致(刘迎春家比较贫困,住的是棚户屋)。于是,我从下雨天刘迎春为家里“下小雨”而苦恼讲起,带出了他孤身擒匪的故事,该稿件于次日发表于《XX商报》。

3、搞好各方关系,不断扩大新闻来源。

过年后,报社战线调整,望老师开始跑政协和派。因为刚换战线,所以一切包括通讯员网等都得重新开始建立。三月初,我和望老师第一次来到武汉市政协,负责宣传的阮处长人挺好,热心的帮我们介绍政协的相关工作以及媒体报道规律,并帮我们引荐了市政协提案处和信息处的负责人认识。在提案处,我们大费周折,才看到了政协委员的提案,从提案中获得了一些新闻线索。经过和提案人联系进行采访,写出了《江夏政协主席呼吁打造中山舰大旅游圈》、《雨过天晴 42万扫墓人挤爆墓园》等报道,深受关注。

此外,我们还从民革武汉市委的提案《废除殡葬陋习,推行绿色殡葬》中获取新闻背景材料,准备以这个提案为基础,做一个有关绿色殡葬的稿子。随后,我们以报社的名义,邀请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江汉区政协委员、民革武汉市委江汉区工委会副主委肖伯红和我们一起,对武汉部分公墓及殡仪馆进行了实地探访。写出了《武汉墓地价10年涨5倍政协委员暗访揭殡葬暴利》(考虑其他因素,作者名字为化名),该稿件被网易、搜狐等40多家媒体转载,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这个稿子发了以后,受到市政协阮处长的好评,在他的干预下,我们获得了可以查看政协委员提案网站的登陆账号,这样,我们想看提案,就不用专门跑市政协了,极大的方便了我们采访,扩大了我们的新闻来源。

我的毕业实习,从12月18号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我跟老师跑战线,采访过政府官员、外宾、底层残疾人、奥运冠军、医生等各类人,对新闻记者“行万里路,交各行人”有了切身体会。虽然做记者会很苦、很累,甚至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和威胁,但这更加坚定了我毕业以后做一个正直的新闻记者的想法。在报告的最后,我用让新闻的梦想不止不息与大家共勉。感谢董院长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感谢商报望隽老师对我的细心教导,感谢给我关心与帮助的所有的人,是你们给予我动力,让我不断成长,谢谢你们!

毕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三:1.学习方面:

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既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和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又广泛地开展自学。学习内容除政治理论知道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涉及历史、经济、科技、计算机以及各项业务知识。

2.品德方面:

认认真真做人,蹋蹋实实工作。为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坚持着自我反身且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意念,时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一贯奉行严于律已的信条并切实遵行它。

3.生活方面:

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助人为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谈吐得体,举止大方,注意保持形象,

4.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5.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6.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

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

作为机关工作者的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增强奉献意识,把清正廉洁作为人格修养的重点。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生活中勤俭节朴,宽以待人;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我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工作方式方法欠妥,文字功底不够扎实,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实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对于今后的路,我会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上新的台阶!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水平,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6篇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校内外实践;双向考评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类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仍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而作为刚刚启动不久的新兴学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于优化新闻传播队伍结构,提升在职新闻从业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进而完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且在其培养方案中,采用校内外导师合力培养的做法更是为专业型新闻人才提供了学习和展现自我的平台。然而,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往往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为此,落实每一个具体的实习项目,建立可量化的校内外实习实践考评机制,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双师制下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实习实践瓶颈

201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其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首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此举“改变了中国高等传媒教育硕士阶段只有学术型硕士的单一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向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学位并存的双轨体制转型”。“双导师制”的师资结构最能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相区别,在培养专业和专门技术的基础上,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重视实践与应用,“弥补了新闻教育中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探讨动态,深入一线,互动研究,对接研究和实践,培养专业潜在眼光的新闻工作者”。这无疑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具体培养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校内外导师责任范围的模糊化

由于是新兴学位,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处于摸索状态,部分学校也一直沿用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唯独在专业课上有些许的变动。由此也直接导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盲目学习,校内导师将其与学术型学生相区别,学术修为上放任自由;实习阶段也是匆忙上岗,即使有业界导师带领引导,亦属于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长此以往,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不仅在校内无法获得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校外的学习实践也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表面上是坐拥两位导师,实际上却是两头不顾。而据《新闻与传播硕士设置方案》,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为其培养目标来看,不仅基础理论教育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一定的要求,在具体实践能力方面亦提出了比学术型研究生发展要更高的要求。因此,为落实这一培养目标,明确校内外导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是培养应用型媒体人才的第一步。

(二)具体考核操作过程中的简略化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实习态度的问题,更有业界导师“招收免费劳动力”的思想作祟。首先就实习者自身来说,在实习期间往往因为学校催交毕业论文、找工作、不适应实习单位等种种原因使得实习时间缩短,实习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新闻专业技能的真正掌握。其次是在具体学习实践中,现阶段的业界导师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品往往只是给出当下的参考意见,并不会给出具体的后续性指导意见和中肯的评价;还有就是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出勤、出访,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和操作要求,使得学生自身对于实习实践的投入和关注度不高。这些都对培养杰出的“新闻人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高校传媒的教育目光不应只满足于简单的粗放型培养和粗糙的管理体系,而应转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就对新闻传播学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习结束后沟通对话的缺失化

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在实习之后的普遍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后续的经验总结,忙碌的论文答辩和毕业事宜常常掩盖了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也无法让他们沉心静气地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就未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来说,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储备队伍的发展决定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衰,亦关乎整个传媒业的未来和发展,匆忙的实习和就业并不利于他们长远的发展。而通过学术交流,分享其在采访、写作、策划、编辑等经历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不仅有助于实习者自身在新闻业务上反思,使其更快成长,更是对他们的个人思想、业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可以言传身教地影响下一届的学生。

学者李彬“把政治素质、文化底蕴、实践意识和国际视野,作为新闻教育的四个有机环节”,其中新闻通识教育贯穿始终。因此,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研究生的未来发展“先行探路”,制定一套严密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对其实习实践中的考评机制进行细化处理更是迫在眉睫。探寻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模式,来培养和提升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也是优化我国新闻传播专业队伍、提高业界新闻工作者整体业务质量、增强我国媒体影响力的关键。

二、双向考评:校内外实践基地拓展下的具体机制建构

虽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新闻传播教育一定要比媒体的实践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够真正培养创新性的人才”。且早在2012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专业学位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建立健全培养、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为此,细化学生实习实践的各项指标,实行校内外实践基地拓展下的双向考评机制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极具战略性意义。在依托(校、院)报、电视台、网站、微博、论坛等的全方位建设,形成立体式的校内实践平台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校外实践单位的长期合作,建立与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将其作为校内实践平台延伸出的实践主战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校内外导师的双向考评机制。

由此,笔者认为整体的双向考评机制应以新闻与传播实践为导向,实践单位与在校导师均需纳入考评主体范围,且双方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能力考评侧重点,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考察。亦正如法国大学里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追求一般文化素质培养,注意教学内容与科技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环境中传播技术和传播实践内容的演变”。

(一)业界导师考评的量化操作

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为此,在为期半年的学习实践中,不仅要尽快地适应业界对于项目策划,稿件采写、刊发或是播出的快节奏,更要培养时代敏感性,以高质量的专业素养完成每一次的任务。

1.历次参与的详细备案。具体而言就是要有详细的出勤表、出镜表和出访表,对每一次的准时参与都要有业界导师的勾选和认定。正常的出勤首先体现的正是实习者的态度问题,对于不能及时到达或缺席的应给予合理的解释,并以请假条的形式写入当日的实习报告中。对于缺席一次者扣除1分,迟到者扣除0.5分,并最终纳入作品成绩中,而对于缺席或迟到3次以上者,将给予实习不合格处理。

2.阶段性详细记录。该部分是整个实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不仅要求实习者呈现每一次的专业作品――产品开发、广告设计、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艺作品、新闻作品或音频视频等形式,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有业界导师对于每一次作品的评价。在为期半年的实践学习中,实践单位应根据具体的实践岗位要求,以相应的指标体系给出阶段性的评价表。例如,在个人完成的作品中,最终的成品固然是评判成绩的参考之一,而更应着重考察初稿与指导后的终稿之间的前后变化,以此判定其专业态度并打分,由此不仅考察了学生的个人专业素养,更有利于激励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而在二人以上合作完成的作品中,以分工形式出现重在考察集体协作能力,并以出力的多少、努力的程度和团队的协作程度来判定最终作品的成绩。

3.报告式自评记录。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除了业界导师对于学生作品的阶段式评价之外,学生对于自身的考评和审视亦尤为重要。自评包括对于每一个阶段作品的评价,实际操作中对自我表现的评价、对每一次进步的评价,以及实际出访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的评价,乃至个人在此期间的思考等都应纳入其中。由此,一方面可以使其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业界导师在查看时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培养方式。

4.总结式他评鉴定。在实习实践的最后阶段,不仅需要业界导师对于实习实践的总结评价,更需要业界资深导师团队对其实习作品和表现的综合鉴定,由此更加客观公正地评判此次实习的最终成果。整个实习中作品成绩占50%,自身业界导师占30%,业界其他导师评价成绩占20%,构成最终的实习成绩。

(二)校内导师考评的细化指标

基于前期已有的实习作品和业界评价,此考评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践之后再次回归校园之时,校内导师检验作品、分享经验所用。具体做法如下:

1.检验实习日志或实习报告。这是在学生回归校园之初需首要完成的任务。检验学生的实习报告,包括其实习期间的各类作品和业界导师的评价,以及自身在此期间的自我认识等等。不仅让校内导师对其实习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更可以让导师及时发现问题,回归理论指导以弥补实践中的不足。

2.再现实践作品。具体而言,就是利用学校媒体资源请参加了实习的同学再次展示或讲述实践过程。如在对实践成果进行展示时,向以自身校内导师为中心的小组分别讲述实践体验的过程,让他们通过实习生的讲述和应对过程给予一定的评判。其次是进行实践课题(学位)论文答辩,同样以导师为中心进行小范围的答辩和释疑,由小组成员和责任导师打分,各组再推举一位最优者面向全部实习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述创作过程,最后由所有导师评价给分,取综合平均分为最终考核分。如此一来,既可以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较为科学的考评和检验,又可以借此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以此激励和督促学生实习实践。

3.近距离师生交流总结。经过上述考评之后,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自由的讨论,导师参与但不主导,主要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这样导师不仅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进行教学反思,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实现新闻传播教育的细化、优化和个性化”,更可以在零距离的沟通中敦促学生及时梳理实践经验,总结教训,以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去。

(三)校内外双方经验交换式对话

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实践的突出问题除了缺少落到实处的量化指标外,还有就是在实习实践结束后鲜见校内外导师的沟通,以致出现了培养分歧也往往不了了之。为此,学生在实习实践结束后,校内外导师之间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成果,包括实习作品和回校汇报作相应的交换式对话,两者“通气”后才能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有较为明晰的判定,并以此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较为明确的喻示。由此形成双向沟通带动学生积极性的良性循环,营造出“高素质、高水准、高就业”的实习实践氛围。

三、落实双向考评机制的实际意义

学者张昆认为,“在新闻传播领域设置硕士专业学位,一方面是基于新闻传播学科的性质,新闻传播学科本身就属于应用文科,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本来就应该是专业学位,何况其对应的庞大社会行业所需要的,并非高级学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是社会巨大需求的拉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固然有其存在和继续发展的必要,但是比起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来,毕竟要少得多。”由此可见,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建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应然之举,而对于其实习实践过程中落到实处的科学考评机制的建立尤显重要。

(一)以细致分工明确分配导师职责

建立双向考评机制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校内外双导师的职责,细致分工下才能对学生的实习实践业绩做更为科学的指导和判定,也不至于在具体实践中出现无人指导或交叉重叠的状况,导师们亦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所长,作出有针对性地指导。更为重要的是,有依可循的考量指标为学生们实践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现实保障。另外,科学的校内外考评机制细化双方的培养标准,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通过积极的统筹规划和安排,更是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和实践秩序,也为未来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以量化指标激励学生实习实践

“新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践,能力只能通过干中学,经验只有由实践累积”,为此,高质量的实习实践经历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关重要。双向考评机制中的考核维度、各级考评指标及其权重,以及最后实习成绩,都将以等级或分数的形式予以阶段性的呈现。值得一提的是,量化的指标有助于学生实习作品的精细化,快速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做到精益求精。一方面,精细化的考量为上进的实习生提供了不断进步和展示作品的平台,为进一步深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可视化的评价指标,亦方便学生自身总结、反思,开拓新的思路和想法,促使这群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再上新的台阶,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整体水平。

(三)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适应新时展下的媒介融合趋势,通过制定科学、全面、可测量的考评机制,以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实质性进展,更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导向性”来促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增强了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他们的媒介素养。而作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媒介素养,对于不管是否将来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公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精细化的研究培养方案,不仅可以促进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还可以通过构筑良好的专业平台,形成独具新闻传播院系特色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亦可借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加入培养队伍,实现新闻传播高层次人才队伍构建的良性循环。

第7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实训;实习;改革;管理

我校设置的维修电工专业,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操作课教学的课时应各占50%。但是由于前几年我校实训设备较少,实训操作教学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顶岗实习教学。

随着我校新校区的建成,区、市两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大量的实训设备。使我们的实训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为配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我们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对实训、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将教学过程分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训练”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且严格执行。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维修电工专业成功申报了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专业。获得了12万元的专业项目建设资金。

一、修改教学计划

(1)新生第一学期就增加理实一体化课程。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技能与训练》放在第一学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课、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操作课教学时间调整为4∶6。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全部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这部分教学有几周是在企业完成的。第五、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其中第六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返回学校参加毕业实习报告的提交,和高级工鉴定考试前的强化训练。

(2)因为新疆的企业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夏季企业开工率较高,为了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我们将理论课安排在冬季和春季,夏秋两季多让学生在工厂里进行实习教学。

二、教学实训的改革与管理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校自2008年开始,对08级机电一体化(电气方向)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即把专业理论课与基本技能训练操作课融为一体。由专业理论好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老师上课,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

(二)强化训练阶段的管理

强化训练阶段是使学生强化复习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特殊阶段。参加高级工鉴定考试并且通过率不低于78%。为学生顶岗实习或毕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保证强化训练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在校内的基本功训练,严格考勤制度,分项目、分阶段进行强化训练,保证每天上午4个课时的训练时间。每个项目的训练内容和考核都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训练项目。

(2)实行校内强化训练与奖学金、操行分以及毕业考试挂钩(拟与国家助学金挂钩)。强化训练结束后,由教学处组织考核,检查教学效果。在强化训练过程中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全程跟踪,随时掌握教学动态。

对中级工考试成绩优异、训练积极、没有违纪的学生,奖励操行分和奖学金。优先推荐实习单位。对没有通过考试,并且在强化训练时缺勤违反纪律的学生,扣操行分且只发助学金(拟对确实较差的学生停发国家助学金)。

国家对高级工的考核要求很高,高级工的鉴定考核一般都是在第三年,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参加工作。在毕业前一个月由实习基地返回学校,参加高级工鉴定考试。最后一个月的强化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通过率的高低。由于学生刚从外面回来,对校园教学环境还要适应几天。因此还要拿出几天时间来使学生熟悉课堂环境。

通过二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中级工一次通过率为92%,高级工一次通过率为78%。

三、顶岗实习阶段的改革与管理

顶岗实习阶段是培养合格技术工人的关键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观、掌握方法论的重要时期。一个好的实习场所、好的实习环境和正确的工作引导,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对实习项目、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中的管理以及实习工资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1)在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合同中,应该明确实习教学内容,规定该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和专业技能。要求实习单位尽量少安排零杂工作,零杂工作量控制在10%以内。同时要求实习单位创造较好的实习条件,少出现或不出现停工的状况。

(2)尽量联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近的实习任务,既能保证学生知识的连贯性,又能达到技能操作训练目的。在实习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轮换,达到所学知识的均衡发展。

(3)对于有生产定额的实习单位,学生进入生产实习的第一个月,为了使学生逐步适应工厂的管理制度和体力劳动的强度,要求学生每天完成标准定额的50%,同时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合格。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定额。

(4)生产实习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的技能考察。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生产实习满两个月后,进行一次比技术、比质量、比速度、比安全规程的现场竞赛,使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接受教训,提出新的目标,激励学生进一步练好技能操作。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的思想、身体、技术变化过程,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分配打好基础。

(5)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把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现场要有专门的授课教师,教师最好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答疑解惑现场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一些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可以聘请更高级的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讨论。

(6)在生产实习期间,由学校和企业商谈实习工资,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争取利益。在管理上以用人单位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在保证基本实习工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竞争共同学习。实行质量效益承包,奖勤罚懒。

第8篇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会计模拟实习是通过塑造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模拟环境中,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自己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直至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某单位的实际会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个清晰的、直观的了解。会计模拟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习可以根据教学环节适当进行,也可以将学生集中在一起适时开展,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模拟实习可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性模拟实习和综合性模拟实习三种形式。

单项模拟实习,是根据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习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习。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练习,再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的练习、会计账簿登记的练习等。

阶段性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完成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后,学校应安排一到两周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编制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涉及一些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取得等,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以及编制报表等财务处理方法。

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再进行,以提高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如各种会计方法、程序和会计实务)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资料一般是以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计算的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等,按照综合模拟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说明书到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模拟演练。

综合模拟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单独操作和分组操作。单独操作,要求每一位学生单独完成会计模拟实习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通过整个实习操作过程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不足之处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了解会计凭证在各环节之间的传递程序,学生操作量大,耗用的材料多,费用高,会加大实习成本。采用分组操作,即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项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能明确各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及外部有关经济业务往来的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不足之处是组织实习过程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对实习过程并不熟悉,对实习内容也不是全面了解。

三、我校综合实习的做法

(一)前四周会计手工模拟实习

财会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通过对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到财务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虽然会计电算化比较普遍,但在电算化处理之前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电算化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还是采用手工或者手工与电算化“双轨”运行进行账务处理,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有利于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手工模拟实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后两周会计电算化实习,检验手工模拟实习结果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时代,大多数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右臂”,缺一不可。但在会计模拟实习上,许多学校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没有“与时俱进”。对此,我们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在手工模拟基础上,再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从系统初始化设置、建立账套、编制记账凭证,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财务报表,让手工操作的实习结果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体验电算化的优越性。

(三)这样做的优缺点

1.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全面了解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会计财务课程。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在每个阶段都做了相应的模拟实验,但没有一个总体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过的内容。

2.通过后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能让同学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但这一个阶段不能独立,要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

3.两者结合进行,可以取手工模拟之长补电算化操作之短。因为手工做账的最大好处是明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而电算化的好处在于减少计算错误及繁琐计算,用电算化实验过程检验手工模拟的结果。

四、进一步做好综合模拟实习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办法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参加会计模拟实验,必须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考核办法。一般来说,可从实验技能、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验成绩,其中以实验技能为核心。实验成绩在专业学习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急待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并入相关课程的总成绩,而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示。

(二)师资

要求教师既要懂会计手工实操又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合适的财务软件、有连续6周手工兼使用电脑的实验室、大量的配套账本及账页。会计模拟实习中应重视材料的选择。实习材料的质量是影响会计模拟实习质量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材料较少,特别是综合模拟实习的更少,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习内容,并且实际上实习项目单一,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相关教材并没有及时补充修订。这就给学校组织实习带来困难。所以希望专家、学者应重视会计模拟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加强手工核算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的结合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质量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实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相对校内教学,顶岗实习能让学生体验工作岗位的真实性,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技能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但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跨度大、组织和管理难度较大,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常常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探索针对管理类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ISO9000 是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通用性和操作性强,最早用于生产制造业。近年来,各级院校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与改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规范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管理质量为目标,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引入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中,构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

一、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薄弱环节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主要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实习任务多重化等特点,顶岗实习跨度大、组织和管理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薄弱环节:

(1)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不足。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指导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受学校、企业双重管理,在实际上却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与要求,顶岗实习却尴尬地成了两不管的“放羊”状态;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注重对学生顶岗实习专业的指导,却忽视了顶岗实习过程作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为人处事、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2)缺乏有效反馈与改进。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导致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反馈,无法进行有效改进,以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管理质量。

(3)忽视过程管理。由于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化,师资力量无法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全过程实时实地指导,缺乏对学生的过程监控与过程记录。从考核方式来看,在目前顶岗实习考核中,存在以一份实习报告来确定成绩的现象,对顶岗实习没有过程记录、没有阶段性考核,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无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ISO9000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将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与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适用于顶岗实习的要素,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自身需求和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更科学合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适用于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的要素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和过程方法。

(1)基于ISO9000的文件化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要求建立起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环节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形成相对稳定的、程式化的过程,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四个层次。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可以由上述几个层次的文件来实现。①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对质量体系的总体描述,是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明确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方针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质量目标,并且做到质量目标明确、现实、可量化、有时限。②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撑,是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中的各项活动和过程的规定与描述,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分工权责与互相关系。③作业指导书。是指对顶岗实习过程中某一事项的具体规定,有关事项如何实施的具体描述。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内容。④质量记录。记录是有效运行的证据,如顶岗实习中的学生顶岗实习日志、学生顶岗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记录等。

(2)有效运行基于ISO9000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①以“顾客”为中心。学校的直接顾客是学生,间接顾客是用人单位。在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中,围绕学生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加强培养和指导,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企业的准员工的素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积极收集学生及企业的需求,并为之改进。②领导作用。领导作用作为ISO9000质量管理的一项原则,在一个组织当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参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至关重要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顶岗实习质量目标的确定、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顶岗实习评价等都需要领导把关。③全员参与。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形成良好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学校的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导师、生活导师和企业导师队伍指导学生初步完成由“生手”到“熟手”、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确保顶岗实习紧紧围绕着质量目标的高效开展。④过程管理。强调过程管理,教师定期巡查和以电话、短信、网络等远程管理模式结合进行分散性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学生将每周的实习情况、实习内容通过网络等形式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教师阅读学生的周汇报,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及时反馈。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各环节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保证实习过程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引入ISO9000中的关键要素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对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学海.基于ISO9001 理念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第10篇

我国现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从专业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意见到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工程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了规范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各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却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目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缺失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其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来设立课程,编制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但实践环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其设置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造成实践环节设置极大的差异性。由于未能提供与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的差异化教育。

2.实践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都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这样的实践环节,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施工企业的在建项目工地,这样的综合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建设项目施工的实践过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没有体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状况;二是实习时间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施工现场的局部施工现状;三是在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口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安全管理的需要,许多施工现场已不接收实习。目前学生实习,多数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主要由他们自己联系单位,完成实习。缺乏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与作用大打折扣。有些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结合相关课程,也搞一些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但并没有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强制性地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与标准,统一规定设计范围与内容。课程设计是否做、怎样做、完成的内容范围是什么,完全由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决定,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工程背景,不知道如何完成这一实践环节,使得这一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甚至于将实践时间变成为假期。

二、建立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互动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针对现行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实践环节、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由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持,切实地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

1.实践环节应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把实践环节作为独立的课程写入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有明确的实践环节指导书,有实践环节的内容、要求、时间、教学形式及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形式。

2.实践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不仅要安排综合性的实习,还应该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把理论应用落到实处,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整个实践环节应包括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针对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划分为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参观性实践阶段,以讲座、参观为主;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实践活动应属于课程实践阶段,以对应的市场调查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技术设计和管理文件的编制;大学本科四年级属于综合实践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要求学生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全面了解、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参观实践是课程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践是参观实践目标,课程设计是局部的知识应用,综和实习是系统的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三阶段的内在联系。

4.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全面、互动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全面地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实践场所。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实现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互相推动,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活动互相结合。这种全面、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逐渐深入社会,了解项目业主、承包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管理目标,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实践模式。实践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让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提出他们的问题与要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

(1)安排参观活动,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楼盘项目、公用设施项目。

(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

(3)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有相关专业人士和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认识恳谈会,使其正确认识专业和树立信心。

(4)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

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从培养的全过程来看,该阶段的实践是有针对性的、局部的实践范围,和大一的实践相比上升到理论应用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

(1)针对技术课程内容,设立了独立的课程设计。

(2)深化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规范与实例,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3)邀请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经理人举办讲座。许多企业经理人都非常热爱其工作,有许多感悟想与学生分享,但他们常常不明白从何讲起。为了能取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后,形成讲座专题,发送到相关讲座人员手中,在经理人做了准备后再进行讲座。

3.大学三年级的实践活动

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大二相比,不仅要继续设置课程设计这样的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还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参观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

(1)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是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管理案例,可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案例教学中应该区分教学性案例与讨论性案例,教学性案例是为了直观地表达理论内容、表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以教师介绍为主;讨论性案例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应该阶段性的进行,并在讨论之前发给学生。案例讨论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一、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二、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三、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培养学生协商与沟通能力。案例讨论中可以采用模拟讨论的方式,全面地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项目管理的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理解,案例中的各方合同当事人角色,由学生扮演。讨论小组的学生以十个为一组,让学生自行安排扮演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项目的了解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发表意见并编写讨论报告。模拟案例讨论,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即要注意对管理事件的证明和证据收集问题,又存在项目管理理论和合同条文引用问题,同时还体现了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方法。

(2)提供一些专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房地产公司、施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项目企业的管理状态与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鼓励大三学生参与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活动。在三年级学生中公开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的相关信息,鼓励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

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

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已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综和性实践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切实搞好毕业实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时间较长,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实习,与专业要求严重脱节。二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指导书,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结。三是做好实习期间的跟踪与指导工作。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由各位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实习的要求与技巧,向学生发放实习指导书;实习结束后,我们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工作日志与实习报告三个环节进行评分。

(2)重视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毕业论文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与深化,它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往往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论文与设计题目。在2007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就以学校一栋框架结构的实验楼为设计背景,向学生提供了以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与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

四、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难题

由于在教学管理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控制措施,使得实践环节的控制成为一个难题,其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和社会公共关系。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书,不知道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应付了事,教师疏于指导。

第11篇

关键词:职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实践教学

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职业高中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职高学生学习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尤其是物理知识比较匮乏,为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带来了一定困难,也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的一大障碍。与高等院校同专业相比,在当前职高办学模式和培养形式单一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做一简要的探讨。

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比文科类专业而言,课堂理论教学一般较为枯燥,加之学生基础薄弱,很容易在学习中失去兴趣,直接影响到专业技能的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笔者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主要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学方法应围绕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以抽象知识具象化,易于学生理解为原则。教学形式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生动直观的特点,结合讲授、引导、点拨、质疑等方法,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笔者在教学《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一课时,设计了一个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系统的动画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层层递进,将讲解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介绍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结构,模拟电路电流的路径,研究取样放大环节灵活度、调整管损坏、稳压管电压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然后针对上述内容提出电路改进方案。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表现出惊人的理解力,对改进电路方案的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后能积极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设计出较为理想的改进方案。学习兴趣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二、增强创新思维,形成专业技能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以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突发性、整体性、新颖性等特点。创新能力是职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思维是形成学生较强创新技能的关键性因素。

课堂教学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灵活性、多样性、发散性。在教学《自感现象》一课时,设计了“百人震”试验,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与安全感,笔者与四组学生一起手拉手形成串联电路,共同感受触电的状态,随后向学生提问,高压是哪里来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探求真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电磁感应》时,设计一个探索课题,关于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办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得到多种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所提方案是否正确。三相交流电路中阻抗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求解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公式法和图象法求解,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在此过程中形成专业技能。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

理论学习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对理论学习具有促进深化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但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更依赖于教师组织实验与实习教学的效果。实验与实习教学是学生系统专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需统筹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形成具有阶段性、渐进性的特点,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分阶段安排,形成科学的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技能。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实验实习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职高的实际情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与实习教学大致可以安排为:第一阶段,让学生了解电子元件、测量元件参数、识别引脚、判断质量、练习焊接等,掌握无线电整机装配工艺。夯实基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熟悉典型电路的实验。由学校组织学生到培训实习基地参观电子设备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工艺,熟悉仪器仪表及其使用。第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组装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等综合性的实用电路;第三阶段,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原理和调试技术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整机装配生产实习,将学生落实到位,定期统筹调整实习工位,强调实习纪律。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心得写实习报告,比较教材中的调试检测的方法与生产线的调试检测技术与分析的差异。在学生学习维修技术之后,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推荐创新作品参加比赛。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系统形成和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实践教学的策略,是形成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地走向社会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审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4日

实践教学是审计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熟练的审计技术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但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完善和强化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块体系,然后依据这个实践教学模块框架加强各个具体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对于审计理论和方法,国内审计理论界研究较多,对审计的实践教学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高职教学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标、具体内容、合理时间设计及学生兴趣等,把课堂内案例教学、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校内实验室的综合模拟实习、公司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融和在一起,构造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结合的审计实践教学模块体系,以供完善与探讨。

一、认清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审计实践性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一些案例分析简单过时,并且与现代审计技术极不配套,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性。实践课程之间也存在重复及漏洞现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与实践性教学目标不相适应。从目前看来,高职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生源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普高生和其他生源的学生基础不同,课程设置和课时的区别不够明显等。

(三)缺少完善规范的实训及实习教材。目前出版的审计专业的实训及实习教材不适用。有的实训资料太复杂并且与实际审计工作不相符合,学生难以接受,有的过于简单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标准。

二、以主干审计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实践教学模块体系(图1)

三、审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内容及实施

(一)应开设与审计专业配套的实践教学课程

1、审计学原理。“审计学原理”是学生开始接触审计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续具体专业课程的基础。该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审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础审计技术方法,如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等。

作为审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该门课程除了在课堂内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形象的讲授之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性教学与章节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该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能促使学生较直观地感受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也有助于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抽象的审计技术方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审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对企业的初步测试了解、签订合约、编制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确定实质性测试范围、检查账户记录及余额、编制审计报告、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需求和具体情况出具管理建议书等。通过同步实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各种仿真或真实的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该法既能避免审计理论课的乏味和抽象性的特征,又能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基本审计技能。同步实训教材最好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审计教师和各行业审计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并且根据审计实践的变化随时修改内容。该实训资料可以分章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安排上主要依据审计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进度灵活把握安排,实训后必须单独考核学生的实训成绩。

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也可以根据审计专业的考核标准及实际工作需要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在讲授审计计划时,可以设定审计前对被审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及初步测试人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计划及审计具体计划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去体会审计业务的实质,逐步熟悉审计业务的程序、清楚审计主体与被审计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等,从而使学生达到在“扮演游戏”中轻松地学习审计理论知识及增长审计基本技能。

2、审计学。“审计学”是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规范体系;熟练地掌握各种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具体的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制方法。这门课程实务操作性很强,涵盖了从事审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审计理论及技能。所以,该门课程应该特别注重审计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在审计过程中处理实际问题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业标准、职业判断能力、企业管理及管理的评价能力、风险意识及风险预测判断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等,为今后从事各种审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该课程应开设以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

(1)单元同步实训。该门课程内容多、难度大,那么同步实训的模块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践性较强的审计专业问题展开设计,包括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销售与收款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等等。比如,对存货账户进行同步实训审计,可以设计企业存货余额审计记录(主要审计存货的明细账)、存货盘点计划调查问卷、存货的分析性复核、存货的计价测试、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及存货审定表的编制,等等。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审计过程中真实审查企业经济业务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审计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审计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审计过程中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由于贴近了审计的实际工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觉。学生在模仿实际审计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存货的实质性测试的分析性测试和详细测试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给审计学教学中的难点增添了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由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章节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的实训模块群,并且配套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都能及时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审计学”的同步实训资料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该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也应该根据统一的标准单独考核。

(2)审计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集启发、互动及研究于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力,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审计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审计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僵硬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由于“审计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材一般均附有相关配套案例并且还有专门的审计案例分析教材。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获得,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审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管是自行开发还是使用统一的教材都必须注重审计案例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审计案例教学与课堂教学应该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审计模拟实习。校内审计模拟实习是指在院校内进行的以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及相关财务等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套真实的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模拟审计单位的实际审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审计学”详细地阐述了审计程序及审计技术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技能,再通过一套完整的审计模拟实习资料进行演练,使学生对审计工作的整个程序有直接、清晰的体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计实践技能,为实现审计工作零距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的校内审计模拟实习应该利用计算机实行审计信息系统,比如会计事务所目前普遍使用的一审通软件。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选用以被审计单位为题材编写的审计实习模块资料。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软件应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的阶段及审计终结阶段的具体模块。时间安排在“审计学”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内部审计学。“内部审计学”是审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企业风险审计、企业效益审计等。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内部审计学的同步实习内容应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测试、企业管理效益审计、企业风险预测及控制审计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企业内部审计的各种内容,理解内部审计的状况及具体流程,掌握企业内部审计的各种技能,使学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有较直观的感知。该课程相关同步实训资料一般为各职院自行开发,但内部审计同步实训资料必须及时补充和修改,以保证学生内部审计技能与时俱进。同时,该实训在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内部审计学”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的模拟实习资料,对企业内部审计流程进行完整的演练。校内模拟实习最好在校内的审计模拟实验室完成,采用大型企业内部审计软件。模拟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部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编制内部审计报告,等等。该课程的校内模拟实习资料可以根据一些典型的企业内部审计情况自行开发教材并且不断完善,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单独考核。

(二)建议开展与审计专业配套的实践教学课程。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独立学科,财务会计资料是审计的重要对象。因此,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以下课程作为配套的实践教学的形式:

1、“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决策的方法,真正地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成本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企业核算的整个流程。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运用,使其对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一个直观了解。

3、“国际审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性审计技术模式、国际审计领域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三)应开设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实验室审计综合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审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最综合的实训,一般可采用专门的审计软件模拟审计单位的审计计划、风险评估、账户的审查、工作底稿的编制及核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管理建议书,等等。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来看,除了基本审计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处理,如资产评估、风险的评价和控制,等等。从广度上来看,不仅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企业管理学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审计教学的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审计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2、公司或企业实习。公司或企业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审计实际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审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审计环境中了解、熟悉审计专业操作和审计工作流程,是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和校内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通过公司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审计工作的意义,真正地提升了学生审计技能和审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走上审计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审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将学生安排在会计事务所或者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实习报告内容及其实习单位或者基地的表现单独考核。

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实践教学模块体系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理论,有利于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加速审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及审计专家的不断探讨和研究,以便对审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运国,胡丽艳.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5.